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车间工管理制度10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61

车间工管理制度

车间工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生产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员工安全,以及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它涵盖了从员工职责、生产流程、设备管理、质量控制到安全规定等多个方面。

包括哪些方面

1. 员工职责:明确每个工种的职责范围,规定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及岗位间的协作机制。

2. 生产流程:详细描述从原料接收、加工、检验到成品出库的每一个步骤,确保流程顺畅。

3. 设备管理:规定设备的日常保养、故障报修、更新替换等制度,保证设备良好运行。

4. 质量控制:设立质量检查点,制定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5. 安全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规程,进行定期安全培训,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6. 环保措施:实施废弃物处理和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激励制度:设立绩效考核体系,奖励优秀员工,激发团队积极性。

重要性

车间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高效率:通过规范流程,减少无效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2. 保障质量: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3. 维护安全:明确的安全规定能防止事故,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4. 增强团队协作:清晰的职责划分和协作机制,促进团队合作,提升整体业绩。

5. 符合法规:遵守环保和安全法规,避免企业遭受罚款或法律纠纷。

方案

1. 制度制定:由管理层主导,结合实际情况,参考行业最佳实践,制定全面的管理制度。

2. 培训执行:组织全员培训,确保每个员工了解并理解制度内容,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

3. 监督评估:设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4. 反馈调整: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根据实际运营情况适时调整制度,保持其有效性。

5. 持续优化:通过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车间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企业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生产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制度融入日常工作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车间工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c车间工具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目的:规范各类工具的保管、领用、以旧换新、移交、报废程序,以避免工具的超标领用及调任无交接等现象。

2、适用范围:员工使用工具的标准制定、领用、退库、交接、报废等。

第二章 工具发放标准的制定

1、操作工具的领用标准与最低使用期限由技术部统一制定与调整;

2、如果各标准需变动时,必须由使用部门向原制定部门提出,原制定部门修订后向各部门重新下发。

第三章 工具卡的使用及管理

1、工具卡中设不同登记页:领用各类工具时在相应登记页上登记。

2、工具卡由各部门内勤保管,领用人领用工具时,到内勤处取卡,与领料单一起送行政仓库或业务仓库领用。仓库发料人员应在相应登记页填写领用工具的名称、型号、数量并让领用人签字后返还内勤处。

3、工具的保管应该责任到人。部门应专设一卡,登记公用工具,并确定工具保管责任人。各责任人负责此工具的日常保管、正常损坏后换领等工作,并对工具的限期内损坏、遗失等负责。

4、行政及仓库应专设工具帐目,对各部门各岗位各人员的工具领用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和部门之间核对。

5、生产车间耗材类产品及劳保用品的登记纳入“工具卡”统一管理。

第四章 工具的领用、更换及退还

1、工具领用条件:

a、操作工具首次领用,必须是在领用标准范围内; b、换领必须以旧(坏)换新。

2、工具领用程序:

a、工具为首次领用时,领用部门填写“领料单”,注明用途和保管责任人,交部门负责人签准后,由工具保管人到部门内勤处取“工具卡”,一并交仓库人员领料。仓库人员填写工具卡并由领用人签名后交内勤。

b、以旧(坏)换新领料时,使用部门应填写“领料单”,取“工具卡”及原旧工具到仓库换领。 c、原工具丢失或在最低使用限期内损坏,按第五章规定赔偿后方可再重新领用。

3、工具交接或退还

a、有如下情况:

a. 调任交接。部门内或部门间人员调动,都应报人力资源处。人力资源处除办相应人事调动手续外,应发给调动人员“工具移交表”一份,到部门内勤处取“工具卡”,登记表格,各工具应由部门经理确定移交、退库还是继续使用并签名。调动人员持表与工具卡到业务与行政仓库,请保管员核对,做如下处理并签名确认。

ⅰ 如移交,则在原保管人工具卡上注明转__人,接交人应取其“工具卡”交仓库填写并由接交人签字确认;

ⅱ 如退库,按以下b退库手续办理;

ⅲ 如继续使用,则“工具卡”上相应项目不做变动,但工具卡上改变部门或岗位名称,业务与行政仓库统计表中,“部门”与“岗位”上做相应变动。

b. 离职退还。人员离职,在其填写“离职单”的同时,由人力资源处负责发给其“工具移交表”一份,到内勤处取“工具卡”填写,部门负责人确定其工具是移交给接任人员还是退还仓库并签名。离职人员持表与工具卡到业务与行政仓库,请保管员核对,做如下处理并签名确认。

ⅰ 如移交,则在原保管人工具卡上注明转__人,接交人应取其“工具卡”交仓库填写并由接交人签字确认;

ⅱ 如退库,按以下退库手续办理;

ⅲ 如工具限期内损坏或遗失,应按第五章规定赔偿后,仓库人员方可签名。

b、退库手续

a.工具需要退库时,由工具保管人办理红字“领料单”,与“工具卡”一并送仓库退料。仓库保管应检验工具的完好性,如完好则在工具卡上注销相应项目,并签字确认。如工具已经损坏,则拒绝其退库。

b. 由工具保管人取“工具卡”,与工具一并送仓库退库。仓库保管在“工具卡”相应栏目中注明其退回日期,并签名确认。

第五章 工具的检查与赔偿

1、仓库人员收回旧工具时必须认真检查,如仍可用,请领用人继续使用。如可修复,可联系相关专业人员修复。如工具有旧品时(有一定损耗但不影响使用的产品),尽量请领用人领用可用的旧品。旧品领用只需以旧换旧,不需开领料单与填写工具卡;工具领用须开领料并填写工具卡。

2、公司总安全员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操作工具的保管情况,行政仓库保管人员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具的保管与使用情况。

3、如发现工具有未过最低使用期的损坏、遗失等影响操作的情况,应责其在一定时间内补齐工具。方式有自已补购或赔偿后重新领用。赔偿标准: a、工具或劳保丢失,由责任人赔偿原价。 b、使用限期内损坏,以旧(坏)换新前必须赔偿:

c.劳保用品,超过规定使用期一半的,按半价赔偿;在规定使用期一半以内的,按原价赔偿。

4、赔偿与领用手续:责任人向仓库说明情况,由仓库写出损坏或遗失工具的价格证明后,到财务出纳处缴款,然后凭收据到仓库办理损坏工具以旧换新手续,或遗失工具重新领用手续。

第六章 工具的借用

1、为方便不常用工具的借用,机修工段设部分常用操作工具备借,也可办理临时借用。

2、借用及归还手续:

a、工具借用必须填写“工具借用申请单”,说明借用时间、归还时间、用途、保管责任人等,经部门负责人与仓库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名后,方可借用。 b、仓库保管员负责借出工具的催还,如有丢失或损坏,按上述赔偿规定赔偿。 c、工具归还时,保管员在“工具借用申请单”上签名确认。

第七章 旧品的报废

业务及行政仓库每半年整理一次报废工具的清单,填写“工具报废申请单”,经仓库负责人核实与部门经理批准后,方可对报废工具进行处理。

第2篇 生料车间工具管理制度

为保证车间生产工具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管理,规范各类工具的保管和领用,特制定以下办法:

1. 车间公用工具必须建立台账,台账一式俩份,车间和保管员各一份。

2. 保管员每月清查一次工具的损坏和丢失情况, 清查结果向车间汇报。

3. 新领工具必须及时入帐。

4. 车间工具只允许车间内部人员使用,不得以个人名义私自借人,外借必须车间领导同意。

5. 车间人员借用公用工具必须登记,使用后及时归还,如丢失和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的照价赔偿。

6. 个人工具由个人妥善保管,调离时交还给车间。个人所领取的工具,自己必须爱惜,丢失工具自己及时购买。

7.检修时不带个人工具,一次罚50元。

第3篇 s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职责大全为您推荐一篇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欢迎您的参考!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也同机器设备一样,是工人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着成千上万件工具,它们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体积较小、数量很大,容易混淆,丢失和积压。以机械工业企业来讲,机床上使用的工具等装备的费用,经常占到机床设备价值的25%—30%;产品成本中,工具费用一般要占5—10%。因此,合理组织工具的供应和节约使用,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企业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把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成套工具供应给全厂各车间和工作地;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不断降低工具的消耗量和储备量;组织监督工具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延长工具使用,降低工具的制造、采购、储存、修复等方面的费用。企业要搞好工具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工具的分类编号,工具的生产和供应计划工作,合理制定工具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建立和健全工具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工具的分类和编号

为了有效地进行工具管理,简化生产中所用工具的计划、核算和标准化工作,有必要对工具进行分类编号。

工具的分类,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按其特性进行分类。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十进位”分类法,就是把每一类别的工具再详细分成十组。例如,机器制造企业的工具可分为切削工具、量具、磨具、冷冲模、热冲模、夹具、金属模、锻工工具、钳工装配工具和辅助工具等十个大类。大类下面再按一定类型工具的主要性能进一步划分为十个分类,如切削工具分为切刀、钻头、螺丝攻,螺丝板牙、铣刀、铰刀、钻、插齿刀、拉刀和其它刀具。按同样方法,分类下面划分为“组”,如切刀按其性能又分车刀、刨刀、插刀等;组下再划分为“分组”,如车刀根据应用情况划分为粗车刀、光车刀、螺丝车刀等;最末是“项”依据工具的结构性能划分,如光车刀又分右偏直头光车刀、左偏直头光车刀、铲型光车刀等。工具编号就是按工具分类的顺序,对每一种工具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个号码是由字母和的。如左偏直头光车刀的编号是1-1122,铲型光车刀的编号为1一1125。专用工具在编号前还需把该工具加工的零件或工序的代表字母编入,如零件a的某种专用工具的编号为a—1—1127。工具编号要求简单,保持其技术特征,而又不致互相混淆。

(二)工具需要量计划企业的工具需要量,是按用途、种类、规格分别计算的。

它由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组成。工具消耗量,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工具数量。工具周转量,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不断地进行而处于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工具数量。企业计划期工具的消耗量,一般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工具消耗定额确定的,其公式如:

〖jz〗〖s_(b〗某产品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量〖s_)〗=〖s_(b〗计划期该产〖〗品计划产量〖s_)〗×〖s_(b〗单位产品某种〖〗工具消耗定额〖s_)〗

工具消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消耗工具的数量。它是决定工具需要量和储备量的必要数据。企业对工具消耗定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经验统计法,它主要是根据工人群众的实际经验,或者对工具消耗统计资料进行估算,而制定出工具消耗定额。这种方法工作量小,简便易行。

另一种方法是技术计算法,它是根据工具的耐用期限和使用这种工具的时间长短,来制订消耗定额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但比较准确。

它的计算公式是:

〖jz〗〖s_(b〗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s_)〗=〖s_(〗〖s_(b〗制定一定数量产品时〖〗某种工具的使用时间〖s_)〗〖〗某种工具的耐用期限[s_)]

式中一定产品数量通常以100或1000个零件(或产品)作为计算单位。对没有消耗定额的工具,可根据各车间按月估计的工具消耗量,领用的“以旧换新”,按需领用。

在做了上述计算后,再把各种产品消耗某种工具的数量相加,即得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的总量。

工业企业计划期工具需要量,除计算工具消耗量外,还要计算工具周转量。工具周转量包括工具总库的正常储备量,各车间工具室储备量以及使用、修理中工具占用量,一般按经验统计法确定。某种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相加,再减去期初期末工具实际盘存数差额。即可求得计划期该种工具需要量。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将各车间计划期申请各种工具的需要量汇总,根据工具总库周转量的变化情况,编出工具需要量计划,组织工具的制造和供应。

(三)工具的供应和管理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除了要负责制定和修改全厂工具消耗定额、周转定额和储备定额外,还要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工具的生产和采购。企业使用的工具有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两大类。标准工具是指通用于不通零件加工的工具,有标准规定,一般由专业生产的工具厂制造,企业需要这种工具时,应由厂外购入。专用工具是指限用于某种零件上的工具,以及工具车间制造工具的工具(二类工具),一般均由企业自行组织设计与制造。外购工具应事先提出计划,由供应部门负责购入,自制专用工具,应纳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工具生产计划,交工具车间生产,及时供应生产需要。

定货点的确定,可以根据周期(从提出工具定货到工具入库的期限,可以是自制一批工具的时间,也可以是外购一批工具所需的时间)及工具平均日耗量,按下述公式计算:

定货点=最小储备量+平均日耗量×定货周期

当工具库存由于逐渐消耗达到定货点时,就应提出定货申请。当达到最小储备量时,这批定货恰好到达,这样,库存就上升到最高点(最大储备量)。当库存又下降到定货点时,再提出下一批定货。如此周而复始,可以保证库存储备,使工具供应不致中断。

各车间的工具室(员),从工具总库领取工具后,负责收发、保管和回收,以及统计等工作。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科、车间),一般设有工具总库,对外购和自购工具进行统一验收,登记、保管,按车间耗用工具的限额发送各车间工具室(员)。工具总库应有一定工具周转量,既要保证生产正常需要,又要有合理的储备,并经常对库存数量进行统计,及时把库存情况报告厂部工具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购和供应,避免供应中断。

为了保证工具的不断供应,工具总库应建立日常计划供应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就可以知道何时需要补充工具,及时提出定货申请,使工具的供应保持不中断。实行这种制度时,要为每种工具的库存规定最大储备量、最小储备量和定货点,最小储备量也就是保险储备量;最大储备量是最小储备量加上一批定货的数量。

工具室(员)要加强对工作地的服务,及时、成套地把工具供应给生产工人。凡是工作地常用的工具,应配套后,由生产工人长期使用。既不是全车间使用,又不是某个工人长期需用的工具,配套后借给生产小组,由小组保管。至于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应由工具室(员)保管。

为了做好工具管理工作,班组应有工人工具管理员,负责小组内工具的收发、保管和回收,同时,应将厂部(或车间)下达的工具消耗指标作为班组经济核算指标之一,作为劳动竞赛评比内容之一,并对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核对和盘点。

(四)工具的节约使用

工业企业要努力节约使用工具和降低工具消耗,具体办法是:

(1)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参加工具管理,提高工人群众爱护工具的主人翁责任感。认真管好、用好工具、不积压、不丢失工具。

(2)加强对工具使用的技术指导。在使用工具时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防止工具过度磨损和损坏,并推广先进经验,改进工具使用方法。

(3)加强工具的维护、保管、磨刃、回收、翻新、修复工作。对工具要经常进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用钝了的工具,要重新磨刃。为了保证工具的质量并使工人不致因为自己磨刃而降低设备利用率,应尽可能组织集中磨刃。工具要“以旧换新”进行回收,修复、翻新后再继续使用。

(4)不断提高自制工具的质量,延长工具的耐用时间。工具的质量好,耐磨、耐用、使用时间长,就可降低工具消耗,达到节约目的。

(五)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

班组工具管理,是对班组使用的工具,辅助工具和检验、测试用具等进行领用、使用、保管、修复而进行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

(1)班组工具管理的任务。班组工具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地申请领用生产中所必要的工具,做好工具的成套性工作,并合理使用和保管,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延长工具使用寿命,搞好工具的修复,回收工作,使消耗降低。

(2)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

第一,建立健全工具领用制度。班组应有工具使用保管卡片,记录操作人员领用工具的型号。数量、名称、规格、日期;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规定,不得多领,也不能少领。对于共用工具也应建卡管理,个人使用时办借用手续,进行登记,用后及时归还。

第二,合理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应按工艺要求,在工具强度、性能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严禁串规代用(如螺丝刀代凿子、钳子代头);不容许专用工具代替通用工具,精具粗用的现象应坚决禁止,并在使用中注意保持精度和使用的条件。

第三,妥善保管工具。工具应放在固定场所,有精度要求的工具应按规定进行支撑、垫靠;工具箱要整齐,清洁,定位摆放,开箱知数,帐物相符;无关物品特别是私人用品不允许放在工具箱内,使用完毕后的工具应进行油封或粉封,防止生锈变形,长期不用的工具应交班组统一保管。

第四,做好工具的清点和校验工作。由于工具使用的频繁性和场所变更,容易遗忘在工作场所或互相误认收管,因此应每天查对工具箱一次,一周帐物核对一次,以保持工具帐物相符。

贵重和精密工具要特殊对待,切实做好使用保管、定期清洁、校验精度和轻拿轻放等事项。量具要做好周期检查鉴定工作,保持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五,做好工具的修复和报废工作。工具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正常磨损和消耗不可避免,但凡能修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其原来的性能,如刀具的磨刃、量具的修理等。对于不能修复的工具,在定额范围内可按手续报废(旧)并以旧换新,对于节约工具和爱护工具的同志要给予表扬。

班组还应协助做好专用工具的试验(如试模)工作,对于专用工具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工具夹、刃具报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个人遗失工具要填写“工具遗失单”根据情况实行赔偿处

第4篇 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职责大全为您推荐一篇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欢迎您的参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也同机器设备一样,是工人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着成千上万件工具,它们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体积较小、数量很大,容易混淆,丢失和积压。

以机械工业企业来讲,机床上使用的工具等装备的费用,经常占到机床设备价值的25%—30%;

产品成本中,工具费用一般要占5—10%。

因此,合理组织工具的供应和节约使用,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企业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把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成套工具供应给全厂各车间和工作地;

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不断降低工具的消耗量和储备量;

组织监督工具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延长工具使用,降低工具的制造、采购、储存、修复等方面的费用。

企业要搞好工具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工具的分类编号,工具的生产和供应计划工作,合理制定工具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建立和健全工具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工具的分类和编号为了有效地进行工具管理,简化生产中所用工具的计划、核算和标准化工作,有必要对工具进行分类编号。

工具的分类,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按其特性进行分类。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十进位”分类法,就是把每一类别的工具再详细分成十组。

例如,机器制造企业的工具可分为切削工具、量具、磨具、冷冲模、热冲模、夹具、金属模、锻工工具、钳工装配工具和辅助工具等十个大类。

大类下面再按一定类型工具的主要性能进一步划分为十个分类,如切削工具分为切刀、钻头、螺丝攻,螺丝板牙、铣刀、铰刀、钻、插齿刀、拉刀和其它刀具。

按同样方法,分类下面划分为“组”,如切刀按其性能又分车刀、刨刀、插刀等;

组下再划分为“分组”,如车刀根据应用情况划分为粗车刀、光车刀、螺丝车刀等;

最末是“项”依据工具的结构性能划分,如光车刀又分右偏直头光车刀、左偏直头光车刀、铲型光车刀等。

工具编号就是按工具分类的顺序,对每一种工具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个号码是由字母和的。

如左偏直头光车刀的编号是1-1122,铲型光车刀的编号为1一1125. 专用工具在编号前还需把该工具加工的零件或工序的代表字母编入,如零件a的某种专用工具的编号为a—1—1127. 工具编号要求简单,保持其技术特征,而又不致互相混淆。

(二)工具需要量计划企业的工具需要量,是按用途、种类、规格分别计算的。

它由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组成。

工具消耗量,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工具数量。

工具周转量,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不断地进行而处于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工具数量。

企业计划期工具的消耗量,一般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工具消耗定额确定的,其公式如:〖j〗〖s__(b〗某产品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量〖s__)〗=〖s__(b〗计划期该产〖〗品计划产量〖s__)〗__〖s__(b〗单位产品某种〖〗工具消耗定额〖s__)〗工具消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消耗工具的数量。

它是决定工具需要量和储备量的必要数据。

企业对工具消耗定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经验统计法,它主要是根据工人群众的实际经验,或者对工具消耗统计资料进行估算,而制定出工具消耗定额。

这种方法工作量小,简便易行。

另一种方法是技术计算法,它是根据工具的耐用期限和使用这种工具的时间长短,来制订消耗定额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但比较准确。

它的计算公式是:〖j〗〖s__(b〗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s__)〗=〖s__(〗〖s__(b〗制定一定数量产品时〖〗某种工具的使用时间〖s__)〗〖〗某种工具的耐用期限[s__)]式中一定产品数量通常以100或1000个零件(或产品)作为计算单位。

对没有消耗定额的工具,可根据各车间按月估计的工具消耗量,领用的“以旧换新”,按需领用。

在做了上述计算后,再把各种产品消耗某种工具的数量相加,即得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的总量。

工业企业计划期工具需要量,除计算工具消耗量外,还要计算工具周转量。

工具周转量包括工具总库的正常储备量,各车间工具室储备量以及使用、修理中工具占用量,一般按经验统计法确定。

某种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相加,再减去期初期末工具实际盘存数差额。

即可求得计划期该种工具需要量。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将各车间计划期申请各种工具的需要量汇总,根据工具总库周转量的变化情况,编出工具需要量计划,组织工具的制造和供应。

(三)工具的供应和管理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除了要负责制定和修改全厂工具消耗定额、周转定额和储备定额外,还要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工具的生产和采购。

企业使用的工具有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两大类。

标准工具是指通用于不通零件加工的工具,有标准规定,一般由专业生产的工具厂制造,企业需要这种工具时,应由厂外购入。

专用工具是指限用于某种零件上的工具,以及工具车间制造工具的工具(二类工具),一般均由企业自行组织设计与制造。

外购工具应事先提出计划,由供应部门负责购入,自制专用工具,应纳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工具生产计划,交工具车间生产,及时供应生产需要。

定货点的确定,可以根据周期(从提出工具定货到工具入库的期限,可以是自制一批工具的时间,也可以是外购一批工具所需的时间)及工具平均日耗量,按下述公式计算:定货点=最小储备量+平均日耗量__定货周期当工具库存由于逐渐消耗达到定货点时,就应提出定货申请。

当达到最小储备量时,这批定货恰好到达,这样,库存就上升到最高点(最大储备量)。

当库存又下降到定货点时,再提出下一批定货。

如此周而复始,可以保证库存储备,使工具供应不致中断。

各车间的工具室(员),从工具总库领取工具后,负责收发、保管和回收,以及统计等工作。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科、车间),一般设有工具总库,对外购和自购工具进行统一验收,登记、保管,按车间耗用工具的限额发送各车间工具室(员)。

工具总库应有一定工具周转量,既要保证生产正常需要,又要有合理的储备,并经常对库存数量进行统计,及时把库存情况报告厂部工具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购和供应,避免供应中断。

为了保证工具的不断供应,工具总库应建立日常计划供应制度。

通过这种制度,就可以知道何时需要补充工具,及时提出定货申请,使工具的供应保持不中断。

实行这种制度时,要为每种工具的库存规定最大储备量、最小储备量和定货点,最小储备量也就是保险储备量;

最大储备量是最小储备量加上一批定货的数量。

工具室(员)要加强对工作地的服务,及时、成套地把工具供应给生产工人。

凡是工作地常用的工具,应配套后,由生产工人长期使用。

既不是全车间使用,又不是某个工人长期需用的工具,配套后借给生产小组,由小组保管。

至于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应由工具室(员)保管。

为了做好工具管理工作,班组应有工人工具管理员,负责小组内工具的收发、保管和回收,同时,应将厂部(或车间)下达的工具消耗指标作为班组经济核算指标之一,作为劳动竞赛评比内容之一,并对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核对和盘点。

(四)工具的节约使用工业企业要努力节约使用工具和降低工具消耗,具体办法是:

(1)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参加工具管理,提高工人群众爱护工具的主人翁责任感。

认真管好、用好工具、不积压、不丢失工具。

(2)加强对工具使用的技术指导。

在使用工具时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防止工具过度磨损和损坏,并推广先进经验,改进工具使用方法。

(3)加强工具的维护、保管、磨刃、回收、翻新、修复工作。

对工具要经常进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用钝了的工具,要重新磨刃。

为了保证工具的质量并使工人不致因为自己磨刃而降低设备利用率,应尽可能组织集中磨刃。

工具要“以旧换新”进行回收,修复、翻新后再继续使用。

(4)不断提高自制工具的质量,延长工具的耐用时间。

工具的质量好,耐磨、耐用、使用时间长,就可降低工具消耗,达到节约目的。

(五)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班组工具管理,是对班组使用的工具,辅助工具和检验、测试用具等进行领用、使用、保管、修复而进行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

(1)班组工具管理的任务。

班组工具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地申请领用生产中所必要的工具,做好工具的成套性工作,并合理使用和保管,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延长工具使用寿命,搞好工具的修复,回收工作,使消耗降低。

(2)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第一,建立健全工具领用制度。

班组应有工具使用保管卡片,记录操作人员领用工具的型号。

数量、名称、规格、日期;

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规定,不得多领,也不能少领。

对于共用工具也应建卡管理,个人使用时办借用手续,进行登记,用后及时归还。

第二,合理使用工具。

工具的使用应按工艺要求,在工具强度、性能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严禁串规代用(如螺丝刀代凿子、钳子代头);

不容许专用工具代替通用工具,精具粗用的现象应坚决禁止,并在使用中注意保持精度和使用的条件。

第三,妥善保管工具。

工具应放在固定场所,有精度要求的工具应按规定进行支撑、垫靠;

工具箱要整齐,清洁,定位摆放,开箱知数,帐物相符;

无关物品特别是私人用品不允许放在工具箱内,使用完毕后的工具应进行油封或粉封,防止生锈变形,长期不用的工具应交班组统一保管。

第四,做好工具的清点和校验工作。

由于工具使用的频繁性和场所变更,容易遗忘在工作场所或互相误认收管,因此应每天查对工具箱一次,一周帐物核对一次,以保持工具帐物相符。

贵重和精密工具要特殊对待,切实做好使用保管、定期清洁、校验精度和轻拿轻放等事项。

量具要做好周期检查鉴定工作,保持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五,做好工具的修复和报废工作。

工具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正常磨损和消耗不可避免,但凡能修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其原来的性能,如刀具的磨刃、量具的修理等。

对于不能修复的工具,在定额范围内可按手续报废(旧)并以旧换新,对于节约工具和爱护工具的同志要给予表扬。

班组还应协助做好专用工具的试验(如试模)工作,对于专用工具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工具夹、刃具报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个人遗失工具要填写“

第5篇 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格式怎样的

制度职责大全为您推荐一篇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欢迎您的参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也同机器设备一样,是工人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着成千上万件工具,它们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体积较小、数量很大,容易混淆,丢失和积压。

以机械工业企业来讲,机床上使用的工具等装备的费用,经常占到机床设备价值的25%—30%;

产品成本中,工具费用一般要占5—10%。

因此,合理组织工具的供应和节约使用,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企业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把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成套工具供应给全厂各车间和工作地;

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不断降低工具的消耗量和储备量;

组织监督工具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延长工具使用,降低工具的制造、采购、储存、修复等方面的费用。

企业要搞好工具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工具的分类编号,工具的生产和供应计划工作,合理制定工具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建立和健全工具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工具的分类和编号为了有效地进行工具管理,简化生产中所用工具的计划、核算和标准化工作,有必要对工具进行分类编号。

工具的分类,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按其特性进行分类。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十进位”分类法,就是把每一类别的工具再详细分成十组。

例如,机器制造企业的工具可分为切削工具、量具、磨具、冷冲模、热冲模、夹具、金属模、锻工工具、钳工装配工具和辅助工具等十个大类。

大类下面再按一定类型工具的主要性能进一步划分为十个分类,如切削工具分为切刀、钻头、螺丝攻,螺丝板牙、铣刀、铰刀、钻、插齿刀、拉刀和其它刀具。

按同样方法,分类下面划分为“组”,如切刀按其性能又分车刀、刨刀、插刀等;

组下再划分为“分组”,如车刀根据应用情况划分为粗车刀、光车刀、螺丝车刀等;

最末是“项”依据工具的结构性能划分,如光车刀又分右偏直头光车刀、左偏直头光车刀、铲型光车刀等。

工具编号就是按工具分类的顺序,对每一种工具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个号码是由字母和的。

如左偏直头光车刀的编号是1-1122,铲型光车刀的编号为1一1125. 专用工具在编号前还需把该工具加工的零件或工序的代表字母编入,如零件a的某种专用工具的编号为a—1—1127. 工具编号要求简单,保持其技术特征,而又不致互相混淆。

(二)工具需要量计划企业的工具需要量,是按用途、种类、规格分别计算的。

它由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组成。

工具消耗量,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工具数量。

工具周转量,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不断地进行而处于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工具数量。

企业计划期工具的消耗量,一般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工具消耗定额确定的,其公式如:〖j〗〖s__(b〗某产品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量〖s__)〗=〖s__(b〗计划期该产〖〗品计划产量〖s__)〗__〖s__(b〗单位产品某种〖〗工具消耗定额〖s__)〗工具消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消耗工具的数量。

它是决定工具需要量和储备量的必要数据。

企业对工具消耗定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经验统计法,它主要是根据工人群众的实际经验,或者对工具消耗统计资料进行估算,而制定出工具消耗定额。

这种方法工作量小,简便易行。

另一种方法是技术计算法,它是根据工具的耐用期限和使用这种工具的时间长短,来制订消耗定额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但比较准确。

它的计算公式是:〖j〗〖s__(b〗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s__)〗=〖s__(〗〖s__(b〗制定一定数量产品时〖〗某种工具的使用时间〖s__)〗〖〗某种工具的耐用期限[s__)]式中一定产品数量通常以100或1000个零件(或产品)作为计算单位。

对没有消耗定额的工具,可根据各车间按月估计的工具消耗量,领用的“以旧换新”,按需领用。

在做了上述计算后,再把各种产品消耗某种工具的数量相加,即得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的总量。

工业企业计划期工具需要量,除计算工具消耗量外,还要计算工具周转量。

工具周转量包括工具总库的正常储备量,各车间工具室储备量以及使用、修理中工具占用量,一般按经验统计法确定。

某种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相加,再减去期初期末工具实际盘存数差额。

即可求得计划期该种工具需要量。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将各车间计划期申请各种工具的需要量汇总,根据工具总库周转量的变化情况,编出工具需要量计划,组织工具的制造和供应。

(三)工具的供应和管理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除了要负责制定和修改全厂工具消耗定额、周转定额和储备定额外,还要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工具的生产和采购。

企业使用的工具有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两大类。

标准工具是指通用于不通零件加工的工具,有标准规定,一般由专业生产的工具厂制造,企业需要这种工具时,应由厂外购入。

专用工具是指限用于某种零件上的工具,以及工具车间制造工具的工具(二类工具),一般均由企业自行组织设计与制造。

外购工具应事先提出计划,由供应部门负责购入,自制专用工具,应纳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工具生产计划,交工具车间生产,及时供应生产需要。

定货点的确定,可以根据周期(从提出工具定货到工具入库的期限,可以是自制一批工具的时间,也可以是外购一批工具所需的时间)及工具平均日耗量,按下述公式计算:定货点=最小储备量+平均日耗量__定货周期当工具库存由于逐渐消耗达到定货点时,就应提出定货申请。

当达到最小储备量时,这批定货恰好到达,这样,库存就上升到最高点(最大储备量)。

当库存又下降到定货点时,再提出下一批定货。

如此周而复始,可以保证库存储备,使工具供应不致中断。

各车间的工具室(员),从工具总库领取工具后,负责收发、保管和回收,以及统计等工作。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科、车间),一般设有工具总库,对外购和自购工具进行统一验收,登记、保管,按车间耗用工具的限额发送各车间工具室(员)。

工具总库应有一定工具周转量,既要保证生产正常需要,又要有合理的储备,并经常对库存数量进行统计,及时把库存情况报告厂部工具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购和供应,避免供应中断。

为了保证工具的不断供应,工具总库应建立日常计划供应制度。

通过这种制度,就可以知道何时需要补充工具,及时提出定货申请,使工具的供应保持不中断。

实行这种制度时,要为每种工具的库存规定最大储备量、最小储备量和定货点,最小储备量也就是保险储备量;

最大储备量是最小储备量加上一批定货的数量。

工具室(员)要加强对工作地的服务,及时、成套地把工具供应给生产工人。

凡是工作地常用的工具,应配套后,由生产工人长期使用。

既不是全车间使用,又不是某个工人长期需用的工具,配套后借给生产小组,由小组保管。

至于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应由工具室(员)保管。

为了做好工具管理工作,班组应有工人工具管理员,负责小组内工具的收发、保管和回收,同时,应将厂部(或车间)下达的工具消耗指标作为班组经济核算指标之一,作为劳动竞赛评比内容之一,并对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核对和盘点。

(四)工具的节约使用工业企业要努力节约使用工具和降低工具消耗,具体办法是:

(1)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参加工具管理,提高工人群众爱护工具的主人翁责任感。

认真管好、用好工具、不积压、不丢失工具。

(2)加强对工具使用的技术指导。

在使用工具时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防止工具过度磨损和损坏,并推广先进经验,改进工具使用方法。

(3)加强工具的维护、保管、磨刃、回收、翻新、修复工作。

对工具要经常进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用钝了的工具,要重新磨刃。

为了保证工具的质量并使工人不致因为自己磨刃而降低设备利用率,应尽可能组织集中磨刃。

工具要“以旧换新”进行回收,修复、翻新后再继续使用。

(4)不断提高自制工具的质量,延长工具的耐用时间。

工具的质量好,耐磨、耐用、使用时间长,就可降低工具消耗,达到节约目的。

(五)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班组工具管理,是对班组使用的工具,辅助工具和检验、测试用具等进行领用、使用、保管、修复而进行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

(1)班组工具管理的任务。

班组工具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地申请领用生产中所必要的工具,做好工具的成套性工作,并合理使用和保管,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延长工具使用寿命,搞好工具的修复,回收工作,使消耗降低。

(2)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第一,建立健全工具领用制度。

班组应有工具使用保管卡片,记录操作人员领用工具的型号。

数量、名称、规格、日期;

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规定,不得多领,也不能少领。

对于共用工具也应建卡管理,个人使用时办借用手续,进行登记,用后及时归还。

第二,合理使用工具。

工具的使用应按工艺要求,在工具强度、性能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严禁串规代用(如螺丝刀代凿子、钳子代头);

不容许专用工具代替通用工具,精具粗用的现象应坚决禁止,并在使用中注意保持精度和使用的条件。

第三,妥善保管工具。

工具应放在固定场所,有精度要求的工具应按规定进行支撑、垫靠;

工具箱要整齐,清洁,定位摆放,开箱知数,帐物相符;

无关物品特别是私人用品不允许放在工具箱内,使用完毕后的工具应进行油封或粉封,防止生锈变形,长期不用的工具应交班组统一保管。

第四,做好工具的清点和校验工作。

由于工具使用的频繁性和场所变更,容易遗忘在工作场所或互相误认收管,因此应每天查对工具箱一次,一周帐物核对一次,以保持工具帐物相符。

贵重和精密工具要特殊对待,切实做好使用保管、定期清洁、校验精度和轻拿轻放等事项。

量具要做好周期检查鉴定工作,保持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五,做好工具的修复和报废工作。

工具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正常磨损和消耗不可避免,但凡能修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其原来的性能,如刀具的磨刃、量具的修理等。

对于不能修复的工具,在定额范围内可按手续报废(旧)并以旧换新,对于节约工具和爱护工具的同志要给予表扬。

班组还应协助做好专用工具的试验(如试模)工作,对于专用工具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工具夹、刃具报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个人遗失工具要填写“

第6篇 车间工艺管理制度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为规范工厂的工艺管理工作,提高车间工艺管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工艺管理制度的组织职责、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指导书、工艺变更管理、生产过程工艺管理、工艺事故管理、工艺质量记录管理、技术开发等内容,适用于工厂生产中车间的工艺管理。

第3条 责任权限。

1. 工厂工艺管理工作由技术部负责,其他各部门配合。

2. 生产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车间工艺员对车间工艺管理负责。

3. 对生产中工艺异常问题,由技术部和生产车间共同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车间进行实施。

4. 技术部负责工厂工艺备品及备件计划的审核,对设计生产技改工艺辅材采购计划进行审核。

第2章 车间工艺文件管理

第4条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与作业指导书。

1. 工厂各车间都应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操作过程复杂的工段必须有岗位作业指导书

2. 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由技术部负责组织编写,总经理批准实施。

3. 对原产品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修改由技术部组织,生产人员配合进行。

4. 技术部应对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健康,对工序质量偏离控制范围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

第3章 生产过程的工艺管理

第5条 生产过程工艺管理。

1. 在车间的生产过程中,技术部应派工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巡检、监督、指导工艺规程与生产操作规 程的实施。

2. 生产中出现不合格品时,应迅速查明原因,并做出以下有效处理。

(1) 若属于工艺本身原因,现场的工艺员应及时上报技术部、由技术部根据工艺的更改方法进行工 艺的改进。

(2) 属于工艺执行原因时,现场的工艺员上报技术部后,技术部负责制定更改措施和预防方法。

(3) 不合格品与工艺无关时,现场的工艺员应协同相关部门进行解决,提供与工艺相关方面的帮助。

第6条 关键过程管理

1. 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或不稳定的过程。质量不稳定或重要的产品在必要时有技术部 设置关键过程,由车间对工艺参数实行连续监控,车间定期对过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技术部定期检查

2. 关键过程的能力达不到要求时,由技术部和生产车间组织人员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 过程能力。

3. 短期查不出原因时,技术部应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确保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第4章 工艺变更管理

第7条 工艺变更范围。工艺变更范围包括生产能力变更、管线的改动、主要操作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指标测试手段改变、阀门的增减、控制方案的改变以及设备、生产原料的改变等。

第8条 工艺变更程序。

1. 进行工艺变更时,需由车间工艺员提出详细工艺方案,以书面形式报技术部,并填写工艺变更审批 单。

2. 技术部接到工艺变更报告后,组织车间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验证,并根据验证报告报技术副总审批。

3. 工艺变更后,由技术部负责对有关技术标准及时进行修订。

4. 对重大工艺变更,直接由技术部制定技术方案,并由专家定委员会论证,报工厂总经理批准后组织 实施。

第5章 工艺事故处理

第9条 事故处理原则。

1. 查清事故原因。

2. 处罚事故责任人。

3. 制定事故预防措施。

4.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第10条 事故处理与上报。

事故一旦发生应及时报工厂企业管理部并组织抢险,重大事故要报工厂有关领导。对工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应在3天内提交事故报告。

第6章 工艺记录管理

第11条工艺记录。

1. 工艺记录由车间工艺员负责收集保管。

2. 工艺记录主要包括岗位操作记录、生产交接班记录、中控质量分析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工艺、设备、机修)、工序能力分析记录、工艺月度总结、工艺变更文件等。

第12条 工艺记录要求

1. 记录要求真实、准确、及时、无涂改、无超前和滞后现象。

2. 原始记录必须字体清楚整齐。

3. 记录有误时允许及时更改,但要进行标注。

4. 记录保持清洁、完整,并按要求及时装订。

第7章 奖罚办法

第13条 奖罚办法。

1. 对工艺改进及新产品开发、工艺管理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奖励办法按祥光的奖罚规定执行

2. 对违反工艺管理规定、对产品质量和消耗造成影响、违反工艺操作规程造成损失的人员按工厂相关 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8章附则

第14条 本制度有技术部制定,解释权归技术部所有。

第15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7篇 车间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

由公司质量保证部门制定施工安全制度,并结合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46-8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安全管理。公司和项目部之间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协议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措施及考核和奖惩内容。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

要求各级管理干部和各职能各部门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各负其责,做到涉及生产安全的事有人管。

3、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对模板支拆、脚手架、起重吊装、临时用电、井架等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均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施工方案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签名盖章后方可实施。若在施工过程中更改方案的,由原审批人员同意,形成书面方案。

4、公司定期检查与跟踪相结合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防护的落实情况,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展,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具体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安全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施工项目设立安全管理小组,跟踪检查,每天跟班巡回检查,消防事故隐患,边查边改,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纪行为。检查重点围绕高空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检查中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立即整改,确保安全施工,并完善技术交底的签字与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

安全检查活动应做好记录,对提出的问题好时进行整改,同时对整改的问题也应作好记录。并根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对该项目的安全管理,外脚手架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等,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评分,总分应保持在90 分以上。

检查活动记录归档,对提出的问题即时进行整改,同时对整改的问题也作好记录。

5、坚持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工程项目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这是贯彻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补充和完善过程。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结合《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避免口号式,无针对性的交底。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

6、坚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根据公司程序文件的规定,所有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进行员工安全培训,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安全高效的方式履行他们的职责。其培训人员有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一线工人。

①、对所有入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并颁发安全上岗证,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②、经常组织班组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工作人员不违章作业和不得有违纪行为。作业人员对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作业程序、作业条件,有权提出改进意见,有权对违章指挥进行检举和控告。

7、坚持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项目组每周开一次安全例会,班组每天开展班前三上岗(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教育)和班后下岗检查,每月开展安全讲评活动,并有记录和考核措施。

8、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所有架子工、井架、电焊机、砂浆和混凝土搅拌机、钢筋成型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信号指挥工特殊工种,选派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技术熟练、持有苏州市特殊工种操作证或临时操作证的人员。

9、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

施工现场的架子、临时电气线路、井架及其它机械设备均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并挂牌运行。机械设备交接使用时,填写交接记录。

10、使用安全三宝制度

进入施工现场戴好安全帽,坚持使用安全三宝,禁止穿半高跟、高跟鞋或拖鞋进入现场。

11、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制度

施工现场实行工伤事故报告制度和记录,建立事故档案,每月填写伤亡事故报告,无伤亡事故的需填写说明加盖公司管理部门印章。发生重大伤亡及其他安全事故按规定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通知业主现场代表,同时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及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12、坚持使用安全标志制度

现场指挥、质量、安全等检查人员须佩戴明显的袖章或标志,危险施工区域挂警示牌或警示灯。施工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色标,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立门卫,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施工现场有安全标志布置平面图,安全标志按图挂设。施工机械设备随机挂设安全操作规程牌。各种安全标志符合国家《安全标志》的规定。

13、坚持防火、保卫制度

施工现场建立防火、保卫制度,配备足够的消防、保卫设施,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由防火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14、建立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苏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施工安全记录,建立安全资料档案。安全技术资料设专人管理,做到及时、完整归档。

15、安全会议制度

按照公司的安全程序文件的要求,在本工程实行安全会议制度,具体安排如下:

①、每月安全员会议

对于本次新开工程,最初3 个月时间,应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随后每一个月召开一次施工现场安全会议。

②、现场每周安全活动会议,一般情况下定于每周一,每周召开的安全交流会的目的是传达施工工地执行的安全规章制度情况,并作好记录。

③、每日班前会议

这是每天各专业和各班组的安全员组织召开的向工人对马上行动的工作进行安全吹风,即注意事项。主要内容是当日工作范围,使用的工具及设备,所涉及到的潜在危险,采取的预防措施,所穿戴的个人保护设备。

16、安全责任

①、项目经理领导和实施安全程序,对安全规章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向公司安全设备部汇报和递交现场安全设备到位情况。

②、专业工长,监督并确保现场各专业工人服从并遵循施工现场安全规定及要求,依照安全工作惯例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议,在现场随时修正校对不安全的条件和行为。参加安全会议为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做出贡献。

③、现场技术负责人及安全员,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全面监督现场安全规定的遵守情况,并对有关安全管理提出建议,组织安全计划与活动以促进工人的安全工作,在现场发生事故情况时向管理机构安全设备部报告并同他们联系,并在现场安全会中做好记录。

④、全体员工及外来人员

遵守所有安全预防措施,并立即报告任何不安全情况,在施工现场穿戴好要求的个人防护器具,按照工作性质的要求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妥善保管好负责的设备和手工工具,向各专业负责人报告所有的损伤,事故和事故苗头,并按要求参加安全培训及会谈,及时提出疑问。

17、安全工作规范

所有工种和各专业人员进入现场后,在公司安全设备部获取各工种和各专业的工作规范,同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行业标准。jgj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程序手册。

第8篇 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怎么写

制度职责大全为您推荐一篇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规章制度,欢迎您的参考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也同机器设备一样,是工人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着成千上万件工具,它们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体积较小、数量很大,容易混淆,丢失和积压。

以机械工业企业来讲,机床上使用的工具等装备的费用,经常占到机床设备价值的25%—30%;

产品成本中,工具费用一般要占5—10%。

因此,合理组织工具的供应和节约使用,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企业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把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成套工具供应给全厂各车间和工作地;

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不断降低工具的消耗量和储备量;

组织监督工具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延长工具使用,降低工具的制造、采购、储存、修复等方面的费用。

企业要搞好工具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工具的分类编号,工具的生产和供应计划工作,合理制定工具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建立和健全工具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工具的分类和编号为了有效地进行工具管理,简化生产中所用工具的计划、核算和标准化工作,有必要对工具进行分类编号。

工具的分类,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按其特性进行分类。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十进位”分类法,就是把每一类别的工具再详细分成十组。

例如,机器制造企业的工具可分为切削工具、量具、磨具、冷冲模、热冲模、夹具、金属模、锻工工具、钳工装配工具和辅助工具等十个大类。

大类下面再按一定类型工具的主要性能进一步划分为十个分类,如切削工具分为切刀、钻头、螺丝攻,螺丝板牙、铣刀、铰刀、钻、插齿刀、拉刀和其它刀具。

按同样方法,分类下面划分为“组”,如切刀按其性能又分车刀、刨刀、插刀等;

组下再划分为“分组”,如车刀根据应用情况划分为粗车刀、光车刀、螺丝车刀等;

最末是“项”依据工具的结构性能划分,如光车刀又分右偏直头光车刀、左偏直头光车刀、铲型光车刀等。

工具编号就是按工具分类的顺序,对每一种工具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个号码是由字母和的。

如左偏直头光车刀的编号是1-1122,铲型光车刀的编号为1一1125. 专用工具在编号前还需把该工具加工的零件或工序的代表字母编入,如零件a的某种专用工具的编号为a—1—1127. 工具编号要求简单,保持其技术特征,而又不致互相混淆。

(二)工具需要量计划企业的工具需要量,是按用途、种类、规格分别计算的。

它由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组成。

工具消耗量,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工具数量。

工具周转量,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不断地进行而处于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工具数量。

企业计划期工具的消耗量,一般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工具消耗定额确定的,其公式如:〖j〗〖s__(b〗某产品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量〖s__)〗=〖s__(b〗计划期该产〖〗品计划产量〖s__)〗__〖s__(b〗单位产品某种〖〗工具消耗定额〖s__)〗工具消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消耗工具的数量。

它是决定工具需要量和储备量的必要数据。

企业对工具消耗定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经验统计法,它主要是根据工人群众的实际经验,或者对工具消耗统计资料进行估算,而制定出工具消耗定额。

这种方法工作量小,简便易行。

另一种方法是技术计算法,它是根据工具的耐用期限和使用这种工具的时间长短,来制订消耗定额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但比较准确。

它的计算公式是:〖j〗〖s__(b〗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s__)〗=〖s__(〗〖s__(b〗制定一定数量产品时〖〗某种工具的使用时间〖s__)〗〖〗某种工具的耐用期限[s__)]式中一定产品数量通常以100或1000个零件(或产品)作为计算单位。

对没有消耗定额的工具,可根据各车间按月估计的工具消耗量,领用的“以旧换新”,按需领用。

在做了上述计算后,再把各种产品消耗某种工具的数量相加,即得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的总量。

工业企业计划期工具需要量,除计算工具消耗量外,还要计算工具周转量。

工具周转量包括工具总库的正常储备量,各车间工具室储备量以及使用、修理中工具占用量,一般按经验统计法确定。

某种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相加,再减去期初期末工具实际盘存数差额。

即可求得计划期该种工具需要量。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将各车间计划期申请各种工具的需要量汇总,根据工具总库周转量的变化情况,编出工具需要量计划,组织工具的制造和供应。

(三)工具的供应和管理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除了要负责制定和修改全厂工具消耗定额、周转定额和储备定额外,还要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工具的生产和采购。

企业使用的工具有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两大类。

标准工具是指通用于不通零件加工的工具,有标准规定,一般由专业生产的工具厂制造,企业需要这种工具时,应由厂外购入。

专用工具是指限用于某种零件上的工具,以及工具车间制造工具的工具(二类工具),一般均由企业自行组织设计与制造。

外购工具应事先提出计划,由供应部门负责购入,自制专用工具,应纳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工具生产计划,交工具车间生产,及时供应生产需要。

定货点的确定,可以根据周期(从提出工具定货到工具入库的期限,可以是自制一批工具的时间,也可以是外购一批工具所需的时间)及工具平均日耗量,按下述公式计算:定货点=最小储备量+平均日耗量__定货周期当工具库存由于逐渐消耗达到定货点时,就应提出定货申请。

当达到最小储备量时,这批定货恰好到达,这样,库存就上升到最高点(最大储备量)。

当库存又下降到定货点时,再提出下一批定货。

如此周而复始,可以保证库存储备,使工具供应不致中断。

各车间的工具室(员),从工具总库领取工具后,负责收发、保管和回收,以及统计等工作。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科、车间),一般设有工具总库,对外购和自购工具进行统一验收,登记、保管,按车间耗用工具的限额发送各车间工具室(员)。

工具总库应有一定工具周转量,既要保证生产正常需要,又要有合理的储备,并经常对库存数量进行统计,及时把库存情况报告厂部工具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购和供应,避免供应中断。

为了保证工具的不断供应,工具总库应建立日常计划供应制度。

通过这种制度,就可以知道何时需要补充工具,及时提出定货申请,使工具的供应保持不中断。

实行这种制度时,要为每种工具的库存规定最大储备量、最小储备量和定货点,最小储备量也就是保险储备量;

最大储备量是最小储备量加上一批定货的数量。

工具室(员)要加强对工作地的服务,及时、成套地把工具供应给生产工人。

凡是工作地常用的工具,应配套后,由生产工人长期使用。

既不是全车间使用,又不是某个工人长期需用的工具,配套后借给生产小组,由小组保管。

至于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应由工具室(员)保管。

为了做好工具管理工作,班组应有工人工具管理员,负责小组内工具的收发、保管和回收,同时,应将厂部(或车间)下达的工具消耗指标作为班组经济核算指标之一,作为劳动竞赛评比内容之一,并对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核对和盘点。

(四)工具的节约使用工业企业要努力节约使用工具和降低工具消耗,具体办法是:

(1)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参加工具管理,提高工人群众爱护工具的主人翁责任感。

认真管好、用好工具、不积压、不丢失工具。

(2)加强对工具使用的技术指导。

在使用工具时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防止工具过度磨损和损坏,并推广先进经验,改进工具使用方法。

(3)加强工具的维护、保管、磨刃、回收、翻新、修复工作。

对工具要经常进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用钝了的工具,要重新磨刃。

为了保证工具的质量并使工人不致因为自己磨刃而降低设备利用率,应尽可能组织集中磨刃。

工具要“以旧换新”进行回收,修复、翻新后再继续使用。

(4)不断提高自制工具的质量,延长工具的耐用时间。

工具的质量好,耐磨、耐用、使用时间长,就可降低工具消耗,达到节约目的。

(五)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班组工具管理,是对班组使用的工具,辅助工具和检验、测试用具等进行领用、使用、保管、修复而进行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

(1)班组工具管理的任务。

班组工具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地申请领用生产中所必要的工具,做好工具的成套性工作,并合理使用和保管,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延长工具使用寿命,搞好工具的修复,回收工作,使消耗降低。

(2)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第一,建立健全工具领用制度。

班组应有工具使用保管卡片,记录操作人员领用工具的型号。

数量、名称、规格、日期;

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规定,不得多领,也不能少领。

对于共用工具也应建卡管理,个人使用时办借用手续,进行登记,用后及时归还。

第二,合理使用工具。

工具的使用应按工艺要求,在工具强度、性能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严禁串规代用(如螺丝刀代凿子、钳子代头);

不容许专用工具代替通用工具,精具粗用的现象应坚决禁止,并在使用中注意保持精度和使用的条件。

第三,妥善保管工具。

工具应放在固定场所,有精度要求的工具应按规定进行支撑、垫靠;

工具箱要整齐,清洁,定位摆放,开箱知数,帐物相符;

无关物品特别是私人用品不允许放在工具箱内,使用完毕后的工具应进行油封或粉封,防止生锈变形,长期不用的工具应交班组统一保管。

第四,做好工具的清点和校验工作。

由于工具使用的频繁性和场所变更,容易遗忘在工作场所或互相误认收管,因此应每天查对工具箱一次,一周帐物核对一次,以保持工具帐物相符。

贵重和精密工具要特殊对待,切实做好使用保管、定期清洁、校验精度和轻拿轻放等事项。

量具要做好周期检查鉴定工作,保持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五,做好工具的修复和报废工作。

工具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正常磨损和消耗不可避免,但凡能修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其原来的性能,如刀具的磨刃、量具的修理等。

对于不能修复的工具,在定额范围内可按手续报废(旧)并以旧换新,对于节约工具和爱护工具的同志要给予表扬。

班组还应协助做好专用工具的试验(如试模)工作,对于专用工具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工具夹、刃具报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个人遗失工具要填写“

第9篇 车间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怎么写

1、安全生产责任制 由公司质量保证部门制定施工安全制度,并结合jgj59-9

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46-8

8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80-

9

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安全管理。

公司和项目部之间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协议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安全措施及考核和奖惩内容。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 要求各级管理干部和各职能各部门做好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各负其责,做到涉及生产安全的事有人管。

3、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 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对模板支拆、脚手架、起重吊装、临时用电、井架等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均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施工方案经公司总工程师审批,签名盖章后方可实施。

若在施工过程中更改方案的,由原审批人员同意,形成书面方案。

4、公司定期检查与跟踪相结合的安全检查考核制度 公司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安全生产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防护的落实情况,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开展,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具体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

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安全事故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施工项目设立安全管理小组,跟踪检查,每天跟班巡回检查,消防事故隐患,边查边改,制止违章作业和违纪行为。

检查重点围绕高空作业、电气线路、机械动力等方面进行,防止发生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人等事故,检查中发现问题和隐患,必须立即整改,确保安全施工,并完善技术交底的签字与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

安全检查活动应做好记录,对提出的问题好时进行整改,同时对整改的问题也应作好记录。

并根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

9 对该项目的安全管理,外脚手架三宝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等,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评分,总分应保持在90 分以上。

检查活动记录归档,对提出的问题即时进行整改,同时对整改的问题也作好记录。

5、坚持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工程项目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各类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这是贯彻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补充和完善过程。

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结合《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施工的规范标准进行,避免口号式,无针对性的交底。

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以提高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

6、坚持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根据公司程序文件的规定,所有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进行员工安全培训,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安全高效的方式履行他们的职责。

其培训人员有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一线工人。

①、对所有入场的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考核并颁发安全上岗证,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②、经常组织班组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工作人员不违章作业和不得有违纪行为。

作业人员对可能影响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作业程序、作业条件,有权提出改进意见,有权对违章指挥进行检举和控告。

7、坚持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项目组每周开一次安全例会,班组每天开展班前三上岗(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教育)和班后下岗检查,每月开展安全讲评活动,并有记录和考核措施。

8、坚持持证上岗制度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所有架子工、井架、电焊机、砂浆和混凝土搅拌机、钢筋成型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信号指挥工特殊工种,选派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证书、技术熟练、持有苏州市特殊工种操作证或临时操作证的人员。

9、设备设施交接、验收、使用制度 施工现场的架子、临时电气线路、井架及其它机械设备均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并挂牌运行。

机械设备交接使用时,填写交接记录。

10、使用安全三宝制度 进入施工现场戴好安全帽,坚持使用安全三宝,禁止穿半高跟、高跟鞋或拖鞋进入现场。

11、事故及时报告和处理制度 施工现场实行工伤事故报告制度和记录,建立事故档案,每月填写伤亡事故报告,无伤亡事故的需填写说明加盖公司管理部门印章。

发生重大伤亡及其他安全事故按规定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通知业主现场代表,同时按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及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

12、坚持使用安全标志制度 现场指挥、质量、安全等检查人员须佩戴明显的袖章或标志,危险施工区域挂警示牌或警示灯。

施工现场悬挂醒目的安全标语和安全色标,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立门卫,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施工现场有安全标志布置平面图,安全标志按图挂设。

施工机械设备随机挂设安全操作规程牌。

各种安全标志符合国家《安全标志》的规定。

13、坚持防火、保卫制度 施工现场建立防火、保卫制度,配备足够的消防、保卫设施,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由防火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14、建立安全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按照苏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施工安全记录,建立安全资料档案。

安全技术资料设专人管理,做到及时、完整归档。

15、安全会议制度 按照公司的安全程序文件的要求,在本工程实行安全会议制度,具体安排如下:

①、每月安全员会议 对于本次新开工程,最初 3. 个月时间,应每半月召开一次会议,随后每一个月召开一次施工现场安全会议。

②、现场每周安全活动会议,一般情况下定于每周一,每周召开的安全交流会的目的是传达施工工地执行的安全规章制度情况,并作好记录。

③、每日班前会议 这是每天各专业和各班组的安全员组织召开的向工人对马上行动的工作进行安全吹风,即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是当日工作范围,使用的工具及设备,所涉及到的潜在危险,采取的预防措施,所穿戴的个人保护设备。

16、安全责任

①、项目经理领导和实施安全程序,对安全规章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向公司安全设备部汇报和递交现场安全设备到位情况。

②、专业工长,监督并确保现场各专业工人服从并遵循施工现场安全规定及要求,依照安全工作惯例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建议,在现场随时修正校对不安全的条件和行为。

参加安全会议为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做出贡献。

③、现场技术负责人及安全员,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全面监督现场安全规定的遵守情况,并对有关安全管理提出建议,组织安全计划与活动以促进工人的安全工作,在现场发生事故情况时向管理机构安全设备部报告并同他们联系,并在现场安全会中做好记录。

④、全体员工及外来人员 遵守所有安全预防措施,并立即报告任何不安全情况,在施工现场穿戴好要求的个人防护器具,按照工作性质的要求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妥善保管好负责的设备和手工工具,向各专业负责人报告所有的损伤,事故和事故苗头,并按要求参加安全培训及会谈,及时提出疑问。

17、安全工作规范 所有工种和各专业人员进入现场后,在公司安全设备部获取各工种和各专业的工作规范,同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行业标准。

jgj59-9

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80-

9

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建设工程安全程序手册。

第10篇 工业企业车间工具管理制度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也同机器设备一样,是工人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着成千上万件工具,它们的品种繁多,规格复杂,体积较小、数量很大,容易混淆,丢失和积压。以机械工业企业来讲,机床上使用的工具等装备的费用,经常占到机床设备价值的25%―30%;产品成本中,工具费用一般要占5―10%。因此,合理组织工具的供应和节约使用,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企业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及时把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成套工具供应给全厂各车间和工作地;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不断降低工具的消耗量和储备量;组织监督工具的合理使用和节约,延长工具使用,降低工具的制造、采购、储存、修复等方面的费用。企业要搞好工具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工具的分类编号,工具的生产和供应计划工作,合理制定工具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建立和健全工具的分级管理制度。

(一)工具的分类和编号

为了有效地进行工具管理,简化生产中所用工具的计划、核算和标准化工作,有必要对工具进行分类编号。

工具的分类,就是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按其特性进行分类。在我国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十进位”分类法,就是把每一类别的工具再详细分成十组。例如,机器制造企业的工具可分为切削工具、量具、磨具、冷冲模、热冲模、夹具、金属模、锻工工具、钳工装配工具和辅助工具等十个大类。大类下面再按一定类型工具的主要性能进一步划分为十个分类,如切削工具分为切刀、钻头、螺丝攻,螺丝板牙、铣刀、铰刀、钻、插齿刀、拉刀和其它刀具。按同样方法,分类下面划分为“组”,如切刀按其性能又分车刀、刨刀、插刀等;组下再划分为“分组”,如车刀根据应用情况划分为粗车刀、光车刀、螺丝车刀等;最末是“项”依据工具的结构性能划分,如光车刀又分右偏直头光车刀、左偏直头光车刀、铲型光车刀等。工具编号就是按工具分类的顺序,对每一种工具给予一个固定的号码,这个号码是由字母和的。如左偏直头光车刀的编号是1-1122,铲型光车刀的编号为1一1125。专用工具在编号前还需把该工具加工的零件或工序的代表字母编入,如零件a的某种专用工具的编号为a―1―1127。工具编号要求简单,保持其技术特征,而又不致互相混淆。

(二)工具需要量计划企业的工具需要量,是按用途、种类、规格分别计算的。

它由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组成。工具消耗量,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消耗的工具数量。工具周转量,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不断地进行而处于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工具数量。企业计划期工具的消耗量,一般是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和工具消耗定额确定的,其公式如:

〖jz〗〖s_(b〗某产品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量〖s_)〗=〖s_(b〗计划期该产〖〗品计划产量〖s_)〗×〖s_(b〗单位产品某种〖〗工具消耗定额〖s_)〗

工具消耗定额,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消耗工具的数量。它是决定工具需要量和储备量的必要数据。企业对工具消耗定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一是经验统计法,它主要是根据工人群众的实际经验,或者对工具消耗统计资料进行估算,而制定出工具消耗定额。这种方法工作量小,简便易行。

另一种方法是技术计算法,它是根据工具的耐用期限和使用这种工具的时间长短,来制订消耗定额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工作量较大,但比较准确。

它的计算公式是:

〖jz〗〖s_(b〗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s_)〗=〖s_(〗〖s_(b〗制定一定数量产品时〖〗某种工具的使用时间〖s_)〗〖〗某种工具的耐用期限[s_)]

式中一定产品数量通常以100或1000个零件(或产品)作为计算单位。对没有消耗定额的工具,可根据各车间按月估计的工具消耗量,领用的“以旧换新”,按需领用。

在做了上述计算后,再把各种产品消耗某种工具的数量相加,即得计划期某种工具消耗的总量。

工业企业计划期工具需要量,除计算工具消耗量外,还要计算工具周转量。工具周转量包括工具总库的正常储备量,各车间工具室储备量以及使用、修理中工具占用量,一般按经验统计法确定。某种工具消耗量和工具周转量相加,再减去期初期末工具实际盘存数差额。即可求得计划期该种工具需要量。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也可以直接将各车间计划期申请各种工具的需要量汇总,根据工具总库周转量的变化情况,编出工具需要量计划,组织工具的制造和供应。

(三)工具的供应和管理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除了要负责制定和修改全厂工具消耗定额、周转定额和储备定额外,还要有计划地合理地组织工具的生产和采购。企业使用的工具有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两大类。标准工具是指通用于不通零件加工的工具,有标准规定,一般由专业生产的工具厂制造,企业需要这种工具时,应由厂外购入。专用工具是指限用于某种零件上的工具,以及工具车间制造工具的工具(二类工具),一般均由企业自行组织设计与制造。外购工具应事先提出计划,由供应部门负责购入,自制专用工具,应纳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工具生产计划,交工具车间生产,及时供应生产需要。

定货点的确定,可以根据周期(从提出工具定货到工具入库的期限,可以是自制一批工具的时间,也可以是外购一批工具所需的时间)及工具平均日耗量,按下述公式计算:

定货点=最小储备量+平均日耗量×定货周期

当工具库存由于逐渐消耗达到定货点时,就应提出定货申请。当达到最小储备量时,这批定货恰好到达,这样,库存就上升到最高点(最大储备量)。当库存又下降到定货点时,再提出下一批定货。如此周而复始,可以保证库存储备,使工具供应不致中断。

各车间的工具室(员),从工具总库领取工具后,负责收发、保管和回收,以及统计等工作。

企业的工具管理部门(科、车间),一般设有工具总库,对外购和自购工具进行统一验收,登记、保管,按车间耗用工具的限额发送各车间工具室(员)。工具总库应有一定工具周转量,既要保证生产正常需要,又要有合理的储备,并经常对库存数量进行统计,及时把库存情况报告厂部工具管理部门以便及时采购和供应,避免供应中断。

为了保证工具的不断供应,工具总库应建立日常计划供应制度。通过这种制度,就可以知道何时需要补充工具,及时提出定货申请,使工具的供应保持不中断。实行这种制度时,要为每种工具的库存规定最大储备量、最小储备量和定货点,最小储备量也就是保险储备量;最大储备量是最小储备量加上一批定货的数量。

工具室(员)要加强对工作地的服务,及时、成套地把工具供应给生产工人。凡是工作地常用的工具,应配套后,由生产工人长期使用。既不是全车间使用,又不是某个工人长期需用的工具,配套后借给生产小组,由小组保管。至于一些不常用的工具,应由工具室(员)保管。

为了做好工具管理工作,班组应有工人工具管理员,负责小组内工具的收发、保管和回收,同时,应将厂部(或车间)下达的工具消耗指标作为班组经济核算指标之一,作为劳动竞赛评比内容之一,并对工具进行定期检查、核对和盘点。

(四)工具的节约使用

工业企业要努力节约使用工具和降低工具消耗,具体办法是:

(1)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参加工具管理,提高工人群众爱护工具的主人翁责任感。认真管好、用好工具、不积压、不丢失工具。

(2)加强对工具使用的技术指导。在使用工具时和操作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防止工具过度磨损和损坏,并推广先进经验,改进工具使用方法。

(3)加强工具的维护、保管、磨刃、回收、翻新、修复工作。对工具要经常进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用钝了的工具,要重新磨刃。为了保证工具的质量并使工人不致因为自己磨刃而降低设备利用率,应尽可能组织集中磨刃。工具要“以旧换新”进行回收,修复、翻新后再继续使用。

(4)不断提高自制工具的质量,延长工具的耐用时间。工具的质量好,耐磨、耐用、使用时间长,就可降低工具消耗,达到节约目的。

(五)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

班组工具管理,是对班组使用的工具,辅助工具和检验、测试用具等进行领用、使用、保管、修复而进行的有关组织管理工作。

(1)班组工具管理的任务。班组工具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地申请领用生产中所必要的工具,做好工具的成套性工作,并合理使用和保管,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下,延长工具使用寿命,搞好工具的修复,回收工作,使消耗降低。

(2)班组工具管理的内容:

第一,建立健全工具领用制度。班组应有工具使用保管卡片,记录操作人员领用工具的型号。数量、名称、规格、日期;应根据工艺文件的规定,不得多领,也不能少领。对于共用工具也应建卡管理,个人使用时办借用手续,进行登记,用后及时归还。

第二,合理使用工具。工具的使用应按工艺要求,在工具强度、性能允许的范围内使用,严禁串规代用(如螺丝刀代凿子、钳子代头);不容许专用工具代替通用工具,精具粗用的现象应坚决禁止,并在使用中注意保持精度和使用的条件。

第三,妥善保管工具。工具应放在固定场所,有精度要求的工具应按规定进行支撑、垫靠;工具箱要整齐,清洁,定位摆放,开箱知数,帐物相符;无关物品特别是私人用品不允许放在工具箱内,使用完毕后的工具应进行油封或粉封,防止生锈变形,长期不用的工具应交班组统一保管。

第四,做好工具的清点和校验工作。由于工具使用的频繁性和场所变更,容易遗忘在工作场所或互相误认收管,因此应每天查对工具箱一次,一周帐物核对一次,以保持工具帐物相符。

贵重和精密工具要特殊对待,切实做好使用保管、定期清洁、校验精度和轻拿轻放等事项。量具要做好周期检查鉴定工作,保持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五,做好工具的修复和报废工作。工具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正常磨损和消耗不可避免,但凡能修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其原来的性能,如刀具的磨刃、量具的修理等。对于不能修复的工具,在定额范围内可按手续报废(旧)并以旧换新,对于节约工具和爱护工具的同志要给予表扬。

班组还应协助做好专用工具的试验(如试模)工作,对于专用工具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违反操作规程造成工具夹、刃具报废等情况,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个人遗失工具要填写“工具遗失单”根据情况实行赔偿处

车间工管理制度10篇

车间工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生产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员工安全,以及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它涵盖了从员工职责、生产流程、设备管理、质量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车间工信息

  • 车间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36篇)
  • 车间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36篇)99人关注

    篇1电仪车间管理制度考核规定旨在确保生产运营的安全、高效与质量,通过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和评估绩效,提高团队协作与个人能力,减少设备故障率,保障生产流程的顺畅进 ...[更多]

  • 车间工管理制度重要性(6篇)
  • 车间工管理制度重要性(6篇)96人关注

    重要性1车间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1.提高效率:通过规范流程,减少无效劳动,提高生产效率。2.保障质量: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增强市场竞争力。3.维护 ...[更多]

  • 车间工厂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36篇)
  • 车间工厂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36篇)89人关注

    篇1车间巡回检查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稳定,通过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巡查频率与路线:明确巡检 ...[更多]

  •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表(4篇)
  •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表(4篇)86人关注

    车间工具管理制度表旨在规范生产环境中的工具管理,确保工具的有效使用、保养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工具问题引发的生产延误和安全风险。包括哪些方面1.工具分类 ...[更多]

  • 车间工厂管理制度12篇
  • 车间工厂管理制度12篇83人关注

    车间工厂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确保生产流程高效、安全、有序进行的规则和程序,它涵盖了从生产操作到员工行为规范的方方面面。包括哪些方面1.生产管理:规定生产计划的 ...[更多]

  • 车间工作管理制度4篇
  • 车间工作管理制度4篇83人关注

    车间工作管理制度旨在规范生产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安全,以及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其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工种的职责范 ...[更多]

  • 车间工管理制度10篇
  • 车间工管理制度10篇61人关注

    车间工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生产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员工安全,以及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它涵盖了从员工职责、生产流程、设备管 ...[更多]

  • 车间工管理制度方案(6篇)
  • 车间工管理制度方案(6篇)54人关注

    方案11.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位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2.设立生产流程图,规范操作步骤,定期进行流程审核,适时优化。3.建立质量检验小组,严格 ...[更多]

  • 车间工厂管理制度方案(40篇)
  • 车间工厂管理制度方案(40篇)45人关注

    方案11.制度制定:由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安全部门共同参与,确保制度全面覆盖各关键环节。2.培训与宣导:定期对员工进行制度培训,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并能遵守规定。3 ...[更多]

  • 生产车间工厂管理制度8篇
  • 生产车间工厂管理制度8篇43人关注

    生产车间工厂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生产流程的高效、安全和质量稳定,涵盖以下几个核心领域:1.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2.设备维护与安全管理3.员工培训与行为规范4.质量控制与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