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工商所调研报告10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32

工商所调研报告

第1篇 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加强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促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省局领导的安排,我们近期对部分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实地查看、开座谈会、个别交流、走访群众、审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基本情况

执行力是基层工商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上级工商部门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的能力,也是基层工商所履行职责、推进工作、完成任务、服务群众、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基层工商所在上级工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说,基层工商所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够把握全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促进各项工商工作发展,在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完成急难险重服务保障任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及人民群众的基本满意。

二、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急需提高加强

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必须一起抓,共同促进。部分基层工商所对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不够重视,停留在转发上级文件、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的层面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没有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机构设置、改善监管机制、提升队伍素质、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用心用脑,没有办法措施,致使执行力建设停滞后于形势,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工商工作的需要。

2、工作积极主动不够,需要提速增效

上级工商部门对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的任务要求已经明确,基层工商所理应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所本地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执行力建设,把执行力建设与基层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执行力建设与基层规范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但部分基层工商所缺乏工作主动性,“等、靠、要”思想严重,强调客观多,主观努力少,满足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具体计划和工作步骤去开展执行力建设,致使执行力不强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

3、责任监督没有到位,极须整改落实

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职责不清、吃“大锅饭”的现象;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满足过得去,按老经验办,执行缺少刚性。有的基层工商所监督不到位,存在会议多、文件多、事务多“三多”现象,搞好人主义,有的事做不做无人过问,考不考核无关紧要,最后不了了之。

4、廉洁自律约束不够,有待改进提升

少数基层工商所规章制度一大堆,就是不落实,雷声大雨点小;只捡容易的做,对一些任务重,时间长的工作实行回避。个别基层工商所干部廉洁自律不够,在发挥执行力方面存在顾虑,不敢在下属职工面前充分运用,影响执行力。

三、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自觉性

上级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执政理念教育,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以此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增强执行力建设的自觉性,切实提高执行力。

2、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执行力建设深入发展

执行力建设要有纪律作风来保证,基层工商所要完善纪律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强执法监察,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规范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执法行为和文明礼仪,确保执行力建设深入发展。

3、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夯实执行力建设的基础

执行力建设离不开扎实的业务知识基础,要针对部分干部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不稳固的实际,基层工商所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广泛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岗位练兵等学习培训活动。要严格学习培训纪律,做到逢训必考,考试必严,把培训考试成绩纳入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干部职工的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4、完善问责追责机制,增强干部职工执行力

基层工商所要强化执行责任,决策前可以七嘴八舌、畅所欲言,一旦形成决议,个人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无条件执行集体决议,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要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强化领导责任制,落实全员责任制,实行责任追制,做到责任“无缝覆盖”,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5、完善检查督导机制,促进干部职工执行力

全程监督是保证决策执行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基层工商所要充分发挥监督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通过党政监督、上级监督、同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的监督防范体系,使一切不执行、假执行、乱执行的行为无处遁形。

6、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干部职工执行力

基层工商所要建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督、考核、分析和评价,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与年终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结合起来,加大决策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重赏重罚,对执行力差、工作不落实、目标未实现的给予经济、政治、纪律乃至组织处理,通过奖优罚劣,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积弊,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

第2篇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工商部门新的“三定”方案出台,“两费”征收工作停止,充分体现了工商部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机制,做到“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工商所,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主力军和前沿哨所,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工商所执法仍然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因此,应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

一、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结构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是一个牵扯范围大,涉及内容多,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但有其基本结构,建立起基本结构,监管机制改革的模型就形成了。

(一)执法机构的重组。收费取消后,基层工商所以前用于收费的近70%的精力都将用于基层执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首先要对基层执法机构进行重组和整合,强化“一室一队”建设,即在基层所建立综合服务室、巡查执法队。综合服务室负责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咨询登记,受理“15”申诉(投诉)举报以及“红盾帮扶”活动调度等工作;巡查执法队按责任区负责对“经济户口”的现场检查核对、市场巡查监管、商标广告和合同行为管理、公平交易执法办案、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市场主体准入监管等工作。“室队”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实行工作流程衔接单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衔接紧密、运转有力、压茬进行、有条不紊。局机关业务股室也要整合,整合方向以规范市场主体、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三大板块为基础。

(二)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及经营行为进行综合监管。有些人认为工商所行政执法就是充当“经济片警”,去巡查办案,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工商所综合监管任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履行登记初审职能,对企业办理登记开展咨询,对企业所提交的登记注册申请审查并进行实地调查,受上级委托对个体工商户直接登记发照等。二是建立“15”维权网络,受理消费申诉、投诉、举报,处理辖区的消费纠纷。三是实行定期不定期巡查,加强动态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四是开展专项整治,依上级的要求和形势需要,对辖区的特殊行业开展专项整顿。

(三)建立市场主体监管档案,对市场主体实行户口管理。顺应监管机制日益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工商所应全面建立监管档案,这也是对辖区内市场主体及交易行为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办公条件,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上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全部信息进行监管。通过建立监管档案,对市场主体的变动情况、经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等随时录入,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监管机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建立起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结构是朝着监管机制改革目标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但并不是等于目标的最终实现,实现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这里所指的制度,不仅是指我们平时制定的一般制度,它的最大特征是以制度为骨架,支撑出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是围绕新的工作机制建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负责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工作制度,二是负责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方面的日常巡查制度,三是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查、检测等工作制度。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知道工作的流程,知道每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自觉尽心地开展工作。

(二)提高人员素质。监管机制改革赋予了工商所更多的行政执法权限,但由于受当前编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工商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易造成管理的真空。强化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素质教育要总体安排,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工作中还要新老人员合理搭配,当前应以信用信息化岗位大练兵为基础,搞好综合性和实用性培训,以适应监管执法工作的需要。

(三)科学界定事权。下放多少行政执法权能保证工商所充分履行监管职能,这是监管机制改革的难点。多年以来,工商部门内设机构在增多,分工越来越细。改革中,对工商所下放执法权涉及这些机构执法权限的重新调整,给界定事权增加了难度,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从监管机制改革的大局出发,各内设机构要积极主动地支持工商所执法工作。二是认真落实工商所条例,按其规定的职责要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委托的方式,赋予工商所更多的执法权限。三是放权要适度,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定,有些权限只能由机关行使的不能下放。

(四)政策上倾斜。工商所开展执法活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要节约每一分钱用于工商所,举全局之力用于工商所建设。一方面,财力物力上要加大投入,让工商所有充足的办公经费。另一方面要抓好人员调整,把优秀的人员充实到工商所,要制定鼓励措施,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和提拔的机会。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多年沿用的工商所评价考 核体系已不能适应监管机制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收费额、办案数论业绩的方法,建立全面的公正的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要切实给工商所减负,减少评比检查和不必要的统计报表,定期进行综合性考评,考评指标要全面。通过科学考评,在工商所形成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氛围,推动工商所执法水平全面提高和监管职能的到位。

(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监管机制改革使工商所权力增大,职能增多,执法领域拓宽。对此,必须及时地加以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首先强化内部约束,实行权力分解。其次要加强纵向的监督,上级机关要制定有关监督的规定,工商所权力的使用要明确必要的程序,确保依法行政。第三是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形式把工商所执法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七)引导树立服务意识。有人说,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后,事权多了,工作量大了,就像一个小的分局一样,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就要求工商所在强化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要主动处理好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勤沟通,多协调,以争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一句话,要以勤政廉洁的作风,求真务实的精神,展现工商所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良好风貌。

三、监管机制改革中的有关问题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要不断地探索,大胆地实验。通过认真总结,巩固完善提高,在推行监管机制改革的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定信心,着力推进。监管机制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工商所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作用,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监管的力量,以适应工商部门日益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的需要。不难看出,工商部门今后的生存主要取决于它在市场监管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每个人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回避矛盾,要克服困难和阻力,攻克难点,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实事求是,防止走形式。监管机制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突破。如果只图形式,那么会导致改革最终失败。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科学的方案,切实的措施。改革的各项内容要真正落到实处,体现实实在在的作风。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实质,不能走过场。

(三)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工商所基础状况不一,情况千差万别。监管机制改革要因地制宜,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不能强求所有的工商所都按同一模式,这样会适得其反。

(四)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监管机制改革推进的时间长,情况复杂,可能会因利益调整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对此,领导应做好综合协调把关工作。有关职能科室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任务。各业务科室要以改革大局为重,主动搞好配合。防止出现争权夺利,影响改革的进程。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谋新策,出新招,创新意,认真研究机关建设、队伍建设、基层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打造“和谐工商”,为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统一”而努力奋斗。

第3篇 现阶段基层工商所素质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现阶段基层工商所素质建设的调研报告

当前一段时期,正是基层工商所实行“小局大所”改革的关键时期,新的监管模式已经确立,基层工商所由以收费和行政执法为主的派出机构,向兼有各项职能的综合性基层机构转化。业务职能内容出现“大而全”的格局。与此同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同等编制的基层工商所受到不同等的财政体制制约。相对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工商所较经济落后地区,在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都能保持领先的超然地位。而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困于“以收定支”的逻辑怪圈,吝于建设和人力投入,基层行政执法队伍往往是“少而精”的。由此可知,职能范围的“大而全”和执法队伍的“少而精”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执法力量薄弱的前提下,要做到业务职能的不断广泛化,业务素质就成了基层工商所建设的重要基础,成了影响行政执法能力的关键中的关键。个人素质影响全局。

业务素质对基层工商所的影响

结合现实,我们来探讨一下基层工商所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素质建设在基层工商所总体建设中的作用。

一、业务素质对加强执法能力的影响。以山东省沾化县下洼工商所为例,该所虽然编制人员14名,但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4-5人的水平。已经量化的任务指标,从2002年到2023年的4年时间里,分别是30万、33万、38万、50万。也是在这4年里,作为当地主要产业的冬枣连年受灾,冬枣产业一蹶不振,尤其是2023年受锈病影响,80%以上的冬枣种植业户颗粒无收。冬枣产业的损益与否,直接影响到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力,从而间接影响到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工商所直接掌握的集贸市场管理和个体工商户管理两项主要收入。一般来说,传统收入的减少是基层工商所加强执法力度的重要动机,基层工商所会主动加强自身的行政执法能力,但是会以量化的指标为限度,适可而止。2002年以来,下洼工商所从以下方面深化了行政执法内容:第一,建立了“假集体”登记甄别制度,以弥补注册登记程序中的漏洞,防范出现“假集体”。并利用甄别程序,对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集体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第二,实行农资市场电子化监管模式,2023年以来,对辖区内农资经营业者进行不定期抽检,利用互联网进行查询,使套证、套号的农药、化肥无所遁形。第三,建立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农村“线民”制度,使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案件线索明朗化,从2002年到2023年,下洼工商所执法案件每年递增3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工商所不可能株守传统的监管领域,不可能固步自封、食古不化。如粮食市场、棉花市场,迟早都将逐步或完全放开,对“投机倒把”处罚的使用逐年减少就是一个明证。监管范围和监管领域的不断扩大,对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紧学习适用法律法规,对当前的基层工商所而言更具有迫切性。

二、业务素质对提高效率的影响。下放个体工商户登记权限对基层工商所而言,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就此基层工商所可以独立开展注册登记业务,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用1-3个日完成的注册登记业务,可以缩短到10分钟来完成。效率的提高足以大大提升基层工商所的执法形象。下洼工商所从2023年6月10日起受理发照以来,共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95户(含古城所注册登记申请在内),办照数量超过2023年全年总和。同时,办照也考虑到了业户营业场所的租赁期限,尽量以营业场所租赁期限为准,避免了正式执照期限一律为4年从而导致业户持照歇业的弊端。下放登记权限对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是个考验,首先基层执法人员实现了从受理人员到审核人员之间的角色转换,其次是第一次从实际意义上站在了登记注册关。把好登记注册关,是以后开展一系列监管的前提,把不好登记注册关将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监管责任,使全局陷入被动局面。这就要求基层注册登记人员必须具有较全面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熟练掌握前置审批事项和注册登记程序,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效率。

随着“小局大所”改革的深化,以后商标、广告、合同鉴证等业务都会下放到基层工商所,因此加强基层工商队伍的素质建设成为工商系统发展的必然。

三、业务素质对转变作风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关于执法。一名基层工商执法人员,身在执法第一线,如果业务素质不高,其执法能力必然受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大打折扣。在实际中,由于基层执法力量薄弱,客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妥协,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否则将平添相当多的阻力。基层工商所在日常监管中只有“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而不是一味地雷厉风行,以高压态势去执法。毕竟“锄强扶弱”不是基层工商所的执法取向。第二层意思是自我约束。一名合格的工商执法人员,要有清醒的头脑、丰富的知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最起码的是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谓德才兼备,无德即不能称之为才。只有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作风,才能真正达到“五项禁令”、“六项禁令”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加强基层素质建设的措施

就目前基层工商所的现状而言,目前的规范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如果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只能从素质建设入手,以新素质配合新形势,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监管环境。

一、摒弃“制度万能”的旧思维模式,保持“素质优先”的策略。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将制度凌驾于实际之上,成为空中楼阁。制订各项制度要以人为本,以个人素质建设为依归。要根据实践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2003年,下洼所在人手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实行“片警制”,将辖区划片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还是全员监管,事实与初衷相左。

二、实行多方位监管,保持业务的稳步拓展。目前,下洼工商所还未授权处理广告登记和合同鉴证业务,企业注册权限也未下放。但就实际操作来看,在以往的中也与这些有所接触。2003年和2023两个年度,下洼工商所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个,总注册资本额人民币900万元。协助企业申请注册商标3个,均在国家工商总局获得通过。由此可知,下洼工商所已经具备了业务拓展的基本条件。

三、加强业务程序的民主化管理,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具体来说,基层工商所从三个环节需要执行民主化管理:第一,实行集体评费、议费,充分考虑业户营业额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使缴费额度不致于影响主动缴费率;第二,实行经济案件立案、结案业务分工,案件主办人和法制员各司其职,既保证了案件质量,也会使执法效率得以提高;第三,普遍实施回避制度和公示制度。对可能影响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执法人员,应主动实施回避;同时,在最大范围内实施公示制度,不仅将业户缴费额度予以公示,而且也应定期将食品安全信息、行政处罚决定、消费者满意单位名单等内容予以公示,这样会起到惩戒和表扬的双重作用,有利于未来的行政执法。

第4篇 对基层工商所转变职能的思路和对策调研报告

基层工商所,是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最基层的单位,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前沿,在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我市基层工商所如何转变职能,实现重心下移、“小局大所”的战略目标,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监管执法的要求?课题组在组长吕东裕局长的率领下,通过外调与内研、座谈与函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市基层工商所的现状,找出了基层工商所转变职能的主要障碍,并在学习和借鉴深圳、广州基层工商所监管新模式基础上,形成了我市基层工商所转变职能的思路和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基层工商所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2年11月,全市15个工商分局共设73个基层工商所,917名工商干部,占全市工商干部总数的约54.04%,如剔除开发区、保税区、大榭和科技园区分局,即在11个分局中占干部总数的62.47%。73个基层工商所直接管理企业56406户,个体工商户205354家,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总数的66.81%、95.75%。

(二)所处地位

1.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基本力量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来看,几乎所有的工商系统部署的或其他部门需要工商配合的,无一例外需要基层工商所抓落实,只有基层工商所将专项整治要求落到了实处,专项整治的效果才能体现,专项整治的最终目的才能达到。从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查处情况看,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全市基层工商所共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2178件,其中大案1418件,罚没款3228.67万元,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7.07%、77.66%、78.85%。

2.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最终执行者

基层工商所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接负责辖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并要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内资企业的注册登记要求,做到热情服务和“一口清、一口准”。必须熟悉有关市场交易、市场竞争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有关综合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做到既要及时查处各种经济违法违章行为,又要及时将不属于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准确移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综合管理;必须综合运用商标、广告、合同等职能为辖区企业做好相关服务。

3.工商队伍整体形象的直接体现

基层工商所全体干部常年工作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第一线,工作条件最艰苦,工作任务最繁忙,工作对象最直接,工作环境最复杂。基层工商所人员素质的高低、队伍形象的好坏、依法行政的程度、服务地方经济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市场经营主体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认不认同、地方政府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支不支持、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以及各级领导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满不满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队伍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二、影响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瓶颈

影响我市基层工商所职能转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经分析归纳,主要集中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一)队伍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执法要求不相适应

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经营方式多样化、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和经济违法违章行为高科技化等等,均使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一线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而基层工商所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

1.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啃老本,习惯于简单的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不强。

2.队伍年龄偏大,干部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基层工商所干部平均年龄达到38.40岁,其中,30岁以下155人,占基层工商所干部总数的16.90%;30-35岁197人,占21.48%;36-45岁284人,占30.97%;46岁以上282人,占30.75%,全市基层工商所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19个。

3.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不高

大专以下学历的189人,占20.61%;大专学历的617人,占67.28%;本科学历的109人,仅占11.89%;研究生学历的4人,占0.44%。

4.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法律、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则更为奇缺。

在全市基层工商所中,法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具有本科学历的分别为6人和14人。至于既懂经济管理又懂法律,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

第5篇 工商所实施精细化监管问题调研报告

工商所实施精细化监管问题调研报告

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前沿阵地,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派出机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该如何全面履职尽责和实现职能到位,实施精细化监管,是摆在工商所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监管的内涵和目标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规范化管理更高的一个层次。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优化工商所干部配置,落实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建立岗位考核和问责体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推行简单化、流程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管理;实施有效的管理,以高效能的监管树立工商行政管理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

二、 落实监管职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体制机制不相适应。目前,普遍存在重执法办案轻内部监管的现象。执法办案是硬指标,也容易定量化。内部监管是软指标,不易考核。工商所人员能按上级要求开展好每年的各项专项整治就已经很不错了,对内部监管很难做到位。现行岗位职责界定过于宽泛、监管巡查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了考核难、问责难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弊端,存在抓工作一阵风,缺乏长抓不懈的思想。

二是工作被动,内部监管不到位。内部监管工作既没有具体考核办法,也没有硬指标。内部监管往往是哪儿漏补哪儿,哪儿痛医哪儿,疲于应付,有时也不是发现不了问题,而是不愿看到那是问题。

三是责任不明,问责制度严重缺失。由于工商所干部岗位职责不明、定位过宽,上级在考核上只对单位,未涉及到个人。所内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存在因人定岗的被动情况,根本达不到因岗定人的积极工作状态。所领导多采用个人人格魅力等来领导、组织开展工作,导致要求想让干部胜任本职都难,极少考虑创新监管工作机制或延伸监管工作内涵。

四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当前经济的发展,让工商所的工作日益增加,再加上经济转型、产业更新加速,目前市场主体的转换也越来越快。工商所不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工作效能,根本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状态的,更谈不上监管。计算机、网络等办公硬件具备了,但没有真正的得到运用,往往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

三、实施精细化监管的实践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奠定思想基础。

组织全所职工学习相关法规、政策,让全所职工明确工商所作为工商部门实施经济监管的具体单位,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实际工作中却缺乏具体的落实举措,要使大家清醒认识到我们肩上的担子、责任更大了。开展好免责教育,对监管责任事故事例进行分析,确定责任,让大家明白我们在履行监管职责时留下监管痕迹的重要性。只有解决了认知方面问题,才能为加强监管奠定思想基础。

第6篇 基层工商所改革调研报告

按照国家

小河工商分局党组向全局发起了“关于停征‘两费’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并且召开全局中层干部会议,针对“两费”停征后工商职能的转变展开了热议,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打开工作思路,及时转变观念,以停止征收“两费”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四个统一”的要求,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即:转变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转变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为提高执法效能,依法保护好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转变为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三个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确保全面履行工商职能。

一、转变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工商所全新监管模式为主线,以查办大案要案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好常态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

一是上下联动抓办案,强化执法树权威,在拓宽监管领域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继续强化工商所办案职能,大胆放权,按照管辖区域实行属地监管,以基层工商所为执法办案的基本单位,分局各股室主要做好全方位的法规支持、法律援助和技术业务方面的服务,同时成立分局“经济检查大队”,并以“经济检查大队”为拳头,拔钉子、端窝点,建立起局所联动、所所联动的全新工作机制,调动工商所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中间环节,加快反应速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另外还要加强行政执法硬件投入,突出以所办案,近年来该局先后投资40余万元购置了办案专用车辆、摄像机、照相机、微机、复印机等,加强执法办案的硬件建设。

二是从行政执法薄弱环节入手,强化对垄断行业和公用企业的监管,全面树立工商执法权威。按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积极拓展市场监管领域,在夯实有形市场监管的基础上,探索实现由传统市场向各类超市、连锁经营、专业市场、生资市场、要素市场及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拓展,切实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公用企业的监管,开展“打老虎”行动,对过去“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执法“禁区”实施全面监管。

三是加强协作配合,取得社会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注意将工作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尽量化解加大执法力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全力处理好条与块之间、规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争取各方面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密切与地方的关系,方法上做到不即不离、不卑不亢。同时与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搞好协调,特别是与人民法院加强联系,一方面请其对分局执法办案工作加强司法指导,确保不办错案,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违章当事人的强制执行力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尊严,使违法违章当事人及时受到应有的处罚。

四是探索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重点是深化市场巡查制,丰富巡查内容,创新巡查机制。切实利用现有资源“经济户口”,使之成为监管的信息集散地,在市场巡查中适时采集真实有用的户口信息及时入库,再将信息转变为监管的信号指引执法方向。以完善市场“经济户口”,建立市场信用监管机制为基础,大力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充分利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改革传统监管手段,继续开展以创建“文明市场”和“诚信经营户”为主题的评比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经商、诚信守法的经营意识,严厉打击违法失信行为,提高市场信用度,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市场交易和消费安全。

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工作研讨活动,探索增强执法办案技能的新途径。由于工商机关监管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比较多,法律的竞合现象比较普遍,加之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对一些案件在证据的引用和法律条文的适用上有时不够准确,这不仅影响了行政执法的质量,也引发了许多行政诉讼。开展与法院系统的工作研讨,不仅有助于办案人员对工商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在一些问题上形成共识。开展研讨活动主要是选好课题,这可以由法治科根据案件核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整理出研讨课题,请办案部门先行准备,待时机成熟邀请法院研讨。比如简易程序案件程序不简易,预制格式的处罚决定书已不适用,在基层执法案件的运用中如何使用好简易程序起到全方位监管的作用。

六是以人为本、盘活机制。继续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对全局的人员再次进行合理调配和重新整合,将一批求实创新意识强的年轻业务骨干,充实到工商所的领导班子中任职,实现基层干部队伍的最佳配置,充分发挥整体潜能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大执法力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构建起工商所查处违法违章经营活动的坚不可摧的坚强阵地。、

七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注重执法案件绩效。对案件核审工作要一丝不苟、严格细致,特别注重把好“三关”,即:证据关、程序关和依据关,规范执法行为,将一个个行政执法案件都办成铁案,通过建立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执法办案的准确、合法。要进一步完善业务分工和责任追究办法,结合实际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有力地促进监管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转变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牢固树立“五摒弃、五树立”执法理念,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地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审查员(核准员)要将“准入服务”的理念贯穿工作的整个过程,做到对登记注册的程序性规定内容(要件、步骤、时限等)了如指掌,简便、快捷、公开、公平、公正、准确地核准或驳回。

近年来,工商分局注册窗口大力实施“市场准入畅通工程”,从办事环境、审批体制、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着力营造便民、高效的办事环境,为创业者提供了畅通无阻的工商登记渠道。“市场准入畅通工程”,是工商分局登记注册窗口针对社会群众和投资者办理程序复杂、期限长、办事难的情况而实施的一项系统性的便民工程。通过实行集中办理、一审一核、一站式服务等有效措施,切实改革登记体制、简化审批环节、提高服务针对性,从而大大减少了办事人员的奔波往返,提高了办事效率。自实施市场准入畅通工程以来,注册窗口的工作人员坚持特事特办,难事难办,着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窗口的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三、转变为提高执法效能,依法保护好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工商机关担负着依法监督市场交易行为,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立足工商职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要突出关注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围绕热点难点维权。热点问题往往是带普遍性和在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领域,如电信、家电、餐饮、旅游、美容、装饰装修、互联网销售、房地产、教育、医患等,我们要严格规范其经营行为,加强服务领域的消费维权工作。难点问题往往是一些重点行业、强势企业,利用自己的独占或强势地位,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这类投诉、申诉和举报,我们要敢于碰硬,突出开展维权专项执法检查,真正做到解难事、办实事,努力把消费维权的好事办在消费者的心坎上,让人民群众满意。

三是强化商品质量监测。商品质量监测是强化市场监管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要建立和完善商品质量监测体系,继续抓好食品和重要商品的定向监测、跟踪监测和基层工商所快速检测。省、市工商局已分别为分县局配备商品质量监测车,并给基层工商所增配一批快速检测仪,对商品质量监测的经费也给予了保障。我们要突出对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市场销售量大的食品,以及消费者反映问题多的商品加大质量监测工作力度,及时进行消费提示和警示。强化商品质量监测后,对问题商品和不合格商品的处理工作。

四、转变为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三个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

结合今年4月以来全市工商系统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五摒弃、五树立”主题实践活动,再面临当前停征“两费”的新形式,我们在队伍建设上归根结底要加强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通过成立分局学习考核检查组,将学习效果纳入绩效管理,切实提升全局干部队伍的素质,使每一名干部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坚定的信念及崇高的意志品质。只有有了一定的素质才能知道工商管理人员应该摒弃什么应该树立什么,也才能从内心理解两项存在长达20余年的行政收费为何一朝取消?只有行为品质达到一定高的境界,才会有责任心去践行一个工商管理人员应该摒弃和树立的东西,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一是要加强学习。采取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等方式,使我们这支队伍涌现更多的“办案能手”、“维权能手”、“管理专家”,全面提高监管执法人员从全局和政治上把握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监管维权的能力、协调配合的能力、处置突发问题的能力等。

二是要锻造过硬的工作作风。近几年,工商部门的基层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服务和精神风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队伍。特别是今年年初的“抗凝冻保民生特别行动”,全局上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绩,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弘扬这种工作作风。分局党组深入基层,靠前指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及监管执法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要履职到位,依法行政,积极为市场主体服务,为广大消费者服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入开展“满意在工商”活动,使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廉洁意识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明显提升。

停止征收“两费”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营造了良好条件,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任重道远,只有在提高执法效能、服务质量和规范管理上下工夫,才能真正担负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卫士的重任。

第7篇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科学发展观的调研报告

工商部门新的“三定”方案出台,“两费”征收工作停止,充分体现了工商部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机制,做到“四个统一”,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工商所,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主力军和前沿哨所,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工商所执法仍然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因此,应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

一、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结构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是一个牵扯范围大,涉及内容多,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但有其基本结构,建立起基本结构,监管机制改革的模型就形成了。

(一)执法机构的重组。收费取消后,基层工商所以前用于收费的近70%的精力都将用于基层执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首先要对基层执法机构进行重组和整合,强化“一室一队”建设,即在基层所建立综合服务室、巡查执法队。综合服务室负责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咨询登记,受理“15”申诉(投诉)举报以及“红盾帮扶”活动调度等工作;巡查执法队按责任区负责对“经济户口”的现场检查核对、市场巡查监管、商标广告和合同行为管理、公平交易执法办案、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市场主体准入监管等工作。“室队”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实行工作流程衔接单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衔接紧密、运转有力、压茬进行、有条不紊。局机关业务股室也要整合,整合方向以规范市场主体、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这三大板块为基础。

(二)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及经营行为进行综合监管。有些人认为工商所行政执法就是充当“经济片警”,去巡查办案,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工商所综合监管任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履行登记初审职能,对企业办理登记开展咨询,对企业所提交的登记注册申请审查并进行实地调查,受上级委托对个体工商户直接登记发照等。二是建立“15”维权网络,受理消费申诉、投诉、举报,处理辖区的消费纠纷。三是实行定期不定期巡查,加强动态监管,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四是开展专项整治,依上级的要求和形势需要,对辖区的特殊行业开展专项整顿。

(三)建立市场主体监管档案,对市场主体实行户口管理。顺应监管机制日益规范化的发展趋势,工商所应全面建立监管档案,这也是对辖区内市场主体及交易行为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办公条件,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上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的全部信息进行监管。通过建立监管档案,对市场主体的变动情况、经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等随时录入,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

二、监管机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建立起监管机制改革的基本结构是朝着监管机制改革目标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但并不是等于目标的最终实现,实现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完善各项配套制度。这里所指的制度,不仅是指我们平时制定的一般制度,它的最大特征是以制度为骨架,支撑出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是围绕新的工作机制建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负责规范市场主体方面的工作制度,二是负责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方面的日常巡查制度,三是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查、检测等工作制度。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知道工作的流程,知道每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自觉尽心地开展工作。

(二)提高人员素质。监管机制改革赋予了工商所更多的行政执法权限,但由于受当前编制等多方面的影响,工商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完全适应监管工作的要求,易造成管理的真空。强化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素质教育要总体安排,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工作中还要新老人员合理搭配,当前应以信用信息化岗位大练兵为基础,搞好综合性和实用性培训,以适应监管执法工作的需要。

(三)科学界定事权。下放多少行政执法权能保证工商所充分履行监管职能,这是监管机制改革的难点。多年以来,工商部门内设机构在增多,分工越来越细。改革中,对工商所下放执法权涉及这些机构执法权限的重新调整,给界定事权增加了难度,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从监管机制改革的大局出发,各内设机构要积极主动地支持工商所执法工作。二是认真落实工商所条例,按其规定的职责要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委托的方式,赋予工商所更多的执法权限。三是放权要适度,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定,有些权限只能由机关行使的不能下放。

(四)政策上倾斜。工商所开展执法活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要节约每一分钱用于工商所,举全局之力用于工商所建设。一方面,财力物力上要加大投入,让工商所有充足的办公经费。另一方面要抓好人员调整,把优秀的人员充实到工商所,要制定鼓励措施,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和提拔的机会。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多年沿用的工商所评价考()核体系已不能适应监管机制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以收费额、办案数论业绩的方法,建立全面的公正的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要切实给工商所减负,减少评比检查和不必要的统计报表,定期进行综合性考评,考评指标要全面。通过科学考评,在工商所形成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氛围,推动工商所执法水平全面提高和监管职能的到位。

(六)健全监督制 http://约机制。监管机制改革使工商所权力增大,职能增多,执法领域拓宽。对此,必须及时地加以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首先强化内部约束,实行权力分解。其次要加强纵向的监督,上级机关要制定有关监督的规定,工商所权力的使用要明确必要的程序,确保依法行政。第三是增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形式把工商所执法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七)引导树立服务意识。有人说,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后,事权多了,工作量大了,就像一个小的分局一样,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就要求工商所在强化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理念。要主动处理好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勤沟通,多协调,以争得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一句话,要以勤政廉洁的作风,求真务实的精神,展现工商所依法行政、服务发展的良好风貌。

三、监管机制改革中的有关问题

工商所监管机制改革是一项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要不断地探索,大胆地实验。通过认真总结,巩固完善提高,在推行监管机制改革的实践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定信心,着力推进。监管机制改革是为了充分发挥工商所在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作用,降低行政成本,增强监管的力量,以适应工商部门日益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的需要。不难看出,工商部门今后的生存主要取决于它在市场监管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每个人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回避矛盾,要克服困难和阻力,攻克难点,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实事求是,防止走形式。监管机制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突破。如果只图形式,那么会导致改革最终失败。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科学的方案,切实的措施。改革的各项内容要真正落到实处,体现实实在在的作风。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实质,不能走过场。

(三)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工商所基础状况不一,情况千差万别。监管机制改革要因地制宜,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不能强求所有的工商所都按同一模式,这样会适得其反。

(四)明确责任,齐抓共管。监管机制改革推进的时间长,情况复杂,可能会因利益调整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对此,领导应做好综合协调把关工作。有关职能科室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的任务。各业务科室要以改革大局为重,主动搞好配合。防止出现争权夺利,影响改革的进程。

总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谋新策,出新招,创新意,认真研究机关建设、队伍建设、基层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打造“和谐工商”,为推进“四化建设”,实现“四个统一”而努力奋斗。

第8篇 工商所行政执法现状调研报告

基层工商所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派出机构,是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基础,是履行行政执法,市场监管职能的窗口部门,是整个工商局的门面,而在这个门面里,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大众对整个工商系统的认知,因此基层工商所的工作,是整个工商系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行政执法又是基层工商所的一重要职能,作为一名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对于基层工商所行政执法现状及应对,有如下粗浅体会与认识:

一、外部执法环境

国家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方针后,要求各执法机关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一大的准则,在这个建立法制社会的大环境下,国家对于工商行政执法有着高标准、高要求,同时工商行政执法受社会、舆论、司法机关,及上级部门等诸多监督,更进一步督促了工商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现今,基层工商所基本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行为,从以前的不合法、不规范,转变成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为宗旨办案,力争个个是铁案。

但是在众多监督下,大众也应该看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方面,国家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使我国工商行政执法环境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中国行政执法的本身就是具有范围广、数量大、任务重、执法依据的层次和种类多等特点,特别是基层工商所在行政执法中,面对和接触的有部分法律知识缺乏,对于工商的职能不了解的当事人,执法人员时常会面临言语污辱及打击报复的言论威协,甚至暴力抗法的情况。而舆论环境中也有部分不明真相、跟随起哄的群众以及某些不负责任,为吸引大众眼球,报道偏颇的媒体。这些因素构成了目前压力大的、条件艰苦的执法环境。

二、内部执法现状

(一)指导力度不统各工商局根据职能分工划分了各个部门,有法制股、办公室等,而各部门的业务范围侧重不同,但又有交汇之处,对于交汇之处,经常由于所站角度不同,考虑的问题也有不同,从而意见不统一,要求基层工商所执行的也各不相同,这让基层很难得心应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效率。

第9篇 基层工商所实现四个转变调研报告的范文

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文件规定,9月1日,开始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以下简称工商“两费”)。这一优惠政策惠及我区5千余户个体工商户与市场经营户,“两费”免除后,一年就可以为全区个体工商户、市场经营户减轻负担254.58万元。

小河工商分局党组向全局发起了“关于停征‘两费’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并且召开全局中层干部会议,针对“两费”停征后工商职能的转变展开了热议,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打开工作思路,及时转变观念,以停止征收“两费”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__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四个统一”的要求,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努力做到“四个转变”,即:转变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转变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为提高执法效能,依法保护好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转变为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三个过硬”的工商干部队伍,确保全面履行工商职能。

一、转变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工商所全新监管模式为主线,以查办大案要案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好常态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到位。

一是上下联动抓办案,强化执法树权威,在拓宽监管领域中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继续强化工商所办案职能,大胆放权,按照管辖区域实行属地监管,以基层工商所为执法办案的基本单位,分局各股室主要做好全方位的法规支持、法律援助和技术业务方面的服务,同时成立分局“经济检查大队”,并以“经济检查大队”为拳头,拔钉子、端窝点,建立起局所联动、所所联动的全新工作机制,调动工商所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中间环节,加快反应速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另外还要加强行政执法硬件投入,突出以所办案,近年来该局先后投资40余万元购置了办案专用车辆、摄像机、照相机、微机、复印机等,加强执法办案的硬件建设。

二是从行政执法薄弱环节入手,强化对垄断行业和公用企业的监管,全面树立工商执法权威。按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积极拓展市场监管领域,在夯实有形市场监管的基础上,探索实现由传统市场向各类超市、连锁经营、专业市场、生资市场、要素市场及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的拓展,切实加强对垄断行业和公用企业的监管,开展“打老虎”行动,对过去“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执法“禁区”实施全面监管。

三是加强协作配合,取得社会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注意将工作的原则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尽量化解加大执法力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全力处理好条与块之间、规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争取各方面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密切与地方的关系,方法上做到不即不离、不卑不亢。同时与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搞好协调,特别是与人民法院加强联系,一方面请其对分局执法办案工作加强司法指导,确保不办错案,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违章当事人的强制执行力度,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尊严,使违法违章当事人及时受到应有的处罚。

四是探索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重点是深化市场巡查制,丰富巡查内容,创新巡查机制。切实利用现有资源“经济户口”,使之成为监管的信息集散地,在市场巡查中适时采集真实有用的户口信息及时入库,再将信息转变为监管的信号指引执法方向。以完善市场“经济户口”,建立市场信用监管机制为基础,大力加强市场主体诚信建设,充分利用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改革传统监管手段,继续开展以创建“文明市场”和“诚信经营户”为主题的评比活动,大力倡导文明经商、诚信守法的经营意识,严厉打击违法失信行为,提高市场信用度,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市场交易和消费安全。

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工作研讨活动,探索增强执法办案技能的新途径。由于工商机关监管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比较多,法律的竞合现象比较普遍,加之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参差不齐,对一些案件在证据的引用和法律条文的适用上有时不够准确,这不仅影响了行政执法的质量,也引发了许多行政诉讼。开展与法院系统的工作研讨,不仅有助于办案人员对工商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还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在一些问题上形成共识。开展研讨活动主要是选好课题,这可以由法治科根据案件核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整理出研讨课题,请办案部门先行准备,待时机成熟邀请法院研讨。比如简易程序案件程序不简易,预制格式的处罚决定书已不适用,在基层执法案件的运用中如何使用好简易程序起到全方位监管的作用。

六是以人为本、盘活机制。继续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对全局的人员再次进行合理调配和重新整合,将一批求实创新意识强的年轻业务骨干,充实到工商所的领导班子中任职,实现

基层干部队伍的最佳配置,充分发挥整体潜能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大执法力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构建起工商所查处违法违章经营活动的坚不可摧的坚强阵地。、

七是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注重执法案件绩效。对案件核审工作要一丝不苟、严格细致,特别注重把好“三关”,即:证据关、程序关和依据关,规范执法行为,将一个个行政执法案件都办成铁案,通过建立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执法办案的准确、合法。要进一步完善业务分工和责任追究办法,结合实际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有力地促进监管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转变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充分运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牢固树立“五摒弃、五树立”执法理念,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地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审查员(核准员)要将“准入服务”的理念贯穿工作的整个过程,做到对登记注册的程序性规定内容(要件、步骤、时限等)了如指掌,简便、快捷、公开、公平、公正、准确地核准或驳回

第10篇 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调研报告

为加强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促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省局领导的安排,我们近期对部分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实地查看、开座谈会、个别交流、走访群众、审阅资料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基本情况

执行力是基层工商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上级工商部门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的能力,也是基层工商所履行职责、推进工作、完成任务、服务群众、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基层工商所在上级工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推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说,基层工商所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够把握全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促进各项工商工作发展,在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监管执法体制机制、完成急难险重服务保障任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及人民群众的基本满意。

二、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急需提高加强

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必须一起抓,共同促进。部分基层工商所对规范化建设与执行力建设不够重视,停留在转发上级文件、制定方案、召开动员会的层面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没有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机构设置、改善监管机制、提升队伍素质、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用心用脑,没有办法措施,致使执行力建设停滞后于形势,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工商工作的需要。

2、工作积极主动不够,需要提速增效

上级工商部门对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的任务要求已经明确,基层工商所理应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本所本地实际,积极、主动地开展执行力建设,把执行力建设与基层规范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执行力建设与基层规范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但部分基层工商所缺乏工作主动性,“等、靠、要”思想严重,强调客观多,主观努力少,满足于应付日常事务,没有具体计划和工作步骤去开展执行力建设,致使执行力不强的情况普遍存在,影响了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

3、责任监督没有到位,极须整改落实

部分基层工商所干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职责不清、吃“大锅饭”的现象;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满足过得去,按老经验办,执行缺少刚性。有的基层工商所监督不到位,存在会议多、文件多、事务多“三多”现象,搞好人主义,有的事做不做无人过问,考不考核无关紧要,最后不了了之。

4、廉洁自律约束不够,有待改进提升

少数基层工商所规章制度一大堆,就是不落实,雷声大雨点小;只捡容易的做,对一些任务重,时间长的工作实行回避。个别基层工商所干部廉洁自律不够,在发挥执行力方面存在顾虑,不敢在下属职工面前充分运用,影响执行力。

三、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自觉性

上级工商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工商所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执政理念教育,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以此提高 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增强执行力建设的自觉性,切实提高执行力。

2、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确保执行力建设深入发展

执行力建设要有纪律作风来保证,基层工商所要完善纪律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加强执法监察,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通过规范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执法行为和文明礼仪,确保执行力建设深入发展。

3、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夯实执行力建设的基础

执行力建设离不开扎实的业务知识基础,要针对部分干部职工业务知识不全面、不稳固的实际,基层工商所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广泛开展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岗位练兵等学习培训活动。要严格学习培训纪律,做到逢训必考,考试必严,把培训考试成绩纳入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之中,增强干部职工的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4、完善问责追责机制,增强干部职工执行力

基层工商所要强化执行责任,决策前可以七嘴八舌、畅所欲言,一旦形成决议,个人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无条件执行集体决议,不能打任何折扣。执行中要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强化领导责任制,落实全员责任制,实行责任追制,做到责任“无缝覆盖”,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

5、完善检查督导机制,促进干部职工执行力

全程监督是保证决策执行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基层工商所要充分发挥监督工作在决策执行中的作用,通过党政监督、上级监督、同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方位的监督防范体系,使一切不执行、假执行、乱执行的行为无处遁形。

6、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干部职工执行力

基层工商所要建立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干部职工的执行力、执行结果以及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监督、考核、分析和评价,把重大决策执行情况与年终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结合起来,加大决策执行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重赏重罚,对执行力差、工作不落实、目标未实现的给予经济、政治、纪律乃至组织处理,通过奖优罚劣,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等积弊,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

工商所调研报告10篇

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文件规定,9月1日,开始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以下简称工商“两费”)。这一优惠政策惠及我区5千余户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工商所信息

  • 工商所调研报告(9篇)
  • 工商所调研报告(9篇)84人关注

    工商部门新的“三定”方案出台,“两费”征收工作停止,充分体现了工商部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机制,做到“四个统一”,推进“四化 ...[更多]

  • 基层工商所调研报告6篇
  • 基层工商所调研报告6篇44人关注

    为加强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促进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省局领导的安排,我们近期对部分基层工商所执行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实地查看、开座谈 ...[更多]

  • 工商所调研报告10篇
  • 工商所调研报告10篇32人关注

    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文件规定,9月1日,开始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以下简称工商“两费”)。这一优惠政策惠及我区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