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治理调研报告政府(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4

治理调研报告政府

第1篇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

1.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往往是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县、乡、村层面坚持主要领导自亲抓,负总责,积极为整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给予大力支持,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动员全民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抓整治重点,既要解决“浅层次”问题,也要解决“深层次”问题,从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场镇街道、市场等薄弱环节的治理工作。抓好背街小巷,居发院落卫生设施规划建设,以点带面推进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要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三是要直面现实,找准差距,抓关键环节。乡镇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主要是治理“五乱”即乱丢乱吐、乱停乱放、乱摆乱卖、乱贴乱画、乱搭乱建等,覆盖面大,触及千家万户,涉及街道小巷,要真正把这项这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居民素质,从而实现群众素质大提升,发展环境大优化。通过不断基础工作,强化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群众真正参与到城乡环综合治理工作中来。

第2篇 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六五”普法的逐步开展,“六五”普法已经开展到第三个年头了,全民普法运动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是中外法制史上的创举。它在提高全体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方面功不可没,但是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也反映出很多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使得普法成效也大打折扣,还亟待大家共同商榷解决。

一、调研对像

乡各单位干部职工、群众。

二、对“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三年来的的调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2023年开始的“六五”普法工作已经进行了快三年了。但两年半以来的工作,是忧多于喜,很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效果不明显,公民的法律素质还相对较低,对法律常识的了解还是很少,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本领还很低,这与社会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而且速度非常快,可我们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正常的应该是法律水平高于社会发展水平,而现实却是法律水平追着社会发展走。通过调查总结,我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费问题

普法依法治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的,普法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问题多,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如果没有经济支持,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在“六五”普法期间,有关部门为了解决普法经费问题可以说是使出了混身解数,也通过多种方式协调解决普法经费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通过发文的方式要求单位给予解决普法经费,但真正能落实的却很少。即使有些单位对普法经费做了预算,那也只是水中月,能看不能用。在开展普法工作要使用时,还得再打报告找主要领导批示,遇到领导心情好时还好,遇到领导心情不好时就会被拒绝。再者,按照2元/人的普法经费,开展工作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种工作环境也使普法工作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大大受挫,所以有时为了应付上面的工作安排,他们只得将普法工作流于形式,得过且过。普法工作以走形式、搞“造势”为主,以“搞活动”来代替经常性的普法工作,其成效难以提高。

第3篇 环境综合依法治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__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__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__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__河水环境现状

__河流经贵阳市__区党武乡、石板镇、__乡和__镇等乡镇。在__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__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__河,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__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__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__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目标。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__河环境治理总目标。河安就是__河防洪设施要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确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达到__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景美就是要进一步抓好__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就是要创造人水和谐环境,使__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__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明显改善,通过5年整治基本达到治理目标。

(三)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污水截流、水质监控以及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水利、建设、环保、创建等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的相互配合与大力支持。目前的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水利主管部门,难免势孤力单。为此建议,一是加强领导,成了文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各相关部门和新城区管委会、安文深泽等单位组成,明确各自职责,明确工作计划和任务,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整治与管理相脱节的矛盾。由于__水环境管理内容多、任务重,既有堤防、橡胶坝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职责,因此建议成立__河环境管理机构(如__河道管理站),确定编制和人员,明确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同时县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使管理工作长效有序。三是健全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明确水利、城建、环保、创建等各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在__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整治工作协调有力,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尽快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以推进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为目标,集中开展__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__〕63号)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__〕41号)要求,按照省政府(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有关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对__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总的整治思路是“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

3、切实加快污水截流管网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考虑到__河水质生活污染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大生活用水特别是餐饮及休闲服务业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总水价中的比重,通过提高使用成本,提倡节约用水,控制水资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二是建议加快老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改造。按照老城区管网改造规划,逐步健全污水截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确保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区区河道,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努力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率。三是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考虑到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新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成本等方面因素,结合今后磐安至深泽段公路的改造,因此初步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重点加强污水排放监控。一是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握好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对列入淘汰目录中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化工、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及时责令停业、关闭或搬迁。注重以水定项目、定地点、定发展,实施水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二是要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污力度。严格污染企业设备淘汰制度,定期检查、公布污染企业被限制或禁止生产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期限,加大对严重超标排放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从严控制文溪沿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

5、稳步推进文溪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一是针对城区堤防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稳步解决防洪安全问题;二是尽早实施小岭坑口橡胶坝和下宅桥橡胶坝改造工程,使城区河道全部得以绿水环绕;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文溪安保设施,完善警示提示标语,及时补充沿溪救生设备,打造好人水和谐环境。

三、总结

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西子湖,有人间天堂之誉的杭州还会那么旖旎多姿;同样难以想象,如果没有__河,被赞为高原明珠的贵阳还会这样妩媚动人。

__河的现状虽令人担忧,但前景仍十分看好,首先该河上下落差大,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每年的山水足以对河流进行清洗,特别是夏天有很强的自净能力。

关于__河未来水质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用水量的增加,水环境污染负荷加重,水质有向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水环境将得到有效控制并向良性循环发展,水质将得到改善。综合考虑两者不同作用的影响,预测本流域水质变化在一定时间内有沿着一条二次不对称抛物线发展变化。就是说,在今后5至__年左右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西部大开发的动力,水质污染有加重和失控的趋势和迹象,关键是政府如何控制区内企业和沿河两岸居民生活尽量减少污染物(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的排放,不要使__河成为纳污河,进而影响旅游景观和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的功能。

尽管__河下游(主要指__水库以下)目前已经呈现生活型的有机污染,但该区域根据发展规划下一步还将以发展房地产开发、旅游、会议展览等产生生活污染的第三产业为主,因此对__河流域实施以生活污水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应是今后重点要考虑的问题。政府应该大力加强__河流域的功能定位及环境建设问题,同时市民也要深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一起综合治理好环境污染,来确保市民都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4篇 关于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示例

根据__市农委关于切实抓好农村环境和农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通知(遵市农发〔2023〕12号)精神,为贯彻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加快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__县“十三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依据《__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遵府办发〔20__〕147号)要求,__县农牧局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如肥料养分、农药、禽畜粪便、生活垃圾等,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土壤或存于地表所引起的污染。

当下,__县农村社会、经济水平已得到长足发展、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__县农业面源污染问已日益突显。根据__市农委关于切实抓好农村环境和农业生态建设工作的要求,为贯彻省、市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加快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__县农村面源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提出了开展治理的初步建议及“十三五”治理目标。

1 基本县情

__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中段__市东北面,国土面积2546.40平方公里。县城距离__市区40公里。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5.6℃,年均降水量1160毫米,雨热同期。海拔多在800—1200米之间,境内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有不少坝地,万亩大坝4个,千亩大坝5个。全县有耕地总资源73127公顷,统计常用耕地面积27387公顷,其中田14131公顷、土13256公顷。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65条,总长936.9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6.16亿立方米。__县属于中亚热带植物区,森林覆盖率现有50.8%,境内宽阔水原始森林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仅存的一片原始森林。__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素有“黔北粮仓”之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辣椒之乡、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中国金银花之乡。

__县下辖12个镇、3个乡、1个自然保护区、2个工业园区,12个社区、105个村民委员会,2385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54.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52万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73.17亿元,财政总收入8.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粮食总产量27.1万吨。

2 __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从产生渠道来看,__县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村生活源这些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薄膜等投入物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二是畜禽饲养排泄物、污水的污染;三是水产养殖对水体的污染;四是农村生活垃圾、排污的污染。

2.1 种植业面源污染概况

__县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蔬菜、辣椒等农作物为主,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近年全县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76934公顷。当下,__县农作物种植中农家肥施用量大幅度减少,而化肥、农药、薄膜使用量大大增加,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

2.1.1化肥施用的污染。

肥料主要通过流失进入水域或地下水而致水体污染。据统计,近年__县年肥料施用量21648吨,其中:氮10694吨,占施肥总量的49.4%,磷 5690吨,占施肥总量的24.9%,钾5264吨,占施肥总量的25.7%,氮、磷比例为1:0.53。以全县农作物年种植总面积76934公顷计算,平均施用量每公顷281.4kg。__县的施肥状况,一是施用量偏高,与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kg/公顷相比,超了25%;二是与科学施肥要求相比,氮、磷比偏大,比广泛推荐的化肥安全施用氮、磷比1:0.4高了0.13,造成肥料施用不平衡。这种施肥状况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下,肥料流失量大。据统计,__县肥料利用率总体上约为37.2%,预示着另62.8%的施用除一部分被土壤固定外,相当一部分被流失而致污染。

2.1.2 农药使用的污染。

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虽然保住了一定量的产量,但同时也致使大量害虫天敌被杀灭,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且害虫抗药性愈来愈强,以及造成土体、水体、农产品的污染。经调查,县内主要使用的农药为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辛硫磷、敌敌畏、菊酯类、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三环唑、粉锈灵、敌克松、草胺膦、百草枯、稻田除草剂等农药。近年全县农药年施用量约28.23吨,折算年亩用量有68.7克。农药通过作物吸收、自然降解后,流失率微乎其微,但调查发现,由于施药器械和方法限制,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或飞散入空气,农药的利用率一般不足30%,而废弃农药瓶、袋一般都被置于野外,余留药物会随雨水冲淋进入土体、水体。

2.1.3 秸秆乱堆乱放也带来污染。

经统计,近年全县秸秆年生产量89.98万吨,其中:秸秆还田量13.01万吨,占14.46%;秸秆田间焚烧量3.56万吨,占3.96%;秸秆弃置乱堆量4.16万吨,占4.62%;秸秆饲料量57.64万吨,占64.06%;秸秆作为家庭燃料量8.18万吨,占9.09%;秸秆原料量3.43万吨,占3.81%。

统计表明,一是目前__县秸秆还田率较低,秸秆使用量最大的为饲料,最小的为做原料;二是弃置乱堆的秸秆造成环境污染,每遇大雨,即有大量秸秆被地表径流冲入沟渠、河道、坑塘、水库等水域,在水体中腐烂而污染水体。另外,随着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展,而蔬菜等农作物所伴生废料,其产量大、含水量高、腐败时间短,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污染,局部地点废菜叶污染问题已有表现。

2.1.4 农膜的污染。

当下,__县农业生产使用农膜已较为普遍,用量较大,据统计,全县种植业年使用农膜量约为402.7吨,以全县27387公顷的常用耕地面积计算,年亩用量约0.98公斤。所使用的农膜中,仅有约4吨为可降解农膜,仅占总用量的不到1%,绝大多数属于不可降解农膜。农膜使用后,均未开展回收利用,也未进行规范的回收处置,一部分残留在田间,残留量约为35%,即年残留140余吨,直接对土体造成来得的污染;一部分随意收置在田边地角,每遇大雨,即有废膜集入河道、低地、坑塘、水库、田坝,造成环境污染。

2.2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__县畜禽养殖以猪、牛、羊、禽为主,除传统一家一户自养外,近年来,畜牧产业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得到一定发展,相当数量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户、场逐步增加,畜牧业将成为__县农业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当下全县已有规模养殖户261户,养殖场89个,已建养殖小区11个。主要畜禽年出栏量生猪31.84万头、牛1.02万头、羊1.83万头、家禽107.27万只。主要畜禽的粪便年产生量约23.62万吨、尿液与养殖污水年产生量约3.96亿升。

传统一家一户养殖模式下,畜禽粪便基本上未经无害化处理,是__县农村人居环境主要污染源之一。后来所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户、养殖场、养殖小区,其所散发出的臭味,所排放的污物、污水,对人居环境造成明显污染,也对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已成为了__县农业面源污染源头之一,对其不可轻视,治污工作需要跟上。__县自2023年起着手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改造,解决其治污等问题,但至今,据统计,还有30%左右未改造到位。

2.3 水产业污染情况。

__县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水库养殖、流水养殖等。全县有适宜水产养殖水面10140亩,其中山塘、池塘养殖面积2268亩,水库养殖面积2600亩,河流管护养殖水面5272亩。近来,全县水产品养殖产量约1872吨,水产业饲料总用量约2000吨,渔药总使用量约2吨。

水产养殖废水排放量大,循环使用量小,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在水体中分解,污染水体。一些水产养殖户,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存在滥用药物现象,造成水产品的药物残留和对水环境污染。

2.4 农村生活源污染情况。

据调查,__县农村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1公斤、日排放污水20公斤、日排放粪便0.8公斤计算。按__县现有农村人口49.3万计算,全县农村每年产生垃圾50余万公斤,生活污水1000余万公斤,粪便约40余万公斤。其中尤为严重的,一是各种塑料包装物垃圾大量出现,带来的污染更是明显;二是生活污水中,普遍溶含各类化学洗涤用品残余,污染性较强。而当前__县农村废弃物、废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基本未开展,普通存在垃圾乱放、污水乱排、粪池处于开放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及农村环境卫生。

3 对__县“十三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

3.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和市委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贯穿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及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坚持源头防控、过程控制、终端治理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构建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安全优质化,促进__县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2 工作目标。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全面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整治、农田清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县农村山绿、水清、田洁、村美,资源循环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建成美丽乡村。

3.3 主要工作任务。

3.3.1大力推行“清洁”农业。

全面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控等项目,实现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全覆盖,提升科学施肥、用药水平,增加有机肥用量,尽力减少化肥用量,从而显著减少肥料养分、农药的富余,将肥料、农药引起的污染控制到低微的水平。到2023年,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使肥料施用量降到225kg/ha的安全标准以下,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

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进一步开展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改造。要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布局,划定禁养区、控制区和养殖区。对高密度养殖区,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对新建、改扩畜禽水产养殖场(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到2023年,实现全县规模养殖场、区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全达标。

大力推进田园清洁工程,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防止低于一定厚度的农膜流入市场,并尽力减少农膜的使用,增强对废旧农膜的回收与管理,防止在土壤中积累。建立废旧农膜收购和加工企业,通过适当提高收购价格、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激励农民回收售卖及促进企业回收废旧农膜。

3.3.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更是__县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要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营造全县齐抓共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二是要重抓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保障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在农药方面,必须要100%查禁售卖、使用禁用农药。三是要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到2023年种植面积达到72.5万亩以上,占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115.4万亩的62.8%以上。四是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打造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市场环境,到2023年达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常态化。五是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队伍建设,切实提高__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3.3.3 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全面开展沼气工程建设。

发展循环农业,以沼气工程和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为纽带,以辣椒、蔬菜、精品水果、茶、优质稻米、石斛种植,乌骨鸡、肉牛、肉猪、黔北麻羊等特色畜禽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养殖—沼气工程—种植”等循环农业模式。推进养殖场粪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对规模养殖户(场)建有机肥加工厂、沼气池进行补助,对分散养殖农户(场)的畜粪则建立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通过资金补助等形式建立简易的有机肥加工点,将畜禽粪便处理和有机肥的生产、沼气池的建立有机的结合起来。

普及“一池三改”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到2023年,沼气池使用户率达到80%以上;全面开展畜禽养殖场的沼气工程建设,建设率达到100%,使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大力抓秸秆资源化利用,实施秸秆还田、贮饲料生产、食用菌栽培等秸秆再利用工程。到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3.3.4 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提升农村生态大环境。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支持,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结合__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林茶、林药等模式,开展“玉米下山,生态林、经果林上山”行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3.3.5 大抓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以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为目标,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加快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条件的可建设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建设排污管网及小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中心,处理的废水还可用于农田灌溉;建造垃圾中转站,配套安装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采用“户收集、村运转、镇处理”的系统化模式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并着力改变广大农民的生活习惯,落实清扫保洁、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制度,形成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到2023年,完成全县主要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农村人居环境,达到房前屋后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庭院没有随地流淌污水,村间、野外没有散放的垃圾。

3.3.6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严格环境准入,防止新建项目造成土壤污染。大力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在已完成的土壤污染调查基础上,对土壤污染进行全方位评价,提出控制、利用和保护对策。确定土壤污染防控重点领域、区域,开展典型污染土壤尤其是化学污染场、主要农产品产地、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示范工作。摸清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底数,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档案,开展日常监测和预警。到2023年完成农产品产地污染等级划分,实行分级管理。

4 组织保障建设

4.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员队伍。

建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领导机构,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全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测队伍,配备人员、设备,成立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办公室,制订工作计划,分解工作责任,指导工作开展,并开展农村环境常态化监测。还建议全县分片区设立环保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来开展工作。

4.2 提高认识,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

崇尚绿色gdp绩效意识,建立农村环保责任制,促政府、部门树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清山”理念。各镇乡村对本辖区农村环保负责,把广大农村的生态环保问题提上日程、纳入工作计划,建议各镇乡至少要配备一名行政编制的环保专职干部。

4.3 争取资金支撑。

大力争取资金投入,一是争取本级排污费资金的征缴返回,每年预算专项资金投入;二是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投入,三是争取社会资金的投入。

4.4 加强政策宣传与科学普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等载体,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宣传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读物,建议农村环境保护、防止污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展相应教育,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扩大公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设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投诉中心和公众举报电话。

第5篇 顺德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调研报告

顺德区妇女联合会

编者按: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及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语境下,提高妇女在基层民主治理的参与比例及能力也有了新的内涵。省妇联在2023年全省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珠三角片区推进会上提出,推进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工作,一是省委、省政府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二是历年来妇女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需不能断加强及推广。基于妇女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本栏目特推《顺德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调研报告》,为妇女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地方实践经验。

一 课题立意

构建国家治理体系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提出的战略目标。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底层微观设计,基层的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整体绩效。基层位于国家和社会的交会点,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加强党的领导,选好“领头人”,做好共治、善治、德治,将有利于打牢基层治理的基石。

2023年11月,顺德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顺德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管理的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涵盖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是新时期顺德基层治理的总纲领,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同时,随着上千亿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5年后顺德将有过半的镇(街道)通地铁,城市发展格局将迎来重大改变。政策的支持及交通的升级,为顺德的基层发展扩宽了空间、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加大了挑战。

怎么让这些举措真正“落地”、让顺德基层工作不是“摆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选用及培育到基层治理中的“领头人”至关重要。而妇女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是基层治理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应在基层治理中拥有相应的参与权、话语权。如何提升和强化妇女在基层民主治理体系中的水平和能力,这是顺德的必答题。

二 成绩和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顺德区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治理,一是营造公开公平的民主治理环境。利用村(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将村居“两委”成员纳入管理范畴,以薪资和制度约束“两委”成员,配合开展政务工作,推动权力透明化;引导集体经济组织组建股份合作经济社,完善组织登记,将干部、财务管理及表决机制纳入监管范围,通过股份社将集体经济分离出村(居)委事务,减少利益争夺。二是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顺利完成,一大批女致富带头人、公益事业热心人、大学生村官等优秀妇女进入到村居妇联执委队伍,参与基层工作,进入群众视野。三是培育孵化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共40个,蓬勃发展的女性社会组织成为基层妇女参与民主治理工作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2023年4月,换届选举启动后,顺德区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妇女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与选举。借助非户籍试点工作,多途径推动非户籍女性参加“两委”换届选举,提高女性比例。以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下发指导性文件《关于在2023年村(居)委会换届中进一步推进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换届后,女村委会主任比例从1.85%提高到5.61%。

第6篇 如何统筹城乡与县域治理创新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国务院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湖北省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湖北省总体进入了工业化快速推进和崛起的新阶段,“重要战略支点”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新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过万亿元,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大跨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实现了生活水平大提高。但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尤其是城乡发展差距很大。,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2.85:1。总的来看,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湖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只有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维定式,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融合、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市场互动、人力互促,才能最终形成城乡之间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城乡共同繁荣,达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即将来临的“十二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对湖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将产生全局性和深刻性影响作用,这一时期也是城乡结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湖北省作为中部省份和后发地区,将成为国家下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这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统筹城乡的鄂州经验

,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在鄂州开展统筹城乡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在鄂州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部地区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路子,在全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试点工作一年来,鄂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鄂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增幅在全省各市州中居第一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6%,居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居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18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83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环境明显改观。

总结鄂州市的试点经验,从县域治理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⒈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实现全域规划新格局。全市按照“1311”四位一体的城乡空间格局(1个主城区、3个新城区、10个特色镇、106个中心村),构建现代化、网络型的市、区、镇、村建设体系,构筑起城乡互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

⒉统筹城乡基层单元,构建一体化治理新体系。鄂州市把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突破口,将全市320个村归并为106个中心村(这个比例基本上是3:1),探索出“迁村腾地建新村”、“项目拆迁建新村”、“依托集镇建新村”、“城中村改造建新村”、“产业培育建新村”、“规划引导建新村”、“环境整治建新村”等6种新村建设模式。目前开工建设的就有16个新村。这些新村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建设,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公共服务,每个新村设立了“1+8”服务中心(1个文化广场,8个工作室: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警务及民事调解工作室、卫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培训中心、农家超市),较好地解决了节约用地、建房成本、资金来源、规划执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模式”顺应了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资源成本。

⒊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形成城乡互促发展新布局。鄂州市按照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布局要求,推动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产业相互融合,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在工业发展上,充分挖掘优势,打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冶金能源、建材、模具材料、纺织服装等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农业发展上,着力培育农业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水产、畜牧、蔬菜、林果等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等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特色鲜明的城乡产业布局互融互补的路子。

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面貌。鄂州市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化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基本上实现了路网、电网、供排水网、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和供气网等“五网”建设城乡一体化。率先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四网合一”,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建立了城乡畅通、信息互联的就业服务网络;不断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推进城乡要素流动。

为了配合城乡统筹发展,鄂州市还通过抓盘活土地、抓招商引资、抓项目投资、抓民营资本投入,破解资金筹措的难题;整合项目,出台鼓励政策,破解迁村腾地的难题;大力推进一乡一业、区域发展,破解支柱产业培植的难题;运用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商家投资,破解项目招商的难题;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破解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难题;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城乡公交联运、城乡供水体制、城乡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破解体制机制方面的难题,初步建立起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鄂州市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之所以能够取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与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与鄂州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分不开,同时与鄂州市情的特殊性也是分不开的。鄂州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级市,它没有下辖的县(市),管辖的范围较窄,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县。很显然,鄂州经验对县域治理的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它给我们的一条重要启示是,统筹城乡发展,不能不注重发挥县(市)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二、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县

__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而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做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两篇大文章,关键在县。

首先,县是联结城乡的重要“接点”。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县一级政府是主要操作手,一切好的路线方针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最终都必须依靠县级政府来贯彻、落实。而且,只有在县一级才有可能协调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两项工作。

其次,县城和县域中心镇将是我国未来城镇化的重要增长点。一方面是我国大中城市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甚至有些大城市的发展达到了“饱和”状态或者渐趋扩展的临界点,不宜再增加人口了;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近些年又急剧向县城和中心镇聚集,许多外出打工农民赚钱后更愿意到县城和中心镇建房购房、安家落户。除了新农村建设以外,以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无疑是县域经济的另一新的重要支点。以湖北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稳步发展,城镇化率达45.2%。但总的来看,湖北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省人口分布格局将是:三分之一在大中城市、三分之一在小城镇、三分之一在农村。因此,促进人口向县城、重点镇聚集,是湖北省下一步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对一个100万左右人口的中等县市,如果把县城人口发展到30万人左右;建设3-5个中心镇,每个达到8-10万人;建设一批能集聚-3000人的中心村,将大大完善湖北省城镇体系,加快推进湖北省城镇化进程。为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尽早做好县城和县域中心镇的功能分区规划,提升城镇产业、资源和人口的聚集功能。同时,要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好比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翼”,只有两者比翼齐飞,才能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既然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县,那么,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如何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让县级政府“责权利相统一”,成为一级有权有能的基层政府。除了要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以外,还要加快县级行政体制改革,在省县之间合理划分事权,赋予县级政府更多的权能,逐步废除市管县体制,最终形成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进一步优化县级权力结构,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使县一级政府成为效能型政府。目前的县级权力结构仍然存在党政分工重叠、部门机构架床叠屋和人浮于事等问题,遇事则相互推诿,遇矛盾则绕着走,严重限制着县级政府的权力运作效能。与此同时,又由于部门林立、机构分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各种公共资源因为得不到合理配置,而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三是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把县级政府建成能及时回应广大群众需求的服务型政府。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的意见和需求能够及时被县级政府所吸纳,并及时转换为为民所需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让民众也能有效地参与到当地政府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中来,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通过健全民众民主参与机制,使民众在包括权威资源在内的关键性公共资源的分配或配置上真正享有知情权、话语权,让公共资源服务于公众利益、增进公民福利。

县,不仅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接点”,而且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要沟通“中介”,只有抓好县这个关键,才能最终破解中国式“三农”难题!

三、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县域治理创新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除了要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等物质层面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以外,笔者认为,更为重要是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县域治理体制。不在统筹城乡体制上进行根本性创新,很难真正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鄂州经验看,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一)以社区自治为基础,在构建社会治理单元中创新。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治理单元。这个新的基本社会单元,应该是“社区”。我国城镇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治理体系。党在__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全合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治理单元,才能真正破除既有的城乡行政和社会治理的二元结构。

鄂州以农村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的做法值得借鉴。鄂州通过前述多种模式建成了近城、近镇、近交通或流通枢纽的众多农户新的聚集区,即农村新社区。这类社区实践上已经与城镇联为一体。是农民变市民的主要载体。鄂州以农村新社区为基础,以方便居民民主自治为目的,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鄂州恒大新社区就是依托产业发展起来的新社区,周边四个行政村各有一部分农村住户迁到新社区,主要靠民营企业的贡献,为居民提供了有效的公益性服务,对周边农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农户自愿加入新社区,为探索农民自费变市民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特别是村落社区范围的界定、自治机构的设立、民主选举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都必须根据农民群众的意愿。主要依靠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为驱动力,不能搞行政推动和强迫命令,更不能搞一刀切、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农民群众的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成败。农村新社区建设必须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增进群众公共福利为宗旨。

建设农村新社区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注意整合周边落社区内外各种资源,通过群众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实现新农村建设资源的有效使用;改善村落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各项公益性事业;政府的各种公共服务或公益性事业可以委托给农村社区和其他农民合作组织提供或兴办,将农村新社区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性平台。

更重要的是,将农村新社区建设为居民自治的基础性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农村新社区一旦建立,就要由社区居民民主选举社区理事会,该理事会一般由3~5名本社区居民组成,理事会设1名理事长,其他成员为理事,由社区理事会管理社区日常性事务。但是,有关农村社区重大事项的确定、公共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公益性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等社区事务应在社区居民会议上讨论、决定或通过。新社区理事会的理事长最好成为村委会的当然成员、乡镇人民代表。

在农村新社区建设初期,要正确处理好新社区与行政村的关系,特别是处理好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农村新社区理事会的关系。农村新社区理事会必须在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对于农村新社区自身的事务,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要充分尊重农村新社区理事会的自主权,不得随意干预;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协调乡镇与农村新社区、以及农村新社区之间的关系上来。等到新社区自治成熟的时候,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考虑撤销行政村层级。

(二)以乡镇官民合作为主旨,在重构乡镇权力结构中创新。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乡村社会发育尚不健全,还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自我治理,只能依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因地制宜地选择“镇政”、“镇政乡派”或“乡派”等不同形式进行构建;如果当地的乡村社会有了充分发展,可以实现乡村社会的自我治理,并且有一定的自治能力和社会经济基础,它就可以推行“乡镇自治”或“乡民自治”。

“镇政”比较适宜于工商业经济较为发达、本地财政状况良好的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城镇化。可以采取“委托扩权”的改革方式,进一步扩大镇政府的自主权,将镇政府建设为一级较为完备的基层政权组织。

“乡派”适合于传统农业地区,在这些地区,农村税费改革之前,乡级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其财政来源主要是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这种财政基础不能支撑一个比较健全的乡级政府,决定它只能向“乡派”的方向改革。诚如徐勇所言,“财是政的基础,财政来源与能力决定着政权的特性与能力”。实行“乡派”的地方,要不断强化县级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建构“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镇政乡派”适宜于一些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欠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少数乡镇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财政能力,除了能够保障乡镇政府日常运转的需要以外,还可以发展公益事业,而且城镇化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可以将这些乡镇按照“镇政”的模式进行改革;其它一些乡镇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差,没有一定的财力基础,最好按照“乡派”的思路进行改革。这样在同一个地区就可以根据乡镇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实行“镇政乡派”。今后,凡是可以建立为一级比较完备的政权组织的乡镇,统一改称为“镇政府”;凡是不能建立为一级比较完备的政权组织的乡镇,统一改称为“乡政府”(或“乡公所”、“乡办事处”)。这样一来,“乡”和“镇”就有比较明晰的区分,以改变当前“乡”“镇”不分的混乱状况。

其实,无论是“镇政”还是“乡派”(乃至“乡政自治”)都只是乡镇制度构建的一种形式而已,乡镇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乡镇权力结构的重构,建构一种全新的“官”、“民”二元的治理结构,在体制内通过权力重构达致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合作。

具体地说,就是在乡镇一级实行人大常任制改革。常任乡镇人民代表可以参考“三三制”原则由三个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党组织推荐的代表,一部分是农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村落社区代表;一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由这些常任代表组成乡镇人民代表会议,由它讨论和决定乡镇社区的重大事务,并对乡镇政府(或乡公所、办事处)的日常行政事务进行民主监督。该会议主席必须由乡镇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不得兼任乡镇办事处或同级党委的职务。为了提高该会议组织的运行效率、加强对乡镇行政事务的日常性监督,常任人民代表人数不必太多,以便于开展经常性活动。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还可逐步实行“开放式会议制度”(opentownmeeting),不断扩大普通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运行机制。

这样改革,既体现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民主合作精神。乡镇的党政机构更主要地贯彻和落实国家在农村地区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包括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职能,并协助县级政府及其部门为农民和农村发展提供公共服务;乡镇人民代表会议则是乡镇人民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和形式,更主要地代表乡村人民的意志,通过它可以比较有效的沟通民意。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实际上满足了国家治理和基层民主发展两个方面的需要,可以在体制上解决农村社区自治进一步发展、以及乡镇社区民主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最终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现代乡镇治理格局。

(三)以县政服务转型为核心,在重塑“以县为主”的农村治理体制中创新。

县级政府转型势所难免。一方面乡村体制改革必然对县政转型产生压力,只有县乡村联动才能切实保证乡村体制改革的成果;另一方面县政体制构成了一种组织场域,对乡村形成一种“同构化”压力,如果不对县政进行相应的改革,乡镇体制安排和农村基层组织设计无论如何美好,都会因为这个“同构化”的压力而变样走形,使之退回改革的“原点”。

县政转型的着力点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以县为主”的农村治理体制。因此,县政转型应围绕着如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绩效进行改革,并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农村治理,“服务”取代过去的“汲取”而成为政府与农民群众之间的一条重要联系纽带。

首先,县政的服务转型,必须改变问责体制。变对上的单向问责为对上和对下的双向问责。这除了要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建设,提高县级人大权能以外,还要实行县级领导人的民主选举,可先从竞争性选举开始,扩大民意基础。

第二,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进工作考核办法。要重新建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考核重点从注重形式和过程转向注重成果和绩效,从注重经济发展(特别是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向公共服务和农村治理,尤其要突出对“为农服务”绩效的考核。

第三,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善公共服务方式。过去即便有所公共服务,也主要是由政府及其部门直接提供的,这种提供方式一般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机构、由政府财政供养其工作人员来行使服务职能,以往的实践证明,这种服务方式最终往往异化为“只养人不服务”或者“收费养人”的结果,导致“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

在最近一轮乡镇改革中,湖北等地撤销了这些“养人”机构,实行“以钱养事”的公共服务方式,不但精简了机构、减轻了财政供养负担,而且还切实提升了公共服务的绩效,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这种“以钱养事”(改为“以财养事”似乎更妥)的公共服务新机制值得推广。通过“以钱养事”的改革,变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为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从而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合作的公共服务模式。为此,要积极“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各种非赢利性、社会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在履行好政府职能的同时,要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并最终一个以“村落社区为基础,乡镇政府居间协调,县级政府为主导”的,覆盖整个农村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湖北推行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改革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的问题也是可以逐步完善的。从正面效应看,有三个提高,即财政投入、服务能力和农民满意度三提高。从开始,湖北把农村公益性服务列为省财政专项支出,从农村人平5元起步,三年增加到人平15元,6年累积投入24亿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推广、防疫免疫等服务。目前,全省良种普及率达到95%,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4%。今年继续安排6亿元予以支持,力争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个,特色产业订单率超过50%。抓住国家农机补贴增多的机遇,重点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油菜、茶叶、畜禽、水产机械化。在血吸虫疫区实施“以机代牛”工程,建设一批无耕牛村。从负面反映看,主要是农村公益性服务机构人员老化,捧不到“铁饭碗”,就招不到青年学生,难以补充新生力量。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政策配套上下功夫,一是对农村公益性服务机构要核定财政供养编制,实行定岗不定人体制;二是对获得上岗资格的人员视同事业单位职工管理,可以评职称、可以在新老体制间调动工作,解决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四,县政服务转型,必须优化权力结构。一是县级领导体制要总结一些地区试行的“党代会常任制”成功经验,构建“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新型权力结构。这个核心即是县委,三个党组即是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党组。在这一结构中,县委居于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二是精简和整合县级职能部门机构,再造一个“效能、统

一、廉洁”的公共行政体系。

第五,县政服务转型,必须改革省县体制。在废除“市管县”体制、实行“市县分治”的同时,省县之间要进行适当分权,把县政建设为一级地方自治政府。

等到县政完成服务转型,构建了较为健全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机制,具备较强的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农村村落社区也具备比较完善的自治能力的时候,可以视其情况撤销乡镇一级政府,从而最终建成以县政为地方自治基础的省、县(市)两级地方政府架构。

第7篇 关于建立健全治理建设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今年是“__”规划和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质量建设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式和任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为推进建设领域廉政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在近年来重点项目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加强工程廉政建设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建设领域易发生不正当交易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提出进一步有效防治商业贿赂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工程廉政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建工作,始终把城市建设放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地位。“__”期间,城市化率由23%提高到38%,城市道路总里程69公里,给排水管道137公里,是我县城市建设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我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构建工程廉政保障体系,有效地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发生。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健全建设管理制度。针对工程建设领域可能滋生腐败的源头问题,健全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加大行业廉政监管力度。在规范行政审批方面,制定了与《行政许可法》相配套的制度,并按照政府关于成立行政服务中心要求建立住建局审批窗口,一口受理,全程服务。在规范建筑市场方面,先后出台了《_县加强建设工程管理规定》等多项制度,强化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监督。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制定了《关于使用专项资金的若干规定》,严格执行部门预算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等各项法规,以制度规范行为。在健全招投标制度方面,出台了《_县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程序》《_县工程报建制度》《_县施工图审查》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并做到部门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各项规定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相互协调,增强招投标监管力度,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营造了依法行政、务实高效的氛围,有效地规范了资金使用和工程质量管理。

2、加大对建筑市场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和规范箭镞市场,推进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建筑市场违规行为通报制度。近几年,先后对违反强制性条文、工程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招投标活动中不规范行为等多家工程承建单位在全通报,并给予相应处罚。二是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我厅根据检察机关发现的涉及水利领域的行贿行为记录,在浙江水利网站上进行公示,并作出限制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处理。三是建立安全生产许可证备案制度。要求参加工程招投标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否则取消投标资格,从源头上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四是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制度,通过规范管理和加强监督双管齐下,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减少,工程质量明显提高。

3、建立工程廉政监督机制。一是落实工程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廉洁从政承诺书等多种形式,明确建设单位廉政责任。对施工和监理单位,在签订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合同,一并纳入验收范围。二是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与当地检察机关、监察机关共同配合,不定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工程建设中的腐败。三是建立廉政监督员制度。聘请人大、政协、检察、审计机关和新闻单位的有关人员作为廉政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

二、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发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重点环节、表现形式及原因剖析

我县城建事业发展较快,各类建筑、市政建设项目数量不断攀升,但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体制机制还不尽完善,工作中还存在着薄弱环节。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建设领域易产生商业贿赂的主要环节有:工程的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发包分包、设备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工程监理质监、工程资金拨付等环节。主要表现形式为:在工程建设前期,规划、勘测、设计大多没有通过公开招投标选择承担单位,为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留下方便之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行贿,通过变更设计、增加工程量骗取工程款;在工程监理、质量监督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通过向有关主管人员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等等。这些行为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建设市场秩序,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制约了水利健康发展。分析建设领域产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第8篇 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__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然而,__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__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__河水环境现状

__河流经贵阳市__区党武乡、石板镇、__乡和__镇等乡镇。在__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__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__河,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__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__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__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目标。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__河环境治理总目标。河安就是__河防洪设施要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确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达到__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景美就是要进一步抓好__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就是要创造人水和谐环境,使__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__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明显改善,通过5年整治基本达到治理目标。

第9篇 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调研报告

商业贿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商业贿赂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本质,使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阻碍了市场机制的运行,从而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商业贿赂行为使国家的税利大量流失;为假冒伪劣产品大开方便之门,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技术,生产的进步;是孳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腐蚀了干部队伍,影响了安定团结,已经成为了经济领域中犯罪现象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笔者在此,对近年来章贡区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和做法,商业贿赂出现的新问题及其长期存在原因,以及治理商业贿赂问题的几点对策,谈析我个人的看法。

一、章贡区治理商业贿赂的做法与经验

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蔓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毒化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章贡区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反腐倡廉的重点,并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坚决加以治理。笔者在此,就该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经验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在此作简要阐述:

(一)、政府采购实行审批和采购分离制

近年来,为预防、减少或避免在采购活动过程中各单位(部门)收受回扣等贿赂行为的发生。章贡区实行审批和采购分离制度,并强化监管,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实行政府采购事项的审批和物品采购相分离,区采购办负责采购事项的审批和采购的监管工作;区采购中心负责组织招投标,进行物品采购。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出台了《章贡区采购中心公文办理制度》和《章贡区政府采购中心职能及岗位职责》,建立健全专家档案库,制定评标纪律和评标规则,严格实行评标回避制度,规范采购行为,增强采购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采购追踪服务制度,及时与供应商、用户协调,确保产品质优价廉,售后服务跟踪到位;建立用户投诉制度,按“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圆满答复”的方式,认真处理每件投诉,规范供应商行为,保护采购单位和其它供应商的合法权益。仅__年,全年共采购物品263批次,金额达701万元,节约资金90万元,节约率达11%。

(二)、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和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

为加强源头预反腐败,遏制部门不正之风,促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该区成立了财会核算中心,推行了部门预算和集中核算制度。对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实现了预算和核算工作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同时,该区采取了三项措施,进一步规范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的管理工作。一是建立预算单位开设银行账户财政审批制度。出台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对区级预算单位开设、变更银行账户作出明确的规定。二是清理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凡独立核算的区级预算单位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对有专项资金、基建项目的预算单位,批准后方可开设;统一规范镇(街办)的账户,按照“零户统管”的要求,统一设置民政专户、工资专户、政府机关经费专户、村级资金专户等财政资金专户。三是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档案。对区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实行动态的台帐管理。至今,已撤消不符合规定开设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共56个。

(三)重点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和全程监督制

为改革、整顿和规范建设市场,防止和减少商业贿赂现象的出现,要求所有的建设项目,都要进行招投标。在招投标工作中,要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禁层层转包和违法分包,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综合应用经济、法律、行政和舆论监督等手段把好监督关。同时严格审查监理单位的资质,以便其承担起把好质量关的责任。对不符合规范和规定程序确定监理单位的项目,停止拨款;对不负责任,违反监理规定,甚至弄虚作假的监理机构,一经发现,取消其监理资格。对工程事故责任者和有关领导人必须严肃查处,直至追究法律责任。近年来,特别加强了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实行了全过程监督管理制度,以保证工程质量关和防止商业贿赂问题。

(四)、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管力度

在某种程度上来,政府的公权力主要是通过领导干部的实施来体现,领导干部往往是某些人进行商业贿赂的重要对象或参与者。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管很有必要,因此,该区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1、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为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反商业贿赂工作。章贡区__年开始在重点部门试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内容为:述职主要是就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如何整改等四个方面进行报告。述廉主要是就以权谋私建私房和多占住房、违反规定收受和赠送“红包”、长期借用和拖欠公款、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及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在选拔使用干部等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和个人跑官要官、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各种名义公款旅游、参与赌博和生活作风不检点等八个方面进行报告。要求党政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要实事求是,尤其是个人廉洁自律的八个方面要逐项对照,不能以大话、套话回避问题。

__年又出台了《关于科级党员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在全科级领导干部中全面启动述职述廉活动,并深化了述职述廉效果。为深化述职述廉效果,区纪委、区委组织部派员参加述职述廉大会,检查指导述职述廉工作。在述职述廉后,组织与会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并当场公布民主测评结果。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和民主测评结果将进入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评优评先、业绩评定、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仅__年,参加述职廉的领导干部人数600多人次,通过述职述廉发现处理不称的领导干部有5名。

2、选拔任用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三推一考”制

为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章贡区在科级领导干部的日常选拔任用中采取“三推一考”方式。“三推”即:一是区分管领导推荐;二是单位党政主要领导推荐;三是单位干部职工民主推荐。“一考”即区委根据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三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考核指标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行硬性量化,超过标准的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派出考察组进行考察。

“三推一考”方式的实施,明确了推荐干部的主渠道,干部推荐工作更加公开、民主,有利于防止“跑官要官”现象;制定了确定考察对象的具体标准,按规操作,有利于避免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了区分管领导、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单位干部职工对干部熟悉了解的优势,有利于较全面地了解干部,并把工作责任与人事建议权紧密结合,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

3、新任领导干部,实行谈话制和廉洁责任状制

为防止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同时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建设的自觉性,从__开始,该区对新任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廉洁谈话制和廉洁责任状制。对新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任前考察期间,由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组成考察组,由考察组人员找有关的群众和本人进行面对面地谈话,通过谈话,主要了解该同志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和廉洁性等方面的情况,以防新任的领导干部“带病”上岗。通过考察合格后,该同志还要签订廉洁责任状,保证本人自己在今后领导岗位上的廉洁性,签订的廉洁责任状将存入本人的人事档案。这不但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设,而且也增强了领导干部反商业贿赂的防预能力和抵抗能力。__年,新任的16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签订了廉洁责任状。

二、商业贿赂出现的新特点及长期存在的原因

(一)、商业贿赂的新特点

从调研中发现,当前商业贿赂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表现比较突出,商业贿赂的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呈显出新的问题和特点。其主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现象普遍化。商业贿赂现象在一些行业渐趋普遍化,甚至被认为是“行业惯例”和“潜规则”。从行业看,以商贸流通行业最多,其中尤以商贸交易频繁的大商场、药品业最为突出,作为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每年都给国家带来相当大的损失;其次是金融行业、建筑行业。从分布的范围看,以民营公司、企业为最多;发生在国有、集体公司的次之;再次是外资公司和企业。从主体上看,主要是公司、企业部门经理以上人员最多,其次是经营、销售业务人员。

2、目的明确化。经营者给予对方单位(个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正当竞争,获取交易机会,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3、手段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查处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的花样不断翻新,手段越来越隐蔽。经营者通常以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如经营者假借促销费、宣传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现金或实物;有的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国内外各种名义的旅游、考察,甚至性贿赂等等。

4、查处难度化。经营者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是商业贿赂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所谓账外暗中,是指未在依法设立的反映其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行政事业经费收支的财务账上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明确如实记载,包括不记入财务账目或者做假账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无账可查或账目虚假,具有极大的隐蔽性,给查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商业贿赂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调研,当今章贡区的商业贿赂现象还普遍地存在,究其原因,其原因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逐渐得到确立。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初步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格局,由于每个经济主体有着自己的独立经济利益,在竞争中不良经营者就会运用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同时实施商业贿赂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

2、市场体系还处在发育不成熟阶段。新旧体制转轨的时期,由于管理经验不足,行政干预经济的现象依然存在,原料和辅助材料短缺的条件下,以各种手段获得行政的支持、获得项目、获得特许、获得物资成为必要和可能。商业贿赂是商品经济发展中市场不成熟,物资不够丰富等条件下滋生的一种丑恶社会现象。

3、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没有较固定的供销渠道,在原料供不应求的条件下,他们为获得物资供应就有可能行使商业贿赂行为;他们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为推销商品,他们会买通采购人员,争取交易机会。另外,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账目管理制度不严,也为商业贿赂开了方便之门。

4、当今的商业规则形态受脱胎于熟人社会商业习惯和计划经济时代商业规则残余的影响。熟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交易行为的全过程过度依赖人情因素,而不是出于对公共契约的信赖与遵守,而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复杂,昔日基于地缘、亲缘上的人情关系又不得不借助行贿等手段来维持,也就是说,在脱胎于熟人社会的商业规则中,商业贿赂是市场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宝。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权力还掌握着多余的资源配置权,许多可以由市场来配置的资源,仍然须看权力的眼色行事,如此一来,通过向权力者行贿获取市场收益,就成了某些企业心照不宣的生财之道,这种商业贿赂的本质仍是以人情关系替代公共契约。

三、治理商业贿赂问题的对策

针对该区商业贿赂出现的新点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笔者在此,对治理商业贿赂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的治理对策。

(一)依法治理商业贿赂行为

__强调:治理商业贿赂根本要靠法制,依法治理要贯彻全过程。因此,我们治理商业贿赂行为必须依法而治。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先厘清相关法律,以更有效地遏制商业贿赂现象。

对于商业贿赂,我国并不缺法律。早在1993年,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条款就写进了《反不正当竞争法》;1996年,国家工商总局又颁布《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在《刑法》中则规定,行贿罪可处__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但纵观这些法律法规,都未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专门界定。“商业贿赂”这一概念的模糊,就容易导致企业把“回扣”与正常折扣混为一谈,同时也成为有关部门执法的障碍。

同时,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商业贿赂,检察院、公安局、法院、工商局、税务局、纪委和审计等部门都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的权力,都是执法的主体。正是这种多头管理模式的存在,使得对于商业贿赂的监督成了“左手监督右手”或是自我监督,法律也就很容易成为摆设,造成对商业贿赂监督的力度不够。这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进行厘清。否则,有法难行,那就更谈不依法而治的问题。

2、出台一部《反商业贿赂法》,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为更有力地打击商业贿赂行为,对商业贿赂的界定、执法主体的明确和统一,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有待政府出台一部新法。否则,今后的治理商业贿赂“风暴”只会成为一场“海市蜃楼”。笔者认为,可考虑出台《反商业贿赂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这些问题加以明确。

(二)、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

对于打击商业贿赂而言,绝非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反商业贿赂法》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依法治理,仅可以消灭打击公开的违法行为,这恐怕也难以取得很大的成效。笔者认为:因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所以要从本质上消除商业贿赂的现象,还得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特别是规制垄断地位企业。有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一切商业行为才可能在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统一的市场规则下进行。这是治理商业贿赂的釜底抽薪之举。

(三)、加大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力度

要发挥惩处职能,贯彻从严执纪的方针。对接受商业贿赂的国家公务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财产处罚,不姑息任何商业贿赂行为,避免惩处时“过轻而纵奸”;要关注“实权人物”。当前在医疗、金融、建筑、教育等诸多行业中的一些“实权人物”,具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实权人物”官位并不一定很大,但其所在的岗位却很重要,掌握了住审批权、决定权。二是“实权人物”往往负责大额公共资金的投向和兑现,具有较大的财权。三是“实权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外人难以染指。他们常常是商业贿赂的重点对象,因此,要加强各执法执纪机关的相互配合。在查处商业贿赂违法案件中,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建立信息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机制,明确案件移送的标准及责任,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

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要认真排查案件线索,突出查办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对违反法律、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要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应做到“三个结合”

1、把治理工作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商业贿赂行为危害性的认识,扭转错误观念,形成反对商业贿赂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积极运用典型案例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增强其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支持和引导新闻媒体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2、把治理工作与健全企业自律机制结合起来。企业要加强对经营管理和财务等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对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要加强企业内控机制和文化建设,树立以守法诚信、优质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制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推行反商业贿赂承诺制。要坚持依法经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要带头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市场竞争规则,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在商品(服务)购销、工程承(发)包等活动中,要坚决执行招投标等制度。

3、把治理工作与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调控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要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投资体制、价格管理体制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当前,特别要注重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推进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整顿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推进工程建设市场管理改革,开展建设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和代建制的试点;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业组织通过制定行规、行约以及行业标准对企业等会员行为进行约束。

第10篇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制约了当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近几年,各地为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在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促进我省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1.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各地为控制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采取各种措施。如杭州市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20__年6月,市政府批转了市农办、市农业局和环保局联合提出的《杭州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市三年内全面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对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嘉兴市政府20__年11月下发了《嘉兴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实做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明确目标与任务,要求到20__年底,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的60%养殖户,生猪粪尿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其它散养户要以外送或联建治污设施的方式,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到20__年底,所有存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必须全部采用无害化处理方式,其它散养户的生猪粪尿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并落实了行政、法律、技术及资金贴补等有效措施。通过各方协同努力,畜禽粪便污染管理已进入有序状态,对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增加投入,开展综合治理。近几年,各级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省、市、县各级多方筹集,增加投入进行污染综合治理。如秀城区由部、省及市、区共同投资122.2万元,已建成沼气池6只,厌氧发酵池1100立方米,年可处理养殖污水6.4余万吨,年供沼气10.8万立方;嘉善县在姚庄镇星轮村进行养殖污染治理试点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县9个养猪万头村的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海宁市采取“3个1”扶持政策,即每建一只沼气池,市财政补助1000元,乡镇财政补助1000元,饲养户自己承担1000元),在规模养殖场中全面推广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猪粪尿技术,经过近两年努力,使85%的规模养猪场实现粪尿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平湖市结合当地实际,采用三格式无动力厌氧发酵技术,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对存栏生猪200头以上规模场的粪尿污染治理。杭州市在禁养区范围内已关闭苗猪市场2个,养猪场8个,养牛场6个,削减生猪108024头,占总量的40.8%,削减奶牛2191头,占总量的41.5%;限养区内已关停7个规模养猪场,其中已搬迁2个场,削减生猪13790头,占总量的48%;非禁养区内已有10个规模场实施污染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占总量的43.2%。

3.建立畜牧小区,实行生态养殖。多年来,在各政府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省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已形成了以规模养殖为主体的畜牧生产新格局中。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部分养殖场畜禽粪尿处理不当,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为此,省农业厅多次研究如何解决畜牧养殖污染问题,提出了建设畜牧生态小区,以解决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20__年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进行畜牧业小区建设试点工作,20__-20__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安排1300多万元,建立了30个畜牧生态小区。实践证明,畜牧小区建设实现统一规划,集中饲养、统一污染处理等方法,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农村因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4、研究和推广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配套技术。近几年,不少生产科研单位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进行了不少研究,已取得了不实用技术,在防治环境污染上产了积极作用。去年,为加快配套技术研究,省农业厅和省科技厅安排200万元,联合对畜禽养殖场及畜牧小区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进行了联合招标,目前项目已组织10多个单位进行联合攻关。其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从五方面进行,一是从畜禽营养学等角度,研究提高饲料的环保型饲料,减少粪尿的排放量。二是从利用的角度研究畜禽粪尿的综合利用方法如加工成有机肥,使粪资源化,三是研究生物和化学的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农用标准或直接排放标准。四是研究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污染的环节实行全程控制,达到控制和防治畜禽养殖可能对环境的污染。五是研究新型的环境保护型的畜禽舍。

二、控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的生态方式

我省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基本上以“方便、经济、有效”为原则,以综合利用为主,设施处理为辅的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七类:

1、“果(林、茶)园养猪”。猪粪尿分离后,猪粪进行经发酵生产有机肥,猪尿等污水 经沉淀用作附近果(林、茶)园肥料。此类模式占规模猪场的20.3%,主要分布在中、大规模猪场。优点是养殖业和种植业均实现增产增效,缺点是土地配套量大,部分场污水处理不充分。

2、“猪—沼—果”。猪粪污水经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液用于果树、蔬菜、农作物。此类模式占规模猪场18.5%,以家庭养猪场应用为主。优点是实现了资源两次利用。

3、“猪—湿地—鱼塘”。猪粪尿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外卖,污水经厌氧发酵后进入氧化塘、人工湿地,最后流入鱼塘、虾池。此类模式占调查数的14.6%,但大部分猪场污水未经过人工湿地处理,直接进入鱼塘、虾池。优点是占地较少,投资省,缺点是干粪依赖外售,污水使用不当会影响鱼虾生产。

4、“猪—蚯蚓—甲鱼”。猪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发酵后养殖,蚯蚓,蚯蚓喂甲鱼,污水用于养鱼。此类型的有5个场,占调查数的0.8%。优点是生态养殖,投资省,缺点是劳动强度大。

5、“猪—生化池”。粪尿干湿分离后,干粪堆积发酵外售,污水经生化池逐级处理,或经过过滤膜过滤后外排。此类型有8个场,占调查数的1.2%。此类模式占地少,但运行费高。

6、“果园养鸡,稻田养鸭”。利用承包的果园、林地放养土鸡,改善肉鸡风味,提高肉鸡售价,鸡粪基本满足果园有机肥需要;肉鸭及青年蛋鸭在早稻收割前野草长籽期、早稻割后、晚稻割后这三个时间段养殖,以稻田放牧为主,啄食野草、谷粒等食物为生,鸭粪直接还田。此类模式占我省肉鸡和鸭养殖量的40-60%。

7、“牛、羊—牧草”。粪尿进行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后还田种牧草,污水厌氧发酵后入田肥牧草。此类模式占我省牛羊养殖量的80%以上。

三、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控制对策

从立足生态建省,实现畜禽养殖污染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目标出发,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控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畜牧用地。畜牧产业区域布局要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把畜牧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养殖场(或小区)建设提倡与农田(水田、旱地)、茶(果、桑)园、养殖水面和山林统一布局,实行农牧结合的生态经营模式,力争粪尿全部就近消化。原则上按1亩(耕地、园地、水塘)5头猪(1 头牛、10只羊、60只禽)的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现代化畜牧场(畜牧小区),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资源-畜产品-废物排放”的生产过程向“资源-畜产品-再资源化”生产过程转变。

2、应用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首先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通过生物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其次应用科学的房舍结构、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

3、加快生态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各地实施表明,畜牧小区的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各地要十分重视畜牧小区建设,建设一批配套土地和一定污水处理设施的畜禽养殖小区,以吸引中、小规模户进场饲养,实现养殖场与村庄分离,改善农村环境。小区要选择合适的生态养殖模式,采取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结合等方式,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治理。

4、加大宣传、培训等教育力度。为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穿到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去,强化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为实施畜牧业清洁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提高广大饲养场(户)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水平,掌握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真正按照畜禽清洁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

5、加大对畜禽养殖场污染的管理。为加快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实现畜牧清洁生产,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持续健康发展。要按《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实行建场的有关制度,促进环境治理工作上一台阶。

第11篇 综合治理工作要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调研报告

为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最近,铁道部提出了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以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较少的代价,实现与发达国家原来走过的发展历程相同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跳过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而我们不必再重复的一些过程,形成后发优势,最终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学习领会铁道部关于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精神,联系铁路综治工作实际,深有感触,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我认为,要进一步搞好铁路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环境,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必须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铁路综治工作的紧迫感。

铁道部提出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各个方面提供保证,这对于加强综治工作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应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搞好铁路综治工作的重大意义。首先,搞好铁路综治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三个代表”要求的每一个方面,都同铁路综治工作密切相关。坚持服从服务于运输生产这个中心,高度重视和扎实做好稳定工作,坚决打击各类危害运输生产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铁路治安秩序,就是保扩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加强站车文化市场的管理,激浊畅清,净化环境,就是维护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建立群防群治的综治工作队伍,形成路地联手的防范格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就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是体现社会“窗口”形象的需要。铁路是社会治安的“窗口”,维护好铁路治安不仅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的体现,而且事关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同时,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铁路治安不稳定,不但“窗口”形象难以体现,其它各项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第三,是保证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铁路多年来坚持治安秩序的整顿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旅客列车爆炸抢劫犯罪、拆盗铁路设备及群体性冲击铁路拦截列车等铁路治安问题还时有发生。这既有原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也有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既有社会治安的影响,也有铁路自身管理的司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铁路综治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开创铁路综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把铁路综治工作落到实处铁路线长、点多、范围大,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层次多,幅射面广,任务繁重,要使综合治理工作卓有成效,必须坚持抓重点,以重点带一般,整体推进综治工作。

第一、要根据不同时期确立重点。铁路治安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应经常分析研究铁路治安形势,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哪里问题严重就抓紧整治哪里。如近年来开展的铁路重点区段和旅客列车的治安秩序整顿,打击以铁路为侵害目标的涉抢、涉暴、涉黑等恶性犯罪的专项斗争,防止群体性冲击铁路拦截列车,打击拐卖人口,查处“__功”宣传品和查堵“__功”分子进京滋事等,都是紧密结合各时期形势确立的铁路综治工作的重点,对维护铁路稳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要根据不同系统选择重点。铁路车、机、工、电.辆、卫生、教育,部门齐全,性质不一,治安防范、整治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在反盗窃专项斗争中,车务系统主要是以解决运输物资和旅客财物被盗为重点,工电系统主要以解决铁路设施、通信线被盗割为重点,基建系统着重解决施工材料被盗问题,工业系统则着重解决生产犀材料被盗问题。因此,按系统确立重点,才能有的放矢,严加防范,堵住漏洞。第三、要根据不同区域排查重点。铁路跨省、跨市、跨地区,涉及到单位之间、城乡之间、路地之间的诸多问题。由于区域不同、生活水平相差、人文地理环境各异,带来的治安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开展好区域性的治安重点排查工作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应对管辖线路、要害部位、施工场所等涉及地区性的铁路治安问题做到预测在先、重点防范、路地联手、集中整治。近年来,不少铁路地区建立了以车务部门为“龙头”的地区性治安防范组织,这对进一步排查区域内的治安防范重点,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值得大力推广。

三、选好载体,进一步开展好群众性的安全创建活动广泛发动职工群众参与治安综合治理,是综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职工群众参与治安综合治理,必须有舞台、有途径、有载体,而结合工作实际和特点,组织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是当前职工群众参与治安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新形势下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能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一是选准载体.要以职工关心不关心,站段需要不需要、社会欢迎不欢迎为基本标准,围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治安问题,结合铁路行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二是用好载体。有了好的载体,如仅停留在一般号召,不深入具体,创建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创建活动中,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使职工群众在创建中自我规范,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三是丰富载体。要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深化基层创安的内涵,丰富创安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把创安活动和其它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活动更具特色。如近年来开展的安全小区、平安铁道线、平安列车、平安车站等安全创建活动,就是一些针对性强、成效明显的载体,既体现了时代特色,又对解决社会所关注的铁路治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明确职责,进一步强化铁路综治工作的有效机制搞好铁路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是企业党政的共同责任,是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共同目标。综合治理贵在综合,难也在综合。

为此,各级党政领导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本单位、本部门在整个铁路治安综合治理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自觉地落实好综合治理的各项任务。一要强化领导机制。党组织在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担负着领导责任,党政组织都应把治安综合治理作为自己工作的组成部分,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与其它各项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党政主要领导是铁路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责任者,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分管领导是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责任者,应对管辖范围内的治安突出问题,亲自动手,调查研究,提出措施,指导工作。各单位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是单位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应注意分析研究治安形势,对本单位一个时期的综合治理工作提出方案和实施意见,并认真进行检查,真正发挥作用。二要强化保证机制。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应根据铁路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铁路政法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是维护铁路治安的骨干力量,对新形势下刑事犯罪和治安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应不断研究,对严重危害铁路治安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同时,要积极指导各单位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主动当好各级综治组织的参谋和助手。教育、人劳,财务、运输.安监、路风、信访,武装等部门是铁路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工作部门,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发挥各自优势,为搞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保证。三要强化教育机制。要把搞好综治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宣传和提高职工法律道德素质上,积极发挥教育部门的作用,认真开展普法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四要强化防范机制。要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治工作方针,切实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协助公安部门搞好治安联防建设,健全群防群治机制,并通过人防、技防、设施防等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同时,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疏导、调解企业内部的各类矛盾和纠纷,避免矛盾激化。五要强化奖惩机制。要层层建立治安包保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要按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并给予经济处罚。同时,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第12篇 花溪河环境综合治理调研报告

花溪是贵阳有名的风景区。山水交融,田畴交错,花溪的山与水都各具特色。花溪的山,小而玲珑,秀丽而多姿。景区内有著名的“麟”、“凤”、“龟”、“蛇”四山。因此花溪被赋予了更多秀色和灵气。花溪更因水而兴,因水而盛,因水而美。

“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当年陈毅副总理为花溪题咏的瑰丽诗篇,已勾画出花溪山水美的倩影。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花溪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学竞习争网力。

然而,花溪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花溪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花溪河水环境现状

花溪河流经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石板镇、花溪乡和花溪镇等乡镇。在花溪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花溪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贵阳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二、花溪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目标。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花溪河环境治理总目标。河安就是花溪河防洪设施要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确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达到花溪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景美就是要进一步抓好花溪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就是要创造人水和谐环境,使花溪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第13篇 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当前,基层治理正经历由单向管理向多元化、参与式治理的创新转变,构建与我县相适应的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从政策层面加以解决、从业务层面加以指导、从经费层面加以保障的务实举措,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

一、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完善协商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创新。

规范议事范围及参与主体。凡涉及村(居)务、财务的重要事项,都要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和表决。参会人员由村(居)民代表、村(居)“两委”成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各村(居)民小组组长组成,普通村(居)民可以自由到会旁听。涉及外来人员的议题外来人员代表列席会议,确保村(居)民代表会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确保协商决议公开。

实施阳光村(居)务工程,凡协商决策需要村(居)委会落实的事项,均通过村(居)务公开栏第一时间公开,并及时反馈落实情况。随时收集村(居)民意见,解答村(居)民疑问,对村(居)民的不同意见作出解释。设定每次村(居)民代表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为反馈上一次会议决策的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决策落实到位。

(三)重视基层社会自治,发挥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

加强和改进农村(居)建设,规范和提升村(居)民自治水平,夯实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社会自治功能,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途径,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努力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破解基层“两张皮”“灯下黑”“吊脚楼”“大呼隆”难题的路径方法

(一)是建立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通过构建科学合

理、权责明确的评估体系,引导基层组织尤其是“一把手”像抓经济发展、抓安全生产一样重视基层治理。同时,借助问责条例辅以严格的问责办法,用有力的刚性约束让基层组织从思想深处和日常工作中把基层治理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第14篇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提供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们生存的环境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权益。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

农工党合肥市委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始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在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于__年元月向市政协提交了《加大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力度,尽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保局和三县四区政府积极回应,给予了详细答复。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__年6月,农工党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继续将其作为我会本年度的调研课题之一,专门成立了由有关专家、政协委员等组成的调研课题小组,储昭平主委任课题组长亲自抓,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与市环保局、包河区政府、肥西县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及井岗镇邓店村举行了五次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介绍,并就农村环保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调研小组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蜀园新村、包河区某规模化养猪场、大圩乡生态农业基地、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长丰县水湖镇阮巷村无公害草莓生态种植区、义井乡沼气池建设、肥西县白帝集团奶牛厂、华泰养殖厂、污水处理厂,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同时,调研课题组还不打招呼,分头安排到井岗镇的养桥村、张小郢,七里塘镇的跃进村,义城镇的董城村等村镇明察暗访,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了解实际情况,对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况拍摄了照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写出了调研材料的初稿。在与市环保局座谈会上又深入交换了意见,市环保局对初稿提出了详细的书面补充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椐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岭,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和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均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资源相对短缺。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据调查,包河区饮用苦咸水及污染水人数为33485人,根据包河区疾病防控中心对部分饮用水抽样检测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中有色、浑浊度、臭和味、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耗氧量、细菌量等9项指标不合格,主要分布在沿河湖圩区及城郊结合部。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两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们住在巢湖边,却都只能望水兴叹,饮用水仅靠四只自来水集中供水点,还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问题。据调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数不能满足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要求,水质污染使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基础受到损害,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和渔业资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绿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层层藻类植物,一阵阵的恶臭扑面而来,其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肥西县域内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县内杭埠河、丰乐河的水质分别为三类、四类,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烟墩河、派河上派城关段为劣五类水质,有机物污染程度极为严重。

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__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肥西县南岗镇自来水水厂水源地王嘴水库,因受安徽白帝集团产业化园、白帝乳业公司奶牛四厂等多家单位畜禽与生活废水污染,水质恶化,南岗镇人民强烈不满。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__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合肥地区每年要产生200多万吨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我市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我市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二、我市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与市环保部门、各区、县相关部门的深入座谈与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市级环保部门、各县、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围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环保部门与城建部门组织编制完成了双墩镇、下塘镇、大杨镇等8个全省重点小城镇的环境规划,明确了小城镇阶段性建设目标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包河区政府为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制定了《葡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番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瓠子无公害生产标准》等十几个瓜菜品种的无公害操作规程,出台了《龙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养殖技术规范,并进行大力推广。肥西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重点,严格环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长丰、肥东、县政府、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政府也就环境污染治下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态示范村70个,其中,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18个,县级生态村49个。自然保护区已由原来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园、浮搓山森林公园、四顶山和茶壶山森林公园。各项生态村建设、自然保护共建设发挥了试点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丰县不断加大对农业设施投入力度,改进种植技术,建设无公害草莓、蔬菜示范区,已建成无公害草莓示范区3万余亩。包河区政府围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区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700亩,全区规模养殖综合养殖技术使用率达80%以上。__年大圩乡被评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乡,由此带动了大圩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大圩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菜花节,二届葡萄节,以及植树节、垂钓比赛等活动,在全市及全省创出了农业旅游品牌,大圩乡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拉动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也对传统种植作物带来的面源污染的减少产生积极作用,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步伐加快,工业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南肥河综合治理、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铺水库樊洼路井岗镇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处理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二期、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饮用水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保证饮用水质的稳定达标,市环保局采取了多项切实可效的措施,董铺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水标准;大房郢水库水质由去年初的五类提升到三类水标准,提前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环保验收。市环保部门通过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总量措施,遏制了乡镇工业企业污染反弹。肥西县环保部门也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先后关闭了污染污染严重企业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击了不法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目标。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将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转变为从源头抓紧起。十五期间,环保审批率达99%,“三同时”执行率为87%,注重对桃花工业园,紫蓬山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监管,切实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小乡镇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烧对合肥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__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市环保部门积极开展禁烧区范围内的禁烧执法工作。据统计,整个禁烧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多人,出动车辆250余次,制止焚烧秸杆142起,查处违法行为18起。各区县政府也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开展禁烧工作。通过积极宣传,有效检查督导,农作物秸杆焚烧现象得到了控制。

5、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通过严把新建养殖场审批关,引导养殖业走集约化、规范化、资源化、污染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经调研我们了解到,长丰县大力实行立体循环养殖,对大型养殖场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对小型养殖场通过建立沼气池作为田间肥料使用,实现了粪便—沼气—肥料的循环使用,既节约了能源,解决了农户用能问题,又对环境的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调研小组到义井乡农户家参观时,村民们都非常激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沼气池使用情况,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表达建立沼气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

经过市、各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从总体看,农村环境问题比城镇环境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往往是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甚至少数县级领导,也认为发展起来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还存在先发展后治污的不正确观点。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环境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__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一个绿色发展的规划建议。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提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休戚相关的环境利益。

(二)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生态市建设具体行动。

国务院总理温--11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议提出了未来5年和15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__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3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几年来,我市环境污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农业、生活污染的比例、总量还在扩大。因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逐步改善环境,才能为发展工业腾出大量的环境容量,从而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几项建议: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我市千亿元规划大发展的契机,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转变资源粗放利用和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整体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会建议如下:

1.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

(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制。”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2.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我市各县区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三是随着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有等进一步提高。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是尽快出台“合肥市农业生态保护条例”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抓紧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策略,为全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法治和科学依据。

(2)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改水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同时尽快将城郊结合部的市容、环保等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3.我市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质严重污染更加剧了我市水资源的不足,应该严格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展对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规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排水治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和使用的机制建设。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库的建设。通过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污水管网等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工作。

(2)因地制宜,统筹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和截污管,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依据相关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建设沿河污水收集截流干管和污水处理厂,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网。最大程度的实现配套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其建设的控制引导。加强流域内旧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质;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侵害,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流域内用地生态功能区划与管理。 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检查促使工业企业实现排污稳定达标,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实行“三废”资源化等积极途径,最大限度削减排污量,严格控制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多渠道开展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逐步实现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扩大已处理中水的利用范围,弥补供水不足。可根据废水的性质、处理后的用途以及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经济能力,采取多种处理设施,做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使处理后的废水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开展用水、排污价格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

4.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5.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部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6.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城乡公平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第15篇 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调研报告范例

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为此,特以近年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空心化问题为例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县农村空心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县共建成农民新村聚居点30个,涉及农户1328户,其中:新建点16个714户,改建点14个614户。正在建设有的23个1227户,其中新建点16个974户,改建点7个253户。建成镇吊脚楼村、镇立山村新村综合体2个户。据调查,建成的新村聚居点中住房空置率在50%以上的聚居点3个,占10%;空置率在30—50%的聚居点2个,占6.6%;空置率在10—30%的聚居点2个,占6.6%;没有空置住房的聚居点23个,占76.8%。造成其空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举家外出户增多。

当前,农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获得收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全县大多数村外出务工人员人数高达80%以上,其中举家外出户达30以上。县2023年建成的镇村聚居点共25户85人,其中:村10户38人,吊脚楼村15户47人。该聚居点外出人口66人,其中季节性外出27人,占总人口的31.8%,常年外出39人,占总人口的45.9%,该聚居点新建农房常年无人居住9户,占总户数的34.6%,季节性无人居住10户,占总户数的40%。

二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先富起来的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在城市站稳脚跟后,举家迁往城镇生活。国家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发展,城镇吸引力增加,各项就业、就医、就学、文化等环境条件良好,加之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大量村民纷纷迁到村外生活,“空心村”现象日趋加重。目前,县镇、镇、镇、镇、镇、乡等6个乡镇都在进行场镇开发,邻近场镇或有能力的农户都在集镇购房。如,镇骑龙寨村农民新村聚居点共30农户,就有7户在城镇购买房屋,占总户数的23.3%。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

部分群众对老宅一直恋恋不舍,总认为老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保存老宅就是留住了“根”。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一户多基、超标准占地,占用耕地建房,农房迁建后旧宅基地普遍闲置,致使农村长期以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建新房不拆旧房”,致使一户一宅的宅基地政策没能很好落实,许多村民建新房而未拆除旧房,占新基不退老基,造成一户多宅。所调查的县镇村、镇骑寨村、吴家桥村三个新村聚居点,建了新房未拆除旧房将宅基地还耕的建房户达到15户,占新建农房户数的25.4%。

四是早期规划不合理。

一些新村建设规划比较简单,对村庄功能分区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群众生产生活习惯考虑不周,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再加上执行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村民建房存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县已建成的镇村农民新村聚居点,村组织就没考虑到农户的耕作半径,将150户农户集中到一起,造成农户生产不方便。

二、县治理农村空心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新村建设“建得起、住得下、不空置”,在新村建设中坚持“四个结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乡村特色,统筹推进全县新村建设。

一是群众申建与政府指导相结合。

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新村建设“申建制”,统一制定出台新村建设奖补政策,发动群众自愿申建,对30户以上群众提出申建要求,经村组申请、乡镇审查、部门评审、县级审批等流程审核通过的,纳入全县新村建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由建房户成立业主建设管理委员会,自主选择施工单位、负责材料采购、监督资金使用和建设质量,既赋予群众新村建设的监管权和话语权,又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实现了政府意图与群众意愿的有机统一。目前,全县在建的23个新村聚居点的1227户农户都是采用“申建制”建设的。

二是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坚持产业促新村、新村带产业,产村相融互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发展优质柑橘、绿色蔬菜、现代畜禽、道地中药材和高效经济林等特色优势农业,以及乡村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县新发展优质甜橙、油桃等优质水果3万亩,绿色蔬菜3万亩,薄壳核桃、九叶青花椒等高效经济林2万亩,道地中药材1万亩,建成工厂化生猪繁育基地18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88个,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5516户,发展特色家禽规模养殖户254户。初步形成了郪涪两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示范区、蓬乐路优质甜橙(柠檬)产业示范区、射大路优质干果产业示范区、罗桂路优质生猪产业示范区等“四大”产业区和隆盛现代农业园区。

三是规划引领与尊重民意相结合。

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的规划理念,统筹谋划新村的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及基础设施,做到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融合。同时,充分尊重群众喜好,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征求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民意调整规划,着力打造具有“田园风光、乡村情趣、农家特色、群众满意”的新农村,水村幸福美丽新村规划2023年获得了国家住建部“美丽乡村”称号。

四是新村建设与新村开发相结合。

在新村建设中,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村建设,建设农民新村安置房的同时,打造开发新村旅游商贸等产业,着力培植新村产业,繁荣乡村经济。如在建设药香小镇新村综合体中,通过公开招标吸引永逸集团投资5亿元参与新村安置房建设、场镇开发建设,着力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为一体的“全国知名药香小镇”。

三、治理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治理农村“空心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下功夫。

(一)科学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科学规划是治理农村“空心化”的关键。要结合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精心设点,合理布局。按照集约用地、少占耕地的原则,在新村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确保长远发展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建议将治理农村“空心化”与农村环境整治、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宅基地复垦、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农民市民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大中城市、中心集镇与中心村集聚,同时统筹农村的水电、道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生活污水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文体娱乐及商业设施,既村解决民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又优化农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治理调研报告政府(15篇)

提供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治理信息

  • 污染治理调研报告(4篇)
  • 污染治理调研报告(4篇)86人关注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更多]

  • 污染治理调研报告5篇
  • 污染治理调研报告5篇74人关注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情况调研报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和区域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生猪饲养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废弃物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导致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更多]

  • 村治理调研报告
  • 村治理调研报告69人关注

    关于农民工与乡村治理的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梁姣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农村建设实践队为了响应“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的号召,我们在南部县伏虎 ...[更多]

  •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
  • 乡村治理调研报告64人关注

    关于农民工与乡村治理的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梁姣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农村建设实践队为了响应“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农村促和谐”的号召,我们在南部县伏虎 ...[更多]

  • 综合治理调研报告(8篇)
  • 综合治理调研报告(8篇)62人关注

    安全——我们永恒的旋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安全、健康的成长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为切实保障学校全 ...[更多]

  • 依法治理调研报告3篇
  • 依法治理调研报告3篇44人关注

    随着“六五”普法的逐步开展,“六五”普法已经开展到第三个年头了,全民普法运动在规模、内容和形式上都堪称是中外法制史上的创举。它在提高全体公民法律素质和社会 ...[更多]

  • 综合治理调研报告8篇
  • 综合治理调研报告8篇28人关注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xx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 ...[更多]

  • 治理调研报告政府(15篇)
  • 治理调研报告政府(15篇)24人关注

    提供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