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6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通过系统性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害,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该制度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危险源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伤害、疾病或财产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因素。

2. 风险评估:确定危险源可能造成的风险等级,评估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

3. 控制措施制定:为每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4. 培训与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危险辨识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

5. 监督与审核:定期检查危险辨识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

包括哪些方面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应覆盖企业各个层面,包括但不限于:

1. 生产操作流程:分析各工序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2. 设备设施:评估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维护保养、操作规程等。

3. 工作环境:考察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如照明、通风、温度等。

4. 化学品管理:识别并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

5. 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设备。

6.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针对各类事故的应急预案。

重要性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预防:提前识别和控制危险源,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率。

2. 法规合规:符合国家及行业的安全法规要求,避免因违规导致的法律风险。

3. 企业形象:体现企业对员工安全的重视,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

4. 经济效益:减少事故损失,降低保险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方案

1. 建立专业团队:组建由安全专家、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代表组成的危险辨识小组,负责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2. 制定详细程序:明确辨识步骤、评估标准和控制措施,形成书面指导文件。

3. 定期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危险辨识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4. 实施与监督:定期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

5. 持续改进: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持续优化危险辨识管理制度。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企业可以构建一个高效、全面的危险辨识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安全、稳定、可持续的运营。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用来确定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渠道。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活动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控制。

3职责

3.1 安全环保部负责获取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的渠道。

3.2安全环保部负责获取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质量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的渠道。

3.3安全环保部负责向各部门单位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3.4 各部门负责将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传达给本部门的员工,并遵照执行。

4程序与管理要求

4.1获取途径

与本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

a) 国际公约;

b)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

c) 山东省法规、规章、标准

d) 淄博市法规、规章、标准

e) 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

4.1.1由通过互联网、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专业性报刊杂志、咨询机构、认证机构及其他形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综合安全环保部收集整理。

4.1.3各部门从专业会议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4.2登记与识别

4.2.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2.3组织有关部门对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法律法规清单》。

4.3更新

4.3.1当现行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

4.3.2每年进行一次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重新识别。

4.4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4.4.1及时将适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

4.4.2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学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4.3每年一次组织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5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4.5.1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单位及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

4.5.2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6评审和修订

4.6.1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

4.6.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6.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副总批准后进行修订。

4.6.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

4.7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4.7.1及时将适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

4.7.2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学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7.3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8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4.8.1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单位及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

4.8.2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9评审和修订

4.9.1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

4.9.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9.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副总批准后进行修订。

4.9.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

附录a:风险评价准则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 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 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厂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10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厂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厂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厂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 - 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 - 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 - 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 - 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2.1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将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和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形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2.2 检查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有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工艺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列出标准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

2.3 风险判定同工作危害分析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评价的作业条件,影响其危险性(d)的主要因素有3个:

l、e、 cd=l_ e_ 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法。计算公式:d= 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时间;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时间(e)判定准则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周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月一次暴露

3

每天一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判定准则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较严重,轻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一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

轻微伤害,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重大,重伤,或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分数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大于320

一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

二级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

三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四级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

五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第2篇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和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明确粉尘爆炸风险辨识与评估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回顾、持续改进等,更好的对粉尘爆炸风险进行控制,防范危险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合用于公司内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3.职责

3.1 主要负责人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

3.2安全主管负责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

3.3各部门主管负责本部门的粉尘爆炸危险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4、一般规定

4.1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的范围

1)公司常规粮食粉尘生产活动公司常规活动(如抛光作业、通风除尘设备维修作业、抛光设备维修作业等)和非常规生产活动(如临时抢修)。

2)所有进入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人员(包括本公司员工、外来人员)。

3)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所有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设备设施)。

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4.2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时机与频次

1)安全主任不间断的组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控制风险,每年至少对风险控制结果监测、评审一次,确认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2)风险评估一般每年9月至10月份有安全主任组织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a.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出台时。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时。如: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c.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非正常进行时。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产生新的认识时。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时。

4.3 粉尘爆炸危险辨识方法

1)首先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因此,风险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危险源。

2)公司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4.4 粉尘爆炸危险评估

在危险辨识基础上,生产部门可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评估:

直接判定法:借助分析人员的经验、判断能力和有关标准、法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直接评价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不符合本地区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可能导致危险。

c.相关方(含员工)强烈投诉或抱怨的危险源。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的重大危险和行为性危险因素。

4.5 风险分级。

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风险级别

风险名称

风险说明

1

不可容许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

2

重大风险

事故潜在的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会造成多人伤亡。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别者

3

中度风险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别者。

4

可容许风险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重伤的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

5

可忽视风险

危险性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后果

可能性

极不可能

可能

不可能

轻微伤害

5

4

3

一般伤害

4

3

2

严重伤害

3

2

1

风险评价要联系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既要评价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发生的可能性,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制定《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以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方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①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②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③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④直接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对应风险评价结果和上述要求,可得表3:

4.6危险控制

4.6.1对应风险评价结果和上述要求,可得表3:

表3  风险控制措施表

风险级别

控制措施

代号

名称

5

可忽视风险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4

可容许风险

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可不增加额外的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检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3

中度风险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如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控制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评价,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标和管理

2

重大风险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

1

不可容许风险

只有当风险已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若即便经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方案。

制定风险控制的原则:应优先选择消除风险的措施,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和管理或增设安全晓行监控、报警、连锁、防护或隔离措施)。

4.6.2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并保留评审结果:

1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2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3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案;

4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6 根据识别的危险源及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控制措施表》,企业应每月不少于一次对危险源控制措施进行检查,以确保措施有效性。

5.0 相关文件与记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危险源控制措施表》

第3篇 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用来确定适用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渠道。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活动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控制。

3职责

3.1 安全环保部负责获取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的渠道。

3.2安全环保部负责获取与本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国家的、地方的质量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的渠道。

3.3安全环保部负责向各部门单位宣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

3.4 各部门负责将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传达给本部门的员工,并遵照执行。

4程序与管理要求

4.1获取途径

与本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

a) 国际公约;

b)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部委规章

c) 山东省法规、规章、标准

d) 淄博市法规、规章、标准

e) 执法(相关)部门的通知、公报等其他要求

4.1.1由通过互联网、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专业性报刊杂志、咨询机构、认证机构及其他形式查询获取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1.2上级部门的通知、公报等由综合安全环保部收集整理。

4.1.3各部门从专业会议或地方报刊、杂志等索取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应及时报送进行识别和确认并备案。

4.2登记与识别

4.2.1根据公司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法律、法规的最新内容及版本,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2.2根据本行业特点,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2.3组织有关部门对获取和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组织评审确认,报公司领导审核批准,并编制《适用法律法规清单》。

4.3更新

4.3.1当现行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及时识别。

4.3.2每年进行一次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更新工作。

4.3.3当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发生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重新识别。

4.4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4.4.1及时将适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

4.4.2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学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4.3每年一次组织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5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4.5.1安全环保部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单位及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

4.5.2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6评审和修订

4.6.1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

4.6.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6.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副总批准后进行修订。

4.6.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

4.7发放、实施、检查与符合性评价。

4.7.1及时将适用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摘编,并下发到相关部门单位。

4.7.2各部门单位要组织学习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安全标准化运行中严格遵守,各部门单位培训学习情况记录与安全例会台帐,班组学习情况记录于班组活动记录中。

4.7.3每年一次对贯彻安全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现象要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建立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价记录。

4.8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

4.8.1负责编写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下发到部门、单位及班组,各级人员应严格执行。

4.8.2各部门单位应根据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下发到班组,岗位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9评审和修订

4.9.1每年一次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对颁发的制度文件进行评审,对不适宜性文件及时进行修订。

4.9.2当发生事故时,工艺、技术、材料等发生变更时,各部门单位应及时对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适用性和有效性。

4.9.3修订时应填写《文件更改审批表》,注明原因及更改内容,经安全副总批准后进行修订。

4.9.4新修订的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应及时发放到岗位,保证各岗位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最新的有效文件,原文件收回统一作废。

附录a:风险评价准则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 级标准
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类似事故或事件。
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上一页12下一页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 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厂形象
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10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3不符合上级厂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
2不符合厂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厂及周边范围
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 - 25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
15 - 16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
9 - 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年内治理
4 - 8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2.1 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将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和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形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2.2 检查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有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工艺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列出标准后,还应列出不达标准可能导致的后果。

2.3 风险判定同工作危害分析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3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评价的作业条件,影响其危险性(d)的主要因素有3个:

l、e、 cd=l_ e_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法。计算公式:d= 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时间;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时间(e)判定准则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2每周一次暴露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月一次暴露
3每天一次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判定准则

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大灾难,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较严重,轻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灾难,一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轻微伤害,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重大,重伤,或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
大于320一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320二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160三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四级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小于20五级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上一页12下一页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3篇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通过系统性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害,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该制度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危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危险辨识信息

  •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3篇
  •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3篇76人关注

    危险辨识管理制度旨在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通过系统性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中的潜在危害,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该制度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