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厂质量管理制度12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5

厂质量管理制度

本厂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骤都符合高质量标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全程把控,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信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原材料质量管理:确保所有原料来源可靠,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2. 生产过程控制:实施严格的生产流程监控,保证工艺稳定,减少不良品产生。

3. 质量检验与测试:设立严格的质检标准,进行定期和随机的产品检测。

4. 不合格品管理:明确处理不合格产品的程序,防止其流入市场。

5. 员工培训与教育: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其技能水平。

6. 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建立反馈机制,不断改进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

包括哪些方面

1. 原料验收:对供应商资质、物料批次的检测报告等进行审核,确保原料质量。

2. 生产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生产步骤,规定操作人员的行为规范。

3. 质量检验标准:设定各类产品的质量指标,制定检验流程。

4. 设备维护: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保养和校准。

5. 记录管理:保存所有质量相关的记录,以便追溯和分析。

6. 客户反馈处理:建立客户投诉渠道,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重要性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能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1. 提升客户满意度:优质的产品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促进复购和口碑传播。

2. 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3. 遵守法规: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

4. 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质量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方案

1. 建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监督执行各项制度。

2.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其持续提供合格的原材料。

3. 对生产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并遵守操作规程。

4. 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质检的准确性和效率。

5. 设立质量改进小组,定期分析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6. 建立质量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们期待构建一个高效、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产品,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厂质量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汽修厂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汽车修理厂维修质量管理制度

1、贯彻执行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汽车维修的技术标准和地方标准。

2、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执行汽车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

3、收集、交流汽车维修行业维修信息、开展技术咨询和质量诊断工作。

4、组织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5、受理汽车维修质量问题的申诉,负责进行调解和处理。

6、车辆进厂、维修及竣工出厂,必须由专人负责质量检验,并认真填写检验单,一、二类维修企业对进行汽车整车修理、总成修理、二级维护的车辆必须建立汽车维修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维修合同、检验单(进厂检验单、过程检验单、竣工出厂检验单)、合格证(副本)及结算清单。

7、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实行出厂合格证制度(小修和专项修理除外),维修质量不合格的车辆不准出厂。车辆维修竣工出厂时必须按竣工技术条件进行检测、并向托修单位提供由出厂检验员签发的汽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

8、执行车辆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质量保证期内,车辆发生故障或损坏,承修单位和托修单位按下列规定划分责任。

(1) 因维修质量造成的车辆故障或损坏,维修企业应负责及时返修,由于维修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异常损坏或机件事故,由承修单位负责。

(2) 由于托修单位违反使用规定或驾驶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车辆事故或损坏,不属于维修质量,经济责任由托修单位自负。

9、托修单位与为维承修单位发生维修质量纠纷时,可向汽车维修行业管理部门申请技术分析和鉴定,并进行调解,所发生的检查、试验、分析、鉴定等费用均由责任方承担。双方经调解仍有争议时,可向当地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诉或向法院起诉。

10、对不按技术标准修车,维修质量不能达到技术标准的维修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2篇 某汽车维修厂质量管理制度

汽车维修厂质量管理制度

为提高车辆的维修质量,加强全厂职工的质量意识,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制定如下制度。

1. 质量管理机构

本厂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厂长负责。具体质量管理工作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2. 质量机构职责

全面负责全厂质量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汽车维护工艺规范》、《汽车维护出厂技术条件》、交通部《汽车维修质量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贯彻执行有关汽车维修质量的规章制度,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对全厂维修车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对维修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

(1)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检验,进行质量分析。

(2)收集保管汽车维修技术资料及工艺文件,确保完整有效,及时更新。

(3)制定维修工艺和操作规程。

(4)负责车辆档案管理工作。

(5)负责标准计量工作。

(6)负责设备管理维修工作。

(7)负责汽车的检验工作。提高汽车维修质量。

(8)负责质量纠纷的质量分析工作。

3. 对维修车辆一律进行三级检验,严格进行汽维护前检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严格执行竣工出厂技术标准,未达标准不准出厂。

认真执行汽车维修质量的抽查监督制度。

4. 材料仓库应严把配件质量关,严格做好采购配件的入库验收工作。

5. 严禁偷漏作业项目。一经发现,即严肃查处。

第3篇 j机械厂钢材质量管理制度

第1条凡进厂金属材料入库前,均应进行入库检验,由供应处将入库单、质量保证书和实物一起交检,未经检验不得入库。

第2条进行入库检验时,检查有无供货单位的质量合格证和进料单据,对原有质保书证明内容、项目不合或有可疑试验数据时,检验人员有权确定补试,抽试或复试后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由检验员在入库单上注明检查编号及签名后方可入库。

第3条检查方法:

--核对质保书,查对钢印、炉号,查重点,支数是否有欠缺。

--钢号判断、火花鉴别或光谱分析。

--火花鉴别有怀疑时应取样化学分析。

--规定尺寸的检查。

--表面缺陷的外观检查。

第4条验收中对不合格的材料,检验先在入库单上注明“不合格”交供应处办理退货或向供货厂提出交涉。

第5条材料代用,必须由供应处或生产部门填写材料代用单,一般零件的材料代用需经有关单位会签批准后,方可投产使用。代用单位在投产使用前递交各有关部门。关键零件材料的代用需研究所长批准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第6条凡入库的材料均有涂漆标记或钢印和材料名称,同时分类堆放,检验员应作到及时检查,避免混料。

第7条凡让步或代用的材料应隔离存放;严格按代用单签批的有关规定条款发放使用。

第8条经验收合格并已入库的材料其质量保证书及本厂检验结果、报告单均由检验人员保管。

第4篇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一)

一、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入库质量检验

1、凡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都按有关标准,技术文件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盖章,方可办理入库和报销手续,如果无标准又无明确的指导性技术文件,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方可进行验收。

2、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原材料库的保管情况,严防混料,并按材料标准做好出库检查。

3、对于不符合外购,外协件规定的原材料,必须按有关制度办理代用手续,经有关技术部门同意方可代用,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二、做好生产检验,把好质量关。

1、做到以防为主,首件必检,检查首件时三对照(按图样和工艺、工艺要求检查实物)。

2、对于质量控制点或已挂管理图的加工工序,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抽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管理图上,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信息。

3、凡经检查合格的零件,在零件的适当位置加盖标记,转入下道工序,生产中只允许合格品流传。

4、对于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品(返修品,废品、回用品、次品)要及时发现,并加以管理隔离。

4.1返修品经修复并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

4.2废品应订(写)上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废品区。

4.3回用品,检查员加盖回用标记,返回原工序继续加工或转入成品。

4.4次品、不算产值,不预计划,加盖次品标记单独存放,在生产过程中,只允许合格及经同意的回用品流传。

5、为做到以防为主,把好质量关,专职检验人员要当好三员,做好三帮,三员即是质量检查员又是质量宣传员,技术辅导员,三帮帮助工人找出并分析不良产品产生的原因,帮助工人增强质量第一思想,帮助解决质量问题。

6、认真填写好质量报表,任务单及时做好质量信息反馈。

三、搞好质量检验,确保出厂产品符合标准规定。

1、质量检验科应监督促装配工作按装配工艺操作,并做到不合格配件不装配。

2、按产品的有关规定逐项认真检查。

四、做好工艺装备、设备的质量检查

1、负责生产中使用新的或外加工,量具等工艺装备的检查工作。

2、对于生产中所使用设备的检修质量,备用配件的制造的外外购件质量按有关标准进行检查,以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五、提出质量考核建议指标,进行统计考核,上报质量报表

1、根据上级要求和上期产品与工作质量的实际情况,提出年、季(分月)的各单位考核指标的初步意见,交企业管理办公室组织各有关部门讨论,厂长批准后交生产科,技术科统一下达实施。

2、按规定时间汇总,统计上报,并公布全厂各车间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做到准确及时无差错。

3、通过统计数字,掌握与分析质量动态,每月按时提出质量动态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提出解决的初步意见。

六、参与新产品的试制签字,老产品的重大改革。

1、参与新产品的设计、工艺审查、产品标准的制定,为新产品鉴定定出有关试验,检验等方面的报告,对新产品能否正式投产提出意见。

2、参与老产品的重大改革,提出必要的检查结果。

七、做好用户服务工作

1、做好用户的质量服务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到使用单位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收集用户的意见和要求。

2、代表工厂对于已出厂的产品认真做好:包修、包退、包换工作,以不断增加工厂信誉。

3、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用户访问,对用户提出的质量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改进。

4、认真做好产品质量方面以外的反馈工作,不断健全、完善与检查工作中有关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

八、不断健全、完善配检验工作有关的质量保证体系

1、逐步建立材料,外购件、配套件(产品)的协作工厂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入厂的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产品)符合技术标准。

2、逐步建立各生产车间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3、建立用户的信息反馈系统,按用户的要求改进产品质量。

九、检查与考核

1、对已列入升级或创优规划的各级优质产品,要每月进行重点考核,以掌握质量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2、按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及时汇总上报省、市(部),国家质量奖产品的技术资料,密切配合有关机关组织监督与检验。

3、检验考核及奖惩,根据各个工序和个人的质量情况,与工资、奖金结合,对完不成质量指标的要扣发奖金,奖征分明。

工厂质量管理制度(二)

车间是企业内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对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工作质量负有重要责任,车间应遵循以下管理制度:

一、深入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产品质量信得过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二、严格贯彻执行工艺纪律,制止违章操作,确保制造质量。

三、组织有秩序的生产,搞好文明、安全生产,保持环境卫生。

四、组织好质量自检、互检,支持专检人员的工作,共同把好质量关。车间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不断改进质量,发生质量问题时,积极配合质量管理部门,分析研究解决。

五、掌握本车间质量状况,认真填写质量记录,落实质量奖惩制度。

六、针对车间内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提出课题发动群众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对设计、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提出,共同研究解决。

七、对不合格产品车间负完全责任。

第5篇 工厂全面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工厂全面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

(一)职务

1.在厂长领导下,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经常对职工进行质量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2.根据厂长任期目标,提出工厂质量工作的长远规划方案,按照厂长年度方针目标要求编制年度质量工作计划,搞好本科室方针目标的展开、检查、诊断和落实。

3.组织制订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规划,根据新产品试制计划制定新产品质量保证计划,编制全厂质量措施计划,提出各单位质量考核指标,并负责检查考核。

4.负责制订全厂tqc推行规划,及时检查总结推广tqc工作经验。

5.组织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网,负责厂内外质量信息反馈的传递、储存和督促检查工作。

6.定期组织召开厂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

7.会同销售科定期组织用户访问,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并向厂长及时如实报告。

8.根据上级质量方针、政策和质量标准,制定工厂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产品质保体系,对产品质量实行有效的控制。

9.负责完成厂部临时布置的各项任务。

(二)职权

1.对国家质量方针、政策、条例、工厂产品质量升级创优规划和质量措施计划的执行情况,有检查督促权。

2.对厂内外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有权进行处置或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有关部门负责改进和落实。

3.有权对各单位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并行使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的否决权。

4.有权对车间执行工艺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会同工艺部门作出奖惩决定。

5.有权组织召开厂内外有关质量业务会议或质保体系会议,参加新产品鉴定会议。

(三)职责

1.对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抓得不力,质保体系不健全,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负责。

2对掌握产品质量反馈信息不准或不及时,用户的意见未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影响工厂的声誉或经济效益负责。

3.对各单位执行产品质量创优规划和质量措施计划检查、监督不力,不能按时实现负责。

4对重大质量问题,不及时反映,未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进行处理,造成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负责。

5.对本部门方针目标未及时展开、检查、诊断和落实负责。

第6篇 桶装水厂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一、 管理职现

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工艺、检验规范)的编制、更改、负责人负责审核。

总经理负责对技术文件的适宜性进行审批。

品控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管理、发放等管理工作。

二、 工作程序

生产行政部针对产品的要求,通过,确定应有的技术文件(包括配方、工艺、检验规范等)。

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相应落实到有关人员,收集有关资料,作为开发产品的依据,这些资料应由技术部负责人对其适宜性进行评审。

通过评审,由开发人员对产品进行开发,编制相应的技术文件,这些文件在适当的阶段,由生产行政部对其符合性进行评审,必需时由质量负责人如今有关部门一同进行评审。评审符合要求后,交技术部负责审核、总经进批准后进行小样试验。

通过批准,由化验室 负责小亲试样,对小样进行产品特性的总体验证。

在验证中如发现不符原开发要求,应由原开发人员负责对设计开发文件作更改,更改后仍应进行审批。

通过验证,产品符合要求,可采用产品鉴定或顾客确认的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

通过鉴定,由开发人员对技术进行一次完整性的检查,正式定稿,定稿的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员进行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批量投产的依据。

审批后的正搞,由品控部移交到技术部进行归档,根据需要,技术部负责指派专人对文件进行复制,发放到需使用的部门,进行使用。

在使用中发现文件中有差错或需进行更改,由使用部门提出报技术部,负责人签注意见后,由原开发人员进行更尽管,当指定其它人员更改,应取得相应的背景资料。

更改后,应通过4.4、4.5、4.7、4.8程序后,由技术部负责原稿进行修改,对发下文件同时进行修改。

任何人员、任何部门均不得擅自更改文件,对制订审批后的文件应严格执行。

本制度由生产行政结合平时工艺执行情况一同监督实施情况。

当发现擅自更改或不执行情况,质检部将开出《纠正措施处理单》限期进行整改,严重的应按违反厂纪厂规进行处理,对造成损失将追究经济责任,对造成事故的移交有关方面处理。

辅助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辅助材料购进,依据生产需要,制定采购计划,组织购进。

对购进辅助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考察,其要求是: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可靠、稳定,交货及时,售后服务周到。

辅助材料的验收:货到后,仓库保管员要清点数量,对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不合格产品不准入库。

及时填写入库单,详细记录数量、价格、金额,质量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将入库单、财务联及时交与会计作帐。

领用:依据生产需要,各使用单位要办理领用手续,填写出库单,双方签字。

每一批辅助材料购进,应向供应厂家索取生产许可证、发票或购物凭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

销售人员管理制度

销售人员要向经销商介绍桶装水存放条件,必须放在干燥、通风、常温的仓库内。

向用户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了解本厂的桶装饮用水质量在市场上的反映,做好销售台帐。月初向公司汇报上月20日前的桶装水质量情况,中旬汇报上于20日以后的饮用水质量情况,下旬汇报本月前10日的饮用水质量情况。

认真做好产品质量信息反馈表,做到情况真实、及时,并及时向生产技术部门通报。

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诚心诚意地用户服务。

已经出厂销售的产品,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应根据产品安全事改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召回、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对不合格产品进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通知总经理,查找原因。需要停机检查的,要立即停机,待原因查明,排去故障后再开机。检验员对可疑的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明显标志,认真抽样进行检验后,再判定是否为不合格产品。在成品库抽亲检验时,若发现有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明显标识。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经检验不合格产品,检验员填写信息反馈通知单,通知成品库进行隔离。成品库保管员按通知将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单独进行标识,以防不合格产品出厂。

不合格产品的处置:由总经理、副总经理、采购部、品控部、检验员组成评审小姐,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处理。

纠正和防止再发生:在出现不合格产品时,由总经理、技术主管、生产车间主任、检验员召开质量分析会议。会议要求三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将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的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对已出库的不合格产品,一是尽最快速度召回:无论是在运输中、销售商处、还是用户手中,都要想办法召回。同时查找不合格产品的出库原因,追究责任。

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一、 当饮用水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时,应召回处理。

二、 有严重质量问题饮用水产品,如已经销售的,应立即采取下架,召回等处理。

三、 发现生产的饮用水产品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时,主动以书面形式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积极采取措施,制度召回计划,主动召回已出厂销售的有问题产品。

四、 召回计划的内容

(一) 停止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二) 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三) 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四) 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可能受影响的人群、严重和紧急程度;

(五) 召回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体措施,满园和时限等;

(六) 召回的预期效果;

(七) 召回食品后的处理措施。

五、经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确认属于生产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确定召回级别,实施召回。

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级别分为三级:

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病症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六、 召回不安全饮用水产品时,若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及时发布信息,向社会公开道歉,并通过发布社会公告或其他方式告知消费者。

七、 召回不安全产品时,将按有关规定对消费者作适当的补偿,对召回的产品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或予以销毁,同时报告质监部门。

产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一、 加强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产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评估,增强同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就产品安全信息的沟通交流,完善产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提高安全风险 防范能力。

二、 产品安全信息报送内容和要求,根据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产品安全信息情况,每月上报一次;产品安全预测预警和监测评估信息,要及时上报;有关产品安全统计报表,按规定时限报送;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做到随时报送;对食品中毒、突发产品污染事件及产品安全的信息,除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置送外,要立即向当地和县级产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报告。

三、 规范产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产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和综合发布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单位在信息发布前应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及时、客观、公正。信息发布单位对发布的信息承担责任。

产品安全投诉制度

一、 积极受理。设立产品安全投诉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投诉受理工作。

二、 受理登记。对每起群众投诉,要认真记录,及时报送公司领导,妥善处理,并将投诉记录及时归档。接到有关部门转来有关公司产品安全投诉事项,要立即报告厂长。

三、 限时办结。产品发生安全投诉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厂长,立即组织成员核实、评估,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消除不利影响。凡转来的投放举报案件,要在一周内回复,不准拖延。

四、 建立健全产品安全监督网络。及时收集产品安全信息。加强同消费者协会的联系,接受舆论监督和其他社会监督,拓宽产品安全监管信息来源和投诉举报渠道,有效防范和化解产品安全风险。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一、 组织机构及职责:

分管生产质量的公司领导全面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设备的造型、使用、维修、改造、封存和报废工作,以及处理设备事故工作。

生产部经理对全部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负具体责任。

机械修理员,管理全车间设备,日常检查设备运转情况,主动积极搞好设备给修、保养和润滑工作。

操作工:各个岗位的员,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卫生清理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向生产部经理报告。

第7篇 某桶装水厂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

一、管理职现

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工艺、检验规范)的编制、更改、负责人负责审核。

总经理负责对技术文件的适宜性进行审批。

品控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管理、发放等管理工作。

二、工作程序

生产行政部针对产品的要求,通过,确定应有的技术文件(包括配方、工艺、检验规范等)。

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相应落实到有关人员,收集有关资料,作为开发产品的依据,这些资料应由技术部负责人对其适宜性进行评审。

通过评审,由开发人员对产品进行开发,编制相应的技术文件,这些文件在适当的阶段,由生产行政部对其符合性进行评审,必需时由质量负责人如今有关部门一同进行评审。评审符合要求后,交技术部负责审核、总经进批准后进行小样试验。

通过批准,由化验室 负责小亲试样,对小样进行产品特性的总体验证。

在验证中如发现不符原开发要求,应由原开发人员负责对设计开发文件作更改,更改后仍应进行审批。

通过验证,产品符合要求,可采用产品鉴定或顾客确认的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

通过鉴定,由开发人员对技术进行一次完整性的检查,正式定稿,定稿的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员进行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批量投产的依据。

审批后的正搞,由品控部移交到技术部进行归档,根据需要,技术部负责指派专人对文件进行复制,发放到需使用的部门,进行使用。

在使用中发现文件中有差错或需进行更改,由使用部门提出报技术部,负责人签注意见后,由原开发人员进行更尽管,当指定其它人员更改,应取得相应的背景资料。

更改后,应通过4.4、4.5、4.7、4.8程序后,由技术部负责原稿进行修改,对发下文件同时进行修改。

任何人员、任何部门均不得擅自更改文件,对制订审批后的文件应严格执行。

本制度由生产行政结合平时工艺执行情况一同监督实施情况。

当发现擅自更改或不执行情况,质检部将开出《纠正措施处理单》限期进行整改,严重的应按违反厂纪厂规进行处理,对造成损失将追究经济责任,对造成事故的移交有关方面处理。

辅助材料采购管理制度

辅助材料购进,依据生产需要,制定采购计划,组织购进。

对购进辅助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考察,其要求是:必须具有卫生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可靠、稳定,交货及时,售后服务周到。

辅助材料的验收:货到后,仓库保管员要清点数量,对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不合格产品不准入库。

及时填写入库单,详细记录数量、价格、金额,质量情况记录在备注栏内,将入库单、财务联及时交与会计作帐。

领用:依据生产需要,各使用单位要办理领用手续,填写出库单,双方签字。

每一批辅助材料购进,应向供应厂家索取生产许可证、发票或购物凭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禁止采购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材料。

销售人员管理制度

销售人员要向经销商介绍桶装水存放条件,必须放在干燥、通风、常温的仓库内。

向用户介绍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途。

了解本厂的桶装饮用水质量在市场上的反映,做好销售台帐。月初向公司汇报上月20日前的桶装水质量情况,中旬汇报上于20日以后的饮用水质量情况,下旬汇报本月前10日的饮用水质量情况。

认真做好产品质量信息反馈表,做到情况真实、及时,并及时向生产技术部门通报。

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诚心诚意地用户服务。

已经出厂销售的产品,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应根据产品安全事改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召回、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对不合格产品进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通知总经理,查找原因。需要停机检查的,要立即停机,待原因查明,排去故障后再开机。检验员对可疑的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明显标志,认真抽样进行检验后,再判定是否为不合格产品。在成品库抽亲检验时,若发现有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明显标识。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经检验不合格产品,检验员填写信息反馈通知单,通知成品库进行隔离。成品库保管员按通知将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单独进行标识,以防不合格产品出厂。

不合格产品的处置:由总经理、副总经理、采购部、品控部、检验员组成评审小姐,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处理。

纠正和防止再发生:在出现不合格产品时,由总经理、技术主管、生产车间主任、检验员召开质量分析会议。会议要求三不放过,即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将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的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

对已出库的不合格产品,一是尽最快速度召回:无论是在运输中、销售商处、还是用户手中,都要想办法召回。同时查找不合格产品的出库原因,追究责任。

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一、当饮用水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时,应召回处理。

二、有严重质量问题饮用水产品,如已经销售的,应立即采取下架,召回等处理。

三、发现生产的饮用水产品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时,主动以书面形式向当地质监部门报告,积极采取措施,制度召回计划,主动召回已出厂销售的有问题产品。

四、召回计划的内容

(一)停止生产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二)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三)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不安全食品的情况;

(四)食品安全危害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可能受影响的人群、严重和紧急程度;

(五)召回措施的内容,包括实施组织,联系方式以及召回的具体措施,满园和时限等;

(六)召回的预期效果;

(七)召回食品后的处理措施。

五、经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确认属于生产原因造成的不安全食品的,应当确定召回级别,实施召回。

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级别分为三级:

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病症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六、召回不安全饮用水产品时,若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及时发布信息,向社会公开道歉,并通过发布社会公告或其他方式告知消费者。

七、召回不安全产品时,将按有关规定对消费者作适当的补偿,对召回的产品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或予以销毁,同时报告质监部门。

产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一、加强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确定一名信息员负责产品安全风险信息收集、评估,增强同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就产品安全信息的沟通交流,完善产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提高安全风险 防范能力。

二、产品安全信息报送内容和要求,根据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产品安全信息情况,每月上报一次;产品安全预测预警和监测评估信息,要及时上报;有关产品安全统计报表,按规定时限报送;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做到随时报送;对食品中毒、突发产品污染事件及产品安全的信息,除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置送外,要立即向当地和县级产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报告。

三、规范产品安全监管信息的发布。产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和综合发布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单位在信息发布前应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及时、客观、公正。信息发布单位对发布的信息承担责任。

产品安全投诉制度

一、积极受理。设立产品安全投诉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投诉受理工作。

二、受理登记。对每起群众投诉,要认真记录,及时报送公司领导,妥善处理,并将投诉记录及时归档。接到有关部门转来有关公司产品安全投诉事项,要立即报告厂长。

三、限时办结。产品发生安全投诉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厂长,立即组织成员核实、评估,配合有关部门处理,消除不利影响。凡转来的投放举报案件,要在一周内回复,不准拖延。

四、建立健全产品安全监督网络。及时收集产品安全信息。加强同消费者协会的联系,接受舆论监督和其他社会监督,拓宽产品安全监管信息来源和投诉举报渠道,有效防范和化解产品安全风险。

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分管生产质量的公司领导全面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设备的造型、使用、维修、改造、封存和报废工作,以及处理设备事故工作。

生产部经理对全部生产线上的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负具体责任。

机械修理员,管理全车间设备,日常检查设备运转情况,主动积极搞好设备给修、保养和润滑工作。

操作工:各个岗位的员,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卫生清理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向生产部经理报告。

二、设备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总目标:设备完好率大于95%,计划检修完好率大于98%,要求设备不出重大事改。

三、设备维修的内容和要求:

设备运行由各岗位操作者看管。

三个级另的保养:

日常保养要求:设备要求清洁,工具齐全,摆放整齐,润滑工作要按“五定”执行(定润滑脂牌号,定数量,定期,定人,定位)。

二级保养:设备累计运行2000小时进行检修。

三级保养:设备运行50000小时进行保修。

每个年度内,按计划分批进行维修、加油。

四、设备事故处理程序:

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现场并报告生产部负责人。

立即组织抢修,恢复生产。

对事故的处理,由副总经理召集生产部经理、设备维修员和操作工参加的事故分析会,坚持“三不放过”原则,既:不查清事故原因不放过,责任未明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分以下几种:(1)批评教育;(2)罚款:一般事故,按损失金额的20%罚款;(3)重大责任事故者:罚款损失金额的35%,或解聘合同。

对设备事故的修理,由车间做好维修记录,上报公司。

五、设备运行日常管理:

各岗位每天填写设备运行记录,上交生产部,生产部再统一上交公司。

车间每天做好全车间的设备运行记录和停机维修记录。

设备维修内容,要有详细记录,记录情况上交生产部。

六、建立设备档案:

按工艺流程的要求采购进和配备设备,选用先进、安全的设备。

设备说明书、合格证、保修单要及时归档。

设备大修计划和实际修理情况应归档备查。

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一)饮用水制度作业指导

首先将储水罐未生产完的隔夜水放掉,然后对设备进行正、反冲洗10-15分钟;

将上水管道内的水排掉5-7分钟;

开启一级过滤和加压泵,将原水经砂棒过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

启动臭氧发现器,要求水和臭氧接触时间在10分钟以上;

经过处理的无菌水储入成品罐待灌装,等待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二)桶装水作业指导

收桶:查看桶的质量,核对数量,脏桶和非公司的周转桶不准接收。

分桶:对每只空桶都要进行自视检查和闻味检查,检查项目为:(1)观察桶内是否有肉眼可见物,如绿藻、油污等。(2)桶内是否有异味。

洗桶:对有绿藻的水桶用药液涮子单独刷洗,并用清水摇晃冲洗,洗后不得有绿点、异味,所有桶的外壁都进行清洗,毛巾、刷子擦拭,桶内有异物要用清水冲刷出去,桶外壁有油污用洗涤灵单独刷洗。

上桶:经过以上工序处理后的权上桶人员再次检查项目有:(1)桶内是否有肉眼可见物;(2)桶外侧是否有油污等。上桶作为桶装水生产一道质量控制,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并对检验结果有记录。

灌装:灌装前应做如下准备工作:(1)灌装前10分钟启动空气净化设备、紫外线杀菌灯进行消毒、杀蓖30分钟经过风淋室消毒后放可进入车间。(2)将桶盖清洗干净后放入消毒柜备用。(3)用清水或漂白粉将地面清洗干净。(4)将灌装机水箱内加入配比过的消毒液和臭氧水。(5)将灌装机各部件冲洗擦拭干净;(6)每天将最先灌装的成品水倒掉3-5桶。

检验:用目视的方法检查桶内的水中和桶的外侧是否有异物,如无异物将合格证贴在指定位置,作为桶装水生产的一道质量控制点,要求工作人员有较强的责任心,对检验结果作记录。

包装:经检验合格后的桶装水套上热缩膜进行吹塑,再套上专业塑料袋,并清点数目、码垛或装车。

生产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正确处理好产品质量与产量、出品率的关系。

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落实到岗到人,做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团结全体员工,完成车间的质量管理工作任务。

加强设备、动力和计量等方面的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搞好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使生产现场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常。

时刻掌握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信息,若出现质量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恢复正常状态。

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事故负责。

总经理职责

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条例和政策法规。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带头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总经理是公司质量管理的决策者和第一责任者,并对产品质量负主要责任。

亲处组织和领导质量工作。直接领导全面质量管理部门,完善质量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并保证质量管理部门行使职权。

针对市场变化,及时颁发质量方针和目标,推行质量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

检查和落实各级质量责任制的执行情况。

负责企业的科技研发工作,组织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的可行性技术研究工作。

奖励在质量工作中作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处罚质量事故的责任者,查找质量事故发生的主、客观因素,总结教训和制定措施。

严格执行国标《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

严格执行gb19298-2003标准,不合格产品不准出厂。

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经常走访用户,征求和收集对产品质量的意见和有关信息。

加强原料、成品、副产品和包装物的管理,认真做好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工作。因管理不善,造成质量事故,追查事故责任者。

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水处理

所有设备每天至少擦拭一次,保持洁净无尘。

所有地面随时擦拭,保持干净无积水。

所有墙体、门、窗每周至少擦拭一次,保持干净无尘。

拔盖刷桶

拔盖机、外刷桶机及外洗间及更衣室地面卫生每天班后清理擦拭干净。

刷桶水池,洗手盆每天班后排净污水,擦拭干净。

外洗间墙、窗户、门每周至少擦拭一次,保持清洁无尘。

更衣室内衣柜,墙体每周至少擦拭两次,保持干净无尘。

内洗

一更、二更、风淋室内地面、门窗、玻璃、洗手盆每天班后用专用抹布擦拭干净,保证清洁无尘。

泡脚池两天更换一次新水,每天续加消毒剂,保持池内水清洁,池壁洁净。

内洗间内设备、地面每天进行一次清洁,保持卫生。

灌装

灌装间所有地面、设备、用具、玻璃每天班后用专用工人清理擦拭干净,做到均匀灰尘、无积水,不留任何死角。

灌装间内墙壁、地面每周至少擦拭三次,保持清洁无尘。

灌装间整体消毒每周进行一次,消毒部位包括墙壁、天花板、门窗、机器设备、工具等,消毒方式采用熏蒸,消毒剂选用过氧乙酸。

进入灌装间的原材料以及工具均要在室外除去外表的灰尘、杂物。

工作人员操作要稳、轻,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免造成空气污染。

灌装间使用的设备、工具等直接成品水的部位生产前均要消毒后方可使用。

灌装间各工作室的门无论生产或非生产时,均应及时关闭。

灌装间内所有的各种器具、容器、设备、工具需用不易发尘的材料制作,并按规定程度进行清洁,方可带入。

应尽量减少使用不易清洗的带有凹凸面的设施。

贴证套标

灯箱每天班后用干布擦拭干净。

所有物品,器具擦拭干净后整理归类,工作区域内地面每天班后清扫擦净。参观走廊内地面每天班后用专用拖布擦拭干净,地面、玻璃、门窗及顶部每周至少擦拭三次,保持洁净无尘。

包装

包装间内地面每天班后清扫拖净。

所用物品及包装平台、链条每天班后擦净归类。包装间及职工通道内墙体、门、窗等每周擦拭两遍,保持洁净无尘。喷码机每天正常关机后,用专用抹布擦拭干净,保持机壳无积尘、无油污。

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经常保持企业周围环境良好,25米内不得堆放垃圾或设立垃圾场、坑式厕所、粪池等孽生有害昆虫的场所;卫生区采取“四定”办法,即:定人、定物、定时间、质量、划片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内外环境整洁。

聘请健康人员进行生产,并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期间应穿载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1)工作前、处理产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产品之前应洗手消毒;(2)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产品,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污染。

不得在生产场所、仓库和销售场所内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每次开机前或停机后,对设备内外要及时进行清理,对场地要进行清扫,保持生产场所和设备的整洁。

产品加工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良好的生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各工序连续进行,严禁往返,防止交叉污染。

加工后的废弃物存放设施应密闭或带盖,存放应远离生产车间,且位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向,确定专人管理,定期按有关规定及时清理。

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保持双手清洁

有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

工作开始前。

大、小便后。

中途离开岗位、休息或饮食后。

接触不干净的容器、设施后。

拾起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

洗手经过2小时又继续工作时。

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

最佳洗手方式是适当的使用消毒剂,能达到清洗目的。

正确的洗手程序为:

用水湿润双手后擦肥皂,充分起泡,用刷子刷指甲剔除污垢。

用流水充分冲洗手上的肥皂泡。

在3%的漂白粉液中浸泡2分钟,或用75%的酒精消毒。

最后一次性消毒纸巾、毛巾擦干,或用暖风机吹干。

保持衣帽整洁

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靴、鞋。

工作服每天洗净,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工作时应载口罩,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以防凌乱的头发或头发屑落入桶内,不在生产厂所梳头发。

不得穿工作服、鞋进入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

重视操作卫生

直接与生产原材料接触的人员及灌装间人员不许带手表、戒指、手镯、项链和耳环,以免妨碍清洗、消毒或落入成品中。

进入车间前不许饮酒,工作时不得吸烟、饮酒、吃零食,严禁抓头皮、擦鼻涕、挖耳、挠腮,不得接触不洁物品。

进入车间前不允许浓艳化妆、涂抹指甲油、喷洒香水,以免污染产品。

操作人保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产品及原料,经过包扎治疗带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

进入生产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各项规定。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工作人员应养成“四勤”习惯,做到勤洗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和理发,勤洗衣服和工作服,勤晒被褥。

努力克服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无意拢头发,随地吐痰等。

养成一天工作结束后及时冲洗、清扫、消毒工作场所的习惯以保持清洁的环境,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公司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及其有关规定,掌握有关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基本要求,具有一定的产品安全、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产品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产品安全、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公司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员工和临时工作人员也必须先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操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产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产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产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必须肯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做到:

工作前、处理产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产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产品;

不得在产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随地吐痰。

六、人事管理部门负责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工作及培训计划实施等。

七、加强对员工产品卫生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将考核结果计入员工个人档案,作为晋升工资,表彰先进的依据之一。

八、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培训,并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

生产工人岗位职责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严格遵守质量管理制度,做到不合格产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产品不进入仓库,及时返工处理。

认真做好生产中的原始记录,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全面地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积极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贮存管理制度

成品仓库应专用,并设置能正常使用的防鼠、防蝇、反腐、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各品种按销售票顺序发货。定期清仓检查。防止原料及产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产品。

3、仓库应整洁,定期清扫,经常保持仓内地现、墙上无灰尘,严禁在成品仓内吐痰、抽烟。

4、保持仓库干燥,适时开窗通风,必要时应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仓库卫生管理制度

原材料仓库

每日班后清扫拖净,保持清洁。

存放物品排放整齐,贮存得当。有毒、有害物品必须隔离存放。空桶车每天班后擦净,摆放整齐。

门、窗、墙体等每周至少擦拭一次,保证清洁。

成品仓库

地面每天班后清扫拖净,保持清洁。

搬运工具每日班后擦拭干净,并注意随时保持其卫生。

卷帘门、墙体、上下窗、窗内平台,每周至少打扫一遍,保持其干净无尘。

后勤

保洁

a 厂区大院及厂区大门外10米范围之内地面每天清扫干净,做到无杂物、无积水,并注意随时保持卫生。

b 办公走廊、厕所等在办公人员上班前整理、擦拭干净。

c 会议室、接待室 内地面、桌椅、饮水机、空调等每天擦拭一遍,保持清洁。门、窗户每周至少擦拭一次,保持无尘。

办公室

地面、桌、椅、饮水机每天上班后擦拭一遍,保持干净无尘。

门、窗、档案厨、空调等每周至少擦拭一遍,保持清洁。

质量管理控制部职责

认真贯彻执行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对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出厂以及不合格产品召回进行管理和控制。

认真按国家标准对原料、再制品和各质量关键点进行控制管理。严格把好质量关,保证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对出厂的产品质量进行跟踪管理。

提供准确有效的原料、成品检验报告单,及时报送有关部门。

检查督促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的落实。

代表公司对外发表质量信息和谈判。

质量检验管理制度

一、成品饮用水出厂检验

桶装饮用水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才能达到产品出厂零缺陷,客户满意零投诉的目标。不能检验的项目委托检验。

二、检验项目包括:

桶装饮用水包装检验:包装封口是否严实,外观是否被损、开裂、划伤,是否符合运输要求等。

桶装饮用水标识检验:如商标、批号是否正确。

检验员岗位职责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经常学习检验业务知识和提高操作水平。

认真遵守质量检验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遵守相关的检验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量具和化验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做到检验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做好原始记录。

认真填写分析检验单,做到数据准确,字迹工整,传达及时。

第8篇 厂房机电安装工程质量制度管理措施

厂房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制度与管理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在本项目特制定以下质量管理制度。

1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编制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由技术部门编制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专项施工方案,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报上级技术主管部门审批后,予以实施。

2技术交底制度

各专业在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形式为主,口头交底形式为辅。因技术措施不当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的各类材料、设备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4过程三检制度

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隐蔽工程要在隐蔽前,由工长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质监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详细的文字记录。

5质量否决制度

对不合格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必须进行返工。不合格分项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班组长的责任,不合格分部工程流入下道工序要追究工长和项目经理的责任,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要追究法人和项目经理的责任。有关责任人员要针对出现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6成品保护制度

项目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保证施工流水线的顺畅,避免重复劳动。前、后工序之间应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记录。如后一道工序的施工可能对前一道工序的成品(半成品)造成影响时,应与前一道工序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方可进入后一道工序施工。避免破坏和污染,否则造成的损失由下道工序操作者及管理人员负责。

7质量文件记录制度

为保持工程产品实现过程的可追溯性,遵照公司《记录控制程序》,各司其职做好有关工程质量记录。各类现场操作记录及材料试验记录、质量检验记录等由直接责任人妥善保管,最后交资料员统一归档保存。特别是各类工序接口的处理,应详细记录当时的情况,理清各方责任。

8竣工服务承诺制度

工程竣工后我企业将主动做好用户回访工作,按有关规定实行工程保修服务。

9培训上岗制度

工程项目所有管理及操作人员应经过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并持证上岗。因无证指挥、无证操作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事故的,除要追究直接责任者外,还要追究企业主管领导的责任。

10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调查制度

工程发生质量事故,马上向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事故现场抢险及保护工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事故等级逐级上报,同时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负责事故的调查及处理工作。对事故上报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1质量会诊制

在项目内部分别组成给排水、电分项工程质量考评小组,对每个施工完毕的施工段进行质量会诊和总结,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会诊表。质量会诊表中着重反映发生每种质量超差点的数量,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质量会诊小组成员在每期质量例会上对上一期质量会诊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解决措施,预控下一期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同时,工程部对各层同一分项工程质量问题发生频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做出统计分析图表,进一步发现问题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克服质量通病。

12奖惩制度

通过奖优罚劣,一方面激励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强其责任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或杜绝今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第9篇 钢铁厂工艺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节 原料管理制度

一、原料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生产作业计划,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中钢坯技术条件或公司下达的钢坯标准对钢坯进行检查、验收。

二、原料员在接收钢坯时,持炼钢传递小票核对每车钢坯(包括牌号、炉号、数量)是否准确,并对钢坯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不符合标准的钢坯及时挑出或返车。

三、炼钢传递的钢坯小票不准丢失,每月汇总装订,妥善保管,作为钢坯结算的凭证。

四、上料前,原料员必须先通过北营网输入钢坯的熔炼号,核对所要入炉钢坯的相关信息(包括牌号、成分等)是否符合相应计划,确认无误后方可入炉,否则不准入炉。

五、原料员每班对冷坯长度、断面尺寸等进行抽查一次,如发现钢坯外观形状及尺寸存在偏差及时反馈到生产区和调度室。

六、原料垛位要求摆放整齐、规范;不同钢种钢坯必须单独摆垛,不准混放,并设置标识;不合格钢坯必须严格区分,同时设置标识。

七、原料工必须执行《按炉送钢制度》,正确进行熔炼号和轧制号的对映转换,并填写《上料记录》 。

八、原料员在钢坯入炉后1小时内,及时、准确地进行网上信息录入,确保后续信息的传递。

九、原料员必须随时了解原料库内钢坯质量情况及库存信息。

十、 其它未尽事宜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各项如有违反,考核100元

第二节 新产品及废品报表上报制度

一、废品报表及新产品报表每日上午10:00之前必须通过办公自动化网传到技术质量科(节假日顺延),迟报考核该部门100元/次。

二、各生产区负责上报人员要履行职责 ,不得出现瞒报、漏报、盲报、错报等失职现象。否则考核100元/次。

三、上报人员不得擅自更改报表格式,如未按规定要求上报,考核100元/次。

四、各生产区建立新产品及废品统计,以便自行进行追溯。

五、如有工作调动,必须安排好交接工作,避免影响上报工作。否则按上述规定考核。

第三节 按炉送钢制度

一、轧制号编制原则:轧制号是按年、月及生产线号和入炉钢坯轧制的顺序号编制。 例如:

一高线: 0701-a0001表示_年1月份一高线第1个轧制顺序号,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一棒材: 0701-b0001表示_年1月份一棒材第1个轧制顺序号,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二棒材: 0701-c0001表示_年1月份二棒材第1个轧制顺序号,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中宽带: 0701-d0001表示_年1月份中宽带第1个轧制顺序号,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二高线: 0701-e0001表示_年1月份二高线第1个轧制顺序号,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三高线: 0701-f0001表示_年1月份三高线第1个轧制顺序号,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四高线: 0701-g0001表示_年1月份四高线第1个轧制顺序号,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1780线:轧制号按年、月及入炉板坯轧制顺序号、卷号按该轧制顺序号对应的板号编制,且每月从第一个轧制顺序号(-0001)编起。

×× ×× h ×××× ×

年 月 生产线代号 轧制顺序号 卷号

其中:

年――标明生产年份,2位数,如_年即标明“07”;

月――标明生产月份,2位数,如2月即标明“02”;

生产线代号――1位数,大写英文字母“h”代表1780生产线;

轧制顺序号――4位数,如“0001”为第1个轧制顺序号;

卷号――1位数,每批第1至9卷喷“1-9“数字,第10卷或10卷以上的喷英文字母“a、b、c、d……”顺延代替。

例:“0701h00011” 表示_年1月份第1个轧制顺序号(4位数)中的第1卷钢;

二、原料员根据炼钢钢坯传递卡片,组织冷、热钢坯入炉,并根据卡片中热装传送炉号及实际入炉冷坯料的炉号和支数进行轧制号转换,并传递信息。

三、推钢操作工根据原料员提供的记录,填写装炉记录(包括:钢种、炉号、轧制号、支数),并通知出钢操作工。

四、当入炉钢坯中夹有其它炉号钢坯或回炉钢坯时,应按相应的国标(协议)规定要求进行组批,确定钢坯支数,原料员通知推钢操作工,推钢操作工通知主控室操作工。

五、出钢操作工根据推钢操作工的通知做好记录(包括:钢种、炉号、轧制号),同时通知主控室。主控室根据出钢操作工的通知做好记录(包括:钢种、炉号、轧制号)。每当因轧废或温度不够等其他原因而无法继续轧制时,对该轧制编号做记录,同时通知主控室。

六、主控室将轧制编号通知检斤,检斤根据主控室通知的轧制号、炉号、钢种、支数及剔出、堆钢和碎断支数进行检斤打牌,并办理入库手续;同时通知综合记录员做好记录,包括:成品入库记录(钢种、炉号、每捆(卷)轧制编号、卷重及尺寸规格、班别及生产日期)、废品记录(成检废、过程废)。

七、 挂牌工负责将打印好的标牌按要求悬挂。

八、备注:1780按以下步骤执行

1、生产区按规定对入炉板坯(冷、热坯)逐块进行编码。

2、组批原则:由炼钢负责组坯,并将相应信息传递至轧钢1780生产区。同一炉号的板坯可组成一批或两批以上的批号;不同炉号,同一牌号的a级钢或b级钢允许组成混合批;返炉及掉队板坯可按上述组批原则入炉组批。

3、每块板坯从入炉直至轧制成卷进行全过程的计算机数据跟踪,形成的数据信息(包括板厚、板宽及板型)进行打印或信息存贮以备出厂使用。

4、当轧制中板时,要做好相关记录,存贮数据信息,通知现场人员用高温油笔标明炉号及规格尺寸,并人工进行喷号。

5、成卷后的卷板由自动喷号机(或人工喷号)按自动传递的批号和规格、重量进行喷涂。

6、取样工在同一轧制号中的第二卷按规定要求取样,并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批号、卷号、规格、尾部取样长度等信息。

7、出厂外发时,根据卷板喷号打印商标,沿轧制方向贴在钢带卷内对侧固定位置上。

九、考核:

凡因违反上述规定,考核100元,因未执行《按炉送钢制度》而造成混号判废的,按废品考核责任单位;

第四节 质量事故考核制度

一、质量事故的认定(按事故范围认定)

一级质量事故:

同一生产线、同一生产班次内,除坯料原因外出现缺陷的废品总量≥60吨。(1780生产线按≥15卷)

二级质量事故:

同一生产线、同一生产班次内,除坯料原因外出现缺陷的废品总量≥40吨。(1780生产线按≥10卷)

三级质量事故:

同一生产线、同一生产班次内,除坯料原因外出现缺陷的废品总量≥20吨。(1780生产线按≥5卷)

二、质量事故报告

发生质量事故的生产区要写出质量事故报告并报技术科,报告内容:

(1)时间、班组、产品名称、规格及产生废品数量。

(2)发生事故的经过

(3)具体原因分析

(4)相应整改措施

质量事故报告上报时间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之内上报技术质量科,未按要求上报,考核该部门100元/次。

三、质量事故会议:

当发生三级质量事故,由作业区组织班组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当发生二级质量事故,由生产区组织作业区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当发生一级质量事故,由厂技术质量科组织生产区召开质量事故分析会,分析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实施,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质量事故考核

发生三级质量事故,考核生产区长100元,考核责任作业长200元;并按废品量10元/吨(1780按5元/吨)考核生产区。

发生二级质量事故,考核生产区长200元,考核责任作业长300元;并按废品量10元/吨(1780按5元/吨)考核生产区。

发生一级质量事故,考核生产区长300元,考核责任作业长500元;并按废品量10元/吨(1780按5元/吨)考核生产区。

五:厂内质量异议:考核生产区1000元;区长200元。

第五节 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一、最终产品检查验收:

1、各生产区制定专人对轧制过程中精轧料型尺寸进行监控,每1小时记录成品尺寸,以保证最终产品表面质量和几何尺寸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要求有记录。

2、严格执行按炉送钢制度和取样规定取样,自然冷却后送检测中心做性能检验。如发现有送假样按厂弄虚作假制度处理。

3、各线工艺员依据国家标准对最终产品抽查检验(每天至少3次)。对影响产品质量和性能的一切因素进行排查并协调解决。

4、成品作业区对最终产品办理入库、出库手续(入库台帐、出库台帐),要求帐物必须相符,并由天车吊装入库。入库、出库办理及时;入库台帐、出库台帐要求帐目清晰、准确、齐全。

5、发车前,必须通知检测中心,进行现场核实,不准强行发车。

二、不合格品检查验收:

1、精轧工发现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立即反馈主控室停轧,及时调整和查找原因,如原因未查明或故障未排除,严禁连续出钢。

2、各生产班组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将质量事故降到最底点,避免扩大化。

以上各项如有违反,考核100元

第六节 产品包装管理制度

一、 产品包装规定

1、螺纹钢:

1)定尺9米包装:打包道数为6道;打包带之间要求分布均匀,两边打包带距端部300-400mm。

2)定尺12米包装:打包道数为8道;打包带之间要求分布均匀,两边打包带距端部300-400mm。

3)标识:标牌采用打牌机规范打印,并用焊牌机点焊方式悬挂,左右各一个,要求焊在每捆中间,焊钉尾必须去掉。

4)打包材料:ф6.5-7.0盘圆或25_0.9mm宽钢带、专用焊牌和焊钉。

2、盘圆:

1)包装:国内和出口材包装必须采用横向捆扎八道绕,打包机压力必须保证在25t以上,避免卷型过长或松卷、散卷,并且保证卷型紧密、规整,打包带坚固。如有松卷、散卷或打包带缺道,不准装车。

如有特殊要求,如绑小绕,按合同执行。

2)标识:标牌采用耐高温材料,自动打牌机打牌;用专用标牌锁悬挂;

标牌悬挂在打包带扭结处,标牌内容朝外。要求悬挂2个标牌时,里外各一个;挂3个标牌时,卷外对称悬挂2个,卷内悬挂1个。

3)打包材料:ф6.5-7.0拉丝材盘圆;专用标牌锁

3、中宽带:

1)包装:横向(卷眼方向)3道打包带(尾部两道,间隔300-400mm;对面一道),卷板横向打包带下一律加垫片(护角);纵向(周向)2道打包带(中部);

2)标识:一律喷在固定部位,要求统一、清晰、准确、规范。如有错误需改喷,必须用黑漆将错误之处涂黑,并在原位用白漆更正。

3)打包材料:25/30_0.9 mm宽钢带; 0.30-0.5mm护角垫片

4、1780(热轧宽钢带):

1) 国内包装:一律采用横向(卷眼方向)2道打包带(于尾部),打包带四角加放护角垫片;纵向(周向)3道打包带,均匀分布;

2)出口包装:一律采用横向(卷眼方向)4道打包带(尾部3道,每道间隔300mm;对面1道),每道打包带四角加放护角垫片;纵向(周向)3道打包带,均匀分布;

3)标识:一律喷在固定部位,要求统一、清晰、准确、规范。如有错误需改喷,必须用黑漆将错误之处涂黑,并在原位用白漆更正。

如要求贴标签,则每卷在卷眼内两测边部沿轧制方向贴两个中英文标签。

4)打包材料:25_0.9mm宽钢带;0.3-0.5mm护角垫片

二、考核:

产品包装如合同无特殊或客户提出标准低于上述标准,均按上述包装规定执行,高于上述标准按合同执行。包装后的钢材成卷(捆)必须紧固,并且打包带不得松动,更不得断开。

凡违反上述规定的,每卷(捆)考核责任单位50元。

第七节 成品库房管理制度

一、棒材成品库房:

1、地面设施:水泥地面或泥土地表面上要求铺上较厚的碎沙石,碎沙石上铺设方坯,间距约1米。

2、螺纹钢垛摆放:第一层垂直方坯水平摆满成捆钢材不得有超1米的空隙,第二层垂直第一层水平摆满钢材。垛位高度不允许超过6米。螺纹钢入库时,一棒材天车下线必须使用平衡梁,以免造成刮弯螺纹钢或摆放不整齐;二棒材磁盘吊放螺纹钢时距垛面不要太高,以免摔散钢材。

3、垛位分类:在有垛位的情况下按规格不同分别堆放;自用材和废次材必须单独堆放。垛位前要有标识牌。

4、天车摆垛或装车时,要听从成检人员的指挥吊卸,慢起慢落,坚决杜绝野蛮操作而造成产品损伤。

二、线材成品库房:

1、地面设施:水泥地面上按一定间距(约800mm)铺设角钢,角向上,并且固定在水泥地面上。

2、盘圆垛摆放:盘圆成品字形摆放。卷与卷之间水平放置不允许有空隙,以避免重压后变形,影响包装质量。垛位高度不允许超过6米。

3、垛位分类:严格按产品规格分类堆放;自用材和废次材要单独堆放。垛位前要有标识牌。

4、天车摆垛或装车时,要听从成检人员的指挥吊卸,慢起慢落,坚决杜绝野蛮操作而造成产品损伤。

三、中宽带作业区成品库房:

1、地面设施:水泥地面上铺设中厚钢板。

2、热轧钢带摆放:钢带卷孔垂直地面水平摆放。水平摆放最高为7层。

3、垛位分类:在有垛位的情况下按规格不同分别堆放;废次材必须单独堆放。垛位前要有标识牌。

4、天车摆垛或装车时,要听从成检人员的指挥吊卸,慢起慢落,坚决杜绝野蛮操作而造成产品损伤。

四、1780生产区成品库房管理:

1、地面设施:水泥地面上铺设中厚钢板,中板上安装座架。

2、热轧钢带摆放:钢卷卧式摆放。摆放最高为2层。

3、垛位分类:按卷号有规律堆放;废次材和内部封锁卷必须单独堆放。垛位前要有标识牌。

4、天车摆垛或装车时,要听从成检人员的指挥吊卸,慢起慢落,坚决杜绝野蛮操作而造成产品损伤。

五、考核

上述规定如有违反, 每项目考核100元

第八节 贯标工作及生产许可证申办管理制度

一、贯标工作责任不清,与贯标体系相关的职能部门工作开展不利,使贯标工作出现漏洞或使贯标工作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每出现一项考核该单位100元。

二、在贯标工作监督检查中,对没有按照公司贯标工作要求开展工作、没有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每出现一项考核100元。

三、贯标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不够,与贯标体系有关的人员不了解本岗位贯标体系运行控制的内容,没有达到“一懂两会”(即懂贯标体系文件的规定,会按文件的规定操作,会按文件规定处理贯标体系运行中的问题)的要求,每出现一例考核100元。

四、贯标工作会议和培训迟到、无故缺席的每出现一例考核100元。

五、要求及时上报、传递的有关贯标情况信息反馈,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上报,每出现一次考核100元。

六、技术科日常的贯标体系检查,发现一项不合格,考核责任部门50元。

七、北营贯标办和国家体系认证机构进行贯标体系审核、专项审核和专业审核中,即内审和外审,如发生一般不符合项,则北营公司下达的相关考核全部由责任部门承担。

八、北营贯标办和国家体系认证机构进行贯标体系审核、专项审核和专业审核中,即内审和外审,如发生严重不符合项,则北营公司下达的相关考核也全部由责任部门承担。

九、对不符合项没有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经验证导致产生不符合项的因素仍然存在,每发现一例考核该单位200元。

十、各要素归口管理部门要按月对所归口管理的要素的文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要保留记录,技术质量科对各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抽查,对没有按要求实施监督检查的部门,考核100元。

第九节 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

一、轧钢厂合理化建议活动以各生产区为单位,自主开展。

二、各单位设兼职人员对合理化建议进行管理,对本部门员工提出的建议要进行论证、审核其具有可行性和效益性后,方可实施,并上报技术质量科;

三、合理化建议内容:涉及生产、工艺、设备、环保、安全等多个领域。

四、上报时间:合理化建议每周一申报一次;每月30日将本月本部门合理化建议实施情况统一上报;逾期不予受理。

五、技术质量科和设备科是合理化建议归口部门,对合理建议进行综合管理,对实施后的效果予以验证;

六、上报合理化建议按统一表格填写。

七、考核办法:

经技术科和设备科共同核实后,对申报属实,并已实施且达到预期效果的单位由技术科按50元/条进行奖励,同时要求各生产区将该奖励必须落实到责任人。

如发现有谎报、重报等现象,考核责任单位200元/项。

第十节 技术改造管理制度

一、技改项目评定办法

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减少事故,降低成本,减少能耗,提高产品质量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均在改造范畴之列,投资额要在10万元以上,产生效益在10万元以上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规模、难度的较大改造项目。

二、技改项目的上报程序和实施方案 1、技改项目由各生产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造项目,组织召开专题会,由本生产区负责技改工作人员拿出改造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形成书面材料,经生产区长同意、签字后,上报至技术科和设备科。

2、上报至技术科后的技改项目由技术科负责汇总、立项,确定技改实施进度,并对技改后的效果进行验收、跟踪、评定。

3、设备科根据技改项目的实施进度,确保技改所需的备件、材料的供需及时和充足。

4、立项的技改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生产区技改工作小组必须明确责任,保质保量保时完成。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必须写出书面材料,由生产区长签字上报技术科。

5、技术科每年组织召开一次技改立项会,确定次年的技改项目;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前期技改完成情况和部署后期技改推进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月总结,进行阶段性分析,并公示。

6、已经确定为技改的项目,如果生产区不准备继续实施,可由生产区填写《技改项目取消报告》,经生产区长同意并签字,上报技术质量科备案。

三、技改项目的验收 1、技改项目实施后,由技术科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技改项目改善产品质量效果和对生产产生的效益进行验收。

2、对于改造成功项目,设备科或生产区负责提供详细的改造图纸、设备备件图纸和清单,并由改造人签字,设备科验收后上交资料室存档。

3、项目实施后,各生产区必须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确保生产和设备的正常运转,对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相关科室。

4、设备科要对改造后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随时跟踪,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四、考核:

如无外部因素,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技改项目或技改失败,考核该部门500元;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技改,并获成功,奖励该部门1000元。同时要求各生产区将该考核必须逐一落实到相关责任人。

第十一节 qc小组管理制度

一、实施方案

1、成立qc小组

各生产区设立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qc小组活动,以生产区为单位,成立以生产区长担任组长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即qc小组,围绕本单位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出现的问题进行攻关。(每个生产区至少成立一个)

2、建立相关记录

qc小组按照技术质量科下达的各项技术质量指标以如下程序开展活动(见后图):首先找出影响各种指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制定改进措施并逐项解决,取得一定成果之后进行综合评价,修正方法继续改进,如此往复,实现生产工艺、技术指标、产品质量逐步上升的目标。

3、qc小组管理程序

qc组成立后,须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主要包括所立项目的现状、攻关指标、保证措施、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并针对本部门制定具体活动方案,于10月9日前上报技术质量科备案,技术质量科汇总后,上报北营技术部。

各单位每月组织召开一次qc小组会议,总结阶段工作进展情况,确定下阶段工作;每月3日,将本生产区qc小组上月攻关进展情况及下月攻关安排报技术质量科,技术质量科汇总后,每月5日上报北营技术部。

技术质量科对各生产区qc小组的组织构成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每季度评比一次,并对优秀小组实施表彰。北营技术部和技术质量科对 qc小组参与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具体负责人如下:

单 位

负责人

棒线带生产区

二高线作业区

三、四高线生产区

1780生产区

二、考核

轧钢厂技术科定期对各生产线开展的qc小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一次未达到要求,考核100元。

北营科技管理部定期对轧钢厂各线开展的qc小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如出现不合格,则北营下达的考核由相应责任生产区承担。

第10篇 焦化厂煤、焦质量管理制度

为更好地控制来煤质量,做好焦化厂配煤工作,为高炉提供优质合格焦炭,特制定本制度。

一质量标准

1 关于煤及焦炭质量控制标准,按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表1 焦化厂原料洗精煤控制指标

种类

指标

vad(%)

aad(%)

st,d(%)

g

y

煤岩分析(re)

mt(%)

气煤

31~33

≤9

≤0.6

≥65

15~18

0.6~0.8

≤10%

肥煤

26~28

≤10

≤0.9

≥90

≥25

0.9~1.1

主焦煤

21~23

≤10

≤0.9

≥90

≥23

1.2~1.5

瘦煤

13~16

≤9.5

≤0.5

≥55

/

1.7~1.9

1/3焦煤

29~31

≤9.5

≤0.5

≥65

18~20

0.8~0.9

表2焦化厂焦炭质量控制指标

项目

aad

st,d

vad

m40

m10

cri

csr

干熄率

指标,%

≤13.5

≤0.7

≤1.5

≥85.0

≤9.0

≤26.0

≥65.0

≥90

月度合格率

85

85

85

90

90

90

90

/

二各科室(车间)质量职责

1质量科

1.1全面负责来煤质量及焦炭质量,相关工艺点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进,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1.2当发生质量异议时,与供应部、技术部等部门协调解决。

1.3协调供应部、技术部做好煤岩相分析、小焦炉试验等工作的安排。

1.4负责对煤及焦炭月底盘库工作。

1.5负责对各车间工艺指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1.6负责配煤比的制定和审核。

1.7负责新配比的焦炭质量跟踪、反馈工作。

1.8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确保配煤比方案在满足焦炭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合理使用现有存煤, 并有效地降低配煤成本。

2生产科

2.1跟踪管理三班配比执行情况和焦炭质量监督。

2.2发生质量问题时,协助质量科做好相关工作。

3备煤车间

3.1负责来煤卸车、煤场存煤的合理存放。

3.2严格按要求执行配比,保证配煤合格。

3.3监督好来煤质量情况,发生质量异常时,及时汇报。

3.4协助化验室做好取样工作。

3.5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如出现设备、煤质等问题需要变更配比时,做好临时变更配比的计划申报工作。

4炼焦车间

4.1严格控制好各项温度及压力等工艺指标,确保焦炭成熟。

4.2配合化验室做好焦炭取样工作。

4.3配合干熄焦车间使干熄率达标。

5. 干熄焦车间

5.1 配合炼焦车间,确保干熄率达到公司要求指标。

三考核办法

1. 公司关于焦炭质量的考核办法

1.1 灰份(aad):超过13.5%,一次考核100元;超过14%,一次考核200元。

1.2 反应性(cri):不得超过28%,超过一次考核500元;超过30%,考核1000元。反应后强度(csr):不得低于64%,低于一次考核500元;低于63%,考核1000元。

1.3 抗碎强度(m40):不得低于84%,低于一次考核500元,低于83%,考核1000元。耐磨强度(m10):不得超过10%,超过一次考核500元;低于10.5%,考核1000元。

2. 焦化厂内部考核办法

2.1 焦化厂的考核在公司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分解。

2.2 焦化厂考核分解情况见表3。

表3 焦化厂焦炭质量考核分解表

项目

比例

单 位

水分(湿)

%

灰分

%

m40/m10

%

cri/csr

%

干熄率

%

质量科

5

10

20

20

5

生产科

5

5

5

5

10

备煤车间

/

75

35

40

/

炼焦车间

90

10

35

30

40

干熄焦车间

/

/

5

5

45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3. 日常工艺纪律考核

3.1 按照工艺纪律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四附则

1. 本制度于下发之日起执行,原规定同时作废。

第11篇 热电厂检修质量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电厂生产设备检修质量验收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热电厂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其他设备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管理职能

2.1 职能

2.1.1 生产副总厂长是检修质量管理的直接负责人,负责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贯彻执行有关电力系统检修质量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本厂的方针办法。

2.1.2 检修副总工是检修质量的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检修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

2.2 职责与分工

2.2.1 总厂长的职责

2.2.1.1 负责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质量标准、方针、政策。

2.2.1.2 确定设备质量管理目标,对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2.2.1.3 主持重大设备质量事故和性质严重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

2.2.2 生产副总厂长的职责

2.2.2.1 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规定,保证所有设备检修活动得到充分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2.2.2.2 协调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的工作关系,支持质量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

2.2.2.3 确保机组大、小修工作的现场检修人员和外包项目的检修人员应强制地遵守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的规定和要求。

2.2.2.4 批准设备质量检验项目及检修质量工序文件,并落实文件的执行情况。

2.2.2.5 主持机组大小修的冷(热)态验收工作,对设备检修质量的重大问题,亲自主持组织研究处理,并及时向总厂长汇报。

2.2.2.6 组织各职能部门、各分场、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设备检修质量。

2.2.2.7 保证设备检修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2.2.3 检修副总工职责

2.2.3.1 负责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的规定和要求,并协助生产副总厂长控制设备大小修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

2.2.3.2 组织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编写审核工序管理文件、工艺标准、质量控制计划、安全技术措施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并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2.2.3.3 负责组织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文件的具体修编审批工作,如:工序卡、工艺标准设备检修标准。

2.2.3.4 负责机组大小修、年度反事故措施计划的审核工作。

2.2.3.5 负责设备改造、设备选型、革新的技术方案、措施的审核工作。

2.2.3.6 对生产设备出现质量事件负责组织技术原因分析,并采取对策。

2.2.3.7 对生产设备质量保证活动中的问题及时向生产副总厂长汇报。

2.2.4 运行副总工职责

2.2.4.1 对全厂运行设备参数、操作、监视质量负有管理领导责任,协助生产副总厂长控制设备运行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

2.2.4.2 组织运行值编写设备大、小修运行系统隔离措施,审查标准。

2.2.4.3 组织编写机组检修整体启动措施,审查批准,对整体启动质量负责。

2.2.4.4 协调设备检修分段、整体试运工作。

2.2.4.5 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培训程序,履行规定的职责。

2.2.5 供应科的职责

2.2.5.1 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规定中物资供应管理程序、采购质量管理、材料管理;并制定质量管理保证措施,以满足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

2.2.5.2 根据各分场提出物资采购计划,要保证供货时间和质量。

2.2.5.3 负责供货和委托加工厂家的质量保证确认,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评估。

2.2.5.4 负责对供货物资提出有关技术资料、标准、图纸、使用说明、质量检验证明、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承诺等文件。

2.2.5.5 负责供货产品出现不符合项及货物运输、搬运中损伤部件的事后处理工作。

2.2.6检修部门的职责

2.2.6.1 组织检修人员学习贯彻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的规定和要求,对检修人员思想认识可控负责。

2.2.6.2 严格执行厂部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规定及质量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文件、制度。

2.2.6.3 具体组织实施检修全过程管理程序、工序管理卡、质量验收程序、安全标准、技术标准、技术监督、有关合同标准和检修计划,对专业设备检修质量保证负责。

2.2.6.4 及时检查、指导、纠正检修工作中违反工艺标准的不良作风,对出现的质量不符合项要一抓到底,考核到人。

2.2.6.5协调专业检修过程中质量接口问题,以保证工序管理的连续性。

2.2.6.6 组织好设备检修专业的三级验收和冷态验收自检活动,对设备检修的整体质量负责。

2.2.6.7 负责编制设备检修的技术组织措施和各种试验措施,并严格执行。

2.2.6.8 负责编制设备检修专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2.2.6.9 在检修中发生重大设备缺陷及时向检修副总工汇报,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和方案。

2.2.6.10 组织开展设备检修质量活动,对设备检修全过程实行可控、在控,确保设备检修质量。

2.2.6.11 对检修项目的外包工程,负有设备施工管理单位的责任,负责履行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的职责。

2.2.7运行部门的职责

2.2.7.1 严格执行现场运行规程,组织好机组检修的试运行工作,履行设备运行管理单位职责。

2.2.7.2 负责编写机组检修运行系统隔离措施,报运行副总工审批,并认真组织执行。

2.2.7.3 参加设备大、小修的冷态验收,并组织协调好设备检修部分试运行工作。

2.2.7.4 检修的设备,检修时未向运行交待设备的检修情况(包括设备换型、改造要具有操作程序和启动措施),外观检查不符合规程要求,运行部门可拒绝启动、不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严把运行关。

2.2.7.5 对运行设备参数、操作、监视质量负有直接管理领导责任,严格控制设备运行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 材料备品配件采购质量管理

3.1.1 机组检修物资材料计划的落实。

3.1.1.1 设备检修的标准项目材料计划由各分场检修副主任按年度综合计划要求,在大修开工前60天(小修30天)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核。

3.1.1.2 检修副总工审核汇总后各专业检修材料计划,在开工前50天(小修20天)提交总厂长签字确认后送交供应科。(特殊情况除外)

3.1.1.3 供应科按材料计划的标准要求组织采购,在设备检修开工前10天到货,并保证供货质量。

3.1.2 机组检修非标准项目及特殊项目的材料原则按3.1.1.1条3.1.1.2条规定执行,

3.1.3 机组检修中(包括临修、事故抢修)发现问题,确定方案后立即向供应科提交材料、配件计划。

3.1.4 备品配件、日常维护材料、配件按计划采购,供应科原则上要保证备品配件及日常维护材料、配件的连接性。

3.1.5 供应科组织物资需用计划采购时,必须按照各检修分场提出的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要求。

3.1.5.1 大综材料和设备采购由招标公司负责招标,用货单位组成技术评标小组对参与竟标的单位以得分形式排出名次,以便定标。

3.1.5.2 零星材料、工器具以及设备专用配件等物资采购由供应科负责,履行质量保证职责。

3.1.5.3 市场采购必须对产品进行鉴别,确认有关质量证明具备方可采购,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不得采购。

3.1.5.4 凡定货、加工均要求厂家提供有关技术标准、图纸、使用说明书、质量检验证明、质量保证承诺文件,且产品标识、批号清晰,具备可追溯性。

3.2 修前准备(阶段)

3.2.1 检修计划的落实与确定各分场在大修开工前60-90天(小修30天)确定标准项目,并编制整体机组检修计划,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批,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a. 五项监督工作计划编制;由各检修分场副主任、专工负责,大修开工前60-90天(小修30天)提检修副总工审批。

b. 标准项目材料计划编制,由各检修分场副主任负责大修开工前60天(小修30天)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批。

c. 标准项目人员安排,由各单位检修副主任负责作出计划,经分场主任审核。在大修开工前60天(小修30天)提交检修副总审批。

d. 质量监督计划编制,由检修副总工负责,大修开工前30天(小修15天)完成。

e. 特殊项目检修计划的编制,由分场检修副主任负责,并明确内容、进度、工日、负责人,大修天工前60-90天(小修30天)完成,并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批。

f. 特殊项目材料计划编制,由分场检修副主任负责,大修开工前50-60天(小修30天)完成,并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批后上交总厂长审核。

g. 特殊项目人员安排,由分场检修副主任负责作出计划,经分场主任审核后在大修开工前50-60天(小修30天)完成,并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批。

h. 外加工计划编制,由各分场检修副主任负责,大修开工前60天(小修15天)完成,并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批。

i. 三级验收项目计划,按厂级、车间级、班组分别由检修副总工、车间专工、班长,大修开工前30天(小修15天)完成。

3.2.2 材料、备品配件、检测仪器、安全用具(专用工具)检查与落实。

3.2.2.1 检修所用材料、备品配件,在大修开工前30天完成,由检修副总工组织落实负责检查。检修分场负责专业材料计划的其他项目进行检查落实。

3.2.2.2 检修机具、检测仪器、仪表、量具、试验设备,分场专工负责检查落实,大修开工前30天完成。

3.2.2.3 安全工器具由各分场安全专工负责检查落实,大修前30天完成。

3.2.3 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与落实。

3.2.3.1 按照厂设备检修安全技术措施规定,各分场负责做好具体落实工作。

3.2.3.2 检修技术措施,运行系统隔离安全措施,检修副总工、运行副总工组织编制检查,在大修开工前30天完成(小修15天)。

a. 检修技术组织措施由分场专工负责编写,并检查落实。大修开工前30天(小修15天)前完成。

b. 运行系统隔离安全措施,由运行单位负责编写,严格审批手续,并检查落实,检修开工前15天完成。

3.2.3.3 设备检修更改项目、非标准项目、特殊项目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大修开工前30天完成(小修15天)。

3.2.4 检修资料、表格、记录等准备工作,在大修开工前30天(小修15天)完成,并达到正确、齐全。

3.2.5 全体参加人员在检修开工前组织学习工序管理卡、工艺纪律、安全规程、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由所属分场负责组织实施。

3.2.5.1 高压焊工在大修开工前30天(小修15天)完成焊工练习考核,(外借高压焊工在焊接工序工期前1-2天),企管科负责监督检查。

3.2.6 各专业检修网络图的编制由各分场负责在大修开工前20天(小修10天)完成。

3.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3.1.1 主设备技术交底工作由检修副主任负责,对拆装前的技术组织措施,向工作人员交底,并负有技术管理责任。

3.3.1.2 辅助设备技术交底由分场专工负责,对拆装前的技术组织措施向工作人员交底,并负有技术管理责任。

3.3.2 设备解体检查所暴露出问题,必须在大修调度会上向生产副总厂长、检修副总工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

3.3.2.2 自检出的问题,由分场主任提出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方法。

3.3.3 设备检修负责人对每台设备检查,要做好修前、修后技术数据记录,运行班组安排专人负责整理记录,对照检查,分场检修副主任、检修专工要对修前、修后技术数据负责。

3.4 质量验收与跟踪

3.4.2 三级验收按照三级验收项目计划要求严格检查验收,总体质量把关由检修副总工负责。

3.4.2.1 班组验收由班长主持,工作负责人参加,负责对每个检修作业组进行检查验收。并实行签字手续。

3.4.2.2 车间验收由分场主任主持、检修副主任、运行副主任、专工、班长参加验收,并履行签字手续。

3.4.2.3 厂级验收,由检修副总工主持,分场主任、检修副主任、运行副主任参加验收,并实行签字手续。

3.4.2.4 三级验收中的每个项目要严格按检修工艺标准进行详细检查验收,对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进行第二次反工验收(第一次验收卡上只填写存在问题,不进行签字,此卡要保留)。

3.4.3 质量跟踪

3.4.3.1 质量跟踪实行修后质量巡回检查监督,发现异常故障要准确记录当时参数及解体检查数据,并与原检查数据比较分析,确定质量事件的主要原因和影响质量的因素。

3.4.3.2 各分场在检修竣工10天提出工艺工序管理卡补充意见报检修副总工,在一个月内由检修副总编写机组检修总结,并结合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对工序卡进行修改。对检修工作作出评价(注明遗留问题的意见)。

3.4.3.3热态验收后,由检修副总工主持,对本次大修质量、进度、安全、材料、费用、管理、调试及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并做出评价。

3.4.3.4 通过分析总结,对修后存在的问题编写本次大修质量跟踪计划,内容明确,落实到人。

3.5试验管理

3.5.1试验、调试、措施内容:

a. 机炉启动调试措施;

b. 电气试验措施;

c. 锅炉安全阀校验措施;

d. 除氧器、锅炉水压试验措施;

e. 汽机超速试验措施;

f. 电气、热工联锁保护试验措施;

g. 机组热态带负荷试验等。

3.5.1.1机组检修后,试验调试的具体项目、方法和标准要求依据电力部门相关规定及厂部现场生产规程标准进行编制;

3.5.1.2 机组检修后,试验、调试措施的编制,由分场主任负责组织本分场副主任、专工编写,经生产副总厂长(或检修、运行副总)审批签字,机组大修后于调试前10天完成。

3.5.2 试验、调试措施下发后,由各分场组织参加操作、试验人员认真学习,运行操作必须执行热力操作票和电气操作卡。

3.5.3 机组检修后的试验、调试措施保证与实施

3.5.3.1 为了保证试验、调试措施实施质量,运行副总工负责编制机组检修试验、调试、启动网络图和组织措施。

3.6 外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3.6.1 外包项目由各分场确定,经总厂长批准实施,各分场是生产外包项目发包主管部门,对发包合同中相关内容、安全、技术工艺标准及要求负全面责任。对施工中的项目、工艺标准、安全负全面实施管理责任。

3.6.2 外包工作中的特殊工种,如:焊工、吊车司机、起重工、起架、烟囱、水塔等高空作业,必须经企管科审查验证有关的证书后持证上岗工作。

3.6.3 外包工程项目的竣工质量验收,必须经施工管理分场、检修副总工、

运行单位三方验收合格后签字。

3.6.4承包队伍,各部门要坚持严格管理,对施工质量差,不服管理,立即停工整顿学习,对确实难以达到质量、安全要求,终止外包合同。

3.7 不符合项管理

3.7.1 检修副总工对不符合项的提出、审定,不符合项纠正方案的确认、处理纠正、监督及不符合项处理过程中的协调负责。

3.7.2 运行副总工对于运行不符合项纠正方案的确认、处理、纠正不符合项处理过程中的协调负责。

3.7.3生产副总厂长负责对重大不符合项的处理协调,对确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纠正时,由分场填写“不符合项处理报告单”提出措施后,领导签署意见。

3.7.4 不符合项指的是设备在检修运行和文明生产中发生及出现设备、材料、工器具、检修工艺及管理工作等不符合图纸及有关文件标准规定要求。

3.7.5 不符合项按照阶段和表现形式分两大类:即管理不符合项和操作不符合项。

3.7.6 由于管理工作失误造成达不到标准或质量不合格的为管理不符合项。如:

a. 技术管理不符合项--------设备检修前准备工作不落实;项目编不细,没有安全技术措施;三级验收搞突击,走形式;技术记录不正确,不齐全;项目变更不办手续,重大操作无措施。

b. 物资管理不符合项--------如无订货计划,无入库验收,无领用手续,无产品合格证;不按要求保管。

c. 人员管理不符合项--------如人员调配不当;人员不落实无计划;未经过培训和考核就上岗等。

3.7.7设备检修运行不按规程、措施、工艺标准、工艺纪律、施工操作或加工配件等造成达不到标准为操作性不符合项。

3.7.8 在检修中,不能立即纠正的不符合项必须经生产副总厂长或检修副总签署意见和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否则不准进行下道工序。

3.7.8.1 质监员检查出的不符合项,如检修工作人员未发现或发现没做处理的,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4. 信息反馈

4.1 质量信息反馈,是设备检修过程及设备检修后质量跟踪的充分依据,根据质量信息反馈内容,不断地总结检修工艺质量经验,确定设备发生质量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和采取措施,是保证设备整体检修质量的有效途径。

4.2 目前,在质量信息反馈方面分为质量保证系统信息反馈和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反馈,从不同的管理方面提出信息反馈资料,以达到设备质量控制目标和要求。

4.2.1 质保系统(检修副总、运行副总、各分场、班组、材料、财务、劳资等)信息反馈,应按照从班组--车间--主管副总工,从下而上提出信息反馈意见,经过论证、总结、拟定技术处理方案和具体操作措施,从上而下贯彻落实。

4.2.2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反馈通过质量监督人员在现场设备检修质量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发生的质量问题,(包括设备检修过程、运行中质量工艺作风,操作方法、技术标准和要求、管理工作等方面)直接向检修副总工和生产副总厂长提出反馈意见,经批准,按管理职责下达纠正措施,并监督执行。

5.考核

按照质量安全考核细则进行考核。

第12篇 电器工厂质量管理政策规章制度

某电器工厂规章制度:质量管理政策

第七章 质量管理政策

第一节质量方针及目标:

本厂遵循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宗旨,尽全厂员工之努力、用科学合理之方法,切实执行质量管理之规定,以期做到高质量的产品,以符合客人要求及符合相关产品及行业标准!

第二节产品质量标准:

按客户的要求;

按相关产品的国内及国际标准;

第三节品管组织人员编排:

第一条 工厂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至少有一位部门主管人员负责对质量政策的执行及管理质量政策及产品质量;

每个部门必需有一个品管小组,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并负责向工厂质量管理部门部门主管汇报本部门的质量情况。

每个部门的小组必需按排至少2位qc人员,负责对产品质量的质量检验并向本部门品管汇报;

第二条 质量控制及检验流程:

1、来料检验(iqc):所有五金必需100%全检,以使上线产品100%合格;

2、在线半成品检验(lqc):所有上线之半成品必需按不低于30%的数量进行随机抽检;

3、成品检验(oqc):所有成品入箱之前必需进行100%全检;

4、已包装成品检验(fqc):所有完成包装的产品必需按aql进行抽检,按相关标准,如属返工产品则需提高标准加严检验

第三条 不良品除理:

1、所有于不同生产环节上检出的不良产品必需分开摆放并加明显的不良品标记,返工、报废、退货等不良品必需作分别注明。

2、所有的不良品状况必需写书面报告呈主管部门;

3、质量部分要及时通知生产或采购部门对所发现的不良品作出及时处理。

第四条 纠正和预防:

1、对发现所有的质量状况必需于第一时间找出原因;

2、及时研究所需纠正的措施,以防再度发生;

3、实施控制,以保证纠正措施得以执行并且有效;

4、对所有的员工要进行不断的在操作技能及质量标准上的训练,以期每位员工能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不断熟悉质量标准、不断加强质量意识;

5、对生产或质量管理上的不足需要不断地认识并作纠正

第五条 文件记录:

1、每个环节的质量检验必需作书面记录(检验报告)并存盘;

2、对不良品的发现及处理必需作书面记录并存盘;

3、对管理措施的执行或纠正必需作书面记录并存盘;

第六条 一般检验标准及方法:对所有物料、配件、裁片、成品、包装的检验必需有一只合格的客批样品作参考!

第七条 检查五金时一定要着手套,商标五金在包装之前一定要粘保护胶膜;一般常见问题有:生锈、脱皮、变形、斑点、利边/角、指模、砂点、防酸处理不良、底脚焊接不牢(铭牌易出现)、色泽(有光哑要求及镀金色产品易出现)、较位松或紧死(活动扣及链易出现)等;检验时需要特别注意:规格、型号、名称、标签等情况;

品质标准需按客户的要求。

第八条 线上检验:品质标准需按客户的要求;前道工序的品质检验需要有更高的标准

第九条 包装检验;检验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检验产品名称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产品的要求,特别注意:贴纸不要错、以及清洁度和包装的安全性。

厂质量管理制度12篇

本厂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生产流程中的每一步骤都符合高质量标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全程把控,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信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1.原材料质量管理: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厂信息

  • 工厂工作管理制度方案(40篇)
  • 工厂工作管理制度方案(40篇)101人关注

    方案11.设立专门的电气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行用电规定。2.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隐患。3.实施电力使用培训,确保每位员工了解并遵守安全操作 ...[更多]

  • 出厂检验管理制度4篇
  • 出厂检验管理制度4篇100人关注

    出厂检验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验标准和程序:明 ...[更多]

  • 工厂管理制度精选包括哪些内容(36篇)
  • 工厂管理制度精选包括哪些内容(36篇)100人关注

    篇1卫生工厂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污染,保证产品质量,保护员工健康,并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洁与消毒规定:明确各区域的 ...[更多]

  • 厂薪酬管理制度重要性(50篇)
  • 厂薪酬管理制度重要性(50篇)100人关注

    重要性1计件方式的实施对于鞋厂的运营至关重要,它:1.提高生产效率:员工为增加收入,会努力提高工作效率。2.降低成本:通过竞争性薪酬,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整体利润。3.保证 ...[更多]

  • 工厂人管理制度重要性(11篇)
  • 工厂人管理制度重要性(11篇)100人关注

    重要性1工厂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1.规范行为: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员工行为,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2.提高效率:明确的职责划分和绩效考核,能引导员工高效完 ...[更多]

  • 工厂电气管理制度
  • 工厂电气管理制度99人关注

    工厂电气管理制度是确保生产安全、提高效率、降低维护成本的关键性文件,它涵盖了电气设备的采购、安装、运行、维护、检修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 ...[更多]

  • 出厂管理制度11篇
  • 出厂管理制度11篇99人关注

    出厂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流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完成到离开工厂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及合规性。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检验标 ...[更多]

  • 工厂规章制度管理制度
  • 工厂规章制度管理制度99人关注

    工厂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权益,以及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和谐。它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1.员工 ...[更多]

  • 保安工厂管理制度11篇
  • 保安工厂管理制度11篇99人关注

    保安工厂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与秩序,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工厂的正常运营。其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保安人员的职责与选拔2.工厂区域的出入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