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9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27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旨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和谐。本报告将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调研。

二、城乡发展现状

1.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经济活力强劲。

2. 农村发展滞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经济发展动力有限。

3. 人口流动趋势: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1. 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占用过多资源,农村资源投入不足。

2. 公共服务差距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城乡差距明显。

3. 产业布局失衡:城市以服务业为主,农村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四、对策与建议

1. 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合理调整城乡资源分配。

2. 提升公共服务: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条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产业发展联动:鼓励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特色农业,与城市产业形成互补。

五、案例分析 选取若干城乡统筹发展成功的地区,分析其成功经验,如政策引导、产业融合、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做法。

六、面临的挑战

1. 政策执行力度:政策落地存在难度,需要强化监督和评估机制。

2. 社会观念转变:打破城乡二元观念,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认同。

七、未来展望 随着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融合将成为发展趋势。需持续探索城乡协调发展新模式,提升城乡生活质量。

第1篇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__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__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迫切需要。统筹渝北城乡发展,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一、__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探索

(一)统筹思想越来越明确

面对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原江北县委、县政府在1986年就提出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依托重庆、建设江北的指导思想。1995年撤县建区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依托老城、开发新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四城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较10年前更加明确具体。2023年,区委、区政府在总体发展思路中,作出了城市带动农村,南部带动北部的战略部署,并且在工作中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举措。当前,正在抓紧制定__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渝北正朝着__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统筹措施越来越有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渝北在__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近郊大农村。当时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依托重庆__区开发建设龙溪,依托机场开发建设两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业、以城带乡的路子。进入新世纪以来,龙溪新城、空港新城、北部新城迅速崛起并呈融合之势,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强势推进,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显著发力。

1、强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近年来,__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集群,以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日益增强。

2、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瞄准重庆主城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钱袋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三色农业、畜禽林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都市型农业。承接园区大工业,创办了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努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了一小时渝北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人行水泥便道院院通建设,电视信号和电话线路村村通建设,镇街集中供水和村级分布式供水工程,农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三改一建工程,以土地整理和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同时,实施了小城镇改造,中小学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镇政府办公场所和镇文化中心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城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正在加速向农村延伸。

4、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023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每年为群众减轻负担3000多万元。2003年,渝北作为全市首批6个试点区县,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到2023年,参加人数达41.4万人,参保率达到81.59%,区级财政补助1286万元。2023年,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财政拨款424万元,让11000人得到政府生活救助。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民享受到的文明成果一天比一天多。

5、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加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对2300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到2023年底,全区29.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经商农民达到15.7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47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务工经商收入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6、公共财政尽力向三农倾斜。近几年来,实施了向镇街倾斜的财政体制调整和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基础上,区级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社会保障倾斜的力度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区级财政投入农村的资金高达5.8亿元。在近几年中,我区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的资金总额年年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效果初步显现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探索,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互动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通过20年的发展,__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6年3.4亿元、1996年28亿元,到2023年猛增到183亿元。财政收入由1986年3531万元、1996年1.1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10.6亿元。城镇面积由1986年0.4平方公里、1996年11.3平方公里,到2023年扩展到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86年0.5万人、1996年11.9万人,到2023年上升到37.35万人。

二、渝北现实城乡差距与原因透析

(一)渝北现实城乡差距

1、城乡发展速度差距拉大。近年来,__区抓住机场建设、重庆主城北移、重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部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重庆都市风貌展示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采取特殊措施狠抓三农,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纵向比发展较快。由于广阔的农村制约的因素较多,发展变化远不及城区,个别边远山区农村甚至仍然山河依旧。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是我区城乡发展差距最形象的描述。

2、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23年,在全区10.6亿元财政收中,北部地区拥有50万人口的20个镇仅占3%,南部地区40万人口的6个街道却占了97%,个别镇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0万元。相反,20个镇均吃区级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占了全区的30%。2023年,我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3元,比2002年的7309元增加4184元,每年增收1046元;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比2002年2622元增收982元,每年增收243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成倍数扩大,由2002年2.6:1上升到3.2:1,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1:1的警戒线。

3、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别过大。据专家统计,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等原因,城乡居民待遇差别有47项之多。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倾斜市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往往是民办公助,农民既出资又出劳,城市类似建设从不让市民掏腰包;城市居民低保、社区干部待遇、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金等大大高于农村同类人员标准。二是在劳动力就业上歧视农民。一些行业和工种限制农民就业,农民工遭受不同程度的工资歧视、雇佣歧视和政治歧视。三是社会保障差距明显。城市居民基本可以享受以各种保险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政策。农村除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相关救助制度外,养老保险等不少保障制度缺失。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难以与城市职工同等享受各类社会保险。据区农业局统计,用人单位没有为我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83.5%、87.7%、94.6%、92.4%。四是享受教育等社会事业资源不平等。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优势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区,农村接受教育和医疗、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与城区相去甚远。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难以就地入学。资料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入学,平均每学年学费为2550元,人均借读费、赞助费1526元,农民工家庭难以承载子女就地入学之重,被迫让幼小子女留守家中。

(二)城乡差距原因透析

1、地理环境影响。渝北位于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纵贯南北,将渝北切分为两大纵向系统。在14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坝、台地、水体共占10%,丘陵50%,山地40%。东南地区地势较平缓,靠城依江,占地理之优,为此,重庆绕城公路内486平方公里面积已纳入主城规划,并在全速建设,重庆北部__区已在这一区域逐渐崛起。北部山高沟深,东部被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阻隔,且离城区较远,这近1000平方公里区域在短期内要与南部发展同步,由于制约因素十分明显,因而显得非常不现实。由此可见,特殊地理环境决定着我区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的发展差距,也决定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差距难以缩小和消除。

2、经济承载能力制约。渝北由原江北县嬗变而来。渝北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大县,工业和城市不发达。渝北城市发育于1985年龙溪开发,转折于1992年两路城南建设,加速于2000年北部新区设立。渝北现代工业起步于1998年科技产业园区,加速于尔后设立的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虽然现在城市发展和产业支撑已取得不菲成绩,但要带动1300多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尤如小马拉大车,效果可想而知。特殊的发展基础只能继承,不能逾越。有限的经济承载能力,逼迫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只能选择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不顾条件操之过急。

3、体制政策障碍。一是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缺陷。我国现行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别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的户籍制度,把人口与土地、人口与地方组织的关系固定化,阻断了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大发展的重要障碍。同时,这种户籍制度人为地分出了两个世袭的种群,户口不同,待遇就不同,让农民难以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制度设计上,实行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用地分别治理,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土地市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进入工业和城市土地市场,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严重侵蚀农民土地利益。此外,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盘活土地存在诸多政策障碍。三是投入体制未完全理顺。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太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尚未建立起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觉投入和巨额投入的引导机制。四是行政管理体制城乡分割。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管理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设立和管理也逐步形成了农口管农、工口管城的管理格局。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城乡规划难以统一和衔接,各级各口资金难以集中打捆使用,城市产业与基础设施难以向农村延伸,等等。

4、 三农弱势本质。农村地域广阔,产业和居住分散,缺少吸引聚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必备优势。在势不可挡的城镇化进程中,优势资源自动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城市。在这种状况下,相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就在所难免。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规律双重作用,相对于二、三产业,始终属于弱质产业。农民受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难以与时尚的市民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始终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农的弱势本质,决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三农上。

三、对渝北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建议

渝北小城区大农村,是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表现和市情缩影。区委决定把渝北建设成为__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定位准确,意义重大,切实可行。为此,对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统筹内涵,防止步入认识误区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标,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打破城乡界限,统一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繁荣。要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内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消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政策等障碍。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协作,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目标。二是必须跳出城乡分割、两大系统封闭运行的传统思维,走出片面强调立足三农抓三农 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的认识误区,自觉把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结合起来,既重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也重视激活三农自身要素,创造 三农发展内在动力。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决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支援上,应从体制政策和规划入手,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并非简单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本质是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事实上,要在短期内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差别,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居民差异一笔勾销是不现实的。

(二)界定统筹原则,明晰工作指向

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作上应遵循若干原则,最基本的大体有三条。

1、从区情实际出发,铸造渝北特色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全国全市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许多经验值得我们ѧϰ和借鉴。渝北属于重庆主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大区,地理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等都非常特殊,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才能铸造出渝北版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打造出__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历史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是现实的紧要工作,必须抓紧做实。为此,既要谋划长远,精心制定__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各项子规划;同时也要立足当前,及时启动__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争取早日突破,尽快见效。

3、全面统筹,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城乡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系统安排,全面统筹。由于区级政府权力、财力、精力所限,在特定阶段全面推进不太可能,因而只能选择最有条件解决好的问题加以突破,才能收到实效。从渝北近期看,拟选择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城乡社会保障、城乡投入保障、土地流转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创新上突破为宜。

(三)明确历史任务,锁定长远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看,必须解决好五大统筹、五大制度和五大网络问题。

1、实现五大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依法行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就是要一张规划蓝图管到底。当前,应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或修编统一的__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和居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规划。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各种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之间的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农村二、三产业合理分工,形成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和城乡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四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加快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全面向农村延伸。五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求,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向农村倾斜发展步伐。

2、创新五大制度。一是创新户籍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大发展,人口大迁徙,布局大调整的总体趋势,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畅通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建立起城乡统一、迁徙自由、以身份证管理为中心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在自愿、依法、有偿基础上,建立起资产入股、量化到人、合股经营、按股分红等土地流转新机制。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投入办法。组建农村发展等投融资公司,支持发展农民互助银行,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向农村倾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三农。四是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低保、养老保险、医疗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新机制。五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统筹要求,调整政府部门职能,改革城乡各管一段和职能交叉重叠体制,走出一条城乡通管、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路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减少镇街管理事项,规范镇街管理行为。

3、建设五大网络。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建设城乡交通网、城乡信息网、城乡市场网、公共服务网、城乡安全网。

(四)理清总体思路,定位指导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和率先在重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为切入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改革投融资体制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居住转移为载体,早日形成 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起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设施形态、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城乡差别、南北差距缩小,__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

(五)细化运作措施,扎实推进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运作,成败在落实。必须立足现实,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1、细化改革措施,强力推进综合改革。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对那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且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原则,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果断地废除旧体制旧政策,以开拓创新的气魄和智慧建立起符合渝北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当前,面对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两大核心改革,我们更要精密设计,精心运作,强势突破,造福渝北。

2、细化发展措施,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做强城乡工业,做大城镇规模,做精都市农业,让产业支撑和城镇发展共同撑起渝北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天。

3、细化活动载体,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根据需要和可能,可择机启动项目带动工程、农民转移工程、投入保障工程、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切实解决项目哪里找、地向谁去要、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等瓶颈问题,为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细化试点措施,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要抓紧策划并及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迅速在面上推行。

5、细化组织领导措施,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应注意统筹区级班子领导力量,建立重点工作区级领导负责制,让工作压力层层传递到基层,从而高效推动各项工作。在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继续联系乡镇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街道、企业与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农村卫生院对口帮扶长效动力机制。

第2篇 民政局统筹城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今年,我县被列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规划、试点先行”的理念和“四化并举”的目标,提出首先在____村和__镇__村试点,逐步在全县全面铺开城乡统筹工作。因此,当前在我县推进城乡统筹工作面临重大的良好机遇,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城乡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循环中统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社会的进步中统筹城乡发展繁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

近两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开发、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村村通油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先后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的建设。三是统筹城乡发展已列为我县的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班子,抽调了专门人员,设立了办事机构,还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纳入到了全县绩效考核范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已全面展开。

二、我县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干部群众对城乡统筹发展概念仍比较模糊。调研中了解到,有不少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对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一是安于现状,故土难离。许多村庄虽然规模小,人口少,基础差,但大多数村民世代居住在这里,不愿意搬离。二是有的村民认为集中居住虽好,但担心会造成距土地较远,生产上会不方便;三是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所需投入资金感到压力很大;四是对于城乡统筹的含义有些误解和曲解。有相当部分人认为盖座楼、修条路就是城乡一体化。

2、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统筹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县与其他县市一样,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农村依然落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不平衡、不同步,农村缺少集体文化生活的场所,没有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另外,由于受经济的限制,农村各项社会保障还很不完善。

3、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思想观念落后。在我县的农村中文盲、科盲、法盲仍有一定的比重。农民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__%,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种地粗放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抬头。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4、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和规划尚不够明晰。我县作为试点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之中有很多建设性课题、难题需要我们破解,很多创新性领域有待我们探索。

三、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建议

1、抓根本,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统筹城乡工作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让老百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质的提高,在做群众工作过程中,要围绕群众的利益来开展。要深入群众搞调查,多争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让失地农民能得到生活的保障,跳出土地这个圈。

2、抓宣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城乡统筹,为什么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明白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使群众清楚我县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规划、特色、步骤,形成加快发展的氛围。

3、抓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政策是推进城乡统筹的保证。各部门要以改革的精神,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壁垒,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来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当前要突出抓好县城、中心镇和中心社区的规划,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体现风貌。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

4、抓关键,突破资金瓶颈。通过在外地的参观学习了解到,凡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工作做的好的地方,资金是关键。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抓经济,一是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更多的支持。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壮大农业发展资金、工业强县资金规模,加大对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努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基础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业;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民。三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采取以奖代补、以物代资等办法,激励和引导群众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之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四是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投入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发展形式多样、产权多元化的农贷担保机构。积极引导支持农业银行、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三农”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五是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的基础上,着力营造由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重点的“洼地”效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建立起“政府引导、群众决策、项目补助、民资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抓产业,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空间规划和要素整合,调整优化城乡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布局。工业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类园区建设,引导主城区产业向城郊有序转移。农业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向交通便捷的交通干线集中。服务业按照全面搞活农产物资,促进消费品流通的原则,自上而下由城市向农村延伸。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尤其是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攻方向。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本地特色,努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和优势产业带。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发挥龙头企业、经营实体、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的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合作社跨区域、跨行业经营。

6、抓改革,推进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借鉴先进地市的土地流转模式,建立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保障”的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搭建农民变市民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和破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有效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闲置土地、闲置宅基地和撂荒地普查,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产业聚集、集约经营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空间,为城乡各种资源的合理自由流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7、抓队伍,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战略任务,需要一批有活力、有朝气、有思想的农村干部来完成,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带动群众。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负责人中选拔干部,及时注入新鲜血液,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胆识,思路新、点子灵,有群众威信,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又具有改革和拼搏创新精神的能人推选为村支部书记,让他们带领广大农民完成城乡一体化这项新的历史变革任务。

第3篇 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的范文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__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__“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__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迫切需要。统筹__城乡发展,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一、__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探索

(一)统筹思想越来越明确

面对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原江北县委、县政府在1986年就提出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依托__、建设江北”的指导思想。1995年撤县建区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依托老城、开发新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四城”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较__年前更加明确具体。__年,区委、区政府在“”总体发展思路中,作出了“城市带动农村,南部带动北部”的战略部署,并且在工作中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举措。当前,正在抓紧制定__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__正朝着__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统筹措施越来越有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__在__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近郊大农村。当时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依托__老城区开发建设龙溪,依托机场开发建设两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业、以城带乡”的路子。进入新世纪以来,龙溪新城、空港新城、北部新城迅速崛起并呈融合之势,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强势推进,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显著发力。

1、强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近年来,__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集群,以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日益增强。

2、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瞄准__主城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钱袋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三色”农业、畜禽林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都市型农业。承接园区大工业,创办了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努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了“一小时__”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人行水泥便道“院院通”建设,电视信号和电话线路“村村通”建设,镇街集中供水和村级分布式供水工程,农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三改一建工程”,以土地整理和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同时,实施了小城镇改造,中小学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镇政府办公场所和镇文化中心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城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正在加速向农村延伸。

4、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__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每年为群众减轻负担3000多万元。__年,__作为全市首批6个试点区县,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到__年,参加人数达41.4万人,参保率达到81.59%,区级财政补助1286万元。__年,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财政拨款424万元,让11000人得到政府生活救助。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民享受到的文明成果一天比一天多。

5、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加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对2300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到__年底,全区29.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经商农民达到15.7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47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务工经商收入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6、公共财政尽力向“三农”倾斜。近几年来,实施了向镇街倾斜的财政体制调整和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基础上,区级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社会保障倾斜的力度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__年区级财政投入农村的资金高达5.8亿元。在近几年中,我区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的资金总额年年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效果初步显现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探索,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互动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通过20年的发展,__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6年3.4亿元、1996年28亿元,到__年猛增到183亿元。财政收入由1986年3531万元、1996年1.1亿元,到__年增长到10.6亿元。城镇面积由1986年0.4平方公里、1996年11.3平方公里,到__年扩展到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86年0.5万人、1996年11.9万人,到__年上升到37.35万人。

二、__现实城乡差距与原因透析

(一)__现实城乡差距

1、城乡发展速度差距拉大。近年来,__区抓住机场建设、__主城北移、__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部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__都市风貌展示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采取特殊措施狠抓“三农”,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纵向比发展较快。由于广阔的农村制约的因素较多,发展变化远不及城区,个别边远山区农村甚至仍然山河依旧。“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是我区城乡发展差距最形象的描述。

2、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__年,在全区10.6亿元财政收中,北部地区拥有50万人口的20个镇仅占3%,南部地区40万人口的6个街道却占了97%,个别镇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0万元。相反,20个镇均吃区级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占了全区的30%。__年,我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3元,比__年的7309元增加4184元,每年增收1046元;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比__年2622元增收982元,每年增收243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成倍数扩大,由__年2.6:1上升到3.2:1,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1:1的警戒线。

3、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别过大。据专家统计,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等原因,城乡居民待遇差别有47项之多。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倾斜市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往往是民办公助,农民既出资又出劳,城市类似建设从不让市民掏腰包;城市居民低保、社区干部待遇、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金等大大高于农村同类人员标准。二是在劳动力就业上歧视农民。一些行业和工种限制农民就业,农民工遭受不同程度的工资歧视、雇佣歧视和政治歧视。三是社会保障差距明显。城市居民基本可以享受以各种保险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政策。农村除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相关救助制度外,养老保险等不少保障制度缺失。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难以与城市职工同等享受各类社会保险。据区农业局统计,用人单位没有为我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83.5%、87.7%、94.6%、92.4%。四是享受教育等社会事业资源不平等。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优势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区,农村接受教育和医疗、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与城区相去甚远。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难以就地入学。资料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入学,平均每学年学费为2550元,人均借读费、赞助费1526元,农民工家庭难以承载子女就地入学之重,被迫让幼小子女留守家中。

(二)城乡差距原因透析

1、地理环境影响。__位于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纵贯南北,将__切分为两大纵向系统。在14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坝、台地、水体共占10%,丘陵50%,山地40%。东南地区地势较平缓,靠城依江,占地理之优,为此,__绕城公路内486平方公里面积已纳入主城规划,并在全速建设,__北部新城区已在这一区域逐渐崛起。北部山高沟深,东部被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阻隔,且离城区较远,这近1000平方公里区域在短期内要与南部发展同步,由于制约因素十分明显,因而显得非常不现实。由此可见,特殊地理环境决定着我区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的发展差距,也决定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差距难以缩小和消除。

2、经济承载能力制约。__由原江北县嬗变而来。__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大县,工业和城市不发达。__城市发育于1985年龙溪开发,转折于1992年两路城南建设,加速于__年北部新区设立。__现代工业起步于1998年科技产业园区,加速于尔后设立的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虽然现在城市发展和产业支撑已取得不菲成绩,但要带动1300多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尤如小马拉大车,效果可想而知。特殊的发展基础只能继承,不能逾越。有限的经济承载能力,逼迫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只能选择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不顾条件操之过急。

3、体制政策障碍。一是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缺陷。我国现行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别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的户籍制度,把人口与土地、人口与地方组织的关系固定化,阻断了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大发展的重要障碍。同时,这种户籍制度人为地分出了两个世袭的“种群”,户口不同,待遇就不同,让农民难以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制度设计上,实行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用地分别治理,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土地市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进入工业和城市土地市场,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严重侵蚀农民土地利益。此外,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盘活土地存在诸多政策障碍。三是投入体制未完全理顺。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太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尚未建立起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觉投入和巨额投入的引导机制。四是行政管理体制城乡分割。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管理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设立和管理也逐步形成了“农口管农、工口管城”的管理格局。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城乡规划难以统一和衔接,各级各口资金难以集中打捆使用,城市产业与基础设施难以向农村延伸,等等。

4、“三农”弱势本质。农村地域广阔,产业和居住分散,缺少吸引聚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必备优势。在势不可挡的城镇化进程中,优势资源自动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城市。在这种状况下,相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就在所难免。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规律双重作用,相对于二、三产业,始终属于弱质产业。农民受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难以与时尚的市民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始终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农”的弱势本质,决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三农”上。

三、对__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建议

__小城区大农村,是__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表现和市情缩影。区委决定把__建设成为__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定位准确,意义重大,切实可行。为此,对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统筹”内涵,防止步入认识误区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标,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打破城乡界限,统一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繁荣。要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内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消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政策等障碍。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协作,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目标。二是必须跳出城乡分割、两大系统封闭运行的传统思维,走出片面强调“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的认识误区,自觉把“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结合起来,既重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也重视激活“三农”自身要素,创造“三农”发展内在动力。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决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支援上,应从体制政策和规划入手,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并非简单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本质是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事实上,要在短期内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差别,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居民差异一笔勾销是不现实的。

(二)界定“统筹”原则,明晰工作指向

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作上应遵循若干原则,最基本的大体有三条。

1、从区情实际出发,铸造__特色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全国全市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__属于__主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大区,地理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等都非常特殊,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才能铸造出__版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打造出__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历史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是现实的紧要工作,必须抓紧做实。为此,既要谋划长远,精心制定__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各项子规划;同时也要立足当前,及时启动__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争取早日突破,尽快见效。

3、全面统筹,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城乡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系统安排,全面统筹。由于区级政府权力、财力、精力所限,在特定阶段全面推进不太可能,因而只能选择最有条件解决好的问题加以突破,才能收到实效。从__近期看,拟选择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城乡社会保障、城乡投入保障、土地流转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创新上突破为宜。

(三)明确历史任务,锁定长远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看,必须解决好“五大统筹”、“五大制度”和“五大网络”问题。

1、实现“五大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依法行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矗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就是要一张规划蓝图管到底。当前,应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或修编统一的__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和居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规划。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各种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之间的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农村二、三产业合理分工,形成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和城乡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四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加快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全面向农村延伸。五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求,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向农村倾斜发展步伐。

2、创新“五大制度”。一是创新户籍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大发展,人口大迁徙,布局大调整的总体趋势,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畅通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建立起城乡统一、迁徙自由、以身份证管理为中心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在“自愿、依法、有偿”基础上,建立起“资产入股、量化到人、合股经营、按股分红”等土地流转新机制。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投入办法。组建农村发展等投融资公司,支持发展农民互助银行,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向农村倾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三农”。四是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低保、养老保险、医疗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新机制。五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统筹要求,调整政府部门职能,改革城乡各管一段和职能交叉重叠体制,走出一条城乡通管、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路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减少镇街管理事项,规范镇街管理行为。

3、建设“五大网络”。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建设城乡交通网、城乡信息网、城乡市场网、公共服务网、城乡安全网。

(四)理清总体思路,定位指导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和率先在__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为切入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改革投融资体制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居住转移为载体,早日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通过__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起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设施形态、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城乡差别、南北差距缩小,__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

(五)细化运作措施,扎实推进“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运作,成败在落实。必须立足现实,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1、细化改革措施,强力推进综合改革。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对那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且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原则,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果断地废除旧体制旧政策,以开拓创新的气魄和智慧建立起符合__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当前,面对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两大核心改革,我们更要精密设计,精心运作,强势突破,造福__。

2、细化发展措施,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做强城乡工业,做大城镇规模,做精都市农业,让产业支撑和城镇发展共同撑起__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天。

3、细化活动载体,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根据需要和可能,可择机启动“项目带动工程”、“农民转移工程”、“投入保障工程”、“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切实解决项目哪里找、地向谁去要、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等瓶颈问题,为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矗

4、细化试点措施,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要抓紧策划并及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迅速在面上推行。

5、细化组织领导措施,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应注意统筹区级班子领导力量,建立重点工作区级领导负责制,让工作压力层层传递到基层,从而高效推动各项工作。在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继续联系乡镇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街道、企业与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农村卫生院对口帮扶长效动力机制。

第4篇 县文化体育事业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一、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_____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2023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023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_____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棋牌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二)正常业务工作经费缺乏,导致活动开展较少,难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体育管理、业务人才紧缺,出现断档现象;

(四)文化产业发展路子窄,难予形成规模;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难予面面俱到,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对策

对今后如何实现文化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建好“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启动一中心(即体育活动中心),9乡镇都有达标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建成县、乡、村配套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

(三)县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人都有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每年下乡演出10至15场,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五)县城广场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月都有一场广场文艺演出,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市场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满意。

(七)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值逐年有明显提高,力争到2023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让文化产业成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相关内容,国民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

第5篇 202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报告

为学习借鉴其它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为我市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出谋献策,4月16日至23日,市委办公室与市委政研室组成调研组,前往安徽省__市,浙江省__市,江苏省__市,山东省__市、__市、__市等六市进行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六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经验介绍,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示范典型。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刻感受到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现将六市的经验做法以及调研组的体会报告如下:

一、六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六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走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城乡共荣的新路子,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六市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主要是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坚持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__市以科学规划、集约建设、精细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规划强化科学性、先导性和权威性,市区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到100%。__市以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计划到 __年建设20个中心镇和一批中心村,城市化率达到70%。__市实施“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城市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城市发展框架基本拉开。完成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编制完成南部山区分区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心城区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展开,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__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构筑“一群(南部城镇群)、两轴(皖赣铁路城镇发展轴、合铜黄高速公路城镇发展轴)、三级中心(中心城区、区县城、中心镇)”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__市争取在__年底,实现全市区域性城镇体系规划和相应专项规划全覆盖,城镇总体规划和重要专业规划全覆盖,城镇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实现城乡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规划监管体系。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六市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一是以产业化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__市以建设高效、生态、品牌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突出抓好“四百工程”(建设100万亩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100万亩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00万亩优质出口花生基地和100万亩优质果茶花卉基地)建设。目前,__市已经逐步培育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节会农业、都市农业等为特点的特色产业。__市的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了66%,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家。__市整合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村,连点成线,扩线成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从__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围绕茶叶、花卉、水产、畜牧、休闲观光等12类产业,重点建设50条左右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__市通过狠抓基地、企业、品牌、文化旅游、市场建设,培育黄山茶叶品牌,将茶业打造成为了全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__市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郊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郊县工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占郊县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7.3%。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效农业面积逐步扩大,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等品牌效应不断增强。二是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产业发展。通过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培育中心镇,推动城乡良性互动发展。__市加快五区融合,提高对郊区和周边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中心城市对广大农村的吸纳能力。以14个省级中心镇、20个市级重点镇为重点,以北部沿海和蓝烟铁路为发展轴线,通过项目带动、配套服务设施和住宅小区建设,切实增强小城镇的集聚与带动功能。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工程。在城郊、园区和重点城镇,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面向未来、面向周边农民的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小区。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吸引零散的村落向中心村集聚。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半工半农”农民进城定居。以产业为先导,整合城乡资源,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为农民向城镇集中提供产业和经济支撑。__市实施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中心镇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加快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镇的合理集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功能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在规划、建设和投入方面的分割局面,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__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强化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原则,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__年,投入 15688万元,将村村通公路和通客车向边远村庄和村内街道延伸,硬化道路1032公里,硬化街道508个村。__市新完成1181个村的编制规划,有 1343个村庄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52个镇、300个村开展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有1192个村开展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农村文化大院由原来的1602个增加到2746个,新硬化农村公路77公里,全市通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87.7%。建立城乡一体的交通体系,继续推进“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及“岛岛通航”工程,优化五区公交线网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供水体系。推行“一县一网”、“多乡一网”或“一乡一网”等规模化供水模式,推进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__市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乡镇通油路率达100%,行政村通公路率、通水泥(油)路率分别达97.5%和 83%。__市建设市域“一小时半”交通圈,开通市区到各县城的高速公路,加快省道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居民统一电价;按照“村村通、长期通、数字通”的要求,积极实施有线电视乡村通达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就是统筹城乡之间的各种生产要素,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营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__市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统筹城乡就业,初步搭建起城乡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就业服务平台、职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保障平台。__年,在总结__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__区、__区、__市纳入区域化试点范围,并将其他四市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促进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活动,将大学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群体全部纳入就业服务范围。__市鼓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把职业介绍补贴与服务成效挂钩起来。并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及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__市突出自己的特色,发挥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就是__市发展以文化和生态为特征的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提升了他们的素质。据统计,__年,全市乡村旅游总接待量达841.56万人次左右,旅游总收入约32亿元,全市有近2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7000元。__市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成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公司”。自__ 年开始,对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举办的经济实体,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参与传统农业改造,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和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破除地域、身份、行业等限制性政策,制订落实农民工进城落户、进城就业、子女进城就读“三无障碍”的具体措施。

(五)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六市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__市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了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__年,全市58.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 6019.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3.6万人,参合率达到87.0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的900元提高到1025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5.1万人;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1000多场次,受训农民10万多人。__市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仅建立完善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构建完善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规范完善了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6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已达199万人,覆盖到城镇各类用人单位以及包括个体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超过100万人;__市是全国首批发放失业保险金的城市,截至__年10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共有42111户,参保职工达到116万人。__市实施医疗惠民行动,投入8119万元,发展“新农合”306.9万人,完成乡镇卫生院提升扩建30个;实施弱势保障行动,投入1832万元,落实了 1.9万户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投入25074万元,完成“村村通”自来水466个村,解决了9.1万农户安全饮水。__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续保农民达到55万人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在80%以上。__市扎实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__年全市有 6.47万人和97个村实现脱贫。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解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二、六市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做法

六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他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有特色、有新意,创造了许多可学习借鉴的好经验。

(一)发展生态经济。六市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青岛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将绿色渗入到产业最深层,建设经济新生态,推进风能、太阳能、废水回用、海水淡化、清洁能源开发等项目,计划到__年,新能源占全部能源的替代率达 5%,到2023年达到20%。__市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创新性机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__市创造性地对莲花峰、天都峰等景区实行轮换“休假”,让这些景区景点休养生息、自然繁衍,确保黄山生态的可持续发展。__市充分发挥杭州产业特色和优势,走新型产业化道路,推进“两港五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生态工业发展,积极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知识型服务业为依托、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建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低耗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__市近年来建立起以循环高效为特征的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园区载体、产业本体、企业主体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以电子、汽车、化工、钢铁等优势产业为龙头,发展一批生态型企业,构建产业生态链。优化工业布局,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绿色农业,通过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发展以产业化、集约化、生态化为特色的都市型农业,形成特色、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推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增长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__市以再利用、再循环、减量化为原则,全面实施《烟台生态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同时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健全完善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以资源依赖型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实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对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定期公布制度,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保护生态人居。六市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创造更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居住环境。__市充分弘扬徽派古建筑文化,利用各种生态资源建设生态人居。比如在宏村,水赋予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和亲切,体现了生态价值、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__市着力打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人居环境特色。栽绿种绿,给大自然以绿色,是__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做法,为在裸岩山体和一些远山、高山上植树造林,在荒山上实施了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让生态的绿色不留任何的死角。__市在“__”规划中,写进一个指标,到“__”结束的时候,人均期望寿命要达到80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杭州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做起,尤其是今年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努力做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同时进一步加大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力度,见缝插绿。还将在沿高速公路、骨干河流、道路、铁路等种植绿化,形成一张生态网络。杭州还提出一个重要理念,今后种树将被作为一__市基础设施来配置,与自来水管、污水网、电网、煤气管一样同等重要。__市近年来积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城市,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充分发挥山水城林优势,城乡建设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城在江边、山在城中、湖在城内、林在四周、绿在家园的人居环境,建成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适宜居住的城市。__市按照“一城、一湖、一环”(明府城、大明湖、环城河通航)为重点的老城改造规划,加快泉城特色标志区建设。同时整理恢复芙蓉泉等泉脉水系,挖掘开发百花洲等古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恢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老城韵味。

(三)改善生态环境。六市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__市为了保护绿色,加大环境综合整治,着重在源头上治理污染,制止了向大自然“排毒”,在空气治理上,加快重点企业脱硫进程,淘汰燃煤锅炉,为减少机动车排气污染,购置国际环保标准的公交车。__年以来,青岛借助奥运“快车”连续四年掀起了群众广泛参与“我为奥运种棵树”等系列活动。__市实施“碧水”、“蓝天” 、“生态保护”、“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行动,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重点开展“大绿化”工程、“十镇百村”文明生态创建工程、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农村河溪、池塘清洁整治工程和以沼气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促进该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__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积极开展生态村、镇建设,重点实施环境污染整治,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近几年,杭州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__市坚持和完善环境的“刚性投入机制”已达20多年,生态建设和环保投入始终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张而快速增长。近年来,__市实施退耕还林54万亩,建设公益林 200多万亩,治理小流域50多条,治理面积达250平方公里,并在水源涵养地建成面积近10万公顷的各类自然保护区。__年,__市森林覆盖率达 77.4%,有林地面积、林木绿化率、活立木总蓄积量三项数据在安徽省位居第一。__市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南京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__市围绕活力之都、魅力之城、宜居家园,集中打造奥体文博等片区,突出泉水特色品牌,着力做足泉水文章,使之真正成为城市之魂、灵气所在、韵味之源。大幅度提升片区的整体形象和景观效果,达到点上景物宜人、片上气势恢弘、沿线观感优美,让泉城更美更靓。

(四)培育生态文化。六市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__市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创新的“景点轮休制”、景区规划的“加减法”、景区垃圾“日产日清”、工业发展“准入制”、乡村旅游推动生态保护等经验做法,已经被皖浙赣毗邻地区乃至全国众多旅游城市广为借鉴。__市举办奥帆赛,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民心,让这座城市因“白帆”更“绿色”。青岛奥帆基地不仅建筑本身采用了不少“绿色”环保科技,其建设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绿色”施工。青岛的市民则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尤其是广泛开展“环保购物袋进超市”活动,使环保理念逐渐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__市在全市树立起超前的城市经营理念和深入人心的环境保护意识,以环境立市为核心的城市经营理念在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各项工作中得到体现。绿色企业、学校、社区和绿色饭店、绿色房产等不断涌现,提高了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使生态市建设具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__市在全社会树立起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产的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价值观。

三、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

在对六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调研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统筹城乡协调方面的启示。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用抓城市的力度抓农村,给市民的待遇予农民。各级各部门要率先带头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使城乡在互动、互融、互补、互促中实现统筹发展。二要以思想解放为动力,闯出城乡发展新路子。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工作的力度。统筹城乡发展是前无古人、造福人民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成熟先例可借鉴,必须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大胆探索。只要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发展、有利于造福人民群众的改革,就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禁区,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稳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创出新路,走出自己的路。三要突出经济良性发展,强化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互为共存、互为前提,在统筹发展中必须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跨越,同时又要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既着眼于经济增长速度,又着眼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四要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农民主体地位。统筹是政府行为,统筹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者,在城乡统筹中政府要加大力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政府在制定统筹政策时,要体现农民的意愿,基本满足农民的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唱主角,通过政府推动力和农民自身努力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五要突出协调发展,强化区域带动效应。从全市的高度、全局的利益出发,正确认识市、县、镇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原则,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通过调整财政分配结构,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弥合城乡区域之间的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六要突出试点示范作用,强化整体推进格局。各地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不能把城乡统筹当作城乡统一。进行全面推进,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城乡统筹有一定基础的县区作为试点,积累经验在全市推广,以点及面,整体推进。

(二)建设生态文明方面的启示。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必须从传统的 “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二要牢固树立生态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生态自然观,培育生态消费文化。开展各阶层生态文化建设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城乡生态文化,树立正确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发展观。转变消费观念,引导绿色、适度消费,培育简朴和谐的生态消费文化。三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要以绿色农业为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节水农业、无公害农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发展生态工业。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现代生态服务业。将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四要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开发和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资源必须在资源统筹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有限资源,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好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协调,引导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6篇 文体局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文体局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一、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_____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始终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等齐头并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年举办一届乡镇运动会,“凤凰杯”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各中小学每年均开展一次冬季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名目众多,职工体育尤其以煤、电、烟草等行业开展得较活跃,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20__年至今,共举办全县性大型群体活动14次,参加人次达120__人次,开展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拔河、门球等。各乡镇举办运动会40次,参加人次1600人次。全县各行业系统开展各种运动会50次,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年均达13万人次。另外,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地区)级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由于_____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区(市)的表彰和奖励。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1)文化馆、图书馆:1985年3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22万元建成了_____县文化图书馆新馆大楼,占地面积4960平方米,馆舍面积1280平方米。作为县级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在省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20__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影剧院:1982年2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和县电影公司发展生产基金及贷款新建了_____县影剧院。影剧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石棉瓦屋面,该影院至今还承担着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活动任务。各乡镇电影院现仅存竹基、者黑电影院,其余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华书店:1985年,省新华书店投资25万元,征地979平方米,建盖了两幢办公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138平方米。20__年2月,因凤山街老城改造,老书店被拆除,曲靖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在原址上兴建新华书店综合楼,建筑面积2685平方米,总造价205万元。

(4)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建设:_____县辖4乡4镇,共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县城缺图书馆(新建)、文化馆(改扩建)、博物馆(新建)、体育馆(新建)。现建有乡镇文化站1个(龙庆),尚有7个乡镇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龙、竹基、雄壁、丹凤、彩云)不达标。现有村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室 30个(需改扩建),尚有79个无文化活动室。

2、体育设施

1982年,县政府以综合利用方式,集资60余万元在城区建盖了_____县体育馆,体育馆占地5828平方米(其中场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筑2918平方米),馆内建有露天灯光看台篮球场二块,看台座位3500余个。沿场周围建筑三层楼房共64间,除一部分划给集资单位使用外,其余为体委职工和运动员宿舍、摔跤训练室、洗澡间和餐厅。20__年底,由于城市发展规划需要,_____县体育馆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筹资25万元,在县城小石山水库下新建约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运动场(设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991年11月,筹资9万余元建成游泳池一个,规格为50米×21米,占地面积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筹资46万余元建成集训练、办公为一体的室内综合训练房一幢,建筑面积878平方米。20__年初,_____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20__年“雪炭工程”受援单位,该工程为预制式轻型钢架结构综合健身馆,统称为“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总造价200余万元(国家体育总局投资150万元) ,已于20__年10月投入使用。积极争取竹基、丹凤等乡镇列入农民健身工程经费补助点,争取了项目的确定和体育器械的支持。

20__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_____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棋牌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_____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78户(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店52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7户,书刊22户,电子游戏室6户,三小印24户,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录像放映厅、歌舞娱乐场所56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近五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64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3744户(次),收缴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二)正常业务工作经费缺乏,导致活动开展较少,难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体育管理、业务人才紧缺,出现断档现象;

(四)文化产业发展路子窄,难予形成规模;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难予面面俱到,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对策

对今后如何实现文化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建好“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启动一中心(即体育活动中心),9乡镇都有达标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建成县、乡、村配套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

(二)全县农村文化户(联合会)发展规范有序,基本实现每个村委会有一支活动正常的业余演出队,每年创产值3000万元左右。另外,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每年举办1至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做大、做强_____农村文化户品牌,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并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县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人都有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每年下乡演出10至15场,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五)县城广场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月都有一场广场文艺演出,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市场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满意。

(七)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值逐年有明显提高,力争到20__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让文化产业成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相关内容,国民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

第7篇 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一、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_____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始终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等齐头并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年举办一届乡镇运动会,“凤凰杯”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各中小学每年均开展一次冬季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名目众多,职工体育尤其以煤、电、烟草等行业开展得较活跃,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20__年至今,共举办全县性大型群体活动14次,参加人次达120__人次,开展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拔河、门球等。各乡镇举办运动会40次,参加人次1600人次。全县各行业系统开展各种运动会50次,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年均达13万人次。另外,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地区)级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由于_____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区(市)的表彰和奖励。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1)文化馆、图书馆:1985年3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22万元建成了_____县文化图书馆新馆大楼,占地面积4960平方米,馆舍面积1280平方米。作为县级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在省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20__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影剧院:1982年2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和县电影公司发展生产基金及贷款新建了_____县影剧院。影剧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石棉瓦屋面,该影院至今还承担着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活动任务。各乡镇电影院现仅存竹基、者黑电影院,其余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华书店:1985年,省新华书店投资25万元,征地979平方米,建盖了两幢办公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138平方米。20__年2月,因凤山街老城改造,老书店被拆除,曲靖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在原址上兴建新华书店综合楼,建筑面积2685平方米,总造价205万元。

(4)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建设:_____县辖4乡4镇,共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县城缺图书馆(新建)、文化馆(改扩建)、博物馆(新建)、体育馆(新建)。现建有乡镇文化站1个(龙庆),尚有7个乡镇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龙、竹基、雄壁、丹凤、彩云)不达标。现有村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室 30个(需改扩建),尚有79个无文化活动室。

2、体育设施

1982年,县政府以综合利用方式,集资60余万元在城区建盖了_____县体育馆,体育馆占地5828平方米(其中场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筑2918平方米),馆内建有露天灯光看台篮球场二块,看台座位3500余个。沿场周围建筑三层楼房共64间,除一部分划给集资单位使用外,其余为体委职工和运动员宿舍、摔跤训练室、洗澡间和餐厅。20__年底,由于城市发展规划需要,_____县体育馆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筹资25万元,在县城小石山水库下新建约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运动场(设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991年11月,筹资9万余元建成游泳池一个,规格为50米×21米,占地面积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筹资46万余元建成集训练、办公为一体的室内综合训练房一幢,建筑面积878平方米。20__年初,_____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20__年“雪炭工程”受援单位,该工程为预制式轻型钢架结构综合健身馆,统称为“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总造价200余万元(国家体育总局投资150万元),已于20__年 10月投入使用。积极争取竹基、丹凤等乡镇列入农民健身工程经费补助点,争取了项目的确定和体育器械的支持。

20__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_____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棋牌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_____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78户(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店52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7户,书刊22户,电子游戏室6户,三小印24户,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录像放映厅、歌舞娱乐场所56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近五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64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3744户(次),收缴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二)正常业务工作经费缺乏,导致活动开展较少,难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体育管理、业务人才紧缺,出现断档现象;

(四)文化产业发展路子窄,难予形成规模;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难予面面俱到,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对策

对今后如何实现文化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建好“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启动一中心(即体育活动中心),9乡镇都有达标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建成县、乡、村配套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

(二)全县农村文化户(联合会)发展规范有序,基本实现每个村委会有一支活动正常的业余演出队,每年创产值3000万元左右。另外,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每年举办1至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做大、做强_____农村文化户品牌,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并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县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人都有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每年下乡演出10至15场,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五)县城广场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月都有一场广场文艺演出,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市场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满意。

(七)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值逐年有明显提高,力争到20__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让文化产业成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相关内容,国民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

第8篇 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__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__“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__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迫切需要。统筹__城乡发展,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一、__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探索

(一)统筹思想越来越明确

面对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原江北县委、县政府在1986年就提出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依托__、建设江北”的指导思想。1995年撤县建区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依托老城、开发新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四城”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较XX年前更加明确具体。XX年,区委、区政府在“”总体发展思路中,作出了“城市带动农村,南部带动北部”的战略部署,并且在工作中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举措。当前,正在抓紧制定__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__正朝着__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统筹措施越来越有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__在__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近郊大农村。当时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依托__老城区开发建设龙溪,依托机场开发建设两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业、以城带乡”的路子。进入新世纪以来,龙溪新城、空港新城、北部新城迅速崛起并呈融合之势,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强势推进,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显著发力。

1、强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近年来,__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集群,以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日益增强。

2、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瞄准__主城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钱袋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三色”农业、畜禽林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都市型农业。承接园区大工业,创办了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努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了“一小时__”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人行水泥便道“院院通”建设,电视信号和电话线路“村村通”建设,镇街集中供水和村级分布式供水工程,农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三改一建工程”,以土地整理和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同时,实施了小城镇改造,中小学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镇政府办公场所和镇文化中心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城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正在加速向农村延伸。

4、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XX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每年为群众减轻负担3000多万元。XX年,__作为全市首批6个试点区县,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到XX年,参加人数达41.4万人,参保率达到81.59%,区级财政补助1286万元。XX年,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财政拨款424万元,让11000人得到政府生活救助。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民享受到的文明成果一天比一天多。

5、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加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对2300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到XX年底,全区29.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经商农民达到15.7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47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务工经商收入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6、公共财政尽力向“三农”倾斜。近几年来,实施了向镇街倾斜的财政体制调整和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基础上,区级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社会保障倾斜的力度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XX年区级财政投入农村的资金高达5.8亿元。在近几年中,我区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的资金总额年年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效果初步显现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探索,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互动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通过20年的发展,__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6年3.4亿元、1996年28亿元,到XX年猛增到183亿元。财政收入由1986年3531万元、1996年1.1亿元,到XX年增长到10.6亿元。城镇面积由1986年0.4平方公里、1996年11.3平方公里,到XX年扩展到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86年0.5万人、1996年11.9万人,到XX年上升到37.35万人。

二、__现实城乡差距与原因透析

(一)__现实城乡差距

1、城乡发展速度差距拉大。近年来,__区抓住机场建设、__主城北移、__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部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__都市风貌展示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采取特殊措施狠抓“三农”,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纵向比发展较快。由于广阔的农村制约的因素较多,发展变化远不及城区,个别边远山区农村甚至仍然山河依旧。“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是我区城乡发展差距最形象的描述。

2、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XX年,在全区10.6亿元财政收中,北部地区拥有50万人口的20个镇仅占3%,南部地区40万人口的6个街道却占了97%,个别镇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0万元。相反,20个镇均吃区级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占了全区的30%。XX年,我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3元,比XX年的7309元增加4184元,每年增收1046元;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比XX年2622元增收982元,每年增收243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成倍数扩大,由XX年2.6:1上升到3.2:1,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1:1的警戒线。

3、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别过大。据专家统计,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等原因,城乡居民待遇差别有47项之多。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倾斜市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往往是民办公助,农民既出资又出劳,城市类似建设从不让市民掏腰包;城市居民低保、社区干部待遇、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金等大大高于农村同类人员标准。二是在劳动力就业上歧视农民。一些行业和工种限制农民就业,农民工遭受不同程度的工资歧视、雇佣歧视和政治歧视。三是社会保障差距明显。城市居民基本可以享受以各种保险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政策。农村除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相关救助制度外,养老保险等不少保障制度缺失。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难以与城市职工同等享受各类社会保险。据区农业局统计,用人单位没有为我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83.5%、87.7%、94.6%、92.4%。四是享受教育等社会事业资源不平等。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优势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区,农村接受教育和医疗、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与城区相去甚远。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难以就地入学。资料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入学,平均每学年学费为2550元,人均借读费、赞助费1526元,农民工家庭难以承载子女就地入学之重,被迫让幼小子女留守家中。

(二)城乡差距原因透析

1、地理环境影响。__位于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纵贯南北,将__切分为两大纵向系统。在14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坝、台地、水体共占10%,丘陵50%,山地40%。东南地区地势较平缓,靠城依江,占地理之优,为此,__绕城公路内486平方公里面积已纳入主城规划,并在全速建设,__北部新城区已在这一区域逐渐崛起。北部山高沟深,东部被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阻隔,且离城区较远,这近1000平方公里区域在短期内要与南部发展同步,由于制约因素十分明显,因而显得非常不现实。由此可见,特殊地理环境决定着我区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的发展差距,也决定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差距难以缩小和消除。

2、经济承载能力制约。__由原江北县嬗变而来。__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大县,工业和城市不发达。__城市发育于1985年龙溪开发,转折于1992年两路城南建设,加速于XX年北部新区设立。__现代工业起步于1998年科技产业园区,加速于尔后设立的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虽然现在城市发展和产业支撑已取得不菲成绩,但要带动1300多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尤如小马拉大车,效果可想而知。特殊的发展基础只能继承,不能逾越。有限的经济承载能力,逼迫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只能选择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不顾条件操之过急。

3、体制政策障碍。一是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缺陷。我国现行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别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的户籍制度,把人口与土地、人口与地方组织的关系固定化,阻断了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大发展的重要障碍。同时,这种户籍制度人为地分出了两个世袭的“种群”,户口不同,待遇就不同,让农民难以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制度设计上,实行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用地分别治理,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土地市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进入工业和城市土地市场,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严重侵蚀农民土地利益。此外,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盘活土地存在诸多政策障碍。三是投入体制未完全理顺。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太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尚未建立起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觉投入和巨额投入的引导机制。四是行政管理体制城乡分割。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管理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设立和管理也逐步形成了“农口管农、工口管城”的管理格局。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城乡规划难以统一和衔接,各级各口资金难以集中打捆使用,城市产业与基础设施难以向农村延伸,等等。

4、“三农”弱势本质。农村地域广阔,产业和居住分散,缺少吸引聚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必备优势。在势不可挡的城镇化进程中,优势资源自动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城市。在这种状况下,相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就在所难免。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规律双重作用,相对于二、三产业,始终属于弱质产业。农民受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难以与时尚的市民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始终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农”的弱势本质,决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三农”上。

三、对__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建议

__小城区大农村,是__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表现和市情缩影。区委决定把__建设成为__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定位准确,意义重大,切实可行。为此,对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统筹”内涵,防止步入认识误区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标,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打破城乡界限,统一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繁荣。要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内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消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政策等障碍。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协作,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目标。二是必须跳出城乡分割、两大系统封闭运行的传统思维,走出片面强调“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的认识误区,自觉把“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结合起来,既重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也重视激活“三农”自身要素,创造“三农”发展内在动力。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决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支援上,应从体制政策和规划入手,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并非简单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本质是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事实上,要在短期内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差别,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居民差异一笔勾销是不现实的。

(二)界定“统筹”原则,明晰工作指向

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作上应遵循若干原则,最基本的大体有三条。

1、从区情实际出发,铸造__特色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全国全市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__属于__主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大区,地理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等都非常特殊,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才能铸造出__版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打造出__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历史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是现实的紧要工作,必须抓紧做实。为此,既要谋划长远,精心制定__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各项子规划;同时也要立足当前,及时启动__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争取早日突破,尽快见效。

3、全面统筹,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城乡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系统安排,全面统筹。由于区级政府权力、财力、精力所限,在特定阶段全面推进不太可能,因而只能选择最有条件解决好的问题加以突破,才能收到实效。从__近期看,拟选择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城乡社会保障、城乡投入保障、土地流转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创新上突破为宜。

(三)明确历史任务,锁定长远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看,必须解决好“五大统筹”、“五大制度”和“五大网络”问题。

1、实现“五大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依法行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就是要一张规划蓝图管到底。当前,应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或修编统一的__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和居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规划。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各种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之间的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农村二、三产业合理分工,形成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和城乡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四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加快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全面向农村延伸。五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求,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向农村倾斜发展步伐。

2、创新“五大制度”。一是创新户籍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大发展,人口大迁徙,布局大调整的总体趋势,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畅通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建立起城乡统一、迁徙自由、以身份证管理为中心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在“自愿、依法、有偿”基础上,建立起“资产入股、量化到人、合股经营、按股分红”等土地流转新机制。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投入办法。组建农村发展等投融资公司,支持发展农民互助银行,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向农村倾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三农”。四是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低保、养老保险、医疗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新机制。五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统筹要求,调整政府部门职能,改革城乡各管一段和职能交叉重叠体制,走出一条城乡通管、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路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减少镇街管理事项,规范镇街管理行为。

3、建设“五大网络”。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建设城乡交通网、城乡信息网、城乡市场网、公共服务网、城乡安全网。

(四)理清总体思路,定位指导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和率先在__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为切入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改革投融资体制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居住转移为载体,早日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通过XX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起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设施形态、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城乡差别、南北差距缩小,__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

(五)细化运作措施,扎实推进“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运作,成败在落实。必须立足现实,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1、细化改革措施,强力推进综合改革。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对那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且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原则,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果断地废除旧体制旧政策,以开拓创新的气魄和智慧建立起符合__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当前,面对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两大核心改革,我们更要精密设计,精心运作,强势突破,造福__。

2、细化发展措施,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做强城乡工业,做大城镇规模,做精都市农业,让产业支撑和城镇发展共同撑起__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天。

3、细化活动载体,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根据需要和可能,可择机启动“项目带动工程”、“农民转移工程”、“投入保障工程”、“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切实解决项目哪里找、地向谁去要、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等瓶颈问题,为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细化试点措施,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要抓紧策划并及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迅速在面上推行。

5、细化组织领导措施,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应注意统筹区级班子领导力量,建立重点工作区级领导负责制,让工作压力层层传递到基层,从而高效推动各项工作。在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继续联系乡镇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街道、企业与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农村卫生院对口帮扶长效动力机制。

第9篇 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

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

_____县文体局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关注民生调研报告

一、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_____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始终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等齐头并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年举办一届乡镇运动会,“凤凰杯”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各中小学每年均开展一次冬季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名目众多,职工体育尤其以煤、电、烟草等行业开展得较活跃,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20__年至今,共举办全县性大型群体活动14次,参加人次达120__人次,开展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拔河、门球等。各乡镇举办运动会40次,参加人次1600人次。全县各行业系统开展各种运动会50次,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年均达13万人次。另外,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地区)级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由于_____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区(市)的表彰和奖励。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1)文化馆、图书馆:1985年3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22万元建成了_____县文化图书馆新馆大楼,占地面积4960平方米,馆舍面积1280平方米。作为县级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在省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1999年,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20__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影剧院:1982年2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和县电影公司发展生产基金及贷款新建了_____县影剧院。影剧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石棉瓦屋面,该影院至今还承担着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活动任务。各乡镇电影院现仅存竹基、者黑电影院,其余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华书店:1985年,省新华书店投资25万元,征地979平方米,建盖了两幢办公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138平方米。20__年2月,因凤山街老城改造,老书店被拆除,曲靖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在原址上兴建新华书店综合楼,建筑面积2685平方米,总造价205万元。

(4)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建设:_____县辖4乡4镇,共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县城缺图书馆(新建)、文化馆(改扩建)、博物馆(新建)、体育馆(新建)。现建有乡镇文化站1个(龙庆),尚有7个乡镇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龙、竹基、雄壁、丹凤、彩云)不达标。现有村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室 30个(需改扩建),尚有79个无文化活动室。

2、体育设施

1982年,县政府以综合利用方式,集资60余万元在城区建盖了_____县体育馆,体育馆占地5828平方米(其中场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筑2918平方米),馆内建有露天灯光看台篮球场二块,看台座位3500余个。沿场周围建筑三层楼房共64间,除一部分划给集资单位使用外,其余为体委职工和运动员宿舍、摔跤训练室、洗澡间和餐厅。20__年底,由于城市发展规划需要,_____县体育馆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筹资25万元,在县城小石山水库下新建约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运动场(设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991年11月,筹资9万余元建成游泳池一个,规格为50米×21米,占地面积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筹资46万余元建成集训练、办公为一体的室内综合训练房一幢,建筑面积878平方米。20__年初,_____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20__年“雪炭工程”受援单位,该工程为预制式轻型钢架结构综合健身馆,统称为“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总造价200余 万元(国家体育总局投资150万元),已于20__年10月投入使用。积极争取竹基、丹凤等乡镇列入农民健身工程经费补助点,争取了项目的确定和体育器械的支持。

20__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_____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棋牌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_____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78户(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店52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7户,书刊22户,电子游戏室6户,三小印24户,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录像放映厅、歌舞娱乐场所56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近五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64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3744户(次),收缴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_____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9篇

今年,我县被列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规划、试点先行”的理念和“四化并举”的目标,提出首先在xxxx村和xx镇xx村试点,逐步在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统筹城乡发展信息

  •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9篇
  •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9篇27人关注

    今年,我县被列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按照“全域规划、试点先行”的理念和“四化并举”的目标,提出首先在xxxx村和xx镇xx村试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