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96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涵盖了电厂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旨在确保电厂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这份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管理:强调预防为主,规范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防止事故发生。

2. 设备管理: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故障排查及检修程序,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

3. 运行管理:明确运行人员职责,规定操作规程,确保发电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4. 质量控制:设立质量标准,监控生产过程,确保电能质量达标。

5. 环保管理:遵守环保法规,控制排放,实现绿色发电。

6.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预案,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包括哪些方面

1. 培训与考核:定期对运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通过考核确保其技能水平。

2. 计划管理:制定生产计划,合理调度资源,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3. 能源管理:优化能源消耗,降低能耗,提高能效。

4. 技术改进:鼓励技术创新,持续改进工艺,提升电厂技术水平。

5. 文档记录:建立完整的运行记录和报告体系,便于追溯和分析。

6. 合规性: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重要性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保障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影响的关键。完善的制度能够预防事故,降低损失,保护员工安全;同时,通过优化运行和管理,可以提高电厂的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此外,良好的环保管理也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方案

1. 制度建设:根据电厂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2. 执行力强化: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3.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4. 沟通与协作:鼓励员工参与制度建设,促进部门间沟通协作,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氛围。

5.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制度效果,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动管理制度的持续优化。

总结,电厂运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以实现电厂的高效、安全、环保运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障电力供应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范文

第1篇 某某发电厂运行管理制度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系统各企业在发电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中的行为,提高发电企业的运行管理水平,健全责任制,保证发电设备能够在安全,经济,可靠,环保的良好状态下运行,根据发电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各直属,全资,控股发电企业(发电厂或发电公司,以下全部简称“发电厂”)。

第三条 发电厂运行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_电力生产的安全和效益,主要是通过发供电运行实现的,运行工作是电力生产的第一线。集团公司系统各企业都应坚持检修为运行服务,各项工作为生产服务的观点。

_运行管理是发电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厂运行管理工作就是通过发电厂对运行生产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保证发电生产的安全、经济、可靠、环保,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_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调动和发挥发电厂运行人员的积极性,合理利用资源,努力降低消耗,保证电能、热能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用电、用热的需要。

第四条 发电厂运行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 有一个政令畅通,密切配合,求实高效的运行生产指挥和管理系统。

(二) 有一套健全、行之有效、符合现场实际的运行规章制度和完善的基础工作。

(三) 有一支政治觉悟和文化、技术素质高、热爱运行工作,相对稳定的运行队伍。

(四) 有一个文明、良好的运行生产工作秩序和环境。

(五) 运行各项安全、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型设备的先进水平。力争达到国际同类型设备的先进水平。

第一章 运行生产指挥系统和管理系统

第一条 各发电厂厂长对本厂的运行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必须重视运行工作,经常深入现场进行督促和检查,掌握主要设备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掌握运行方面领导人员和主要技术骨干的配备情况及存在问题,参加生产调度会议,及时协调全厂各部门为运行生产服务。

第二条 各发电厂生产副厂长是运行生产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其职责分工由各企业自行制订)。并配备一名运行副总工程师,主抓运行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其职责、权限由各厂明确制订)。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应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 贯彻电力生产的方针、政策,批准运行生产方面的各项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组织和督促实施。

(二) 健全以值长为首的现场生产指挥系统,批准其职责和权限,并及时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 主持生产调度会议,全面掌握运行生产情况,及时指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解决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四) 经常深入现场,掌握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夜巡、特巡和监督性巡视。

(五) 经常了解生产管理部门及运行车间(部)对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予以评价和做出改进工作的指示。

(六) 每月主持召开一次运行分析会议,每半年主持召开一次运行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分析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任务。

(七) 参与审批运行工作的领导人员、技术管理人员及主要岗位的值班人员的调配,主持对值长的独立值班考试。

(八) 审批运行生产计划、运行方式和全厂性的系统图,审批重要的热工及厂属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整定方案,审批重大的特殊试验方案,并主持该项试验。

(九) 审批运行年度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实施,审批全厂性的反事故演习方案,并主持进行演习和做好总结评价。

(十) 主持重大的或复杂的运行情况调查分析和全厂性的安全大检查活动。

第三条 各企业生产技术部门都要承担运行生产技术管理的职责。生产技术部门应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_参加生产调度会议,汇报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按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的指示,组织、协调有关生产车间予以完成。

_组织编制、修订、审核现场运行规程、运行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全厂性的系统图等,划分运行各专业的设备管辖范围及职责分工,并督促执行。

_组织编制、修订、审核现场岗位运行日志及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和内容,并对主要记录和数据每天审阅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_组织编制运行生产工作计划。

_参加运行方式和热工、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整定方案的审查。组织制订和审核重大的特殊试验方案,并参加该项试验。

_组织全厂性的运行分析会议,运行管理工作会议,主持专业性的运行分析会议,并提出分析报告。

_编制或审核电厂的运行月报和总结报告,审核各种运行技术专题报告。

_参加事故调查分析,写出事故技术分析报告。

_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或审核全厂性的反事故演习方案、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现场培训计划、省煤节电措施计划等,并组织或参加实施。

_经常深入现场,掌握主要设备的运行状况及缺陷状况,检查指导现场运行规程和技术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指导运行车间(部)和运行现场,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并负责考核。

第四条 发电厂应建立和加强以值长为首的现场运行生产指挥系统。在调度业务和运行操作上,值长接受电网调度人员的和指挥,在行政和技术上,值长受本企业厂长、生产副厂长及总工程师(或运行副总工程师)的领导和指挥。在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值长可代表厂长行使生产指挥调度权。(各发电厂应具体明确规定值长的职权和权限)。

第五条 各发电厂的运行车间(部),不论实行哪种体制,都应明确一名主任或副主任分管运行管理工作,并配备运行专责技术人员负责运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其职权和权限由各企业自行制定。

运行计划管理

第一条 运行工作应实行计划管理。运行工作计划是生产计划和其它组织技术措施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行工作计划应按年度、季度、月度,实行自下而上的汇总编制,自上而下的下达执行。

第二条 运行工作计划应将指标和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科(部,处)室、运行车间(部)、运行值、班组及个人,使所有运行人员都担负起执行计划的责任。并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评比活动,将计划完成情况与考核、评比、奖励结合起来。在计划执行中,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注意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第三条 运行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运行调度方式及变更;

(二)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调整;

(三) 运行反事故措施及季节性反措工作;

(四) 省煤节电及节水降耗措施;

(五) 运行现场培训工作;

(六) 其它运行生产及管理工作。

运行规程、制度的管理

第一条 运行工作的技术管理主要体现在有关运行生产的各项规程、管理制度以及其它基础工作上。各企业应根据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和运行管理的实践经验,结合推广应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以实用有效为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运行规程和制度,使之达到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第二条 运行现场和运行管理部门应具备的规程、制度、原始记录及技术资料按集团公司颁发的有关要求执行。

第三条 现场运行操作规程应以国家有关电力生产的技术管理法规、典型规程、制造厂设备说明书及设计说明书的要求为依据进行编写,经厂总工程师批准,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四条 新设备投运以前三个月,应完成运行操作规程(包括临时规程)的编制、审批和印发工作。

第五条 运行设备系统发生变更时,应对规程及系统图予以补充或修订,并在此设备系统投运前,将修订后的规程及系统图发至运行人员中进行学习。

第六条 现场运行操作规程应根据已发生事故暴露的问题和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随时予以补充和修订。

第七条 每3-5年应对现场运行规程进行一次全面修定,设备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履行审核批准手续。

第八条 运行现场应严格执行原电力部颁发的《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电厂应制定详细的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运行车间(部)应会同生技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执行“两票”全过程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两票”制度的问题。

第九条 运行车间(部)每月应对已执行的“两票”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按“两票”标准和合格率统计办法,进行统计和考核。每季厂部应对运行车间(部)的统计进行抽查核实,并注意发现和纠正带有普遍性、习惯性违章的问题。

第十条 各企业应根据设备系统的情况,针对重要操作和复杂操作制订防止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

第十一条 运行工作中的电气操作、机组启停及单项重大操作,应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操作人填写操作票,经班长、单元长、值长审查批准后进行操作。监护人任务应明确,严禁代替操作人操作。

第十二条 机组大、小修后的重大试验,应有厂部、运行车间(部)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在场监护进行。

第十三条 交班人应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接班人应提前30分钟到达生产现场,按规定进行接班前检查,查阅有关记录,了解设备情况,掌握运行方式。

第十四条 接班前,应召开班前会,然后按岗位在现场正点、全称签名交接。

第十五条 处理事故或进行重要操作未告一段落时,不得进行交接班。

第十六条 交班后应召开班后会,总结本班工作。

第十七条 运行人员应按岗位需要,配备手电筒,听针、测温仪等必要的检查工器具。

第十八条 巡回检查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路线、项目、周期进行。厂部、运行车间(部)应定期检查实际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 对于夜巡、特巡、监督性巡查以及事故后巡查,要具体规定巡查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 因巡查不到位、不认真,应发现而未发现的设备缺陷造成的事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及时发现重大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防止了事故发生的人员应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二十一条

设备的定期试验与轮换,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项目、周期(时间)进行。

第二十二条

对运行影响较大的试验、轮换工作,应安排在适当的时间和运行方式下进行,并做好事故预想和处理异常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试验与轮换工作情况应及时记入岗位运行日志和专用的记录薄上。

第二十四条

运行车间(部)、生技部门要经常对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是:

(一) 事故信号和报警装置的定期试验;

(二) 锅炉及其它压力容器安全阀的定期试验;

(三) 水电厂大坝的定期监测;

(四) 汽轮机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抽汽逆止门、各种超速保护及交直流油泵的定期试验、真空严密性试验;

(五)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通道的定期试验;

(六) 消防水泵、事故照明、柴油发电机等的定期试验;备用变压器、备用母线、备用开关、备用励磁机、备用交直流电源、备用水泵、备用磨煤机、备用冷却器等的定期轮换。

(七) 重要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工作项目如不能按时进行,应经总工程师(或运行副总工程师)批准。

第二十五条

岗位运行日志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运行方式及变更;

(二) 调度命令和上级指示;

(三) 运行操作和设备启停、试验、切换;

(四) 设备异常、事故现象与处理经过,包括灯光音响、信号、主要参数变化、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动作和投退等情况;

(五) 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包括工作票的开工、间断与终结

(六) 与有关岗位联系的事项;

(七) 其它运行记事。

第二十六条

以上记录依时间顺序,准确记录各项记事的开始,发展与终了时间。

第二十七条

运行值班人员在交接班时应认真查阅本岗位的运行日志,并根据记事内容查阅其它有关记录,对要求签名的予以全称签名。

第二十八条

运行人员填写运行日志及其它记录应实事求是详细认真,做到字迹清楚,按规定的标准和内容填写,并保持其清洁完整。运行日志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年,运行表单保存期不得少于五年,如填写有误,应按差错进行考核,如有弄虚作假,应予以批评教育,并按规定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运行车间(部)运行主任和运行专责技术人员应定期查阅所有岗位的运行日志及其它记录的填写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应签署要求改进的意见。在收回日志、记录时,应进行系统地检查分析,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组织督促落实。

第三十条 各企业主管运行的领导人员和技术人员、安监人员,都有权在运行日志上签署意见。

发电出力、供热及燃料管理

第一条 各企业的机组最高出力应达到额定铭牌出力,最低出力应达到制造厂提供或通过试验可以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出力,如因设备问题限制了出力应及时申请修改出力计划,并尽快消除影响出力的设备问题。

第二条 设备长期达不到额定出力,应认真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条 各发电厂每年应按当地电网公司的要求提出下一年度的发电出力计划,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如遇外部条件影响或内部条件限制,使全厂综合出力受阻,应提出技术分析报告。

第四条 火电燃煤机组最低出力和调峰能力应具备如下条件:

(一) 50mw及以下凝汽式机组,低谷停机调峰;

(二) 100mw机组低谷带50%负荷和停机两种方式;

(三) 200mw及以上机组低谷带50%负荷;

(四) 机组不允许超出力运行。

第五条 热电厂每年应根据本厂供热设备及系统的能力和外网供热曲线的要求,核定机组的供热能力。

第六条 为确保对用户的不间断供热,热电厂应留有适当的备用余量和必要的应急措施。

第七条 热电厂应在供热季节前使供热设备和系统处于完好状态,确保对用户的供热。

第八条 用户要求的供热曲线(由热力公司提供)经厂部审定后交值长执行,并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备案。

第九条 停用的供热设备应做好保养工作,各厂的化学车间专业人员对保养的热力设备要定期进行抽检和监督。

第十条 各厂燃料管理部门应根据集团公司年度生产任务的要求,订购符合机组设计要求的燃料,并做好燃料的调运、贮存、保管工作。

第十一条 煤场应按不同的煤种分堆(罐)存放,防止存煤自燃及减少自燃损耗,每月应进行一次准确的盘点,盘点前按要求进行煤堆整形。

第十二条 加强入厂、入炉煤计量、化验管理,要认真做好配煤工作,保证入炉煤质量,现有的混煤设备应正常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现有清除燃煤中的铁、木、石块的分离设备应正常投入使用,确保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

第十四条 进厂燃料的过衡率和检质偏差应符合集团公司有关燃料管理的规定。

运行分析及经济运行管理

第一条 运行分析是通过对设备状态、操作监视、异常现象和运行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等进行专题或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和找出运行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运行工作的措施和对策,不断提高安全经济运行水平的重要运行管理活动。各企业都要大力加强并普遍开展运行分析工作。

第二条 运行分析首先要认真做好运行经济指标的计划统计工作。厂部应按年、季、月编制计划下达给运行车间(部),并按实际运行数据分类进行统计,编制运行生产日报。运行管理人员要经常分析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改进运行方式和操作调整的措施,并指导和督促实施。

第三条 运行人员都要加强运行表单的分析,指导运行操作和调整。运行分析和重点内容是:

(一) 设备的主要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合理性;

(二) 运行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

(三) 重大和频发性的设备缺陷;

(四) 运行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及技术监控情况;

(五) “两票三制”、值班纪律及文明生产的执行情况;

(六) 运行操作、调整及运行规程执行情况;

(七) 设备检修质量、试验状况及设备的健康水平;

(八) 热工、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动作情况,仪表的指示情况。

第四条 岗位分析:运行值班人员在值班时间内对仪表指示、设备参数变化、设备异常和缺陷、操作异常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和处理情况记录在运行分析专用记录薄内。岗位分析记录由班长、运行车间(部)运行专责技术人员审核。

第五条 专业分析:由运行车间(部)运行专责技术人员负责,每月将运行记录整理加工后,对运行方式及影响机组安全、可靠、经济、出力等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地分析。并将分析情况报运行车间(部)和厂生技部门,做为月度运行分析活动的资料。

第六条 专题分析:由厂生技部门运行专责技术人员负责,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某些专题分析;如设备大修或技术改进前后运行状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和其它专业性试验分析等。

第七条 事故及异常运行分析:根据事故和异常情况的性质、涉及范围,由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运行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安监部门负责人、生技部门负责人、运行车间(部)负责人、值长、单元长、班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在事故及异常情况发生后,及时对事故的经过、原因及责任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第八条 全厂性综合分析:由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负责,每年、季、月定期进行分析。生技、安监和其它运行车间(部)有关人员参加。重点分析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分析报告用以指导今后的运行工作。

第九条 各企业在运行分析的基础上,应做好运行工作的总结和报表工作。每年1月20日前,应将上一年度的运行工作总结报送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

第十条 节煤节水节电是电力工业必须坚持的方针,各厂应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我国的能源政策,电厂要服从电网的经济调度,单台机组要服从全厂的经济调度。在服从电网调度和保证安全运行条件下,使全厂达到最经济运行方式。水电厂应配合电网调度管理部门实现水轮发电机组的最优组合和机组之间负荷的最优分配,使水电厂在耗水量和附加费用最少的经济方式下运行。

第十一条 运行人员值班时要全神贯注,精心操作,勤检查,勤分析,勤联系,勤调整,做到汽温稳、汽压稳、水位稳、负荷调整稳,保持各项参数在最佳状况下运行。

第十二条 搞好辅机的经济调度和运行,合理启停设备, 要最大限度地节约厂用电、节约点火及助燃用油,并加强考核。

设备维护、验收及缺陷管理

第一条 设备是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物质基础,运行人员是设备的主人,必须按照运行维护制度的规定,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第二条 运行人员应提前介入新设备投运前的验收及试运工作。并重点检查验收以下项目:

(一) 图纸、资料、记录和试验报告;

(二) 设备及系统的整体性能;

(三) 运行监控系统及操作装置;

(四) 安全设施及防护装置;

(五) 运行场地、场所。

第三条 运行人员在设备检修和重大消缺后,必须认真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重点是:

(一) 工作现场已清扫、整理干净、工作人员已撤离现场;

(二) 检修交接记录齐全。内容包括:已处理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设备改造和试验结果;

(三) 设备具备启运条件;

(四) 安全防护装置符合规程要求。

第四条 运行人员在检查验收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有权拒绝办理终结和竣工手续。

第五条 电厂应制定详细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设备缺陷分为三级:

(一) 紧急缺陷:性质严重,情况危急,即将可能发生事故,必须停机处理的缺陷。

(二) 重要缺陷:性质重要,情况严重,已影响安全经济运行及文明生产,需降负荷处理的缺陷.

(三) 一般缺陷: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经济运行及文明生产有一定影响,机组在运行中可以处理的缺陷

第六条 运行人员通过监视分析和巡回检查发现的设备缺陷,均应记录在设备缺陷登记薄上(或电脑网络)或通知单上。

第七条 对紧急缺陷,应立即报告班长、值长、运行车间(部),值长应立即报告调度、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运行副总工程师)并通知生技部门和检修人员。值长应根据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运行副总工程师)的指示,向调度办理检修申请手续。在紧急缺陷未得到处理前,运行人员必须做好事故预想和防止事故的措施,并按现场规程处理。

第八条 对重要缺陷,应及时报告班长,班长应及时报告值长、相关车间,相关车间应及时组织检修人员消除。在重要缺陷消除前,运行人员应做好事故预想和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第九条 对一般缺陷,按现场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办理。

第十条 生技部门应及时向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汇报紧急、重要缺陷详细情况和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运行人员应为检修人员处理设备缺陷创造条件,并做好安全措施,确保检修设备与运行系统可靠地隔绝。

运行培训工作的管理

第一条 运行人员应按照集团公司颁发的《发电厂生产人员技术培训管理制度》的规定,切实搞好日常和定期培训工作,提高运行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和技术理论水平,满足运行生产发展的需要。

第二条 切实加强对运行学习班的组织领导,运行人员无论采用何种倒班方式,学习班中的生产培训活动时间平均每轮值不得少于4小时。

第三条 学习班中的生产培训活动,应以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运行规程、制度)、反事故措施和技术理论的学习为主,采取技术讲课,技术问答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好学习班的时间。

第四条 运行车间(部)、生技部门的运行专责技术人员应会同生产培训专责人认真编制好年、季、月运行学习班的生产培训计划,下达到运行车间(部)、班做好准备工作,使运行学习班的生产培训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第五条 具有单机容量200mw及以上机组的发电厂,每年应安排相关的主岗人员到模拟机进行培训学习。其它各厂可酌情安排学习。

附 则

第六条 本制度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第七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2篇 电厂运行管理部安全管理应知应会知识

一、安全术语

1、 二票三制: 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三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

2、 班组“三会一活动”:班前会、班后会、安全分析会、班组安全日活动

3、 三不违章: 自己不违章 、监督他人不违章、不受环境影响违章

4、 “三讲一落实”:指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

5、 三杜绝:杜绝重大以上人身伤亡事故;杜绝电网大面积停电;杜绝垮坝事故

6、 三防止:防止重大以上环境污染事故;防止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防止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故

7、三个清楚:想清楚、说清楚、干清楚。

8、三种意识:树立精品意识、人才意识和效益意识。

9、安全生产三大顽疾:违章、麻痹、不负责任

10、“三保”目标:保人身、保系统、保设备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

11、“三熟三能”: -运行人员“三熟”是指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运行人员的“三能”是指能分析运行状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12、“三违”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管理性违章

作业(行为)性违章:指在电力工程设计、施工、生产过程中,不遵守国家、行业以及集团公司和我公司颁发的各项规定、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违反保证安全的各项规定、制度及措施的一切不安全行为。

装置性违章:指工作现场的环境、设备、设施及工器具不符合国家、行业、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及反事故措施和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规定及技术措施的要求,不能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一切不安全状态。

管理性违章:从事电力设计、施工、物资、生产工作的各级行政、技术管理人员,不按国电公司、行业、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和反事故措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有关规程制度和措施并组织实施的行为。

13、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14、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应受教育没受教育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受处罚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15、四个凡是:是指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

16、五确认、一兑现是指:确认目标、问题、对策、效果、责任,兑现奖惩。

17、星级考评包括:重大危险源、两票、安全设施标准化、两措、技术监控、点检定修、全能值班

18、安全月主题:安全责任重在落实。(2022年6月是全国第十个安全生产月)

19、安全生产目标四级控制:

企业控制重伤和事故,不发生人身死亡、重大设备和电网事故;

车间控制轻伤和障碍,不发生人身重伤和事故;

班组控制未遂和异常,不发生人身轻伤和障碍;

个人控制失误和差错,不发生人身未遂和异常。

20、二十五项反措的具体名称。

1、防止火灾事故2、防止电气误操作 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8、防止锅炉汽饱满水和缺水事故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和轴瓦烧损事故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和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事故16、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防止接地网事故18、防止污闪事故19、防止倒干涸断线事故20、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防止交通事故25、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21、中央企业九条禁令:

1、严禁在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隐患未排除、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组织生产。

2、严禁使用不具备国家规定资质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承包商和分包商。

3、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4、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5、严禁违反程序擅自压缩工期、改变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

6、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合格、无安全保障的特种设备。

7、严禁不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8、严禁未经安全培训教育并考试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

9、严禁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

22、“四查一改”内容:

1、查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到位情况。

2、查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制落实情况。

3、查安全生产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情况。

4、查安全生产队伍作风建设和技术培训情况。

一改:做好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

23、6s的内容:

1、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用,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2、整顿(seiton)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目的:工作场所一目了然,消除寻找物品的时间,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3、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目的: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

4、安全(security)重视成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 目的: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5、清洁(seiketsu)经常保持环境外在美观的状态。目的:创造明朗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

6、素养(sh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也称习惯性)。 目的:培养有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营造团队精神。

因其日语的罗马拼音均以“s”开头,因此简称为“6s”。

二、安全知识

1、电气设备着火首先选干粉、1211灭火器,不得已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绝对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和干沙灭火

2、电气五防:防止误拉合电气设备的开关、 防止带负荷误拉合刀闸、 防止带负荷装设接地线和接地刀闸、防止带接地线合开关和刀闸、 防止走错带电设备的间隔

3、倒闸操作的顺序:线路上工作送电时,先高压侧后低压侧;停电时相反

设备送电时,先电源侧后负荷侧;停电时相反

4、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的措施:

一、停电二、验电三、装设地线四、挂标识牌和装设遮栏

5、雷雨天气,要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6、交流电 10 毫安和直流电50 毫安为人体安全电流。

7、操作中发生疑问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值班调度员或值班负责人报告,弄清楚因后,再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 操作票,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

8、禁止在起重机吊着的重物下边行走或站立。

9、巡视配电装置,进出高低压开关室,必须随手 将门锁好。

10、一级动火工作票适用于发电厂的一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作业,有效时间为48小时;

11、二级动火工作票适用于发电厂的二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作业,有效时间为7天

12、禁止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机器的旋转和移动的部分,以及把手伸入栅栏内。

13.清拭运转中机器的固定部分时,不准把抹布缠在手上或手指上使用,只有在转动部分对工作人员没有危险时,方可允许用长嘴油壶或油枪往油盅和轴承里加油。

14.进入高空作业现场应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高处工作传递物件,不得上下抛掷 。

15、发现有人被强酸、强碱灼伤后,首先应用大量清水冲洗。

16、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氧化性气体的容器间距不应小于8米。

17、氢气瓶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

18、氢气设备生产系统各部位必须使用铜质或铍铜合金工具。

19、当运行中的电动机发生燃烧时,应立即将电动机电源切断,并尽可能把电动机出入口通风口关闭,然后才可用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严禁使用能导电的灭火剂进行灭火,旋转电机火灾时,严禁使用干粉灭火器或干砂直接灭火。

20、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报告当值值长,并立即将有关设备电源切断,采取紧急隔停措施。大唐鲁北值长电话是 2620、2621 。

三、基础知识

1、搬运和使用浓酸或强碱性药品对工作人员有何要求

答:工作人员应熟悉药品的特性和操作方法,并根据工作需要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穿橡胶围裙及长筒胶靴(裤脚须放在靴外)。工作负责人必须检查防护设备是否合适。

2、《安规》中对化学汽水取样工作有何要求

答:⑴汽、水取样地点,应有良好的照明。取样时应戴手套。汽水取样必须通过冷却装置,应保持冷却水管畅通和冷却水量充足。取样时应先开启冷却水门,再慢慢开启取样管汽水门,使样品温度一般保持在30度以下。调整阀门开度时,应避免有蒸汽冒出以防烫伤。取样过程中如遇冷却水中断时,应立即将取样入口门关闭。

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严禁动火:

a.油船、油车停靠的区域; b.压力容器或管道未泄压前;c. 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未清理干净前; d. 风力达5级以上的露天作业; e. 遇有火险异常情况未查明原因和消除前。

4、工作票由工作票签发人或工作负责人填写。一份工作票中,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三者不得相互兼任。一个工作负责人不得在同一时间内担任两个及以上工作任务的工作负责人。

5、对工作人员的着装有何要求

答: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不应有可能被转动的机器绞住的部分;工作时必须穿着工作服,衣服和袖口必须

扣好;禁止戴围巾和穿长衣服。工作服禁止使用尼龙、化纤或棉、化纤混纺的衣料制做,以防工作服遇

火燃烧加重烧伤程度。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禁止穿拖鞋、凉鞋,女工作人员禁止穿裙子、穿高跟鞋。

辫子、长发必须盘在工作帽内。做接触高温物体的工作时,应戴手套和穿专用的防护工作服。

6、触电急救基本原则

答:(1)应尽快采取正确措施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如在高空工作,抢救时必须注意防止高空坠落

(3)根据触电者伤情,立即在现场或附近就地开展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等抢救工作

(4)救治要坚持不懈的进行,要有信心、耐心,不要因一时抢救无效而放弃抢救;

(5)救护进要保持头脑清醒,切记注意要防止发生救护人员触电事故。

7、各岗位故障处理总原则

答:a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手段尽快消除事故根源,防止事故的扩大。在设备确已不具备运行条件或继续运行对人身、设备有严重危害时,应立即停止。

b 发生事故时,值班人员应迅速向班长、值长汇报,并迅速果断地按照现场规程的规定处理事故。

c 当发现本规程没有列举的事故情况时,值班人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实际情况,主动果断地采取措施。事故处理完毕后,应记录清楚,进一步分析事故原因,以便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8、外围运行值班员的职责

(1)负责所管辖设备的安全运行,正确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设备检修备用及所存在的缺陷。

(2)在班长的领导下进行运转操作和事故处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调整、试验、维护工作。(3)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发现设备缺陷或异常,应立即汇报班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搞好文明生产负责岗位的卫生清洁工作及工器具的管理。

(5)努力学习业务技术,全面掌握运转要领,提高运行水平。

(6)按交接班制进行交接班,遵守劳动纪律,搞好团结,严格执行请假制度。

9、对值班人员的巡回检查有哪些要求

(1)值班人员应按规定对现场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汇报班长并及时处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2)巡回检查时要认真仔细,对表计变化、异常声音、振动、温度、料位和设备缺陷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检查中发现设备异常或缺陷,应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采取措施,迅速处理并及时汇报领导,处理完毕后,将采取的措施和处理结果填写在运转日志中,并详细注明内容和具体位置。

(4)值班人员对所管辖的设备每小时检查一次,班长对所属设备的检查每班不少于1次,设备异常情况下应增加检查次数。

(5)如有规定的巡回检查时间内没有进行巡回检查而使设备异常和故障因发现不及时而造成扩大,其后果由岗位值班人员负责。

10、个人劳动保护和不安全行为:

1.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帽带,或安全帽不合格。

2.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不合格,或安全带未按规定定期检验。

3.酒后进入施工现场、工具房、或酒后操作设备。

4.穿高跟鞋、凉鞋、拖鞋,赤脚、赤膊、穿短裤、裙子、背心等进入施工现场。

5.未按规定正确使用劳护用品。

6.高空作业上下抛掷物件,或不正确使用工器具。

7.在禁烟区内吸烟,或在禁火区域内未经批准动火。

8.起重违反十不吊、焊工违反十不焊。

9.擅自拆除警示牌、遮拦、栏杆、盖板、罩壳等安全实施。

10.无证擅自操作、动用特种作业范围内的设备。

11.施工现场、工具房、宿舍等场所使用典钨灯、电炉、或生火等取暖。

12.无视领导、安监人员的警告,出口伤人。

13.无作业票进行工作,或领导违章指挥。

11、火灾报警的要点是什么

答:1、火灾地点;2、火势情况;3、燃烧物和大约数量;4、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12、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原理及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由桶身(钢瓶)、启闭阀、喷筒及虹吸管组成,二氧化碳成液态灌入钢瓶内,在20度时钢瓶内的压力为6mpa.使用时液态二氧化碳从灭火器喷出后迅速蒸发,变成固体雪花状的二氧化碳,又称,其温度为-78度。固体二氧化碳在燃烧物体上迅速挥发而变成气体。当二氧化碳气体在空气中含量达到30%-35%时,物质燃烧就会停止。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v以下的电器及油脂等的火灾。但不适用扑救某些化工产品(如金属钾、钠等)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为手提式、分为手轮式和鸭嘴式。使用鸭嘴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手拿喷筒对准火源,一手紧握鸭舌,气体喷出即可。使用手轮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手拿喷筒对准燃烧物,一手拧开梅花轮,气体喷出即可。

13、干粉灭火器使用原理及方法

干粉灭火器主要由盛装粉末的粉桶、贮存二氧化碳的钢瓶、装有进气管和出粉管的器头及输送粉末的喷管组成。干粉灭火器是以高压二氧化碳气体作为动力,喷出粉末扑救火灾的。干粉灭火器主要适用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期火灾。干粉灭火器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使用时,应先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喷口对准火源,另一手紧握导杆提环,将顶针压下,干粉即喷出。

14、1211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适用的火种有哪些

1211灭火器主要由筒身(钢瓶)和筒盖两部分组成。钢瓶内装满1211灭火剂,筒盖上装有压把、压杆、喷嘴、密封阀、虹吸管、保险销等。1211是卤化物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的代号,是;卤代烷灭火剂中使用较广的一种。主要适用于扑救油类、精密机械设备、仪表、电子仪器设备及文物、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初期火灾。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把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阀开启,1211灭火剂在氮气压力作用下,通过虹吸管由喷嘴喷出,松开压把开关,喷射即中止。

15、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重点考虑工作场地和环境的因素有哪些

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重点考虑工作场地和环境的因素有:工作场地;工作环境;工具、设备;操作程序及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思想情绪、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及能力等。

工作负责人在组织作业时,要特别重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思想情绪的异常波动,并作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16、电机、辅机轴承振动不超过下列数值(有特殊说明除外):

额定转速r/min 750以下 1000 1500 1500以上

振动值(mm)双振幅 0.12 0.10 0.085 0.05

17、辅机轴承温度不超过下列数值(有特殊说明除外):

类别 种类 滚动轴承 滑动轴承

电动机 95℃ 80℃

辅机 80℃ 70℃

值班人员应每小时对转动设备检查一次,保持转动设备油位正常,当油位低时,应及时补充

18、煤粉爆炸的条件及危险浓度

1、煤粉的浓度。2、点燃能。3、煤粉混合物中氧气的浓度。当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于16%时不会发生爆炸。煤粉浓度上限0.21-0.25kg/m3, 煤粉浓度下限5-6kg/m3,易爆煤粉浓度1.7-2.0kg/m3,最大爆炸压力0.31-0.33mpa.

19、转动机械的检查

1、减速器、轴承油位正常,油面镜清晰,油质良好,有高、低油位标志,轴承带油良好,用润滑油脂润滑的轴承,应有足够的油脂,手拧油杯应灵活。

2、各设备的油质良好,油位计及油镜清晰完好。油位正常,电加热器应完好,油过滤器安装正确,切换灵活。

3、联轴器连接牢固,旋转灵活无卡涩,地脚螺丝紧固,保护罩安装完整、牢固。

4、转动机械周围应清洁,无积油、积水及其它杂物。

5、电动机绝缘合格,电源线、接地线连接良好,旋转方向正确。电流表、启、停开关指示灯应完好,电流表应标有额定电流红线。

6、轴承及电动机线圈温度测量装置完好,可靠。

7、各冷油器、冷却风机进、出口管路畅通,连接牢固。

8、各传动皮带轮连接牢固,手盘灵活,皮带无打滑、跑偏现象。

9、各转机事故按钮完好并加盖。

20、泵的检查

1、检查各泵叶片应无磨损和腐蚀,泵内无异物和积浆。2、检查各泵密封装置完好,无漏泄。

3、手盘对轮应灵活无卡涩现象。4、检查泵油镜内油位在1/ 3以上。

5、检查泵的轴承冷却水投入并溢流。

21、电动机启动时的注意事项

通知送电的设备在送电人员未返回或得到送电人员已送好电的明确答复之前操作人员不得启动设备运行;电动机的允许启动的次数,按厂家规定进行,在厂家没有规定则对鼠笼式电动机,允许冷态启动两次,热态下启动一次,容量在100kw及以上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小于5分钟,容量在100kw以下电动机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小于3分钟,只有在处理事故时以及启动时间不超过2~3秒的电动机,可以多启动一次;电动机瞬间启动一次 ,应算一次启动。启动过程中,操作员应监视电流表、转速表,计算启动时间(从启动到电流表返回),判断设备启动是否正常,发现电流表指示异常,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并检查异常情况,并汇报程控主值。

22、电动机发生哪些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1、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时。

2、电动机及所属设备有冒烟,着火或强烈焦味时。

3、电动机所带机械严重损坏时。

4、通电情况下转速急剧下降时。

5、受外界灾害(如火浸、火灾等)威胁,不停用有危险时。

6、电动机的振动或轴向窜动起过允许值时。

7、电动机所带机械部分发生强烈振动时。

8、电动机的电流超过正常允许值,并处理无效时。

9、电动机外壳及轴承温度急剧上升,超过允许值且继续上升时。

第3篇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家标准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 14541-93

guide for nntenanceand supervision of inservice turbine mineral oil used for power plants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7-11批准 1994-05-01实施

本导则是参照了iec tc10 236—85《汽轮机矿物润滑油使用与维护导则》和 astm d4378—84a《运行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油监督》,并对国内部分电厂 汽轮机油的使用维护情况作了调研与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由于各 单位情况不尽相同,在使用本导则时必须参考设备的类型和使用状况以及设备用油 的特性,必要时还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说明。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导则适用于电厂汽轮机系统用作润滑和调速的矿物油,也适用于水轮机调相 机及给水泵等电站其他设备方面所用的矿物汽轮机油。

1.2 本导则的目的是为电厂设备操作人员评价油品在设备中的使用状况,做好油质 监督维护工作提供指导。对油质评价的要求、油在使用中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及防 止油质劣化的措施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1.3 本导则不适用于各种用作汽轮机润滑和调速的非矿物质的合成液体。

2 引用标准

gb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26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 2537 汽轮机油

gb 7596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gb 759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 7599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 7600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 7602 运行中汽轮机油、变压器油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

gb 7605 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

gb 11120ltsa汽轮机油(防锈汽轮机油)

gb 11143 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gb/t 12579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sd 313 油中颗粒数及尺寸分布测量方法(自动颗粒计数仪法)

sh/t 0124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08 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dl 429.2 颜色测定法

dl 429.6运行油开口杯老化测定法

dl 429.7油泥析出测定法

3 汽轮机油的性能和变质

3.1 汽轮机油根据40℃的运动粘度划分为:32、46、68和100四种牌号。炼 制时所选用的原油有石蜡基和混合基原油。炼制汽轮机油的工艺为:

原油常减压蒸馏溶剂精制白土补充精制过滤加抗氧化剂或复合添加剂。

原油常减压蒸馏硫酸精制白土补充精制过滤加抗氧化剂或复合添加剂。

以上二种工艺,通常采用溶剂精制和白土补充精制较多。酸碱精制过程,如增 加电场作用,可以促使酸渣沉降速度加快。

3.2 新汽轮机油的性能

新汽轮机油的质量应符合gb 2537或gb 11120标准,并应具备以下性能要求:

3.2.1 粘温性

选择适当粘度的润滑油,对于保证机组的正常润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粘度是 汽轮机油的重要物理性能指标之一。汽轮机油除了要求具有适当粘度外,还要求油 的粘温特性好。因油的粘度是随油温的升高而降低的,为保证机组在不同的温度下 都能得到可靠的润滑,要求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愈小愈好,即油的粘温特性好, 不随油温的升降而明显变化。油的粘度选择是由制造厂根据汽轮机参数而确定的, 油的粘度选择不当,粘度过大时功率损失大,粘度过小时会引起机组振动或设备磨 损等问题。使用单位需要更换油的粘度时应与制造厂商讨。

3.2.2 氧化安定性

运行中汽轮机油处于强迫循环状态,不可避免地与大量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另 外温度、水分、金属催化剂和其他各种杂质都会加速油品氧化,同时也与油品的化 学组成有关,不同的烃类具有不同的氧化历程(倾向),其氧化产物也不同。但是烃 类氧化初期产物大多是烃基过氧化物,而后分解为酸、醇、酮等,继续氧 化则生成树脂质,沥青质等。进一步氧化则会生成不溶于油的油泥,这些物质影 响油品其他性能的降低。

3.2.3 防锈性能

汽轮机油本身是无腐蚀性的,但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漏入蒸汽或水, 引起油系统产生锈蚀,严重时可引起调速系统卡涩机组振动、磨损等不良后果。解 决油系统因漏水而引起锈蚀的办法,除提高设备密封性减少漏汽漏水外,还要求汽 轮机油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3.2.4 起泡沫性

由于汽轮机润滑系统的油,是强迫循环方式,空气激烈地搅动,油面上会产 生泡沫,油中也会产生气泡。泡沫和气泡的生成,使油泵油压上不去而影响油的 循环,破坏油膜,发生磨损,同时油压不稳,影响调节。严重时泡沫由油箱顶部 外溢,威胁机组运行,所以油品必须具有抗起泡沫性能。

3.2.5 空气释放性

一般矿物油能溶解8%~9%(体积)空气,但是当油品通过管线、轴承、齿轮 时,溶解的空气由于压力下降形成气泡,如气泡从油中释放过慢而滞留在油中, 会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a.增加了油的可压缩性,导致控制系统失灵,产生噪声和振动,严重时甚至会 损害设备。

b.降低泵的有效容积。

c.降低泵的出口压力,特别是对于离心泵。

d.油中溶有空气,特别在高温情况下使用,会加速油的氧化变质。

油品放气性与油的组成有关。油中芳烃、环烷烃及氮、硫化合物均影响其放气 性。添加剂如硅油及某些降凝剂对放气性影响较大。通常汽轮机油中加入酸性防锈 剂(t746),若被强碱物质污染,相互作用生成不溶性皂类物质,增加气泡稳定性, 使油品的放气性变差。

3.2.6 破乳化性能和析水能力

破乳化度是汽轮机油重要指标之一。水分存在和激烈搅拌是产生乳化主要原 因。运行中汽轮机油因氧化变质产生的环烷酸皂,胶体等物质都是乳化剂,使油更 容易乳化,乳化后的油会影响润滑作用,严重时会引起轴承磨损,机组振动及锈蚀 等问题。油品如有良好的析水能力,水则会沉降到油箱的底部,及时放掉;若油品 析水能力差,就会有一定量的水分留在系统中,除对添加剂起化学作用外,还会对 润滑性能产生影响,故要求汽轮机油具有良好的破乳化性能和析水能力。

3.3 运行中汽轮机油变质因素

3.3.1 化学成分

导致运行中油品变质因素很多,其内在因素主要是油品的化学组成。基础油的 石腊烃、环烷烃和芳烃相对比例,直接影响着油品的粘度指数、倾点等理化性能, 芳烃对油品氧化安定性的影响有一定规律性,这与芳烃的结构和含量有关。一般采 取提高基础油精制深度,减少油中有害物质,加入添加剂来改进油品的质量。但如 添加剂选择不当,各种添加剂相互配合性对油品氧化安定性有一定影响,反会导致 油品的性能变坏。

3.3.2 油系统结构和设计

a.油箱用于储存系统全部用油,还起着分离油中空气、水分和各种杂质的作 用,所以油箱结构设计对油品变质起着一定的作用。若油箱容量设计过小,增加 油循环次数,油在油箱停留时间就会相应缩短,起不到水分的析出和乳化油的破 乳化,加速油的劣化。

b.油流速、油压对油品变坏都有关系。进油管中的油不但应有一定的油压,而 且还应维持一定的流速(约1.5~2m/s)。回油管中的油是没有压力的,但也应保持 有一定的流速(约0.5~1.5m/s)。若回油速度太小,回到油箱冲力也大,会使油箱 中的油飞溅,容易形成泡沫,造成油中存留气体而加速油品的变质。同时冲力造成激 烈搅拌会使含水的油形成乳化。

3.3.3 启动时油系统状况

新机组投运前,润滑系统管路往往会存在焊渣、碎片、砂粒等杂物,若未彻底 清除干净,投运后会带来很_烦,严重时会造成轴承磨损和调速器卡涩等问题, 这些杂质还能影响油的物理化学性能降低,导致油质变坏,所以润滑系统每个部件 都应预先清洗过并加强防护措施,防止腐蚀和污染物的进入,在现场贮存期间要保 持润滑油系统内表面清洁,安装部件时要使系统开口最小,减少和避免污染,保持 清洁。

3.3.4 油系统的运行温度

影响汽轮机油使用寿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运行温度,特别在系统中一般是在 轴承部位上有过热点出现时,会引起油的变质,此时应调节冷油器,控制油温。

3.3.5 油系统检修

油系统检修质量好坏,对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漏汽漏水 的机组油系统比较脏,油中会有铁锈、乳化液,沉淀物,若不能彻底清除干净,则 会降低油品的性能,有时由于检修方法不当,如用洗衣粉等清洗剂,冲洗不净,就 会造成油品被污染,检修时应尽量采用机械方法清除杂物,然后用油冲洗,循环过 滤,并采用变温冲洗方式,变温范围在30~70℃。冲洗过程应取样检验,油中杂 质含量应达到规定要求。

3.3.6 污染问题

在运行过程中,汽轮机油中污染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系统外污染物通过轴封 和各种孔隙进入;二是内部产生的污染物,包括水、金属磨损颗粒及油品氧化产 物,这些污染物都会降低汽轮机油的润滑、抗泡沫等性能。所以汽轮机油运行 中消除污染是必须进行的工作,否则不仅会加速油的变质,还会影响机组安全运 行。

3.3.7 汽轮机油受到辐射

核电站所用的汽轮机油会受到不同程度辐射的影响,发生变化是不可逆的。其 变化程度取决于油品的组分,烷烃、环烷烃所受影响比芳烃要更强,经辐射后,组 分中c—c及c—h结合键发生分裂,释放出氢气,有少量甲烷及其较高的同系 物。对非饱和烃是一种聚合反应,氢气析出的量较饱和烃少。油品受到辐射作用 后,其物理化学性能和润滑性能都会发生变化,受到辐射破坏的突出表现: 有气体析出,粘度增大,氧化安定性和反腐蚀性能下降,颜色变深,出现油泥, 酸值增大,同时产生难闻气味的化合物。同时,闪点有可能降低。这些性能的 变化,与油的组 成和添加剂有关。一般辐射剂量超过106j/kg才显示出来。

4 油质试验意义

4.1 运行油应检查外观、沉淀物。因为这是表明游离水或乳化物、不溶性油泥、纤 维和固体颗粒等脏物存在的直观依据。

4.2 颜色:按dl 429.2方法试验。

新汽轮机油一般是浅色的,在运行中颜色会逐渐变深,但这种变化趋势比较缓 慢。若油品的颜色急剧加深还不足以说明油质的变坏程度,必须进行其他的试验项 目加以补充证明。但应考虑,有些油品暴露于光线下,也会加深油品的颜色,试验 时应注意这一点。

4.3 水分:按gb 7600定量方法试验。

汽轮机油中水分的存在会加速油质的老化及产生乳化,同时会与油中添加剂作 用,促使其分解,导致设备锈蚀。水的存在表明冷油器泄漏、大气中湿气进入油箱 或轴封部件密封不严,携带蒸气进入油中所致。

4.4 运动粘度:按gb/t265方法试验。

检验汽轮机油的粘度,主要是鉴别所补加的油是否正确或油中是否有污染物存 在。

4.5 闪点(开口):按gb/t267方法试验。

汽轮机油的闪点是机组安全运行的一项控制项目。因机组过热或混入轻质油品 均可影响闪点,一经发现闪点异常,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4.6 酸值:按gb/t264或gb7599方法试验。

油酸值是一项较重要的指标,它能反映油质的劣化情况,以便采取正确的维 护措施。

4.7 氧化安定性:按sh/t 0124方法试验

氧化安定性试验是用来评价汽轮机油使用寿命长短的一种手段。国产新汽轮机 油出厂时,氧化安定性是属于保证项目。运行中油的测定可以提示应采取适当的维 护措施或添加抗氧化剂,以延长油使用寿命。

4.8 防锈性能:按gb/t11143方法试验。

防锈性能是目前防锈汽轮机油较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系统中因某种原因而带 入水分,则较易造成整个系统或某些部件的锈蚀。因此汽轮机油中需添加防锈剂。 运行中随着水分和颗粒的排除,均会使防锈剂减少而导致防锈性能下降,所以在适 当时候应考虑补加防锈剂。

4.9 油泥和沉淀物:按dl 429.7方法试验。

这些物质是溶解于油中的化合物。它是由油自身的氧化或者外部杂质溶解于油 中(设备结构中采用的材料溶解于油)而产生的,它能显示油品变质的迹象。一旦产 生油泥时,需对氧化安定性进行检查。

4.10 破乳化性能:按gb 7605方法试验。

若油品乳化,油水不易分离,则表明油品已经变质或被某些表面活性物质所污 染,长期运行下去容易造成系统某些部件的锈蚀,应对油进行处理或加入破乳化 剂,以使油、水能很好分离。

4.11 起泡沫性:按gb/t 12579方法试验。

本试验表示油形成泡沫的倾向和形成泡沫后泡沫的稳定性。汽轮机油形成泡 沫,威胁机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采取消除泡沫的措施,如添加消泡剂或进行其 他方式的处理。

4.12 空气释放值:按sh/t 0308方法试验。

本试验是表示油中存留空气(气体)的性能。尤其对于大容量机组,特别是调速 系统空气释放值是愈小愈好,有利于润滑和调节作用,使用某些消泡剂(如硅油类) 将不利于空气的释放。

4.13 颗粒度试验:按sd 313方法试验。

油中颗粒度的测定,对于要求严格的大容量机组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应强调的 是对于新机组启动前或运行检修的汽轮机油系统,必须进行认真的清洗和冲洗。运 行中如发现油中颗粒数突然增加,需立即检查净化装置的过滤层,如发现腐蚀或磨 蚀颗粒,应对油系统进行精密过滤处理,并查明颗粒来源,必要时应停机检查,以 消除隐患。

5 取样

当从贮油桶或运行设备内取样时,正确的取样技术和样品保存是很重要的(见 gb7597)对于颗粒计数测定有专门的取样方法(见sd313)。

5.1 新油到货时的取样

对新到货或准备新购置的油品,应当严格地执行取样手续,以使样品具有代表 性。

5.1.1 新油以桶装形式交货时,取样数目和方法应按gb7597方法进行,应从污染 最严重底部取样,必要时可抽查上部油样。如怀疑大部分桶装油有不均匀现象 时,应重新取样;如怀疑有污染物存在,则应对每桶油逐一取样。并应逐桶核 对牌号、标志,在过滤时应对每桶油进行外观检查。

5.1.2 对油槽车应进一步从下部阀门处进行取样。因为留在油槽车底部的阀门导管 上的粘附物可能使油品部分的污染,特别是装过不同油品的油槽车,更有可能出现 上述的污染,必要时抽检上部油样。

5.2 运行中从设备内取样

5.2.1 正常的监督试验,一般情况下从冷油器中取样。

5.2.2 检查油的杂质及水分时,应从油箱底部取样。

5.2.3 在发现不正常情况时,需从不同的位置上取样,以跟踪污染物的来源和寻找 其他原因。

5.2.4 如果需要时,从管线中取样,则要求管线中的油应能自由流动而不是停滞不 动,避免取到死角地方的油。

5.3 取样瓶

取样瓶一般为500~1000ml的磨口具塞玻璃瓶,并应符合下述要求:

5.3.1 取样瓶应先用洗涤剂进行充分清洗,再用自来水冲洗然后用去离子水(或蒸馏 水)冲洗干净,放于105℃烘箱中干燥冷却后,盖紧瓶塞,备用。

5.3.2 取样瓶应能满足存放的要求。无盖容器或无色透明玻璃容器是不适于贮存 的,应采用磨口具塞的棕色玻璃瓶。

5.3.3 取样瓶应足够大,以适应试验项目的需要,一般为1000ml是足够用的。

5.3.4 对于新油验收或进口油样,一般应取双份以上的样品,除试验所需的用量以 外,应保留存放一份以上的样品,以备复核或仲裁用。

5.4 标记

每个样品应有正确的标记,一般取样前应将印好的标签粘贴于取样容器上。标 签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a.单位名称;

b.机组编号;

c.汽轮机油牌号;

d.取样部位;

e.取样日期;

f.取样人签名。

取样完后,应及时按标签内容要求,逐一填写清楚。

6 新油的评定

汽轮机油的取样、检验和注入机组中循环,均应按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特别 需要有经验的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应对全过程的微小细节严 加注意,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6.1 新油交货时的验收

在新油到货时,应对接受的油样进行监督,以防止出现差错,或交货时带入污 染物。所有的样品应在注入时进行外观检验。对国产新汽轮机油应按gb2537或 gb11120验收;对从国外进口的汽轮机油则应按有关国外标准或按iso8068的标 准验收或按合同规定指标验收。

6.2 新油注入设备后试验程序

6.2.1 当油装入设备后进行系统冲洗时,应连续循环,对系统内各部件进行充分清 洗,以除去在安装、管道除锈过程中所遗留的污染物和固体杂质。直到取样分析各 项指标与新油无差异,特别是对大机组清洁度有要求的,必须经检查清洁度达到要 求时,才能停止油系统的连续过滤循环(国内目前正在建立清洁度的标准,在尚未 建立完善以前,一般情况下可按sae 7491中的5~6级或nas 1638中的8~9 级才符合要求)。

注:sae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标准。nas为美国宇航标准。

6.2.2 新油注入设备,经过24h循环后,从设备中采取4l油样,供检验和保存用。

试验项目:外观——清洁、透明、无游离水。

颜色——符合新油指标。

粘度——符合新油指标。

酸值——符合新油指标。

闪点——符合新油指标。

颗粒数量:符合规定的指标。

7 运行中汽轮机油的检验

运行中汽轮机油除定期进行较全面的检测以外,平时必须注意有关项目的监督 检测,以便随时了解汽轮机油的运行情况,如发现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机组 安全运行。

7.1 运行中的日常监督

7.1.1 现场检验:现场检验包括以下性能的测定:

外观:目测无可见的固体杂质;

水分(定性):目测无可见游离水或乳化水;

颜色:不是突然变得太深。

以上项目和运行油温、油箱油面高度均可由汽轮机操作人员或油化人员观察、 记录。

7.1.2 试验室检验:

试验室检验,250mw机组以上按表1、表2、表3进行。250mw及以下 按gb 7596规定进行。大多数试验可在电厂化验室进行,某些特殊试验项目需 经过认可的试验室承担,如颗粒度试验等。

7.2 检验周期

至少每星期检查一次外观、机械杂质及游离水或乳化情况,对漏水机组应坚持 每天检查上述项目,其他试验项目按表2所列的正常试验周期外,所增加的试验次 数,有利于观察新机组的运行情况。

表3所列为各项试验的运行中超极限值可能的原因及采取措施。

8 油的相容性(混油)

8.1 汽轮机、水轮机等发电设备需要补充油时,应补加与原设备用相同牌号的新 油或曾经使用过的合格油。由于新油与已老化的运行油对油泥的溶解度不同,当 向运行油、特别是油质已严重老化的油中补加新油或接近新油标准的油时,就可 能导致油泥在油中析出,以致破坏汽轮机油的润滑,散热或调速特性,威胁机组 安全运行。因此,补油前必须预先进行混合油样的油泥析出试验,无油泥析出方 可允许补加。

表1 新汽轮机组(250mw以上)投运12个月内的检验周期表

表2 250mw以上汽轮机组正常运行检验周期表

表3 运行中汽轮机油试验数据及措施概要

注:1)参考国外标准控制限值为600ml。

2)参考国外标准控制限值为600min。

3)参考sae标准5~6级或nas1638中规定为8~9级。

4)参考国外标准控制限值为600。

8.2 混合使用的油,混合前其质量均必须检验合格。

8.3 不同牌号的汽轮机油原则上不宜混合使用,因为不同牌号油的粘度范围各不相 同,而粘度是汽轮机油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类型、不同转数的机组,要求使用不 同牌号的油,这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不允许将不同牌号的油混合使用。在特殊情 况下必须混用时,应先按实际混合比做混合油样的粘度试验,如粘度符合要求时才 能继续进行油泥析出试验,以决定是否可混。

8.4 进口油或来源不明的油,需与不同牌号的油混合时,应预先对混合前后的油进 行粘度试验。如在合格范围之内,再进行老化试验,老化后混合油的质量应不低于 未混合油中最差的一种油,方可混合使用。

8.5 试验时,油样的混合比应与实际使用的比例相同;如果运行油的混合比是未知 的,则油样采用1∶1比例混合。

8.6 矿物汽轮机油与用作润滑、调速的合成液体有本质的区别,切勿将两者混合使 用。

9 防止油劣化措施

9.1 为延长油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应对运行中油采取防劣措施。主要 有:

9.1.1 采用滤油器,随时清除油中的机械杂质,油泥和游离杂质,保持油系统的清 洁度;

9.1.2 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常用t 501抗氧化剂),以提高油的氧化安定性。对漏 水、漏汽机组,还应同时添加防锈剂(常用t 746防锈剂);

9.1.3 安装油连续再生装置(净油器),随时清除油中的游离酸和其他老化产物。

9.2 滤油器包括滤网式、缝隙式、滤芯式和铁磁式等类型,机组设计时,应根据油 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油系统重要部件对油清洁度的要求合理配装滤油器。

9.2.1 汽轮机油系统的不同部位应配有合适的滤油器,对大型机组除在油箱设有滤 网外,在润滑系统及调节系统管路上分别装设滤网或刮片式滤油器;在供给电液调 节系统的油路上,除装设一般滤油器外,还须增设磁性滤油器。必要时,旁路滤油 器前,应装设冷却器,以利从油中析出老化产物并对其滤除。

9.2.2 滤油器的截污能力决定于过滤介质的材质及其过滤孔径,金属质滤料包括筛 网,缝隙板、金属颗粒或细丝烧结板(筒)等,其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约在20~1500 μm,其过滤作用是对机械杂质的表面截留。这种金属质滤元使用后可清扫再用。 非金属滤料包括滤纸、编织物、毛毡、纤维板压制品等,其截留颗粒的最小直径约 为1~50μm,对清除机械杂质兼有表面和深层截留作用,还对水分与酸类有吸 收或吸附作用。但非金属质滤元的机械强度不及金属质,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后废 弃换新。

9.2.3 滤油器在使用中应加强检查和维修。定期检查过滤器滤元上的附着物,可以 及时发现机组、油循环系统及油中初始出现的问题。如果发现滤油器滤元有污堵、 锈蚀、破损或压降过大等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并进行清扫或更换,精密滤元一般 每年至少更换一次。

9.2.4 对大型机组,特别是漏水、漏汽或油污染严重的机组,可增设大型油净化 器。这种油净化器由沉淀箱、过滤箱、贮油箱、排油烟机、自动抽水器和精密滤 油器等组成。这种油净化器由于具有较大油容积。对油中水分、杂质的清除兼有 重力分离,过滤与吸附净化作用,净化效率高且运行安全可靠(见图1)。

图1 油净化器结构简图

1— 抽水器;2—分式网;3—袋滤器;4—油位计;5—通风机;6—过滤筒; 7—回主油箱;8—贮油箱;9—过滤箱;10—沉积箱

图2 净油器在汽轮机油系统内安装方式

1—主油泵;2—调节阀;3—油箱及吸入管线来油;4—重调

系统;5—冷却水进出口;6—净油器进口油管;7—净油器;

8—净油器出口净化油管;9—辅助油泵

9.3 油连续再生装置(净油器)是一种渗滤吸附装置。它利用硅胶、活性氧化铝等吸 附剂除去运行油老化过程中产生的酸类等老化产物,对防止调节系统电液、伺服零 件的腐蚀有良好作用。由于吸附剂可能同时吸附油中的某些添加剂,含有防锈剂或 破乳剂的油在使用净油器后,油中应补加添加剂。

9.3.1 净油器尺寸按油量的1.5%~2%吸附剂填装量进行设计,其上、下部分做成 45°锥形,本体高度为直径的1.3~1.5倍,上、下过滤层除孔板、铜网或不锈钢网 外,上部出口端还须增设毛毡过滤层,以防吸附剂细粒带入油中。

净油器与油系统连接采用旁路循环方式,即一端连在主油泵出口油路或冷油器 入口侧,另一端与回油管路相连,返回油箱(见图2),借主油泵油压,迫使旁路油 进入净油器,自下而上通过吸附剂层,油过滤速度按每公斤硅胶1~2kg/h或按主油 路油量的2%~4%进行控制,净油器使用时,应防止油系统进气、进水或漏油。

9.3.2 净油器应选用吸附性能和机械强度均良好的吸附剂。参照附录a中a1吸附 剂在使用前须经筛选和活化处理,装入净油器后应排除内部积存的空气,吸附剂使 用失效时应立即更换。

9.4 t 501抗氧化剂。学名2,6二叔丁基对甲酚,适合在新油(包括再生油)或轻度 老化的油中添加,国产新油一般都加有这种抗氧化剂。使用抗氧化剂及其阻化油须 注意以下事项:

9.4.1 药剂的质量应按附录a中a3质量验收合格,并注意药剂的保管,以防变质。

9.4.2 对不明牌号的新油(包括进口油)、再生油以及老化污染情况不明的运行油应作 油对抗氧化剂的感受性试验,以确定是否适宜添加和添加时的有效剂量。如遇感受 性差的油,必要时可将油净化或再生处理后再作试验。

9.4.3 t 501抗氧化剂有效含量,对新油、再生油,应不低于0.3%~0.5%;对运行 油,应不低于0.15%,当其含量低于规定值时,应进行补加。

9.4.4 运行油添加抗氧化剂应在设备停运或补加新油时,进行添加前,运行油须经 彻底净化,除去水分、油泥和杂质。

应采用热溶解法添加,即将药剂在50~60℃油中溶解,配成5%~10%含量 的油溶液,再将其通过压滤机注入主油箱,并用压滤机循环使与运行油混合均匀。

药剂添加后应对运行油质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9.4.5 添加抗氧化剂的油,在使用中应定期测定抗氧化剂含量,了解油质变化与抗 氧化剂消耗情况,如发现油质老化严重且抗氧化剂含量已低于规定值时,应对油进 行处理,当油质合格后再补加抗氧化剂。

9.5 t 746防锈剂,学名十二烯基丁二酸,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对金属具有良好防锈 作用,在汽轮机油中添加量一般为0.02%~0.03%。国产防锈汽轮机油中也加有这 种防锈剂。t746防锈剂也可与t 501抗氧化剂复合配制,称1#复合添加剂,专供 汽轮机油用,使用防锈剂或防锈汽轮机油应注意以下事项:

9.5.1 药剂质量应按附录中a4十二烯基丁二酸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合格,并注意药 剂的保管,以防变质。

9.5.2 运行油中添加防锈剂应先作添加效果试验,包括液相锈蚀试验和破乳化度、 氧化安定性等。如防锈效果良好且对油质无不良影响时,方可正式添加。

9.5.3 运行油系统在第一次添加防锈剂前,应将系统各部分包括油箱、管路等彻底 清扫或清洗干净,以利防锈剂在添加后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添加时将药剂按 需要量配成5%~10%的油溶液,通过滤油机注入油箱并循环过滤,使之与运行油 混合均匀。添加前后均应对运行油质进行检测,观察添加后有无异常情况。

9.5.4 防锈汽轮机油在使用中按规定应定期进行液相锈蚀试验,如发现防锈剂已消 耗,应在机组检修时进行补加,补加量控制在0.02%。

9.6 为提高油防劣措施效果,还应从油系统设计、运行维护与检修等方面进行配合 与改进。例如在设计上采取措施,防止空气水分进入油循环系统;在运行维护上减 少漏水、漏气,降低轴承油温,经常排除油箱中积水和油泥沉淀物,保持油系统清 洁度;检修时做好加油、补油和油系统清扫等工作。

10 油处理方法

10.1 油处理包括对运行油和废、旧油的净化或再生处理。其中对运行油,还包括 不停机条件下临时性的净化或再生处理。

10.2 净化处理:指仅用物理方法除去油中水分、油泥和机械杂质等。常用的方法 有:离心分离、机械过滤和真空过滤。

10.2.1 离心分离是汽轮机油净化最常用的方法。离心式分离机(规格参照附录a中 a2.2)借具有碟形金属片的转鼓在高速旋转下产生的离心力,使油中水分、杂质与 油分开而达到净化目的,离心分离机一般在油中出现大量水分、杂质时使用。

使用离心式分离机净化油时,应根据油相对密度和含水量情况,正确选择旋转 鼓的调节环和装配方式。为防止油的氧化,油温应不大于60℃,但为提高分离机 的出力,当油温过低时(低于15℃)应加装预热器,适当提高油温(一般在55~60℃)。

图 3 汽轮机油真空滤油系统图

1—真空泵;2—环网盘;3—喷油头;4—真空罐;

5—潜油泵;6—逆止阀;7—过滤器;8—电热器

图 4 离心式滤油机串联进行二级过滤

1—油箱;2—一级离心机;3—排水渣管;4—二级

过滤连接管;5—二级离心机;6—净油回油管

10.2.2 机械过滤对油的净化程度较离心分离高,但对含有大量水分、杂质的油,常 需用离心分离机或其他滤油器进行粗滤,以提高其过滤效率。为提高脱水效果,滤 油时油温一般不高于40℃,且过滤介质在使用前须充分干燥。常用压力式过滤机 规格,参照附录a中a2.1。

10.2.3 真空过滤对汽轮机油净化处理常作为离心分离或机械过滤的辅助措施,为提 高过滤设备的效率和油的净化程度,特别是对某些闪点降低的油或严重乳化油的处 理尤为必要,汽轮机油的真空过滤,在装置系统和工艺方法上与变压器油用的基本 一样(见图3),但由于汽轮机油粘度较大且含水量一般也较多,需对真空滤油装置 的油雾化方式,真空泵造型以及潜油泵电机保护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改善装置 的净化效率与使用可靠性。

10.2.4 运行油的滤油处理,常采用旁路循环方式,即将滤油机进出口与主油箱相 连,由油箱底部放油阀门将污油注入滤油机,经净化后再返回主油箱净油区。为提 高净化效率,必要时,可采用两台离心分离机串联进行多级过滤(如图4),操作上 还应设法避免油系统可能有循环不到的死角,不停机滤油时,应做好安全措施, 要特别注意维持油箱正常油位,防止管路系统跑油或进空气,过滤油量一般 控制在总油流量的10%~20%。

10.3 再生处理: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油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恢复或 改善油的理化指标,再生处理常用方法是吸附剂法;对严重劣化的油,可采用硫酸 白土法,要再生的油,一般都需要事前净化过滤,除去水分和杂质。再生后的油, 也应经过严格净化过滤,以防吸附剂等残留物带入运行设备。为恢复和改善油的性 能,必要时还应添加或补加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10.3.1 吸附剂法可分为接触法与渗滤法,其中接触法只适合处理从设备上换下的油 (包括旧油和废油)。

a.接触法系采用粉状或微球状吸附剂(如活性白土、801吸附剂)和油在搅拌下 进行接触再生,其再生效果与温度、接触搅拌时间以及吸附剂性能、用量等因素有 关。应根据油质劣化程度并通过小型试验确定处理时的最佳工艺条件。另外,还要 注意在处理过程油中原有添加剂可能发生损失及其他副作用。

对处理防锈汽轮机油,如吸附剂处理不掉油的臭味,再生前可采用过热蒸汽 (170~220℃)通入油中吹洗的方法。

b. 渗滤法所用装置的结构原理与运行油连续再生装置相同,但设计尺寸应 适当加大。可填装较多的吸附剂,且装置要便于装拆和移动,渗滤再生装置的工 作方式,可用泵强迫渗滤(图5),也可借助油的高位差重力进行自流渗滤(图6)。 所用吸附剂的选择与处理同9.3.4条要求。由于汽轮机油粘度较大,渗滤再生时 温度应预热至70~90℃,如油中含有较多水分、沉淀物,再生前应先用离心分 离机净化。

图 5 油渗滤法再生系统(间隙作业)

图 6 油自流渗滤法再生系统

10.3.2 硫酸白土法主要包括两个工序:硫酸处理与白土处理。硫酸处理能除去油中 多种老化产物,配合白土处理又能清除酸处理后残留在油中的不良物并进一步改善 油质。因此,硫酸白土法能使油得到深度再生。但也会使油中含有添加剂和一些理 想组分带来损失。

应根据油劣后化程度和对再生油的质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再生药剂用量与处 理工艺条件。

为改善硫酸白土法再生油的氧化安定性,可通过试验,在再生油中添加t501 抗氧化剂或与一定比例的新油混合使用。

对劣化特别严重的油,可在工艺过程中增加碱处理工序,即采用酸碱白土法。

11 技术管理与安全要求

11.1 库存油管理应严格做好油的入库、储存和发放三个环节,防止油的错用、错 混和油质劣化。

11.1.1 对新购进的油,须先验明油种,牌号并检验油质是否合格。经验收合格的油 入库前须经过滤净化合格后方可灌入备用油灌。

11.1.2 库存备用的新油和合格的油,应分类、分牌号、分质量进行存放。所有油 桶、油罐必须标志清楚,挂牌建帐。且应帐物相符,定期盘点无误。

11.1.3 严格执行库存油的油质检验。除按规定对每批入库、出库油作检验外,还要 加强库存油移动时的检验与监督。油的移动包括倒罐、倒桶以及原来存有油的容器 内再进入新油等。凡油在移动前后均应进行油质检验,并作好记录,以防油的错混 与污损。对长期储放的备用油,应定期(一般3~6月一次)检验,以保持油质处于 合格备用状态。

11.1.4 为防止油在储存和发放过程中发生污损变质,应注意:

a.油桶、油罐、管线、油泵以及计量、取样工具等必须保持洁净,一旦发现内 部积水、脏物或锈蚀以及接触过不同油品或不合格油时,均须及时清除或清洗 干净。

b.尽量减少倒罐、倒桶及油移动次数,避免油质意外的污损。

c.经常检查管线、阀门开关情况,严防串油、串汽和串水。

d.准备再生处理的污油、废油应用专门容器盛装并另库存放,其输油管线与油 泵均与合格油严格分开。

e.油桶严密上盖,防止进潮并避免日晒雨淋;油罐装有呼吸器并经常检查和更 换其吸潮剂。

11.2 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关技术档案与技术资料。主要有:

11.2.1 主要用油设备台帐:包括设备铭牌主要规范,油种、油量、油净化装置配备 情况,投运日期等记录;

11.2.2 主要用油设备运行油的质量检验台帐:包括换油、补油、防劣化措施执行, 运行油处理等情况记录;

11.2.3 主要用油设备大修检查记录;

11.2.4 旧油、废油回收和再生处理记录;

11.2.5 库存备用油及油质检验台帐:包括油种、牌号、油量及油移动等情况记录;

11.2.6 汽(水)轮机油系统图、油库、油处理站设备系统图等。

11.3 油库、油处理站设计必须符合消防与工业卫生有关要求。油罐安装间距及油 罐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具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参照附录b)且应设置油罐防护堤。 为防止雷击和静电放电,油罐及其连接管线,应装设良好的接地装置,必需的消防 器材和通风、照明、油污废水处理等设施均应合格齐全。油再生处理站还应根据环 境保护规定,妥善处理油再生时的废渣、废气、残油和污水等,以防污染环境。

11.4 油库、油处理站及其所辖储油区应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制度,杜绝油的渗漏与 泼洒,地面油污应及时清除,严禁烟火。对用过的沾油棉物及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均 应清除干净。油罐输油操作应注意防止静电放电。查看或检修油罐油箱时,应使用 低电压安全行灯并注意通风等。

11.5 从事接触油料工作必须注意有关保健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吸入油雾或油蒸 汽;避免皮肤长时间过多地与油接触,必要时,操作需戴防护手套及围裙,操作前 也可涂抹适当的护肤膏,操作后及饭前应将皮肤上的油污清洗干净,油污衣服应经 常清洗等。

附 录 a

防止油老化措施和油处理方法所用材料及设备

(补充件 )

a1 常用吸附剂性能(见表a1)

表a1

a2 常用油处理设备规格

a2.1 压力式滤油机(见表a2)

表 a2

a2.2 离心式滤油机(见表a3)

表 a3

a3 t 501抗氧化剂的质量标准(见表a4)

表 a4

注:1)贮存后允许变为淡黄色但仍可使用。

2)测定水分时,手续改为取3~4ml溶液甲,以溶液乙滴定至终点。不记录 读数。然后迅速加入试样1g(称准至0.01g)在不断搅拌下使之溶解,用溶液乙滴定 至终点。

a4 十二烯基丁二酸防锈剂(t 746)技术指标(见表a5)

表 a5

注:1)、2)、3)试验用油均为20号或32号;未加添加剂的汽轮机油其防锈剂添 加量为0.03±0.01。

附 录 b

油库的安全要求

(补充件)

b1 一个油罐区内油罐壁间的防火距离(见表b1)

表 b1

注:d为两相邻油罐中较大的油罐直径,m。

b2 油储罐与周围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见表 b2)

表 b2

注:① 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算起,但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 建筑物的距离最小不应小于10m。

② 一个单位如有几个储罐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中相 应四级建筑的间距值。

③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房屋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构件最低的耐火 极限决定的,具体是:一级为1.50h,二级为1.00h,三级为0.50h,四级为0.25h 。

附 录 c

汽轮机油国内外标准索引表

(参考件)

表 c1

注:gb——国家标准; jis——日本国家标准;

sd——水利电力部标准; гост——苏联国家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din——联邦德国工业标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p——英国石油协会标准;

iso/dp——国际标准建议草案; bs——英国国家标准;

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stas——罗马尼亚标准。

ansi——美国国家标准;

附 录 d

各种粘度表示法简介

(参考件)

表 d1 各种粘度表示法简介表

注:1)除动力粘度外,运动粘度的换算关系式皆为经验公式,其结果为近似 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湖南电力试验研究所、湖北电力试验 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坚明、李荫材、郝汉儒、孙桂兰。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3篇)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涵盖了电厂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旨在确保电厂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这份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强调预防为主,规范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安全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电厂运行信息

  •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3篇)
  •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3篇)96人关注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汇总涵盖了电厂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旨在确保电厂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这份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强调预防为主,规范操作流程,定期 ...[更多]

  •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3篇
  •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3篇94人关注

    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是确保电力生产安全、高效、稳定的关键环节,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规范电厂的操作流程,降低运行风险,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同时也有助于提 ...[更多]

  • 发电厂运行管理制度3篇
  • 发电厂运行管理制度3篇34人关注

    发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是确保电力生产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规范,它涵盖了发电厂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人员管理、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一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 ...[更多]

  • 发电厂运行管理制度
  • 发电厂运行管理制度13人关注

    发电厂运行管理制度是确保电力生产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规范,它涵盖了发电厂的日常运营、设备维护、人员管理、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一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