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测定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确保各项工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来衡量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以提升整体组织效率。这项制度涵盖了数据收集、分析方法、评估标准、反馈机制以及改进策略等多个环节。
包括哪些方面
1. 数据采集:确定需要测量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程序。
2. 测定标准:设定明确、公正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以评估员工的业绩。
3. 分析与解读:运用统计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潜在的趋势和问题。
4. 反馈机制:定期向员工提供个人评估结果,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讨论改进方案。
5. 持续改进:根据测定结果调整工作流程,优化管理制度,提升组织效能。
重要性
测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升效率:通过量化工作成果,有助于找出瓶颈和低效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 促进公平: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减少主观因素影响,增强员工信任感。
3. 人才发展:为员工提供明确的成长路径,鼓励自我提升,促进人才发展。
4. 决策依据:为管理层提供数据支持,便于制定战略决策和资源配置。
方案
1. 设立kpis:各部门需明确关键业绩指标,确保它们与公司战略目标相一致。
2. 定期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业绩评估,每月进行一次关键指标的检查。
3. 培训与指导:提供数据分析培训,帮助员工理解并运用测定结果。
4. 透明沟通:公开评估标准和结果,鼓励员工参与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5. 结果应用:将测定结果作为晋升、奖励和培训计划的重要参考,确保公平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制度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要关注测定结果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确保管理制度既能够推动业务发展,又能维护良好的员工关系。通过持续优化,测定管理制度将成为驱动企业前行的强大引擎。
测定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粉尘测定管理制度
第一条粉尘浓度测定执行《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规定要求。
第二条矿井均要配置足够数量并经培训合格的测尘人员,每个采区至少配备1人。
第三条煤矿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第四条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第五条粉尘测定基本要求
(一)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mt79-84)各项规定执行。
(二)井下所有测尘点半月测尘一次;地面扬尘点,每月测定一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一次。
(三)每半年对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和主要工序的分散度按规定采集试样,进行分析化验。
(四)建立粉尘分析室,配有2台分析天平和干燥器,每一采区不少于1台测尘仪。
(五)煤矿粉尘浓度测定结果按季度综合上报主管部门。
第六条粉尘测定点设置按照《矿井综合防尘管理标准》确定。
第七条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一)滤膜采样测定步骤
1、采样滤膜用合成纤维滤膜。采样地点的粉尘浓度小于100mg/ m3时,用直径40mm的平面滤膜,最大增重不得超过20mg;粉尘浓度大于100 mg/ m3时,用直径75mm的漏斗形滤膜。
2、测尘工作所用的天平,要按技术监督局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校验1次。
3、采样前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把滤膜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初始重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滤膜不得有折皱,滤膜和滤膜夹之间不得有缝隙),放入带编号的滤膜盒里备用。
4、采样时,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固定在采样器上,采样器的受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5、对连续性产尘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min后进行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应在工人作业时进行采样。
6、根据采样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预计值及滤膜上粉尘应增重的最低值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应不少于10min。滤膜上粉尘的增重不应小于1mg。采样持续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t=w×1000/cq
式中:
t----采样持续时间,min
w----粉尘应达到的增重量,mg
c----预计作业面的粉尘浓度,mg/ m3
q----采样时的流量,l/min
7、采样流量应为15~40 l/min,一般可用25 l/min。在采样过程中应使流量经常保持稳定(流量计应半年校正1次)。
8、采样后,将滤膜固定圈取出,受尘面向上,迅速放入采样盒内,带回称量分析。
9、采样前后的滤膜如被污染或粉尘失落时,应作废, 需重新采样。
10、采样前,滤膜应置于干燥器内,避免受潮。采样后,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后再称量。以后每隔30min干燥和称量1次,重复操作,直至相邻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1mg为止。
第2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定期检测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一、我公司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二、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部门、各车间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三、依法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依法组织本单位职业病患者的诊疗。
四、依法组织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五、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各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建立好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六、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七、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逐步采取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落实各项防护措施,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第3篇 k矿粉尘测定管理制度
第一条粉尘浓度测定执行《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规定要求。
第二条矿井均要配置足够数量并经培训合格的测尘人员,每个采区至少配备1人。
第三条煤矿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第四条测尘员应按计划定期对井上、下作业场所的粉尘进行测定,并填写粉尘测定记录。
第五条粉尘测定基本要求
(一)煤矿粉尘测定方法应按《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mt79-84)各项规定执行。
(二)井下所有测尘点半月测尘一次;地面扬尘点,每月测定一次;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至少测定一次。
(三)每半年对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和主要工序的分散度按规定采集试样,进行分析化验。
(四)建立粉尘分析室,配有2台分析天平和干燥器,每一采区不少于1台测尘仪。
(五)煤矿粉尘浓度测定结果按季度综合上报主管部门。
第六条粉尘测定点设置按照《矿井综合防尘管理标准》确定。
第七条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一)滤膜采样测定步骤
1、采样滤膜用合成纤维滤膜。采样地点的粉尘浓度小于100mg/ m3时,用直径40mm的平面滤膜,最大增重不得超过20mg;粉尘浓度大于100 mg/ m3时,用直径75mm的漏斗形滤膜。
2、测尘工作所用的天平,要按技术监督局计量部门规定,每年校验1次。
3、采样前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把滤膜放在天平上称量并记录初始重量,然后将滤膜装入滤膜夹(滤膜不得有折皱,滤膜和滤膜夹之间不得有缝隙),放入带编号的滤膜盒里备用。
4、采样时,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固定在采样器上,采样器的受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5、对连续性产尘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min后进行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应在工人作业时进行采样。
6、根据采样时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预计值及滤膜上粉尘应增重的最低值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但一般应不少于10min。滤膜上粉尘的增重不应小于1mg。采样持续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t=w×1000/cq
式中:
t----采样持续时间,min
w----粉尘应达到的增重量,mg
c----预计作业面的粉尘浓度,mg/ m3
q----采样时的流量,l/min
7、采样流量应为15~40 l/min,一般可用25 l/min。在采样过程中应使流量经常保持稳定(流量计应半年校正1次)。
8、采样后,将滤膜固定圈取出,受尘面向上,迅速放入采样盒内,带回称量分析。
9、采样前后的滤膜如被污染或粉尘失落时,应作废, 需重新采样。
10、采样前,滤膜应置于干燥器内,避免受潮。采样后,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内干燥2h后再称量。以后每隔30min干燥和称量1次,重复操作,直至相邻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1mg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