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寻访实践活动报告2100字
一、活动的意义和背景:
__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无数英勇军民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老兵是新中国建立的功臣,他们不求回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们不用在活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我们需要了解、关爱这一群体,让爱驻夕阳。同时,我们更应该了解他们的抗战故事,通过故事走进他们、学习他们,并将他们故事广泛传颂,影响更多青年,从而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特组织弘毅党员先锋实践队通过走访山东省枣庄、临沂、海阳、甘肃会宁等地的老兵及老兵后代,为老兵送去关爱和敬意,倾听他们的抗战故事,并考察、学习当地的红色文化,瞻仰红色历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共创中国梦。
二、活动主题
关爱抗战老兵•传承红色精神
三、走访地点简介
山东枣庄。
枣庄是中共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一直是防抗敌人侵略的重要武装部队,抗战期间涌现出了大批抗日战争英雄,目前有很多抗日英雄后代在那里生活。
山东临沂。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曾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沂蒙是一片血染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为______的建立,沂蒙百姓在中国革命史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山东海阳。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文山后、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并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
四、活动主要内容
(一)、走访红色抗日根据地,寻访抗战老兵及老兵后代,为抗战老兵和其后代带去关爱及敬意,倾听他们的抗战故事,与媒体合作,开展抗战故事连载,广泛宣传抗战老兵的生活经历和抗战故事。实践结束后,将抗战老兵优秀事迹带到大学校园,在校园开展寻访实践报告会,呼吁大学生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勉励大学生肩负起社会责任,不忘时代使命。
(二)、走访甘肃会宁、山东枣庄、去临沂,海阳等地,重走红色圣地,考察、学习红色历史遗址,通过走访实践,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同时,进行红色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发挥调,并与当地相关部门座谈,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效能发挥长效机制,并努力吸引红色文化进校园。
(三)、制作抗战老兵访谈录及访谈视频集,整理抗战故事,并编撰成册,整理调研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素材,加强和学校周围红色革命根据地合作,引进红色文化进校园。
四、实践进度安排
1、前期准备(7月1日—7月30日)。开展寻访实践队培训工作,包括安全、调研技能、宣传、访谈技能等培训;搜集寻访地点相关历史资料;和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定合作关系;确定实践路线,为抗战老兵准备慰问物资;联系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准备工作;与相关企业、公益组织合作,争取支持和物资赞助。
2、实践过程
寻访第一站(8月1日—8月 3日),实践队奔赴山东枣庄,寻访抗战老兵及老兵后代,走访枣庄抗日纪念馆,记录抗战老人故事,学习抗战精神,调研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
寻访第二站(8月4日—8月6日),实践队奔赴山东临沂,调研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历史遗址,走访抗战老兵,学习抗战历史和革命精神,做好抗战故事采写及访谈资料整理,调研临沂红色文化育人现状。
寻访第三站(8月7日—8月9日),实践队奔赴山东海阳,感受海阳抗日地雷战的光辉历史,调研海阳红色文化发展特色及育人机制,走访抗战老兵及老兵后代,寻找最美抗战故事。
寻访第四站(8月9日—8月18日),实践队奔赴甘肃会宁,学习会宁红色历史文化,调研会宁红色文化特色和育人效能发挥情况,走访抗战老兵,为抗战老兵带去慰问,采写抗战故事。
3、实践后期
做好调研资料整理及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整理抗战老兵访谈资料(视频、文字),作为大学生党员教育素材,整理抗战故事,形成抗战故事集,在校园开展寻访实践报告会,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进红色文化进校园,加强红色精神传承,共建中国梦。
五、活动可行性
1、弘毅党员先锋实践队已经联系两年奔赴山东枣庄、临沂开展社会实践及考察学习活动,对当地有较深的了解,和当地部门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另外实践队已经联系三年奔赴甘肃会宁开展支教工作,对会宁及当地抗战老兵均有了解。
2、实践队已经成立多年,并且队员均有优秀大学生党员组成,实践队基本素质高,有利于实践的开展。
3、实践队配备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并在前期做好了相关培训和学习。
篇二 2023年社会实践报告抗战历史1500字
__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举国上下各种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__年7月13日至7月15日,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击水》报社“足迹”小分队从苏州前往南京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收获良多。
7月13日上午八点半,小分队成员于苏州大学北校区工科楼前进行了简单的出征仪式。下午两点到达六朝古都也是抗日名城——南京。休整过后,队员立即开展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小队10人被分为三组,分别由三位大三队员领队。第一天,小队一组成员到南京悦来巷参观了抗战遗址,斑驳的巷道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远去的历史;而另一组成员则采访到了南京1213志愿者同盟秘书长王超,王超和队员们讲述了1213志愿者同盟成立的初衷、团队运作情况、团队定位、援助老兵的大体情况、今年的抗战活动和他本人参与扶助困难抗战老兵的感想,队员们油生敬佩之情。
7月14日,小队依旧分为三组行动。一组由王瀚城带队前往南京大学采访南大历史老师,了解南京在抗战时的历史,并前往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采访这个民间组织的抗战情结;一组由陈思思带队前往参观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一组由李鹏丽带队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看望抗战老兵。王瀚城小组到达南大后,幸运地采访到南大民国历史研究所姜老师,姜老师回答了队员们提出的关于南京大屠杀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相关问题。姜老师表示,在12月13日成为国家公祭日后,国家各个层面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越发重视,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南大就出了一套《日军侵华图集》。而各界人士对于抗战遗址和抗战老兵的关注程度也越发重视,南京1213志愿者团队、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等能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姜老师强调更要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南大采访结束后,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参观也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特别是对老兵的关注极尽细心与温暖。
陈思思小组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大二历史档案馆时,从图片和视频、场景还原中目睹抗战期间的惨烈,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八年抗战的不易。虽然没有采访到馆长,但是在和参观的小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她们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李鹏丽小组在几经周折后找到位于五塘广场的向阳养老院,经得工作人员许可后队员们采访到了95岁的石永固和91岁的邬汉忠老兵。两位老兵对往事仍记忆清晰,向队员们讲述了他们黄埔军校受训和抗战时的故事。石老说:“当时日本人入侵,很自然的就当兵抗战了,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而邬老言:“战场是无情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对敌人你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抗战老兵,民族英雄,老兵精神,历久弥新!
7月15日上午,活动的最后一天,小队来到南京市玄武湖进行宣传活动。近期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在进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图片展,很多中小学生到馆中参观。小队到场后,许多家长听闻苏大学子前来南京做抗战活动,主动要求合影留念,队员们也和小朋友及家长们交流与抗战有关的话题。之后,小队在玄武湖广场分发传单,向市民们宣传抗战精神,得到了很多市民的支持,两个小时的宣传活动很快圆满结束。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足迹”小分队队员们依据历史足迹,从历史、老兵、社会各界人士层层追寻探索,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知识都得以很大地提升。战争的硝烟早已弥散,但历史的血泪不能遗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每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足迹”小分队,愿以己之力,将“爱国自强”的正能量传递,为抗战70周年献礼!
篇三 2023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1850字
参加市内纪念《抗战70周年图片展》、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了解沂蒙革命先烈抗战英勇事迹,学习红色沂蒙精神,增强爱国情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70周年。
实践总结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使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变”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七七事变”的战火硝烟弥漫在卢沟桥畔。曾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失去了原有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只有挺身而出!只有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于是____站出来了,互相奔走呼号,带领全民族人民举起愤怒的大刀,浴血奋战,正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沉重而辉煌的一页。
我的家乡山东临沂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这里播撒革命的火种,领导创立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沂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面对日军疯狂的“扫荡”、“蚕食”和“封锁”,八路军和沂蒙人民紧密团结,同仇敌忾,生死与共,同日寇展开了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中国抗战史上的壮丽诗篇。张元寿、常恩多、沂蒙六姐妹、红嫂明德英等一大批抗日英
雄在沂蒙大地涌现,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实践过程
首先,我先去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大型纪念建筑物18座。___、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__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陵园题词。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__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__年11月25日,__主席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
烈士陵园塔
其坐落在陵园的中央,为五角亭柱式构筑,凸显出东西方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塔座为一石质平台周围有石栏环绕,四面各有12级台阶,通向环塔甬道。塔身挺拔雄伟,耸入云霄。正面为___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金光闪耀。四周石碑上刻有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__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华东局、山东省人民政府、鲁中南行署的建塔碑文。塔身五个角上各有两条石柱,石柱顶端和亭内五面塔壁上各有一大型浮雕,讴歌了华东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塔身四周以青铜栏杆护围。塔顶缀一大型景泰蓝质红五角星,红光闪映,象征革命烈士功高及天,光照千秋。
《永恒》
参观完烈士陵园,走进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耸立在馆前的是名为“永恒”的雕塑,象征着革命英雄永远在我们心中永不泯灭。纪念馆分为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主要展出了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日作战、日军在山东犯下的暴行、铜墙铁壁等内容。解放战争纪念馆主要展出了华东军民在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两馆展出有较高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300余件,并运用照片、文字、雕塑、场景及电视、投影等较先进的声光电展示手段,再现了这一重要的历史。?
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雕塑,和挂在墙壁上__主席__年在这里参观,缅怀先烈时的重要讲话。乘扶梯上楼去,进入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可以看见挂在墙上的详细的沂蒙抗日根据地战略地图,从地图中可以清楚的了解沂蒙地区抗日的路线走向。馆内成列着很多抗日浮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战况。展馆内还介绍了沂蒙地区英勇抗战的民众,如 沂蒙六姐妹,以及沂蒙山区人民看日战争时期赖以生活和帮助红军的生活工具。
接着我去了位于市图书馆六楼展览中心的“山东抗战70周年图片展”。
展内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民众,其中最多的是孩子以及带领孩子的家长。承办方市图书馆还派出志愿者和讲解员服务前来参观的民众。
我们不应遗忘“9·3”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牢记:九月三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法西斯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主要国家。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2023年重走抗战路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__年8月22日,民航/飞行学院__级党支部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一站便是六朝古都南京。22日下午,社会实践小组从南航江宁校区出发,前往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该馆由民主建国会南京市雨花台区总支部会员吴先斌先生创办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近日被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也是由民建会员创办的唯一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该馆已拥有1300余件珍贵藏品,抗战类图书四万余册。展览由“南京城的控诉”和“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两部分组成,使人们从独特的民间视角来认知“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和南京城在抗战中的文化精神。实践小组先参观了第一部分“南京城的控诉”参观过程中大家通过珍贵的资料重温了1937年南京城所遭受到的浩劫,历历在目的史料展现了被日军践踏的满目疮痍的南京城和南京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大家深刻体会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性,作为党员,最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第二部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也同样保存着众多珍贵的书籍与影像资料,航空救国的画报与铜章,中国空军的军徽,抗战胜利纪念章等物品无比地振奋人心,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作为航空航天院校的学子,我们肩负着航空报国的重任,祖国正前所未有地飞速崛起,我们更应努力学习,肩负起航空报国的使命!
展馆的最后列有多位英烈的遗照,他们都是祖国的英雄,我们应记住他们,记住历史。向为民族存亡而抛洒热血的每一名战士致敬!向在漫长苦难中默默承受与坚守的人民致敬!国破山河在,正是中国人的战争,中华民族在精神上从未沦陷,每一个从抗争中走过的中国人都值得历史铭记!
23日上午一行人出发前往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这个纪念馆对于每一位南航学子都意义非凡、。1932年,原国民政府在紫金山北麓建设了南京航空烈士公墓,__年4月4日,在各方的努力下,纪念馆奠基,由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组织施工。__年建成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进园后,大家先去瞻仰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面刻有无数航空英烈的名字,他们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之后大家进入馆内参观。整个纪念馆基本上是由三角斜线构成。纪念馆前是一座巨大的雕塑,一个三头六臂的“正义之神”骑在飞天虎上,手拿着弓箭对着天空准备射去。“正义之神”雕塑,象征着中、苏、美三国团结一心联合抗战。纪念馆共分为四部分,分别由“奋勇抗敌”、“国际援华”、“壮志凌云”和“缅怀先烈”以及部分室外实物展品组成,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国空军和国际援华空军共同抗击侵华日军的英雄事迹。馆藏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再现了空军作战的惨烈,参观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了航空救国的艰辛与不易,无数航空英烈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昨日的硝烟已经远去,长空万里阳光灿烂。为了这一天,多少中外英烈鏖战蓝天,长眠钟山。在70多年前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一批不愿当奴隶的炎黄子孙和侠肝义胆的友邦志士,并肩架机冲上云天,同强悍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世界战史上时间最长的空中搏斗。在敌强我弱的战斗中,几度濒临覆灭,但又绝地重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上首先转入反攻,为彻底击败日本侵略军奏响了气壮山河的壮丽乐章。
23日下午一行人又再次奔赴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专程采访馆长吴先斌先生。通过采访吴先生说到办馆是为了实现他内心的情结,马克思说过,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事件地点和人物,如果不是在特定时间下情怀的促使,如果不是在南京这座城市也许他不会有这么大的举动。提到爱国,吴先生认为,亲们学子应该先做到爱家,关心社会,把身边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去谈爱国,如果这些身边的事情都处理不好,爱国也只是空谈。在问到去日本办展出阻力大不大时,吴先生坦言,只要能代办阻力就不大,但关键是看展出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大不大,这直接决定了展出的价值。吴先生讲到办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馆藏上去了,但是研究跟不上,因为民营博物馆在请专家学者上无法投入过多的资金,目前研究和馆藏是不平衡的。最后与吴先生亲切合影后,他也向南航学子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每月博物馆都会请专家学者做讲座,他希望更多的莘莘学子来馆内参观,接受教育,这对我们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感悟历史,缅怀先辈,期待南航学子以后可以去博物馆,与吴先生有更多的合作,擦出更多火花!
2天的南京实践令队员们都有了很深的感悟,大家重温了那段屈辱的历史,缅怀了为了保家卫国而献身的英烈们,大家感受到了航空报国的使命与责任。铭记历史,铭记那段峥嵘岁月,缅怀英烈,做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为祖国腾飞献力!
篇五 2023年大学生纪念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7600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抗战、全面的抗战,是自1840年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奴役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全民抗战中,全民族抗日教育如火如荼,在抗战烽火中弦歌不断、薪火不绝,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
抗战初期,“亡国论”暗流涌动,“速胜论”笼罩一时,抗日战争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根据中日两国的特点和国际形势,___认识到战争的长期性,提出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著名论断。为了坚持抗战,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教育必须为长期战争服务,必须唤起民众,必须为抗战建国准备各级各类人才。教育不仅要考虑抗战胜利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战后建国的需要,这为抗战教育提供了方向。
(一)____率先提出教育要为抗战服务的主张
七七事变后,____率先提出了教育要为抗战服务的主张,把国难教育、国防教育转变为抗战教育。___1937年8月25日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明确提出了“抗日的教育政策”,号召进行“三实”教育变革: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义务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___代表___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明确指出了“支持长期战争与取得最后胜利之唯一正确的道路,在于统一团结全民族,力求进步与依靠民众。”全民族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实行抗战教育政策,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各根据地、边区政府具体实行抗战教育的四大政策。
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创建了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普通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系。“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有计划地培养培训抗战干部,就成了“战斗任务”。为了教育老干部,使他们理解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适应抗战新形势,同时,为了争取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抗战服务,创办了许多干部学校。仅___直接领导的高级干部学校就达17所,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等。其中,抗大总校办学9年,共毕业了8期学员,共29072人。“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根据地到哪里,抗大就在哪里扎根。抗大先后创办了12所分校,共培训出十万余名军政干部。“培养一批,输送一批”,学员们“到人民中去生根、开花”。干部教育为抗战胜利和建国复兴培养了大批的抗战建国人才。
群众教育和普通学校教育也为抗战建国服务。群众教育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培养具有民族意识、有胜利信心、有战争与生产所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抗日国民。中小学教育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各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采用正规的中小学与不正规的村学、识字组、读报组等多种形式办学,根据群众自愿原则组织文教工作,实行“民办公助”。有些根据地颁布一系列的法令,如《中学法》《小学法》《小学教员任用及其待遇条例》《社会教育组织暂行条例》等,动员、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条件更危险的游击区,广大抗日师生创造了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抗战教育,抵制奴化教育。有的准备两套教材,轮流站岗放哨,敌来则应付,敌退则恢复;有的则在地道中坚持教学,宣传抗日。
(二)国民政府实施战时教育体制
面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教事业的破坏,国民政府为保存中国教育的命脉,实施战时教育体制,采取了四大举措:
一是有计划地将大学迁入内地。为保存中国教育的命脉,1937年8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举行特别会议讨论东部高校西迁问题。9月2日教育部下令各校内迁。1938年专门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具体负责高校内迁工作。中国开始了近现代最大规模的教育内迁。北大、清华、南开先是迁往长沙,后再迁云南,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三校师生转移至西安,1938年再迁至陕南城固、南郑等处,组成西北联合大学。整个抗战时期,全国114所大专院校,有77所内迁。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50%的中级知识分子得以转移到大后方,“保存了民族的知识力量和控制了对敌作战的教育制高点。”
二是创办国立中学,接收沦陷区流亡学生。沦陷区许多中学被迫停办,师生四散,流亡内地。国民政府教育部改变了以往无国立中学的办学体制,在内地设立临时国立中学,专门接收沦陷区流亡学生。1938年2月,教育部颁布《国立中学暂行规程》,正式设立国立中学。1939年国立中学共34所,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广西、青海、宁夏、绥远、安徽、湖北等地。
三是设置“教育指导区”,开展反奴化教育。国民政府教育部拟定了《沦陷区教育设施方案》。设置“教育指导区”,联络、吸收敌占区仍忠于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借以消灭奴化教育。1938年,沦陷区9省4市设置了50个“教育指导区”,派遣大批教育干部赴沦陷区从事公开或秘密的教育活动。1939年正式成立“教育部战区指导委员会”。1940年,国民政府特别通过《津贴沦陷区中小学教师办法》,对沦陷区内暗中为国家服务的中小学教师给予津贴补助。
四是设立贷金制,救济困难学生。由于战争,在大后方的很多大中学生失去了经济来源。为救济困难学生,1941年教育部规定,凡经济来源断绝的学生,可直接向学校贷款以维持生活,贷金包括膳食及服装各项费用,并免费提供住宿。1943年又出台了新办法,贷金制随后改成了公费制。抗战期间,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完全依赖国家贷金或公费的学生,共达128000余人。在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三)民主教育人士积极为抗战教育服务
众多民主教育人士为了全民族利益,在抗战前后奔走呼号、身体力行,积极为抗战教育服务。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发展为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提出普及生活教育运动四大任务。为配合全面抗战,他提出了“我们要有全面的教育来配合,以促成全面地抗日战争。”他推进生活教育实践,他收留难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为整个民族利益造就人才。晏阳初领导平民教育社,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继续进行平民教育,提高民众的抗日救国觉悟和素质。黄炎培领导的中华职教社,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民主教育人士以抗战教育作为抗战救国的伟大事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动员人民、教育人民、组织人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道路。1940年___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此作了经典的概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塑造了民族的灵魂、启迪了民族的智慧、振奋了民族的力量,为抗战建国和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解放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一)抗战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民族的教育,是全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包括除了少数汉奸之外的所有中华儿女;在教育内容上,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唤醒民族自觉、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民族凝聚力的教育。这一教育过程,也是塑造民族灵魂的过程。
所有的学校都是抗日基地,都是抗日的种子,都是民族觉醒的发动机。学校的这种功能发挥得益于教育者的自觉。梅贻琦劝勉西南联大师生:“一个民族,他生存的最根本价值是什么?我们都是教书的,我们的责任,是要去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基础教育增加了抗战内容,在小学国语课中增加抗战故事、战争消息,音乐课教学生唱爱国歌曲。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爱国思想。
在高校师生们自觉地唤起民众的抗战教育活动中,东北大学具有典型性。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全校师生拒绝日本人的诱惑,南下办学,成为抗战中第一所流亡大学。流亡与斗争之中,这所以抗日之名诞生的大学,爱国主义的种子已然生根发芽。师生们用墙报、油印小报、演讲、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在东大师生的影响下,学校所在的三台县成立了“县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以城区大中小学师生为主体的20多支宣传队,到各乡镇教唱《松花江上》等歌曲,演出街头剧宣传抗日,散发《抗日读本》,为购买军机募捐。在根据地,冬学和民校成了动员群众投入抗战的场所,使得民众认识到抗日胜利不可能自动到来,而是需要全民族英勇奋斗得来。
通过抗战教育,不仅提高了全民族对抗战的认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而且中国民众经过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洗礼,深刻地认识到在家、党之上,还有国;认识到中华同胞是生死相依的,生则同生、亡则同亡,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塑造了国民精神,不仅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也为创建伟大的现代国家和伟大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许多地方出现了“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的场面。埃德加·斯诺在陕北不仅看到了指挥员和战士们的民族气节和抗日决心,也看到了普通民众和少年儿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人们觉得“学会开枪打汉奸和日本,再吃苦也不算苦”。沦陷区的师生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奴化教育,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人人参战、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和抗战教育对民族灵魂唤醒的伟大作用密不可分的。
(二)抗战教育是启迪民族智慧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是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组织原则上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在教育内容上是注重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教育。这一过程是启迪民族智慧的教育过程。
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的科学决策是抗战教育的重要特点。在日军轰炸平津高校,国民政府谋划内迁之时,根据各高校不同的特点,将同质性较高的北大、清华、南开组成西南联大以保存文脉;将三所异质互补的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组成联大内迁西北,以适应振兴西北教育开发西北的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创新出了各式各样的办学形式,如各种识字班、识字组、冬学、青年夜校、民校、夜校、个别教学、炕头教学、送字上门、巡回教学等形式,“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如火如荼地开展群众教育,以提高民众素质,启迪民族智慧。
在教育教学方面,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设置不同的教育类型,进行不同的课程和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干部学校的课程以政治、军事为主,选择最必须、最主要的课程,如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国问题、战略战术、测绘、射击等,不求样样俱全,讲求少而精。民众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教材可以根据群众需要自行编写,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抗战凸显了现代科技的重要性,抗战教育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___1939年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为了大力培养新的科技生力军,于1940年以自然科学研究院为基础创办自然科学院,为抗战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南联大在艰难困苦之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继续开展科研、教学。教育部重视大学的科学研究,专拨经费令其恢复因战争而停办的研究所,恢复招收研究生,并酌情增设新的研究所。期间还选拔了1566名自费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各国,其中包括“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黄纬禄、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彭桓武、屠守锷、郭永怀等8人。陶行知在育才学校讲,要学习科学,帮助创造科学的新中国。整个中国必须受科学的洗礼,方能适于生存。抗战建国的大业,都要靠科学的力量完成。科学的教育启迪了民族智慧,为抗战建国贡献了大量人才。
(三)抗战教育是振奋民族力量的教育
抗战教育是大众的教育,是为占人口80%以上不曾受过教育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把一个处于日寇疯狂侵略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变成一个独立国绝不是少数人所能成功的。___同志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没有受教育程度与民族觉悟的提高,大众就不可能积极投入抗战。大众的教育也是实现抗战教育的基石,必须靠着科学的教育得以实现。
抗战教育从教育制度到教育内容,从教育形式到教育方法都要符合人民大众的教育需求。小学写作课教学生写抗战标语、路条、墙报,自然课教学生防空、防毒常识,地理课教学生绘制战区地图。民众教育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边区和根据地发展进步文化的力量,团结一切抗日的、民主的、自由思想的文化力量,兼容并包,创造性地使教育事业大发展。在国统区,每乡镇设中心小学,每保设国民学校,均包括儿童、成人、妇女三部分,使民众教育与义务教育打成一片。为保证教育质量和适龄儿童入学率,1940年,教育部颁布规定,指定乡镇地方财政中至少50%用作初等教育经费,后来又由行政院和国防最高委员会出台规定,将初等教育经费列为“特种基金”纳入预算,严禁地方政府挪作他用。
通过国共两党和民主教育人士的努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以及积极创办民教馆、阅览室、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在烽火中中国教育事业不仅没有中断反而有所发展。至1945年,四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云南43%、西康57%、陕西58%……总体保持在50%以上。1941年,边区已经办了5800多个识字班和识字组,吸收了将近4万人扫盲。使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晋察冀边区,仅据48县统计,1938年时小学4898所,学生220,460人,到1945年几乎村村有小学,各县学龄儿童入学率平均达70%以上,有些县达到90%。山东根据地1941年时小学有1万多所,学生40万人。到1945年时小学已发展到25000所,学生170余万人。广大国民具有了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和防空防毒的知识。仅就国民政府《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数据而言,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学生数由1937年的谷底逐步恢复、发展。
发扬不屈的抗战教育精神
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特殊时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教育精神,创造出卓越的教育成就。抗战教育精神是特殊的时代精神,更是我国教育宝贵的历史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不屈的抗战教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教育强国之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兴学强国的抗战教育精神。在国难当头的时节,中国知识分子没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时刻牵挂国家民族命运,在雪耻强国、学成报国的意念激励下,在隆隆的炮火声中组建西南联大、西北联大,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体现出一代知识分子兴学强国的精神风骨。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领军人物。抗大培养出十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精神基石。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共赴国难的抗战教育精神。“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正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歌所强调的,民族危难之时,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许多爱国青年投笔从戎,踊跃从军,挺身卫国。西南联大在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据当时校方记录,每100名学生中就有14人为保卫祖国投笔从戎,其中还有牺牲的烈士,而在后来的“国立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列名者832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后期,国民党在国统区发起、由三青团主持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应征,经过训练后编成的青年军一部分充实到中国远征军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各地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投奔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毅然挺进敌后,在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流亡在大后方的师生靠着这样一股精神动力,把教育坚持了下来。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和衷共济的抗战教育精神。西南联大刚成立时,曾定常委会主席由三校校长轮流担任,一年一轮。张伯苓将权力委托梅贻琦,蒋梦麟也以为西南联大外事为由将最高权力让给梅贻琦。这反映了三位校长从大局出发,自觉维护集体利益的团结意识。正是三位校长的精诚合作与相互信任,才使西南联大的教育成绩在今天熠熠生辉。当时西南联大的总教务长郑天挺教授也认为“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友爱和团结”,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三校之间均如此。西南联大教师之间也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致力于学术救国。1938年10月,为躲避空难,华罗庚一家迁往昆明,无处落身,闻一多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华罗庚与其同住,共度难关。西南联大在滇八年,三校精诚团结,弦歌不辍,三校能够克服矛盾,求大同存小异,始终立足大局,谋求长远发展,这是抗战时期团结精神的一个缩影。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先辈因地制宜、创新办学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徐特立主张教育工作者“发挥天才,大胆创新”,共产党明确提出改造过去旧教育,建立和发展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教育,提出必须实行抗日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使教育为长期战争服务。如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敌前敌后各种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其次,开辟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配合,形式多样灵活的教育格局,是中国人民战时教育的独特创举。可以说,依靠自力更生,创新办学的开拓精神,开辟在战时之乱、危难之际坚持办教育、办好教育的新道路,是抗战教育精神的独有特色。
我们要学习先辈艰苦创业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的学校为远离敌人炮火,躲避敌机轰炸,大都设在偏远地区的穷乡僻壤,学习和生活环境很差,只能是因陋就简,勉强维持。校舍一般借用祠堂、庙宇和空旷柴房,再添盖若干茅房草棚,作为教室或宿舍。西南联大迁昆后,师生生活困苦,教授的薪水发放不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或外出兼课,或凭借技艺挣钱,摆地摊、卖文稿,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科研教学顺利进行。抗大校舍更为简陋,教室墙上涂块墨漆做黑板,座位大都为土砖,课桌也是在两座土台上搭块木板。对于抗大的办学条件,___用“四个没有”概括:“我们这里要教员,没有;要房子,没有;要教材,没有;要经费,没有。怎么办?就是要我们艰苦奋斗。”
抗战教育精神薪火相传,与祖国共奋进弦歌不辍,对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仍有重要启示:要在任何情况下决不放弃教育,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教育,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要探索多形式的办学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并使之成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
篇六 毛概暑期红色抗战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弘扬中国梦,实践走基层。日前,管工学院“红色之旅”社会实践队来到革命老区泾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专业实践,义务支教、社会调研等。志愿者们的活动得到了当地干群和小学生的广泛好评,社会实践队员们通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实现全面成长。
追寻红色足迹
该院社会实践队冒雨重走新四军革命道路,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通过追寻红色足迹,队员们的身心都受到了洗礼,深入学习了____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所走过的苦难辉煌历程,领会了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怀,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坚定了勤奋学习和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爱心支教助学
社会实践队深入到由全国第二届道德模范王直老先生创办的王直助教中心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他们深入到留守儿童的身边,和留守儿童做知心朋友,并向孩子们介绍大学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业,鼓励留守儿童好好学习,将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大学。义务支教活动得到了王直老先生的认可和留守儿童的欢迎。
在王直助教中心支教的过程中,我校社会实践队还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的暑期实践队进行了探讨和交流,青年之间通过交流互动实现了共同成长,结下良好的友谊。
深入工厂一线
社会实践团队还深入到管工学院产学研合作单位---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实践队员在公司技工的带领下深入工厂一线了解电机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通过参观和学习,实践队员充分感觉到实践的意义和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并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同时也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做了交流,对大学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做了全面的了解。通过就业见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产学研单位的联系,深厚了社会实践的内涵。
生活幸福度调研
社会实践队在泾县还进行了有关幸福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实践队员深入工厂一线员工、社区居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与当地群众拉家常、话发展,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调研中接受了教育,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实践队员还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调研材料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并形成综合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期间,院党委书记__和院学生工作负责人__一行专程前往泾县看望慰问社会实践队员,勉励队员们要珍惜实践机会,多观察、勤思考,在服务基层群众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篇七 2023大学生暑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950字
暮春时节,我们来到蔡家崖,来到晋绥老党员温荷芝家。
其时,老人正独自一人撑着拐棍,坐在门口的石碾子上晒太阳。听说我们来采访,老人立刻站了起来,陪我们往家走。两间旧窑洞,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平静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在老人开门的瞬间,我们发现他身上还吊着个导流袋。
这个土生土长的晋西北老汉有71年的党龄,一生没有离开过这块土地。当年的小八路,如今已到耄耋之年。温荷芝的女儿告诉记者,自从8年前做过一次手术后,老人身体已大不如前,而且记忆力也不行了。
聊起当年晋绥边区,老人异常高兴,说起贺龙、说起李井泉、说到习仲勋……话匣子一打开,就有讲不完的故事。老汉的女儿一再劝他慢慢讲别激动。
陪同我们的村委会副主任温利川介绍,多年来老人疾病缠身,日子过得并不是很好。
没想到老人接过话茬说:“很好了,知足吧!毛主席在这里住的时候,最好吃的也就是个油糕粉汤,现在的日子跟过去比,真是天上地下了。”
但一说起现在的一些干部,老人颤巍巍想要站起来:“我看电视……我看电视……有些干部忘本了,太不像话……太不像话。贪污那么多钱干什么?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就是为了老百姓不受剥削不受压迫……”
当记者问他有啥困难时,老人说:“比起那些一起闹革命早早死去的人,我活了快90了,很知足,没什么要求了。”他加重语气说:“跟共产党没错,共产党没有亏欠咱老百姓。”
在蔡家崖村口,我们遇见了蔡家崖村的老村委会主任、69岁的温二油。当了几十年的村干部,温二油对蔡家崖村的情况了如指掌。
“蔡家崖是红色老区。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我们蔡家崖人可以自豪地说,时代在变,但我们跟党走的决心没变。蔡家崖永远是红色的。”
历史退回到一甲子前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1948年3月23日正午,在老船工的划桨摇橹声中,___满含深情地离开了他生活战斗将近__年的陕北,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在蔡家崖,毛主席说:“要早上想一想,中午想一想,晚上想一想,一日三思,不要犯错误。要做一个自觉的、完全清醒的革命者。”他还以黄河上掌船的老艄公为例,意味深长地对一些干部说:黄河上的老艄公,不管风吹浪打,眼睛总是朝着前方,双手总是牢牢地掌着舵。
篇八 重走抗战路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1400字
7月19日至21日,我校赴延安照金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团赴延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红色理论学习及传统实践教育活动。本实践团由我校第七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张建鑫、杨超等39名师生组成。在张永斌、刘业兴、孟立东、党艳东等老师的带领下,本实践团分别在延安大学、延安精神教育培训基地、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等革命圣地,针对“___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等主题进行了理论学习、现场实践。
艰苦卓越?回望延安历史
7月19日下午,在延安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杨延虎教授为来自陕西各大高校的百余名学子做了关于“___在延安的十三年”的主题报告会。
在报告会中,杨延虎教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为学员们介绍了___在延安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革命历史。通过杨教授的引导和介绍,学员们对延安的革命历史了解更为全面,认识更为清晰。来自人文学院XX级的周珍同学表示,杨延虎教授的主题报告,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重新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热血沸腾的伟大年代,让我们全面认识到了艰苦卓越的延安革命史,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如今美好稳定生活的来之不易。
铁血热情?感受延安精神
7月20日下午,延安大学谭虎娃教授在延安大学敷仁楼为我校实践团做了“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的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谭虎娃教授为学员们具体讲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深刻意义等,并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话语为我校师生阐述了其自身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丰富内涵。
在谭教授的讲解下,学员们被延安精神中所散发的人文魅力深深吸引,受益颇深。来自动医学院XX级的王振斌同学说到,延安精神中彰显的无私奉献、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让我深深折服。作为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员,我们更是要学习延安精神,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中,激励自己,服务他人,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荡气回肠?瞻仰延安先烈
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际运用能力,我校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延安大学校史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及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并集中观看了大型红色题材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欣赏反映延安精神的舞台剧,学员们纷纷感到十分震撼。来自生命学院XX级的肖广军同学感慨道,延安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领略到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知识分子、国际友人的闪光人性,了解了革命先辈是如何在困境中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的,着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青春四射?践行延安力量
与我校赴延安照金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团同赴延安,进行学习的还有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多所高校。在延安大学学子的热烈欢迎下,各大高校学子齐聚延安,成功举办了陕西高校联谊会。
在联谊会中,我校学员们结合自身所长,交流联欢。在孟立东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实践团全体学员带来大合唱《东方红》,食品学院研二学生李琛个人独唱,人文学院XX级学生崔雪丰笛子演奏等节目赢得现场一致好评。张永斌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对陕西各大高校增进感情,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践行延安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为期三天的延安之行现已接近尾声,留给学员们的感动却依旧炽烈。学员们表示,延安理论培训让他们感受到了艰苦卓越的延安历史,学习到了铁血热情的延安精神,同时也承诺,定将以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服务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敢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篇九 2023年长沙抗战社会实践报告:游璀璨星城,寻先辈英魂1700字
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赴湖南韶山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山水洲城——长沙。在长沙进行社会实践的一天内,我们攀登了岳麓山,游览了湖南大学和橘子洲。
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岳72峰之一的岳麓山。抗战时期,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使其成为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曾如此唇亡齿寒、存亡相依。刚踏入山脚,便感受到暑气削减,满目翠绿,清风蝉鸣,神奇地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平和宁静的世界。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又走过了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台阶,来到了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抗日战争期间的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73军于长沙围抗日军,该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重大,其第5师师长及将士,还有其他几个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站在这些墓碑前,尽管隔断着几十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以及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
从岳麓山下来便进入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高校。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大校园风景秀丽,大量近代的红砖黑瓦述说着她的古朴历史。我们着重参观了湖大的新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现在作为一个景点来开放,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各界人士捐赠的文艺作品,使得这座红楼更具文艺气息,新图书馆颇具现代化,方正的大楼直指青天。
路过岳麓书画院,几根断裂布满青苔的花岗岩大门柱静默的立在草坪上,这些都是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在湖大风光绮丽下也掩盖着饱受战火侵袭的沧桑,她几度迁址,几经受创,损失了大量珍贵的仪器和文物。同时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也被摧毁,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即便如此,当时的湖大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学生们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回想我们西工大的先辈们,同样是在日军轰炸的威胁下,“七星灯火、坝上长夜”的故事是他们航空报国的最美诠释。
来到橘子洲,远眺湘江北去,仰望岳麓青翠,大家都情不自禁朗诵起___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流露出他的风华正茂。字字千万重,其中的豪气与壮志仿佛在宣告世人,他___来了!忆往昔思今日,如果没有以___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料。他们在面对日寇钢铁洪流下,带动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为民族存亡而战。恰同学少年,此时的我们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天的行程结束的很快,但大家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不舍,虽然有很多未能做的,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大家感触颇多。这一天里,我们在岳麓山上缅怀英魂,驻足于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前辈先烈的墓前;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感悟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那种大学生的豪情;在橘子洲头,我们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夜色下的星城愈发的美丽,我们漫步在湘江江畔,享受着这夜间难得的静谧和清风带来的凉爽,大家不免沉醉于此。
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历史也并没有被我们的国人遗忘,曾经我们民族所遭受的不幸一切一直在被缅怀、一直在被反思。我们走过了多个抗战遗址和纪念馆,每一个地方都是人来人往,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驻足认真聆听的游客,这都足以说明,我们国民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而且,不论是在网络还是报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湖南人民是多么在意和看重这段抗战历史,不断地寻访、不断地纪念,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融入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骨血中去了。
短短的七天,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经历着一切,大家互帮互助,这种感情是无法被别的东西超越的。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我们在各地的寻访、参观,就是像重走当年的抗战路线,去体会感悟他们经历的一切,去体会感悟他们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于何处。我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壮大,不让历史重演。一个国家、民族要富强、复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我们就是国家的储备力量。
篇十 2023大学生红色抗战毛概社会实践报告850字
灼灼烈日,丝毫不能抵挡我浙学子暑期社会实践的热情。数支队伍,不同时间,整理行装,奔赴各地,围绕着“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这一主题,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队员用青春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发挥自身所长,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1.起义枪声在回响,革命红旗仍飘扬
时间:XX.__.17
实践地点:江西南昌
地球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有“英雄城”之称的南昌,并在此开展红色寻访八一起义的实践活动。1927年起义军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拉开了____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序幕。88年过去了,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万千中华儿女聚齐起来,新的南昌城已经浴火重生。队员们来到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了八一起义的伟大历程。在寻访中,他们看到了起义中的艰难曲折,感受了起义军士的坚毅精神,见到了革命胜利的伟大战果。起义的浮雕与蜡像,革命的照片与遗物,都讲述着当年起义军指挥官的运筹帷幄,起义军士兵的浴血奋战。
2.温辛亥革命 忆往昔峥嵘
时间:XX.__.22
实践地点: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及革命烈士墓群
重温那段100多年前的起义,重新认识这个不断处于“最危险的时候”的国家,实践团队选择参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并且随后环绕周围参观烈士陵墓,向先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通过认知辛亥革命,增强对国家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国家发展、崛起、复兴的曲折道路。通过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不懈学习、努力,贡献自己独有的力量。
“如今神州大地的硝烟已散,但是战斗精神不灭。和平年代里,我们仍然应发扬战斗精神,为自己,为国家的未来,奋勇前行。”
-----地球科学学院20__级__01班__同学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将个人人生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辛亥革命为视角充分认识当时社会状况。着眼于民族未来,把握住机遇,以勇者的心、行动践行国家价值理念”
-----地球科学学院__同学
篇十一 2023太行山抗战暑期社会实践报告2550字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
太行山下,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赴武乡史实地寻访实践团在校团委副书记马耀斌带领下一行八人在山西省武乡县开展了弘扬太行精神,寻访抗战老兵系列活动。
七月的太行山景色迷人,地处太行腹地,山西武乡县城的八路军纪念馆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高大宏伟。人们通过解说员生动的讲解,通过对太行革命老区的走访观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神奇壮丽,更加深切地缅怀那些长眠于此的革命志士和英烈,缅怀那些为太行山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为之奋斗,不惜流血流汗的老一辈革命家。抚今追昔,此次将社会实践目的地选择在山西武乡,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国革命史,武乡这个名字出现频率颇高。武乡之所以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是由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和山西地区在抗战历史的重要地位决定地。一是山西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前线的落脚点,并且在山西初步完成了八路军部署的调整和实行了战略展开。二是山西是八路军向整个华北地区实行战略展开和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出发地,日军大量入侵华北平原地区后,冀中、冀南、冀鲁豫等根据地也非常需要八路军去最前线抗日,所以说由山西必须向整个华北发展。三是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军事指挥和政治领导的中枢所在地,也可以说是战略依托。在中国抗战中,应该说山西是发挥了特别巨大的作用。正是这样,我们才慕名来到山西武乡这片红色的土地,来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什么选择这里,我想,正是因为这个纪念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和华北各根据地八年抗战史实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也是因为这里是八路军总部的所在地。所以希望在这里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抗战胜利及八路军的历史。
走进八路太行纪念馆,一首气势磅礴的抗日歌曲把你引向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个个英姿勃勃的八路军战士,一位位英勇顽强的革命先烈,一幕幕血火连天悲壮感人的往事,一次次刀光血影的激战都清晰地浮现在你的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大型铜制雕像,一共有十一人,他们就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他们都曾参加过抗日战争,领导过八路军同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每个人都神态庄严,气势宏伟,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雕像的背后便是纪念馆,纪念馆共分上下两层,白砖青瓦,样式很像故宫的太和殿。正门的上方便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馆名。
走进馆内,“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四个金色大字便展现在我们面前,顿时觉得这个地方充满了正能量。这里展品众多,囊括了从抗战初期一直到胜利结束期间所有重要的时期。分为日本全面侵华、八路军出师抗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等六个展厅,全景式介绍了八路军的形成,结构,领导,发展等各个方面。通过导游的介绍,图片、实物的展示及全景模拟的再现,系统的了解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八路军115师平型关战役的烽火硝烟,感受到了将士们为取得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的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为了转移群众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感受到了八路军全体指战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舍生忘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日军残忍实行“三光”政策所造成的万人坑,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群众的无助与悲恸。
我边走边看,边走边听,仔细的了解每幅图片,每件实物背后的故事。在左权同志的雕像前,我停下脚步,望着他那挺拔的脊梁和深邃的眼眸,听着导游介绍着他不平凡的一生。顿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一位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为了群众的安危,亲临前线,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壮烈牺牲。这就是人民军队啊,这就是为人民更好的生活而奋勇杀敌的八路军啊!在平型关战役的模拟实景面前,看着115师的将士们埋伏在山沟的两侧等待坂垣师团出现的时候,我的心也紧张了起来;在将士们拿起大刀冲下山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白刃战的时候,那种扣人心弦让我的内心被一股强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所震撼。这就是英勇顽强的八路军,这就是拥有民族精神和马列思想信仰的人民军队所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
“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这是朱德同志的一句话,它被醒目地刻在纪念馆烈士英名录的一栏上方。其实在太行八年抗战历史当中,涌现的革命前辈,革命人物远不仅仅这些,还有不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没有载入史册,他们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却默默无闻,正是这些英雄的八路将士,英雄的太行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创造出战争史的奇迹,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太行山不会忘记抗战期间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的老一辈革命家,不会忘记在这里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八路军将士和太行人民,他们英名永垂青史,光辉业绩万古流芳,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将踏着先辈的足迹,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奋勇前进。
八路军纪念馆在雄伟壮丽的太行山区、如诗如画的漳河水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整整两个半小时,我都沉浸在震撼和感动之中,震撼于日军的残暴,感动于八路军的英勇无畏。纪念馆的609幅照片、1091件文物以及大量油画、雕塑、历史场景、视频影像资料,全景式展现了八路军及华北根据地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史,反映了八路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使我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对于八路军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记得央视七套的《百战经典》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_____也曾说过:“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党和国家重视和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今天。
我们应该牢记像“太行精神”这样的伟大抗战精神,将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将这种精神与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把八路军将士战胜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当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篇十二 抗战70周年追寻红色足迹社会实践报告950字
今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理学院、信息学院以及材冶学院7名同学组成团队,奔赴延安,以“____与中流砥柱”为主题,探寻____人在延安的艰苦抗战历程以及他们为抗战胜利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这厚厚的黄土地上,在这母亲黄河之畔,生长着一群华夏儿女,救国图存,挥臂呐喊……”来到延安这片土地,一切好像就在眼前,历史似乎又重新演绎,令人心神激荡,热血沸腾。
延安精神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____人优良作风基础之上,在抗日战争艰苦时期的延安的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这在当时是全国人群中刮起了延安风暴,而延安,就是风暴的中心。
中央大礼堂
杨家岭,这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因____和___的到来名扬中外。这里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这里见证了____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这里诞生了又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___在这里写有《中国革命和____》、《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文章。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间巍然耸立的是___铜像,铜像名为“高瞻远瞩”,毛主席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高瞻远瞩,一身浩然之气,存于宇内。
各种历史照片和革命文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驱日寇的光辉业绩。在那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更让我们敬佩与感动。
我们与馆内工作人员交流交谈,她们向我们介绍了___和___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介绍了___、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介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___思想。
战争的硝烟,延安的枪声,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伟大的延安精神将薪火相传,伴随人民永存,这座灯塔永远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将铭记先辈们的付出与努力,继承和发扬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
篇十三 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暑期实践报告2000字
“他们不怕牺牲,只怕被遗忘。”燥热的夏天,颠簸的车,泥泞的山路,人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大悟县宣化店镇辛苦寻觅抗战老兵。没有具体的老兵信息,没有详细的地址,没有足够的寻访时间。匆匆的步伐只是为了他们,为老兵擦亮勋章,点亮革命精神,实践队在路上。
8月2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寻访团一行12人再次启程,前往琼山区云龙镇玉仙村。寻访团本次主要是针对当年抗战老兵以及烈士家属,做相关访谈,实地调研。
玉仙村,地处云龙、龙塘、灵山三镇交界处,南渡江畔,距潭口码头七八百米,275户人家,人口近千人,是人多地少的村庄。寻访团到达玉仙村村口后,由事先联系好的周队长(玉仙村第一组队长)带领一行人走进玉仙村。由周队长带领一行人对抗战老兵以及烈士家属进行访谈,据周队长介绍,玉仙村有10人被政府追认为烈士。寻访团第一位采访的对象是冼因明老先生,冼老先生是当年玉仙村地区的儿童团主要成员之一,据描述,当年白天由儿童团放哨,晚上由青年放哨。就在大榕树下,冼老先生为前来的寻访团讲述了当年潭口革命斗争史,极为生动的描述当年潭口渡口打响第一枪的场景。紧接着,冼老先生用亲眼目睹的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之行,让在场寻访团为之而气愤不已!访谈结束之际,寻访团为冼老先生送上本次活动纪念品。随后,寻访团进行相应的分组,深入玉仙村,寻访抗战老兵以及烈士家属。
在访谈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冼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感受,给我们当代大学生给予了深切的教诲与期望。冼老先生说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当代青年学子应当争做领头羊,敢于担当、严于律己、甘于奉献,让崇高的精神、美好的道德继续发扬光大。
随着海口市内红色革命纪念地寻访活动的结束,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又于7月23日,寻前往海南文昌“张云逸纪念馆”和“陈策将军祖居”进行调研。
走进“张云逸纪念馆”,花团锦簇,绿树掩映,环境优美。纪念馆正门,镌刻着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六个金色大字。在里面,矗立着着张云逸将军5米高的铜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张云逸将军的戎马英姿。在后面,穿过扭曲婉转的人工桥,便来到了张云逸将军的生平陈列馆。陈列馆共两楼,里面记叙了张云逸将军从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经历,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峥嵘岁月,他带领国民冲锋陷阵,为祖国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建造自己家园的核心。张云逸将军一生戎马,赫赫功勋,让后人铭记,值得我们新一代学习,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张云逸纪念园”,寻访团一行继续乘坐大巴赶往了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的“陈策将军祖居”。陈策将军同样戎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革命先驱,张云逸将军被人们称为独腿将军。革命年代,一位独腿将军,领导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是多么的光荣啊!
参观学习完张云逸和陈策将军的纪念园,它完整的再现了烈士当年的风采及他们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的青年学生去学习,以此来勉励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且通过本次活动,有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好的追寻革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提高当代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强我中华而奋斗!
紧随调研计划,跟随寻访脚步,7月21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一行13人前往位于海口市龙华区解放西路竹林里131号的“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参观学习,继续追寻革命的历史足迹。
位于古韵犹存而又充满现代活力的骑楼老街中心,中共琼崖一大旧址邱家宅院安静的坐落在那里,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自豪的欣赏着他子子孙孙的生活。进入邱家宅院,雕梁画柱,四合院设计,典型的琼北传统民居。中共琼崖一大正是在这里召开。在这里,选举产生了____琼崖地方委员会,揭开了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崭新的一页,确立了海南这一片区革命的核心,海南革命从此有了精神的指导。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孕育了红色革命不屈的精神,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建立了不可动摇的根基。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于_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南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寻访团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一一参观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的史料展,聆听了海南琼崖地区的革命抗战历史。随后,寻访团还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的投影室观看“琼崖曙光”,在场学生对海南琼崖革命抗战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走近琼崖革命,体会革命的星火燎原,大家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参观红色纪念区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在这里,可以增强党性修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可以感同身受革命的困难与艰辛,更加明白和平来之不易。
篇十四 2023年抗战70周年的暑假实践报告精选两篇1250字
8月3日,天气格外晴朗,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寻访团由崔建兵老师带队一行5人,前往海南大学教职工住宅区探访中国远征军老兵云昌舜。
云昌舜,今年93高寿,当年的中国驻印军新38师炮兵第二营的一名中尉兽医官,是位历经艰辛,饱受沧桑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兵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寻访团的探访,令云昌舜老先生格外高兴,急忙的请寻访团一行人坐下喝茶。寻访团开始了访谈,根据云昌舜老先生讲述,1941年,他当时在专修班以毕业考试第三名的优异成绩留校任教,担任少尉助理员,当时战乱不断,正值年少爱国,便和同学从学校开“小差”,于1942年底加入了远征军。入伍后,经过相关培训后,云昌舜成为中国驻印军新38师炮兵第二营的一名中尉兽医官,1943年随部队开赴野人山。他负责管理全营480匹骡马。由于医术高明,加之认真负责,云昌舜所负责的骡马几乎很少有患病的。而他也因为自己出色的工作获得了史迪威将军的奖励,官升一级。云昌舜老先生声情并茂的描述了,在当年一次战役中因为骡马的警觉,成功地避免了敌军的埋伏。环境的恶劣,天气的极端,并未能影响到当年远征军们的斗志,这让在场寻访团为之而感动。
访谈结束之际,云昌舜老先生强调到:“当代学子,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实践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这句话令在场的寻访团铭记在心。此次探访,让寻访团感受到中国远征军的不易,峥峥铁骨,赫赫战功,为国为民,可歌可泣。希望当代学子发奋图强,光大祖国!
紧随调研计划,跟随寻访脚步,7月21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一行13人前往位于海口市龙华区解放西路竹林里131号的“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参观学习,继续追寻革命的历史足迹。
位于古韵犹存而又充满现代活力的骑楼老街中心,中共琼崖一大旧址邱家宅院安静的坐落在那里,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自豪的欣赏着他子子孙孙的生活。进入邱家宅院,雕梁画柱,四合院设计,典型的琼北传统民居。中共琼崖一大正是在这里召开。在这里,选举产生了____琼崖地方委员会,揭开了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崭新的一页,确立了海南这一片区革命的核心,海南革命从此有了精神的指导。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孕育了红色革命不屈的精神,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建立了不可动摇的根基。中共琼崖一大旧址于__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南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寻访团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参观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的史料展,聆听了海南琼崖地区的革命抗战历史。随后,寻访团还在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内的投影室观看“琼崖曙光”,在场学生对海南琼崖革命抗战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走近琼崖革命,体会革命的星火燎原,大家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参观红色纪念区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在这里,可以增强党性修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操;同时也可以感同身受革命的困难与艰辛,更加明白和平来之不易。
篇十五 纪念抗战胜利暑期慰问百岁老兵社会实践报告2200字
今年暑假9号,我跟随“关注 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一起到凯里去看望抗战老兵潘牛九老先生。
6号联系到慰问团贵阳负责人汤明白。7、8号开始做行程的安排。
在此之前,问过初高中同学关于抗战老兵的信息,得到的消息均是没有。唯一一个同学说家附近有老兵可是却是抗美援朝的老兵不符合要求。我爷爷说株洲的抗战老兵几乎都已经作古了。毕竟今年都已经是胜利70周年。株洲能留下的老兵少之又少。
“既然株洲已经没有了,要不就去在贵州去找找吧。”我想。爸爸妈妈在贵阳工作,这个暑假正好要去那儿。到了贵阳,我开始联系当地的报社,日报、商报、晚报,最终在《贵阳晚报》找到关于“寻找抗战老兵”的报道。我连忙打通了文章下面留的电话。联系到了一位“关注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的成员,给了我一个慰问团的qq群号,加进去,我借此找到了贵阳的负责人汤明白先生。他告诉我这个月的8号、9号要去贵州凯里施秉县马号乡黄古村潘牛九老兵家祝他老人家的百岁大寿。问我要不要来当志愿者。我高兴极了,赶快答应把握好机会。
7号早上有一个小插曲活动,来贵阳艺术馆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书画展。顺便面会一下汤先生讲了一下怎么的行程安排。
老照片,老故事
这位老兵由于___坐了将近20年的牢,当他出来已经物是人非。一生穷困。志愿者找到他并给他提供帮助。他在讲述自己当初的境遇的时候泣不成声。
陈友礼老人是一位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贵州籍老兵。
他1岁丧母,自小被遗弃,11岁就随远征军赴滇西参加抗战。
70多年后的__年8月21日下午,贵州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走访慰问陈友礼老人。得知他自幼参兵,又从没有拍过军照,于是赠送了他一张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中国抗战“娃娃兵”照片以表纪念。84岁的他顿时眼眶湿润,谁知那张世界出名的“娃娃兵”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他!
有些人认为事情不可能有这么巧。但是他把所有当时的情节和细节,包括穿着、手势、壶子和袋子里面装的什么都真实还原的时候,不得不让志愿者们感到神奇。
计划8号本来按计晚上7:00坐火车和汤明白先生去凯里在当地住下第二天早上去会见凯里志愿者,但是爸爸担心我的安全于是决定第二天清早送我去凯里。和凯里当地接待志愿者孙建梅联系后说凯里这一组已经满员了,要我去联系镇远的陆凯江,和陆约好之后9号早上5点我们就从贵阳开车出发,9点钟到达镇远古镇。全家人在镇远古镇四处游玩了一下到下午一点,我们跟着陆凯江叔叔的车开往施秉县马号潘牛九老兵家。
黔东南的大山
大山里的空气很新鲜,山里面用木头做的房子刷的都是桐油,桐油是用山里的桐树果子做的防虫防火防湿 。听陆叔叔说,为了避免汉族的追杀,苗族才到这大山中定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系列以大山为中心的风土习俗 。每户人家都有一条狗 那里的狗全是白色的 毛比较杂乱 是猎犬的一种 。河旁边有刺梨,挺大只的很多刺,但这个时候没有成熟,吃起来还是会有酸涩 。穿靛蓝色苗服的老人家累了就坐在亭子里面休息,走一会儿又到另外一个亭子
绿色的大山随着蜿蜒的路重叠明灭着。 其实这样看着心情也是特别的好
在山路上旋了1个多小时到一个路口会见其他两路志愿者的车子后 因为陆叔叔家车子的底盘比较低怕不能走接下来的更崎岖的路所以陆叔叔一家坐上了我家的车子。
陆叔叔在车上讲了很多之前慰问过的抗战老兵的故事 我听得心里很是震撼和感动 继续赶往潘老家中。
到达
老兵的家里人热情好客 唱苗歌,敬酒来欢迎志愿者们的到来。
送给老人的礼物
儿子讲述了老人抗战的经历。
向老人献花
和老人一起吹生日蜡烛
吃寿宴
老人的全家福
感动3
其实很多细节用图很难说明,但是用心想象一下用意就能够特别感动:
志愿者把包放在我爸爸车里不存戒备,潘老家大二的孙子问我要联系方式直接把手机给我自己就去招待客人对我特别放心。现在在城市里面只有朋友家人才会这么放心,第一次见到的陌生人能够这样,可见心里是多么纯良;
为了招待我们杀了一头牛,牛可是十分宝贝的,送毛巾又递酒递烟特别客气,而自己人就只吃吃猪肉和骨头;
志愿者们吃饭的桌子都是新的,而其实苗族人吃饭不用桌子,可以想到,他们为了招待我们我们特地把桌子弄来,没有向我们多说一句;
虽然住在大山里道路蜿蜒陡峭,但还是有一条可以通车的水泥路通往老兵家,听志愿者说,是政府拨款,村干部协调动员村民们一起来修的,这中间村干部是要怎样子去自愿协调,村民怎样子去出力帮助,中间的善良程度可想而知;
从前只见过电视里面苗族让远方而来的宾客喝迎客酒,拦客酒,可当自己经历的时候,还是被真真切切的热情所打动。
感悟
这是一次红色旅程。
从一开始对抗战这段历史停留在教科书程度,到看书画展听讲解听到好多真实的故事,学着去虚心了解真实的真相,去搜索相关的材料了解,问志愿者们相关历史,去采访参与到这段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自己来衡定来重新认识应该还原的历史,这是没有参加实践不会有的崭新认识,以后也会秉着客观真实的心看历史。
这是一次清心的旅程。
热心善心的志愿者们和淳朴好客的苗族人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了不少,心开阔了,不再只是关系自己还会学会去关心社会和他人。
当然这是一次幸运的旅程。
幸运能够和抗战老兵这么近距离的接触。
幸运能遇到那么美的风景和那么纯朴的苗族。
幸运能遇到靠谱的慰问团负责人和热心肠的志愿者们。
当然还幸运一路上这么好的爸爸妈妈的陪伴让我不用为安全担心。
总而言之,有意义而难忘!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