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
1. 建档管理:确保每个居民都有一个完整、准确的健康档案,记录其基本个人信息、疾病史、预防接种情况、体检结果等。
2. 信息更新:定期或按需更新档案信息,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包括疾病发展、健康状况变化、医疗干预情况等。
3. 数据安全:保护居民隐私,对档案进行加密存储,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4. 信息共享: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档案利用:为公共卫生决策、疾病防控、个体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6. 培训与监督:定期培训医务人员,确保他们熟悉并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同时进行监督考核。
实施细则
1.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 居民首次就诊时,由医疗机构负责收集基本信息并建立档案。 - 居民有权查看、补充和修改自己的健康档案,医疗机构应提供便利。
2. 信息更新与维护: - 医疗机构在每次诊疗后应及时更新档案,包括诊断、治疗方案、检查结果等。 - 居民个人也可主动向医疗机构报告健康状况变化。
3. 数据安全措施: - 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档案。 - 定期备份数据,防止信息丢失。 - 对非法侵入或泄露行为,将依法追责。
4. 信息共享机制: - 设立信息共享平台,经居民同意后,各医疗机构可调阅档案。 - 紧急情况下,可按医疗程序临时获取档案信息。
5. 档案利用: - 支持公共卫生部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和健康干预。 - 为个体提供个性化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建议。
6. 培训与监督: - 定期举办档案管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 建立考核制度,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处罚。
上墙内容
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定
2.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保密承诺
3. 档案更新流程图
4. 数据安全操作指南
5. 权限访问示意图
6. 信息共享申请流程
7. 培训与监督制度海报
8. 居民权益告知书
以上各项制度和细则旨在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强调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确保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
二、服务内容
1.居民健康档案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家族史、既往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行为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患者管理等各类重点人群的随访和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住院记录、转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
(1)辖区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责任医护人员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为辖区内重点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0-3岁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专项档案由儿童保健科室医务人员在新生儿访视时随即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专项档案则由妇产科或妇女保健科医护人员在早孕诊断确认后随即建立。
(3)在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建立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有条件的地区录入电脑,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
3.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填写和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
(3)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生统一汇总、及时归档。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1.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装具,按照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使用多途径的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3.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4.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6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乡镇和街道为范围,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唯一编码。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
5.遵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6.健康档案管理和服务人员在使用、管理、考核等工作中有权使用健康档案,其它机构或个人需要使用健康档案时,必须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管理机构批准并经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使用。
五、考核指标
1.健康档案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健康档案合格率=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3.健康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
z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2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健康档案存放制度
1、档案存放要整齐、整洁,注意防潮、防火。
2、档案存放标识要清楚。
3、档案装订、存放要便于查阅,要有目录,按时间顺序,系统的排列,分类存放。
4、档案存放要按年、按月存放,不得混年、混月存放装订。
5、档案如有皱折、破损、参差不齐等情形,应补整、裁减、折叠,使其整齐划一。
健康档案记录管理制度
1、填写档案一律用碳素水笔或毛笔,禁止圆珠笔或铅笔,应清楚、准确。
2、编制好案卷目录,档案袋或档案首页各项应记录完整,不准空项。
3、严格登记,严格手续。各项内容必须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规定的内容执行。
健康档案阅读管理制度
1、案卷一般仅供在档案室阅看,确需外借(本单位科室)得经办理登记手续。
2、阅读当事人不得将档案损毁、拆散、调换,如违反按《档案法》有关规定处理。
3、档案一般不得借出档案室,如有特殊情况,经院领导同意并办理借阅手续,档案管理员要及时催还。
健康档案调取管理制度
1、凡需调取档案者,均须填写《档案调取单》,依据调取权限和档案密级,经院长、主管院长、办公室主任、门诊主任、护士长签字后方能调取。
2、调取档案当事人应爱护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不得擅自涂改、勾画、剪裁、抽取、拆散或损毁。档案交还时须当面查看清楚,如发现遗失或损坏,应及时报告院长或主管副院长。
3、外单位(市级医疗机构)借阅档案时,凭单位证明,经本院领导同意方可借阅,但不得带离档案室。 4、严格执行《档案法》规定的相关内容。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实行计算机管理。
3、档案必须齐全完整,做到分门别类存放,定期检查档案,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完整安全。
4、档案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或复制整理。
5、资料管理人员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
6、非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档的各项资料。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
7、档案保管应采取专用柜架,有防火、防盗、防鼠、防潮、防光、防尘、防虫、防有害气体等设施。
8、执行《档案法》规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