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生存状况调研报告(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3

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第1篇 中国乡村教师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职业发展”问题展开,除了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__—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涉及到的“城乡师资水平差异”、“职称评聘”、“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乡村教师培训”等话题进行了访谈,还对计划中未明确提出的“工资结构”、“职称弊端”、“教师代表大会”等问题进行了采访和分析。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低成为突出问题

__年以来,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等地频发教师抗议“工资过低”、要求“涨工资”的群体性事件。教师工资待遇低已成为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__年时任国家总理__在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的承诺:“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成为各地教师要求涨工资的“尚方宝剑”。事实上,这一规定要追溯到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教师法》,其中明确写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__年至__年,国家出台《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均强调“涨工资”。然而我们调研中发现,教师的工资水平依然较低,并且存在工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一,“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得不到落实

四川某县教师,算上学期末、年终奖,月收入比同级别的公务员少__多元。__年,河南省某县以收入较高的中学高级教师为例,月工资为3700元(此为税前、未扣除公积金和医保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约3000元)左右,低于该市平均工资4100元。

河南调研点的乡村教师反映,十年前,他们比本地的建筑工人工资高,现在比建筑工人还低1000元(建筑工人平均月收入3000元,而乡村教师月入__出头)。当地房价平均为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老师如果想买个60平米的房子,要花近__年时间。

广西调研点的老师们普遍反映,工资增长赶不上物价长得快。有老师说,原来年底会多发一个月工资,但这几年“13薪”发放的频率明显减少了,月工资虽然提升了,总量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那么,老师工资多少算合理?老师们的期待是:工资和福利应该和当地的公务员看齐,这也是总理承诺、教师法规定的;月工资应该能够和当地单位平方米的平均房价不相上下,这样这辈子才有指望买个房子。简言之,教师的工资应该“养得起家”。

第二,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

且不论不同的省份,即便是同一个市(地级市)的下属各县之间教师收入差距极大,江苏某市区教师工资与下属较为贫困的县差多出约1500元/月,广西某市同样的情况多出约1000元/月。河南某县小学校长(小教高级)反映,他的工资比该市城区同等级别的老师低约500元/月。在老师工资不高的普遍状况下,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同时,城乡之间教师收入差距大,主要表现在补课费这种隐形收入上。在县城,主要科目教师的有偿补课成为弥补教师收入的主要手段,而乡村教师显然缺乏这种机会。四川调研点的乡村老师反映,同样在城市和农村工作三年,城市学校的老师可能会比农村学校老师多收入至少20万。

此外农村教师的评职称、评优等机会,相对城市教师的机会少,这也导致城乡教师的实际收入差距大。江苏某县乡村中学教师还反映,县城的教师每年公费体检一次,但农村教师每两年公费体检一次。

由于地区、城乡教师收入差距大,乡村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托关系进入城镇,而城镇教师则希望进入市区,对于老师来说,争取的更高的工资无可厚非;但对于农村儿童来说,则无疑加剧了教育资源的流失,带来进一步的教育不公。

第三,工资构成不合理

教师的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教龄津贴(3-10元不等)。

老师们反映职称工资权重太大、绩效工资计算方法不合理,教龄津贴占比太低。

薪级工资的标准是职称,教师们反映职称工资差距大,从小教初级到小教高级,广西调研点的工资薪级工资差别在300元左右。从附件二四川某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表中可以看出薪级工资最高差别超过500元。

每个教师都要被扣除绩效工资的30%,在学期末或年底以“绩效奖励金”的形式发给大家。这一制度引起诸多老师不满,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初中老师愤愤不平地说,“要给大家奖励,就在工资上另外再加,把我的工资扣出去,这怎么可以?!”另外,实际考核标准明显倾向于学校领导,因此学校领导的绩效所得(超过被扣除的30%)远远超过普通老师(低于被扣的30%),重庆某区的教师愤怒地说道:“都是满工作量,凭啥领导要拿普通教师的1.3—2倍不等的奖励性工资!何况有些中干还只上几节非统考学科的耍耍课。”甚至有教师反映这是“扣老百姓的钱给领导发奖金”,因此这一全国性的绩效工资制度无法实现其劳者多得、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初衷。

而教龄津贴在教师工资中占比太低,教龄满5年不满__年的,每月3元;满__年不满__年的,每月5元;满__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30年教龄的老师,相当于每年才3毛3分!这对老教师很不利。

第四,工资调整后,增幅不大

全国事业单位于__年开始调整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涨幅约500-1000元上下,但涨工资之日也是启动养老保险改革之时,由于自交保险,许多老师实质上拿到的工资只涨了200-400元。李老师调薪之前的岗位工资是590元,调薪以后岗位工资是1220元,薪级工资从181涨到355元,基础绩效由1538元降到1402元,最终,李老师的工资一共涨了749元,但是需要交380左右的保险等,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比上个月多了360元左右。调整之前工资只有不到2800,调整后3160。甚至有四川某乡村青年老师反映,工资原来2486,现在涨到2760,扣除各项费用,到手工资不增反降,只剩2260左右。他说,去年当地学校有老师罢课,可是“老师是最底层的,抗议了半天还是没用。”

二、职业晋升“难于上青天”

教师职称制度于1986年建立,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也是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对教师来说,职称评审具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意义。

可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职称制度的负面性越来越突出。

当前,教师职称是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划拨职称指标,不同层级的学校能够得到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不同。农村学校因为办学水平较低,能获得的高级职称的比例也比较少,僧多粥少,竞争非常激烈。职称越高,评审越难。评职称耗时很长,十几年甚至二十年评不上职称的现象很普遍。河南一位乡村教师称,“评职称之难,难于上青天。”有位老师评上小教一级已经有20年,始终没评上高级。对学校意见非常大,教学也不再积极。很多老师认为,评职称一方面是钱的问题,评上职称,每个月的工资一般会增加300-400元。生活补贴也和职称挂钩;另一方面是对工作和肯定和面子问题。

老师们主要有如下四点不满:

第一,职称评定中存在暗箱操作,走关系等问题,不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没有权势没有关系的老师,教学成绩再好,也始终评不上。这是评职称难的重要原因。教学成绩不好作假,而评各种奖项则有时会掺进去水分,有许多人为操作。有些老师为了评上职称绞尽脑汁,也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部分教师之间产生很多矛盾,甚至有正面冲突。

第二,“评聘分开”与岗位限额带来的上升渠道的拥堵。老师职称的评定方式是“评聘分开”,例如a老师通过自己考试拿到了高级职称,但学校高级职称名额已满,则可能以中级或初级职称聘用该老师。换言之,即使老师考到了职称在某些没有名额的学校也没法拿到这个职称应有的工资待遇,只能等待年老的教师退休让出名额。四川某县郑老师的妻子,在一个乡镇中学教书,已经41岁,虽然评了中级多年,但一直没有与工资挂钩,而她的前面,至少还有20个老师在排队,她可能十年都没有机会评上职称。

第三,上级教育部门在分配职称名额时应总体统筹、多做调研、因时因地制宜、考虑多重因素,如教学质量、城乡地区差异、教师年龄比例等。调研中发现,每个学校年轻老师和年老老师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在一些整体年纪偏大的学校,就会出现大量达到相应资质却无法以拿到相应待遇的情况。而在年轻人比较多的学校,老师级别升级就相对比较快,这让老师们感到不公平。

第四,职称标准制定不够合理。广西一位老师说他们学校“教龄增加一年增加0.2分,当一个校领导就可以加5分,我要增加多少教龄才抵得了一官半职呀!我们学校老师年龄又偏大,做我旁边的黄老师,居然和自己的小孩一起评上了8级,他小孩就在另一个学校当教务主任,而且那个学校年轻老师多。老子和儿子一起评上8级,哪有这样的道理!”江苏一位老师反映评上高级职称的大多是学校的中层以上领导,他们从不在一线顶班上课,相反老老实实上课,一心扑在学生上的人晋升职称是很难的。

三、工作时间长压力大

无论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通常没有“加班”的概念,觉得安顿好学生再离开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加班”的缘由也有所不同。

小学老师“加班”通常是因为给学生进行单独的补课以及解决一些学生中的矛盾。一位老师说,她通常早上7点30来到学校,等到下午放学之后还要继续处理一些学生的问题,大约下午六点半到七点才能回家。中午通常到学校食堂随便打一点饭,简单休息一小时。但把学生的作业带回家里修改是经常有的事情,有时甚至要改到晚上11点。即使老师有寒暑假,一部分时间也通常用来准备下一个学期的课程。平均下来,一天的工作时间肯定是超过8小时的。

县一级的初中老师工作时间就更加长。因为县级初中有许多各个乡镇村里过来读书的孩子,都是在学校住宿的,老师们都要管宿寝,这就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一位老师告诉我们,他每天早上7点30到学校,陪学生晨练或晨读,晚上学生全部睡下之后才能离开,通常都要等到10:30左右了,“加班”的时间之长,是许多工作不能想象的。

由于缺少父母监管,农村儿童的教育管理需要付出双倍的劳动,乡村教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大的社会压力。然而,对老师们相应的补偿是远远不够的。工作辛苦收入低,造成了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比较低。

四、性别严重失衡

当今乡村教师群体中,女性人数超过男性,如河南某乡村小学一共17位老师,有6位男教师,11位女教师。四川某县__的教师招聘,一共要招聘20个人,按照1:3的比例进入面试的只有2个是男性。可尽管女教师人数多,领导层大部分却是男教师。

由于刻板印象与传统观念,一方面,村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女老师比男老师还有优势,有耐心,更容易和孩子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男人交际能力比女人强,男人更适合做行政,当领导。而女教师不需要在工作中做得多出色,只需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照顾好家里就行。女教师有知识文化,且教师身份更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她们比其他女性更容易嫁到“好”人家。一位校长就坦然说,“教书的工资低,但是,女的有优势,在婚姻市场中,当老板的,做生意的,都愿意娶个当老师的做媳妇,都认为她们比较会相夫教子,比较抢手。”女教师是通过婚姻来应对收入低下的困境,但同时也造成在经济上对丈夫的依赖,使得女教师在家庭中没有独立性。

对于普通男教师来说则社会地位更为尴尬。由于工资低,很多人对小学男教师有一定成见,觉得一个“大男人”去教小学,很掉价,挣不了多少钱,还没有打工挣得多。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男性知识分子不愿意当小学老师;同时,小学青年男教师(已经上岗的)社会地位较低、成家难。

五、乡村教师群体呈老龄化趋势

四川某县的行知中学,老师的平均年龄是50岁。人社部门在核编时只看师生比,而不看教师的年龄结构,《计划》中提出“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也没有考虑到老龄化问题。目前,教师的年龄已经出现断层,过几年,如果大批教师退休,而年轻教师又未来得及培养、或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这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六、培训形式化素质难提升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计划》中提到,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3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

一线教师,除了摸教科书,几乎不再摸任何书,知识面窄、更新不够是现实问题。然而目前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上培训或实地培训,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网上培训,河南、江苏等地所有老师都被要求参加,一年数次,内容包括教学教法、计算机技能、法律常识、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建设等。但很多老师认为,网上的学习大多流于形式:一是因为形式单一,说教比较多,内容不切合当地教育实际,老师们觉得收获不大;二是因为占用教学之外的休息时间,河南省某市教育局长曾说:节假日,老师教育要成为新常态。网络上的培训过多,老师被折腾得太多,耗时耗力,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实地培训,则由于经费问题,出去培训的教师比例太小。如果一个学科每年都能有人出去培训,并且能够起到带动作用,才能对整个学校的教育起到很大的改变。另外,现在很多学校,不是通过民主公开的选拔,而是行政命令安排,一般都是选领导层的人,普通老师很难有机会。

政策建议

1、切实增加教师收入

《计划》中提到“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关键还是要增加教师工资。但如何增加?本报告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教师工资结构。建议将70%的绩效工资与职称脱钩,与岗位工资合并,作为基础性工资;取消扣除30%的绩效工资的做法,将这部分金额独立,设为“绩效奖励金”,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绩效奖励金”预算,公开、民主、透明地管理该奖励金,奖励奋战在一线讲坛上的教师,劳者多得。

第二,建议增加教龄补贴,3-10元的教龄补贴将使老教师寒心。切实落实《计划》中“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鼓励”。

第三,“国标”工资(包括岗位工资、10%工资和薪级工资),继续由中央统筹,我们建议各项补贴、绩效奖励金由市(地级市)一级或更高级的教育主管部门来统筹,确保同一地区(地级市)之内统一等量,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

最后,建议增加评奖的机会,并常态化,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的方式鼓励踏踏实实奋斗在农村一线讲台上教师。

2、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

切实落实《计划》中“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如“总体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职称考核中取消外语成绩、论文等要求,注重师德、教学实践;“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等。

在此基础上,建议降低职称在工资中的权重。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最大、投入最多的往往是职称相对较低的年轻教师,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对乡村教育的热情,是乡村教育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和解决教师老龄化的关键。而职称工资所占权重过大,难以调动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事实上,__年调整工资,仍旧偏向于领导与高级教师,基层青年教师工资并未有实质性增长。或可考虑职称更多作为“荣誉”,加大“绩效奖励金”的权重(在确保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激励教学课时长、质量高、师德好,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3、真正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

一方面,建立乡村教师向城镇流动的常态化机制。作为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激励机制,通过个人考核,或建立选拔机制,使教学优秀的乡村教师有可能进入城市中心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农村教师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鼓励农村教师进城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的常态化机制。本报告从《计划》中归纳出三条流动机制。第一,落实“县管校聘”制度,并作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制度保障,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第二,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第三,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

本报告在赞同“计划”三点的基础上,另外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切实落实免费教育师范生“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二年”的协议,加大对协议违约者的处罚力度;第二,动员社会资源,设立专项的乡村教育支持资金,以合理的待遇吸引社会各界人才。

4、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在上述教师们意见比较大的问题中,绩效和职称工资的评定标准、培训内容、管理等问题,产生的根源还在于缺乏民主参与监督机制,各种政策规章的出台没有充分尊重老师的意见,而是自上而下拍脑袋,官僚化、一刀切、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已经出台的好政策实际上却落实不了,或者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政策变味或形同虚设,部分教师只能通过上访的形式反映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认为应该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切实落实教育部__年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根据调查,现在基层学校“教代会”名存实亡,甚至很多教师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机构存在。因此建议切实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对涉及教师利益的政策措施进行民主表决和监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2篇 关于单亲贫困母亲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单亲贫困母亲是一个亟需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稳定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她们的生活,探索缓解单亲家庭生活困境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单亲贫困母亲帮扶行动已列入江苏省事关妇女儿童发展8件实事之一,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抽样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上报的136名单亲贫困母亲进行了调查摸底,对该县单亲贫困母亲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1、年龄分布集中,文化程度低。

单亲贫困母亲以35—50人群居多,占80%左右。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最多占81%,其中还有一部分仅有小学毕业和文盲。

2、就业状况不佳,经济收入低。

单亲贫困母亲在本地务农的占42%左右,下岗失业和其他占21%,自由职业占20%,在职为17%。就业状况的不佳直接造成了单亲母亲经济收入的降低,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占到了23%,家庭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的家庭占总数的92%,她们大多数人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水平远低于当地平均。

3、生活动力缺乏,健康水平低。

在136名单亲贫困母亲中,就家庭代数而言,生活在二代家庭的占81.6%,只有8.7%的家庭是与1~2位长辈共同居住;就共同居住的子女而言,92%以上的单亲母亲都只有1个子女。但无论子女多少,90.8%均由单亲母亲自己带养,而长年的劳累和压力,使她们患有各类疾病,较为集中的有妇科病、贫血、癌症和高血压等,巨额医疗费用以及缺乏劳动能力,使这些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其中患重病和身体残疾不能劳动的占12%,有其它慢性疾病的占15%。

二、主要问题

1、有提高收入的愿望,但就业难度大。

单亲母亲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她们除了女性就业所面临的共性困难外,就业时间、精力投入、就业地点选择上,都由于她们作为未成年人孩子的唯一照看者,而不如其他竞争者,另外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缺少专业技能,就业再就业存在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农村和无固定职业的单身母亲,压力更大,农村单身母亲缺少劳动力,城镇无固定职业单身母亲在专业技能和资金方面缺乏自我创业的能力,而且还面临孩子升学的压力,生存压力更为严峻。在调查的近半的单亲家庭中,主要靠低保与打零散工所得收入艰难地维持生活,这些家庭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过日子。

2、有让子女成才的愿望,但教育教学难。

单亲贫困母亲中,子女正在求学的占76%以上,为了帮助子女完成学业,不少单亲贫困母亲只能紧衣缩食,使得不少单亲贫困母亲承受生活重压。另外,单亲贫困母亲由于普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限制,缺乏教育知识,加上工作辛苦,或者自身病重或残疾,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面对子女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往往有心无力,无法为子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帮助。但多数单亲家庭都对子女学习上的期望都比较高,要求比较严格,造成孩子精神负担过重。

3、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但身体、精神状况差。

由于贫困,有相当数量的单亲母亲有病不能及时就诊。而有病不去治,就更不能去打工,从而导致生活更加贫困,这种状况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根据调查,单亲特困母亲家庭中,有病不上医院就诊的母亲达到70%;还有11%的母亲患有各种疑难杂病无钱医治。她们普遍不做定期检查,还有部分人担心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后,增加思想负担,多次放弃体检机会。单亲母亲还有一个共同特征表现为精神焦虑,大部分单亲母亲有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一些女性认为,离婚后最难适应的是,当感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没有人与你分担,没有人为你出主意,没有亲人间的交流和亲情慰籍。因此,几乎所有的单亲母亲都有幸福感下降的感受,作为单亲母亲,很少体验到被关爱、被欣赏的感觉,她们需要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在未成年的孩子面前还要强作笑脸。

三、建议与对策

单亲母亲在遭遇婚姻危机及离婚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在她们成为单亲母亲后更面临着诸如资金、就业、医疗、子女教育、法律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她们,我们建议从政府、社会和个人等不同层面,构建对单亲家庭的社会保护体系,为单亲母亲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单亲贫困母亲素质。

引导单亲贫困母亲转变观念,克服弱势心理,自立自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帮助单亲贫困母亲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她们的致富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竞争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汇聚社会力量关爱单亲贫困母亲。

搭建宣传平台,把单亲贫困母亲推向公众的视野,捕捉真挚感人的母爱故事,挖掘自强不息的母亲素材,宣传无私奉献的母亲典型,关爱贫困单亲的母亲生活,从而汇聚社会的力量,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母亲、帮扶贫困单身母亲的事业上来,使更多的母亲特别是贫困单身母亲共享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实施5大行动,建立健全帮扶单亲贫困母亲的工作机制。1、单亲贫困母亲健康援助行动

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发放女性健康宣传手册;组建一支巾帼义诊服务;在村(社区)布置女性健康知识展板等方式开展健康知识、疾病预防方面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引导单亲贫困母亲关注自身健康,增强预防疾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开展单亲贫困母亲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帮助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建立温馨和谐的亲情关系。免费妇女病检查,发放免费体检券,组织广大单亲贫困母亲参加妇女病普查,对检查出疾病的妇女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使单亲母亲真正享受到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心理疏导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对单亲贫困母亲提供心理支持。成立单亲贫困母亲协会或单亲贫困母亲俱乐部,把单亲贫困母亲们组织起来,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使她们有相互倾诉的机会。邀请有关心理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心理调适,提供针对单亲家庭的心理辅导服务。积极关注单亲贫困母亲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温暖工程”,在心理上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建立长效救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单亲贫困母亲生活有保障。建立针对单亲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措施,对单亲贫困母亲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或减免费用,使其真正能够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尤其应针对重大疾病制定更加完善的保险政策。建立单亲贫困母亲医疗救助的有效机制,结合现有政策,给予他们医疗救助或适当减免其医药、治疗及检查费用。

2、单亲贫困母亲创业就业援助行动

开展就业援助。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送岗位到社区,把公益性岗位、服务行业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单亲贫困母亲。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子女提供招工就业机会,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其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资金扶持。扶持有创业愿望且有创业能力的单亲贫困母亲实现创业就业,帮助选择致富项目,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发放贷款,为单亲贫困母亲发展生产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3、单亲贫困母亲子女就学援助行动

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热心人士与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关注单亲贫困母亲子女成长。针对困难单亲母亲需要获得对子女“学业补习”和“家庭教育”帮助的现状,建议教育部门、社区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充分发挥学校及志愿者的作用,开展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助学帮困,对其进行学习辅导和成长导航,并向母亲传授科学的家教方法及与子女沟通的技巧,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各类学校对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上学费用等方面给予减免照顾。每年给予一定额度的助学救助,确保单亲贫困母亲的子女上得起学。

4、单亲贫困母亲法律援助行动

加强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普法教育,提供法律资询的服务,对贫困单亲母亲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受理和办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等机构为贫困单亲妇女提供法律服务的,应当减免相关费用。

5、单亲贫困母亲生活援助行动

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捐款捐物,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献爱心,特别利用节日期间,各级组织上下联动,走访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生活的帮助和支持。建立救助基金,开展单亲贫困母亲帮扶活动。建议由政府出资为主,动员社会各多方面力量,建立单亲贫困母亲救助基金,对一时无力自救的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同时,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组织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进行扶贫帮困等活动,改善她们生活困难的现状。

第3篇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及其需求的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洗脚进城,寻求增收致富的途径。我区这几年在部分街镇实施了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开始整体向农业企业和大户集中,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男人多数外出务工,女人为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大多留守农村,这些留守农村的妇女,她们为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家庭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她们也面临许多生存发展问题和实际需求,值得我们共同关注。今年,__市妇联在我区启动了农村留守妇女调研工作,我们根据调研课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走近农村留守妇女,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实地座谈等形式,对我区10个街镇农村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生产生活、健康安全、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了一些实际情况,具体如下:

我区现有人口89万(除化学工业园),其中,女性人口45万,儿童16万,妇女31万。全区约有24万户家庭,据各街镇妇联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村留守妇女约0.8万人(统计口径:丈夫一年中累计有半年以上在__市外务工不回家),本次调研,发放农村留守妇女各类调查问卷超千份;召开座谈会十多场,走访360多人次。从调研情况反映:

1、留守妇女年龄结构。20-30岁的妇女占比14.4%;31-40岁妇女占比31%;41-50岁占比35.4%;51岁以上妇女占比19.2%。调查显示,31至50岁是农村留守妇女相对集中的年龄段。

2、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下文化占比17.9%;初中文化占比49.1%;高中或中专文化占比21.1%;大专以上文化占比11.9%。留守妇女整体受教育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

3、留守妇女家庭收入情况。留守妇女家庭与夫妻双方均在家务农的家庭相比,经济收入相对稳定,生活相对富足。家庭人均年收入在6500元以内的占比18.3%,在6500-16500元的占比37.1%,在16500元-3万元的占比44.6%。家庭收入主要以丈夫外出打工为主,半数以上留守妇女有自己独立的收入来源,主要源于自己的稳定工作、零散打工、务农、饲养副业等。

4、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区部分街镇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农村家庭土地向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集中,农民手上基本没有土地;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部分地区被征地拆迁,男人外出打工谋生,女人为了照顾孩子、赡养老人留守农村。通过调研发现,30岁以下妇女留守是为了生育、照顾孩子;31-40岁妇女留守是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抚育正在成长的孩子;40岁以上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丧失了外出务工的年龄及技能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儿孙辈,也有的是只求生活过得去,不想出去打工。而丈夫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家乡找不到收入较高的合适工作,也有的是为了带孩子出去求学等等。

5、留守妇女的婚姻状况。大部分留守妇女表示,丈夫外出打工后婚姻基本稳定,夫妻感情和婚姻状况没有因丈夫外出务工而改变;但也有9.6%的留守妇女认为夫妻感情不如以前亲密了。半数的留守妇女家庭的丈夫外出务工都能在每月至少回家一次;92.3%的留守妇女家庭的丈夫会把工资交给留守妻子;39.6%的家庭的丈夫会每天与留守妻子联系,48.4%的家庭的丈夫会每周至少与妻子联系一次;而且,大部分是通过电话、网络等联系。这样,留守妻子对丈夫在外打工情况是基本了解的。

6、留守家庭的负担结构。从调查情况看,我区留守妇女家庭中,34.8%的家庭需要赡养、照顾1位老人,41.6%的家庭需要赡养、照顾2-3位老人;69.6%的家庭需要抚养、照顾1个孩子;大多数留守妇女与丈夫的父母共同居住,留守妇女除了照顾小孩外,还需要护理老人,由此,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家庭义务理所当然的就由留守妇女来承担。

7、留守妇女的社会保障。接近半数的留守妇女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5%的留守妇女参加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失地农保、职工社保或其他商业保险,也有15%的留守妇女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接近全覆盖,群众医疗参保意识较强。

8、留守妇女家庭矛盾纠纷。留守在家的妇女遇到最多的困扰就是邻里纠纷,大家洗脚进城后集中居住,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容易产生邻里矛盾;其次是家庭纠纷,大部分儿媳不愿与老人共同居住。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农村留守妇女虽然留守在家,却承担了重要的家庭角色,既要承担农活(或上班)、家务活,又要照顾老人,教育孩子。她们是农村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是家庭生活的顶梁柱。

调研发现,当前,我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主要问题是:

1、文化水平有限,教育子女力不从心。调研发现,大多数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没有能力辅导子女功课,对子女重呵护缺教育。同时,由于丈夫外出务工,个别孩子缺少父爱,性格敏感、偏执、叛逆,容易遭受伤害或惹祸生非。大多数妇女表示教育子女力不从心,教育子女的能力差已成为留守妇女最愧疚和担忧的事情。

2、独自孤单持家,缺少文娱活动。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偏远分散居住的农村妇女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留守妇女精神空虚孤单,部分留守妇女沉迷于等不良习气。街镇集中居民区、万顷良田集中居住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丰富,据调查,她们生活悠闲,常常串门聊天、看电视打发时间,最喜欢参加街镇、村(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热衷于广场舞,其次为打麻将;偶尔也参加社区或妇联组织的其它活动。

3、多数婚姻稳定,少数出现危机。虽然

交通通信较为发达,留守妇女一般都能和丈夫经常联系,但也有少数家庭,尤其是年轻夫妻,由于夫妻分居,留守妇女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顾年幼子女上,而缺少对丈夫的关心与交流,导致一些丈夫在外打工出现外遇,婚姻关系出现危机,家暴离婚案件攀升。

调研表明,当前我区农村留守妇女最迫切的需求依次是:帮助居家就业、参与技能培训、改善子女教育、减轻养老负担。

1、实现居家就业是第一愿望。农村群众在家乡就业选择面较小,留守妇女希望政府加快发展本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丈夫及自己在家乡找到早出晚归、收入较高的工作;一些老年留守妇女希望居家找些零工,挣些零花钱。

2、加强技能培训是关键之匙。半数以上的留守妇女有增收致富的迫切需求,她们希望参加各类培训来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就业技能培训最受欢迎,尤其是31—40岁留守妇女希望通过掌握一门技能,对于未来道路有更多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3、强化子女教育是迫切需求。大部分留守妇女对子女教育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帮助她们解决这个难题,从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妇女教育子女能力、强化农村教育资源均衡等方面入手,给农村留守家庭予以实质上的帮助,以利于农村留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4、解决养老大病负担是最大期盼。调研中发现,中老年留守妇女(40—50岁)经济负担较重,上有老下有小,她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大部分没有任何养老保障,自己也是半数没有养老保障,或是养老水平较低,虽然参加了新农合,但一旦家中有人生大病仍会把一个家庭压跨,希望政府和社会加大扶持力度,使她们的负担进一步减轻。

关注妇女,服务妇女,促进妇女发展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今年,区妇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为区委区政府分忧解难,在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生存需求状况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尽绵薄之力支持巾帼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在家乡创业就业,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家庭。一是用好市级妇女创业讲堂资源。今年先后动员组织了4个批次的创业女性进修学习,让__创业女性定期充电,实现更好更高层次的发展。(__蔬菜合作社、众筹经营、互联网、来料加工)二是建立市级巾帼农家乐示范基地。争取省市妇联4万元资金对我区__街道“愉人农庄”农家乐基地的发展支持,要求带动周边3户农家乐和20名妇女实现就业。三是争取区扶贫开发协会对创业女性的无息贷款支持。帮助__和__两个妇女创业农业企业的发展生产,并带动当地农村困难留守妇女30多人实现就业。四是发挥区女企协帮困作用。倡议区内女企业家开展献爱心活动,帮助农村大龄留守妇女、单亲贫困家庭妇女在农业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就便就业,并帮助女农户推销农特产品。五是用好村社区信息平台。在村社区妇儿阵地积极宣传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招工招聘信息,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在家门口打工就业。

通过调研了解到的农村留守妇女需求和市场需求,今年我们在全区重点开展初级月嫂培训。一是精心设计留守妇女培训计划。为了确保有人来,使培训对留守妇女有吸引力,我们精心设计课程;为了确保留得住,使留守妇女能全程参与,我们精心选优老师;为了能让留守妇女输的出,我们组织她们参加技能考试,联系家政公司现场招聘。使有条件想就业的农村留守妇女快速流向就业洼地。二是加强与区人社部门的合作。街镇妇联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先后在马鞍、龙袍等街道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共培训妇女200多人。三是主动向市妇联争取培训计划。今年积极争取了350个名额人均300元的妇女技能培训计划。四是跨界合作,整镇推进留守妇女培训。先后在__、__、__三个街道引进优质资源,实施整镇推进,免费培训月嫂(育婴员)380多人,使参训中的优秀妇女拿到技术含金量较高的资质证书,培训结束时,省家政协会、市月嫂联合会联合开展现场招聘会,8家家政公司到场与实训妇女面对面介绍就业行情,发布信息,解惑答疑,签订意向书,使受到培训的妇女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服务家人,促进家庭和谐;另一方面可以服务他人,为家庭增加财富。

加强与教育、关工委、培训机构的密切合作,注重对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教育引导,帮助培养合格家长。一是开展网上家长学校教育。加入__市家庭教育公益行动,信托村社区妇儿阵地,从网上家长学校起步,宣传动员妇女参与学习,掌握子女教育、家庭关系维护、安全自护、心理疏导、健康生活等急需必备的知识(此项活动已启动)。二是开设学校家教课堂。与教育联手,引进__名师专家、科普专家走进学校,教授家长未成年保护常识、教授孩子新颖的科普知识,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培养孩子追求知识的兴趣。三是开展亲子游戏活动。在母亲节、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联合共好培训学校开展__名校与我区学生手拉手亲子互动活动,互补交流育儿经验,让孩子体验农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四是开展伴成长公益活动。全区开办8个春蕾班,其中今年新办2个,援助困难儿童完成学业,建设__留守儿童爱心小屋,建立爱心联系卡,开展一对一的伴成长公益关爱活动,弥补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的缺失。五是开展城乡爱心探访活动。联系省儿基会、__音乐台、市妇联、__名校与乌石希望小学共同开展学生爱心探访活动,加强城乡孩子之间互动交流,开办爱心集市让城市的孩子了解农村的各类农作物,让农村的孩子玩会城里的手工,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真诚待人、感恩社会的意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能力,成为有素质、能担当的好家长、好母亲。

引导留守妇女参与“家和万事兴”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倡导邻里互助、团结友善、知荣明耻、和谐融洽的新风尚,增强留守妇女的幸福感。一是开展“家和万事兴”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在全区宣传和选树了10户最美家庭、10

位最美女性,10户最美庭院,10位最美少年,上报市妇联8户最美家庭,参加市最美家庭宣讲团,推荐市“十佳家长”,参加市家庭法律知识竞赛获市唯一的一等奖。通过宣传新风尚,弘扬了家庭正能量。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引导留守妇女积极参与秧歌队、锣鼓队、健身队等妇女文艺表演队,在“三八”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农村生活的文艺娱乐活动,自编融洽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的小品节目,丰富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建立社区各类女性互助组织。组织农村妇女成立文化表演队伍100多支,成立家庭矛调队伍50多支,大家在生活上互相关照,精神上互相慰藉,闲暇时有共同话题,娱乐时有共同爱好,有效缓解留守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留守妇女对社区的归属感。四是认真接访调解家庭矛盾纠纷。配合公安部门在全区推行家暴法律告戒书制度,有效制止和减少家暴的发生;发挥巾帼法律援助中心作用,为困难弱势妇女提供咨询援助;坚持接访工作首问负责、维权工作接地气,区妇联与街镇部门主动对接,切实化解婚姻家庭矛盾30多起;引进了宁姐工作坊培训资源,对婚姻家庭关系调处工作开展培训5期,教会留守妇女处理家庭关系、解决家庭纠纷的正确方法。五是坚守母亲学堂、女性讲堂阵地。扎实开展妇女素质提升教育,培养新时代“四自”精神的新女性。

今年,__区妇联对留守妇女扎实开展了“请让我来关心你,就像关心我自己”的系列关爱活动,积极守护农村留守妇女身心健康,切实减轻贫困家庭生活负担。一是发放“两癌” (子宫癌、)筛查券。向市妇联争取了500张 “两癌” 免费筛查券,每街镇50张,由各街镇妇联组织农村留守妇女、单亲贫困母亲赴__恒安专科医院进行免费检查,呵护农村留守妇女身心健康。二是争取“两癌”大病救助。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救助,对全区9名“两癌”患病妇女分别给予每人1万元的慰问金,并为23名正在治疗中的“两癌”重度患病妇女搜集整理各类相关资料,录入中国妇女网,申报办理中央财政救助手续,努力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三是开展助医进社区活动。与市妇联联合邀请医护志愿者为社区居民义务咨询问诊,先后在__天一、__等7个社区开展了“家和万事兴”助医进社区活动。四是开展母亲节慰问活动。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对全区夫妻患癌的特困“双癌”家庭、特困单亲母亲、特困“最美家庭” 妇女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五是开展巾帼助困送温暖活动。争取区级财政资金支持,春节前后,对全区筛选出的非低保边缘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开展节日慰问活动,并纳入政府惠民工程,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4篇 关于__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__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的调研报告

服务业至今没有准确的法律界定,一般是指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第三产业,它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0__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5908万元,同比增长11.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74854万元,增长幅度13.5%,第三产业总体水平和产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和改善。在这些繁荣与稳定后面活跃着一个特殊的群体——服务业女性工作者,她们的生存状况无疑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我县服务业女性的生存状况

据统计,20__年末,全县总人口974510人,女性467379人,占总人口的48%;全县从业人员37615人,女性从业人员占44.5%。本次调查走访包括销售、餐饮、娱乐、家政等10个行业53人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调查显示,我县服务业女性生存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一)服务技能提高,待遇有所增加。20__年以来,通过县“阳光工程”和劳动部门的免费或优惠收费的技能培训,全县近约5000名下岗女性和女农民分别在6所技能学校参加了电脑操作、电子电工、农产品加工、安全生产、缝纫等不同专业的培训。她们学到了一技之长,就业能力明显提高,再次上岗后的工资待遇也有增加。

(二)社会保险加力,保障有所增强。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惠民政策的落实,桃源县各项社会保险积极推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启动后,农民和居民的参保率分别达85%和95%,被调查的服务业女性参加这两项保险率达100%,还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家庭加入商业保险,生活得到极大的保障。

(三)法律意识增强,维权能力提升。近几年,桃源县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人们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日益提升。大多数调查者对自己在劳动中的报酬、休假、培训等权利都很了解。20__年,原丰彩超市桃源店的27名(女性23名)员工,因不满雇用方单方面强行解除合同,到法院联合起诉,20__年6月20日,领到了32528元的赔偿金。在案件的劳动仲裁、一审、二审和执行程序中,他们发现代理人非法扣除其执行款后,又及时到县司法机关反映情况,经过调查,相关单位对代理人的不法行为进行了处理,并如数退还了他们的执行款。

虽然服务业女性生存状况总体较好,并朝良性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资待遇偏低,稳定程度不高。调查显示,服务业女性月平均工资为700元左右。其中,个体女性业主收入最高,达800——1200元,营业厅前台收银员为700——900元,最低收入者为餐饮、娱乐业,仅为500元左右。80%调查者的工资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50%,在物价上涨的今天,既要负担子女,又要赡养老人,生活还是比较拮据。工资待遇偏低引发了工作岗位的流动性大,为了追求较高工资而跳槽到不同的岗位,造成其工作稳定程度不高。调查者中,在同一岗位就业达5年的为零,两年以上的仅占28%。

生存状况调研报告(4篇)

单亲贫困母亲是一个亟需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稳定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她们的生活,探索缓解单亲家庭生活困境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存状况信息

  • 生存状况调研报告(4篇)
  • 生存状况调研报告(4篇)63人关注

    单亲贫困母亲是一个亟需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稳定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她们的生活,探索缓解单亲家庭生活困境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