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3篇)

更新时间:2024-05-09 查看人数:25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定义和分类:明确特殊作业人员的定义,如高处作业、电工、焊工等,并进行详细分类。

2. 培训与取证:规定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3. 资质管理:设立资质审核和定期复审机制,确保人员技能和知识的更新。

4. 工作许可与监护:制定作业许可制度,确保作业前的安全评估和现场监护。

5. 安全防护:规定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措施,预防作业风险。

6. 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计划,处理作业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7. 违规处罚:设定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强化制度执行。

包括哪些方面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应涵盖以下方面:

1. 人员选拔与入职:明确选拔标准,规定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流程。

2. 持续教育:要求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工作环境:规定作业环境的安全条件,包括设备、工具和工作场所。

4. 工作记录:建立作业日志和安全检查记录,以便追踪和评估作业情况。

5. 健康与福利:关注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福利保障。

6. 事故调查:设立事故调查机制,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改进管理制度。

重要性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

1. 保障安全:通过规范作业流程,降低安全事故风险,保护人员生命安全。

2. 提升效率:明确职责,减少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延误和返工。

3. 遵守法规:符合国家和行业对于特殊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4. 增强信任:提高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

5. 防止责任纠纷:清晰的制度可以避免因责任不清导致的法律纠纷。

方案

1. 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列出每个工种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要点。

2. 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培训、监督和考核。

3. 加强现场管理,实施作业前的安全交底和作业后的安全总结。

4.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提高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引入第三方审计,定期评估和改进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6. 鼓励员工参与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形成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

以上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有效的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确保作业安全,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范本

1、目的:为了加强对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特殊作业的安全管理。

3、责任者:生产部、安全科、办公室、特殊作业人员。

4、程序

4.1 本制度适用下列特种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管理:

4.1.1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

4.1.2锅炉和压力容器操作作业;

4.1.3起重机械作业;

4.1.4金属焊接(含气割)作业;

4.1.5企业内机动车驾驶作业;

4.1.6制冷作业;

4.1.7液化气充装作业。

4.2公司办公室主管本企业特种作业的劳动安全培训、取证、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质量由安全环保处负责监督协助工作。

4.3进行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工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操作证”),方可独立作业。

4.4 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市劳动保护监察机关统一印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转让。

4.5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或其委托单位吊销其“操作证”,不得继续独立从事特种作业。

4.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证”规定的本种作业范围内,并随身携带“操作证”,接受劳动保护监察人员的监督检查。

4.7 对违章作业和造成事故者,安全部门根据情节有权对其进行扣证处理,并记入“操作证”内;对情节严重者,由发证部门吊销“操作证”,并追究责任。

4.8 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准随便调离,如需要调离,必须经企业主管厂长同意。

4.9特种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如涉及需办理相关许可证的作业,则必须按规定办理相关的作业许可证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2篇 特殊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办法

一、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建委规定参加年度安全培训,特殊作业人员档案资料由质安组统一管理,其档案及上岗证件必须齐全有效。

二、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执行班前必检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安全事故的,追究其当事人责任。

三、特殊作业人员在班前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上报机械设备员、安全员,隐患排除,经机械设备员、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

四、特殊作业人员严格执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须加班时由机械设备员安排轮流值班。

五、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好安全防护用品,并对劳保用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第3篇 施工管理人员特殊工种特殊作业人员审查监理规定

1审查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工、安监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要求。

1.1审查承包商进场的大中型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准用证”“操作许可证”和租赁设备的安全协议。

1.2施工单位使用的起重机械设备应取得国家(地方)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准用证”。如果起重机械为租赁设备,施单位应与出租方签定安全协议,监理应审查双方约定的安全责任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规定。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准用证”“操作许可证”和租赁设备的安全协议应报工程监理项目部备案。

1.3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专职安监员、技术人员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已到位,职责与分工已明确、清楚。

1.4参建人员已全部进行了体查、体检,无不合格人员进入现场。

2特殊工种是指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主管部门考试,审查合格取得相应上岗资格证书,才能从事作业的工种,如焊工、爆破工、高空作业工、压接工、测工、吊车司机等。

2.1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将特殊工种或操作人员相关证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

2.2监理工程师对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审查符合要求后,批准其上岗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撤换。

2.3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应巡视检查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施工操作质量情况,发现问题要求渝1施工项目部和渝2施工项目部及时整改。对产生不合格品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监理有权提出撤换。严禁无证上岗。

2.4监理人员在进行高空登塔检查、高空压接检查、附件安装检查等作业时,检查人员应具备高空作业能力并且持有高空作业证。不具备作业能力和相应资质证件的严禁作业。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3篇)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定义和分类:明确特殊作业人员的定义,如高处作业、电工、焊工等,并进行详细分类。2.培训与取证:规定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特殊作业人员信息

  •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3篇)
  •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3篇)25人关注

    特殊作业人员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核心内容:1.定义和分类:明确特殊作业人员的定义,如高处作业、电工、焊工等,并进行详细分类。2.培训与取证:规定特殊作业人员必须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制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