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最新挂包帮工作进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挂包帮、双报到、走基层党员志愿服务等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求,民政局围绕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总体指导思想,与__镇__社区以及干部群众密切配合,针对帮扶村社区的实际情况,为帮扶对象带政策、带项目、带资金、带信息,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扎实开展了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对口帮扶活动和走基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我局开展挂包帮等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挂包帮活动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局党组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挂、包、帮工作领导小组和双报到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专人分管、专人负责。为落实工作,多次召开挂、包、帮及双报到活动专题工作会,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就进一步开展挂、包、帮及双报到活动进行了再安排、再落实,制定了《民政局2023年关于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继续开展机关基层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到社区 双报到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到局属各支部,进一步明确要求,突出重点,提升挂包帮活动和双报到活动开展水平,要求局属各单位结合单位实际分别制定帮扶方案,并把挂、帮、包、双报到工作纳入局机关年终目标考核,奖惩斗硬,努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帮扶群众得到实惠。
二是积极宣传,确保实效。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联系卡、干部入户、志愿者服务、培训指导等形式,加强政策帮扶,将救助政策宣传到位,做到入村、入户、入心,落实好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低保边缘困难救助、临时困难救助等政策。同时,引导群众更新观念,鼓励该村群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帮助帮扶社区干部群众争取早日致富,为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思路明确,效果显著。
民政局要求各党支部开展挂包帮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以扶持发展农业经济。围绕民政对象,改善生活条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充分调动帮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效解决增收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机关支部确定所属局级干部联系一户贫困户,其他机关干部分科、所、室联系贫困户。每名局级领导和党员干部每年至少一次深入各自帮扶对象家中走访,党员干部坚持每周电话了解帮扶对象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提高致富能力。年初,机关支部共分为8个组,分别由局班子成员带队对丰乐社区各类原因致贫的12户困难群众进行结对帮户慰问。在对困难群众的走访中,各慰问小组带去了菜油、新鲜猪肉等慰问品走进慰问对象的院坝、家里,亲切地拉家常、谋发展,转达了市委、市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牵挂,详细了解了困难群众在家庭经济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希望帮扶些什么、对政府的希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建立了困难群众联系台账,搭建起了民政干部职工和困难群众的亲戚关系。敬管中心支部为帮扶对象张忠民老人5岁孙子办理了孤儿手续,让该儿童早日享受国家的补助政策,从而解决实际生活困难问题。
二、开展双报到活动情况
三、开展走基层活动情况
(一)深入基层,注重实效。
本着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深入、真办理、真用情的工作态度,对口联系帮扶、进社区、进农村、进百姓家中,边走访、边梳理、边建账、边解决的工作方法,坚持按照三视三问工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各类困难和诉求。
一是班子成员、科室(下属事业单位)对口联系乡镇(街道)。为深入开展好走基层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民政各项工作,提升工作效能,按照年初制定班子成员及相关科室(下属事业单位)对口联系乡镇(街道)工作方案,对全市20个乡镇(街道)由各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包片联系。主要负责深化乡镇(街道)社会事务管理,指导和提升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水平,广泛听取、虚心征求收集民情民意,协调解决对口联系乡镇(街道)在民政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社会服务保障水平。通过对口联系,进一步完善了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在民政局和乡镇(街道)之间形成了联系紧密、协调有力的工作局面,确保了民政各项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先后走访了对口联系户100余户,召开座谈会3次,征求区乡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上级机关、民政服务对象、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相关意见建议,向全市民政服务对象下发调查问卷68份,征集意见建议10条,收集梳理问题台账8条。
二是为因病、因残不能行走的特定人群提供上门结婚登记服务、殡葬违规行为和丧葬陋习专项整治长效机制的建立、老年证延伸至乡镇办理、社区、社、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等工作。
三是动态管理、常抓不懈。以动态建账、定期议账、及时报账、逐一销账、公开晒账为运行机制,对再次收集到的各类台账问题,通过召集乡镇民政负责人会议、召开党组会研究等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定人定责定时和乡镇保持密切联系,指导督促乡镇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实施动态管理,每周对台账、工作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的,及时转送协调其他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坚持每月通过基层党务公开栏、政务平台等公开建账、销账等情况。
(二)解决困难,成效显著。
随着走基层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截止目前,我局收集的411项台账已全部解决办结。
一是解决了将胡泽英等200余户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救助、五保供养等问题。
二是帮助胡万军等50余户临时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了临时困难救助、医疗救助等问题。
三是协调解决了灌口镇栏马社区等群众反映的空巢老人生活服务问题。
四是对冯理银等150余户不符合求助条件的做好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并协调乡镇、社区给以人文关怀。
五是对大观红梅、双乐社区村民反映土地被征,要求解决社保问题等,及时转送或上报,协调上级或其它部门解决。
六是协调完成了阳丽君等信访积案的息诉息访工作。
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一是给军休干部发放爱心卡。
活动开展期间军休所支部针对军休干部大部分年迈、体弱、带病退休等情况,将军休干部(包括家属)、遗孀的照片、病史、血型、家庭住址、家属(亲人)电话、军休工作人员电话等制作到一张卡上,发放给军休干部本人,建议随身携带,若遇到紧急情况便于及时救治,今年八一活动期间共为军休干部、军休家属、遗孀等发放军休爱心卡103张。
二是积极向云南地震灾区捐款活动。
8月3日鲁甸地震发生后,军休所支部积极发起向云南鲁甸地区捐款活动,全体离退休党员和军休工作人员纷纷解囊为灾区捐款,截止8月11日共收到常桂生、张镜阶等47名军休干部、6名工作人员的捐款,收到现金8160元,全部交到都江堰市红十字会。
三是利用节假日为老人送服务。
敬管中心支部利用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假日,组织党员干部和社会团体为我市9所农村敬老院的送去节日问候, 3月,组织全市老人学习蓉城太极,既丰富了老人的娱乐生活,又让老人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四是设立了专门的志愿活动项目。
福利院支部党员志愿者设立了整治院内环境卫生、陪老人聊天交流散步、组织或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节假日)、为老人开展各种专题讲座(如:心理咨询、老年法、卫生知识、生活小常识、防火安全等)、陪伴老人进行日常活动互动(如下象棋、跳棋、打台球、乒乓球等)、为老年人募捐(床上用品、衣物、尿不湿、轮椅、洗衣机、风扇、太阳能红外线取暖器、书籍、音响、小收音机等)、为福利院捐赠米面油、牛奶等食用品、认养农场菜地等项目。通过活动的开展,号召了更多的单位和党员同志到福利院献爱心,与福利院老人结对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良好氛围,让老人感受到党的温暖。
五、进一步工作打算
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民政局机关党委将严格按照省、成都市及我市市委的的工作部署,继续严格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深化认识,强化措施,扎实抓好基层服务型党支部建设,扩大党建工作成果,以抓党建促进服务群众工作水平的提高。
抓好各党支部阵地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制度、联系群众制度和为民服务制度。健全基层党支部考核评价监督机制,使基层党支部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桥头堡和主力军。
第2篇 挂包帮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挂联帮扶县镇村基本情况
经与县镇党委政府协商,明确彝良县海子镇中沟村作为云南民族大学“挂包帮、转走访”的具体对象。
(一)彝良县基本情况。彝良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辖10 个镇、5 个民族乡,下设137 个村(居)委会,2939 个村(居)民小组。彝良县地形东西窄,南北宽,自南向北倾斜,大部分地区被河流切割成侵蚀山地,形成了河谷、二半山、高山区三种地貌类型。境内有洛泽河、白水江和田黄河三大流域,是昭通市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县之一。有煤、铅、锌、铁、硫铁矿、大理石、石英等矿产,其中煤炭资源储量高达18 亿吨。彝良盛产天麻,是世界天麻原产地。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彝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十二五”以来,彝良狠抓扶贫项目和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争取和投入了大量资金,组织实施了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信贷扶贫、易地搬迁、老区建设、溜索改桥等扶贫项目400 多个,项目覆盖全县15 个乡(镇)128 个村2515 个村民小组40 万人。虽然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受历史、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仍占全县人口的33.5%,全县贫困落后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扶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
(二)海子镇基本情况。海子镇位于彝良县东南部,距县城35 公里,东与镇雄县杉树镇接壤,南与奎香乡、树林乡毗邻,西与角奎镇接界,北与荞山镇邻界。幅员面积196.0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906亩,林地面积97984.33 亩,其中退耕还林500 亩,森林覆盖率33.3%。,是一个典型的高山低温潮湿、河谷干燥带风、春冬干旱、夏秋多雨的山区农业贫困镇。境内有8 条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1.8 万千瓦。全镇辖大坪、花园、新营、海子、中沟、大田、瓦厂、新场、清河9 个村,其中贫困村7个,全镇有185 个村民小组7894 户,境内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总人口31685 人,其中农业人口7812 户31114 人,占98.2%;少数民族2779 人(彝族1392 人、苗族1387 人),占8.7%。种植业一直是群众生活的主要来源,烤烟是全镇的主导产业,另外全镇核桃、大竹、天麻、花椒也有一定规模,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畜牧有猪、羊、牛等。海子镇是一个典型的贫困镇,虽然镇党委政府长年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完成了一些民生工程,但目前全镇还有贫困人口12566 人,约占全镇人口的40%,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三)中沟行政村基本情况。中沟村距离镇政府驻地 5 公里。东邻大田村,南邻树林乡,西邻新营村,北邻海子村。全村总面积16 平方公里,海拔1800 米,最低1400 米,是典型的山区村落,自然条件恶劣。中沟建制村辖9 个自然村20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25 户,3155 人,其中苗族121 户,463 人,彝族54 户,2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7 个,贫困户428 户,共1328 人,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51.88%;危房户280,其中d 级危房130 户。全村享受低保共452 人,一类 人、二类187 人、三类142 人。全村总耕地面积4244 亩,其中水田50 亩,人均耕地1.35 亩。全村山林面积7200 亩。年经济总收入39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 元,粮食总产量756220 斤,人均粮食 239.69 斤。村里有小学1 所,6 个班,教师12 人,学生235 人。卫生室1 个,村医生2 名。建档立卡贫困自然村7 个,其中少数民族分布在4 个自然村共122 户587 人。中沟村下设4 个支部,有党员68 人。村里19 个村民小组农网已改造完毕投入使用,现在还有杉林村民小组正在改建中,村到村民小组公路已经修通,沿主线的分支线5 条,22.5 公里。由于路况太差,存在晴通雨阻,给村民出行及运输等带来极大的不便。人畜饮水尚未实施的还有9 个村民小组,这9 个村民小组饮水相当困难。村里主要种植核桃、花椒,由于缺乏相应技术支持,产量低,不挂果现象突出。村里主要养殖黄牛、山羊、猪、鸡,均是农户散养,没有养殖大户,没有形成规模。中沟村经济、社会发展极其缓慢,群众生产生活艰辛,急需外界的帮扶。
二、贫困原因分析
按照人均年收入 2300 元的脱贫标准,彝良县尚有贫困人口17 万人,海子镇还有贫困人口12566 人,中沟村有贫困人口1328 人。因此,从县到镇到村,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因灾返贫现象突出。长期的经济落后,再加上地处山区,地理环境特殊,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从海子镇来看,水利化程度仅为57.8%,尚有55 人未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承载力弱。三是产业培育滞后,群众收入低。中沟村经济以农户分散种养为主,绝大部分困难群众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支撑产业,收入低。特色产业发展慢、链条短、覆盖率低。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素质性贫困突出。中沟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全村人均受教育仅为7.1 年,特别是4 个少数民族村寨还低于这个水平;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文化生活更是缺乏。调查组经几天的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认为经过几十年的扶贫,挂包帮点到现在仍然如此贫困,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自然生活条件差是贫困的基础性原因。环境虽然不是影响发展的条件,但无法消弭环境对发展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在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下,自然环境成为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彝良县、海子镇、中沟村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高寒、边远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脱贫成本高、自我发展能力弱,扶贫开发的难度大。加上无灾不成年的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医疗卫生发展严重滞后,因病致贫时有发生。
(二)产业化水平低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农业产业化培育滞后,工业不发达,村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在镇村级表现得尤为明显。农民收入来源主要靠传统的农业种植,收入单一水平低。耕种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但每亩地的纯收入较低,所带来的效益不高。农村经济仍然以分散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导致收入水平低、增收空间小。
(三)思想观念落后是贫困的关键原因。一是许多村民缺乏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观念,存在对教育的短视行为,导致许多本应接受教育的青年和儿童过早在家帮助农活或外出打工。现阶段彝良在各阶段的学生应有10 余万人,但初中学生才7000 余人,高中只有3000 余人,上大学人数更少。二是部分村民混淆了脱贫的主体,认为扶贫是国家的事,对国家扶助抱有过高的期望,某种程度上削减了自力更生的思想,滋长了等靠要的意识使帮扶变成了应扶。三是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陈旧,缺乏扶贫的动力,对村级发展没有想法,更谈不上规划,对扶贫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说困难多,等靠要多,对发展谋划少,自觉组织群众进行建设更少。
(四)文化素质低是贫困的根本原因。彝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7.6年,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更低。彝良有10 万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没能较好地转化为资源优势、人力资本,文化水平低带来了严重的小农意识,缺乏市场思维、竞争思维和创业思维,思发展、谋发展,想脱贫、要致富的自我发展意识薄弱,影响了扶贫效率和效果,由此产生的素质性贫困问题突出。
三、思考与建议
调查组经过仔细思考深入讨论,认为,从根本上讲贫困是一种手段、能力和机会的缺乏,而手段、能力和机会的获得取决于素质的提升。因此,要克服贫困,就要给贫困者素质以扶持,不应该仅仅被动地进行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的改变,更应该主动地提供贫困群众能战胜贫困的手段、能力和机会。为此,学校要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从改变人这个根本性问题入手来打响扶贫攻坚的第一枪,建议学校从以下十四个方面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
(一)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已经成立了校党委书记陈鲁雁、校长彭金辉为总召集人,其他副校级领导为召集人的学校“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协调。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选人派人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和精准帮扶的措施。
(二)实施“一包一帮三挂一”和“一包一帮二挂一”。进一步明确帮扶的方式方法,根据精准帮扶的要求,实行“学校挂点、校领导包村、处级干部帮户”的原则,实施“一包一帮三(二)挂一”的“挂包帮”模式开展扶贫工作。即原则上1 领导挂包1 个自然村、帮扶3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挂联1 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学院、部门在分管联系的校领导挂包的自然村内,1 个或2 个学院部门挂包1 个村民小组,1 名处级干部结对帮扶2 户或3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挂联1 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
(三)进村入户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包户干部要尽早深入彝良县海子镇中沟村,与帮扶贫困户对接,进行实地调研,认真填写《云南省贫困村访谈问卷》和《云南省贫困户访谈问卷》,掌握特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病残人员和失学儿童等情况,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加强观念引导,逐步转变等靠要思想,掌握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制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四)挂牌干部党性教学基地,互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学校可在海子镇建立干部现场教学基地,一来可对学校干部进行党性教育;二来可帮助当地提升镇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带动扶贫工作,使扶贫工作进一步强起来,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五)明确选派村第一书记的责权。把中沟村的第一书记作为试点,要明确第一书记第一,承担中沟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赋予其第一责任人的权利,实行责权对等,解决责任不明确,权利与职务不对等所可能导致的消极、怠工行为。
(六)积极协调政策和项目。建议学校集全校教职工的各种社会资源,为中沟村积极协调国家、省、市、县的危房改造、特色农业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项目。
(七)发挥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的优势,培训县镇村干部。学校应发挥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的优势,为彝良县每年举办一期科级以上干部培训班,按需定制教学内容;每年选调海子镇的镇、村干部到云南民族干部学院相关班次跟班学习培训,以提升干部的理论水平,开阔基层干部的视野,拓新干部的思维,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高素质的人员保障。
(八)开展技术培训,提升村民的劳动技能。根据海子镇中沟村的实际需求,聘请核桃、花椒、竹子、天麻等经济林木和农产品方面的专家到海子镇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提高农林作物的产出水平。
(九)开展教师培训,提升镇村教师的素质水平。针对镇村小学教师缺乏,师资水平低的现状,学校可开展支教扶贫,同时依托教育学院及国培计划对中沟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及专业教育培训。
(十)开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多层次提升村民文化水平。成人教育学院可在彝良设立办学点或借助昭通办学点,依托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对当地进行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
(十一)签订学校与彝良的战略合作协议。学校可与彝良商议相关的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学校和资源,尽努力帮助当地培养高层次人才,尽可能对彝良的扶贫攻坚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十二)设立奖助学金。一是针对彝良县或海子镇在我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生,预留专项助学金名额;二是每年筹措5 万元在中沟村中小学设立云南民族大学奖助学金。
(十三)每年筹措100 万扶贫项目经费和50 万挂包帮工作经费,用于基础设施的定向建设。每年筹措 100 万扶贫项目经费用于海子镇、中沟村的学校、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完善。建议学校每年筹措50 万元挂包帮工作经费,其中45 万元用于7 个自然村的挂包帮工作经费,5 万元用于驻镇工作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经费。
(十四)设立固定捐赠点,购买新能源炉,赠送棉被,帮助贫困户安度冷冬。走访中,许多困难群众用破灶做饭,烟熏火燎,睡的是破床,盖的是破旧棉被。鉴于当地冬季寒冷,建议学校抓紧从今年的扶贫经费中支出部分经费购买新能源炉,连同后勤服务产业有限公司提供的棉被,尽早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另外,学校可设立相对常态化教职工捐赠点,相对固定地动员、接受教职工捐赠衣物、行李等生产生活物资,用于捐赠到海子镇及其中沟行政村。
第3篇 2023挂包帮工作进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镇党委政府“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的要求,根据组织安排,我单位于2023年9月20日到__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工作。
两天时间里来,我们认真完成帮扶入户调查工作,切实加强沟通联络工作,及时反映工作开展情况,前期调查工作稳步推进。现将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习,转变角色
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注重对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二是认真学习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工作知识,从理论上不断提高应对农村复杂工作的能力。重点学习“挂包帮”活动的各种政策及文件,深刻领会开展该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区的要求部署上去。
三是积极向镇、村“两委”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了解如何开展基层工作、打开基层工作局面方式方法。
二、积极工作,认真落实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确保帮扶村群众真正得实惠,我与单位同事到帮扶村开展实地调研。摸清该村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生产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当年帮扶规划。
三、上下联络,沟通协调
积极主动做好与挂点领导、帮扶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主动向挂点领导、帮扶单位汇报帮扶工作规划制定及工作进展情况,对农户意见,及时反馈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衔接沟通工作,促进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