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第2篇驻村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调研报告 第4篇最新版关于失独家庭现状与帮扶的调研报告 第5篇2023年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第6篇帮扶企业调研报告 第7篇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第8篇2023帮扶工作组驻村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范文 第9篇2023关于个人帮扶的调研报告 第10篇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第11篇工会帮扶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12篇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第13篇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调研报告 第14篇关于红河州阿定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第15篇下乡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报告怎么写
一、引言 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旨在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本报告将详细阐述这一政策的实施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帮扶对象与方式
1. 精准识别:通过全面调查,确定帮扶对象,确保资源直接流向最需要的人群。
2. 结对机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与贫困家庭一对一结对,进行长期帮扶。
3. 帮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育资助、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医疗援助等。
三、帮扶成效
1. 提高生活水平:帮扶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 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产业扶持,贫困地区逐渐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了经济收入。
3. 社会和谐:结对帮扶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四、面临的问题
1. 实施难度:识别精准度仍有待提高,部分帮扶资源未能有效利用。
2. 持续性不足:一些帮扶措施依赖外部输入,缺乏内生动力。
3. 监管挑战:如何确保帮扶资金和项目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是一大难题。
五、改进建议
1. 强化数据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帮扶对象识别的精确性。
2. 注重可持续性:培养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对外部援助的依赖。
3.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帮扶项目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透明。
第1篇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
市人民银行驻__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__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
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帮扶工作组成员统
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的坚强领导下,有镇委镇府和村 “两委”的
大力协助,有人民银行行党委的坚强后盾,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首先开展了民情百分之百活动,在充分了解了镇
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__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
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新__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一、调研情况(__村基本情况)
__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良好。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
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8亩,主要种植棉花桑园
。__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现代教育设备,小康书屋,人口学
校。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全村现有党员55名,老龄化较为严重,50岁以
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6户,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多人,主要从事纺织工作,村两委班子
有5人组成,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
善,该村治安情况较好,近几年,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村民小农意识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农村
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土地资源较少,种植棉花的收入上不去,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村民的
收入没有保障,经济情况较差。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属于空壳村,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帮扶工作计划及措施
人民银行帮扶工作组进驻__村以后,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思路,在上一批包村组
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和实施帮扶工作计划。
(一)、区域统筹;人民银行驻__村帮扶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帮扶村筹建肉鸡养殖小区,已有养殖户21入住
,建一个综合性的养鸡大棚大约需要资金20万元左右,一般的养殖户建完大棚基本上没有周转资金,资金缺口达450万。为解
决周转资金困难,工作组及时向行党委汇报,行党委极为重视,主管及分管领导多次来帮扶村调研,要求当地金融机构给于帮
扶村以最大限度信贷支持,尽快解决影响养殖户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只要周转资金解决了,效益上去了,就可以影响周边的
养殖户借鉴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从而达到区域帮扶。
(二)、强基固本;工作组进驻__村后,多次与村“两委”座谈,了解村两委班子的现状,以及就如何在群众中提高威信,以
及班子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为提高村委班子在群众的威信,“六一”期间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串户了解特困户孩子上学问题,发放一千余元的书
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使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儿童节。为迎接建党90周年,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与50多名新、老
党员一起召开茶话会,共聚一堂,回想过去、畅谈未来。就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各自发表了意见,会后给特困老党员
发放__余元慰问品。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在加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上主要采用定期学习的方式,组织他们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的能力,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战
斗力,形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再就是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硬、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同志充
实到党组织中来,为实现__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培养一支善于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基层
干部队伍,形成干群同心的良好局面,本着凡是群众关心的,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凡是群众有疑虑的,都要进行公开的原则。
要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公开内容,保证村务的公开透明,使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群
关系更加和谐,村经济快速发展,村民收入明显提高,
(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抓手,以建设小康文明村作为
具体的实施内容,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
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普法教
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杜绝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
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向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
生活。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的作用,争取年内对养殖小区的水库清淤、改建工作立项。解决养殖户用水难问题
。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让__村在各个
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第2篇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帮扶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按照市直机关第十六批下派工作三队的安排和要求,市畜牧局驻_寨村帮扶工作组自4月1日进驻燕寨村后,通过与村两委座谈、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实地查看村容村貌等形式,对燕寨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燕寨村位于稻庄镇中部,东西南北分别于高刘、西家、宋寨、小高刘四个村壤。全村现有155户,533口人(其中农业人口520人,纳入低保人员5户;非农业人口13人),耕地面积628亩。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个体运输业,另有部分经商户,70多人外出打工。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一年两作;个体运输业以六轮农用车为主,现有22户,运输沙石料,另有3辆大型货车,从事物流业。20__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800元(20__年人均纯收入5400元,20__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该村无集体收入。该村现有党员22名(其中70岁以上1名,60以上-70岁以下7名,50以上-60岁以下8名,40以上-50岁以下2名,30岁以上-40岁以下3名,30岁以下1名;女党员1名。大专学历2名,中专学历1名,高中学历4名,初中学历7名,小学学历8名),20__年7月确定入党积极分子2名。村支部、村委会分别于4月17日、5月9日村完成换届。换届前村“两委”为3人交叉兼任。现村“两委”基本情况是,支部成员3人(燕传祥,59岁,为连任支部书记,伤残军人;燕居庆46岁,支部委员,兼任村文书;燕传敬,50岁,支部委员,在大海集团务工),其中原支部成员2人(燕传祥、燕居庆),新当选1人(燕传敬);村委成员3人(燕居增,43岁,村委主任,在正和集团常年开油罐车;燕本朋,45岁,从事个体经营;孙青,女,31岁,中共党员,原村妇女主任、计生主任)全部为新当选人员。其他群团组织健全,作用发挥好。
市畜牧局上一批驻村工作组,通过联系市县体育局和村在外人员出资出物,建立文化广场;捐赠1000余册科技致富、农村文化书籍,帮助村民科学致富;先后投资105万元,对全村30条胡同,2条街道路实施了硬化,硬化面积120__平方米,舒挖、新修排水沟7800米;投资5万元,栽植树木2500余株,对全村3条主街、30条胡同和围村路及村文化广场盔行了植树绿化;联系动员在外人士出资出力,协调资金220万元,为家乡实施农田灌溉和集中供水工程;村内及农田共铺设管道23000米,地缆4000米,安装出水口241个,安装水表160个,建设机房5个,保证了集中供水和628亩农田灌溉需要。极大的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该村基础设施已实现了“五通”,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村所有适龄儿童全部统一乘车到乡中心幼儿园、学校上学,无辍学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培养出了40多名大学生,其中5名研究生。村里现有5户困难户,全部享受低保。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安居乐业,治安良好,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失火、盗窃、打、砸、抢、斗、赌等违法事件。该村连续多年被上级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__年,被授予“县级小康文明村”荣誉称号。
二、发展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优势
经过近两年的结对帮扶,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发展方向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一是作为社区试点纳入村之一,档案室、医疗卫生、文化、超市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尤其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土地整齐、肥沃,便于发展高效农业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燕寨村在加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村无集体积累和村办企业,村办公益事业全靠村民集资和能人扶持。
二是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除3户搞物流运输、22户搞短途运输、7户搞日用百货批发外,其他多在外打工和在家务农。
三是受地域限制,在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集体积累难题上点子不多,路子不亮。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两年的包村帮扶工作才刚刚起步,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开展好“民情百分百”主题调研活动和“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公开承诺活动,在继续深入调研,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借鉴往届驻村组的好经验、好做法,与新村“两委”密切配合,与群众和睦相处,以向群众承诺、向组织承诺、自身承诺为主题,以办实事、解难事、树形象、促发展为目标,着力强化全局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和实干意识,创建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工作组,争当全市驻村帮扶工作排头兵。
(二)搞好党建帮扶,增强班子能力。把党建帮扶作为驻村帮扶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局党总支与村党支部结对帮扶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组织局党员干部与村党员结成帮扶对子,结合当前开展的“两评一树”活动,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发挥好现任新村“两委”新班子、新成员、热情高、力量大的优势,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分期分批适时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到经济发展快的村、小康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地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增强村两委、党员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三)实施村庄绿化,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在原有村庄绿化的基础上,适时对部分街道、门前两旁绿化树木进行补植,重点对部分主要街道高规格设计、高规格定位,实施全村绿化,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打造成全市绿色、生态样板村。
(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农田灌溉工程优势,通过政策宣传、外出参观、示范带动、技术培训等形式,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在区域帮扶、产业帮扶、项目帮扶、科技帮扶上实现新突破,促进被帮扶村及周边村、镇、县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实现帮扶效益的最持久和最大化。另一方面,通过能人领办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规模经营,并加强同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强村组织建设,重点是引导农民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小农意识,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彰显村规民约。积极开辟活动阵地,开展创建活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努力争创市级小康文明村,做全市新农村建设排头兵。充分发挥文化大院作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要求,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驻村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第3篇 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于1月下旬先后深入县农工办、“十大扶贫行动”牵头部门和龙孔等6个乡镇,采取现场查看、走访贫困农户,召开座谈会、听取专题汇报等方式,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有市、县列贫困村54 个,其中市列贫困村23个、县列贫困村31个;2023年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复核确认全县贫困户 9346 户、24780人,其中省列贫困户7251户、18854 人,县列贫困户2095户、5926 人;规划2023年全部脱贫,先于全省、全市实现脱贫目标。中央作出精准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后,我县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扶贫开发工作布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___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牢牢把握“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出台十大扶贫政策措施,安排布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落实“党政同责”责任机制,县、乡(镇)两级分别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政府与30个乡镇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县领导带头挂联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并经常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调研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健全专项督查制度,成立县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工作组,由县领导带队、分片区督查评估乡镇贯彻落实“六个精准”要求以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乡镇立即整改,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二)精准识别找准对象。2023年,全县连续3次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乡、村、组逐级向上级签订递交《精准识别“回头看”专项行动承诺书》;以村、组为单位,由包村干部、驻村工作组成员、村组干部、党员或村民代表组成3人以上核查小组,采取“一进二看三听四算五审六公示”的方式、账单式查找问题、序号式排查贫困人员,对全县2023年底锁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再复核;通过开展贫困人口“回头看”,清退有商品房、有汽车、个体工商户、财政供养人员等六类和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555户8858人,复核确认全县贫困户9346户、24780人。
(三)制定规划夯实基础。坚持 “一村一策、一户一策” ,实施“五个一批”,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立足村情户情、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围绕打造“两乡一都”等特色产业 ,引导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一村一品”,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粗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五大新兴产业”,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四)结对帮扶全面覆盖。实施党员干部“结对认亲、扶贫解困、情暖万家”驻村帮扶行动,调整挂联县领导和县级部门,县级领导、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挂联)贫困村全面覆盖;选派“百名干部人才”,与乡镇包片领导、驻村“第一书记”、乡镇包村干部组建驻村工作组,对全县54个市、县列贫困村驻村帮扶全面覆盖;每名县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6户、每名科级领导干部至少结对帮扶2户、其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2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面覆盖;本着“组织推荐、企业自愿”的原则,动员县内55家非公企业对55个交通建设滞后村、援建村组道路48条132.1公里,企业援建帮扶贫困村全面覆盖。
二、我县精准脱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动态管理机制未健全。一是由于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部分村干部对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准确界定;二是扶贫建档立卡信息缺乏动态管理,对扶贫对象的个人信息记录不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不能公开查询,给扶贫立项、督查核实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尚未建立起返贫纳入机制。
(二)贫困户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社会参与度不高。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企业虽然热心公益事业,却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
(三)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有的贫困村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凸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乡村在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做的不到位,造成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大户带散户、公司带农户、合作社带社员涉及贫困户甚少,多数贫困户缺乏技术指导,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四)驻村结对帮扶需加力。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参差不齐,帮扶效果不理想,帮扶措施单一,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贫困户的物质帮扶上,有的单位把扶贫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帮扶,流于形式,在立足村情和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方面缺乏有效支持,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有的驻村帮扶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知识面不广,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村级扶贫规划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对我县精准脱贫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做实精准识别。一是要吃透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对精准扶贫的政策措施、目的要求再宣传、再动员,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县委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上来,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及时录入数据库并实时更新,既不要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贫困人口纳入扶贫对象,切实做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动态管理机制。
(二)因村因户施策,实现精准脱贫。一是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再次认真分析每户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比如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发展资金等,并结合贫困程度,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计划,细化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增收脱贫;二是因户制宜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用好用活十大政策措施,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教育扶贫、医疗救助扶持、民政救助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惠民政策;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农村低保等民政救助方式兜底保障其基本生活;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对上年符合脱贫标准的脱贫户,要帮助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三是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三)突出产业扶贫,助农长效增收。一是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能力强、具有效益优势的粮油、茶花、生姜、水产、畜禽、果蔬等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起来,引导其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租金收入和务工收入,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长效脱贫;三是积极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特色产业;对扶贫投入力度大的企业,在行政审批、税收、资金等政策上予以倾斜,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同时,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加强对资金短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和帮助。
(四)整合项目资源,实施精准帮扶。一是县政府要把握精准扶贫的政策不断调整释放机遇,继续跟踪研究精准扶贫政策,完善扶贫规划,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最大限度地享受优惠政策。二是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每年的涉农项目资金、25%以上用于贫困村确需的基础设施项目,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农电水利、危房改造等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增强结对帮扶干部责任,细化结对帮扶任务,创新帮扶形式,为贫困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五)强化考核问效,确保如期脱贫。一是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提高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和县级部门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评的重要依据,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对表现突出、完成减贫任务好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违反纪律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行政问责、严肃处理,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精准扶贫脱贫、谋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二是建立驻村干部召回重派制度。加强扶贫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管理力度,提高扶贫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对表现不佳、群众反映不好、工作难以胜任的驻村帮扶干部,应由派出单位召回重派;三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贫困村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选好致富“带路人”,切实发挥驻村工作组和村“第一书记”的作用,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四是建议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两办”督查室、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参与,成立相应的监督工作组,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和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监管,确保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真正用在扶贫开发上。
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最新版关于失独家庭现状与帮扶的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_____、_____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_____县、_____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_____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_____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_____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
1。76‰。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独家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_____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相对而言,农村失独家庭的经济更拮据,面临的生存挑战更严峻,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_____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_____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_____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_____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_____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_____区从20_____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_____区从20_____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_____区_____乡在20_____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_____年起在失独家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_____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_____市从20_____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我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依然不能解决因为失去唯一的孩子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一是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2001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
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_____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_____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失独家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虽然自20_____年1月起,我市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35元,可相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和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境而言,我市各级财政投入依然偏少,扶助标准依然偏低。
⑵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随着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
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第5篇 2023年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2023年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3年驻村干部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工作方案,我们对两地8个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进村入户、座谈走访、查阅文件、问卷调查等方式基本掌握了江汉平原干部驻村帮扶的现状。我们认为驻村帮扶工作对推动当前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管道,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各级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现将两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抽查基本概况
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抽样调查方案》的安排,第二抽查组走访了江陵县的沙岗镇刘湖村、沙岗镇东津村、熊河镇熊河村、熊河镇吴桥村、潜江市的熊口镇白果村、熊口镇石杨村、张金镇老河口村、张金镇泰山垸村等建档立卡8个贫困村,全面了解干部驻村帮扶情况。两个县市驻村帮扶总体情况:一是有计划安排。潜江下发了《在全市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江陵县印发2023年度三万活动方案。二是有帮扶措施。潜江、江陵两地将新农村工作、干部驻村和“三万”活动工作队整合打包,形成合力。三是有工作制度。江陵县建立“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制度,潜江市出台了《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
抽查统计得知:江陵县和潜江市现有贫困村81个,贫困户31170户,各类驻村帮扶工作队301个,工作队帮扶贫困村81个,工作队对贫困村覆盖率为100%;抽查的8个贫困村总户数为3638户、总人口15697人,其中贫困户772户、贫困人口2284人,贫困发生率为21.2%。8个贫困村现有市(州)、县(市)两级帮扶单位10个,工作队员26人,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覆盖率为8.62%。从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看,自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单位共向8个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22个、帮扶资金82.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77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2万元、人力资源发展资金3.2万元,赈灾救济送温暖资金3.7万元;整合其它项目13个,整合行业资金1112.6万元;组织劳务输出16人次。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江陵县以两办文件出台了《江陵县2023年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到了精准扶贫,但没有出台干部驻村帮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方案。调查中得知,江陵县扶贫办设在民政局下,具体工作是下设扶贫科,实际工作人员就1人;潜江市相对好些,但总体感觉,插花贫困地区除了扶持资金和项目相对较少外,领导对当前干部驻村帮扶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到落实工作中,一是没有驻村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二是虽然出台了干部驻村工作方案,但对于如何组织实施和有效推进干部驻村工作,没有研究和出台制定驻村工作的考核办法,也缺少检查督办环节。
(二)驻村帮扶流于形式。一是工作队进村不驻村的现象普遍存在。干部驻村帮扶仅仅是摊派的任务,大多数干部和工作队员还停留在突击式运动阶段,当作临时性阶段任务,时间一到立马拆兵散人。领导有要求就下去,上面强调一下就抓一下,上面没风,下面就没影了。调查8个村几乎干部进村都在2个月以内,只有1个村落实较好些。二是中央和省里反复强调,驻村工作队要确保两个全覆盖,当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两县市覆盖率都不高。潜江的到户覆盖率11.9%,江陵县到户覆盖率5.02%。
(三)干部驻村帮扶后劲不足。一是驻村的工作经费保障没有明文规定,各个帮扶单位或部门没有专门的预算开支,工作经费保障无门,大多数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挤占或干部捐赠款项中列支用于驻村帮扶;二是干部干事与不干事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也一个样,对于帮扶工作成效显著的工作队和队员,没有激励机制。对于混日子没干事的工作队或队员,也没有约束机制,干部驻村工作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明显感到人浮于事,帮扶后劲不足。
(四)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联各行各业。如何对驻村干部的选拔与管理,如何规范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如何建立激励机制,起到激励先进,充分调动各级驻村工作队及其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工作不作为、慢作为的,如何建立约束机制,鞭策后进,这些都需要建章立制,从源头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保障上作好安排。当前驻村帮扶的机制缺陷表现明显,不利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地推进。
三、有关对策与建议
(一)党委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大事来抓,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形成全县(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指导意见和年度帮扶方案,谁主抓,谁负责,要有党委政府研究驻村帮扶工作的会议纪要,在落实工作专班、规范到村,责任到人上要有具体细化,在干部驻村帮扶政策保障上予以明确。
(二)统筹整合各类帮扶力量。一是要坚持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二要充分发挥各级扶贫领导小组和片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将驻村工作队、定点扶贫、对口帮扶和行业支持等全部归口到当地扶贫部门领导,三是由省级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牵头抓总部门,市县有抓手和工作平台,便于掌握情况和开展工作,有利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任务责任明确到位。中央和省委均有明确要求,要健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一是要明确干部驻村帮扶的目标任务,包括贫困村的脱贫目标,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帮扶期间整合各类资源和资金的情况,对贫困村、贫困户都要有针对性地帮扶计划。二是贫困户结对帮扶要责任到人头,确保联户联人,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三是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工作队人员和驻村时间要有严格规定。一定要按照鄂政扶发〔2023〕14号文件,所有在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以扶贫开发为主要任务,将任务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工作队规定3人以上的不能搞穷对付,驻村时间3-5年不变的,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健全驻村保障机制。一是要明确驻村工作队帮扶资金额度和用途,对于实力弱的单位明确驻村工作队启动资金来源;二是要明确驻村帮扶干部的人数、年限和激励政策;三是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年度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第6篇 帮扶企业调研报告
帮扶企业调研报告高新区安监局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区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___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
会、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做好帮扶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3户老党员、老革命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与村领导班子讨论后,由我局邀请医疗单位的专家,在村委会准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解决部分村民看病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
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利用冬季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家休息的时间,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学习到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上小站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二是帮扶形式比较单一,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我局将继续按照区工委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以改善结对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高新区安监局结对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关精神,按照区工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真心为民,真情帮扶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我局高度重视,成立以局长___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主抓此项工作,局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为吃透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通过召开座谈
会、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情况,与农民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做好帮扶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为3户老党员、老革命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与村领导班子讨论后,由我局邀请医疗单位的专家,在村委会准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村民看病,解决部分村民看病的问题。
我们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助,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
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利用冬季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返家休息的时间,进行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教育,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学习到安全知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上小站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二是帮扶形式比较单一,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我局将继续按照区工委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以改善结对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进工作方法,努力为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
帮扶企业调研报告,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7篇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社法委于七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对我市失独家庭生存现状、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榆林市现有总人口370万,截至20__年6月底,全市共有失独家庭264户374人,其中农村家庭 190 户 267 人,城区居民74户107 人。
失独父母年龄,49岁以下有53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 14.17 %,这部分人群还有收养或者再生育可能;50岁——60岁有69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 18.45 %;60岁以上有252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67.38 %。50岁以上的父母无法再生育,60岁以上的父母,收养孩子也成了力不从心的事情。
失独子女年龄,10岁以下死亡的26 人,占死亡人数的 9.85%;11到20岁死亡的57 人,占到21.59 %;21岁以上死亡的181 人,高达 68.56 %;独生子女死亡原因,患病占到 49.60 %,车祸等意外事故占到50.40 %;失独子女性别,女性60人,男性204人。21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大所致。
二、存在问题
1.心理创伤难以修复。失独家庭没有了亲情滋养和天伦之乐,心理创伤极难修复。如榆阳区计生协去年委托人民医院,给89名失独家庭人员安排了健康体检并心理问卷测试,其中28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普遍自我封闭,隔离社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失独陷入深深的心理创伤之中,整日自我封闭,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2.如何养老成为心病。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我不怕死,我怕老,我怕病”的隐患。病了谁来管,老了谁来安葬,无时不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隐形问题不是靠钱能解决的,如何养老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
3.看病就医无人陪护。失独家庭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有脑梗、肢残、肺结核、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虽然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他们最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住院手术没人签字,更没人陪护治疗,就医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4.抚育孙辈力不从心。全市264户失独家庭中,有三代家庭118户,有的还有2个或者3个孙子女。这些失独老人既要承担丧子的心理重创,又肩负抚育隔辈人的压力,特别是培养教育孙辈的问题、监护权的尴尬、孙辈的探视权问题,日渐长大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三、意见建议
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应拓宽思路,多措并举,妥善应对失独家庭存在问题。
1.明确管理机构,让失独家庭老有所靠。鉴于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急需一个组织去管理服务,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近年来,榆林市各级计生协致力于帮扶失独家庭,逢年过节看望慰问、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给特别监护人补助电话费、传统节日组织联谊活动、创建心理咨询服务基地等等,与失独家庭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化解了矛盾,也摸索出帮扶路径。建议市委、市政府借助卫计部门改革和计生协转型服务,明确指定各级计生协为失独特殊家庭的专门管理服务机构,代表党和政府为失独特殊家庭兑现特扶资金和特别补助资金,开展深度关怀、关心、保障和服务。
2.出台帮扶制度,让失独家庭老有所养。对失独家庭落实“五级帮扶”机制,给一个家庭指定一名县区级领导帮扶、一个县区级部门帮扶、一名乡镇(办事处)领导帮扶、一名村居(社区)驻村干部帮扶,一名所在村组计生协会员帮扶。给计生协会员落实固定待遇,负责日常生活照料、生产帮扶、情感交流、后事丧葬等事宜。
对49岁以下的失独家庭,积极鼓励、帮助其实现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鼓励创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其走出失独阴影,重拾生活信心。
对于房屋破旧、本人又不想离开家、生活还能自理的群体,建议将住房全部纳入政府危房改造计划,改善居住环境;
对于生活能半自理的家庭,安排入住廉租房、公租房,建议住建部门切块留用,专供这些家庭入住,一方面彼此身份认同,不会受到歧视,另一方面社会交往认同,报团取暖,彼此照应,互爱互信,为政府减负。全市建立一个失独老人敬老院,让他们安心养老,比如定边县卫计局专门为失独特殊家庭专门修建了养老公寓。
对失能半失能家庭成员,包括伤残独生子女,全部纳入医养结合管理体系,由政府购买服务,参照高新医院的老年护理院管理模式;
对于无力抚育孙子女的“有三代”失独家庭,建议相关部门对这些孩子建立教育扶助和社会抚养机制,建立档案,跟踪联系,特别照顾。免费就近入学,优先安排就业,给予创业扶助,解除失独老人的后顾之忧。
3.建立医疗服务机制,让失独家庭病有所医。一是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各医院都能享受优先挂号、就诊、化验、检查、取药、转诊“六优先”便捷服务;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自愿原则,根据健康状况,选派医生上门问诊;三是每人建立一份电子健康档案,跟踪随访;四是每户派一名监护人,村委会负责人、村居社区计生协负责人或者近亲属作为监护人,主要履行该对象入住养老院、医院手术签字等监护人职责,由政府购买服务。五是落实住院护理险补贴,每天补助100元,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80天,负责住院陪护、取药、打针、吃饭等日常料理,政府购买服务,让这些家庭病有所医。
4.培育社会服务组织,让失独家庭老有所乐。建议政府培育一批致力于失独家庭服务的社会组织,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一对一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援助。建议各级计生协加以引导和扶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社会组织成立和发展,对这部分家庭实现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生活援助服务。积极鼓励和引导这些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合力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重燃生命活力,重新融入社会,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慰藉,老有所乐。各级计生协通过“会员之家”,布局社区,设有健康咨询师、心理咨询室、健身房、书吧、棋牌室、接待室、培训课堂等,给这些家庭搭建互相交流、互相扶持、自助互助、互爱互信的平台,感慨。鼓励他们要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重新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信念。
第8篇 2023帮扶工作组驻村十三五规划调研报告范文
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XX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XX年,全村共种植棉花XX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 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农村金融十三五规划服务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
第9篇 2023关于个人帮扶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做过调研之后而形成的文字材料,汇聚自身的调研成果。下面是酷猫写作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调研报告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2023关于个人帮扶的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正常的基本住房需求,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组成调研组,在_____、_____等市就切实帮扶城市低收入人群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 当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特点、主要困难及帮扶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
(一) 当前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特点和主要困难
一是家庭人口较多、就业比重小,经济负担重。据调查,我省低收入家庭中,每一个就业者平均要负担2.5个家庭成员的生活。_____市10%低收入家庭的就业者其负担系数高达3.08人。_____市低收入家庭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率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6.3个百分点,无业和失业率却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3倍。_____市去年享受城市低保的5.4万人中,有重病患者3552人、残疾人3821人。
二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劳动技能差。低收入者大多文化水平低。据_____市调查,低收入家庭6周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占13.3%,小学、初中占68%,高中、中专占14.9%,大专以上只占3.7%。_____
市_____公司低收入职工的家庭成员中,中专、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3%,初中占2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则占到了60%。此外,低收入者一般年龄偏大,掌握技能单一,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实用技能,因而选择就业的空间相对狭小,市场竞争力较差。
三是生活质量差,精神压力大。据调查,2023年我省10%城镇低收入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8.5%,人均消费支出为2500元,其中用于吃、穿方面的支出就占了57%。不少的低收入家庭甚至在低保金的资助下,才勉强维持了最低生活。由于收入太低,很多低收入家庭几年都不添臵新衣,餐桌上长时间见不到荤菜。甚至个别家庭靠傍晚捡一些菜贩丢弃的菜叶为生。为了节约,有的低收入家庭有电不用,有气不用,而使用燃煤,甚至捡柴火做饭。不仅生活困难,低收人家庭成员的思想负担也十分沉重,他们承受着自然、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巨大压力。一些人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有的自卑感强烈,自暴自弃,有的怕亲戚朋友间人情往来,主动与其他人群、同社会分割,不少人整天提心吊胆,怕子女上学学校收费,怕家人生病就医等等。
四是子女受教育难。近年来,教育费用不断上涨,给低收入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低收入人群家庭收入太低,难以承担子女的教育开支。据_____市对50名城市低收入人群家庭的调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子女辍学的26人,其他也多靠贷款借钱供孩子上学。
五是家庭成员生病就医难。由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较窄,不少低收入者所在的企业大都经营非常困难,无力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一旦低收入家庭成员患病特别是重大疾病,他们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是,由于长期生活质量差,低收入家庭成员大多体质差,家庭成员患病现象普遍。由于没钱,看不起病,他们往往是小病抗、大病拖,以致不少的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残疾甚至死亡,给家庭生活带来更大困难。据统计,2003年_____市困难职工家庭中,患特、重疾病的6700人,其中就有5800人因家庭困难而无力就医。
(二)帮扶城市低收入人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低收入群体有增加趋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制度远远未到达全覆盖。据省民政厅调查,1999年,我省享受低保的人员为19万人,今年3月,已增至152.5万人。据统计,_____市人口总数为150万,截至2023年12月,非农业人口(即城镇居民)31万人。目前,人均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城市低收入人群约为4.3万人,占城市总人口的13.87%。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帮助城市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但是,有些地方对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不当带来的社会收入明显两极分化的矛盾和逐年增长的低收入人群问题及其影响、后果重视不够,缺乏对低收入人群问题系统、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面向整个低收入群体,有效地开展助学、助医、提高就业技能、实现就业再就
业,从而由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生活向帮助增加收入转变,最终帮助低收入人群脱贫致富等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
二是经济欠发达,资金支持乏力。无论是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就业问题、生活困难问题、子女入学困难问题、家庭成员生病就医困难等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2023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仅7000余元,人均财政收入仅800余元。由于资金困难,我省一直未能出台统一的帮扶政策。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未能享受国有企业同类人员的待遇;许多市、县级财政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投入城市低收入人群,不少地方几年来一直没有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形成事实上的低保不能保障最低生活。目前人均低保标准为139元/人〃月,累计月人均补差59.5元。
三是政策不成体系,救助机制需要完善。近年来,全省各地在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或帮扶措施,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子女就学、家庭成员生病就医等实际困难。但是,大量的政策和帮扶措施的覆盖面都非常窄,往往局限于享受低保的群体而不是低收入人群。同时,一些政策由于缺乏配套的可操作性措施,很难真正落实。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低收入家庭的困难解决得比较好的,往往是重大节日党政主要领导访贫问苦时遇见的或者是有关新闻媒体给予报道,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关注的个案,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的政策体系尚未形成,救助机制尚不健全。
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部分个体从业人员和民营企业职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金缺口严重, 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还将持续居高不减,确保发放压力巨大;一部分困难企业职工及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等低收入群体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尚未实现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同时随着参保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抚养比越来越高,基金管理运营的风险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低保补差水平偏低,导致部分低保家庭生活仍很困难;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城市低保人数不断增加,给低保资金造成巨大压力。据我们调查,有一部分前期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低保对象因无力续交保险金而无奈退出保险。
二、几点建议
(一)积极发展经济,努力扩大就业
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可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减少低收入者,才可能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救助。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各级政府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措施,进一步优化就业再就业环境,努力扩大就业。首先,要规范失业统计口径,取消登记失业率的概念,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失业统计范围,确保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进一步增加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实施范围,将失地农民、集体
企业下岗人员等低收入人群纳入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范围。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消除影响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的体制障碍。第四,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面向公众的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网络,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第五,要广开就业门路,特别做好对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服务工作。针对低收入群的特点,通过宏观政策调控促进第三产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及增加社区就业岗位等作为解决低收入群体新的就业渠道。
(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根据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矛盾已经相当突出的实际,加大国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在初次分配中理顺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的秩序,遏制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同时,要通过强化税收征管特别是强化和完善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措施,搞好二次分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客观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使社会保障资金的增长率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率不低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长率不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使低收入群体也能分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政府要继续加大帮扶低收入群体的支出力度,切实为他们解决就业、就医、子女教育和住房上的实际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三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多渠道解决低收入人群保障资金来源问题。可从扩大税源,
加强税收征管;有选择地变现国有资产,发行一定规模的社会保障专项国债以及发行社会保障彩券,发展慈善事业等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四是希望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西部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我省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同时要争取中央在我省投资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省的投资环境,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缓解因经济发展滞后带来的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的压力。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安全网,只有保持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健康运行,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为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覆盖面广、有实效为特征的初级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要将私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作为社会保险扩面的重点,努力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力争实现全覆盖。同时将困难企业及其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要逐步探索建立单位缴费同个人缴费相分离的社会保险制度,避免因单位过失而影响个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总结近年来低保工作的经验,确保最后一道保障线的功能正常发挥。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确保地方政府低保资金投入
到位,使低保标准能随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而适时调整。防止和解决保障资金不到位、保障对象有遗漏、保障水平长期不变,不能保障最低生活等问题,切实保障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合理确定低保的标准。
(四)努力构建城市低收入人群救助体系,切实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低收入人群制定在就医、就业、子女就学、住房、水电气供应、工商、税务、信贷、司法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助办法,整合部门力量,发动社会援助,多渠道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使他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得到改善。二是要以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子女就学和家庭成员生病就医为重点,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实际困难。建议省里出台统一的帮扶政策,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要免除一切费用,并酌情给予特殊的生活帮助;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要免收学费,酌情减免杂费,同时要积极探索信贷支持和个人信用相结合的扶助模式。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消费水平,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要积极探索建立城市人口医疗互助体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面向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救助体系,帮助低收入人群解决生病就医难问题。
(五)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大力扶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乐善好施、扶弱济困、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扶
持低收入人群工作中,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团组织和慈善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帮扶活动,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产生活困难。要鼓励民间机构,开展捐资助困等慈善事业,形成政府、民间力量、家庭成员内部等多方努力,共同帮助低收入群体的局面。
(六)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我国和我省的基尼系数突破0.4的警戒线以后,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达到收入的和谐,要加强对不同收入群体统计监测,以便为动态把握收入走向,采取政策措施调控收入差距创造条件。同时要高度关注城市低收入人群的问题,加强对低收入群体问题的调研工作,积极探索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对策措施,逐步建立健全适合中国特色的长效保障制度,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实行对低收入人群的动态管理。
2023关于个人帮扶的调研报告,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10篇 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__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__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__年,全村共种植棉花__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11篇 工会帮扶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完善措施
帮扶解困、促进再就业工作是工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切入点,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平衡点,是工会组织履行职能、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因此,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帮扶及再就业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按照市总工会和县委的要求,积极开展了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___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县委办、组织部、县工会等单位为成员的帮扶解困领导小组,指导全县帮扶工作。县总工会把此项工作当作全年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了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全县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负责,自觉把协助党和政府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帮扶解困工作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我们在开展深入调查、吃透情况、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理出了帮扶活动,以党员干部一帮一为基础,以单位为依托,由党员干部带头帮、单位集体共同帮的新思路。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我县部分党员干部帮扶力量不足的矛盾,同时又发挥了单位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了集体帮扶的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县工会还对重点帮扶工作实施了目标管理工作机制,同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和措施,目前我县工会各项工作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我县的帮扶解困工作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多策并举,形式多样,典型引路,内容丰富
活动伊始,我县帮扶活动在帮扶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了丰富性和多样化,我们通过及时总结经验,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帮扶解困工作趋向深入发展。我们在引导和推进帮扶工作深化的同时,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由生活帮向就业帮转变,从输血帮向造血帮转变,从建立短效机制向长效机制转变,从治标向治本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形势发展,符合南乐实际的帮扶新路子。概括有以下几方面:
1、精神帮扶。重在帮助职工转变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新观念是脱困的先导,树立信心是解困的动力。县工会充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组织再就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与县电视台共同制作下岗之路专题系列报道,引导和教育困难职工下岗不气馁,失业不失志,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如我县__厂职工__-_,因企业倒闭,下岗失业,丈夫单位也不景气,失业在家,儿子又患肾病(尿毒症),一家人生活艰难,曾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在县工会积极帮助和其帮扶单位县武装部的支持帮助下,使这个面临崩溃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2、物质和资金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如我县农发行、司法局等单位为被帮扶户集资捐物,帮助他们渡过
3、政策帮扶。在帮助困难职工落实低保政策待遇的同时,各单位充分利用职能和政策优势,帮助困难职工解困再就业。如县工商、税务部门积极利用国家对困难职工减免费税的优惠政策帮助困难职工经商创业。县教育局出台了减免困难职工子女学费的文件。县工会按照源头参与有见解、重大问题有主张、具体措施有办法、关键时刻有作为的四有要求,加大调研力度,积极加强源头参与,争取源头维护,会同政府参与制定了《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办法》、《县关于失业下岗职工实施优惠政策的通知》、《县__年再就业工作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在第一知情人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位,实施源头政策帮扶。
4、技能和项目帮扶。重在帮助困难职工自主择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劳动部门举办了电焊、电脑、缝纫培训班,形成了以县职业培训中心为依托,以定向培训为载体,内连县乡、外接劳务市场和用人单位。这类帮扶占较大份额,如县联社积极帮助外贸下岗困难职工__参加缝纫班培训,学成之后又帮助她解决启动资金,干起了服装剪裁缝纫。县统计局积极帮助下岗职工__搞起了带锯加工项目,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而且正帮助他迈向致富之路。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项目,因此,帮助困难职工确立致富项目,无疑是从根本上解决困难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5、提供岗位、就业帮扶。为困难职工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也是帮扶工作中的一个亮点,如我县检-察-院为下岗困难职工__提供了单位保洁工岗位,县公路局为大修厂下岗困难职工___解决了就业困难,安排他们到公路施工工地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再就业困难。
6、提供小额借款帮扶。县总工会针对一部分有创业意向,但缺乏资金的困难职工,实施小额借款帮扶,在对项目进行考查的基础上,由单位推荐担保,帮助困难职工创业启动。今年我们结合实际,在送温暖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帮助了13户困难职工实施创业和再就业。目前资金使用情况良好,如海淀鞋厂下岗职工__利用小额借款启动开办了一间订做皮鞋的门店,利用自己的手艺制作皮鞋,由于他的诚实信用,且货真价实,手艺制作精细,深受消费者欢迎。原印刷厂下岗工人__利用小额借款搞起了家庭养殖。原供销贸易公司下岗职工__利用借款在县__门口租赁了一间店面开起了饭店,由于品种多样化,优惠学生,每天平均就餐人数达300余人次,深得学生的好评。据调查,截止目前,我县已有70%的小额借款人摆脱了贫困。
三、促进再就业,趋向帮扶活动的多元化
就业和再就业是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根本,也是帮扶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县工会按照行政扶持,政策引导,标本兼治的原则,建平台、送岗位,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促进就业、工会帮助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新路子。今年,全县再就业人数达1685人,其中4050人员390人。
2、积极探索劳务输出之路,解决下岗失业再就业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县劳动部门,积极摸索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的新途径,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发达地区联姻,促使企业与劳动力的结合,与外地的劳动、工会等部门结合,实行跟踪服务,形成联系、组织、服务一条龙。今年以来,我县共输出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5.08万人,实现经济收入21685万元,实现了外出一人,致富一家;外出一批,带动一方的社会新气象。
第12篇 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调地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帮扶工作组驻村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__年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2023年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2023年,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研,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13篇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调研报告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__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__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__村位于__县__镇南西方, __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__村是__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387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__组是__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__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__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23年,期末农村人口1387人。调查扶贫对象为79户27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
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
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
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__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
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__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__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
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
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__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__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
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78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__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
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
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__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__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__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82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1.5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75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465户1378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258户682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精准扶贫个人帮扶调研报告
第14篇 关于红河州阿定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三塘乡阿定村委会是地处三塘乡西部,距三塘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道路为水泥路,距县城35公里。东与隆德村委会相接,南与连城村委会相连,西连中枢镇阿平村委会,北与中枢镇及箐门村委会毗邻。辖阿定、小阿定、大水井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08户,人口1404人,其中农业人口1372人,劳动力81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6人。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拔2297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水量900毫米。
二、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全村国土面积1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7亩,人均耕地1.78亩。__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6.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0.8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三、制约阿定村委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生存条件恶劣。阿定村委会处于石山区,土地贫瘠,海拔较高,气候冷凉,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二)农民增收渠道少。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
(三)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不到位,粮食尤其是经济作物的品种更新极为缓慢,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所增加,但品种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缺乏农产品品牌,市场卖价低,增产不增收。
(四)农民收入不稳定。农业是弱质产业,本身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电力、道路交通、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又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民农村产业调整的盲目性,好多农户欠债累累,加之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民增收造成了不稳定性。
(五)村内劳动力严重不足。由于该村土地贫瘠、气候冷凉,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尤为困难。为此,村内80%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是到周边弥勒等县承包土地搞种植,因而村内发展农村产业无劳动力支撑。
(六)农民收入入不敷出。随着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农村水电、运输等成本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还处于贫困。
(七)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附加值不高,异致产品销路不畅,价格上不去、成本高。
四、对阿定村发展经济提出的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在抓好粮食、畜牧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和壮大灯盏花、万寿菊、林果等特色产业。
(二)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引导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增收。重点是提升特色产业档次、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业拓展空间能力、提升农业发展环境。
(三)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多渠道增收。一是坚决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总体素质;二是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及承包经营者的技能培训,鼓励并支持他们回乡发展;三是根据群众的劳动力实际,引导农民从事一些手工业。
(四)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中增收。一是积极帮助协调项目资金,改善水利、交通等基础条件,为乡村经济发展解除瓶颈制约;二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建设。
(五)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民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中增收。一是帮助调查了解市场信息,建立完善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二是加大科技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水平,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增收致富。
(六)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宣传。确保有病看得起,有药吃得起,排除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抓生产。
(七)积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工作。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
第15篇 下乡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对桃红坡村进行了帮扶前期的工作调研,深入桃红坡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2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桃红坡村基本情况
桃红坡村委座落在桃红坡镇的东南方向,是交口县的东大门,由桃红坡、候家坪、张村三个自然村组成,东与孝义市西泉镇相接,南与本县双池镇店则沟村相连,西与本镇吉子沟村相接,北与本镇栾子头村委石圪塔村相接,全村委面积大约在20平方千米左右,省道孝石线,桃临线贯穿全村。全村总人口达2000多人,其中非农人口500人左右,有耕地1192.3亩,2023年农业总产量260吨,人均收入4551元。建县以来,桃红坡驻扎着县级企事业机关数十个,百货、交电、食品加工、烟酒副食,应有尽有;行政机关有,工商、税务、公安、派出所、刑警队、邮电、电信、交警、变电站、供销公司等机关,所以被称之为“交口小香港”。
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视、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象棋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选配了一名认真负责,有文化的村民担任代办员,直接属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报酬落实。帮助村民办理包括退根还林、农机补贴、农村低保、两免一补、粮食直补、计划生育、医疗合作等20多项内容,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提供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近年来村两委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固本强基”战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力求日常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有特色,不断开创村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下一步计划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发展”中的转型发展要求,计划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经济。以改变过去单纯靠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要求:盼送致富技术;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农民怕担风险,不敢进行高效农牧业投资,投入能力也不足。如适合发展大规模养殖业,但农户怕搞不成赔进去,加上没人组织,不敢投资。除各户少量养鸡外,多数不敢养,怕赔不起。
4、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5、一些困难户经济条件太差,去年住房因雨倒塌或成危房,与周围反差十分明显,需予以关注。
6、与驻村企业关系不是很协调,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发展自己。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规划,严密组织,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桃红坡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桃红坡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附近煤矿企业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2-3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是积极与县有关部门联系,尽快完成桃红坡村通户道路的硬化问题。二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缮问题。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通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