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报告怎么写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 实习开始前,我有幸进入环保局,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旨在深入了解环保政策的实施过程,学习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实习岗位与职责 我在环保局担任助理职务,主要负责协助监测环境污染情况,参与制定和执行环保计划,以及与社区、企业和公众进行沟通,宣传环保理念。
三、实习经历与收获
1. 环境监测:我参与了空气质量、水质和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了解了各类监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2. 环保计划制定:我协助编制了多个环保项目计划,学习了如何评估环境影响,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3. 社区互动:通过组织环保讲座和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公众有效沟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问题与挑战 实习期间,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需要深入研究和创新解决方案。
五、反思与建议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认识到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建议环保局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环保责任感。
第1篇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23年12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北京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历史上就不断进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群,从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护城河环绕皇城、京城,湖水相连,使北京这座历代名都在威严大气之外,又增加了几分秀丽和飘逸。但自清代末期开始,由于北京水系疏于管理,河道淤积污染,航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城市水系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整治,兴建了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开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将两大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环境用水量,水环境大为改观。但毕竟40多年来未对水系进行过彻底治理,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沟。湖泊淤泥深厚,据北京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淤泥累计达到230万立方米。
北京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广泛关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从治理北京心脏地区的六颗明珠——“六海”开始,城市水系治理拉开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标是“水清、岸绿、流畅、通航”,这次水系治理为北京历史上首次,规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没有先例。
就如同校园里一片片修建齐整的草坪,与那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杂草;就如同燕南园中那一株株车前草,任人踩踏而依旧旺盛;就如同那二月兰、蒲公英,不需要浇水而繁茂生长;就如同静园草坪中那让人踩踏的马边草;就如同那刚到春天就发出新绿的早熟禾;就如同未名湖小岛中的芦苇……
草坪的功用究竟是什么?是观赏?是美观?还是让人充分与自然接近?人工养护的草坪,总是显示出一分远离尘嚣的孤高与自拔,一个个旋转的喷水口让人对自然的力量产生怀疑,一台台自动化的割草机让人对人的力量产生近乎怪异的崇拜。从小就习惯了“草坪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的我,总是对齐整的草坪敬而远之。忽然就想起,坐在昆明湖南岸的草坪上吃午饭时,路人投来的怪异的目光。隐隐约约还听到有人鄙夷的声音:在草坪上吃饭,草坪不是要更脏么?于是就想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别人在草坪上野餐,总是义愤填膺……然而现在的思想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踏入草坪时还总是有几分犹豫和不安。是的,如果人总是被隔离在自然之外,那么自然的妙处又该如何去体会?亲近自然,同时保护自然……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而有时自然的力量和其精密程度真是让人叹服。燕南园草坪上,十几种植物和谐地生长共存,蚯蚓的存在则为其创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杂草和人工种草同时存在的地方,总是杂草先于种草而绿。与自然界生命过程割裂开来的自然物总是显得异常脆弱。在柳浪庄的野地中,生长有先锋植物灰藜,作为一年生植物,它在一年中能长很高,对土壤产生很大的改良作用。3-6年之后,灰藜被其它植物取而代之,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灌木、乔木等逐渐进行演替生长。在颐和园万寿山上,有一个古代的水土保持工程。山体上建成覆瓦状,从而加强雨水的下渗作用,减缓雨水的下流作用,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水和保土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为自然服务。在万寿山上生长着自然条件下的侧柏,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状态下生长很好的植物,而园林工人却想把它们全部清理掉,在山体上多种一些草。然而不耐旱的人工草势必需要更多的人工浇水,从而为喜旱的侧柏提供了一个不利的生长环境,最后必然导致不利的生态结果。试图人为改变自然的选择,必将得到违背自然的选择。
矗入云天的高层建筑,蛛网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瑰丽闪烁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陆离的商品橱窗,给现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变幻万千的现代生活图景。今天,与其说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了,不如说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这个人工世界,虽然以自然世界为物质依托,但已使人远离了原生自然,它启发人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能不能建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日益拥挤的交通,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等新问题。如何维护城市的风景线,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现代人工城市的环境空间,只有人工设计表现自然环境,寓自然于环境之中,才能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环境艺术在创造人类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设计着人类未来的文明。
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
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
1、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
3、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
4、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
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总结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
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第2篇 2023年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__年12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北京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历史上就不断进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群,从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护城河环绕皇城、京城,湖水相连,使北京这座历代名都在威严大气之外,又增加了几分秀丽和飘逸。但自清代末期开始,由于北京水系疏于管理,河道淤积污染,航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城市水系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整治,兴建了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开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将两大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环境用水量,水环境大为改观。但毕竟40多年来未对水系进行过彻底治理,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沟。湖泊淤泥深厚,据北京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淤泥累计达到230万立方米。
北京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广泛关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从治理北京心脏地区的六颗明珠——“六海”开始,城市水系治理拉开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标是“水清、岸绿、流畅、通航”,这次水系治理为北京历史上首次,规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没有先例。
就如同校园里一片片修建齐整的草坪,与那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杂草;就如同燕南园中那一株株车前草,任人踩踏而依旧旺盛;就如同那二月兰、蒲公英,不需要浇水而繁茂生长;就如同静园草坪中那让人踩踏的马边草;就如同那刚到春天就发出新绿的早熟禾;就如同未名湖小岛中的芦苇……
草坪的功用究竟是什么?是观赏?是美观?还是让人充分与自然接近?人工养护的草坪,总是显示出一分远离尘嚣的孤高与自拔,一个个旋转的喷水口让人对自然的力量产生怀疑,一台台自动化的割草机让人对人的力量产生近乎怪异的崇拜。从小就习惯了“草坪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的我,总是对齐整的草坪敬而远之。忽然就想起,坐在昆明湖南岸的草坪上吃午饭时,路人投来的怪异的目光。隐隐约约还听到有人鄙夷的声音:在草坪上吃饭,草坪不是要更脏么?于是就想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别人在草坪上野餐,总是义愤填膺……然而现在的思想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踏入草坪时还总是有几分犹豫和不安。是的,如果人总是被隔离在自然之外,那么自然的妙处又该如何去体会?亲近自然,同时保护自然……
第3篇 环境保护实习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大连理工大学“实践理论一把抓”的号召,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此,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张杰在寒假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调研勘察了作为国家示范企业的甘肃省兰州铁路局河口南焊轨基地,旨在宣传绿色环保科普知识,对企业的和谐发展提出适当建议。
兰州铁路局河口南焊轨基地始建于2023年,位于兰州枢纽兰新线与兰青线交会地河口南车站以南,占地面积134亩,根据地形条件,工艺平面布置采用l型布置方案,年焊轨设计生产能力为2000公里。
基地建成投产以来,基地领导积极改善生产、办公工作环境,对厂区进行了大面积种草种树绿化工作,绿化面积达5000平方米,栽植树木200多棵。对焊轨基地西区时效台北侧道路及焊轨线辊道周围铺设了花砖,共计长度超过1200米;更换、配置了车间休息座椅、更衣柜等生活配套设施;增设了工量具台及各型标识牌。为努力营造“争一流、创一流”的文化氛围,以“五个一流”为主题,在显着位置悬挂了文化灯箱,张贴了安全宣传画,制作了以闭环管理和标准化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板,营造安全生产和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用充满关爱、温暖的文字和安全警示语激励和提示职工,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为了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车间定期组织开展了体育活动和各项文化活动。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车间厂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为争创工作环境一流的目标打下基础。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希望能宣传及学习先进的企业环保措施及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示范企业。
第4篇 ____年环保局环境保护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一、实习目的
这是我在__县环保局完成的关于环境保护的一次综合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实习过程
(一)、环境宣传教育任务全面落实 全民环境意识普遍提高
1是通过刷写标语、办板报、印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在群众中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据统计,今年全县共刷写各类环境保护宣传标语30多条,悬挂横幅21条(副),印发传单6万份,播放环境教育警示专题片8场次,举办各类咨询活动5场次,咨询群众3.5万多人(次)。
2是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城区设立咨询服务点3处,悬挂环境警示图片16份,向有关部门赠送《中国环境报》6.5特刊90份,并现场播放了环境警示光盘和环保法律宣传录音,直接受教育人数3000多人,出动宣传车一辆,抽调12人组成宣传小分队,历时4天,巡回7个乡镇,散发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咨询群众近万人,同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以“我和环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活动,共收集征文8700多份。在宣传教育活动中我们注意把集中宣传同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保证了宣传活动的长效性和实效性。
3是积极开展“双绿”创建活动。为了使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们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实施方案》,今年确定马岭中学等9所学校要建设成为达标绿色学校,北区住宅区创建为绿色社区,赤城乡等6乡镇要创建为环境优美乡镇,为了促进这项工作顺利进行,我局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向创建绿色达标学校的9所学校拨付创建活动补助经费1.4万元。据统计,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用于美化、亮化、硬化、绿化工程投入经费共计达65.32万元,创建工作基本达标,并于__年9月顺利通过我县验收。
4是推行“绿色认证”。今年,我们把推行绿色认证作为环保部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一项新的工作措施来抓,协同有关部门,狠抓__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协助完成了__无公害大米基地认证工作,__县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
5是向省市报送环保政务信息31篇,县电视台播出新闻录象3次,广播稿2篇,完成《中国环境报》征订任务27份。
6是积极开展“四五”普法教育活动并顺利通过市县验收。通过广泛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职工、青少年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和支持环保工作、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目前电话举报多了,来信来访多了,关心环境、支持环保工作的人多了。
(二)、总量控制目标得到落实
结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年初,我们对排污单位实施量化管理是
1是层层分解污染物排放指标,并定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排污单位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污染防治水平,辖区内17户砖瓦厂是排放so2、烟尘大户,我们在严格控制燃煤类型的同时,进行技术指导,降低能耗,减少排污量,确保企业增产不增污,监理人员累计深入企业现场检查指导32人(次)。2是从源头抓起,全力推行使用清洁能源(型煤、液化气),全县有80%的燃煤用户使用中低硫份的华亭煤,60%左右的餐饮业(包括夜市)使用石油液化气,降低了so2的产生量,减轻环境压力,建成烟控区3.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80%。完成沼气示范点1个,沼气用户200多户。根据初步测算,全年二氧化硫、烟尘、化学需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均在控制指标以内。
(三)、环境监理和管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辖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1是依法征收排污费,发挥排污收费以征促治的作用。针对往年协商收费,征收排污费不到位的问题,今年我们坚持“摸清底子,班子议定,定额征收”的工作思路,变过去协商收费为定额收费。为了确保排污费按时足额征收,我们对环境监理人员实行定岗位、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奖惩比例和领导包总盘子的“五定一包责任制”,靠实了责任,明确了任务。在征收过程中严明纪律,严格标准,作到“一个政策框、一把尺子量”,基本达到了“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截止目前共征收排污费39万元,占总任务的97.5%,完成开征190户,年底有望超额完成收费任务。
2是加强执法检查,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污染源分类管理,对重点监督单位每月检查一遍,对非重点监督单位每季度至少检查一遍,检查方式以突击检查为主,今年共检查企业70场(次),在全省“两个健康”专项行动中,对2户企业提出了限期治理要求,关停了小炼钢企业1户,取缔“土炼油”炉1处,全年累计开展执法检查368人(次),查处环境违法行
为3起,罚款1.5万元。
3是加强城区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根据水源区划报告,重新修订了《__县城区饮用水源管理办法》,并提请县政府发布实施,局里抽调专门人员,对松花江饮用水源区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工作,查处直接在河道洗衣物、饮牲畜事件3起,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我们还协调市环境监测站对县城城区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2次,并督促有关单位采取了一些预防水污染的措施。
4是加强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及治理力度,抽查采暖锅炉36台,对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单位限期整改,下发整改通知书6份,全部得到落实,投入8万元完成庆成3#小区供热站、县医院锅炉限期治理项目2项;协调石油单位封闭石油废弃井7口;抽调10名工作人员,历时4个多月,对全县企事业单位、生活及第三产业906户排污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从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并建立了较为详实的资料档案,排污申报登记率100%;全县(包括石油单位)用于治理环境的资金约7000多万元,环保投资指数0.9‰。
5是加大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力度。继续推行环保预审制,把环保审查把关的程序前移,规定建设项目在立项之前,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批准,这一工作制度的实施,使环保审查取得了主动权,有效防止了一些重污染项目的开工建设。另外我们根据建设项目名录,及时掌握新、扩、改建项目动态,积极主动参与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不一跟踪”,即不环评不准立项,不办理手续不准开工,不达标不准验收,对建设项目环保措施、环保设施落实情况全程跟踪检查,全年参与验收的工程项目9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率100%。协调市环评所对北区供热站、陇原黄花菜加工厂等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进行了环评。对全县89户新、扩、改建项目全部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执行率达100%。今年拒绝审批开发油井11口。
6是加强城市环境管理,严格控制县城的扬尘污染和噪声污染。要求城区建筑工地实施封闭施工,严禁将污泥、黄土带出工地,白灰堆放场地采取扬尘防治措施,为防止机动车的噪声污染,在县城的南街、北街、人民路设立了机动车禁鸣区,有3名监理人员经常巡逻,尤其在“两考”期间,我们向城区各个体门店、舞厅、音乐茶座和建筑施工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强两考期间环境噪声管理的通知》230多份,限定了它们的作业时间,并划定了噪声控制区,组织人力,进行不间断的巡查,确保为考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考试环境。 1
7是加强规范化执法工作,进一步落实了执法责任制。我们先后指派2名同志参加了全市法制学习培训班,2名同志分别在省、市局进行了专业培训,在局机关组织开展了3次环保法规知识学习交流活动,并注意督促干部职工抓好平时的业务学习,努力打造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环保执法队伍。为了规范执法行为,今年,我们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再筹资6000多元,制作政务公开牌2面,把群众最关心的收费标准和收费对象逐一公布,把各项制度逐一上墙,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规定工作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必须亮证执法,文明执法,不乱开口子,不搞无原则工作。局规范化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人员执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有效的杜绝了执法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三、实习体会
由于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对于实习方法、调查技巧没有什么积累,因此,这次实习中,我觉得学到了很多,对一些过去的方法也更加重视了。
首先是对比的方法。许多事物只搞正面调查或许能得知它现在的情况,但是不经与过去的对比,我们却始终无法了解它的发展趋势。我想,调查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预测未来,为实际服务,而要预测未来则一定要掌握发展趋势。有些问题如果不与过去的情况对比,我们是不可能认清问题所在的,我们只会一味的认为,现在的情况还很好,而且将会一直好下去,这样管理的问题就被不经意间忽略了。而有些时候,对比会帮我们更快的找到事物的症结。当我们单独看问题时有可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我们把若干个问题、若干种情况联系起来加以对比,可能很快便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一个是采访的手段。很多情况下,我们喜欢自己查资料,但是,文字的资料毕竟有滞后性,而且,普通民众的个人看法也很难找到。而采访,不仅直接、速度快,而且得到的信息贴近于生活,特别是要了解当地居民的看法时,自己查资料是无法得到所需信息的。总之,我认为,没有采访的调查,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的。
第5篇 ____年暑假环境保护实习报告范文总结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身边的白色污染情况,我们意识到,只是在网上和书本中调查资料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走访了政府部门,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官方的资料以及建议,完善我们的社会实践
我们联系并走访了上海市黄浦区环境保护局的符局长。在符局长热情的帮助下,我们了解到了的资料。
采访录音整理
1. 普通老百姓对塑料袋的依赖性非常高,而且长久以来免费领取塑料袋已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__的“限塑令”会使许多人感到不便,政府部门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
答:关键是人的理念问题,一般老百姓对环保也有所关注,如空气质量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但在观念上以切实的行动配合环保的意识并不强。所以我们会加强对政策的宣传。由于免费,现在国内家庭使用塑料袋都是用了就扔,消耗了很多可以节省的塑料袋,而在国外,塑料袋大多不是免费发放的。通过收费,可以促进塑料袋的重复利用,从而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同时,我们也会倡导使用替代产品,如布袋等,以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
2. 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许多人都认为限塑令的执行将造成不便,且有相当多的人对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不了解,对该政策有所非议。
答:很多人对塑料袋对环境的损害不了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埋入土中即使1__年也难以腐烂降解,即使是现在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若焚烧处理也对环境不利。而如今中国众多人口在生活中所消耗的大量塑料袋对环境有很大压力。我们政府部门应该配合政策加大相关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如果大家都能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问题,应该都能接受。因为环保不仅是环保部门的事,而是人人有责的。
3. “限塑令”的执行势必对现有塑料袋产业造成冲击,这也关系到相当多的人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如何看待呢?
答:“限塑令”对塑料袋的厚度有了国家标准,禁用了超薄塑料袋,这也是促进塑料袋的质量,从而提高其被重复使用能力。现在国内的塑料袋行业主要由乡镇企业构成,很多是小作坊式的。“限塑令”的实施所导致的塑料袋需求量下降和塑料袋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促使这一行业的优化整合,一些企业也许会消失或转产,留下来的将是合格的企业,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
4. 6月份限塑令的实施对生活会的影响。
答: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一项政策的实施,老百姓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大家自然而然会习惯,政策的实施是引导大家过更环保的生活。主要工作是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倡导重复利用塑料袋或使用纸袋布袋。
完成了这次采访后,我们收获很多。我们意识到白色污染以及__的通知并不只是我们表面的看到的这么简单,这其中包含着很多潜层次的东西,处处透露着政府对百姓及社会的关心。一项政策的实施不但加速了对抗白色污染的脚步,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还能整顿整个塑料袋生产市场,真是一举多得,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政府部门的深谋远虑。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机床是制造业的主要生产设备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各类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汽车这样大批量的产品,也要求个性化。因此不能采用传统化的刚性生产线进行生产,还须考虑到适应的柔性。...
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寒假,满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喜爱,我参加了这次以千村万户大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磨练。平日里我们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实践的并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
从__.7月份至__年5月份通过学校组织的这次。让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这次真枪实弹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亲自尝到了在一线奋战的幼儿教师们的辛苦。
学生暑期社会理论总结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在素质教育并不是很提高的今天,这句话似乎成了天方夜谭。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是啃着书本,在题海里游过来的,素质教育似乎离我们很远。
过去的一年里总盼望着放假,于是乎,在新的一年里终于迎来了寒假,20__年1月13号,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回家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好好看看我的老爸老妈,而且吃着妈妈做的饭菜,心里感觉暖暖的。同样我和同学们一样憧憬着寒假的美好的生活。
国际贸易实习报告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做国际贸易实习,很累,很忙,但是真正感觉到很好.发现对于国家贸易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没有搞懂,尤其是里面的规则等等..在中国共产党14大以来,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社...
暑期培训班实习报告范文一一、实践概述转眼间暑假就要结束了,在整个暑假实践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平时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对以后的人生路程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知道以后个人的发展必须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刻,不得不感叹时间的流逝,四个星期的实习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真的好舍不得。那些可爱的姐姐、那些教会我很多东西的师傅,尤其是我的指导老师徐检察官---一个只有29岁的主诉检察官,一个人超好的大哥哥……平湖市人民检察院给我的东西...
第6篇 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2023年12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北京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历史上就不断进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群,从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护城河环绕皇城、京城,湖水相连,使北京这座历代名都在威严大气之外,又增加了几分秀丽和飘逸。但自清代末期开始,由于北京水系疏于管理,河道淤积污染,航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城市水系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整治,兴建了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开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将两大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环境用水量,水环境大为改观。但毕竟40多年来未对水系进行过彻底治理,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沟。湖泊淤泥深厚,据北京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淤泥累计达到230万立方米。
北京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广泛关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从治理北京心脏地区的六颗明珠——“六海”开始,城市水系治理拉开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标是“水清、岸绿、流畅、通航”,这次水系治理为北京历史上首次,规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没有先例。
就如同校园里一片片修建齐整的草坪,与那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杂草;就如同燕南园中那一株株车前草,任人踩踏而依旧旺盛;就如同那二月兰、蒲公英,不需要浇水而繁茂生长;就如同静园草坪中那让人踩踏的马边草;就如同那刚到春天就发出新绿的早熟禾;就如同未名湖小岛中的芦苇……
草坪的功用究竟是什么?是观赏?是美观?还是让人充分与自然接近?人工养护的草坪,总是显示出一分远离尘嚣的孤高与自拔,一个个旋转的喷水口让人对自然的力量产生怀疑,一台台自动化的割草机让人对人的力量产生近乎怪异的崇拜。从小就习惯了“草坪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的我,总是对齐整的草坪敬而远之。忽然就想起,坐在昆明湖南岸的草坪上吃午饭时,路人投来的怪异的目光。隐隐约约还听到有人鄙夷的声音:在草坪上吃饭,草坪不是要更脏么?于是就想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别人在草坪上野餐,总是义愤填膺……然而现在的思想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踏入草坪时还总是有几分犹豫和不安。是的,如果人总是被隔离在自然之外,那么自然的妙处又该如何去体会?亲近自然,同时保护自然……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而有时自然的力量和其精密程度真是让人叹服。燕南园草坪上,十几种植物和谐地生长共存,蚯蚓的存在则为其创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杂草和人工种草同时存在的地方,总是杂草先于种草而绿。与自然界生命过程割裂开来的自然物总是显得异常脆弱。在柳浪庄的野地中,生长有先锋植物灰藜,作为一年生植物,它在一年中能长很高,对土壤产生很大的改良作用。3-6年之后,灰藜被其它植物取而代之,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灌木、乔木等逐渐进行演替生长。在颐和园万寿山上,有一个古代的水土保持工程。山体上建成覆瓦状,从而加强雨水的下渗作用,减缓雨水的下流作用,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水和保土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为自然服务。在万寿山上生长着自然条件下的侧柏,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状态下生长很好的植物,而园林工人却想把它们全部清理掉,在山体上多种一些草。然而不耐旱的人工草势必需要更多的人工浇水,从而为喜旱的侧柏提供了一个不利的生长环境,最后必然导致不利的生态结果。试图人为改变自然的选择,必将得到违背自然的选择。
矗入云天的高层建筑,蛛网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瑰丽闪烁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陆离的商品橱窗,给现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变幻万千的现代生活图景。今天,与其说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了,不如说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这个人工世界,虽然以自然世界为物质依托,但已使人远离了原生自然,它启发人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能不能建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日益拥挤的交通,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等新问题。如何维护城市的风景线,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现代人工城市的环境空间,只有人工设计表现自然环境,寓自然于环境之中,才能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环境艺术在创造人类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设计着人类未来的文明。
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
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
1、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
3、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
4、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
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总结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
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第7篇 环境保护寒假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报告范文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身边的白色污染情况,我们意识到,只是在网上和书本中调查资料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走访了政府部门,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官方的资料以及建议,完善我们的社会实践
我们联系并走访了上海市黄浦区环境保护局的符局长。在符局长热情的帮助下,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资料。
采访录音整理:
1. 普通老百姓对塑料袋的依赖性非常高,而且长久以来免费领取塑料袋已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事,__的“限塑令”会使许多人感到不便,政府部门如何来处理这个问题?
答:关键是人的理念问题,一般老百姓对环保也有所关注,如空气质量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但在观念上以切实的行动配合环保的意识并不强。所以我们会加强对政策的宣传。由于免费,现在国内家庭使用塑料袋都是用了就扔,消耗了很多可以节省的塑料袋,而在国外,塑料袋大多不是免费发放的。通过收费,可以促进塑料袋的重复利用,从而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同时,我们也会倡导使用替代产品,如布袋等,以减少塑料袋的消费量。
2. 我们的问卷调查发现,许多人都认为限塑令的执行将造成不便,且有相当多的人对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不了解,对该政策有所非议。
答:很多人对塑料袋对环境的损害不了解。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埋入土中即使100年也难以腐烂降解,即使是现在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若焚烧处理也对环境不利。而如今中国众多人口在生活中所消耗的大量塑料袋对环境有很大压力。我们政府部门应该配合政策加大相关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如果大家都能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问题,应该都能接受。因为环保不仅是环保部门的事,而是人人有责的。
3. “限塑令”的执行势必对现有塑料袋产业造成冲击,这也关系到相当多的人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如何看待呢?
答:“限塑令”对塑料袋的厚度有了国家标准,禁用了超薄塑料袋,这也是促进塑料袋的质量,从而提高其被重复使用能力。现在国内的塑料袋行业主要由乡镇企业构成,很多是小作坊式的。“限塑令”的实施所导致的塑料袋需求量下降和塑料袋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促使这一行业的优化整合,一些企业也许会消失或转产,留下来的将是合格的企业,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调节。
4. 6月份限塑令的实施对生活会的影响。
答: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一项政策的实施,老百姓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大家自然而然会习惯,政策的实施是引导大家过更环保的生活。主要工作是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倡导重复利用塑料袋或使用纸袋布袋。
完成了这次采访后,我们收获很多。我们意识到白色污染以及__的通知并不只是我们表面的看到的这么简单,这其中包含着很多潜层次的东西,处处透露着政府对百姓及社会的关心。一项政策的实施不但加速了对抗白色污染的脚步,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还能整顿整个塑料袋生产市场,真是一举多得,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政府部门的深谋远虑。
第8篇 环境保护实习报告范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大连理工大学“实践理论一把抓”的号召,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此,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张杰在寒假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调研勘察了作为国家示范企业的甘肃省兰州铁路局河口南焊轨基地,旨在宣传绿色环保科普知识,对企业的和谐发展提出适当建议。
兰州铁路局河口南焊轨基地始建于2023年,位于兰州枢纽兰新线与兰青线交会地河口南车站以南,占地面积134亩,根据地形条件,工艺平面布置采用l型布置方案,年焊轨设计生产能力为2000公里。
基地建成投产以来,基地领导积极改善生产、办公工作环境,对厂区进行了大面积种草种树绿化工作,绿化面积达5000平方米,栽植树木200多棵。对焊轨基地西区时效台北侧道路及焊轨线辊道周围铺设了花砖,共计长度超过1200米;更换、配置了车间休息座椅、更衣柜等生活配套设施;增设了工量具台及各型标识牌。为努力营造“争一流、创一流”的文化氛围,以“五个一流”为主题,在显着位置悬挂了文化灯箱,张贴了安全宣传画,制作了以闭环管理和标准化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板,营造安全生产和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用充满关爱、温暖的文字和安全警示语激励和提示职工,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为了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车间定期组织开展了体育活动和各项文化活动。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车间厂区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活配套设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为争创工作环境一流的目标打下基础。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希望能宣传及学习先进的企业环保措施及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示范企业。
第9篇 ____年环境保护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__年12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北京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历史上就不断进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群,从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护城河环绕皇城、京城,湖水相连,使北京这座历代名都在威严大气之外,又增加了几分秀丽和飘逸。但自清代末期开始,由于北京水系疏于管理,河道淤积污染,航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城市水系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整治,兴建了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开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将两大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环境用水量,水环境大为改观。但毕竟40多年来未对水系进行过彻底治理,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沟。湖泊淤泥深厚,据北京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淤泥累计达到230万立方米。
北京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广泛关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从治理北京心脏地区的六颗明珠——“六海”开始,城市水系治理拉开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标是“水清、岸绿、流畅、通航”,这次水系治理为北京历史上首次,规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没有先例。
就如同校园里一片片修建齐整的草坪,与那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杂草;就如同燕南园中那一株株车前草,任人踩踏而依旧旺盛;就如同那二月兰、蒲公英,不需要浇水而繁茂生长;就如同静园草坪中那让人踩踏的马边草;就如同那刚到春天就发出新绿的早熟禾;就如同未名湖小岛中的芦苇……
草坪的功用究竟是什么?是观赏?是美观?还是让人充分与自然接近?人工养护的草坪,总是显示出一分远离尘嚣的孤高与自拔,一个个旋转的喷水口让人对自然的力量产生怀疑,一台台自动化的割草机让人对人的力量产生近乎怪异的崇拜。从小就习惯了“草坪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的我,总是对齐整的草坪敬而远之。忽然就想起,坐在昆明湖南岸的草坪上吃午饭时,路人投来的怪异的目光。隐隐约约还听到有人鄙夷的声音:在草坪上吃饭,草坪不是要更脏么?于是就想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别人在草坪上野餐,总是义愤填膺……然而现在的思想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踏入草坪时还总是有几分犹豫和不安。是的,如果人总是被隔离在自然之外,那么自然的妙处又该如何去体会?亲近自然,同时保护自然……
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而有时自然的力量和其精密程度真是让人叹服。燕南园草坪上,十几种植物和谐地生长共存,蚯蚓的存在则为其创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杂草和人工种草同时存在的地方,总是杂草先于种草而绿。与自然界生命过程割裂开来的自然物总是显得异常脆弱。在柳浪庄的野地中,生长有先锋植物灰藜,作为一年生植物,它在一年中能长很高,对土壤产生很大的改良作用。3-6年之后,灰藜被其它植物取而代之,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灌木、乔木等逐渐进行演替生长。在颐和园万寿山上,有一个古代的水土保持工程。山体上建成覆瓦状,从而加强雨水的下渗作用,减缓雨水的下流作用,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水和保土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为自然服务。在万寿山上生长着自然条件下的侧柏,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状态下生长很好的植物,而园林工人却想把它们全部清理掉,在山体上多种一些草。然而不耐旱的人工草势必需要的人工浇水,从而为喜旱的侧柏提供了一个不利的生长环境,最后必然导致不利的生态结果。试图人为改变自然的选择,必将得到违背自然的选择。
矗入云天的高层建筑,蛛网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瑰丽闪烁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陆离的商品橱窗,给现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变幻万千的现代生活图景。今天,与其说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了,不如说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这个人工世界,虽然以自然世界为物质依托,但已使人远离了原生自然,它启发人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能不能建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日益拥挤的交通,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等新问题。如何维护城市的风景线,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现代人工城市的环境空间,只有人工设计表现自然环境,寓自然于环境之中,才能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环境艺术在创造人类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设计着人类未来的文明。
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
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
1、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
3、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
4、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
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
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总结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 1
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