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调研报告9篇

发布时间:2023-08-25 15:48:23 查看人数:105

未成年人调研报告

第1篇 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市未成年人上网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对策,团市委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会同我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开展了以“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调研。通过暗访、问卷、座谈、数据统计等形式,全面掌握了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并形成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调查

在调研中,我们首先对全市2名中小学生以及486名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关于“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十分普遍,约有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有过上网经历,其中选择将上网作为主要课余活动的学生占到了34.9%。可以说,网络已经与我们的未成年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毋庸置疑,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沉溺网络不能自拔的问题极大地危害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

1、痴迷游戏,荒废正常学业。据调查,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玩游戏。从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人数占到总上网人数的70%以上。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我市也有近半数的未成年人选择玩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且他们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普遍较长,一般都在数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几天几夜。在我们调研座谈会上,老师们普遍反映,在校学生逃课上网和就寝后攀爬围墙外出上网的现象几乎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发生。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直接后果是,正常学业的荒废,学习成绩的滑坡,家长老师的批评。在问卷调查中,13.4%的学生承认有过因上网而逃课的经历,51.1%的学生承认沉迷上网会使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暗访中,我们观察从网吧走出来的少年,看到他们游离的眼神、疲惫的身躯、痴迷的表情,可以想象到底还有多少精力去投入学习。

2、迷恋聊天,逃避现实生活。据调查,69.7%的上网学生都喜欢qq聊天,而且聊天对象基本是异性网友,他们认为网上聊天有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乐趣”。我市一名初三女生坦言,非常喜欢上网聊天,异性网友很愿意和自己聊天,不用担心别人知道,没有拘束。座谈的专家分析:痴迷网络聊天的未成年人源自于对虚拟网络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现实自我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生活单调,易被虚幻的世界所迷惑,寻求通过上网缓解压力,寄托对感情的憧憬和依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痴迷网络聊天往往是在现实中感觉压抑、感到自卑的那部分未成年人,他们因为想逃避现实而迷恋网络,因为迷恋网络而更加逃避现实。部分未成年人在迷上网络聊天后,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处处逃避。

3、沉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问卷调查中,有51.1%的家长和59.7%的老师认为学生过多上网将影响身心健康,有21.9%的上网学生曾将家里给的早点、午餐钱省下饿着肚子泡网吧。我们还看到,有的孩子痴迷上网,吃饭睡觉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有的孩子长时期集中注意力玩游戏,消耗大量精力,视力明显下降;有的网吧卫生条件极差,烟雾缭绕,环境堪忧。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心理学家还指出,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大多会出现性情孤僻、态度冷漠、是非不辨的倾向,轻者影响学习,重者致使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此外,在网吧里,各路人群混杂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腐蚀和教唆作用,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4、上网成瘾,诱发违法犯罪。随着网络盛行,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急剧上升。据调查,我市今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92起,在雨湖区检察院去年审理的25件45人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是因为网络诱发。很多未成年人因无钱上网而去偷盗抢劫、勒索敲诈,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多则上千元,少则十几元。此外,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有40%的浏览或误入过黄色网站,这类不良网站犹如精神毒品,对于充满好奇、追求新奇、缺少辨别和自控能力的青春期少年充满诱惑和毒害,严重的能导致他们人格扭曲,追求低级的精神生活,导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种种现状表明,在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明显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长此以往,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因此,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寻找根源、重拳出击,猛药狠治。

二、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应当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那为什么从现状来看,是弊大于利,利的一面发挥不够,弊的一面却防控不足呢?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上网条件缺乏,未成年人上网需求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网络世界表现出强烈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互联网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未成年人上网的正常需求是刚性的、合理的、应当努力满足的。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上网只有三种途径,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家庭来看,31.5%的学生家庭缺乏基本上网条件,34.3%的学生家长纯粹的禁止学生上网;从学校来看,80%的学校每周仅开设一节电脑课,且基本不能联网;从社会来看,我市绿色网吧的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全市还只有5家不到300台电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未成年人上网的巨大需求。在各种途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许多未成年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选择了进入经营性网吧接触网络,从而滋生了一系列问题。

2、网吧监管缺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难以规范。在调研中,大家是有一点共识的。那就是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是必须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加以监控的。未成年人在家和学校的上网行为自然容易监督,但在经营性网吧的上网行为则成了死角,成了空白。目前,我市登记注册营业性网吧520家,其中湘潭市区176家,禁止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是对他们的明确要求,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我市经营性网吧普遍存在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据统计,近80%的初中学生都进过网吧上网,有43.1%的受访对象认为当前我市网吧管理情况很不理想,有90%的人认为对我市网吧加强规范管理迫在眉睫。调研组也特地暗访了市区7个网吧,均不同程度有未成年人上网现象,有家网吧内同时在上网的未成年人竟多达13人。目前,我们相关部门对网吧规定了身份登记制度和查处罚款制度,但这些都流于形式,监管没做到长期化、常态化,处罚力度偏小,震慑作用不大。

3、教育疏导缺失,未成年人上网习惯难以养成。健康科学的上网习惯是保证未成年人既享受网络便利又规避网络危害的重要条件。而孩子的健康上网习惯要靠平时的教育疏导来养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疏导依旧做得很不够。据调查,有41.5%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校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52.6%的学生认为家长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26.7%的家长不允许孩子上网。特别是部分家长只懂限制子女上网,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缺乏应有的重视。从社会层面来讲,我市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专门场所严重不足,唯一的市青少年宫也已硬件落后,投入严重不足。而且,目前能够让全市未成年人参加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活动仍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4、沟通协作缺少,未成年人上网保护难以奏效。在调研中,我们每次座谈会都开得异常热烈,职能部门、学校和家长等各方代表都谈及对未成年人上网的关切和所做出的努力,但不难发现,在真正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大家却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互不理解的问题。例如工商、文化、公安等主管部门之间联合行动少,各自为政多,对违规网吧取证艰难,处罚难以落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沟通,在教育引导上步调不一致、态度难统一,在上网时段的监管上出现盲区,甚至职责上还相互推诿;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用心沟通,监护人一味地禁止导致效果适得其反;社会监督也没有形成合力,宣传和认识不够致使社会群众对网吧的相关法规知之甚少,不知道投诉的方法和渠道,群众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总的来说,由于缺乏有效的平台,多股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力量依然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合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何文明地使用和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寻求解决良策。我们建议坚持“疏堵结合、趋利避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继续大力推进绿色网吧建设。要巩固推广当前我市新建“绿色网吧”的有效成果和成功经验,建议由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牵头,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迅速新建一批真正安全、健康的绿色网吧,力争使绿色网吧覆盖到我市城乡各个角落,延伸到我市每个未成年人身边。同时,要在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中加大对绿色网吧的宣传力度,让他们知晓绿色网吧,了解绿色网吧,分享绿色网吧,扩大绿色网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畅通“疏”的渠道。要探索绿色网吧和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的共建共享模式,依托绿色网吧的硬件优势、网脉工程的技术优势,实现资源的相互整合,优势的相互利用,效果的相互促进。

2、要加大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的治理力度。要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切合我市实际的有效治理模式。一是要以专项行动整治。要打破目前谁审批谁执法的模式,建议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师、家长群众代表为主体,制定长期的专项整治方案,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对发现的“黑网吧”以及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性网吧,责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改变目前这种多头管理却又难以到位的尴尬局面。建议将__年列为网吧专项整治年。二是要以技术手段控制。要严格督查落实上网身份证登记制度,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在所有网吧安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并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采取撤消电脑主机磁盘复制功能的作法,确保非健康资讯不通过电子介质进行传播。三是要以制度建设保证。要严格经营性网吧审批制度,无论是否有违规网吧取缔,原则上不再新审批网吧项目;要建立网吧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引导经营者树立守法经营的理念;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罚制度,对查处的违规网吧名称、地址、违规行为以及处罚依据和结果及时公示;要有奖举报制度,公布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要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营私舞弊、失职渎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

3、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回归现实生活。未成年人现实生活的空虚是导致他们沉迷虚拟世界的重要原因。因此,全社会都应当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围绕我们的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用现实生活吸引和凝聚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学校要利用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由于参与者都是同学,校外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建议教育部门对校外活动的开展做出规定,纳入对学校考评的重要内容,以便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体验真实的生活情感,热爱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要与爱上网的孩子多沟通、多探讨,尽量提供家里上网的条件,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同时要多陪同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等等,努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开展面向更多孩子、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实践生活。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为我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4、要探索构建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群防群治体系。要探索建立各种力量相互整合的模式,改变各种力量都在努力,但各种力量都作用有限的局面,互相配合,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家庭对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行专项监督和劝导,力争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个拳头。建议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指导和宣传的力度,社会积极培养一批心理救助者,对网络中毒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未成年人走出困境,重新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5、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解决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是当前形势下全面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严重不足,虽然成立市未保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但没有一名专门力量从事该项工作,各县市区的此项工作更是无人问津。经费方面,全市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工作经费仅3万元,召开一年一届的未保委全会后就已所剩无几,难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专门编制,加大对于未保工作的专门经费投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建议由人大牵头,开展针对《两法》、《两办法》贯彻落实的专项执法检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权威和地位。要加强《两法》、《两办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依靠大家齐心协力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支撑一片美好的蓝天。

第2篇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认真的调查。最近,笔者对20__年_____区人民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了调研,希望能为_____区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政策提供基础资料。

一、犯罪概况和特点

20__年,_____区人民法院共计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8件,未成年人犯罪人数130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全院审结案件数量的8.74%。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犯罪类型看,种类呈现多元化

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刑法四大类10个罪名。抢劫案件32件,盗窃案件23件,敲诈勒索案件6件,诈骗案件1件,故意伤害案件15件,强奸案件2件,寻衅滋事案件13件,聚众斗殴案件2件,交通肇事案件1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1件。

(二)从犯罪形式看,共同犯罪较多

未成年人共同作案的犯罪案件43件,占全部案件的48.86%。未成年共同犯罪案件中多数是偶合性的共同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人之间往往是邻居、同学、朋友的关系,相互感染,在人多势众的心理影响下,相互纠合在一起实行犯罪;少数是结伙共同犯罪,不少未成年人,在他人的纠集下,结成团伙,连续作案,流窜作案,犯罪目的明确,暴力倾向明显。

(三)从犯罪手段看,成人化特征明显

未成年人有意识地模仿媒体上的犯罪方法现象较多,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时手段老练,作案后毁灭证据,伪造现场。有的未成年人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和电子设备作为作案工具,犯罪手段现代化。

(四)从身份性别看,男性居多,在校生数量较大

130个未成年犯罪人中,女性仅6人,在校生31人。男性犯罪人中,闲散人员较多。在校生多为职业中学和民办学校的学生。

(五)从犯罪年龄看,低龄化趋势明显

130个未成年犯罪人中,14至16周岁的占到18人,且有数个犯罪人刚满14周岁。

(六)从犯罪结果看,社会危害严重

15件故意伤害案件中,致人死亡的案件为3件。抢劫犯罪案件中,将被害人殴打致伤的案件较多,且不少人实施了多次抢劫行为。

二、犯罪原因分析

(一)未成人本身的原因

未成人认知能力低,受暗示性强,情绪不稳定,易受情景感染。缺乏独立评价能力,行为方式具有模仿性,未成年人文化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质和行为,思想简单,行为盲目,因而喜欢模仿他人。视为潇洒有风度。好奇心强,喜欢录求刺激,少年时期,人心理上探求能力和好奇心也加速发展,因而他们好动、好问、好奇。对什么事情都想去试一试,有时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作出不顾后果的冒险行为,甚至产生犯罪的动机。精力过剩,缺乏支配力,少年迅速的生理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体力活动量,而心理水平的提高却相对缓慢一些,这就使得少年缺乏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处于少年时期的末成年人,生理发育加速,特别是性的发育逐渐成熟,给末成年人的心理发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如把握不住,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诸因素的缩影,家庭教育、熏陶,环境好坏,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家庭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

(1)家庭不健全,对子女失于管教。不健全的家庭往往家务负担重,生活紧张,愁苦多。子女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享受不到应有的欢乐。

(2)家庭无力管教子女。这类家庭完整、父母健在,但往往由于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或享乐,无力顾及子女。还有一些家庭一方或双方作风不正,文化水平低,对子女疏于管教,或粗暴野蛮体罚性教育,或放任自流,有的家庭本身就是个“五毒”俱全的场所,孩子耳濡目染,养成不良恶习。

(3)家庭管教不当。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有些家庭过于溺爱子女,助长小孩任性,放荡不羁。

(三)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的失误也能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学校通常是负责照顾刚脱离家庭保护伞的孩子的第一个机构,是孩子适应社会的重要媒介之一。学校教会学生接受由陌生人制定并执行的种种规章制度和各种技能,教会学生在制定和执行制度的专业人员的指导监督下,与伙伴展开智力和体格竞赛。然而,学校教育也存在多方面的失误,并没有真正的、完全的为青少年们提供一个完全适应所有青少年心理的学习环境,其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学校制度存在弊端,学习的内容与现实脱节。对于青少年犯罪学生来说,学校和学习如同他们司空见惯的其他东西一样,是一种对现实的歪曲,学校加剧了他们与同学的分歧, 变成了早在家庭里就开始的对立情绪的演武堂。对他们来说,学习是虚假而不是真实的,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他们本身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觉得所学的东西与他们家庭和周围社会遇到的实际生活毫无联系。

(2)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片面重视智育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偏向。学校领导成天忙于抓教学、抓考试、抓分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计划性,抓的不细、不具体,有的教师只教书、不教人。由于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纪律的教育,以至学校的纪律松弛,学生的思想混乱。

(3)有的学校和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的学生,不是耐心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教育和引导,而是嫌弃他们、歧视他们,把他们看成是“包袱”。这种做法,不但无助于这些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化,反而激起他们对教师和学校的不满,产生与老师对抗的心理和行为。至于那些被强令退学或开除的学生,离开学校后流落在社会上,无人管教,往往更快的加入了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行列。

(4)不少学校限于师资力量、水平及场地、设备等条件,学习内容枯燥、学校生活单调,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甚少,使得学生对学习索然无味,对学校感到厌烦,他们的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挥,精神无所寄托,心灵感到空虚,免不了就要胡思乱想,惹是生非,进而走到邪道上去。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上不健康的东西污染着青少年生活成长的环境,尤其是影视、书报及其它音像制品、文化娱乐传播媒体无限制无选择无管理充斥社会、充斥市场、充斥青少年活动空间,暴力、色情和低级庸俗的东西直接毒害着青少年。适于青少年的正常场所被挤占,青少年活动无去处,部分唯利是图的人利用未成年人的幼稚和好奇,把青少年作为猎取对象,开僻游戏机厅、歌舞厅、网吧,使青少年沉迷其中,不思上进,手中无钱向家里要,家里要不到就萌生犯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艰巨性、长期性。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状况进行调查,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逐步掌握犯罪规律,制定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预防犯罪政策,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第3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未成年人的精神状况不容乐观,于是党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决策。我省今年5月22、23日在苏州举行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强调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政府行动,还需要我们每人的关心、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只有如此才能为江苏培养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现象严重

翻开报纸,一幕幕惨剧总让人们不寒而栗: 因上学迟到受老师批评,便跳楼自杀;考试没能考进前五名,上吊自缢;学习成绩不好,怕父母责骂,双胞胎姐妹毒杀父母;十六岁的少女为“网事”用斧头砍死亲爷爷;厌烦母亲的唠叨,高中生用铁榔头锤杀母亲;马加爵杀人事件……这些如花的少年为何这般脆弱?抑或为何这般凶残?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惨剧提醒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再漠然置之,要更加积极地关注和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

二、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无方

人,从出生到成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英才,然而,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有的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和人际应酬,对孩子养而不育,或推给老人、或保姆、或供宿学校,使孩子缺乏亲情,为人冷漠,人格偏执、孤僻。有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形成心理阴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均倍受摧残,留下仇恨、绝望、报复、残忍的阴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龙,软硬兼施,使孩子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极度抑郁、焦躁、脆弱。有的家庭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胡作非为。更有甚者,父母言传身教,致使孩子从小便走上歪路。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家长却理解为“特长”教育,纷纷把子女拉去学“专业”。而真正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健康人格,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培养,家庭对于子女性格上的不足,往往只用年龄小进行辩解。即使感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家庭由于与子女缺乏沟通,或是在沟通中方法不当,使自己对子女的了解程度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忍耐子女的不良行为或想法时,大多数只是简单地使用暴力进行纠正。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缺少平等交流,导致子女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者使子女对家庭教育产生排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子女永远的学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

(二)学校教育偏差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考和高考仍在左右中国绝对多数学生的命运,因而学习成绩便成为重中之重。只要学习成绩好,万事皆可少。家长看重分数,老师狠抓分数,学校注重分数,学生也只好忙于分数。未成年人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团体活动较少,和同学、朋友之间的沟通时间也在逐渐减少,这导致了他们的压力不能够正确排解。长期的不能倾诉,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压力巨增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

学校缺乏心理教育。一方面,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隐蔽性,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做到充分的观察与了解,自然很难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很好的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激烈的竞争,巨大的压力,繁重的工作,许多教育工作者身心疲惫,据资料介绍,现今中小学老师75%以上存在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而主科教师和班主任,比例更高。教师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势必会反作用于学生身上,对未成年人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也必然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瓶颈。(三)社会关注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已逐渐重视,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总体上还是非常的不足。首先,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就被人们认为是不正常的,导致未成年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问题,过多的掩饰自己,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由于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医疗机构相对缺少或不正规,也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不能保质保量的解决。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总倾向于询问老师或其它家长,有多少的老师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了解,又有多少的家长能正确地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社会忽视了解决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导致了问题的不断加深。

家庭、学校与社会步伐不一致,缺乏合作机制。在未成年人心理问题的关心程度上家庭和学校已大大的超过以前,但是由于各方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合作。学校重视家庭不重视,或家庭重视学校不重视,或得不到社会的普遍重视,都不可能从全方位去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就像老师在学校把学生教的再好,晚上回去家长放任自流,第二天便又变回了原点,结果是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三、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对策

未成年人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随着社会阅力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切实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解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掌握家庭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方式和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关系密切。父母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期望偏好、心理素质等一方面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直接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施加影响。而下一代的身心发展状态,适应环境的能力,成材发展趋势等反过来又对家庭及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只有真正提高父母乃至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是转变观念。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才能因材施教。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循循善诱,耐心启发,。纠正不良惩罚方式,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

(二) 转变学校教育重心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日程,真正进入课堂。培养孩子们学会积极的认知,尽量避免消极情绪产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并指导学生使用补偿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防止采用攻击和逃避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开展情绪辅导活动,让学生保持乐观情绪,摆脱孤独的缠绕、控制情绪波动、克服不良情绪,快乐成长。同时,在心理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加强预防作用。多组织一些公、检、法的志愿者到中小学进行心理教育活动。针对心理教育过程中发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疏导和纠正,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控和预见能力,及时降低用不良行为排遣心理问题的可能,通过竖立正确的法制意识来引导未成年人通过正确行为来减轻心理负担,并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维护自身权益,降低心理问题突发的概率。要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学校全员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学校在放假前,可以聘请心理专家为教师讲座辅导,或组织教师外出活动放松心态。但这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国外,有些公司专门拨经费给职员去寻求心理咨询,并列入医疗保险范畴,因职业而造成心理疾病属于工伤。教师具有健康的心态,方能很好地去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去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小学要注意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建立畅通快捷的沟通渠道,形成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社会重视力度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组织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把组织机构的建设,当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解决好有人管的问题,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打好组织基础。市里已经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的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医院、社区都要尽快成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理门诊,已经成立的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加快建设专业人员队伍。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更好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专业人员培养,把那些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备相关专业基础的人员,尽快调整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通过培训、进修等形式,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要抓紧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人员,充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专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社会学校家庭需要联合行动必须改变家长、老师联合起来与孩子作对的局面。家长和老师沟通绝不是为了更严厉地训斥孩子,而是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教育工作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营造家庭心理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第4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云梦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14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__县三个文明建设,团县委按照县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于2023年5月上旬至6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云梦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县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

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孝感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云梦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云梦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云梦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云梦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县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2、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

3、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青年的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并呈现出层次性,如企业青年渴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技能,农村青年渴望致富奔小康,青年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来青年则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谋得一条出路,失足边缘青年需要得到教育和感化等等。要着眼于为青年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要深入宣传贯彻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致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

4、健全奖惩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

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这就必须形成科学的道德建设机制,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5、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一以贯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少先队中开展雏鹰行动,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在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干部职工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岗位培训,引导青年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6、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立足于在实践中教育青少年,推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勇开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新风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7、完善动员机制,扩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参与面

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内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议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来自市相关部门、社会各个方面,其职能主要是协调、组织、发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本单位和社区共建范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要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在各社区内普遍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其特长优势加以规范、分类,组建专兼职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切实广泛的服务,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5篇 __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__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发挥共青团自身优势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__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云梦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14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__县三个文明建设,团县委按照县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于20__年5月上旬至6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云梦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

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

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

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县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孝感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云梦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云梦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云梦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云梦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

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

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__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第2页

,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

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县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

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

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

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

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

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

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

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

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

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

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

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2、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

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

3、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青年的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并呈现出层次性,如企业青年渴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技能,农村青年渴望致富奔小康,青年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来青年则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谋得一条出路,失足边缘青年需要得到教育和感化等等。要着眼于为青年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要深入宣传贯彻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致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

4、健全奖惩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这就必须形成科学的道德建设机制,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5、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一以贯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少先队中开展雏鹰行动,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

在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青年干部职工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岗位培训,引导青年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6、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

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

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立足于在实践中教育青少年,推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勇开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新风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7、完善动员机制,扩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参与面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内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议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来自市相关部门、社会各个方面,其职能主要是协调、组织、发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本单位和社区共建范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

同时,要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在各社区内普遍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其特长优势加以规范、分类,组建专兼职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切实广泛的服务,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执笔:金文华)

第6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未成年人的精神状况不容乐观,于是党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决策。我省今年5月22、23日在苏州举行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强调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政府行动,还需要我们每人的关心、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只有如此才能为江苏培养出新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现象严重

翻开报纸,一幕幕惨剧总让人们不寒而栗: 因上学迟到受老师批评,便跳楼自杀;考试没能考进前五名,上吊自缢;学习成绩不好,怕父母责骂,双胞胎姐妹毒杀父母;十六岁的少女为“网事”用斧头砍死亲爷爷;厌烦母亲的唠叨,高中生用铁榔头锤杀母亲;马加爵……这些如花的少年为何这般脆弱?抑或为何这般凶残?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惨剧提醒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再漠然置之,要更加积极地关注和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问题。

二、未成年人心理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 家庭教育无方

人,从出生到成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塑造英才,然而,当前家庭教育普遍存在问题。有的家庭父母都忙于工作和人际应酬,对孩子养而不育,或推给老人、或保姆、或供宿学校,使孩子缺乏亲情,为人冷漠,人格偏执、孤僻。有的单亲家庭,给孩子形成心理阴影。有的暴力家庭使孩子身心均倍受摧残,留下仇恨、绝望、报复、残忍的阴影。有的家庭望子成龙,软硬兼施,使孩子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极度抑郁、焦躁、脆弱。有的家庭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胡作非为。更有甚者,父母言传身教,致使孩子从小便走上歪路。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家长却理解为“特长”教育,纷纷把子女拉去学“专业”。而真正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健康人格,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最缺乏的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性格培养,家庭对于子女性格上的不足,往往只用年龄小进行辩解。即使感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且很多家庭由于与子女缺乏沟通,或是在沟通中方法不当,使自己对子女的了解程度大大下降。即使不能忍耐子女的不良行为或想法时,大多数只是简单地使用暴力进行纠正。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缺少平等交流,导致子女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者使子女对家庭教育产生排斥。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子女永远的学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使之能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这是提高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

第7篇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现在未成年思想越来越成熟,有关思想道德建设到底是怎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云梦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全面把握我县14万未成年人思想动态,并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服务__县三个文明建设,团县委按照县文明委的统一部署,于2023年5月上旬至6月底,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基层实地参观、组织基层德育工作者讨论座谈、个别访谈、文献调查等形式,获得了较为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初步掌握了全县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初步对策。

一、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县各级团队组织坚持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并举,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云梦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我们依托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革命老区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陶冶未成年人。我们还以青年中心、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文明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社区大家乐、文艺节、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

2、以体验教育为途径,组织未成年人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我们坚持实践育人,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深入开展少先队手拉手雏鹰行动、少年军校、夏令营等实践活动,让广大少年儿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长才干、受锻炼。大力开展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大力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3、以服务育人为手段,竭诚为未成年人提供有效的服务

我们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自护能力。切实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打非、网吧整治工作。实施希望工程,开展献爱心活动,资助36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们还推出了县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等一大批青少年典型,以典型引路为切入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尽管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有效整合、配置教育资源的手段还十分有限;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我县未成年人现实思想状况

在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青少年道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

1、忠于祖国、建设家乡是青少年思想意识的主流。据孝感市开展的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在云梦的发展进步上,广大青少年认为云梦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顺利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并最终建设成为楚天强县,他们也期盼在云梦实现现代化和家乡的建设发展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勇于竞争、勤于学习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大潮的挑战和考验面前,青少年崇尚知识、公平竞争观念普遍强化,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强烈和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仍然喜欢读书、看报以及参加各类知识培训,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需求尤为明显。

3、成就自我、服务社会成为青少年的主流价值取向。身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云梦青少年,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既有成就自我的强烈愿望,也有回报社会的拳拳之心。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都把学业事业有成、受到社会尊重、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要追求。

4、遵守公德、热心公益在青少年中蔚为风尚。青少年处在改革开放时代,但对参与公益服务、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充满热情。近年来,我县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行动、献爱心活动、文明城市创建等,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力军。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实践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改进。

1、青少年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缺乏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一些青年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还缺乏一致性,青少年受到诸多社会因素和消极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萌发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的思想;比较注重当前利益,精明有余而坚韧不足。现在的青年无论在人生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方式、就业观念、生活方式等都深受市场导向的影响,十分务实,特别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时过于实用功利,相对缺乏为国家和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

2、在道德建设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当代青年对责任、平等、公正、自立、纪律等基本道德规范都很认同,道德的认知水平较高,但

自律性不够强,比较缺乏对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的实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知行分离、重知轻行的现象,甚至出现一些道德逆反行为。

3、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存在脱节现象。从我县的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仍存在方法、目的上的差异,难以对青少年形成和谐统一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4、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如今生活、学习、工作条件日益改善,尤其是城镇青少年很少遇到以前那样的困难、挫折,因此,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逐渐下降,稍稍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便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5、青少年强调个性、独立,具有批判精神,但常常有点自我中心主义。现在的青少年许多是独生子女,学习条件很好,生活比较优越,他们评判事物的标准也往往不同于成年人。常常紧紧追逐潮流,很愿意与众不同、引人注目,有时还有较强的攻击性,喜欢批判。

三、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青少年逐渐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潜在地增强了青少年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物质的追求。有些青少年互相攀比,比吃穿玩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在生活中逐步淡化道德修养,逐步淡化文明礼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形成了消极的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颠倒的荣辱观、错误的婚恋观,严重影响着未成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他们物质来源不够或缺乏的情况下,往往不惜挺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精神垃圾和不良风气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单位和个人置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于不顾,将宣传封建迷信、宣扬犯罪及渲染暴力、色情、恐怖的书刊、图片、录相、光盘等推向市场,善于模仿、缺少辨析能力的未成年人会被这样的文化产品刺激心灵,误读社会,还有那些管理不尽规范的电子游戏厅、电脑网吧、迪吧等,也是侵蚀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温床。到处可见的美容院,舞场ok厅,到处可闻的麻将、扑克声,等等,严重地败坏着社会风气,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另外,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唯利是图、拉帮结派、权力至上等意识,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非常严重。

3、教育者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义务性、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人的正当权利和需要,权利与义务脱钩,将他们作为一种驯服、支配的对象,难以使未成年人养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意识。

4、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陈旧,教育者以消极作为的方式对待主导价值观教育。一些教育者对价值观教育有畏难情绪,认为主导价值观教育是市场经济社会难以实施的,仍然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让人误以为主导价值观无法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价值观扭曲使孩子们从扭曲的示范和矛盾的教诲中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学校教育中仍然根深蒂固,重智育而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明显的存在。同时,学科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长期相互脱节,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停留于传统的说教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过度强调认知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

6、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百依百顺,造成女子自我放任,好逸恶劳,骄横任性;有的家长片面认为拳脚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子女稍有不对,轻则辱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了子女的逆反心理和孤僻性格;有的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无形中影响子女,使子女步其后尘,染上恶习。

7、失学、辍学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由于一部分农户家庭还很困难,还有少数未成年人因为家庭贫困而不得不中止学业,无法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一些失学、辍学的青少年由于所受教育有限,加之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歧途。

四、共青团在加强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大有作为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我们要按照党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非常重要。要多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熏陶。大至广播、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小至社区的宣传栏、街招广告等,都应开辟一定数量的道德公益广告和宣传栏目,形成全方位的影响,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

民道德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加大维护青少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

2、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道德建设的可操作性

建设教育阵地是进一步推进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其从无形到有形,从分散到集中,从突击性到经常化、具体化。着重是要实现教育阵地网络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一是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中心、青年活动室、青年科技图书文化站等为延伸的青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二是建立县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形成以其为龙头,以各地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支点的实践阵地网络。同时,还可考虑通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

3、构建服务机制,调动未成年人投身道德建设的积极性

有关调查表明,当前青年的需求日趋务实、多元,并呈现出层次性,如企业青年渴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技能,农村青年渴望致富奔小康,青年学生渴望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来青年则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谋得一条出路,失足边缘青年需要得到教育和感化等等。要着眼于为青年创造优良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大力开展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方面的服务,进而促进青少年在道德建设方面积极性的提高,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要深入宣传贯彻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并致力推进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为青少年道德建设的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保障。

4、健全奖惩机制,保证道德建设良好的舆论导向

恰当的褒贬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力工具,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能力尚存欠缺,需要通过科学的道德评价,对道德行为的奖惩为他们树立榜样。这就必须形成科学的道德建设机制,树立恪守道德的典范,大力褒扬品德高尚者,谴责道德沦丧者,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形成良好的道德评价氛围,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5、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一以贯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要把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在少先队中开展雏鹰行动,增强他们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在中小学团队组织中广泛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活动,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在青少年迈入成人阶段的时候,广泛开展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增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干部职工中开展诚信教育和岗位培训,引导青年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6、抓住实践环节,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牢牢抓住实践环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最终要落实到行上。针对青少年的实际,开展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在道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既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又体现了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开展实践活动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立足于在实践中教育青少年,推动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希望工程、保护母亲河、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同时,要适应新形势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道德实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勇开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新风正气,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7、完善动员机制,扩大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参与面

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内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议成立市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来自市相关部门、社会各个方面,其职能主要是协调、组织、发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本单位和社区共建范围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要通过招募志愿者等方式,在各社区内普遍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并按其特长优势加以规范、分类,组建专兼职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切实广泛的服务,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8篇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所在,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跟上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未成年人犯罪逐步成为社会上较为突出的问题。笔者在我区法院、检察院、关工委的协助下,对近两年全区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做了专题调查。根据调查,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表现在未成年人犯罪主体上,一直以非无锡籍外来人员犯罪为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任务仍十分艰巨。现将我区近两年间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

1.外来青少年犯罪仍居高不下

外来青少年犯罪率高,是社会的一大问题。由于外来青少年大多因父母来锡打工而流动,因此他们大多缺少家长监管,也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甚至有的因过早失学、辍学而游荡在社会上。外来青少年道德修养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使他们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依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各个街道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中外来人员占据大多数,造成了社区完成“创建零犯罪社区”目标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急需走出当前工作窘境。

例如:唐某某、周某某等6人,他们常年闲散在社会上,参加了被告人张俭峰(34岁、公司法定代表)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参与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拘禁、开设赌场等犯罪活动。该犯罪组织共15名人员被判处刑罚,其中包括上述6名未成年人在内共10名是闲散未成年人。

2.犯罪组织形式呈团伙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年龄是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该部分人群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均未发育完全,意志不坚定,实施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时,身薄体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倾向于三五成群结成团伙犯罪,以虚张声势,互相壮胆。例如:闫某晚上在某迪吧跳舞,见到宋某与女友跳舞又唱又跳,看不顺眼,便纠集刘某等5人,手持棒球棍、钢管等作案工具,对宋某头部猛打,致使其头部5处创伤,创口最长一处达7.5厘米。其中闫某等5人是未成年人,均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受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良好社会环境的影响,能够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全面发展,成为栋梁之才;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经过调查,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目前我国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只能保证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教育,初中以后升不上高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孩子书读不了,也工作不了,在这个教育“空白”的成长阶段,未成年人浪迹社会,容易学坏,造成犯罪,危害社会。

2、 学校原因。学校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负有重大的责任。而目学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育导向错误,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较为普遍。最近几年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二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三是法制教育不健全。很少有学校制定专门计划来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校外恶势力趁机渗入校园,发展、拉拢学生,加剧校园治安环境的复杂化,诱发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发生。

3、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孕育着社会的成长和发展,是未成年人初及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通过教养子女来塑造其行为规范,引导其融入社会。而随着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和家教模式的变化,家庭不再是所有未成年人的避风港,父母也不再是孩子们眼里崇拜的英雄,一些家庭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奔波在外,无暇管教子女,父母作为负担未成年人初次社会化的作用不断被削弱。其次家庭稳定性的弱化。各种离异家庭等“问题家庭”增多,不仅破坏了家庭稳定,而且造成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产生恐惧、焦虑和缺乏归属感,给家庭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4、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期,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走向反面,形成孤注一掷、偏激浮躁、报复仇视等心理,甚至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浅,缺少必要的是非观念,往往以哥们义气代替朋友健康的友谊,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不知不觉就造成了违法犯罪。二是易冲动。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5、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份未成年人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浓缩人生、 老实吃亏、法不责众等错误的价值观,而互助友爱、无私奉献却被他们视为傻瓜,自私自利、唯权唯钱成为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影响我国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为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治理,全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来关心这项系统工程:

(一)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应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重要性、迫切性的战略性认识。要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协调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二)拓宽教育思路,让初中毕业生都有书可读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为此,我们可以考虑把城市义务教育提高到高中阶段,同时,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拓宽办学思路,国家和地方在宏观指导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降低办学门槛,让各种性质的学校遍地开花,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最坏的学校也胜过最好的监狱,只有在数量上放开,让各种性质的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一方面让适龄青少年有书可读,不致过早流入社会,增加犯罪机率,另一方面,也可形成竞争,优胜劣汰,逐渐产生一大批有质量的好学校。

(三)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未成年人犯罪以盗、抢案居多,犯罪手段从语言威胁发展到暴力殴打甚至持刀伤人。暴露了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时的薄弱点,学校应将法制教育作为专门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法制教育。要推行从政法机关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做法,协助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对流失社会的辍学生、双差生,要在了解和掌握辍学原因的基础上,主动配合学生家长有针对性的做好规劝工作,动员和帮助他们重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岗位,在思想上进行诱导,情绪上进行疏导,学习上进行辅导,行为上进行督导,有力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总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键在教育。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有的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是多方面的原因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的办法也只有采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党全社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都来做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真正形成全党抓教育,全民齐参与的局面,做好青少年的犯罪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9篇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未成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所在,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跟上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未成年人犯罪逐步成为社会上较为突出的问题。笔者在我区法院、检察院、关工委的协助下,对近两年全区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做了专题调查。根据调查,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表现在未成年人犯罪主体上,一直以非无锡籍外来人员犯罪为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任务仍十分艰巨。现将我区近两年间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分析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

1.外来青少年犯罪仍居高不下

外来青少年犯罪率高,是社会的一大问题。由于外来青少年大多因父母来锡打工而流动,因此他们大多缺少家长监管,也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甚至有的因过早失学、辍学而游荡在社会上。外来青少年道德修养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的现状,使他们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依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各个街道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员中外来人员占据大多数,造成了社区完成“创建零犯罪社区”目标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急需走出当前工作窘境。

例如:唐某某、周某某等6人,他们常年闲散在社会上,参加了被告人张俭峰(34岁、公司法定代表)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参与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拘禁、开设_等犯罪活动。该犯罪组织共15名人员被判处刑罚,其中包括上述6名未成年人在内共10名是闲散未成年人。

2.犯罪组织形式呈团伙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年龄是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该部分人群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和心理均未发育完全,意志不坚定,实施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时,身薄体弱,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倾向于三五成群结成团伙犯罪,以虚张声势,互相壮胆。例如:闫某晚上在某迪吧跳舞,见到宋某与女友跳舞又唱又跳,看不顺眼,便纠集刘某等5人,手持棒球棍、钢管等作案工具,对宋某头部猛打,致使其头部5处创伤,创口最长一处达7.5厘米。其中闫某等5人是未成年人,均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成长于我国改革开放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受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良好社会环境的影响,能够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全面发展,成为栋梁之才;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些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经过调查,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原因。目前我国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只能保证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教育,初中以后升不上高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孩子书读不了,也工作不了,在这个教育“空白”的成长阶段,未成年人浪迹社会,容易学坏,造成犯罪,危害社会。

2、 学校原因。学校在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负有重大的责任。而目学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育导向错误,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现象较为普遍。最近几年虽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应试教育的模式没有真正改变的情况下,从教师、家长到学生,没有一方会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二是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些教师对学生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降低了教育的效果。三是法制教育不健全。很少有学校制定专门计划来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校外恶势力趁机渗入校园,发展、拉拢学生,加剧校园治安环境的复杂化,诱发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发生。

3、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孕育着社会的成长和发展,是未成年人初及社会化的重要场所,父母通过教养子女来塑造其行为规范,引导其融入社会。而随着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和家教模式的变化,家庭不再是所有未成年人的避风港,父母也不再是孩子们眼里崇拜的英雄,一些家庭父母为了生计,双双奔波在外,无暇管教子女,父母作为负担未成年人初次社会化的作用不断被削弱。其次家庭稳定性的弱化。各种离异家庭等“问题家庭”增多,不仅破坏了家庭稳定,而且造成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产生恐惧、焦虑和缺乏归属感,给家庭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4、道德意志薄弱、是非观念模糊。未成年人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期,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较差,如果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熏染,就容易走向反面,形成孤注一掷、偏激浮躁、报复仇视等心理,甚至沦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未成年人的社会阅历浅,缺少必要的是非观念,往往以哥们义气代替朋友健康的友谊,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不知不觉就造成了违法犯罪。二是易冲动。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5、价值观念扭曲。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一部份未成年人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浓缩人生、 老实吃亏、法不责众等错误的价值观,而互助友爱、无私奉献却被他们视为傻瓜,自私自利、唯权唯钱成为了他们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必然导致不良的行为,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影响我国治安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为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与治理,全社会各界人士都应该来关心这项系统工程:

(一)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应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重要性、迫切性的战略性认识。要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协调好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此项工作。

(二)拓宽教育思路,让初中毕业生都有书可读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为此,我们可以考虑把城市义务教育提高到高中阶段,同时,扩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规模,拓宽办学思路,国家和地方在宏观指导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降低办学门槛,让各种性质的学校遍地开花,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最坏的学校也胜过的监狱,只有在数量上放开,让各种性质的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样一方面让适龄青少年有书可读,不致过早流入社会,增加犯罪机率,另一方面,也可形成竞争,优胜劣汰,逐渐产生一大批有质量的好学校。

(三)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未成年人犯罪以盗、抢案居多,犯罪手段从语言威胁发展到暴力殴打甚至持刀伤人。暴露了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时的薄弱点,学校应将法制教育作为专门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法制教育。要推行从政法机关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做法,协助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对流失社会的辍学生、双差生,要在了解和掌握辍学原因的基础上,主动配合学生家长有针对性的做好规劝工作,动员和帮助他们重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岗位,在思想上进行诱导,情绪上进行疏导,学习上进行辅导,行为上进行督导,有力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未成年人调研报告9篇

未成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所在,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跟上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未成年人犯罪逐步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未成年人信息

  • 未成年人调研报告9篇
  • 未成年人调研报告9篇105人关注

    未成年人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希望所在,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近年来,由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跟上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步伐,未成年人 ...[更多]

  •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3篇
  •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3篇91人关注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了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有详尽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