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新机调研报告7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21:01:20 查看人数:48

新机调研报告

第1篇 深化创新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深化创新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自治区纪委四次全会和地、县两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努力构建符合_____县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_____县直机关工委在县直机关60个党支部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实际,通过五项措施筑牢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一、县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

_____县直机关现有党支部72个(其中包括12个老干党支部),在职党员559名。近几年来,机关工委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和工作机制。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分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分管领导,做到每项工作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了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度,下发给县直各党支部,明确规定党政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通过责任分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促进分工任务的落实。加强了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年初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工作部署,年中抓检查,对检查结果做出通报。严格责任追究,对违纪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通过树立榜样、舆论导向,激发了县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先进人物爱岗敬业、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为做好自己今后的工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机关党员干部是县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具体执行者,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又通过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表现出来。如何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执政的能力,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党内生活制度和加强党员教育是机关工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一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县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努力抓好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机制,完善任务分解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要求,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共同抓好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班子及党政一把手每年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专题汇报。根据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与县直机关党总支、直属党支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检查了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二是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对县直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力度,在实事求是上做文章,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坚持做到强化政治理论修养,增强清正廉洁意识,突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认真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主要针对群众干部敏感的热点、难点工作,增加工作透明度,努力提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反腐倡廉的主动性。把群众监督、党内监督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加强对“三不”党员、基本合格党员、不合格党员、违纪违法党员的教育和处置力度,及时向工委报告组织处理意见。

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积极配合县纪检委共同开展好构建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格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学习王瑛等优秀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先进事迹和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意识。党风廉政教育宣传要常抓不懈。努力探索建立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在机关党组织中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四是提高组织建设。进一步抓好《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落实,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提高“三会一课”质量,积极探索党内监督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教育,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严格按照《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党员权利的正确行使和不受侵犯,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管住、管好“权、钱、人”,针对问题易发、多发部位,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__年—20__年工作规划》,加大推进反腐倡廉治本抓源头工作的开展。扎实推 进基层党组织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五是落实责任追究。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要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廉政建设工作,明确政策界限,规范工作程序,增强责任制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责任考核和奖惩机制,对落实好的要进行表扬奖励,对落实不好的要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坚持做到有奖有罚。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对违反和不履行责任制规定以及因失教、失管、失察、失职、渎职行为造成一定后果和影响的,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规定要求,进行责任追究。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群众满意程度测评,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及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应达到基本满意。及时总结推广党风廉政建设中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第2篇 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调研报告

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本着“积极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尝试、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总体工作思路,依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工作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经营转型升级。

目前,全区耕地流转已达5.4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3.11%。我区土地流转有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以出租、转包为主。出租占流转面积的59.1%;转包占流转面积的32.3%;互换等其他方式流转占流转面积的8.6%。耕地流到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土地共有4.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4.6%。流转的土地全部为农业用地,而且基本上用于种植业,99.8%的流转土地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用于种植业的为4.7万亩,占流转量的87.1%,以种植水稻、西瓜、蔬菜、水果、花木为主;用于养殖业的有0.8万亩,占流转量的13.9%,主要以鱼、虾等水产养殖为主。

一、实践做法

1、宣传引导,顺势推进。面对农民自发流转土地的发展态势,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利用科技下乡、农民培训、新闻媒体等,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现行政策,宣讲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讲解效益农业的发展路径,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土地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土地流转工作的活力。3月我区召开春耕备耕暨土地流转现场会,总结交流推广莲花镇、横路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动员全区各级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力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

2、建立机构,完善服务。首先在莲花镇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中心实行“服务组织网络化、交易形式多样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模式运转。服务中心建立《农村土地流出意向登记簿》、《农村土地流入意向登记簿》和《农村土地流转台账簿》,并通过农业信息网和农民信箱网站对外发布,搭建起土地流转的服务平台。现正在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为规范土地流转流程提供必要保障。

3、培育主体,强力带动。我区通过深化农技推广责任体系改革、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和农业政策扶持等措施,培育了一批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到现在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2家(其中工商注册的350多家),种养大户大量涌现,20__年有20亩以上种粮大户1567户,10亩以上柑桔种植户176户;年饲养生猪50头以上养殖户3866户,年出栏5000羽以上养禽户126户。这些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4、创新模式,加大流量。一是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在鼓励流转主体选择中长流转的同时,探索季节性流转方式,解决季节性抛荒问题。土地流入主体在冬闲季节,根据生产需要向农户租用土地,到来年开春将土地归还给承包户耕种。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横路乡下墅街村将87户农户的425亩农田流转给本村大户种植萝卜,租金按土质和位置的不同每亩150元至200元支付,春夏季由农户自己种植水稻。这种流转形式既化解了季节性抛荒问题,又给农闲期农业劳动力增加了就业途径,还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率。二是创建“东湖模式”。莲花镇东湖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现有农户221户,水田面积815.61亩。一是常年流转托管。常年外出务工和无劳力社员,将自己的承包田以每年每亩250斤稻谷的租金全部流转给东丰粮油给合作社经营。二是季节流转托管。上半年社员将承包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早稻,下半年由社员自己种植晚稻。合作社提供秧苗和大田平整,其它流程社员自负。三是全程代理。对入社农户早稻种植实行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实行 “五代理、十统一”服务。

5、规范管理,保障权益。区里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流转申请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样本,下发各地参照执行,到目前,签订书面合同的达4.58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84.8%。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监管,普遍采用以稻谷计价方式确定租金,以每年支付一次承包款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20__年建立了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通过仲裁机构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纠纷和土地流转纠纷,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权益保障。

二、初步成效

1、开辟了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承包土地流转后,农户在获得租金的同时,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浙江宝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莲花镇五坦、涧峰、董家三个村流入土地675.1亩,每年每亩按300公斤稻谷的价格(以粮食 收购指导价)支付租金,常年雇用当地几十名农民务工,按月支付工资。莲花镇五坦村总人口1300多人,土地流转后有400余人放心在外打工,增加非农收入。高家镇大田畈村种粮大户高荣根,流入耕地近千亩,年雇工2600多人次,发放工资10万多元。

2、增加了农业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了农业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弥补了国家、农户农业投入的不足。一些有实力的经营者立足高起点开发农业,纷纷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等问题,改善了生产条件。20__年以来温岭老板和区林氏精品西瓜专业合作法在官塘、岩头、塘前三村今年租种1000多亩耕地种西瓜的投资3万多元新修机耕路,水利设施,不但本身受益,周围农民也受益,弥补了村级公益事业经费的不足。岭洋、举村两乡动员农户将不宜种粮的300多亩山垄田、山坡地出租给专业合作社,建立茶叶、吊瓜生产基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3、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土壤改良,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品牌建设。全区有 75 个名特优农产品注册商标,9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食品认证;20个农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15个优质农业新品种试种示范顺利实施;水稻、玉米、草莓、柑桔等一大批农作物优新品种在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水稻直播栽培、早稻旱育秧无纺布覆盖技术等新技术广泛应用。

4、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土地流转,依托粮食合作社,建成了万亩高标准优质稻米基地,为国家提供优质无公害商品粮;促进了粮食组织化生产,区金岳粮食合作社由种粮大户107人组成,水稻种植面积10384亩,油菜、绿肥、蔬菜、西瓜等作物种植面积6930亩,合计复种面积17314亩,复种指数为225.86%。同时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两家农机合作社和一批农机专业户,拥有大型耕作机38台,小型耕作机300多台,农田作业机收机割率达90%,在全市率先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5、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发展。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了更大的创业平台,他们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莲花镇加速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农业、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基地化、组织化、机械化、品牌化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相继建立了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优质稻、柑桔、生猪、麻鸭、蔺草、花卉等十二大基地;香港华懿天然花卉集团有限公司租用月山村土地,建成千亩玫瑰园;一加一农业发展公司在涧峰畈租赁农户土地200多亩,建立了优质葡萄园。土地流转促进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一批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规模优势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茭白专业村、吊瓜专业村、枇杷专业村、无公害蔬菜专业村、高山蔬菜专业村、生姜专业村等“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全区各地纷纷涌现。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农民用地观念相对滞后。农民恋土观念较重,对耕地的依赖性过强。当前,尽管有很多农户弃农经商、外出打工,但对土地留恋很深,一边打工一边还要照顾承包田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了耕地流转的扩大。

(二)土地流转基础条件有待整合。家庭经营承包时,很多地方把同一等级的地块,按照总户数进行了等分,农户地块小而且分散,若有少数农户不愿流转,就不能形成连片种养,导致影响其他农户的正常流转,降低了土地流转效率。

(三)土地流转矛盾纠纷逐步增多。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支农相关优惠政策,取消农业税,给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再加上市场粮价上浮因素,有些农户对流转租金期望增加,引发了农民新一轮的种养热和承包热,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纠纷矛盾增多。主要是原先转出的部分农户现在想要收回耕地使用权,但转入方不愿意改变合同,从而产生矛盾和纠纷。

(四)土地流转期限普遍较短。土地流入方希望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好,这样就能在土地、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以获得长期的收益。然而,经调查,我区土地流转期限在5年以下的,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0%以上,流转期限普遍较短。

(五)土地流转操作程序不够规范。流转双方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未签订书面合同或签订合同不规范的情况仍然存在,20__年底,流转耕地中未签订书面的面积约占15%。有少数耕地流出户法律意识淡薄,看到耕地转入户经营效益好,对原签订的合同反悔,对耕地流转的租金提出过高要求,从而直接影响耕地流转。

四、推进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流转引导。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程序、方法,进一步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有序流转。乡镇、村两级必须高度重视耕地流转工作,把推进耕地合理流转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来抓,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要求搞好土地流转。

(二)强化农业招商,培育流转主体。一是拓宽招商网络渠道,建立招商机制,制定招商办法,实施招商奖励。二是建立项目库,整合一批、包装一批、储备一批,使进优势产业开发。三是加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参与主体。

(三)强化服务职能,健全流转机制。建立和健全区、乡镇(街道)、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区成立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建立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区农业局),负责流转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政策、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和考核督查等工作;各乡镇(街道)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班子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流转信息的收集、发布,指导合同签订,资料归档等工作;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流转信息收集、上报,帮助做好合同签订、建立信息台账,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四)加强耕地流转管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乡镇或村可以确定专门的管理组织,加强对耕地流转的日常管理。农户流转承包地应签订书面流转协议,并报所属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备案。农村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率,并由相应的管理组织做好耕地流转档案资料的管理。

(五)依法规范运作,探索创新耕地流转机制。

土地流转,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在推进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原则。以法律政策为依据,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在法律、政策的框架下,在体制机制方面大胆探索;以群众自愿为基础,重点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以增产增效为目的,首先是土地流转后,土地怎么办?重点要向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向种养大户集中,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土地流转后,人怎么办?要流向城镇,流向非农产业,实现全民创业,多渠道就业。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土地流转就是成功的。

重点在探索建立五项机制。一是建立服务机制。在完善莲花、横路两试点乡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同时,要建立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在农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建立服务站,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建立监管机制。及时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动态,加强流转过程中的合同签订、鉴证、备案以及土地用途的管理,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健康进行。三是建立纠纷调处机制。要完善我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仲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各乡镇(街道)、村也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组织,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为土地流转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探索建立储备机制。要探索通过合作、入股、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将部分农户的土地实行集中储备,定期收集信息,建立农村土地供求信息数据库,以便及时对接。五是探索建立评估机制。对农村土地开展分等定级,建立价值评价标准,健全评估体系。要加强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款支付方式的引导与指导,提倡以每年支付一次租金的方式加以规范,最大限度降低流转双方的责任风险。

(六)制定激励政策,加大推进力度。研究制定《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建立管理服务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和流转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将专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起来,专项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当年新增连片规模流转土地在100亩以上、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一次性给予资金补助。

第3篇 关于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的调研报告

土地经营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当前,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和前提条件,也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我区部分县市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区土地流转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既保证了我区土地适当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又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利益,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入、经营者获利益的“三赢”效果,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在免征农业税以前,村组织和农户流转土地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避免土地撂荒。农业税免征以后,不论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其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可以说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都有了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2.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他们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撂荒耕地扩展到整合农用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由原来的在亲戚、本村、本乡成员为主的农户之间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甚至外县。

3.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当初邻里、亲友之间通过转包、代耕的形式流转土地,或者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的,现在由相当一部分承包户纷纷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要求享受国家对种粮面积的补贴或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重新确定流转费用。从全区的角度的看,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有利于破除土地城乡二元分割,土地流转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土地流转的收益是农民“特殊社保”。

二、我区部分县市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区部分县市区对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有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各部门支持土体流转的氛围浓厚,农村土地流转有了新气象。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利益分配机制不科学,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农民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流转水平低,进程较缓慢。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大面积抛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农民“两不”和业主“两怕”是影响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观念障碍。农民的“两不”,指的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的心理普遍存在,“不愿”交出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农民将其农村承包土地作为其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敢”流转或交出土地承包经营权。

业主的“两怕”,指的是业主“一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不敢大胆投入;“二怕”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搞开发。例如:灵武市崇兴镇榆木桥村针对本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的现实,谋划将土地集中起来经营,把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再输出去打工赚钱的好办法。村两委班子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再三考察审核,于XX年12月最终确定并引进了一位实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大户,计划占地500亩搞设施温棚,已签订130亩租赁合同,亩年租金700元。但是,当这位大户带着资金项目到该村进行设施温棚的建设时,却遭到部分村民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效率低,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处调难。

目前,土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部分是自发形成,以亲朋邻里间为主,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性差,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也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县乡级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签证或公证机关公证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比较缺乏。农村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制约土地流转。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持,限制了流转的规模。同时农民就业空间小,社会保障跟不上。由于我区每年有大批青壮年农民工外出务工,而大多数中老年人、妇女根本就没有进城务工的机会,加之农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保体系还处在建设初期,大多数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吃饭、看病、上学、养老问题,这就造成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宁肯自己传统经营,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让出。四是缺乏组织引导,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间土地自发流转比重大,集体组织引导流转少,规模化推动力量不足。虽然农民之间通过自发土地流转对防止土地荒芜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流转后仍然没有改变农户各自分散经营方式,缺乏组织化规模经营,市场搏弈能力差,经济效益低。在发达省份,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统一组织流转,有力地推动了以土地合作组织形式和土地股权制形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区农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相对较少,对土地流转拉动不足。向外部经济组织流转数量少,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拉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够产业化龙头数量少,带动土地流转力量不足,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五是承包土地少,规模生产难形成。平均分包土地的格局使农民在有限的承包土地上增加收入的难度增大,扩大规模经营又没有多余的土地,放弃承包土地又担心生活没有保障,有限的土地限制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小规模生产,农民收益难增加。分散零星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摆脱小农经济的桎梏,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和推进。

六是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政策不明晰、法律制度不健全,流转的目标不清晰,政策不具体,监管措施难有力。提倡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一直是中央农村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在中央一系列农村政策中均有涉及,但比较原则。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七是自然条件差,农业收益低,风险大,制约流转。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农产品销售难,造成土地流转也难。农产品产量本身受气候影响,销售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近期的金融风暴,农业增产难增收,农产品投资风险很大,企业、大户顾虑多,制约土地流转。八是开发业主引进难。由于农业收益比较低,高收益项目农业难以选择,农业开发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因此,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的比较少。目前,全区引进从事农业开发的业主中真正坚持下来并实实在在取得较好效益的不多。有的依赖性大,只想靠政府支持;有的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有的项目选择不准,产业趋同,品种单一;有的盲目追求规模,管理粗放;也有的缺乏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

三、土地流转的基本思路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培植龙头企业;依靠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在流转原则上,坚持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长期稳定农户承包权,依法流转使用权。在流转目标上,依靠各方面的优势组合,实施耕地规模集约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积极开发非耕地和低效益地,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流转方向上,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新技术运用,着力市场信息、资金、劳力和先进管理经验有效对接,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流转方式上,坚持农民与业主自主选择。

四、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政府引导,着力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引导尤为重要。第一,以政策服务为中心,营造流转氛围。出台专门文件,召开专门会议,全面宣传贯彻党中央土地政策,解除部分基层领导和群众思想疑虑。结合实际,制订鼓励流转的政策,特别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政策,轻税薄赋政策,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方面政策。第二,综合规划,选好发展项目。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思路,进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规划,着力招商引资。第三,强化组织协调,明确部门分工,专门机构管理,一条龙服务。充分调动村社基层组织积极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法完善前期流转中的遗留问题,积极组织竞争流转。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神,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要让基层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要素收入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

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运作土地的能力。二是坚持政策原则,确保土地规范流转。第一土地流转必须在土地延包30年不变政策前提下进行,对有些地方搞三五年就调整,或打乱重新分配的做法要纠正,以保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第二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一切围绕农业发展,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第三要坚持土地流转主体是农民。

当前,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各地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中,一定要将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中截留、扣缴收益,不许与民争利,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第四土地流转要规范操作与管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及时办理合同变更、解除、签证工作,积极妥善调解和处理土地流转纠纷,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三是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奖补结合,推动我区土地流转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拓展发展空间,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其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作用,逐步打造产业品牌,自主开发经营项目,吸引农户入股,推动土地流转进程。

比如对集中流转100亩以上建设设施农业或500亩以上粮食生产的,考虑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经营实体和土地流转的乡、村、队,给与集体或主要负责人相应的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四是构筑流转载体,催生市场体系,通过建立“土地银行”等形式为农民承包地流转提供中介服务。首先是培育承接业主,总结表彰一批示范典型企业,招商引资一批内外资业主。其次,建立一批流转中介组织。从事土地信息收集、整理、广告、政策咨询、信用担保,开展土地资产评估、物资供应服务。形成纵横联合、政策配套、信息共享、服务高效的配套体系。再次,建立市场规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防止下流转指标、用行政手段搞拉郎配等现象发生。“土地银行”通过建立土地储备库等形式,将所有农户转出的土地集中起来,吸引社区及社区外的农户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投资。从各地实践来看,类似中介服务组织还有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土地信托服务站、土地流转协会等多种形式。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做好这项工作都应注意几点:首先,要合理地评估托管土地的价值;其次,要沟通土地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农民收益最大化;再次,要建立推动土地规范化流转的管理体制;最后,中介组织自身要不断完善,努力提升土地测量、土地评估、合同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五是加强规范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流转必须规范有序的进行,以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议区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集中连片流转的,对个别不愿意流转的农民,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不影响其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可通过土地调整、互换、置换等办法解决。”达成流转意向,进行流转时,签订流转合同,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予以登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多数农民来说,土地既是必需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社会保障;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确保一定的耕地保有量。因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工作中要注意对法律、政策的把握,尊重农民的意愿,防止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六是以招商引资,引项目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主动性。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凡是有好项目、经营管理好、效益显著的农业项目,大户与农户都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双方主动性都很高,矛盾纠纷也少,责权利明确。

今后,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向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的政策倾斜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补贴等形式,争取一批有实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竞争能力强、效益显著的农业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主动性。当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关系,既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壮大了龙头企业的实力,增强了规模经营的优势。七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监督管理,确实保障农民利益。认真贯彻《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对现有土地流转合同,尤其是口头合同,要积极引导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保护双方的利益。同时,要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有前瞻性、预见性地在合同中留有余地,确保出现新情况以后,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例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最关心地租价格,可以考虑由政府指定出一个相应的指导价格,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指标定期调整,既不能让农民哄抬价格,又不能使地价被低估,确保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创造出土地流转长期稳定高效的社会环境。八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农村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做好日常监管、政策调研和信息发布工作。乡镇要以财经所为依托,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对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各村可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及时掌握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并进行登记,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流转信息,督促流转双方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及时向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情况,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流转受阻的矛盾,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九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全区农业发展战略提出总体规划研究,依据各地的土地肥力、地势高低、灌溉条件、农户习惯等因素,聘请农业专家把脉,进行功能分区和产业带、产业板块规划,分片区规划适宜发展的农业项目,制定具体政策、扶持方案和操作办法,有的放矢给与相关政策扶持,分期分批逐步实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流转。农村土地问题非常复杂,在城市的城乡接合部进行一些改革,条件会比较充分,包括宅基地换社保,建设用地流转等等,但是在彻底的农区就很难行得通,条件根本不具备,盲目改革会带来很多问题。

所以土地政策不可能“一刀切”,必须符合各地的经济情况。十是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金融部门应加强对规模经营的支持和服务,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为在企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提供积极的信贷和保险支持。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帮助解决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对实力强、资信度好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与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允许规模经营主体以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十一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是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扎实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土地流转的必然要求。一是着眼农产品多层次增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营销业、储藏、保鲜、包装产业。

重点围绕龙头骨干加工业扩规模上档次,吸收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产前、产后或二三产业稳定就业。二是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吸引一批名牌企业和对口支持企业及项目落户我区,以东部资金、技术、设备、经验建设一批新型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三是加快以产业为支撑的小城镇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吸引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安居乐业。四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配套观光休闲服务产业。同时加强与发达地区及企业联系,积极向国内外市场发展劳务输出。十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多种渠道流转。以项目开发为着眼点,招商引资;核心企业为龙头,实施特色资源开发;招标投标为基础,竞争承包;使用权为纽带,建立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以科技实体为主力军,建设各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委托代耕,互相调换,子女继承等都是适宜的流转渠道。各种渠道流转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承让双方选择最合适的渠道和形式,实现优势互补,经济双赢。

共同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十三是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加强土地流转仲裁机构建设,明确管理机构和职能,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目前,推动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应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土地仲裁立法进程,制定出台有关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健全更为完善的、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县乡两级作为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最基层,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制建设,从编制、经费上给予保证,以及时处理土地承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三大主体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县乡两级经营管理部门要认真负起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措施,使之行为规范,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地去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证、仲裁制度;第三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档案,重点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县上要及时调整充实县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及其成员,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乡镇相应建立或调整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并落实专人办公,报县农业局备案。根据农经站履行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资产与财务的三大行政管理工作职能,将农经站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农经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研究、分析、汇报,密切注意发展动态;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及时办理因土地流转引起的合同变更、解除、重订和使用权的确认工作。搞好合同鉴证,建立流转合同档案,引导业主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及时调解和处理土地承包、流转合同纠纷。在确保农村社会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我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四是开展农村承包土地合作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最近几年,一些地方探索了组建形式不同的土地合作社,从多方面来评价,这项工作都是有益的。

XX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施行,为农民组建土地合作社提供了较大的法律空间,当然更加明确、具体、规范的法律规定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从政府的角度考虑,开展试点关键是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搞好基础制度建设。二是加强具体工作指导。征地制度改革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土地问题,而是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相联系的社会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试点:一是制定新的补偿办法,让农民享受到土地征收、征用带来的利益升值,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三是实行有针对性的补偿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做好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阶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衔接工作。四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十五是加强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创造流转优势。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稳产高产农田。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三是加强以道路、电信、电网、供水等为主体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增强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十六是土地流转也要达到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从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这既显示了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中央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几年,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成为必然。于是,各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全区各地展开。土地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趋势,今年,全球粮食危机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粮食安全对我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因此,土地流转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的“三个不得”中的“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确保粮食安全应成为土地流转的终极目标。

第4篇 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的调研报告

土地经营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当前,实现农村土地流转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措施和前提条件,也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我区部分县市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区土地流转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既保证了我区土地适当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又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利益,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入、经营者获利益的“三赢”效果,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流转的动机发生了变化。在免征农业税以前,村组织和农户流转土地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税费上缴任务,避免土地撂荒。农业税免征以后,不论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规模流转,还是农户自主进行流转,其动机都是为了增加收入。可以说二者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行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都有了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2.土地流转的范围不断拓宽。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种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他们惜地意识提高,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撂荒耕地扩展到整合农用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由原来的在亲戚、本村、本乡成员为主的农户之间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甚至外县。

3.土地流转的市场取向开始显现。当初邻里、亲友之间通过转包、代耕的形式流转土地,或者农户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的,现在由相当一部分承包户纷纷要求收回已转包的土地,要求享受国家对种粮面积的补贴或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重新确定流转费用。从全区的角度的看,土地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有利于破除土地城乡二元分割,土地流转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土地流转的收益是农民“特殊社保”。

二、我区部分县市区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区部分县市区对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有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高,各部门支持土体流转的氛围浓厚,农村土地流转有了新气象。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利益分配机制不科学,调动不起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农民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流转水平低,进程较缓慢。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宁愿造成地荒也舍不得将土地流转出去,大面积抛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给农村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农民“两不”和业主“两怕”是影响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观念障碍。农民的“两不”,指的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不占白不占,占了也白占”的心理普遍存在,“不愿”交出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另一方面,农民将其农村承包土地作为其生活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敢”流转或交出土地承包经营权。

业主的“两怕”,指的是业主“一怕”农村土地政策不稳,不敢大胆投入;“二怕”农业生产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压力大,不敢大规模搞开发。例如:灵武市崇兴镇榆木桥村针对本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的现实,谋划将土地集中起来经营,把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再输出去打工赚钱的好办法。村两委班子专门聘请农业专家再三考察审核,于__年12月最终确定并引进了一位实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大户,计划占地500亩搞设施温棚,已签订130亩租赁合同,亩年租金700元。但是,当这位大户带着资金项目到该村进行设施温棚的建设时,却遭到部分村民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效率低,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处调难。

目前,土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部分是自发形成,以亲朋邻里间为主,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性差,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也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县乡级合同管理机构审查、签证或公证机关公证体系还不完善。没有建立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比较缺乏。农村土地流转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制约土地流转。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持,限制了流转的规模。同时农民就业空间小,社会保障跟不上。由于我区每年有大批青壮年农民工外出务工,而大多数中老年人、妇女根本就没有进城务工的机会,加之农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保体系还处在建设初期,大多数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吃饭、看病、上学、养老问题,这就造成农民对土地流转存在后顾之忧,宁肯自己传统经营,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让出。四是缺乏组织引导,组织化程度低。

农户间土地自发流转比重大,集体组织引导流转少,规模化推动力量不足。虽然农民之间通过自发土地流转对防止土地荒芜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流转后仍然没有改变农户各自分散经营方式,缺乏组织化规模经营,市场搏弈能力差,经济效益低。在发达省份,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统一组织流转,有力地推动了以土地合作组织形式和土地股权制形式快速发展,促进了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区农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相对较少,对土地流转拉动不足。向外部经济组织流转数量少,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拉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够产业化龙头数量少,带动土地流转力量不足,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五是承包土地少,规模生产难形成。平均分包土地的格局使农民在有限的承包土地上增加收入的难度增大,扩大规模经营又没有多余的土地,放弃承包土地又担心生活没有保障,有限的土地限制了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小规模生产,农民收益难增加。分散零星生产经营方式难以摆脱小农经济的桎梏,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和推进。

六是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政策不明晰、法律制度不健全,流转的目标不清晰,政策不具体,监管措施难有力。提倡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一直是中央农村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在中央一系列农村政策中均有涉及,但比较原则。对土地流转的管理,从上到下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在流转程序、流转手段、流转档案管理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定,这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七是自然条件差,农业收益低,风险大,制约流转。农业是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的弱势产业,农产品销售难,造成土地流转也难。农产品产量本身受气候影响,销售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近期的金融风暴,农业增产难增收,农产品投资风险很大,企业、大户顾虑多,制约土地流转。八是开发业主引进难。由于农业收益比较低,高收益项目农业难以选择,农业开发又面临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因此,业主对投资农业开发极为慎重,真正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或业主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的比较少。目前,全区引进从事农业开发的业主中真正坚持下来并实实在在取得较好效益的不多。有的依赖性大,只想靠政府支持;有的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有的项目选择不准,产业趋同,品种单一;有的盲目追求规模,管理粗放;也有的缺乏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

三、土地流转的基本思路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思路,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培植龙头企业;依靠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在流转原则上,坚持维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长期稳定农户承包权,依法流转使用权。在流转目标上,依靠各方面的优势组合,实施耕地规模集约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积极开发非耕地和低效益地,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流转方向上,依靠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新技术运用,着力市场信息、资金、劳力和先进管理经验有效对接,建设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品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流转方式上,坚持农民与业主自主选择。

四、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加强政府引导,着力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引导尤为重要。第一,以政策服务为中心,营造流转氛围。出台专门文件,召开专门会议,全面宣传贯彻党中央土地政策,解除部分基层领导和群众思想疑虑。结合实际,制订鼓励流转的政策,特别明确土地开发利用政策,轻税薄赋政策,权益保障、环境、信贷、服务方面政策。第二,综合规划,选好发展项目。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产业化思路,进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规划,着力招商引资。第三,强化组织协调,明确部门分工,专门机构管理,一条龙服务。充分调动村社基层组织积极性,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法完善前期流转中的遗留问题,积极组织竞争流转。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精神,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要让基层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要素收入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和通过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

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以地生财”的意识,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运作土地的能力。二是坚持政策原则,确保土地规范流转。第一土地流转必须在土地延包30年不变政策前提下进行,对有些地方搞三五年就调整,或打乱重新分配的做法要纠正,以保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第二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不能刮风、不能下指标、不能强制推行,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一切围绕农业发展,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第三要坚持土地流转主体是农民。

当前,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各地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中,一定要将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中截留、扣缴收益,不许与民争利,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第四土地流转要规范操作与管理,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及时办理合同变更、解除、签证工作,积极妥善调解和处理土地流转纠纷,促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发展.三是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奖补结合,推动我区土地流转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在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拓展发展空间,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其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作用,逐步打造产业品牌,自主开发经营项目,吸引农户入股,推动土地流转进程。

比如对集中流转100亩以上建设设施农业或500亩以上粮食生产的,考虑实行以奖代补。对达到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经营实体和土地流转的乡、村、队,给与集体或主要负责人相应的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四是构筑流转载体,催生市场体系,通过建立“土地银行”等形式为农民承包地流转提供中介服务。首先是培育承接业主,总结表彰一批示范典型企业,招商引资一批内外资业主。其次,建立一批流转中介组织。从事土地信息收集、整理、广告、政策咨询、信用担保,开展土地资产评估、物资供应服务。形成纵横联合、政策配套、信息共享、服务高效的配套体系。再次,建立市场规则,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防止下流转指标、用行政手段搞拉郎配等现象发生。“土地银行”通过建立土地储备库等形式,将所有农户转出的土地集中起来,吸引社区及社区外的农户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投资。从各地实践来看,类似中介服务组织还有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土地信托服务站、土地流转协会等多种形式。

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做好这项工作都应注意几点:首先,要合理地评估托管土地的价值;其次,要沟通土地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农民收益最大化;再次,要建立推动土地规范化流转的管理体制;最后,中介组织自身要不断完善,努力提升土地测量、土地评估、合同管理以及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五是加强规范管理。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流转必须规范有序的进行,以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建议区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集中连片流转的,对个别不愿意流转的农民,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在不影响其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可通过土地调整、互换、置换等办法解决。”达成流转意向,进行流转时,签订流转合同,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予以登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多数农民来说,土地既是必需的生产资料,也是重要的社会保障;而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确保一定的耕地保有量。因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工作中要注意对法律、政策的把握,尊重农民的意愿,防止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六是以招商引资,引项目为突破口,提高农民土地流转的主动性。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凡是有好项目、经营管理好、效益显著的农业项目,大户与农户都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双方主动性都很高,矛盾纠纷也少,责权利明确。

今后,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向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的政策倾斜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补贴等形式,争取一批有实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竞争能力强、效益显著的农业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主动性。当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关系,既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壮大了龙头企业的实力,增强了规模经营的优势。七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监督管理,确实保障农民利益。认真贯彻《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对现有土地流转合同,尤其是口头合同,要积极引导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保护双方的利益。同时,要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有前瞻性、预见性地在合同中留有余地,确保出现新情况以后,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例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最关心地租价格,可以考虑由政府指定出一个相应的指导价格,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指标定期调整,既不能让农民哄抬价格,又不能使地价被低估,确保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创造出土地流转长期稳定高效的社会环境。八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农村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乡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做好日常监管、政策调研和信息发布工作。乡镇要以财经所为依托,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对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各村可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及时掌握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并进行登记,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流转信息,督促流转双方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及时向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情况,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流转受阻的矛盾,提高土地流转的成功率,降低交易成本。九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全区农业发展战略提出总体规划研究,依据各地的土地肥力、地势高低、灌溉条件、农户习惯等因素,聘请农业专家把脉,进行功能分区和产业带、产业板块规划,分片区规划适宜发展的农业项目,制定具体政策、扶持方案和操作办法,有的放矢给与相关政策扶持,分期分批逐步实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地流转。农村土地问题非常复杂,在城市的城乡接合部进行一些改革,条件会比较充分,包括宅基地换社保,建设用地流转等等,但是在彻底的农区就很难行得通,条件根本不具备,盲目改革会带来很多问题。

所以土地政策不可能“一刀切”,必须符合各地的经济情况。十是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金融部门应加强对规模经营的支持和服务,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为在企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提供积极的信贷和保险支持。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帮助解决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对实力强、资信度好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与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允许规模经营主体以联保形式办理贷款手续。十一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是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扎实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土地流转的必然要求。一是着眼农产品多层次增值,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营销业、储藏、保鲜、包装产业。

重点围绕龙头骨干加工业扩规模上档次,吸收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产前、产后或二三产业稳定就业。二是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吸引一批名牌企业和对口支持企业及项目落户我区,以东部资金、技术、设备、经验建设一批新型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三是加快以产业为支撑的小城镇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吸引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安居乐业。四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配套观光休闲服务产业。同时加强与发达地区及企业联系,积极向国内外市场发展劳务输出。十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多种渠道流转。以项目开发为着眼点,招商引资;核心企业为龙头,实施特色资源开发;招标投标为基础,竞争承包;使用权为纽带,建立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以科技实体为主力军,建设各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委托代耕,互相调换,子女继承等都是适宜的流转渠道。各种渠道流转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承让双方选择最合适的渠道和形式,实现优势互补,经济双赢。

共同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十三是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加强土地流转仲裁机构建设,明确管理机构和职能,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目前,推动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应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土地仲裁立法进程,制定出台有关土地承包纠纷仲裁的法律,健全更为完善的、适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县乡两级作为解决土地承包纠纷的最基层,要大力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体制建设,从编制、经费上给予保证,以及时处理土地承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三大主体职能中的首要职能。县乡两级经营管理部门要认真负起农业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工作责任,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制定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措施,使之行为规范,形成配套的流转管理办法和经常性的工作制度,积极地去引导、实施、管理和监督。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证、仲裁制度;第三是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档案,重点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县上要及时调整充实县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及其成员,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乡镇相应建立或调整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并落实专人办公,报县农业局备案。根据农经站履行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集体资产与财务的三大行政管理工作职能,将农经站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同时农经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研究、分析、汇报,密切注意发展动态;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订立,及时办理因土地流转引起的合同变更、解除、重订和使用权的确认工作。搞好合同鉴证,建立流转合同档案,引导业主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及时调解和处理土地承包、流转合同纠纷。在确保农村社会长期稳定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我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四是开展农村承包土地合作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工作。最近几年,一些地方探索了组建形式不同的土地合作社,从多方面来评价,这项工作都是有益的。

__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正式施行,为农民组建土地合作社提供了较大的法律空间,当然更加明确、具体、规范的法律规定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总结、完善。从政府的角度考虑,开展试点关键是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搞好基础制度建设。二是加强具体工作指导。征地制度改革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土地问题,而是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相联系的社会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试点:一是制定新的补偿办法,让农民享受到土地征收、征用带来的利益升值,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三是实行有针对性的补偿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做好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阶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衔接工作。四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体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十五是加强土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价值。

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改善土地生产条件,创造流转优势。一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配套完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稳产高产农田。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中心,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污染。三是加强以道路、电信、电网、供水等为主体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增强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十六是土地流转也要达到确保粮食安全的目标。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从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这既显示了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中央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几年,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成为必然。于是,各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全区各地展开。土地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必然趋势,今年,全球粮食危机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粮食安全对我们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因此,土地流转必须严格执行中央的“三个不得”中的“不得改变土地用途”。确保粮食安全应成为土地流转的终极目标。

第5篇 2023年中国空气清新机产品专项调研报告

名 称:

关键词:空气清新机 产品专项调研 报告

报告页数:页

报告字数:

报告图表:个

出版日期:__年12月17日

报告目录第一章 中国空气清新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三、 固定资产投资

三、城镇人员从业状况

四、恩格尔系数分析

五、__-__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规模分析

二、年龄结构分析

三、学历结构分析

第三节 中国空气清新机产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规模分析

二、年龄结构分析

三、学历结构分析

第二章 空气清新机行业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行业内竞争

二、买方侃价能力

三、卖方侃价能力

四、进入威胁

五、替代威胁]

第三章__-__年我国空气清新机生产情况分析

第一节 __-__年1-10月份我国空气清新机产量统计分析

第二节 __-__年1-10月份我国空气清新机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一、需求结构分析

二、国内消费量分析

三、欧美贴牌加工生产的规模

第二节 __-__年我国空气清新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章 国内各主要的空气清新机生产厂家(共3家,企业名称由客户提供)

企业一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企业二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企业三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 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第五章 国内各主要的空气清新机滤芯生产厂(共3家,企业名称可由客户提供)

企业一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企业二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企业三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 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第六章 国内各主要的空气清新机滤材生产厂家(共3家,企业名称可由客户提供)

企业一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企业二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企业三

1、公司简介

2、__-__年公司产销量分析

3、 __-__年公司销售额分析

4、销售渠道 (指销售目的地)

第七章 __-__年国产品牌空气清新机发展预测

第一节__-__年空气清新机行业产量预测

第二节__-__年空气清新机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三节__-__年空气清新机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

第四节__-__年空气清新机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__-__年我国空气清新机行业投资价值与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swot模型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风险分析

第二节 空气清新机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 行业盈利能力

二、行业偿债能力

三、 行业发展能力

第三节 __-__年国产品牌空气清新机投资风险预警

一、金融危机风险预警

二、行业竞争风险预警

三、技术风险预警

四、经营管理风险预警

第四节 空气清新机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重点投资品种分析

二、重点投资地区分析

第6篇 2023新机关党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吉林市现有市、县两级机关单位734个。其中:县(市)区,开发区机关单位642个。从党组织设置看,建党委163个,党总支106个,党支部408个,联合支部单位57个,联合支部27个。其中:县(市)区建党委117个,党总支82个,党支部386个,联合支部单位57个,联合支部27个。设党组织书记704人。专职书记85人,兼职书记619人。其中:县(市)区党组织书记612人,专职书记85人,兼职书记527人。专职书记中,研究生3人,本科61人,大专及以下21人;35岁以下19人,36岁至45岁40人,46岁至54岁23人,55岁至59岁3人。兼职书记中,研究生57人,本科424人,大专及以下138人;35岁以下27人,36岁至45岁242人,46岁至54岁292人,55岁至59岁58人。有458个单位是行政领导兼任机关党组织书记。从机关党员看,总数29642人,在职党员22845人,离退休党员6797人。其中:县(市)区党员18507人,在职党员14083人,离退休党员4424人。在职党员中,厅级30人,处级922人,科级6712人,科级以下15181人;研究生778人,本科10645人,大专及以下11422人;35岁以下4241人,36岁至45岁8555人,46岁至54岁7103人,55岁至59岁2946人。近年来,在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上,我们的主要做法:

1、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和大局工作开展机关党的建设。面对机关党建工作新形势和任务,提出“抓党务政务促服务、抓党风政风促行风”指导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在实现“四个转变”上下功夫。一是实现工作思路转变。从注重抓组织建设,向全面加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五项建设”拓展。二是实现工作职能转变。发挥参谋职能,增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谋事、干事、成事的意识和能力,保证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和大局,做到组织有方,指挥有力,凝聚机关党建工作整体合力。三是实现工作方式转变。改变传统工作模式,灵活设计工作载体,让党建工作发挥实效,增强对机关干部的凝聚力。四是实现机制转变。对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完善,开展评选标兵单位、先进处室、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员等活动,增强各部门抓好机关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实现“四个转变”,有力推动和促进了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干部增强了服务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机关行政效能和软环境建设明显改善。

2、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机关党员队伍和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一是对市直机关专职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提升机关党务干部围绕中心转,服务经济干的能力和水平。累计办班10期,培训1000余人次;二是对市直机关处(科)级中层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累计轮训11期,轮训4500余人次;三是对机关党员搞好培训。市里集中办专题讲座20期,指导各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活动920余次、技能比赛600余次。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和机关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3、设计活动载体,有效增强机关党建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怎样落实四个坚定不移”和“我为总量翻番做什么?我为翻番能做成什么?”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把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为经济发展建功立业上来,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包联基层活动。组织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成立了以市级领导为组长的54个包联组,分别包保联系企业、村屯、社区、贫困家庭和学生。截至目前,为企业协助办理前期审批手续21项,协调解决优惠政策、流动资金、供电供水等难题68个;帮助社区和村制定长远发展规划73项,争取资金6775.3万元,修建办公场所21个,修路、桥44.2公里,无偿提供办公桌椅、健身器材269套,电脑、数码相机、打印复印设备99台;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就业55人,捐资助学51人,赠送米面油2070公斤,慰问金11万多元,受到基层单位和群众的好评。三是组织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处室活动。各部门热情较高,积极创建,涌现出一批勤于学习、热忱服务、善于创新的处室,经过层层申报评选,共评出60个先进处室,还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和积极宣传。四是开展了“科学发展在身边,我为发展做贡献”立功竞赛。经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努力,市直部门仅去年实现招商到位资金119.9亿元。

4、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进机关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工作水平和效能。通过召开市直部门作风建设专题分析会、重点企业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座谈会,对机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进行整治和规范,还选择15户重点民营企业作为测评点,定期走访,征询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机关从政行为八项规范,纠正和解决了一些部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拖拉应付、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取得一定成效。如市直机关103项行政审批得到精简;512项行政审批职能剥离;37个部门实行了即办、承办、联办方式,保证了审批工作便捷、高效。此外,还建立一支社会监督员队伍,对重点部门、窗口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和明查暗访。2023年以来共组织专项检查和明查暗访5次,开通报会5次,发通报8期,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和政务环境的明显好转。调查显示,企业对机关软环境建设满意率达85%以上,市直重点部门政风行风测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加强和创新机制建设,保证机关党建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一是建立一岗双责机制。激发了各部门工作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2023年,33个市直部门参加全省综合评比,20个部门获得第一,14个部门在52个单项工作上获得第一;二是建立市县联动机制。指导县(市)区机关同市里做到目标同向、活动互联、措施并举、信息共享,有效凝聚了市县两级工作合力;三是建立联系基层机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总结典型,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推进了基层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四是建立信息化建设机制。建立市机关党建工作网站,开辟党建理论、业务知识、工作动态、典型经验、网上办公等专栏,指导各机关部门联网互动,提高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时效和质量。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有的部门负责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行政业务工作是硬指标,机关党建工作是软任务,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工作流于形式,难见实效。

二是机关党的生活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三会一课”、读书看报。调查中有35%的人认为党的活动形式呆板,有17%的人认为还是老套路,缺乏新意;有的内容偏离中心,调查中有17%的人认为工作脱离实际;有的活动难坚持经常,为日常行政业务工作让路,调查中有34%的人认为不能经常开展活动,21%的人认为党组织生活不正常;有的服务作用弱化,有44%的人认为党组织服务不到位,32%的人认为党组织没有威信。

三是机关党务干部有的年龄偏大,市直机关55岁以上党务干部有45名,占24.5%,一些部门还把将要退休难提拔的安置到党务岗位解决职级;有的综合素质不强,老党务干部长期做党务,不熟悉行政业务,新党务干部缺乏实践经验,影响机关党建工作连续性;有的责任意识淡化,在党务岗位时间较长,工作缺乏激情,还有一些感到没有实权,工作缺乏动力。

四是机关干部有的学习意识较差,调查显示,在休息时间坚持学习的仅占24.06%,17.43%的人忙于娱乐应酬,18%人的表示根本没时间学习;有的进取精神不强,21.31%的人把目标放在工作之外,60%的人表示工作依赖于领导,54%的人把职务晋升归为领导意图和背景实力,43.94%的人表示工作乏味,没意思,33.68%的人表示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缺乏主动性;有的作风不扎实。调查显示,有51.21%的人认为当前机关干部作风漂浮,有49.13%的人认为办事拖拉,有46.79%的人认为消极怠工,有35.14的人认为纪律松驰。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个别部门的领导对机关建设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党务工作不像经济工作压力那么大,在全局工作中摆不上位置。二是部分机关党组织先进性作用发挥较差,结合本部门实际研究推进工作不够,缺乏效果,难以对员工群众形成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党务干部交流提职困难,与行政业务人员进行双向交流落实难,同时缺乏系统培训,导致业务素质较弱。四是对机关干部的学习教育和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三、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建议

___批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建工作,提出建议如下:

1、统一认识,提高各级党委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党委、一把手和专职副书记抓机关建设工作责任。要围绕中心和大局,确保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有效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针对机关的工作特点,灵活安排组织生活时间和活动方式,把大家凝聚起来;要灵活设计工作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要加强联系沟通,加强同外界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和互促联动,避免让机关工作陷入事务主义和惯性思维,借助外力推动工作。

2、构建格局,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由市委分管领导牵头,市直机关工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分管领导参加,认真研究全市机关党建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突出矛盾。建议成立以机关工委、组织部门、纪检部门组成的联合考核小组,每年对市直各单位党组(党委)党建工作进行一次考核,通报考核结果并报市委,使机关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联动,形成全市机关党建工作大格局。

3、强化措施,切实加强机关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及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建议加强对机关部门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党务干部培训,更新党建业务知识,拓宽工作视野,提升业务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调查显示,有54%的人认为要加强党务干部的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有59%的人认为要加强党务干部业务能力水平;建议加强对机关党务干部的选拔、交流和使用,明确标准和条件,由机关工委统一进行考核或选派,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热爱熟悉党务工作,群众公认,肯于奉献的干部选拔到党务岗位;建议各个部门要有计划安排党务干部与行政业务干部之间双向交流,机关工委做好督促协调,使交流工作形成良好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7篇 最新机关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直属机关工委下属基层党组织158个,其中机关党委2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142个;所属党组织党员人数2117人。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式、促进发展”的思路,实现了机关党建工作、业务工作、中心工作相融互动,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一、县直机关党建工作现状

从全县来看,机关党建工作呈现出“四个新”的特点:

一是确立了“三级抓”的新格局。近年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全县机关党建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定期听取机关党建工作情况汇报,重视机关党建工作;县直工委找准位置,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保证县委的各项要求和部署落实到基层;县直机关各党组织结合实际,有效开展工作,真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三级抓”工作格局。

二是创出了“抓机制”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负责制、双向述职、目标管理、联系群众、创先争优等制度,完善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制度和经验交流制度,开展了“三项创建”活动。近年来,通过建立和创新机关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

三是形成了“抓特色”的新举措。在县直机关广泛开展了“双三满意”主题活动,深入推进“亲民为民,服务群众”,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网络,增强组织服务功能,不断深化“典型示范、党员帮扶”等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访日”、创建“五型机关”等载体活动。县直各单位结合实际,还创造性开展了一系列切实际、有特色、见实效的党建活动,如农业局的党员服务现代农业“十个一”、检察院落实党建目标抓队伍建设等,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呈现了“抓党建促经济”的新局面。县直机关各单位坚持以“抓党建、促业务、创佳绩”为抓手,以提高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和党员素质为目标,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开展各项亲民便民惠民服务,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示范表率和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全县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起到了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新时期对机关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目前机关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性”: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一,缺乏积极性。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有的单位党组织重视了开展党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有的则认为抓党建工作影响本职工作,让党组织活动给行政事务让路,机关党建工作当成“搭头”,习惯于单纯行政管理办法管理机关;有的把党建工作作为“软指标”,做做样子,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离,党的工作毫无生气;一些党务干部认为做党务工作“无位无为无前途”,缺乏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激情和责任,机关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党员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从整体情况看,机关党的工作水平不够高,党员教育缺乏既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骨干力量。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单位虽然也摸索出一些方法,但继承不够、创新不多。

三是工作制度建设落后,缺乏规范性。有的单位党组织在制度建立上,缺乏量化、细化的指标要求,可操作性不强;在制度落实上自觉性不高,工作运行有章不循,执行随意性较大;在考核奖惩上,不少单位党组织没有具体的党建工作考核办法,一些单位党组织没有把考评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评先选优等真正联系起来。

四是不能结合实际开展工作,缺乏实效性。有的单位机关党组织对基层党建工作状况不了解,领导班子也很少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对机关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心中无数,思路不清;有的单位党组织理论学习不深入,没有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和措施,学习考勤考核等相关制度坚持和落实乏力,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效果不明显。

五是活动方式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的机关党组织在抓党建与业务工作时找不到有效的结合载体,党支部活动要么“业务化”要么“娱乐化”,党员教育仅满足于政治说教,党建工作仅是收缴党费等,对新形势下如何抓好机关党建工作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工作效果不佳,无法创出特色。

三、对策与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才能更切实有效开展新时期我县的机关党建工作,笔者认为应着重在提高“三力”上下功夫:

(一)加强学习,增强素质,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

一是提高组织理论学习的能力。

加强学习的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一要突出学习重点。要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对党员领导干部,着重加强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的教育;对普通党员,着重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对离退休党员,着重加强回顾革命历史、永葆革命精神的教育;对流动党员,着重加强党员意识、纪律观念教育。二要创新学习形式。针对机关党员干部文化层次较高,标准要求高的情况,采取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参观考察、考学促学、电化教学等形式,解决好机关党员思想上的“信仰危机”、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问题。三要完善学习制度。各单位普遍建立完善了多项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党员的参学率和学习效果。要认真总结,规范细化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教育内有动力,外有压力,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提高服务经济业务、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提高服务的素质和本领。要经常开展经济形势的宣传教育,使机关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经济建设动态,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做好本职工作的素质和本领,同时加强科技、法律、本职业务的学习,与经济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的党员干部更要成为“专家型”的人才。二要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节约型、创新型的“六型”机关。三是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支持和鼓励机关党员干部在各种经济活动中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建功立业,为加快××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三是提高对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能力。

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机关党员干部的有效管理、监督和教育,督促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履行义务,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是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机关党组织要了解、反映群众的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对此,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干部联系点,努力把做法完善在点上,把经验推广到面上,把问题解决在点上,把效应放大到面上,达到联系一个点,抓好一条线,促进一大片的效果。二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制度。每月固定一天作为领导干部群众接待日,主动听取基层和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三要建立和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广泛开展“情系基层、心系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四要督促引导机关各部门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服务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工作督办制等制度,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五是机关党组织要经常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党员、干部、职工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起到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效果。

(二)强化创新,在增强活力上下功夫。

一是创新完善党建工作网络。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党务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本领。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组织实施的格局,不断开辟党建工作阵地,把党建工作纳入业务工作共同部署,让党建工作落实在实际业务实践中,显示其特有的精神支柱、智力支撑作用。

二是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由于各单位特别是经济部门业务工作量大、任务重,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学、多搞“规定动作”,如必须撰写笔记、必须按时交心得体会、必须坚持补课制度等。在活动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党员、群众喜闻乐见且愿意参加、热情参与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文艺演出,从而使党建工作丰富多彩,既可使大家受到教育,又能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化作经济业务工作的动力。在工作载体上,围绕队伍、作风、思想、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以“十佳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以“服务基层,便民惠民”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围绕机关文化建设,开展“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围绕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围绕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开展“读好一本书、上好一堂课”活动;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开展“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争当先锋,永葆先进,促进发展”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次党的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一次党员义务劳动;一次为困难党员、职工、群众送温暖的“关爱行动”;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或警示教育;一次专题(形势)报告会)。

(三)多措并举,在激发张力上下功夫。

一是激发改革勇气。用我们每个单位日益发展的业务工作、突出的工作业绩,来激发、激励党员干部职工为改革做出新贡献,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干劲。

二是激发工作热情。工作热情的发挥,来源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机关党建工作不仅要鼓励每位党员干部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尽心尽职尽力,还要导向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为干部职工带来利益的变化,从而使大家心中有坐标、工作有目标、更有利益的风向标。

三是激发创造力。组织机关党员开展好“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个阵地”和争创“优秀党员”、“示范窗口”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机关党支部、党员队伍中,倡导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基层党组织,以积极的姿态、扎实的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平安新××,让机关党建工作为“五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新机调研报告7篇

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本着“积极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尝试、逐步规范、不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新机信息

  • 新机调研报告7篇
  • 新机调研报告7篇48人关注

    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本着“积极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尝试、逐步规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