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调研报告(2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5

黑龙江省调研报告

第1篇 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扎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省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工作人员面对面调研的方式,对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回收问卷1300份。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及监护情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

1、农村留守儿童规模

黑龙江省农村现有留守儿童145,750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75,644人,占留守儿童的51.8%,母亲外出打工的27,011人,占留守儿童的18.5%,双亲外出打工的43,095人,占留守儿童的29.5%。此次调研掌握的总数比20__年减少62622人。

2、农村留守儿童性别、年龄及分布

农村留守儿童男女比例比较接近,且年龄在6—14岁居多。分布在黑龙江省十三个市(地),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人数较多。

3、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

在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读小学的占77.2%,初中占21%,高中占1.8%,其中寄宿生占26.1%。父母外出后88.4%的孩子表示愿意读书,并有52.8%的孩子有考大学的愿望,他们与父母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习,课余时间有42%的孩子喜欢读书,但学习不够理想,成绩下降的占28%,没变化的占49.5%。

4、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问卷显示:父母外出后有29.5%、41.3%、18.5%的孩子与父亲或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有57.7%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生活变好了。有43.4%的孩子每周能与父母电话联系一次。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在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的29,364人,占68%,其他亲属监护的7628人,占17.7%,独自生活的470人,占1%,寄宿生5633人,占13%。

1、监护人自然情况

问卷中,监护人有36.3%为男性,63.2%为女性。母亲和隔辈人监护居多,分别为20%和54.6%。农民占43.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7.1%。

2、对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问卷显示:有72.5%的监护人只监护一个孩子。有70%的监护人赞成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愿意为他们代管孩子。监护人有37.3%经常与老师联系,有41.2%会参加家长会,有77.4%与孩子聊学习上的内容,有52.8%聊生活上的内容,有55.7%最想学习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有87.3%的打工父母对监护人照顾孩子表示放心。

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合作

全国及省“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方案下发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鸡西、伊春、绥化、大兴安岭等市(地)成立了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或领导小组,由市(地)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了相关单位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任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促进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据统计:全省成立相关领导机构540个,建立家教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3190个。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司法局、农委等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在广场设立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维护和科学教子培训指导咨询台,接待解答咨询近千人次。地区妇联与地区广播电视局联合开通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专题栏目,邀请心理专家在线解答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家教知识辅导。

没有成立领导机构的市(地)及相关单位也落实责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齐齐哈尔市妇联为确保“共享蓝天”行动取得实效,与市直十三个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沟通协调,确定了“市直十三个责任单位、责任部办、责任人名单”,并按照工作部署及分工,确定各自工作内容,实施“共享蓝天”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切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有效解决。富拉尔基区黑龙江阳光教育集团第一中学将学校改革成为寄宿制学校,免费开放图书馆和微机室,还特别选派从教二十余年、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起居及课后辅导,解决了寄居在亲属家的留守儿童生活缺人照顾的问题,留守儿童白天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午间可以在食堂吃上可口的饭菜,晚上还有专门的辅导课,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该区人民医院还为45名住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

佳木斯市教育局积极履行职责,以佳教通[20__]6号文件下发《关于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 规划,要将辖区内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指导和督促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和教育教学工作,按就近入学原则,划定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范围,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划定范围内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各公办中小学校要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在接受教育、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和收费等各方面做到对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学生一视同仁,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二)开展有益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各级妇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与相关部门合作,组织开展适合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特点的寓教于乐的有益活动1835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妇联联合县关工委组织了103名“五老”担任留守儿童校外辅导员,引导孩子们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促使他们学会自立、自律、自强。县妇联创新“亲情互动模式”,组织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每周打一个亲情电话、写周记、读一本好书、每月寄一封家信、参加一次与辅导员谈心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亲情交流。

七台河市妇联与教育局联合,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四级管理关爱队伍,完善留守儿童周末管理机制。

鹤岗市妇联对留守儿童情况做到“七清楚”,即:留守儿童姓名年龄清楚;性格爱好清楚;健康状况清楚;学习、现实表现清楚;家庭、生活情况清楚;与父母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情况清楚。

大兴安岭地区妇联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原则,寻求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有效地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在全区开展“两访、三助”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活动,“两访”即成员单位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儿童,志愿妈妈走访慰问结对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三助”即生活、学习、思想帮助。以母亲节为契机,在全区留守儿童中开展了“感恩母爱·点亮亲情”主题演讲比赛,引导留守儿童学会理解父母,懂得感恩回报。呼玛县妇联开展“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比赛、感恩母亲短信大赛、《致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三项活动,加强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整合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

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呼吁、协调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千方百计为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创造条件,办实事、办好事。

哈尔滨市妇联在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社区、乡镇及学校建立了10个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在双城、木兰两县市建立了两所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爱心人士出资为10个中心捐赠了微机、电视、图书和体育用品。组织爱心妈妈、知心姐姐、家庭志愿者等4178人为农村留守儿童作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给予有效指导和帮助。建立“家长联系卡”、“亲情电话卡”3000多份,增进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联系。开展“手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一对一结对2100多个。建立孤困儿童、留守贫困儿童爱心超市10个,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募集儿童学习用品、衣物等4000多件,全部投入爱心超市。

牡丹江市开展了“岗村共建爱心桥,巾帼牵手助春蕾”活动,将“春蕾女童”资助对象向贫困留守女童倾斜,将“岗村共建”活动与救助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对接,利用“寒暑假开学日”、节日纪念日等举办各种大型捐助慰问活动,资助贫困留守儿童350名。

佳木斯市妇联协调市妇幼保健院、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等33个捐助单位、个人与现场63名“春蕾女童”、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进行对接,现场捐款达19,270元,并捐赠运动服、书包、书籍等物品。该市妇幼保健院连续3年资助郊区10名贫困留守儿童。市妇联组织市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到长青乡中心小学为留守儿童进行了乙肝抗原、抗体检测、贫血检测等6个项目的免费检查,价值6000多元,100名儿童获益。市总工会于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市开展“开通七列直通车”活动。其中,子女助学直通车通过八条途径帮助困难职工子女筹集助学金20万元,有270名特困职工和留守儿童受益。

大庆市杜蒙县针对村级小学布局调整带来的部分农村儿童出现的上学难问题,启动实施 “爱心工程”。县政府投入220万元购买75辆学生通勤车,使全县60个自然屯的走读留守儿童实现免费乘车上学;投入20余万元建立44处爱心餐点,每年投入60万元使包括1106名留守儿童在内的20__多名农村走读学生中午免费就餐。该县还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胡吉吐莫镇中心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服务站,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妇联主席、学校校长、派出所所长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学校——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管理网络。学校把一处面积约11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留守儿童专用活动室,添置相应设备,由专任教师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县妇联又招募457名有文化、有爱心的“爱心妈妈”与他们结成亲情传递对子,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般的关爱和温暖。

双鸭山市妇联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鼓励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与无人管护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担任代理爸爸妈妈,为留守儿童构筑健康成长的温馨之家,共结帮扶对子185对。

黑河市北安市妇联与市法院在铁东小学联合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市法院负责同志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结合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告诫他们应该如何应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

1、性格发展不够健全。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亲情和家庭教育,易在性格养成上出现偏差。有些孩子内向、胆小、自卑、孤僻、抑郁,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害怕被别人欺负。调查显示,有34.9%的孩子在父母外出后感觉到孤单。某市一留守儿童和爷爷、大伯、大娘住在一起,父母离婚后再没见到妈妈,爸爸长年在外打工,她很少和同学们来往,性格越来越孤僻。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好冲动、经常打架斗殴,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如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从深层次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2、行为习惯出现偏差。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教育,也不听祖辈及其他监护人管教,没有礼貌,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有的留守儿童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个别人还走上了犯罪道路。某市一留守儿童现年17岁,7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外出打工后,他在姑姑家生活,曾三次因殴打他人被行政拘留、罚款,后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3、学习成绩不理想。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监督,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进取心,学习习惯不好。具体表现在迟到、早退、旷课、逃学、上课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上升的只占22%,学习成绩下降或没变化的占相当大的比例。

4、生活习惯不良。年幼的孩子被托付给祖辈或亲戚、邻居、朋友等帮助照管,得不到精心照料,孩子的日常饮食、营养、生活安排等都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生活不规律,或营养不良,或体重超标,他们的体格生长发育指标与同龄孩子相比有一定差距;一些留守儿童卫生习惯较差,患感冒、龋齿、近视等疾病的几率高于非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监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监护人认识不到位。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特别是祖辈对孩子或过于溺爱,或放任自流,只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缺乏对孩子的严格管教和正确引导。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的占68%,祖辈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加上他们或忙于农活,或体弱多病,或同时照看几个孙辈,不能充分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支持,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3、单亲监护对孩子成长不利。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由单亲监护的占70%。由于他们的父母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亲亲情教育缺失或母亲亲情教育缺失;加上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要落在留守一方家长身上,劳动强度的增大使得家长家教精力严重不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个别地方领导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相关部门履行职能有差距,在当地没有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另外,留守儿童工作经费不足,导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二)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监管、关爱不够

1、家庭教育欠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儿童时期,是人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有效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对孩子性格培养带来不利影响;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忽视了孩子行为、学习、生活等良好习惯的养成。祖辈抚养近70%以生活照顾为主,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的任务。

2、学校教育不利。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希望于学校,但由于教师负责的学生多,教学任务重,与家长及监护人的沟通不够,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3、社会关爱不够。农村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大多没有儿童娱乐场所,致使留守儿童业余生活单调无味。即便有娱乐场所的地方也没能有效管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特别是大众传媒中渗入不少庸俗、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发展不健全的留守儿童极具腐蚀性和诱惑力,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社会宣传,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宣传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以及各地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号召全社会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二)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

一是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改善和发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制度保证。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分工合作,推动工作持续、富有成效开展。建议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规划的监测评估体系。

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

三是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与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同时制定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在父母身边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职责。推动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落实,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建立指导服务机构,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扩大社会宣传,组织关爱行动,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家庭监护作用。监护人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在孩子的道德养成、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生活能力、知识学习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打工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沟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就近在本地务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相关部门要针对大部分监护人员文化程度和家教水平不高的问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留守儿童服务站、家教中心户、网络等活动阵地和媒介,加大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开展优秀家长教子经验交流等活动,使他们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提高监护能力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摸底工作,将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四是全社会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相关部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帮助留守儿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之家”、“爱心超市”、“爱心书屋”等,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帮助。开展“代理家长”、爱心结对等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与留守儿童定期面对面沟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对游戏厅、网吧等场所进行严格管理,增加儿童文体娱乐设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第2篇 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扎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省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工作人员面对面调研的方式,对全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回收问卷1300份。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及监护情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

1、农村留守儿童规模

2、农村留守儿童性别、年龄及分布

农村留守儿童男女比例比较接近,且年龄在6—14岁居多。分布在黑龙江省十三个市(地),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人数较多。

3、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

4、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问卷显示:父母外出后有29.5%、41.3%、18.5%的孩子与父亲或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在一起。有57.7%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生活变好了。有43.4%的孩子每周能与父母电话联系一次。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在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的29,364人,占68%,其他亲属监护的7628人,占17.7%,独自生活的470人,占1%,寄宿生5633人,占13%。

1、监护人自然情况

问卷中,监护人有36.3%为男性,63.2%为女性。母亲和隔辈人监护居多,分别为20%和54.6%。农民占43.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7.1%。

2、对留守儿童监护情况

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合作

全国及省“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方案下发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鸡西、伊春、绥化、大兴安岭等市(地)成立了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或领导小组,由市(地)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明确了相关单位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任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促进了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据统计:全省成立相关领导机构540个,建立家教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3190个。大兴安岭地区总工会、司法局、农委等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在广场设立留守儿童及农民工权益维护和科学教子培训指导咨询台,接待解答咨询近千人次。地区妇联与地区广播电视局联合开通了“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专题栏目,邀请心理专家在线解答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家教知识辅导。

没有成立领导机构的市(地)及相关单位也落实责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齐齐哈尔市妇联为确保“共享蓝天”行动取得实效,与市直十三个相关责任单位积极沟通协调,确定了“市直十三个责任单位、责任部办、责任人名单”,并按照工作部署及分工,确定各自工作内容,实施“共享蓝天”支持行动、维权行动、关爱行动、宣传行动,切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有效解决。富拉尔基区黑龙江阳光教育集团第一中学将学校改革成为寄宿制学校,免费开放图书馆和微机室,还特别选派从教二十余年、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起居及课后辅导,解决了寄居在亲属家的留守儿童生活缺人照顾的问题,留守儿童白天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午间可以在食堂吃上可口的饭菜,晚上还有专门的辅导课,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该区人民医院还为45名住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

(二)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监管、关爱不够

1、家庭教育欠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儿童时期,是人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有效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对孩子性格培养带来不利影响;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忽视了孩子行为、学习、生活等良好习惯的养成。祖辈抚养近70%以生活照顾为主,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心理疏导和学习辅导的任务。

2、学校教育不利。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希望于学校,但由于教师负责的学生多,教学任务重,与家长及监护人的沟通不够,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3、社会关爱不够。农村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大多没有儿童娱乐场所,致使留守儿童业余生活单调无味。即便有娱乐场所的地方也没能有效管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特别是大众传媒中渗入不少庸俗、色情等不健康的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发展不健全的留守儿童极具腐蚀性和诱惑力,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社会宣传,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积极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理念,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的职责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宣传留守儿童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以及各地留守儿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号召全社会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

(二)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

一是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政府为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改善和发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制度保证。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分工合作,推动工作持续、富有成效开展。建议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规划的监测评估体系。

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尽可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

三是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与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同时制定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在父母身边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三)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留守流动儿童专题工作组成员单位切实履行职责。推动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落实,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建立指导服务机构,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扩大社会宣传,组织关爱行动,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家庭监护作用。监护人一定要转变育人观念,在孩子的道德养成、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生活能力、知识学习等方面进行正面引导。打工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沟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家长也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就近在本地务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相关部门要针对大部分监护人员文化程度和家教水平不高的问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妇女之家、留守儿童服务站、家教中心户、网络等活动阵地和媒介,加大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开展优秀家长教子经验交流等活动,使他们掌握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提高监护能力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摸底工作,将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随时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四是全社会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相关部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温暖,帮助留守儿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为广大家长提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留守儿童之家”、“爱心超市”、“爱心书屋”等,为留守儿童提供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帮助。开展“代理家长”、爱心结对等有益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与留守儿童定期面对面沟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对游戏厅、网吧等场所进行严格管理,增加儿童文体娱乐设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关黑龙江省信息

  • 黑龙江省调研报告(2篇)
  • 黑龙江省调研报告(2篇)65人关注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进一步扎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省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工作人员面对面调研的方式,对全省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黑龙江省调研报告(2篇)

复制全文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