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小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学校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确保教育环境的稳定与高效,保障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包括哪些方面
1. 学生管理:包括出勤制度、行为规范、课堂纪律、课外活动管理等。
2. 教师管理:涉及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监控、教师职业发展、教师评估等。
3. 教学管理:涵盖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考试评价体系等。
4. 校园环境管理:涉及校园安全、卫生、设施维护、校园文化建设等。
5. 家校合作:家长沟通机制、家长会制度、家校联系渠道等。
6. 公共事务管理:财务管理、物资采购、资产管理、信息公开等。
重要性
小学常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维护秩序:为师生提供稳定、有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 促进成长:通过规范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提升质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提高教育质量。
4. 安全保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5. 沟通桥梁:加强家校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方案
1.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每个管理方面都应有具体、明确的规则,确保执行时有章可循。
2. 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师生及家长的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
3. 加强培训:对师生进行制度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遵守规定。
4. 强化执行: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5. 落实责任: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专人负责。
6. 人性化考虑:在保证管理效能时,兼顾人性化需求,体现关怀与尊重。
7. 持续改进: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适时修订制度,保持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小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小学常规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办法
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1】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现对我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规定。
一、自觉坚持依法治教
1.学校所制订的管理规定、教学规范,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及《苏州市深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项规定》(苏教办〔2007〕5号)、《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张教〔2007〕13号)等文件规定。
2.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不留级,不开除。
小学、初中每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四星级高中不超过50人)。
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举办复读班。
3.开足开齐各类课程,要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建设、实施方式、评价办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学校特色。
4.组织开展好室内外大课间活动和综合文体活动,做到“三个延伸、三个结合、三个精心、三个兼顾、三个衔接”,每天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
5.自觉执行统一的作息时间,不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违规上课或举办各种文化补习班。
二、认真执行教学常规
6.认真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活动计划、学科教学计划和课外活动计划。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主要活动月(周)安排等。
(2)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包括工作目标、研究课题(主题)、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教研活动安排等。
教研组活动宜围绕一个课题或几个主题开展专题研究。
(3)备课组活动计划应根据学校、教导处、教研组计划,结合本备课组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目标、工作重点及措施、集体备课安排及其他教学研究活动安排等。
备课组活动应以集体备课为主,要有“一课三备”(主备人“一备”,备课组集体“二备”,任课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学情“三备”)的具体要求。
(4)学科教学计划主要应包含: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和前后教材的联系,各单元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班情学情分析;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如提优补差);教学进度安排等。
(5)课外活动计划应由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方法、具体措施、活动安排等部分组成。
活动安排要写清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具体内容、辅导教师、活动器材等。
7.认真备课。
认真备课是执行教学计划、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必须掌握教材编写意图,确定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研究选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方案。
为了课堂教学的“生成” 和“优化”,教师备课的“预设”必须多元、充分,必须坚持“生课熟备”、“熟课生备”、“全册教材要粗备”、“章节(课文)教材要精备”、“课前要默备”、“课后要复备”等原则。
(1)备课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等。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可以课文或单元进行。
(2)教师应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应再次熟读教材及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提出个人教学设想,并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环节、练习与作业、小组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积极展开讨论,在充分发挥主备人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备课组集体教案(“母案”)。
(3)任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情,利用集体备课的“母案”再次备课,或增或删或调整,形成适合任教班级的最佳教学方案(“子案”)。
教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体现教学目标、师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等,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三年教龄内的教师,应采用手写备课。
8.认真上课。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要继续坚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传授知识为智能并重;能让学生问的让学生问,能让学生答的让学生答,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动手的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讨论的让学生讨论,能让学生总结的让学生总结,努力探索和实践生态课堂,让课堂成为体验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创造的课堂。
(1)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或改上其他课。
(2)教师要认真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在预备铃响之前到达教学地点;课与课之间没有预备铃的,必须在上课铃声响前1~3分钟到达教学地点。
(3)教师衣着打扮要端庄,教态应亲切,精神要饱满,坚持讲普通话,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板书要做到工整、规范,注意不写错别字。
(5)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执教;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教师要加强指导或积极参与。
(6)对个别学生的违规言行,教师应采取灵活、适当、理智的方式批评纠正,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坚决避免产生师生对立现象。
(7)教师上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不坐着讲课,不差遣学生走出教室帮教师拿教具、练习本等,上课期间应关闭通信工具,不拖堂。
(8)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上足、上好每节课,课后撰写好有质量的教后笔记或反思性随笔,每学期累计不少于15则。
9.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作业管理要坚持“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立足于减轻负担、增强实效。
(1)要围绕教学目标,坚持落实“三减一增”(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轻过重的记忆负担、减轻学习心理负担,适当增大思维训练的强度),紧扣教材内容布置富有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的作业,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杜绝惩罚性作业。
(2)作业类型一般有课内、课外两种,应以课内作业为主。
作业形式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
书面作业应做到种类多样,题型多变,灵活选用,训练严格,书写规范;不合规范要求的要让学生重做,学生未做的应要求补做、补交。
(3)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生所需的总时间和各科的全面发展。
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的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高中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2小时。
(4)按要求布置的课内外作业要全批全改。
语文学科大作文要全批全改,小作文要查阅或抽改;周记、日记批改不作统一要求。
对补交和重做的作业要细致批改。
批改作业,小学采用等级制(即优秀、良好、及格、需努力,英语学科可采用a、b、c、d四个等级),提倡简短评语加等级的方法;中学作文批改采用百分制。
批改要及时,保证在下次练习前能把作业本发给学生。
(5)要让学生自己订正、修改作业的错误之处,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订正的习惯。
改正后的作业要再及时批阅。
(6)教师对学生作业中所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评讲。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10.认真辅导学生。
认真辅导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应渗透于课内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
辅导的对象不光是学困生,还应包括有较大潜力和学有专长的优等生。
(1)要针对学困生的个体差异,讲究辅导方法。
课堂上,要鼓励他们多参与学习活动;作业中,要适当降低练习难度,让他们有成功感;课外,要以个别辅导为主,分类指导;班集体中,可建立学生间的帮教对子;家校间,要加强联系,协调辅导内容和方法。
(2)要重视培优工作,尽可能为优等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为他们最优化发展创造条件。
11.认真参加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载体与有效途径。
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
(1)听课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课前要熟悉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做到有准备地听课。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分管教学的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
(2)根据《关于扎实开展“一课三议”“三课一评”校本教研活动的意见》(张教〔2006〕141号),“议”和“评”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优劣、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肯定优点,更要指出存在问题,既要评教师,更要评学生,既要评教法,更要评学法,要帮助执教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2.认真组织考核与评价。
认真组织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要科学有效地组织考核,改进学生评价,切实发挥考核评价的发展和激励作用。
(1)要认真组织学科考试考查。
①学科考查或考试,形式要多样,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命题要注重质量,基本题一般占70%,适当提高题占20%,拓展题占10%。
②小学取消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成绩评价采用等级制,60~74分为及格,75~84分为良好,85分以上为优秀(低年级90分以上为优秀)。
中学每学期组织期中和期末两次统一考试和考查,考试科目采用百分制,考查科目采用等级制(60~74分为及格,75~89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③考查或考试要做到公正、公平,师生都要严格遵守考风考纪,坚决杜绝作弊现象。
④各类考试、考查,教师都要认真阅卷、评价,认真进行讲评,认真督促学生订正试卷,并做好质量分析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⑤不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
(2)评价学生要采用开放、多样、多元的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要以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
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13.认真进行工作总结。
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应当在每学期结束前按时写好,整理归档。
总结不需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提倡作专题性总结。
三、切实加强教学管理
14.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在学期初应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讨论,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纲要。
教研组工作计划需经教研组会议通过、教导处审定。
备课组计划应在充分听取同备课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由备课组长起草,教导处或教研组审定。
15.集体备课要明确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及要求,学校行政成员要分工蹲点参加活动,每次活动要作好详细记录。
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要定期对教师编写的教案进行检查,原则上每学期不少于3次。
16.学校要制订各学科教师的教学常规要求与学生的上课常规要求;指导、督促教师加强专用教室、教学设施的管理与使用,充分挖掘、利用好校内外教育资源;组织行政成员、骨干教师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进行常态检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形式多样的随堂听课,听课后应及时与教师评课。
17.学校教导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作业布置、书写与批改的要求,对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每学期应至少检查3次,并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
18.学校要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并定期考评转化效果;积极开展特长生展示、评比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9. 教研组(备课组)每学期开展“一课三议”、“三课一评”活动,原则上不少于2次。
学校要把这一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对教研组(备课组)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切实提高研究实效。
20.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以及相应的考试方法,对师生进行规范性的引导;考查或考试后,学校要及时开展总结、交流、评比等活动,表彰先进,推广经验。
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规定改革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建立以行政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规定,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应列为学期平时工作考核与年度考核的内容。
通过多样、多元评价,让教师能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行为,加快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2】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作出如下规定。
一、完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定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规定,是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保证。
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认真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能。
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规定(如备课和授课规定、考核和评价学生规定、听课评课规定、课题管理规定、督学规定、教学质量奖罚规定等),并抓好落实,用规定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师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认真落实教学工作计划管理
各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学工作计划管理,明确计划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各种教学工作计划应该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上级教育部门的法规性文件为指导,体现正确的办学思想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保证计划方向的正确性和内容的科学性。
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情况的分析;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及教学进度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学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于开学前制定。
经校委会审定后,于开学前传达到各任课教师。
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
2、学校要制定教学科室工作计划(含校本教研计划),计划由教学科室主任制定,经校务会审定后实施。
3、学校教研组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制定。
经教师讨论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务处(或教导处)审定执行。
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
4、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安排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
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5、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
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领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以上各项计划分学期制定,计划制订后,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务处(或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
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
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学科教师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
三、切实规范课程管理
中小学要严格执行省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提前结束新课。
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品德、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时用于其他学科教学。
四、抓实教学过程管理
1、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备课的管理,要经常组织教师对教法、学法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抓实教学设计,重视“三维目标”。
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检查评价方案,加强督查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各学校每学期开展教案评优活动,对优秀教案和特色教案进行表彰。
(1)教案的内容要求:①教学目标,必须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②重点、难点;③课型、教学时数;④教学准备:如课前活动安排;媒体的选用(如实验仪器、音像材料、挂图、实物、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⑤教学实施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相应教学内容及教与学的程序,不能把教案写成单纯的知识提纲讲稿;⑥板书设计;⑦作业布置;⑧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
(2)备课要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学手段、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等。
①备教材:要整体把握教材知识系统。
a弄清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b确定各章节、各部分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
c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d要“用”好教材,对教材的处理要灵活,一方面要充分挖掘课文范例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②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思想情绪,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
③备教法学法: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施教方案。
a教学环节设计。
要设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环节,分清各个环节的先后、主次、指向目标之间存在的联系等等。
b教学情境设计。
设计的教学情境合理,符合学生认识心理和年龄特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服务。
c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在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在备课时,要充分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独特见解”以及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④备例题与练习: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选例题、习题,突出例题、练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⑤备教学手段: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各种教学手段,能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积极倡导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教师要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做好精心准备,确保实验成功。
(3)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
每月至少搞一次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
主备教师要提前写好 “教学案”初稿,复印后发给备课组教师人手一份。
其他教师必须在备课组讨论之前认真审阅“教学案”初稿,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写在初稿上。
然后大家集中探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最后形成具有共识和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2、上课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因此,学校一定要强化课堂教学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加强上课质量管理。
要树立现代课堂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贯彻“多维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原则。
要注意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恰当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作业设置及批改
设置和批改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反馈教学信息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校除了平时不定时的检查外,每学期还必须分期中、期末对学校全体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各学校要建立优秀作业展示规定,积极开展优秀作业展览活动,树立榜样,鞭策后进。
(1)、作业的数量和批改次数
小学段:
①语文:1-6年级基本篇目一课1次。
基本篇目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一课1次(低年级生字本,中、高年级小字本,词语笔记本,默写、听写除外)。
每学期一至六年级写字课练习每周一次。
习作:一、二年级写话本每期不少于10次(一年一期6次)。
三至六年级大作文每单元1次;小作文(或周记、日记)每期不少于12次。
小学生阅读量按课标的要求执行。
数学:课本上作业须全批全改。
英语:每周不少于2次(不含听写本的批改)。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科学等学科作业批改每课1次。
中学段:
语文:作业本作业每单元不少于2次。
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7篇。
课外练笔不少于10篇,其中名著阅读读后感每期不少于2篇,每篇不少于500字。
教师要督促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
数学:每期不少于55次(依据课程设置及教师用书)。
英语:七、八年级每周不少于3次。
(不含听写本的批改)
物理、化学:课堂作业批改每周每班不少于2次。
政治、历史:每周每班不少于1次。
生物、地理:每周每班不少于1次。
高中段:各科作业的设置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作业的批改要求:
①作业批改要及时,各科课堂作业要全批全改,要有相应数量的面批。
对作文的批改作如下要求:小学习作、写话每次全批全改;中学每次全批全改,详批不少于学生总数的一半,小作文略批但要有评价等级。
教师的作文批语应有指导性、鼓励性、示范性。
老师要及时抽查学生的课外作业,每次抽查的数量不少于总人数的1/3。
②教师批改要认真,书写要规范,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
③作业批改要布置一次,批阅一次,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
④学生作业错题必须改错重做,教师要复批。
⑤搞好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准确的评定等级,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见。
4、课外活动与辅导
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
因此,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活动、专题讲座、学科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小组、文体艺术特长小组等,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要协调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保证课内与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5、教学质量的验收和分析评价
各学校要根据校情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质量验收和分析评价的管理措施,定期开展质量分析研讨会。
学校领导要组织相关的人员参加,实事求是地分析成绩,找出问题,制定措施。
(1)教学质量分析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学科、年级、学校。
学科的质量分析,由任课教师负责,要形成质量分析的相关表格和书面材料;年级的质量分析由年级负责人组织实施;学校的质量分析由教学副校长或教导主任组织实施。
(2)教学质量分析主要指标一般包括基本状况(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以及试卷每个板块乃至每道题的得失分率)、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补救措施等。
期中、期末要有详细的质量分析材料,单元检测应有学生成绩统计及简明的小结。
(3)每学期各校各学科至少要举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主持人要组织相应的人员参加,实事求是地分析成绩,找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有质量分析的研讨记录。
6、领导兼课及听课、评课
学校领导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教学第一线,把课堂作为工作的主要场所。
应在兼课、听课、评课中获取直接的、真实的教学工作信息,真正取得教学工作的指挥权。
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坚持听课评课,要善于总结,要把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指导教学和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至少20节,中学及中心小学专任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15节,村完小教师由学区根据本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确定。
每次听课后要及时检查教案,与授课教师交流意见。
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写出评价意见。
五、因地制宜开展教研、科研和教改实验
1、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组织开展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法研究活动,每学期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组织一定数量的教研活动(校级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每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校际间教研活动等);组织教师互相观摩听课,交流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本学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领导要经常参加各学科的教研活动。
中学毕业年级要着力进行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及中考、高考试题的研究。
2、各校要树立科研先导的理念,提高教学工作的水平,尤其是提高课堂教学的科研含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加强校本教研,各校要制定出切合校情的校本教研规定,要通过一些务实的措施(如集体备课等)确保校本教研落实到位。
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1-2个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教改实验。
六、加强领导,强化检查与落实
各校要成立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全程督查,实行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七、强化结果的有效应用
1、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考评办法,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成效差、工作不落实不到位的要批评教育,限期整改。
2、教育局将成立教学常规督查组,通过定期和突击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校的教学常规进行深入督查,并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通报到学校及教师个人),同时纳入学校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正常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教育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中小学实际,特制订《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规定》(简称规定)。
第二条 中小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在上级党委、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党支部(总支)的监督下,主持学校的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应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对学校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 学校管理应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所有中小学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坚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第二章 校园管理
第四条 坚持安全适用、勤俭办校的原则,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布局合理、区划有序的要求对校园建设作好整体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制定、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使校园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五条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种植管理好果木花草,无随意攀摘、践踏现象,校园道路平整,主干、支干分明,路面硬化平坦。
积极创建文明学校。
第六条 校园环境要简洁朴实美观,体现科学性、教育性。
校门端庄,校牌得体,校训(或校风、教风、学风)鲜明。
各种规章规定摆放得体,适时上墙。
按规定悬挂名人画像及必要的宣传标语。
校内黑板报、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健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公示、通知等字体工整、规范,。
第七条 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学生宿舍等门窗玻璃齐全,窗明几净,桌椅排列整齐,各类物件安置有序。
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安静整洁,图书资料、报刊杂志、实验用品、音像器材摆放整齐,方便使用。
有严格的借阅和使用登记规定。
各类用房定期清理粉刷,及时维修。
第八条 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和医务人员,建立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规定。
校内无荒地、无杂草,墙壁无污迹,门窗无灰尘,地面无果皮、纸屑、烟蒂、痰迹。
垃圾入箱,卫生间(厕所)每天清扫,定时冲洗。
第九条 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建立严格的宿舍管理规定,定期评选文明宿舍。
房间及盥洗室清洁卫生,床辅整齐,物品摆放有序。
第三章 教职工管理
第十条 学校管理要不断深化人事规定改革。
按编制加强人员管理,优化教职工队伍;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明确校长法人地位,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任期制;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健全考核规定,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建立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鼓励城镇优秀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到艰苦地区任教,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第十一条 以人为本,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教育。
定期组织教职工的政治和业务学习。
保障教师享受《教师法》规定的权利,引导教师切实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热爱教育、爱热学校、爱热学生,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十二条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耐心细致帮助学困学生转化,严禁歧视、讽刺、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
第十三条 健全严密的工作规定。
教职工要为人师表,自觉遵守学校规章规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坚持说普通话,谈吐文明。
教室内禁止吸烟。
第十四条 严格执行岗位职责规范。
每个教师应做到:认真备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考核评价和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第十五条 加强教职工的校本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规定。
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和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定期对教职工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建立考核档案,为职务的评审、聘任和晋级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 学校建立教职工代表会议规定,实行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
组织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主动关心教职工生活,形成良好的教工集体。
第四章 学生管理
第十七条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有效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考核,使学生逐步达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第十八条 严格按《国旗法》执行升降国旗规定,以各种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十九条 按课程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班、队(团)活动及各类科技、兴趣小组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抵制不健康的书刊、录像、网络和歌曲的负面影响。
第二十条 建立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规定。
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邀请当地有关人员研究、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定期家访或召开家长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第二十一条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
认真落实两课(体育、卫生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保证学生除体育课外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普及卫生和安全常识,建立体格检查和传染病预警报告规定。
第二十二条 建立健全资助贫困学生机制。
采取“免、减、助、补、扶”等措施,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第五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三条 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不得任意增减课程、课时。
停课半天,须经校长批准;停课一天至二天须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停课三天以上,须经州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总量(包括自习与课外活动),小学生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超过8小时。
按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严格控制考试科目和次数。
按教学计划的规定布置课外书面作业 (小学低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不超过1小时;初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高中各年级不超过2小时)。
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原则上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每天9小时,高中生每天8小时)。
严格禁止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和上新课,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补习班、超常班。
第二十五条 严格教学常规。
按学期制定科学严密的教学计划,每周有具体安排。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有保证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
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教研活动,杜绝任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
第二十六条 加强教研(科)室(组)建设。
中心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校均要建立教研(科)室(组),做到人员落实,有科研兴校的措施和机制。
制定教学研究计划,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学科教研室(组),定期开展小型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试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第二十七条 严格教学常规管理。
有教师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学生检查和成绩评定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规章,建全严格的考核规定和办法。
第二十八条 切实执行学籍管理规定。
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控制班级学生人数。
小学每班45人左右,复式教学班一般20―40人,中学每班50人左右。
中学不得举办全日制升学补习班。
第二十九条 按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室等的建设和管理。
第六章 后勤管理
第三十条 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校的精神,规章规定齐备,严格工作规范,工作人员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第三十一条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严格审批规定,严格财务审核,定期稽核公布账目。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建立健全“两免一补”、公用经费等专款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对按照上级规定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代办费,要进行公示,严禁向学生乱收费。
第三十二条 加强校舍校产管理。
校产分类造册,落实管理责任,每学期作一次检查、清理,防止人为的流失和损坏。
如发现新增d级危房,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使用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排除。
第三十三条 加强食堂管理,健全严格的卫生管理规定和采购验收规定,桌凳干净,排列整齐,器皿整洁,餐具定期消毒,地面、洗碗池及其它地方无乱倒饭菜。
饮水安全卫生。
第三十四条 按照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学校优势、特点发展校办产业,积极开展勤工俭学。
管好劳动实习基地,严格各项管理规定,提高经济效益。
所得收入按有关规定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师生福利待遇。
第七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五条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校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按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校)的实际,健全安全机制,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内部安全保卫规定,配备专兼职保卫人员。
杜绝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各类事故,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规定。
第三十六条 坚持开展安全检查和事故防范工作。
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分别对学校校舍和教学、生活、体育实施等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平时也要作经常性的检查。
严格教学设备、化学药品、饮水饮食、取暖、用电等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文艺、体育、劳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学生食堂、宿舍、小卖部、通道、危房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校园内杜绝明火。
第三十七条 加强安全教育。
安全无小事、事事皆安全。
深入宣传《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建立大型活动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批规定,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等活动。
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安全教育日(周)”和活动课,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第三十八条 建立安全保卫规定。
财务、档案、食堂、宿舍、各类药品器材室、传达室等部门和场所要有专(兼)职人负责,严格管理。
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
非学校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学校,车辆未经允许和无人指挥不得进入或穿行学校。
第三十九条 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积极做好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重视师生饮食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第四十条 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的请示、报告规定,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做好救护善后工作。
第八章 行政管理
第四十一条 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教学、学校基本设施文书、财会等各类档案,有专人负责,有严格的管理规章规定,并定期考核、评估、奖惩。
第四十二条 建立表彰奖励规定。
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学校(或上报)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由学校和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或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职业中学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云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管理规定要求自 年 月 日执行,原云南省教育委员会发布的《云南省中小学常规管理暂行规定》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