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优秀大学生读书报告1400字
优秀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篇二 2023年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3100字
一:概要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大学校园良好读书风气的形成。
调查对象:校本部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项目:课外阅读的目的、时间长短、阅读场所、书籍类型及其范围、阅读书籍来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课外阅读的状况:
本次调查涉及大学生的整个课外活动,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兴趣丰富多彩,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按次序排列分别为:课外阅读65%、网上冲浪62%、体育活动59%、观看影视58%、玩棋牌25%、其他(2%)。本次调查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范围是书籍、报纸和杂志,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就是阅读!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对课外阅读有较高热情,对课外阅读持积极态度。
上网和课外阅读是大学生打发业余时间最常用的方法,我们从其他调查结果了解到,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把网络用于学习的只占较小的比重,而用于聊天和玩游戏的所占比重最大.我们走进网吧和学校机房的时候就会获得一些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应接不暇的是奇迹-传奇-大话西游等网络贵族游戏和如cs等硬盘游戏,以及嘟嘟嘟的qq铃声。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应该感到幸运---课外阅读者比网上冲浪者高出三个百分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了很多,对自己的前景不如以前那么自信,知道怎么才能增加自己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切身感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修养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逐渐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一些冲动和急噪,开始用审视的目光看待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作为理工类院校的矿业大学,有阅读习惯的人占总人数的94%,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尤其是在阅读类型上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者要远多与其他如专业辅导、外语计算机等,达到60.07%,如果在人文类院校,这并不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但在以煤炭专业为主导的矿大,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这里缺少纵向比较的数据),作为文科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安慰,因为这写数据可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我们学校又多了一些人文气息,已经在向真正的综合类院校转变,不必担心一个崇尚学术自由和学术交流的人文学者在这里找不到知音和“敌人”。但是这里又存在了一个问题,就是人们课外阅读的结构是否合理的情况,大学生都 对文学特别青睐,而对专业课的学习却不够重视,容易出现对什么都了解除了自己的专业的怪现象。 每天课外阅读所花时间情况 1小时以内 2小时 3小时 3小时以上 合计 人数 124 94 34 16 268 比例(%) 46.27 35.07 12.69 5.97 100
月阅读量
情况 0本 1-2本 3-4本 4本以上 合计 组中值 0 1.5 3.5 4.5
人数 11 134 81 42 268 比例(%) 4.1 49.63 29.85 19.42 100
从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人们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在时间上:46.27%的学生每天花1小时左右的时间作课外阅读,35.07%的学生花2小时,12.69%的学生花3小时,5.97%的学生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81.34%,超过两小时的仅占18.66%,说明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因为大学还是相别于高中的,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从时间上看,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的。
在阅读量上:没月不搞课外阅读的仅占4.1%,有49.63%的人每月读1.5本,29.85%的学生每月读3.5本。而每月读4.5本的占了19.42%。从阅读两上暴露的问题则更加明显:每月阅读量在1.5本以内占53.73%,在3.5本以上的仅占49.27%,在业余时间很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重状况,不管怎样也不算是合理。所以虽然矿大的人文气氛有所改善,但总体上还是不够理想,与以文科为主导的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状况:
从表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型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比较偏爱文学类(60.07%),外语计算机次之(10.07%),专业辅导仅9.33%,其他20.52%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差异
从年级看,大一大学生专业辅导类占课外阅读的3.08%,文学类占61.54%,外语计算机占12.31%;大二:专业辅导1.56%,文学类68.75%,外语计算机类7.81%;大三学生:
专业辅导11.86%,文学49.15%,外语计算机16.95%;大四:专业辅导类5.77%,文学类42.31%,外语计算机类23.08%。对于 不如同的年级,同学的阅读状况并不一样,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高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的课外读物,其中文学类的读物大二是高峰,然后呈递减的趋势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分析
课外阅读兴趣,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兴趣之一,占总人数的65%,这也是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群体的主要特征。调查发现,文学书籍(主要是小说)依然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同时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文学类书籍以其思想性和批判性的风格,非常适合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也适合更多的大众),因此成为了大学生首选的阅读刊物。造成大学生低年级和高年级阅读兴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阅读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
四、大学生的阅读动机
55.97%大学生的阅读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80.97%是为了拓展知识,指导实践也占了25.31%,而为了提高考分的仅占3.36%。这说明在课外阅读中,人们的功利意识并不是太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提高考分,拿到学分,在考试中可以不“挂”,而是上升到一个高度,即为了自身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全面发展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也是为了指导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是为了调节机械的专业学习,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养成合理的习惯,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学类读物更受大学生的欢迎了。从大学生的阅读动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已经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最重要的方式,专业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若没有课外阅读的调节和补充,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是不可想象的。
五、总结:
(1)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2)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
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3)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从调查得知,文学类、英语计算机类和专业辅导类是大学生最经常阅读的对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对实用性的英语、计算机类课程及专业等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计算机等人才及知识的广泛需要,成为大学生们兴趣发展的有效内驱力,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篇三 2023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报告3550字
摘要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就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就是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就是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便是最佳的润滑剂;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 这就叫阅读。
一、引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读书的意义。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我们,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1、国际社会普遍重视阅读
美国历任总统都很关注国民阅读,并在卸任后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推出了儿童阅读全国计划,并颁布《卓越阅读法》,还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与阅读有关的条文,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阅读。克林顿还呼吁全美100万志愿者站出来,帮助儿童读书。
英国人素有欧洲第一读书家的美誉。英人爱读书这似乎是每一个到过英国的人都会有的直观感受。在伦敦,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地铁里,沐浴着午后阳光的咖啡厅外,绿荫融融的草坪上,还是在泰晤士河畔的座椅上,博物馆前的楼梯边,都随处可见人们捧着书或者报纸专心阅读的身影。
大多数日本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都不会大声喧哗,而是选择闭目养神或者是看书。而且,在电车或者地铁等交通工具里面看书,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道风景,因为,不分男女老少,不少日本人都可以在乘坐公交时聚精会神地阅读。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更显示国际社会对阅读的重视。
2、我国也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当前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网上经常报道的大学生现状,我们发现,有一些当代大学生对读书抱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成绩,就是为了针对考试,为此上课读课本下课读教辅材料。认为不考试就可以不必读书,直接忽略了课外书籍的阅读,甚至很多人脑海里就没有课外阅读这种概念。当然也有很多大学生是相当喜欢阅读的,但读的书良莠不齐,一些人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
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是建设21世纪的新时代人才,阅读作为一种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应该引起当代大学生的普遍关注。
阅读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那么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阅读呢?当代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本文针对当代有一定阅读习惯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附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试图从现状找出大学生阅读现状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强大学生阅读的对策;其研究对于正确认识阅读,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一定意义;可为教育机构、家庭及职场和社会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23年8月1号2023年8月10号
调查地点:山东药品食品学院
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调查方法:制作调查问卷
调 查 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学生
调查分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发答卷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
这次社会调查,我们采取问卷的形式,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日常阅读的目的、时间、方式、类型、以及对于长篇小说的阅读,这几方面作出了提问。在调查时,采取了随机发放、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对50位,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回收全部问卷,竟查验,全部为有效问卷。
由于调查时并未硬性规定单复选,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填写问卷时,同时选择了多个选项。所以,在后续调查报告中,有关百分比的计算,皆以人次为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读书的重要性及读书态度
当地大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的,认为读书比较重要的有40人(占80%),很重要有3人(占6%),不重要的有6人(占6%),认为读书无所谓的有1人(占2%),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认为读书有益,对课外阅读抱有正确的思想,认为多读书可以提高知识水平,增加课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读书的数目
当代大学生每年读书数目在5本之下的有10人(占20%),读书数目在5-10本的有35人(占70%),读书数目在10-15本的有5人(占10%),读书数目超过15本的0人,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平均每年的课外读书量都在5本之上,但这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国际城市的大学生的人均读书量相比有极大的差距,这说明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宣传终身读书学习的好处,但真正的落实率并不高,课外读书的数目比例显示值得我们警惕,和高度注意。
读书的目的
大学生读课外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知识,占44.4%,为了陶冶情操的有20人(占40%),为了指导实践的有3人(占6%),为了提高考分的有1人(占2%),为了消耗时间的有2人(占16%)。
看书的时间
看书的时间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安排在闲暇时段,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28人(占59%)看书的时间都安排在闲暇时间。剩余的22人(占44%)都是安排在课上和做作业时,这点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虽然看书但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
课外阅读环境
大学生选择的阅读环境一般都在图书馆、教室、宿舍这些地方,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在图书馆读书的人相对多一点有22(占44%)相对于其他地点来说喜欢在图书馆阅
读的同学每个月的读书量相对高一点,喜欢在宿舍阅读的同学每月读书量相对而言最少;这些数据表明了读书环境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影响阅读的因素
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情况: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占有主要比重有25人(占50%),其次是缺少读书氛围引不起读书兴趣的有13人(占26%),也有12个(占24%)同学的选择过于繁杂不知道如何阅读。
当代大学生最应该读的书
本次问卷还调查了当代大学生认为需要阅读书的种类,在对50份的问卷整理后,其中有15人(占30%)认为应该读娱乐消遣类,有16人(占32%)认为应该读应用技术类, 有13人(占26%)认为文学类是值得阅读的,还有6人(占12%)认为科普读物有助于提高阅读量
课外阅读对专业的帮助
有35人(占70%)认为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可以凭此触机,对所选专业有一定帮助,虽然所看书籍并不一定就是专业书籍,但知识是一定的智慧却是可以转移的。
课外读物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这道题我们是以多选形式出的,学业上的助推器、生活上的好助理、思想上的引导者、创业的养兵之地、交友的良好途径、课后的舒适伴侣、心灵上的抚慰剂、对另一世界的情感寄托多种角色都有出现,且出现频率相当。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做出以下简略分析
在当下的中国读书虽然是一件大力提倡的事情,但现实问题是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与一个文化古国很不相称。读书之所为成为一件难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高速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微博微信的出现和网络的的冲击、信仰的缺失、书的本身等几点!这些问题是冲击读书的最主要的问题!这是很有的调查分析的价值!
五、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中国爆炸性发展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多元化文化,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充足,物质基础以经满足那就应该开始向精神生活发展,但现在很多人终身为物质奋斗终身!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现在社会人们已经不为物质生活发愁,那么更应该开始向精神生活走去,就应该开始多读书读好书,可现实的情况是相反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更多元的世界,人们迷失到色彩缤纷的世界中了!改革发展本来是一件好的事情,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很多人没有预料的。
2: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当下的的生活就一个字快,吃、住、行都是快,快餐、快捷、高速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看一本书必须学会什么东西,必须立竿见影的提升某些东西,有位古人说:读书读不够十年看不出价值。古人都说了看书是一件慢慢才有受益的事情,就像现在社会学中医是一件出成果很慢的事情,往往40多岁才能有效益,现在的大学生没有耐心去读中医中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就占了原因,快的节奏让人没有耐心去读书。但现在社会快让人变的没有耐心让人变的浮躁浮夸,人们没有了安静没有了慢没有了一颗沉稳之心!
篇四 大学生读书报告推荐1600字
“生活在别处”,记得很在以前就留意过这句话,只是当时我还不理解生活在别处的真正含义,只是知道它是米兰昆德拉的经典。后来在读许多作家的作品时,发现其中很多次提到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我便有了读完这本书的冲动。于是,这个暑假即将来临之际,我从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可是借回来以后很多次我都读不下去,可能因为我心不静。今天,在这个暴雨将至的夏日黄昏,我在这本书的伟大中,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有时候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生活只是一种存在方式,它会隐形,会游离于现实之外,穿梭于精神所构筑的世界。在那里摄取含有的经验,在用文字字加上注释。而这种游离的亲历,便是别处的生活。
(一)诗人的诞生
诗人是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来到这世界上的,也许那时他的母亲对那位年轻的工程师只是出于盲目的仰慕或是出于对一切神秘东西的追求。为此,诗人的母亲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自从她生下雅罗米尔,这母亲的身份就注定了他的宿命。
在读这一节的时候我发现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这个人生命足迹的烙印,也许在我们长大的时候,我们会抵触某些童年生活带来的阴影,例如在世人以后的生活里总是充斥着母亲的教诲,甚至这些母亲为诗人所安排的道路成了诗人自由生活的障碍。诗人对文字的敏感度让我觉得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始终对生活投以好奇和探索的眼神的人才会将自己的生活交付于诗歌。
其实,在很多时候将自己的生活封锁在自己对文字的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自己对生活无可交付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已经被自己背叛了。这种感觉很糟糕,他经常让我们陷入一个不可自拔的泥淖,在文字中折磨自己。很小的时候我也因为文字的出众得到了很多赞赏,可是随着你阿伦的推移,渐渐失去了对生活最初的那份激情,我不得不承认,但当我们对生活敏感度消失殆尽时,那时的绝望使他人无所体会的。那时的自己是孤独的,孤独到只有自己的脆弱能陪伴安慰。
(二)科萨维尔
一个梦套梦的世界,青年人科萨维尔在自己的一个梦中逃离,又从新回到另一个梦中,不同的人生在不停地交织在一起,也许吧,生活真的在别处。很多时候我们在幻想自己在世界的另一端享受一种非凡的经历,而这经历是我们在现实的条件下所无法完成的。
(三)诗人的自渎
很多时候诗人对母亲对自己的过分束缚感到很反感,诗人正值少年,他开又有了少年的情愫。他对女人有着非一般的敏感的嗅觉,但这并没有使他在社交场合与人交流顺利,相反,他对自己的每一次展示都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以至于每次和女孩子约会时他都要提前在自己房间里反复练习和女孩的对话。
当然,期间诗人一直没有放弃写诗,在诗人的眼里只有诗歌能能给他绝对的自由,诗人需要一个自我释放的空间,他在外部世界收到伤害时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救赎自己,也许在现在看来那是不过是文人特有的矫情,可处在那个时代的革命者,那个_到大家都不在关注内心,的时代,诗人的情怀或许能给与世人不小的启发呢。但最重要的是,诗人必须达到自我的升华。否则,他就永远走不出自我的空间,那样的话他便不能在这世界生存。
(四)诗人的奔跑
此刻诗人奔跑也许只是纯粹地为了能解救自己,是的,诗人需要解救自己,他被母亲封印在所谓伟大的母爱的桎梏中,他甚至不能呼吸,母亲对诗人的占有欲让诗人的生活百般受阻,他不能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他甚至没有权力将自己的女朋友带回自己的家里约会,而这一切都拜他的母亲所赐。是人为此苦恼,他在奔跑。。。。逃离母亲生活中,他的生活。
(五)诗人嫉妒了
诗人为自己输给了自己强烈的占有欲,他自己也最终为占有欲所害,他拥有过的女朋友在他的占有欲下,人生暗淡。。。。
(六)四十来岁的男人
他人眼中又会有怎样不同的生活呢,我们换个视觉会拥有怎样不同的人生呢?
(七)诗人的死去
诗人爱上了死亡,在很久以前诗人就认为死亡是美丽而神圣的,只有死亡能成全这世界所有的不完整,所以此刻,诗人不再犹豫,他果决地拒绝了生活,诗人走向了别处的生活!
篇五 大学生读书报告精选9050字
大学生读书报告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
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要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学会运用潜意识。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学习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打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于周遭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才能打开通向成功的门窗。
3.建立共同理想。一个共同理想是团体中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反映出个人的愿景。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愿景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勇气,去做任何为愿景所必须做的事。系统思考是建立共同愿景的沃土,它的修炼需要系统思考的支撑。
4.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最近还阅读了另一本书《沉思录》,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沉思录》是一本正大而质朴的哲学书。作者用无华的文字平铺直叙了对宇宙、个体、时间、心灵、本性、思想、行为、生死等事物的深刻体悟,没有刻意晦涩的思辨,没有冗长乏味的说教,只是严峻而不失平和的叮嘱和告诫,启思耐品。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沉思录》说了这些道理:宇宙是流变的,时间是即逝的,名利是短暂的,人惟一的选择,就是把握现在所过的生活;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到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灵魂要关照自身,要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使智慧仅仅用于正直的行动,每时每刻地塑造你自己,达到与满足、朴素和谦虚结为一体的自由;要遵从自己和人类共同的本性生活,让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的行为,追求正义、节制、仁爱、镇定等品德的完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虔诚地默认现有条件,高贵地忍受不幸和痛苦,接受变化,死亡也是变化的一部分;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应为普遍利益行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打拼的现代人来讲,无疑为一方抚慰心灵焦灼、困顿的良药。在《沉思录》中,我还似乎读出了佛祖的拈花一笑和孔孟的仁爱、老庄的清静,更窥到了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所提倡的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谐等思想的端倪。可见,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时代、地域、宗教和种族的。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这本哲学书有许多闪光点,给了我很多启示:,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学会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坚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利益,要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暂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因此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读书报告
回想起来,读《第五项修炼》和《沉思录》的过程很像接受智力加耐力的双重挑战。现在,受益匪浅的我十分庆幸完成了这个挑战。而且,能够时常温习这样不朽而实用的伟大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方法,不正是众多学子的追求!
通过学习《第五项修炼》使我了解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体会颇深。
“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是当代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史隆学院彼得.圣吉博士通过对四千家企业的培训研究,穷十年之功而研究、提炼、总结推出的一套完整的、操作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企业管理方法。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摸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
五项修炼告诉我们:一个人怎样从一般的人变成学习型的人。
在文中更能理解什么是“学习”和“修炼”。在我以前的认识里,学习无外乎是“吸收知识,或者是获得信息”;而在这本书里,“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这是一个新的观念,因为学习乃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当然,学习还必须是“终身”贯之的!而关于“修炼”一词。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它谈的无非是个人品德修养问题,如先哲孔子谈修身养性之类。但这里的“修炼”不仅指个人修身养性,还指组织的“修炼”。所以既有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也有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并同愿景”,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多年来关于学习型组织的论述和著作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了,综合其对心智模式的定义、解释,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它是人们长期记忆中隐含着的对世界的认知;它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它包括人们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心态;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也不相同;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好,说明他心中的图像清晰、准确,因此认识客观事物就正确,他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可能失败;因为我们很少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行反思和评价,所以这些模式很少得到改变;世界在变化,心智模式也要改变;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是思想,思想观念是在一定的心智模式下形成的。
《第五项修炼》字字如玉,发人深思,催人觉醒,授人以渔,引人成功……今天,我仅对我当前感受最深的“心智模式”同大家分享,以求共勉。现在,我又捧起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坚信她会为我打开另一扇窗,指引我的幸福人生,照亮我的美好前程!
“书香溢寒假,名著伴我行”的读书活动让我的寒假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名著是一汪泉水,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名著是夜晚璀璨的星星,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名著是江南醉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第五项修炼》与《杜拉拉升职记》就成为了陪伴我寒假空余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今,知识经济日益剧烈,职场风云变幻莫测,没人能准确的把握其方向。XX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多家企业破产,造成成千上万的人失业。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企业,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技巧,这些技巧不是先天就会的,而是靠后天的学习积累起来的,在这个靠知识武装自己的时代,对于那些依旧只靠“蛮力”却希望能获得成就的人或集体来说,是可悲的,其结果注定是被时代的潮水所吞没。因此,不断在学习与工作中前进成为了一种有力举措。
大学生读书报告
《杜拉拉升职记》讲述的是主人公杜拉拉在工作中不辞辛苦,升迁途中经历的挫折与磨难,对自己所处的公司的政治斗争的感悟以及她在工作中所拥有的爱情经历,生活理念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人的最辉煌的时间段可以说是献给了自己的工作的。在人的前二十几年中,努力学习,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学校是温房,没有任何的风雨,没有任何的外界的干扰,学生很舒适的成长着,被温房中的养分滋润着。而当脱离温房时,他们会发现,外界与自己心中所想像的是那么与众不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是人人都是富二代,不是人人都有雄厚的背景,在如今的社会中,有着背景是令人羡慕的,因为它可以令你少走很多弯路,直接就可以通向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或许这对许多人来说很不公平,不过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理想的公平是绝不不存在的。对于那些初出茅庐,或是已打拼过一段时间的那些没有背景的人们来说《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可以借鉴的书。《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描述白领生存法则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在这本书中小说主人公杜拉拉从一个民营企业做起,再经历港台企业,慢慢的朝着自己的外企前进。
对于人一生的职业而言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就业阶段,择业阶段,乐业阶段。在一开始是职业在选择你而不是你在选择职业,当你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可以对自己向往的职业开始进行选择,而乐业,顾名思义,就是享受自己的职业了。当然很多人一辈子都处于就业阶段,始终无法再向前一步,小说中的主人公拉拉,却不是这么一个人,她有这自己明确的目标,一心想去外企的她,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那时的她,大学毕业四年了。在进入外企后,拉拉在外企的经历跨度八年,拉拉从一个朴实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经理,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也历经了各种职场磨练。然后其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同级对直接领导有了矛盾后,作为旁人,该怎么处理,尤其是当事人自己也对上级有抱怨的时候,该怎样处理?当直接上司和间接上级之间对自己有不同看法的时候,该如何处理?当直接上司和更高级别上司有矛盾时,该怎么处理?遭遇办公室爱情的时候,该怎样面对?遭遇情敌的时候该怎么处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对于我们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很有借鉴意义。比如在面对办公室爱情的时候,拉拉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机智去面对,用警觉去捍卫。但在遭到同事兼情敌的恶意攻击的时候,不退缩,不正面冲突。尤其是绝不把工作和感情纠缠在一起,很理智地区分开来。
杜拉拉,长相中等偏上,身材是标准的ol瘦版,学历是名校本科,没特别显赫的背景,如果说她有什么最为特别的地方就是有着卓越的智商iq和eq,有着特别强烈的上进心,有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性格,正是这些,造就了她的成功。由这本书不禁让人想到了未来的自己,毕业后的我们即将踏上工作的岗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与生活。所以,《杜拉拉升职记》让我提前了解了职场中所需要面临的考验,以便于现在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
相对于《杜拉拉升职记》,《第五项修炼》更为深奥难懂。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如何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其中,五项修炼分别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自我超越的修炼是深刻了解自我的真正愿望,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对客观现实正确的判断。通过学习型组织不断学习激发实现自己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并全心投入工作、实现创造和超越;心智模式影响自我表现出来的行为,通常在刹那间决定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这就是心智模式在发挥着作用。改善心智模式我们把自己工作组织看成学习的场所,把自己工作组织看作是转向自己的镜子,这是心智模式修炼的起步,我们学习发掘内心世界的潜在能力,使这些能力浮在表面,并严加审视;共同愿景指的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并有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的内在的动力,将自己与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主动而真诚地奉献和投入;团体的集体智慧高干个人智慧,团体拥有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第五项修炼》提供了一套使传统企业转变成学习型企业的方法,使企业通过学习提升整体运作“群体智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成为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从而避免了企业“夭折”和“短寿”。在如今学习型组织是一种适合时代潮流的管理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企业才能永葆青春,不至于早早夭折。
当然在社会之中,个人终究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学习之中也是如此。所谓学无止境,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战胜一个个困难与挫折的过程。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打败了自己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在学习中,我们如果团结集体的力量,积极采取其他人的意见,以沉着冷静的头脑来分析,才能把握全局。团队学习不仅是自我水平的提高,也是集体水平的提升,学习的真正价值才会慢慢体现出来。
虽然现在我还是一个大一的学生,但是光阴似箭,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现在就要开始了解职场相应的知识。这样才能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今的我,应该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主,在空余时间补充职业相关的知识。社会是残酷的,如果时时刻刻更新自己,很快就会被淘汰。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就是一个特别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相信在未来的企业工作中,团队协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读书报告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篇六 2023年9月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3000字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通过网上发布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问卷链接,扩大问卷调查范围,面向各省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将通过填写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共收到122份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查问卷。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查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8.关于通常的阅读地点的问题,约55.74%的同学选择图书馆,36.07%的同学选择自习教室,约73.77%的同学选择寝室,约55.74%的同学选择家,约22.95%的同学选择书店,约1.64%的同学选择食堂,约6.56%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寝室、图书馆、家和自习教室还是比较大众的读书地点。
9.关于阅读主要的问题,约70.49%的同学通过自己购买,约55.74%的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借阅,约42.62%的同学通过向他人借阅,约55.74%的同学通过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约32.79%的同学通过网上阅读,约3.2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见,自己购买到图书馆借阅和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是阅读的主要。
10.关于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约59.02%的同学选择了文学名著,约50.82%的同学选择通俗小说,约34.43%的同学选择历史传记,约21.31%的同学选择经济管理,约40.98%的同学选择生活励志,约14.75%的同学选择宗教哲学,约19.76%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约6.56%的同学选择军事,约1.64%的同学选择法律,约32.79%的同学选择专业书籍,约14.75%的同学选择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学名著通俗小说和生活励志,而专业书籍得到的喜爱程度仍然不够。
11.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约72.13%的同学选择小说,约8.2%的同学选择散文,约3.28%的同学选择诗歌,约1.64%的同学选择其他,约11.48%的同学选择都喜欢,约3.2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文学类。因此小说仍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12.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是否积极去读的问题,约22.95%的同学选择通常都会找来看,约67.21%的同学选择看一些,约9.84%的同学选择从未。大部分的同学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13.关于是否会做读书笔记的问题,约19.67%的同学选择会,约34.43%的同学选择不会,约45.9%的同学选择偶尔,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做一些读书笔记的习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4.遇到喜欢的书,通常的做法,约59.02%的同学选择用最快的时间将它读完,约14.75%的同学选择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约21.31%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两页,约4.92%的同学选择虎头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对阅读充满兴趣,但要注意是否会因为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甚至是小说),影响自己本来安排去做的事情。
15.关于对自己读书量的评估,0%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很多,约4.92%的同学选择较多,约62.3%的同学选择一般,约22.95%的同学选择较少,约9.84%的同学选择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读书量还是不足,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是不够。
16.大学生是否会关注和阅读畅销书,约31.15%的同学选择会,约60.66%的同学选择只是知道大概,不会去读,约8.2%的同学选择不关注。大部分大学生知道知道大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不能对于时代潮流熟视无睹,但也要仔细甄别,不能跟风而动,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
17.关于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约24.59%的同学认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22.95%的同学认为充分利用现代载体,利于传播,约14.75%的同学认为内容和写作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约37.7%的同学认为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比较多数的同学不看好网络小说,这是要在鱼目混杂的书堆里有双明辨的慧眼,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小说,但不能只作为消遣的工具。
18.读书应该是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宁可少读,也要读得有质量,约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了解大意,能读更多的书,约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做出自己不同的选择。怎样读得既有质又有量,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或者做些读书笔记,提升我们读书的质量。
19关于阅读动力的话题,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这一选项被选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率约为83.61%,提高学习成绩约为16.39%,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步伐约为52.46%,提高个人素养和品位约为57.38%,消遣,打发时光约为45.9%,选择其他的约为4.92%。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并非是绝对功利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出自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对于未来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讲究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拓宽知识面,阅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20关于阅读最大困惑的问题,约21.31%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读什么,约14.7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怎样读,约19.67%的同学选择 不知道读了有什么意义,约57.3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记不住,约40.9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用不上或者不会用。相对来说,阅读之后记不住和不会用成为大学生们的阅读困惑。怎样学以致用,也许也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21.阅读带来的最大帮助,约9.84%的同学选择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助于学业,约29.51%的同学认为阅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素质,约21、31%的同学认为阅读活用了课余时间,使身心放松,约39.34%的同学认为阅读拓展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0%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由此可见,阅读总归是给大学生带来了正面效应,以这些样本来说,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尤其帮助大学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于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篇七 大学生课外读书调查报告4450字
大学生课外读书调查报告
经统计,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发现大家先不论读的是什么,但最起码都是挺重视读书,受调查的所有人(100%)都认为大学生是应该多读书的。有63.6%的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所有人每天读书都可以达到一个小时以上,有27.3%的人甚至可以达到4个小时的阅读量。同学们普遍也可以在假期花费5%~10%的时间来读书,这种读书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但态度端正并不代表就是喜爱,当问及平时最爱的课外活动且只能选一个时,45.5%选择了上网,27.3%的人选择了上街,还有18.2%选择了唱歌,运动只有9.1%,读书则完全被抛弃了。
在当今的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地发展,新鲜有趣的事物是层出不穷,以前学生日常的课余活动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上网,聊天,逛街,购物,ktv……网络的魅力远远超越了书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过多的闲暇时间投入在网上,网络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网已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就连阅读也是一样的逃脱不过,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就算是看书,其中选书原由有27.3%的人是因为网上排名,阅读的主要途径有54.5%的人还是通过网络在线或下载!
高校在校生一直被视为一个最主要的阅读群体,但同样他们的纸质媒体阅读目前也在大幅度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到网上下载文章与书来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省钱又省时,何乐而不为!
但他们往往忽视了一点,网上的知识缺乏系统性,网上的书籍与知识也是不完备的,网上阅读只能算浏览。而文科学习涉及到的好多书籍,需要精读,就是说需要一个反复阅读、咀嚼思考的过程。一个具备相当人文素质的大学生,仅仅能够获得信息还不够,还必须经过认真的努力,通过课内与课外的阅读,培养一种思考能力,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学术训练,以至能够加工、利用这些信息。
而且在刚才提到的高阅读量(63.6%的人每学期可以看6本以上的书)中,又有多少的含金量呢?大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前三名是网络文学,校园作品和文学名著;阅读的杂志有54.5%是时尚休闲类;81.8%的人阅读课外书的原因是满足个人兴趣需要;当大家提到“书”这个名词时,潜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几乎都是小说。
这说明了什么?大家是在读书,但绝大多数都是在读闲书。与自己专业,自己未来都无关紧要的书,大量的涌进了好不容易争来取的读书时间!整合起来就是这样的,每周下课后,上网,顺便下些电子小说,回来到寝室就开始大量的阅读,看累了还可以拿些时尚休闲类的杂志来看,到了周六、日女生去唱ktv,完了去逛街、买衣服,男生就继续上网或打点篮球做做运动。
大部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就这样虚度了。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阅读的出发点是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他们喜欢读名人传记,自然科学,经济类、纪实类和哲学,他们会看外语类杂志,这些人不能说他们一定会成功,但相信这样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们准备了,所以成功的几率也就大了!
通过这次调查,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抓住课余时间,去好好的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读纸质书!
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开阔视野的方式,然而,读万卷书反而变得不易。如今,有了来自网络上游戏、电影、追剧等的诱惑,或者面对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读书时间是否被一再压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纸质书是否还受同学们的青睐?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读名著读到热血沸腾,还是他们有了新的更广阔的读书领域,亦或是沉浸在网络小说中无法自拔?而对于专业方面的书籍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畅销书,同学们又秉持什么态度呢?以上这些就是我这次调查报告所调查及研究的问题。
(一)调查时间:2023年8月5日2023年8月12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通过网上发布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问卷链接,扩大问卷调查范围,面向各省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将通过填写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共收到122份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查问卷。
(四)调查数据: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查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8.关于通常的阅读地点的问题,约55.74%的同学选择图书馆,36.07%的同学选择自习教室,约73.77%的同学选择寝室,约55.74%的同学选择家,约22.95%的同学选择书店,约1.64%的同学选择食堂,约6.56%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寝室、图书馆、家和自习教室还是比较大众的读书地点。
9.关于阅读主要来源的问题,约70.49%的同学通过自己购买,约55.74%的同学通过到图书馆借阅,约42.62%的同学通过向他人借阅,约55.74%的同学通过下载到手机上阅读,约32.79%的同学通过网上阅读,约3.2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由此可见,自己购买到图书馆借阅和下载到手机上阅读是阅读的主要来源。
10.关于喜欢什么类型的书籍,约59.02%的同学选择了文学名著,约50.82%的同学选择通俗小说,约34.43%的同学选择历史传记,约21.31%的同学选择经济管理,约40.98%的同学选择生活励志,约14.75%的同学选择宗教哲学,约19.76%的同学选择自然科学,约6.56%的同学选择军事,约1.64%的同学选择法律,约32.79%的同学选择专业书籍,约14.75%的同学选择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学名著通俗小说和生活励志,而专业书籍得到的喜爱程度仍然不够。
11.在更喜欢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约72.13%的同学选择小说,约8.2%的同学选择散文,约3.28%的同学选择诗歌,约1.64%的同学选择其他,约11.48%的同学选择都喜欢,约3.28%的同学选择不喜欢文学类。因此小说仍然是同学们的首选。
12.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是否积极去读的问题,约22.95%的同学选择通常都会找来看,约67.21%的同学选择看一些,约9.84%的同学选择从未。大部分的同学会看一些老师推荐的与专业相关的书籍。
13.关于是否会做读书笔记的问题,约19.67%的同学选择会,约34.43%的同学选择不会,约45.9%的同学选择偶尔,一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做一些读书笔记的习惯,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14.遇到喜欢的书,通常的做法,约59.02%的同学选择用最快的时间将它读完,约14.75%的同学选择按照自己的计划阅读,约21.31%的同学选择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两页,约4.92%的同学选择虎头蛇尾,通常看不完。因此超过半数的同学还是对阅读充满兴趣,但要注意是否会因为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甚至是小说),影响自己本来安排去做的事情。
15.关于对自己读书量的评估,0%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很多,约4.92%的同学选择较多,约62.3%的同学选择一般,约22.95%的同学选择较少,约9.84%的同学选择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读书量还是不足,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是不够。
16.大学生是否会关注和阅读畅销书,约31.15%的同学选择会,约60.66%的同学选择只是知道大概,不会去读,约8.2%的同学选择不关注。大部分大学生知道知道大概,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表现,不能对于时代潮流熟视无睹,但也要仔细甄别,不能跟风而动,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书。
17.关于对于网络小说的看法,约24.59%的同学认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约22.95%的同学认为充分利用现代载体,利于传播,约14.75%的同学认为内容和写作技巧有待进一步提高,约37.7%的同学认为整体品位不高,质量较差。比较多数的同学不看好网络小说,这是要在鱼目混杂的书堆里有双明辨的慧眼,当然也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较优秀的网络小说,但不能只作为消遣的工具。
18.读书应该是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宁可少读,也要读得有质量,约27.87%的同学选择了泛读,了解大意,能读更多的书,约37.7%的同学选择了努力既求质又求量,当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样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同学做出自己不同的选择。怎样读得既有质又有量,值得我们的思考,我们是不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来阅读,或者做些读书笔记,提升我们读书的质量。
19关于阅读动力的话题,完全出于兴趣爱好这一选项被选次数占有效问卷总数的百分率约为83.61%,提高学习成绩约为16.39%,拓展知识面,跟上时代步伐约为52.46%,提高个人素养和品位约为57.38%,消遣,打发时光约为45.9%,选择其他的约为4.92%。可见,阅读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并非是绝对功利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出自兴趣爱好。提高个人素质也是大学生阅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其对于未来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帮助的,在讲究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更应该拓宽知识面,阅读确实是一种良好的途径。
20关于阅读最大困惑的问题,约21.31%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读什么,约14.7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怎样读,约19.67%的同学选择 不知道读了有什么意义,约57.3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记不住,约40.98%的同学选择读了但用不上或者不会用。相对来说,阅读之后记不住和不会用成为大学生们的阅读困惑。怎样学以致用,也许也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21.阅读带来的最大帮助,约9.84%的同学选择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助于学业,约29.51%的同学认为阅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素质,约21、31%的同学认为阅读活用了课余时间,使身心放松,约39.34%的同学认为阅读拓展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0%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由此可见,阅读总归是给大学生带来了正面效应,以这些样本来说,拓展视野和知识面尤其帮助大学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于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篇八 大学生读书报告3250字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
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对每一项修炼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五项修炼的结合也恰到好处,指出了个人与组织间的密切关系,使人读后深受感触: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
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要建立个人“愿景”,保持创造性张力,看清结构性冲突,诚实地面对真相,学会运用潜意识。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鼓励别人追求“自我超越”的力量,便是你自己先认真地追求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学习如何将我们的心智模式打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于周遭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这样才能打开通向成功的门窗。
3.建立共同理想。一个共同理想是团体中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反映出个人的愿景。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愿景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勇气,去做任何为愿景所必须做的事。系统思考是建立共同愿景的沃土,它的修炼需要系统思考的支撑。
4.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
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
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最近还阅读了另一本书《沉思录》,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人可以通过双眼看世界,但是有个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用眼睛能够做到的,唯有用心灵去审视过去,去反省过往。而反省自己,与自己对话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绝对真诚、平和的心态,需要超凡、决绝的勇气。在这本《沉思录》里,作者好似一个异常严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镜子前面,告诫镜子里头的自己。这不是简单的内心独白和情绪倾诉,这是自己与自己的交谈,这是解剖灵魂对自己进行告诫,比如他在书中这样对自己说道:“你错待了自己,你错待了自己,我的灵魂,而你将不再有机会来荣耀自身。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近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的灵魂。”他总是这样在书中狠狠地拷问自己。
《沉思录》是一本正大而质朴的哲学书。作者用无华的文字平铺直叙了对宇宙、个体、时间、心灵、本性、思想、行为、生死等事物的深刻体悟,没有刻意晦涩的思辨,没有冗长乏味的说教,只是严峻而不失平和的叮嘱和告诫,启思耐品。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沉思录》说了这些道理:宇宙是流变的,时间是即逝的,名利是短暂的,人惟一的选择,就是把握现在所过的生活;一个人退隐到何处也不如退到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宁静是心灵的井然有序;灵魂要关照自身,要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使智慧仅仅用于正直的行动,每时每刻地塑造你自己,达到与满足、朴素和谦虚结为一体的自由;要遵从自己和人类共同的本性生活,让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的行为,追求正义、节制、仁爱、镇定等品德的完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虔诚地默认现有条件,高贵地忍受不幸和痛苦,接受变化,死亡也是变化的一部分;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应为普遍利益行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这些行色匆匆、碌碌打拼的现代人来讲,无疑为一方抚慰心灵焦灼、困顿的良药。在《沉思录》中,我还似乎读出了佛祖的拈花一笑和孔孟的仁爱、老庄的清静,更窥到了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所提倡的包容、平等、理性、公正、和谐等思想的端倪。可见,真正的智慧是跨越时代、地域、宗教和种族的。
这部黄金之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这本哲学书有许多闪光点,给了我很多启示:,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学会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坚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利益,要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暂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因此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九 关于大学生读书情况调查报告1250字
一.调查背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大学生来说,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颇为流行的开阔视野的方式,然而,读万卷书反而变得不易。如今,有了来自网络上游戏、电影、追剧等的诱惑,或者面对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读书时间是否被一再压缩?在手机上看电子书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方便,而纸质书是否还受同学们的青睐?那么现在的大学生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读名著读到热血沸腾,还是他们有了新的更广阔的读书领域,亦或是沉浸在网络小说中无法自拔?而对于专业方面的书籍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畅销书,同学们又秉持什么态度呢?以上这些就是我这次调查报告所调查及研究的问题。
(一)调查时间:__年8月5日__年8月12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通过网上发布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问卷链接,扩大问卷调查范围,面向各省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将通过填写得到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共收到122份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从大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习惯、阅读领域以及大学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具体内容见附在本文最后的调查问卷。
(四)调查数据:
1.收到有效问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约占45.90%),女生66人(约占54.10%);大一学生50人(约占40.98%),大二学生70人(约占57.38%),大三学生2人(约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学生为主。
2.在以最喜欢哪种途径读书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调查结果为:约53.11%的同学阅读纸质书,约28.08%的同学阅读电子书和网上读书,约18.80%阅读报刊杂志。由此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们阅读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书和网上阅读也以迅猛的势头增长。
3.关于每天是否读书的问题,只有约19.67%的同学选择是,约55.74%的同学选择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学选择了不是,只是偶尔会读。超过半数的同学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阅读。
4.关于平均每天会花多长时间阅读,约6.56%的同学在三小时以上,约67.21%的同学在13小时之间,约22.95%的同学选择少于1小时,而约3.28%的同学选择了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大部分同学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3小时左右。
5.除课本外平均每个月会读几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73.77%的同学选择13本,约14.75%的同学选择46本,约4.92%的同学选择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阅读了多少本书,约6.56%的同学选择0本,约50.82%的同学选择了12本(含2本),约34.43%的同学选择了34本(含4本),只有约8.2%的同学选择了5本及以上。
7.面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面对时间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倾向,他们最注重哪点,这道题给出了答案。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学习,当学霸,约27.87%的同学更喜欢阅读,增长知识,约14.75%的同学更喜欢看电影,放松身心,约3.28%的同学更喜欢上网,享受时光,约29.51%的同学更喜欢参加社团或者兼职,锻炼能力,而约9.84% =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因为很可能喜欢大学生活的许多部分,因此这道题设为单选题,由此评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学生重视。而由该样本得到,参加社团和兼职来锻炼能力最为受喜欢,紧随其后的就是阅读。因此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
篇十 大学生的读书报告优秀750字
大学生的读书报告优秀范文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眉: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宋体,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
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篇十一 大学生读书报告优秀范例1750字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微软雅黑
页眉: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23年12月3日。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篇十二 大学生读书报告格式1150字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
篇十三 杜拉拉升职记的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950字
关于杜拉拉升职记的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
这个寒假看了《杜拉拉升职记》,收获颇丰。英语专业的我,本对现在和未来感到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应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不知道自己学的内容对将来有什么帮助,甚至后悔过选择这个专业,但是,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寻到了未来的方向。
处在大二阶段的我们,多多少少也有为未来的工作做着打算,而什么样的工作可以算得上是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理想工作的四个特征:一、是你喜欢的;二、是你擅长的.;三、能使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质量;四、合法合情。另一个角度的归纳显得复杂一些——优秀的人才有一些共性:敏锐的判断力;卓越的影响力;高效驱动业绩的能力。判断力是对方向、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人的一生总在做出选择,审时度势,人无可免。判断力好是什么意思?当别人都还没看出来是个机会,你就先看出来了;光看出来还不够,还得抓紧采取行动把握住机会;甭管情况多复杂,你都能很快就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到点,做事靠谱。能明白人家心里担心啥、想要啥,而且,能根据对方的人际风格,调整自己的方式——这就是影响力好。小说中,杜拉拉在评价大区经理陈丰的时候,曾提到他“永不满足现状”,这是驱动力好的一个典型表现;积极主动地推动目标的实现,即使这样的行为意味着给自己找事儿甚至可能有风险——这是驱动力强的另一个标准特征。这三个力便是我们提升的目标。
英语专业的我们,毕业后选择进入外企工作的可能性最大,而《杜拉拉升职记》标注是职场小说,介绍的是关于女白领在外企的生存法则,可借鉴处很多。我们大多数人和杜拉拉一样,有教育背景,无社会背景,所以要成功唯一的路径是个人奋斗。书中杜拉拉因“傻干的老黄牛”性格,出色地完成了“装修”任务,虽然当时李斯特只为她加薪5%,也没同意提升她为经理,但总裁何好德把拉拉的高能力和肯吃苦精神都看在了眼里,为她日后的提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秉承杜拉拉劳动最光荣的朴素观念,乐于承担任何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好逸恶劳,急功近利是天性,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计收益而不愿付出。当然,拉拉也同样告诉我们,“‘学到东西’固然重要,但要清楚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好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这更是日后工作的指南。
篇十四 2023大学生读书报告范例2850字
大学生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300字)
(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读书报告格式
1.用纸:标准a4纸,
页面设置: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字间距:标准行间距:1.5倍行距;字数:3000字左右
2、封面设置
报告题目:2号楷体-gb2312
副标题:4号楷体字
班级名称:2号楷体-gb2312
学号、姓名:4号楷体字
3、正文
正文小四号微软雅黑
页眉: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每字间空一格。
页眉内容:“致远学堂读书报告”
页脚:用五号微软雅黑,居中排列,页脚内容为页码。
4、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类
一般著作
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
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
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
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23年12月3日。
大学生读书报告范文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时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范的榜样,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起学校极力推荐的《第五项修炼》时,看着那些环行线路图和那些专业术语,有些为难,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么能以连续三年名列全美畅销书的排行金榜。但我想排行金榜一定自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再捧起书时我就强迫自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还真的有效,看来真的是态度决定一切呀!慢慢我读懂了。呵,那感觉真的像作者彼得、圣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个小学生样端坐着,听着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还有那些我还是有些不感兴趣的图表,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企业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篇十五 杜拉拉升职记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950字
杜拉拉升职记大学生寒假读书报告
这个寒假看了《杜拉拉升职记》,收获颇丰。英语专业的我,本对现在和未来感到一片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应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不知道自己学的内容对将来有什么帮助,甚至后悔过选择这个专业,但是,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寻到了未来的方向。
处在大二阶段的我们,多多少少也有为未来的工作做着打算,而什么样的工作可以算得上是理想的呢?书中介绍了理想工作的四个特征:一、是你喜欢的;二、是你擅长的;三、能使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质量;四、合法合情。另一个角度的归纳显得复杂一些——优秀的人才有一些共性:敏锐的判断力;卓越的影响力;高效驱动业绩的能力。判断力是对方向、机会的识别和把握。人的'一生总在做出选择,审时度势,人无可免。判断力好是什么意思?当别人都还没看出来是个机会,你就先看出来了;光看出来还不够,还得抓紧采取行动把握住机会;甭管情况多复杂,你都能很快就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到点,做事靠谱。能明白人家心里担心啥、想要啥,而且,能根据对方的人际风格,调整自己的方式——这就是影响力好。小说中,杜拉拉在评价大区经理陈丰的时候,曾提到他“永不满足现状”,这是驱动力好的一个典型表现;积极主动地推动目标的实现,即使这样的行为意味着给自己找事儿甚至可能有风险——这是驱动力强的另一个标准特征。这三个力便是我们提升的目标。
英语专业的我们,毕业后选择进入外企工作的可能性最大,而《杜拉拉升职记》标注是职场小说,介绍的是关于女白领在外企的生存法则,可借鉴处很多。我们大多数人和杜拉拉一样,有教育背景,无社会背景,所以要成功唯一的路径是个人奋斗。书中杜拉拉因“傻干的老黄牛”性格,出色地完成了“装修”任务,虽然当时李斯特只为她加薪5%,也没同意提升她为经理,但总裁何好德把拉拉的高能力和肯吃苦精神都看在了眼里,为她日后的提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要秉承杜拉拉劳动最光荣的朴素观念,乐于承担任何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好逸恶劳,急功近利是天性,大部分情况下我们计收益而不愿付出。当然,拉拉也同样告诉我们,“‘学到东西’固然重要,但要清楚自己的付出应该得到怎样的回报。”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好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这更是日后工作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