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调研文化旅游报告11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2

调研文化旅游报告

第1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永通〔20_____〕 11号)文件要求,由县人大副主任李茂春同志任组长,县旅游局局长杨希会、文体局支部书记毕金华、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刘景明、民宗局副局长范桂英等组成的调研组一行6人于9月13日至15日历时3天先后深入德党忙海湖aa景区、勐汞观音洞、永康镇仙根风景区、班卡的石洞寺、树包塔、乌木龙的桑沼哩和金厂坝水库等10大景区(点),对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实地踏看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4场,广泛听取了有关乡镇和景区管理人员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23年9月底我县旅游总人数为9.16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8人,一日游4.82万人,占总人数的52%。旅游总收入达2138万元。这些游客多数是前来参加节庆、会议、商务和探亲访友,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朝拜、度假、观光旅游者并不多。

由于我县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业起步晚,且发展缓慢,到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一)规划不完善,实施缺乏恒性。虽然在2000年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但是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定位没有很好地与实际结合,没有与全局的发展有效对接,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发展措施空泛,建设资金难于筹措,导致规划难于实施。如忙海水库、勐汞观音洞等景区景点未制定详细规划,影响了深度开发。

(二)投入不足,发展乏力。由于长期以来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单一,多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招商引资力度不大,缺乏政策保障机制,在具体运作中土地、税收、项目审批、融资等方面难以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三)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由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缺乏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统一挖掘、整理、研究、开发的专门机构,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三张皮现象。景点开发除靠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自身缺乏能力进行景点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五)机构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目前我县文化产业从创意、策划,文化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宣传促销经费不足,宣传工作得不到深层次开展。由于我县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各级给予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不足,没有专项资金对旅游景区(点)投入开发,致使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深层次开发利用。为此出现旅游收入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特别是在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宣传、炒作、营销方面,文化底蕴挖掘不深,大部分只有形式而未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参与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不多,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融入不深,开发利用程度不够。在宣传促销方面,没有系统的宣传促销计划,缺乏足够的宣传促销经费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未能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使得全县文化旅游业整体知名度不高,辐射范围狭窄。

二、重点开发的旅游线路

旅游开发的重点是以开发预期的效益为基准,根据景区资源特色与开发价值,交通区位与景区开发建设依托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等要素分析而确定。从景区价值看,大雪山、aa级忙海湖景区、万亩芒果园、仙根、观音洞等景区(点)各有特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1、大雪山观光、探险与科考旅游地

开发条件:大雪山探险考古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包括周围一些民族村寨和景色秀丽的山区水资源。大雪山距县城德党约170公里,距市府临沧90公里,景区内有成片的常绿阔叶林、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气势壮观的瀑布、险峻造型的地貌景观,冬春季银装素裹的冰雪景色,景象万千、变幻莫测的气候等,共有高科研价值的珍稀动物466种,植物1639种,其中有豚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绿色孔雀等为代表的5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云南红豆杉、长蕊木兰、桫椤、千果榄仁、水青树等为代表的1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观光、探险、考察的旅游胜地。

开放方向:在严格保护大自然和当地少数民族人文特色的前提下,发展以探险、科考、观光休闲为主的旅游。

2、永德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观光旅(含仙根景区)游区

按生态旅游、商贸城镇的要求,充分发挥永康自然、地理、区位诸多优势,在对万亩芒果园农业生态的开发中,结合对仙根景区的开发,建设营造万亩芒果园生态观光旅游地,突出亚热带风情。随着景区的进一步开发,逐步将万亩芒果园生态旅游、仙根景区、班卡树包塔、石洞寺等景点连接成一条旅游专线。

4、忙海湖、勐汞观音洞休闲度假区

以勐汞观音洞为中心,将忙海水库、观音洞、温泉连成一线,形成忙海湖光、宗教朝拜、民族风情、温泉康体中心、勐汞大理石工艺精品等综合一体发展目标的旅游景区。

5、棠梨山森林公园。棠梨山属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333公顷,海拔2649米。保存着大面积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动植物类型繁多,植被丰富,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团队和驯化繁育野生动物等活动。目前,已有电视转播塔,人行便道畅通,是旅游、科考、居家休闲的好地方。棠梨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县城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一个场所,可结合松山公园的开发,在棠梨山铺设游路、建休闲亭等,适当时候引进一家二星级宾馆,集住宿、娱乐、餐饮为一体,填补县城无休闲娱乐场所的空白。

三、要采取的措施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增长速度快等优势,在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省内一些地区掀起了新一轮文化旅游发展高潮,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统一思想,坚定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的过程。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宽广平台,抓住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知行合一,以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奋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明确思路,协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正确认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认识文化也是生产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主要由政府来投资、管理,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前提和基础;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按市场规律办事,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六)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强化招商意识、健全招商机制、落实招商责任、培植招商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多轮驱动,大胆进行资本运作,放大资本乘数效应,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二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好县政府的钱,集中财力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七)务实创新,稳妥推进体制改革。一是要加快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二是要分类指导,推进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企业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三是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以优势资源引资金、以优势产权引资金、以优势项目引资金,将景区景点的经营权依法有偿出让给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按照统一规划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

(八)营造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人才。人才资源是文化旅游资源中最活跃的核心因素,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质量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要想方设法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来永德创业,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支既懂文化又熟悉市场运行规律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艺术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德艺双馨的艺术表演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民间文化人才队伍。

(九)加大外宣,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一是要创新文化旅游宣传促销机制,找准宣传载体。立足县情,突出永德民族文化特点,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如永德民歌精选、永德民间故事集、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进一步物化宣传工作。二是创新文化旅游节会组织方式。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突出特色,重点举办好以 桑沼哩节、芒果节勐汞观音洞庙会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节会,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四、效益分析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和社会效益兼备,经济效益良好。一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二是培育后续财源增长点;三是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起明显的拉动作用;四是增加社会积累,把资源开发引入良性轨道;五是为当地富余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六是满足城乡居民的旅游欲望,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七是提升永德知名度和吸引力,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2篇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振兴旅游产业,使我区文化与旅游更加深度结合,发挥产业最大效益,营造更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区政协年度工作计划,于20__年9月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人士对我区文化旅游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调研。调研组先后赴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村庄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界、旅游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8次座谈会,并到××考察学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了××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认真地分析了当前我区文化旅游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区文化、旅游、生态等方面资源优势和当今旅游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利用我区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本着保护与开发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文化文物资源初步得到利用,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一)文物资源较为丰富

××区已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单位面积所占的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区古民居品味高、数量多、分布广,受到业内人士普遍称赞。其中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村两国保”的呈坎村有21处国保建筑,是名符其实的“国保”村;唐模村以水口、水街、孝子湖、古银杏树彰显特色,被国家园林界视为××水口的经典村落。另外西溪南、灵山、洪坑、蜀源等14个古村落也别具特色。除此之外,岩寺还有“桐子山”和中科院命名的“岩寺皖南龙”遗址,又有小岩元代古岩寺摩崖石刻等文化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存明清各个时期××古民居、古遗址1100余处。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多面广

近年来,黄山毛峰手工技艺、唐模××水口文化分别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推陈出新了《舞和合》、《柳翠娘》、《花棍舞》等民俗节目,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还有岩寺的上九庙会、世间流传的烂肚宝故事、潜口腊八庙会、灵山灯会等,其风格各异,闻名遐迩。

(三)××藉历史名人灿如星河

古老的××,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区历史上共有进士219人,每百人出0.22个进士,高于全国平均数27.5倍。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理学名扬四海,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更是不甚枚举。卓有影响的有:南宋朱熹就盛赞“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的兄弟“双贤”罗愿、罗颂。罗愿于1175年撰成《新安志》10卷,是本省第一部地方志书;被誉为明代“文坛五子”之一的西溪南人汪道昆,著有《太函集》、《太函副墨》;明代著名戏剧评论家岩寺人潘之恒,著有《黄海》;清代洪坑人洪亮吉(1746—1809)直言敢谏,率先提出人口问题,写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人口问题专论《治平篇》,比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人口论》还早5年,并著有《洪北江全集》;民国时期唐模人许承尧是著名教育家、收藏家、诗人,著有《疑庵诗集》、《歙故》(又称《歙事闲谭》),并主纂《歙县志》;此外还有明代制墨四大家中的罗小华、程君房、方于鲁,扬州八怪占其二的汪士慎、罗聘,著名画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岩寺人江兆申,当代著名教育家、徽学泰斗潜口的汪世清等等。

(四)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走向市场

以竹雕业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成为后起之秀,并涌现出了曹篁生、洪建华、朱伟等领军人物,他们多次在一些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展示了我区竹雕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黄山毛峰、徽墨、徽派盆景、蜂蜜、××苗木等传统工艺不断得到挖掘,有的初具规模,逐步走向工业化生产,为今后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众多的历史名人,注定了××区旅游项目的品味高。其中有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江南第一村”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呈坎、千年古镇-西溪南、华东第一原生态高山湖-丰乐湖,还有潜口明清民居博物馆、呈坎贞靖罗东舒先生祠、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景区,并拥有“××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体验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是旅游理想的目的地。

(六)怡人的优美生态环境

××的青山碧水,森林覆盖率为71.39%,空气清新,环境宜人,号称“天然氧吧”。特别是古民居、古村落与自然天人合一、高度和谐,宛若一幅幅山水画,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亮点和优势。

建区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开放强区、农业稳区、民营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在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启动了潜口明清园,呈坎古村落,唐模 、西溪南,龙山湖景区以及华商山庄的开发,创造了三个国家级4a景区,一个3a景区。××区的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来徽游客逐年增加,门票收入进一步增长,这为今后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近年来我区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它将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化旅游产业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当前,一些部门没有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认识和定位,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没有足够的把握,缺乏信心,认为抓旅游税收少、见效慢,“富民不富区”,形不成支柱产业。有的部门把发展旅游当成旅游部门一家的事,没有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配合,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应当清醒的看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最长,带动面最广,无疑是未来一大朝阳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坚定不移实现“工业立区”战略的需要。

(二)旅游产业发展专业性规划不到位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是全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纲领和蓝图,独具匠心的发展规划必将能更好地指导旅游产业科学、快速和健康发展。我区的《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__-20__)和《黄山市××区新农村建设规划》虽已先后制定,但主要侧重宏观布局,缺乏对整个旅游产业全局性的指导功能和权威。至今我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和景区(点)的修建性详规、控制性详规尚未制定。长期以来,重点旅游景区只有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而缺少专业性、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的具体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调查发现,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规划,几经变化,缺乏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朝令夕改,严重影响了古村落历史文脉和优美自然风光。诸如呈坎景区的农民新居建设,丰乐河二坝突兀的两栋新宅和西溪南村不断出现非徽派新建民居……

(三)对文化旅游品牌的确立不到位

多年来,对于××历史文化积淀与具有多元特色的现代文化融合后形成的文化特色,缺乏系统的考察、整理和研究,未能形成一个能够指导我区文化旅游建设的准确定位,缺少统一品牌。这对于我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宣传营销都有直接的影响。长期以来,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不清晰,景点景区的宣传品牌定位更是变幻无穷,既失于挖掘整理提炼,更谈不上有效规范使用。

(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主管部门与大产业要求的管理职能不适应。一方面,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管理多,服务少。旅游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涉及到文化、城建、规划、宣传、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宗教等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在目前的体制下,要完成这种有效的协调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区旅游项目开发总体上讲,投资实力都不强,力度不大,速度不快,或多或少存在着优先占有公共资源而动作迟缓现象。因此,需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

(五)重点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不到位

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特色鲜明,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但小、散、稀的特点也比较突出,缺少有号召力的亮点。景区景点运营的公司综合实力都很弱,投入少、建设慢,且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强,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龙头旅游产品或精品难以形成。从总体看,景区景点分散,“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没有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所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努力把区内重点旅游产品打造成国内旅游行业的精品。

(六)旅游推介促销不到位

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益突显,品牌包装、宣传促销是关键所在。我区旅游推介促销不足,旅游宣传范围有限,在媒体上未能持续进行宣传,形不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合力,致使景区景点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使旅游品牌缺乏吸引力,致使游客人气不足。同时,宣传促销缺乏大手笔,促销手段比较单一,创新力度不够,各个景区、旅行社各自为政的状况普遍存在,没有形成整体宣传的态势,加上一些景区景点文化挖掘不深,包装不精,致使旅游市场拓展乏力。

(七)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不到位

当前我区大交通环境优势已初步形成,但景区景点内部的道路等级低,高等级公路少。如潜口-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环形旅游线路,部分路段大型客车难以进入。就全区而言, “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发育不够成熟,设施功能配套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各重要交通入口(尤其是合铜黄岩寺出口处)没有大型的旅游宣传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宾馆、酒店数量少、等级低、容量小,且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民俗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尤其是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中心尚未合理配置,致使部分游客进不来,或者在区内逗留时间短。这些方面都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八)徽文化在旅游产品中融入不到位

我区虽然有堪称三大地域文化的徽文化,但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紧,基本上是单打一,文化和旅游两张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形成不了合力,更没有成为旅游产业新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近些年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设施和条件,民间艺术团体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走向市场步履维艰。文物修缮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以及充分挖掘、整理、推出徽文化的专业研究机构严重缺失,这样给我区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制约。由于××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在旅游上的运用程度不高,绚丽多彩的××文化、民俗风情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饮食文化挖掘、包装不足,旅游景区(点)文化注入性差。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无文化内涵,韵味不深,这无形之中就缩小了我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空间。

(九)××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深度不到位

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运作不力。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的纪念品档次低、千篇一律,对能体现××历史文化形象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工艺品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本土传统的名优土特产品,如贡菊、灵山贡米、红薯干、酒酿、灵山竹编等,没有配合旅游进行规模开发。旅游商品街建设几乎空白,缺少特色产品定点商店,这样直接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导致旅游产业效益低下。

(十)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培育不到位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如导游人员的文化旅游综合水平不高,酒店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旅游策划管理人才较少等。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缺乏统一、完善的对接机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导游人员在介绍景点时,对景点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够,讲解词简单生硬,且张冠李戴现象时有发生。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必然会直接制约着我区旅游产业的后续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充分发挥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于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结合,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

(一)依法保护,珍惜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要全面普查,摸清家底。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是我区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为有利于管理和保护全区文物资源,建议升格区文物管理所为副科级单位,对全区境内徽文化资源(含非物质类及历史遗存)进行再次的清理普查,并逐一登记,建立档案,做到知根知底。

二是要实施抢救性保护、维修。对急需保护、又有能力做到的,应刻不容缓地进行抢救;对一时还有困难的,要通过对上争取,编制项目尽快进行维修,使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再流失。

三是要尽快公布一批“区保”。根据文物的性质,选择一批作为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予以公布。既便于向上逐级申报,更便于对现存文物进行依法保护,减少损失。

四是要依法加强古村落的整体保护。××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坚决制止与古村落环境风貌不一致、不协调的建筑出现,确保古村风韵。呈坎、西溪南、潜口、唐模、洪坑、蜀源、灵山要实施整体保护,制定保护规划,划出保护区并重在落实和督查。对于条件暂不成熟的地方,宁可不开发、缓开发,也不能滥开发,防止造成破坏,留下后患和遗憾。要加快水资源的治理和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古村落的历史风貌,历史上的哪怕是一段残垣,一处遗址,今日同样要留下带有时代文化的历史印记。

五是要对远古遗址实施保护。对罗田“岩寺皖南龙”、岩寺“桐子山遗址”实行保护,划定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并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展示我区远古的灿烂文明。

(二)加强研究,提高文化旅游含量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区作为古老××的一部分,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域名保留地。我们对徽文化的研究,对××区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研究显然不能落后,这是责任所在。建议尽快成立徽文化研究机构,安排选调专业和业余骨干人员,组成专门队伍,对各个景区景点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宣传、策划和包装,确立各个景区景点的品牌、内涵和推介口号,编写资料书和宣传册。

(三)精心策划,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品牌决定产品发展方向和重点,决定了宣传促销能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说品牌无价。

一是主题形象和宣传口号。文化要突出个性,旅游更是如此。××区是10万人口的小区,无论是布局、建筑风格,还是总体形象都应突出个性,越有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越有魅力。××区是山水之乡、茶乡、竹乡、休闲养生之乡、文物之乡、徽墨之乡、名人名士之乡。我区总体形象定位宜为:精巧、秀雅、生态、徽韵。宣传口号可为:××区是文物之海、古建长廊、水墨画廊、休闲胜地。具体宣传也可:××区有一处处古村落、有一个个古祠堂、有一座座古桥、古塔、古牌坊、有一幢幢古宅、有一丛丛古树、有一批批名人。

二是统一品牌的准确定位。品牌就是一张名片。品牌的打造要切忌平淡枯燥,失去吸引力,又要防止与其它地域景点雷同,否则就等于没有品牌。还要注意不可夸大其词,捕风捉影,胡乱拔高,以招非议。我们建议:根据我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可以考虑为:(1)××区——××文化传承地。我区是唯一“××”域名保存地,徽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荟萃,理应传承,当之无愧,受之无愧,无可非议。(2)明代(或明前)××文化遗存地。我区明代××文化遗存多,在文物古建上:呈坎村和潜口民宅的明园较之黟县西递、宏村数量多;在人文上,单进士明代和明以前就有63人,较之休宁县多;岩镇状元唐皋、“文坛五子”之一的汪道昆、藏书大家、刻书大家吴勉学、吴王官 、吴养春、戏剧家潘之恒等均生于明代、成名于明代。(3)“休闲养生在××”。这一品牌还要继续推出,我区有幽雅的自然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适合休闲养生,但关键在于要在“休闲”和“养生”两句话上大做文章,要留得住人、有内容留人。对于景点个体来说,还应突出个性,防止千篇一律,做到有差异性,特色性,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要认真策划好各自品牌,竭力打造一景一品、一村一品,形成品牌效应。如:岩寺镇可以考虑打造第一状元镇(一镇5状元);西溪南村可为第一进士村(一村30个进士,41个举人);呈坎可为一村双国保或江南第一村;唐模可为江南水口园林第一村。

(四)强化规划,搞好文化旅游开发建设

《黄山市××区旅游发展规划(20__—20__)》已经制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开发建设,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为了使文化与旅游更好地结合,还应补充、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规划,旅游建设规划、文化产业规划及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规划的制定要有科学性,要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要有专家论证,防止简单化、短期行为;规划执行还要有连续性、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随心所欲。规划不光是拿来看,更重要的是去按规划落实。要下决心对所有景区景点、核心保护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整治,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更不得乱拆乱建。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环境是本,应该成为我们应有的建设理念。

景点要有综合开发意识,不能就景点开发而开发。生态、环境、服务、标识牌、广告牌、停车场、公厕、旅馆、酒店、旅游商品购物、娱乐场所、邮政通讯、交通道路、美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应科学设定。我们对景点的开发也不能不顾条件,一哄而上,要注意防止开始热热闹闹,过了一阵冷冷清清,要成熟一个,包装一个,开发一个,推出一个。我区在近期内,宜对呈坎、潜口、唐模、新四军四部旧址、丰乐湖、西溪南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打造精品;对蜀源、灵山、二坝、洪坑要尽快制定好规划,先保护好文物、建筑和生态环境,再通过招商引进有实力、有资质的客商进行开发。对各村落、各景点都要认真研究探索文化资源表现手段,进行功能界定,尽量避免雷同,要保持冷静心态,精心策划开发,循序渐进地推动。

(五)破解瓶颈,加快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一要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延长产业链。随着我区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自驾游与日剧增,景区沿线必要的交通旅游标识牌、景区景点的宣传牌、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要加快重点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如呈坎、唐模的乡村旅馆,丰乐湖的度假酒店,龙山山庄的建设。要尽快启动自驾车营地、枫丹白鹭五星级酒店项目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区位优势地段,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洗浴中心和茶楼建设。

二要突出××地方民间特色,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开发步伐。要突出××民间工艺品开发,瞄准市场,包装提升,使××木雕、石雕、竹雕、徽墨、竹编等形成品牌化,系列化和规模化。在一些景区景点可采取“前店后坊”的产销方式,集浏览观赏、参与劳作和商品销售于一体,既可丰富浏览内容,又可诱发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加大××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包装,直接进入购物市场,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

(六)整合资源,加快文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区文化旅游点多线长面广,在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上往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唱各的调,较少整体联合,整体包装打造和宣传促销,缺乏团队精神和群体力量。一要下决心整合资源,整合线路,做好宣传促销工作。二要详尽地制定好总体规划,安排好线路,串珠成链,串点成线。三要加强区内景点的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大手笔、大气度地实行重组整合,坚决防止和纠正不顾大局,谁也成不了气候的狭隘意识和行为。四要加强与歙县、绩溪、黄山及其它区县的联合,形成东线旅游板块,由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对外促销,提高××区知名度,实现文化和谐。

同时,在线路整合上,围绕“古色、绿色、红色”板块,精心做好已经运行多年的“××文物古迹游”、“名山秀水古××”、“××乡村休闲养生游”、“红色圣地足迹游”线路。但重要的还是要丰富内容,增加内涵,吸引游客兴趣,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七)文旅结合,丰富文化旅游内涵

一要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徽文化内涵。要鼓励区内外从事和热爱徽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多出精品,进一步把徽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设计,提升徽文化内涵,让游客更多地感受和体验博大精深的徽文化。文化旅游景点的导游词,要突出徽文化的核心内容。要根据各个景点风土人情、建筑风格、民俗掌故,编写出既有趣味性和故事性,又有真实性和知识性的导游词,做到雅俗共赏。

二要丰富充实旅游内容。要紧紧围绕旅游业六要素,充实文化内容,增加互动项目,延长旅游产业链。××文化和古建筑本身就让人有一种沉闷、压抑感,所以要合理安排丰富多彩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客参与的民俗、民风、茶文化、饮食文化、传统手工艺制作、养生保健等活动,做到游客参与、动静结合,留得住人、留得下客。要以文促旅,以旅活文。在旅游项目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真正实现“观光型”到“体验型”,再到“寄居型”的升级进位。

(八)培养人才,提升文化旅游队伍素质

一要加强对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徽文化知识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提高综合素质和宣传××、传播徽文化的水平。

二要加强与省内外各类高等院校合作,在我区创办实习、培训基地。区职教中心要实行定向培养,开办文化、旅游专业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

三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引进、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到文化旅游业发展中来。

(九)创新机制,拓宽文化旅游投融资体系

一要采取旅游招商与工业招商同样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办法,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投融资体制。

二要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点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经营权等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文化旅游产业。

三要在经营过程中,注意保护农民作为产权人的利益,农村公共资源作为所在村的集体利益,鼓励农民参与旅游活动,形成大旅游的氛围和格局。

(十)加强领导,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小组,要切实负责协调好全区文化旅游深度结合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必要时,可成立旅游经济工作委员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区工作合力。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区政府要发挥好资金引导作用,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抢救性文物的保护、维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用于全区旅游的整合宣传促销,公共服务设施、人才培训等。群众社区文化、各类文艺业余组织,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业务辅导。

三要积极营造好社会大环境。要进一步形成大文化、大旅游的氛围,形成干部群众都参与,上上下下都支持的格局。要建好图书馆、文化馆,开辟徽文化展示厅,名人展示厅等。要组织力量编写××文化简明乡土教材,让中小学生和全区人民了解我区丰富文化底蕴,开展爱祖国、爱××的教育。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大的特色产业。我区作为古××域名唯一传承地,历史人文底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的文化旅游业必将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辉煌。

第3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4篇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因此,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张扬民族文化个性、突出民族文化差异性是我县旅游业不变的灵魂和永久的主题。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进一步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根据县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顺县民族事务局日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对我县的芙蓉镇旅游进行调研:中国酷猫写作范文网

一、芙蓉镇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现状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县49.5万人,土家族有37.2万人占总人口的75%。历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传承、不断光大、不断变革。这里沉淀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历史文化、民族饮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镇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所以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之所以被县委政府不遗余力将其打造为我县旅游黄金带,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观之外,更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镇,陈列着溪州铜柱等土家民族创造的、极为丰富的、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众多人文旅游景观,这里遗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这正是大批游客心仪芙蓉古镇的重要理由。

1、历史文化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统治溪州800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古镇”。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的汉代古墓与天主教堂、红军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

2、自然生态文化

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镇内还有著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3、土家饮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饮食特性,积累并创造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腊肉、猛洞河桂花鱼、土家酸菜等传统饮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刘晓庆米豆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樱花蜜酒、牛头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开始重放光彩。即传承推广了土家饮食文化,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创收。

4、特色建筑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土家先民以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来与兄弟民族建筑文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火统子大屋;“树巢居”则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日的转角吊脚楼,成为溪州土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难开头,木匠难起吊脚楼,铁匠难打钓鱼钩……”,转角吊脚楼的主构特征为吊脚转角,下吊金瓜,上挂猫弓眉枋;吊脚廊栏、门窗多扎“万”字花格;吊脚下栏廊枋多通雕“万”字浮雕花边。屋顶坡面小青瓦,飞檐翘角,翘角以雄为美。而在芙蓉古镇这种转角吊脚楼有土王行宫、红军医院等与古镇五里石板街构成了古镇标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磨光发亮的石板更是见证了古镇千年发展历史。

5、土家服饰文化与民间工艺

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服饰就是别具一格,分男装、女装和童装,头戴青丝帕,脚穿麻草鞋,彩丝绣钩花……形成自己的服饰文化。土家人善于绣花和织锦,自称“西兰卡普”,在古镇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织锦作坊,生产出土家服饰、土家织锦和绣花鞋垫。芙蓉镇上土家人与织锦作坊一样建有独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编织出土家人特有的筛、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致的小背篓,同时还有石雕、木雕、根雕等,并以此来招揽游客。

7、民风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 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其内容丰富,有神话、歌舞、传说、民歌、丧葬文化等。取材极为广泛,主题明确,表现生动,流传深远,具有多学科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过年赶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在芙蓉镇都有了一定的尝试。

二、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契机

1、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永顺县委政府连续几年经济会议提出了旅游发展王村的战略决策,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给芙蓉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良好的发展空间。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1828线穿镇而过,张家界-王村-凤凰旅游线路已成精品旅游线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取景拉动了芙蓉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向前发展。

3、土家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入选奥运开幕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产生于土家族祭仪式中,土家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奥运开幕式的表演节目,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这也给土家族聚居区和发祥地芙蓉镇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

三、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旅游硬件建设,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搞好民族文化旅游,应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展览出民族文化,应避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因地制宜,加强组合,包括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主题不同的文化遗产景观组合等。加强民俗村,歌舞广场等硬件建设,如发展土家族民俗游,把当地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包括服饰、居住、饮食、歌舞、婚俗、土家织锦、刺绣等)组合后向游客集中展示,吸引游客。同时也给那些没有机会向更多游客进行展演的单项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谓一举多得。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区居民进行专门培训,进行民族统一着装,学会简单的土家语。对古街进行集中改造修建,构建土家吊脚楼群,打造土家一条街。

2、重视节庆、广泛宣传。土家族民间节庆尤其是土家族节庆本身就是一项价值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在这一大项目下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子项目,可以说民间节庆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佳平台,例如,土家赶年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引导、积极宣传民间节庆。其次,在重视开展民间节庆的基础上,汇集众多的遗产项目,策划举办了多项融经贸、体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庆活动,如“中国土家族毛古斯节”、“土家族社巴节”等,通过多种媒体的全方位宣传,使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闪亮登场,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也让来自民间的艺人或表演者,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得到收获,提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3、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旅游开发促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两者并不对立,只要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所用,而科学的开发行为带来的效益是促使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二是用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随着芙蓉镇旅游品牌价值升位,应抓紧对弥足珍贵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遵循保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开发出我县区域内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众多旅游活动与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芙蓉镇旅游内容,突出芙蓉镇文化旅游内涵,保持芙蓉镇旺盛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多数传承者和拥有者因开展旅游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贫致富,使他们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把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传承者和拥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县的旅游经济发展,促使他们提高保护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从而保证我县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第5篇 关于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__区委、区政府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在普法工作各个环节的渗透,走出了一条有特色、重实效、重基层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和谐金山建设的有力助推器,全面推进法治县区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 主要做法

(一)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创建活动

__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来对法治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金山、平安金山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20__年初制定印发了《__区开展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法治县区创建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全面推进__区法治文化建设。

(二)以点带面,做好基层法治文化建设

加强指导协调,以奋斗街道、新建社区、育林社区作为创建工作试点,加强联系指导,积极探索提__县区、街道法治化建设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同时,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社区、法治示范学校、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进全区法治化建设。2023年6月举办“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和谐金山”法律广场活动。借《城市居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20周年的东风,__区依法治区办、区民政局等单位及学术机构联合开展了有奖征文、专题培训、居民论坛、《居委会组织法》专题讨论会、社区文化节等一系列促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的活动。

在创建活动中,__区统筹安排,抓好落实,着力推动“法律六进”各项任务的落实。特别在“法律进社区”活动中,要求各地要着力抓好社区的“四个一”建设,即“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设一个法制宣传专栏;每个月上一堂法制课;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配一套法律图书;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建立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

(三)创新形式,全方位推进普法宣传

一是创新普法形式,利用电视、报纸、征文等形式全方位普法。改变以往局限于摆摊设点式的普法形式,利用__区的网、报、台等媒介开展多层面、立体式法制宣传教育。面向全区开展了法制动漫作品征文比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区普法工作的影响力,促进了辖区群众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二是结合重大节日,全方位推进普法宣传,学法意识深入人心。针对特定的节日,结合各单位实际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将普法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春节期间,在辖区全面开展对返乡人员和留守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针对交通安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进行宣传,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3.8”维权周,提高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3.15”期间,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使广大消费者知法、懂法;以人民调解宣传月为契机,大力宣传人民调解非讼、经济、便捷的纠纷解决模式,鼓励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时首选人民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在“6.26”禁毒宣传日联合区禁毒办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动员全民参与禁毒宣;“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前后,组织系列广场普法、文艺普法、社区普法等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

(四)多方参与,普法联动机制成效明显

充分发挥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依法治区办的宏观指导职能和部门的主体作用,建立普法部门联动机制,共同承担宣讲任务,共同履行宣教职责,合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作用,统筹整合各类有效资源。

二、存在问题

1、有的部门对法治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软性任务,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不如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那么容易出政绩。

2、法治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在管理和实际开展工作上缺少有效的规范。

3、各部门沟通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虽成立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有的具体工作往往由区司法局或依法治区办孤军作战,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效应。

三、有关建议

(一)强化法治文化的创新性。

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要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

要通过举办“法制大讲堂”等形式,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通过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唱会、法制摄影和书法、美术展览、动漫展览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第二,要构筑法治文化人才高地。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育出一批在法治文化事业各方面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和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要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骨干的专业辅导,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将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纳入“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

第三,要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要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应更多地依托现代通信手段和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公益广告、手机短信、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短信、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二)强化法治文化的实践性。

法治文化建设同法治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既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空谈法治文化建设,更不能用法治文化建设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建设朝着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导向。我们的法治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服务百姓民生。要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区人民致力于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化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巨大力量。

(三)建立和完善法治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其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经常化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与沟通,通过部门配合、分工协作、扩大交流,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着力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健全领导责任、市场运作、表彰激励等机制,以机制创新推进法治文化建设。

文化旅游建设情况的

第6篇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加强宣传,树立品牌,寻求广泛认同。提高对__擂茶的文化认同,是着力开发__擂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1992,__),__被专家认定为擂茶发祥地,且有“莫道醉人唯美酒,擂茶一碗更生情”、“我终于找到了日本茶道的源头”、“秦人擂茶是对世界茶道的特殊贡献”等国际友人饮__擂茶后的评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为__擂茶文化正了名。但还远不够,必须要让国内外游客认同,并产生消费欲望。所以要充分借助现代立体媒体工具(尤其是互联网)和旅游营销活动(文娱、体育、会展、学术)等,加强推介宣传,树立品牌形象。

开发__擂茶文化旅游产品时,一定要注重对擂茶文化内在精神的发掘,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体验到文化旅游的愉悦,性情受到陶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了淡化商业性表演成分,可考虑重点扶植临近__景区,擂茶文化氛围浓、民风淳朴、民居古朴、村落整洁的自然村作为__原生态擂茶文化保护和旅游开放示范村。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实行规范生产,确保食品安全。

在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应遵循:(1)特色性原则。立足于__当地擂茶文化资源,突出特色,强化辨识度。(2)文化性原则。__自古以来以擂茶待客、祭祀、作礼、唱曲等无不说明擂茶是当地乡土文化的载体,所以说文化是__擂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灵魂。(3)参与性原则。注重擂茶文化旅游的观赏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实现高层次的文化旅游与大众化旅游有机结合。(4)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追求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__擂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政绩扶植、短期突击等浮躁的短视行为,切实把握擂茶文化的优势与特色,找准与周边区域及相似行业的定位坐标,透彻分析__擂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市场(__本地-湘中长株潭-湘西张吉怀)、基础市场(宜昌-武汉-沪宁杭-粤港澳)、机会市场(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客源市场条件,明确__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长远目标,有的放矢的确定各阶段目标。其次,由于旅游业与社会各界关联性极强,所以旅游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工作协同,实现大__区域擂茶文化旅游管理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管理体制创新,规范引导社区、企业、个人参与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使其服务社会、造福于百姓。

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打造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

作者——李江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__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__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星子县人民政府承办、星子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田园,感悟山水”九江乡村旅游月活动在三石生态园举办,多家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力星子—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自全国46家中央网络媒体重点新闻网络站及知名商业网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子,对星子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

4、以创品牌特色为目标

星子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示星子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大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子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高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林区的防火安全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加大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网络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文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子县的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子县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前面说到的星子县概况里已经提到了星子县的文化方面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自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里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星子县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支仅维持低水平的平衡,导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设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传招睐都相对滞后,只能维持低效益的动转、缓速度的增长。二是文化旅游品牌尚未树立。一直以来,星子县发展旅游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没有具体化,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载体来体现,游客对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为山南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如名人文化,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理学家朱熹、周敦颐;宗教文化,五大丛林名播海内外;山水文化,文人骚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诗文画,还有正在兴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是软肋。星子县文化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广阔,但没有一个产品做大做强。

3、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整合资源,增强化星子文化旅游整体合力。

根据星子旅游发展现状,要突出庐山温泉—泉文化、庐山山南风景文化、鄱阳湖生态文化,通过引导、培育、发展,逐步形成组成山南旅游文化三大体系,共塑温泉—庐山山南—鄱阳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对民俗风情、民俗文化进行有效挖掘、开发,向广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朴的民俗风情。

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星子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鉴于星子县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路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利用国外、省外资金开发文化旅游客源,投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加强协调配合,构建星子文化旅游共建局面。

文化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要把文化旅游为作重要工作来抓,旗帜鲜明地突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地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行动。转变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着力于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协调内外各方关系,为企业服务。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做好后勤保障,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旅游人力资源是星子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星子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人力资源体系。精心培育人才并有效使用,争取旅游人力资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长的竞争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历程的重要保障,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山林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防火意识教育,在林区及各种禁止用火地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严防火灾的发生。

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间运作的典型产业。信息载量巨大,实时畅达,广域连通的互联网络信息手段在旅游业中能发挥突出的作用,必将引导旅游产业产生深刻的变革,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也是发展星子县文化旅游的有效手段。

四、总结

四五天的调研时间一晃就过了,在这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去了星子县旅游局了解有关情况、去了各个景区景点实地考察、走访了相关部门并且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对赣北星子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了许多相关信息,深入了解了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在星子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制定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全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正在逐步的趋于成熟,全县旅游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致谢

在完成这篇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此我要向各位给予我们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参考资料

1、《星子县旅游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2、《星子县志》

3、《渊明故里好风光——庐山星子风景话趣》

4、中国星子人民政府网站相关资料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因此,展现民族文化内涵、张扬民族文化个性、突出民族文化差异性是我县旅游业不变的灵魂和永久的主题。为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进一步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根据县委、政府部署和安排,永顺县民族事务局日组织了专门的调研组,对我县的芙蓉镇旅游进行调研:

一、芙蓉镇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现状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全县49.5万人,土家族有37.2万人占总人口的75%。历史悠久,民族性突出;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不断的传承、不断光大、不断变革。这里沉淀着民族千年的智慧结晶,内容博大精深,她包含民族历史文化、民族饮食、民风民俗、民间工艺、土家特色建筑等,而芙蓉镇更是土家族重要聚居区和发祥地,之所以备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之所以被县委政府不遗余力将其打造为我县旅游黄金带,其核心就在于除了分布自然旅游景观之外,更为迷人的地方在于她是一座千年古镇,陈列着溪州铜柱等土家民族创造的、极为丰富的、以文化遗产为主体的众多人文旅游景观,这里遗留着大量的古建筑和土家民族特色建筑,而这正是大批游客心仪芙蓉古镇的重要理由。

1、历史文化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的古镇,它是土司统治溪州8__年重要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号称“酉阳雄镇”,原名王村,因中国电影泰斗导演谢晋、著名明星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古镇”。因得舟辑之利,可上通川、黔,下达沪、杭。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39年),溪州刺史彭仕愁与楚王马希范发起土家历史上最著名的“溪州之战”,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现存该镇,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于该镇会溪坪。明嘉靖年间,“东南战功第一”的抗倭英雄彭翼南就是由该镇起程,率部三千前往东南抗倭。而这里发现和挖掘的汉代古墓与天主教堂、红军医院等见证着该镇的历史。

2、自然生态文化

古镇三面环水,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窜镇而过的营盘溪瀑布连着瀑布,尤其是王村大瀑布,高101米,宽60米,飞流而下,声响如雷,故芙蓉镇又被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沈从文先生曾对古镇王村赞道:“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丽清奇的码头,应数王村,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清脆,岩石黛黑,水深而清,鱼大如人”。镇内还有著称“天下第一漂”的漂流和猛洞河沿岸秀丽宜人的美景。这些鬼斧神工朔造的奇特美丽的芙蓉山水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天然资源和生态条件。

3、土家饮食文化

土家族具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土家族酸辣香的饮食特性,积累并创造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的民族特色佳肴。天下第一螺、土家腊肉、猛洞河桂花鱼、土家酸菜等传统饮食和小吃蒿子粑粑、刘晓庆米豆腐等都使很多游客吃了忘返;而伴随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樱花蜜酒、牛头宴、土王全席等具有千年历史的美食开始重放光彩。即传承推广了土家饮食文化,又达到了以食促游,以食创收。

4、特色建筑

土家族先民古居溪州,早在采集狩猎时期,土家先民以树筑巢、以石垒屋、以石洞而居。“洞穴居”后来与兄弟民族建筑文化交融后发展成明清时期的封火统子大屋;“树巢居”则是土家先民为防潮湿防野兽在树上搭建居住的简陋窝棚,后与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发展成今日的转角吊脚楼,成为溪州土家族当代的主要建筑风格。土家族民歌唱到:“唱支山歌难开头,木匠难起吊脚楼,铁匠难打钓鱼钩……”,转角吊脚楼的主构特征为吊脚转角,下吊金瓜,上挂猫弓眉枋;吊脚廊栏、门窗多扎“万”花格;吊脚下栏廊枋多通雕“万”浮雕花边。屋顶坡面小青瓦,飞檐翘角,翘角以雄为美。而在芙蓉古镇这种转角吊脚楼有土王行宫、红军医院等与古镇五里石板街构成了古镇标志性建筑,而石板街上磨光发亮的石板更是见证了古镇千年发展历史。

5、土家服饰文化与民间工艺

自古以来,土家族的服饰就是别具一格,分男装、女装和童装,头戴青丝帕,脚穿麻草鞋,彩丝绣钩花……形成自己的服饰文化。土家人善于绣花和织锦,自称“西兰卡普”,在古镇依然建着具有土家特色的织锦作坊,生产出土家服饰、土家织锦和绣花鞋垫。芙蓉镇上土家人与织锦作坊一样建有独具特色的竹篾加工作坊,编织出土家人特有的筛、簸以及宋祖英歌中精致的小背篓,同时还有石雕、木雕、根雕等,并以此来招揽游客。

7、民风民俗

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学。其内容丰富,有神话、歌舞、传说、民歌、丧葬文化等。取材极为广泛,主题明确,表现生动,流传深远,具有多学科价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梯玛歌、土家族民歌、土家族过年赶年等,而这些民风民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在芙蓉镇都有了一定的尝试。

二、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契机

1、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打造。永顺县委政府连续几年经济会议提出了旅游发展王村的战略决策,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倾斜,给芙蓉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2、良好的发展空间。新建的国家二级公路1828线穿镇而过,张家界-王村-凤凰旅游线路已成精品旅游线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取景拉动了芙蓉古镇民族文化旅游向前发展。

3、土家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入选奥运开幕式。原始戏剧舞蹈毛古斯产生于土家族祭仪式中,土家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拔步卡”。作为湖南唯一入选奥运开幕式的表演节目,在国人和世人面前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这也给土家族聚居区和发祥地芙蓉镇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天赐良机。

三、芙蓉古镇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旅游硬件建设,整合民族文化资源。搞好民族文化旅游,应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丰富多彩的展览出民族文化,应避免文化遗产旅游产品的单一性,因地制宜,加强组合,包括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组合,主题不同的文化遗产景观组合等。加强民俗村,歌舞广场等硬件建设,如发展土家族民俗游,把当地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包括服饰、居住、饮食、歌舞、婚俗、土家织锦、刺绣等)组合后向游客集中展示,吸引游客。同时也给那些没有机会向更多游客进行展演的单项文化遗产项目提供展示平台,可谓一举多得。加强行业管理,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区居民进行专门培训,进行民族统一着装,学会简单的土家语。对古街进行集中改造修建,构建土家吊脚楼群,打造土家一条街。

2、重视节庆、广泛宣传。土家族民间节庆尤其是土家族节庆本身就是一项价值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在这一大项目下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子项目,可以说民间节庆是集中展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佳平台,例如,土家赶年过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首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引导、积极宣传民间节庆。其次,在重视开展民间节庆的基础上,汇集众多的遗产项目,策划举办了多项融经贸、体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节庆活动,如“中国土家族毛古斯节”、“土家族社巴节”等,通过多种媒体的全方位宣传,使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土家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不同的展演形式闪亮登场,让参观者大饱眼福,也让来自民间的艺人或表演者,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得到收获,提高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3、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民族文化和旅游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一是以旅游开发促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两者并不对立,只要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所用,而科学的开发行为带来的效益是促使资源得以更好的保护。二是用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随着芙蓉镇旅游品牌价值升位,应抓紧对弥足珍贵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在遵循保留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开发出我县区域内的以展示土家族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众多旅游活动与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芙蓉镇旅游内容,突出芙蓉镇文化旅游内涵,保持芙蓉镇旺盛的生命力与吸引力。三是搞好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多数传承者和拥有者因开展旅游增加了自身收入,改善了生活,甚至脱贫致富,使他们感受到自身文化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要把我县民族文化遗产、特色工艺的传承者和拥有者更多的投入到我县的旅游经济发展,促使他们提高保护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从而保证我县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最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第7篇 2023年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范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打造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

作者——李江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__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__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23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星子县人民政府承办、星子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田园,感悟山水”九江乡村旅游月活动在三石生态园举办,多家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力星子—第__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自全国46家中央网络媒体重点新闻网络站及知名商业网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子,对星子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

4、以创品牌特色为目标

星子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示星子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魅力的旅游大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子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高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林区的防火安全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加大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网络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文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子县的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子县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前面说到的星子县概况里已经提到了星子县的文化方面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自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里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星子县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支仅维持低水平的平衡,导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设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传招睐都相对滞后,只能维持低效益的动转、缓速度的增长。二是文化旅游品牌尚未树立。一直以来,星子县发展旅游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没有具体化,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载体来体现,游客对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为山南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如名人文化,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理学家朱熹、周敦颐;宗教文化,五大丛林名播海内外;山水文化,文人骚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诗文字画,还有正在兴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是软肋。星子县文化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广阔,但没有一个产品做大做强。

3、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整合资源,增强化星子文化旅游整体合力。

根据星子旅游发展现状,要突出庐山温泉—泉文化、庐山山南风景文化、鄱阳湖生态文化,通过引导、培育、发展,逐步形成组成山南旅游文化三大体系,共塑温泉—庐山山南—鄱阳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对民俗风情、民俗文化进行有效挖掘、开发,向广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朴的民俗风情。

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星子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鉴于星子县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路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利用国外、省外资金开发文化旅游客源,投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加强协调配合,构建星子文化旅游共建局面。

文化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要把文化旅游为作重要工作来抓,旗帜鲜明地突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地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行动。转变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着力于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协调内外各方关系,为企业服务。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做好后勤保障,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旅游人力资源是星子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星子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人力资源体系。精心培育人才并有效使用,争取旅游人力资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长的竞争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历程的重要保障,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山林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防火意识教育,在林区及各种禁止用火地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严防火灾的发生。

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间运作的典型产业。信息载量巨大,实时畅达,广域连通的互联网络信息手段在旅游业中能发挥突出的作用,必将引导旅游产业产生深刻的变革,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也是发展星子县文化旅游的有效手段。

四、总结

四五天的调研时间一晃就过了,在这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去了星子县旅游局了解有关情况、去了各个景区景点实地考察、走访了相关部门并且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对赣北星子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了许多相关信息,深入了解了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在星子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制定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全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正在逐步的趋于成熟,全县旅游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致谢

在完成这篇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此我要向各位给予我们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参考资料

1、《星子县旅游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星子县志》

3、《渊明故里好风光——庐山星子风景话趣》

第8篇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

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9篇 擂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茶文化正了名。但还远不够,必须要让国内外游客认同,并产生消费欲望。所以要充分借助现代立体媒体工具(尤其是互联网)和旅游营销活动(文娱、体育、会展、学术)等,加强推介宣传,树立品牌形象。

开发_____擂茶文化旅游产品时,一定要注重对擂茶文化内在精神的发掘,让游客充分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体验到文化旅游的愉悦,性情受到陶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了淡化商业性表演成分,可考虑重点扶植临近_____景区,擂茶文化氛围浓、民风淳朴、民居古朴、村落整洁的自然村作为_____原生态擂茶文化保护和旅游开放示范村。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实行规范生产,确保食品安全。

避免政绩扶植、短期突击等浮躁的短视行为,切实把握擂茶文化的优势与特色,找准与周边区域及相似行业的定位坐标,透彻分析_____擂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市场(_____本地-湘中长株潭-湘西张吉怀)、基础市场(宜昌-武汉-沪宁杭-粤港澳)、机会市场(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客源市场条件,明确_____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长远目标,有的放矢的确定各阶段目标。其次,由于旅游业与社会各界关联性极强,所以旅游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工作协同,实现大_____区域擂茶文化旅游管理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第三,管理体制创新,规范引导社区、企业、个人参与擂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使其服务社会、造福于百姓。

第10篇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1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__县的强大引擎。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实现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入了解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旅游景点和文化经营场所,通过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特色文化县、发展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提高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为落脚点,根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加强“一区两园”(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临泽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93家。省级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园按照“三大板块两环五区”(即:核心地质游览板块、丝路文化体验板块、民俗风情板块,丹霞地质游览环、丝路文化体验环,丹霞地质观光区、入口门景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的总体格局,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依托昭武古城、西游传说遗迹、丹霞山、丹霞广场和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以红色圣地、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健身娱乐、国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县级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同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自20__年以来,成功举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临泽篇”演出;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了“红旗飘飘”红歌传唱、“亲近大沙河,感受生态美”万人休闲健身跑步活动、“枣乡情”民族交响音乐会、“生态临泽”书画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在繁荣城乡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了临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__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80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05%。建成大沙河生态旅游景区、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双泉湖景区、香古寺景区等一批省内外知名旅游景区,其中,丹霞景区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被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泉湖、香古寺景区被命名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双泉湖、黑河烟林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成星级旅游饭店4家,发展特色“农家乐”85家。20__年,全县接待游客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8、5%。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旅游规划相对滞后。近年来,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甚清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2、规模偏小缺乏项目支持。文化企业数量、规模、经营呈现“小、散、乱”的状态,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方面还没有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撑,发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闹”上。旅游资源开发迟、开发程度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业开发仍处于起步开发、夯实基础、加强培育的阶段。

3、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以个体经营居多,传统项目比重大,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少,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旅游资源分属于条块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乡镇自身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旅游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够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过境游”与“过夜游”比例失调,旅游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严重短缺。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全县最大的文化经营企业丹霞旅游公司,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管理等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紧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依据

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全县未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在全面落实政府批准的《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精心做好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独有或特有资源,以“兰洽会”、深圳“文博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为平台,积极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实施重点招商,精确招商,吸引具实力、有品牌的企业投资文化产业。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旅游资源入股、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构建多元化旅游开发投入机制,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鼓励引导国家、集体、个人、外商等多种经济成份投资开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和经营性旅游项目。加快启动__县丹霞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搭建投融资平台。争取实施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项目,精心做好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县文化馆扩建、__县数字放映厅等项目建设,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搭建平台。开通七彩丹霞至大沙河景区旅游快速通道,建设丹霞旅游小镇,以七彩丹霞、大沙河景区、黑河湿地为支撑,精心培育丹霞奇观、绿洲风貌、生态景观、红色圣地为主的精品旅游线,完善__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开发双泉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市场,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临泽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深入挖掘资源,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入研究“塞上江南”、“丝路明珠”中国第三阶梯才能看到的南国景观、七彩丹霞、绿洲、湿地、戈壁、沙漠等多彩的生态文化、河西走廊地域文化、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中国枣乡品牌文化,并加以挖掘运用,着力打造以“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四月八”庙会为主的节会文化品牌;以七彩丹霞、西游遗迹、峡谷奇观为主的旅游文化品牌;以戈壁水乡、黑河湿地为主的生态文化品牌;以精品玉米制种、现代设施农业为主的农耕文化品牌;以梨园口战役纪念馆、汪家墩战斗遗址为主的红色文化品牌。实施“枣乡·丹霞”宜居宜游宣传文化工程,积极组织开展新闻采访交流、文艺创作采风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传播活动,促进“中国枣乡”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和感受临泽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形象,充分体验多彩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康体养生和惊险快乐之美。

(四)强化宣传营销,以旅游业推进文化深度交流

以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四张名片、提升临泽整体旅游形象为目标,采取“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动”的手段,整合资源和资金,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

一、是强化主流媒体宣传。

运用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影响力高的特点,加大在央视、甘肃卫视、旅游专业网站的广告宣传力度;做好临泽旅游网及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旅游网与旅游专业网站联网对接,积极开展联网营销。

二、是强化户外宣传。

继续做好国内重点城市机场、车站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张掖丹霞及临泽旅游宣传广告,积极协调在高速公路临泽出入口及国道、省道__县乡公路沿线设置完善旅游景区交通导览指示牌;在高速公路临泽出入口等处设置游客咨询服务台,旅游旺季免费发放《临泽旅游指南》明白卡。

三、是强化节会宣传。

精心设计制作一本《临泽风光》画册、一张《临泽自驾游地图》和一张《临泽旅游指南》明白卡,参加国内“旅交会”、经贸洽谈会等宣传推介活动,努力拓展对外宣传空间;坚持每2—3年承办一次高规格、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文化节会或重大活动,提升临泽整体形象,扩大对外知名度。

四、是加强区域合作。

组织重点旅游经营单位主动到周边及重点客源地搞宣传促销、搞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市内外旅行社的联系沟通,联手宣传促销、联合开发市场,构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优势互补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旅游发展合作共赢。

(五)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文化旅游队伍整体素质

加强文化旅游经营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提升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和经营人员的素质,依托全国知名高校委托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稳定和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壮大民间文化演艺队伍,培育一支文化资源研究队伍。实行灵活宽松的引进政策,重点引进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鼓励社会人才投身文化旅游建设,深化职称评审改革,实现非公有制文化旅游企业人员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同等对待。

(六)建立互动机制,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围绕省、市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核心区”的目标,建立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机制,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 “规划上统筹编制、政策上统一扶持、项目开发上统一打造、市场开拓上统一推介、人才培养上统一培训”的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良性循环。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和临泽鲜明的地域文化资源,把文化元素贯穿到旅游景区项目设计、建设、管理、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之中,用文化包装旅游项目,增强旅游的魅力、活力、吸引力,提升旅游的内涵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旅游传播、传承文化的载体作用,为实现文化产品价值创造消费市场。编排地方特色演艺剧目,搭建演艺平台;扶持开发刺绣、烙画、剪纸、面塑、葫芦雕刻等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商品及小包装便携式地方土特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旅游与体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2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乐居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位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11篇 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打造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

作者——李江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XX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11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星子县人民政府承办、星子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田园,感悟山水”九江乡村旅游月活动在三石生态园举办,多家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力星子—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自全国46家中央网络媒体重点新闻网络站及知名商业网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子,对星子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

4、以创品牌特色为目标

星子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示星子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大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子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高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林区的防火安全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加大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网络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文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子县的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子县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前面说到的星子县概况里已经提到了星子县的文化方面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自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里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星子县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支仅维持低水平的平衡,导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设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传招睐都相对滞后,只能维持低效益的动转、缓速度的增长。二是文化旅游品牌尚未树立。一直以来,星子县发展旅游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没有具体化,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载体来体现,游客对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为山南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如名人文化,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理学家朱熹、周敦颐;宗教文化,五大丛林名播海内外;山水文化,文人骚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诗文字画,还有正在兴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是软肋。星子县文化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广阔,但没有一个产品做大做强。

3、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整合资源,增强化星子文化旅游整体合力。

根据星子旅游发展现状,要突出庐山温泉—泉文化、庐山山南风景文化、鄱阳湖生态文化,通过引导、培育、发展,逐步形成组成山南旅游文化三大体系,共塑温泉—庐山山南—鄱阳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对民俗风情、民俗文化进行有效挖掘、开发,向广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朴的民俗风情。

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星子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鉴于星子县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路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利用国外、省外资金开发文化旅游客源,投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加强协调配合,构建星子文化旅游共建局面。

文化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要把文化旅游为作重要工作来抓,旗帜鲜明地突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地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行动。转变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着力于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协调内外各方关系,为企业服务。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做好后勤保障,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旅游人力资源是星子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星子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人力资源体系。精心培育人才并有效使用,争取旅游人力资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长的竞争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历程的重要保障,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山林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防火意识教育,在林区及各种禁止用火地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严防火灾的发生。

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间运作的典型产业。信息载量巨大,实时畅达,广域连通的互联网络信息手段在旅游业中能发挥突出的作用,必将引导旅游产业产生深刻的变革,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也是发展星子县文化旅游的有效手段。

四、总结

四五天的调研时间一晃就过了,在这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去了星子县旅游局了解有关情况、去了各个景区景点实地考察、走访了相关部门并且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对赣北星子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了许多相关信息,深入了解了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在星子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制定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全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正在逐步的趋于成熟,全县旅游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致谢

在完成这篇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在此我要向各位给予我们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参考资料

1、《星子县旅游局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星子县志》

3、《渊明故里好风光——庐山星子风景话趣》

4、中国星子人民政府网站相关资料

调研文化旅游报告11篇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化旅游信息

  • 调研文化旅游报告11篇
  • 调研文化旅游报告11篇72人关注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旅游 ...[更多]

  •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4篇
  •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4篇60人关注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怎么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 ...[更多]

  •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8篇)
  •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8篇)53人关注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