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村民调研报告结果(12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8

村民调研报告结果

第1篇 我省村民自治工作调研报告

近几个月来,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市的县(市、区)乡镇、部分村,召开有县级民政局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乡镇人大代表等参加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座谈会,结合以往的调研活动和平常的工作实际,对我省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真实的了解掌握,对进一步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当前我省村民自治工作的主要成效

1、民主选举日臻规范,选举质量逐届提高

我省村委会换届选举已进行了九届次。民主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我省受到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直至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重视和热心支持,首先是选举法规比较健全。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福建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并经过多次修订完善。2023年在总结2000年、2003年两次换届选举实践经验和分析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对两个“办法”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使法规更加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其次是操作程序更加规范。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各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办事。做到凡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严格遵照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坚持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照大多数人的意见办理。各地还对操作程序和操作办法作出了严格具体的规定,尽可能地压缩了操纵选举的空间。三是民主程度不断提高。

由原先的直接任命,到后来的间接选举,再到目前的直接选举,以及备受关注的不确定候选人选举,选举的民主程度一届比一届提高,运作程序也一届比一届规范,成功换届选举的数量与质量在不断提高。2023年,全省应换届的14433个村委会已有14379个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完成率为99.6%,其中厦门、三明市100%完成选举任务,福州、泉州、宁德、龙岩市完成率达99.8%以上。通过换届选举,各地村委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为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4、民主监督意识增强,村务公开日臻透明

我省农村民主监督工作,主要是通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务公开等形式对村委会及其干部的工作进行审议和评议来实现的。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村务公开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100%村委会设立了村务督查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所有的村委会均设立村务公开栏。南平市农村实行集体财务一月一公开,确保村集体财务公开情况让村民看得见、看得懂、看得早,深受村民群众的欢迎。漳浦县前亭镇田中央村许多村民说:“村里的事,以前公道不公道天知道,如今公道不公道,一看就知道”。

5、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民主自治上新水平

第2篇 全县村民收入增长问题的调研报告

党的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因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关键,也是检验全县各级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切实解决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

(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所在。

党的大和届四中全会指出,在我国绝大多数群众稳定地解决温饱以后10至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把工作重点、难点放在农村,着重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文章。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稳定都依赖于这个基础。因此,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把农业发展的重点转到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上来,为建设小康实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地区,决定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固有矛盾,必将影响农村稳定。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如若视而不见,司空见惯,势必危急社会长治久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切实保护群众利益,特别是在转型期要切忌过高估计农民收入,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农民利益;要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增强群众观点,加深对农民的感情。有了这种感情,就会关心农民利益,就不会对农业的困难、农民的困难视而不见;就不会把农民当成“唐僧肉”纷纷向农民伸手;就不会不尊重民意,不顾民力,不顾实际,强摊硬要;就不会当“官老爷”。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加强农村工作综合协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唯有如此,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才得以建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三)增加农民收入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全县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大对新世纪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农村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本领,苦干实干,切实把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作为新阶段农村的中心工作,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只有农民增收了,农村社会稳定了,我们才有信心、有能力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期影响人们生活的农产品短缺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渠道单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长期影响我县农民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整的市场体系。由于市场体系的缺乏和农民自身市场意识的薄弱,农民即农产品的生产者,无法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自己

的生产经营方向,不知道该种什么、种多少,不知道如何适应市场,最终导致生产的产品无路可销。同时,政府在抓结构调整方面也存在行政干预,容易伤及农民利益,影响农民增收。前几年我县在抓杜种、牲猪、朝天椒等产业时的教训充分说明,不注重客观实际,违背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剥夺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必定导致事与愿违,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农民增收。

第3篇 民爱村民情民意调研报告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爱村,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并就工作队如何进村入户“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工作队进村入户一个多月来,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农舍,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广大农民群众真心交朋友、敞怀谈心事,了解了广大村民的“所思、所忧、所盼”,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收集民爱村村民的意见和建议86条。目前,“三万”活动的入户调查、走访已全部结束,全村377户全部覆盖。现将走访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爱村基本情况

民爱村位于大冶市经济开发区罗家桥街道办事处边缘地区,罗金路从该村经过,交通方便,与金山店、还地桥镇交界。3名村干部,1名计生专干,党员21人。有9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14人,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土地总面积3503.8亩,耕地面积3218亩,其中农用耕地面积2216.4亩,非农用地1001.9亩,山场375亩。水资源面积233.8亩,水库一所,面积为157.2亩, 水塘面积为76.6亩。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年收入不足万元,村的人均收入5320元,属大冶贫困村之一。

村负债近20万元(欠建校款和历年村干部工资),近三年来还债二万多元。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二、民情民意情况

(一)民情民意好的方面

1、党的惠农政策好,政府关心农民,农民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走访中许多群众说:“现在政策十分好,孤老有五保,贫困有低保,患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读书免学费,作田不交税,粮补到帐户,我们农民受益真不少”!所有走访农户都齐夸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比任何时候都好。

2、村委会班子年青,有战斗力,干群关系好。运转有序,工作机制健全,工作职责明确,党组织活动正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近年来,村委会和支委会两委在书记程良顺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生产,不断致富奔小康。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全村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集中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需群众之所需,村民对干部作风满意的占98%以上。

3、社会治安好,民爱村封建迷信活动少,民风淳朴。全村范围内无明显突出的治安问题,无明显治安混乱区,无黑社会性质组织,无吸毒、贩毒、制黄人员,偷盗抢刑事案件极少,封建迷信活动相对较少,社会比较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致富难。相当一部分村民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只能是望富兴叹。

2、水利设施薄弱。民爱村有一座157.2亩的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但因资金缺乏等原因,年久失修,需除险加固;另外,还有部分农田灌溉困难。

3、村小学需加以改造。校舍破旧且面积小,课桌椅也很破烂,教学设备奇缺,教师办公条件也差。

4、部分农户因病致穷,生活困难。在调查中发现,病、残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医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造成正常的农民家庭逐步贫困,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5、群众要求水泥路通到各村小组。各湾、组出行道路狭窄,且一部分未修水泥路,下雨天道路泥泞,村民行走不便。村民希望逐步实施组组通水泥路,改善交通状况。要求上级交通部门予以立项扶助资金。

6、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及养殖业缺乏适用的科学技术,只是靠祖祖辈辈的生产经验。

7、村无固定收入、无企业、无厂矿,经济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一万四千元,村干部工资由开发区拨款支付,正常开支无法保障,全靠在职干部垫付使用,到年终结算,日常工作难以开展。

三、民情民意化解措施

1、加快观念转变,增强农民加快增收意识。通过宣讲让农民清楚认识到当前农村发展正面临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时期;让农民深刻体会到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从上到下重视和支持三农工作;让农民全面了解今后农村面临的新一轮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通过宣讲让农民强化市场意识,明确市场导向和市场化运作对农户经营的重要性,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2、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依靠科学技术,依靠特色产业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是农民家庭经营增收的有效途径。经过努力,民爱村已开始发展吊瓜种植,下一步还将发展100亩金银花种植.要把吊瓜种植和金银花种植做大做强,成为优势产业,要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坚持规模化发展、商品化经营,把民爱村培育成优势明显、特色显著的产业村,实现农民增收。

3、培育种养基地。市科协决定利用政府设立的支农项目,在民爱村培育吊瓜、紫甘薯、养殖、油菜综合基地。吊瓜目前大冶市只有该村有少量种植,它的市场畅销好,主要产物是吊瓜籽,吊瓜种植适合该村的土壤。吊瓜种植情况:每亩种植40-50株,当年收益:每株产量达到7-8斤,每株产量70-80斤,每斤单价10元,产值700-800元,每亩总产值在4000元左右。紫甘薯也是村民致富的种植业,每亩产量可达到4000斤,每斤定购价0.8-1.0元左右,每亩产值3000-4000元。油菜基地面积为40亩,可以栽种面积530亩,每亩产油菜籽1000-__斤,每亩产值在__-3000元。养殖业(长海龙水库)。该村养殖基地在罗桥、金山店、还地桥三地交界处,交通方便,水面面积230亩,每年产鱼30吨,总产值可达到20-30万元,畅销好,因水库水无污染,水质好,地理位置好。

4、发展非农产业。采取有力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广大村民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二三产业。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5、壮大劳务经济。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模式,走出一条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努力实现培训人数最大化、培训效果最优化,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

6、落实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民生八大工程”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

7、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民爱村水利、道路、农田等建设步伐;配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8、加强组织领导。当前,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抓“三农”、促增收上。特别是涉农部门和产业发展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加大对民爱村的支持和帮扶力度。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营销;健全村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电子农务,为农民增收提供快捷有效的动态信息服务。

四、“三万”活动开展情况

根据黄石市委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市科协“三万”工作队于3月15日开始在民爱村10个村组的377户村民走访,重点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了解农村民情民意情况,以及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与期盼。

通过本次“三万”活动,我们把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农举措宣传到户、到人,让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并有效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的稳定,最大化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各种服务需求,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也切实转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了解广大农民所思、所盼、所忧,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通过一个月多来的入户走访和兴办实事,使广大农户能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和农民交谈中能深切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巨变。农村各项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尽管农村发展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农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信赖是有口皆碑的。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通过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群众对政府的新要求、新期待,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服务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强化基层队伍建设,带领农民群众走上富裕的道路。

1、送政策释民惑,群众反响积极。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创业就业、社会保障、计生医疗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政策知道得很肤浅,有的甚至一无所知。特别是对办理低保户的标准,列入危房改造对象所需的条件,计生户所应享受的各种保障等不甚了解的群众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深入基层送政策就显的非常及时,也非常迫切,受到了群众的极大欢迎。工作队通过上门走访、座谈、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既系统又通俗易懂的将党的相关政策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对送政策的举措呼声很高。这既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度,获得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又增加了工作的公开性和可操作性,便于严格按政策办事。

2、送温暖聚民心,拉近干群关系。在访民情的同时,工作队为村委会送来电脑、电视;还为村小学送来3台电脑和100张课桌;4月8日,黄石科技馆的科普展览也来到学校, 为该村小学免费展出两套科普展。20余件可亲自动手操作的声光电互动展品和60块栩栩如生的3d立体图片展板备受孩子们的欢迎,通过观看、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市科协组织党员干部与民爱村30户低保户和四户五保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这些送温暖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紧紧不放,口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一件件慰问品和一份份慰问金温暖了群众的心,使这个初春季节冒着阵阵暖意,群众个个笑逐颜开,无形中拉近了干群之间的关系,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送服务解民难,解决实际问题。4月16日,市科协新任党组书记陈汉钊、主席杨晓梅等主要领导带领机关干部和林果专家深入“三万”活动驻点村:罗桥街办民爱村,开展调研和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领导们实地查看了基地的种植情况,详细询问了村干部下一步发展规划,鼓励农户不仅自已要做好、做出实效,还要辐射带动周围农户。随行的林果专家在田间地头,详细了解示范户在吊瓜种植过程中存在哪些技术难题,翻开刚刚种下种苗的土层,仔细查看土壤墒情,了解吊瓜种植情况,因时、因地、因苗指导农民具体实施出苗后的培植和建架技术措施。

在收集到的民情民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各种民生问题,如很多群众要求硬化通往村组的道路;兴修水渠,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等等。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工作队能当场解决的均已当场解决,如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组的干部同志了解后,随即记录向有关部门反映,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群众表示满意。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当场不能答复的,记录在案回来后报告上级领导协商后,通过电话或再次走访时答复。工作队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工作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

通过此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群众对各项政策的反映,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民爱村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按照黄石市委“三万” 活动统一部署和安排,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民爱村委会一起,制定出民爱村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帮助民爱村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4篇 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先后到彭水、秀山、酉阳、黔江等区县农村了解情况,又到市工商局对口扶贫的__区铁锋乡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活动,在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工作作风的同时,以进村入户、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思考。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在全国率先免去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广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农合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领导。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舍,我强烈感到“两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春潮涌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一,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规划,不断改进扶贫济困方式方法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靠一亩三分地,分户经营,小打小闹,解决温饱尚可,却难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彻底改变农村刀耕火种、土中刨食的传统农作方式。当前,农村通过干部带头帮促、农户自发探索,种养殖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例如万州区铁锋乡在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胡椒、杨梅、油桐、青蒿、茯苓、栀子花、野鸡、山羊、肉牛等20余个品种,但由于缺少大的产业规划,种养殖分散,生产粗放,形不成产业“链条”。该乡桐元村支部书记谢家宽同志就深有感触地讲:“我们村的红阳猕猴桃品质非常优良,就是规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应,只有大规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___”规划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划,涉农部门从宏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布局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市还是区县层面的规划,都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还是一片茫然。建议市发改委、农委、农综办等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抓好和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交通优势、水土条件、产业基础等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特别是种养殖业区域布局项目要具体,具有操作性,每个项目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在制定发展项目规划后更要抓好实施,无论是公司加农户还是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都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加强规模和集约经营的引导,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形成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和地理标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加强资金帮扶、物质帮助,对解决贫困户当前困难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把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提升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治本之策。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贫困户获得救济慰问的机会较多,一些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纷纷争戴“贫困帽”、抢着“吃救济”,导致认定贫困户、低保户已经成为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建议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探索改进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适当减少单纯的救济式行为,把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搞活市场流通、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大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新建住宅增多。在“两翼”地区,许多新建的农民新村宽敞亮丽,新落成的民居星罗棋布。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占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还是火柴盒式的单面瓷砖房子,布局结构不合理,零乱无序,和大自然极不协调。虽然市建委和部分区县建委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印制了特色民居图纸并免费提供,但许多村民不知道,也没有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景观规划意识,把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用来修了一堆垃圾建筑。建议市城乡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两翼”农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后子孙后代生存问题,搞建设一定要集约用地,少占良田沃土。同时,要大力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仅经济适用而且美观舒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以达到“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大格局。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严格农房审批程序,做到一户不漏的从房屋选址到建筑风貌全过程监管到位。

村容镇貌体现农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城乡差别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调研中看到集镇和农户“脏、乱、差”比较普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杂、厕厩不分的现象较突出,当地农民群众已习以为常,部分乡镇干部也视而不见。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把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广大农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洁净家园”的村容镇貌整治行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五个重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力争通过一两年的集中整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卫生习惯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让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把__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人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第5篇 关于村民监督委员会履职情况的调研报告

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体系的需要,也是实现村民有效行使权利、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认真总结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组织领导,近期,__镇纪委深入各村就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下面就如何促进村民监督委员会正确行使职权、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做一些粗浅的调查和探讨。

一、__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概况及特点

__镇辖__个行政村、__个社区居委会、__个村民小组,总人口_____人,农业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__%。从运行情况来看,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所有监委会都能按照“监督不指责、支持不拆台、疏通不添乱”的要求,采取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全镇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发挥媒体作用,舆论宣传到位。为提高村民监督委员会知晓率,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良好氛围。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各级网站发表有关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新闻报道__篇,在县电视台播出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专题节目__期,各村刷写宣传标语___条、举办宣传专栏__期,把村民监督委员会的职责职能、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等内容印制成宣传单___余份,发放到村民群众手中,做到家喻户晓。各村通过召开各类会议,逢会必讲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内容,使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深入人心,为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推行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有力地推动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加大投入,保障措施到位。针对村民监督委员会事务多、工作量大、误工补贴少的问题,镇纪委提请镇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每年从镇财政经费中为每个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解决了每年误工补贴____元,极大地支持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开展。同时解决了__个村、__个居委会的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并悬挂了牌子,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规定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职责权力和监督程序,实现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活动有场所、办事有流程、工作有抓手、组织有机构的“四有”目标。

三是强化培训,业务指导到位。为了确保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监督职能、正确履职,采取由点到面的方式,利用召开各类工作会之机,对全镇监委会主任进行系统全面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了ji中培训,同时由镇纪委组织对各村民监督委员会再次进行培训,加强了对各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指导。针对个别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职不够到位的问题,镇党委高度重视,进行专题研究,并抽出专人,组织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学习培训会议,从职责、权限、义务、监督制约、监督内容、工作程序、工作重点等方面对村两委会主要负责人和监委会成员进行了系统培训,提高了各村对监委会工作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对搞好监督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提高了村民监督委员会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二、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取得的成效

自村民监督委员会成立以来,各村民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实施方案中规定的职责权限,以纳谏制度、村务公开月报告备案制度、“五笔会签”制度为抓手,积极充分发挥职能,强化监督制约,使村民监督委员会真正成为预防村级党员干部腐败的净化剂,宣传政策法规的活电脑,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农村经济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润滑剂。主要表现在:

一是维护了群众利益。村民监督委员会作为群众的代表,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代表大多数人的心愿,履行监督权力,对坑农害农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要求纠正,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利益。如金塘村某干部以给群众办事为由,向部分农户借款长期不还,后此人又长期离岗,群众要钱找不到人,向村民监督委员会进行了反映。村监委会经过初步核实后,向镇党委、镇纪委进行了汇报,听取汇报后组织专人会同村监委会找其谈话并责令偿还了群众的债务,挽回了群众损失。

二是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以村民监督委员会为主体,大力推行《纳谏制度》,在全镇__个村和__个居委会居住密ji区设立了公示牌和意见箱,通过意见箱纳谏和上门纳谏的形式采纳群众意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使一大批群众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__村四组__余户村民由于农户建房用电不当造成电力设施损坏,村民用电问题得不到解决,通过意见箱反映到村民监督委员会后,经过村民监督委员会积极协调,村两委会向上级争取,很快得到了恢复。

三是促进了村务公开。始终将村务公开作为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主要抓手,制定出台了《村务公开季报告制度》,以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上级规定的村务公开目录为重点,督促村委会提供相关资料,设定公开内容,经村两委会对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审核后及时公开。群众对村级事务,尤其是ji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中的不明白事项,实行 “点题公开”,并向镇纪委上报备案,接受镇纪委的监督检查,接受群众的广泛监督。如刘家河村在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中,由于上级资金长期未拨到位,涉及几任村干部,群众却认为工程款被村干部挪用了,意见较大,要求对工程建设帐务进行公开,监委会主任张先洪带领村监委会委员对该村几年来的财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理顺了财务帐目,并向群众进行了逐笔逐项公开,消除了群众疑虑,深受村干部和群众拥护。这种公开方式,不仅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有了抓手,也符合我县目前的村情实际,实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公开目的。

第6篇 元和街道众泾村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___街道众泾村党委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是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活力源。民营经济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加快了我村的经济建设,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民营经济是我村发展经济的优势所在,是村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20__年,全村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增长较快、效益较好、发展平衡、活力增强。

一、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截至20__年底,全村共有各类注册民营企业124家,户数比去年同期净增40户,增长47.6,村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私营企业72家,个体工商经营户46家,异地经营6家(异地经营指厂办在我村营业执照不在我村的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我村吕池、井亭、众泾三个工业小区,吕池10家,井亭68家,众泾46家。

2、20__年全村民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46亿元,销售收入2.832亿元,上交国地两税1584万,分别比上年增长11.6、15.1和13.2。其中,超过30万的企业有13家;40万以上的6家;50万以上的只有1家。超过100万的企业没有。这些上缴税收较大的企业多数集中在压铸、模具、铝加工和服装行业,家具企业的规模和税收额较小。

3、我村民营企业集中分布在压铸、铝加工、服装、模具、家具、纸箱、塑料制品、五金电子这些行业中。其中,压铸企业8家;铝加工企业5家;服装企业7家;模具企业5家;家具生产厂48家,占到2/5;五金电子企业12家。

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企业的常规管理,企业运作健康有序。〈1〉组织专门人员,对所有企业进行全方位摸底调查,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法人、职工人数、人员结构、党团员数、企业地址、注册地、房主、占地面积、厂房面积。租赁关系(房主、房屋、土地)、企业类型、注册资金、生产产品、年销售、年税收、上交村规费,通过详细摸底,从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进行管理。〈2〉制定管理规则及予取政策,然后召开企业主会议,明确凡要求在村辖区内置业的,必须接受村委和经济合作社的行政性管理,所属企业会计必须接受村财务资产办的业务管理和检查,每月的各类财务报表必须准时上报村财务,以便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

2、构建服务平台,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宽松、便利的发展环境。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我村还根据企业需要经常性地提供企业服务。通过这种融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管理的方式,不仅融洽了村企关系,企业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进行提高。〈1〉教育和责任并举。我村家具企业较多,安全隐患相当突出,在对全村家具企业老板和企业安全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的同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制合同,督促企业配齐配好安全生产管理员,并明确法人为第一责任人。从而使企业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2〉村级安全管理服务到位。村里配备了两名安全巡视员,白天进行安全巡视,晚上由村警务站联防队兼管,发现有隐患现象,立即责令整改。特别是对家具厂检查中发现一个香烟头都按章论处。同时,村里每个月都组织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企业的设备、灭火器材、消防栓、电线是否老化、设备防护措施等问题进行详细检查,确保硬件条件的安全。另外村里投资15万元彻底改造了消防设施,彻底消灭了“三合一”。〈3〉做好企业的劳资、工伤纠纷的调解工作,做好对企业签定用工合同的监督工作。

3、引导引进双管齐下,壮大村级民营经济。一是对落户我村的各类企业,通过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和提供服务,引导企业巩固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在产品结构优化,企业技术升级方面加大投入。二是积极引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朋友带”的方式,开展招商活动。几年来,我们通过主动帮助在村企业厂,做好变更执照手续等一条龙服务,对本村党员老板组织关系要求转村的,规定企业执照和税收必须先入村。通过各种手段,注册企业增加到现在的124家,呈每年递增趋势。

三、我村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观念和认识仍然滞后,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市场抵御能力不强,规模较小,利税上缴超过100万的企业没有。近年来,尽管我村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少人在认识上仍然有偏见。同时,大部份民营企业仍集中在投资少、风险小、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一般制造加工型生产领域,企业规模较小,配套能力差,企业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低,技术和装备要求不高,缺乏品牌主打产品,企业和产品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2、资金困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国有商业

银行紧缩银根,加上出于自身效益和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的考虑,把主要目标对准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而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独自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客观上游离于融资主渠道之外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由于历史原因,中小民营企业“两证”未办理或是办理不完整,存量不能抵押盘活的问题还较突出。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时,银行为了降低放贷风险,对企业资产的评估普遍存在“低评估、高折扣”的问题,平均固定资产质押率还不到50。大部分民营主要依靠利率水平较高的“感情融资”、“民间融资”来获得资金。

3、企业主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不高。目前,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决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很多民营企业主都是白手起家的老板,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强,尤其是管理理念不新,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较普遍,而且还有不少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内部治理结构很不完善,决策权、经营权等高度集中,影响了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企业对接受新事物、新管理、销售理念也有一定的缺陷,对市场和政策反映不够敏捷。

4、企业创新乏力,科技投入力度明显不足。尽管不少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惜高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斥巨资购买先进设备。但总体上看,民营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缺乏后劲,技术创新能力仍然偏低,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的衔接。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一个产品活百年的意识里,对产品的技术不作改进,导致产品的陈旧,最终导致企业的生命周期缩短,难以适应企业规模扩大化后的要求。

5、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低。由于我村民营企业大多从事一般性的制造加工型生产,产品对科技含量的要求不高,因此企业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的外来打工者,给企业的管理、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横向扩大发展和纵向深度发展,使企业难以向更高更远的层次迈进。

6、外部制约因素增多。我村是属于阳澄湖生态保护区,很多涉及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是不允许进驻我村的,因此,限制了我村民营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下一步推进我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

1、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全村要在现有工业经济的基础上,克服环境保护区严禁上工业项目的不利因素,向城市三产发展来创新村级经济。

2、发展生态农业。要充分利用城市规划中闲置土地,开发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3、健全企业制度和机制,通过培训和宣传等方式,使民营企业主转变观念,在管理方式上,摈弃小生产的管理方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出家族式管理和小规模发展的老路;在经营方式上,改变小农经济、小步渐进的发展方式,不仅“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在技术上,鼓励企业与知名企业联合搞开发;在产品上,要大力培植自己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

4、加大力度畅通融资渠道。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疏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5、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促使民营企业做强做大。一是抓龙头企业,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引导,实现民营企业辐射带动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6、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最终决定企业乃至地方经济的兴衰。

第7篇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并把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法制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多年来,我区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我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应当看到,我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仍然存在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可喜进展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区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干部及广大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民主法治建设,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民主选举在农村基层普遍开展,村民的民主意识日趋成熟。一是民主选举产生村党支部。各村均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实行“两推一选”办法,即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在征求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共青团、妇联主要负责人意见的基础上,由党员无记名投票推荐初步候选人,再经街道党委根据推荐票数,按照组织程序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提交村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投票选举产生支部委员。全区100%的村党支部都能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任务。二是海选产生村民委员会。各村根据村委会组织法、《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由村党支部主持,选民推选选举委员会,经过两委联席会议提出选举委员会建议名单,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选举,确定选举委员会,再选村民代表。在此基础上,实行无记名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村委会。在选举村委会过程中,坚持候选人条件公开、选举程序公开、选举办法公开、选举结果公开,最大程度地保障选举的民主性,切实维护选民的合法权益,全区村委会选举村民参选率达98%以上。这种直接的民主选举,标志着村民民主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二)民主决策在农村基层普遍得到贯彻,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明显增强。实行民主决策,是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_____农村基层普遍实行了民主决策,程序也比较规范。村里重大的村务,一般都实行“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程序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如村建设规划、经济发展、道路水利等公益事业,土地承包、企业承包、计划生育政策、宅基地使用方案、土地征用等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二种模式,一种是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先召开支委会研究并提出决策方案,由党支部召集主持村“两委”会议讨论,再由村民代表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表决通过,最后由“两委”付诸实施,前所各村一般采用这一模式;另一种是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村“两委”提出议案,然后将议案交由党员大会讨论,经讨论修改通过后再交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最后由村“两委”付诸实施,三甲、下陈各村普遍采用这种模式。

(三)民主管理在农村基层普遍得到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已有比较稳固的基础。据了解,全区农村大多数行政村都制订了各项村民自治制度,有些相当规范,把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务公开工作规范等等各项自治制度进行汇编,装订成册发至各村民手中,如下陈街道下陈村、海门街道东方红村、前所街道前所村等。通过村规民约等各项制度,把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规定得明明白白,加强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四)民主监督在农村基层普遍得到实行,上级监督和群众监督、制度监督和人的监督得到较好的结合。从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全区各村普遍实行了“两公开和民主评议”制度,确保落实民主监督。在制订各项制度,确保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基础上,把制度监督与村民监督有机结合,街道(镇)监督与村民理财小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区普遍实行村帐镇(街道)管的办法,统一了各村的财务制度,增加了财务管理和力度,有力地纠正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同时各村都实行了村务、财务定期公开,增强了透明度,有力地保障了村民的监督权利。

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努力,_____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民主化法制化建设稳步推进,村民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但也应清楚地看到,在农村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学法、用法工作明显滞后。通过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全民的法律意识、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 增强,但从面上的情况来看,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村民的普法教育工作力度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活动远远少于城镇,尤其是村级自行组织的普法教育活动极少,对农村老年人的普法教育工作几乎成了死角,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与市民相比较淡薄得多;二是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相对滞后,部分农村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的意识、能力和做法与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三是村干部和村民遇事用传统习惯的方法解决问题多,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少,村民在合法权益受侵害后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的少。

(二)村级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务、财务公开的时间不规范。从调查走访中看到,有的是按季公开,一个季度公开一次,有的是每半年公开一次,年中和年终各公开一次;也有少数行政村一年公开一次,在年终公开,并且是迫于制度不得已公开一下。二是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不规范。大多数村委会能够如实具体地将公开的内容按规定全部公开,但也有一些村委会将一些大的方面公开,而有关村财务一些关键性或比较敏感的内容不予以公开。三是各项规章不够规范。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个别村在制度整合、完善和落实上还不到位,甚至制订的村规民约还有罚款等违法条款的存在。

(三)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就全区范围而言,各村民主法治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村各项制度完善,“四民主”、“两公开”搞得扎实完备,但有个别村则明显滞后,存在较多问题,如因村级财务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农嫁居等引发的村民集体上访事件等热点、难点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农村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具有全局意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围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民主建设与法治建设,民主法治建设与农村基层党建、注重法制实践与完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大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特别是要加强村“两委”干部的法制培训工作。应充分利用党校,举办基层干部法制培训班,集中时间对农村干部分期分批进行轮训,也可以以会代训,或结合工作实际举办相关的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应承担起首要的责任,切实做好农村干部的法制培训教育工作。要调动农村干部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对农村干部的学法培训状况进行考试考核,把学法成绩作为基层农村干部管理的重要依据,促使农村干部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并运用法律知识指导和管理村务,推动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二)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农村得到全面贯彻执行。_____地处_____市主城区,因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不少行政村渐渐被城市“包围”。由于土地被大量征用,村集体获得了可观的土地出让金,一些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外来人口逐渐增多,村情日益复杂。因此在实行民主选举,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以保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显得迫切,更为需要。要把在街道(镇)党工委(党委)领导下的农村党支部建设作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靠得住的“领头雁”,保证和监督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三)进一步完善制度,不断强化基层农村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要在现有村规民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等基础上,依法完善相应的村民自治和管理制度。如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重要村务、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度,村委会干部工作守则,村委会干部责任制等。这些规章制度既管“村官”,又约束村民;既是村干部依章理事的依据,也是广大村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有力保证。通过这些规章制度,促使村“两委”班子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既不唯上,又不唯我,而是面向群众。村务、财务公开要进一步规范。凡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事务,如财务收支、计划生育指标、宅基地划拨、最低生活保障等,应在确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或每季度向村民公开一次,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不满意或有疑问的公布内容,由村委会进行面对面的说明,并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及财务根据,以确保“两公开”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基层农村的社会稳定。热点、难点问题的存在,困扰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了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单凭村干部是解决不好的,需要各方面形成合力。可以解决的先予以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说明理由,消解热点中“热”的因素,为解决难点创造条件。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对后进村,要加大民主法治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对个别村还应做好帮扶工作,重点突破,彻底解决症结问题。

第8篇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有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应该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关于农村民生问题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__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 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23年和2023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__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灾害发生后,及时督办乡镇开展自救,下拨救灾资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饮用水。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县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及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代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23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__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__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干部,让广大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第9篇 2023年村民自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昆山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1995年、1998年和连续三次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初被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命名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强化领导,抓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专门调整了村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职责,党政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组织协调,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农办、妇联、共青团、计生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还把此项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之中进行严格考核,保障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力有序深入开展。

二是培训动员,抓基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坚持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其配套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紧紧围绕《村委会组织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四个重点内容组织脱产培训,及时组织学习“四议两公开”等基层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大大提高了村级干部的民主管理意识,在广大村干部中筑牢了正确的自治观念、理财观念和民主管理观念。同时,在全市各村,利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走家串户方式向广大村民广泛宣传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意义、方法和程序,提高群众参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意识。同时,充分发挥市、镇两级机关干部作用,开展“基石工程”活动,下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脱产下村指导各项工作,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薄弱村”治理工作打牢了思想基础,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是完善制度,抓落实。昆山市抓住村党组织班子调整,村委会换届选举后的有利契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三是抓住村级重大事项

决策这个热点,保障村民的“决策权”。近年来,在村级决策中,村级土地、发包、集体资产管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动迁等重大事项成为村民关注的热点和村级管理的难点。昆山市对农村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调研,在这些方面引入民主管理机制,有效推进“六步决策法”,强化了村民代表的职能,增加了民主性、科学性,减少了随意性,深化了民主监督。同时,全市100%的村委会在村务决策中引入民主听证制度。,全市各村共举办听证会319场次,参加听证的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9485人次,听证工程项目设计金额达到8.79亿元。

四是抓住村级

第10篇 关于农村民生问题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__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 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23年和2023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__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灾害发生后,及时督办乡镇开展自救,下拨救灾资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饮用水。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县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及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替代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23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__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__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干部,让广大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第11篇 对村民自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对村民自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创新精神已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成分。创新是报业获得不竭动力的源泉。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面前,地州党报中谁敢于大胆创新、不断创新,谁善于进行观念和管理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谁善于把握机遇、控制风险,谁就有可能捷足先登,掌握报业发展主动权。因此,要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报业发展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结果得到肯定。要以“不断创新”为目的,切实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扩大报纸影响力,增强报社竞争力,在确保党报权威性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的最大化。

一、创新报业文化和报业制度

报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成功的报业必然得益于成功的文化。要创造出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力向上的心理环境和能够推动报业发展的报业文化,以提升报业整体品位,形成全体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人才是能够产生最高利润的资源,善于经营人才的报业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因而报业文化建设就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要以报业文化和报业制度的和谐为前提,寻求报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设时间文化。时间是一种可与资本、技术、产品质量甚至创新平起平坐的战略武器,在时间反应上享有优势,可以为其它竞争差异提供基础,从而构成报业整体上的竞争强势。比如记者要“比警察更早到达新闻现场,取得同业采访不到的最初讯息”,就得靠在时间上抢占先机。

建设绩效文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增强全体员工的创造活力。建立起一种绩效为重、任人唯贤的强大报业文化,以此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员工创造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使他们从专业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使他们的事业和精神得到与其贡献相称的尊重,让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得到奖励和擢升。如采编人员每天采编多少稿件就得多少绩效量化分,尝试实行“日结、周示、月奖”,实行“阳光操作”,让员工体会“快乐劳动”理念。

建设学习文化。报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而学习正是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要清醒地认识到“有地州级的报纸,没有地州级的读者”;有从一而终的编者,没有从一而终的读者。地州报社相当数量的采编人员,由于长年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学习、工作、生活,眼界不够宽广,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因此,要以“建立学习型报社,培养全能型员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适当调整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切实抓好全员政治理论学习和新闻业务及相关技能培训。

建设环境文化。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影响事物的发展。对于报社来说,影响报业发展的环境主要有三个,即外部环境(亦即社会环境)、内部环境、员工心理环境。在环境的建设上,一要以创建报业文明为着力点,强调思想方式,体现柔性管理,在继续优化外部大环境、继续以适当的投入优化内部硬环境的同时,重点抓好内部软环境的建设,以“信任、团结、创新、出优、奉献”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员工的爱社情、同志情、友情为主要目标,突出人本思想,体现人文关怀,抓好员工心理环境建设;二要以健全报业制度为着力点,强调工作方式,体现刚性管理,以“廉洁从业,行风优良,奖罚得当,纪律严明”为主要内容,抓好制度和法纪环境建设,为报业健康发展提供法纪保证。

二、创新发行渠道和经营理念

竞争的终端在发行,发行的起点在头脑。发行既是实现编采价值的一个终端,又是编采过程的一个新的起点,是扩大报纸覆盖面和触及率、增加广告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报纸的发行和广告市场不能自发形成,要主动进行建设,要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建市场,在有市场的地方建设发展市场。

建立社会发行网络。网络是社会财富,今后的报纸发行,谁赢得渠道谁就赢得未来的发行空间。有发行网络才会有竞争力,要尝试建立一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联合各种社会力量、以城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以发行报纸为主、兼顾其它物资配送的发行网络,以吸引稳定读者,增加城市发行密度。

精确掌握订户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发行应该将行政措施与市场运作相结合,而这两者的结合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把阅读当地党报的主要对象搞清楚,比如一个地区有多少党委、党总支和党支部,厅、处、科级党员干部分别有多少,普通党员有多少?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尤其是每年新增的经济组织有多少?平时自费订阅党报的读者有多少?自费订阅者的职业、年龄、文化、收入等如何?要对上述情况心中有数,宣传发动、征订投递才能准确无误。

力争双赢销售。媒体生产的是信息服务的特殊商品,而商品具有互换性。以企业订户为例,报社要依据企业所订报纸的数量分别给以不同形式的回报,如为企业组织社会活动、营销策划、形 象设计、赠送广告版面等,以实现“互惠互利”。亦可在地(州)、县(市)领导机关所在城市(镇),各筛选确定10家实力强、信誉好、服务水平高的旅馆、酒店,给持有报社开具的订报大户证明的入住或就餐者在食宿方面提供10—20%的优惠,而报社则以广告优惠或赠送一定广告版位来酬报旅馆、酒店。

做到滚动订阅。改变每年下半年集中大收订的做法,化整为零,抓住每季度末一个月最后的15天左右时间,狠抓下一季度的征订,以此来积少成多,实行全年滚动订报、售报。与交通、旅游、石油等部门协商,请他们出资买党报,并由投递员每天将党报送上飞机、客运汽车,送上餐厅,送进加油站,送入客房。这些类似零售的报纸,每天的实际发行量是不等的,加起来除以365天就等于报纸每天新增的发行量。

巩固老订户,培养新订户。在“大报品位、大众口味”上下功夫,增强党报对读者的亲和力、影响力,是党报扩大发行量、覆盖面的先决条件。为了在报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巩固老订户,扩大新订户。要通过向老客户赠报,以及征文评奖、旅游抽奖、公益送报等途径,扩大报纸的影响,使读者深入了解党报,喜爱、宣传党报,培养和发展党报的新订户。

关爱订户,服务读者。要把“一切为了报纸,一切为了读者”作为发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点滴入手满足读者需求。要在报社从业人员中,主要是发行人员和记者中开展“十个一”活动,即:为订户反映一个要求,为订户撰写稿件,向订户约各类稿件,为订户免费做一个50元广告,为订户做一件以上的好事,为订户代卖一次旧报纸并尽量换订一份新报纸,在订户中收集一条办报意见,为订户提供一条有价值的经商或致富信息,每人新开发一批订户(30—50户)。在遇到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或疫情时,要印制“本报友情提示”公益宣传单,随报纸一同送给订户;要安排专人,用统一的电话用语,对私费订户特别是订期将到的订户或重点订户进行“电话问候”,及时了解读者对报纸质量、发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报纸能否在广告市场成功地实现与广告商的交换,则取决于该报纸在一定区域内传播效能的大小,而报纸的传播效能则又完全取决于报纸区域影响力的强弱。报纸区域影响力的强弱是由报纸质量、出版周期、发行数量等因素控制的,其中起显著作用的是发行量的空间配置,地州党报离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腹地最近,处于本地新闻事件发生的源头,有着其它报纸不可企及的接近性。它面向本地区发行,是本地区报纸中发行量最高的,具有更强的区域影响力,因而也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拥有本地市场的广告份额。商家往往立足于地方打广告,尤其是消费广告、求职招聘广告以及分类广告,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另外,随着公用信息交流和各类人员流动力度加大,首府广告客户出于拓展市场的需要,也加大了对地州报广告的投入,一些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和化妆品公司也越来越看好地方传媒。对地州报经营来说,前者是潜在优势,后者是难得机遇。关键是要抓住当前市场热点和强势项目。如今的广告投放已渐趋理性,精明的广告商会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在最合适的时机投放最合适的广告。“拉广告”的时代已经结束,媒介自身的吸引能力和吸纳能力才是根本。靠发行吸引广告的观念日趋完善,读者结构的合理调整和有效开发显得日益重要。根据目标读者(包括核心读者和延伸读者)的需求层次设计内容,这样打造出来的产品才让广告商青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谁善于“经营报纸”谁就能抓住商机,分享蛋糕。

要完善广告经营内部控制制度,授权定责,制定严格的广告和专刊、专版发稿程序,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采取灵活的管理和经营方式,除现金广告外适当开展物流广告、置换广告和合作广告,下大力做好分类广告(亦称“需求广告”,这类广告版面小、价格低,但总体数量大,潜在市场好。但分类广告必须刊前付款),把分散的同类小广告集纳起来,分类推出“小方格广告”、“一句话广告”等,形成广告的“集市效应”。要将区域型广告市场向外向型广告市场拓展,要抓好做大网络广告,要提高报纸广告创意设计水平。每个专刊、专版都要锁定一个行业领域,重点要锁定消费者和业内厂商及相关政府部门两大类目标读者群,使报纸形成在相应行业、领域和读者群中的影响力,凸显媒体服务功能,优化经济效益。

纯文人办报的时代已告结束。现在媒体所处的是管理的年代、经营的年代,懂媒体不懂管理,懂管理不懂经营就做不好媒体。管理者本身缺乏管理的弊端要尽快根除。因此报业从业人员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报业管理和经营,形成整体合力,要变“报纸经营”为“经营报纸”,用经营的观念和方式来运作整张报纸,实现内容、发行、广告之间的互动和整体运营,改变采编、发行、广告三脱节的旧习,壮大自身发展实力,为全面走向市场做好物质准备。要调整报业内部人员结构,提升经营人员比例。按国际惯例经营与采编人员的比例大致为7:3,而_____各地州报则多为3:7,这是不利于报业发展的。

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全方位拓展报业市场。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印刷前端设备,采取灵活机动的经营手段,在保证印好报纸的前提下,下大力开发社会印刷市场,提高规模经营效益。要为报社开辟报业经济“主业”之外新的“生财之道”,诸如利用报社摄影器材和摄影人才多的长处,开办摄影扩印服务业;利用报社新闻采编人员的优势,开办新闻写作培训班;利用打字、复印设备开办打字复印业;还可利用报社人员文化含量高、信息丰富的特点,开办信息咨询、图书代销、礼仪服务等。只要这些“边缘”经营范围搞好了,可望成为报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创新报业机制和队伍建设

地州报不能再走自发演进的老路,不能走哪儿算哪儿,因为地州报没有巨大的财力承受自然演进的成本,也没有自由进化的时间和空间。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创新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本质。创新没有止境,创新对地州党报发展而言是“华山一条路”。

发展报业,关键在选用优秀人才;实施报业制度创新,重点是创新用人制度,核心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实行“优者进”。今后凡地州报新进人员,除符合学历、年龄等基本条件外,一律要过“五关”:一是个人成果关,须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作品以上;二是专业考试关,参加报社举行的专业统一考试;三是政治测试关,主要进行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方面的测试;四是电脑操作关,与报社内部采编全程电脑化要求接轨;五是见习试用关,对上述4关均已通过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见习试用,同时实行德能勤绩综合量化考核,对较优秀者才办理聘用手续。聘用后采用底薪加奖金的原则,底薪可视报社实际,确定档次,对初聘者一般可定为500—800元三档。

实行“劣者汰”。采用“摇大树”管理法,对报社所有在职人员分“采编”、“非采编”两类,按德能勤绩4大类分若干小项进行综合量化考核,一月一小计,并按得分多少为序一年一排名,最后的(最未位)为不合格。全年考核不合格的,第二年的奖金、福利等都降一个标准发放;连续两年不合格的,第三年无条件地落聘。

实行“好者奖”。设立“社长奖励基金”和“总编奖励基金”。所需经费从广告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以差错罚款等不断补充。有关奖励资金,可从基金中支付。“社长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年度考核合格以上人员、优秀中层干部、优秀党政工团负责人及社会事务性工作成绩突出者、业务考试考核名列前茅者及资深员工等。报社工作人员德能勤绩当年考核为称职或称职以上的,年底给予一次性奖励;年度德能勤绩综合考核连续两年前两名和业务知识、技能考试成绩连续三次第一或四次平均第一者,奖省外免费旅游一次,并给公假一周;德能勤绩综合考核总分连续3年保持在前3名的,授予“优秀地州报人”称号,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20__元。“总编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各类新闻业务奖励,如奖励参加各级各类新闻媒体评奖活动的获奖者、各类评报中成绩优秀者及好策划等。

平时根据工作业绩由部门按月考核,每人每月以200元工资加入考核,当月完成全部工作任务才能拿全工资,对超额完成任务者根据量化考核标准,按月发给量化奖(所需经费从量化奖中提取,不从奖励基金中支付)。

将原来记者外出或下乡采访每天15元的补贴改为采访奖励,以见报稿来确定奖额(不再另发补贴):简讯两条按一天补贴给奖;800—1500字的稿件按一天补贴给奖,如果一天写两篇见报稿,就加倍给奖,并按此类推;本报工作人员在本报发稿,付给50%稿费。

满20周年社龄一次性补1000元,满30周年社龄一次性补1500元,以此鼓励报社适用人才能相对安心在本单位工作。对部分知识积累深厚,专业功底扎实,资历较深但体力、精力今不如昔的老同志,要历史地对待他们的贡献,公平公正地给予较优厚的待遇,以此对年轻员工进行“期权激励”,增强员工的忠诚感和归属感。要制定《资深员工聘任办法》,以同时具备“任满中层以上干部三届以上,或者任中层以上干部、首席记者、首席编辑等9年以上”和“年龄50周岁以上”两项为基本条件,聘任“资深员工”,凡上一年度考核合格的,从次年开始可享受每月30元的岗位津贴。

实行“差者降”。根据评聘分开有关规定,对那些被评为中级以上职称、享有相关职称待遇却因实际工作能力差、水平低、难以正常履职者,要高职低聘、降低待遇,可暂时不聘。

实行“庸者让”。要果断把那些经实践证明基本素质差、综合能力弱,不思进取、不在状态,缺乏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工作打不开局面的中层干部调整下来。

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地州报社领导班子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和从宏观上把握新闻、政治、经营工作的综合能力。努力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加强对业务干部的磨练和培养,特别是把年轻干部要放到任务繁重、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岗位去锻炼,造就一支诚实公正、团结协作、严守法纪、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新闻工作队伍。

总之,地州党报要在将来获得更大发展,就必须具备邓小平同志敢闯敢试敢“冒”的创新精神,要敢闯陈规陋习,开创新局面;要敢闯僵化模式,创建新理念;敢闯未知领域,开拓新境界。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没有万无一失的方案,问题是要搞得比较稳妥一些,选择的方式和时机要恰当。”“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当然,敢闯、敢试、敢冒不是鲁莽蛮干,而是稳步前进,稳扎稳打,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敢闯、敢试、敢冒风险与慎重稳妥相结合,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地州党报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第12篇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_____”,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构建和谐_____,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_____市实际,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20__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

_____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_____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20__年九江5.7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经调研,_____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至20__年全市农村现有116.44万户,拥有1户住宅的140.4万户,2处住宅的5.09万户。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楼房74.09万户,平房42.36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140.4㎡。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砖混结构64.7万户,占55.6%,砖木结构34.53万户,占29.7%。钢筋混凝土结构14.11万户,占12.1%,其它3.08万户,占2.6%。

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有的在打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仍较差。

3、大部分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在调查的所有砖木结构房屋中,大部分砌墙体用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符合要求,有一部分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有的用旧木材或已经腐朽变质的木材做梁柱,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

4、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太合理。譬如,房屋高度与宽度之比不符合抗震要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圈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设防的要求。在被调查的房屋中,还有一部分旧砖木结构或土墙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屋顶塌陷。据调查,这些危房目前大部分还在被利用,或住人或存放物品和牲畜。这类房屋如果遇到中强地震就会墙倒屋塌,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和牲畜伤亡。

二、原因

导致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住宅防震、抗震知识贫乏。他们在建房时往往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建设的房屋太高、太宽。有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

2、我市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建房时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施工工匠没有经正规培训,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假冒伪劣建筑材料。

3、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由于某种原因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村住宅常把划分的宅基建满,左邻右舍靠得很近,破坏性地震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有的村镇没有编制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按照防震减灾有关法律对村镇建设作出强制要求,导致在村镇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使村镇建设存有很大的抗震隐患。

三、对策与措施

为提高我市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结合我市实际,应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1、专家参与农村民居设计

组织专家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结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的建造,提高村镇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减少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采取可行的抗震加固方案

根据不同地区房屋结构特点及其抗震薄弱环节,采取工程措施有规模有系统地提高民房的抗震设防能力。对已 建成的建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当依法进行了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3、村镇建设要合理规划

将农村抗震设防管理与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每个乡镇都要制定村镇建设抗震减灾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要求建设。在村镇建设中选择抗震有利地段,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可将震害损失大大降低。

4、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工作

一是要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二是指导村民建房前进行抗震设计,选择规则、稳固、延性好的构造屋型;三是对施工人员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培训形式除采取集中讲授外,还可以实地参观已建成或在建的抗震民居;四是加强对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使新建、改建、扩建民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5、推广典型,逐步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

可采取“农民自愿、适当补助”的原则,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移民建镇和推动农村房屋建设中抗震设防工作,政府拿出一部分补贴,组织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总结、筛选、提炼出已有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房屋抗震技术及措施,引导广大农民建造具有抗震能力的房屋,并以点带面,使_____市的农村住宅抗震设防程度大大提高,农民抗震设防意识明显增强。

6、加强对村镇建设项目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突出政府在抗震设防中的管理力度

结合我市实际,应组织由地震、建设、土地等部门制订地方性文件,引导农村民居进行抗震建设,同时组成检查组,定期对村民盖房进行检查指导,对发现农村民居建设存在的所有问题,都要及时引导、纠正,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工程监理单位要深入村镇,加强对施工安全过程监理,以确保民房抗震措施的落实。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不仅在技术上是有效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比较适合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只要切实采取了以上措施,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广大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就一定能减轻震害损失,真正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村民调研报告结果(12篇)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爱村,了解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村民信息

  • 村民调研报告12篇
  • 村民调研报告12篇40人关注

    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体系的需要,也是实现村民有效行使权利、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认真总结村民监督委员 ...[更多]

  •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
  •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27人关注

    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 ...[更多]

  • 村民情调研报告
  • 村民情调研报告23人关注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 ...[更多]

  • 村民调研报告结果(12篇)
  • 村民调研报告结果(12篇)18人关注

    黄石市委“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展以来,市科协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三万”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就马上成立专班深入罗桥民 ...[更多]

  • 村民自治实践调研报告3篇
  • 村民自治实践调研报告3篇14人关注

    近几个月来,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市的县(市、区)乡镇、部分村,召开有县级民政局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村民代表、乡镇人大代表等参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