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地理学实习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2-11-15 10:48:06 查看人数:10

地理学实习报告

第1篇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

>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第2篇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实习目的是学会用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解释地质变迁过程和现象。使课堂上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以下是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

20__年春季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学习了综合自然地理课程,对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此次实习,我们通过路线考察的方式,从森林公园到龙王洞实地观察了张家界的自然结构,并对张家界的自然环境有了切实的体验。此外,在考察过程中我们还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方法,为将来继续深入开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记录此次实习的实习内容。

二、张家界的自然地理概况

张家界市(原名大庸),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会长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区计算)。张家界距长沙全程高速320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坐标是:北纬2852至2948,东经10940至11120。东与常德市的石门县与桃源县交界,南与沅陵县毗连,西与永顺县、龙山县接壤,北与湖北省的鹤峰县与宣恩县为邻,总面积95616平方公里,东西最长167公里,南北最宽96公里。

张家界市地貌构造复杂,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城市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向东南倾斜。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入张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贯穿城市全境。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1890.4米,最低点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沿澧水倾斜,中部沿澧水两 岸呈北东向缓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递降。武陵山脉自贵州云雾山分支 入张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来凤 龙山入市辖桑植县历山, 桂英山,青龙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红溪山,朝天山,青岩 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间,有七星山,崇山,天门山, 延入慈利县的大龙山,天合山。三支均到东到洞庭湖冲积平原而消失。

张家界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以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两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区内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为主体,集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雄于一体,藏赂、桥、洞、湖、瀑于一身,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山之美称。

张家界更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张家界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1012亩,占71%。森林覆盖率达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实施了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人均拥有绿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态旅游区、国际度假区。

张家界的气候适中,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因此,雨量丰沛(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年平均气温16℃ 左右。夏季最热月气温27℃ ,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为4.3 ℃(以1月最冷,极端气温在零度左右到4℃ )。这样的气候,不仅适合动物的繁衍与植物的生长,更适合观光旅游。

由于张家界市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东临鱼米之乡八百里洞庭湖,西频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地区,所以历史上就是着名的物资集散地,据地方志书记载,早在明代,这里就商贾云集的地方,不仅周边贸易发达,同时,还有来自福建、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客商到这里经商办企业。今天,这里的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民航也已开通。可以肯定,一个朝气蓬勃,现代化的旅游新城正以她的崭新面貌崛起在世人面前!

自然地理学专业实习报告范文,已全部结束,感谢你的阅读。

第3篇 2023年历史地理学专业大学生暑假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期三个月,可比较清晰的分为三段,即初始近一个月的大苑村寺庙遗址发掘,中间的室内学习阶段及后段月余的大兴墓葬发掘及整体室内整理,三阶段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即田野发掘部分和室内学习整理部分。详述如下:

田野发掘

大苑寺庙遗址

大苑村寺庙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东约1.5千米,大苑村偏西部渠南,东西两边皆为民宅,南边缘靠近公路。为配合北京西六环修建工程的基建考古项目。发掘区原为民房及果园、耕地等,发掘前已被平毁,遍布树根和碎砖瓦块等。

此次发掘,方便起见,以大概发掘区中心位置一固定物为中心基点,按南北正方向采用象限法布方,共分ⅰ、ⅱ、ⅲ和ⅳ4个发掘区。其中i、ⅳ区首先发掘,多数布方规格5×5米,少数10×10米,ii、iii区发掘较晚些,大部布方10×10米,偶有边角处地理局限布方10×5米,布方规格大致以钻探所得遗迹复杂程度为标准。

遗址从2023年2月11正式开方发掘,其后近一月中,我们偶有断续的发掘了i、ⅳ区的大部,基本上也是整个遗址中遗迹现象最为丰富的一段。

遗址由于年代不算早,所以地层也相对较简单。统一后,地层分为三层,其中②层又分为②a、②b两层,结合成因具体描述如下:

①层,表土层,土色灰黑,较为疏松,包含物为植物根茎、塑料,碳屑等,厚15-30厘米左右。应为近现代居民生活、耕扰所致。

②a层,土色黄褐,土质较为致密,夹杂少量白灰点等,包含物为碎砖瓦块及个别碎青花等类瓷片,深15—70cm,厚约10-30cm。应为②b层建筑废弃塌毁后,在其上堆积的自然土,其中的碎砖瓦块应与当时人们的挖翻等活动有关。结合遗址推测为明清后期。

②b层,土色黄褐,土质较为致密,夹杂较多白灰点、料礓石块等,包含物大致也同样为碎砖瓦块及个别碎青花等类瓷片,深30—50cm,厚5—20cm,。各探方常见的寺庙房基s1即开口于本层下,打破③层。推断其应为明清此遗址寺庙建筑废弃塌毁形成的遗迹。

③层,土色浅黄,土质致密,包含物较少,深约30-50cm,厚度不明。不见遗迹现象,人类活动痕迹较少,应为原始自然堆积。但我个人推断这应不是原生地层,应仅为自然堆积,与当地河流较多有莫大关系。

以上只是大框架性的地层状况总结,个别探方还不见有②b层,土质土色、地层厚度、包含物等也往往有个体的细微差别。

在这个遗址发掘中,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两个左右的探方发掘,这其中我负责了i区的t0301和t0302。两探方都位于i区第三列,南北相邻,地层完整,遗迹方面有一现代沟、两段基槽,却无有价值遗物出土,这与大多数探方的遗物较少状况基本相同。

大兴16#地

大兴16#地,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城北区,周围高楼民宅隔路环伺,也是一配合基建的考古项目,主要是墓葬发掘。此区域呈长方形,东西长485-580m,南北宽330-400米,遗迹现象主要分布于此地点偏南部,一线大体呈东、中、西三区。

此地点共有墓葬46座,东区墓葬共有十六座,由出土钱币可知全为清墓,墓向皆大致南北,分布密集而无打破,墓葬规模大小不一,有单、双、三、四人墓,其中双人墓最多,余者数量大致相当。双人以上墓中,由人骨、随葬品等初步判定皆男性在西,女性在东,女性多屈肢葬,男性多直肢葬,而且每墓中皆只有一位男性墓主,规律一致,可断定余者非妻则妾。东区墓葬以m14规格最高:四人葬、每人皆双棺、每棺都有随葬品。有趣的现象是,在已初步断定西首为男的情况下,次西位的棺中随葬品数量相当丰富,铜钱、珠花、发簪等都远较其它棺--甚至西首棺为多,联系实际我们推测这很有可能是墓主正妻,结合当时的风俗生活,几人的家庭地位及内部关系会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中区共有墓葬26座,由墓葬形制、出土物等可较明显的初步判定主体为辽金墓,还有少数唐墓,甚至个别墓时代推测有可能上溯到北魏。

辽金墓大多数为砖砌顶贴石灰穹庐顶墓室、仿木砖雕斗拱墓门、“凸”字形台阶墓道、“人”字形结构砖封门,垂面梯形砖砌祭台等,墓门上多数有彩绘,但地仗粗糙,甚至直接用颜料涂画于砖面,酥碱、空鼓等病害底部严重,上部略好,但整体保存鲜有喜人者。绘画内容较简单,常大幅面素黑、素红,少量云纹、十字、鸟雀等花纹多黑彩白地。

墓室内皆前半部墙嵌灯台,两边放置随葬品。灯具为白瓷盏,随葬品多陶瓷类,常为罐、碗、盏等日常器皿样式,瓷器质地一般,多白瓷,皆为民窑产品,且多有磨损痕迹,推测应为墓主生前家庭日常所用,瓷器常有伴陶器放置在棺床右边的现象。陶器些许为低温软陶,脆弱易碎,可能是专用随葬的冥器。但都不见鸡腿瓶等类辽金时代契丹等少数民族特色器物。除此外,有些淤泥面上还见有规矩木痕,推测或有木器如桌椅箱奁等随葬。内部建筑也相对比较简单,斗拱多为彩画,个别好些的一圈墓室壁上,有凸砖条表示的桌椅造型和简单重复的彩绘婢女、直棂窗,彩绘保存状况些许略好于墓门上彩绘,这当然与墓室内外的彩绘质地好坏、淤土状况、温湿度、霉菌种类及多少等密切相关。

后半部置有棺床,皆砖砌,贴墙成半圆状,部分棺床上有骨灰台。骨灰周围和其下常见有钱币及木痕,推测应为骨灰和随葬钱币都置于骨灰盒内入葬。这些墓葬无一例外都有骨灰,而不见较完整尸骨,初步推测北京地区在辽金时代这种少数民族火葬葬制应是占主流的,甚至影响了许多不见少数民族特色器物随葬的汉人墓主的葬制。

除过上述形式的辽金墓,还有类极简单的瓦罐骨灰葬式,即骨灰置于一带盖大瓦罐中,然后葬于半米至一米见方左右的或土圹或砖砌的小墓室中,往往几个墓十分集中甚至叠压,而鲜见随葬品。或许是社会最下层或士卒死亡的仓促简易葬式。

唐墓多为船形或近长方形砖室墓,少数有铺地砖及墓道(当然不排除墓道被破坏者),出土有铜钱、交股弹压式环曲柄铁剪、八棱菱花铜镜、蚌壳等,与北京地区之前已作过研究确定的唐墓情况十分类似,比较典型。

推测可能是北魏时期的墓葬较典型的一座特征如下:土圹砖墓,墓圹近似长方形,墓室平面近梯形,南宽北窄。墓室底部铺砖,墓室四壁用砖错缝起券,往上渐渐收缩,至墓室顶部用竖砖交错相差封顶。有人骨两具,皆近南向,比较少见。随葬一铜钱、一罐。铜钱锈蚀不清,所以,仅由罐的形制并结合整个葬制与已有北京地区资料进行对比,推测可能为北魏时期墓葬。

西区共有墓葬四座,皆辽金墓,可较明显的分为两组。偏北两座相互靠近,东西平行,形制等与之上介绍的穹庐顶墓大致相同,保存状况除一座塌顶外其余还都较好。另外一组偏南些,南北向贴近,更一致的是,两墓除墓门两角贴墓道壁处残存数砖外,空无一物,但土圹保存完好,可能是有血缘关系的两墓主同为迁走。

第4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三天的时间,我从辽北看到辽南.

经历了从沙漠到大海的变化,我终于在如此近的时间内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见到的大海尽管我见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尔沁的白白沙子和丹东红红的海滩是我现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辽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长大的那块土地上,我见惯了沙子.而科尔沁的沙子给我的是一种既亲切有陌生的感觉.我见过的是黄黄的,太阳下能闪光的那种,科尔沁的沙子却是白白的,好象还搀杂着一点点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尔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运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现在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它距离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阳大概只有100公里,据说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阳是靠近.如果按这个速度算下来,那么沈阳市被沙子覆盖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事实是距离这片沙漠较近的彰武、康平、法库等市县已经受到了沙漠的困绕.每年大约有1.5万亩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这片沙漠便成了官员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设在距离科尔沁沙漠较近的彰武县的一个治沙研究所.当汽车驶进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时.被绿绿的小树苗所环绕的小楼显得格外抢眼.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用复杂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成果:他们大概在这里待了3年,在他们实验地范围之内的沙子已经被固定住了。在我们视线之内的那些小沙丘是不会再向前移动了。而且在这片实验地内,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种植的蔬菜、药材、用来固沙的小灌木、树木等等.这里已经变化的让你想象不出来它曾经是一片沙漠.但是这仅仅是一块被圈了起来的沙地.在这之外,仍然是荒凉的沙漠.我们沿着一条被风吹的已经不象样子的小路向北走过去,在这片被封闭的实验地之外,是荒凉的不能再荒凉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绿色.在实验地的周围,还有农民的土地就是那种玉米只能长到一米高的土地.种在这里的种子有时候根本连本都收不回来,可是农民还是不停的种.就连小站的工作人员也弄不懂农民为什么宁愿亏本要他们的土地上长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里根本是不适合发展农业.

我在丹东看到了红海滩

如果科尔沁沙漠给人是荒凉的感觉,那么丹东的红海滩给人的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通向红海滩的路两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养满了河蟹的池塘,这两样东西应该是最让盘锦人骄傲的了.当汽车转过一个弯,我就能远远的看见海还有一片一片的红色.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红海滩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海滩之所以红,是因为它上面长满了颜色发红的草赤碱蓬.然而这片红红的海滩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时的治理.那么这片闻名中外的红海滩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已经退化的不成样子了.在发软的海滩上,我们发现了螃蟹.掀开一层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横着走路的东西.兴奋的我们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胆子大的同学竟然抓到了那种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两.“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第5篇 2023年地理学专业本科生暑期实习报告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暑期进行了两周实习。通过实习,初步了解了授课的基本流程,相信这次实习为我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也为今后工作积累一点的经验。现在,对这十来天的实习生活做一个大体的回顾。

一、备课

备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备课时不仅要对说讲述的内容熟悉掌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为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很密切的联系。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对本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注意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考虑到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学生很难领会。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图片模型,是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们便于接受。如讲到褶皱地貌时,因为我们地处平原,学生大多没看见过褶皱地形。如果在课堂上展示褶皱模型和做书本挤压成褶皱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皱地貌及褶皱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在讲解民风民俗时,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节日活动时的视频录像等等,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学仪器的应用

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新技术。由于本人电脑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为了不在课堂上出差,这回我可把电脑知识恶补了一回。对地理模型的选用,也要注意大小,既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见、看得清,还要方便易拿,不给教学活动造成麻烦。在展示完后,要放到学生们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照片的选择上要注意它的数量,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图片,而不重视所讲内容,本末倒置。太少了容易忽略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学生不能更好地熟悉当地人文现象,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三、授课

站在讲台上和坐在下面感觉就是不一样。课堂授课使一项组织性的工作。在课堂上要适当地分配时间,对讲解内容有轻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不失适宜地展示一下教学模型、图片、视频等,不仅能缓解一下课堂的紧张气氛,还能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注意事项:

板书,虽然多媒体技术普及,但一手漂亮的板书还是不可缺少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弥补多媒体一闪而过的缺憾;

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授课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上课时要注意那些开小差的学生,适时地提问他们一些问题,使他们的思绪回到教学能容上来。但注意不要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会打击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们对后来课程的听讲。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则要“严加看管”。

四、学习总结

总结是对以前所学能容的重现与再认识。总结做得好,既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还有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掌握。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学习总结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把知识学活、用活,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实践体会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掌握了一定学科知识,但是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无限的想象力,也会感到迷惑不解,力不从心。因此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为将来走向教学岗位后,能更好地和学生交流。

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不等于实践,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是课本知识所不能预料的。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6篇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三天的时间,我从辽北看到辽南.

经历了从沙漠到大海的变化,我终于在如此近的时间内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见到的大海尽管我见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尔沁的白白沙子和丹东红红的海滩是我现在唯一的印象.

我在辽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长大的那块土地上,我见惯了沙子.而科尔沁的沙子给我的是一种既亲切有陌生的感觉.我见过的是黄黄的,太阳下能闪光的那种,科尔沁的沙子却是白白的,好象还搀杂着一点点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尔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运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现在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它距离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阳大概只有100公里,据说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阳是靠近.如果按这个速度算下来,那么沈阳市被沙子覆盖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事实是距离这片沙漠较近的彰武、康平、法库等市县已经受到了沙漠的困绕.每年大约有1.5万亩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这片沙漠便成了官员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设在距离科尔沁沙漠较近的彰武县的一个治沙研究所.当汽车驶进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时.被绿绿的小树苗所环绕的小楼显得格外抢眼.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用复杂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成果:他们大概在这里待了3年,在他们实验地范围之内的沙子已经被固定住了。在我们视线之内的那些小沙丘是不会再向前移动了。而且在这片实验地内,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种植的蔬菜、药材、用来固沙的小灌木、树木等等.这里已经变化的让你想象不出来它曾经是一片沙漠.但是这仅仅是一块被圈了起来的沙地.在这之外,仍然是荒凉的沙漠.我们沿着一条被风吹的已经不象样子的小路向北走过去,在这片被封闭的实验地之外,是荒凉的不能再荒凉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绿色.在实验地的周围,还有农民的土地就是那种玉米只能长到一米高的土地.种在这里的种子有时候根本连本都收不回来,可是农民还是不停的种.就连小站的工作人员也弄不懂农民为什么宁愿亏本要他们的土地上长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里根本是不适合发展农业.

我在丹东看到了红海滩

如果科尔沁沙漠给人是荒凉的感觉,那么丹东的红海滩给人的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通向红海滩的路两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养满了河蟹的池塘,这两样东西应该是最让盘锦人骄傲的了.当汽车转过一个弯,我就能远远的看见海还有一片一片的红色.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红海滩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海滩之所以红,是因为它上面长满了颜色发红的草赤碱蓬.然而这片红红的海滩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时的治理.那么这片闻名中外的红海滩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已经退化的不成样子了.在发软的海滩上,我们发现了螃蟹.掀开一层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横着走路的东西.兴奋的我们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胆子大的同学竟然抓到了那种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两. “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第7篇 ____年4月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总结

一、 实习目的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实习报告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在校实习是英语幼师专业在大学学习阶段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在校实习,使学生在所学的各类课程的基础上,了解该专业在建设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社会需求;为毕业设计收集和准备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本专业建立相应的感性认识;为毕业后...

____年_月_日至_月_日,我在中共开平市委党校进行了十多天的实习。这一次的工作和学习经验真的让我获益匪浅,无论是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还是修养知识的积累程度,我都感到有所提高,就像经历了一次成人的社会课程,良莠不齐尽...

通过这次实习我更加了解并熟悉了b2b及b2c的流程,收获很多.下面先阐述一下我对b2b的认识:b2b电子商务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或专用网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

实习的几个月过得很快,这个期间,学会并懂得了很多,不仅仅是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理论知识得到坚实的巩固,更知道如何做一名科研人员,如何去思考问题,实验中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社会实践单位:东海岸教育咨询机构实践日期:__年7月8日__年8月31日一、实践目的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英语师范生,带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投身其中的热情,我首先开始从事家教的职务。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20天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20天的实践,使我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习时间:20__年__月—__月单位名称:___公司实习单位介绍:___有限公司成立于__年,有着50多年的服装制造经验.是拥有上千人的大型国有企业.是广州市有关部门批准组建的以国有股为主体,吸纳社会法人和自然人入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

我们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习者,在不久的将来将肩负起祖国的历史重任,为祖国的水利事业创作佳绩。我们水利工作者的任务是防止水患,减少和降低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吞食,和对国民经济损失的加剧。

第8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多地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学野外多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习单位的综合概述

1.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东经115°25’至117°30’,北纬39°26’面积16807km2,全市共划十区、8县,东距渤海150km。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的首都,中国第二大城市,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同时也是中国陆路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

地理地貌:北京市中心位于北纬39度,东经116度,雄踞华北大草原北端。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大草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三、实习内容及进度

四、

(--)颐和园

颐和园我国现存完好、规模宏大古代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境内距天安门20余公里占地290公顷

颐和园原封建帝王行宫和花园远金贞元元年 (1153年)即里修建西山八院之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皇室此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又好山园更名瓮山行宫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修建工程该园改名清漪圆此时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昆明湖水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 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空建筑夷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清漪园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野蛮破坏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数百年来里直封建帝王、皇室享乐之地解放辟公园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分政治、生活、游览三区域政治活动区仁寿段心过去慈禧太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地方生活居住区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主体慈禧、光绪及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万寿山前山、山、湖、昆明湖主 全园主要组成部分

世界古典园林享有盛誉颐和园布局和谐浑体高60米万寿山前山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 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气派宏伟高大佛香阁主体形成了全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长廊长728米共273间 像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有精美柁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谐趣园具有浓重江南园林特色被誉 园之园

占全园总面积四分之三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广阔湖面上有三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湖本文由实习报告收集整理岸建有廓亭、知春亭、凤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位于湖西北岸清晏舫(石访)西合璧精巧华丽园著名水上建筑山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处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同山脚下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岸边树丛建有多宝琉璃塔山还有座仿西藏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苏州街原宫内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拥山抱水绚丽多姿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高超水平

(二)长城

中国长城博物馆坐落于八达岭长城景区内,与长城全周影院相毗邻,是一座以万里长城为主题,全面反映长城历史、军事、建筑、经济、文化艺术及现状的专题性博物馆。

1994年9月建成开馆。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使用面积3200平方米。2023年进行全面改陈,并于2023年5月18日正式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主题为“世界奇迹•历史丰碑”,基本陈列由“两千余年•续建不绝”、“恢弘巨制•绵亘万里”、“长城内外•同是一家”、“浩气长存•发扬光大”四个部分组成。

(三)故宫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近十几年来,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而且,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四)清华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清华园。清华始建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所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

清华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是中国顶尖学府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清华百年校史中,培养出9名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等大量的学术大师、兴业之材、治国栋梁。清华,自它诞生起,就担负起民族的兴旺,中国的崛起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历史长河的每个阶段,清华都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截至____年底,清华大学设有19个学院,55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型、开放式、综合性大学。其学术实力居全国高校之首(qs发布的学术排名全国第一),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五)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著名的教育家、启蒙思想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12月,先生出任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北京大学现有普通本科学生14465人、硕士生10031人、博士生5088人,共有5个学部、41个院系、271个研究所(中心)、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院、所、中心)、18.5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0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附属医院;101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44个硕士点、201个博士点;81个全国重点学科、3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97名正高级教职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227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3名、长江学者9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8人。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

第9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第10篇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范文例文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第11篇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第12篇 土地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

三天的时间,我从辽北看到辽南.

经历了从沙漠到大海的变化,我终于在如此近的时间内看到了我最熟悉的沙漠和我最渴望见到的大海--尽管我见到的大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漂亮.科尔沁的白白沙子和丹东红红的海滩是我现在的印象.

我在辽北看到了我熟悉的沙子:

在我长大的那块土地上,我见惯了沙子.而科尔沁的沙子给我的是一种既亲切有陌生的感觉.我见过的是黄黄的,太阳下能闪光的那种,科尔沁的沙子却是白白的,好象还搀杂着一点点黑.如果沙子多了,那就成了沙漠.我在科尔沁看到的,就是沙漠.幸运的是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的沙漠.这片不大不小的沙漠,现在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因为它距离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沈阳大概只有100公里,据说这里的沙子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向沈阳是靠近.如果按这个速度算下来,那么沈阳市被沙子覆盖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然而事实是距离这片沙漠较近的彰武、康平、法库等市县已经受到了沙漠的困绕.每年大约有1.5万亩的土地被沙化.于是治理这片沙漠便成了官员首先考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设在距离科尔沁沙漠较近的彰武县的一个治沙研究所.当汽车驶进这座小小的治沙研究所时.被绿绿的小树苗所环绕的小楼显得格外抢眼.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用复杂的心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成果:他们大概在这里待了3年,在他们实验地范围之内的沙子已经被固定住了。在我们视线之内的那些小沙丘是不会再向前移动了。而且在这片实验地内,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种植的蔬菜、药材、用来固沙的小灌木、树木等等.这里已经变化的让你想象不出来它曾经是一片沙漠.但是这仅仅是一块被圈了起来的沙地.在这之外,仍然是荒凉的沙漠.我们沿着一条被风吹的已经不象样子的小路向北走过去,在这片被封闭的实验地之外,是荒凉的不能再荒凉的沙漠,你根本看不到绿色.在实验地的周围,还有农民的土地--就是那种玉米只能长到一米高的土地.种在这里的种子有时候根本连本都收不回来,可是农民还是不停的种.就连小站的工作人员也弄不懂农民为什么宁愿亏本要他们的土地上长玉米而不是可以固沙的草.我们能确定的是这里根本是不适合发展农业.

我在丹东看到了红海滩

如果科尔沁沙漠给人是荒凉的感觉,那么丹东的红海滩给人的就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通向红海滩的路两旁全是等待收割的水稻以及养满了河蟹的池塘,这两样东西应该是最让盘锦人骄傲的了.当汽车转过一个弯,我就能远远的看见海还有一片一片的红色.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红海滩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海滩之所以红,是因为它上面长满了颜色发红的草----赤碱蓬.然而这片红红的海滩如今也不再完美,它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受害者.如果不是及时的治理.那么这片闻名中外的红海滩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可能已经退化的不成样子了.在发软的海滩上,我们发现了螃蟹.掀开一层泥,底下肯定是那些横着走路的东西.兴奋的我们抓了大概有4、5斤才住手.胆子大的同学竟然抓到了那种很大很大的螃蟹,大概有3、4两.

第13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范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实习报告网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 相关文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报告范文、地理教学实习鉴定、自然地理学大学生实习报告、地理专业本科生实习鉴定

第14篇 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 实习内容

1.简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则形成了石钟乳。

洞中还能看到几根石柱,贯通底部和顶部。这是由于石笋和石钟乳不断生长,最后连在一起形成了这种柱状物。

(3)石幔帘

在溶洞的四厅中我看到一幅壮观的场面,一高达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厅中,那是有一连串层次的石莲台、石瀑布构成的石幔。洞厅中还挂着一连串的石旗和石帘。石幔是由于渗透的水中碳酸钙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而成,其形状如布幔。

(4)边石坝

在洞底出现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坝一样高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的垄岗状地貌,这就是边石坝。它是由渗透水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断裂构造、石柱的错断现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发生了轻微地壳运动,洞厅中被水侵蚀过的层面发生了塌陷;地壳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岩层被拉伸,形成了断裂构造;原本笔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壳的下沉,导致中部被拉伸而断裂,这就是石柱的错段现象。

三、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不仅见到了美丽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风光,也进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机制。此外,这次野外实习锻炼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我学会了对地貌的观察,内容的描述,数据的记录等野外工作方法。

第15篇 ____年历史地理学专业大学生暑假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已过去些许天了,可在京实习的一幕幕却还会常常清晰的浮现于脑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

三月的北京,春寒还盛,我们便来到了房山大苑村这个陌生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二十余师生一起经历了春天肆虐的沙尘暴,夏天炎炎的烈日,一起由大苑遗址转战于大兴墓葬群,一起睡露天,一起熬夜加班。付出了汗水,却也收获了成果,通过实习,我们初步掌握了考古田野发掘方法和技能,熟练掌握了室内整理的前期记录整理和资料汇总工作等,同时锻炼了身心,拓宽了眼界,工作之余的生活,在北京文研所的关照下,也度过得很愉快。整个实习,大家都收获良多。

在此,实践和能力的学习提升过程不可置否是发掘实习的重心,但穿插其间的人情往事也同样让人难忍不提,故此分为实践学习、生活娱乐两篇。

(一)

实习期三个月,可比较清晰的分为三段,即初始近一个月的大苑村寺庙遗址发掘,中间的室内学习阶段及后段月余的大兴墓葬发掘及整体室内整理,三阶段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即田野发掘部分和室内学习整理部分。详述如下:

田野发掘

大苑寺庙遗址

大苑村寺庙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东约1.5千米,大苑村偏西部渠南,东西两边皆为民宅,南边缘靠近公路。为配合北京西六环修建工程的基建考古项目。发掘区原为民房及果园、耕地等,发掘前已被平毁,遍布树根和碎砖瓦块等。

此次发掘,方便起见,以大概发掘区中心位置一固定物为中心基点,按南北正方向采用象限法布方,共分ⅰ、ⅱ、ⅲ和ⅳ4个发掘区。其中i、ⅳ区首先发掘,多数布方规格5×5米,少数10×10米,ii、iii区发掘较晚些,大部布方10×10米,偶有边角处地理局限布方10×5米,布方规格大致以钻探所得遗迹复杂程度为标准。

遗址从____年2月11正式开方发掘,其后近一月中,我们偶有断续的发掘了i、ⅳ区的大部,基本上也是整个遗址中遗迹现象最为丰富的一段。

遗址由于年代不算早,所以地层也相对较简单。统一后,地层分为三层,其中②层又分为②a、②b两层,结合成因具体描述如下:

①层,表土层,土色灰黑,较为疏松,包含物为植物根茎、塑料,碳屑等,厚15-30厘米左右。应为近现代居民生活、耕扰所致。

②a层,土色黄褐,土质较为致密,夹杂少量白灰点等,包含物为碎砖瓦块及个别碎青花等类瓷片,深15—70cm,厚约10-30cm。应为②b层建筑废弃塌毁后,在其上堆积的自然土,其中的碎砖瓦块应与当时人们的挖翻等活动有关。结合遗址推测为明清后期。

②b层,土色黄褐,土质较为致密,夹杂较多白灰点、料礓石块等,包含物大致也同样为碎砖瓦块及个别碎青花等类瓷片,深30—50cm,厚5—20cm,。各探方常见的寺庙房基s1即开口于本层下,打破③层。推断其应为明清此遗址寺庙建筑废弃塌毁形成的遗迹。

③层,土色浅黄,土质致密,包含物较少,深约30-50cm,厚度不明。不见遗迹现象,人类活动痕迹较少,应为原始自然堆积。但我个人推断这应不是原生地层,应仅为自然堆积,与当地河流较多有莫大关系。

以上只是大框架性的地层状况总结,个别探方还不见有②b层,土质土色、地层厚度、包含物等也往往有个体的细微差别。

在这个遗址发掘中,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两个左右的探方发掘,这其中我负责了i区的t0301和t0302。两探方都位于i区第三列,南北相邻,地层完整,遗迹方面有一现代沟、两段基槽,却无有价值遗物出土,这与大多数探方的遗物较少状况基本相同。

大兴16#地

大兴16#地,位于北京大兴区新城北区,周围高楼民宅隔路环伺,也是一配合基建的考古项目,主要是墓葬发掘。此区域呈长方形,东西长485-580m,南北宽330-400米,遗迹现象主要分布于此地点偏南部,一线大体呈东、中、西三区。

此地点共有墓葬46座,东区墓葬共有十六座,由出土钱币可知全为清墓,墓向皆大致南北,分布密集而无打破,墓葬规模大小不一,有单、双、三、四人墓,其中双人墓最多,余者数量大致相当。双人以上墓中,由人骨、随葬品等初步判定皆男性在西,女性在东,女性多屈肢葬,男性多直肢葬,而且每墓中皆只有一位男性墓主,规律一致,可断定余者非妻则妾。东区墓葬以m14规格最高:四人葬、每人皆双棺、每棺都有随葬品。有趣的现象是,在已初步断定西首为男的情况下,次西位的棺中随葬品数量相当丰富,铜钱、珠花、发簪等都远较其它棺--甚至西首棺为多,联系实际我们推测这很有可能是墓主正妻,结合当时的风俗生活,几人的家庭地位及内部关系会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中区共有墓葬26座,由墓葬形制、出土物等可较明显的初步判定主体为辽金墓,还有少数唐墓,甚至个别墓时代推测有可能上溯到北魏。

辽金墓大多数为砖砌顶贴石灰穹庐顶墓室、仿木砖雕斗拱墓门、“凸”字形台阶墓道、“人”字形结构砖封门,垂面梯形砖砌祭台等,墓门上多数有彩绘,但地仗粗糙,甚至直接用颜料涂画于砖面,酥碱、空鼓等病害底部严重,上部略好,但整体保存鲜有喜人者。绘画内容较简单,常大幅面素黑、素红,少量云纹、十字、鸟雀等花纹多黑彩白地。

墓室内皆前半部墙嵌灯台,两边放置随葬品。灯具为白瓷盏,随葬品多陶瓷类,常为罐、碗、盏等日常器皿样式,瓷器质地一般,多白瓷,皆为民窑产品,且多有磨损痕迹,推测应为墓主生前家庭日常所用,瓷器常有伴陶器放置在棺床右边的现象。陶器些许为低温软陶,脆弱易碎,可能是专用随葬的冥器。但都不见鸡腿瓶等类辽金时代契丹等少数民族特色器物。除此外,有些淤泥面上还见有规矩木痕,推测或有木器如桌椅箱奁等随葬。内部建筑也相对比较简单,斗拱多为彩画,个别好些的一圈墓室壁上,有凸砖条表示的桌椅造型和简单重复的彩绘婢女、直棂窗,彩绘保存状况些许略好于墓门上彩绘,这当然与墓室内外的彩绘质地好坏、淤土状况、温湿度、霉菌种类及多少等密切相关。

后半部置有棺床,皆砖砌,贴墙成半圆状,部分棺床上有骨灰台。骨灰周围和其下常见有钱币及木痕,推测应为骨灰和随葬钱币都置于骨灰盒内入葬。这些墓葬无一例外都有骨灰,而不见较完整尸骨,初步推测北京地区在辽金时代这种少数民族火葬葬制应是占主流的,甚至影响了许多不见少数民族特色器物随葬的汉人墓主的葬制。

除过上述形式的辽金墓,还有类极简单的瓦罐骨灰葬式,即骨灰置于一带盖大瓦罐中,然后葬于半米至一米见方左右的或土圹或砖砌的小墓室中,往往几个墓十分集中甚至叠压,而鲜见随葬品。或许是社会最下层或士卒死亡的仓促简易葬式。

唐墓多为船形或近长方形砖室墓,少数有铺地砖及墓道(当然不排除墓道被破坏者),出土有铜钱、交股弹压式环曲柄铁剪、八棱菱花铜镜、蚌壳等,与北京地区之前已作过研究确定的唐墓情况十分类似,比较典型。

推测可能是北魏时期的墓葬较典型的一座特征如下:土圹砖墓,墓圹近似长方形,墓室平面近梯形,南宽北窄。墓室底部铺砖,墓室四壁用砖错缝起券,往上渐渐收缩,至墓室顶部用竖砖交错相差封顶。有人骨两具,皆近南向,比较少见。随葬一铜钱、一罐。铜钱锈蚀不清,所以,仅由罐的形制并结合整个葬制与已有北京地区资料进行对比,推测可能为北魏时期墓葬。

西区共有墓葬四座,皆辽金墓,可较明显的分为两组。偏北两座相互靠近,东西平行,形制等与之上介绍的穹庐顶墓大致相同,保存状况除一座塌顶外其余还都较好。另外一组偏南些,南北向贴近,更一致的是,两墓除墓门两角贴墓道壁处残存数砖外,空无一物,但土圹保存完好,可能是有血缘关系的两墓主同为迁走。

以上便是大兴16#地墓葬遗迹的一个大概介绍,在此次发掘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四座墓的发掘和三座墓的整理工作。包括清墓一座,唐墓一座,辽金墓两座,其中由于时间关系一座辽金墓未清理完,转交技工。

发掘经验教训

在北京实习之前,我仅有的一点实践经验是来自于2023年忻州定襄青石遗址二十天的实习,但仅算是个入门掌握,基础还比较差,经验也很贫乏,具体操作的手上感觉也很一般。这次在北京长时间的实习,弥补了我以前的多方面欠缺,比如墓葬的发掘、古代建筑基址的掌握等,同时重温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了具体发掘操作规程和方法技术,而这些是仅靠课堂学习所不能得到的,的确受益匪浅。这其中有几次经历尤其使我印象深刻。

在大苑t0302发掘中,有一次刮面后,发现有一片近圆形区域土质土色偏硬发黑,与周围明显不同,再刮后,依然存在,且有少量石灰出现,这在周围更是不见,推测有可能是灰坑,技工师傅帮看了,也并未予以否定,按照先后关系,决定予以发掘。可在发掘过程中,才发现,偏硬发黑夹杂石灰土竟找不到边,这才明白过来:我把地层做成了灰坑,开了“天窗”。如果之前再多刮几次,再细心一点,随着这种现象范围的不断扩大,或许就不会出此无法弥补的错误。

遗迹是历史的积淀,是“一次性”不可重复的。我深感惭愧……

类似的事情在大兴墓葬发掘中也有一件。m42是一座穹庐顶的辽金墓,我负责发掘了一段时间,在找墓道的过程中,在确定已到原始地面的情况下,但所找出“凸”字形墓道宽窄过渡的一边肩部一段却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虽然已有其他人的肯定。果然,发掘到近一米深的黑色地层土时,发现果然错了,实际肩部距墓门出檐的下垂面仅有五公分左右距离,比我之前所划线要近,老师和技工师傅们有说也可能本来就是上宽下窄坡状过度的,或坍塌的,因为之前的m21就有过类似的情况。但我知道那很大程度上是安慰,因为黑土以下的部分基本都是竖直的,事实不容商量……只有自责和教训。

当然,实践中有忧也有喜,在m19的发掘中,虽然是一座空墓,但并不大影响我们的操作实践,我和l_r在技工师傅的指导下共同剥出了五个原始台阶面(共六个),同时也找出了墓室原始土圹边的大部,原始边(面)非做出的边(面)所能比,同样这种心情也是难以言喻的。

三个月中和技工师傅的工作交流,有几点体会,这或许也可称为书本学习和实践经验之间关系的一些感触。

众所周知,一般的技工师傅,并不是从学校里系统学得田野考古知识的,而是通过类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的,毋庸置疑,这种经验是宝贵的,但由于考古发掘本身的不小成本和经常所进行的配合基建性质,往往会无奈注重速度而降低了田野发掘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和细密性,长此以往,习惯形成,在我们实习中同样也会在正确指导的同时,也参有少量个人的非科学性的内容方法,如刮面找不出边,即打探眼,最后遗迹往往千疮百孔,甚至会破坏重要信息;墓葬主体发掘完毕翻棺时,仅凭经验不全翻,很有可能漏掉遗物及信息;能用锹则不用铲,往往会在去大块土时就把骨架蹭得多有残损;报出土铜钱数时,往往会少报几枚,以便以后有破损缺失而不会高于事物数目;还未到原始地面,却曰已看出墓道范围,往往使我们学生摸不着后脑等等。这中间或许有正确的只是我水平不够,个人武断的观点,但有些确实是不合适的,这一点可以肯定。

常有人说“考古考古,连蒙带唬”,这固然有着外界人群对于考古工作的不理解,但业内人士也有此语时,我个人认为这就并不全为空穴来风了,这往往与我们的一线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完全承认的是,技工师傅们的发掘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他们往往有着十数甚至数十年的田野发掘经验,对我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又长期承受着清苦的工地生活,付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但这并不能掩盖个别不当之处,虽然这也往往有着他们自己的理由,至少从速度和效率上,或许我们某天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会陷入工作时间和成果质量等等之类的矛盾中,但即使有妥协,我想也不应是在现阶段的实习中。

室内学习整理

1

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的实习前和实习中穿插了一个月左右的室内学习阶段,这其间领队、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多个通论性及田野实践性的讲座,有些知识是课堂知识的重温,而有些知识则是我们不曾接触和常常忽略的。如李军老师给我们回温了田野发掘常识后,又带领我们在野外仔细了解了当地的地理地势、植被土壤、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状况。这些恰恰是我们所应该了解而又容易忽视的。领队冯老师结合大苑发掘遗址的性质,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晚期寺庙的建筑布局及特点,这些则是我们之前所不曾涉及的,而发掘完毕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些知识。除此外,北京文研所的张主任还在工地结束后专门给做了一节更深领队层面的讲座,可谓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室内整理工作集中在实习末尾的数天,除了每人需交的探方、灰坑、墓葬、灶等常规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做出了遗址各期的墓葬登记表、墓葬统计表、出土器物登记表、标本登记表、铜钱登记表、墓砖登记表等,对于室内整理工作从整体和细节上都有了一个宏观的概念和详细的了解。虽然时间仓促、任务紧张,但仍觉很有收获。

(二)

两点一线的学校生活总会让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圈入一个感官上很拮据的范围。而实习生活中诸多的充分必要条件则往往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融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家庭,这个集体中充满了诙谐幽默、欢声笑语,个人的趣事趣闻往往也会成为大家共有的快乐;同时充满了互相帮助、关怀友爱,个人的悲愁苦恼也会在大家的齐协中灰飞烟散……

驻地位于房山区大苑村村北,是一个安静的庄户人家,周围皆田地、果树,偏东的稍远处,一条小河蜿蜒流过,两岸的斜柳随着河流延伸向远方,是一个学习、生活理想的好地方。每天下工后的生活安详恬静,可口的饭菜伴随着轻松的交谈很快就慰藉了辘辘的肠胃,饭后大家或看书写笔记理理思路,或踢毽子、打羽毛球放松娱乐,或坐于院外磨盘上聊天放歌,或走入田间、桥头漫步散心,一派悠然。偶有休息日,在老师的允诺或带领下,我们便可以进城,或购置个人日用品,或集体参观重要文化景点,故宫、首博、军博等重要的博物馆、文物古迹很是让大家留恋,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逢领导、老师来看望或重要节日等,驻地的聚餐总不会少,饭前同学们动手帮忙,加上师傅的好手艺,八九、十数样菜就上桌了,二十余人数桌分而餐之,不时共举杯,小小的农家庭院,其乐融融,大家畅饮侃谈、逗乐玩笑,工作的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或许也算是田野实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工地上,坦言是比较枯燥的,再加之有时或狂沙肆虐,灰头土脸,或烈日当头,油汗满面,实不好受。可枯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偶尔闲暇空余,发掘对象临近的同学也会走动走动,互通有无,讨论着彼此所领的探方墓葬、所暴露出土的遗迹遗物、方法技能上的是非对错等等,也会逗逗乐子,谁谁又挨熊了,谁谁又出糗了,或谈笑风生,或小声窃窃。无形中,风沙、烤晒的难受也被抛掷了脑后。少有的较大段空闲中,微缩版长城、西夏王陵、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相继拔地而起,水利部宣告成立,接字游戏、杀人游戏风靡一时,足球篮球长久不衰,只可惜“墓地的诅咒”使得这显得有些美中不足,但却也无可奈何。

工地同学间也是趣闻多多。在大兴工地阶段,一男一女,抓阄分组发掘,结果令人好笑。以rs组合为例,rlp喜开玩笑,而sj则严谨认真,俩人颇似有“水火之势”。然对于工作s固然遵规守矩、一丝不苟,r却也同样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同时所兼的后勤之责也干得井井有条。但闲暇空余,俩人闲聊中则抬杠频繁,s说一,r则说二,s朝东,r则向西,纵然你说的搬经据典,有理有据,天花乱坠,落英缤纷,也会被r揶揄得一无是处,继而歪理正说,颠三倒四,让人无言以对,哭笑不得,只有吃憋。堪称经典地一张合影中,两人坐于一块木板,一伏着腰,面色无奈,一双手抚膝,微带黠笑。我戏谑调侃“面如死灰处,‘太君’颓然;嬉皮得意时,‘黑子’开颜”。其他组合中,也是各有特色,趣事不断,让一成不变的土色工地,平添了许多亮彩,伴随我们走完了实习生活。

实习三月余的点点滴滴,太多的人们值得我们回忆,北京文研所领导们的热忱和支持,让我们的生活交通保障可靠、安然无忧;领队老师们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面对生疏的田野工作有了头绪并逐渐掌握;技工师傅们手把手的指导,使我们初步掌握了发掘中各个细节的技术方法;还有汝师傅、高阿姨变着花样的可口饭菜、房东一家默默的后勤保障……

104天的实习,104天的工地生活,对我来说,专业方面既有遗址发掘的重温,又有墓葬发掘的新接触,其它方面,在老师、同窗学友的相伴下,我们还共同收获了许多在书本和学校所不能得到的经验和体会,很是难得,相信会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着相当的影响。这种经历对于个人,以前没有过,以后可能也难再有了。

感谢太多人给予的帮助,领导、领队、老师……尤其是相伴三年,共处三月的同学们,借一位老师的话语,愿大家“将来选择考古的,更为坚定,从事其它的,更为坚强。

地理学实习报告(15篇)

实习已过去些许天了,可在京实习的一幕幕却还会常常清晰的浮现于脑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三月的北京,春寒还盛,我们便来到了房山大苑村这个陌生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地理学信息

  • 地理学实习报告(15篇)
  • 地理学实习报告(15篇)10人关注

    实习已过去些许天了,可在京实习的一幕幕却还会常常清晰的浮现于脑海中,那些人,哪些事,恍如昨日……三月的北京,春寒还盛,我们便来到了房山大苑村这个陌生的地方,在接下来 ...[更多]

相关专题

实习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