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1.1 背景介绍:简述暑期实践调研的目的,比如关注的社区、课题或问题。 1.2 研究方法:说明采用的调研方式,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1.3 调研范围:描述调研的地点、时间及参与人员。
二、正文 2.1 数据收集:详细阐述数据收集的过程,包括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工具和流程。
2. 2 数据分析:列举主要发现,用事实和数据支持,避免主观判断。
- 分析部分1: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深入探讨。
- 分析部分2:呈现另一重要发现及其影响。
- 分析部分3:讨论可能的原因或关联因素。
2.3 案例研究:提供具体案例,以增强调研的实证性。
- 案例1:详述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 案例2:对比或补充案例1,展示不同情况或结果。
2.4 问题与挑战:指出调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践中的困难。
2. 5 对策与建议: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改善现状或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反思与展望 3.1 实践反思:回顾实践过程,分析个人或团队的成长与不足。
3. 2 未来方向:提出后续研究或深化实践的可能性,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第1篇 2023最新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__年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调研队”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和王江涛老师的带领下,于__年6月26日—7月1日,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武汉3所高校为例,顺利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__年6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效法治理念培育现状调研队冒着瓢泼大雨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集结,踏上征程。调研小组成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__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组成。
调研第一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6月27日,调研小组成员到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龚先庆院长、李世黎副院长以及程明副教授热情接待了调研小组成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龚先庆院长就本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问题特意安排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程明教授为调研小组召开了一次答疑座谈会。
6月28日,调研小组成员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放高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研第二站——中南民族大学
6月29日,调研小组成员在中南民族大学发放高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研第三站——华中科技大学
6月30日,调研小组成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发放高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研的最后阶段,调研小组成员在华中科技大学随机采访在校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高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
通过6月底7月初武汉3所高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的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法治理念培育调研队的的暑期实地调研活动顺利结束,接下来便是资料、数据的分析、总结工作。调研小组成员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对高校法治理念培育现状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新的认识,期待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高校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为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增加应有的实效。
第2篇 泰州地区农家书屋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中国农家书屋网www.zgnjsw.gov.cn)
此次调研,泰州分队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17名同学组成,其中08级12人,07级5人。七月中下旬,我分队调研员冒着酷暑,实地走访了兴化、姜堰、泰兴、靖江、海陵四市一区的41个行政村,参观考察了各村的农家书屋,与书屋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同时,调研员深入群众,通过广泛而平易浅近的沟通以及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阅读情况和书屋运行的真实现状,取得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我分队尽可能将各调研员安排到其居住地附近的行政村开展调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其调研积极性,又节省了大笔调研经费;同时,在邻近的行政村调研,也便于与村民沟通,打消村民疑虑,从而获得更真实的民情。为保证调研方式方法的一致性、有效性和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我分队在调研之前下达了统一的调研要求(要求所有调研员在调研之前先熟悉调查问卷的每一道题,做到能准确理解和解释;调研时以“求实”为根本原则;采取亲切随和攀谈的方式;将各村的调研问卷及时标志分类,以免混淆;将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记录;等等)。在调研过程中,队长和各调研员保持联系,及时探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调研接近尾声时,我分队制定了详细的调研结果汇报说明,并发送到文学院暑期实践邮箱,要求每位调研员参照上面的统一要求汇报结果。其中,特别要求各调研员将实践中记录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见闻逐条整理在反馈表上。统一的要求和部署,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调研实践的顺利开展和调研结果的客观公正,收效很好。
农家书屋是为了维护农民共享文化的权益、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而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既然是为了农民,那么,评论的权利也就交给了农民。书屋建设好坏,得看农民是否满意。从调研结果来看,泰州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使用并未落到实处,农村良好的阅读之风并未形成,“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工程初衷未能实现。
在调研的41个农家书屋中,海陵区罡门村设在文化广场、高桥村设在老年活动中心,靖江市克成村设在村民家中,其余均设在村部。其中,不少村只是在村部会议室或多功能室添加了一排书架,并在门口挂上一个农家书屋的标牌,遂成书屋。村委会对农家书屋的重视程度于此可见一斑。从各地调研员的意见反馈看,村民对书屋设在村部普遍不满。许多村民表示,在农村,除了办事,村民一般不会去村委会。府前村的一位大爷如是描述书屋设在村委会的的不方便:“他上班,我(已)上班;我下班,他早(已)下班”。据我们了解,各地村委会通常都在8点之后才会上班,中午11点就下班;下午2点上班,5点多下班。对有工作的村民来说,去阅读确实不便。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个严重的共性问题——多数村的书屋未能正常开放,村民对农家书屋知之甚少。17名调研员无一例外地反映,相当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更不知道他们自己可以去免费借阅。一位调研员在调研体会中写道:“我们的调研是农家书屋的第一次有效宣传”。交流中,许多村民抱怨,村委会从不宣传,村民们别说不知道,即使看到那儿有个书屋,也不知道是给自己借阅的。当调研员问及村民篇第12题(您对农家书屋的建议或意见)时,许多村民表示,希望在村部之外(如文化广场等村民常去的地方)设立单独的书屋,聘专人管理,每天开放,并且要加强宣传,多组织活动,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书屋的存在。村民的建议合情合理,也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然而,真正能实现村民的这些愿望,将农家书屋建设好、使用好的村子,可谓凤毛麟角。在所调研的书屋中,约90%都处于瘫痪或消极运行(只是开放,不加宣传,少有村民借阅)的状态。其中,如下几个村的书屋建设和使用特别差:
1)兴化市董北村 据书屋负责人所说,从农家书屋设立到现在,从没对村民开放过,因为里面基本没有图书。当调研员询问原因时,书屋管理员说书还没运来,所以也就没有开展任何关于读书的活动。
2)靖江市东南村 该村书屋设在村委会旁边的一个厂房内,桌面积灰较多,只有一个书架,很少有村民知道。
3)靖江市万圣村 据书屋相关负责人,该村现在正在拆迁,有一家拆迁户正住在书屋里,而书屋的锁也被该拆迁户换掉,书屋成民宅。
4)海陵区罡门村 该村书屋设在文化广场,据附近村民反映,除非有人检查,从不开放。 桌面积灰较多。所见图书六七百册,而负责人声称一万余册。
5)海陵区界沟村 长期不开,积灰较多。负责人起初很不配合调研。
而建设得较好的有靖江市惠丰村和克成村的农家书屋。惠丰村书屋为专用书屋,管理员由退休教师担任,实现了专人专门化管理,因此运行良好。调研的20位村民中,19人表示书屋总是开放,一人不知道。克成村的农家书屋设在村民家中,该户村民无偿管理。由于在村民家中,知道的人较多,阅读氛围轻松,也使村民关系更加融洽。在调研的20位村民中,16人表示正常开放,4人表示不知道。此二村顺应了村民的意愿,将书屋建设落到实处,即使没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也能赢得村民的认可和喜爱。
这便是泰州地区农家书屋运行的现状。可以说,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该现状的形成。但是,很显然,村委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家书屋是为了方便农民阅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而设立的。农民作为文化素养较低的群体,有必要、也有权利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然而,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及工作忙、累等主客观原因,存在阅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但这意味着他们更需要引导,而非抛弃。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责任承担起普及文化、造福群众的责任。而如今,大部分村委会却将书屋之事束之高阁,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宣传力度微乎其微,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必将是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减慢。
为探索泰州地区农村村民的阅读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农家书屋的必要性及运行现状的成因,接下来,我将首先反馈并分析调查问卷(村民篇)的情况。
本次调研,泰州地区共统计村民篇有效问卷511份。其中,兴化市52份,5个行政村;姜堰市76份,7个行政村;泰兴市89份,7个行政村;靖江市167份,10个行政村;海陵区127份,12个行政村。具体情况如下(方便起见,从第3题起略去人数,只写百分比):
1)文化程度:小学以下文化100人,占19.6% 小学及初中文化285人,占55.8% 高中以上文化126人,占24.6% 这里有必要说明,因部分问卷是发放给村民填写的,有些村民误将“小学以下文化”当成“小学文化”。因此,客观上小学以下文化的人数应略小于统计结果。
2)是否喜欢阅读:非常喜欢64人,占12.5% 喜欢163人,占31.9% 一般186人,占36.4% 不喜欢98人,占19.2%
3)更喜欢阅读哪些内容的书籍(多选):经济类10.1% 政治类 17.8% 科技类19.9% 文学类 24.8% 综合类27.4% 从统计结果可见,经济虽与生活密切相关,却最得不到青睐,这是因为农民们对“经济”一词感到陌生,认为经济是很抽象的东西,而且,许多讲经济的书籍往往都上升到经济学的层面,非专业人员不喜欢看,也难以看懂。而政治在农村一向比较受欢迎,农民茶余饭后,经常会谈谈政治话题,无论深浅、对错,农民们很感兴趣,因而更爱读。一位村民跟我们说,家里至今还保存着毛主席语录。此外,义务教育阶段,政治教育是必备的,这也培养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农民关心科技种田、科学养殖、科技致富,对科技类书籍的喜爱不言而喻。文学类书籍较受喜爱,缘于文学的非专业性和义务教育的推动。综合类比重最大,这是不少村民将非以上四类的书籍都归入综合类的结果。另外,在“其他”一栏中,村民填写了医学、法律、绘画、体育、生活等内容。
4)更喜欢那种出版物(都不喜欢的不计入):图书22.4% 报纸41.8% 期刊15.5% 电子音像制品13.0% 网络阅读7.3% 从结果看,报纸是农村最受欢迎最有市场的文化载体,这与其内容的多元性和通俗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报纸价钱相对便宜,所以不少村民家中都订购了报纸。但是,报纸存在新闻性大于知识性的问题,并不是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图书和期刊多为年轻人喜爱,其中学生为主。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也较受农民青睐。电子音像相对代价昂贵,在农村不是很普及,因而喜欢的人也少。网络阅读必须以网络为载体,而在农村,网络的兴起时间也才几年,同时由于代价最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拥有网络的多是新婚家庭,网络阅读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但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会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有前景。
5)每周阅读时间:0~3小时43.6% 3~6小时28.8% 6~10小时18.4% 10小时以上9.2% 从结果看,五成左右的受调查村民,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超过七成的受调查村民,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农村村民阅读时间不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6)影响阅读的因素(不影响或受视力制约等其他因素影响的不计入):没有公共阅读场所16.0% 出版物没有吸引力34.1% 工作太忙49.9% 显然,工作忙成了制约农村村民阅读的最主要因素。我们知道,农村劳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庄稼人、手艺人、工厂工人,这三种劳动形式都是体力劳动,工作较忙。除庄稼人有农闲外,其他两种均是四季无闲暇。而且,这些体力劳动量大、累人,若有时间,从业人员大多会选择休息或娱乐放松,较少的会去阅读。影响农村村民阅读的另一大因素是出版物没有吸引力,即对出版物没有兴趣。在第一题对阅读的喜欢程度的调研中,55.6%的被调研者选择了“一般”或“不喜欢”,显而易见,这一群体都不热心于阅读。由于文化程度低、整体风气影响等原因,他们不愿主动阅读。在麒麟村调研时,一村民反映,该村赌博现象严重,喜欢打麻将的人很多,并领调研员实地走访了几家麻将馆,情况确如村民所述。无独有偶,宫涵村的一位中年村民在被问及是否喜欢读书时,直接笑着告诉调研员:“我喜欢打麻将”。从中可见,农家书屋在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必要而非需要”的问题。此外,16%的人选择了没有公共阅读场所,这也折射出农家书屋消极运行的现状。
7)家中是否有藏书:有71.8% 没有28.2% 书的册数我们并未详细统计,大多是几册或几十册,也有一些村民有百册以上藏书。
8)藏书类型(多选):经济类9.0% 政治类12.1% 科技类15.9% 文学类36.3% 综合类26.7% 联系第3题看,藏书类型与村民喜欢阅读的内容基本吻合,文学类藏书比重较大,这与义务教育是分不开的。只要有学生的家庭,基本都会有文学类藏书。
9)更喜欢的借阅场所:农家书屋58.8%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25.8% 县图书馆15.4% 被调研的村民中,有92人表示不借,在统计时未计入。显然,尽管大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但经调研员介绍后,许多人对书屋表现出很大兴趣。的确,家门口就有的东西,而且免费,谁又会舍近求远?而四成多的村民未选择农家书屋,也从另一侧面显示出对书屋的信任和期待不足,毕竟书屋的运行现状如此。
10)书屋是否正常开放:总是开放35.1% 偶尔29.4% 很少20.2% 基本不开15.3% 有关此题的情况在之前便已反映,相当多的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然而,问卷中并未设置“不知道”选项,导致在统计结果中明确注明“不知道”的只有75份,其他许多村民虽不知道,但还是在四个选项中选了某一项。因此,该题统计结果虽反映一定问题,却不宜作为参考。
11)希望书屋开展哪些读书活动:对此问题,有三种声音。少数被调研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甚至对是否开放也没有要求。这一群体以老年人为主,也有部分中年人。他们对阅读没有多少兴趣,因而更不会关心书屋的活动形式。如,宫涵村一位76岁、拥有大专学历的大爷对调研员说:“我都这么大了,再读多少书也没什么意义。”森森村一中年男子称自己只关心挣钱,对这些东西没兴趣。另一种声音是,能有一个地方让村民方便地借阅就行了,不在乎什么活动。用不少村民的话说,就是“先搞起来再说”。第三种声音,就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建议了。综合各地情况,去同存异,我们将活动建议分为以下三类:
a.阅读交流类,如:定期组织集体阅读;组织经典著作阅读;定期组织读书感想交流;组织读书会友活动;
b.竞赛类,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快速阅读评选,开展朗读比赛;
c.知识普及类,如:定期邀请专家进村开展科技兴农知识讲座,开展青少年技能培训,举行普法报告会、健康知识宣讲会;等等。
12)对农家书屋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调研员反馈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基本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a.书屋建设:如上文所述,村民建议将书屋设在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方便村民借阅的地方,并设专人管理,全天开放;建立规范的管理和借阅制度;提高书屋环境;做到书籍更新;增加农业致富、养殖种植、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书籍数量;增加报纸数量;增加适合小孩学习的书籍数量;
b.书屋运行: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村人了解书屋,积极参加书屋活动;月中设一天为“村民读书日”;尝试举办“读书节”;向村民推荐好书;采取鼓励措施,提高村民读书积极性;
通过对村民篇调研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不良风气影响等主客观原因,泰州地区农村村民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较少,对阅读的热衷度不高。这是现状,我们不可否认。但同时我们看到,44.4%的被调研者喜欢甚至非常喜欢阅读,这说明农村不是没有这个需求,只是不足而已。而农家书屋,在方便村民阅读的同时,还可以激发村民的阅读积极性,也就是说,既满足需求又刺激需求。那么,如果书屋良性运转,必将推动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如此,能否有效解决“三难”问题、实现书屋工程目的的关键就在于书屋运行的好坏。而书屋运行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者(村委会)如何去宣传、组织、引导、鼓励。所以,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应本着自我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放眼长远,立足实践,将农家书屋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因为村民需求不足,就索性消极运行起来,甚至根本不顾村民需求,将书屋当成村委会的装饰品或“私有资产”。
以上便是村民篇的反馈和分析。下面,我将反馈并分析调查问卷(农家书屋篇)的相关信息。该篇为各行政村书屋负责人口述或填写,全部信息来自书屋负责人。
1)关于农家书屋图书总册数,藏书1000余册的有16个,__余册的有4个,3000余册的有3个,6000以上的有泰兴市西桥村和海陵区罡门村2个,兴化市董北村负责人称书屋基本没书。此外,有5个村藏书不足千册,其中:姜堰市坡岭村829册,泰兴市双桥村690册,靖江市季西村850册,靖江市海镇村350册,海陵区麒麟村420册。这些村没有达到书屋工程的图书总量要求。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所报非实。其中,海陵区罡门村负责人称有一万余册书刊,而调研员就所见估算,大约六七百册(有照片为证),而负责人之前称全部书刊都在书屋。至于图书分类,超过八成的书屋都对图书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但没有与调查问卷上的分类完全吻合的。所以问卷上所填数据为估算所得,参考价值有限。
2)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如何:除未查看使用情况登记本的16个行政村,另外25个村子中,只有7个村有借阅登记本,占28%。而即使有登记本的村,记录也不尽完善。在海陵区高桥村农家书屋的登记本上,__年的记录只有一次(若非漏记,即为实情)。理所当然,负责人不会参照登记本回答该问题。因此,这组数据没有价值,不作统计。
3)农家书屋是否正常开放:各村负责人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总是开放”。
4)书屋开展读书活动的频率:均选择“经常开展”或“定期开展”。
5)书屋管理员由谁担任:由村民或退休教师担任的各2个村,大学生村官担任的5个村,其余32个村均由村干部担任。
6)管理员是否有报酬:除兴化蒋庄村管理员(退休教师)每月600元工资外,均无报酬。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担任管理员的情况,其将书屋管理员一职作为工作分内之事,故无报酬。
7)书屋平时开展的读书活动:自由阅读,定期交流,农、法知识讲座,读书竞赛,读书笔记评比,举办读书周,等。
以上是农家书屋篇情况反馈,与村民篇出入较大。孰是孰非,不言而喻。此外,调查问卷(行政村基本情况篇)中,各村总人口均有准确统计,外出务工和外来人员数部分村有统计,常住人口年龄层次和常住人口文化程度基本没村统计,所填数据均是估算。因该份问卷没有分析必要,故不在此分析。各行政村基本情况将作为附件汇报。
诚然,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任重道远,远非农家书屋工程就能解决。诚然,我们要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农民有更多的闲暇去读书、去提高文化修养;我们要普及义务教育,开展“扫盲”运动;等等。然而,这些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农家书屋在理论上是向农村普及文化的一种可行的形式,它就如同伸向基层的根根血管,将文化血液输送进农村。而且,从实践得较好的几个行政村来看,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有力推进器,不是一个“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为与不为”的问题。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已经走在形象工程的边缘,甚至部分已经陷进形象工程的泥沼。我们认为,现在应该做的,不是一味地寻求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的形式。不实实在在地建设,不真真正正地运行,再新的形式也是枉然。更何况,实践才是创新的源泉,也只有在实践中,通过经验总结,才能创造出更好更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所以,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实践,我们就不能盲目宣判农家书屋的死刑。当下要做的,是采取积极措施将农家书屋从瘫痪或消极运行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并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其良性运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各村村委会书屋工作的支持和督促。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该积极参与统筹和领导,应深入基层,利用宣传车等工具协助村委会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有必要将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纳入村委会工作考评机制,强化其责任意识,并对实施不力的行政村村给与批评和处分。当然,具体如何督促和刺激,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有着丰富的经验,不需我们多说。
以上便是对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分析。现状、问题、教训、经验都在了然纸上,希望可以为农家书屋工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借鉴。(王维)
第3篇 2023年暑期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追寻红色足迹,关爱抗战老兵”
在抗战胜利70周年到来之际,为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学习和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校团委与针灸推拿学院联合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关爱抗战老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__年暑假前夕,该项暑期实践活动小分队正式成立。
实践小分队成员组成:针灸推拿学专家、在校大学生。
指导老师:
调研目的:了解抗战老兵生活现状,关爱抗战老兵,为其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晚年;重温历史,引导学生正视和铭记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调研地点: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光荣院、唐县抗战老兵家中,顺平县养老院。
调研方式和内容:对唐县、顺平的老兵进行寻访,探望。通过老兵讲述或询问等方式了解老兵生活现状。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听一段革命故事,唱一首革命歌曲,与老兵合一张影,为老兵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与老兵在一起的感想。
调研现状总结:
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对抗战老兵政策,相当一部分抗战老兵的生活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老兵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作为志愿者,目睹老兵生活的现状,我们为国家政策的出台而感到高兴与欣慰。但由于老兵年事已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群体正加速消逝,真正能享受到这些国家政策的抗战老兵已为数不多,这是令人痛心的事实与无可逃避的现状。
部分老兵的养老问题仍未得到改善。在我们寻访的几位未在养老院中的老兵中,大多数仍处于独居状态,家庭生活条件并不乐观。考虑到老兵的心理状况,我们并未问及其未与子女及家人同居的缘由。
在昔日的战场上经历了生与死的较量而幸存下来的老兵,往往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更看重的是国家和人民对他们的态度,他们更在意的是他们所付出的一切牺牲能否得到认可。
针对老兵的医疗服务体系仍存在问题,老兵的身体状况应由相关部门做定期的检查。
针对调研结果提出的几点建议:
各政府有关部门应加紧对抗战老兵的寻访工作,莫要让昔日的英雄在遗憾中离去。
民政部门应加紧对抗战老兵的家庭、生活状况的考察。对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进行积极地扶助,对于无人赡养的老兵将其纳入供养范围,安排其入住养老院,以确保其能安享晚年。
第一时间内让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助老兵的政策从纸面上走下来,抓紧政策的实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老兵受益。
对抗战老兵予以充分尊重及认可,在重大节点邀请其出席参加,不定期的探望、慰问抗战老兵。
完善抗战老兵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对符合城乡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根据本人意愿由政府全额补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保障抗战老兵医疗问题,病有所医。
调研意义:
通过此次的“追寻红色足迹,关爱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抗战老兵这个特殊的群体,了解了他们的真正需求。很明显,对于这些平均年龄将近90岁的抗战老兵来说,最重要也是最迫切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从精神情感上对他们曾经为国家民族所做的牺牲的充分认可和尊重。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无论他们经历了什么,对于只是听众的我们来说,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我们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经历了怎样生与死的考验。即便单纯的将他们看做普通的老人来看,这样一群已达耄耋之年的高龄老人,也亟需我们的关心、照顾和爱戴。这次活动最重要的,不是了解了一些历史原本问题,不是听了某一个故事了解了某一个人,活动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付出,去感恩,去爱。
第4篇 暑期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中国农家书屋网www.zgnjsw.gov.cn)
此次调研,泰州分队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17名同学组成,其中08级12人,07级5人。七月中下旬,我分队调研员冒着酷暑,实地走访了兴化、姜堰、泰兴、靖江、海陵四市一区的41个行政村,参观考察了各村的农家书屋,与书屋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同时,调研员深入群众,通过广泛而平易浅近的沟通以及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阅读情况和书屋运行的真实现状,取得了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我分队尽可能将各调研员安排到其居住地附近的行政村开展调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其调研积极性,又节省了大笔调研经费;同时,在邻近的行政村调研,也便于与村民沟通,打消村民疑虑,从而获得更真实的民情。为保证调研方式方法的一致性、有效性和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我分队在调研之前下达了统一的调研要求(要求所有调研员在调研之前先熟悉调查问卷的每一道题,做到能准确理解和解释;调研时以“求实”为根本原则;采取亲切随和攀谈的方式;将各村的调研问卷及时标志分类,以免混淆;将调研时发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记录;等等)。在调研过程中,队长和各调研员保持联系,及时探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调研接近尾声时,我分队制定了详细的调研结果汇报说明,并发送到文学院暑期实践邮箱,要求每位调研员参照上面的统一要求汇报结果。其中,特别要求各调研员将实践中记录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见闻逐条整理在反馈表上。统一的要求和部署,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调研实践的顺利开展和调研结果的客观公正,收效很好。
农家书屋是为了维护农民共享文化的权益、提高农民文化水平而建立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既然是为了农民,那么,评论的权利也就交给了农民。书屋建设好坏,得看农民是否满意。从调研结果来看,泰州地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使用并未落到实处,农村良好的阅读之风并未形成,“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的工程初衷未能实现。
在调研的41个农家书屋中,海陵区罡门村设在文化广场、高桥村设在老年活动中心,靖江市克成村设在村民家中,其余均设在村部。其中,不少村只是在村部会议室或多功能室添加了一排书架,并在门口挂上一个农家书屋的标牌,遂成书屋。村委会对农家书屋的重视程度于此可见一斑。从各地调研员的意见反馈看,村民对书屋设在村部普遍不满。许多村民表示,在农村,除了办事,村民一般不会去村委会。府前村的一位大爷如是描述书屋设在村委会的的不方便:“他上班,我(已)上班;我下班,他早(已)下班”。据我们了解,各地村委会通常都在8点之后才会上班,中午11点就下班;下午2点上班,5点多下班。对有工作的村民来说,去阅读确实不便。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个严重的共性问题——多数村的书屋未能正常开放,村民对农家书屋知之甚少。17名调研员无一例外地反映,相当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更不知道他们自己可以去免费借阅。一位调研员在调研体会中写道:“我们的调研是农家书屋的第一次有效宣传”。交流中,许多村民抱怨,村委会从不宣传,村民们别说不知道,即使看到那儿有个书屋,也不知道是给自己借阅的。当调研员问及村民篇第12题(您对农家书屋的建议或意见)时,许多村民表示,希望在村部之外(如文化广场等村民常去的地方)设立单独的书屋,聘专人管理,每天开放,并且要加强宣传,多组织活动,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书屋的存在。村民的建议合情合理,也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然而,真正能实现村民的这些愿望,将农家书屋建设好、使用好的村子,可谓凤毛麟角。在所调研的书屋中,约90%都处于瘫痪或消极运行(只是开放,不加宣传,少有村民借阅)的状态。其中,如下几个村的书屋建设和使用特别差:
1)兴化市董北村 据书屋负责人所说,从农家书屋设立到现在,从没对村民开放过,因为里面基本没有图书。当调研员询问原因时,书屋管理员说书还没运来,所以也就没有开展任何关于读书的活动。
2)靖江市东南村 该村书屋设在村委会旁边的一个厂房内,桌面积灰较多,只有一个书架,很少有村民知道。
3)靖江市万圣村 据书屋相关负责人,该村现在正在拆迁,有一家拆迁户正住在书屋里,而书屋的锁也被该拆迁户换掉,书屋成民宅。
4)海陵区罡门村 该村书屋设在文化广场,据附近村民反映,除非有人检查,从不开放。 桌面积灰较多。所见图书六七百册,而负责人声称一万余册。
5)海陵区界沟村 长期不开,积灰较多。负责人起初很不配合调研。
而建设得较好的有靖江市惠丰村和克成村的农家书屋。惠丰村书屋为专用书屋,管理员由退休教师担任,实现了专人专门化管理,因此运行良好。调研的20位村民中,19人表示书屋总是开放,一人不知道。克成村的农家书屋设在村民家中,该户村民无偿管理。由于在村民家中,知道的人较多,阅读氛围轻松,也使村民关系更加融洽。在调研的20位村民中,16人表示正常开放,4人表示不知道。此二村顺应了村民的意愿,将书屋建设落到实处,即使没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也能赢得村民的认可和喜爱。
这便是泰州地区农家书屋运行的现状。可以说,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该现状的形成。但是,很显然,村委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农家书屋是为了方便农民阅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而设立的。农民作为文化素养较低的群体,有必要、也有权利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然而,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性及工作忙、累等主客观原因,存在阅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但这意味着他们更需要引导,而非抛弃。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有责任承担起普及文化、造福群众的责任。而如今,大部分村委会却将书屋之事束之高阁,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宣传力度微乎其微,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必将是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减慢。
为探索泰州地区农村村民的阅读现状,并进一步分析农家书屋的必要性及运行现状的成因,接下来,我将首先反馈并分析调查问卷(村民篇)的情况。
本次调研,泰州地区共统计村民篇有效问卷511份。其中,兴化市52份,5个行政村;姜堰市76份,7个行政村;泰兴市89份,7个行政村;靖江市167份,10个行政村;海陵区127份,12个行政村。具体情况如下(方便起见,从第3题起略去人数,只写百分比):
1)文化程度:小学以下文化100人,占19.6% 小学及初中文化285人,占55.8% 高中以上文化126人,占24.6% 这里有必要说明,因部分问卷是发放给村民填写的,有些村民误将“小学以下文化”当成“小学文化”。因此,客观上小学以下文化的人数应略小于统计结果。
2)是否喜欢阅读:非常喜欢64人,占12.5% 喜欢163人,占31.9% 一般186人,占36.4% 不喜欢98人,占19.2%
3)更喜欢阅读哪些内容的书籍(多选):经济类10.1% 政治类 17.8% 科技类19.9% 文学类 24.8% 综合类27.4% 从统计结果可见,经济虽与生活密切相关,却最得不到青睐,这是因为农民们对“经济”一词感到陌生,认为经济是很抽象的东西,而且,许多讲经济的书籍往往都上升到经济学的层面,非专业人员不喜欢看,也难以看懂。而政治在农村一向比较受欢迎,农民茶余饭后,经常会谈谈政治话题,无论深浅、对错,农民们很感兴趣,因而更爱读。一位村民跟我们说,家里至今还保存着毛主席语录。此外,义务教育阶段,政治教育是必备的,这也培养了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农民关心科技种田、科学养殖、科技致富,对科技类书籍的喜爱不言而喻。文学类书籍较受喜爱,缘于文学的非专业性和义务教育的推动。综合类比重最大,这是不少村民将非以上四类的书籍都归入综合类的结果。另外,在“其他”一栏中,村民填写了医学、法律、绘画、体育、生活等内容。
4)更喜欢那种出版物(都不喜欢的不计入):图书22.4% 报纸41.8% 期刊15.5% 电子音像制品13.0% 网络阅读7.3% 从结果看,报纸是农村最受欢迎最有市场的文化载体,这与其内容的多元性和通俗化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报纸价钱相对便宜,所以不少村民家中都订购了报纸。但是,报纸存在新闻性大于知识性的问题,并不是传播文化的最好载体。图书和期刊多为年轻人喜爱,其中学生为主。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也较受农民青睐。电子音像相对代价昂贵,在农村不是很普及,因而喜欢的人也少。网络阅读必须以网络为载体,而在农村,网络的兴起时间也才几年,同时由于代价最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拥有网络的多是新婚家庭,网络阅读的几乎全是年轻人。但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会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有前景。
5)每周阅读时间:0~3小时43.6% 3~6小时28.8% 6~10小时18.4% 10小时以上9.2% 从结果看,五成左右的受调查村民,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超过七成的受调查村民,日平均阅读时间不足一个小时。农村村民阅读时间不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6)影响阅读的因素(不影响或受视力制约等其他因素影响的不计入):没有公共阅读场所16.0% 出版物没有吸引力34.1% 工作太忙49.9% 显然,工作忙成了制约农村村民阅读的最主要因素。我们知道,农村劳动力主要有三种形式:庄稼人、手艺人、工厂工人,这三种劳动形式都是体力劳动,工作较忙。除庄稼人有农闲外,其他两种均是四季无闲暇。而且,这些体力劳动量大、累人,若有时间,从业人员大多会选择休息或娱乐放松,较少的会去阅读。影响农村村民阅读的另一大因素是出版物没有吸引力,即对出版物没有兴趣。在第一题对阅读的喜欢程度的调研中,55.6%的被调研者选择了“一般”或“不喜欢”,显而易见,这一群体都不热心于阅读。由于文化程度低、整体风气影响等原因,他们不愿主动阅读。在麒麟村调研时,一村民反映,该村赌博现象严重,喜欢打麻将的人很多,并领调研员实地走访了几家麻将馆,情况确如村民所述。无独有偶,宫涵村的一位中年村民在被问及是否喜欢读书时,直接笑着告诉调研员:“我喜欢打麻将”。从中可见,农家书屋在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必要而非需要”的问题。此外,16%的人选择了没有公共阅读场所,这也折射出农家书屋消极运行的现状。
7)家中是否有藏书:有71.8% 没有28.2% 书的册数我们并未详细统计,大多是几册或几十册,也有一些村民有百册以上藏书。
8)藏书类型(多选):经济类9.0% 政治类12.1% 科技类15.9% 文学类36.3% 综合类26.7% 联系第3题看,藏书类型与村民喜欢阅读的内容基本吻合,文学类藏书比重较大,这与义务教育是分不开的。只要有学生的家庭,基本都会有文学类藏书。
9)更喜欢的借阅场所:农家书屋58.8% 乡镇文化站图书室25.8% 县图书馆15.4% 被调研的村民中,有92人表示不借,在统计时未计入。显然,尽管大多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但经调研员介绍后,许多人对书屋表现出很大兴趣。的确,家门口就有的东西,而且免费,谁又会舍近求远?而四成多的村民未选择农家书屋,也从另一侧面显示出对书屋的信任和期待不足,毕竟书屋的运行现状如此。
10)书屋是否正常开放:总是开放35.1% 偶尔29.4% 很少20.2% 基本不开15.3% 有关此题的情况在之前便已反映,相当多的村民不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然而,问卷中并未设置“不知道”选项,导致在统计结果中明确注明“不知道”的只有75份,其他许多村民虽不知道,但还是在四个选项中选了某一项。因此,该题统计结果虽反映一定问题,却不宜作为参考。
11)希望书屋开展哪些读书活动:对此问题,有三种声音。少数被调研者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甚至对是否开放也没有要求。这一群体以老年人为主,也有部分中年人。他们对阅读没有多少兴趣,因而更不会关心书屋的活动形式。如,宫涵村一位76岁、拥有大专学历的大爷对调研员说:“我都这么大了,再读多少书也没什么意义。”森森村一中年男子称自己只关心挣钱,对这些东西没兴趣。另一种声音是,能有一个地方让村民方便地借阅就行了,不在乎什么活动。用不少村民的话说,就是“先搞起来再说”。第三种声音,就是与此相关的各种建议了。综合各地情况,去同存异,我们将活动建议分为以下三类:
a.阅读交流类,如:定期组织集体阅读;组织经典著作阅读;定期组织读书感想交流;组织读书会友活动;
b.竞赛类,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评选、快速阅读评选,开展朗读比赛;
c.知识普及类,如:定期邀请专家进村开展科技兴农知识讲座,开展青少年技能培训,举行普法报告会、健康知识宣讲会;等等。
12)对农家书屋的意见和建议:综合各调研员反馈的信息,意见和建议基本围绕以下两个方面:
a.书屋建设:如上文所述,村民建议将书屋设在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方便村民借阅的地方,并设专人管理,全天开放;建立规范的管理和借阅制度;提高书屋环境;做到书籍更新;增加农业致富、养殖种植、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书籍数量;增加报纸数量;增加适合小孩学习的书籍数量;
b.书屋运行: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村人了解书屋,积极参加书屋活动;月中设一天为“村民读书日”;尝试举办“读书节”;向村民推荐好书;采取鼓励措施,提高村民读书积极性;
通过对村民篇调研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不良风气影响等主客观原因,泰州地区农村村民花费在阅读上的时间较少,对阅读的热衷度不高。这是现状,我们不可否认。但同时我们看到,44.4%的被调研者喜欢甚至非常喜欢阅读,这说明农村不是没有这个需求,只是不足而已。而农家书屋,在方便村民阅读的同时,还可以激发村民的阅读积极性,也就是说,既满足需求又刺激需求。那么,如果书屋良性运转,必将推动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如此,能否有效解决“三难”问题、实现书屋工程目的的关键就在于书屋运行的好坏。而书屋运行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者(村委会)如何去宣传、组织、引导、鼓励。所以,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应本着自我服务、以人为本的理念,放眼长远,立足实践,将农家书屋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因为村民需求不足,就索性消极运行起来,甚至根本不顾村民需求,将书屋当成村委会的装饰品或“私有资产”。
以上便是村民篇的反馈和分析。下面,我将反馈并分析调查问卷(农家书屋篇)的相关信息。该篇为各行政村书屋负责人口述或填写,全部信息来自书屋负责人。
1)关于农家书屋图书总册数,藏书1000余册的有16个,__余册的有4个,3000余册的有3个,6000以上的有泰兴市西桥村和海陵区罡门村2个,兴化市董北村负责人称书屋基本没书。此外,有5个村藏书不足千册,其中:姜堰市坡岭村829册,泰兴市双桥村690册,靖江市季西村850册,靖江市海镇村350册,海陵区麒麟村420册。这些村没有达到书屋工程的图书总量要求。调查中发现,一些村所报非实。其中,海陵区罡门村负责人称有一万余册书刊,而调研员就所见估算,大约六七百册(有照片为证),而负责人之前称全部书刊都在书屋。至于图书分类,超过八成的书屋都对图书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但没有与调查问卷上的分类完全吻合的。所以问卷上所填数据为估算所得,参考价值有限。
2)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如何:除未查看使用情况登记本的16个行政村,另外25个村子中,只有7个村有借阅登记本,占28%。而即使有登记本的村,记录也不尽完善。在海陵区高桥村农家书屋的登记本上,__年的记录只有一次(若非漏记,即为实情)。理所当然,负责人不会参照登记本回答该问题。因此,这组数据没有价值,不作统计。
3)农家书屋是否正常开放:各村负责人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总是开放”。
4)书屋开展读书活动的频率:均选择“经常开展”或“定期开展”。
5)书屋管理员由谁担任:由村民或退休教师担任的各2个村,大学生村官担任的5个村,其余32个村均由村干部担任。
6)管理员是否有报酬:除兴化蒋庄村管理员(退休教师)每月600元工资外,均无报酬。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担任管理员的情况,其将书屋管理员一职作为工作分内之事,故无报酬。
7)书屋平时开展的读书活动:自由阅读,定期交流,农、法知识讲座,读书竞赛,读书笔记评比,举办读书周,等。
以上是农家书屋篇情况反馈,与村民篇出入较大。孰是孰非,不言而喻。此外,调查问卷(行政村基本情况篇)中,各村总人口均有准确统计,外出务工和外来人员数部分村有统计,常住人口年龄层次和常住人口文化程度基本没村统计,所填数据均是估算。因该份问卷没有分析必要,故不在此分析。各行政村基本情况将作为附件汇报。
诚然,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任重道远,远非农家书屋工程就能解决。诚然,我们要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农民有更多的闲暇去读书、去提高文化修养;我们要普及义务教育,开展“扫盲”运动;等等。然而,这些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农家书屋在理论上是向农村普及文化的一种可行的形式,它就如同伸向基层的根根血管,将文化血液输送进农村。而且,从实践得较好的几个行政村来看,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有力推进器,不是一个“能与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为与不为”的问题。
从本次调研结果看,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已经走在形象工程的边缘,甚至部分已经陷进形象工程的泥沼。我们认为,现在应该做的,不是一味地寻求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的形式。不实实在在地建设,不真真正正地运行,再新的形式也是枉然。更何况,实践才是创新的源泉,也只有在实践中,通过经验总结,才能创造出更好更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所以,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实践,我们就不能盲目宣判农家书屋的死刑。当下要做的,是采取积极措施将农家书屋从瘫痪或消极运行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并进一步保障和促进其良性运行。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各村村委会书屋工作的支持和督促。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该积极参与统筹和领导,应深入基层,利用宣传车等工具协助村委会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有必要将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纳入村委会工作考评机制,强化其责任意识,并对实施不力的行政村村给与批评和处分。当然,具体如何督促和刺激,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有着丰富的经验,不需我们多说。
以上便是对泰州地区农家书屋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分析。现状、问题、教训、经验都在了然纸上,希望可以为农家书屋工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借鉴。(王维)
暑期实践调研报告范文
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迅速,但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国家不断加强对偏远山区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地域条件等问题,偏远山区各方面发展速度缓慢,经济结构改革困慢重重。扶贫工作一定程度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有利于先进物质精神文化的推广交流,也能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支援山区教育深受贫困地区人民的欢迎,对当地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们对当前社会的认知都有启蒙和帮助,相互的交流和感化也意义重大。
关键:贫困经济发展产业改革环境教育
三门峡卢氏县狮子坪乡毛河村是位于河南省最靠西位的偏远山区,全村178户,617口人,居住分散。介于交通与地理环境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人均耕地面积处于全县最低,农作物产量低,主要经济来源极不稳定。近年,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协助下,村民经济发展思路有很大变化。近年,有省委组织部派下的分包单位,全力扶助新农村建设,毛河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村。
毛河村党建工作原则及新农村建设规划
毛河村村办是一个年轻有活力有干劲,始终坚定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责的领导班子。多年被评为五好党支部,先进村。村长夏明云带领各村联委班子成员在招商引资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借资,垫资,敢想敢干,大力投入公路,村基础设施,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及村民居住条件和科教文卫等方面建设,初期规划近20年发展方向。
1.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交通。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问题一直困扰其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交流。近年,毛河村通过借资,垫资,已经通入近1300万人民币通入公路的修建,预计在6月前将全面完成三条出境的主干道。方便人民的出行。
(2)住房条件。由于自然灾害及山区住房破旧分散等原因,毛河村按照新农村规划,扶贫建设69户房屋,将危房及过于贫困居住条件下的村民住房问题加以解决。不搬迁的加以规整,给搬迁户人均__元辅助资金。为改善和丰富居民生活条件,毛河村正投资百万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包括村级办公室,大型舞台,洗浴中心,健身娱乐场所,超市,招待所,农家乐等设施建设。为实现对天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毛河村合理处理垃圾,牲畜粪便,实行厕所,沼气,猪圈等一体化,设沼气池,充分利用能源。
(3)经济发展规划。毛河村利用天然的水质,山林,规划并创新一批特色产业。毛河烧酒,毛河腊肉,食用菌,山货,烟叶,特殊养殖,有色金属,红色旅游及国家级森林公园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并产生产业链条,比如毛河烧酒,腊肉及旅游搭配,相互带动。目前,由于封山育林,毛河村食用菌产业停滞。烟叶,农作物则由于耕地面积过少而不能作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有少部分村民正在进行娃娃鱼等特殊养殖的试验,如果经验成熟将得到大力推广。毛河烧酒腊肉的制作是每家每户都熟知的传统手艺,急需招商引资,集中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有色金属矿山的开采进入最后审核阶段,它将解决大部分村民闲散劳动力问题。开采加工,出售成品,为期十年。十年后的人力资源则可以为即将开发的红色旅游业来服务。毛河村外出务工人员70余人,目前空闲劳动力200多人,村委也在动员村民外出务工,促进交流和提高村民的社会认知。
2.毛河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资金问题。自新农村建设及改革经济体制以来,毛河村的资金问题一直很难解决。除国家发放以及帮扶单位捐助的资金外,用于道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建设的资金多是村民,村联委集资,借资,垫资来进行运作的。招商引资没有成熟的进行。传统特色产业无法大规模组建。
(2)如何宣传。地处偏远,经过长期的半封闭,毛河村如何面向市场化经济的大趋势,推销自主品牌,发展旅游产业也是个问题。
(3)科技人才。先进文化和技术知识紧缺。懂技术的人才太少,外出务工人员少,对外交流少,很难把生产推向灵活高端的进程。医疗,教育事业也发展缓慢。关键是人才的紧缺。如何吸引留住人才是个问题。
(4)环境保护。发展必定带来环境的改变。毛河特色产业离不开优质的环境资源保障。目前,已经封山育林,但开采矿山,发展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5)教育大业。贫困是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本,学生对只是的渴望,家长对教育日渐的重视,针对偏远山村师资力量的缺乏和部分在职正式老师的职业态度,国家应给予关注和调整。
毛河村的发展总体上正处于瓶颈阶段,村领导带领村民积极地进行最基础的新农村建设,但资金,将来的出路,部分规划但未能预知困难的产业项目都紧紧的包围着这个偏远山区的村民们。村书记夏明云说:只要我们敢想敢干,作出成绩,自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只要我们以诚信为本,自会得到投资者和来访者的信任和满意。
我的暑期时间感想:
毛河是一个环境清丽的地方,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山区的人民同样渴望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经济制约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样制约着渴望知识文化的孩子们去奋斗创造未来。在那里,村民齐心搞建设,渴求党和社会给予他们机会和帮助。我想,在中国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尽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量去关注并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有了此次的支教经历,对我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对社会的认知都是一个新的提高和丰富。百年大业,教育为本。只是改变命运,成才后才能回报社会,回报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