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专业市场调研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2-07-18 18:27:02 查看人数:19

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装潢设计专业市场需求日益增长,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装潢设计已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居住需求,而是成为展现个性、体现生活态度的重要方式。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揭示装潢设计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市场概况

1. 行业规模: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装潢设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间,我国装潢设计行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 主要客户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人群和新购房业主,他们对个性化和高品质设计有着较高的需求。此外,商业空间的设计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如办公室、餐饮店、酒店等。

3. 竞争格局:市场参与者众多,包括大型设计公司、小型工作室和个人设计师,竞争激烈,差异化服务和创新设计成为脱颖而出的关键。

三、市场趋势

1.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装潢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成为设计的重要考量。

2. 智能化:智能家居的普及推动装潢设计向智能化发展,如智能照明、温控系统等,提升了居住体验。

3. 定制化:消费者对个性化设计的需求增强,设计师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四、挑战与机遇

1. 挑战: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可能导致服务质量下降;设计版权保护机制不健全,影响设计师创新动力。

2. 机遇:科技发展为装潢设计带来新的可能,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提升设计效率和客户体验。

五、行业建议

1. 提升设计水平:设计师应不断学习,关注国际设计潮流,提升自身设计能力。

2. 注重服务:提供全程服务,从咨询、设计到施工,确保客户满意度。

3. 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六、案例分析 选取若干成功案例,分析其设计亮点、市场反响及对行业的启示,以实例说明装潢设计如何适应市场变化。

七、结论 装潢设计市场正经历着变革,从业者需紧跟市场动态,把握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高品质设计需求。

第1篇 汽修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主要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我们积极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的体系,真正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水平过硬的汽车机电修理工、钣金工、涂装工、美容装潢工、整车与零配件销售员和汽修企业基层管理岗位人员,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电子机械系组织了汽修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调查,以期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有所帮助。情况如下:

一、调研时间

201_年11~12月。

二、调研区域、单位

贵港市:贵港市中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4s店),东风日产贵港金港专营店,五菱汽车贵港特约维修服务站,贵港市中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贵港市骏业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贵港市华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桂林市:桂林顺发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桂林五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龙胜华联进口汽车修理厂。

南宁市:南宁市大兴祥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顺奔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广西山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防城港:东兴市鸿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防城港防城区明伟进口汽车修理厂。

钦州市:佛山市顺德区信昌机器工程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钦州展鹏汽车修理厂。

北海市:北海麦卡汽车用品销售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圳市风向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鑫汽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快车品味汽车服务连锁机构。

三、调研对象

(一)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

主要是调查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实训过程技术技能水平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通过分析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需要来指导教育教学,使得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技术技能训练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实现零对接,学生就业前景更好,实力更强,更适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

(二)用人单位的主管或经理。

主要是通过用人单位的主管了解岗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岗位技能技术的要求等等。明晰我院在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同时通过用人单位的主管来了解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和技能技术水平,使得我们在教育教学和技能技术训练中更有针对性,这样会使得学生就业压力减轻同时能够使得企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

(三)行业专家。

通过行业专家对该专业以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技术水平的评估来达到专业的水准。使得调研分析的数据更为可靠,更为科学。然后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来对课程进行优化,进而使得学校能够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样,课程的改进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能技术水平必然也会随之提高。

四、调研方式

调研方式采用多样化形式,多样化的调研能够使得调查数据更加准确和真实。主要是采用实地访谈,发放调查问卷,专家座谈会等方式相互结合使用。实地访谈更具真实性加之问卷调查使得调查更加全面,专家座谈给出专业意见使得调查分析更具专业性,使得该调查分析发挥其作用。这样在多样化的调研方式下,会更清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促进我院汽修专业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

五、调研过程

(一)首先了解市场需求状况,掌握汽车市场信息

1、企业现有人员岗位情况

现有岗位人数具有各种职业资格比例

183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其他

42.2%94.9%73.8%1910.4%3318%2312.6%2815.3%6032.8%

各学历层次比例

本科大专中专其他

63.3%7038.3%8848%1910.4%

(1)具有各种职业资格比例(如下左图)

(2)各学历层次比例(如上图右图)

2、企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拟增人员情况

拟增岗位人数职业资格要求学历要求

78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其他大专中专其他

2633102760117

从上述两表中可见,高端技能型人才还是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中专毕业生以及其他人员占岗位人数的58.4%,在就业职位中

所占比重偏大,本科生所占比例甚少,仅占有3.3%的比重。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要提高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高职毕业生是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其实在高职汽修这一专业中,学生人数比较少,但是该专业的市场需求却是很大的。

(二)通过调查问卷对我院汽修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情况

1、我院汽修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工作主要有:

(1)36%的毕业生从事机电修理工作;

(2)38%的毕业生从事汽车销售或管理工作。

2、80%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就能胜任岗位工作。

3、从所调查的毕业生看,100%的毕业生都获得了技能证。从调查的36人中,2人获得了技师,14人获得了高级工,17人获得了中级工,3人获得了初级工。

4、月收入情况:2000~3000元的占33%,1000~2000元、3000~4000元都是占19%。

5、在学校里获得的能力是否能满足工作的要求,有77.8%的毕业生回答基本能满足或满足工作要求。

6、和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比较,没有一人说自己比他们差,只有约3%的人动手能力比他们差。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53%的用人单位希望能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2、41%的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员工有工作经验。

(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员工的培训情况

1、76%的企业要求员工的计算机技能达一级或二级。

2、59%的企业对员工要求有职业资格证。

3、88%的企业通过企业内训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技术和达到职业的相关要求以及职业规范。

六、调研分析及启示

(一)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达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1、职业技能技术课程紧跟企业、市场走,与时俱进。

2、加强职业技能技术的训练课程,与企业要求相一致。

3、汽车营销方面的内容要充实,要和4s店要求规范流程吻合,培养销售精英。

4、继续实施双证书的制度。

5、加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6、考虑增加人际交往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

(二)目前市场普遍比较缺乏钣喷维修人员,应加强该方面人才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汽车专业建设和发展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为了能够使得汽修专业更好地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报务,为了学生更好的走向就业岗位,实现与工矿企业零对接,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我们认为应侧重于对课程的优化,改革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水平,融教学和实践于一体,使其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汽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第2篇 机电专业市场调研报告范本

为了适应我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教育部关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步伐,并且对机电技术应用的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技术,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技术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技术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技术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技术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江苏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连云港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领导带领有关专业老师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及兄弟职业学校,如南京巨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七一六研究所、连云港中远造船公司(集团)、连云港市富文实业有限公司、连云港千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连云港北方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锻压机床制造公司、连云万通机械厂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我校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技术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设备的操作及维护等实际技术。它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这一措施适应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色。

三、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技术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江苏省以及连云港市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苏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广东省大中型企业中,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省技术工人还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性人才。

4.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技术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访问非常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技师水平的技术工人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5.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苏南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

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中、北部崛起和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

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一)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机电制造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装调与运行、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社会需求

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四是应用型的技术工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人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

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1) 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

(2) 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

(3) 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

(4) 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

(5) 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

(6) 生产一线服务人才;

(7) 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三)教学条件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中等职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在强调市场需求导向的同时.必须考虑学校自身条件,并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培养计划可行性论证

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办成我校的省级示范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师资、实验、实训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教材建设规划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材采用教育部中职规划推荐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我校自编了一批实践实训补充教材,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适用的教材体系。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

师资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关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本专业师资建设规划如下:

(1)继续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2)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训(养)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3)聘任一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尤其是请专家到校短期任教,进行科研指导;

(4)加强师德教育,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素质教育 ,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4、实验实训室建设情况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验实训设施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完善,已经达到了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要求。现有车工、钳工、电工、焊工、数控技术、机械拆装、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技术综合(含传感器)等实验与实训。

五、专业特色

1、专业历史

连云港市大港职业教育中心已有十多年机电类专业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包括“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电子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一系列专业群。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针对制造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围绕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独立设置的机电类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一线需要的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在一支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支撑下,多年来,积累了宝贵的专业办学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进一步办好机电技术应用,培养高素质机电技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忠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中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3.开展产学合作

开展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

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产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产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部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产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4. 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颁发毕业文凭。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六、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对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培养和造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和应用本专业必备的理论和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省级示范专业。

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校的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职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

要求基础够用、理论能力强、操作技能宽。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知识、机械基础知识、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本专业英语技术资料能力。

第3篇 关于机电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机电专业市场调研报告怎么写?为了适应我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教育体制改革,为此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机电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机电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篇一

一、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简介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技术可以承受较大载荷,但不易实现微小和复杂运动的控制,而电子技术则相反,不能承受较大载荷,却容易实现微小运动和复杂运动的控制。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机电技术,主要指机械与电工电子及电气控制这两方面的一体化,并且明显偏重于机械方面。当前,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机电技术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是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其本质是将电子技术引入机械控制中,也就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机械运动,将检测信息输入计算机,计算得到能够实现预期运动的控制信号,由此来控制执行装置。机电技术将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所以说,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机电技术产品,应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产品中要有运动机械;二是采用了电子技术,使运动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因而,机电技术是自动化技术与机械设备紧密结合的产物,也是机械设备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应用范围涉及了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技术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技术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技术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为江苏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连云港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领导带领有关专业老师调研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还走访了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科研单位及兄弟职业学校,如南京巨森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连云港七一六研究所、连云港中远造船公司(集团)、连云港市富文实业有限公司、连云港千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连云港北方变速器有限责任公司、连云港锻压机床制造公司、连云万通机械厂等企业,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

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我校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技术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设备的操作及维护等实际技术。它是我校对社会需求做出的快速反应,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状况是同步的。这一措施适应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复合型人才特色。

机电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篇二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 机电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2.我国急需机电技术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

近几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技术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技术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江苏省以及连云港市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技术人员

近几年,苏南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为例:广东省大中型企业中,近几年引进许多国内外先进设备,但真正能使其发挥潜能的机电技术人员还非常有限。目前,我省技术工人还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机电技术应用性人才。

4.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近些年,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技术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访问非常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技师水平的技术工人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5.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专业人才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苏南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

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中、北部崛起和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一)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向机电制造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装调与运行、管理营销等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社会需求

我们正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产生。技术进步对社会职业的种类和职业活动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导致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变化,新旧工种的更替周期加快,职业流动愈加频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四是应用型的技术工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中等职业职业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人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

从几个单位调研的产品中看出,产品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不但包括机械、电子、微机、光电技术,还有激光、通信、各种新型传感器等内容,这些单位的产品已不是某单一技术领域的产品。这些产品已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用人要求也随之而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改革和调整正是弥补了这种不足,并突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能适应企业与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我们通过对各企事业单位调研资料的汇总,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

机电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篇三

专业特色

1、专业历史

连云港市大港职业教育中心已有十多年机电类专业办学历史,现已发展为包括“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电子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一系列专业群。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针对制造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迫切需要,围绕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独立设置的机电类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掌握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一线需要的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在一支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支撑下,多年来,积累了宝贵的专业办学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进一步办好机电技术应用,培养高素质机电技术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培养模式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忠中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中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通过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3.开展产学合作

开展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产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产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 。而企业因此也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了部分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因而产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毕业生充分就业。

4. 双证书培养制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颁发毕业文凭。同时应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英语、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应根据社会对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培养和造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的基本要求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和应用本专业必备的理论和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备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以转变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争取用3年的时间,把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省级示范专业。

2、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校的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职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行业中各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3、知识结构与专业能力

要求基础够用、理论能力强、操作技能宽。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数学知识、机械基础知识、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阅读本专业英语技术资料能力。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能力。

(3)同时还具备设备安装、调试及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能力。

第4篇 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社会上的热门专业,自__年北京物资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开设物流管理以来,国内已经有218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类专业。

一、我国现阶段物流行业发展情况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且,地域不同,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总的来说南方及东部沿海城市物流业发展较快,内地发展较慢,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占21%;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自身,21%是第三方,36%是两种形式兼用。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是传统的国有交通运输与仓储大型企业实行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二是民营的物流公司不断扩展,呈稳步发展态势。三是不少大型制造企业也把业务延伸到流通领域,建立专业的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四是国际知名的物流公司加快在中国建立网络。(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4)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全社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仍未建立,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体制阻碍了现代物流应有的跨地区、跨行业、网络化特征和优势的体现,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未来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1、物流人才需求量将进一步扩大,且地区间存在差异。

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的数据,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在今后几年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未来15年内,人才缺口达600余万人。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物流业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现代物流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给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物流业提供了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物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标志。

物流人才需求量和种类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带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我国空中航线最为密集和繁忙的地区。航空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城市。这些岗位要求物流人才能熟悉空运业务的相关知识,拥有一定的空运经验,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等。

长三角地区近年来物流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继珠三角之后又一重要的物流基地。长三角地区在港口、航海贸易方面占据优势地位,长三角地区对海运、报关、港口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要比其他两个经济地区多。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从业证书,熟悉现代国际贸易、海运知识,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辽宁、河北、山东省,成为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的物流业竞争力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仍然很弱。物流业的发展侧重于铁路公路运输、仓储、采购。注重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工作经验。对于中高层部门经理则还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

2、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工是当前物流人才需求的主流。

物流人才按等级来分,大致可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类。高级物流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关键作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9%,招聘单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相当高。中级物流人才主要负责企业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一般的经理和主管属于中级物流人才。例如物流部经理、营运主管等。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47%,招聘单位对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为5年左右。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属于执行层。他们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的44%,招聘单位对于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1-3年。此外,一般只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英语四级等。

三、调查结论

1、扩大招生规模,满足社会需求。

物流人才是当前我国紧缺的人才之一,且随着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发展,社会需求量还将扩大。社会巨大的需求量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机遇,我们要借国家近两年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契机,加快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同时搞好软件及硬件配套措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笔者获悉,目前江苏省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都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都处于起步阶段,招生规模小,但都在努力探索,细分培养方向,扩大招生规模,如江苏南方科技学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至今,招生人数增加到120人,毕业后虽然就业率还可以,但从事物流工作的只有一半左右,且大部分在小的货代公司或快递公司工作,就业质量不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扩大招生规模,满足不断人才需求的需要,还要确立专业方向,培养“又专又精”的人才。

2、确立培养初级人才和操作工人的目标。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培养合格熟练的操作人员正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要确立培养初级人才和操作工人的目标,在三年的学校教育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职业鉴定大赛,使每个学生都有拿到物流专业的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使学生工作后马上就能实际操作,避免工作后的再培训。

3、加快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从事物流工作所必须的知识,具备从事物流工作所应有的能力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一个关键环节。为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建设上,使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环境保持国内先进性;按照物流企业的需要,改革实践教学内涵,丰富职业培训项目;使实验实训环境既具有教学和培训能力,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功能上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发展。强化与现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合作,同时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和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完善机制,强化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并良性运行。

专业市场调研报告(4篇)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几乎是一夜之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业市场信息

  • 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6篇
  • 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6篇31人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主要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工 ...[更多]

  • 专业市场调研报告(4篇)
  • 专业市场调研报告(4篇)19人关注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近几年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人才需求也比较旺盛,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几乎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