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县扶贫调研报告8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35

县扶贫调研报告

第1篇 某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_____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_____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20__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_____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20__年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 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_____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20__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20__年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十一五”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20__年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_____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_____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_____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_____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第2篇 我县扶贫工作开展状况调研报告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做好全省30个最贫困重点县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筹备工作开展扶贫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和市扶贫办的要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立即召集扶贫、财政、农业、畜牧、水利、统计、发改、电力、交通等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专题会议,并抽调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调研组分赴各乡镇、村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1)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筛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项目。二是严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项目批复后,县乡两级通过电视、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8个工作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设立标志碑进行公示。做到了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公示,使项目资金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项目实施中,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多次到各项目点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县扶贫办班子按南中北三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完成验收后,及时进行移交,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先由乡村自查自验,再由县扶贫领导小组逐一对扶贫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最后报请市级验收。要求县乡两级验收覆盖率达100%。

(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4:4:2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直接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_____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

5、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动员投工投劳。“十一五”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356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

6、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

7、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发挥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

8、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_____县是一个集山、少、边、贫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解放前,_____尚处于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原始共耕制等多种社会形态。1956年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扶贫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中央、省、市的深切关怀下,通过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扶贫工作不断推进,全县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发展慢,至今仍是一个全省特别贫困的县份,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任务重的县情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扶贫工作面临许多困难问题。

三是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由于上级关心支持,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贫困群众参与扶贫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性高,扶贫效益十分显著,每年减少贫困人口4500人左右。但由于返贫现象突出,贫困人口基数居高不下。到2023年底,按农民人均纯收入1067元标准,全县仍有18.14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的78%。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居住在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地区。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收入水平低下,生活质量极差,过着吃粮靠老天、穿衣靠救济的贫寒生活,许多贫困家庭家产不足千元。

五是产业发展基础弱,贫困群众增收难度大。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单一,结构不合理,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扶持发展了一批特色种养业,但因投入不足、不成规模、销售难度大、商品率低等原因,增收的效果不够明显。自去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农产品出现滞销、价跌,使好的收成变不成好的收入。另外,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的急剧增加,许多贫困村已无青壮年劳动力,这对于培植贫困地区的产业和提高生产技能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近期扶贫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

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按照中央、省、市

第3篇 2023县扶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2023县扶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1)

为助推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政协理县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会同相关部门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深入10个乡镇11个重点村,走访乡镇、村组干部群众余次,就全县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实施情况

正值全县上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全面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经科学整合、合理规划,整合涉农项目,打捆使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村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四个方面,项目涵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确定11个村为重点项目村,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实施、全面发展,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原则。于7月中旬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按照理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当前先行实施风貌改造、户间路、四改两建、消防设施、垃圾处理池等村庄建设项目,11个重点村于9月30日前完成,70个工作村于底前完成。经实地调查了解,11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各村都在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有序推进,但建设进度不一,有的村行动早,措施得力,进度推进快,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并且在工期安排上自加压力,力争提前完成,薜城镇建山村力争于8月20日前完成,夹壁乡猛古村、杂谷脑镇关田村、上孟乡日波村力争于8月底前完成。有的村行动迟缓,到实地察看时尚无多少看点。一些非重点的工作村不等不靠,及早动员,狠抓落实,各种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施工中,大多能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制约建设进度的客观因素,需要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一是一些农房重建扫尾工程尚未结束,砖混现浇结构的房屋还未脱木,还不能粉刷墙面,影响风貌改造进度,甘堡乡尔布村97户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由于支木、关板等建筑材料缺乏,加之停电现象较多,大多房屋尚未封顶,不仅影响农房重建进度,也影响了村庄建设的一些项目实施;二是用于项目施工的砂石特别是用于装饰的细砂等材料紧缺且价高,运费也高;三是采摘花椒造成劳动力紧张,我县高半山大都花椒多,又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采摘时间长,如木卡乡三寨村需40天左右,农民早出晚归,白天大多家中无人,一些项目工程施工难以开展;四是乡村道路建设封备施工,相关材料无法运进村。蒲溪乡休溪村自6月27日开建水泥路,到目前尚未完工,下孟乡沙吉村因欧苏桥建设也影响了农房重建和村庄建设进度。另外,技术工匠不足、停电现象较多等也影响建设进度。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清礼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万成军任副组长,发改委、三办、交通、农水、畜牧兽医、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监督落实,工程验收等工作。各乡镇、村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责任人,村组联系人,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到人头,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实行部门业主负责制,明确各部门是责任主体,牵头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是组织落实的工作主体,村两委会是具体实施主体,村民是受益主体。落实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村的责任制。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开展指导、督察工作,协调处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力宣传,统一认识,为攻坚行动提供思想保证。大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采取召开干部动员会、现场会、村民大会、户主会、村民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户代表到先进地参观学习和典型示范等形式,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加快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中。

(三)制定方案,统一标准,为项目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将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扶贫开发、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项目,整合资金,结合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出了全县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范围、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时间和补助标准。各乡镇、村也相应制定出实施方案,将方案细化到村、到组、到户。

(四)心系群众,服务于民,为项目实施提供后勤保证。狠抓组织协调,形成了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和职能明确、统一协调的联系制度,各乡镇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加大部门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组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积极开展项目实施的指导服务和督促检查工作,推进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

(五)严格程序,强化监管,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证。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实行专人、专帐、专户和县级财政支付核算。规范项目的报批程序,严格项目工程的立项、设计、工程建设监管、预决算管理、竣工验收管理。明确了项目工程奖惩实施办法和考评方法。

三、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前提。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加快农村灾后重建,全面实施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决策,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也是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大力宣传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是关键。从项目实施以来的实践看,凡是思想发动好的,工作推进就快,建设质量就高,村容民风转变就明显。反之,工作就被动,建设进展就缓慢,建设质量就差。

(三)主动作为,形成合力是保证。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下派干部、各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协同作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高效推进建设进度。

(四)积极做好项目的规划实施是核心。通过项目建设,让农民群众尽快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更好地调动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个别村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强调客观制约因素而不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不够,责任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

(二)有的农户主体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愿自身投入,就政府补贴而仅钱吃面,所建项目显得小气,不仅影响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而且影响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有的村项目建设规划不够科学,有的不按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实施。如甘堡乡尔布村规划所有农户的圈舍建在杂谷脑河边,不仅影响整村美观,还会对河流造成污染。

(四)技术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管不到位,有的建设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乡村道路的路基保坎、护坡墙、涵洞、涵管、排水沟等不完善,路面基础辗压不够,应按规范要求建设施工;坡度较大的村内道路和户间路排水和冬季防滑考虑不周;有的风貌改造用料易风化退色,保持时间不长。

(五)村活动室建设进度缓慢,村活动室建设项目招投标早已结束,村上也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但一些施工单位迟迟不进场。对此,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协调,督促中标单位早日进场,否则按招投标管理办法作自动弃标处理。

(六)风貌改造、村道、户间路等委托代建的施工单位垫资困难,建议按工程拨付款办法分期拨付。

(七)一些农户的四改难以达到实施方案确定的标准。大多农户已通过农房重建结合了四改项目,因占地面积和实际需要等原因,有的农户所建面积不能达到规定标准,如厕所大多农户不能达到不低于8平方米的标准要求,总不能另建而造成浪费,增加农户负担。应当因地、因户制宜而不作强求。

(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产品运销存在矛盾。夹壁乡猛古村的道路计划在近期开工建设,而该村的大白菜运销10月初才能结束,道路建设与蔬菜调运矛盾突出,如在冬季施工又影响道路质量。

(九)一些异地重建的分散户的通水、通电还未纳入统一规划,自行架线不仅不规范影响村容,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五、对下阶段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既是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的受益主体,也是重要的实施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在项目建设中,要统一规划,明确界定政府组织实施和群众自主实施的项目,全力推进政府实施项目,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让农民从项目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各级干部对群众的关心、爱护和真心实意助民谋发展的热情以及实施项目带来的实惠,更加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干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有效载体。

(二)做好四个结合,提升综合扶贫攻坚行动水平。一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要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扎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灾后重建项目与综合扶贫攻坚项目同步实施、同步出彩,充分展示灾区新变化、新气象。二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为改善我省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大部署。通过村庄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化、亮化、美化、绿化的新村庄,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提升农村形象和品位,逐步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培养他们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三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发展特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和布局水平,使全县村庄建设真正做到因山就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彰显特色,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良好基础。要充分彰显民族和地域特色,进一步明确村庄风貌定位,既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有机溶入现代元素,做到画龙点睛,同时要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不得画蛇添足。要通过村庄建设,倾力打造藏羌文化走廊,将浓郁的藏羌民俗风情更好地融入到村庄建设中,着力展示我县藏羌文化的独特魅力。四是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卫生扶贫、法制扶贫,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

(三)强化指导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综合扶贫攻坚行动的成效,应当克服短期行为,发挥项目长期效益。一是要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务求实效,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要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的指导服务。严格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质量监管,制定切实可行的验收办法,保证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干一项成一项,达到能使群众长期受益的目的。三是加强制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各种资金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各种项目资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四是要创新机制,探索建立项目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深化思想认识,形成全体群众重视管护、参与管护的局面,要落实管护责任,明确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有偿使用机制,确保已建项目设施发挥预期效益。

(四)强化组织协调,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农村灾后重建暨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要求高,为此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

一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目标任务,把综合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措施要得力。以非常之举办非常之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制定强有力的措施,落实责任,突出重点,通过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建设进程。三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对一些农户自建项目要尊重农民意愿,在不影响整体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量力而行,不攀比、不浪费、不误农时。各部门、乡镇、村不能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强调主观努力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客观制约因素。

2023县扶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四纵三横水资源配置体系中的一项超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是跨流域的宏伟工程,该工程将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意义重大深远。但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以及汉江中下游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在相关政策措施上统筹考虑。通过深入库区实地考察和对大量文献数据资料的科学分析,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本文提出关于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扶贫攻坚政策的建议。

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概况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以下简称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具有典型老、少、边、穷特点。一方面,库区大部地处秦巴山区,产业结构不均衡,财政十分困难,人口密度151.8 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 33000多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多元,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另一方面,库区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底蕴深厚,拥有武当山等一批世界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系统独具特色,拥有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工业基础较好,旅游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淹没损失巨大。库区淹没造成房屋损失面积619万平方米,近6亿元以上的公共基础设施没入水底;淹没工业企业200多个,厂区面积50万平方米,涉及职工5万人,年产值损失40亿元,年利润减少4亿元;受淹没影响城镇13个、县级城市2个,建制集镇11个,建成区影响面积386.7亩。淹没地区做出了巨大牺牲,遭受了重大财产损失,减缓了当地城镇化进程。

(二)生态影响较重。库区国土淹没总面积638平方公里,淹没37片乡镇林地、森林,共淹没林业用地13万亩、耕地22.3万亩,占库区国土淹没面积的48.4%,淹没林木蓄积量6万立方米。库区大片国土被淹没,耕地和森林面积减少,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变,生态平衡状态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加重了库区财政的负担,减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迁移人口众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是继三峡工程之后,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水库移民大迁徙。库区共迁移人口80.58万人,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区建设期间)迁移人口48.9万人,二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建设期间)迁移人口31.68万人。内安移民采用就地后靠安置的方式,这加剧了库区人地矛盾,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急剧下降;外迁移民采用省内分散安置的方式,多有返乡、流散等遗留问题。

(四)财政收入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造成库区财政收入巨大损失,关停近200家排放不达标企业,年减少税收3亿元。增加企业年用电成本3亿元,年减少税收1.26亿元。淹没迁建企业200家,保守测算202320__年迁建期内损失税收80亿元。外迁人口减少消费4亿元以上,按商场超市平均税负年损失税收1000万元以上。此外,工程建设期间对淹没区耕地占用税进行划拨,财政收入的虚增,风险加大。

三、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扶贫攻坚的必要性

(一)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需要。要达到一江清水永续京津,唯一的途径便是修复库区生态和保护库区环境。当前,库区实施了森林植被恢复和水源涵养林建设项目、丹江口库区生物隔离带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65.41亿元,还有10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地方自筹解决。按相关规划,库区生态环境治理近期投入110.48亿元。完善库区扶贫攻坚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是确保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需要。

(二)落实秦巴山区扶贫规划的需要。库区位于秦巴山区腹地,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按国务院《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共有6个方面31处涉及库区。库区地方财政收入少,增长不稳定,人均财政收入不足全国的一半,这严重制约了财政资金的投放规模,迟滞了扶贫攻坚的步伐。完善库区扶贫攻坚政策,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是落实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规划的需要。

(三)助力中部崛起建成支点的需要。库区90%位于湖北省境内,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湖北省要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库区就必须要更快更好地发展。然而,库区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总量偏低,省级财政投入有限。湖北省完善库区扶贫攻坚政策,提高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助力中部崛起建成支点的需要。

(四)实现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的需要。在2023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库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库区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较缺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050%,生态重要性较高,生态脆弱性为中度,人口聚集度较低,交通优势度较低,地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0250万元每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强度为15%。库区生存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完善对库区扶贫攻坚政策,特别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是实现库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的重要前提。

四、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扶贫攻坚政策的建议

(一)合理确定调水水价。水价是调节供水区与受水区利益的重要因素。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构成。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以地市级行政区为单元,考虑南水北调工程的公益性特点,配套工程成本计入水价,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分摊费用,按两步制计算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测算的中线工程水价为0.194元/立方米(不含税0.16元/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所调之水包含了生态修复、污水防治、水质监管等巨大的成

本费用,水资源的贱卖是对市场经济价值的背离,与水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和以价格杠杆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严重不符。目前,受水区沿线认为水价过高,国务院没有确定调水价格,但各地水价联动机制已纷纷建立,涨声一片。因此,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价最低定为0.194元每立方米,同时研究建立调水水价联动机制。

(二)合情设立调水法人。调水运营法人的确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运营的先决条件,是解决调水税费分配的基本前提。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都是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下属单位,都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设立,都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中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企业法人组织机构和管理人才队伍。汉江集团和水源公司都在湖北省十堰市注册,调水法人注册在湖北省十堰市有利于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依法履行管理职能。因此,建议整合汉江集团和水源公司的机构人员,在湖北省十堰市注册调水法人。

(三)合法分配调水税费。据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水运营后,年可征税约7000万元、水资源费19亿元,二期年可征税约1亿元、水资源费26亿元。

调水税收分配。按国家分税制对税收种类的划分,调水所产生的税收属于地方税种。依据现行法律规定,调水运营后所产生的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由调水法人注册地湖北省十堰市征收。调水税收由湖北省独享,本不存在法定的分配事由,但淹没区内湖北、河南两地都有税收收入的损失,从平衡两地利益的角度,调水税收分配实有必要。从税收受益者与税收来源地相一致的税收原则和税收收入损失为基点的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建议按湖北省十堰市和河南省南阳市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所占淹没面积的比例(湖北省56.3%,河南省43.7%)来分配。

调水水资源费分配。三峡电站的水资源费征收主体是由财政部驻湖北省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按月征收,水资源费摊入电费中,由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按月缴入湖北专员办的中央财政汇缴款专户。三峡电站的水资源费分配标准规定10%上缴中央国库,其余90%按比例在湖北省和重庆市之间进行分配,并分别上交两省市国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同三峡工程都是水源区跨越几个省市,因此,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资源费征收参照三峡电站水资源费征收主体设置,由财政部驻湖北省专员办事处负责按月征收,水资源费摊入水费,由调水法人按月缴入湖北专员办指定的国库汇缴款专户。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库区、核心水源区,且地处秦巴山区、经济落后、财政困难。鉴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三峡工程的水资源来源区跨越两个省份的相似性,建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资源费的分配参照中央四部门《通知》另行规定,水资源费由中央财政分成的10%部分全额返还地方,地方财政分成的90%部分按(湖北省90%、河南省10%)比例分配(以水源区面积、迁移人口、库岸线、库容、汇入水量等比例加权确定)。

(四)合理设立专项基金。设立丹江口库区生态恢复保护基金。生态补偿是对生态系统本身恢复、保护及破坏成本的补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在生态恢复、保护上需要巨大投入。我国在排污权、林权、水权等方面已经探索建立了市场生态补偿机

制,三峡电站从20032023年连续10年从发电中按0.0045元/度的标准,建立三峡库区后期发展扶持基金,专项用于三峡库区及移民地区。因此,建议参照三峡电站的做法,建立丹江口库区生态恢复保护基金,自20__年起每年从调出的每吨水中按0.1元/吨的标准提取,专项用于丹江口库区生态恢复、保护及破坏成本的补偿。

设立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基金。生态补偿是对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国家生态功能而放弃经济社会发展机会所受损失的经济补偿。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库区是水源涵养重要区、秦巴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和秦岭落叶阔叶、针阔混交林水源涵养三级功能区。为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库区牺牲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机会。我国已基本建立了生态补偿的国家机制,三峡电站自20232023年连续7年从中央财政中每年拿出5亿元设立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建议参照三峡电站的做法,设立丹江口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基金,自20__2023年连续10年由中央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专项用于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扶持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五)合力整合扶持政策。现行的体制下,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会在其职权范围内分别出台关于库区和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各类扶持政策。这两大类扶持政策存在重复和冲突的现象,使得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执行无所适从,还会造成地方政府多头申报,造成有限行政资源的浪费。建议在制定关于库区扶贫政策时,着眼于南水北调和秦巴山片区扶贫两大视角,统筹两个方面来制定针对库区的扶持政策,捆绑使用扶持政策相关的资金,实现扶持政策的综合效益。

第4篇 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我们一同来看看。

关于我县扶贫日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程在我县得到更好的实施,根据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7月27—28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先国和副主任董黎明带队,组成调研组,分别到景福、宝泉、塔山、高堰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水务局、农业机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贫办等5个单位,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帮扶贫困户等方式,就我县实施扶贫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县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新村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及贫困互助资金发展项目,使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明确思路。几年来,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省定扶贫村45个,贫困人口7.69万人,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68元。行路难、用水难、增收难等问题还困扰着这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巩固三年扶贫攻坚成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及时组建了经常工作机构,充实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坚持“政

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和我县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变、建和谐、奔富裕”的综合扶贫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实施,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工程,特别是交通、水务、农机、畜牧、农业等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一是实施基础扶贫,利用帮扶资金816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2867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10.77万人直接受益,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用水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帮扶资金1853万元,修建通村公路292.6公里,受益村达107个,改善了这些贫困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利用扶贫资金456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优质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业项目9个,1.255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等养殖业项目6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种养产业项目,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四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扶贫资金1805万元建设扶贫新村39个,受益农户达3.72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路、

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0.46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狠抓劳务输出,着力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是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办、妇联、工会、共青团、农广校等部门先后利用277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期320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160人,大部分外输劳务从业人员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输出1人,脱贫1户的效果。为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近年以来,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县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部门、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对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注重管理,提高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上级部门和县政府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扶贫办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

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违规摊派资金,搭配物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县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扶贫资源整合不够,项目实施后续管理滞后。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和镇乡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

合,但没有一套长期的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帮扶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县级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二)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要针对贫困人口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

第5篇 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__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__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__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__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__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__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__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__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__”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__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__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__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__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__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第6篇 2023年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通过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镇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全县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

全县20个乡镇(场)辖348个行政村(居委会),经调查统计汇总,总户数为138839户,603478人,总劳动力数为343674人,外出务工人数达138707人,占总劳动力的40.4%。全县版图面积38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人均耕地0.9亩,其中:水田面积98107亩,旱地面积431193亩;山林面积252万亩,水面面积42.4万亩。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5亿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45.3%;财政总收入7.1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7亿元,与2023年相比分别增长67.9%、10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5亿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11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462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31%;农民人均纯收入4493元,与2023年相比增长30.5%。

__县的贫困现状及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人数多。据各乡镇(场)填报,全县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87201户,25955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2.2%,其中纳入扶贫对象的49916户、172186人;35428户60401人享受低保,5599人享受五保供养。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有79764户不能达到安全饮水标准,占总户数的57.5%;疾呆傻残的人口达22772人,占总人口数的3.8%;有48713户仍然居住在草房或土坯房,占总户数的35.1%;有2405户没有通电,有212个自然村没有通公路。三是致贫原因多。除自然条件原因没有脱贫外,全县因灾、因病、因学、因工程致贫的有41618户,占总贫困户的47.7%。其中因灾致贫的有13770户,占15.8%;因病致贫的有18476户,占贫困户的21.2%;因学致贫的有7325户,占贫困户的8.4%;因工程致贫的有2047户,占贫困户的2.3%。

二、近几年扶贫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全县抢抓国家“连片开发”项目试点、国家“雨露计划”试点、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机遇,着力构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帮扶工程、信贷扶贫等项目工程,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市高度肯定,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十堰召开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推进会,都安排了到__县现场观摩。主要体现在:

1、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村庄面貌大为改观。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800万元,启动了36个纳入“十二五”扶贫规划的重点村建设。按照“村村晴雨畅通”的目标,新修、维修村组公路150公里,打通了一大批生态旅游路、经济循环路、通村断头路等,有效解决了部分扶贫村行路难、发展难的问题;统筹水利、移民、发改、扶贫等单位的改水项目,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新修、维修各类人畜饮水工程513处,铺设饮水管道126千米,大部分农户吃上了自来水;投资285万元,扶持建设村支部35个,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对鲍竹路沿线980户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净化、亮化、美化的扶贫示范点;注重教育卫生事业建设,重点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23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全面通过省市验收,2023年启动实施的12个扶贫重点村规划项目已完成80%,2023年启动实施的12个重点村大部分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2、稳步抓好迁移扶贫,生存环境逐步好转。近年来,全县共投入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资金1374万元,其中扶贫搬迁1305户、1044万元;生态移民1098人、330万元。狠抓重点村搬迁,按照户均不超过8000元的补助标准,在重点村扶贫搬迁783户,到户资金626万元,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突出试点区搬迁,按照全县统一布局,突出抓了柳陂、青曲、鲍峡三镇的相对集中搬迁试点。柳陂镇投入扶贫搬迁资金215万元、搬迁269户,生态移民115人、到户资金35万元,打造了卧龙岗社区扶贫搬迁与移民内安相结合的搬迁移民亮点;在青曲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51户,到户资金120万元,生态移民550人,到户165万元,打造了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亮点;在鲍峡镇扶贫重点村搬迁177户,到户资金142万元,生态移民67人,到户资金20万元,为鲍竹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奠定了基础。兼顾零散户搬迁,对深山和库区等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农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搬迁194户,到户资金155.2万元;生态移民366人,到户资金110万元。

3、强力推进连片开发,示范效应得到体现。抢抓“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新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强有力推动,在项目区茶店、柳陂2个乡镇6个村规划60个建设项目,试点区投入资金9534.6万元,占规划计划投资的166%以上,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部门投入及社会帮扶8144.6万元,群众自筹390万元,2181户农户得到有效扶持,直接受益贫困户806户3255人。试点区人均纯收入达4288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3580元,分别比实施前有了明显提高。扶贫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取得产业特色凸显、基础明显改善、示范带动增强的良好成效。

第7篇 2023最新县扶贫产业的调研报告

2001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239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和两个省管开发区,有578个行政村,其中规划贫困村304个,规划老区村433个,总人口100.3万人。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3-2023年)》提出:到2023年,要实现和完成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的工作目标任务。 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要把大别山片区建设成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红色旅游胜地和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华中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2023年承接产业转移取得实效,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全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为实现《纲要》提出的建设扶贫产业目标,全面了解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实施情况,探索扶贫产业发展路径,找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以便集中扶持,加快发展,县扶贫办、县中药材生产办联合组成调研组,深入我县中药材重点生产基地,通过走访种植大户、加工企业、交易市场,与基层农民、企业及市县领导广泛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依据发展成效和突出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优势

__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素有医圣故里、教授名县、王府胜地、养生之都之美称,自然地理独特,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中药材资源丰富,享有“大别山天然药库”美称,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已形成一条龙,有中药材扶贫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具有人文资源的品牌优势。__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故里,李时珍品牌和《本草纲目》品牌是全国独有品牌;__自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集散地,医药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载誉九州,明清时期更为繁胜,素有“千门万户悬菖艾,出城十里闻药香”之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__境内能生长的663种并有1万多种方剂。全县现有中药材存量面积达21万亩,种植品种达36个,其中丹参、蕲艾、百合等三个品种成为湖北省道地药材gap示范基地,紫苏、百合、薏米、芡实、白扁豆、薏仁米、葛根、桔梗、菊花、山药、栀子、甜叶菊等药食两用品种都陆续得以开发,在全省处于地位。

二是具有药材种植的自然条件。__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地形复杂多样,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北东高山峻岭、中部丘陵起伏、南部湖泊棋布,海拔高度落差2米,且__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历年平均无霜期249.1天,降水量1341.7毫米,日照时数2025.8小时,气温16.8度,特别是丘陵约占总面积的50.5%,具有适宜中药材生产(光照、温度、水分、大气等)条件要求,具有建立中药材gap基地的条件。

三是具有药材生产的雄厚基础。__境内的中药资源丰富,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有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注册资本达4000万元。全县有中药加工企业6家,固定资产达15亿元,其中李时珍医药集团是医药行业生产全国百强和全省十强企业,是湖北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李时珍生物科技公司开发的紫苏油、紫苏胶囊等系统产品处于全国水平,“本草纲目”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年可转化中药材加工能力达10万吨;有医药流通企业3家,年中医药交易额达10亿元。

四是具有专业市场的营销网络。李时珍国际医药港项目是以蕲州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迁建扩建为核心,以现代医药和健康产品为主题的贸易物流平台,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设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医药和健康产品交易区、医疗器械交易区、仓储物流区、会展区、产品研发综合服务区、药商配套生活居住区和百草药种植园等8个功能区,药材日吞吐量100多吨,日交易额60余万元,为湖北打造中医药产业强省和__实现“药旅联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五是具有政策拉动的发展强势。__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联系县,中药材扶贫产业建设项目被明确列入《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湖北省产业发展规划》中。近几年来,__县县委县政府提出高扬李时珍旗帜,实施药旅联动战略,确立了“华夏中药谷,东方养生城”的发展定位,融合发展大医药、大旅游产业,发挥两大朝阳产业合力效应,构建中药材种植业、医药加工业、医药物流业、医疗健康养生业的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大别山药源基地,将中药材发展上升至战略决策高度来抓,蕲政发[2023]4号文件规定对每年新增中药材基地面积每亩补助100元的激励政策,这为__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扶贫产业的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__县围绕“药旅联动”战略,已形成药材旅游主导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扶贫格局。尤其是去年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后,全县中药材基地面积达到21万亩,中药工业产值达到22亿元,中药商业贸易额达到5亿元,中药总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gdp的30%,中药产业成为__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有9.7万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占总户数的31%,贫困群众从中年获益年人平增收500元,2023年全县新增中药材面积3.0万亩,新增千亩连片药材示范基地16个,新发展3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村56个,其中蕲艾、夏枯草二个品种由李时珍医药向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中药材gap认证,为__中药材品种市场占有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8篇 关于我县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程在我县得到更好的实施,根据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7月27—28日,由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先国和副主任董黎明带队,组成调研组,分别到景福、宝泉、塔山、高堰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水务局、农业机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贫办等5个单位,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帮扶贫困户等方式,就我县实施扶贫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县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新村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及贫困互助资金发展项目,使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明确思路。几年来,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仍有省定扶贫村45个,贫困人口7.69万人,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68元。行路难、用水难、增收难等问题还困扰着这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巩固三年扶贫攻坚成果,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及时组建了经常工作机构,充实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工作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和我县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变、建和谐、奔富裕”的综合扶贫工作思路。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实施,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工程,特别是交通、水务、农机、畜牧、农业等涉农部门通力协作,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正在逐步发生改变。一是实施基础扶贫,利用帮扶资金816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2867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10.77万人直接受益,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用水难和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帮扶资金1853万元,修建通村公路292.6公里,受益村达107个,改善了这些贫困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利用扶贫资金456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优质水果、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业项目9个,1.255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等养殖业项目6个,使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种养产业项目,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四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扶贫资金1805万元建设扶贫新村39个,受益农户达3.72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0.46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狠抓劳务输出,着力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是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办、妇联、工会、共青团、农广校等部门先后利用277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期320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160人,大部分外输劳务从业人员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输出1人,脱贫1户的效果。为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近年以来,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县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部门、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对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注重管理,提高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上级部门和县政府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扶贫办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工程质量、按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违规摊派资金,搭配物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县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扶贫资源整合不够,项目实施后续管理滞后。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和镇乡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的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帮扶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县级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二)坚持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村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要针对贫困人口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做到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对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奋努力、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积极性,使贫困户变压力为动力,让贫困户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和巩固。

(三)创新机制,整合资源。要把扶贫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源,形成帮扶合力,建立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统筹措施,将定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国家投入的涉农资金和其它社会资金聚集起来,最大限度实现整合使用,充分发挥扶贫资源的引导作用和综合效益。

县扶贫调研报告8篇

xx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xx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县扶贫信息

  • 县扶贫调研报告(5篇)
  • 县扶贫调研报告(5篇)96人关注

    某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_____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_____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 ...[更多]

  • 县扶贫调研报告8篇
  • 县扶贫调研报告8篇35人关注

    xx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xx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