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7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居民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服务范围与标准设定: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如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等,并设定服务质量标准。

2. 人员配置与培训: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构成,包括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等,以及定期的技能和知识更新培训。

3. 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患者档案管理、预约挂号、健康信息记录等工作,提升服务效率。

4. 质量控制与评估: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评审,确保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 财务管理:合理预算,确保资金有效使用,同时遵守财务透明原则。

6. 社区参与:鼓励居民参与卫生服务的规划和决策,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接受度和可持续性。

包括哪些方面

1. 服务流程管理:规范从接诊、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过程,确保服务流程的顺畅和高效。

2. 设备设施管理:维护和更新医疗设备,保证其安全、有效运行。

3. 健康教育与宣传: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4. 协同合作机制:与上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资源共享。

5. 疫情防控: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社区安全。

6. 法规遵从性:确保所有服务符合国家卫生政策法规要求,规避法律风险。

重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提高居民信任度。

2.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人力、物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3. 促进社区健康:通过预防和早期干预,减少疾病发生,改善社区整体健康状况。

4. 强化公众参与: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健康社区环境。

5. 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处理公共卫生问题,减少因疾病引发的社会矛盾。

方案

1. 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为每个服务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指南,确保员工明确职责和流程。

2. 定期评估与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访谈等方式收集反馈,及时调整服务策略。

3. 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服务质量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4. 加强与社区沟通:定期举办社区开放日,让居民了解卫生服务工作,增进理解和支持。

5. 培训与发展:持续为员工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6. 质量监控与改进: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服务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旨在构建一个高效、优质、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精力集中,坚守工作岗位。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严格交接班制度。

3、为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医务人员须按时参加全员医疗安全培训。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作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

4、医务人员坚持三基三严及继教培训工作,将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作为晋级职称评定及工作能力考核依据。

5、新进医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岗前质量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6、各科室根据每月进行的医疗质量考核、评价、总结,作出自查缺陷报告,提出整改措施,严防医疗缺陷发生。

7、各科室须建立医疗缺陷登记本,针对发生的医疗缺陷,科主任应及时向医务部报告,认真作好调查核实工作。

8、发生缺陷后,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后果扩大。

9、对已发生的医疗缺陷,应组织医疗安全委员会成员及科室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预防措施及处理意见。

10、发生医疗缺陷的科室或个人不按规定上报,有意隐瞒,一经发现将按规定严肃处理。

11、医院开展医疗缺陷管理,定期统计、分析医疗缺陷,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第2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疾病分类法》,检查指导按分类法对病案进行处理,使符合规范。

2、保证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病历档案工作的规定和条件,在我院贯彻执行,维护病案完整和质量,制定病案管理制度,负责病案管理人员的考核和提供晋升意见。

3、按照四川省卫生厅编印的《病历书写规范》,制定我院病历检查质量标准,评审办法,组织检查病历书写质量,提出改进措施,保证病案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4、对各科室病历质量按月逐份进行检查、评分、定级、对死亡病历、急重病历、手术病历和新开展技术病历要列为检查重点,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有关科室。

5、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讨论有关病历书写,医疗表格和统计表格,审批这些表格的打印和复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委员会要在临床医师和病案管理人员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推进密切协作,提高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的质量。

7、委员会要向院长提出年初计划和年终总结报告。

第3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在街(乡)政府健康促进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开通社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第4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研究和检查药剂科工作,监督检查本院贯彻执行药政法规情况。

2、核定增添新药、新制剂,淘汰疗效差,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和制剂。

3、定期检查药库、调剂室、制剂室、病房的药品供应,特殊药品管理和使用情况。

4、定期检查、考核处方书写和合理用药情况以及收集门诊、病房的差错处方登记,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5、加强药品知识、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作好新药介绍,定期开展药学学术活动。

第5篇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质量管理制度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确保药品质量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药剂科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等规定,在医院药事委员会的领导下,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严把采购、保管、使用关,为医院临床做好服务。

一、西药管理

(一)采购 药库管理人员负责全院的药品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每月由微机输出各类药品消耗动态,按时编制药品分期采购计划,经有关领导研究批准后方可采购,在供应正常情况下库存量一般为1~2个月,摸准用药规律,把握药品市场动态,掌握供求信息,严把质量关,不进三无及伪劣药品和非药品,畅通购药渠道,坚持按主渠道进药,健全外部供应网络和内部流通体系,把握最佳购入时机,对抢救急用药品积极组织进货,确保贮备保证医疗需要。

(二)验收 购进、调进或退库药品,由药库管理人员、采购人员严格验收。对品名、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注册商标、有效期限、外观质量、包装情况、进行验收核对,全部合格逐项填写药品验收入库记录本,经与原始单据核对无误,采购、保管人员双签字后方可入库,交有关领导签字办理专帐付款。

(三)保管 药剂人员要认真执行药品管理制度。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贵重药品,必须按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药品库房保持干燥、通风。易燃易爆药品需保管入危险品库内。防火安全设施要齐备。

库存药品按性质、剂型分大类,再按药理作用系统存放,注意药品要求温度低温保存药品需冰箱内存放,需避光药品注意放在非光照处,效期药品及时登记,定期检查。做好防霉、防虫、防鼠措施。有完善的药品帐、卡进行统计,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四)调配 配方人员必须认真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收方后执行查对制度,核对处方内容无误后,方可调配。处方调配要细心、迅速、准确,核对双签字。对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的调配必须按其有关规定审方、调配。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更改后再调配,药剂人员不得私自更改。对急救抢救用药随到随配随发,不得延误。

(五)使用 对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类药品、贵重药品的使用,必须依据有关规定专方、限量使用,消耗要逐日统计。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药剂人员可拒绝调配。

药剂人员应主动深入科室征求意见,介绍国内新药及其药理作用、性能、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有关资料,使临床用药不断得以更新。

二、特殊药品的管理

特殊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定对上述药品实行特殊的管理办法。

(一)麻醉药品麻醉药品的采购、保管、调配、使用必须按照《麻醉药品管理办法》执行,麻醉药品处方权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经医务科审批方可执行,签字字样由药房备查。

麻醉药品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即专柜加锁、专册登记、专帐消耗、专用处方和专人负责管理。控制针剂二日常用量,片、酊剂不超过三日常用量。杜绝滥用、防止流失。对晚期癌症病人按规专用卡发放、使用和管理。处方书写要规范并注明病情。处方调配、核对、发出必须签全名,班班交接,逐日登记消耗。质控小组每月检查,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二)精神药品 医师应根据医疗需要合理使用精神药品,严禁滥用。

一类精神药品每方不超过三日常用量,二类精神药品每方不超七日常用量,实行专柜保管。一类精神药品需逐日登记消耗,定期检查、定期盘点,处方保存二年备查。

(三)医疗用毒性药品 采购使用必须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执行保管、验收、领发、使用核对制度、须有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中级以上药师负责保管,专柜加锁,专帐登记。毒性药品包装容器及存放专柜必须印有毒药标志。

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每日不超过二日极量,配方人员必须认真、负责、称量准确,中级以上职称药师复核、签名盖章发出。对未注明生用中药,应使用炮制品,调配毒性药品用具必须随时清洗干净。处方保存三年备查。

第6篇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在主管副院长指导下,由护士长具体牵头并独立行使护理质量管理职责,全院护理人员参与和开展的日常工作,兼容质量管理与日常工作为一体的常设机构。

二、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护士的高尚医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她协调着护理人员与病员、社会和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应当遵守护理规范和要求。

三、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任务是负责医院门诊部、手术室、住院部病房、妇产科、供应室、急诊室、治疗室、注射室、抢救室及换药室的护理质量控制。

四、开展全院护理质量教育,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对全院护理质量实行目标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人。

五、负责草拟、制定、修改和完善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负责检查落实护理质量管理的执行情况,按规定时间进行护理质量大检查和评比。

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操作、讲座、专题讨论,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操作考试,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考试。

七、认真调查研究,做好护理操作的质量分析,发现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处理并采取改进措施。

第7篇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主管输血的副院长任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务科长、输血科负责人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委员会成员由医院部分临床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

3、按照卫生部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输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发展和管理;

4、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每年1-2次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院内输血知识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院医护人员输血和管理水平;

5、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

6、对医院输血管理与技术问题,随时进行监督和管理;

7、开展全院范围内临床输血科研工作协作与交流;

8、积极推广临床输血新技术、新材料、新业务;

9、组织鉴定因输血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溶血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等);

10、每季度进行一次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

11、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由主任委员委托副主任委员主持;

12、闭会期间,输血科和医务科负责执行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第8篇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作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2、强化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

3、严格准入,规范质量标准,强化质量评价、监督。

4、严格落实规章制度,紧密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医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狠抓重点整改规范,以强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5、结合岗位责任制,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明确责任主体,作到人人抓质量,事事讲质量,使质量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6、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技术规范,违者必须按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理。

7、针对医疗缺陷,按性质与情节,组织医疗安全委员会成员及相关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预防措施,确定缺陷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8、对疏于管理、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以及发生后隐瞒不报的科室将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

9、对医务人员严重违反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严重伤害了患者合法权益者,除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处理外,还将按照有关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第9篇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质量管理方案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科质量管理方案

为了确保药剂质量,防止不合格药品用于临床,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以下质量管理方案:

1、药剂科设立由科主任任组长,以高年资药剂人员为成员的质量管理控制小组,全面负责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

2、质控小组按照二级甲等医院标准中对药剂质量管理要求,对本科室质量控制标准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3、质控小组定期对购进的药品进行质量抽查,如发现质量不符或疑有质量问题,分别进行登记,并请示科主任,进行退、换货处理。

4、质控小组定期对药剂科各部门的药品质量及保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5、质控小组每月对药房、库房、病房的工作进行查房,着重对药品的管理、使用、差错事故进行检查;对交接班、安全、毒麻、贵重、精神药品的管理使用情况和药品入库验收登记情况进行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6、凡药剂科工作人员对所有药品都负有《药品管理法》所规定的一切责任,在分装药品时,必须做质量检查,如发现药品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从各个环节查找原因,并填报药品质量监督报告卡,及时上报科主任,予以处理。

7、质控小组每月组织抽查医师处方300张以上,检查处方书写及合理使用药等情况,发现不合格处方要作好登记,并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8、每月由兼职统计员将本科质量控制标准完成情况汇总,经科主任审阅后上报医院质控小组。

第10篇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成立由护理部主任、护理质量督导小组、质量检查小组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面质量督导、检查。

2.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各病区的质量检查小组对本病区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周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本病区护士长,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4.全院质量检查小组对全院的护理质量,每月检查一次;护理部主任和护理质量督导小组,每周随机抽查一次;检查结果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同时将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做详细记录。

5.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第11篇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质量管理方针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质量管理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疗服务的水平要求。

三、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专家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最高组织。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医务科

(1)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医疗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月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公示栏。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四、健全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分级护理制度(4)疑难病历讨论制度(5)死亡病历讨论制度(6)会诊制度(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8)手术分级制度(9)术前讨论制度(10)处方制度(11)查对制度(12)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3)转院制度(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5)临床药事管理制度(16)交接班制度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医疗质量教育培训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医疗质量控制考核标准体系

(一)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控制考核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院外部分医疗活动等多个组成部分。其考核内容按过程分为:

1.全科门诊医疗

(1)、挂号、分诊

咨询处、挂号室:按照专业病种及病情轻重缓急指导患者挂号。

分诊护士:

①对35岁以上一般病人应测量血压,发热患者应测量体温。

②加强巡视,视病情轻重,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提前就诊。

③根据病人主诉指导分诊,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并指导就诊。

④复查再分诊,保证患者专科专治。

(2)首诊医师:

(l)首诊医师负责制:a、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拟定初步诊断,做出恰当处理,同时按病历要求书写门诊、急诊病历。b.收住院。

(2)第二次就诊:

①原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收住院。

②新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门诊治疗。

(3)第三次就诊:仍未能确诊,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应履行签字手续。

(4)当患者需入院诊治时,应由开具入院通知单的医师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医疗:

(a)24小时内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应给予初步处理。

(2)由经治医师做出初步诊疗意见并完成病历书写。

(3)必要时由主治医师提出并请示上级医师组织科内讨论、科间或院内会诊。

(4)急、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看并于6小时

内完成病历书写。

(b)入院三天内

(1)确诊者按诊疗常规进行。

(2)未确诊者,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组织科内讨论、科间会诊。

(3)入院后1周未确诊者,必须进行科内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确诊者按诊疗计划实施,2周内仍未能确诊者须进行院外或远程会诊。(特殊专业按诊疗常规执行)。

(4)治疗措施

(1)药物治疗①药物选择:a制定专科用药规范并严格执行;b.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②用药后注意观察疗效;③根据病情、疗效及时更改、调整用药方案。④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作用,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注意药物对其它脏器及其它疾病的影响。

(2)手术治疗①术前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审批;②按手术常规操作;③按诊疗常规做好术后处理。

(3)特殊诊疗按各专业诊疗常规执行。

(5)、转归:(1)治愈--出院,专科门诊随访。

(2)好转--专科门诊随访。

(3)未愈--患者要求出院或转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4)死亡--24小时内完成死亡记录,l周内完成死亡病例讨论并及时上交病案。

3、出院

(1)治愈者由主治医师审批,向上级医师汇报后即可出院。

(2)好转者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向患者交待专科门诊继续治疗或返院治疗的注意事项,并批准方可出院。

(3)未愈者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向病人做继续治疗指导并批准方可出院。

(4)管床医师必须在患者的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小结。

注:1、根据病情,不受时间限制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会诊,如院外会诊、远程会诊等。

2、重危病人应床边交接班,每天有交接班记录。

3、报告方式:对病危病人须将病危通知单送交医务处;对特殊、紧急抢救病人须电话报告医务处;对死亡及入院两周未确诊病例应书面上报医务处。

(二)、考核办法

1、门诊医疗质量由各门诊部负责考核、统计;基础质量由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处室负责考评。住院医疗环节质量由医务科牵头对正在诊疗过程中的住院病历随机抽查,一般每个月对每个医疗组考核1-2次;终未质量主要由病案室质控组负责考评。

2、分析各项诊疗活动对整体医疗质量的影响程度,对各质控点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按照医疗质量考核表进行定性量化,并在质控考核表扣除相应分值。

3、医务科每季度对各质控点缺陷发生情况统计分析一次,科室考核分值与科室绩效挂钩。

4、重大医疗质量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视情节给予罚款,取消先进科室评审资格和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等处理。

(三)、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第12篇 某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质量管理措施

1、设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名单和岗位,负责具体工作。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负责人,确定质量目标,至少每两月一次研究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参与考评。

3、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指派万晓霞主治医师专门负责对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

4、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医院和本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在年末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5、强化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程。

(1)新进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岗前质量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员质量教育,可争取多种形式进行教育,院、科两级要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3)开展全员医疗技术操作和常规的学习与培训,并进行考核。

(4)对质量观念薄弱的人员实行强化教育,经教育达到提高认识,改正错误的目的后才能上岗。

5、院、科、组三级质量管理组织,每月至少活动一次,进行质量考核、评价、总结,交流质量管理经验,寻找质量缺陷,提出改进意见。每月活动的情况要做好文字记录,通报相关科室。小组质量情况要报科室质量管理组织,科室质量情况要上报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6、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季度要对医院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并以简报形式通报全院。

7、医疗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并按医院管理条例进行奖惩,对质量差的科室和个人,要取消评选先进的资格,情节严重的科室撤消领导职务,个人按待岗处理。

8、各级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要认真、负责作好质量管理工作。对质量管理作出显着成绩的要给予奖励;对不负责任,工作失职的,要进行调整,造成质量下降的,要给予处罚。

9、对疏于管理、发生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以及发生后隐瞒不报的科室将给予通报批评,除依法追究科室负责人及当事人的责任外,并逐级追究质量管理人员职责。

第13篇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规定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管理规定

(一)zz医院与定点协作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双方应签定双向转诊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转诊渠道畅通。

(二)双方执行国家和上级卫生、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有关政策规定。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zz医院设立全科门诊作为专职机构,专门负责接待社区上转和联系下转病人,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双向转诊工作,畅通转诊通道。

(四)定点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落实社区卫生服务首诊负责制度。社区医生在上转病人时,应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确定该病人符合转诊指征后,填写北京市统一格式的双向转诊单中“上转诊单”,详细注明初步诊断、病史及诊疗、转诊原因,并加盖公章。

(五)社区医生转诊前要通知zz医院全科门诊准备接诊,并向zz医院接诊医生说明病人病情,提供相关的检查、治疗资料,收到答复后方可转诊,以避免造成病人不必要的奔波。

(六)社区医生在转诊病人时,应向病人交代好注意事项,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转诊时应派医护人员护送,确保患者途中安全。

(七)社区上转病人待病情稳定后或康复期,zz医院应立即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好转诊记录,同时将病情介绍、治疗方案一同转回。并指导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好下转病人的持续性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八)zz医院与具有定点协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双向转诊条件为:

1.上转条件:

①.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②.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③.有手术指征的危重病人;

④.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诊断、治疗的病例;

⑤.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

2.下转条件:

①.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的病例;

②.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

③.诊断明确且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例;

④.老年护理病例;

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

⑥.由上级支援医院与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

第14篇 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制度

1.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按照所辖区域、常住人口、服务功能与任务等情况,分片包干,落实管理责任制。

2.积极开展社区卫生诊断,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社区卫生诊断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

3.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履行合同条款,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

4.健康管理团队应实行五个统一:文明用语、着装胸卡、服务流程、服务要求、出诊装备(出诊箱和出诊车)统一。

5.在所辖社区居委会向社区居民公示健康管理团队人员的姓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接受监督,并应保证团队进入家庭实行健康管理的服务时间。

6.对健康管理团队工作进行定期考核,结合管理户数、管理质量以及管理对象的满意度进行综合测评,考核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第15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管理条例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管理条例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在抗感染药物治愈交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许多不良后果。为科学、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体现安全、有效、经济,提高我院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减缓耐药菌株的发展,降低患者医疗费用,节省卫生资源,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特修订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条例。

一、医师和药剂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和联合应用原则,并在临床治疗中正确应用。

二、药物管理委员要定期检查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对临床提出新增抗感染药品应及时讨论,确定是否购进,对已购抗感染药物品种要及时讨论、总结、确定是否淘汰使用。

三、药事委员会督促、指导制订抗感染药物的轮休计划。

四、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公布临床常见菌及耐药试验结果,并提供抗感染药物更新换代意见。

五、定期开展合理用药讲座,及时掌握抗感染药物新动向、新知识。

六、药剂调配人员发现处方中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时,要及时与执业医师联系,加以更正。

七、加大临床药学建设力度,培养和锻炼临床药师,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八、定期抽查临床病历,发现不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应及时指出并提出合理使用建议。

九、药库对抗感染药物的效期进行挂牌管理,防止过期失效。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15篇)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居民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服务范围与标准设定: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如预防接种、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信息

  •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15篇)
  •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15篇)27人关注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是一项旨在保障居民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服务范围与标准设定: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如预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