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包括哪些
氧气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环节:
1. 氧气设备的采购与验收:确保所有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具备必要的安全认证。
2. 存储管理:规定氧气瓶的存放位置,防止火源接触,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高温环境。
3. 使用规程:详细列出氧气的正确使用步骤,包括连接、检查、操作和断开等环节。
4. 维护保养:定期对氧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5. 废弃物处理:明确废弃氧气瓶的回收和处理流程,防止不当处理引发事故。
培训内容
1. 安全知识教育: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危险性及预防措施,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2. 设备操作培训:教授正确操作氧气设备的方法,强调安全操作规程。
3. 紧急应对演练:模拟氧气泄漏、火灾等紧急情况,训练员工快速、准确的应急反应能力。
4. 法规政策学习:熟悉国家关于氧气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确保合规运营。
应急预案
1.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氧气泄漏、火灾等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
2. 紧急疏散路线:设定清晰的疏散路线,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撤离。
3. 应急设备配置:配备灭火器、防毒面具等应急设备,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4. 实施演练: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重要性
氧气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乎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一方面,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预防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保护员工免受伤害;另一方面,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够减少设备损坏,降低维修成本,保证生产效率。此外,遵守国家法规,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应理解和遵守氧气安全管理制度,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氧气安全管理制度放置范文
第1篇 附二医院医用氧气安全管理制度
附属医院医用氧气安全管理制度
一、氧气由采供中心负责全面管理,指定专人分管,做好收发、登记、储运等工作;
二、氧气库房附近不得有明火,库内禁止吸烟及火种带入;禁止混放易燃、易爆物品,氧气瓶禁止接触各种油类,及时做地高温降温、通风等安全防爆措施,防止雷电或其它破坏,必须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三、注意搬运安全,要轻卸、轻放、防震、防倒、防撞击、严禁抛、滑氧气瓶。禁止氧气瓶靠近火源。如发现漏氧、无帽、无安全圈应及时送采供中心有关人员检修,不得自行处理;
四、使用科室应有专人管理,按实际用量凭卡换气,不得随意借出院外,每天进行清点、核对,使用科室主任、护士长应经常对本科人员进行安全使用氧气的教育;
五、对违反安全用气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或行政处分,如造成严重后果者,视情节轻重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2篇 车间乙炔气、氧气安全管理规范
一、乙炔气瓶的安全管理规范
ø 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在使用、运输、贮存时,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在使用现场储量不得超过5瓶。
ø 严禁和易燃物、易爆物混放在一起。同时使用乙炔瓶和氧气瓶时,应尽量避免放在一起,应离开5m以上。
ø 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和电气设备。严禁靠近热源,气瓶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
ø 检查设备、导管、阀门是否漏气时,必须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
ø 乙炔气瓶应保持直立,使用时要注意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乙炔气瓶向放置时,头部应朝向一方。
ø 严禁放置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性射线的场所,且不得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
ø 冬季瓶阀冻结,严禁用火烘烤,必要时可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
ø 工作地点不固定且移动较频繁时,应装在专用小车上。运输乙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
ø 必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ø 使用压力不得超过1.5kgf/cm2,输气流速不应超过1.5~2.0m3/h•瓶。
ø 严禁铜、银、汞等及其制品与乙炔接触,必须使用铜合金器具时,合金含铜量应低于70%。
ø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必须留有规定的剩余压力。
二、氧气瓶的安全管理规范
ø 移动气瓶时,可以沿底部转动,不得拖曳或滚动.
ø装卸气瓶时,应轻轻提放并应避免阀受力,如用吊车吊卸,应采用合适氧气瓶之吊具(一般吊索,吊篮不适用)将瓶身稳置夹牢,保证中途不会滑落才可以.
ø氧气瓶储存库室温应保持40℃以下.
ø易燃性或爆炸性危险物料,如油类,电石及灌充有其他可燃性之容器等,不得同时堆放於氧气瓶储存库内.氧气瓶内,外部,阀等不得沾染油污杂质;如油质,油脂,电石,或其他危险物质.
氧气瓶应远离热源或火源.
ø开启氧气瓶阀时,须站在瓶口背面,不可面对瓶口,并应慢慢旋开避免高压氧气之冲击.
ø瓶内之氧气不要用尽,应保留余气.余气压力应不低於1.7kg/cm2.
ø氧气不可替代压缩空气使用.
ø应避免氧气瓶接触电焊条或电路.
三、皮管的安全管理规范
ø 氧气、乙炔皮管强度是不一样的,氧气皮管允许的工作压力为1.5mpa,乙炔皮管允许的工作压力为0.5mpa,每种皮管只能用于一种气体,不能错接或互换使用。同时氧气、乙炔皮管的长度不能太短,一般为10-15米为宜。
ø 不得使用装过油类或修补过的氧气、乙炔皮管,皮管在工作中应防止粘上油脂或触及过热金属。
ø 皮管两端接头的固定必须采用卡子卡紧,不得用铁丝、绳子等代替。
ø 氧气、乙炔皮管在使用中若发生破裂或者着火时,应迅速折弯靠气瓶一段皮管,将其熄灭。也可迅速关闭瓶阀停止供气。
ø 使用新皮管时应检查内部是否积存橡胶或其他粉末,可用压缩空气吹干净后使用。
附1:乙炔特性介绍
乙炔属于碳氢化合物,又名电石气,化学分子式为c2h2。在常温和常压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工业用乙炔因含有硫化氢(h2s)、磷化氢(ph3)和氨(nh3)等杂质,故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和一定的毒性。比空气稍轻,微溶于水,能溶于苯、汽油,易溶于丙酮。
乙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气体,它与空气混合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2350℃,乙炔与氧气混合燃烧温度可达3000~3300℃。易与空气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可发生分解反应和聚合反应,具有爆炸的危险性。与铜、银接触会生成乙炔铜(cu2c2)和乙炔银(ag2c2)等爆炸化合物,当受到摩擦冲击时就会发生爆炸。工业用乙炔含有磷化氢和硫化氢,磷化氢的自燃点较低,温度为100~149℃时就会发生自燃,容易引起发生器乙炔和空气混合气的着火爆炸事故。
第3篇 氧气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和范围
为规范公司氧气使用、管道安装、管道置换、氧气区域警示标识、管道脱脂等,提高氧气使用安全,保障生产、检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氧气的工序、外协单位、工程建设单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 16912-2008)
《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g 20222-2000)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 7231-2003)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 (安监总局令 第70号)
3职责
3.1安全环保部
3.1.1负责制定氧气安全管理规定,并监督落实。
3.1.2负责对氧气使用单位的安全标识、警示标识进行监督和检查。
3.1.3负责组织各单位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普及氧气安全知识。
3.2生产运行部
3.2.1负责对氧气生产、使用单位的生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2.2负责对新增加的氧气管线进行使用登记和审批,对管道敷设和安装方案审核。
3.3 设备管理部
3.3.1负责对氧气设备上的相关安全附件定期校验。
3.3.2负责氧气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工作。
3.3.3负责审核氧气设备设施脱脂施工方案进行审核。
3.3.4负责组织对新建氧气管道、设施脱脂进行确认。
3.4各使用车间
3.4.1负责氧气管道的置换、氧气区域警示标识悬挂。
3.4.2负责对使用氧气的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日常检查和维护。
3.4.3负责对氧气使用岗位进行氧气安全培训。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氧气使用及维修要求
4.1.1氧气使用点应远离易燃易爆存放处(包括油库、废旧擦机布处理点等)。
4.1.2 凡与氧气接触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及零部件严禁沾染油脂。氧气压力表必须设有禁油标志。
4.1.3操作、维护、检修氧气生产系统的人员所用工具、工作服、手套等用品,严禁沾染油脂。
4.1.4氧气阀门使用必须由专人负责,氧气阀门开启时必须缓慢进行,操作人员应站在阀门的侧面。
4.1.5对氧气管道或阀门等进行在检维修作业时应将氧气进行排空,确认压力降为零、吹扫置换分析合格后方可进行检维修作业,作业前必须将工具及备件等进行严格脱脂处理,以免发生燃烧爆炸。
4.1.6对氧气阀门及管道进行维修时,维修人员不得戴沾有油污的手套,维修工具必须是专用铜制工具,且进行严格的脱脂。
4.1.7氧气放散时,在放散口附近严禁烟火,氧气的各种放散管均应引出室外,并放散至安全处。维修人员及监护人员的通信工具必须处于关闭状态,工作外人员必须隔离到警戒范围之外。
4.2 氧气管道安全要求
4.2.1氧气管道在安装、检修后或长期停用后再投入使用前,应将管内残留的水分、铁屑、杂物等用无油干燥空气或氮气吹扫干净,吹扫压力不得超过容器和管道的设计压力,流速应不小于20m/s,直至无铁锈、尘埃及其他杂物为止。
4.2.2在吹扫前应把阀门等拆卸下来(包括已经校正的开孔和过滤器),防止受损。
4.2.3严禁用氧气吹扫管道。
4.2.4吹扫期间,同一回路上要进行数次吹扫,直到无异物排出。
4.2.5空气吹扫时,五分钟内检查用白布或白漆涂过的靶板,其上无铁锈、尘土、水份及其它脏物为合格。
4.2.6厂区架空氧气管道每隔80~100m应设有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厂房内氧气管道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接口两侧应用导线作跨接,其电阻应小于0.03ω。
4.2.7与油质、有可能泄漏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共架时,应设在该类管道的上方或支架两侧。除为氧气管道服务的电控、仪控电缆(或共架敷设的为该类管道服务的专用电缆)外,其余电气线路不准与氧气管道共架敷设。
4.2.8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且该建筑物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
4.2.9氧气管道安装前必须对管道、阀门、法兰、垫片等连接部件进行充分脱脂,脱脂合格后方可连接。
4.2.10焊接氧气管道必须用氩弧焊打底,具有专业焊接资格人员进行焊接。
4.2.11氧气管道安装完毕后,利用氮气或干燥无油压缩空气进行吹扫,反复吹扫分析合格后方可送氧。
4.2.12送氧时应注意缓慢送氧,逐渐提升氧气压力,升压应逐级进行,先升50%的试验压力,经检查后,再以10%的试验压力级差逐级升压,每级停留不小于3min,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定5min,以无变形,无渗漏为合格。
4.2.13对氧气管道进行动火作业,须按公司《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和其他相关作业票证,并得到批准后方可作业。
4.3氧气管道置换要求
4.3.1氧气管道置换由氧气使用单位编制置换方案。由生产运行部对置换方案进行审核,并协助氧气使用单位进行置换工作。
4.3.2 氧气管道置换以氮气为主,干燥无油压缩空气为辅助。
4.3.3氧气管道置换,必须做到不留死角,将支管上的放散点都打开,吹扫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分析合格为标准。具体时间根据管路的复杂程度和管路的长短来决定。
4.3.5氧气管道置换放散点周围应有人监护,防止使用氮气置换时,有非作业人员进入,造成人身伤害。放散点周围应拉设警戒线、设置安全警示牌,防止无关人员意外进入。
4.3.6 置换结束后应该隔离置换气源,将置换管道内的残余气体排放干净后,检测氧气浓度合格后方可作业。
4.4氧气区域警示标识悬挂及管道安全色涂刷要求
4.4.1 氧气区域警示标识主要是指回避火源类,由火源弱到强的依次是,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远离火源、禁止使用产生火星的工具、禁止接触热源、禁止接触易燃易爆物。
4.4.2 氧气出口阀门处应该悬挂“禁油”标识(禁油阀门除外)。
4.4.3氧气管道涂色应符合《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及公司有关要求。
4.5 氧气管道组成件及仪表脱脂
4.5.1 已铺设的管道,宜拆卸成管段或用循环脱脂剂的方法进行脱脂。不能拆卸或循环脱脂有困难的管道,应在铺设前进行脱脂,脱脂后应保持不被污染。
4.5.2 有明显锈蚀的管子应经喷砂或采用其他方法清除铁锈后,再用脱脂剂脱脂。
4.5.3 管子内表面脱脂,宜在管内注入脱脂剂,管端用木堵或用其他方法封闭。
4.5.4 大口径管子宜用擦拭法擦洗,小口径管子宜整根放在脱脂剂内浸泡1~1.5h。
4.5.5 预制好的管段宜在连接后用循环脱脂的方法进行脱脂,并应在保证脱脂剂能循环到需要脱脂的全部内表面。密封面应单独脱脂,脱脂循环的时间不少于30min。
4.5.6 管子外表面的脱脂可用擦拭法擦洗。
4.5.7 阀门应在研磨试验合格后进行脱脂。脱脂前应将阀门拆成零件清除铁锈等杂物,侵入脱脂剂1~1.5h。螺栓与金属垫片可采用同样方法脱脂。阀门壳体,可用擦拭法进行脱脂。
4.5.8 非金属垫片应选用适当脱脂剂进行脱脂,垫片侵入脱脂剂内1~1.5h,取出后应悬挂在空气流通处或通风装置内吹干,直至无脱脂剂气味为止。管道脱脂完成后应采取紫光灯照射和白滤纸擦拭法进行检查;脱脂完成后应采取气相防锈塑料膜进行封口保护。
4.5.9 易拆卸的仪表进行脱脂时,应拆下需脱脂的部件、附件及填料,放入脱脂剂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应为1~2h。
4.5.10 不易拆卸的仪表进行脱脂时,宜采用灌注脱脂剂的方法,灌注后浸泡时间不应少于2h。
4.5.11脱脂剂使用前应进行含油量分析。含油量分析要求:油量<100mg/l用于净脱脂含油量,>100~500mg/l时仅用于粗脱脂,>500mg/l时不得使用,使用脱脂剂必须采用分析,含油量不超过0.03%。含油量检验:不定期取样送专检部门化验。
4.5.12 脱脂后的设备、管道,不得使用含油的介质进行压力试验及吹扫。
4.5.13脱脂检验标准:
(1)凡经脱脂的管材及附件都要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任何外来物或残余物粘在上面。
(2)检验方法:
用清洁干燥的白色滤纸擦抹脱脂件表面,无油脂荧光为合格。
(3)对检验不合格的脱脂件,必须重新脱脂。
(4)所有脱脂件必须经有关人员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式,未经认证的,视不脱脂不合格,必须重新脱脂。
4.5.14除锈、脱脂后的管道应用塑料布将管端封好,防止再被污染。
4.5.15对已经脱脂的管道及管件存放时严禁与带油类物质放在一起。应设置已脱脂管道、管件区。
4.5.16酸洗脱脂之前不得将管子、管件与阀门开口端的盖帽拆除。
5考核
各部门、车间执行本规定的情况由安全环保部进行监督、检查,结果按公司相关安全管理考核办法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