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蔬菜调研报告(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8

蔬菜调研报告

第1篇 蔬菜瓜果流通情况调研报告

一、果蔬供应和价格情况

二、蔬菜、瓜果流通环节收费情况

根据调查,市果蔬的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其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批发环节费用主要包括田头到市场的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及批发利润等;零售环节费用主要包括运输费、摊位费、销售损耗、人工费及零售利润等。

(一)摊位费。从调查数据看,市摊位费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不高,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其中:

1、零售市场摊位费对零售价格影响不大。如官塘菜市蔬菜摊位费为3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24元,占最终售价的10%左右;飞凤菜市蔬菜摊位费为130-45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青菜1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青菜约0.03-0.1元,占最终零售价格的4%左右;淡村菜市水果摊位费为1000元/月,每摊日均销售水果50公斤,平均到每公斤苹果为0.66元,占最终零售价的7%左右。

工资

(六)零售利润并不高。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蔬菜零售商的利润基本维持在每公斤0.4-0.6元,按每日销售100公斤蔬菜测算,日销售利润为50元,月收入约为1500元,基本与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

三、流通环节费用对价格影响的分析

(一)流通环节费用对蔬菜最终售价的影响较大。从田头到餐桌,批发和零售环节层层加价对果蔬最终售价的影响程度较大,从调查的四个品种来看,基本上均超过市场收购价,在最终零售价中所占的比重超过50%,特别是苹果,由于非正常损耗较大,使得流通费用占最终零售价的72%。

(二)零售环节费用占蔬菜最终售价的比重高于批发环节。调查结果显示,芥菜、大白菜、苹果流通环节分别占蔬菜最终售价的其中,零售环节分别占73%、50%、75.3%,批发环节分别占27%、50%,24.7%,零售环节所占比重明显高于批发环节。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必须经历多个环节。油价上调、劳动力上涨等因素使流通费用提高,一定程度上弱化产地菜价下跌向终端市场传导的幅度。

四、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环节过多。蔬菜经销环节多,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根据不同情况增加相应的费用,层层加价,导致菜价偏高。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蔬菜瓜果从田间地头到餐桌要经过“种植户-产地商贩-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等多个环节,而每一道流通环节均要加价0.2-0.4元/500克左右,因此很容易出现零售价格高、地头收购价格低如大白菜产地0.4元,零售市场却卖到了1.5元的局面。

“中国的流通环节成本在农产品方面体现得比较高,是国外的2~3倍。”

第2篇 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合川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是许多地方农民致富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发展蔬菜,其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其一,因为蔬菜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其二,因为蔬菜量大且要求新鲜,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三,不同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土壤肥料条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种类多,技术性强,投入也较大,因此需要一定的蔬菜管理和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种植者对蔬菜先进技术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必须要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和一定的特色优势产品为基础。对照蔬菜业发展的五个必要条件,我市蔬菜产业发化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2.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襄渝铁路、国道212线横穿境内,渝合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合川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公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开明开放的环境,使合川具有强劲的中心辐射功能和多维接纳能力。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4.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条件:土壤多以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土质肥沃,热量丰富;加之三江汇流,76条溪河交错其间,有成片的江河冲击坝地6万多亩沙壤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且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5万亩。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良好的种植技术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合川是历史上有名的农业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余亩,年产蔬菜46万吨,是重庆市的重要蔬菜基地县之一,有相当的生产技术和种植规模,其中合川丝瓜、瓠瓜、冬瓜、南瓜、糯玉米、萝卜、藠头、大头菜、胡萝卜、榨菜、莴笋等瓜菜类和根茎菜类极具特色优势。近几年来,合川市组织专门力量、加大了抓全市蔬菜产业的'力度,我们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

二、合川蔬菜产业发化展的市场基础

从总体上来看,人们的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目前正行成一股“绿色消费”、“绿色需求”的热潮,以“绿色食品”为对象的蔬菜业酝酿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将在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农产品贸易,迫使各国将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些工业化国家由于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机会成本上千而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也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的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正由解决温饱、满足量的需要向在保证总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上转变,蔬菜作为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多糖、有机酸和芳香类物质的特殊商品,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增进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蔬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谓“一是三餐不吃饭可以,不吃菜不行”;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蔬菜的商品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3篇 蔬菜产业的调研报告

导语: 从全镇的龙头企业看,基本上都是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路子,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是共同的,可以说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小编精心准备了蔬菜产业 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__镇及蔬菜加工产业基本情况

__镇位于__市东北部19公里处,面积112。6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1。4万户,人口4。34万。耕地面积9。6万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立足本镇产业优势,不断培强农业龙头,大力推进农业三化进程,全镇瓜、菜、果面积达到5万多亩。

我镇共有蔬菜加工企业2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主导产业为蔬菜冷藏加工,年产量2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业年产量3。5万吨。企业年销售收入21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12000万元。企业安置就业人员4500人,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700人。年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规模以上企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产品主要出口国家为日本、韩国、德国。

二、近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特点及措施

1、近几年来,随着__镇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也势如破竹,2001年出现了三家农业龙头企业同日开工奠基的大好局面,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使我镇的农业龙头企业由2000年的2家合资企业发展到今天的22家,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是由我镇的产业特点带来的。我们__镇现有10万亩耕地,其中瓜菜面积就达4。5万亩,如此之大的产业规模,为龙头企业的加工出口提供了丰富的货源,我们__镇的蔬菜不仅是货源丰富,而且品质优良,其中不少品种已经获得了绿色认证。可以说,我们__镇的蔬菜生产带起了龙头企业的加速发展,同时龙头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我镇的蔬菜生产。从我镇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看具有以下几年特点:

1、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招来相应的客商,办起相关的企业。

2、我镇的龙头企业都是冲着我镇的蔬菜产业而来的。

3、随着蔬菜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龙头企业的发展与产业化规模的发展息息相关。

2、龙头、基地、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完善情况

因为在我们镇企业与农户搞的是订单生产,就是说无论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原料,在生产之前都是先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如:盛源食品公司、富连京食品公司、泰华食品公司等在我镇都是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生产所用的种子都是从国外原装进口的,为了使当地农民掌握其种植技术,他们在向农户放种之前后,再跟踪农户到田间指导,直至农户彻底掌握其生产技术为止。其中泰华食品有限公司为了达到推广示范的目的,建起了120亩土地的泰华绿色农场,从国外进口的品种在农场试种成功之后再向农户推广,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共带起我镇27个蔬菜生产专业村,2000多农户加入到企业的生产中来。不仅如此,这些龙头企业的兴起,也吸收了我镇剩余劳动力就业,安康农产品有限公司,常年从事蒜米生产,加工蒜米是一种比较费工的活,老少皆宜,单是为该企业从事蒜米加工的人员就有近千人,为他们增收开辟了新的门路,单是从事加工生产,全镇平均每年就要从龙头企业挣得加工费500多万元。

3、从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为吸引更多的外资,建起更多的龙头企业,我们__镇以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招商引资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落户我镇的所有龙头企业的有关手续都是由镇里派专车专人帮助办理的,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只要企业落户我镇一切手续我们办的承诺。对于税收、土地等方面除了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缴纳的,其余的镇里一概不收,严禁以各种形式到企业揩油。在金融方面,有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我们知道后,镇党委、政府及时出面帮助协商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为了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率先实行了向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如韩国独资企业韩昌(__)食品有限公司,由于韩国老板初来水土不服,又不能语言交流,我们及时为他配备了空调、饮水机等设施,使他深受感动,企业追加投资150万美元。

三、龙头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目前龙头企业的发展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就是资金不足。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龙头企业吃不饱,往往是出口合同已经签订,也有充足的货源,但就是资金不足不能立即组织好货源,往往要耽误出口时间,受到外方的惩罚。资金不足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由于资金不足,许多龙头企业该上的项目不敢上,资金不足也限制了企业的创汇能力。

2、社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氛围不浓,合力不强。主要是产业部门对抓好龙头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目标定位,办法不灵,路子不多,服务不够,传统农业的惯性仍然在起作用。社会各方大部分也是认为农业投入大、产出小、效益低,在农业领域研究的少、涉足的少。

3、部分龙头企业机制僵化,步履维艰。大部分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销机制比较松散。牪糠至头企业资源配置匮乏,缺乏生产资金,缺乏生产基地,缺乏生产技术人员,生产要素的配置极端不平衡,导致对产业的拉动力极其低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4、部分龙头企业市场狭窄,链条脆弱。龙头企业是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连接的载体,但多数龙头企业注重基地建设,发展生产的手段多,开拓市场的方法少。可以说,各企业的销售市场都不宽泛,与市场对接的手段滞后,渠道单一,效益不高。

四、对蔬菜加工产业的建议

一是要创新龙头企业的发展机制。要引进借鉴发达地区在发展龙头企业中成功的经营机制,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机制、管理机制、营销机制,完善企业各项制度革新,带动产业迅速发展。要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各个层次积极性,扬起龙头企业巨首,真正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产权利益上形成共同体,对现有龙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对个别政企合一的公司要进行清理整顿,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相应的龙头公司。

二是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要把拓展农产品市场,盘活农产品流通作为增加企业效益,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着重发挥民间力量,建立乡、村农产品流通协会,鼓励发展各产业专业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做到乡镇有营销公司,村有营销专班,组有营销大户,户有营销能人,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

第4篇 村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一个蔬菜大棚,年人均收入近万元,被誉为“豫西蔬菜第一村”。

一吉家湾村蔬菜发展历史

以前吉家湾村贫穷落后,村民大多靠扁担打工维生(和重庆的棒棒差不多),被人称为“扁担村”。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吉家湾村实行“块块地,家家有”的分地方法,给耕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987年,吉家湾村3组村民崔铁牛和该组8户群众自发通过“推磨转圈”互换了8分地,建起了第一座蔬菜大棚,当年收入__多元。群众自发互换土地、发展蔬菜大棚的成功经验,让村干部受到很大的启发。之后,村组干部积极动员并组织协调群众进行土地互换发展蔬菜产业。

到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村民开始承包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本村的土地被充分利用。于是,有条件的村民开始租种邻村的空闲土地,到__年以后就有了大面积的从邻村进行租地,目前租地最多的是樊举文,他到临近乡镇租种了一百多亩地,建了二十七八个温室大棚,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吉家湾村通过土地流转,即:租赁、转包、合伙经营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目前全村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高达90%以上,成功申请注册了“吉家湾牌无公害蔬菜”商标,蔬菜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的户达到60%以上,其产品销往国内5个省(市)30多个大中城市。

二、吉家湾村蔬菜发展战略

吉家湾村现任村支书崔鸿宾自__年上任伊始就以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为根本,强力实施“科技兴菜,科技兴村”战略。和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提高科技水平,优化品种结构,使吉家湾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全省首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三门峡蔬菜生产第一村”。

在蔬菜生产中,该村始终把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每年组织群众到全国最先进的蔬菜产区学习、取经。同时,经常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专家进行培训指导,担任顾问,为该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和农艺师。

村里原有的蔬菜大棚由于采光率低,温度不宜控制,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村支书带领群众多次到外地学习新技术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独创了“7315”型节能高效大棚建设法(即7米跨度、3米高度、1米宽度和正南偏西5度角),把普通大棚全部改造为高效日光温室,改建设法被专家总结后在各蔬菜产区推广。目前,该村的农民夜校已由过去的单纯培训向研讨为主转移。

此外,该村还成立了蔬菜协会,组织技术人员定期研讨,攻克技术难题;聘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到村授课,把培训班办到了大棚里,现场示范,实地指导;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及时发布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使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农民技师55名,其中高级技师3名,中级技师52名,实现了家家都有技术员,一些技术骨干还被邀请到外地外省授课。国家在郑州举办西红柿管理学习班时,该村高级农艺师樊节增被请上讲台。

三、吉家湾村蔬菜品种及技术

吉家湾村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着力优化蔬菜品种、技术结构,先后引进太空一号、八号西红柿,法国冬玉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西葫芦和七彩椒等四大菜系30余个新特优品种。

一些科研部门主动联系,将吉家湾村作为新品种试验基地。在吉家湾村,一般的品种很难找到,群众通过报纸、杂志、信息网,发现新品种就及时引进,大胆实验,由于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成功率很高。有的品种连专家学者都称没见过或没听说过。同时,吉家湾村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使吉家湾村成了优质蔬菜品种、技术、信息的集散地,吸引了周围乡镇及外省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村支书用1000元购进__课美12ps4094西葫芦新品种当年纯收入2万多元,当群众从中央7台“每日农经”节目看到介绍西葫芦栽培新技术时都说,这都是他们3年前就已采用过的技术。

四、远程教育造福吉家湾村

每天清晨,村支书崔鸿宾都会早早来到村远程教育活动室把门打开,因为每天都有很多群众到这里查询蔬菜价格和上市量。

吉家湾村作为灵宝市首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村,第一个接通了远程教育网站。2月份,外地市场西红柿批发价为每公斤3元,而客商收购时却人为压价,价格悬殊达0.8元,村两委及时从远程教育网络查询到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价格后,迫使客商提高了收购价,增加了菜农收入,群众一下子认识到远程教育网络的重要作用。有了网络,蔬菜销售就可以由过去的买主定价转变为菜农定价。从此以后,吉家湾群众每天劳动之余,都要聚在一起,收看远程教育网络上的农业实用技术,上网查询资料,发布蔬菜产品信息,远程教育让他们着了迷。

同时,大王镇镇政府建立了镇科技信息服务大厅,在这里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农经信息、观看农业知识录像。

五、吉家湾村蔬菜发展特点

1、过年照样忙农活

春节期间扔下地干活。如今这种现象在大王镇一些农村已很常见,但在几年前却只能在蔬菜名村——吉家湾才能看到。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对于吉家湾村的村民来说,虽然过得并不轻松,但却很充实。初四的一场大雪,让吉家湾村的村民从下午4点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从事蔬菜种植就是这样,遇到刮风下雪就得特别费事。”村支书崔鸿宾说,下雪时如果不及时盖上草帘子,气温下降就容易冻坏蔬菜,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及时下地。

吉家湾村的菜农们每天早晚都需要下一次地,给蔬菜大棚上草帘、去草帘,遇到恶劣天气,他们更辛苦。“累是累了点,但是蔬菜让我们增加了收入,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也乐意在冬天里甚至春节里也忙活着。”村民崔师傅说。

“虽然累却也乐意”这是很多菜农的心声。如今在大王真的很多村庄,没一案清晨和傍晚,高高的站在蔬菜大棚上忙活的菜农们,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聊天不忘话增收

三五人聚在一起,聊的不再是琐碎家常,而是新年里如何增收,如何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收成。时下,这已经成为灵宝市大王镇吉家湾村农民在春节里聊天的一种新风尚。

过去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天,都是拉拉琐碎家常,议议奇闻轶事之类的。如今就不一样了,种植什么最见效益、如何提高蔬菜管理水平、如何增加收入成了农民闲暇聊天时议论最多的话题。很多菜农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希望利用春节这个机会向别人学习经验和知识,<莲山课 件 >;以期来年菜种得更好,收入增得更多。而我们也从村民聊天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进步。

3、足不出户把菜卖

面对日益扩大的蔬菜种植面积,存量为积极帮助群众搞好销售和服务,先后筹措资金3万余元,建设了一个高标准蔬菜市场,同时鼓励农民企业家投资建设蔬菜加工厂、蔬菜批发市场,有效减轻了农民以前卖菜难的问题。

4、蔬菜上市“挑”时间

吉家湾村的菜农现在种植蔬菜越来越讲究,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已经成为吉家湾村蔬菜种植的的一条新路。村民每年都会记下当年的菜价一边来年作参考,通常,菜农们都会根据往年的菜价与时间做对比来进行新一年的蔬菜生产,同时按照产期倒算进行育苗、定植,使其可以按照菜农自己的预期上市。

六、总结

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模式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大王镇党委书记这样说:“发展现代农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作支撑,走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路子。”

第5篇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66个,小拱棚瓜菜示范基地6个,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达2204元,占沙坡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4%,主产区设施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设施蔬菜不仅成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为明显的支柱产业,而且解决了3.6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50%,茄子占10%,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范使用。

二、存在问题

1、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范就批量生产销售,造成部分品种稳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种苗公司有销售过期苗,病苗的现象;有的种苗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不及时。

5、基础设施不够配套,部分园区生产条件较差。一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内平均温度比老灌区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三、几点建议

1、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内引外联,尽早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辐射面广的国家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头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通过联合、重组,形成流通集团或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2、多策并举,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市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销售种苗,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加大聘用山东农民技术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3、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积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二是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田头)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三是继续实施统一品牌、分级包装、统一标识和对包装箱进行适当补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沙坡头”蔬菜打造成宁夏、中国的名牌农产品。

4、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所有种苗公司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过期苗和弱病苗的现象。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种苗质量高,技术服务好的企业,应给予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及政策扶持;对育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种苗公司应限期整改或劝其退出种苗市场。

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供电线路改造,为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沙漠园区科研攻关,通过增设保温裙、防寒沟、双膜覆盖,增温火墙(炉)等,千方百计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绿化,草、灌、乔和草方格相结合,在园区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

第6篇 关于乡镇蔬菜发展的个人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一个蔬菜大棚,年人均收入近万元,被誉为“豫西蔬菜第一村”。

一吉家湾村蔬菜发展历史以前吉家湾村贫穷落后,村民大多靠扁担打工维生(和重庆的棒棒差不多),被人称为“扁担村”。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吉家湾村实行“块块地,家家有”的分地方法,给耕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987年,吉家湾村3组村民崔铁牛和该组8户群众自发通过“推磨转圈”互换了8分地,建起了第一座蔬菜大棚,当年收入__多元。群众自发互换土地、发展蔬菜大棚的成功经验,让村干部受到很大的启发。之后,村组干部积极动员并组织协调群众进行土地互换发展蔬菜产业。

到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村民开始承包外出打工人员的地,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大大增加,本村的土地被充分利用。于是,有条件的村民开始租种邻村的空闲土地,到__年以后就有了大面积的从邻村进行租地,目前租地最多的是樊举文,他到临近乡镇租种了一百多亩地,建了二十七八个温室大棚,年收入达20多万元。

吉家湾村通过土地流转,即:租赁、转包、合伙经营土地,发展无公害蔬菜,目前全村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户高达90%以上,成功申请注册了“吉家湾牌无公害蔬菜”商标,蔬菜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的户达到60%以上,其产品销往国内5个省(市)30多个大中城市。

二、吉家湾村蔬菜发展战略吉家湾村现任村支书崔鸿宾自__年上任伊始就以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为根本,强力实施“科技兴菜,科技兴村”战略。和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提高科技水平,优化品种结构,使吉家湾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全省首批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三门峡蔬菜生产第一村”。

在蔬菜生产中,该村始终把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每年组织群众到全国最先进的蔬菜产区学习、取经。同时,经常邀请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专家进行培训指导,担任顾问,为该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和农艺师。

村里原有的蔬菜大棚由于采光率低,温度不宜控制,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村支书带领群众多次到外地学习新技术并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独创了“7315”型节能高效大棚建设法(即7米跨度、3米高度、1米宽度和正南偏西5度角),把普通大棚全部改造为高效日光温室,改建设法被专家总结后在各蔬菜产区推广。目前,该村的农民夜校已由过去的单纯培训向研讨为主转移。

此外,该村还成立了蔬菜协会,组织技术人员定期研讨,攻克技术难题;聘请省市知名专家教授到村授课,把培训班办到了大棚里,现场示范,实地指导;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及时发布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使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村共有蔬菜农民技师55名,其中高级技师3名,中级技师52名,实现了家家都有技术员,一些技术骨干还被邀请到外地外省授课。国家在郑州举办西红柿管理学习班时,该村高级农艺师樊节增被请上讲台。

三、吉家湾村蔬菜品种及技术吉家湾村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着力优化蔬菜品种、技术结构,先后引进太空一号、八号西红柿,法国冬玉一号、二号、三号、四号西葫芦和七彩椒等四大菜系30余个新特优品种。

一些科研部门主动联系,将吉家湾村作为新品种试验基地。在吉家湾村,一般的品种很难找到,群众通过报纸、杂志、信息网,发现新品种就及时引进,大胆实验,由于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成功率很高。有的品种连专家学者都称没见过或没听说过。同时,吉家湾村积极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使吉家湾村成了优质蔬菜品种、技术、信息的集散地,吸引了周围乡镇及外省群众前来参观学习。村支书用1000元购进__课美12ps4094西葫芦新品种当年纯收入2万多元,当群众从中央7台“每日农经”节目看到介绍西葫芦栽培新技术时都说,这都是他们3年前就已采用过的技术。

四、远程教育造福吉家湾村每天清晨,村支书崔鸿宾都会早早来到村远程教育活动室把门打开,因为每天都有很多群众到这里查询蔬菜价格和上市量。

吉家湾村作为灵宝市首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村,第一个接通了远程教育网站。2月份,外地市场西红柿批发价为每公斤3元,而客商收购时却人为压价,价格悬殊达0.8元,村两委及时从远程教育网络查询到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价格后,迫使客商提高了收购价,增加了菜农收入,群众一下子认识到远程教育网络的重要作用。有了网络,蔬菜销售就可以由过去的买主定价转变为菜农定价。从此以后,吉家湾群众每天劳动之余,都要聚在一起,收看远程教育网络上的农业实用技术,上网查询资料,发布蔬菜产品信息,远程教育让他们着了迷。

同时,大王镇镇政府建立了镇科技信息服务大厅,在这里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农经信息、观看农业知识录像。

五、吉家湾村蔬菜发展特点1、过年照样忙农活

春节期间扔下地干活。如今这种现象在大王镇一些农村已很常见,但在几年前却只能在蔬菜名村——吉家湾才能看到。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对于吉家湾村的村民来说,虽然过得并不轻松,但却很充实。初四的一场大雪,让吉家湾村的村民从下午4点多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从事蔬菜种植就是这样,遇到刮风下雪就得特别费事。”村支书崔鸿宾说,下雪时如果不及时盖上草帘子,气温下降就容易冻坏蔬菜,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及时下地。

吉家湾村的菜农们每天早晚都需要下一次地,给蔬菜大棚上草帘、去草帘,遇到恶劣天气,他们更辛苦。“累是累了点,但是蔬菜让我们增加了收入,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也乐意在冬天里甚至春节里也忙活着。”村民崔师傅说。

“虽然累却也乐意”这是很多菜农的心声。如今在大王真的很多村庄,没一案清晨和傍晚,高高的站在蔬菜大棚上忙活的菜农们,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聊天不忘话增收

三五人聚在一起,聊的不再是琐碎家常,而是新年里如何增收,如何才能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收成。时下,这已经成为灵宝市大王镇吉家湾村农民在春节里聊天的一种新风尚。

过去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天,都是拉拉琐碎家常,议议奇闻轶事之类的。如今就不一样了,种植什么最见效益、如何提高蔬菜管理水平、如何增加收入成了农民闲暇聊天时议论最多的话题。很多菜农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尝到了甜头,所以他们希望利用春节这个机会向别人学习经验和知识,以期来年菜种得更好,收入增得更多。而我们也从村民聊天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进步。

3、足不出户把菜卖

面对日益扩大的蔬菜种植面积,存量为积极帮助群众搞好销售和服务,先后筹措资金3万余元,建设了一个高标准蔬菜市场,同时鼓励农民企业家投资建设蔬菜加工厂、蔬菜批发市场,有效减轻了农民以前卖菜难的问题。

4、蔬菜上市“挑”时间

吉家湾村的菜农现在种植蔬菜越来越讲究,市场需要什么,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已经成为吉家湾村蔬菜种植的的一条新路。村民每年都会记下当年的菜价一边来年作参考,通常,菜农们都会根据往年的菜价与时间做对比来进行新一年的蔬菜生产,同时按照产期倒算进行育苗、定植,使其可以按照菜农自己的预期上市。

六、总结吉家湾村的蔬菜种植模式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大王镇党委书记这样说:“发展现代农业,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靠科技作支撑,走产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路子。”

第7篇 有机蔬菜细分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一、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有机蔬菜市场的现状及特点:

1.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组成

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中教师、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私企职员占了86%,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呈正比关系。

2.对“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种安全食品的区别的了解很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各占五分之一左右,而比较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各占约三分 之一。说明盲目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很少,这与一年前报道的在北京和上海的有机蔬菜市场调研中大部分购买者都不太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在这些认为自己很了解和比较了解三种安全食品区别的消费者中,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真正说出三者的区别来。他们最通常的回答是: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于有机食品关于转基因、转换期、缓冲带、轮作、跟踪体系、加工、储存、运输、认证、销售证等等方面的知识几乎还是空白。

3.购买有机蔬菜的频率

只要消费者有需求,价格能接受,产品信得过,有机蔬菜是很容易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人群的。

4.对品种的选择和对品种多样性的需求

虽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只关心价格和需要,并没有对某些品种提出特别的要求,但对品种的多样性方面则要求比较高。他们的心理是,凡是普通菜场上供应的蔬菜品种,有机蔬菜也应该有,这样的反应应该说是有机蔬菜市场发展初期的特定情况。

二 发展趋势

根据调查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在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初期,采取专卖店的形式销售有机食品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样做可以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有机食品的成本,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兴趣和购买力。

2.有机食品的专卖店应当首先开设在知识层次和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居民区,这样做有利于对有机食品的宣传,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但有机食品不是“贵族食品”,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消费者也对有机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机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价格渐趋合理,有机食品专卖店就可以逐渐向其他居民区扩展,吸引和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3.目前对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相当弱,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看到专卖店或看到货架上的有机产品后才知道有这样安全的食品。而且多数人并不了解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区别。因此有机食品的从业者应当努力做好广告和宣传工作,各级政府也应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机食品的发展,为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者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4.从消费者对有机蔬菜品种的需求上看,消费者普遍反映品种不够,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者和贸易者应当尽量扩大他们的生产和贸易品种,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消费者的需求。

5.各类有机食品专卖店(包括有机食品的其他类型的销售单位)都应当配备具有一定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知识,可以向顾客解释和宣传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营业员和经理。有机食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消费者需要在了解了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后才会购买。

6.多数消费者表示,有机蔬菜的口感明显比常规蔬菜好,这对有机蔬菜的生产者和贸易者来说是一种很积极的鼓励因素,建议有机农业的专家就此现象展开研究,找-全球品牌网-出口感变好的理论基础,使有机蔬菜的生产更具目的性,从而生产出更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有机蔬菜来。而且有机蔬菜口感的改善,对其他有机食品也有借鉴意义,只要掌握了原理,积极实践,其他有机食品也同样应该能够比常规食品的口感好。

7.获得适当的利润应该只是从事有机食品事业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唯一。有机食品的生产者,尤其是贸易者一定要处理好生产、消费与价格的关系,从消费者的实际结构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考虑,结合生产和运行成本,合理定价。还要对有机食品价格在本地区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最终定位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确保有机食品市场持久、稳定和健康地发展。达到经营者和消费者“双赢”的效果。

8.在国民经济不断向上发展,国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势下,有机食品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安全食品,只要生产者、加工者、贸易者、消费者、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支持,以有机蔬菜为先锋食品的有机食品事业必定能够快速、稳健地发展。

第8篇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一、菜市场总体情况

除县城的4个菜市场外,我县其余的菜市场全部分布在各乡镇,我们统称为农村市场,这些农村市场中规模较大的有型市场有洋溪、槎溪、水车、孟公、白溪、圳上等6个中心市场,他们的营业面积在到5000平方米之间,摊位个数在100到300之间;都是每天营业的日日场。除此之外,其余的农村市场都是4至5天才赶场营业一次的墟场,并且一般都是没有固定地点的马路市场,每逢赶场日便人流拥挤,交通阻塞,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

二、菜市场管理体制

我县80来个菜市场当中,属国有所有制的只有城区的城南、永兴两个城区市场以及26个农村墟场,其余的都是一些私人股份市场或村办市场。国有所有制市场由县市场服务中心管理,按理说县市场服务中心应是管理全县市场的公益事业单位,但当初却定性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这种体制对市场建设与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一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是事业单位性质,到银行贷不到一分钱,而无法搞市场建设;二是市场服务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而没纳入财政执行收支两条线,财政无任何拨款,但税费却五花八六,负担重,职工工资毫无保障;三是由于市场服务中心只有服务职责,没有管理职能,导致平时的收费工作和市场规范管理工作难度很大,就连自己管辖市场的周边冒市也无法规范整顿,而更何况对其余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因此,目前市场服务中心只能在自己管辖市场内履行服务职责,无法进行市场的规范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到位,至于那些私人股份市场与村办市场,则在管理体制上没有统一模式,各作其主,随心所欲,从而导致我县农贸市场的管理体制混乱不堪。

三、摊位租金收取情况

我县城区各菜市场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是采取年收的方式,就是先定好摊位的年租金,然后由经营户一次性交清,而在农村市场,由于收费难度更大,加之都是墟场,因此也采取月收或季收的方式收取摊位租金。从收取的数目来看,由于受单位体制的限制,县市场服务中心对摊位租金的收取一般很难按政策及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足额收取到位,农村市场更是廖廖无几。

四、菜市场经营的财务情况分析

五、县政府在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投入

近几年来,县委、政府在加强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去年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以来,对农贸市场的建设管理更加重视。

1、加强马路市场的整顿。

马路市场是我县普遍存在的一大现象,90%的农村市场都是马路市场,五里一市、十里一场,各个乡镇都有。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历史根源造成的,这些市场一般都是解放前选址开业的,人们在这里经营购物已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习惯。马路市场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这些市场很多都选在省道、国道两边经营,每逢赶场日便人山人海,菜担子、流动车辆、地摊到处都是,加上吆喝声、叫喊声,杂七杂八,交通严重受阻,市场的脏、乱、差特别严重,过往人群与当地群众都怨声载道。这些马路市场严重损害了我县的城市品位,曾经在人大、政协两会上许多委员代表纷纷提出整顿马路市场的建议提案。近几年,引起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每年组织交通、工商、商务、公安、城管、公路、建设、规划等职能部门,对全县马路市场进行专门整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历史习惯根深蒂固和市场建设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我县马路市场仍然存在还是难以根除。

2、加强市场投入。

自我县开展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城市以来,县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投入加大了力度,近两年,先后对永兴市场和城南市场的农改超改造工程投入220余万元。经过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从下水沟到地面、从墙面到顶面都装修一新,市场摊位都是标准化净菜市场摊位,活禽区与水产区都是相对独立的销售区域,市场设置了监控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及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用房,整个市场的硬件设施完全符合标准化净菜市场的要求,场内布局规范合理,商品摆放整齐美观,完全改变了改造前那种乱拉乱扯、乱堆乱放、乱吐乱丢的现象。可以说,通过政府投资改造后的永兴与城南两市场是一个完全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的农贸市场,既整洁美观、方便适用,又显档次品位,是我县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对市场的规范管理。

在这次双创工作中,县政府将县市场服务中心列入创建单位,要求对全县农贸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并且针对市场的布局、商品的摆放、卫生保洁、健康教育、经营秩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按理说这确实是有利于各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但由于实施主体是县市场服务中心,而市场服务中心受自身体制的制约,没有职能去管理其余的私办市场,所以只能在自管市场中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和标准去规范管理市场,其余的私办市场却仍然我行我素。为此,目前县政府正在研究准备成立新化县市场管理办公室,加强对全县各类市场的规范管理。

六、我县在创新农产品零售方式方面所做的工作

自从对城南、永兴两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后,我们将农产品的价格行情在信息发布屏上予以宣传,同时对市场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以便消费者明白市场行情,买得称心、吃得放心。此外,农户和商家实行农超对接,直接从菜农基地进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这些举措都大大也加快推动了农产品的营销。

七、对进一步加强菜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零售网络的建议

1、尽快成立全县市场的专门管理机构,赋予其管理职能。以便规范管理各类市场,搞好我县菜篮子工程,提高我县城市品位。

2、进一步加大对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投入力度。目前我县县城仅4个农贸市场,这对于20多万县城人口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梅苑开发区仅一个市场。因此,请政府行政划拨土地,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方便群众购物,搞活农产品流通,美化我县市容市貌,保障双创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第9篇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导语: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小编精心准备了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__街、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气温低于10℃,夏季高于22℃,春秋两季多在10℃—22℃之间,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与生长。同时,我市原为一隅洪荒之地,西纳九澧之水,东连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积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种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3。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本市市场需求来看,我市50%以上的市场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调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满足需求,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从澧县购菜7。5万公斤以上,特别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消费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别是目前人们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正形成一股“绿色消费”的热潮。 “绿色食品”的主要对象蔬菜蕴涵着巨大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农产品将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贸易,迫使各国将按比较利益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工业化国家因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等机会成本而不得不放弃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较低,因此,我国蔬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市水陆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离金罗火车站仅30公里,水运直通洞庭湖和长江,便于蔬菜的外运外销。

4。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种植蔬菜5万多亩,占全市农作物的9%,占经济作物的16%,成为仅次于水稻、油菜的第三大农作物。今年蔬菜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总产值将超过2亿元, 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与20__年相比,面积增加了一倍,总产量将扩大一倍,产值将增加1。3倍。在总量增长的同时,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类,10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产基地。如白衣的藠头、新洲的辣椒、__街的萝卜等已声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__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__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4。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以零售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吸纳团体和个人会员1071多个,培养营销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达2万吨,年成交额5000万元左右。今年,全市从事蔬菜营销的达120多人,外销蔬菜0。5万多吨,蔬菜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在蔬菜销售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出售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 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要指导建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各蔬菜基地要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发布点。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个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第10篇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导语: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是中国南部蔬菜生产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蔬菜产业在价值规律驱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迅猛发展,在新一轮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蔬菜产业已成为种植业的主导产业。蔬菜生产的作用已从过去解决城乡居民“菜篮子”向解决农民“钱袋子”转变,并成为当前农民增加种植业经济收益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广东区域资源优势,加强政策、资金、技术扶持。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设施蔬菜产业现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沙坡头区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4.56万亩,占全市20.83万亩的70%,占全区84.5万亩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66个,小拱棚瓜菜示范基地6个,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产值达到9亿元,农民人均来自设施蔬菜的收入达2204元,占沙坡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4%,主产区设施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设施蔬菜不仅成为农民投资回收最快、效益最为明显的支柱产业,而且解决了3.6万余人的就业,有效带动了流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种栽培模式为主,面积分别占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两种栽培模式为主。品种布局上,番茄占50%,茄子占10%,辣椒占15%,黄瓜占5%,瓜类占10%,设施园艺及其它占10%,产品的外销量占90%以上。制订推广了12项提质增效措施,平衡施肥、无土育苗、小气候调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co2气肥、反光幕、新型覆盖材料、阴阳棚及热风炉等技术开始示范使用。

存在问题

1、流通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没有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蔬菜交易在园区内直接进行,相互压价时有发生。二是缺乏流通销售龙头企业,现有的流通企业经济实力、带动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对市场调节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术服务滞后。现有市、镇(乡)两级农业科技人员50多人,不仅断档老化、总量严重不足,而且大部分专业不对口,真正的内行更不多,指导千家万户和几万座大棚的生产,不仅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地区间、农户间的生产水平很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标准化监控机制不完善,品牌保护意识不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的价位优势得不到体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时有发生,病虫害重治轻防、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现象比较普遍,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亟待提高。在销售上虽然一再强调统一包装,但部分运销企业为节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废旧包装箱的现象仍有发生;在蔬菜畅销时,部分农户对产品不分类,以次充好,对“沙坡头”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响。

4、种苗生产销售管理有待加强。个别种苗公司引进的蔬菜新品种不按程序严格进行试验示范就批量生产销售,造成部分品种稳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种苗公司有销售过期苗,病苗的现象;有的种苗公司技术力量薄弱,售后服务不及时。

5、基础设施不够配套,部分园区生产条件较差。一是老灌区设施蔬菜园区现有电路普遍为单相电,无法满足卷帘机三相用电需求,影响了农民投资安装使用卷帘机的积极性。二是沙漠农业园区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内平均温度比老灌区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时,棚内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

几点建议

1、加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内引外联,尽早建设集蔬菜展销、检测、收购、保鲜、加工、交易、外销为一体的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辐射面广的国家级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产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头蔬菜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组织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经纪人,通过联合、重组,形成流通集团或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2、多策并举,强化技术服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市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再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农民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销售种苗,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加大聘用山东农民技术员的力度,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3、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积极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二是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田头)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要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三是继续实施统一品牌、分级包装、统一标识和对包装箱进行适当补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把“沙坡头”蔬菜打造成宁夏、中国的名牌农产品。

4、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所有种苗公司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过期苗和弱病苗的现象。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对种苗质量高,技术服务好的企业,应给予相关项目优先申报及政策扶持;对育苗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种苗公司应限期整改或劝其退出种苗市场。

5、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园区供电线路改造,为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沙漠园区科研攻关,通过增设保温裙、防寒沟、双膜覆盖,增温火墙(炉)等,千方百计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绿化,草、灌、乔和草方格相结合,在园区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

2023年广东省蔬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种植面积达130.7万hm2,种植效益也较往年有较大提高,生产区域布局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总产量占全省的38%,但仍存在价格波动大、技术人员紧缺、基地不稳定等问题.从蔬菜生产、区域分布、进出口、市场供给、价格动态等方面,对广东省2023年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做出具体分析,并建议在制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强蔬菜产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构建蔬菜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科技研发实力,完善蔬菜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加工流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促进广东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合川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是许多地方农民致富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发展蔬菜,其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其一,因为蔬菜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其二,因为蔬菜量大且要求新鲜,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三,不同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土壤肥料条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种类多,技术性强,投入也较大,因此需要一定的蔬菜管理和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种植者对蔬菜先进技术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必须要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和一定的特色优势产品为基础。对照蔬菜业发展的五个必要条件,我市蔬菜产业发化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2.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襄渝铁路、国道212线横穿境内,渝合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合川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公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开明开放的环境,使合川具有强劲的中心辐射功能和多维接纳能力。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4.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条件:土壤多以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土质肥沃,热量丰富;加之三江汇流,76条溪河交错其间,有成片的江河冲击坝地6万多亩沙壤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且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5万亩。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良好的种植技术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合川是历史上有名的农业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余亩,年产蔬菜46万吨,是重庆市的重要蔬菜基地县之一,有相当的生产技术和种植规模,其中合川丝瓜、瓠瓜、冬瓜、南瓜、糯玉米、萝卜、藠头、大头菜、胡萝卜、榨菜、莴笋等瓜菜类和根茎菜类极具特色优势。近几年来,合川市组织专门力量、加大了抓全市蔬菜产业的力度,我们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

二、合川蔬菜产业发化展的市场基础

从总体上来看,人们的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目前正行成一股“绿色消费”、“绿色需求”的热潮,以“绿色食品”为对象的蔬菜业酝酿着巨大的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将在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农产品贸易,迫使各国将按照比较利益原则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些工业化国家由于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机会成本上千而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也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的蔬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正由解决温饱、满足量的需要向在保证总量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上转变,蔬菜作为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多糖、有机酸和芳香类物质的特殊商品,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增进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蔬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谓“一是三餐不吃饭可以,不吃菜不行”;特别是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蔬菜的商品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蔬菜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12篇 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近期,市委办组织文秘人员赴农委蔬菜办及大村、长虹、赛力等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并组织部分蔬菜生产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和建议,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加快推进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有效缓解我市蔬菜供应不足现状,切实解决群众“买菜贵”的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蔬菜配套专项奖扶资金从__年的5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0万元,并计划三年新增各类保障性蔬菜基地3000亩,其中今年新增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改造老基地200亩。从调研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推进速度较快。全年1200亩任务已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新建基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明确了投资主体,部分基地建设已完成大半。二是建设标准较高。全市1200亩基地,设施蔬菜基地占一半,其中复式二代棚占比达10%以上,河沥、西津、竹峰部分基地建设了现代化智能育种、育秧大棚。三是推进合力较强。初步形成了由市“菜篮子”办牵头,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投资主体,相关乡镇街道和村积极配合的推进合力。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蔬菜基地发展在生产、流通、保障等环节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入大。以设施大棚为例,新建1亩标准化普通钢架跨度棚(含农膜)需要1.5万元,复式二代棚需要4万元,而建设拥有自动化喷淋、温控及物联网监控系统的现代化智能蔬菜大棚则需要几十万元。一个基地以100亩的规模来计算,就需一次性投资几百万元。加上农用物资化肥、农膜、农药逐年涨价,若再购买机械,兴建水利、道路、冷库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更大的投入,对于一般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来说难以承受。

二是用工难。蔬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和精耕细作型产业,用工是关键。目前我市农村多为年老体弱者留守,青壮年基本在外务工,可用劳动力较少。留守劳动力工资虽较低但因文化层次不高,技术难掌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一般青壮劳力工资高达80—100元每天,遇农忙时节价格更高,甚至出现无人可请的局面。同时,懂技术、有经验的农技人员严重匮乏,导致在品种布局、茬口安排、育苗育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都存在问题。

三是用地难。蔬菜规模化种植用地难,一方面,我市属典型山区县市,田地面积较少,适宜蔬菜生产的连片土地更少,且蔬菜种植最怕水患,而我市连片耕地基本都在沿河地带;另一方面,由于蔬菜种植投入较大,回报需时长,龙头企业和大户希望土地流转时间长,但部分农民惜地思想较重,不愿长时间流转。此外,各蔬菜基地建设中,除种植区外,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需建设用地指标难获取情况普遍存在,亟待解决。

四是销售难。我市蔬菜市场建设滞后,无一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市区大华、中心市场、河沥桥东、桥西农贸市场摊位资源紧张,费用较高,且均未设立保障性蔬菜基地直供摊位。目前蔬菜基地蔬菜销售主要有两种:一是菜贩子上门收购,二是大华市场外夜市批发(必须于每日6:30前撤出,否则只有贱卖)。据了解,我市蔬菜基地蔬菜流通环节大体为:菜农——批发商——二次批发商——菜贩(零售商)等三到四个环节,销售难不仅挫伤了菜农生产积极性,也推高了市场蔬菜价格。

五是风险大。蔬菜种植受季节、天气影响较大,抗灾能力弱,尤其是大风、大雪、冰雹等恶劣天气和水患影响更大,露地蔬菜更甚,而与之对应的,农业保险对蔬菜种植目前仍然缺位,菜农收益难以保障。与此同时,各基地由于缺乏有效对接和统筹安排,蔬菜种植的品种、时间茬口往往重合,蔬菜生产经常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导致“菜贱伤农”。

三、对策建议

“菜篮子”工程事关民生,群众关注,鉴于我市基地面积缺口较大、建设任务较重、时间周期较长,建议市委、市政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相关职能单位和乡镇街道参加的领导组,统筹抓好 “篮菜子”规划布局、协调推进、项目整合等;二是制定“菜篮子”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菜篮子”基地建设、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科技服务、政策保险等各个环节的奖补政策,引导“菜篮子”有序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目标考核,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推进的良好格局。具体建议如下:

1、关于基地建设奖补。目前,我市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露地蔬菜,奖励500元(民生400元+产业化100元),对新增集中连片1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含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3000-4000元。露地蔬菜和普通钢架大棚奖励标准较周边不低,但考虑我市耕地现状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建议不提奖励标准,适当降低门槛,集中连片100亩降为50亩,对复式二代棚和智能化大棚,奖励标准适当提高到5000元和10000元,并设单户上限封顶。

2、关于资金扶持。①加强项目整合,将连片蔬菜基地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积极整合涉农尤其是小流域治理、高标准农田治理等项目资金,加强对连片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②加大融资支持,建立蔬菜基地建设贷款担保和贴息机制,引导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蔬菜基地建设。

3、关于用地支持。①借鉴铜陵做法,按每亩给予乡(镇、街道)村500元工作经费,调动乡村积极性,促进土地有序流转。②积极探索蔬菜基地建设与农村土地复垦耕作层复耕项目相结合,实现复耕土地高效利用、蔬菜连片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多赢。③调剂解决蔬菜基地保鲜库、晒场、农机具库房等附属设施建设用地指标问题。

4、关于用工问题。①加强宣传、引导、培训,鼓励农民就近转移为农业产业工人。②借鉴我市企业用工相关扶持政策,在外来“务农工”子女入学、户口、住房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对外引进农业产业工人。

5、关于生产指导。①编制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实现错位发展。②由“菜篮子”办牵头成立蔬菜产业行业协会,统筹协调指导全市蔬菜生产,加强产销动态监测与预警分析,适时发布价格和供求信息,科学引导生产经营活动。③加强蔬菜科技队伍建设,完善市、乡和基地村三级蔬菜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蔬菜生产技术人员与基地的对接帮扶制度,提高蔬菜服务能力及指导到位率。

6、关于销售流通。①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尽快规划建设一座大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标准化农贸市场新建改造步伐,在农贸市场设置基地直销区域、直销摊位。②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在城区建立配送中心和社区直销店,对在城区建店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或房租补贴。③鼓励蔬菜龙头企业、能人大户面向宁国城区市场,借鉴和县做法,对年销售市区生鲜蔬菜达一定规模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7、关于蔬菜保险。建议将蔬菜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大范畴统筹考虑,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与相关保险公司协调开展蔬菜生产农业保险试点,降低蔬菜生产风险。

第13篇 城市蔬菜产销调研报告范文

今年初,我市多数地方先后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其中全市蔬菜累计产量仅888.8万吨,比上年微降0.2%。今年各地为弥补灾害损失纷纷加强蔬菜生产措施,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全市蔬菜生产实现了较大增长。据统计,全市蔬菜累计产量达到945.2万吨,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一小时经济圈为624.1万吨,渝东北地区为235.5万吨,渝东南地区为85.6万吨。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达649.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全社会蔬菜销售收入76.3亿元,全年实现蔬菜产值120.2亿元。综观今年,全年蔬菜产销特点是:种植规模稳定增长,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区域特征比较明显;品种结构优化,优质菜得到较快发展,品质不断提高;销售形势看好,商品蔬菜外销量增加,市场价格持续上扬。

一、全年蔬菜产销形势良好

(一)蔬菜面积平稳增加,产量较快增长,区域特征明显

调查资料显示,今年我市蔬菜累计播种面积达649.4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由于干旱的影响,蔬菜单产有所下降,在较低基数的基础上,今年蔬菜单产较上年增长了2.5%,受面积单产双增长的影响,全市蔬菜产量实现增长6.4%的较大增幅。

分区域看,特征比较明显。一是今年一小时经济圈仍是我市蔬菜的主要生产地区,其产量占全市的66.0%,而且同比增幅达6.5%,发展速度也高于其他两个地区。渝东南地区总量仍然最小,其发展速度与渝东北地区基本相当。二是全市种植蔬菜的39个区县中,近郊如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等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产量普遍严重下降生产呈萎缩趋势,綦江、大足、潼南、武隆、黔江、涪陵等区县蔬菜生产则较快增长,我市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布局正在向主城周边或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如潼南的“中国西部绿色菜都”项目,大足的冬菜、调味品产业,武隆的高山绿色蔬菜基地等正在逐步形成。

第14篇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合川蔬菜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主要副食品,其市场需求量大、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市场前景广,是许多地方农民致富首选的短、平、快项目之一,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发展蔬菜,其生产需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其一,因为蔬菜对水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一定的水源保证;其二,因为蔬菜量大且要求新鲜,需要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其三,不同蔬菜对土壤的适应性不同,加之其耕作要求较高,需要较好的土壤肥料条件,最好是壤土;其四,蔬菜种类多,技术性强,投入也较大,因此需要一定的蔬菜管理和技术条件,其中包括种植者对蔬菜先进技术接受的程度等方面;其五,从产业化角度来讲,还必须要的龙头企业为依托和一定的特色优势产品为基础。对照蔬菜业发展的五个必要条件,我市蔬菜产业发化展具有较好的资源基础:

1.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合川市是重庆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一个县级农业大市,幅员面积235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8万公顷,总人口152万,其中农业人口120万。合川对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川及中北一带具有承上启下的强劲辐射作用,有较强的接纳能力,是城乡交换和货物周转的轴心。

2.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合川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襄渝铁路、国道212线横穿境内,渝合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合川与周边大中城市的距离,加之乡镇公路形成网络,蔬菜产地的交通也十分方便,这为蔬菜产品的输出创造了有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开明开放的环境,使合川具有强劲的中心辐射功能和多维接纳能力。

3.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合川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耕地海拔主要在200-4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100-1400毫米之间,年均日照1316小时,年均气温18.1℃,≥10℃的有效积温5903℃,无霜期331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有发展蔬菜生产的良好自然气候条件,产地生态环境较好,产地尚处于自然状态,生存环境几十年无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产地无污染,能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4.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条件:土壤多以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成,土质肥沃,热量丰富;加之三江汇流,76条溪河交错其间,有成片的江河冲击坝地6万多亩沙壤土,非常适合蔬菜种植。且水源丰富,灌溉方便,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目前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5万亩。

5.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西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为我市蔬菜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选址,对发展出口蔬菜也有科学合理的建议;我市与重庆市农科所、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6.良好的种植技术基础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合川是历史上有名的农业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23万余亩,年产蔬菜46万吨,是重庆市的重要蔬菜基地县之一,有相当的生产技术和种植规模,其中合川丝瓜、瓠瓜、冬瓜、南瓜、糯玉米、萝卜、藠头、大头菜、胡萝卜、榨菜、莴笋等瓜菜类和根茎菜类极具特色优势。近几年来,合川市组织专门力量、加大了抓全市蔬菜产业的力度,我们在蔬菜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较多的经验。

第15篇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蔬菜产业大有可为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_____街、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市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干湿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一般冬季气温低于10℃,夏季高于22℃,春秋两季多在10℃—22℃之间,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与生长。同时,我市原为一隅洪荒之地,西纳九澧之水,东连八百里洞庭,千古沉河堆积成洲,土壤十分肥沃,是种植蔬菜的最佳壤土。

2.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3.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本市市场需求来看,我市50%以上的市场都存在蔬菜缺口,需外调40%以上的蔬菜才能满足需求,仅我市一中食堂每年就从澧县购菜7.5万公斤以上,特别是一些早春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大部分需从外地调入。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世界年人均蔬菜占有量102公斤,日消费量为0.28公斤,远未达到世界营养学会推荐的日人均0.35─0.50公斤的水平。特别是目前人们消费理念大多遵循从温饱型─营养型─保健型─环保型的发展规律,正形成一股“绿色消费”的热潮。 “绿色食品”的主要对象蔬菜蕴涵着巨大商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各国农产品将以低关税或零关税贸易,迫使各国将按比较利益进行资源配置,进而引起全球产业布局重新调整。蔬菜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工业化国家因土地资源价格、劳动力等机会成本而不得不放弃部分市场,而我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价值较低,因此,我国蔬菜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市水陆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离金罗火车站仅30公里,水运直通洞庭湖和长江,便于蔬菜的外运外销。

4.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1.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今年,全市种植蔬菜5万多亩,占全市农作物的9%,占经济作物的16%,成为仅次于水稻、油菜的第三大农作物。今年蔬菜总产量预计可达1.5亿公斤,总产值将超过2亿元, 将占农业总产值的15%左右,与20__年相比,面积增加了一倍,总产量将扩大一倍,产值将增加1.3倍。在总量增长的同时,蔬菜上市品种日益丰富,目前我市蔬菜已有55大类,10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一大批特色生产基地。如白衣的藠头、新洲的辣椒、_____街的萝卜等已声名远扬,成为我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

2.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从20__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__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4.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中介组织稳步发展。随着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以零售市场、产地批发市场、集散点为一体的蔬菜市场网络逐步形成。现有蔬菜专业合作社2个,吸纳团体和个人会员1071多个,培养营销大户10多户,年交易量达2万吨,年成交额5000万元左右。今年,全市从事蔬菜营销的达120多人,外销蔬菜0.5万多吨,蔬菜营销队伍和中介组织在蔬菜销售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 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出售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 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要指导建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各蔬菜基地要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发布点。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个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蔬菜调研报告(15篇)

一、果蔬供应和价格情况二、蔬菜、瓜果流通环节收费情况根据调查,市果蔬的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其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批发环节费用主要包括田头到市场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蔬菜信息

  • 乡镇蔬菜调研报告
  • 乡镇蔬菜调研报告89人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一个蔬菜大 ...[更多]

  •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8篇)
  •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8篇)55人关注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 ...[更多]

  •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
  • 蔬菜基地调研报告53人关注

    关于我市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为了解掌握保障性蔬菜基地建设情况,近期,市委办组织文秘人员赴农委蔬菜办及大村、长虹、赛力等蔬菜基地进行了调研,并组织部分 ...[更多]

  • 蔬菜发展调研报告3篇
  • 蔬菜发展调研报告3篇51人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一个蔬菜大 ...[更多]

  •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8篇
  •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8篇32人关注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 ...[更多]

  • 蔬菜调研报告(15篇)
  • 蔬菜调研报告(15篇)28人关注

    一、果蔬供应和价格情况二、蔬菜、瓜果流通环节收费情况根据调查,市果蔬的流通通常要经过4-5个环节,其发生的费用,由批发和零售两部分组成。批发环节费用主要包括田 ...[更多]

  •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
  • 蔬菜市场调研报告15人关注

    一、菜市场总体情况除县城的4个菜市场外,我县其余的菜市场全部分布在各乡镇,我们统称为农村市场,这些农村市场中规模较大的有型市场有洋溪、槎溪、水车、孟公、白溪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