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2023年3月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为期十天的太白山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次实习不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使我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五天的水准测量,一天的全站仪测量,一天的内业计算以及两天的碎步测量,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升华到实际,初步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各种数据的计算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现将这十天的实习总结如下。
进入太白山后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利用前五天进行对十九个(开始是十八个)点的往返测水准测量。
首先是仪器,这次我们所有的人使用的仪器都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一天因为我们水准仪的自动安平装置出了些问题,我们对仪器进行了更换。我们更换后的仪器是全新的中瀚水准仪。这个水准仪和我们在学校课堂实习所使用的水准仪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水准仪。这个仪器一共只有两个旋钮,分别是物镜调节和水平微调。该仪器只有一个圆水准泡,因为有自动安平装置,因此在整平的时候,只需要将圆水准气泡移入圆圈内即可。关于水平制动方面,该仪器采用的是阻尼式制动,因此没有水平制动旋钮,只需将望远镜调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另外,我们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
其次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关于数据的记录,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填入表格即可,要注意的方面是记录员和测量员要事先约定好读数的顺序,是上中下还是下中上。关于对数据的处理,我将其总结为:黑减红,下减上,后减前。对于高差闭合差的处理,为了避免在加减0.1上出现问题,一个简便的方法是用毫米位之前与黑面一致,毫米之后取黑面和红面毫米下一位的平均数即可。另外记录时一定要记录好前后视尺是哪一个尺,即是4687还是4787,以便利用其进行计算。关于视距方面,按照要求,单次的视距差不得超过五米,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十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视距累计差对某此测量的视距进行调整,在下丝读书小于上丝读书的前提下,当视距累计差是负值时,我们需要在下一次测量时增大前视视距,反之增加后视视距。对于某一次测量的误差,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数,正负3,正负5和正负5米。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读数时容易眼部疲劳,在读红面时会将下丝看成中丝,至少我犯了好几次这样的错误,因此要注意观察读数的准确性。
最后是某两点的累计闭合差的计算,因为数据比较多,因此应该进行多次计算检验。误差的公式(四等)是6倍根号n(山地)和1.5被根号l(平坦地区),我们在进行四五两点的测量时曾经超限,虽然进行了将近一下午,但没办法超限即重测,从那之后,我们对每一次测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以保证结果不会超限。
我们的全站仪测量时雨后第一组进行的,虽然使用的是徕卡的仪器,但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全站仪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会置零和测距,沿顺时针方向测内角,先左后右(即下一点到后一点)即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仪器的对中与整平,徕卡的仪器采用的是红外对中,看似要比光学对中方便,但我觉得仍是有很多困难,加之我们测量的时候正赶上是雨后测量,地上的泥很松软,脚架很难架稳,使我们对中整平的困难进一步加大。根据一天的测量经验,我将对中于整平总结透过脚架向下对点时脚架一定要踩实,然后再安置仪器,安置好仪器后要先利用脚架整平,不要直接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因为角螺旋整平角度变化比较大,会使对中点跑的很远,当圆水准气泡接近中心后再利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对中整平的步骤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两个步骤占据了我们几乎百分之七十的时间。但通过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丰富的野外全站仪使用经验,我觉得许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在太白山上练好了,以后在各种情况下都没问题。
第2篇 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精选范文
为期十天的太白山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次实习不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使我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五天的水准测量,一天的全站仪测量,一天的内业计算以及两天的碎步测量,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升华到实际,初步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各种数据的计算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现将这十天的实习总结如下。
进入太白山后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利用前五天进行对十九个(开始是十八个)点的往返测水准测量。
首先是仪器,这次我们所有的人使用的仪器都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一天因为我们水准仪的自动安平装置出了些问题,我们对仪器进行了更换。我们更换后的仪器是全新的中瀚水准仪。这个水准仪和我们在学校课堂实习所使用的水准仪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水准仪。这个仪器一共只有两个旋钮,分别是物镜调节和水平微调。该仪器只有一个圆水准泡,因为有自动安平装置,因此在整平的时候,只需要将圆水准气泡移入圆圈内即可。关于水平制动方面,该仪器采用的是阻尼式制动,因此没有水平制动旋钮,只需将望远镜调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另外,我们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
其次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关于数据的记录,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填入表格即可,要注意的方面是记录员和测量员要事先约定好读数的顺序,是上中下还是下中上。关于对数据的处理,我将其总结为:黑减红,下减上,后减前。对于高差闭合差的处理,为了避免在加减0.1上出现问题,一个简便的方法是用毫米位之前与黑面一致,毫米之后取黑面和红面毫米下一位的平均数即可。另外记录时一定要记录好前后视尺是哪一个尺,即是4687还是4787,以便利用其进行计算。关于视距方面,按照要求,单次的视距差不得超过五米,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十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视距累计差对某此测量的视距进行调整,在下丝读书小于上丝读书的前提下,当视距累计差是负值时,我们需要在下一次测量时增大前视视距,反之增加后视视距。对于某一次测量的误差,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数,正负3,正负5和正负5米。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读数时容易眼部疲劳,在读红面时会将下丝看成中丝,至少我犯了好几次这样的错误,因此要注意观察读数的准确性。
最后是某两点的累计闭合差的计算,因为数据比较多,因此应该进行多次计算检验。误差的公式(四等)是6倍根号n(山地)和1.5被根号l(平坦地区),我们在进行四五两点的测量时曾经超限,虽然进行了将近一下午,但没办法超限即重测,从那之后,我们对每一次测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以保证结果不会超限。
我们的全站仪测量时雨后第一组进行的,虽然使用的是徕卡的仪器,但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全站仪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会置零和测距,沿顺时针方向测内角,先左后右(即下一点到后一点)即可。我们所面临的的困难是仪器的对中与整平,徕卡的仪器采用的是红外对中,看似要比光学对中方便,但我觉得仍是有很多困难,加之我们测量的时候正赶上是雨后测量,地上的泥很松软,脚架很难架稳,使我们对中整平的困难进一步加大。根据一天的测量经验,我将对中于整平总结透过脚架向下对点时脚架一定要踩实,然后再安置仪器,安置好仪器后要先利用脚架整平,不要直接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因为角螺旋整平角度变化比较大,会使对中点跑的很远,当圆水准气泡接近中心后再利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对中整平的步骤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两个步骤占据了我们几乎百分之七十的时间。但通过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丰富的野外全站仪使用经验,我觉得许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在太白山上练好了,以后在各种情况下都没问题。
关于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徕卡的精密仪器,所以误差很容易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误差公式为。
全站仪数据的记录与计算,没有水准仪那么复杂,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再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即可。
内业计算顾名思义,是纯粹的计算问题,我认为计算的主要部分之一是对误差的分配,在进行角度分配的时候,由于我们的f_的误差比较小,因此分配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如果严格按照公式进行分配,每个角所得的量就很小,所以我们只是对边长较大的几个角进行了分配。在分配时只要遵循了一个原则即可,即:按照边长或测站数正比例分配,再在前面加上符号即可。
我们内业计算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在角度分配计算时,对某一边多对应角度的概念理解错误,导致我们第一次错误的计算,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修改。
此外内业计算需要我们极其认真的进行,因为计算错误任一一个数,也许就会导致最后结果错误,比如我们班级的一组_在分配后的结果一圈累计下来应该是0,但他就是差那么一点,这种错误很难被检查出来,只能重新计算一遍。
有关内业计算的公式只要记住_是cos,y是sin,掌握分配原则,其余的按照表格计算即可,其实按照表格要求,内业计算进行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碎步测量分两部分,打格网和测量绘图。
我们打格网是在内业计算那天进行的,由于格网尺有限,为了能够尽早的完成任务,我们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内业计算,而是选择了最先打格网。所以我们组是四个班所有组中最先打格网的。作为组长,加上其他人不擅长绘图,打格网的任务便落在了我的头上。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花了时间相对较长,但为后面几组打格网积累了经验。第一个开始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在整个打格网的过程中个,我可以始终保持着认真的状态,因此我们第一次就在误差范围之内。格网尺的使用方面,我们的格网尺与书上的不是完全相同,但原理相差不大,其步骤和书上的也完全一样,即先画直线五等分,然后在大致垂直方向用格网尺画五个等分的弧,然后用对角线长度与弧最上面的弧相交找到焦点,再一连线即完成了一个垂直的绘制,另一个垂直如法炮制即可。画格网尺的关键在于方法和认真,误差很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会超限,结果就是擦掉重新绘制。
测量绘图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过程,因为不仅要求会用经纬仪,而且需要找到好多点,然后进行计算,再绘制到图上。首先是经纬仪的使用,我们用的是j6的经纬仪,和我们在学校所使用的差不多,有差别的地方是该经纬仪有补偿功能,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和全站仪一样,经纬仪上我们面临的困难时对中与整平,其解决办法也和全站仪的解决办法大相径庭,只是此处是光学对中。另外经纬仪在放回箱中时一定要旋开所有制动旋钮,将补偿旋钮放到off上。
下一部分是测量,由于碎步测量的精度不是很大,因此测量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基本任务是测量角度与距离,原理就是利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用上下丝差值乘以100计算距离。测量时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面,记录上按照表格要求即可,公式就是书上的两个公式,主要用来计算水平距离。需要注意的是,水平角方面要分清内角和外角,否则绘图时会出现差错。另外计算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要有耐心和认真的态度。
因为我主要的任务就是画图,画图需要和跑尺,即选取测量点相结合,因此我将这两项放在同一部分。选点的原则,我们所依据的就是直线至少十五米一个点,直圆的三个点,直缓缓圆的五个点,曲线部分的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不到的地方我们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距离测量,有些平行或者垂直部分,我们也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测量,以节省时间。点的选取要合适,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只要满足绘图的需要即可。在绘图上,和其他几方面一样,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让人很是头疼,比如有些点的误差很大,有些地方的点无法测到又无法用皮尺,其他测站也看不到,我觉得画图有时就像是在解决一道道的几何题,将未知的点联系到已知的点上,然后进行画图。画图上我的一点疏忽是没有选取线性,所有的线我都采取了同样宽度的实线,这种情况下只能在斗画完后对线形进行修改。作为画图人员,我觉得另一点需要去做的就是完全熟悉图式,只有熟悉图式,按照图式要求才能画对图。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我们组在两天的碎步时间里没有能够将所有图的测绘完成,但我觉得我们组所有参加的人员练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认真参加的每个人都掌握了碎步测量的基本技能,我想这也就是此次实习的意义所在。
作为组长,我觉得我们组此次实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每个人都经历过了此次测量实习的中的每一项工作,并限度的掌握了各项工作所需的技能,我们组的原则是以掌握技能为主的同时完成老师布置下的任务,因此,我们组的此次实习相对比较成功。
另外,在测量的同时,此次实习还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磨练,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八点收工,没有午间休息,有时甚至会吃在山上,顶着太白山的炎炎烈日,亦或者是雨后泥泞的道路,我们都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与其他人进行合作,或者在遇到问题或者矛盾时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我想此次实习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3篇 ____年3月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为期十天的太白山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次实习不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使我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五天的水准测量,一天的全站仪测量,一天的内业计算以及两天的碎步测量,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升华到实际,初步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各种数据的计算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现将这十天的实习总结如下。
进入太白山后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利用前五天进行对十九个(开始是十八个)点的往返测水准测量。
首先是仪器,这次我们所有的人使用的仪器都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一天因为我们水准仪的自动安平装置出了些问题,我们对仪器进行了更换。我们更换后的仪器是全新的中瀚水准仪。这个水准仪和我们在学校课堂实习所使用的水准仪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水准仪。这个仪器一共只有两个旋钮,分别是物镜调节和水平微调。该仪器只有一个圆水准泡,因为有自动安平装置,因此在整平的时候,只需要将圆水准气泡移入圆圈内即可。关于水平制动方面,该仪器采用的是阻尼式制动,因此没有水平制动旋钮,只需将望远镜调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另外,我们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
其次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关于数据的记录,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填入表格即可,要注意的方面是记录员和测量员要事先约定好读数的顺序,是上中下还是下中上。关于对数据的处理,我将其总结为:黑减红,下减上,后减前。对于高差闭合差的处理,为了避免在加减0.1上出现问题,一个简便的方法是用毫米位之前与黑面一致,毫米之后取黑面和红面毫米下一位的平均数即可。另外记录时一定要记录好前后视尺是哪一个尺,即是4687还是4787,以便利用其进行计算。关于视距方面,按照要求,单次的视距差不得超过五米,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十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视距累计差对某此测量的视距进行调整,在下丝读书小于上丝读书的前提下,当视距累计差是负值时,我们需要在下一次测量时增大前视视距,反之增加后视视距。对于某一次测量的误差,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数,正负3,正负5和正负5米。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读数时容易眼部疲劳,在读红面时会将下丝看成中丝,至少我犯了好几次这样的错误,因此要注意观察读数的准确性。
最后是某两点的累计闭合差的计算,因为数据比较多,因此应该进行多次计算检验。误差的公式(四等)是6倍根号n(山地)和1.5被根号l(平坦地区),我们在进行四五两点的测量时曾经超限,虽然进行了将近一下午,但没办法超限即重测,从那之后,我们对每一次测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以保证结果不会超限。
我们的全站仪测量时雨后第一组进行的,虽然使用的是徕卡的仪器,但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全站仪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会置零和测距,沿顺时针方向测内角,先左后右(即下一点到后一点)即可。我们所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仪器的对中与整平,徕卡的仪器采用的是红外对中,看似要比光学对中方便,但我觉得仍是有很多困难,加之我们测量的时候正赶上是雨后测量,地上的泥很松软,脚架很难架稳,使我们对中整平的困难进一步加大。根据一天的测量经验,我将对中于整平总结透过脚架向下对点时脚架一定要踩实,然后再安置仪器,安置好仪器后要先利用脚架整平,不要直接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因为角螺旋整平角度变化比较大,会使对中点跑的很远,当圆水准气泡接近中心后再利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对中整平的步骤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两个步骤占据了我们几乎百分之七十的时间。但通过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丰富的野外全站仪使用经验,我觉得许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在太白山上练好了,以后在各种情况下都没问题。
关于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徕卡的精密仪器,所以误差很容易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误差公式为()。
全站仪数据的记录与计算,没有水准仪那么复杂,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再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即可。
内业计算顾名思义,是纯粹的计算问题,我认为计算的主要部分之一是对误差的分配,在进行角度分配的时候,由于我们的f_的误差比较小,因此分配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如果严格按照公式进行分配,每个角所得的量就很小,所以我们只是对边长较大的几个角进行了分配。在分配时只要遵循了一个原则即可,即:按照边长或测站数正比例分配,再在前面加上符号即可。
我们内业计算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在角度分配计算时,对某一边多对应角度的概念理解错误,导致我们第一次错误的计算,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修改。
此外内业计算需要我们极其认真的进行,因为计算错误任一一个数,也许就会导致最后结果错误,比如我们班级的一组_在分配后的结果一圈累计下来应该是0,但他就是差那么一点,这种错误很难被检查出来,只能重新计算一遍。
有关内业计算的公式只要记住_是cos,y是sin,掌握分配原则,其余的按照表格计算即可,其实按照表格要求,内业计算进行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碎步测量分两部分,打格网和测量绘图。
我们打格网是在内业计算那天进行的,由于格网尺有限,为了能够尽早的完成任务,我们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内业计算,而是选择了最先打格网。所以我们组是四个班所有组中最先打格网的。作为组长,加上其他人不擅长绘图,打格网的任务便落在了我的头上。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花了时间相对较长,但为后面几组打格网积累了经验。第一个开始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在整个打格网的过程中个,我可以始终保持着认真的状态,因此我们第一次就在误差范围之内。格网尺的使用方面,我们的格网尺与书上的不是完全相同,但原理相差不大,其步骤和书上的也完全一样,即先画直线五等分,然后在大致垂直方向用格网尺画五个等分的弧,然后用对角线长度与弧最上面的弧相交找到焦点,再一连线即完成了一个垂直的绘制,另一个垂直如法炮制即可。画格网尺的关键在于方法和认真,误差很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会超限,结果就是擦掉重新绘制。
测量绘图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过程,因为不仅要求会用经纬仪,而且需要找到好多点,然后进行计算,再绘制到图上。首先是经纬仪的使用,我们用的是j6的经纬仪,和我们在学校所使用的差不多,有差别的地方是该经纬仪有补偿功能,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和全站仪一样,经纬仪上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时对中与整平,其解决办法也和全站仪的解决办法大相径庭,只是此处是光学对中。另外经纬仪在放回箱中时一定要旋开所有制动旋钮,将补偿旋钮放到off上。
下一部分是测量,由于碎步测量的精度不是很大,因此测量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基本任务是测量角度与距离,原理就是利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用上下丝差值乘以100计算距离。测量时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面,记录上按照表格要求即可,公式就是书上的两个公式,主要用来计算水平距离。需要注意的是,水平角方面要分清内角和外角,否则绘图时会出现差错。另外计算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要有耐心和认真的态度。 1
因为我主要的任务就是画图,画图需要和跑尺,即选取测量点相结合,因此我将这两项放在同一部分。选点的原则,我们所依据的就是直线至少十五米一个点,直圆的三个点,直缓缓圆的五个点,曲线部分的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不到的地方我们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距离测量,有些平行或者垂直部分,我们也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测量,以节省时间。点的选取要合适,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只要满足绘图的需要即可。在绘图上,和其他几方面一样,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让人很是头疼,比如有些点的误差很大,有些地方的点无法测到又无法用皮尺,其他测站也看不到,我觉得画图有时就像是在解决一道道的几何题,将未知的点联系到已知的点上,然后进行画图。画图上我的一点疏忽是没有选取线性,所有的线我都采取了同样宽度的实线,这种情况下只能在斗画完后对线形进行修改。作为画图人员,我觉得另一点需要去做的就是完全熟悉图式,只有熟悉图式,按照图式要求才能画对图。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我们组在两天的碎步时间里没有能够将所有图的测绘完成,但我觉得我们组所有参加的人员练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认真参加的每个人都掌握了碎步测量的基本技能,我想这也就是此次实习的意义所在。
作为组长,我觉得我们组此次实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每个人都经历过了此次测量实习的中的每一项工作,并最大限度的掌握了各项工作所需的技能,我们组的原则是以掌握技能为主的同时完成老师布置下的任务,因此,我们组的此次实习相对比较成功。
另外,在测量的同时,此次实习还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磨练,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八点收工,没有午间休息,有时甚至会吃在山上,顶着太白山的炎炎烈日,亦或者是雨后泥泞的道路,我们都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与其他人进行合作,或者在遇到问题或者矛盾时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我想此次实习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4篇 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范文
为期十天的太白山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次实习不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使我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五天的水准测量,一天的全站仪测量,一天的内业计算以及两天的碎步测量,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升华到实际,初步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各种数据的计算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现将这十天的实习总结如下。
进入太白山后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利用前五天进行对十九个(开始是十八个)点的往返测水准测量。
首先是仪器,这次我们所有的人使用的仪器都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一天因为我们水准仪的自动安平装置出了些问题,我们对仪器进行了更换。我们更换后的仪器是全新的中瀚水准仪。这个水准仪和我们在学校课堂实习所使用的水准仪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水准仪。这个仪器一共只有两个旋钮,分别是物镜调节和水平微调。该仪器只有一个圆水准泡,因为有自动安平装置,因此在整平的时候,只需要将圆水准气泡移入圆圈内即可。关于水平制动方面,该仪器采用的是阻尼式制动,因此没有水平制动旋钮,只需将望远镜调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另外,我们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
其次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关于数据的记录,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填入表格即可,要注意的方面是记录员和测量员要事先约定好读数的顺序,是上中下还是下中上。关于对数据的处理,我将其总结为:黑减红,下减上,后减前。对于高差闭合差的处理,为了避免在加减0.1上出现问题,一个简便的方法是用毫米位之前与黑面一致,毫米之后取黑面和红面毫米下一位的平均数即可。另外记录时一定要记录好前后视尺是哪一个尺,即是4687还是4787,以便利用其进行计算。关于视距方面,按照要求,单次的视距差不得超过五米,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十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视距累计差对某此测量的视距进行调整,在下丝读书小于上丝读书的前提下,当视距累计差是负值时,我们需要在下一次测量时增大前视视距,反之增加后视视距。对于某一次测量的误差,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数,正负3,正负5和正负5米。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读数时容易眼部疲劳,在读红面时会将下丝看成中丝,至少我犯了好几次这样的错误,因此要注意观察读数的准确性。
最后是某两点的累计闭合差的计算,因为数据比较多,因此应该进行多次计算检验。误差的公式(四等)是6倍根号n(山地)和1.5被根号l(平坦地区),我们在进行四五两点的测量时曾经超限,虽然进行了将近一下午,但没办法超限即重测,从那之后,我们对每一次测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以保证结果不会超限。
我们的全站仪测量时雨后第一组进行的,虽然使用的是徕卡的仪器,但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全站仪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会置零和测距,沿顺时针方向测内角,先左后右(即下一点到后一点)即可。我们所面临的的困难是仪器的对中与整平,徕卡的仪器采用的是红外对中,看似要比光学对中方便,但我觉得仍是有很多困难,加之我们测量的时候正赶上是雨后测量,地上的泥很松软,脚架很难架稳,使我们对中整平的困难进一步加大。根据一天的测量经验,我将对中于整平总结透过脚架向下对点时脚架一定要踩实,然后再安置仪器,安置好仪器后要先利用脚架整平,不要直接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因为角螺旋整平角度变化比较大,会使对中点跑的很远,当圆水准气泡接近中心后再利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对中整平的步骤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两个步骤占据了我们几乎百分之七十的时间。但通过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丰富的野外全站仪使用经验,我觉得许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在太白山上练好了,以后在各种情况下都没问题。
关于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徕卡的精密仪器,所以误差很容易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误差公式为。
全站仪数据的记录与计算,没有水准仪那么复杂,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再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即可。
内业计算顾名思义,是纯粹的计算问题,我认为计算的主要部分之一是对误差的分配,在进行角度分配的时候,由于我们的f_的误差比较小,因此分配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如果严格按照公式进行分配,每个角所得的量就很小,所以我们只是对边长较大的几个角进行了分配。在分配时只要遵循了一个原则即可,即:按照边长或测站数正比例分配,再在前面加上符号即可。
我们内业计算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在角度分配计算时,对某一边多对应角度的概念理解错误,导致我们第一次错误的计算,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修改。
此外内业计算需要我们极其认真的进行,因为计算错误任一一个数,也许就会导致最后结果错误,比如我们班级的一组_在分配后的结果一圈累计下来应该是0,但他就是差那么一点,这种错误很难被检查出来,只能重新计算一遍。
有关内业计算的公式只要记住_是cos,y是sin,掌握分配原则,其余的按照表格计算即可,其实按照表格要求,内业计算进行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碎步测量分两部分,打格网和测量绘图。
我们打格网是在内业计算那天进行的,由于格网尺有限,为了能够尽早的完成任务,我们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内业计算,而是选择了最先打格网。所以我们组是四个班所有组中最先打格网的。作为组长,加上其他人不擅长绘图,打格网的任务便落在了我的头上。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花了时间相对较长,但为后面几组打格网积累了经验。第一个开始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在整个打格网的过程中个,我可以始终保持着认真的状态,因此我们第一次就在误差范围之内。格网尺的使用方面,我们的格网尺与书上的不是完全相同,但原理相差不大,其步骤和书上的也完全一样,即先画直线五等分,然后在大致垂直方向用格网尺画五个等分的弧,然后用对角线长度与弧最上面的弧相交找到焦点,再一连线即完成了一个垂直的绘制,另一个垂直如法炮制即可。画格网尺的关键在于方法和认真,误差很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会超限,结果就是擦掉重新绘制。
测量绘图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过程,因为不仅要求会用经纬仪,而且需要找到好多点,然后进行计算,再绘制到图上。首先是经纬仪的使用,我们用的是j6的经纬仪,和我们在学校所使用的差不多,有差别的地方是该经纬仪有补偿功能,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和全站仪一样,经纬仪上我们面临的困难时对中与整平,其解决办法也和全站仪的解决办法大相径庭,只是此处是光学对中。另外经纬仪在放回箱中时一定要旋开所有制动旋钮,将补偿旋钮放到off上。
下一部分是测量,由于碎步测量的精度不是很大,因此测量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基本任务是测量角度与距离,原理就是利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用上下丝差值乘以100计算距离。测量时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面,记录上按照表格要求即可,公式就是书上的两个公式,主要用来计算水平距离。需要注意的是,水平角方面要分清内角和外角,否则绘图时会出现差错。另外计算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要有耐心和认真的态度。
因为我主要的任务就是画图,画图需要和跑尺,即选取测量点相结合,因此我将这两项放在同一部分。选点的原则,我们所依据的就是直线至少十五米一个点,直圆的三个点,直缓缓圆的五个点,曲线部分的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不到的地方我们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距离测量,有些平行或者垂直部分,我们也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测量,以节省时间。点的选取要合适,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只要满足绘图的需要即可。在绘图上,和其他几方面一样,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让人很是头疼,比如有些点的误差很大,有些地方的点无法测到又无法用皮尺,其他测站也看不到,我觉得画图有时就像是在解决一道道的几何题,将未知的点联系到已知的点上,然后进行画图。画图上我的一点疏忽是没有选取线性,所有的线我都采取了同样宽度的实线,这种情况下只能在斗画完后对线形进行修改。作为画图人员,我觉得另一点需要去做的就是完全熟悉图式,只有熟悉图式,按照图式要求才能画对图。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我们组在两天的碎步时间里没有能够将所有图的测绘完成,但我觉得我们组所有参加的人员练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认真参加的每个人都掌握了碎步测量的基本技能,我想这也就是此次实习的意义所在。
作为组长,我觉得我们组此次实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每个人都经历过了此次测量实习的中的每一项工作,并限度的掌握了各项工作所需的技能,我们组的原则是以掌握技能为主的同时完成老师布置下的任务,因此,我们组的此次实习相对比较成功。
另外,在测量的同时,此次实习还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磨练,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八点收工,没有午间休息,有时甚至会吃在山上,顶着太白山的炎炎烈日,亦或者是雨后泥泞的道路,我们都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与其他人进行合作,或者在遇到问题或者矛盾时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我想此次实习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5篇 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
为期十天的太白山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次实习不但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品质,使我们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五天的水准测量,一天的全站仪测量,一天的内业计算以及两天的碎步测量,我们将书本上的知识升华到实际,初步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各种数据的计算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现将这十天的实习总结如下。
水准测量
进入太白山后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利用前五天进行对十九个(开始是十八个)点的往返测水准测量。
首先是仪器,这次我们所有的人使用的仪器都是自动安平水准仪,第一天因为我们水准仪的自动安平装置出了些问题,我们对仪器进行了更换。我们更换后的仪器是全新的中瀚水准仪。这个水准仪和我们在学校课堂实习所使用的水准仪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水准仪。这个仪器一共只有两个旋钮,分别是物镜调节和水平微调。该仪器只有一个圆水准泡,因为有自动安平装置,因此在整平的时候,只需要将圆水准气泡移入圆圈内即可。关于水平制动方面,该仪器采用的是阻尼式制动,因此没有水平制动旋钮,只需将望远镜调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另外,我们在目镜中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的像。
其次是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关于数据的记录,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填入表格即可,要注意的方面是记录员和测量员要事先约定好读数的顺序,是上中下还是下中上。关于对数据的处理,我将其总结为:黑减红,下减上,后减前。对于高差闭合差的处理,为了避免在加减0.1上出现问题,一个简便的方法是用毫米位之前与黑面一致,毫米之后取黑面和红面毫米下一位的平均数即可。另外记录时一定要记录好前后视尺是哪一个尺,即是4687还是4787,以便利用其进行计算。关于视距方面,按照要求,单次的视距差不得超过五米,视距累计差不得超过十米。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视距累计差对某此测量的视距进行调整,在下丝读书小于上丝读书的前提下,当视距累计差是负值时,我们需要在下一次测量时增大前视视距,反之增加后视视距。对于某一次测量的误差,我们只需要记住三个数,正负3,正负5和正负5米。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读数时容易眼部疲劳,在读红面时会将下丝看成中丝,至少我犯了好几次这样的错误,因此要注意观察读数的准确性。
最后是某两点的累计闭合差的计算,因为数据比较多,因此应该进行多次计算检验。误差的公式(四等)是6倍根号n(山地)和1.5被根号l(平坦地区),我们在进行四五两点的测量时曾经超限,虽然进行了将近一下午,但没办法超限即重测,从那之后,我们对每一次测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以保证结果不会超限。
全站仪测量
我们的全站仪测量时雨后第一组进行的,虽然使用的是徕卡的仪器,但是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
全站仪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会置零和测距,沿顺时针方向测内角,先左后右(即下一点到后一点)即可。我们所面临的的困难是仪器的对中与整平,徕卡的仪器采用的是红外对中,看似要比光学对中方便,但我觉得仍是有很多困难,加之我们测量的时候正赶上是雨后测量,地上的泥很松软,脚架很难架稳,使我们对中整平的困难进一步加大。根据一天的测量经验,我将对中于整平总结如下:透过脚架向下对点时脚架一定要踩实,然后再安置仪器,安置好仪器后要先利用脚架整平,不要直接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因为角螺旋整平角度变化比较大,会使对中点跑的很远,当圆水准气泡接近中心后再利用角螺旋进行整平。对中整平的步骤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这两个步骤占据了我们几乎百分之七十的时间。但通过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丰富的野外全站仪使用经验,我觉得许老师在课堂上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在太白山上练好了,以后在各种情况下都没问题。
关于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徕卡的精密仪器,所以误差很容易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误差公式为。
全站仪数据的记录与计算,没有水准仪那么复杂,只要按照表格要求,再计算出相应的平均值即可。
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顾名思义,是纯粹的计算问题,我认为计算的主要部分之一是对误差的分配,在进行角度分配的时候,由于我们的f_的误差比较小,因此分配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如果严格按照公式进行分配,每个角所得的量就很小,所以我们只是对边长较大的几个角进行了分配。在分配时只要遵循了一个原则即可,即:按照边长或测站数正比例分配,再在前面加上符号即可。
我们内业计算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在角度分配计算时,对某一边多对应角度的概念理解错误,导致我们第一次错误的计算,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修改。
此外内业计算需要我们极其认真的进行,因为计算错误任一一个数,也许就会导致最后结果错误,比如我们班级的一组_在分配后的结果一圈累计下来应该是0,但他就是差那么一点,这种错误很难被检查出来,只能重新计算一遍。
有关内业计算的公式只要记住_是cos,y是sin,掌握分配原则,其余的按照表格计算即可,其实按照表格要求,内业计算进行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碎步测量与画图
碎步测量分两部分,打格网和测量绘图。
我们打格网是在内业计算那天进行的,由于格网尺有限,为了能够尽早的完成任务,我们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内业计算,而是选择了最先打格网。所以我们组是四个班所有组中最先打格网的。作为组长,加上其他人不擅长绘图,打格网的任务便落在了我的头上。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虽然花了时间相对较长,但为后面几组打格网积累了经验。第一个开始的另外一点好处是在整个打格网的过程中个,我可以始终保持着认真的状态,因此我们第一次就在误差范围之内。格网尺的使用方面,我们的格网尺与书上的不是完全相同,但原理相差不大,其步骤和书上的也完全一样,即先画直线五等分,然后在大致垂直方向用格网尺画五个等分的弧,然后用对角线长度与弧最上面的弧相交找到焦点,再一连线即完成了一个垂直的绘制,另一个垂直如法炮制即可。画格网尺的关键在于方法和认真,误差很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会超限,结果就是擦掉重新绘制。
测量绘图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过程,因为不仅要求会用经纬仪,而且需要找到好多点,然后进行计算,再绘制到图上。首先是经纬仪的使用,我们用的是j6的经纬仪,和我们在学校所使用的差不多,有差别的地方是该经纬仪有补偿功能,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和全站仪一样,经纬仪上我们面临的困难时对中与整平,其解决办法也和全站仪的解决办法大相径庭,只是此处是光学对中。另外经纬仪在放回箱中时一定要旋开所有制动旋钮,将补偿旋钮放到off上。
下一部分是测量,由于碎步测量的精度不是很大,因此测量时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但基本任务是测量角度与距离,原理就是利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用上下丝差值乘以100计算距离。测量时对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面,记录上按照表格要求即可,公式就是书上的两个公式,主要用来计算水平距离。需要注意的是,水平角方面要分清内角和外角,否则绘图时会出现差错。另外计算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要有耐心和认真的态度。
因为我主要的任务就是画图,画图需要和跑尺,即选取测量点相结合,因此我将这两项放在同一部分。选点的原则,我们所依据的就是直线至少十五米一个点,直圆的三个点,直缓缓圆的五个点,曲线部分的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不到的地方我们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距离测量,有些平行或者垂直部分,我们也适度的利用了皮尺进行了测量,以节省时间。点的选取要合适,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稀,只要满足绘图的需要即可。在绘图上,和其他几方面一样,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让人很是头疼,比如有些点的误差很大,有些地方的点无法测到又无法用皮尺,其他测站也看不到,我觉得画图有时就像是在解决一道道的几何题,将未知的点联系到已知的点上,然后进行画图。画图上我的一点疏忽是没有选取线性,所有的线我都采取了同样宽度的实线,这种情况下只能在斗画完后对线形进行修改。作为画图人员,我觉得另一点需要去做的就是完全熟悉图式,只有熟悉图式,按照图式要求才能画对图。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我们组在两天的碎步时间里没有能够将所有图的测绘完成,但我觉得我们组所有参加的人员练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认真参加的每个人都掌握了碎步测量的基本技能,我想这也就是此次实习的意义所在。
其他
作为组长,我觉得我们组此次实习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每个人都经历过了此次测量实习的中的每一项工作,并限度的掌握了各项工作所需的技能,我们组的原则是以掌握技能为主的同时完成老师布置下的任务,因此,我们组的此次实习相对比较成功。
另外,在测量的同时,此次实习还是对我们意志品质的磨练,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开始工作,晚上八点收工,没有午间休息,有时甚至会吃在山上,顶着太白山的炎炎烈日,亦或者是雨后泥泞的道路,我们都明白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如何与其他人进行合作,或者在遇到问题或者矛盾时如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我想此次实习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