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操作规程注意事项
篇1
1. 所有员工必须接受危废处理培训,了解相关法规和操作流程,提高风险意识。
2. 实施定期检查,确保储存设施完好无损,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隐患。
3. 在危废转移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意外发生。
4. 应急预案应定期更新,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员工在真实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应对。
5. 严禁私自处理危废,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处理。
6. 记录务必详实,不得篡改或遗漏,以备环保部门核查。
7. 保持与环保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变化,确保制度的合规性。
本规程旨在提供基本指导,具体操作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危废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共同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篇2
1.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危险废物处置知识培训,确保其了解并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2. 个人防护: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眼镜等,避免直接接触废物。
3. 应急响应: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泄漏或其他事故,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4. 定期检查:对废物储存区、运输工具和处理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无安全隐患。
5. 合规合作: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置公司进行废物处理,确保其具备合法的运营许可和专业的处理能力。
6.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操作规程,提高处置效率和安全性。
在执行这些规程时,务必保持警惕,遵循程序,确保危险废物的管理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应将安全视为首要任务。
篇3
1. 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并遵守操作规程,严禁私自处理危险废物。
2. 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完好性,及时维修或更换破损设备。
3. 在处理废物时,务必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
4. 对于特殊性质的危险废物,如易燃、剧毒废物,应特别谨慎,严格遵循特殊处理规定。
5. 在废物转移过程中,必须持有合法的转移联单,并确保接收方具备合法处理资质。
6.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同样重要,确保在突发状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响应。
7. 定期评估和更新操作规程,以适应新的法规要求和技术发展。
8. 鼓励创新和改进,持续优化废物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企业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危险废物的安全、环保处理,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1. 废物分类:4s店应设立专门的废物收集区,对各类危险废物进行明确标识和分类存放,如将废机油与其他液体废物分开,废旧电池单独存放,防止混杂。
2. 安全存储:危险废物需储存在防泄漏、防火、防晒、防潮的容器内,定期检查容器的完好性,避免泄漏。
3. 妥善转移:废物转移时,应使用专用的封闭运输车辆,并由专人负责,确保途中不发生泄漏。每次转移都应记录在案,以便追踪废物去向。
4. 合规处置:4s店应与有资质的废物处理公司签订合同,定期清运,并确保对方能合法、环保地处理废物。禁止私自倾倒或非法交易。
5.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危险废物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他们在处理废物时遵守规程。
6. 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废物泄漏或其他意外情况,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减少损失。
7. 环保监控:设置废物处理监控设备,对废物储存、转移、处置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操作合规。
8. 法规遵从:定期更新并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业务活动始终在合法范围内。
9.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废物管理效果,查找潜在问题,不断优化操作规程,提高废物管理效率。
10. 公众透明:向客户公开废物处理政策,增强公众对4s店环保工作的信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的实施,4s店可以构建一个安全、环保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保护环境,保障员工安全,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5
1. 收集与储存:
- 应使用专用容器收集危险废物,标明废物类型、危害性质和处理日期。
- 储存区域应设有通风设施,远离火源,并设置应急设备如消防器材和泄漏应急处理设施。
- 不同类型的危险废物需分开存放,避免混合产生新的危险。
2. 运输:
- 运输车辆应具备防泄漏设计,驾驶员需经过专门培训,了解应急预案。
- 装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破损或泄漏。
- 路线规划应避开人口密集区和敏感环境区域。
3. 处理:
- 根据废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焚烧、固化、化学中和等。
-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废物。
- 实施过程中要监控废气、废水排放,确保达标。
4. 废物处置:
- 合法合规地将处理后的废物送至指定的处置设施,不得随意丢弃。
- 记录处置过程,保存相关文件以备查证。
5. 应急响应:
-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对措施。
- 发生泄漏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预案,及时报告并采取控制措施。
6. 培训与监督:
- 定期对员工进行危险废物处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 设立监督机制,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确保各项规定得到落实。
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程,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任何疏忽或违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每位员工都应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将安全操作规程内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障安全时,实现危险废物的有效管理和处置。
篇6
1. 严格遵守规程:所有涉及危险废物的操作人员必须熟知并严格执行规程,不得擅自更改。
2. 实时更新:规程应根据新的法规、技术发展和企业实际情况定期更新。
3. 现场监督:设立专职监督员,确保规程执行到位,及时纠正不合规行为。
4. 异常报告: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如泄漏、设备故障等,应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5. 个人责任:每个员工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违反规程可能导致纪律处分甚至法律责任。
6. 定期检查:定期对储存设施、防护装备和处理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7. 安全文化:培养全员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
以上操作规程旨在为危险废物管理提供指导,但具体实施时需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务必理解并执行这些规程,以确保工作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篇7
1. 所有涉及危险废物操作的员工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废物特性和处理方法,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
2. 在储存和处理过程中,务必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直接接触废物,防止吸入、摄入或皮肤接触。
3. 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密封性和完整性,一旦发现破损或泄漏,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4. 严格控制废物的产生量,实施源头减量,尽可能减少废物的产生。
5. 废物处理后产生的残渣或副产品,也需按照规定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6. 对外转移危险废物时,必须持有合法的转移联单,与接收方签订相关协议,确保全程合规。
7. 应定期评估危险废物管理的效果,持续改进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本规程旨在提供指导,具体操作需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建议,确保危险废物管理的安全与有效。
篇8
1. 所有员工必须熟知并严格遵守本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2. 在收集、储存、处理和运输过程中,务必做好防泄漏措施,防止废物接触皮肤和吸入。
3. 应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避免废物泄漏。
4. 在进行危险废物处理时,必须穿戴相应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呼吸器等。
5. 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控制现场。
6. 对于不确定的废物,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识别和处理,避免误操作。
7. 记录每一步操作,以便追溯和改进,同时便于环保部门审核。
8. 定期评估和更新规程,以适应新的法规和技术要求。
在执行此规程时,每位员工都需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共同维护我们的工作环境和公共安全。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妥善管理,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同时也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
篇9
1. 操作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危险废物的特性及处理方法,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操作。
2. 储存设施应定期检查,及时维修,防止因设施老化导致的泄漏。
3. 废物转移过程中,必须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运输安全。
4. 在处理废物时,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启动应急预案。
5. 保持工作区域清洁,避免废物与非危险物质接触,防止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6. 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在长期接触危险废物的情况下,身体健康不受影响。
7. 企业应主动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操作符合法规要求。
本规程旨在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操作步骤,确保危险废物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严格执行,我们共同守护环境安全,实现绿色发展。
篇10
1. 识别与分类:所有员工应熟知各类危险废物的标识,正确区分有害与非有害废物。对未知物质,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鉴定,避免误判。
2. 储存与运输:
- 危险废物应储存在专门设施内,远离生活区和火源,保持干燥、通风。
- 运输过程中,应使用防泄漏容器,确保封口牢固,防止途中遗撒。
3. 处理与处置:
- 合规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焚烧、固化、化学稳定等。
- 严禁非法倾倒:任何情况下不得私自排放或交给无资质的第三方处理。
4. 应急事故处理:
-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对措施。
- 发生泄漏、火灾等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上报。
5. 记录与报告:
- 建立危险废物管理档案,详细记录产生、储存、运输、处理等环节的情况。
- 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接受监督,确保透明度。
在执行过程中,务必注重安全,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疏忽导致的不良后果。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持续优化我们的危险废物管理实践。通过共同努力,我们能确保企业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稳健发展。
篇11
1. 废弃机油处理:
- 定期更换机油,并将废机油存放在专用的密封容器内,避免泄漏。
- 由专业人员收集,严禁倒入下水道或随意倾倒。
- 合作有资质的回收公司进行处理,确保合规处置。
2. 防冻液、刹车液管理:
- 存储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挥发。
- 使用后剩余的液体应密封保存,不可混入其他液体。
- 废弃液体同样需要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理。
3. 电瓶处理:
- 老旧电瓶拆卸时要戴好防护设备,防止硫酸溅伤。
- 存放时要防止电瓶短路,避免引发火灾。
- 与合法回收商合作,确保电瓶的无害化处理。
4. 废旧轮胎处理:
- 存放时应有序堆叠,避免倒塌造成伤害。
- 可考虑与再生资源公司合作,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
- 不得露天焚烧或随意丢弃。
5. 废气处理设施管理:
- 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减少废气排放。
- 废弃过滤材料应按照环保规定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 建立记录制度,跟踪废物产生、储存、转移、处理的全过程。
6. 员工培训:
- 对员工进行危险废物处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
- 确保员工了解操作规程,能在日常工作中正确执行。
- 定期评估和更新培训内容,以适应法规变化和技术进步。
7. 应急预案:
- 制定应急计划,应对可能出现的泄漏、火灾等事故。
- 设立应急响应团队,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 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程,汽车4s店能够有效管理危险废物,降低环境风险,保障业务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良好的废物管理实践也能提升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篇12
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了解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和处理方法,佩戴必要的防护装备。
2. 在处理过程中,应随时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泄漏、异味等,立即停止操作并启动应急预案。
3. 废物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火源接触,防止引发火灾或爆炸。
4. 定期对料坑进行清理和维护,防止废物积压过多或长时间接触导致有害物质挥发。
5. 严格执行废弃物转移联单制度,确保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程可追溯。
6. 不得擅自处理未经许可的危险废物,必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合法处置。
7. 员工应熟知紧急疏散路线和应急措施,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迅速、安全撤离。
通过遵循上述规程,我们期望实现危险废物处理的规范化,保障企业运营的安全与环境友好,同时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危险废物工艺环节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第一条、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效能,使设备设施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与工艺设备同步运行,且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职业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职能部室。
第三条、总则
1、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是生产设备设施的组成部分,设备部将其管理纳入正常的工艺装备管理之中,建立相应的设备设施台帐。
2、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必须进行调试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第四条、职责
1、办公室是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监督检查部门,对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选型、使用、维修保养及更新改造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协调、服务和考核;负责设备设施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考核发证工作。
2、制造本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采购,设备部负责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采购需求计划的制定、进行设备安装和修理,办理设备设施的报废手续。
3、各车间是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本单位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等工作。
第五条、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
1、设备设施操作者上岗前,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培训,重点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操作者经培训合格,且取得设备设施操作证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设施。
2、设备设施使用必须严格按“三定一证(使用设备实行定人、定机、定作业指导书,凭设备操作证操作设备)”要求进行管理,遵守设备操作指导书的规定。并负责填写各种设备设施运行记录。
3、设备设施操作者应具备“三好(管好、用好、修好设备设施)”、“四会(会操作、会检查、会保养、会排除设备故障)”、“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五项纪律(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遵守交接班制度;管好工具、附件,不得丢失;发现故障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检查)”的基本技能和设备管理意识,在开机前应认真做好重点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
4、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不得无故停用或擅自拆除,凡因故停用设备设施应办理停用手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六条、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
1、设备设施的日常保养由操作者负责,做到:
a.班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设备的点检工作和润滑工作;
b.班中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c.班后做好设备清扫、润滑工作。
2、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应与工艺装备一并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
a.设备设施的定保工作在每年的元旦、五一、高温停产、十一和春节期间进行。设备设施的定保以设备操作者为主,维修人员进行指导和配合,按设备设施定保标准进行。
b.设备设施维修人员按设备设施定检内容进行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并做好定检记录。
3、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的故障管理
a.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操作者应立即停机,关闭电源,防止故障扩大,通知设备能源部,按设备设施管理规定及时组织处理。必要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抢修。
b.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必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停止或限量排放污染物,预计停机时间超过4小时的,必须将故障信息上报设备部。
c.设备设施故障排除后,设备操作者应对设备进行认可,并和维修人员填写《设备维修记录单》。
第七条、设备设施的报废与更新管理
1、设备设施报废的条件:设备设施经更新改造后性能仍不能满足职业危害因素防治防护设计要求和保证处理后作业点排放达标的防治设备设施。
2、设备设施报废的审批程序按照公司《设备管理制度》执行:
3、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报废后应及时进行更新
第八条、考核
1、对于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的改造,从而减少职业危害发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企业有关奖惩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2、对因违反职业危害因素防治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规程,违章作业、不遵守劳动纪律或者工作不负责者,按考核规定执行。
十八、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1、为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事故,保障正常的生产秩序,保障工厂财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规定了企业厂区内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重点部位的消防要点。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
第三条、总则
1、凡在此作业区域员工均应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演习与培训,遵守本制度和其它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
2、进入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施工、安装的外来人员,由业务接口部门和施工、安装单位共同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落实安全管理人员,并与生产部签订安全协议,需要动火的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手续。
3、凡在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从事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作业,作业前要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制定防火措施,确认防火安全措施完善后,才能进行作业,作业中要进行监护,作业后要清理现场,确认无火种产生才能离开现场。
第四条、职责
1、生产部是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的主管单位,负责区域内消防安全的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划分工厂重点防火区域,对重点防火区域进行管控。
2、生产部负责对该区域内消防器材、消防设施实行归口管理,负责消防器材日常巡查、维护和更新;负责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开展防火防爆安全宣传;组织专(兼)职消防员、义务消防队员等学习消防知识和消防训练。
3、车间(部门)负责本单位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负责区域内消防安全日常检查及其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负责督促该区域内员工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第五条、公司内各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划定及安全要求
对包装箱存放库房、场地、配变电站、发电房、油罐、气体库房存放场地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重要防火防爆场所及安全要求
序号 | 作业场所 | 危险性 | 安全管理要求 |
1 | 喷漆室 | 油漆、溶剂是易燃易爆物,作业中产生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有易燃爆炸的危险。 | 作业区严禁烟火,所有设备电气必须是防爆型,加强排风减少爆炸气体,定期清理地面栅栏上的油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作业时防止金属碰撞冒出火花。 |
2 | 整机装配 | 线内有汽油、制动液、内饰件、橡胶等易燃品,有易燃易爆的危险。 | 作业区严禁烟火,严格控制汽油、制动液存放量,纸皮、胶袋等易燃废物及时清除出车间。汽油加注与补漆作业处不得使用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 |
3 | 包装箱存放库房、场地 | 库房、场地存放着木板、胶纸各种内饰易燃品、纸皮及罐装易爆物品等,易造成灾害性恶性事故。 | 区域内严禁烟火,周围20米内严禁明火作业,库内设消防通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
4 | 油库 | 溶剂、油料是易燃爆炸物品,极易引起燃烧、爆炸,易造成灾害事故。 | 库房内及周围严禁烟火;采用防爆设备、电气;加强通风减少爆炸性混合气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周围30米严禁明火作业;防雷设施保持完好;禁忌物品严禁一起存放;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专人负责管理,非本岗位人员进行实行登记制度;每天必须进行安全巡查。 |
5 | 配变电站、发电房 | 有因雷击、控制失灵、小动物进入开关箱,绝缘破坏、漏油、油温升高等引起火灾事故。 | 严禁烟火,定期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定期对配电设备进行检查,配足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每月进行点检。 |
6 | 气体库房存放场地 | 油脂、乙炔等易燃物接触氧易燃烧爆炸,压缩性气体受热或渗漏时有爆炸危险。 | 氧气瓶和乙炔气瓶不能混放,不能接触油脂,库房必须通风良好,周围严禁明火,气瓶要垂直存放,扭紧瓶帽并有防倒防撞措施,非本岗人员进入库房实行登记制度。 |
7 | 整机存放场地 | 产品车内有汽油、制动液、橡胶、塑料、内饰等易燃件,有易燃、易爆的危险。 | 存放区严禁烟火,不能存放有汽油,配备消防器材,并保持完好,无关人员严禁入场内。 |
8 | 发动机试验 | 有汽油,易引起燃烧 | 严禁烟火,室内不准存放易燃易爆物。 |
第六条、油漆间消防管理规定
1、管理要求
(1)装试车间内实行全车间禁烟制度,车间任何部位都不得吸烟。
(2)喷漆工作场地、调漆间应挂上明显防火标志,消防器材要配备齐全、充足。
(3)作业区内,通风装置保持完好,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是防爆型。
(4)调漆房、喷漆房现场储放各类漆料、溶剂用量须严格控制,一般不得超过当班用量。
(5)装试车间应有紧急疏散通道示意图和应急照明灯具,各类通道要保持畅通,安全门应方便有效,防火隔离门下方不得堆积杂物。车间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习。
(6)装试车间不准动用明火,确须动用明火的,必须按工厂动火审批要求进行。
(7)装试车间要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每天检查车间内的消防工作情况。
2、操作要求
(1)喷漆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区,确保通风装置完好,电气设备无故障,开启通风装置10分钟后,再进行喷漆作业。通风装置出现故障时,不得进行作业。
(2)调漆房、喷漆房现场作业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铜制、合金制或其它工具。不得携带火种和手机,其它人员严禁入内。严格按劳保用品配备着装,不得穿着化纤制品以防产生静电。
(3)调漆房、喷漆作业场所严禁堆放其它杂物,作业完后及时清除地面油漆、排风管道上的油膜,油漆、溶剂用完要加盖。
(4)作业人员应清楚现场消防器材的位置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5)车间所有人员应清楚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和掌握应急疏散通道路线图。
(6)遇节假日放假前将所有的油漆、溶剂等退回库房,统一保管。
(7)车间汽油、制动液存放量要严格按要求限制,汽油加注周围6m以内严禁动用明火或使用手机,加油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8)车间内现场装配使用过的纸皮、胶袋、包装材料等易燃易爆物要及时清理。
第七条、整机停放场消防管理规定
1、产品车存放地要对产品车实行分区存放,每区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分区标志要明显。
2、通道要保持畅通,无障碍物、杂物等,场内禁止存放其它易燃易爆物品。
3、停车场区内设有安全警示标志和禁止烟火标志。
4、车辆停放按车型和区域停放整齐,要切断电源总闸,拉上手刹,关好门窗,锁好汽油箱盖。场区内消防器材配备齐全有效。
5、 除了本部位管理人员及入库、出库人员外,其它人员禁止入内。
第八条、焊接作业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1、未经国家技术考核,无焊接操作证者,不准进行焊接作业。
2、焊接气瓶要经常检查管线以及各种连接部位是否漏气。严禁明火试漏。
3、要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在工厂确定的三级动火区作业必须严格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后,方能作业。
4、进行焊接作业前,要清除现场的易燃、可燃物,确保安全后方可作业。
5、盛装过或盛有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危险化学物品的容器和设备,未经彻底清洗干净,不得进行焊割。有压力的管道、高压瓶和带气锅炉不得进行焊割。
6、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割工具作业,焊割软管不得从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部位穿过,油脂或沾油的物品。
7、焊割结束或离开工作场地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对现场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无误后方能离开。
8、对本部位设置的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工作人员应熟悉其放置地点及使用方法。
第九条、变配电房消防管理规定
1、非电工人员不得随便进入配电室。
2、配电室内要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其他物品。
3、电工未经考核,无操作证者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4、对变电器、露天输电线路、地下电缆、室内外配电装置和电器设备,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火险隐患要及时排除。
5、值班电工要坚守岗位,认真监护电压、负荷的变化情况,填写运行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6、停电清扫检修时,严禁用汽油、煤油擦洗。
7、在安装、维修电气设备和线路时,必须按规程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8、对本部位设置的消防器材要妥善保管,工作人员应熟悉其放置的地点及使用方法。
第十条、其它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1、作业场所内消防器材配备要充足、完好,防火标志醒目。动用明火需严格按工厂动火作业审批程序进行。
2、作业场所内须指定专门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库房消防器材的保管和消防安全的检查。
3、作业场所内严禁使用电热器具和临时线,灯具应符合要求,配电线路应穿管。
4、对于初起火灾时,现场员工应及时组织扑救,并按应急响应流程执行。
5、下班时应仔细检查场所内物品、设施,确定正常后,关闭电气、门窗。
第十一条、考核
对不执行本制度,按考核规定执行。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者加倍处罚,同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