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篇1
1. 操作前务必熟悉设备性能,未经培训禁止擅自操作。
2. 使用过程中,严禁吸烟和靠近明火。
3. 焊接过程中,注意观察火焰颜色,避免过热导致工件变形。
4. 勤于检查设备,发现异常及时维修,避免带病作业。
5. 保持工作场地整洁,防止杂物引发意外。
6. 遵守“先关乙炔,后关氧气”的原则,防止回火。
7. 在封闭空间作业时,应有专人监护,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
本规程旨在提供基本操作指导,实际情况需结合具体工况和安全规定灵活调整。每个操作员都应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环境,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确保每一次焊接或切割作业的安全和高效。
篇2
1. 气瓶应竖直放置,固定稳固,避免滚动或倾倒。
2. 禁止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气焊作业,以防窒息或爆炸。
3. 使用后及时关闭气体阀门,防止气体泄漏。
4. 不得用氧气吹扫工作服、工具或其他物体,以防火灾。
5. 焊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如火焰颜色异常、气体泄漏等,应立即停止作业,排查问题。
6. 遵守“先开乙炔,后开氧气”的原则,结束时则反之,以防止回火。
7. 焊接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变化,一旦发现火源接近,立即采取措施扑灭。
8. 在操作过程中,若感到身体不适,如头晕、呼吸困难,应立即离开作业区并寻求医疗帮助。
以上规定旨在提供一个基本的安全操作框架,但实际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作业环境和设备状况做出调整。每个操作人员都应理解并执行这些规程,以确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篇3
1. 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作业,避免有毒气体积聚。
2. 气瓶应直立放置,固定稳固,防止倾倒。
3. 禁止在有明火或易燃物质附近进行气焊割作业。
4. 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压力,遵循设备制造商的设定。
5. 当发现设备异常或身体不适时,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
6. 焊接过程中,注意观察火焰颜色,及时调整气体比例。
7. 遵守“先开乙炔,后开氧气”的原则,关闭时则相反,以防回火。
8. 工作期间,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因疏忽导致意外。
9. 对新员工进行充分的安全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并能正确执行操作规程。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气焊割安全操作规程,我们可以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在进行气焊割作业时都能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潜在危险,实现安全、高效的工作目标。
篇4
1. 气瓶应立放,避免滚动或倒置,远离热源和电火花。
2. 操作时,不可将身体直接对着焊嘴或切割口,防止烫伤。
3. 停工时,先关闭乙炔,再关闭氧气,以防回火。
4. 不得擅自调整减压器压力,应按设备说明进行。
5. 焊接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如火焰颜色变化、声音异常等,应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
6.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其性能良好,磨损部件及时更换。
7. 作业结束后,关闭气瓶阀门,清理工作区域,做好交接班记录。
以上规程旨在提供基本的安全指导,但具体操作应结合实际情况和设备特性,灵活应对。每位员工都应认识到,遵守安全规程是个人责任,也是团队协作的基础,共同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
篇5
1. 不得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更改设备设置或操作程序。
2. 作业过程中,应时刻警惕周围环境变化,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
3. 焊接结束后,关闭电源和气源,清理现场,确保无火种遗留。
4. 对于初次操作或不熟悉的设备,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练习。
5. 注意休息,避免因疲劳导致操作失误。
6. 培训和教育是关键,所有操作人员都应接受电气焊割安全知识的培训,了解并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以上规程需严格执行,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处罚。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共同维护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
篇6
1. 检查设备:作业前,务必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氧气瓶和乙炔瓶的阀门、接头、胶管无泄漏,焊炬、割炬功能正常,减压器压力表清晰可见,指示准确。
2. 安全距离:氧气瓶和乙炔瓶应分开存放,距离不小于5米,与作业点的距离不少于10米,且远离火源和热源。
3. 使用减压器:连接减压器时,应先打开氧气瓶阀门,再开启乙炔瓶阀门,关闭时反之。减压器出口压力应调节至适合工作需要的压力值。
4. 焊接切割:操作时,应戴好面罩和防护手套,确保周围无易燃物。点燃焊炬或割炬时,先微开乙炔阀,待火焰形成后再逐渐增大氧气流量。
5. 应急措施:如发现泄漏,立即关闭气源,严禁使用明火或电器设备。遇到火灾,使用灭火器或防火毯进行扑救,并及时报警。
6. 储存管理:气体瓶应立放,固定稳固,防止倾倒。使用后,关闭阀门,确保气体不泄露。
7. 工作结束:作业结束后,清理现场,确认无火种遗留,关闭所有设备,按规定存放。
8. 培训教育: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接受气焊割安全培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知识,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9. 定期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发现损坏或老化部件应及时更换,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10. 环境监控:注意作业环境的通风,避免氧气浓度过高或乙炔积聚,形成安全隐患。
11. 紧急撤离:在发生不可控情况时,如气体泄漏严重或火灾扩大,应迅速撤离现场,确保人身安全。
通过严格执行以上安全操作规程,我们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中小型机械企业的生产活动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请每位员工牢记这些规定,共同维护我们的工作环境,保障生产安全。
电气焊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
1、焊割一般安全规程:
(1)电焊、气割工均为特殊工种,需身体检查合格,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殊工种安全操作证”,方能独立操作;
(2)焊接场地,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3)操作时(包括敲渣)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或面罩,仰面焊接应扣紧衣领,扎紧袖口,载好帽子;
(4)在易燃易爆的车间、场所或受压容器、密闭容器、各种油桶、管道工件进行操作时,必须事先进行检查,经过冲冼清除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解除容器及管道压力,消除容器密闭状态,确认无误方可进行工作;
(5)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措施(禁止用氧气作通风),照明应采用36v以下;
(6)电焊机接地零线及电焊工作回线都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设备上。工作回线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
(7)高空作业应戴安全带,采取防护措施,并设人地面监护;
(8)工作完毕,应检查场地,灭绝火种,切断电源后,才能离开现场;
(9)助手必须懂得电焊、气焊的安全常识,操作者必须注意助手的安全。
2、电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应掌握一般电气知识,遵守焊割一般安全规程,还应熟悉灭火技术,触电急救的人工呼吸方法,穿戴好防护用品;
(2)工作前应检查焊机电源线,引出线及各接线点是否良好,线路横越车行道应架空或加保护盖,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有良好接地;焊钳绝缘必须良好,手柄紧固螺丝不得凸出手柄;
(3)下雨天不准露天电焊,在潮湿地带工作时,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
(4)电焊机的接线或栓线,以及接地等工作均应由电工进行;
(5)推闸刀开关时,身体要偏斜些,一次推足,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要先关电焊机,才能拉断电源闸刀开关;
(6)移动电焊机位置,须先停机断电,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关好电焊机;
(7)在人多或妨碍他人视沉的地方焊接时,应安设遮拦挡住弧光;
(8)换电焊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上或其它导电物体上;
(9)焊接有色金属器件时,应加强通风排毒,必须时使用防毒面具等;
(10)工作完毕应关闭电焊机,再切断电源。
3、气焊(割)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严格遵守焊割一般安全规程,熟悉灭火技术,穿戴好劳保用品;
(2)工作前必须检查氧气表、乙炔表、附件胶管是否良好。如发现有松动、破损、漏气、串气、等应处理后再进行工作,氧气瓶及其附件、皮管工具上严禁有油脂、严禁用火试验漏气;
割具安全检查方法:先将氧气管(红色)装入割具o2进气口上并扎紧,乙炔管不装,然后打开氧气阀,用手清摸割具c2h2进气口,看有无吸力,如有吸力证明割具正常可以使用;如无吸力或有氧气冒出,证明割具有问题,应检查或修理后达到要求再用,不允许未作处理使用;
(3)氧气瓶、乙炔瓶与明火的距离应在10m以上。如条件限制也不准低于5m,并应采取隔离措施,禁止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去开启氧气、乙炔气阀门;
(4)不准滚动,不得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氧气瓶和乙炔瓶,在水泥地面上工作,应加保护铁板,氧气胶管为红色,乙炔为黑色,与焊(割)连接时不可搞错;
(5)操作中注意事项:
① 点火时,严禁咀头对人;
② 发生回火时,应立即关闭乙炔阀门,以免回火进入乙炔管道引起爆炸;
③ 清理氧化铁渣时,戴好保护镜;
(6)氧气瓶使用须知:
① 氧气瓶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剧烈振动和碰撞冲击,严禁从高处滑下或滚动;
② 预防直接受热。运离高温、明火和可燃易爆物质等,照规定戴好安全帽,防止摔断瓶阀;
③ 气体内的气体不能用完,应留有余气0.05mpa;
④ 已充气的钢瓶,禁止用钢绳或链条捆绑、吊装等。氧气瓶不得与油脂物质、可燃气体钢瓶一起运输或存放;
(7)乙炔瓶使用注意事项:
① 乙炔气瓶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得受剧烈震动,严禁敲击和碰撞,严禁使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乙炔瓶只能直立,并且要牢固,防止倾倒,严禁卧放,防止丙酮流出;
② 防止气瓶温度升高,瓶体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与明火距离≥10米;
③ 乙炔瓶贮存在通风良好处,禁止与氧气瓶同库贮存;
④ 瓶阀冻洁时,严禁用明火烘烤,必要时用40℃以下温水解冻;
⑤ 贮存间应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等;
(8)工作完毕或离开工作现场,关好所有阀门,清理现场,把气瓶
放在指定地点,灭绝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