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篇一 当代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背景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达到所需的物质,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满足子女们的要求;有些家长整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只能在经济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难免对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们产生刺激和误导作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批出手大方、满身名牌、追求享受攀比的小款爷、小公主。在热闹非凡的大超市里,孩子们大肆购物,家长在旁边忙不迭地付钱;在香气扑鼻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孩子们大啃鸡腿汉堡,家长们坐在一旁喝着矿泉水;在新潮的名牌运动休闲鞋帽商场里,孩子驻足不前,家长紧皱双眉;在富丽堂皇的饭店酒楼里,孩子过生日喝五吆六,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情景发人深省,又令人担忧近期我们在扬州市区范围内,以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消费状况、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调查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平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习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五)小学生的消费偏好特征明显
当被问到有了零用钱时最爱做的事是什么,有60%以上的同学表示会进行储蓄,三分之一的同学会为自己添置图书或玩具,只有少数人会想买零食或者花钱出去玩。可见不少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财观念,也有自己的消费偏好。
在同学过生日时,有62.5%以上的的同学会送一件自己或好朋友喜欢的物品作为礼物,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送书籍,有10%左右的同学会选择一顿美餐或零食。在过生日的形式上,60%以上的小学生都会邀请同学去肯德基等餐厅聚餐,有35%以上的同学会在生日这一天带蛋糕到班级庆祝,并向本班同学赠送学习用品或小礼物以作纪念,以送生日卡、唱生日歌等简单形式庆祝的同学只有不到5%。
(六)父母对子女的消费指导不容乐观
篇二 当代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2023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怎么写?调动报告的格式是怎么样的?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这里的关于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调查对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数。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平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此外,花费在为孩子买衣服、外出吃饭和娱乐的支出分别占34%、8.5%和12.7%。调查中,72%以上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到西餐厅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带孩子吃西餐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在双休日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电影或外出游玩。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习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篇三 当代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一、 调查人员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调查对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数。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平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此外,花费在为孩子买衣服、外出吃饭和娱乐的支出分别占34%、8.5%和12.7%。调查中,72%以上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到西餐厅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带孩子吃西餐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在双休日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电影或外出游玩。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习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篇四 当代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2023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报告怎么写?调动报告的格式是怎么样的?下面是这里的关于小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调查背景
当前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标准、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没有条件达到所需的物质,现在有条件了,就应该满足子女们的要求;有些家长整日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生活,只能在经济上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铺天盖地的消费广告难免对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的小学生们产生刺激和误导作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批“出手大方”、满身名牌、追求享受攀比的小款爷、小公主。在热闹非凡的大超市里,孩子们大肆购物,家长在旁边忙不迭地付钱;在香气扑鼻的肯德基、麦当劳里,孩子们大啃鸡腿汉堡,家长们坐在一旁喝着矿泉水;在新潮的名牌运动休闲鞋帽商场里,孩子驻足不前,家长紧皱双眉;在富丽堂皇的饭店酒楼里,孩子过生日喝五吆六,家长跑前跑后……这一幕幕情景发人深省,又令人担忧……近期我们在扬州市区范围内,以部分小学生及家长为对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了解当代小学生的消费状况、影响他们消费行为的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调查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x
成员:xx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组的10名成员均来自育才小学五(5)班,我们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放学后的时间,在市区文昌广场、肯德基文昌店、部分小学校园门口开展了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我们共发放了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各50份,收回有效家长问卷47份和学生问卷48份,其中98%的调查对象为扬州市区小学独生子女及其家长。问卷形式为单项或多项选择,问卷内容涉及家庭收入状况、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和支配方式,家长为孩子的日常支出、平时的消费习惯等多方面内容。经过问卷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调查结果:
(一)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有一定约束
调查对象中,月收入4000以上的家庭占46.8%,3000—4000元的占36.17%,500—1500元的占4.25%、1500—3000元占19.15%,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只占6.38%,被调查对象中,低收入家庭只占少数。
在这些家庭中,除了3名同学平时没有零花钱外,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定的零用钱可支配,其中62.5%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内,16.7%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50—100元之间,有8.3%的同学每月零花钱在100—150元之间,150元以上的只占8.3%。每月为孩子的零食饮料支出,60%以上的家长控制在100元以下,超过100的占40%左右。
可见小学生每月零花钱的数量并不和家庭收入成正比,不管家庭收入如何,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月消费能尽量控制在50元以内,说明家长们对子女的消费并不是没有约束的。当他们给孩子零花钱作为奖励时,65.96%的家长会控制在50元以内,只有12.76%的家长会给孩子100元以上的奖励,这一点还是令人欣慰的。
(二)与子女教育有关的家庭消费占较大比重
被调查家庭中有近60%的家长都在双休日为孩子安排了兴趣班课程,有关子女的各项支出中,占据前两位的是:上兴趣班(占80%以上)和买书(近60%)。
此外,花费在为孩子买衣服、外出吃饭和娱乐的支出分别占34%、8.5%和12.7%。调查中,72%以上的家长偶尔带孩子到西餐厅就餐,每周去一次的有3位,半月一次的有4位,每月一次的有7位。除了带孩子吃西餐以外,还有不少家长在双休日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电影或外出游玩。
(三)大部分小学生可支配的零花钱十分可观
除了每月能从父母手中领到固定金额的零花钱,大部分孩子还会有一些其他“收入”,如爷爷奶奶额外给的零花钱、过年时数量可观的压岁钱。在被调查的48名小学生中,有4人过年能收到4000元以上的压岁钱,3000—4000元的有8人,19名同学的压岁钱在1500—3000元之间,15人在500—1500 元之间,500元以下的只有3人。
此外,每当他们学习取得了进步、考试得了第一名、帮着家里做家务也都会得到不同的奖励。所有被调查的家长都表示在上述情况下,会对自己的子女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而且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过,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有意义或有纪念价值的奖励,如书籍、文具、衣服,也有的家长会随便买一些零食,或者直接给钱。总之,大部分小学生手中可支配的零花钱还是十分可观的。
(四)小学生独立消费现象占相当比重
在被调查的小学生中,如果要买东西,有58.3%的同学会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有33.3%的同学通常自己做主,只有8.4%的同学完全由家长决定。这说明小学生们相对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超过半数,完全独立完成消费行为的也占不小的比重。
我们分析认为,现在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消费可支配能力,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家庭消费水平普遍上扬,家长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愿望往往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有些家境并不宽裕的家长宁愿自己吃少点、穿差点,也愿不让孩子受到委屈,有的家长贪图轻松享受,只要子女不去打扰他们,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另一些公务繁忙的家长,由于觉得愧对孩子,便常常以金钱补偿。
(五)小学生的消费偏好特征明显
当被问到“有了零用钱时最爱做的事是什么”,有60%以上的同学表示会进行储蓄,三分之一的同学会为自己添置图书或玩具,只有少数人会想买零食或者花钱出去玩。可见不少小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财观念,也有自己的消费偏好。
在购买文具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在对家长“开学初为孩子购买文具费用” 的调查中,花费50—150元的家长占64%,26%的家长会花费150元以上,只有17%的家长花费在50以内。在调查时我们发现, 一些小学生追求文具新、奇、特的外观,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花在了文具收集上,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相互攀比和高消费的现象。
在同学过生日时,有62.5%以上的的同学会送一件自己或好朋友喜欢的物品作为礼物,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送书籍,有10%左右的同学会选择一顿美餐或零食。在过生日的形式上,60%以上的小学生都会邀请同学去肯德基等餐厅聚餐,有35%以上的同学会在生日这一天带蛋糕到班级庆祝,并向本班同学赠送学习用品或小礼物以作纪念,以送生日卡、唱生日歌等简单形式庆祝的同学只有不到5%。
(六)父母对子女的消费指导不容乐观
在被调查48位对象中,对于压岁钱或零用钱有计划花费的有34人,其他16人从没有制订过计划,消费完全随意。在有关父母是否过问孩子零用钱的花费问题上,回答“经常过问”的家长占29.8%,偶尔过问的占44.7%,有25.5%的家长对孩子的零花钱如何花费从不过问。从家长那里我们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小学生之间有攀比现象,同学有的东西,他们也很想得到,而且一定要比同学的更好,父母亲对此无能为力,多半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认为,父母大多不愿子女受委屈,同时由于现代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们更尊重子女的意愿,鼓励子女发展自立能力,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很少过问的原因。
篇五 中小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中小学生消费状况,把握中小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对高新区内的主要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学生当前的消费现状及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程度。调查结果如下:
一、当前中小学生消费倾向:
1、理性消费是主流,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中小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性价比,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调查中发现有53%的中小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孩子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2、书籍消费成为学生消费一大亮点,消费比重增加。随着现在文化市场的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消费的一大消费方向。
3、名牌、奢侈品消费在中小学生消费群体中悄然抬头,压岁钱是中小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不少学生春节期间都会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压岁钱,这些小富翁成为无节制消费的主力军。调查显示:有55%以上的学生压岁钱达千元。其中,超过半数表示把这些频频而来的压岁钱花在购买电子奢侈品、购买名牌服装和同学聚会上。
二、当前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意识需培养和加强。在调查中,当问及对校园外小吃摊上油炸食品、三无食品的危害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食品保质期、非食品添加剂等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承认自己的食品安全知识还有待于学习提高。当问及是否注意商店有相关证照时,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到证照齐全的商店消费的意识。可见,当前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2%的同学在300元以下;有48%的同学在300-500元之间,有37%的同学在500-1000元之间;有3%的同学月消费1000元以上。可见,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有些男同学买鞋一定要国际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一定要父母买名牌衣服,甚至有非名牌不穿的嗜好,以满足自己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的欲望等。这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特别在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调查中,这一现象较为突出。
三、当前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学生在消费上出现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攀比、奢侈浪费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的建议:
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加强对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今后老师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
2、作为家长应区分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凡是那些合理的要求,例如买书、买练习本,家长就应满足孩子并让他自己去购买这些东西。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那些不合理要求,家长要严辞拒绝,并向孩子讲明道理。总之,家长要牢记的一点就是千万不可对孩子有求必应,纵容孩子花钱。也不要与人攀比。如果这样,会使家庭富有的孩子感到优越,会使家境贫穷的孩子感到自卑,两者都有坏处。
3、充分发挥消保委已建立的校园内各消费维权联络站(点)的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消费知识宣传培训活动,加强对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大力开展新消费理念的宣传,倡导理性责任消费。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健康消费心理和理性消费行为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