- 目录
-
第1篇某区推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2篇以品牌技术和创新管理推进公司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3篇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第4篇法律文秘专业技术简介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第5篇技术调研报告 第6篇城市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技术的调研报告 第7篇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调研报告 第8篇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第9篇物流信息技术调研报告范文 第10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第11篇看云南通用技术负责人龙老师的调研报告感想 第12篇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第13篇城市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技术调研报告 第14篇我区推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15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第1篇 某区推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两轮驱动” 产业发展战略。局采取四项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抓规划,将高新技术产业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去年以来,局对全区现有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楼宇以及北部新华、华丰、天堂三个园区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摸底,剔除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共排出约43万平方米可用于腾笼换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正在抓紧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根据这一规划,区高新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一园、四基地、四区块、十楼、百点”的结构。即以北部“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积极发展_____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四大高新产业基地。在中部和南部形成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现代传媒业产业区块、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和科技服务业产业区块。
二是抓引导,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结合我区实际,一方面我区南部以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为龙头,积极发展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以浙报集团、杭报集团、杭广电集团等媒体巨头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区块。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服务业为龙头,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另一方面我区北部以杭州市的“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在北部形成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分别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抓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强_____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策划,通过电台、报纸、网络和户外广告等媒体,积极宣传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引导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_____。开展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优秀初创型企业、优秀孵化器等项目的评选,对推进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主动出击,组织赴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举办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推行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以开辟大学生、研究生、留学人员与老师的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以及相关扶持政策措施为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是抓合作, 加强政府—大学—企业产学研结合。将浙工大的发展纳入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在高新产业、科研技术、信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拓宽_____区政府、_____工业大学、企业的合作领域,促进共同发展,并构建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鼓励支持_____区重点骨干企业和在杭高校的有关院、所合办研究所、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形成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群基地。
第2篇 以品牌技术和创新管理推进公司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足够的技术人才和自己的品牌技术力量,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来延续企业的良好发展。近年来作业队伍已经通过大量的事实验证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瓶径,所以企业要发展必须向技术型队伍转变,依靠新的施工工艺和新技术来定位企业发展的总体方向,进一步加大技术含金量,使原有的技术不断完善、革新,使其技术不断成熟,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可以形成自身的品牌技术,依靠技术走出国门去,凭自己品牌到国际作业市场发展,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一、作业市场的前景
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看,可以说,我们曙光技术处有着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目前正是企业“黄金发展期”和“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复苏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良好、快速发展态势,为我们未来几年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世界油气资源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为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此外,国家对石油上游企业实行国际价格接轨、对下游企业实行国内价格调控的宏观经济政策决定了我们日益壮大的合作开发业务,有着较宽松的外部生产经营环境,有着良好的盈利空间。
而国家“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基础建设先行,能源开发先行”的西部发展战略,也为油田公司和存续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势必给存续企业在大气田、大油田开发勘探上扩展了领域,在油田作业公司未来业务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市场潜力巨大,前景乐观。
二、技术处市场及自身的分析
(一)市场威胁与挑战分析
1、我__赖以生存的__油田服务市场占有额将面临下降的趋势,随着油公司今后的运作和大市场化经营,现在老区块油井不断关井,诸多客观因素也将导致失去一部分作业市场,威胁到我处的发展。
2、人才流动将出现“嫌贫爱富”的趋势。油气市场完全开放后,随着国内各专业公司用人方式和经营体制的改变,从而造成各企业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到位,人才流动的速度加快,受社会人才市场的普遍影响和企业利益驱动可能使部分技术骨干或流出,或流入。人才流动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根据国内大部分油田职工个人收入明显高于我们的现状,构成潜在的人才危机。
(二)技术处目前优势分析
1、从企业自身发展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原有的修井业务规模和效益稳定增长;新增合作开发业务也形成规模;燃料结构调整及新能源开发等接替项目有着较好的前景。
2、有与国际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合作的经验。与哈萨克斯坦国际市场作业项目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长期的合作,作业技术逐步成熟,这将对于今后开拓国际市场,占领国内市场,具有比较重大的战略意义。
3、有较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在作业的各个施工技术领域都有较高层次的专业研究和现场指挥人才,有施工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施工队伍特别能吃苦,综合素质较高。
(三)技术处现状的弱劣势分析
1、局里、处里下达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每年要实现的增长目标,难度比较大。
2、人工成本增长的压力,企业需要消化的增支因素还在持续增加,今年的职工工资增长不会低于去年,企业盈利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3、随着形势的变化,基层基础建设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队伍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单位和部分业务基础管理不够科学规范,管理制度缺乏有效落实。
4、“走出去”的风险和难度也不可低估。
5、企业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与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与企业综合素质差距之间的矛盾都逐渐凸现出来,将是企业实现持续有效发展的最大挑战。
三、技术处发展方向定位
1、产业结构定位:继续把作业修井等作为未来主营业务。同时兼顾合作开发、捞油、运输等服务。
2、队伍结构定位:多元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主营业务,向能源型发展。
3、经营格局定位:多元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主营业务、扶持附企,生活服务三足鼎立,相互关联又相依赖的经营格局。
四、试采油作业公司的发展战略
(一)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
硬件铺路,软件挣钱,多国本土化。由于我们公司正在由以小修作业向大修作业转变的时期,因此,按新的主营业务发展壮大的需要,我们必须在市场竞争中,靠高自己的品牌工艺铺发展之路,靠领先的井下技术和一流的服务质量、良好的市场信誉在市场挣钱。立足本国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有效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围绕生产需求,明确攻关方向,形成自身品牌技术
我们知道,__油田大部分区块开发已进入中后期,油井底水突进上串现象较为严重,对这类油井主要是采用挤灰堵水技术手段,而我们现行的这一工艺措施,对固井公司的大马力车组的依赖性较强,成本偏高,而且还要受到对方施工安排的限制,鉴与此,今年我们努力在提高挤灰堵水工艺技术含量上下大力气,打破传统定式,采用内引外联方式,实现这一技术的实用性与自主性的有效焊接。年初,针对油井封层堵漏这个难题,公司确立了“水基堵剂封层工艺配套技术研发”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总共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在配制灰浆方面提高技术含量,比如在灰浆中增加相应的高渗透性高强度堵剂、耐高温复合树脂、水基调堵剂等等,以增强挤灰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在改进封隔器上动脑筋,主要是对目前的k344型封隔器在增强座封压力和密封性能等环节想些办法,以提高其密封性和解封可靠性。
第三,在硬件上下功夫,探讨能否自行研发或引进实用性、灵活性较强的中小型可替代车组装置,一来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业生产的机动性;二来可以为今后到外部市场作业施工打基础、创条件。
第四,恳望处领导以及职能部门能给予我们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充分的论证、实施以及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技术。
另外,从我们辽河油田乃至其他油田来看,实施水平井开采呈不断上升态势,而在水平井井下作业施工方式上,单就我们辽河而言,据了解,到目前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修井模式上,这与油田企业如今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是极不相符的。今年,我们将把水平井冲砂技术作为重点攻关课题,因为在实施水平井作业中,冲砂工艺是经常实施的工序,同时也是一个制约水平井高效顺利施工中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将从地层漏、地层结构复杂两个方面实现水平井冲砂工艺的新突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水平井施工业务,使水平井施工技术日臻完善,逐步成熟,形成另一个主打作业技术。
(三)加大科研力度,依靠新工艺、新技术
量力而行,合理确定科技发展方向。根据自己工艺特点和工艺技术及经验,工艺技术主要应放在引进、推广、应用上,把重点放在近期迫切需要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基本有把握能带来增值的技术领域。努力做到科研面向效益,降低风险项目的投入,开发'短、平、快'的项目。立项要以现场需要来确定,树立现场就是市场的观念,以实实在在的开发成果、使用效益提高我作业施工水平和盈利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
(四)博采众人之长,大胆实践应用,发展独有特色技术
在发展自身特色技术这一块,我们将按照处里提出的“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最大限度发挥先进核心技术和特色有效技术的潜能,以特色技术服务带动市场开发”的长远发展部署,争取在套管修补、复杂打捞等大修作业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从今年开始,在3~5年内,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从中长期考虑,确立了“高效磨铣配套工具研发”项目。组织技术攻关小组,结合我们所在油区地层情况,博采众家之长,吸纳领先技术理论,坚持实用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研发符合实际需要的高效磨铣配套工具,促使我们的修复套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实施这一项目,主要是解决好以下四个难点问题:
一是目前使用的铣锥强度低,耐磨性差,需要在铣锥铸造材质上和优选采购上想些办法;
二是铣锥工作面短,初步想法是在原来的铣锥上连接一个合适尺寸的铣锥棒;
三是钻具组合缺乏科学合理性,在优化组合上,设计、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参数;
四是目前大修磨铣时循环携带井内铁屑的方式比较落后,磨铣工作中,由于铁屑下沉,不仅要影响磨铣进度,还容易导致卡钻工程事故。这方面,我们将采取外协、引进、研制等办法,在钻具上安装捞杯,以达到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生产的效果。
第二方面,结合作业市场划分情况,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和自身大修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将把侧钻作为大修业务的主要拓展项目之一,推进大修整体水平的均衡发展,确保该项技术的领先地位,最终达到真正走出去,参与国内外同行业竞标的实力。
第三方面,由于大修规模从原来的__个大修队将逐步增加到__大修队,无论是人员素质、技术力量上,还是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都显得力所不及,力不从心。正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我公司在2月上旬和2月下旬先后选派了42人,到勘探局职业技术学院进修学习大修业务,其中,30人学习大修应知应会知识,12人主修司钻业务。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采取走出去脱产培训、请进来短期集训、公司自主轮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尽快培养出一批过硬的大修作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促进大修施工上层次、上水平。在努力实现和达到处里提出的较快发展大修业务要求的同时,为处开发国外市场,储备人才,积累经验,在人力上、技术上奠定良好的基础。06年,按现有_部大修设备规模,大修工作量计划完成40口左右,努力形成大修作业创效增长的强势,进而在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步伐和企业持续发展中,发挥出特色技术的支撑作用,提高自身竞争力。
(五)加强密切协作,确保双赢互惠,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工作中,我们将利用相关政策,采取与采油厂钻修中心、地质研究所、采油作业区多沟通、多协调、勤联系等办法,解决难题,获取信息,争取主动,为自身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确保自身的优势技术得到广泛的发挥与应用。
我们准备与采油__区、采油厂工艺所联系,针对____油层,优选出3~5口井,实施水基堵剂封层堵水工艺,以合作开发的形式,实施合作生产,利润分成。目前,主要是缺少这方面的政策,希望处里能够制定和争取相关的政策,给予必要的协调、帮助和支持。
我们还认识到,要想达到以特色技术服务带动市场开发的态势,促进企业尽快走上持续有效发展的快车道,势必需要领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措施的研发、引进及应用这个载体,但要保证这一载体真正运行并发挥作用,则既需要服务一方科技领先理念的付诸实施,更需要被服务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最终取决于双方决策层在发展区域经济、建设和谐矿区大局意识上的长远谋划。
第3篇 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促进储藏技术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理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作为食品和饲料重要原料的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粮油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绿色储粮技术概述
绿色储粮技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主要包括低温或准低温、气调、非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技术。我国地域广阔,要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技术。
二、开展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
为适应居民口粮消费中大米比重增大的情况,市政府从开始增加稻谷储备数量,目前库存规模达几十万吨。
北京属于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10℃-12℃,1月平均气温-7℃至-4℃,7月平均气温25℃-26℃。极端最低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3.5℃。优质粳稻谷储藏品质变化快、保鲜困难、不易度夏,随着北京地区优质粳稻谷储存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储存品质成为突出难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稻谷在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技术,指导北京市稻谷科学储存,确保稻谷在储存年限内品质良好。
(一)稻谷准低温储粮大规模生产性试验历时3年,取得成功
为解决北京地区稻谷度夏难题,市粮食局在北京储备粮库中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稻谷准低温储藏的大规模生产试验。
从到,对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总量5万吨的黑龙江产粳稻谷进行了储备稻谷安全储存生产性试验。各承储单位根据北京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采用以准低温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科学保管措施,确保了市储备稻谷安全储存三年目标的实现。
通过分析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特点和影响储粮安全的生态因素,提出了针对北京地区的安全储粮优化方案,包括适合的储粮仓型及其性能要求以及适用的储粮技术。通过延长稻谷储存年限的生产性试验,探索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全年免药剂熏蒸保管的绿色储粮之路,为首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稻谷准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结果分析
1.北京地区稻谷储存的仓房条件
通过试验可以认为,适合北京地区稻谷安全储存的最佳仓型是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高大平房仓。同时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封堵向阳面门窗,隔断环流熏蒸管道等仓房保温隔热措施,提高仓房的隔热性能。以此在冬季通过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降低粮堆温度,可以形成高大平房仓粮堆的巨大冷心。又因粮堆导热性不良,所以在整个度夏期间都可保持冷心。目前北京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仓房全部采用高大平房仓。
2.控制粮堆表层粮温上升的措施
在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通过各种措施将高大平房仓仓温控制在26℃以下即具备了稻谷安全储藏的基础。北京北部地区承储单位充分利用储粮生态环境的优势,在不配备制冷设备的条件下,采取各种对策,合理控制仓温粮温,为稻谷安全度夏创造有利条件;平原地区承储单位采用机械制冷降低仓房上层粮温的方法则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目前北京平原地区储存市储备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全部采用机械制冷方式降低仓温。
3.实现稻谷储存年限延长到三年的目标
以储粮生态理论为指导,以绿色储粮技术为主要手段,对试验高大平房仓保温隔热改造,并采用多种科学保粮措施,做好粮情监视和稻谷品质跟踪,延缓稻谷存储期间品质变化,使稻谷安全度夏,指标全部在宜存范围内,品质保持良好。目前北京市80%的储备稻谷储存年限由规定的二年延长到三年,为北京市的粮食安全提供了很好的决策支持。
(三)稻谷准低温安全储粮试验的主要技术创新点
1.制冷方式优化集成。根据四季气候特点和稻谷粮堆特性,北京平原地区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在冬季利用自然低温作为冷源降低粮堆温度;夏季采用制冷空调机产生的冷量抵消仓房外部传入仓内粮堆上部空间的热量,从而控制粮堆表层粮温的上升。北京北部地区则利用昼夜温差采用风机排除空间积热,利用自然低温和多种降温方式的优化组合,低成本高效益实现稻谷常年准低温储藏。高大平房仓稻谷粮堆常年保持准低温状态,在整个存储期间,不使用化学药剂熏蒸,不在粮堆施药,稻谷储存品质良好。
2.稻谷仓房设施优化集成。北京地区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选用 高大平房仓作为准低温长期储存的仓型。通过在仓房房顶喷涂反光隔热涂料,将仓房门窗与通风道口全部用聚乙烯泡沫板进行密闭,隔断封堵环流内、外熏蒸管道的连接等多种方式进行仓房隔热改造,提高仓房的保温隔热性能,保持高大平房仓稻谷粮堆巨大容积的冷心。通过这些对仓房设施的优化集成,为北京地区实现稻谷准低温储藏提供了很好的仓房条件。
三、促进北京市储粮技术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一)加大仓储设施投入,改善仓储条件
仓储设施建设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本市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了一批新型房式仓房,1998年到十年间,新建仓房数量达到184.4万吨,各单位为新建仓房配套购入了各种仓储设备和检化验设备,大大改善了本市仓储设施条件,为粮油安全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新建仓房以隔热密闭性能良好、配套储粮设备先进、储粮新技术应用方便的高大平房仓为主,改变了过去房式仓比例偏低、多种仓型并存的仓型结构布局,使得房式仓占到了总仓容的76.3%。同时淘汰了大量隔热性能差、仓容小的落后仓型,包括土堤仓、钢板仓、简易仓等。
(二)积极开展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试验
在推广稻谷准低温储藏技术的同时,市粮食局还积极推进其它形式的非化学药剂防虫技术试验。
储粮害虫防治工作是粮食保管的难题之一,通常采用磷化氢熏蒸防治储粮害虫,并辅以敌敌畏、马拉硫磷、书虱灵等各种化学防虫剂。采用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不仅威胁操作人员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还在粮食中有化学药剂残留。而惰性粉颗粒上存在着大量的微孔,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分和蜡质能力。当储粮害虫接触到惰性粉颗粒后,这些颗粒吸收害虫体壁表层防水结构蜡质层上的蜡质,破坏害虫体壁保持水分蒸发的功能,导致害虫失水死亡。
平谷北杨桥、山东庄粮食收储库和西南郊粮食收储库分别在惰性粉防虫技术方面开展了试验。惰性粉一次施用,在粮食正常储存期内(2~5年)常年有效。相比“双低”储藏可节约费用,并减少或免除了化学药剂熏蒸,避免了药剂污染和残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粮食储存品质逐年提高
应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及其它非化学药剂害虫防治技术后,本市储粮单位化学药剂使用量逐年减少。初步估计,如果应用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后将减少50%磷化铝用药量,全市稻谷熏蒸药剂每年减少约500kg磷化铝使用量。
多年来经过开展绿色储粮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推广准低温储粮技术,有效延缓了储粮品质劣变,延长了储存年限,实现了粮食保质保鲜。比如,稻谷储存品质在未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储存之前,两年后其储存品质判定指标脂肪酸值接近不宜存,而采用准低温储粮技术后,经过三年储存稻谷脂肪酸值仍在宜存范围内。准低温储藏技术在本市的全面推广,大大提升了本市粮食的宜存率,目前市储备粮已实现连续两年100%宜存率。
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的社会效益
通过多种优化组合技术手段实现稻谷准低温储粮,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对环境、粮食和操作人员而言均为绿色环保,避免了传统应用化学药剂对环境和粮食安全的污染。
(一)社会效益
1.保护自然环境。改变了传统利用化学药剂杀灭和控制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做法,减少了化学药剂对空气、水等自然环境的污染。在保障社会安全方面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保护了人员健康。由于准低温技术本身是一种物理的杀虫和储藏技术,对于操作人员身体健康是安全的。该技术的应用替代了传统的化学技术,避免了化学药剂对施用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健康水平。
3.增强了食品安全。有些化学药剂在粮食中有少量残留,对加工后成品粮的食用安全构成一定影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采用技术提出了更加绿色环保的要求,准低温储粮技术符合人们这一要求,为放心粮油在储藏环节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4篇 法律文秘专业技术简介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法律文秘专业技术简介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一、专业技术简介
法律文秘专业是按照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和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立足政法,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实行理论与实践并重,学历教育为主兼顾职业证书教育,强调学生能力与素质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辽宁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职业能力、掌握一定法律知识的文秘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该专业是2000年辽宁省唯一申报成功的司法文秘类专业。并于2003年按照教育部专业名称改革要求更名为法律文秘专业。
法律文秘专业作为我院首批申报成功的高职专业,自2000年设立以来根据社会对法律文秘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和就业岗位(群)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内涵,并充分收集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专业培养目标的信息反馈,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计划。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先后4次组织相关教师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模块作了重大调整,使之能够充分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不断健全的法制社会对法律文秘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要求。通过专业内部完善,使专业始终在学院专业招生、就业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并于2023年通过院级示范专业立项审批。
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成立于1948年,近60年里为新中国的政法系统培养了大批的领导干部,被誉为辽宁政法系统的“黄埔军校”。学院的毕业生资源为本专业的设置及优化提供了大量翔实可信的人才需求数据,成为本专业找准定位、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规律的人脉基础。
据多次调研反馈,社会对文员特别是法律文员需求量巨大。形成对此类人员大量需求的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外经贸活动频繁,客观上造成了纠纷的增多;同时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加快,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各级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的业务量不断增加,日常性事务和记录性工作日益增多。以沈阳市各基层人民法院为例,书记员基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经公务员考试合格而录用的正式书记员,这类人员属于法院正式工作人员,约占目前法院全部书记员的40%,工作满一定年限且通过司法考试的可晋升为助理审判员;聘用制书记员约占到书记员总数的60%,在聘用制书记员里,多为职高或大专中文、计算机、法律等专业毕业生,多数没有受过法律尤其是法律文书、司法笔录、卷宗整理等专业训练,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工作,而且在制作笔录、打印判决及送达签收等方面出错率较高。难以适应人民法院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等社会法律服务机构纷纷建立,能够承担一定接待、记录、档案管理工作的办公室管理人员、律师(文字)助理等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应用型法律文秘实用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2000年,学院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决定申办法律文秘专业。同年,本专业完成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设计,成功获得了教育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正式开始招生。
首届法律文秘专业招生、教学、就业的良好效果促使我们坚定了办好法律文秘专业的信心。在总结办学经验和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论证了法律文员工作所必需的素质能力,确定了以文秘工作技能作为核心技能、以法律知识作为理论铺垫、以实际职业能力作为培养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发展走上了健康有序的轨道。2023年,本专业被列入学院院级示范专业建设计划。
社 科 系
《法律文秘专业技术简介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出自: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5篇 技术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总体工作安排,常委会财经农经议事组和咨询委财经农经工作组成员组成调研组,对全市质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市质监局工作情况汇报并与局班子成员、有关站科所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召开了由市直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人大代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质监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和质监工作相关部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法律法规,认真履行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责,积极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努力营造良好的行政执法环境,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正常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全面强化质量基础工作。一是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以《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的实施意见》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以提高质量、振兴经济、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活动。鼓励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引导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名牌产品。目前,全市有中国名牌2个,山东省名牌3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1个,居烟台各县市区之首。拥有山东省食品通用实验室和山东省建筑密封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两个省级质检中心,均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先进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为本地企业产品检验提供了便利。二是努力做好标准化工作。以消除无标准生产为主要内容,积极向企业宣传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目前,我市有27个产品获得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证书;全市生产企业主持(参与)起草、制定了国家标准67项、行业标准33项。近年来,还先后制定、申报了长把梨、大葱、富有柿子等地方种植标准,为我市特色农业的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提供了标准依据。三是切实搞好计量服务工作。指导、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对强检计量器具做到全面覆盖,确保量值准确。以节能减排工作为契机,对全市9家重点耗能企业采取边检定边登记的方式,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能源计量档案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引导企业将节能降耗向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对社区、学校、医院、眼镜店等单位的计量器具进行了监督管理。近年来,共组织6家单位参加了“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申创,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验收。
(二)以食品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为重点,认真履行质监工作职责。一是以确保群众“食无忧”为目标,加强全市食品企业监督管理,确保食品生产安全。建立健全了食品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将每个企业划分到具体监管人,明确了监管人员和企业的责任,指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相关制度,按照规定进行定期巡查、回访和分类监管。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的行为。近年来,针对我市粉丝、葡萄酒、即食海产品、食用植物油等十类重点食品行业,指导企业全部建立使用食品添加剂登记台账,全市150多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未出现过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的现象。二是以有效监控、安全运行为目标,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为切实做好日常安全监察工作,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络,健全了企业特种设备档案,与全市所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采用定期巡查、定期回查和安全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特种设备的安装、运行、受检和安全隐患排查为重点,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力度。积极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近年来,市质监局等部门每年都根据不同的专项检查安排,对全市压力容器和管道、汽车罐车、起重机械、电梯、锅炉等重点特种设备进行专项检查,有力维护了全市安全生产良好形势。
(三)深入开展质量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以打假治劣、净化市场、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积极介入重点工程开展执法服务。对全市在建的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的建筑材料进行抽检,重点对耐火材料、建筑门窗、电线电缆、钢材、水泥等进行把关,年均抽查样品近200个批次,有力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认真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有关部门每年都集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检查农资生产销售企业的标签标志是否符合规定、农资产品的真伪和质量好坏等,同时要求经销者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从正规厂家和批发商进货,并按要求验货,不得销售手续不全、过期和失效变质产品,保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适时安排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开展了桶装饮用水、粉丝、地沟油、乳制品、电线电缆、地条钢、“黑心棉”等专项整治行动50多次,查处案件100多起,较好地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我市质监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部分企业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有关部门在帮助企业建立产品质量体系方面推出了一些新举措,但是与企业的愿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对这方面知识了解较少,多数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标准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自检能力不足,管理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产品质量。
(二)依法行政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执法方面的自由裁量权有时不能正确把握和使用,在公正执法上还存在一定问题。调查中有企业反映,个别执法人员在收取费用时标准不一,存在弹性空间大、收取“人情费”,甚至趋利执法、超标收费等问题。二是监管执法还不是十分到位。目前,我市质量监管工作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质量监管还不到位。调查中了解到,全市1800多家企业,市质监局的技术服务和执法监管对企业的覆盖面只能达到40%左右。如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对食品小作坊的界定和管理出现了“真空”,真正纳入管理的只有140多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三是“多头执法”使企业疲于应付。质监局由于“三法一条例”执法任务重,内设站所分别承担不同的检查、检测、检验任务,内部协调不够,使企业频繁接待各站所的各种检查,耗费精力大,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质监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少数干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偏低,突出表现在重处罚、轻服务,重权力、轻责任,重利益、轻义务等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形势发展,依法监管的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部分干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不自觉、不努力,习惯于老常规、老办法,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难以适应当前质监工作的要求。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建设“实力龙口”、“幸福龙口”的压力很大。质监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进一步增强质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巩固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领跑地位提供质量保障。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经济中心意识和服务大局意识,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好本部门的职能作用、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对全市企业有关人员法律知识、业务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要增进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理解,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改进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服务和指导,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鼓励企业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帮助企业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国家现行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
(二)严格依法行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建立从源头抓质量的长效监管机制,尤其是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管。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切实加强计量、标准化和认证等基础性工作,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水平。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的监督管理,明确监管责任人和重点监管区域,强化日常巡查和重点抽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卫生条件、产品销售范围、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管理,提高我市食品安全质量。探索建立质监局各站所之间的联合执法机制,尽量避免“多头执法”现象的发生。认真贯彻落实好各级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特别是对有关规费的收取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格依法办事。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认真处理好管理与责任、服务与收费的关系。同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切实为全市各类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推行阳光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提升系统行风廉政建设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质监干部队伍,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全市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提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业务建设。加强对质监工作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改进服务态度,规范工作行为,创新监管手段,提高执法工作水平。严格把握标准,增强规费收缴的透明度,杜绝违规收费和“人情费”现象,树立质监部门良好的对外形象。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__”期间是我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极、启动新一轮经济社会共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提高我市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更好地开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__”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9月下旬,由市高新办牵头,组织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信息办、市发展规划院等单位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进行调研交流,与当地经信委、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及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广泛交流,学习吸收当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__年,武汉、成都、重庆三地高新技术产业都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武汉市__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为2055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新能源、动漫、集成电路三大产业产值增幅分别高达35%、43%和46%;节能环保、生物、软件服务外包、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成都市__年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469.25亿元,增加值575.62亿元。重庆市高技术产业__年销售产值达1028.2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销售收入987.73亿元,增长18.1%;实现利润64.35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器材及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已成为重庆高新技术的四大支柱产业。
二、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
武汉、成都、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和主战场。
1、空间布局合理,企业密集度高
武汉市工业空间布局分为汽车及机电产业集聚区、电子信息及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集聚区四大块,分别位于武汉市的西、南、东、北面。其中,东湖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于1988年,区内包括武大、华中科大等4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所科研院所、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0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2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55名两院院士。园区拥有80万名在校大学生,科技、教育实力居全国第三,__年又被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科技农业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成都市有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其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及西区为国家级开发区。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分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截至__年底共聚集各类企业13000多家,包括863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超过600家的软件类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家,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光电显示、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六大产业集群。
重庆市拥有43个工业园区,其中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开发区。北部新区成立于__年,面积130平方公里,截至__年底累计签约项目3551个,合同投资总额1265亿元。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868户,合同外资82亿美元,世界500强入驻近40家。
2、园区发展重点突出,产值税收快速增长
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光电子产业、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优势明显,__年产值分别达到718亿元、250亿元、100亿元、320亿元和144亿元;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451.72亿元,增长23.7%。未来五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将着力打造“1+4”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光电产业为中心,生物、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电子等齐头并进;预计到__年,五大产业总规模将达5000亿元,2023年力争突破1万亿元。
__年,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重庆北部新区重点支持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房地产及其他产业。__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工业总产值13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区域财政收入167亿元、地方留存财政收入70亿元,五年平均增速均在40%以上。
3、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度贴合企业需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备,服务配套高效,是这几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优势。如成都高新区,规划面积约82.5平方公里,由起步园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三部分组成。园区内道路宽敞整洁、建筑物错落有致、物流公司、餐饮、住宿、移动通信等日常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配套服务更是获得了园区内企业的认同。园区延伸“三段式”服务,率中西部之先,开通“96__企业服务呼叫中心”,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践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坚持以重点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政务服务到企业增值服务,再到创新创业服务,环环相扣的企业服务“高新模式”,在无形之中彰显其对产业聚集、区域创新的有形之力。
4、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
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本,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加快推进东湖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发挥东湖高新区作为全国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实施“3551人才计划”,有效招引高端科技人才,其中有9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武汉东湖高新区已成为湖北省有名的“人才特区”。
三、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高新技术产业是地方经济谋长远、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和着力点、结合点,是提高地方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武汉、成都、重庆三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对于我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产业定位必须高端化
地方经济要加速发展,最终要依赖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利用地方优势,集中发展适合自身特色的高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就是内生式发展道路,通过园区培养企业不断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来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来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光电子产业,由此诞生了全国闻名的“光谷”。生物产业兴起时,武汉东湖高新区超前布局,建立光谷生物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__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又挂上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着力寻找“中国创造”之路。武汉东湖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武汉市自主创新的前沿阵地,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科技力量。
2、高度重视高新园区规划建设
三地均高度重视高新园区的规划布局和高起点建设。重庆北部新区面积157.59平方公里,人口53万,园区北靠国际空港,南临重庆中央商务区,西依嘉陵江,东接长江黄金水道,紧临重庆保税港区,具有中国西部唯一的集水运、航空、公路、铁路于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优势,俗称重庆副中心。__年北部新区被纳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使得重庆发展“5+3”战略性布局成为可能。同时,重庆北部新区在建设上也是高起点,从__年开始投资450亿元建设高标准的交通、能源、给排水、信息设施、生态环境、园区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为北部新区企业发展、人才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部新区凭借空间规划和建设的高起点,强势推动了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3、项目发展高增量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大项目建设与发展。成都高新区按照“一区一业主”的规划和空间布局要求,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以项目促建为中心,加快项目投产和达产,进一步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到人、跟踪到底、服务到位的“三到”工作原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产业化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重点项目协调力度、提高项目管理效率。__年园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75个,总投资849.75亿元。按照“四个一批”划分,促使投产达产项目、加快建设项目、促进开工项目和前期储备项目按时到位。
4、要素保障促发展
如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拥有高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块牌子,意味着拥有比一般国家高新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园区在落实好原有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在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准后较快地开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体制创新等5方面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武汉东湖高新区懂得利用牌子,给予高新企业优厚政策,并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快速推动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我市的参考与启示
1、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
产业空间布局是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布局需根据杭州地理位置特点和产业特色,城、核、带、区相互结合,既要覆盖大杭州,又要突出重点区域;既要立足当前状况,又要考虑今后发展空间。建议在“__”期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可选择发展“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空间布局。“一城”即主城区,包括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为大江东和大城西科创园;“三带”是由文一西路向西经五常、仓前、(老)余杭至临安锦城,由转塘沿320国道经受降、高桥至富阳市区,由双浦沿杭千高速经富阳东洲、桐庐、建德至淳安的三条发展带;“多块”指江东工业区、临江工业区、余杭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区域和新的产业集聚区。
2、着力加快产学研结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知识变成科技成果,变成专利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解决所有权是第二阶段。所有权明确了以后,第三阶段是和投资者、和企业相结合,这又需要专门机制来配合,让科技成果、专利与资本对接,进行产业化。产业化之后,才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市应根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在巩固提升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发展适合杭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科研力量,加快产学研合作,推动学校和企业研究成果产业化,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
3、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
在全市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土地及其他资源日渐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保护环境、高效利用资源,又发展企业和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应集中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容积率和效益产出,在企业间鼓励开展节能环保工作,鼓励企业用环境友好的加工工艺取代高污染的化学工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同时,应做好服务企业工作,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直通车、领导与企业沟通制度,健全企业反映问题的解决机制。落实各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园区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建立充满活力的机制。
关于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的调研报告
1、调查目的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对西安市莲湖区行知小学的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机作调查研究,试图摸索出一些共同性的规律,以便为本次小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2、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是行知小学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共111人,其中六年级一班56人,男生30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8份;六年级四班54人,男生29人,女生26人。实收有效问卷43份。
(2)材料参照小学生动机发展水平的特点,自制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13个题,为选择题与主观作答题相结合的形式。
(3)①大多数答案便于作量化统计处理。②根据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语言浅显易懂。③反映儿童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一般态度,又能反映情景性动机以及任务动机。④选编注重对小学生的教育性。
(4)资料处理。学生无需填写个人信息,只写明班级,性别。按照男、女统计人次并算出百分比;同时了解被试平时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作为分析参考。
3、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上网,搜集漫画图片,查找资料,看新闻,玩游戏。(2)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3)学会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完成作品,收获快乐和知识。
按调查整体人员来分的话,这四个类型分别占的比例为:第一种:51.2%;第二种:9.3%;第三种:34.9%;第四种:4.6%。
其中按男生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男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5.2%;第二种:4.8%;第三种:45.3%;第四种:14.7%。
按女生的选择来分的话,这四种类型在女生中占的比例分别为:第一种:38.3%;第二种:40.8%;第三种:11.3%;第四种:9.6%。
4、问题讨论
通过统计问卷结果,发现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水平较低,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多为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即教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思考能力,不会对学习的知识产生疑问。(2)学生喜欢上网,不喜欢教师讲书本知识。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就是为了上网,希望教师不要控制电脑,最好是可以让学生自由上网。(3)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放松一下。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学生一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这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放松。而且信息技术课不会考试,学生没有考试的压力,更加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自由玩乐的课程。(4)男生多喜欢操作电脑,认识编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上网玩游戏。女生多为轻松一下,认识课外事物。上网查资料,用小软件画画等。
5、启发及建议
5.1 借鉴教材,更新内容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课本上的内容往往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而且,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灵活地改编教材,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使学生容易接受。
5.2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动机低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使学生也学得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小组竞赛,给予奖励。目前很多教师喜欢将学生分成小组来完成任务,但小组协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动脑,只有一两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完成任务。通常来说,每个人都有争取第一的心理,这种心理如果经过恰当的引导会转化为学习动机。
(2)利用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所谓游戏化学习,就是用游戏化的思维来设计整堂课程,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习得相关知识,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就是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并不能靠简单的记忆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利用游戏化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3)创造机会,学生讲课。心理学研究表明,亲身参与的事情,往往会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涉及某些内容时,教师会请一些电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当“老师”,跟全班同学讲解操作步骤。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4)注重校本课程,融合本地文化。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地方文化比较熟悉,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机地结合本地文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真诚友善地对待学生,同时还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灵活运用有关策略与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切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务公开调研报告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机关应主动或者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公开或者使其知晓有关政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它是公民行使宪法规定的知情权的基础,也是政府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的重要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党的__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实行政务公开,是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实行政务公开,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选择。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实行政务公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建设廉洁、高效、务实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行政务公开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委托我们管理国家,管理社会。因此,所有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行使权力理应受到人民的监督。我们的全部工作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群众所拥护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政务公开,使政府的主要行政活动及其结果让群众了解,受群众监督,必然促使各级干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观念,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加努力地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事情办好。只有这样,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信任和拥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实行政务公开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历史经验表明,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依赖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而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直接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越来越高。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可以督促我们尽可能地把有关政务公之于众,让广大群众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将促使我们建立—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国家机关的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3、实行政务公开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透明性、规范性和公正性。市场经济需要法律约束,行政、执法部门也同样需要法律约束。市场经济又是公平竞争的经济,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必须公正无私,把保护公平竞争作为一个基本准则。政府部门为发展市场经济提供法律和政策服务,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实行政务公开。
4、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是保证决策正确与科学的关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面对新的形势,行政机关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断,仅靠几个领导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
5、实行政务公开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必须高度重视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约束。实行政务公开,把政府应公开的工作内容、办事程序及其结果如实地公之于众,让人民群众来评判和监督,可以有效地发挥权力的正面效应,制约权力的负面效应,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滋生,这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当前在实行政务公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务公开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谐和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上级部署,在实行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推动了高效、廉洁、务实政府的建立;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务公开工作在各地各部门开展的也不平衡,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1、公开内容不够规范,缺乏全面性。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具体,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重表面内容,轻实质问题,只公开办事制度、年度目标、为民办实事等一些群众早已熟知的事项,对一些群众普遍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大宗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财务收支情况、各类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却未公开或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2、公开方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目前的公开过于强调政府在政务公开中的主导地位,公开什么内容,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公开都由政府部门和有关主管单位决定,群众只是被动地接受,容易使政务公开实际上成为只是政府自己的事情,是政府机关的一种“社会承诺”。没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仅是注重政府向公众单向传输信息,对群众普遍关注或利害关系人急需了解的事项公开不够,因而不能实现政府和公众的双向互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的效果。
3、公开手段有所局限,缺乏多样性。一些地方和单位的政务公开仅局限于通过印制小册子、上墙公开、工作流程表等传统形式公开。还有的部门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公开栏、公开墙、公开册等,而现在只是在会议上简单的说说;有的单位公开栏选址不当,利用率不高,排版设计马虎,有的公开栏已经破损,不能再使用。还没有把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平台,有的网站缺乏专业人员维护,网站内容更新缓慢,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公开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期性。目前,我国尚无一部统一的政务公开法,政务公开的内容只是散见于《档案法》和《保密法》中,至使一些单位还没有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有的甚至对政务公开的宗旨不明确、内涵模糊,不能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及其每个职位的职权相结合。有的单位公开次数较少,一年才公开一次,平时不认真公开,上级来检查时就大忙一阵,过后一年半载不见翻新。有的单位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未建立长效机制,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
5、整改措施不够落实,缺乏实效性。有的单位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公开前的形式,片面追求完成任务,而轻公开后的结果,往往一“公”了之,缺少与之互动的信息反馈平台,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甚至是群众找上门来反映问题,也置若罔闻,更谈不上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个别单位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没有对群众提出的要求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该正面答复的不答复,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及时解决。
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本人认为既有主观亦有客观。主观方面,一是群众对政府事务关注度不高,参与意识淡薄,参与层次低。二是有关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指导帮助不够。三是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较差,法治意识不强,甚至夹带个人私欲,在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持抵触排斥情绪。客观方面,一是政务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监管薄弱,搞与不搞一个样,导致政务公开形成一股风,风声过后就不再公开了。二是对违反政务公开制度的人和行为缺乏明确和强有力的责任追究体系。三是各地各部门基础不一样,经济实力和条件不一样,所承担的职责有别,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的全面实行。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政务公开在中国可谓是方兴未艾,特别是随着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该项制度一定会有较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推进政府机关的政务公开,本人将在单位这些年来对此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向大家作以介绍,或许从中有所启迪和借鉴:
市质监局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是起步阶段。工作重点是按照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要求,公开了本系统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办事时限、收费标准、责任追究和举报电话;第二阶段在,是规范阶段。工作重点是围绕创建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服务最佳、收费最低、政策最优、审批最简、信用最高、治安最好的“六个最”目标,启动“一站式”服务,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第三阶段在至今,是提高阶段。工作重点是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市局实施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开展的机关文化建设之中,对每名工作人员的职责、行为、绩效实行“千分制”考核,细化到每名员工的岗位职责、作风建设和工作绩效。具体措施如下:
一、规范内容,适时公开
我市政务公开工作会议后,市质监局党组非常重视,立即成立了组织,制定出台了本部门的政务公开方案,首先对本系统的16项工作职责、128项工作程序、鉴定检验工作时限、各项行政事业收费标准、谁主管谁负责的部门工作责任等进行规范,然后采取在日报、广播电视报上开辟“质量在线”专栏、在电台上搞辩假识假讲座、在电视上搞打假、文艺专题、在政府网站建立质监网页、在市局醒目位置挂“加强文明建设,提高道德素质”牌子、在单位设举报箱、在社会上广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质监系统办事职责、办事内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办事纪律、重大事项8大类12项政务公开内容进行了公开,并且做到应公开的全部予以公开。
二、适应发展,不断深化
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后,市质监局进一步将本系统政务公开工作引向深入。第一,在内容上深化。从强调履行部门职能的公开深化到发挥部门职能,将市局开展的支持全民创业活动、下企业审批制度、减免审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持证收费、挂牌服务等进行公开,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开展“社会满意服务年”活动,为社会提供“十项内容”和“十项措施”的满意服务,从简单地查处“三乱”,变抓行业作风,创“六个最优”,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为进门热心、办事顺心、离开舒心。第二,在管理上深化。从要求履行自身职责的多一些,深化到对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上来,24小时为企业开通服务热线,变坐门等客为上门服务。变一次性检定检验收费为全年打包服务、全全候尽职尽责。对工作人员从公开职责深化到包括领导在内的全员公开。明示每个人的工作职责,接受社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也接受本单位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监督。第三,在形式上深化。从公开事深化到公开人,既体现正面要求,又突出负面激励,将谈话制度、65投诉处理等进行公示,进行警示,从公开结果深化到公开过程,边干边公开,有反馈有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例如,就检定出租车计价器问题,我们接到市民的建议,主动向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等。从自我评价到社会评价,通过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向社会发放5000份征求意见函、表、卡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评价结果。第四,在方法上深化。将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用制度来保证系统的政务公开顺利、有效的运行,做到了规范管理,强制落实。并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千分制”考核项,进行立体、透明、公开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优秀的给予奖励,基本称职的取消公务员年度奖励工资。实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管理,提高管理、执法整体水平,从一月一调度变为一个季度召开一次管理质量评审会议,每半年通过一次内审,每年通过一次外审,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纳入管理体系之中,都在大家的监督反馈之中,变由几个人管理、为全员管理、全员参与。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首肯,并在全市机关管理大会上作为典型介绍了经验。
三、加强领导,保证实施
为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推进,市质监局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监察科为责任单位。第一,明确责任,定期考核。市局党组非常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明确领导小组职责,及时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管理责任,及时指导、协调政务公开工作;各职能科室负实施责任,及时公开、推行所属政务。实现了“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工作格局。第二,完善制度,保障效果。强调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在行政审批方面,审批项目能减则减,已从的24项减少到的4项,并且保证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保证一个窗口办理。选派高素质、负责的人员作为首席代表对所有审批项目进行全过程办理,保证行政相对人满意。市局的行政审批窗口已经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窗口,又被评为红旗窗口。在行政执法方面,实行科所队“三位一体”捆绑运作,用利益联,用责任分,靠执法开路,靠执法提供保障,靠执法树立形象,实现行政执法主体、程序、结果合法,几年里在行政执法上没有一次违纪案件、没有一件行政复议案件被撤销、没有一件行政诉讼案件败诉,被市政府评为“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政府法制办授予“辽宁省人民满意的行政执法示范单位”称号,是全省质监部门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也是当年市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连续两届评为“文明机关”。在综合管理方面,重点体现在改革管理体制,整合系统资源上。把计量所与衡器所、特检所与锅检所进行合并,合并后的两个所,整体实力得到了提升,服务手段得了增强,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应政务公开工作形势。质检所通过改造升级,一次性通过省级的验收,并排在了全省前列,被评为省质监系统十佳规范院所,目前该所已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召开了科技兴局大会,提出了科技兴局发展战略。在财务管理方面,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市局与3个区分局、5个直属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网上运行,已经推行两年,效果很好。在学协会管理方面,学协会全部下放到技术机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没有在学协会兼职的。在管理机制方面,实行下企业审批制度,实行零距离服务、快捷服务和亲切服务,实行事前告知制和轻微违法不予财产处罚制,进一步加强了软环境建设。第三,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监督制度,保障相对人在政务公开中的救济权利。对于单位员工违反有关政务公开制度、规定的行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信息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践诺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部门责任公开道歉制和公务员责任行政赔偿制。并允许相对人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方式取得救济。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市质监局及其所属单位的政务公开工作业已呈现出递进式推进的良好态势,达到了有领导、有组织、有机构、有制度、有措施、有效果的要求。全面对外公开,实现了阳光行政;全面对内公开,实现了透明管理。全市质监系统领导班子民主、团结、和谐,干部群众想事、干事、成事的工作氛围与日俱增。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思维方式变了,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方式变了,活力不断增强;工作环境变了,效率不断提高;执法环境变了,权威不断提升;管理模式变了,内容跃上新高;基础条件变了,服务水平提高;领导方式变了,执政能力增强;人的需求变了,文明成果凸现;工作思路变了,根基越打越牢;发展策略变了,整体合力增强。
以上是我对当前政务公开粗浅的认识和本单位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上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绩,与政务公开要求还有差距。要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还必须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完善政务公开立法,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因此,国家还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法制化建设,尽快制订《政务公开法》及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机关必须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等,保障政务公开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党政机关政务公开每个环节制定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预审、评议、反馈、考核、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制度规范操作,以此推动政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第6篇 城市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技术的调研报告
从国内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指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是集成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并提出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类型和业务支持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数据仓库、以gis为应急响应支持平台、能统一管理信息、可与其他电子政务
系统互连互通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功能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方法。
1 引言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盲目扩张、工业高度密集,资源环境破坏,人与人的安全卫生距离不断缩小,使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日趋严峻 。因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灾防病应急反应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潘海东等 提出了构建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思路;王平 、杜江等 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方案;杜鹏等 基于模型分析规划了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李琦等 在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案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结构、业务模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需要的数据类型,以及系统支持部门等问题尚未明确提出,特别是如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这些信息系统建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系统之间的卫生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形成大量的卫生信息孤岛。另外,这些信息系统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如果放弃它们,则需很大的重复投资,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主题相违背。因此,集成先进技术,整合城市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
基于上述情况,在“十.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延续项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集成” 的支持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基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现有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下,围绕城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中间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能快速、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并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现有公共卫生领域各业务部门相对独立的操作型系统集成在一起,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仓库和相应的预警指标、应急预案等知识库和模型库;以数据上报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决策一展示为主线,建立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仿真预测、虚拟现实、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专业应用功能的各子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 系统所需数据类型与支撑单位
传统的公共卫生领域以传染病防治为主要内容,数据类型单一;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也主要由卫生部门唱独角戏。随着社会进步,公共卫生安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不合理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污染等环境危害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正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设计系统建设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除卫生监测数据、疫情监测数据、卫生资源数据等基本数据类型外,环境卫生数据、食品药品卫生数据、公共卫生危险因素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一并列为系统采集的数据类型(见表1)。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支持单位除医疗卫生行业各部门外,把与数据供给和应急管理有关的如环境监测、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也列入系统支持单位(见表2)。
2.3 系统业务结构模型
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围绕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设计,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都能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图1)从底层至顶层分为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层3个层次。
数据层有分布数据源、数据仓库系统、信息采集和组成。在该层中,信息采集系统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
业务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采集到公共卫生数据仓库系统中,并建立面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专业数据集市。城市基础数据仓库中存有大量基础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影像、地图、气候、人口、宏观经济等。城市基础数据仓库的应用是对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资源支持。
应用服务层由面向事件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和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三个功能子层组成。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系统各子系统实现集成的关键和基础,它以灵活的方式与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连接,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并设有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对接的公共数据接口。
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性服务及平台支撑,能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块,还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构建应用系统。该平台本身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把各业务子系统的分析结果展示出来。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1)分析、叠置分析等属于此层。
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在继承gis通用功能层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需求,开发出多种专业应用模块。其中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知识库和模型库的管理,并把相应的知识和规则运用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指挥调度等系统中;突发事件分析与预测系统针对事件特点和应急管理需求对卫生数据进行多种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及专家知识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为控制事件发生提供辅助决策;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根据事先定义好的逻辑关系定期扫描检查卫生数据仓库,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发出预警;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系统通过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分散资源的统一调度;公共卫生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向公众公布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类信息。
用户层主要将下层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友好直观的方式反馈给各个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整个系统从下到上互为基础,互相作用。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中心建设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对分散在各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进行集成分析,但由于各异构系统的分散性、数据类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历史数据的离线等问题,使目前这种以事务处理为主体的数据环境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分析要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于应用的数据环境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提供集成化、历史化的数据管理功能,支持综合性的数据分析 。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来说,数据仓库可为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创建过程遵循以下步骤:首先从各分布数据源系统中抽取有用的公共卫生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如图2),然后对数据准备区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通过元数据映射后装入数据仓库,再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的具体需要建立专业数据集市,其结果由前端各专业应用子系统经过多种分析后展现。
3.2 利用中间件技术进行系统应用集成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要在不同网络产品、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等组成的异构环境中运行,同时还需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因此系统内部各软、硬件平台之间、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之间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数据转换技术支持。中间件(如图3)是基于分布式处理技术的一类软件,它介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既能解决客户与服务器方的互联,又能实现不同技术组件之间的集成 。
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分为系统内部服务集成和系统外部服务集成,它们因功能不同对中间件的要求也不同。内部服务集成需要整合长期形成的大量遗留系统,共享不同平台和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资源;外部服务集成要求系统能自动检索到其他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相关服务,以构成更为广泛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网络。考虑城市已有公共卫生、软硬件支持台的特点,及将来系统扩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将j2ee、web services、_ml信息交换中间件集成应用。其中j2ee标准用来解决服务器端应用间跨平台、数据异构的集成及数据挖掘任务;webservices用于系统的信息发布与获取;信息交换中间件在内外集成系统之间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桥接作用 。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可视化显示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具有自身的属性特征,更具有空 [5]间分布特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统的无缝集成,是地图和空间分析在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以其可视化、实时化、动态化等直观的表现形式可广泛应用于隔离区设置(以传染病为例)、疫区定位、疫情显示、空问传播分析等方面 ,为管理部门迅速了解疫情传播态势,进行应急预案生成、卫生资源配置等提供实施平台。
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业务特点,gis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c/s架构侧重多角度空间数据分析,包括各种专题图展示、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插值分析等。b/s架构除支持矢量地图基本操作(如放大、缩小、平移、量测、图元选择、图元查询等)以外,还强调对地理相关业务数据分析功能的支持,并能提供直观和实时的数据展示。b/s架构采用面向接口的设计风格,无缝集成数据提取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可方便扩展到其他、 务应用系统。
4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消除卫生信息孤岛,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构建了以数据仓库为基础、能统一管理信息、支持gis访问、可与其他应用系统无缝连接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体现了城市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普遍灾难途径,即各类突发事件的一体化管理将成为应急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因此,随着社会进步和对公共安全需求的增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将会涵盖整个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其服务功能也更加全面。本方案尽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但还需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需求。
第7篇 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调研报告
企业技术创新要坚持以能够合法产业化为前提,以获取知识产权为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主体和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其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我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成效。近期我局成立专门课题组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对长沙新一轮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一、调查样本及调查方式
(一)调查样本描述
高新技术产业是长沙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累计实现产值4200.7亿元。纳入本次调查的企业为截止2023年12月30日省科技厅认定在册的全部高新企业,共计805家。其中2023年2023年认定的企业数分别为144家、348家、178家,2023年复审通过135家(如表1)。
上述高新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以下简称规上高新企业)有330家,占全部高新企业的40.94%。330家规上高新企业涉及8大技术领域,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21家、生物与新医药技术66家、新材料技术61家、电子信息技术47家、资源与环境技术17家、新能源及节能技术11家、高技术服务业9家、航空航天技术2家。
(二)调查方式方法说明
本次调查以网上检索为主。根据高新企业和规上企业名单,登录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进行检索。同时,通过查询近两年__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明细,以辅助手段进行部分数据修正。
1、检索分类方法。登录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以企业名称逐个进行检索,以各企业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含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申请、外观设计申请)和授权量(含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授权、外观设计授权)为检索结果,整理成专利情况表,再标引高新企业认定(或复核)时间、技术领域、所属地域以及是否规上企业(或高新企业)等信息,以上述标引信息与企业名称、专利分类综合形成数据归纳索引,进行数据统计。
2、数据来源及更新时间。数据来源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6月24日,本次数据检索时间为2023年7月1日 2023年、2023年__市专利申请与授权明细为省局信息中心2023年2月提供,查询时间为2023年7月2日4日。
3、其他说明。本次检索数据均以企业名称为申请人(权利人)的检索结果,不包括企业法人代表或其股东名义申请的专利数据,也不包括企业法人代表或股东名下已经办理向企业转移手续的专利。
二、企业专利情况分析
(一)基本情况
1、高新企业专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05家高新企业中共有608家企业(占75.53%)申请了专利,专利申请共计17780件,占全市累计专利申请总量(90291件)的19.6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977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9821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982件,三类专利申请的占比分别为33.62%、55.24%、11.14%。
共有568家高新企业(占70.56%)拥有授权专利,授权专利共计98件,占全市累计专利授权总量(52669件)的22.3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28件(不含湖南邱则有专利策划公司等个别企业由法人代表或公司股东名下转移至企业的1834件),实用新型专利8958件,外观设计专利1812件,三类专利的占比分别为13.13%、72.25%、14.62%(如表1)。
2、规上高新企业的专利情况。调查显示:规上企业中共有330家高新企业,其中296家企业(占比为89.70%)有专利申请,共申请专利共计942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74件、实用新型5216件、外观设计1332件),占规上企业累计专利申请量的78.04%;284家企业(占比为86.06%,2023年调查数为104家)有专利授权,授权量共计6584件(其中发明642件、实用新型4739件、外观设计1203件);264家企业(占比为80.00%)拥有有效专利,有效专利共计587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10件、实用新型4200件、外观设计1072件),占规上企业的68.01%。如表2。
按照高新技术8大领域分类,在330家规上高新企业中的5872件有效专利分布情况如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121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3808件,占比64.95%;新材料技术领域61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796件,占比13.56%;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66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408件,占比6.95%;电子信息技术领域47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398件,占比6.78%;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17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85件,占比3.15%;高技术服务领域9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156件,占比2.66%;航空航天技术领域2家企业拥有有效专利25件,占比0.43%。
(二)2023-2023年度专利情况
1、高新企业情况。2023-2023年两年高新企业共有专利申请10475件,占高新企业专利累计申请总量的58.91%,共有专利授权6640件,占高新企业专利授权量的53.56%。各年度数据如表3。2年来,高新企业专利授权平均增长率47.35%。
2、规上高新企业情况。2023-2023年规上高新企业专利申请5688件,占同期高新企业专利申请的54.30%,占同期规上企业的77.67%;专利授权3483件,占同期高新企业专利授权的52.45%,占同期规上企业的77.37%。具体数据如表4。
(三)主要特点
1、专利领军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近几年来,通过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推进工程、企业专利扫零工程、知识产权三百工程的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有专利申请和授权的高新企业达到608家(不含企业法人代表或股东个人专利情况),有专利企业的占比为75.53%。尤其是涌现一批专利大户群体,20件以上专利申请的企业127家, 50件以上的48家, 100件以上22家(见附件1),2000件以上的2家。发明专利申请100件以上的9家(见附件2);从授权专利看, 20件授权专利以上企业87家,50件以上的33家,100件以上的15家(见附件3)。
2、近两年专利总量迅速上升。 从增速看:高新企业近2年专利授权年均增长45%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年平均增长均在80%以上。从增量看:高新企业两年申请专利10475件,占高新企业专利累计申请量的62.44%,期间授权6640件,占其累计量的56.47%。
3、规上高新企业创新基础良好。296家规上高新企业申请专利9422件,以规上企业12.97%的企业数量占得的78.04%申请量,平均每家企业申请专利32件;申请发明专利2874件,占规上企业的81.46%,平均每家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0件。另外,从专利大户群体看,有10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97家,规上高新企业占47家,占比48.45%;有20件以上专利授权的企业98家,规上高新企业占51家,占比52.04%。
4、装备制造业专利独领产业旗帜。2023-2023两年中,装备制造产业的高新企业专利申请、发明申请,专利授权、企业发明授权等指标均占同期规上高新企业的60%以上,有效专利占74.6%。并且,2023年以来装备制造领域连续3年夺得中国专利金奖。说明长沙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产业逐步在发明专利引领下走向高端,专利数量和产业化程度明显领先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
5、高新企业队伍认定潜力稳定。据对规上企业专利统计,目前不是高新企业但有1个以上发明专利或6个以上实用新型专利的企业有135家。没有专利授权但有1个以上发明专利申请或实用新型申请6件以上的有169家,上述两项合计303家,在1-2年内均可拟为高新企业推荐认定对象。
(四)问题不容忽视
1、 1/6 现象依旧存在。从高新企业的数据看,部分企业满足于维持高新企业认定标准, 1/6 现象依然存在(所谓1/6 现象,是指企业为了获取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仅维持1个发明专利或6个实用新型专利的高新企业准入门槛)。只有1件发明没有实用新型的企业36家,没有发明专利而只有6个实用新型的48家,共计84家,占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数的10.4%。尤其是2023年认定的144家企业中类似企业有29家,这29家企业3年来没有新增授权专利,甚至没有专利申请,说明这些企业纯粹是为了获得高新企业资格,谋取税收减免政策。
2、许可上位比较流行。部分高新企业不思研发转型,乐于许可上位。31.3%的高新企业(252家)既没有发明专利也没有实用新型专利,完全依靠专利的独占许可方式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据对2023-2023专利许可备案信息查询,__市每年均有100余家零专利企业为了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而采取独占许可实施他人专利。在专利情况不能满足高新企业认定标准的293家企业中,2023年认定的企业占18%(53家),说明这些企业缺乏通过自主创新出发来改变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意识。
3、零专利现象仍然严重。高新企业的专利情况反映, 197家企业(占高新企业数的24.48%)处于零专利申请状态,363家高新企业(占45.09%)没有发明专利申请;237家企业(占29.44%)没有专利授权,544家企业(占67.58%)没有发明专利授权。作为高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没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似乎名不副实(个别企业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除外)。
4、专利意识和能力仍待加强。从2023-2023年的数据来看,创新基础较好的规上高新企业,两年中发明专利授权366件,每个企业也只有1.1件,平均每年每个企业也仅仅是半件,规上企业创新实力也有待加强。从高新企业专利申请结构看,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55%,高出发明专利12个百分点,159家企业选择申请实用新型而不申请发明专利,没有认识到权利稳定和专利保护期长短的重要性。从企业发明专利法律状态来看,视撤专利384件、驳回专利124件,占发明申请总量的8.5%,说明企业在申请专利以前没有进行专利性分析,缺乏专利申请挖掘与评价机制,或者专利审查答复不及时,企业专利管理上存在漏洞。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培训,树立正确的自主创新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知识产权工作典型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园区活动,加强对企业高管的知识产权培训,使高新企业高层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高新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排头兵,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对高新企业的研发人员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系统轮训,并建立长效机制,培训一批知识产权实务人才,逐步提高高新企业知识产权制度运用能力。
2、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知识产权部门要不断完善专利申请资助等政策,在高新企业中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彻计划,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实施,推动企业专利管理规范化;科技部门要建立以专利为条件的科技专项准入和结项的政策要求,加大科技项目对企业知识产权指标的倾斜力度,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与运用。
3、加强部门协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军。科技、工信、知识产权等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强化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协调创新引导机制,解决企业零专利现象,扩大专利企业群体,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培育高新企业后备力量,培植高新技术产值增长极。
4、加强公共服务,促进高新成果权利化。充分利用重点行业专利数据库建设,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和预警服务,提高研发起点,提升研发质量,促进技术成果权利化。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引导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专利申请代理质量提升。
第8篇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_____县地处湘西北,全县总面积4458平方公里,辖40个乡镇、876个村,人口98万,其中农业人口83万,全县耕地面积1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10万亩。拥有水面50万亩,草地52万亩,丘岗山地400万亩,林木蓄积量300多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5200万根,森林绿化率达56.8%。_____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统计、人事等部门组织专门力量,采取走访、座谈、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_____县农业系统、林业系统、水利系统和畜牧防疫系统等四大农业服务系统近几年来的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现状
_____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系统目前共有农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2513 人,其中:农业系统308人,林业系统498人,水利系统1444人,畜牧防疫系统263人。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中初级职称的61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仅占总人数的0.7%;中级职称183人,仅占总人数的7.3 %;初级职称417人,仅占总人数的16.6 %;无职称的1895人,占总人数的75.4%。有职称人员按年龄分:35岁以下的11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18.0%;36岁--50岁的336人,占职称总人数的54.3%;50岁以上的171人,占职称总人数的27.7%。有职称人员按学历分:本科以上学历的5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9.4%;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37人,占职称总人数的38.3%;中专(含高中)学历的255人,占职称总人数的41.3%;初中及以下学历的68人,占职称总人数的11.0%。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_____县农林水畜四大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的现状是年轻人才匮乏,高学历人才稀少,高职称人才奇缺。
二、问题及原因
(一)“人才总量不足”与“人才流失严重”并存。一方面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_____县作为农业大业,农业服务人员占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只有5.1%,比例极低。就农业系统而言,_____县现有耕地139万亩,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而目前服务于种植业的专业人员只有125名,平均每人要负责1.112万亩耕地的农业科技服务,可想而知,服务质量肯定是大打折扣。另外,林业系统、水利系统、牲畜防疫系统也同样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失相当严重。据统计,自20__年乡镇站所机构改革以来,农业系统、林业系统、水利系统、畜牧防疫系统在编人员中分别有110人、80人、120人、60人外出打工、自谋职业,占全县农业服务人员队伍总量的14.7%。这批人员中不少是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这样就造成农业服务人才越来越少,工作运转越来越难。如_____县郑家驿乡农牧站站长琚泽,湖南农大本科毕业生,工作多年后觉得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没有发展前途,加上工资无保障,家庭破裂等原因,不得已遁入空门以逃避现实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基层农业服务人员队伍的一种悲哀。
(二)“人才结构不优”与“人才岗位错位”并存。据统计,当前263人的畜牧防疫系统中竞没有一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技人才,就连具有中初级职称的也只有32人,仅占该系统总人数的12.2%;目前整个林业系统中也只有唯一一名具有副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严重制约了_____县作为农业大县的发展步伐。同时,就针对四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分析,高层次人才极少,人才学历不高,而且年龄老化;再者,四大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同程度地出现断层,人才青黄不接。就目前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看,其来源复杂,尤其是乡镇站所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有的是学校分配,但专业不一定对口;有的是军转安置,也难有相应专业;还有大部分是七八十年代由村组干部转聘过来的,基本上无专业可言。尽管他们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他们只对农产品产量熟悉,而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陌生;只对开山垦荒熟悉,而对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陌生;只对清淤割杂熟悉,而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陌生;只对阉猪打针熟悉,而对动物重大疫情防疫陌生!20__年乡镇站所机构改革时把农科站和畜牧站合并为农牧站,让阉猪的人当站长来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岂不是“越推越穷,越推越光”! 如_____县牯牛山乡农牧站站长黄春章,多年给林业站守卡收取育林基金,这种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的现象较为突出,增加了管理难度。这些人员当中能够独立完成某项业务工作的不多,应履行的职责无法履行,要他们担当农业生产服务的主力军,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农业技术推广出现“线断网破”的被动局面。
(三)“人才资金短缺”与“人才作用失衡”并存。由于地方财政状况吃紧,政府对基层农业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各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重大科研项目、科研课题很难有效开展,致使基层现代农业发展严重受阻,停滞不前。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费用 高、开支大,县乡财政无力投入,单位又无法承担,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知识不能更新,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制约了基层农业服务人员的成长与发展。特别是乡镇站所经过两轮改革、站所编制下放后,由于县乡两级财政紧张,导致站所的生存状况举步维艰。乡镇农牧站是“名存实亡”,工作人员只能靠经营农药种子化肥维生;乡镇林业站是“竭泽而渔”,工作人员只能靠出口林木维生;乡镇水利站是“望天吃饭”,工作人员只能靠收取水费后分成维生;乡镇动物防疫站是“拨款生活”,工作人员只能靠财政拨点基本工资维生。县级财政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给乡镇农、林、水三站每人6000元的工资补贴,但事实上,这笔钱扣除上缴各种保费后所剩不多,基本的工资福利还是没保障,还是要另谋生计“捞工资”。 乡镇动物防疫站是在20__年新成立的,人员编制在县畜牧水产局,财政每月发放669元的基本工资,情况稍微好点。在不能保证其基本工资福利的情况下,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把一技之长用在谋生上,而对于如何搞好农业生产技术的指导、服务、推广和普及根本无暇顾及;参与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被动应付、满腹牢骚。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他们从事农业技术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力,服务效果不好,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制约了_____现代农业发展的前进步伐。
据调查了解,四大系统中除县级农业服务部门在有经费保障、有技术力量、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能正常开展工作、履行职能外,乡镇涉农站所已形同虚设,目前的现状是:站所是挂牌站所,有的是空有其名、有的是空无一人、有的是空空如也;站长是挂牌站长,有的是无所事事、有的是无能为力、有的是无可奈何。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体制的障碍;三是经济待遇的制约。
三、对策与建议
基层涉农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第一,优化环境,全面提升人才意识。一要重视农业服务人才。运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业服务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和重要作用,大力宣传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服务本地的先进事迹及典型,形成浓厚的尊重服务人才的社会氛围。二要重用农业服务人才。党委政府要充分使用、大胆启用农业服务人才,要把德才兼备、业务素质好、科技水平过硬的人才提拨到领导岗位,充实到农林水畜建设和管理的第一线,在工作中予以全力支持,生活上给予尽力关照。三要重奖农业服务人才。凡在农业服务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农业服务技术人才,可以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和突出的名誉地位,以不断提升全社会对农业服务人才的重视程度。
第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一要创新体制机制。可以借鉴外地乡镇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按照“行政职能整体转移,公益职能政府承担,经营职能走向市场”的总体思路,建立“三农”服务新机制。通过“撤、转、放”的方式盘活乡镇涉农站所,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对现有农业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要全面实行聘用制,做到“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岗优薪优”。二要创新培训机制。大多数农业服务人员自踏上工作岗位后,由于缺少经费,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的机会很少,导致知识老化,不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大人才的培训培养经费投入,在落实培训教育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终生教育制度,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三要创新激励机制。积极落实涉农单位的分配自主权,允许涉农单位制定向优秀服务人员倾斜的分配措施。通过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分离,实行岗位工资制,使工资总量与单位的经济、社会效益挂钩。进一步探索、完善科技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要让广大农业服务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效益提成等多种途径获取报酬,同时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以激发农业服务人员干事创业。另外,还要加大对涉农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的政策倾斜力度。
第三,加大投入,切实保障人才经费。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农业服务人才,搞好农业服务工作就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资金积累。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深造、引进培养等,都需要政府、单位、社会和个人共同加大资金投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服务于“三农”的这支人才队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涉农部门大部分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他们的收入来源已被斩断,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好本职工作。因此,建议上级特别是中央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切实落实其工资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充分施展服务才能,使其安得下心来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
第9篇 物流信息技术调研报告范文
第一点:调研报告的目的
调研报告的目地是为了调研企业的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跟踪、定位常用的方法,典型企业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信息技术的情况并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第二点:调研报告的内容
一、家家悦连锁供应物流
1、企业的信息技术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平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2、企业的信息系统
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拥有针对物流活动需要的集成软件,拥有互联网信息共享技术。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随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则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落后,也没有研究信息共享技术,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每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了物流资源占用和成本开销。
发展趋势
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相关资料
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成立于1974年。熟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商业系统的业内人士,一看这个名称就知道它在当时的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地位——二级站,这也就意味着它的经营区域仅限于威海本地,经营模式是从一级站(省一级)以调拨和购销的模式进货,再逐级批发到的三级站(县乡一级)或者直接在自己所属的网点零售。以威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当时的家家悦(山东省威海糖酒采购供应站)只是全省糖酒行业中的“小字辈”,年销售额仅有800万,利润20多万。
家家悦先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一处9000平方米的副食品配送中心,后又建设一座1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实现了仓储的立体化、装卸搬运的机械化、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和配送的智能化。
目前使用的这个常温物流中心是__年开始建设,2023年投入使用的。面积为10000平方米,内部分为3个区,考虑到北方冬季比较寒冷,物流中心北侧不设进出库通道,中心采用u字型的动线设计,南侧共设计了40个装卸码头和快速滑升门。1-7号门为收货区,8-23号门为出货区,24-40号门也是收货区,形成一个双“u”的作业动线。
物流中心设计了高货架存储区、较大面积的临时堆存区和配置了电子标签的拣货区。库区内使用高货位叉车和电动托盘搬运车进行存储作业。部分按箱出货的商品采用纸质单据进行拣货作业,拣选作业完成后用笼车集货,后用牵引车拖至出货区等待出货,拆零拣选使用电子标签配合流力货架进行。未来还在考虑采用语音拣选的方案和曼哈顿(ma)的wms(仓库管理系统)。
二、天津保税物流园区
1、企业的信息技术
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政府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仓库实行自动立体化管理方式。
2、企业的信息系统
将港口功能引入物流园区,在中转集拼方面,可以对中转集装箱进行拆、拼箱,改变了以往在港区只能整箱进出的状况,实现了集装箱综合处理以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连动,使园区成为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地。物流园区实行封闭管理,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同时兼有加工贸易业务,使园区既有仓储物流功能,也有生产加工功能,甚至有商品展示功能,使物流功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3、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
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4、明确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原因,发展趋势
原因
(1)园区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
(2)保税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物流业的发展。
(3)园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
(4)园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等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5)园区内企业的同质性比较强。
发展趋势
(1)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园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
(3)完善的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社会性质的综合物流系统
(4)突出企业核心业务,形成分工合作的
相关资料
园区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因为其在运营、政策及服务上的大胆创新,由政府投资、统一规划、牵头开发,采取bot(修建-营运-移交)的方式,选择合格的开发商,对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并由政府设立天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对园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区内企业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和管理。赢利模式是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低廉的土地价格,吸引大量物流服务企业入区投资建厂,开展业务。入区企业除了自建厂房,还可以向管理委员会租赁库房、堆场、车间等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园区土地增值,园区企业从中受益,经营管理者将可以提高其仓库、堆场等基础设施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区内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如信息、招聘、培训等,获得相应的收入。保税物流园区享受只有自由贸易区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境外货物进入园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内货物进入园区给予退税,改变了现行的“离境退税”和加工贸易“境外一日游”现象。
在海关和港口集团的支持下,实现了货物从港口到园区的直提直放,减少了货物存放时间和报关层次,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园区企业国际中转业务大幅上升,天津保税物流园区推出了加快通关速度和完善出口退税的一系列举措。同时,投入300多万元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网络化管理、电子化通关、电子化监控,通关数据一次录入、多次使用、信息共享。对进出区货物采取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构建了通关便捷、服务完善、管理规范有效的海关监管平台,营造了大口岸、大通关、大辐射的现代物流发展环境。
第10篇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
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 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
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
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1篇 看云南通用技术负责人龙老师的调研报告感想
昨天龙老师把他参加通用技术第七届全国会议的听课结合在云南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发了给我,还要我回答他的四个问题,或者是交流对四个有关通用技术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看了后我也很有感触和共鸣:
1、通用技术课程已经有一批学校在认真的实施,部分学校配置了通用技术课程的专用教室及设施,组织了培训教师的活动;有中学主动、积极开展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充分学习、分析、评价其他省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自身实际进行改进与创新,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并在全省的教师培训活动中交流、展示;有部分市组织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公开课竞赛,促进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活动;有一批学校在等待、观望。
2、龙老师听了全国教师技能大赛的六节课。它们有重动手操作、重分组讨论、重师生互动交流的特点,有对已有知识或教材知识实验验证的倾向,有教学模式一致化的倾向。省内的五节课也有重动手操作、重分组讨论、重师生互动交流的特点,能够学习、借鉴其他省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够站在较高的起点,使自己能够理性地组织教学。但是,缺乏必要地分析与评价,小组讨论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探”无“究”或重“探”轻“究”,有“分享”无“辨析”或重“分享”轻“辨析”的问题被依样复制,评价的导向、形式的模仿造成了教学方法高度的“一致化”。
3、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认识、学校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态度、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等问题成为大家热烈议论的焦点。我们认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解与认识不足是学校开课不好的主要原因,而评价跟不上,管理跟不上是是学校开课不好的重要原因。”
4、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
一、揭开通用技术课程基本目标的面纱,用尽可能少的描述,最好用一句话,把其最基本的目标凸现出来,让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能够先瞄准,后开枪;使课程能够在老师有明确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实施,使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经历、体验与积累能够建立在一个明确的基本认识之上,为他们进一步理解、认识课程与课程标准提供实际的、感性的经验。
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的教学,也就是现实中一个技术产品从设计理念到设计方案到成品到使用保养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涉及的技术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二、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倡导教学多样化;坚持用实际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的成败,反对根据教学形式判断教学的优劣。条条道路通罗马意指到达一个目的地的路径有很多很多,达到一个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教学模式的“一致化”有可能扼杀教师的创新意识。
现在的通用技术课堂还是有很多传统课堂的影子,尤其部分省出现严格的纸笔考试评价后,这种趁势更严重,也是评价不符合课程特点导致的负面作用的一个佐证。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呈现形式也多了,但符合通用技术课程特色的课堂例子还是凤毛麟角。但无论怎样,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还是要借鉴传统课堂一些好的做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利用。作为刚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云南和对课程还没有确定考核标准时,应该在方向正确,内容保证的情况下鼓励教学在教学模式上百花齐放,及时总结、反思、提高和继续实践再进行推广。
三、明确评价学生通用技术课程成绩的目标。评价要能够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全面开设,要能够促进学生、教师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与认识,要能够促进通用技术课程联系客观实际的实施,要能够促进通用技术课程的发展。
评价方面,我觉得第一届通用技术学生全国赛有一个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首先是通过网络,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利用40分钟,完成一些教材需要记忆、理解和应用的知识和思想方法。
其次是用三个小时在网络上完成对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分析、阐述,提出解决技术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用技术语言把解决问题的理念和方法展示出来,形成方案。(作为一个省的考核,可以在高考的考场进行监控的情况下完成,但对设计方案的评价比较困难,因为没有固定的答案,评价标准难以量化。)
最后是现场对常用工具的使用和对作品的制作进行考核。这个实施起来因为要面向所有学生,比较困难,作为竞赛形式就容易解决。
四、研究符合通用技术课程特点的评价方法,使它能够实现评价学生通用技术课程成绩的目标,客观反映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成绩与问题,能够为教育管理提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真实情况,使管理成为有根据的理性行为。
学生作品的评价应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特点
我们可以做以下几步工作:
(1)让小组成员和作品合照,把作品拍照,并把优秀的作品结合学生制作过程的的图片进行展览,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激发他们对创新活动的兴趣。
(2)让学生介绍、演示作品,优秀还可以进行答辩,并把过程录象。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新指导优化改进,让学生作品参加相关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评奖。
(4)教师对作品的总结性评价。评价既重视结果,更加要重视学生在整个设计制作的过程,挖掘学生作品的亮点和反映出小组在制作过程中合作精神。
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除了一个作品外,它还有足够的资料(文字,图片,录象和教师评价结论等)在反映作品的设计、制作、测试和评价的过程,只有这样才是一件完整的通用技术作品。
第12篇 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气象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雷减灾的关注日益密切,对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国家法规及部门制度的完善,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有关防雷减灾技术服务运行和管理尚不规范的问题。为全面了解我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防雷工作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处下发了《关于开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并分别制定了《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和《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对全省市县气象部门所属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经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基本情况
(一)组织结构:全省现有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6个(含青岛),机构名称多为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烟台、淄博、德州、枣庄、菏泽、滨州为市防雷中心(以公章为准)。多数单位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德州、枣庄、莱芜除外),且均不存在公务员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05个(含青岛),机构名称除县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县防雷中心外,还有县防雷所、县防雷检测(技术)中心、县气象科技防雷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多种名称,较不统一规范。全省仅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且普遍存在县局长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二)业务运行:主要从事防雷检测、图纸审核、竣工验收、雷灾调查鉴定和风险评估等业务,防雷技术服务收费执行《山东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鲁价费发[20__]244号)。多数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烟台、滨州除外),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的占65%。市级技术服务出具的防雷技术评价意见和检测报告均能及时提交给防雷行政许可部门,以确保及时准确作出许可,县级的提交率达78%。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税务发票使用财务章与签订合同完全一致的达76%,给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省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45%。开展技术服务时与用户签订合同或委托书与实际服务次数比例如下表:
图纸审核
工程验收
防雷检测
其他服务
市级
82%
84%
71%
38%
县级
59%
65%
57%
34%
财务情况:全省15个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仅有6个单位已注册到独立基本账号,其余单位收费多进入企业帐户(潍坊、临沂收费进入主管机构帐户)。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占40%,多数为基本帐户;未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单位进行防雷技术服务收费存入气象主管机构帐户和企业帐户各占50%。
(三)存在问题:从上面数据分析得出,市、县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运行和管理上较不规范,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主题不明确。我省大部分县防雷减灾服务机构不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无从事防雷技术性服务的专业资质,不具备开展防雷图纸审核、验收、检测、鉴定和评估等技术性服务工作的合法主体。
2、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不规范。由于县局人员少,服务项目多,部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人员有多重身份,存在既管理又服务收费的现象,政、事、企界面不清、职责不明。据调查,有36%的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遭到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质疑。
3、在财务管理上同样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现象。全省仅有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大部分单位没有独立的基本账户,服务收费直接进入了主管机构账户或企业账户。同时普遍存在出具收费发票财务印章与签订服务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现象,引起用户质疑,影响气象部门形象。
4、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普遍没有办理计量认证。中国气象局《关于雷电灾害防御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气函[20__]63号)指出: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可以不进行计量认证。但我省各市级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均依法取得了计量认证,更加彰显我省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的严肃性。据调查,县级气象部门为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市级防雷检测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到45%,普遍存在盗用认证标识和代码的现象。
5、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求。大部分县级防雷技术服务人员理论基础薄弱,与防雷技术服务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技术审核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对技术人员要求更高,而目前一段时期县级气象部门难以根本解决防雷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6、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发展地方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 建设部门进行政策保护,要求对一些服务性收费减免,甚至要求只服务不收费,导致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困难,甚至面临气象主管机构与政府部门直接冲突的问题。
7、防雷技术服务覆盖率(即图纸审核率、竣工验收率、常规检测率)偏低,还有部分县级图纸审核率几乎为零。
二、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发展方向探索
(一)明确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定位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共事业,对发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弥补事业经经费不足的层面上,不能把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定位为简单的“创收”,要进行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发展,就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发展理念和定位上找准位置。要从公共气象服务的高度认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模式的发展,凸显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集约化发展就要实现人员一体化、资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使其不仅是人力、财资源的整合,更是技术、理念的优化重组。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在成立独立法人的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单位并明确科技服务机构服务主体资格的基础上,按照独立法人的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成立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增强全行业气象服务实体的市场竞争力。
(二)集约发展的必要性
1、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和规范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气发〔20__〕213)明确提出:要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防雷组织机构,明确防雷行政管理、防雷技术服务和防雷市场经营等三种不同性质机构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防雷行政管理机构和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实现工作人员分离、银行账号分离以及印章分离。同时要求: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县级气象部门要成立防雷中心或检测所等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独立银行账户;不具备成立独立事业法人技术服务机构条件的地、县,由上级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依法开展各项防雷技术服务。
2、社会发展的需要。起步阶段的防雷工作着眼于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这种思想,树立大防雷的概念,国家对防雷工作的定位要求以社会效益为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加快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改革,集约发展模式更能适合社会的发展,以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目前各自为战、固步自封的问题。
3、雷电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防雷减灾已经列入气象基本业务范畴,雷电业务的发展要求提高科技含量,优化配置资源,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集约模式发展更能提高防雷技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4、今年以来,计财处、人事处给予大力支持。人事处积极协商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局,先后为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完成了独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申请了机构代码;计财处多次与财政部驻济南专员办协商,已为大多数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开办了基本帐户,其余单位正在办理中。具有独立法人、独立帐户的市级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规范,具备了市县集约发展防雷技术服务的基本条件。
三、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实施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我处组织在外省调研、本省试点的基础上,确定以下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实施办法。
1、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防雷中心)注册登记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并通过财政部驻山东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简称“财政专员办”)批准开立基本银行账户。
2、由市气象局行文批准成立“__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__县(市、区)防雷所(或分中心) ”,根据原有防雷中心的注册名称,也可称“__市防雷中心__县(市、区)防雷所(或分中心)”,下同,取代各县(市、区)原有防雷中心的防雷技术服务职能,接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财务管理、技术管理、技术支持和培训。
3、已经取得独立事业法人资格并且申请到独立银行账户的县(市、区)防雷中心可以不成立防雷所(或分中心)。
4、由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为各县级分支机构挂牌(场所最好与县气象局异地),刻章,业务章为“__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__县(市、区)防雷所”,财务章为“__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__县(市、区)防雷所财务专用章”。
5、各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业务技术人员由中心统一聘用(各分所要有3名以上工作人员,其中至少有2名取得防雷检测资格证,要熟悉防雷图纸审核及验收,鉴定和技术评价等业务,由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考核合格后聘用)。不得聘用县局负责人和行政审批、执法人员为防雷所工作人员。同时建立完善的人员聘用、培训、管理制度。
6、各县级分支机构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接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技术监督、检查和指导,同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委托,县气象局可代为监管防雷所的日常服务质量和财务状况(由市防雷中心出具委托书)。外部法律责任(法人单位管理、资质管理、账户管理、收费许可证管理、税务管理等)统一由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承担。
7、根据银行账户管理规定,由计财处报财政专员办批准后,统一在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账户下开设各县级分支机构分账户(一般账户或专用账户);市财务核算中心为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及各县级分支机构各建立一个账套,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和会计核算。
8、各县级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按照《山东省市级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各县级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各地市可以在本办法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
9、各县级分支机构实行独立成本核算,自负盈亏。采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开展集中会计核算。
10、各县级分支机构的税费、管理费、房屋租赁费、水电暖等办公费以及外聘人员的工资等纳入本分支机构的运营成本。
1、各县级分支机构在当地租赁的房屋、办公设施,使用水电暖、雷电预警预报、气象信息等资源,要与资源提供单位签订租赁协议。
2、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例如,要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等。
四、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财务管理办法
1、 为加强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或市防雷中心)各县级分支机构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集约化运行方式,进一步规范各县级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方式,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__〕268号)和《关于印发〈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__〕302号)的有关精神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鲁气办发〔20__〕68 号)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鲁气办发〔20__〕127号)具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及各县级分支机构。
3、坚持各县级分支机构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和财务管理内部法律责任不变的原则。各县级分支机构的日常财务工作由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委托所在县气象局代为监管,外部法律责任(法人单位管理、资质管理、账户管理、收费许可证管理、税务管理等)统一由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承担。
4、采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办法开展集中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相分离。所有县级分支机构经济业务要全部纳入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业务以外的财务管理事项仍由各县级分支机构办理。
5、各县级分支机构应配备兼职报账员1名,兼职报账员必须由本单位在职人员担任,可由各县局现有财务报账员兼任。
6、收入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统一在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账户下开设分账户(一般账户或专用账户,仅限防雷技术服务使用),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应将防雷技术服务收入及时交存到银行账户,最迟不得超过3日,严禁截留、坐收坐支。其它经营性收入不得存入该账户。
7、银行账户支出流程:对数额千元以上的款项支出,必须由各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报所在地监管负责人批准,通过办公网(特殊情况电话通知)先行报送市财务核算中心,经核实无误,按照规定报市局有关监管领导同意后才能支出。
8、原始凭证审签流程:各县级分支机构必须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具体流程:各县级分支机构发生经济业务→取得原始凭证→经办人签字→报账员稽核→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审核批准→所在县监管负责人审批→报账员定期汇总结报→市财务核算中心审定→数额千元以上的支出由市局监管领导签批(各市局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有所调整)。
9、市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各县级分支机构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各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资料。
10、各县级分支机构报账员负责按照规定将每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收费票据和支出票据)送交市财务核算中心和监管领导审定、签批。
1、各县级分支机构出纳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及银行结算业务,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向外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2、发票管理:市财务核算中心负责收费发票的统一管理。由市财务核算中心主管会计负责到税务机关为各县级分支机构办理税控机(或税控器),各县级分支机构要严格按照税控机操作规程出据发票,不得使用其它发票。在收费过程中,不管客户是否要求开据发票,均应开据收费发票。
3、税收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应缴纳的营业税等税种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计缴,期末按各分支机构收入额分担。凡本年度收支有结余或其他情况被税务机关征收所得税的按其应承担的份额承担。
4、科技服务报表上报:各县级分支机构的收入支出按月计入所在县(市、区)气象科技服务报表,不得重复统计。
5、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若与国家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相冲突的从其规定。
五、推进防雷集约发展的实施步骤
以上两个办法已经过省局办公会研究审定,原则性通过。下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将召开全省市县集约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研讨会,各市分管副局长、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主任参加。深入研讨两个办法的有关细节问题,再进一步完善有关内容。
2、根据研讨情况,进一步修改管理办法后,以省局文件下发执行,分步实施。
3、法规处与计财处做好有关事项的技术指导和协调工作。
4、及时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
第13篇 城市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技术调研报告
城市卫生安全应急管理技术调研报告
从国内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出发,指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是集成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并提出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类型和业务支持部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数据仓库、以gis为应急响应支持平台、能统一管理信息、可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互连互通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框架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各业务模块的基本功能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方法。
1 引言
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或人为灾害。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盲目扩张、工业高度密集,资源环境破坏,人与人的安全卫生距离不断缩小,使预防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日趋严峻 。因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成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并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如熊光魁 等研究了救灾防病应急反应专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潘海东等 提出了构建国家级公共卫生应急系统的思路;王平 、杜江等 设计了基于web gis的公共卫生安全监督与控制系统方案;杜鹏等 基于模型分析规划了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李琦等 在北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分析与决策系统的构建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案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功能模块、体系结构、业务模型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丰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功能,促进地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积极作用。但有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系统需要的数据类型,以及系统支持部门等问题尚未明确提出,特别是如何处理公共卫生领域各部门现有的信息系统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这些信息系统建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系统之间的卫生数据无法共享和交换,形成大量的卫生信息孤岛。另外,这些信息系统存有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和现实数据,如果放弃它们,则需很大的重复投资,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主题相违背。因此,集成先进技术,整合城市现有卫生信息资源,消除卫生信息孤岛,实现公共卫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成为当前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务。
基于上述情况,在“十.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区域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延续项目“中小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集成” 的支持下,通过调查和分析广州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本研究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建设基于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技术方案。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建设目标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城市现有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下,围绕城市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综合运用计算机工程、卫生统计、人工智能、数据仓库、中间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一个能快速、及时、准确收集、存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并以超媒体(文字、声音、影像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构提供全过程、多层次信息服务和多种支持手段的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系统。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现有公共卫生领域各业务部门相对独立的操作型系统集成在一起,以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及各类专题图形数据为基础,建立集中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仓库和相应的预警指标、应急预案等知识库和模型库;以数据上报一采集一管理一分析一决策一展示为主线,建立具有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仿真预测、虚拟现实、指挥调度、信息发布等专业应用功能的各子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平台,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指挥调度能力,为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2 系统所需数据类型与支撑单位
传统的公共卫生领域以传染病防治为主要内容,数据类型单一;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也主要由卫生部门唱独角戏。随着社会进步,公共卫生安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因不合理饮食结构、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空气、水源、噪声、化学污染等环境危害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正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设计系统建设方案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除卫生监测数据、疫情监测数据、卫生资源数据等基本数据类型外,环境卫生数据、食品药品卫生数据、公共卫生危险因素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等一并列为系统采集的数据类型(见表
1)。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支持单位除医疗卫生行业各部门外,把与数据供给和应急管理有关的如环境监测、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及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也列入系统支持单位(见表
2)。
2.3 系统业务结构模型
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围绕城市公 共卫生安全构建,在体系结构上采用开放式的网络结构设计,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之间都能容易地实现互连互通。其概念模型(如图
1)从底层至顶层分为数据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层3个层次。
数据层有分布数据源、数据仓库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在该层中,信息采集系统利用etl工具把存放在各业务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采集到公共卫生数据仓库系统中,并建立面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专业数据集市。城市基础数据仓库中存有大量基础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影像、地图、气候、人口、宏观经济等。城市基础数据仓库的应用是对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资源支持。
应用服务层由面向事件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面向事件的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和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三个功能子层组成。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是系统各子系统实现集成的关键和基础,它以灵活的方式与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连接,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基本的数据组织形式,并设有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对接的公共数据接口。
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城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基础性服务及平台支撑,能为各业务子系统提供通用的功能模块,还可以在其上方便地构建应用系统。该平台本身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并能把各业务子系统的分析结果展示出来。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
1)分析、叠置分析等属于此层。
专业应用分析子系统在继承gis通用功能层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决策需求,开发出多种专业应用模块。其中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知识库和模型库的管理,并把相应的知识和规则运用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指挥调度等系统中;突发事件分析与预测系统针对事件特点和应急管理需求对卫生数据进行多种分析,并根据历史经验及专家知识对相关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仿真模拟和预测,为控制事件发生提供辅助决策;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根据事先定义好的逻辑关系定期扫描检查卫生数据仓库,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发出预警;突发事件应急调度系统通过gis应急响应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分散资源的统一调度;公共卫生信息发布系统主要向公众公布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类信息。
用户层主要将下层数据的分析结果以友好直观的方式反馈给各个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整个系统从下到上互为基础,互相作用。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3.1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中心建设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对分散在各部门异构系统中的卫生数据进行集成分析,但由于各异构系统的分散性、数据类型的不一致性,以及一些历史数据的离线等问题,使目前这种以事务处理为主体的数据环境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对数据的分析要求,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于应用的数据环境和相应的技术支持。数据仓库是一种面向数据应用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提供集成化、历史化的数据管理功能,支持综合性的数据分析 。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来说,数据仓库可为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数据仓库的创建过程遵循以下步骤:首先从各分布数据源系统中抽取有用的公共卫生数据到数据准备区(如图
2),然后对数据准备区中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通过元数据映射后装入数据仓库,再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的具体需要建立专业数据集市,其结果由前端各专业应用子系统经过多种分析后展现。
3.2 利用中间件技术进行系统应用集成
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要在不同网络产品、硬件平台、网络协议等组成的异构环境中运行,同时还需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因此系统内部各软、硬件平台之间、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之间要有可靠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数据转换技术支持。中间件(如图
3)是基于分布式处理技术的一类软件,它介于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之间,既能解决客户与服务器方的互联,又能实现不同技术组件之间的集成 。
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集成分为系统内部服务集成和系统外部服务集成,它们因功能不同对中间件的要求也不同。内部服务集成需要整合长期形成的大量遗留系统,共享不同平台和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资源;外部服务集成要求系统能自动检索到其他电子政务系统提供的相关服务,以构成更为广泛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网络。考虑城市已有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硬件支持台的特点,及将来系统扩展和兼容等因素,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将j2ee、web services、_ml信息交换中间件集成应用。其中j2ee标准用来解决服务器端应用间跨平台、数据异构的集成及数据挖掘任务;webservices用于系统的信息发布与获取;信息交换中间件在内外集成系统之间起到信息及功能的桥接作用 。
3.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可视化显示
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具有自身的属性特征,更具有空 [5]间分布特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是gis和其他各功能子系统的无缝集成,是地图和空间分析在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路径分析、网络分析等)以其可视化、实时化、动态化等直观的表现形式可广泛应用于隔离区设置(以传染病为例)、疫区定位、疫情显示、空问传播分析等方面 ,为管理部门迅速了解疫情传播态势,进行应急预案生成、卫生资源配置等提供实施平台。
根据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业务特点,gis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c/s架构侧重多角度空间数据分析,包括各种专题图展示、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插值分析等。b/s架构除支持矢量地图基本操作(如放大、缩小、平移、量测、图元选择、图元查询等)以外,还强调对地理相关业务数据分析功能的支持,并能提供直观和实时的数据展示。b/s架构采用面向接口的设计风格,无缝集成数据提取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可方便扩展到其他、 务应用系统。
4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消除卫生信息孤岛,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构建了以数据仓库为基础、能统一管理信息、支持gis访问、可与其他应用系统无缝连接的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体现了城市公共卫生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先进技术的集成应用。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普遍灾难途径,即各类突发事件的一体化管理将成为应急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因此,随着社会进步和对公共安全需求的增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将会涵盖整个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其服务功能也更加全面。本方案尽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但还需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需求。
第14篇 我区推进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两轮驱动” 产业发展战略。局采取四项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抓规划,将高新技术产业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去年以来,局对全区现有的服务型高新技术产业楼宇以及北部新华、华丰、天堂三个园区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摸底,剔除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共排出约43万平方米可用于腾笼换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正在抓紧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__-20__),根据这一规划,区高新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一园、四基地、四区块、十楼、百点”的结构。即以北部“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积极发展__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四大高新产业基地。在中部和南部形成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现代传媒业产业区块、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和科技服务业产业区块。
二是抓引导,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结合我区实际,一方面我区南部以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为龙头,积极发展设计服务业产业区块。以浙报集团、杭报集团、杭广电集团等媒体巨头为龙头,积极发展现代传媒产业区块。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服务业为龙头,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区块;另一方面我区北部以杭州市的“创新创业新天地”为核心,在北部形成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分别为(沈家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华园高新产业基地、天堂园高新产业基地、华丰高新产业基地,建设点、线、面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三是抓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
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强__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策划,通过电台、报纸、网络和户外广告等媒体,积极宣传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引导有实力、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__。开展优秀高新技术企业、优秀初创型企业、优秀孵化器等项目的评选,对推进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主动出击,组织赴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举办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会,推行网上招商、代理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在培育新兴产业方面,以开辟大学生、研究生、留学人员与老师的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以及相关扶持政策措施为载体,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是抓合作, 加强政府—大学—企业产学研结合。
将浙工大的发展纳入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确立在高新产业、科研技术、信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拓宽__区政府、__工业大学、企业的合作领域,促进共同发展,并构建经济、社会和文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同时,鼓励支持__区重点骨干企业和在杭高校的有关院、所合办研究所、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形成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业、动漫游戏、服务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群基地
第15篇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__]30号)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县农业局相关股室联合组成调研组,近期对我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深入调查、个别座谈、进行专题研讨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认为,我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及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迫切需要,应引起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20__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粮油经作股、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县茶叶办、县柑橘办等单位,共有13 个机构,实有人数106人,编制数为108人。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是原来独立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9个机构,实有人数33人,其中干部身份14人,工人身份19人。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21人,中专及高中学历的11人,初中学历及以下的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3人,其中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4人。
二、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县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运行失灵
20__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县管或县乡双重管理改变为乡镇管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数农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很多业务工作难以协调。机构改革没有适应基层的需要,农技推广体系断层,体系运行不够顺畅,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
(二)工作条件艰苦,经费严重不足
1、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部分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除有门面开展农技咨询服务外,没有集中办公的场所,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虽然有办公室,但办公条件差,缺乏工作经费、检测设备、电脑和交通工具等。由于县农业局作为其业务主管部门,自身财力差,负担重,无力给予经费支持,而一部分乡镇政府又没有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列入了的数额也是微乎其微。乡镇财政不能保证农技站的业务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农技站存在靠经营谋生存,轻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现象,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实施。
2、工资待遇无着落。我县自20__年对乡镇站所人员进行改革以来,乡镇农技站由乡镇管理,但所有上岗人员的工资都没有按照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执行,大部分乡镇农技人员津补贴不能落实,其他福利无从谈起。在岗的33人中仅3人为全额拨款人员,年人均县财政拨款8700元,其余30人为差额拨款人员,20__年、20__年财政拨款年人均5000元,20__年为7000元。他们的工作经费除了上级拨款外,要全部自筹,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我县乡镇农技站人员除1人未参保外,其余32人都于改革前参加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并且 20__年6月以前的保险已于今年全部落实到位,但是,改革以后所有人员的保险已经全部转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按照我县相关文件精神,自20__年7月以后由乡镇政府落实在岗人员的养老保险金,该项工作自开展以来,由于财政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仅有个别乡镇落实到位,大部分乡镇还在筹措资金,没有完全落实。5年来,全县共拖欠30人的养老保险金约51万元。至于其他福利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则无从谈起。
(三)业务本末倒置,推广工作弱化
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错位,政事不分,过多抽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政府政务工作,造成服务功能弱化。据调查了解,我县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被抽调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乡镇还十分严重。有一半的乡镇农技人员平均每个月开展农技服务在10个工作日以内;有三成以上的乡镇农技人员对工作时间保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四)培训工作滞后,素质有待提高
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乡镇农技人员普遍反映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明显少了,原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已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业务部门想管也管不上,想管也无权管,造成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的联系逐渐减少,对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相应减少,直接影响了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应规范到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上来。但要真正实行这一个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的关系,解决好相关的遗留问题,弄不好就会出现因财政包袱过重而“两不管”的局面。
(二)、落实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
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按照国家对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待遇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把乡镇农技人员的各种待遇落实到位。
(三)、合理设置机构,加强基层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便于集中财力搞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设施的利用率,本着交通方便、地理特征相近、产业结构相似、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地域成立区域片站。这将有利于:一是人力资源的整合。改革后,基层农技人员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减员,全县19个乡镇和1个国有农林场,共保留农技人员编制37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两人,根据乡镇农技站众多的职责和较为广泛的服务范围,在工作上表现为力不从心。通过区域建站,可以较好地调整人员分工,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将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刀刃上,更有利于配齐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如我县白云乡和皂市镇,蒙泉镇和夹山镇,楚江镇和二都乡、易家渡镇、新关镇等,不仅小气候差异不大,而且交通方便、产业结构相似,建立片站,不仅大量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而且还能使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完善。三是便于建立良好的试验示范基地,利于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四是便于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与规范,有利于促进县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全面实施。
(四)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化的农技推广组织,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要大力扶持并鼓励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分流的人员领办民营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经营服务实体。鼓励和支持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格局,为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科技支持。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溶入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五)加强技术培训,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1、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选送部分技术骨干进修。
2、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方式。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努力为科技特派员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积极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把技术培训作为农技推广的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搞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指导,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好各项技术措施和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主体培训,推广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提升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效能,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努力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