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人才资源调研报告(3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85

人才资源调研报告

第1篇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一、西部地区人才现状

(一)缺乏高层次人才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创业环境差劣。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的人们喜欢强调客观自然环境的差劣,而很少谈人才创业环境差劣。而实际上,人才是靠创造一个良好的机制和环境自动集聚起来的。人才着重的是创业环境,西部地区的人才每年往东部跑的多达数十万人,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

2、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据统计,到1998年底止,西部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5%。每万人中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还不到东部发达城市的十分之一:西部农村的现有人才严重不足,平均每万名农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6名。

3、缺乏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主要表现为:一是高素质人才稀少。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在西部地区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只有1862人(西部地区平均数),占总数0.35%;二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差。1998年,从事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1448人(西部地区平均数),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65%。而东部发达省市这两项比例分别为3.21%和4.16%。由于高层次人才稀少,对实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工程极为不利。

(二)科技人员分配机制平衡有余,竞争不足。

西部地区不论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工资结构基本一致,工资水平大体持平。由于分配机制毫无竞争性,且实际收入低,极大地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令本地人才看了心冷,外地人才望而生畏。

二、解决办法与建议

(一)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

把科技人才放在“本”的位置上,就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改变重自然资源开发,轻人才资源开发的思想倾向,正确认识人才是开发潜力最大并对其它资源起支配作用的资源,强化人才意识,明确人才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点,就是要在西部地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开发人才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整个社会羡慕知识分子,而不是羡慕大款、羡慕明星。只有打破官本位,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知识分子的经济与社会地位,人才外流和返流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

(二)、发展高新技术,吸引高质量人才,培养培训高新科技人才。

西部人才开发,既要立足于当前,更要放眼未来,突出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要吸引科技人才就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抓好科技人才资源地域布局,要有超前意识和全局观念,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二是根据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的合理布局;三是的抓好科技人才资源的结构调整,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调余补缺,缓解人才需求急中之急;四是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培训和人才资源配置,重点培养培训在职人员和造就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提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挖掘人才价值,激励人才机制。

要以灵活的机制激励科技人才。应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一是以业绩为上,不论资排辈,大胆起用有突出成绩,敢于挑大梁的青年科技人才;二是以竞争为准则,能上能下,采用竞争型的岗位职能工资制,工资与学历、资历基本脱钩,而与岗位业绩、效益紧密联系;三是以有功必赏、实施重奖的人才管理理念,使科技人才趋之不回的发挥才干,让大西北成为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首选之地;四是以真对实学为主,职称为辅,实行“评聘分开”,解决长期以来职称与工资等待遇挂钩过紧的问题;五是要树立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的观念,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筑灵活、宽松的环境,便利人才的引进和流动。

一是户籍管理上的灵活宽松;二是政府政策上的灵活宽松。各级政府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工作中,一定要做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需求,面向人才,积极做好政策服务,在政策上提供支持和方便;三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流动上的灵活宽松。诸如:

(1)完善、健全与人才市场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

(2)形成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人才信息网络及人才市场体系;

(3)完善人才交流、信息交流、人才评价、人事仲裁、社会保障等功能;

(4)完善协调机制使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条件下,实现合理流动拓展人才需求渠道,规范和优化市场环境;

(5)打破本位观念,实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的人才资源共享的新路子。

第2篇 中小企业人才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有关于中小企业人才资源情况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中小企业人才资源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确保全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顺利实施、实现二次腾飞,对全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现状采取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汇报如下:

一、我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现状

截止20__年底,全县有法人中小企业1625户,从业约8.3万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从事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低水平生产的行业,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较少。目前,中小企业以城化公司、城固酒业、振华公司、丰泰公司、德隆公司等一批私营企业为龙头,逐步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和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企业迈进,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下岗职工不断充实到中小企业当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输入了新鲜的活力。20__年底,中小企业安置大中专院校学生300余人,从事企业管理和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约有4200多人,其中:初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611人。

二、我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欲望不强。

我县中小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总体上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低,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在起步之中,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主要从事传统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强烈。

2、 任人唯亲,人才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中小企业在发展之初形成的家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任人唯亲现象在非公企业中普遍存在。一些重要的岗位都安排着自己的亲友,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不到应有重视,难以发挥作用,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并放弃在该企业继续工作,致使人才大量流失。

3、缺乏长远眼观,不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一些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对人才一方面只求一味放电,最大限度的使用他们的脑汁和能力,使人才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回报和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舍不得投入,忽视人才的继续ѧϰ培养,使人才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造成发展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人才的成长和储备。

4、中小企业领域人才信息传输渠道不畅。

受人才资源市场、信息和企业自身局限性的限制,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场所,使人才资源得不到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

一方面我县处于农村城镇,区位优势不明显;另一方面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低,用工待遇低,造成大中专院校学生不愿到非公企业就业的现象。

调查认为,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识不够;二是普遍存在急功近利、发展眼光不够、对人才影响企业发展前途估计不够的问题;三是对工资水平、人才市场行情掌握不够,信息闭塞。

三、促进我县中小企业人才建设几点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人才对我县中小企业实现二次腾飞有着重大影响。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中小企业人才观念。

一是要增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宣传教育力度,树立企业人才意识;二是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认清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真正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就需要一批懂管理和具有先进技术人才的道理;三是积极引导大中专院校学生摒弃旧观念,自觉投身到中小企业当中,使高素质人才尽快成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

2、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渠道。

各职能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渠道,才能更好的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求。一是要扩大信息面,提高人才供求信息的准确性,要通过丰富、灵活的方法加强中小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增强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做好中小企业领域人才规划和监管,完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建立良好的人才环境。三是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为中小企业在人才信息、资源、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3、完善中小企业人才使用机制,推动人才建设。

一要重视人才引进。要拓宽用人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二要善于使用人才。中小企业要树立因事择人、因人择事的用人思想,给人才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做到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稳定人才队伍。要从企业最优角度出发,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激励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留住人才。

4、建立人才档案库,疏通人才信息。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网作用,及时发布人才资源和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完善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二是建议健全层次多样、结构合理、辐射广泛、服务便捷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的沟通交流。三是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上人才市场。

5、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中小企业人才素质。

一是加强中小企业远程培训基地、培训学校、农广校、技校、职中等培训资源,加大对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轮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二是依托陕西理工学院等高校,促进和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姻,建立科技研发和长期培训、订单培训的合作机制,同时,积极参与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人才成长工程,为企业培育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人才后备力量。三是加强中小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并按要求做好继续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3篇 关于对我县人才资源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范文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县域经济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县的人才资源状况如何?各类人才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县委办公室组织人员,深入到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

目前,我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总人数是28974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总量6194人,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有6766人。其中,行政机关总人数3930人,人才总量1323人,占总人数的33.7%;事业单位总人数9598人,人才总量4201人,占总人数的43.7%;企业总人数15446人,人才总量670人,占总人数的4.3%。从年龄构成方面看:30岁以下2539人,31—40岁1974人,41—50岁1468人,51岁以上213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41%、32%、24%、3%。从学历构成(指第一学历)方面看:本科192人、专科1860人、中专4142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3.1%、30%、66.9%。从人才行业构成方面看: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人才分别占人才总量的21.4%、67.8%、10.8%。从职称构成方面看:高级189人,中级2023人,初级4561人,分别占人才总量的3%、32.5%、73.6%。另外,我县有乡土人才515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县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总人口49.3万人,现有各类人才6194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22人,而每万人中拥有人才数全国是500人,我省是360人,我市是214人,我县人才拥有量远低于全国、省市的平均水平。全县在职干部职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仅有192人(指第一学历),占人才总量的3.1%。部分在职干部职工通过各类电大、党校、函授等方式学习取得学历,有相当一部分人仅是为了取得一张文凭或证书,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水平。

(二)高层次人才匮乏。全县专业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86人,仅占人才总数的1.4%,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113人,占人才总量的8.29%,我县低于全市6.9个百分点;我县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89人,每万人拥有3.8人,全市每万人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才9.19人,每万人比市少5.39人;我县拥有中级职称的人才2023人,每万人拥有40人,全市每万人拥有中级职称的人才60.21人,每万人比市少20.21人。以人才集中的县一中、县医院为例:县一中目前总人数266人,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仅94人,高级教师仅有20人。县医院医务人员总数为336人,有本科学历的仅有32人,有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仅有16人。由于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农、林、水、医、教、工等领域科研和创新能力弱,经营管理水平低,严重影响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专业人才在社会生产两大部门之间分布不平衡。全县6194名人才中,企业单位的人才仅有670人,占总数的10.8%,而非生产部门人才有5524人,占人才总数的89.2%。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大多集中在党政事业单位,而企业和生产一线所占的比例较少。如卫生系统有干部职工1288人,其人员80%集中在县直卫生部门,12个乡镇卫生院中仅占20%。又如我县农林水部门在职干部职工753人,其中本科9人,专科94人,中专98人,人才总量只有201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结构性比例失调,已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县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人才作用发挥不好,人才流失严重。一方面大量专业人才涌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而大量需要专业人才的部门却是人才奇缺,导致整个人才队伍活力不足,造成人才资源大量浪费。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县大中专毕业生林业、水利、农业专业的分别有21人、14人、22人,而到林业、水利、农业部门工作的仅有5人、6人、5人。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严重。2003年以来,因各种因素外流的教育、卫生人才分别为127人、63人,对于人才缺乏的我县来说,该数字悚目惊心。人才外流严重影响了我县各项事业的发展。以教育为例,由于优秀教师大量外流,我县初、高中教育教学水平较市直学校有很大差距,很多干部职工将子女送到市直学校就读,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县干部职工支付子女在外读书的借读费、学杂费、食宿费等费用至少在3000万元以上。

(五)人才引进、培养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人才成才的环境不优。从总体上看,各级各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够得力,导致人才难引进、难留住。据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大约在1200—1700名之间,毕业后,回县工作的不足总量的20%,本科毕业生回县工作的更是稀少。从调查中得知,县水利局曾招来一名水利专业的本科生,最终因编制、工资待遇等方面协商未定,最终还是未能够引进。另外,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人才工作服务体系滞后,导致人才知识更新跟不上,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着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进一步强化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网络媒介,开办有关人才工作专栏,宣传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范县关于引进人才的若干规定》,努力营造在全社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培训,抓好本土人才的培养。一是积极创办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办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对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普遍进行一次轮训。二是树立正确的人才导向,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考核,促进各类人才自主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加快形成高层次人才群体。三是加大“乡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和现有乡土人才中选拔一批优秀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规模,提高乡土人才各方面素质。

(三)创新方式,抓好域外人才的引进。一是针对急需,注重适用。有关部门要对全县紧缺的专业人才建档立册,向外统一发布用人信息,或是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打破人才部门、单位壁垒,使用人单位从具体岗位实际出发,把握人才的文化层次、专业技能和个性特征,科学客观地选用人才,实现“因事择人、人尽其才、人事两宜”,真正引来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二是采取以项目“引智”、“借脑”的柔性引进办法。比如,可以以我县的水稻、木材加工、玻璃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的项目为平台,有计划地对口聘请专家级人才来为我们的项目服务。当项目完成后,他们又可以到别处服务适合他们的的新项目。采取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租智”、“借智”的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专家定期指导、短期服务、异地服务,域外人才的作用发挥更直接,效益周期更短。

(四)优化环境,激励各类人才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建议建立人才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选择一批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多元化分配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岗位工资制、绩效考核工资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改变以往以工龄、学历、职称为主要标准的收入分配模式。同时,建议建立人才培养发展基金,用于人才的培养、管理和科研工作,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城乡、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疏通各类人才之间的流动渠道,有效盘活存量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各方面服务,创造优良环境,切实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

人才资源调研报告(3篇)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县域经济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县的人才资源状况如何?各类人才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带着这些问题,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人才资源信息

  • 人才资源调研报告(3篇)
  • 人才资源调研报告(3篇)85人关注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县域经济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县的人才资源状况如何?各类人才的作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带着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