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7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80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定义与识别密闭空间

2. 作业前的风险评估

3. 作业许可与审批程序

4. 个人防护装备与设备管理

5. 作业期间的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6. 培训与教育

7. 记录与审核

包括哪些方面

1. 定义方面:明确何为密闭空间,包括其物理特性、潜在危害等因素。

2. 风险评估:分析可能遇到的危险源,如缺氧、有毒有害气体、火灾爆炸等,并制定预防措施。

3. 许可与审批:设定作业前的审批流程,确保作业安全措施到位。

4. 个人防护:规定必要的防护装备,并规定使用、检查和维护的标准。

5. 安全监控:设立监控系统,实时掌握作业环境状况,及时预警。

6. 应急响应:建立应急预案,训练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7. 培训与教育: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8. 记录与审核:保存作业记录,定期审计,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重要性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它:

1. 保障生命安全:防止因密闭空间内的环境风险导致的人员伤亡。

2. 防止事故:通过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作业流程,减少因安全问题导致的停工时间。

4. 符合法规要求: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安全生产法规,避免法律风险。

5. 保护企业声誉:良好的安全管理能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

方案

1. 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涵盖所有密闭空间作业的步骤和安全要求,确保员工清楚了解并遵循。

2. 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作业过程,确保安全规程的执行。

3. 定期演练:模拟紧急情况,检验应急响应计划的有效性。

4. 技术支持:引入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5. 审查与更新:定期审查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保持制度的时效性。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关乎企业安全与效率的重要任务,需要全员参与,持续优化,以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二、范围

公司范围的所有密闭空间作业。

三、职责

(一)需要施工作业的部门应做好施工作业前的清扫、清洗、置换、检测等工作。按《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的要求检测填写。

(二)部门和管理部在施工人员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进入。

(三)需施工作业部门,必须派专人监护,做好应急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四、内容及要求

(一)术语定义

密闭空间作业是指生产区域内的各类筒仓、球、釜、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已及地下室、窖井、地坑、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

(二)清洗和置换

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

1、氧含量19.5%-21.5%。

2、有毒气体硫化氢低于10mg/m3,一氧化碳低于35mg/m3。

3、可燃气体为0。

4、打开所有人孔、手空、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

5、必要时可以采取机械通风。

6、采用管道通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不准向设备内冲氧气或富氧空气。

7、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配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三)监测

1、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粉尘等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办理《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2、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作业现场经处理,

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继续作业。

3、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设备带出,不准留在设备内。

4、作业中要定时检测,一般每个2小时检测一次。发现情况异常立刻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同时原作业许可证作废。待作业空间经处理,取样分析合格后,重新开具作业许可证,方可继续作业。

(四)照明和防护措施

1、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2、作业人员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防爆对讲机、防爆手电、气体检测仪并且系好安全绳索(绳索的牢固度必须能够承受作业人员本人的体重重量)。

3、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4、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反腐蚀护具。

5、设备内照明电压应该小于36伏,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伏。

6、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7、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

(五)监护

1、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并做好安全应急措施。

2、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并在入口处挂正在作业牌。

3、险情重大的设备被作业、应增加监护人员、并随时与设备外人员取得联系。

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

5、设备内事故抢救、救护人员必须作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设备内实施抢救。

(六)《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管理

1、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办理《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2、《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安全措施栏要填写具体安全措施。

3、因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需要新办理《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方可继续作业。

4、作业过程中,如发生安全措施失效、作业条件、工作范围等异常变化或其他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取消有限空间作业。

5、作业结束后,需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认真检查设备内外,确认无问题,方可封闭设备。

6、按《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的要求,相关人员必须详细填写作业设备的具体名称、作业时间、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检测数据的记录。

(七)密闭空间作业审批权限

1、有毒、有害、有可燃气体的储罐、容器、管道等或可造成严重缺氧的密闭空间的作业,由作业部门填写《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报维修部、ehs部、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

2、不易造成燃烧、无毒、无害气体且通风良好、不易造成窒息的槽车、下水道、地坑等作业场所的作业,部门填写《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由作业部门、ehs部审批,按密闭空间作业要求检测,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达到安全作业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

五、相关表格及记录

《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备注:许可证关闭为,该施工已经完成,并且验收合格,验收人为申请部门主管。

许可证取消为,作业条件、工作范围等发生异常变化,取消人为申请部门主管。《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一式三联,作业现场留有一份,作业部门留有一份,管理部留有一份。

第2篇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办法

1.0目的

为规范集团密闭空间作业,防止人员进入密闭空间所带来的危害,确保员工及外包商作业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2.0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及外来施工单位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

3.0定义

3.1密闭空间: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3.2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idlh):在此条件下对生命立即或延迟产生威胁,或能导致永久性健康损害,或影响准入人在无助情况下从密闭空间逃生。某些物质对人产生一过性的短时影响,甚至很严重,受害人未经医疗救治而感觉正常,但在接触这些物质后12~72小时可能突然产生致命后果,如氟烃类化合物。

3.3无需准入密闭空间: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内安全作业,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

3.4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危害因素、或包含可能对进入人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人落入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

3.5吞没:身体淹没于液体或固态流体而导致呼吸系统阻塞窒息死亡,或因窒息、压迫或被碾压而引起死亡。

4.0权责

4.1本规范由管理处编制、修订。

4.2单位最高主管

4.2.1负责本管理办法的监督。

4.2.2负责核准密闭空间处作业许可证。

4.3密闭作业部门

4.3.1由部门主管对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及其安全保护负有领导责任。

4.3.2根据3.0的定义判断所进入的密闭空间是否为准入密闭空间。

·如是,须根据本办法申请密闭空间准入许可证。

·如不是,须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4.3.3在组织制定进入密闭作业方案的同时,必须确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认真解决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4.3.4在作业前安排合适的准入人、监护人,并对其进行安全培训。

4.3.5委托外来施工单位的密闭空间作业,必须确认其相关资质,并对其作业能力、应急求援能力进行评估。

4.3.6参与外来施工单位的作业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

4.3.7作业负责人对所管作业负主要责任,在组织作业时执行本办法及有关规章制度;严禁违章指挥,严禁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发现违章冒险作业现象要坚决制止。

4.4密闭空间准入人

4.4.1接受相关专业技能及安全培训。

4.4.2参与密闭空间作业风险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的制定。

4.4.3应逐项确认相关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联络设备和应急救援方法的效果性验证。

4.4.4 应确认空间作业地点和时间。

4.4.5在确认准入的密闭空间作业环境达到本办法允许进入的条件后方可进入密闭空间作业。

4.4.6严格按照本办法及所制定的作业方案进行作业。

4.4.7应与监护人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

4.4.8在准入的密闭空间作业且发生下列事项时,应及时向监护人报警或撤离密闭空间:

·已经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症状和体征。

·监护人和作业负责人下达了撤离命令。

·探测到必须撤离的情况或报警器发出撤离警报。

4.4.9在密闭空间作业完成后,须确认所携带的设备和物品没有遗漏。

4.5管理部/课职责

4.5.1参与制定负责区域内所有密闭空间作业方案。

4.5.2组织密闭空间作业风险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的制定。

4.5.3在作业开始前检查其安全措施,并向相关人员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时可以增加现场监护人员。

4.6密闭空间监护人

4.6.1具有能警觉并判断准入人异常行为的能力,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

4.6.2在准入人作业期间,履行监护职责,保证在密闭空间外持续监护,严禁兼做其它工作。

4.6.3适时与准入人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消息交流;在紧急情况时向准入人发出撤离警报。

4.6.4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命令准入人立即撤离密闭空间,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求援,并在密闭空间外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发现作业环境改变,不符合准入条件的;

·发现准入人出现异常行为。

·密闭空间外出现威胁准入人安全和健康的险情。

·监护人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时,应通知准入人撤离。

4.6.5对未经允许靠近或者试图进入密闭空间者予以警告并劝离,如果发现未经允许进入密闭空间者,应及时通知准入人和作业负责人。

5.0管理制度

5.1密闭空间作业的准备步骤

·隔离密闭空间

·清洗、置换与通风

·检测

·ppe及应急求援设备的配备

·申请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首次进入

·正式进入

5.2隔离密闭空间

作业空间中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有效切断与外界连接的电源连接。

5.2.1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严禁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

5.2.2 电源有效切断可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必要时可安排人员监护。

5.2.3将密闭空间与一切不必要的热源隔绝。

5.3 清洗、置换与通风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必须对密闭空间进行清洗、置换与通风,并达到下列要求。

5.3.1 清洗应采用水蒸汽作为清洗介质,清洗时不应留有盲点,并保证足够的清洗时间彻底清除密闭空间内的有害物质,清洗顺序应由高到底。

5.3.2清洗期间为防止密闭空间内产生危险气压,应给水蒸气和凝结物提供足够的排放口。

5.3.3 对于承载可燃气体(如瓦斯管道、天然气管道、反应釜、发酵池、下水道、窨井等)的,在清洗后应用氮气进行置换,并随时监测氮含量,置换后的密闭空间内氮气含量应达到95%以上。

5.3.4 氮气置换后应采用新鲜空气进行充分通风,并持续测试密闭空间的含氧量,同时将该空间冷却至室温。

5.3.5为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供给,必要时可采用机械强制通风,从底部开始输入空气,由高处排出氮气,并保持空气流通。

5.3.6 严禁向密闭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5.4 检测

5.4.1 必须在作业前30分钟内,对密闭空间气体采样分析。分析的样品应保留至作业结束。如采样分析后,30分钟内未能进入密闭空间作业,需对其重新采样分析。

5.4.2检测、采样方法按相关现行标准执行;检测顺序及项目应如下:

5.4.2.1测含氧量

正常时含氧量为18%~21%,缺氧的密闭空间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中的规定,短时间作业时必须采取机械通风。

5.4.2.2测爆

密闭空间空气中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0%。对油箱、油罐等容器的检修,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浓度应低于爆炸下限的1%。

5.4.2.3测有毒气体

有毒气体的浓度必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所规定的浓度要求。如果有毒气体的浓度高于此要求,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

5.4.3 作业中要定时监测,一般每隔2小时监测一次。发现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同时原作业许可证作废。待作业空间经处理,取样分析合格后,重新开具作业许可证,方可继续作业。

5.4.4 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可靠通风措施。

5.5 ppe及应急求援设备的配备

5.5.1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

5.5.2当密闭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时,所使用的器具应达到防爆的要求。

5.5.3照明设备的电压应低于36v。

5.5.4当有害物质浓度大于idlh浓度,或虽经通风但有毒气体浓度仍高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所规定的要求,或缺氧时,应当按照《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要求选择和佩戴呼吸性防护用品。

5.5.5 作业人员离开作业空间时,应将作业工具带出设备,严禁遗漏。

5.6申请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5.6.1准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申请流程

5.6.2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是现场的作业依据,严禁涂改、代签。

5.6.3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只限一处一次使用,并于作业前张贴在作业处。

5.6.4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时限

一般不超过8小时,时限内未完成作业,必须按许可时限离开作业空间,再按照本办法重新确认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并重新办理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5.6.5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编号格式

格式:____-__-___,如2010-09-008

第一串数字表示:年份,如2010;

第二串数字表示:月份,如09;

第三串数字表示:本月内开出的第几份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如008。

5.6.6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一式两份,一份由各单位管理部/课存档,一份交作业单位,悬挂于作业点,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保存期2年。

5.6.7在密闭空间进行高处作业和动火作业的,应同时遵守高处作业管理办法及动火作业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

5.7首次进入

5.7.1对准入空间进行全面检查,确认能量或物料隔离锁定措施的有效性。

5.7.2确认进入路线。

5.7.3在准入空间内必要处安装脚手架等设备。

5.7.4确认没有物料堆积在高于最低作业位置。

5.8正式进入

5.8.1如有必要,应使用防坠落装备和呼吸保护装置。

5.8.2确保持续检测内部空气状况。

5.8.3遵守最长持续作业时间限制。

5.8.4监护人应每5分钟以通讯设备呼喊或其他方式维持与准入人通讯联系,并做好记录。

5.8.5进入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严禁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

5.8.6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坠落物伤害的措施。

5.9应急救援

5.9.1监护人有权在紧急情况下要求营救或其他应急支持。

5.9.2对于危险度较大的作业,应事先通知救援队伍做好准备。

5.9.3密闭空间应急救援时,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密闭空间实施抢救。

5.9.4密闭空间外实施的救援应使用吊救系统。

5.9.5应将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或所需的类似书面信息放在工作地点,一旦准入人受到有毒物质的伤害,应及时将这些信息告知相应的医疗机构。

6.0相关文件

6.1动火作业管理办法

6.2高处作业管理办法

第3篇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消除或控制密闭空间作业的危险源,防止爆炸、火灾、缺氧(窒息)、急慢性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明确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及分工,特制定本程序。

1.2本程序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技术中心、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

2 定义

2.1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有限空间。如管道、容器、槽罐、炉膛、锅筒、料仓、反应釜、窨井、下水道等。

3 职责

3.1安全管理部

3.1.1制定和完善分公司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和管理标准;提供相关的安全专业技术支持,必要时对作业过程进行跟踪监控,提出并汇总各单位评价考核意见交由合同单位落实。

3.2设备部

3.2.1通过合同向检修协力供应商明确分公司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3.2.2必要时参加审核密闭空间检修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检(抽)查、评估密闭空间检修作业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 负责落实对检修协力单位的考核评价。

3.3技改工程管理部(以下简称技改部)

3.3.1通过向技改协力供应商下发文件明确分公司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3.3.2负责督促技改协力供应商编制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核,检查、评估分公司内技改项目密闭空间作业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负责落实对建设技改协力单位的考核评价。

3.4项目单位

3.4.1辨识本单位存在的密闭空间,并进行分析(检测)、评估,确定每个密闭空间的准许进入条件。

3.4.2建立本单位密闭空间管理档案,制定本单位密闭空间作业进入人员的岗位(安全)规程,确定密闭空间作业的作业许可人,并保证相关人员能随时得到有关的管理程序、管理标准和岗位规程。

3.4.3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编制密闭空间检修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核。

3.4.4负责验证协力供应商密闭空间作业准许进入条件并签发准入审批表;负责提供相关的安全教育、安全交底,提供密闭空间作业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3.4.5负责本单位区域内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监管,检查、评估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负责办理作业终结手续。

3.5其它合同签约部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程管理部、运输部等)

3.5.1负责通过合同安全附件向其协力供应商明确分公司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并通过合同评价其落实情况。

3.5.2参与审核密闭空间作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检查、评估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情况, 并落实对协力单位的考核评价。

4 管理业务流程(见附件)

4.1安全管理部制(修)订分公司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和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

4.2各项目单位根据《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sas-18-00-014)规定的密闭空间的许可范围以及分级原则,对本单位区域内的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辨识,填写密闭空间辨识清单(详见表格编号saz12035-01a)。

4.3各项目单位根据《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对辨识的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密闭空间的准许进入条件,建立密闭空间管理档案,并制订本单位进入作业人员的岗位规程。

4.4项目单位对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在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4.5项目单位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编制密闭空间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查;技改部督促技改协力供应商编制密闭空间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查。

4.6项目单位为作业者(含所在区域协力作业)提供有关的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告知密闭空间存在的危害以及控制、急救方法。

4.7项目单位为本单位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检测报警仪器。

4.8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审查通过后,项目单位、技改部分别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技改协力供应商填写的《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审批表》(详见表格编号saz12035-02a)报项目单位。

4.9项目单位对检修协力供应商、技改协力供应商的作业人员、系统隔离措施、检测数据、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监测报警、通风、通讯、个人防护、应急救援等设备的准备情况对照该密闭空间准许进入条件进行验证,验证符合后签发审批表;涉及煤气的密闭空间作业在执行本程序的同时,还需执行分公司《煤气安全管理规定》(saz10006)的相关规定。

4.9.1《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的一级密闭空间作业审批人为项目单位责任区域分厂厂长或车间主任,二级密闭空间作业审批人为项目单位责任区域作业长。

4.10项目单位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管。

4.10.1一级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项目单位应指派监护人员对作业全过程旁站监护,二级密闭空间作业项目单位应指派监护人员对关键作业节点进行监控。

4.10.2发现检测数据超标、隔离通风措施失效、作业人员出现异常行为、密闭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等禁止作业条件时,作业许可关闭,现场重新进行处理,符合初始作业许可条件经作业许可人签字确认后,方可继续作业。

4.11各相关业务单位对密闭空间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评价意见,由安全管理部汇总评价意见后,交由合同单位(含技改部)落实评价考核。

4.12密闭空间的作业完成后,所有作业人员及所携带的材料和工具撤离,由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确认,并在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审批表作业终结栏签字后,作业终结。

拟稿:陈亚军 日期:2008年06月25日

审核:潘人仪 日期: 2008年07月03日

第4篇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业务工作程序

1.安全管理部制(修)订分公司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程序和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

2.各项目单位根据《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sas-18-00-014)规定的密闭空间的许可范围以及分级原则,对本单位区域内的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辨识,填写密闭空间辨识清单(详见表格编号saz12035-01a)。

3.各项目单位根据《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对辨识的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进行评估,确定每个密闭空间的准许进入条件,建立密闭空间管理档案,并制订本单位进入作业人员的岗位规程。

4.项目单位对需要许可的密闭空间在入口处设置警示标识,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

5.项目单位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编制密闭空间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查;技改部督促技改协力供应商编制密闭空间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组织审查。

6.项目单位为作业者(含所在区域协力作业)提供有关的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告知密闭空间存在的危害以及控制、急救方法。

7.项目单位为本单位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检测报警仪器。

8.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审查通过后,项目单位、技改部分别督促检修协力供应商、技改协力供应商填写的《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审批表》(详见表格编号saz12035-02a)报项目单位。

9.项目单位对检修协力供应商、技改协力供应商的作业人员、系统隔离措施、检测数据、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监测报警、通风、通讯、个人防护、应急救援等设备的准备情况对照该密闭空间准许进入条件进行验证,验证符合后签发审批表;涉及煤气的密闭空间作业在执行本程序的同时,还需执行分公司《煤气安全管理规定》(saz10006)的相关规定。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标准》规定的一级密闭空间作业审批人为项目单位责任区域分厂厂长或车间主任,二级密闭空间作业审批人为项目单位责任区域作业长。

10.项目单位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管。

(1)一级密闭空间作业过程中,项目单位应指派监护人员对作业全过程旁站监护,二级密闭空间作业项目单位应指派监护人员对关键作业节点进行监控。

(2)发现检测数据超标、隔离通风措施失效、作业人员出现异常行为、密闭空间外出现威胁作业者安全和健康的险情、监护者不能安全有效地履行职责等禁止作业条件时,作业许可关闭,现场重新进行处理,符合初始作业许可条件经作业许可人签字确认后,方可继续作业。

11.各相关业务单位对密闭空间作业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提出评价意见,由安全管理部汇总评价意见后,交由合同单位(含技改部)落实评价考核。

12.密闭空间的作业完成后,所有作业人员及所携带的材料和工具撤离,由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确认,并在密闭空间作业许可审批表作业终结栏签字后,作业终结。

第5篇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守则规范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保障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缺氧窒息、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定义

1. 危险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有缺氧危险、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2.工厂密闭空间包括有:粪池、下水道、消防池、水塔等。

3.各密闭空间位置

4. 各房屋楼顶:消防池、水塔。

5. 广场周边:下水道、化粪池。

第三条.适用范围

1.本准则适用于作业人员进入有缺氧危险、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所有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

2.本准则适用于公司区域内一切从事上述危险作业场所的单位。

第四条.权责

1.行政部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第五条.作业要求与主要安全防护措施

1.因工厂没有测试气体之相关仪器在操作方面也不专业,故检测方面需外请东莞市卫生检验中心过来检测。

2.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3.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4.根据测定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并记录所采取的措施要点及效果。

5.在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应先将密闭空间打开通风10-30分钟,使密闭空间内的有害气体可流出,并用风扇或相关送风系统,进行将大量空气送入密闭空间,使存在的有害气体浓度可被稀释。

6.在每次作业前,必须确认其等符合安全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六条.作业中

1.在密闭空间危险作业进入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2.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

3.有可燃气体存在的作业现场,必须做好防火防爆炸相关措施。

4.在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负气措施,严禁用通风换气。

5.作业人员进入密闭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6.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7.当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

8.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9.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0.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1.当发现有缺氧时,作业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

12.当作业人员在特殊场所(如密闭设备等)内部作业时,如果供作业人员出入的门或盖不能很容易打开且无通讯、报警装置时,严禁关闭门或盖,必须要有人员在出入口接应,并监控,避免发生意外。

13.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如油罐、储罐等)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并断开作业开关。

14.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

第七条.作业管理

1.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应履行申请手续,经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2.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场所相关的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人员职责:

a.严格按照已审批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b.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c.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d.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4.作业监护的职责:

a.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b..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c.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作业,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d.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5.禁止以下作业:

a.无办理审批的作业。

b.与审批内容不符的作业。

c.无监护人员的作业。

d.超时作业。

f.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g.禁止以下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

h.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

i.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g.患有深度近视、癫、高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

k.有外伤疤口尚未愈合者。

第6篇 密闭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密闭空间是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制、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场所。常见的密闭空间有:反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井、地窖、储藏室、船舱等。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接触的主要职业危害一是各类有毒性气体,常见有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二甲苯等;二是由于化学耗氧、氧气被惰性气体取代等引起的缺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引起劳动者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鉴于密闭空间作业易对操作者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从事密闭空间作业的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务必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准入管理: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操作者应得到作业负责人的准许;用人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控制计划、安全操作规程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控制密闭空间作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同时做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卫生安全培训,确保操作者掌握在密闭空间环境下安全操作的知识和技能;作业时至少有一名监护者在密闭空间外负责监护操作者。

2.作业前预防措施: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密闭空间充分清洗,进入前应当再用新鲜空气通风,以保证空间内有足够维持生命的氧气。

3.作业前环境检测: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应进行检测,了解密闭空间存在的危害因素,通常先测氧含量,然后测定可燃性气体,最后有针对性的测定有毒气体,气体的浓度须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4.作业中防护:在作业过程中应持续保持强制性通风,保证能稀释作业过程中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并满足呼吸需要,强制通风时应把通风管道延伸至密闭空间底部;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时,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标准的要求选择和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另外还应根据需要配备通讯工具、安全绳索等。

5.事故处理:一旦发生缺氧窒息、中毒等事故时,救援人员在得到作业负责人准许后,穿戴好符合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迅速将窒息者或中毒者移至户外露天处,施以人工呼吸或其他急救措施,同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第7篇 某公司密闭空间作业管理规定

1.0目的:对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方式进行控制,预防事故发生.

2.0职责:

2.1环境健康安全主任:批准作业人员进入密闭空间,制订紧急应急计划。

2.2作业人员:依本文件要求作业。

3.0作业方法:

3.1密闭空间指用来储存压缩压气、燃烧溶剂等的大型容器,以及地窖、集流井等。

3.2进入密闭空间的人员,必须经过此类知识的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

3.3必须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先用仪器检测密闭空间空气(包括氧气浓度、气体爆炸浓度、空气毒性污染物浓度,检测时,不允许员工进入密闭空间。

3.4当测试密闭空间气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时,不允许进入密闭空间,当符合相关法规规定时,作业人员填写《密闭空间作业申请书》交环境健康安全委员会主任批准。

3.5主任查阅相关法规规定,当答合条件时,可批准并签发许可证,主任制订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安全准则和紧急应急计划,作业人员认真阅读后方可。

3.6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应安排联络沟通人员和联络方式。

3.7进入密闭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依据相关法规规定作业,作业人员应避免有害能源和物料的伤害,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佩戴防护用品。

3.8作业时,在密闭空间外设置标识牌,主任安排保安人员驻守,以防其它人员擅进。

4.0相关记录

4.1《密闭空间作业申请单》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7篇)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定义与识别密闭空间2.作业前的风险评估3.作业许可与审批程序4.个人防护装备与设备管理5.作业期间的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6.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密闭空间作业信息

  •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7篇)
  •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7篇)80人关注

    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定义与识别密闭空间2.作业前的风险评估3.作业许可与审批程序4.个人防护装备与设备管理5.作业期间的安全监控与应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