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实践过程调研报告10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6

实践过程调研报告

第1篇 我市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过程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猪粮安天下。生猪与粮食一样,始终是一个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从2023年开始,中央、国务院根据发展生猪生产和稳定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执行政策性生猪保险,随着生猪保险政策在我市的推进,该项政策已逐渐成为深受农户欢迎的“民心工程”。

一、基本情况

政策性生猪保险包括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其中能繁母猪保险是全面实施,而育肥猪保险在全国还是试点阶段,_____省是首批开展育肥猪保险的省份。我市政策性生猪保险分别由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财险公司承保,其中巴州区、南江县由人保财险公司承保,通江县、平昌县由中华财险公司承保。全市畜牧系统主管机构(即市、县、区畜牧食品局)不直接参与保险工作,

第2篇 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调研报告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__年9月英语新课程已登堂入室,正式走进全国九个省份的高中校园。它除了遵守语言教学规律,渗透思想情感教育,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更加充分体现当前课程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真正把英语教学转变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新教材走出了单纯以学科规律为导引的传统的教材设计,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心智潜能等主体意识的培养,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要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本质上接受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全从传统模式中转变过来,不走样,有一个过程,甚至是较长的一个过程。新课标从理论上讲无疑是美好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际的冲突,存在着理想价值观与现实价值观的冲突,使相当一部分在教学第一线上的老师常常感到难以把握,常常被困惑所烦恼。如何使教师们解除困惑,正确面对现实问题,积极摸索出适合国情、省情的教学路子是英语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笔者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下列四个问题与英语同行交流。

一 、关注高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

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均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跟过去的大纲是有区别的,过去大纲是先写基础知识,后写交际运用的能力。现在反过来,先写非智力因素,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新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育质量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教师很难,甚至不可能去考虑兴趣培养,从培养能力的态度及建立长远计划的角度体现发展观的问题。高中的新课程一开始,教师在同行竞争的压力下,都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用上,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词汇和内容,给学生当头一棒,致使相当一部份学生由此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若降低起点,减小坡度,放慢速度来激活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心智潜能,无疑是正确的,但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师在这二者的选择时,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摒弃功利思想,牢牢记住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观。新课标的实施受到现实价值观的阻挠。看来,全面实行新课标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和现存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相配套。只有对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同时启动,才有助于对学生学习信心培养把开发心智潜能落到实处。

二、关于课堂教学模式问题

新课程进入课堂后确实给课堂带来生机。其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模式的确体现了新课程的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发展观的教学理念。它对打破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有令人可喜一面的同时,在众多中学校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笔者在全国各地中学听了不少课,总体来说授课老师有着良好的教师素质和驾驭课堂的基本功。从整堂课的环节来看,似乎非常完美,无懈可击。但最大的通病就是对学生来说,没有体验的时间,信息输入量对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都不够。整堂课似乎也很热闹,但学生所获不多,而是被老师安排的教学环节牵着走。我和几位老师在听完我校一些青年教师的观摩课都有些同感,缺少足够的输入哪来足够真实的输出?这些通病看似环节的问题,其实本质是理念问题,说到底还是为了追求课堂形式完美,而牺牲学生体验,对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缺乏深刻认识。在课堂上真正会回答问题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这种课堂行为说到底还是没有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以是不是全体学生都有没有参与课堂活动来衡量,要看是这种课堂活动对他们是否有效来决定。

最近,我看专家讲话,讲话人是高中英语教科书与教师用书编者,特级教师夏谷鸣。他受人民出版社委托,对在长沙参加英语优质课比赛的十二位教师进行点评。在评课讲话中,他认为这十二名教师的有一个共同的典型的问题,那就是,一堂课下来,究竟要达到什么语言目标呢?——不明确。我们这些老师都追求什么呢?——纯粹的活动。

如果长期都是这种课堂模式的话,我们的学生就不可能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更谈不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策略。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教师优质课尚且如此,一般学校的创优课出些毛病,也就更不足为奇。问题是我们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力度。

三、关于教材处理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再是教材的被动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材已不再是只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设计,而是给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立,自主,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真正变教材为“学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既然就课标精神说学生不是教材的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能动的实践主体,那么教师就可跟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大胆进行取舍。跟我同年段的老师经常觉得我的教学进度飘忽不定,有时快,有时慢,那是因为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有的舍去,有的教材虽然还没有要求,但根据学生的实际必须补充。因此造成教学进度有时快,有时慢。

我很赞同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夏谷鸣先生关于教材与教科书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包括到现在为止,存在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把教材与教科书等同起来,讲教材就是教科书,讲到教科书就是教材。他认为,全体教育界的同仁都必须反思,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反思。他认为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部份,如果一个老师把一本教科书从头到尾教下来,什么东西也没有落下是误人子弟。我认为要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英语周报是极好的教材,它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新颖,体裁广泛是很好的教材。除了文字教材还应该有听力教材,包括磁带都应该发给学生。但是这个理念的转变光靠老师转变没有用,首先分管教学的领导观念也要转变,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必须先转变。

四、关于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途径。这途径是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规律而言,另一个层面是指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具体的办法。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学有法,教学定法”。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时代性,它的产生和存在在当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任务教学法是我国最流行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反映了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教法转为关注学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结构,功能,系统)转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改革与趋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任务教学法在学生母语与外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互动机会,能开掘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目前我们国家尚缺乏以任务型活动为主线来编写的教材,设计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符合教材总体框架要求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教材的编者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总的需要,很难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任务性活动必需靠第一线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组织实施。再则,作为任务设计与实施的主体教师,我们往往对任务教学法的理论缺乏一定深度的研究学习,同时缺乏必需的资料,研究条件也不足。再者,目前任务型设置,难易度的确定以及学生成绩评估尚无法与目前一卷定终生的考试制度接轨,因此,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对教学法的采用应博采众家之长,对传统的教学法不应一律抛弃而应该扬弃,即取其合理的面,去其过时不合理的部分。比如我国著名外语教学专家刘道义就曾经说过,她并不排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

在她所编写的教材中,都有翻译练习。而语法翻译教学法就是传统教学法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__年九月刘道义老师为福建省中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做了一场专题报告,在报告中她再次重申:“语法教学不可过分强调,也不可太淡化。过去几年我一直强调淡化语法,但现在我觉得各阶段不一样,小学可以淡化,但到了初中就得加以重视了。语法教学很重要,其作用就在于提高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最实际的是笔试,考试确实需要语法知识,不然的话,学生写出来的句子只能是词汇的堆积。”联系我们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淡化语法确实有点过了头。看一看学生写的文章,大部分句子没有语法,可读性很差。这值得反思。笔者认为在任何时候只能是“优化语法”而不是“淡化语法”。教学方法从总的来说,授学生与“渔”是对,但有的时候,对有的学生来说,不妨先授之与“鱼”,然后授之与“渔”,因为没有一定知识的铺垫,没有可行的方法做依托,没有扎实的基础,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高飞。

新课标的实施已拉开了我国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序幕,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更新理念,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转为教学与科研型相结合的教师,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有发展后劲的人才。

第3篇 新企业所得税法过程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新企业所得税法过程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新《企业所得税法》从20__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税法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总体税制改革精神,对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对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推进税制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我市近10个月的执行情况看,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纳税及征管等方面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下面,结合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我市的执行情况,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我市的执行和运行情况

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的主体税种之一,在组织收入,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等方面的职能越来越突出,面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我局严格按照上级20__年提出的新的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思路“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开展工作,首先是在一线税务人员中加强培训辅导,通过举办政策培训辅导班和每月一次的业务考试,以考促学,使其尽快掌握最新政策新规定;其次是加大税法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站及黑板报等多种媒介使广大纳税人对新税法的出台原因及主要变化有了深刻理解和认识,对纳税人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纳税人的自觉遵从度;第三采取集中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就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预缴表如何填写及政策依据对纳税人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充分利用电子网络,将预缴表以电子文本形式发送给纳税人,由纳税人自行填写打印后上报税务机关,方便了纳税人,节约了征纳双方的成本;第四建立起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跟踪问效机制,对新税法的实施及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逐一解决或上报。通过采取以上切实有效的措施,新税法平稳过渡,目前纳税人已按照新法的规定完成第三季度预缴,截止20__年9月底,我局累计完成企业所得税188万元,同比增收10.13%,增收10337万元,增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矿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由于价格因素的影响使企业效益大幅增加(其中采矿业完成企业所得税71913万元,同比增长40.39%,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企业所得税2903万元,同比增长85.26%)剔除此项因素,企业所得税收入呈现减少状况。

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运行过程中,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基层单位反馈的问题,迅速出台了诸如《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使一些政策性问题及时的得到了解决,但是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顺利实施需要有好的征管措施,好的征管措施又是建立在以往征管办法和措施之上,新老接替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接替过程中一些问题不可避免的会显现出来,需要我们去认真处理和研究:

(一)税源管理问题及影响

1、企业所得税地点变更以及总部经济导致的税源管理问题。原内资企业以独立经济核算的单位为纳税人,实行就地纳税,而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分公司应税所得要汇总到总公司进行纳税,随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纳税地点的变更,对于各地的主管税务机关来说,其纳税户户籍管理和税源管理将随之发生变化,由于新办法对执行就地缴纳的二级分支机构的具体界定标准不明确,加之总分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对税收任务个地区利益的不同考虑,使得分支机构分配预缴制度的执行出现较大弹性,另外异地分支机构设立后只需提供总机构的税务登记副本,不需要在总机构税务登记副本上添加分支机构名称,若总机构不及时主动向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登记备案,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其新增分支机构的情况。

2、“老企业”和“新企业”的身份认定与过渡期优惠政策的享受问题。新《企业所得税法》给予了老企业过渡期优惠政策,新企业则不能享受。原则上说,新老企业的认定以工商登记时间在20__年3月16日之后还是之前为界限。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改制重组的增多,企业新办、合并与分立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复杂,难以有明确的标准。

3、小型微利企业认定的问题。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小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能够更好地发挥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税收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已有的非小型微利企业,为了享受低税率,采取拆分、新增法人等方式,人为进行分解、调整企业规模,将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变换为符合规定的企业,给税务机关认定和管理带来了困难。

(二)税基管理问题及影响

1、原有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税基确认上原理相同但具体规定差异很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内外资企业的 税基确认标准将会统一,但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政策理解程度和计算方法的不同,都可能导致出现各不相同的结果。

2、新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较大,增加了税基确认的难度。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对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产生了较大影响,企业财务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协调,从而增加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执行政策的难度。如新会计准则将职工福利费统一在职工薪酬中核算,同时规定应付福利费结余,上市公司可以结余冲减当期管理费用,非上市公司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而新企业所得税法却依旧允许提取职工福利费,与新会计准则的不吻合使企业无所适从。

3、不征税收入界定不明确给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带来不便。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这一规定不区分支出性质,“不征税”的精神未真正体现。如果纳税人将不征税收入用于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支出,而不能按配比原则进行扣除,则必然造成对不征税收入事实上的征税。

4、成本费用扣除项目规定不明确,使企业恶意增加成本费用扣除项目,减少应税收入,而适当凭证概念的引入,也给日常征管中对税前扣除项目的认定带来较大的弹性,使税、企间存在一定的分歧,无形中放宽了税前扣除的条件。如工资薪金的扣除,新法第八条和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四条中都用了“合理”一词,但“合理性”作为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在具体执行中由于理解角度和知识背景等差异很容易在征纳双方甚至征管机关内部形成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对“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界定亦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使用劳务派遣企业提供的劳务人员,企业职工应如何界定缺乏统一的征管口径。

5、税收优惠方面的时间认定规定模糊与相关规定不衔接,给实际工作中具体操作造成了困难。如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中,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新法对企业以前年度结转技术开发费未抵扣额如何过渡处理无明确规定;又如新法规定运输工具、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由5年分别缩短为4年和3年,而是仅适用于20__年1月1日后购买的设备还是包含以前购买的设备规定不明。

(三)征管能力问题及影响

1、“一税两管”经过六年多的实践运行,导致税收征管成本不断增加、工作交叉、矛盾不断、效率降低,给征纳双方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无法体现税法的刚性,已成为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国家在20__年出台了有关企业所得税管理权限的文件,但给企业在对企业所得税管理权限的选择上留下了操作空间,企业会随意变动注册资本中货币资金的比例,选择国、地税管理部门,另外由于国、地税两家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程度的不同,势必会造成同类纳税人因归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辖而出现税负“倚重倚轻”的问题。

2、所得税优惠由传统的以区域优惠为主转变为以产业项目优惠为主的方式,给税务机关征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专用设备投资优惠、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优惠等享有优惠产业和项目的资格认定问题,由于有关法规和文件对认定部门各方的责任划分不明确,税务机关成为了最主要的责任承担者,而以税务机关的专业领域来看,显然难以承担审核和认定的能力,客观上造成了认定责任和专业能力的失衡,必然带来管理上的隐患和漏洞。“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亦存在类似问题。

3、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中所得税相关模块升级相对滞缓,导致软件模块功能与所得税政策规定不同步、不衔接,无法真正实现管理与信息化同步发展。新旧税法更替,征纳双方在短期内面临新旧申报表的同时运用,如何及时保证更新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是一次考验。

(四)对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的影响

1、税率调整对收入的影响

从我市的情况看,管辖范围内原适用33%税率,现在适用25%税率的企业约占盈利企业的29%,其应纳所得税约占我局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98%;原适用33%的税率,现在适用20%的优惠税率的企业约占盈利企业的71%,其应纳企业所得税占我局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2%,新税法实施后,若以20__年度数据为基准,不考虑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两因素对企业所得税收入的影响,税率变化将使企业所得税收入下降9%左右。

2、税收优惠政策和福利企业优惠政策变化对收入的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福利企业按安置残疾人支付工资的数额进行加计扣除,不再实行全免政策,此政策的实行将增加福利企业所得税收入,以20__年数据比较,此项变动将使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加约2%左右。而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大小,则需要等到明年企业所得税汇算和减免税审批时候才能体现出来,目前无法测定,但新法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放宽,基本可以确定将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收入。

3、扣除项目的变化对收入的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取消计税工资扣除政策,对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费三项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额列支,并且要求在支出时冲减20__年底挂账部分,这将对应纳税所得额有比较大的影响,影响深度将有待年度所得税汇算时候才能得以测算。

三、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面对以上实际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想确保国家税收收入稳步增长,国家税制改革顺利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落到实处,首先应当从机制上给予创新,为税收工作带来新的血脉,其次应不断健全制度,以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为契机,强化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新的企业所得税工作要求,我们认为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从完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体系方面

1、完善总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计税及征管体系。首先要细化计税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利用组织结构变化避税的监督,明确、细化对二级分支机构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做出判定的适用标准,统一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口径,同时,加强对外经营环节的管理,提高总机构对挂靠项目的财务核算的监管;其次理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关系,对非法人分支机构进行一次清理,重新明确所得税征管权限,以保证总机构与非法人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一致。

2、优化应纳税所得额扣除规定。进一步完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不征税收入的表述,明确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明确工薪扣除标准,弥合新税法与新会计准则的差异,明确福利费扣除衔接方法,明确原税制下几个税前扣除项目的过渡衔接问题。

3、加紧制订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及审批制度。加快与新税法优惠配套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尽快明确原有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明确税收优惠审批制度,对哪些税收优惠属于审批类、哪些属于备案类,权限、程序如何履行,表证单书、提供资料如何确定等具体问题应系统化地重新加以明确。

4、为便于企业所得税的日常征收管理,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避免由于国、地税征管力度的差异造成企业税收负担的不同,应尽快将企业所得税这一单一税种的征收管理工作放在一个税务部门进行。

(二)从税务机关自身建设和征收管理方面

1、加强培训工作,严格规范企业所得税执法。建立县以下基层税务管理人员定期业务培训制度,要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一批企业所得税管理专业人才,提高整体管理素质,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抵制干预企业所得税执法的行为。逐步建立依据合法、标准明确、程序规范、易于操作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体系,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税收执法检查,加大执法过错追究力度,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2、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重点是突出服务特色,创新服务措施,真正达到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效果。根据企业所得税政策复杂、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税源国际化等特点,紧密结合所管辖企业的实际,在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采取加强和改进服务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加大企业所得税政策宣传辅导的力度,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各项政策;二是严格按照规定简化减免税、财产损失等事项的审批、审核程序,提高效率;三是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电子申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采集效率。

3、优化税源管理机制,强化税源监控。首先要建立税源管理机制,把税源管理纳入税管员的职责范围,从日常检查、信息采集、资料核实、税源调查等方面明确税管员岗位职责,并制定统一标准的业务流程,规范税管员管好税源。其次要建立税源分析机制,准确掌握税源存量,把握税源增量,确保税源管理到位。第三要建立税源监控机制,开发税源监控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管理税源信息,使监控系统成为税管员得心应手的管理平台,利用科技力量实现数字化征管,把税源管住、管好。

4、进一步做好日常征管工作,加强所得税税基管理。在着重抓好规范收入确认和税前扣除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项日常工作:首先,税务机关应加强税收信息管理,建立健全台账登记制度。其次,做好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合理确定核定征收标准,保证核定征收公平合理,并做好国税、地税核定征收率的协调。第三,对一般税源企业,强化纳税评估,结合所得税税源特点,优先选择重点行业、特色行业、行业税负离散度较大的企业、注册资本在一定额度以上的连续亏损的企业、纳税异常企业等作为评估重点。

5、规范汇算清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将所得税汇算清缴延长到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这给纳税人自行计算、自行调整、自核自缴提供了更充足时间,也为税务机关的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汇算清缴工作是检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最好标准,在汇算清缴过程中坚持事前、事中、事后三步管理,认真规范汇算清缴工作每一步,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法人企业汇总纳税和微利企业的审核认定工作,正确界定适用税法的纳税人和基本纳税单位。

6、加快推进企业所得税信息化建设。要将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全部纳入整个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通盘考虑,优先建立汇总纳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全国范围的传递和共享;要加快电子申报、网上申报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实现企业所得税多元化申报;要完善综合征管软件的企业所得税应用管理功能,增加汇算清缴、纳税评估、涉税事项审批等管理功能;要逐步建立重点税源数据库、数据分析预警系统等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推进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

第4篇 关于创建法治城市,推动依法治国过程的调研报告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在法治建设中无疑承担着首要的责任。2023年4月,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了创建法治城市的号召。本文拟针对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法的最初产生,即与城市、商品交换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法在城市之中孕育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市民社会自发的演变进化,法治社会或许也会自然生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开展创建活动,法治城市的形成则会更加快捷。当前,各地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都非常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注重通过创建活动,获取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等各种荣誉称号,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法治城市这一颇具含金量的称号并没有得到城市执政者的广泛关注。除了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在全国其他地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往往悄无声息,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所作为。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执政者法律意识的不同,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别。创建活动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也尚没有形成各地相互竞争加压的态势。

(二)创建活动考评机制不健全。法治建设更多的属于软件建设,属于城市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本身在考评方面就面临着量化的难题。加上法治城市创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由此很难形成真正系统完善的考评细则。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其他创建活动,相关主管机构都已经出台了明确的考评标准和细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法治城市创建,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除江苏、深圳等地出台了地方性的法治县标准、法治政府标准外,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出台,全国普法办的文件也只是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这种状况,客观上亦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制造了难题。

(三)创建活动协调联动力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关。政法、司法、公安、检察、法院、法制,以及政府众多执法机关在创建活动中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机关隶属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对协调联动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各地协调联动模式不同,较多的是由县、市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这种模式面临着缺少权威、缺少制约手段等弊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众多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创建活动当做一项必需的任务来抓,创建往往流于口号和形式。

(四)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度不够。法治城市创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全国普法办提出的创建工作原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往往强调行政主导,本也无可厚非。正如马怀德教授所言,“在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行政主导的发展中国家,推行法治与发展经济一样,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大动力”。但是,法治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法律信仰得以建立、法律权利得以保障、法律诉求得到满足,才能说城市实现了法治化。在当前的创建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市民社会的培育、忽视了民间组织的参与,创建活动缺少了“源头活水”。

二、对创建法治城市的几点建议

(一)确立创建活动的具体目标。城市间的竞争对城市品牌塑造提出了要求,城市执政者自身有通过创建为城市获得各种“城市名片”的内在动力。比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在经过考察认定合格后,国家相关机构往往要授予该城市荣誉称号和奖牌,一些省级政府对取得荣誉称号的城市还要给予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创建活动,法治城市创建因此也需要有明确的看得见的荣誉作为目标。当前,江苏等地采取了授予“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方式。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关于“国家法治城市”如何申报、由何种机构负责评审等规定,这一定程度上将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限定在了省级区域之内。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国家级目标的缺位,导致创建活力未能得到激发。笔者建议,可以在设立“省级法治城市”的基础上,尽快确立“国家法治城市”这一荣誉称号和制度,使二者能够有效衔接。

(三)建立创建活动的权威机构。创建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的模式难以满足需要。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创建法治城市领导小组”,由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系统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具体涉法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创建法治城市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标准的拟定、日常的督察、年终的考核等职能。当然,机构方面的问题没必要整齐划一,可以由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城市特色创造性的设置,重要的是机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具体创建过程中,为保障机构的权威性,增强其协调联动能力,可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比如对日常法治工作的检查权、对不服从协调的建议处分权等,该机构亦可以通过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奖惩确立自己的权威。

(四)把握创建活动的重点领域。法制城市创建涉及面广,但城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应抓住几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最为关键。普通市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常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建设服务、责任、信用、公开政府是市民的普遍诉求,这些诉求归结于一点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也是创建活动的重点。市民社会中纠纷不可避免,纠纷能否得到公正解决,直接影响市民的法治信仰。正如一句著名的法谚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水流,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则把水源弄坏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也是法治城市的必然要求。市民生活在城市中,首先需要生活的安全感、交易的公平感,法治城市应当是一个犯罪和治安案件低发的地区,一个市场发育成熟,市场资源自由流通合理配置,各种交易诚信公平的地区。

(五)畅通群众参与创建的渠道。法治城市创建的成果将由市民共享,法治城市创建的过程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要发挥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在立法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由市民参与其中,做到民主立法。在司法审判活动中,推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可以将一些典型案件的法庭开到群众中间,使市民近距离的受到法治教育。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向市民宣传普及法治知识。特别是对于群众的诉求,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反馈。要扩大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范围,提高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市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帮助。在制定法治城市考评标准时,群众应该广泛参与;在出台的考评体系中,市民的法治满意度、法治参与度,应当成为主要测评指标。

创建法治城市,推进城市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城市的执政者、管理者,应当清醒的看到法治城市创建的价值所在。法治城市创建的考评标准和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对创建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法治城市创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常抓不懈的研究和努力。

第5篇 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状态思考对策与调研报告

一、 当代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表现。

一般来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会在性格、情绪、行为、注意力及生理方面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外在表现可以看做心理救助信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产生敌意,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

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甚至轻生。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寡言,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三是生理表现:头部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甚至全身不适,而到医院检查又没有身体疾病。

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就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

2.产生心理问题和障碍的三大原因。

首先在于学习至上的错误家庭教育观念。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过高,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太重。父母的这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往往造成子女学习压力过重。其次,社会上成才观念的误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成才,否则就要被家庭和社会歧视,迫使孩子把过多的时间投在学习上,影响了孩子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也随之产生。此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也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用挖苦、尖刻的语言刺激学生,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第三,违背孩子成长的正常发展规律,管束过严,经常打骂,会形成两类性格的孩子:一类孩子压抑天性,变得内向、胆小怕事,没有自信心,敏感自卑,创造能力差,不会与人交往;另一类较倔强的孩子则形成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

孩子的心理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端正教育观念,多以平常的心态与孩子沟通,杜绝责骂和训斥,关注孩子精神上的变化,如焦虑、胆小、孤独等心理症状,及早预防,使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持在平衡状态。

二、用赏识教育解决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四大对策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怯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一是抓住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实践证明,发现儿童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应以赏识的眼光给予关注,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接受和喜爱身边的孩子,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孩子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讲究艺术,语气要委婉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孩子找到不足,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我们对他的热爱和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多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孩子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家庭,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根据孩子喜爱的形式,在活动中,家长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可让孩子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克服不足,养成良好习惯;每天,家长引导孩子会使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上,并向他人介绍。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三是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青少年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孩子,仅仅依靠教师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更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青少年“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比赛等形式,都可以为孩子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孩子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四是家庭与学校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庭与学校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掌握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实事求是。既不滥用赏识,又不吝惜赏识,更不能错误地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夸张要适度,对孩子的良好表现,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不能事不分大小,都做过度的夸奖。因为不切实际的过度夸奖,容易造成孩

子的虚荣心,效果适得其反。第二要全面对待。在赏识教育中,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促使孩子学会明辨是非,分清荣辱。只是赏识和批评的侧重点不能倒置,赏识要讲究方法,批评应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使子女及时得到鼓励,又能知道自己行为中的缺点,只有赏识孩子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改进缺点,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 正确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的五条建议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据调查显示,在各地高校被辞退的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沉溺在虚拟时空的阐述。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从网络中汲取成长营养,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有力推手呢?在此,向大家提供五条建议,以供参考。

1.父母和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2.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3.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

4.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5.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做重要的保障。

培养健康的青少年心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也是全民族文明的根基。少年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人生的春天。让我们每一个富有爱心的前辈、父母与教师,抢在春天播种吧,播下人类的文明,播下成功的希望。

第6篇 销售过程管理调研报告

1购物中心

1.1中心简介

贵阳南国花锦购物中心成立于2008年,地处贵阳潮流时尚的聚集地――最繁华的喷水池商圈,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且交通便利。是贵阳第一家集聚餐饮美食、娱乐、美发、服饰等为一体的购物中心。

1.2目标人群定位

南国花锦的主力消费客层主要针对心理年龄在20―30岁的城市新贵,以国际化妆品、进口流行时尚服饰、室内休闲会所为重点经营项目,组成年轻动态时尚的都市精品购物中心。

2销售过程

南国花锦购物中心销售产品种类繁多,每家店根据自身品牌的特点有不同的销售策略和待客方式。在笔者体验观察的几家服装、手表、香薰产品店中,其销售过程和众多商家一样,有如下几点。

2.1迎接顾客

促成一次交易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所以,大多品牌店的销售员都会主动迎接顾客,从而形成一种融洽的气氛,这样有利于与顾客进行交谈以进一步了解顾客。

2.2了解需要

销售员会询问顾客想买或需要什么产品,来了解顾客真正的需要以及对产品的偏好。一般顾客的回答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销售员会认真聆听顾客的回答,这是销售的必要准备。

2.3推荐产品

通过观察及询问了解顾客需求后,销售员就会介绍相应的产品,向顾客展示该产品的性能以及如何满足其消费需求。同时,销售员会不断介绍该产品的优点,强化顾客的购买动机。

2.4连带销售

如果此次销售成功,那就是一个连带销售的好机会。销售员会介绍相关搭配产品等,满足顾客更多的需要,也能轻松地增加销售量。如果销售没有成功,销售员会马上将顾客的注意转到其他相关或替代产品上,激发顾客的另一个兴趣点,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2.5送别顾客

这是最后提升顾客剩余价值的阶段,让顾客购买产品并表示感谢,提升对该品牌的信赖感。如果有赠品或者其他售后服务,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顾客异议处理分析及建议

根据实地调研观察,笔者发现不同的销售员有不同的销售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因为产品或者服务等原因也会引起一些顾客异议,包括需求异议、货源异议、价格异议、产品异议、时间异议等。下面针对以下几种销售情景进行分析。

3.1需求异议

产生顾客需求异议的原因有三种:一是顾客确实不存在对推销商品的需求;二是顾客不愿直接承认对推销商品存在需求;三是顾客存在着对推销商品的需求,但其本身没有意识到。

以笔者的亲身体验来说。笔者在一家品牌手表专营店门口徘徊,因为不确定自身的需求,这时销售员热情地走过来迎接笔者并询问笔者的需要,而笔者仍然只是随便看看展示柜中的产品。面对这样的情况,销售员直接将手表取下戴在笔者的手上让笔者进行体验,然后对它的美观性进行了强调,并向笔者介绍手表的重要性。

首先,销售员的态度是取得顾客信任的开始,面对这种不明确自身需求的顾客,销售员就是要引导他的消费需求,循循善诱,并在过程中挖掘其兴趣点。不足之处在于销售员没有很好地观察到顾客的情绪,体验式营销是很好的方法,但是过量的体验就会引起顾客的反感。

以笔者之见,处理顾客需求异议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技巧:

①特殊的'开场:向顾客说明自身品牌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新上市的产品,然后是激发顾客的兴趣;②销售过程中,销售员应注意捕捉顾客的情绪和面部表情,在顾客体验的同时向他介绍产品的功能、优势与特殊之处,与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产生共鸣;③应对顾客突然反悔的情况,销售者可以有保留地同意顾客的意见,通过询问法刺激顾客心理,但要注意不能伤害顾客的自尊心,在继续推进销售过程的同时自然地消除顾客的顾虑。

3.2价格异议

这是最普遍的顾客异议,讨价还价总是与商品买卖同时出现,然后无论产品质量、定价如何,绝大多数顾客都会有异议,以争取更大的剩余价值。

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员在价格异议处理上有两个技巧可取:①迟缓价格的讨论:当顾客第一次问起价格时,销售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以体验式营销方式,延长销售时间,引导顾客消费;②阐述差异性利益点:顾客再次问价并表示犹豫时,销售员准确地抓住顾客心理,从产品的高性价比出发满足顾客需求,同时与其他品牌进行对比,将自身品牌的形象提高,最终促成购买。

笔者认为,在此销售的最后,可以附送赠品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然后因为顾客已经对该品牌产品产生了异议,若其他品牌有更低的折扣就会导致消费者的不满。企业可以设计与产品本身、品牌诉求有关联性的赠品来赠,并适当夸大赠品的价值,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消费者物有所值的感觉。

3.3产品异议

许多销售人员成功地吸引了潜在客户的兴趣,却依然在回答顾客疑问上缺乏专业性和灵活性。在笔者观察的一家护肤品牌店中,它的销售员就对产品有十分专业的认识。当顾客对产品产生异议时,然后能利用之前妥善的准备来处理问题。不足之处在于,从顾客浏览产品开始,销售员就不断地进行询问和介绍,这样会给顾客造成压力甚至反感。

针对产品异议,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首要任务是了解顾客“真正”的拒绝产品的理由,然后对症下药。

4结论

在企业的销售过程中,有许多章法和技巧可循,出现意见也十分正常,销售人员应对异议不应该感觉懊恼,而是视解决客户的异议为加强信任的推进器。而且,顾客异议并不完全是不好的,它代表顾客对企业及产品感兴趣,企业可以通过异议更加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将销售更好地持续下去。所以,企业要从源头做起,从过程管理细化到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提升销售人员素质,更加灵活地解决顾客异议,努力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提高企业销售量。

4.1企业对销售人员进行过程管理

第一,与公司要求相匹配的销售人员是保证执行力的基础。找对适合的销售人员比后期进行培训更重要,其潜在能力更加雄厚;第二,企业要分配具体的目标,指导销售人员的方向,然后才能实现企业业绩的持续、稳定达成;第三,企业要进行细致的工作计划,这体现了销售人员的执行力,也能有效地提升其工作效率。

4.2有效的沟通

销售人员要完成销售,就要与顾客建立好沟通的桥梁,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人缺乏的就是沟通,所以沟通是挖掘潜在顾客的重要因素。

(1)语言交流。即包含以上各种异议处理技巧的销售语言,销售人员要善于倾听每一个细节,从中寻找顾客的消费倾向,引导其购买行为。

(2)肢体语言沟通。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打动顾客,有的销售员过于热情会让消费者产生压力,有的又过于冷漠使其感受不到重视,所以要根据消费者的类型来制定不同的策略;其次是销售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给顾客传递好感,同时也要准确解读顾客的肢体语言,不浪费每一个销售机会。

4.3客户管理

第一,根据不同顾客的消费类型和消费动机,以最快速度筛选出意向客户,放弃那些不可能购买的人,将宝贵的销售时间花在价值客户上,挖掘其客户信息,以进行长期销售。第二,企业进行目标人群定位后,要通过顾客的价值、忠诚度来进行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顾客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价格政策、服务政策和信用政策等,培养其客户忠诚,促进企业利润长期稳定发展。

第7篇 对税务注销清算过程的调研报告

对税务注销清算过程的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清算是指企业因破产、解散、被撤销或其他原因而终止正常经营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出清算公告,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依法向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最终结束企业所有的法律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而税务注销清算又是企业清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税务注销清算是企业法人注销清算的必经前置程序,企业在申请注销法人工商登记前必须提供税务注销清算的相关文件,包括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等。但是,在目前企业实际注销过程中,税务注销清算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有效的监管力度,部分企业就利用税务注销来规避纳税义务的履行,逃避缴纳国家税款,扰乱税收征管秩序。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来谈谈当前税务注销清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当前企业税务注销清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规范履行税务注销清算程序。尽管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企业注销清算应该履行的程序规定的很明确,但由于我国当前行政机关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行政监管不力,市场规则不完善等原因,有些企业在注销清算过程中并未按规定履行有关注销清算的程序和手续。如有些企业被工商等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取消有关资格而发生解散、终止经营等情形后怠于履行清算程序;有些企业在清算期间对应该或是可以进行处置的流动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房屋)和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不进行处置,对有关债权和债务不及时进行清理处置;有些企业尽管履行了清算程序,但清算前并不通知税务部门,税务部门被排除在清算之外,对企业的清算情况并不了解,企业办理税务注销时也不提供清算报告。以上不规范行为,都为企业逃避缴纳税款、恶意转移隐匿资产等提供了可能。

2、税务部门对税务注销清算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税务机关内部负责税务注销清算工作的大都是税收管理员,而税收管理员由于日常工作量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实施注销清算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致使有些税收管理员很少会到实地去查看注销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企业注销的真实意图,仅凭企业提供的书面说明情况及账面财务数据就对企业出具了税务注销清算报告。税务部门在对企业注销时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事前通知,只是在企业申请注销时要求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等,账面上没有欠税基本就可办结,并不涉及到清算所得。在企业注销清算过程中,税务部门往往没有主动提前介入并监督企业的清算工作,没有重视企业清算所得应缴的税款,有的企业清算后财产已分配完毕,税务部门即使事后要对企业税务清算所得补缴所得税,也由于企业已无财产可供执行,造成欠税,而税务部门内部又由于注销时间的限制和欠税机制的考核,不方便长期拖宕或延迟办理。

3、有些税务注销清算涉及的税收政策缺乏操作性。尽管涉及到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有关税收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很详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差强人意的地方。如对于企业注销时存货的税务处理上,财税2005第16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第六款关于一般纳税人注销时存货及留抵税额处理问题规定:一般纳税人注销或被取消辅导期一般纳税人资格,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时,其存货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其留抵税额也不予以退税。按照此规定,有的企业在税务注销时就可能有意对存货暂不作处理,待税务注销后再作处理变卖,来逃避缴纳应缴的增值税。又如《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五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以上对于企业清算所得规定的很明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这样的问题:企业申请注销时有意不对相关资产进行交易处理,税务部门由于没有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确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进而影响清算所得的确定。当前,随着土地、房产等的持续升温,一些企业在成立时低价购入土地、房产,经过若干年后,这些资产的市值和企业购建时的原值相比较,都有很大的升值,有的企业在注销时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算,但对有些资产采用按原值计价的方法进行清算,也不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致最后清算所得为零,体现不出清算所得。

二、提高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管理成为税收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扰着基层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防范执法风险,提高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1、加强与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协调,防止有些企业“恶意注销”行为。税务部门与工商等管理部门应该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协调机制和定期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具体合作、沟通的内容上,并不仅限于企业经营资格的正常获得与取消,对于企业经营资格的非正常取消尤其要重视,因为企业如被非正常取消经营资格,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税收风险,税务机关很难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同时,税务机关出具的税务注销清算报告作为企业工商注销的必经前置内容,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必经前置,在内在实质上更具有重要性。

2、严格规范税务注销清算程序,落实注销清算管理制度。企业在申请注销税务登记前,首先是要成立清算组对企业进行清算,对有关资产进行处理,对有关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处置,税务机关作为潜在的债务人之一,也应尽可能参加清算工作,了解清算工作的开展情况;企业在向税务机关申请注销税务登记时,除报送目前规定的要求报送资料以外,应向税务机关提供企业董事会决议,由清算组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提出的财产作价和计算依据、制定的清算方案等资料,在办理完清算手续后,应向税务部门报送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出具的'清算报告,说明有关资产、债务、债权的落实处置情况,如果不提供的或提供不全的,税务部门可以拒绝受理企业注销申请。

3、明确注销清算政策,规范税务人员的清算行为。税务机关内部注销清算人员对申请注销的企业在进行税务注销清算时,应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场地进行实地调查,确认企业注销行为的真实性,应对企业注销前一年度及注销当年的经营情况和纳税情况(包括正常经营所得及清算所得)进行纳税评估和核查,有问题的还可以追溯调查,重点是要核实企业申请注销时存货账实是否相符、资产清理处置是否合理、有关债权和债务是否真实(包括内容性质和具体数额),对每一户经清算的注销企业均需出具《注销企业税款清算报告》,报告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注销清算期间由于存货变卖,设备、房屋等资产转让、处置,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理核销等事项涉及的税款结算情况进行全面反映。注销结束后,税务机关内部相关科室应该定期通过执法检查等形式对企业的注销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正税务人员的清算行为。

4、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堵塞税收漏洞。目前,税务机关对办理完毕注销税务登记手续的企业便不再实施后续管理,致使存在一些征管漏洞。如有的企业在税务机关办理完注销清算手续之后,并没有马上到工商等部门去办理注销登记手续,而是继续保留其营业执照,或是为了以后重新经营,或是为了其他无合法经营资格的个人、组织提供方便,鉴于此,税务机关应该及时向工商等管理部门传递企业税务注销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媒介和途径向社会公告企业税务注销信息,防范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有的企业在申请注销时的有些存货确实不能或是无法进行清理处置,税务机关可视情况进行必要的后续跟踪管理,待以后企业实际处理时再将有关税款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堵塞税收漏洞。

5、进一步发挥中介机构作用,降低征管成本。在企业税务注销清算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来辅助企业完成注销清算工作,降低税务部门的征管成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于企业注销清算与税务部门相比,无论是在主观积极性、还是人力资源上和专业知识上,显然都要优于税务部门。这些中介机构作为连接注销企业与税务部门的桥梁,如有效发挥其在企业注销清算过程中的作用,其结果肯定会达到多方共赢。当然,税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引导和出具报告的质量监督,而并不是一味地完全依赖中介机构的出具的报告,应当鼓励中介机构进行良性的行业竞争。

第8篇 服装市场调研的过程调查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的过程调查报告

由于调研目的、方法的不同,工作程序也会有所不同,但一般程序是基本一样的,特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调研目的与任务

在开始调研之前,调研人员必须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先要提出问题,才能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方法等内容。如某一品牌女装为开发下一季新装做市场调研,明确目的,调研内容就可以确定了,包括下一季女装(色彩、面料、款式等)流行趋势、当季产品销售地区市场情况、本品牌服装本季吸引消费者的要素、目标品牌所推出的下季服装趋势等。

2.设计调研方案

明确调研目的之后,下一步就是制订完善的调查方案,为最有效地实现目的作准备。具体包括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地点、调查的时间、资料收集整理方法等。接上例,由目的和内容,就可以确定:调查对象是消费者和服装产品,包括本品牌产品和与自身品牌有可比性的品牌产品;调查方法可以采用问询法、观察法和网络调查法等;调查地点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目标顾客相对集中的地点;调查时间应该不止一次,避免片面性。

3.实地调研

有了明确的调研方案,就可以进行实地调研了。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还要锻炼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

4.调查资料整理和分析

(1)编辑整理:对情报资料进行编辑整理,首先要检查资料误差,确保真实准确;接下来进行分类统计,以便利用和分析。如对于消费者对本品牌服装满意与否方面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自然就可以得到本品牌吸引消费者的要素以及还有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2)归纳分析:运用调查所得的`数据和情况,分析、归纳并得到结论。这里最好用的就是比较分析法。如通过实地考察和网络调查获得下季女装的流行趋势,这是较宽泛的趋势,这就要对比目标品牌的下季服装特点以及本品牌服装的一贯风格,从而获得结论,确定本品牌应该利用哪部分流行趋势进行下季产品开发。

5.撰写调研报告

撰写调研报告是市场调研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最终的一个结果,也是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格式由题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和建议等组成。调研报告要求中心突出,结构严密,材料与观点一致,并且调研报告可以回答出调研任务中提出的问题。

(1)标题页:包括题目、调研人及报告完成时间等。

(2)目录。

(3)概要:包括调查背景及原因、调查的范围与对象、调查的方法、调查的结论及建议的简要说明。

(4)正文:包括调查的目标与任务、调查采用方法、调查获得的信息资料阐述,其中二手资料要进行标注以及对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等。

(5)结论:总结调查工作,回答调查目的,提出个人观点。这是整个调研报告中最有意义的部分。

第9篇 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问题调研报告

一、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施工单位报审结算存在的问题。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结算的知识了解较少,不能对建设工程结算进行有效地监督的情况,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编制假预算和假结算,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价。

(二)审计工程结算审核面临的问题。

1、承包工程合同签定不规范,工程结算计价难以确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建设、施工双方承包工程合同签订不规范。在签订合同时不按投标文件的内容逐一填写,尤其是建筑规模和中标价,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现象,给工程计价取费留下活口,目的是为了竣工后高报工程结算价格打下伏笔,使得原本十分严肃的合同失去约束作用,建设单位失去了对施工单位工程报价的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决算价格偏高。同时,给工程结算造价审核带来难度和风险。

2、建设单位不正常的举动,增加审计难度。审计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建设单位节省建设费用,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但基建结算审计并不受所有建设单位的欢迎,因为有些建设单位的基建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施工单位逐渐产生经济瓜葛,因而这些人思想上有顾虑,认为基建审计核减额越大,说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多,甚至出现施工单位都予以认可的核减,而建设单位反不认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设单位打着“降低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的旗号,肢解工程项目,将一个本应完整的单项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项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除了要支付总承包单位服务费,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还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货商,甚至干脆代施工单位采购建筑材料等。所有这些建设单位不正常的举动,都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审计难度。

3、材料成本难以确定。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不规范,价格混乱。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悬殊,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感觉到材料实际价格无法核实,成本难以测定。即使是审核其原始购货发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场的混乱使得真伪难辨,况且回扣与折扣普遍,幅度不同,更增加其难度。

4、监理单位没有尽职造成工程结算审核难以深入。限于目前审计机关的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实施工程结算审计难以做到全程跟踪审计,更无法采取技术扫描和钻芯取样等先进检测手段,因而审计所依赖的工程实施过程抽样检测资料只能以监理部门提供的监理日志为主要参考依据。但工程结算审计中发现,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日志并不能客观反映工程实施过程的真实情况,或填写不规范,或当时编造虚假记录,或事后补做虚假记录,或找不具监理资质的人员编造日志。所有这些,说明工程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进行监理验收,监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如我们在装饰工程项目审计中发现,居室装修普遍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墙面、顶棚抹灰层脱落,通体砖颜色深浅不一造成地面花,地缝大,地不平等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没有严格按材料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建设单位忽视对装饰工程的质量管理外,监理单位没有尽职是主要原因。这既给工程质量造成很大隐患,又使工程结算审核难以深入进行。

二、问题的成因简析

(一)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编制人员,在编制工程项目决算时为了省时间图省事,往往不对竣工工程进行实地现场勘察,甚至在对工程图纸及相关变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况下就草率编制,导致已变更取消的工程项目在工程结算中仍然出现等高估冒算的情况。有的则有意增大工程造价,以提升其劳务费的“含金量”,进而造成工程造价增大。

(二)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资料的未能完整归档或有意不建档,造成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无法建立完整的工程资料档案并按要求报送工程结算所需资料,从而使审计工作周期拉长、风险加大。

(三)建设单位缺乏工程技术专管人员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工程技术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高,造成工程项目施工中不合规的变更签证增多,从而使得工程造价随意增大。

第10篇 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作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消防监督工作,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消防执法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将消防行政执法纳入法制化轨道,是公安消防机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有的消防执法制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是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人抛砖引玉,结合自己在消防行政执法岗位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和看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供大家参考。

一、消防行政执法的现状

(一)消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防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不容置疑的,仅以立法而论,自1957年11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消防法规——《消防监督条例》后,国务院相继制定了37个消防法律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和规章80余部,国家强制性消防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和行业消防技术标准230余部,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为基础,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消防技术规范、标准相配套,以地方性消防法规和政府规章为补充的消防法规体系。为我国消防法制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强消防执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二)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日趋规范

随着__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公安部消防局对所有消防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先后取消了消防设施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审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修保养资格许可证审批发证等10项消防审批项目,根据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对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的行政许可予以取消,同时重新修定了《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范》、《火灾调查规范》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等消防配套法规,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变以前的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指挥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提高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进一步理顺了消防行政执法的职责权限。

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以及笔者在消防行政执法中遇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来看,我国的消防法制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消防行政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消防行政执法难的问题仍很突出。

二、消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执法软环境举步维艰

1、消防执法任务日益增加,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监督检查任务日益繁重,同时,在原有各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包括新《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还在不断出台,这都要求具备大量的消防执法人员和完善的执法机构和足够的物资技术条件和财力的支持。但现状却十分差强人意,以金沙县的现状为例,全县辖区面积2528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26个乡镇,全县的个体工商户13596家,非重点单位142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22个,__执法年度,金沙消防大队共检查单位1062余家,而我县消防大队大队机关仅有5名干部,其中3名大队领导、内勤参谋1名、防火参谋1名,平日还有大队干部必须参加的各种学习会议,及上级组织的各项考核、检查、评比,防火监督干部还得参加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安排的一些临时性的工作,都大量的挤占消防监督员的精力和工作时间,使消防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德国、美国等欧美等发达国家消防员和当地居民的比例一般是1:1000,而我县的比例是1:20666,全国的比例是1:10000,我国全国的消防员和人口比例的平均水平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而我县的比例更是不足欧美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同时,因为我国地广人多,城镇化水平低下,乡镇距县城距离过大,仅以金沙县为例,我县相对人口和土地面积在全区还不算大,各县城到各乡镇的道路在全区来说还算是最好的,基本上都是柏油公路,但如果要到距最远的乡镇检查一个加油站,一个来回,加上中午休息的时间都要整整的一个白天,单就以上数据和事实已经充分暴露目前我国消防监督和执法工作所面临的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消防执法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

2、地方行政干预导致执法不公。公安消防是一支现役部队,由公安部垂直领导。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又规定消防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同时因为消防部队办公业务经费、营房建设、消防装备建设、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依赖地方常委政府的支持,而地方政府或部门的个别领导,因为个人对消防工作的认识问题,或是因单位、个人的原因,或多或少会对消防执法进行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消防部门对某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不能关停、责令限改等,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消防部门开了“绿灯”,将直接致使消防执法不公现象的出现,“绿灯”如果不开有时又会影响消防部门和地方党委和政府不和谐的情况出现,影响工作的开展,所以地方行政干预将直接导致,消防执法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破坏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

3、执法手段匮乏,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现行法律关于消防行政处罚执法权力的规定不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规定的“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物品扣留”等强制措施,执法主体均为公安机构或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当事人拒不执行,公安消防机构也因没有强制执行权而处于尴尬境地,这就致使了一些火灾隐患长期无法根治,也使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幸,随着5月1日新消防法的正式实施,这一现状得到了有效解决。

4、社会消防意识淡薄,执法环境不容乐观。目前社会消防安全意识虽然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对职工进行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不少群众消防法制观念淡薄,对消防执法的认识不够到位,对消防行政处罚不认同,使消防执法的软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不置可否,近年来随着全国消防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已普遍提高,但要从根本上转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还有待时日,本人在毕节市工作期间对一个已办理消防行政许可的酒楼进行检查时,提问单位员工火灾报警电话号码是多少,此员工略加思考回答:“好像是823好多好多”,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个别现象,但细经思索,社会化消防、全民消防工作的目标任重道远,现在全国探索的农村、社区、街道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和各地的试点工作有多少实效,还值得我们慢慢思考和检验。

(二)现行消防行政处罚程序烦琐,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的消防行政处罚程序是:对违法消防管理相对人经调查取证后进入处罚程序——从告知听证权利、组织听证会到作出处罚决定。若管理相对人对处罚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机关要求复议,再不服,还可以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维持原判后,如被处罚人仍不履行处罚决定,公安消防部门还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烦琐的执法处罚程序耗费了大量的警力和时间,这些规定在实践中束缚了执法人员的手脚,使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大大降低了行政处罚的效率。 所幸的是,新《消防法》的颁布,对一些须设有前置条件进入处罚程序的条款作了修改,将会使这一现状有所改善。

(三)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

1、法律条文、相应的技术规范应用不准确

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运用上把握不准确,执法随意性大,消防法律文书中指出的违法行为与引用的法律条款不相符,甚至不引用法律条款的行为时有发生。例如,有的执法者在应用法律条文中,只会应用《消防法》)和《消防条例》,而不应用其它相应的消防技术规范,使得法律条文运用不完整,对于一些违反消防技术规范的行为不能够按照规范定性,从而使得消防工作不到位。还有的执法者在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中应用《消防法》法律责任中的条款,而在下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却应用《消防法》火灾预防中的条款,有些《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内明明应该填写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条款的,而老是简单地打一条违反消防法的条款进去,更有胜者,有些在基层执法工作一线的执法人员,基本上每次出去检查都会发现被检查单位的灭火器不足的情况,但执法者本人连竟然不知道有一个规范叫《建筑灭火器设计规范》,连规范内规定的严重危险、中危危险、轻危险的场所的规定都不得不知道,就一句“灭火器数量不足”完事;对商场进行审核不知道有一个《商店建筑设计规范》,所以,由于执法者文化素质较低、不学习、不研究、不善于思考,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条文,从而出现了对一些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运用何种条文把握不准确,对违法行为定性不准确的现象。致使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2、法律文书的运用、填写不规范

(1)在对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的检查中,一些没有违反 《消防法》和《贵州省消防条例》的行为应采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对于一些存在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应该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到期进行复查,未按要求整改的按照规定实施处罚。而某些消防部门则二者颠倒,该处罚的不处罚,不该处罚的处罚。

(2)《行政处罚法》中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有些单位由于疏忽大意,在下发《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时没有告之被处罚单位。更有甚者,还有就是我区各大队在行政处罚中普遍存在的对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进行处罚时经常出现的本应对个人实施的行政处罚按照单位的进行处罚。

(3)一些单位在法律文书的填写上不规范,应该两个承办人一起签名的往往只有一人签名,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比如《监督检查记录》、《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和《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这些平常经常运用的法律文书。在《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在消防执法过程中,应该是两人执法。如果这些消防部门在下发法律文书时只有一人签名,即代表该执法行为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以上列举的只是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容易出现的法律文书的运用和填写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起眼,却能够直接影响到消防部队执法水平的整体提高,甚至会因为一时的不慎引起消防行政执法败诉。

3、执法程序混乱

(1)执法程序错误。主要表现在:先处理后取证,先处罚后裁决,先裁决后审批;有的单位为图省事,发现违法行为先实施处罚,然后再补《立案审批表》、《告知权利通知书》、《公安行政处罚审批表》、《公安行政处罚决定书》等相关的手续。或者干脆就不问材料,不下发相关的法律文书。还有的执法者对当场处罚和一般处罚运用不准确,对不应当场处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当场处罚。《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对于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对于公民处以50元以下罚款的实施当场处罚。某些执法人员对于这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不知道,竟然为了图方便而将一般处罚变为当场处罚。

(2)不依法履行告知义务。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听证程序组织听证。而有些单位为了图方便不按照规定提前告之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或者是将《告知笔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这二种法律文书同时下发。

(3)是执法程序中断。对消防违法行为,该整改的不责令整改,整改到期又不进行复查,整改不彻底或是不整改的,不要求整改并依法实施处罚,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程序的要求一追到底,直至结束。

4、执法随意性大,自由裁量权没有明确规定

消防行政执法缺乏力度,执法随意性大。以罚代停,以罚代改,以罚代拘等违法现象仍然存在;当事人不符合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情节的却减轻了处罚,而从轻及从重处罚条件,完全依靠消防执法人员的主观判断,行政处罚中“喊高罚低”,或告知后不处罚等现象屡见不鲜,相关消防法规又没有一个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虽然近年来为规范消防监督执法工作,各级消防部门都制定了一套系列的规定和制度,但从近年各级消防部门检查、督查、执法质量考核和各种执法投诉、举报的消防行政案件来看,消防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缺监督,执法随意性大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上文所列举的四种现象,虽然只是程序上一些不合法现象,但是很容易引起复议,一旦引起复议,败诉的将是消防执法部门。因此,消防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程序合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执法的合法、公正。

(四)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消防部队执法班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不愿学习、还想学习的秒良现象,喊了好多年的打造学习型干部的口号一直停留在口号上,消防部队的年龄大一点的班干部业余时间大部分用来喝酒打麻将,年轻一点的班干部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执法人员被调整到其他岗位,从而导致许多新进入执法领域的执法人员法律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到了单位后只能“抬头看电线,低头看烟头”,到单位检查只能发现灭火器过期了、电线零乱了、应急灯损坏了等等一些面上的火灾隐患,检查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找不出问题,导致执法不够规范、到位、严谨,随意性大。再加上一些执法者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执法的目的不明确,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办关系案、办金钱案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整个消防部队执法队伍综合素质难以提高。

(五)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职能未切实履行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监督的重心往往是城市的中心区域,广大的农村消防监督工作的的开展往往要依赖公安派出所实施。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制定和下发了不少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规定、规范和制度,对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监督检查的内容范围都有了明确、具体细致的规定,我们贵州省甚至制作了“八本三册”等法律文书的模板,连文书的填写示例注意事项都有具体的示例。近几年,各级消防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和思考推进派出所消防工作的方法,年年都在抓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的试点,希望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农村派出消防工作的切实开展。但因种种原因,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开展的情况往往差强人意。

三、加强和改进消防执法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一)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全面提升消防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执法者的素质低下将会影响到整个消防部队的执法形象,因此,要想全面提升消防部队的行政执法水平,必定要从提高执法者个人素质着手。随着消防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能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关键是要看执法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如何。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政治素质,一名执法者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端正的工作动机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态度,是不可能公正公平的进行行政执法的。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对消防执法者进行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一定高度,进一步提高执法者的思想素质,使消防行政执法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要不忘抓好消防法律和消防业务培训及业务考核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此,消防机构要建立一套业务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使消防监督人员能熟练掌握常用的现行消防法律和法规;熟练地制作和使用各种法律文书;同时,要及时组织考核,进一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促使各岗位监督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整个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以全面提升消防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二)强化消防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消防行政执法

要从根本上规范消防行政执法行为,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消防执法监督机制,通过监督机制的监督管理,促使执法者进一步规范法律文书的填写和使用,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从而使整个执法行为的到有效规范。监督机制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首先从内部监督着手,不仅要搞好纵向监督,即不但上级对下级有监督权,下级对上级的执法活动,违法行为也有权提出建议;同时要搞好横向监督,即同一业务部门之间,不同业务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保证消防执法活动准确合法。在做好内部监督的同时,要做好外部监督工作,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加大消防监督执法的透明度,各单位应设立警务公开栏,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执法程序,让群众了解各种手续如何办理,公开自己的电话和单位的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聘请社会消防监督员,采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向社会征求对消防监督工作的意见,及时地发现消防监督员在执法中的不正当行为,包括吃、拿、卡、要等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一些曾经有过吃、拿、卡、要等现象的消防监督员及时地纠正错误,改变工作态度,树立消防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消防执法水平。

(三)积极探索消防监督专业化、有偿化的新路子,缓解消防执法人员警力不足现象

消防是一门跨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具有广泛性、多样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特点,加之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消防执法任务日益增加,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而消防属现役编制,增加警力根本不现实,要想有效缓解警力不足现象,只有合理依靠外力,逐步尝试借助各类代理和服务性质的中质组织作用,发展社会上诸如法律、会计、建审、特种设备检测等与消防监督工作有关的中介组织。由他们来承担部分消防安全咨询,科技指导等有偿服务项目,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仲裁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快速有效缓解消防部队警力不足的现象。

(四)加强消防宣传“五进”工作,进一步优化消防行政执法软环境

要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始终把消防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民消防素质;进一步落实防火责任制,增强全社会消防法制观念;逐级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把责任层层分解,把消防安全措施落实到实处,逐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消防执法软环境。

(五)以新《消防法》出台为契机,完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迅速清理以前消防法律法规制度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相关消防法规和消防执法实施细则和规定,切实增强新《消防法》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消防法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六)推动地方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各乡镇、社区、农村行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绩效考核

各级消防部门应积极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将消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将消防工作入乡镇长、村长、社区主任的任免条件,以增强乡镇、农村和社区行政和分管领导主体意识,强化农村、社区的消防工作。

(七)以新《消防法》出台和部局总队以下编制即将出台为契机,推动各级消防部门党委书记进入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党委的工作

还有就是思考一下趁新《消防法》出台和部局总队以下编制即将出台为契机,能不能考虑其他省市和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研究和评判消防部门党委书记进同级公安机关党委的可行性,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协调汇报,偿试消防部门党委书进当地公安机关党委的可能性,以提高消防部门在公安机关的话语权,强化对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

实践过程调研报告10篇

对税务注销清算过程的调研报告范文企业清算是指企业因破产、解散、被撤销或其他原因而终止正常经营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出清算公告,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依法向原登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过程信息

  • 记录调研过程报告
  • 记录调研过程报告31人关注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交警总队要求,7月起,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要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 ...[更多]

  • 实践过程调研报告10篇
  • 实践过程调研报告10篇16人关注

    对税务注销清算过程的调研报告范文企业清算是指企业因破产、解散、被撤销或其他原因而终止正常经营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出清算公告,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依 ...[更多]

  • 过程调研报告(7篇)
  • 过程调研报告(7篇)14人关注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和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XX年9月英语新课程已登堂入室,正式走进全国九个省份的高中校园。它除了遵守语言教学规律,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