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切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
篇1
焊接、切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焊接与切割作业是工业生产中的常见环节,涉及多种工艺和技术。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
1. 作业前准备
- 检查设备:确保焊接机、切割工具及其电源线无损坏,防护设备如面罩、手套齐全。
- 环境安全:清理工作区域,移除易燃易爆物品,设置防火设施。
- 工件准备:检查工件表面清洁,无油脂、水分等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2. 作业过程
- 佩戴防护装备: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必要时使用呼吸器。
- 正确操作设备:遵循设备操作手册,避免超负荷使用,保持稳定电压电流。
- 观察火焰:切割时注意火焰颜色,调整至适宜的燃烧状态。
- 定时休息:长时间作业后,应适时休息,防止疲劳影响操作安全。
3. 应急处理
- 火灾应急:一旦发生火灾,立即启动灭火器或报警系统,迅速撤离现场。
- 伤害应对:如有烧伤、割伤,立即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
篇2
冷作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焊接前的准备工作
2. 焊接过程中的人身防护
3. 焊接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4. 焊接环境的安全管理
5. 应急处理与事故预防
篇3
1. 设备检查:每次作业前,必须对龙门式焊接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气线路、焊枪、行走机构及控制系统。
2. 个人防护:操作员需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焊接面罩、防护手套、工作服及绝缘鞋。
3. 焊接环境: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通风良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4. 设定参数:根据焊接材料类型和厚度,正确设定电流、电压等焊接参数。
5. 操作程序:遵循设备操作手册,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设备设置。
6. 应急措施:熟悉并准备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7. 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保养,及时更换磨损部件,保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
篇4
焊接气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焊接与气割作业是工业生产中常见且至关重要的工艺,但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安全隐患。为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施的完好,制定以下焊接气割工安全操作规程:
1. 工作前准备:
- 检查设备:确保焊机、气瓶、软管、割炬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无漏气、损坏现象。
- 穿戴防护:佩戴防护眼镜、面罩、手套、工作服,防止飞溅物伤害。
- 清理工作区域:移除易燃易爆物品,确保工作区干净整洁。
2. 操作过程:
- 启动设备:打开气瓶阀门时应缓慢,避免压力骤增引发事故。
- 焊接切割:遵循正确的手法和角度,保持稳定,避免火花飞溅。
- 监控气体:注意氧气和乙炔的压力,适时调整,防止过高或过低。
3. 应急处理:
- 发现泄漏:立即关闭气源,疏散人员,严禁火源接近。
- 着火情况:使用灭火器扑救,切勿用水灭火。
- 个人受伤:及时进行急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4. 工作后收尾:
- 关闭设备:彻底关闭所有设备,断开电源,妥善存放工具。
- 清理现场:清理焊渣,确保工作区安全整洁。
- 记录与报告:记录当天作业情况,如有异常需及时上报。
篇5
1.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包括安全帽、护目镜、防护口罩、听力保护器、防护手套和防火工作服。
2. 焊接设备的检查与维护:确保设备无故障,接地良好,避免电弧火花引发的事故。
3. 工作环境的通风: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积聚。
4. 废弃物处理:妥善处理焊渣和废弃材料,防止环境污染。
5. 定期健康检查: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病。
篇6
焊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焊接机械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操作规程旨在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下是焊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检查设备:每次使用前,应检查焊接设备的电源线、接地线、焊枪、焊钳等部件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无漏电、磨损等情况。
2. 个人防护:操作者必须佩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设备,防止火花飞溅和有害气体伤害。
3. 设定参数:根据焊接材料和工艺要求,正确设定电流、电压等参数,避免过大的电流导致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
4. 焊接区域: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干燥,清除易燃易爆物品,设置灭火器以防万一。
5. 操作姿势:保持正确的站立和握持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身体损伤。
6. 断电操作:设备维修或更换部件时,务必先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7. 应急措施:熟悉紧急停机程序和应急预案,遇到异常情况能迅速做出反应。
篇7
焊接切割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业前准备
2. 个人防护装备
3. 设备检查与维护
4. 焊接切割环境
5. 操作流程
6. 应急处理与事故预防
篇8
焊接操作中的危害因素防护规程
焊接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活动,但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安全风险。这些危害因素包括:
1. 热辐射: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火焰和电弧会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可能导致烧伤和其他热相关伤害。
2. 有毒气体:焊接过程中,金属材料的蒸发和氧化可能产生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氟化物和金属烟尘。
3. 粉尘和烟雾:焊接时,金属氧化物和其它物质形成的粉尘和烟雾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4. 电击:不当的电气操作可能导致电击,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5. 物理伤害:飞溅的熔融金属、噪音和振动可能导致切割伤、听力损失和手部伤害。
6. 爆炸和火灾:焊接作业中,易燃材料的存在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
篇9
焊接工作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焊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危险性高的任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些规程主要包括:
1. 焊接前准备: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检查设备完好,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
2. 个人防护:佩戴防护眼镜、面罩、手套、工作服,防止火花飞溅和紫外线伤害。
3. 气体管理:正确存储和使用气体,防止泄漏,使用专用工具连接气瓶。
4. 电流调节:根据工件材质和厚度,合理设定焊接电流,避免过热引发事故。
5. 焊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吸入有害烟尘,注意观察焊缝质量,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6. 焊接结束后:关闭电源和气源,清理现场,妥善处理废弃焊条和焊渣。
篇10
1. 电气用具:包括电钻、电锯、砂轮机、电动扳手等。
2. 切割用具:如气割设备、等离子切割机、切割机等。
3. 焊接用具:电焊机、氩弧焊机、气体保护焊机等。
篇11
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焊接作业是工业生产中的常见环节,但其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为确保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以及设备和项目的完整性,以下是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佩戴专用的安全眼镜、焊接面罩、防护手套、防火工作服和耐热鞋,以防止飞溅物、火花和辐射伤害。
2. 环境准备:作业区域应保持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并设置适当的通风设施,减少烟雾和有毒气体的积聚。
3. 设备检查:每次使用前,应对焊机、电缆、电极和气瓶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无损坏、漏电或漏气现象。
4. 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参数,遵循正确的接头准备、定位和预热程序,以降低焊接缺陷和事故风险。
5. 应急措施: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如火灾、爆炸或电击,确保员工了解并能迅速响应。
篇12
焊接工安全操作规程
焊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且潜在风险较高的作业,为了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制定以下焊接工安全操作规程:
1. 使用合格的防护设备,如焊接面罩、防护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鞋。
2. 工作前检查焊接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电线无裸露,接地良好。
3. 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必要时设置防火屏障。
4. 检查气体瓶阀门,防止泄漏,并正确固定气体瓶。
5. 根据焊接材料选择合适的电流和电压,避免过热或火花飞溅。
6. 在封闭或有限空间内焊接,需进行通风并有人监护。
7. 使用氩弧焊等保护气体时,保持气体流通,避免窒息危险。
8. 焊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及时排除隐患。
9. 焊接结束后,关闭电源、气源,清理工作现场,确保火种已熄灭。
篇13
1. 设备准备:检查四角焊接机电源是否正常,各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2. 工件定位:将待焊接工件准确放置在机器的四个角上,确保对齐。
3. 调整参数:根据工件材质和厚度设定焊接电流、时间等参数。
4. 开始焊接:按下启动按钮,机器开始工作,完成四个角的焊接。
5. 检查质量:焊接完成后,检查焊点质量,如有问题需进行修正。
6. 清理保养:关闭设备,清理焊渣,对机器进行日常维护。
篇14
焊接操作规程
焊接操作是工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多个步骤和安全措施。以下是焊接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工具准备:确保电焊机、焊枪、防护装备(如面罩、手套、护目镜)等设备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2. 工件准备:清洁焊接部位,去除油脂、锈迹等可能影响焊接质量的物质。
3. 焊接参数设定:根据材料类型、厚度和焊接工艺要求,正确设定电流、电压和焊接速度。
4. 安全措施: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远离易燃易爆物品,设置灭火器等应急设备。
5. 操作执行:按照预设的焊接顺序和方法进行操作,保持稳定的焊接轨迹。
6. 焊接后处理:冷却焊接部位,检查焊缝质量,进行必要的打磨和修整。
7. 清理现场:收起工具,清理杂物,关闭电源。
篇15
焊接机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设备检查:在开始工作前,务必对焊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电源线、接地线、焊枪、电缆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确保无损坏和异常。
2. 安全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焊接面罩、防护手套、工作服等,以防止火花飞溅和热辐射伤害。
3. 参数设置:根据焊接材料的类型、厚度以及焊接工艺要求,正确设定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
4. 操作流程: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如预热、定位、焊接、冷却等,确保焊接质量。
5. 维护保养:工作结束后,清洁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延长设备寿命。
6. 应急处理:熟悉并掌握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如设备故障、火灾等。
篇16
1. 焊接前准备:检查设备完好,确保无漏电、漏气现象;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焊接面罩、手套、工作服等。
2. 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无易燃易爆物品;通风良好,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3. 操作步骤:正确设置电流和电压,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执行焊接时保持稳定的手势和角度。
4. 应急措施:熟悉灭火器的使用,了解急救知识,遇到紧急情况能迅速应对。
5. 焊接后处理:关闭电源和气源,清理现场,及时冷却焊接件以防止变形。
篇17
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焊接作业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涉及到火源、高温、有害气体等多种潜在危险。为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制定以下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工作前准备
- 检查设备:确认电焊机、气瓶、焊枪等设备完好无损,接线正确。
- 穿戴防护装备: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火手套、防护服等。
- 清理工作区域:移除易燃物,设置灭火器。
2. 焊接过程中
- 观察电流电压:根据材料类型和厚度调整合适参数。
- 防止火花飞溅:使用火花挡板,避免引发火灾。
- 定期检查气瓶压力:确保气体供应稳定,防止泄漏。
3. 焊接后处理
- 关闭电源和气源:完成工作后立即切断,避免无人值守时发生事故。
- 散热:等待焊接部位冷却后再进行清理或移动。
- 通风换气:清除有害烟尘,保持工作环境清洁。
4. 应急措施
- 熟悉应急预案:了解并掌握火警、气体泄漏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 呼救报警: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报警。
篇18
1. 检查设备:确保焊接设备完好无损,接地良好,防止电击风险。
2. 个人防护: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及防火工作服,避免烧伤和辐射伤害。
3. 工作环境:保持工作区域清洁,消除易燃易爆物,确保通风良好,减少有毒烟尘积聚。
4. 材料准备:检查材料质量,确保焊接部位干燥,无锈蚀、油污等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
5. 焊接工艺: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遵守焊接参数。
6. 应急措施:设立灭火器,了解并熟悉应急处理程序,以便在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下迅速应对。
篇19
焊接机安全操作规程
焊接作业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为了确保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以下焊接机安全操作规程:
1. 检查设备:在使用前,务必检查焊接机的电源线、接地线、焊枪、电缆等是否完好无损,确认无漏电现象。
2. 个人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焊接面罩、防火手套、防护服和防护鞋,防止火花飞溅伤人。
3. 工作环境:保持工作区域清洁干燥,避免易燃易爆物品靠近,设置灭火器以防意外火灾。
4. 设定参数:根据材料类型和厚度,正确设定焊接电流和电压,避免过热或熔穿。
5. 操作姿势: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伸展,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6. 断电维修:设备故障时,务必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检修。
7. 应急措施:熟悉并掌握紧急停机和火警处理程序,一旦发生异常,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篇20
钢筋焊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1. 设备检查:在开始工作前,务必检查钢筋焊接机的电源线、接地线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紧固。
2. 操作准备:佩戴好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手套、耳塞等,确保个人安全。
3. 焊接材料准备: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有油污、锈蚀,必要时进行清理。
4. 设定参数:根据焊接工艺要求,调整电流、电压等焊接参数。
5. 焊接过程:保持正确的焊接姿势,避免身体接触带电部分。
6. 工作间歇:休息时切断电源,防止意外启动。
7. 故障处理:遇到设备异常,立即停止操作,报告维修人员。
8. 清洁保养:工作结束后,清洁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篇21
热熔焊接机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检查与准备
2. 操作流程与步骤
3. 安全防护措施
4. 故障处理与应急方案
5. 维护保养与清洁
篇22
焊接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
1. 检查与准备:
- 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无杂物,电源稳定。
- 对机器人进行预启动检查,包括各关节、电缆和焊枪状态。
- 设置好机器人参数,如焊接电流、电压、速度等。
2. 启动与运行:
- 按照制造商的操作手册启动机器人,确保所有安全装置正常。
- 在安全围栏内操作,避免身体部位进入机器人活动范围。
- 监控焊接过程,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质量。
3. 应急处理:
- 遇到异常情况立即按下紧急停止按钮,避免设备或人身伤害。
- 故障排除后,重启前务必检查故障原因并修复。
4. 维护与保养:
- 定期进行机器人维护,如清洁、润滑和检查磨损部件。
- 按照制造商建议更换耗材,如焊丝、保护气体等。
5. 培训与教育:
-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知识。
-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篇23
焊接设备操作规程
焊接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主要包括电弧焊机、气体保护焊机、氩弧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等。这些设备的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焊接作业,防止意外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篇24
焊接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
一、个人防护设备
1. 工作服:穿着专用的防护工作服,确保衣物紧贴身体,避免火花飞溅。
2. 安全眼镜:佩戴防飞溅的安全眼镜,保护眼睛不受火花伤害。
3. 手套:使用耐热手套,防止手部烫伤。
4. 防护鞋:穿着防滑、耐热的防护鞋,以保障足部安全。
5. 防护面罩:进行电弧焊时,必须佩戴带有滤光片的面罩。
二、设备安全
1. 焊接机:定期检查焊接机的电源线和接地线,确保无破损、松动。
2. 气体瓶:气体瓶应稳固放置,阀门关闭时应使用专用瓶帽。
3. 焊接电缆:保持电缆清洁,避免短路或接地故障。
三、作业环境
1. 通风设施:确保实训室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有毒气体积聚。
2. 易燃物:实训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3. 灭火器材: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篇25
钢管焊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钢管焊接作业是工业生产中的常见环节,涉及到设备的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产品质量。本规程旨在为操作人员提供一套详细、实用的指导,确保焊接作业的顺利进行。
1. 设备检查:
- 在开始工作前,务必检查焊接设备的电源线是否完好,无裸露或破损。
- 检查焊枪、电缆线和地线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现象。
- 确认气体供应系统无泄漏,压力表指示正常。
2. 工作环境准备:
-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无杂物,避免绊倒风险。
- 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有害烟尘积聚。
- 设置灭火器,以防万一。
3. 个人防护装备:
- 必须穿戴防护眼镜、焊接面罩、防护手套和防火工作服。
- 使用耳塞以降低噪音影响。
4. 设备操作:
- 根据钢管材质和厚度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
- 开启设备后,预热焊枪,等待至适宜温度再开始焊接。
- 焊接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手势和适当的焊接速度。
5. 应急处理:
-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机,如设备过热、火花飞溅等。
- 如遇火灾,使用灭火器扑救,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篇26
电脑热风回流焊接机安全操作规程
电脑热风回流焊接机是电子制造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主要用于电路板组件的焊接。本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提高设备效率,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 设备检查
- 在开机前,检查焊接机的电源线是否完好,插头无损坏。
- 确认热风枪头无明显磨损或断裂。
2. 启动与预热
- 按照设备手册设置适当的温度和风速。
- 开机后,预热至少5分钟,待温度稳定后再进行焊接。
3. 工件准备
- 清洁电路板,确保无灰尘和杂物。
- 确保smd元件正确放置,无反向或错位。
4. 焊接操作
- 持握热风枪时,保持稳定,避免过度振动。
- 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为2-3厘米,避免过热导致元件损坏。
- 焊接时间控制在几秒钟内,快速而准确地完成。
5. 关机与保养
- 完成焊接后,先降低温度,再关闭电源。
- 定期清洁热风枪头,防止积碳影响性能。
6. 应急措施
- 如遇设备故障,立即断电,联系专业技术人员维修。
- 焊接过程中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
篇27
四位焊接机操作规程
一、设备准备
1. 检查四位焊接机的电源线是否完好,确保接地可靠。
2. 开启设备电源,检查指示灯是否正常,无异常声音。
3. 安装合适的焊接电极,根据工件尺寸调整电极位置。
二、工件准备
1. 清理工件表面的油污、锈迹,确保焊接面清洁。
2. 将工件定位在焊接机的夹具上,确保对齐且固定牢固。
三、焊接参数设定
1. 根据材料类型和厚度,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电压。
2. 调整焊接时间,以保证焊点的质量和效率。
四、焊接操作
1. 按下启动按钮,开始焊接过程。
2. 观察焊接过程,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查找原因。
3. 焊接完成后,等待设备冷却,然后关闭电源。
五、质量检验
1. 检查焊点外观,确认无烧穿、裂纹等缺陷。
2. 对焊点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
六、设备维护
1. 定期清理电极头,保持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2. 检查设备润滑情况,适时添加润滑油。
3. 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修。
篇28
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焊接前准备:确保设备完好,穿戴防护装备。
2. 工作环境检查:排除易燃物,保证通风良好。
3. 焊接过程中:遵守操作流程,避免电弧火花引发事故。
4. 应急处理:制定并熟悉应急预案,如火灾、烫伤等。
5. 工作后清理:及时熄灭火源,整理工作现场。
篇29
焊接材料烘焙规范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与存储
2. 烘焙设备的选择与检查
3. 烘焙温度与时间设定
4. 烘焙过程监控
5. 冷却处理
6. 材料使用前的检查
篇30
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
焊接作业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项工艺,涉及到各种材料的连接和修复。为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产品质量,制定以下焊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
1. 个人防护装备:佩戴合适的防护眼镜、防护面罩、手套、工作服和防护鞋,防止飞溅物伤害。
2. 焊接场地:保持工作区域整洁,消除易燃易爆物品,设置适当的通风设备,减少有害气体积聚。
3. 设备检查:定期检查焊机、电极、气体瓶等设备,确保其良好运行状态。
4. 电源管理:正确接线,避免短路和触电风险,使用漏电保护器。
5. 气体使用:遵守气体储存和使用的安全规定,防止泄漏和爆炸。
6. 应急准备:设立急救箱,了解并熟悉应急预案。
焊接、切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焊接、切割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
能否保障焊、割作业安全、顺利地进行,做好焊、割作业前的各项安全准备工作至为重要,焊、割工程无论大小,在动火焊、割前都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准备工作,其要点:
检查焊、割设备是否完整好用,预防焊、割设备发生事故。每天上班动火作业前,先要检查焊、割设备,主要应检查燃气或电焊机运转和使用是否正常,氧气钢瓶上的压力表是否牢固,射吸式焊、割炬是否有吸力,电弧接导线的铺设中是否有不安全因素等内容。
做好焊、割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清除各种可燃物,预防焊、割火星飞溅而引起火灾事故。尤其是临时确定的焊、割地,更应彻底检查,并要划定焊、割作业区域必要时在作业现场要拉好安全绳。可燃物与焊、割作业的安全间距一般不小于10米,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对待,如风力的大小,风向的不同,作业的部位,焊接还是切割等。总之,应以焊、割火星飞溅不到堆放可燃物的地方为界限。
查清焊、割件内部的结构情况,清除焊、割内部的易燃易爆等可燃物,预防发生爆炸事故,这是焊、割作业前极为重要的安全准备工作。尤其对临时拿来的焊、割件,决不能以为工作简单而盲目焊、割,必须在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动火焊、割。
查清焊、割件连接部位的情况,预防热传导、热扩散而引起火灾事故。如焊、割建筑的各种金属管道,必须查清是什么管道,管道内是否有可燃气体等物质,是否有压力,凡是管道内有可燃物质和压力的,决不能进行焊、割。既使是没有任何危险性的管道,也要查清管道的走向,管道所通向的部位是否有危险性,在确定查清并已排除危险因素后才能动火焊、割,在各种船舶内焊、割更应注意热导、热扩散对船体其他部位的影响,若因工作需要,须进行焊、割作业时,一定在焊、割前对受影响的部位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而后才能动火焊、割。
在临时确定的焊、割场所,要选择好适当的位置安放设备,这些设备与焊、割作业现场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燃气和电焊机旁应设立火不可近和防止触电等明显标志,并拦好安全绳,防止无关人员接近这些设备。电弧焊接的导线应铺设在没有可燃物的通道上。
查清消防设施,配备好必要的灭火设备,以防发生火灾事故。焊接工人都要学会灭火的基本方法,懂得灭火的基本知识,学会各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从事焊、割作业的工人,必须穿好工作服。在冬季,御寒的棉衣,必须缝好,棉絮不能外露,以防遇火星阴燃起火。
二、登高及水下焊接与切割的安全技术
1.登高焊接与切割的安全技术
焊工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包括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称为高处(或称登高)焊接与切割作业。
我国将高处作业列为危险作业,并分为四级:
一级高度:2-5m;二级高度5-15m;三级高度15-30m;四级高度为>30m。
高处作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是坠落,而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将高处作业和焊接与切割作业的危险因素叠加起来,增加了危险性其安全问题主要是防坠落、防触电、防火防爆以及其个人防护等。因此,高处焊接与切割作业除应严格遵守一般焊接与切割的安全要求外,还必须遵守以下安全措施:
(1)登高焊割作业应避开高压线、裸导线及低压电源线。不可避开时,上述线路必须停电,并在电闸上挂上“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2)电焊机及其他焊割设备与高处焊割作业点的下部地面保持10m以上的距离,并应设监护人,以备在情况紧急时立即切断电源或采取其他抢救措施。
(3)登高进行焊割作业者,衣着要灵便,戴好安全帽,穿胶底鞋,禁止穿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鞋。要使用标准的防火安全带,不能用耐热性差的尼龙安全带,而且安全带应牢固可靠,长度适宜。
(4)登高的梯子应符合安全要求,梯脚需防滑,上下端放置应牢靠,与地面夹角不应大于60°。使用人字梯时夹角约40°土5°为宜,并用限跨铁钩挂住。不准两人在一个梯子上(或人字梯的同一侧)同时作业。禁止使用盛装过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如油桶、电石桶等)作为登高的垫脚物。
(5)脚手板宽度单人道不得小于0.6m,双行人道不得小于1.2m,上下坡度不得大于1.3,板面要钉防滑条并装扶手。板材需经过检查,强度足够,不能有机械损伤和腐蚀。使用安全网时要张挺,要层层翻高,不得留缺口。
(6)所使用的焊条、工具、小零件等必须装在牢固的无孔洞的工具袋内,防止落下伤人。焊条头不得乱扔,以免烫伤、砸伤地面人员,或引起火灾。
(7)在高处进行焊割作业时,为防止火花或飞溅引起燃烧和爆炸事故,应把动火点下部的易燃易爆物移至安全地点。对确实无法移动的可燃物品要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例如用石棉板覆盖遮严,在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将可燃物喷水淋湿,增强耐火性能。高处焊割作业,火星飞得远,散落面大,应注意风向风力,对下风方向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大,以确保安全。焊割作业结束后,应检查是否留有火种,确认合格后方可离开现场。
(8)严禁将焊揍电缆或气焊、气割的橡皮软管缠绕在身上操作,以防触电或燃爆。登高焊割作业不得使用带有高频振荡器的焊接设备。
(9)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以及不适合登高作业的人员不得登高焊割作业。
(10)恶劣天气,如6级以上大风、下雨、下雪或雾天,不得登高焊割作业。
2.水下焊接与切割的安全技术
水下焊接与切割是水下工程结构的安装;维修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手段。它们常被用于海上救捞、海洋能源、海洋采矿等海洋工程和大型水下设施的施工过程中。
(1)水下焊接
水下焊接有干法、局部干法和湿法三种。
①干法焊接;这是采用大型气室罩住焊件、焊工在气室内施焊的方法,由于是在干燥气相中焊接,其安全性较好。在深度超过空气的潜人范围时,由于增加空气环境中局部氧气的压力,容易产生火星。因此,应在气室内使用惰性或半惰性气体。干法焊接时,焊工应穿戴特制防火、耐高温的防护服。
与湿法和局部干法焊接相比,干法焊接安全性最好,但使用局限性很大,应用不普遍。
②局部干法焊接。局部干法是焊工在水中施焊,但人为地将焊接区周围的水排开的水下焊接方法,其安全措施与湿法相似。
由于局部干法还处于研究之中,因此使用尚不普遍。
③湿法焊接。湿法焊接是焊工在水下直接施焊,而不是人为地将焊接区周围的水排开的水下焊接方法。电弧在水下燃烧与埋弧焊相似,是在气泡中燃烧的。焊条燃烧时焊条上的涂料形成套筒使气泡稳定存在,因而使电弧稳定,要使焊条在水下稳定燃烧,必须在焊条芯上涂一层一定厚度的涂药,并用石蜡或其他防水物质浸渍的方法,使焊
条具有防水性。气泡是由氢、氧、水蒸气和由焊条药皮燃烧产生的气体组成。暗褐色的浑浊烟雾系氧化铁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氧化物。为克服水的冷却和压力作用造成的引弧及稳弧困难,其引弧电压要高于大气中的引弧电压,其电流较大气中焊接电流大15%、20%。
水下湿法焊接与干法和局部干法焊接相比,应用最多,但安全性最差。由于水具有导电性,因此防触电成为湿法焊接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
(2)水下切割
水下切割主要有水下气割、氧―弧水下切割和金属―电弧水下切割等,这些方法均属热切割方法。
①水下气割 水下气割又称为水下氧―可燃气切割。水下气割的原理与陆上气割相同。水下气割的火焰是在气泡中燃烧的,水下气割常用的可燃气体有氢气、乙炔和液化石油气。为了将气体压送至水下,需要保持一定的压力。由于乙炔对压力敏感,高压下会发生爆炸,因此,只能在深度小于5m的浅水中使用。水下气割一般采用氧―氢混合气体火焰。在水下进行气割需特别强调安全问题,因为使用易燃易爆的气体本身就具有危险性,而水下条件特殊,危险性更大。
②氧-弧水下切 氧-弧水下切割的原理是:首先用管状空心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的电弧预热工件,然后从管电极中喷出氧气射流,使工件燃烧,建立氧化放热反应,并将熔渣吹掉。形成割缝使用的特殊管状焊条是由直径6~8mm或8~10mm的钢管制成的,其表面涂药,并与水隔离。用特殊的电极夹钳,把o.15~o.35mpa的氧气通人管中。当电弧加热金属时,氧气像平常的气割一样使金属氧化。由于这种方法简单及经济效果好,在水下切割中应用最普遍。其主要安全问题是防触电、防回火。
⑧金属―电弧切割 又叫水下电弧熔割,其原理就是利用电弧热使被割金属熔化而被切割。这种方法的设备、电极与湿法焊接相同。它是靠割炬的缓慢拉锯运动将熔融金属推开,形成割缝。因其电流密度大于湿法焊接,应更加注意绝缘问题。
3.水下焊接与切割的事故原因
水下焊接与切割的致险因素的特点是:电弧或气体火焰在水下使用,它与在大气中焊接或一般的潜水作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水下焊接与切割作业常见事故有:触电、爆炸、烧伤、烫伤、溺水、砸伤、潜水病或窒息伤亡。事故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沉到水下的船或其他物件中常有弹药、燃料容器和化学危险品,焊割前未查明情况贸然作业,在焊割过程中就会发生爆炸。
(2)由于回火和炽热金属熔滴烧伤、烫伤操作者,或烧坏供气管、潜水服等潜水装具而造成事故。
(3)由于绝缘损坏或操作不当引起触电。
(4)水下构件倒塌发生砸伤、压伤、挤伤甚至死亡事故。
(5)由于供气管、潜水服烧坏,触电或海上风浪等引起溺水事故。
4.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措施
(1)准备工作
水下焊接与切割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大量、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①调查作业区气象、水深、水温、流速等环境情况。当水面风力小于6级、作业点水流流速小于0.1~o.3m/s时,方可进行作业。
②水下焊割前应查明被焊割件的性质和结构特点,弄清作业对象内是否存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对可坠落、倒塌物体要适当固定,尤其水下切割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砸伤或损伤供气管及电缆。
⑧下潜前,在水上应对焊、割设备及工具、潜水装具、供气管和电缆、通讯联络工具等的绝缘、水、密、工艺性能进行检查试验。氧气胶管要用1.5倍工作压力的蒸汽或热水清洗,胶管内外不得粘附油脂。气管与电缆应每隔o.5m捆扎牢固,以免相互绞缠。人水下潜后,应及时整理好供气管、电缆和信号绳等,使其处于安全位置,以免损坏。
④在作业点上方,半径相当于水深的区域内,不得同时进行其他作业。因水下操作过程中会有未燃尽气体或有毒气体逸出并上浮至水面,水上人员应有防火准备措施,并应将供气泵置于上风处,以防着火或水下人员吸入有毒气体中毒。
⑤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对作业地点进行安全处理,移去周围的障碍物;水下焊割不得悬浮在水中作业,应事先安装操作平台,或在物件上选择安全的操作位置,避免使自身、潜水装具、供气管和电缆等处于熔渣喷溅或流动范围内。
⑥潜水焊割人员与水面支持人员之间要有通讯装置,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在取得支持人员同意后焊割人员方可开始作业。
⑦从事水下焊接与切割工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此类工作许可证的人员进行。
(2)防火防爆安全措施
①对储油罐、油管、储气罐和密闭容器等进行水下焊割时,必须遵守燃料容器焊补的安全技术要求。其他物件在焊割前也要彻底检查,并清除内部的可燃易爆物质。
②要慎重考虑切割位置和方向,最好先从距离水面最近的部位着手,向下割。这是由于水下切割是利用氧气与氢气或石油气燃烧火焰进行的,在水下很难调整好它们之间的比例。有未完全燃烧的剩余气体逸出水面,遇到阻碍就会在金属构件内积聚形成可燃气穴。凡在水下进行立割,均应从上向下移,避免火灾经过未燃气体聚集处,引起燃爆。
③严禁利用油管、船体、缆索和海水作为电焊机回路的导电体。
④在水下操作时,如焊工不慎跌倒或气瓶用完更换新瓶时,常因供气压力低于割炬所处的水压力而失去平衡,这时极易发生回火。因此,除了在供气总管处安装回火防止器外,还应在割炬柄与供气管之间安装防爆阀;防爆阀由逆止阀与火焰消除器组成,前者阻止可燃气的回流,以免在气管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后者能防止火焰流过逆止阀时,引燃气管中的可燃气。
换气瓶时,如不能保证压力不变,应将割炬熄灭,换好后再点燃,或将割炬送出水面,等气瓶换好后再送下水。
⑤使用氢气作为燃气时,应特别注意防爆、防泄漏。
⑥割炬点火可以在水上点燃带入水下,或带点火器在水下点火。前者带火下沉时,特别在越过障碍时,一不留神有被火焰烧伤或烧坏潜水装具的危险,在水下点火易发生回火和未燃气体数量增多,同样有爆炸的危险,应引起注意。
⑦为防止高温熔滴落进潜水服的折迭处或供气管,烧坏潜水服或供气管,尽量避免仰焊和仰割。
⑧不要将气割用软管夹在腋下或两腿之间,防止万一因回火爆炸、击穿或烧坏潜水服,割炬不要放在泥土上,防止堵塞,每日工作完用清水冲洗割炬并晾干。
(3)防触电安全措施
①焊接电源须用直流电,禁用交流电。因为在相同电压下通过潜水员身体的交流电流大于直流电流。并且与直流电相比,交流电稳弧性差,易造成较大飞溅,增加烧损潜水装具的危险。
②所有设备、工具要有良好的绝缘和防水性能,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为了防海水、大气盐雾的腐蚀,需:包敷具有可靠水密的绝缘护套,且应有良好的接地。
③焊工要穿不透水的潜水服,戴干燥的橡皮手套,用橡皮包裹潜水头盔下颌部的金属钮扣。潜水盔上的滤光镜铰接在盔外面,可以开合,滤光镜涂色尝深度应较陆地上为浅。水下装具的所有多发部件,均应采取防水绝缘保护措施,以防被电解腐蚀或出现电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