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过程中,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选拔任用的程序越来越严格、规范、细致,干部考察考核的内容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还存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难题,实际工作中表现为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竞争上岗工作中,应考人员的临场表现和实际德才评定之间存在矛盾。经过我局近几年的实践,竞争上岗在程序、内容和形式上已基本成形,日趋规范。但另一方面,程序和形式基本固定,笔试面试类型存在雷同现象,一些干部已基本掌握了应试技巧和规律,实际工作中,确实发现少数考试型干部难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难以达到所预期的目标要求。二是干部提拔的方式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干部提拔方式主要还是常规提拔和竞争上岗两种,对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还缺乏深入研究和探索,各种任用方式之间还缺乏有效的衔接。三是破格提拔还没有规范化、制度化。上级对破格用人标准不明确,难以把握,破格用人环境还不够宽松。
2、干部交流存在一定难度。
干部家庭实际问题的增多,对干部交流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上有老、下有小或家里有病人的干部,从人性化角度,领导不愿意把他们交流到偏远的单位,而有些人又不适合到局里工作。此外,把一些干部交流到条件稍差的单位,有些干部的思想工作又不太好做。
3、对干部监督还有漏洞。
有的科室长、分局长对干部的监督抓得不够严格,特别是对放手使用与严格管理把握的不是很好,有的虽然做到了放手使用,但忽视了严格管理。此外,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怎样做到既严格监督,又合情合理合法的措施和方法不够多。
4、干部选拔任用还受到人情关系的影响。
由于干部选拔任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且必须取得超过一半以上的推荐票,才能进行组织考察环节。因此,造成一些敢想敢干的干部不得不考虑自己的人际关系,工作中有怕得罪人的思想顾虑。此外,在民主推荐中,一些干部以亲疏关系决定投票人选,使用人的不正之风时有存在。
二、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制度化工作机制的主要措施
1、加强民主参与机制建设,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通过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建立起一整套民主的运行机制,使群众在党组的领导下,按照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政策,参与选拔、管理、监督干部等各项工作。一是要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群众对竞争上岗选拔任用全过程都享有知晓、了解、质询的权利,这是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为保证这些权利的实现,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考察预告制,全面实行“任前公示制”。二是要扩大群众的参与权。正确引导群众,并创造条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拓宽视野和渠道选准人、用好人。三是要扩大群众的选择权。必须以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为重要标准,努力把党组意见与群众意见科学地统一起来。四是要扩大群众的监督权。要认真抓好任前公示制,加强群众监督。要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切实发挥好民主评议制度的监督作用。
2、加强竞争机制建设,拓宽渠道,不拘一格用人才。
积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竞争上岗的职数和范围,解决好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问题。地税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先的观念;必须把实施“人才强局”战略放在地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鼓励人才干事、支持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和不出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
3、加强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建设,切实扩大民主,做到考实评准,对干部做出准确评价。
通过考核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科学合理的方法,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举贤荐能,拓宽选人视野,给更多的人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要使人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进一步完善激励竞争机制,要使竞争上岗成为“真才实学的竞争,工作业绩的竞争,群众公认的竞争”,促使其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促进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要认真搞好民主推荐工作,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提名的必经程序,同时理好民主推荐与组织把关的关系,根据干部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条件,对民主推荐、测评等结果进行认真综合分析,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二是 在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时,注意考察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情况。三是考察工作“阳光作业”,实行考察工作预告制度。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行实绩考核,
4、加强党组讨论决定干部相关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切实实行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党组研究干部任用,必须提前通知党组成员,让他们在会前能对所要研究干部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研究干部时有话可说,有意见可提,提高党组研究干部的质量。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研究决定干部任免。积极推广党组讨论任免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在严格票决程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票决干部的范围,以切实发扬党内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做出正确的用人决策。
5、对干部交流工作实行双向选择,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工作机制。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全县地税系统实行“单位选人和个人选单位”的双向选择工作机制。具体方法是:在交流时,采取个人报名选择科室和分局,科室和分局根据报名情况选择确定本单位人员,对落岗人员待岗分配,只发生活补助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合理配置人才和干部资源,充分发挥人尽其才、人尽其能的优势,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优化干部结构,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不干事的人被淘汰,干坏事的人被除名”, 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 有力地促进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相关制度建设,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要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严把干部推荐提名关、考察考核关、讨论决定关。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完善三项制度:一是要不断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强化监督,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增强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调动干群参与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群众广泛的监督之下。三是要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用人失误或失察的要严格追究追究责任。
第2篇 关于新时代村干部选拔任用的调研报告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了许多色彩,村民自治不再沿用传统方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村干部作为最基层的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带领作用,如何将村民团结起来,如何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何推动新农村建设等问题与村干部密不可分。因此选好建好村干部队伍,是村级组织建设加强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是成功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在这里我就调研情况浅谈一下当今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和选拔任用等问题。 一、村干部基本情况 现举例位于荣昌县东部,距荣昌县城5公里,幅员面积63.04km2,总耕地面积27127亩。总人口39613人的荣昌县峰高街道。峰高街道辖3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75个社(组),其中,农业人口35481人,非农业人口4132人。共有1347名党员,30个基层党组织。 首先,据调研和分析后表明,农村基层干部“一高三低”现象仍旧十分突出(文化素质低、科技水平低、致富能力低、年龄偏高)。调研所得情况如下:村(社区)五职干部中,支部书记11名,从年龄结构上看:40—45岁2人,46—50岁1人,51-55岁3人,56-60岁3人,61-65岁2;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7人,高中(含函授大专)4人,其中3人是参加工作后政府组织函授学习完成大专。家庭具有固定收入产业的2人,经济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仅1人。村委会(居委会)主任共1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1人,41—45岁1人,46—50岁6人,51-55岁1人,56岁-60岁2人;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2人,高中(含函授大专)9人,其中2人是参加工作后政府组织函授学习完成大专。家庭具有固定收入产业的4人,经济收入排在本村居前列的2人。社事专干1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1人,36—40岁1人,41—45岁5人,46-50岁4人;从文化结构看:初中3人,高中(含函授大专)8人;家庭有固定收入产业的1人,经济收入排列本村居前列的0人。 其次,在工作方法上,大多沿袭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以行政强制命令的多,以安排部署的多,以会传达会议的多,对“三会一课”、“一事一议”等制度运用的不是很好。村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最后,村干部思个人家庭经济发展的多,谋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少。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二、村干部培养选拔上存在的困难 目前,在农村干部培养、选拔上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村干部岗位缺乏吸引力,主要是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普遍较差。“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的现象日益突出。农村中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中青年通过打工,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强了致富的本领,有的率先实现了富裕。他们将打工、经商、办实体与种养植的收入与当村干部的报酬相比较,绝大多数不愿意当村干部。二是是农村普遍存在缺乏优秀人才可选,更缺能人可选。大量有文化、有知识、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留下来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的需要。在调查中发现,无产业优势的村里,除进厂务工、经商、从事运输、建筑等外,75%的中青年在外务工。
三、村干部的选拔思考 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关系着一个村的发展和进步,要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把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人正派,处事公道,作风民主,真心实意为民服务,工作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在群众中口碑好的优秀青年,大胆启用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不求全责备。 首先,以中青年、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新进班子成员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文化程度不低于高中。原任班子成员中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但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其次,村干部—般从本村青年、复员军人、企业骨干、致富带头人和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中产生。村后备干部要优先选用。必要时,上级可以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同时,村支两委干部要组织结构科学合理,虽不要求人人全能,但至少要更有所长,如善于处理文字材料的写手,电脑精通者,村里社会地位较高者,组织协调者等等。只有干部队伍结构科学化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促进干部队伍的和谐发展。
总之,加强和改进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是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村居的保证;选好用好村干部是农村脱贫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保证。
第3篇 关于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的调研报告
女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是适应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该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情况,__镇妇联工作人员对镇政府及村居女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
一、现状
1、女干部配备少。__镇现有13个村2个社区,共有女干部约30名,其中正职干部4名,18名妇女主任及8名村女会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2名,占班子成员的13%,公务员、事业单位、参公中层女干部16名,非参公人数17人。从目前实际情况工作看,有的地方民主不够,监督不力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选拔干部的视野不宽、渠道不畅,往往是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考核任用工作公开化程度不高。在基层换届选举中,每个村委会进两委班子的女性比例较低,平均每个村1-2个,担任副职以上的最多1人,正职的也很少。在考察对象的确定上重组织意图、领导意志,轻群众意愿。这些问题,阻碍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也容易产生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对妇女领导干部存在歧视,将女领导干部的成功尤其是政治上的升迁误认为非正常提拔。干部工作民主性还需进一步加强。
2、女干部自身素质存在差距。就我们全镇基层而言,女干部的自身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老中青衔接不上,24-30占55%,30-45占20%,45-55占25%。由于前几年的基层工资待遇低,有很大一部分女同胞不愿来基层工作,而近两年参加基层工作的女性大多则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阅历、经验、工作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有文化基础,但是处理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现有的能上的不多,已在的部分一些女干部由于婚姻、家庭未稳定,加上进取心不足,拈轻怕重,安于现状,部分女干部欠缺实践经验,老的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自主性较弱。一些基层女干部长期从事工作单一,业务范围较窄,知识面不宽,驾驭全面工作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宏观管理、统筹谋划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弱。部分女干部接受培训机会少,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3、女干部任职与上升空间有限。由于女性肩负着工作和家庭双重责任,使得在工作过程中,精力不能完全集中,总想达到工作、家庭两不误,最终是两者兼不顾。尽管目前对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越来越大,但由于家庭原因和工作条件、工作难度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女干部不愿意变动单位,不愿意交流到艰苦的地方任职,个人能力得不到提升。一部分女干部一心只想在机关比较单纯、休闲的工作岗位任职,即使按政策配备到基层也不能安心工作,导致变换工作岗位的难度较大。而机关单位领导职数有限,一部分基层女领导干部调入机关工作后,职务下调,在心理上产生落差,影响了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造成以上问题的瓶颈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重男轻女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市场,导致女干部参政受阻。
现实生活中,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这种观念加大了女性进入政治、经济等社会主导性活动领域的难度,进而造成了男女从政的社会环境不平等。妇女参政的意义还没有完全被全社会真正认识,一些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女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和陈旧落后的认识。特别是在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表现尤为突出。如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也讲男女平等、尊重女同志,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流露出“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有的同志也肯定女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在某些个体上承认女干部‘巾帼不让须眉”,但在总体上仍认为“女不如男”、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从而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也因此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用两种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来审视和要求男女两性,男人成功的标志是事业,而女性除了事业有成外,还必须承担家庭的责任,相当一部分成功女性往往对家庭有一种负疚感,也是这种价值评判标准的一种反映,再加上在家庭中男女承担家务的不平等,造成女性参政困难重重。
2.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尽管政府在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制定了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但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的措施不平衡,有的只是停留在一般号召、形式主义,缺少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女干部的选拔任用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有的部门和领导甚至认为培养提拔女干部,只是为了完成指标,达到要求的结构比例,单纯地为选拔而选。再就是个别单位的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存在应付思想,甚至存在“凑数”、“点缀”观念。
3.妇女干部自身素质还需提升。
有为才能有位,才能争位,才能“当之无愧”。大多数女同志都认真、积极,能吃苦,细致缜密,善解人意,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加之现实环境的束缚、生活的负担和生理特征上的限制,导致妇女参政意识弱化,在实践经验、宏观决策、战略思维、开拓创新等方面发展不平衡。这些因素导致有些女干部在参政上或畏手畏脚,或缩手缩脚,或束手束脚,因而在事业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女干部、重视女干部、重用女干部的良好氛围。
加强舆论导向和社会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女干部的政策和措施,破除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弘扬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新观念,并通过举办优秀女干部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业绩突出的优秀女干部的先进事迹,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干部。如可以充分利用博客、微博、微电影等媒体平台开设《巾帼风采》、《女性半边天》等专栏,组织广大女干部为我市加快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女干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舆论导向和典型宣传,积极为女干部搭建平台,创造女性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在社会上营造机遇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氛围,以及关心爱护女干部成长、支持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让优秀女干部及时走上领导岗位。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拓宽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渠道,全方位地选拔女干部,使更多的优秀女干部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是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有力保证。坚持“适度倾斜、同等优先”原则,抓住党委换届、调整充实班子、村两委换届等契机。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要在候选人中规定合理的性别比例,并不断有所提高;在调整提拔干部时,充分考虑女干部的比例;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限选拔女领导干部;在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时,明确规定推荐后备干部的比例。
3、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逐步提高女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女干部的成熟、成长,离不开自身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教育。因此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体要求,根据女干部的特点和需要,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女干部参加各类学历达标教育,通过采取在职培训、自学函授和选送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女干部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