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开题报告

教育开题报告精选(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2-07 06:00:02 查看人数:59

教育开题报告精选

篇一 教育开题报告精选15650字

教育开题报告

题目: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一、课题界定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学生自主阅读和创作习惯对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2、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

3、学生文学素养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学校应搭建文学交流平台。

六、研究假设和创新

1、研究假设 如果中小学生热衷于文学阅读和创作,进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学生造就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育出有品位的学生。学校教育出现良性循环。

2、研究创新 以往研究主要关心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为应试教育服务。我们研究是的是学生个体素养与学校育人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素质教育领域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

到相关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询和搜集相关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了解学生阅读和写作情况以及学校教育情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记录,写出论文和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验收后,推广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对课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论铺垫,形成理论部分。

2、调查研究法

了解学生和学校相关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部分。

3、教育观察法。在较为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对象,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提供有效的指导。

4、实验研究法

确定部分班级为实验班,跟踪记录。

九、技术路线

为了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具体技术路线设计为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理论做出解释,提出课题研究总体框架;然后调查研究,寻求关于研究前期学生学校事实情况和过程调查,结果调查。再次,筛选实验班级,实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检验。ZUI后形成研究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十、实施步骤

1、准备和初步实施阶段(20XX.04——20XX.06)

查找文献,调查研究,撰写课题方案

2、全面实施阶段(20XX.07——20X.07)

中期总结报告及初步成果展示

3、推广总结阶段(20XX.08——20XX.11)

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实施情况,写出阶段总结报告,教师论文和材料,

4结题(20XX.12)

结题报告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作者 张春兴 浙江教育出版社

2、《面向新世纪的德育思考》 作者 季铁军 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3、《修养学简明教程》作者栾蕾 陈百军 职工教育出版社

4、《文学素养教程》作者 张晓梅 机械工业出版社

5、《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 作者 秋实 新浪博客

6、《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作者 项成波 中华语文网

7、《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 马龙 道客巴巴

十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比较完善和严格的课题研究和考评制度完善,对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等都有详细的规定。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教师的科研行为,为课题的推进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2、技术支持:除动员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中国教师文学网”的有关活动外,课题组拟着手建立校内专题网页,并聘请电教老师参与管理和维护,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为保证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拟拨课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同时学校将添置相关图书、征订课题研究需要的杂志,保证课题组成员能从理论上进一步提升自己,力争从理论的高度指导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学校将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文学交流学习机会,让课题组成员的文学修养得到长足的进步,以实现预期目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部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谢谢大家!

教育开题报告

目: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教师职业意识形成、角色转换和职业定位的重要过程。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先总说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这是选题依据之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教育实习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育实习的时间偏短,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分析目前教育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明改革的必要性,这是选题依据之二。)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大教育实习的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建立以实习生为主体的自主、立体、开放的“过程性”教育实习模式,是提高从师任教能力,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迫切需要。(提出选题的方向及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

1.研究目标:

由于高师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未来教师,而教育实习又是培养学生从师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学生高尚师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世纪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改革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改革旧的教育实习管理运行模式,在借鉴当前区内外实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师培养需要的实习新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能力,为我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研究目标就是要说明通过对什么内容的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手段,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段写的目的,要与下面的“主要内容”有关联,但不是照抄。)

2.主要内容(提纲):

①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②新课程对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提出的新挑战;③区内外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④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对策研究;⑥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这部分是对目标的具体化,可提纲挈领地写,但要呼应目标提到的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新课改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实习的差别,从中找出改进的对策。在课题研究过程还将广泛征集其它高师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课题更加完善,更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朱玉票 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新[J].巢湖学院学报,20__,(6)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__]21号)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__:27-36

5.李丹妍.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__,(6)

6.乔晖.新课程下师范生技能培训模式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__,(1)

7.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__,(6)

8.任忠英 肖自明.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师教育,20__,(19)

9. 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__(5)

10.张玉平. 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__,(3)

(参考文献要有性,要与后面的文献综述形成照应。所列文献必须认真阅读过,开题时指导教师有可能会专门针对参考文献提出相关问题。)

五、文献综述(在对选题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不少于700字)

新世纪以来,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视,教育部20__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周济部长在20__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可见,实践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关乎学校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如何能够在有间内建立完善又切实可行的适应高师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成为当今高师院校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为此,广大理论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

陈大超、陈瑶提出的“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认为,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就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实习生主体性的生成作为目标指向,把教育实践课程统合起来,构建出循序渐进的教育实习运行程序: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调适过渡阶段――教育见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阶段――模拟教育实习;全方位地独立承担起教师工作的集中实习阶段――顶岗集中实习。

黄兆信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则指出,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他认为,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ZUI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特征就是全程。

罗平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模式”对传统集中在大学四年级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构建“体验——调研——实践”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新模式。罗平也认为,高师教育实习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整个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与高师生整个学习课程的始终。新的实习模式改变原有实习模式实习时间短、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缺陷,将实习工作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拓,从大学二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三年不断线,力求达到“细水长流、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效果。第一阶段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体验性见习。第二阶段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一周的研究性见习。内容包括观摩课堂教学、试讲、评课、教学方法调研和交流、教育理论调研和交流等。第三阶段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安排一个月的教育实习。

此外,刘子荣、李靖云提出了“一体化实习模式”,王玉兰、左继亮提出了“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等等。(对目前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目的是使阅读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有一个了解,也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有研究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

以上各种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实习的实践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教育实习的主体性;认识到了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是一个教学过程阶段性,强调了教育实习的阶段性;认识到了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统一体,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强调了教育实习的全程性。 这些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从一个角度或层面来说,是符合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发展的要求的。但以上研究也忽略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忽略了时代内容对实习形式的影响。(对当前研究进行评价,肯定其合理的部分,指出其不足,为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提供依据)如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时代背景,探索建立立体、开放的,师范院校、实习生、基地导师三方参与,以师范院校、实习生、实习基地为三维主体,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导师制为支撑,全程分阶段为主要特征的实习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对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文献综述的内容应当与上面的“参考文献”相对应,离开参考文献所做的综述就显得没有依据,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的发生。本开题报告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写得还比较规范,但有些段落所写内容不是出自“参考文献”,这是不合要求的,其他同学在参考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文献综述必须是对参考文献所做的综述。本文如果能把综述中提到的几个代表性模式的文献出处列到“参考文献”中就很好了。)

六、工作进度安排(时间、内容、步骤)

(一)准备阶段

1.20XX年12月10日至20XX年1月8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XX年1月9日至2月20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3.20XX年1月14日至20XX年3月1日,进一步查阅文献,在实习基地和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二)写作阶段

1.20XX年3月2日至3月9日,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2.20XX年3月10日至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3.20XX年4月1日至4月25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XX年4月26日至5月8日,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的具体时间由学院确定。

教育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为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那么,中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教学活动就担负着培养学生生存技能的重任。在计算机专业中,photoshop作为一门专业课,是目前ZUI为出名的平面设计软件,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在多年从事该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希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photoshop进行平面设计这个技能,作为就业生存的一技之长。

(二)研究的意义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尤其适用于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photoshop课程的学习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有利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业photoshop课程教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约20__字):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截止到20__年11月,使用关键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百度网页搜索中可以检索到大约1,570,000个相关记录,但大多数研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理论深度不够。

我国教育技术学者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教学目标分析—情境创设—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环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的郭芳提出了“创设学习情景一呈现任务一讲解演示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教学顺序。北京高级教师郭善渡在<信息技术课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中得出:“任务驱动”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综上关于“任务驱动”教学的各种研究,可以总结出“任务驱动”教学的几点共同之处:

①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教学中任务情境的创设和小组的协作学习;

②新的知识点隐含在一个或若干个创建的任务情境中;③学习活动以创建的任务为中心展开教学;④任务需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指向;

⑤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二)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任务驱动教学(task-basedlearning)主要用于语言的教学。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当属janewillis,他ZUI早在1996年就在其专著<任务驱动学习框架>(aframeworkfortask-basedlearning)一书中,勾画了一个组织教学的模型,他认为每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都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①前任务活动阶段:介绍主题和任务;

②任务周期:完成任务,准备报告计划,进行报告;

③语言聚焦(languagefocus)阶段:分析和再练习。

香港布政司教育署在一份英语语言教学计划中就明确指出,任务驱动教学应包含下面五个特征:

①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②任务要有一个适当的情境;

③任务要考虑学习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modeofthinkinganddoing);

④任务活动要导向任务作品的产生;

⑤学习者在任务完成后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框架。

(三)在中职课程中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在photoshop应用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中职计算机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正被广大的一线计算机教师所认识和提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中职学校photoshop课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提供可行性参考。

(四)参考文献

[1]王晓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太原大学学报,20__,(3)。

[2]徐文琦。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__,(11)。

[3]赵立勇。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__、

[4]顾艳林,王春林。photoshopcs3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__,(2)。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的内容包括:

1、分析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构建了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3、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教学中的实施与结果进行分析。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ZUI后对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相关实验的科学结论。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编制<关于任务驱动下photoshop学习效果调查问卷>。从任务驱动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三方面的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调查。

3、文献分析法

通过文献研究对任务驱动教学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实用性进行分析后,根据任务驱动教学和photoshop课程本身的特点,同时采用现代教学论的理论设计出教学流程和相关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4、比较法

随机选取同年级的两个学情相似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级同时开设相同的photoshop课程,使用同一出版社出版的相同教材,由同一教师任教。在实验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实验,对照班则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横向对比,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预期的目标

1、创造性成果

本研究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而进的,通过本次教学实验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photoshop课堂教学效果。

2、ZUI终成果表现形式

①完成photoshop能力型教材一本;

②在中职课程中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论文一篇;

③完成5个比较优秀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案例;

④争取发表论文一篇。

四、所需仪器设备、材料情况:

(一)所需仪器设备:电脑机房

(二)所需材料情况:网上搜索、potoshop书籍、案例光盘

教育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1]。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19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2]。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3]。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ZUI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ZUI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4]。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5]所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1],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2]。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ZUI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ZUI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3]。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4]。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1、呈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2、深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2]。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3]、雷蒙·特鲁松[4]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5]。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ZUI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6]这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1],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2],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3],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ZUI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一篇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二篇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ZUI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__.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__.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_.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__.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 施特劳斯、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 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__.

[23]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__.

[24]列奥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__.

[25]列奥 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26]列奥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__.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__.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__.

教育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预期主要成果:调查报告《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小学、初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课例集锦》

预期完成时间:XX年12月底

一、 课题释义

在众多的课题中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这样一个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做过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这个课题很大,极易架空,之所以这样认为,原因之一在于:课题内容涉及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个领域,单是一个小学就足以令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潜心数年加以探索与研究;原因之二在于:关于对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人们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先期的课题准备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课题而言是比较少的,可供参考的资料不是很多,理论储备不足。然而愈是困难重重,我们愈是感到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深刻挖掘课题本身的内涵,力求把大的课题做精,把空的内容填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将课题宏观的释义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 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伴随着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小学自XX年秋有条件的省份、地区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小学英语教学为英语外语教学回到教育的主流中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小学外语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比单纯教授语言更为重要,相应地,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方法更应从卓有成效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方法与技巧,并对课改初期的外语课堂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必要研究,从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教学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综合系统,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教无定法,教必有法。灵活驾御课堂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多年来的中学外语课堂教学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对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三) 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高中的外语课堂教学多年来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趋于单一,英语教学对语法性能的讲解细致入微,极为重视语言形式的传授,轻语言功能的训练。课程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外语课堂教学势必在小学、初中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新量体裁衣,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

(四) 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差异的比较

综上研究(即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外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势必表明,小学、初中、高中外语课堂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比较差异,深刻挖掘差异形成的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内在价值,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尊重和利用这些因素上好各个学段的英语课。

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课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外语教学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1996年以来李岚清副总理对我国当前基础阶段外语教学的改革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国当前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虽然有了加强和改进,但总的情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花的时间长,相对的效果较差。一些人比喻我们的英语教学是一壶烧了十几年也烧不开的温水。必须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研究,加以改进。目前,我国外语教学效益不大,亟待改进。经过小学、中学、高中,大部分学生不能阅读原版书,不能用外语会话,外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影响着改革开放和扩大交往……”恰恰也正是基于一个这样的背景,诱发了我们对该课题的探讨与研究。

正如岚清总理所讲,学生对此不满意,教师也同样不满意。问题出在哪里?其根本原因是:英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条龙”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许多学生在小学学习了英语,进入初中后,又不得不从头学习,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又要重复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这种低水平的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挫伤了学习者英语的兴趣。

一时间,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的问题成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心工作,而教材要衔接的呼声则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种众声喧哗的局面,我们的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试图打破外语教学的这种状况,尝试以教材的衔接为突破口,但实践证明,单凭教材的衔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衔接问题。人们再一次陷入到深深地思索中来。而此番思索必然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在这个课题之上。

2、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正当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举步为艰之时,XX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确定了教育改革的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感悟到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突出体现围绕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课程标准。

篇二 教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5050字

教育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爱弥儿》大义——卢梭教育哲学研究

开题报告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19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3]。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4]。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5]所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3]。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4]。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1、呈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2、深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3]、雷蒙·特鲁松[4]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5]。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6]这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3],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abstract 9-12

序言:卢梭何以能够显现? 13-16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6-32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16-17

第二节 研究综述 17-28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28-30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创新 30-32

第二章 爱弥儿之师:卢梭是谁? 32-50

第一节 家庭之化育 32-38

第二节 日内瓦与卢梭的共和理想 38-41

第三节 失败的教师与父亲 41-44

第四节 作为申辩的《忏悔录》:另一部教育文本 44-50

第三章 科学时代中的“人”:《爱弥儿》立身时代的教化 50-69

第一节 《论科学与艺术》的由来 50-53

第二节 知识进步与风俗改良的隐喻 53-56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与宗教脱离而出的人之尊严 56-59

第四节 科学之本质 59-62

第五节 科学的六种败坏 62-69

第四章 自然教育的起源:《爱弥儿》的“自然状态” 69-103

第一节 《论不平等》的由来 70-73

第二节 自然法 73-76

第三节 卢梭的人类学研究 76-80

第四节 自然状态与自然教育 80-97

第五节 文明教化的诞生 97-103

第五章 通向自由之路:《爱弥儿》的公民教育 103-119

第一节 《社会契约论》的地位 103-106

第二节 教育的两种来源:自然与社会 106-109

第三节 社会中的野蛮人:自然人与公民 109-112

第四节 自由与公意:道德、法律及宗教 112-119

第六章 现代性方案:作为拯救之道的《爱弥儿》 119-137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里的卢梭 119-123

第二节 谁是爱弥儿? 123-126

第三节 卢梭思想体系的终点:《爱弥儿》 126-128

第四节 拯救之道:人性本善对人性本恶的制衡 128-132

第五节 《爱弥儿》的结局:《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132-137

第七章 结语:卢梭·教育·现代性 137-147

第一节 《爱弥儿》的现代道路 137-140

第二节 失落的教育:《爱弥儿》的湮没 140-142

第三节 卢梭:一个转折的现代性 142-147

参考文献 147-15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152-153

致谢 153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 施特劳斯、约瑟夫 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 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23]列奥 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3.

[24]列奥 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5]列奥 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6]列奥 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篇三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950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渐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不乏其人。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_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_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__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_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篇四 教育管理硕士开题报告4000字

教育管理硕士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写论文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讲述初步构思的实验思路。那么,教育管理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怎样写?

题目: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小学为例

一、选题依据

自从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班级就成为学校的一种重要组织,是学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班级管理是班级建设的重要组成。班级管理的效果决定这班级建设的质量乃至学校的办学质量,更进一步说决定着当今社会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加强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如方法陈旧,而忽略了班级行政建设、学生思想及行为管理,且当前班级管理缺乏弹性,效力不足。尤其是当下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班级管理也应当顺应新课改的理念及要求。

目前,有一些学校已经将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付诸实践,但班级自主管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体系,又没有一个被广泛接收的模式。

基于笔者多年来小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针对目前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小学生班级管理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理念非常灵活,最早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教育家蒙田曾提出教育过程中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事物,而不是在老师的权威迫使下去承认事物。意大利着名教育家维多利诺也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在17世纪到19世纪时候相对薄弱,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教育运动”,开始批判束缚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呼吁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空间,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新教育运动倡导民主管理、主动参与、尊重个性、培养能力,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一种精短的表达。教育家杜威,作为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出教育管理要把儿童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使他们在学习发展中更加积极主动。同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他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意味着教育者对“困难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进一步在《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指出:自我教育需要一个重要、强大的促进因素,这就是个人要有尊严感,尊重自己,有上进心,只有受教育者尊重自己,才能有自我教育。在亚洲,日本着名教育社会学家片岗德雄也曾提到班级组织管理的最大目标就是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将班级分成小组,让全体学生在集体中有一个合适的分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可见,国外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有很高的起点。受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他们在教育上更注重对学生成长,而非只是学习方面的关注。这对于现代学生自主管理概念的深刻认识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 国内对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从七岁到十岁、十一岁时期起就开始教一个人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一定的本领,如果需要的话,学会‘强迫’自己”.针对小学生7-13岁的这个年龄段,小学开始的班级自主管理是养成孩子良好习惯、能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的必经之路。国内对于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时期。孔子在《论语》中的着名论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突出了培养弟子们的自主、独立思考的能力,反对机械被动地学习。这种思想体现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主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家孟子《学记》也曾有过关于自主学习的论述,如“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强调知识的获取不一定要依靠老师的灌输,主张自求自得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想。

宋明时期,朱熹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则是对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的简要开阔。而已朱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对学习的自主能力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

班级自主管理的概念在近当代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着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自改革开放以后,班主任的工作和班集体建设进一步得到了中国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深入研究,他们强调了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呼吁恢复学生的本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更为突出。有些教师如魏书生和李镇西等人已经在新型的班级管理中成为了实践的先行者。魏书生以民主和科学为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管理途径和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与发展。李镇西则在魏书生老师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生的自主管理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变事务应付为教育科研;二是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三变孤军奋战为师生合作。李镇西老师更强调了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的主题地位,改变了传统理念下班主任是管理主体的认识。

在这些模范人物的带头下,许多学者和教师也重新审视班级管理,将重点转移到班级自主管理上。笔者以“班级自主管理”为主题,从中国知网共搜索到论文26,数量从1999年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些文献中,并含“小学”词频的文献共有13条,可以看出班级自主管理在初级教育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将这1论文分为主要 分为以下几类。从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出发的实践探索数量最多。如蔡颖的《“圈养”与“放养”的融合--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法探索》,她指出在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要将“放养”与“圈养”结合起来,通过专岗负责、合作学习和多元评价最终实现自主管理。类似的研究还有李娟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徐华萍的《“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等等。在这些班级自主管理的实践探索中,有主要以班级干部的选拔及班级组织形式为重点进行研究的,分别是王赫的《小学班级管理中班长组阁制的实施研究》和过跃娟的《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王赫针对以教师管理为主,学生协助为辅的管理体制的不足,分别列举阐释了当代民主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传统教师管理观对学生发展的制约以及“班委会”制度的更新换代,提出了顺应“以人为本”教学的班长组阁制,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管理等能力。过跃娟则将合作小组的.理念和做法运用于学生的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同伴间的互赖互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查到的相关文献中以新课改为研究起点的只有,是田英的《初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她认为将“人本管理”运用到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基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探究也只有,为郑世坚。的《在农村小学中推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探索》。他提出在大部分农村小学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对于班规、校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常常导致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针对这个现状农村的小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还是要体现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将自主管理的模式扩展到农村小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有启示作用。

从以上文献来看,国外的班级自主管理的思路更为开阔,通过一种更加开放自由的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平等、尊重并培养学生在综合能力上的全面发展。国内的这方面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一线教师们也提到这种自主管理的理念尚未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究数量还很少,有待深层次的挖掘。

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结构、意义(可加页)

一、本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第二部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主要包括:班级自主管式相关概念、相关因素及其实践价值与意义。第三部分: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从小学生班级管理现状分析、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与基础及模式的提出进行分析与阐述。 第四部分: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第五部分: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

二、论文结构:

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研究

-----以朝阳市双塔区文化路小学为例

导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一、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一) 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相关概念

1. 自主管理的定义

2. 自主管理模式

(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相关因素

1. 人的因素

2. 组织制度因素

3. 环境因素

(三)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价值与意义

1.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

二、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小学生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1.教育管理方式陈旧

3.学习管理缺乏弹性

4.行为管理效力不足

(二)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目的与基础

1.学生基础

2.组织管理基础

3.环境基础

(三)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提出

1.“一点三面”的指导思想

2.“五位一体”的实践主体

3.“一主八助”的模式框架

(1)以文化路小学为例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平面图解

(2)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发展

三、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

(一)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1.班级规章制度建设

2.班干部选拔任用

3. 值日班长轮流负责制

(二)班级自主理形式

1. 主题班队会

2. 个别心理访谈

3. 互助式的小团体

4. 多样化的家校沟通方式

(三)班级自主管理流程

1. 学习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2. 文艺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3 . 体育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4. 活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5. 纪律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6.安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7. 生活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8. 劳动班长的职责和管理流程

四、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践成果

(一)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1. 学生思想素质提升

2. 学生能力素质提高

3、学生体能素质增强

4、学生心理素质加强

(二)整体教学环境改善

1.校园环境建设受到重视

2. 和谐师生关系逐渐形成

3.班集体建设得到加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篇五 职业教育课题开题报告3800字

课题名称:涵养化育理念下的中职“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名称及破题

1.课题名称:

涵养化育理念下的中职“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2.破题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中职学校在宣传其自身时,日益凸显其“校园文化”的分量或魅力,通过统计分析,职业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对职业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的研究日趋成熟,如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将ci设计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网络等新技术平台的搭建也为职业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上海电视大学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交互构造的虚拟校园文化。

(2)对职业学校的精神文化塑造的研究日趋特色化,30余年来,许多中职学校积极倡导校园精神文化,从而呈现奋发向上的风貌,很多学校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本文化,如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在积极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依托海航集团,发挥大型企业办学优势,立足本校办学实际,面向市场化用人需求,服务民航、旅游、航海业的发展,抓住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两个阵地,提炼出“至诚至善至精至美”的校园特色精神文化。

(3)对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已成为共识。众多学校和专家均提出,要以企业文化为主导,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技能和职业适应能力。通过移植企业精神,培育校园精神文化;通过引校入企,打造校园物质文化;通过嫁接企业制度,促进校企制度文化的融合。

综上所述,“涵养化育理念下中职学校‘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目前来看,尚有不少空白有待填补,尤其是在对校园文化的“涵养化育”的研究上,虽然都知其重要,但对其学理探讨着力较少,在形成校本化校园文化的研究上,更是不尽人意。再加上历史地看,中职教育研究相对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本就十分薄弱,正因如此,我们研究的价值也就在这里。

(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卢梭的自然主义流派、尼尔的自由主义、杜威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都体现了“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教育思想,他们的思想都有以下共同点:①教育的目的与生命的目的相融,应突出愉快地工作与发现生活的快乐。②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必须是相互的,教育者必须注意学生心理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将含有文明、智慧、美、高尚、通情达理等美德的文化因子通过多元整合,实现继承、整理、传播、创造,从而达到顺应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在涵养化育中无为自化,自主建构生成,这是对“涵养化育”教育思想的理论深化,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自觉。

2.实践价值:职业教育的过程就是把现有的文化不断转化为学习者所需掌握或领会的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和行为规范的过程。研究“涵养化育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的职责和使命: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精神摇篮,借助情感的熏陶、行为的内化实现其教育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研究“涵养化育理念下的和文化建设”是培育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东西,它主要体现于学校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深厚底蕴之中,是一种教育氛围和综合力量。这种能够为学校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就是学校的文化力,就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核心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是基于涵养化育理念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因此,需要对“涵养化育”、“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和文化”以及“实践研究”进行界定。

涵养:“涵”的本义是说自然界里丰饶的水滋养万物生长发育,哪里有水滋养,哪里就有鲜活的生命。“涵养”指教育要像丰饶的水滋养万物那样对人实施教化、养育,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在潜移默化中健康成长。

化育:《说文解字》释云,“化,教行也。”“教行”就是“教化”的意思,“化育”是指教育者以超然的心境,博大宽宏的胸襟,悄然无声的教育技艺“涵化”学生,使学生自主成长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境界。

涵养化育:指我们的教育要像春风涵煦、春雨涵浴、溪流涵潺、清泉涵润一样,追求教育手段的无痕,以自然的本色唤醒教育的自觉,以生活的真情润泽生活的真知,以心灵的高尚滋养心灵的纯真。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指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学校、技工学校等各种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具有学生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或是学校在教育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是指依循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定位、生源层次等方面的特殊性,始终围绕社会发展的要求,合乎企业或行业发展的要求,切合学生培养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营造适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及职业价值观的精神环境和良好氛围。

“和”文化 :“和”文化的来源,最浅层次是取自“和桥镇”和“和桥中专”这一地名、校名的首字;再深入一层,是切合了和桥镇关于“和桥”这一地名的历史传说及人文内涵(即民俗的淳朴,民风的和谐);更进一层,是融合了中国在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关键的一层,是贴合我校多年来办学追求办学目标的体现(即建设“和而不同、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润化育、臻善至美”的育人环境;建设“和谐创新、特色鲜明”的专业品牌;培养“和悦成长、德技兼修”的优质人才。)——如果说最浅层次的“和”只是一个称呼上的标志,那么三个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的切合、时代精神的融合、办学愿景的贴合,赋予了我校“和”文化丰富的内涵。

我校“和”文化内涵的校本解读四个关键词即:“和谐、和悦、和美、和润”。具体来说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人本化培育,构建和谐的教师文化、课堂文化、专业文化;人文化关怀,构建和悦的班级文化、社团文化、职业文化;人性化服务,构建和美的环境文化、服务文化、网络文化。总体来说,就是教育“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要“涵而化之”。通过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滋养学生生命的成长,达到“春风化雨,和润无声”的境界。

实践研究:就是在“涵养化育”理念引导下,自觉地对“和”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方法、过程、实效等方面开展过程性行动研究。

综上所述,涵养化育理念下的中职学校“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就是在涵养化育理念的引导下,塑造融合了专业文化、技术文化、企业文化、校本特色的“和”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陶冶人、凝聚人、引导人、表现人的功能,促使形成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精神环境和良好氛围。

(四)研究目标

1.制定基于“涵养化育”理论下的以“和”文化____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推进方略。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校物质、制度、精神、行为文化中蕴含的“和美、和谐、和润、和悦”的“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深化。

(五)研究内容

1.“涵养化育”理论指导下的“和”文化内涵的深化

2.以“和”文化____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情况

3.研究如何进一步把“和”文化与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融合

4.研究如何进一步把“和”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融合

5.研究如何进一步把“和”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融合

6.研究如何进一步把“和”文化和学校行为文化建设融合

(六)研究方法

1.借鉴法。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其他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加以消化、吸纳、整合,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丰富研究的理论依据。

3.经验总结法。主要通过座谈访谈、抽样检测分析等方法获得所需数据和相关内容,结合实践情况撰写经验总结。

4.行动研究法。围绕具体环境下的具体问题展开研究,验证设想,丰富实践。

5.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掌握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了解实施效果。

6.案例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学生、班级、专业进行案例研究,为我们提供实例参考样本。

(七)组织分工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长 分工

姚小新 男 45 中学高级 教学管理 全面负责

王玉银 女 36 高级讲师 理论研究 全面指导

姜燕篪 男 41 高级讲师 理论研究 理论指导

陈 菊 女 32 讲师 理论研究 操作研究

胡宏勋 男 33 讲师 专业实践 专业指导

谈国忠 男 32 讲师 实践指导 操作研究

胡宏飞 男 33 讲师 理论研究 实践研究

(八)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__年1月——20__年2月。成立课题组。课题整体酝酿、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__年3月——20__年12月。制订目标,组织实施,展开研究和实验,完成中期评估。

3.修正和深化阶段:20__年1月--20__年5月。调查反馈,及时修正,深化认识,把研究和实践更有效、紧密结合。

4.总结阶段:20__年6月——10月。总结归纳、形成研究报告,完成结题。

(九)经费分配

本课题由我校给予经费保障。

经费预算总额:8000元,由学校教科研经费提供。

经费预算明细:调研经费2000元,项目交流与会议经费2600元,学习材料费2000元,培训讲座经费1000元,印刷课题结题材料400元。

(十)预期成果

1.现场展示

包括校内宣传橱窗、主干道、楼梯、走廊、大厅、广场等位置的文化氛围渲染,班级文化布置,专业实训工场文化布置,各办公室和宿舍的环境文化布置,学生社团现场活动展示等。

2.和桥中专ci视觉识别系统

包括学校标志设计、信封信笺设计、手提袋设计、纸杯设计、证件牌设计、贺卡设计、宣传册设计等。

3.调查报告

包括研究前学校校园文化方面的调查报告,研究过程中的调查报告以及检验研究成果的调查报告等。

4.总结报告

主要指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5.研究心得

主要指通过本课题研究产生的研究论文等,课题组成员将每人至少完成高质量的研究心得进行公开发表或赛事参评。

篇六 关于教育学论文的开题报告样本推荐3650字

目 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 19 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3]。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4]。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5]所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3]。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4]。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1、呈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2、深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3]、雷蒙·特鲁松[4]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5]。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6]这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3],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首先,呈现卢梭思想、性情的渊源,也即,通过解读《忏悔录》来梳理《爱弥儿》中所表达的思想的最初源头;

2、其次,《忏悔录》里所展示的时代乃是以科学与艺术为典型表征的时代。通过解读卢梭的第论文[3]展示出与《爱弥儿》中的教育相对立的卢梭时代的教化,指明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所导致的最大恶果:不平等;

3、再者,追溯不平等的来源,即,通过解读卢梭的第论文[4],一方面铺展开人类生活的历史变迁,解释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另一方面,不仅呈现出《爱弥儿》奉行的自然教育的根本依据,而且在厘清人类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之转变时,亦显白地言说出文明——教化社会的诞生;

4、接着,《论不平等》里显现出的仅是自然教育的部分依据,另一部分依据根植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所以,在表面上,能够清晰地觉察出《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里的教育思想的矛盾。通过对诸多矛盾的深层消解,指明卢梭思想的根本统一之处:《爱弥儿》;

5、紧接着,通过道路的追溯,在此就达到了本论文的一个终点:《爱弥儿》在卢梭思想中的大成位置。不过,对于这一教化——改善方案,卢梭本人已有清醒的认识:它在文明社会中可能的凄凉遭遇。这认识真切地反映在《爱弥儿》的结尾和《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梦》里;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6-9

篇七 教育开题报告3150字

题 目: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研究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教师职业意识形成、角色转换和职业定位的重要过程。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高师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高师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教育实习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教育实习的时间偏短,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脱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高师院校培养的准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大教育实习的改革力度,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的合作与联系,建立以实习生为主体的自主、立体、开放的“过程性”教育实习模式,是提高从师任教能力,彰显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特色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由于高师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础教育的未来教师,而教育实习又是培养学生从师任教基本能力,陶冶学生高尚师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随着新世纪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蓬勃开展,基础教育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现状、改革的目标、结构、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的深入研究,更新旧的教育实习观念,改革旧的教育实习管理运行模式,在借鉴当前区内外实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新型教师培养需要的实习新模式,切实提高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能力,为我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

2.主要内容

①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②新课程对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提出的新挑战;③区内外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④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⑤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对策研究;⑥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为研究做准备;

2.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统计分析等,把握新课改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比较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实习的差别,从中找出改进的对策。在课题研究过程还将广泛征集其它高师院校的做法,努力使课题更加完善,更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问卷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文献综述

新世纪以来,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被日益重视,教育部2001年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周济部长在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可见,实践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关乎学校发展前途的重大问题,如何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建立完善又切实可行的适应高师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成为当今高师院校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为此,广大理论工作者,教育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成果:

陈大超、陈瑶提出的“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认为,主体性教育实习模式,就是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指导,将实习生主体性的生成作为目标指向,把教育实践课程统合起来,构建出循序渐进的教育实习运行程序: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调适过渡阶段――教育见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能力的阶段――模拟教育实习;全方位地独立承担起教师工作的集中实习阶段――顶岗集中实习。

黄兆信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则指出,全程教育实习是在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实习。他认为,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的一门一门结业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

罗平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模式”对传统集中在大学四年级的教育实习进行改革,构建“体验--调研--实践”的三段式教育实习新模式。罗平也认为,高师教育实习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整个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贯穿与高师生整个学习课程的始终。新的实习模式改变原有实习模式实习时间短、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缺陷,将实习工作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拓,从大学二年级到大学四年级三年不断线,力求达到“细水长流、从量变到质变飞跃”的效果。第一阶段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体验性见习。第二阶段在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一周的研究性见习。内容包括观摩课堂教学、试讲、评课、教学方法调研和交流、教育理论调研和交流等。第三阶段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安排一个月的教育实习。

此外,刘子荣、李靖云提出了“一体化实习模式”,王玉兰、左继亮提出了“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等等。

以上各种提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师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教育实习的实践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教育实习的主体性;认识到了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是一个教学过程阶段性,强调了教育实习的阶段性;认识到了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是一个统一体,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强调了教育实习的全程性。 这些都有其合理的成份,从一个角度或层面来说,是符合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发展的要求的。但以上研究也忽略了教师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忽略了时代内容对实习形式的影响。如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改的时代背景,探索建立立体、开放的,师范院校、实习生、基地导师三方参与,以师范院校、实习生、实习基地为三维主体,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导师制为支撑,全程分阶段为主要特征的实习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20__年__月_日至20__年__月_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__年__月_日至20__年__月_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3.20__年__月_日至20__年__月_日,进一步查阅文献,在实习基地和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二)写作阶段

1.20__年_月_日至_月_日,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2.20__年_月_日至_月_日,撰写论文初稿。

3.20__年_月_日至_月_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__年_月_日至_月_日,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的具体时间由学院确定。

六、参考文献

1.朱玉票 刘宾.新课程视野里的教育实习:理念与模式的嬗新[j].巢湖学院学报,2006,(6)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7-36

5.李丹妍.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6.乔晖.新课程下师范生技能培训模式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

7.江家发.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8.任忠英 肖自明.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师教育,2005,(19)

9. 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04(5)

10.张玉平. 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篇八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2950字

一、研究课题

鄂尔多斯地区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

二、研究内容概述

心理资本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管理学以发展个体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而提出来的。本研究以鄂尔多斯地区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资本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心理资本各要素的建设,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资本的干预并取得预期效果,从而说明心理资本是可以通过干预而得以改变提升的。

本研究采用《心理资本问卷》(pcq)作为测评工具,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鄂尔多斯地区的 180 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显示,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和组成心理资本的四个要素(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在城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聘用和正式分配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具体结果如下:

(1)聘用教师和正式教师之间心理资本存在显着差异,正式教师的心理资本要高于聘用教师。此外,心理资本的四个子维度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聘用教师的四个维度普遍低于正式职工。

(2)独生子女教师与非独生子女教师在心理资本上有显着差异,在四个子维度中,在自我效能和希望维度上独生子女教师与非独生子女教师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乐观、韧性这两个维度上则存在显着性差异。

(3)城镇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和乡村幼儿教师相比没有显着差异,其四个子维度中只有自我效能城镇幼儿教师明显高于乡村教师,其他三个维度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

在这些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 luthans 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入手,本文提出了心理资本建设的干预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对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进行开发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并对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前后测数据分析,证明心理资本及其组成要素均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改善提高。此外通过研究期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建设的关注度,既解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促进个人发展,也可以聚沙成塔,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帮助。

三、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心灵的困局,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现象越为突出。为了生活无暇它顾的时代渐渐远去,内心的精神需求被提上了日程,而一直以来被忽视的精神文明建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但已成模式的生活常规却将忽于建设的内心世界禁锢起来,彷徨、失意、挫折感等消极情绪纷纷爆发,于是如何营造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应对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就被提上了日程。虽然借助于心理医生,很多人的内心有所调整,但治标不能治本,其真正依靠挖掘自我而进行的修复仍处于睡眠状态,如何才能达到标本兼治,防患于未然呢?近些年源于积极心理学融合组织管理学的心理资本的提出,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窗口。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状态,开发和建设好心理资本可以从根本上挖掘人的各项潜在优势并可以将其培养成为个体的优秀品质,使个体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只要遇到问题和困难,都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去解决,去面对。我们不再消极被动的应战,而是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备战。未来社会是人才的社会,说到底看重的是人才的潜能,而心理资本是潜能的根源。如果能从幼儿教育开始就逐渐渗入心理资本的建设,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必定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学前教育作为人终生教育的起点、学校教育的奠基,是人一生中好习惯好品质萌芽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对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进行有效的开发建设,不但会对教师有积极的影响促进其成长,而且也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对社会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当前,由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 seligam(塞利格曼)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起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研究不再只是局限于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解决、治疗,而是开始转向积极心理的引导和培育,使心理问题没有发展的温床,这不但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发展,而且也使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中被解决,事半功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当人们在生理、安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提出对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使人们多数处于“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需求层次上,因而心理会变得比较敏感,容易产生顾虑、抵触等负面情绪,那么培养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源于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提出的心理资本建设,为全面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和建设方向。心理资本是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拓展人才发展的范畴,使个体可以更健康更阳光更有品质的生活。心理资本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帮助人提升心理素质的方法,加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引导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激发人内在的可开发的潜能,使其形成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氛围,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心理资本的建设,不但可以挖掘人的潜能良好地品质,促进个人健康发展,同时也会促进自己所在的组织和社会良性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对心理资本的开发、干预大多关注的是企业的员工,关注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会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润,对其他社会个体心理资本的研究、开发建设较少,而已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大学生,覆盖面较窄。本研究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现状及其干预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心理资本的研究范围,使其理论研究更为宽泛,为更多社会个体的改变带来契机,为其理论的实际应用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五、调查方法

样本选取方式为随机取样,取样以幼儿园为单位随机取样。样本的总数为 210人。发放问卷 210 份,问卷回收 193 份,回收率为 91.9%,其中无效的问卷为 13 份,有效问卷有 180 份,有效率为 85.7%。

六、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的考虑取样范围和途径,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全面的考虑心理资本的比较指标和可能性影响因素,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适用性。在进行调查时,增加观察法或者面谈法提纲设计的合理性,在理论数据支持的基础上对感性因素也能更好的加以分析,以增加心理资本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数据的分析也要尽可能全面,尤其是心理资本的比较指标的选取,可以更为严谨,对影响心理资本的因素考虑也可以更加全面,使研究成果能够真正促进鄂尔多斯地区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发展,为鄂尔多斯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切实的帮助。

七、论文提纲

引 言

第 1 章 文献综述

1.1 心理资本的相关概念界定

1.2 心理资本的组成要素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和发展趋势

第 2 章 问题的提出

2.1 研究意义

2.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 3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现状调查设计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第 4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调查结果

4.1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差异检验

4.2 访谈内容及结果

第 5 章 分析与讨论

5.1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调查结果分析

5.2 访谈结果分析

第 6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

6.1 自我效能的干预

6.2 乐观的干预

6.3 希望的干预

6.4 韧性的干预

第 7 章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干预比较

7.1 幼儿教师心理资本干预调查设计

7.2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的选取

7.3 干预活动的实施步骤与内容

7.4 干预研究结果分析

第 8 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8.1 研究价值

8.2 不足之处

8.3 研究展望

参 考 文 献

致 谢

篇九 学前教育硕士开题报告2600字

题目:

3—6 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

研究的缘起

1。绘本作为儿童读物的流行趋势

绘本,是现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幼儿读物,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幼儿图书。绘本中的图画很精美,故事的情节也很生动,绘本中的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对幼儿的视觉上造成了一定的刺激,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绘本中的天真、简洁的文字风格使得幼儿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绘本以上的这些特点都很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幼儿能提起更高的兴趣去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绘本中的乐趣,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生动丰富的图画也使得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愉悦感,使他们感受到绘本当中艺术美的熏陶。

2。绘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绘本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岁—4 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基本上可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语音的锻炼是很关键的。幼儿阅读绘本对其语音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在语言方面,绘本对于 3—6岁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情绪、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对绘本的更为细致的选择问题亟待解决

绘本是一个拥有很多学科交叉的阅读材料,并且也越来越成为国内的学者研究的焦点,近年来关于绘本的研究论文越来越多,我们关注的有关绘本的内容也越来越广。绘本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不同的年龄段是有不同的选择的,他们也有自己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对绘本阅读的偏好的不同可以更好的使我们对幼儿的绘本阅读进行指导,以及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的绘本。但通过查阅各类文献资料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没有的,经过资料的查阅发现到目前为止没有研究者的对 3—6岁儿童的对于绘本的阅读偏好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的相关文献。大部分的专家学者只是停留于表面,有的只是针对一类绘本对幼儿的选择偏好进行了研究,有的只是在绘本的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调查,有的只是浅显的谈及了自己的观察幼儿阅读所得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综合的从幼儿的年龄、性别上做出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所以在这我希望经过系统的观察与分析来进行关于 3—6 岁幼儿阅读偏好的研究,做出更为清晰、深层次的成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提供更加具体有效的指导。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对象是 3—6 岁的幼儿,3—6 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研究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通过研究会发现幼儿在阅读中的对不同类型的绘本的不同选择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各个类别的绘本的不同选择。通过研究在我们可以再理论上更加了解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阅读规律与偏好,获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一个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相关研究。通过探索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的阅读偏好研究使得关于幼儿绘本阅读偏好的研究更系统、更具体,丰富幼儿早期阅读的研究。

2。实践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 3—6 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偏好。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对于不同类型绘本的选择,在幼儿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本研究,并在幼儿真实的绘本阅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分析,也会在各个年龄班进行绘本的讲解活动观察幼儿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并且会分析相关的案例了解更多、更真实的关于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很多幼儿园的绘本阅读都有着一定的问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投放以及不同年龄班适合阅读的绘本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并不能做出最正确的及判断给幼儿提供最好、最适合的绘本。本文的这些研究对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有很大的帮助,也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家长提供了关于幼儿绘本阅读方面的指导。此研究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也能了解各年龄段、不同性别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喜好,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而且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幼儿园的绘本的资源,使得幼儿园的绘本得到更好的利用。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好的、更长远的发展。

文献综述

1。绘本阅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幼儿阅读绘本幼儿的成长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3—6 岁的幼儿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且绘本阅读也会发展幼儿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和认知能力等,这一时期的幼儿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绘本中描绘的图画世界打开了幼儿观察和想象这个世界的窗户,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觉到兴奋和开心。因此通过各类绘本的阅读带给幼儿的是很大的帮助,会让家长和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成长。

对幼儿绘本阅读的价值研究中,不同的专家学者所描述的关于绘本的价值是不同的,但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与心灵成长的作用如湖南肖涓老师;有的专家着重指出了绘本阅读对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方面的促进作用,如甘肃的洪海鹰;有的则表述了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养成等方面的意义,如耿明磊老师的观点。

湖南师范大学的肖涓老师指出,绘本的图画语言为儿童呈现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绘本是作为儿童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儿童自身世界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绘本进入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人也借助绘本获得了与儿童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儿童本身有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文化。绘本是幼儿的好伙伴,伴随着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个“ 窗口”,而且是幼儿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绪的港湾。绘本的模式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这种特点符合儿童思维的图景性特质,这就使得幼儿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到绘本的故事情境当中去。①

甘肃的洪海鹰指出,绘本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大程度的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而且很多情感类的绘本还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的情操。他还提出,绘本故事跨越了国界,越过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的绘本使幼儿的想象力不断的丰富。绘本画面中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小细节也会让幼儿产生很丰富的联想,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体验不同故事情节的机会。再者,优秀的绘本创作者会

给幼儿留出极大的想象空间,为幼儿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使幼儿在在每一次的绘本阅读中都会有新的不一样的发现和体验。②

篇十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开题报告1500字

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内容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是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管理内容,站在不同的位置,或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内容。

1.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 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 工作性质的理解。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 课题级别的理解。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广西、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 关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辖”以外的其他单位,如区直单位、区直中专、区直幼儿园、教育学会),由区教科规划办直接管理。

我们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称为: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3. 各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具体管理。

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协助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所属范围的重点(a类、b类)课题,代为管理所属范围的一般课题(c类),做好有关工作。

篇十一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3450字

拟定论文题目:对贵州省高校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应对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研究意义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要 求字数在800字左右)

1选题背景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百年中,排球竞赛规则在不断改革,如今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比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平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国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水平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这表明国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国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国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国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国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国体育制度是举国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习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

(1)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各种要求;包括身体素质,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还有神经类型等方面

(2)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主要指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

(3)影响我省高校选材的因素等等:包括教师能力,运动器材与设施等。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贵州各高校排球发展情况,制定具体选材措施

(2)专家访谈法:访问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专业知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掌握最新最科学的选材方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掌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材

(5)观察法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不少家长认为进行体育训练影响学习,不主张孩子从事体育方面的活动

(2)尽量做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两不误;合理的安排训练和学习的时间,使训练不影响学习

(3)针对贵州省实际情况找出实际可行的符合贵州地域的科学选材方法。

三、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需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利用学校图书馆订阅的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研究资料。

2.查阅资料(包括书店及互联网)阅读其有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参考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为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四、工作的主要计划、进度与时间安排

(1)选题、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阶段:20__.9.27—20__.10.17

(2)撰写开题报告阶段:20__.9.27—10.17

(3)论文开题阶段:20__.10.18—20__.10.31

(4)撰写论文阶段:20__.11.1—20__.12.10

(5)论文修改定稿阶段:20__.12.11—20__.4.22

(6)论文答辩阶段:20__.5.5—20__.5.6

五、论文写作提纲(要求至少到二级标题)

0 前言

1 当今世界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及运动员选材要求

1.1 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现状

1.2排球运动员选材要求

1.2.1体型特征

1.2.2身体素质

1.2.2.1弹跳

1.2.2.2速度

1.2.2.3灵敏

1.2.2.4力量

1.2.2.5协调性

1.3 人种

1.4 遗传因素

1.5 年龄因素

1.6 心理因素

1.7 智力因素

2 我省高校排球运动员的选材的基本情况

2.1教练

2.2运动员起步低

2.3生源不足

2.4体育未得到重视

2.5排球宣传度低

2.6科研不够

2.7经费不足

3 影响我省高校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因素

3.1经济因素

3.2领导因素

3.3家庭因素

3.4社会因素

4 结合科学选材的方法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我省高校竞技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

4.1改变人们对体育的看法

4.2提高选材的科学性

4.3提高教练员素质

5 结论与建议

六、参考文献目录(参考文献量不少于15部/篇,近五年的文献量不少于8部/篇)

李为敏.试论高等院校排球运动员选材要素[j].江西大学学报,1991,13(5):118—121.

石丹青,李玉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探讨[j].体育科技,2023,24(1).

[3] 刘广欣.周明华等.浅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西安体育学院报,2000(7).

[4] 秦风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初探,中国排球,1999(11).

[5] 杨也.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研究[j].大众科技,2001,167-173.

[6] 陈跃华.浅谈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j].兵团教育学院报,2023,12(4):46-48.

[7] 卢建华.试论排球运动员选材.后面的材料补齐

[8] 张二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之我见[j].科学大众,2023,(05).

[9] 代贵敏.浅谈影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因素[j].少年体育训练,2023,(06).

[10] 蔡彬.关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早期选材的因素分析[j].成才之路,2023,(36).

[11]任超学,张军,徐佳.对新世纪运动员科学选材现状的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23,27(2):166-170.

[12]付哲敏.我国甲级队排球运动员特征性自信心水平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报,2023,8(2):78-80.

[13]余竹生,沈勋章,朱学雷.运动员科学选材[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23.

[14]李登光,无宏江,贺晓熊.陕西省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3,04.

篇十二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3600字

题目:后进生转化的心理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1、当前社会发展状况

随着社会变革,新的教育观念的出现,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后进生的方法,这些后进生不管在学校里还是家庭当中都表现为进步比较缓慢、水平比较低、性格比较孤僻,精力比较分散、沟通能力比较差等等。造成他们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家庭的教育观、父母的日常言行、社会不良“细胞”的侵入、教育手段的软弱单一以及学生本身等因素,致使他们成为学校头痛、家长怜惜、社会憎恶的“另类”人。

2、传统教学状况

传统教学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味的追求成绩,分数说明一切因而使一部分家长及学生有了“分数万岁,其它白费”的心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而现在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必将给教育的改革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3、教育思想背景

进步教育运动强调教育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且必须提供学生自然成熟与发展的学习环境。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了活动的舞台。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后进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学生成绩好,但其实际生活沟通的能力差,成为“高分低能生”;有的表现出较好的品质,但却不擅长体育,成为“品优体弱生”;有的在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但学习成绩差,成为“低分特长生”;有的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却管不住自己,导致成绩很差,我们称为“自律能力差群体”……因此,后进生具有相对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做出判断与评价。

该课题不仅有上述实践意义,还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它倾注了所有研究成员的大量心血,我们都明白,怎样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难题,转化后进生的效果怎样更是一个难题,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准确把握后进生工作的重点,寻找突破口,提高转化的效率;期待我们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的教学能产生指导意义,对相邻地区的教学有借鉴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及实验目标

(一)课题界定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后进生”定义为: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不仅仅指在学习方面。包括:对学业的焦虑;自信心问题;人际沟通;精力分散、自卑心理、别人的理解看法等等问题。

(二)实验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远大的目标。

(2)情感目标:有计划的做好学生系统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3)发展目标:特别加强基础德育建设,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使绝大部分同学成为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朴素、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讲究礼貌具有一定素质的文明人。

三、实验假说及应遵循的原则

(一)实验的假说:

我们的这一课题重在探索后进生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后进生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讨深层的施教艺术。争取转化他们,使这些后进生在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但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多停留在对后进生转化的理论研究上,缺乏与实践的联系。面对形形色色的后进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学生在品行等方面还呈现不良心理特征。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势必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一系列行为心理变化。面对教育和教学的困难,仍沿用常规教育策略,成效不大,因此,亟待改变这一现状,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验新的方法,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充满信心。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进步。

本课题通过个案跟踪分析,着重摸清学生的心理、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要原因,寻找和尝试指导帮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方法,以促进他们品行、能力等方面的进步。预计将有以下突破:

1、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处事态度、价值取向和人际关系,将会使他们学会自主解决困难、消除困扰、走出困境,为学生的今后进一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我们将能够创造一定教科研示范效应,在探索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困难方法、途径和模式的同时,会激励部分对“后进生”失去信心的教师,改变观念,重振士气,引导教师强化教育教学研究的兴趣。

3、我们的研究也会带来一定的教学力量群效应。因为学校不仅是帮助学生成功的场所,同时也是锻造、高师之地。这种教研活动辐射出的群体效应是学校所期望的。

(二)实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2、面向全体与关注个性差异相结合;

3、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4、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

5、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6、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及呈现形式

(一)主要内容

a如何缓解学生焦虑、

b正确看待自信问题

c如何改善人际沟通

d摆脱苦闷自卑心理

(二)目标及呈现形式

(1)理论目标:本课题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和可塑性以及推广价值,发展已有的理论,开辟“后进生”心理问题探究的新路径,力争对本地区的“后进生”转化研究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其它地区“后进生”问题的研究与转化起到借鉴功效。主要呈现形式是论文和实验报告。

(2)实践目标:帮助实验对象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根溯源,找出症结所在,给予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的不良诱惑,分清良莠,择善而从;引导他们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和谐上进、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呈现形式是调查报告、论文以及学生的转变数据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罗杰斯在《患者中心疗法:它的实践、含义和理论》中指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所有其他的动机都是这种自我实现的不同表现形式,自我实现指的是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向。这种潜能只有在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的环境和条件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罗杰斯认为: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事项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倡导的以人为心的治疗就是使来访者自我调整、自我成长并逐步摆脱外力的控制前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

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初中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心理健康教育说到底是学生内心的自我调节。作为学校,要紧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交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里指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培养劳动观念、发展个性、办学形式和教学多样化。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或中心;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3、新课程标准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变量控制

(一)基本操作

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实验研究,将实验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

(二)无关变量的控制

1、均衡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性别和能力差异,使之符合等组实验要求。

2、对各组学生(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不作宣传和暗示

3、严格控制学习时间,杜绝加班加点。

4、实验教师严格控制年龄差别,学历差别,能力差别及工作态度差别等。

七、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借鉴已有的理论经验,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实验调查法、个案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二)实验过程及时间安排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 准备阶段(20__年8月----20__年12月)

明确研究目标,进行课题分工、人员职责和计划安排情况、确定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谈话,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

二、实施阶段(20__年1月----20__年6月)

具体对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其心理问题的表现,寻找成因,归纳特点,找出共性的规律以及个性差异,从而寻根追源,因材施教,写出实验论文及阶段总结。

三、巩固实验阶段(20__年7月----20__年一月)

统计实验数据、汇总资料,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篇十三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3350字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__职教中心专业部申报学校的校本教研课题,经学校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本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1、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申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八、本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拓展知识:范文

1、开题报告的内容。

⑴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⑵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⑷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⑸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⑺主要参考文献。

2、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3、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⑴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①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②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③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④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⑵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①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②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③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④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都已经处于实施之中。⑤今后,随着科研管理的加强,在开题报告写作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4、开题报告的各个栏目怎样填写。

⑴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封页各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其中年??月???日栏目:在开题报告封面下方,应填写开题报告实际完成的日期。实际完成日期一般应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此项工作。逾期即被视为未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⑵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①综述的主体格式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

ⅰ引言部分。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ⅱ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容,自行设计创造。

a、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b、现状评述又分三层内容:第一,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亮出作者的观点;第二,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和假说,并引出论据(包括所引文章的题名、作者姓名及体现作者观点的资料原文)。

c、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正文部分是综述的核心,篇幅长约1000――1500字。

ⅲ总结部分(不是必须的)。在总结部分要对正文部分的内容作扼要的概括,最好能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特别交待清楚的是,已解决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去解决?解决它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突出和点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这一部分的文字不多,与引言相当。短篇综述也可不单独列出总结,仅在正文各部分叙述完后,用几句话对全文进行高度概括。

ⅳ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原始素材,也是综述的基础,置于开题报告最后面,此处从略。

②综述写作步骤

ⅰ确立主题。在开题报告中,综述主题就是所开课题名称。

ⅱ搜集与阅读整理文献。题目确定后,需要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这是写好综述的基础。因而,要求搜集的文献越多越全越好。

a、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可以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有的课题还需要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取得所需的资料。阅读整理文献是写好综述的重要步骤。

b、在阅读文献时,必须领会文献的主要论点和论据,做好读书笔记,并制作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所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摘录文献的精髓,为撰写综述积累最佳的原始素材。

c、阅读文献、制作卡片的过程,实际上是消化和吸收文献精髓的过程。制作卡片和笔记便于加工处理,可以按综述的主题要求进行整理、分类编排,使之系列化和条理化。最终对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写出体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ⅲ撰写成文。撰写综述之前,应先拟定写作提纲,然后写出初稿,待创作热冷却后进行修改成文,最后抄入开题报告表的综述本课题国内外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内。

③撰写综述的应注意事项。

ⅰ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资料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中文资料,便拼凑成所谓的综述。

ⅱ综述的原始素材应体现一个新字,亦即必须有最近最新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将教科书、专著列入参考文献。

ⅲ坚持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避免介绍材料太多而议论太少,或者具体依据太少而议论太多,要有明显的科学性。

ⅳ综述的素材来自前人的文章,必须忠于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不可阉割或歪曲前人的观点。

⑶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栏目的填写方法。本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在内容上虽然紧密相关,但角度不同,在填写时,可以分别表述。

①研究的基本内容的填写方法。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论文(设计)正文部分的内容,是研究内容的核心。正文内容又分为若干部分和层级。填写此栏目实际上是编写论文基本内容的写作提纲。

篇十四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2000字

课题名称:故事教学法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一、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l世纪是生物学世纪,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它在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各方面资料表明,当今各国科技新成就中,生物科学技术占有绝对优势。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就提出:“生物工程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无法计算”,“中国人应该组织起来,不惜成本,走入生物工程的第一线,走向世界科技前沿”。因此,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生物人才,就必须在初中阶段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主动进取的精神。然而,由于初中生物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学生不能给予生物课足够重视,学生趋于中考的压力,主要精力放在中考科目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高。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呢?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提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其中“故事教学法”就是众多方法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故事对人们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而初中学生尚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对于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喜闻乐道,所以适当的把故事引入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际意义

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师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效能。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有针对性的穿插一些生物故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故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主要具有以下四点重要作用:第一、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第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故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第一、导入新课;第二、理解知识;第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研究动态

目前,国内对故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故事化教学[3];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故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4,5,6,7];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及语言能力[8,9];故事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10,11] ;语文教学中故事法的研究[12,13];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14];将故事运用到生物教学中[15,16,17,18]。关于故事教学法,虽然很多生物教师都在使用,但是很少有教师单独去研究故事教学法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鉴于故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特立此题。

三、研究思路、方法、基本路线

1、 思路

研究故事教学法的来源、含义、理论依据、应用原则及对教师的要求。探讨故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应用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2、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探讨故事教学法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 基本路线

(1)故事教学法简介;

(2)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3)故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4)故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5)故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6)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故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7)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故事教学法的局限及建议。

四、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1、工作步骤

20__年09月01日——20__年11月20日收集资料

20__年11月27日——20__年12月20日撰写开题报告

20__年02月15日——20__年2月30日 进行故事教学法及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0__年03月01日——20__年04月01日撰写论文

2、论文写作计划:

20__年03月01日——20__年03月05日分析资料

20__年03月06日——20__年03月10日查阅相关资料

20__年03月11日——20__年03月20日完成论文初稿

20__年03月21日——20__年03月26日完成论文二稿

20__年03月27日——20__年04月15日完成并提交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李永会.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j].教育评论,2023(3).

李银乐.摸清生物教育现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关于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教育,1999(z5).

[3]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4]喻劲梅.“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23(1).

[5]周燕华.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文化,2023(12).

[6]温月梅.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2023(4).

[7]崔永芹,孙慧敏.英语单词的故事教学法[j].科技信息,2023(10).

[8]曾长英.在故事教学中如何发挥幼儿的创造性[j].教育导刊,2023(7).

[9]张美灵.故事教学如何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j].教育导刊,2023(8).

[10]周信容.以故事为载体展开化学教学法[j].教师论坛,2023(10).

[11]卢厚文.化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科教学,2023(2).

[12]柏静.高中语文教学中“故事法”教学研究.消费导刊,2023(5).

[13]舒何亚.中专语文故事化教学的探讨[j].科技信息,2023(22).

[14]张慧.故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新课程,2023(11).

[15]班小燕.创设生物教学中的故事情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23(18).

[16]张素芬.利用故事,提高生物教学质量[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3(10).

[17]马亚芬.谈故事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23(1).

[18]夏帮青.用故事导学,促思维发展[j].中学生物教学,2023(8).

篇十五 英语教育硕士开题报告3100字

一、 问题的提出

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英语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并将学习动机作为英语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之一。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英语学习动机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本文对学习动机进行深入探讨的目的所在。动机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研究学习动机对中学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教师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动机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现代心理学者比较强调内部学习动机,认为外部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的持久性方面差些,只有内部动机才能使学生具有长久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激发稳定的内部动机,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课题来源和理论依据

1、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使个体积极从事相应的活动,并乐

于付出努力和采取策略来应付遇到的问题,解决面临的困难。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行为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避免失败及消极情绪的困扰,常常选择较低难度的任务、甚至自我放弃,这必然导致活动结果不尽如人意,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了他的效能感。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2、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ma~weiner,1974)提出的。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或运气。其中,能力和努力是两种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可以控制的;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是个人较难控制的;能力和任务难度又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因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并由此影响个体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3、行为主义心理学强化理论

美国学习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是在考查和研究人的行为是如何形成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学习理论的。他将强化分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前两者属于外部强化,后者属于内部强化。教学中合理使用强化,可以使学生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改善学习行为和效果。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研究较早较多的是加拿大的语言学家

w 。lambert 和r。gardner。他们通过十几年对外语学习者的跟踪调查研究,提出了学习动机应分为两类:工具型动机和结合型动机( in strum en ta lmo t iva t ion and in tegrative motivation)。具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学习外语,通过外语考试,目的是想利用外语工具去寻找好的职业,能够阅读目的语资料,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资格;而具有结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学习外语,主要是对目的语的社团、文化感兴趣,学好外语为的是更好地与目的语社团内的人们进行交际,欣赏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艺术。

lambert 和gardner 的动机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很大。他们在加拿大调查了英语学习者学习法语的学习动机。从他们的调查结果来看,与工具型学习相比,结合型法语学习者的语法学得更好。后来,他们又在菲律宾调查英语学习者的动机,然而,这里得到的结果恰好与北美洲的调查结果相反,工具型学习者的英语学得更好些。l am ber t 和ga rdner 在北美进行动机调查时还发现,结合型外语学习者的动机强烈程度(mo t iva t iona l in ten sity)高于工具型学习者。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者们认识到l am ber t 和gardner 早期对学习动机研究的不足,并从认知、社会、心理、构建、教育等多种视角对外语学习的动机进行研究。

do rnyei 吸收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在多年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三维结构模式,该模式从语言层面(l anguagel evel)、学习者层面(l ea rnerl evel)和学习情景(l ea rn ing situa t ion l evel)三个层面来界定和测量外语学习动机。它强调了语言学习动机的多维性质,反映了

语言的三个不同方面,即社会、学习者个人和教育主要问题。该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内容,推进了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的发展。

trambley 和gardner 在gardner 以前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扩展动机理论。这一扩展动机理论反映了ga rdner 等人的“语言态度——动机行为——学习成绩”三大因素之间线性关系的一贯立场,同时又在态度与动机之间增加了目标显著性、效价及自我效能等三个中间变量。

w illiam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构建的角度提出了目前最系统、最完整的外语学习动机模式。他把外语学习动机定义为:一种认知和情感上被激发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决定;并带来一段时间智力或体力上的持续努力;从而达到先前制定的某个或多个目标。

我国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80年代的研究状况看,中国学者主要以引入、介绍和翻译国外理论、研究以著作为主。最早致力于此的专家当数桂诗春、王初明、文秋芳等。其中以著作为多,主要有《心理语言学》(桂诗春,1985)、《外语教育心理学》(章兼中,1986)、《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桂诗春,1991)、《应用心理语言学》(王初明,1991)、《外语教育心理学》(朱纯,1994)。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语学习者个性差异探讨的深入展开,人们开始关注语言学习者情感因素的研究,尤其是我国在外语教学重心发生了转移后,不再强调以教师和学校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着重对学习者个人因素和学习过程加以研究。华惠芳(1998)介绍了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提出证书动机是中国学生的主要动机。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可塑的;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是搞好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个人学习动机是社会文化因素的结果。因此,他提出了如何就外语学习的实际需要,为外语学习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以提高外语学习动机。廉洁(1998)认为制约学习策略的学习因素有六种,其中态度影响和决定动机,态度主要通过动机来对外语学习过程进行制约。戴曼纯(2000)介绍了j。arnord所著《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一书,具体介绍了包括动机在内的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吴丁娥(2000)分析了情感障碍如何影响外语教学和外语习得,并指出目前我国以求职为目的的工具型动机使大学外语教学与习得有了较大的进展。周福芹、邵国卿(2001)认为我国大多英语初学者有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动机。在外部政策压力和内部功利驱动的长期作用下,学习者的初始动机发生了转变。武和平(2001)概述了九十年代国外主要动机理论建构、动机与学习者其他因素的研究及其教育学意义。刘东楼 (2002)探讨了外语学习动机定义、分类、影响动机的因素和动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秦晓晴(2002)讨论了动机的其他视角及相关理论,如需求理论、期望价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等及对外语学习的意义。杨国俊(2002)分析了目标教学策略、认知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对大学英语学习动力的强化作用。闫传梅、张梅娟(2002)探究了学习动机在内的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王胜苏(2003)认为情感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和跨文化因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两个因素。李梅(1999)探讨了学习内在动机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指出内在动机促进英语成绩的提高;学生存在证书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张凌华(2000)研究了影响刚入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潜在因素。

教育开题报告精选(十五篇)

教育开题报告题目: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一、课题界定“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二、省内外研究状况述评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教育信息

  • 教育学开题报告7篇
  • 教育学开题报告7篇99人关注

    题目: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一、问题与方法(一)选题缘由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直觉告诉我,这一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 ...[更多]

  • 基础教育开题报告7篇
  • 基础教育开题报告7篇99人关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农村语文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他们对农村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特色、今后改革方向等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目前研 ...[更多]

  • 教育模式开题报告3篇
  • 教育模式开题报告3篇97人关注

    教育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 ...[更多]

  •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3篇范文)
  •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3篇范文)93人关注

    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的数学作业必不可少,而作业中出现的一些习惯性错误总是困扰着他们,每次学生考试 ...[更多]

  • 教育教学开题报告3篇
  • 教育教学开题报告3篇91人关注

    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经主管部门评审立项后,课题主持人会收到一份专门的文件---《课题立项通知书》。《通知书》除列明课题名称课题类别课题编号等课题基本信息外,还会 ...[更多]

  • 教育专业开题报告6篇
  • 教育专业开题报告6篇86人关注

    学前教育中,教师专业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极为重要,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借鉴。一、论文题目幼儿园教 ...[更多]

  • 教育开题报告的内容(12篇范文)
  • 教育开题报告的内容(12篇范文)84人关注

    一、研究课题的确立(包括研究对象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途径及研究目标等)1、研究对象范围要集中(小);2、研究内容要充实具体;3、研究方法要科学规范;4、研究目标要 ...[更多]

  • 教育科学开题报告10篇
  • 教育科学开题报告10篇80人关注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 ...[更多]

  •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8篇
  • 教育课题开题报告8篇72人关注

    课题名称:涵养化育理念下的中职“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一)课题名称及破题1.课题名称:涵养化育理念下的中职“和”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2.破题分析:自上世纪90年代特 ...[更多]

  • 教育规划课题开题报告5篇
  • 教育规划课题开题报告5篇71人关注

    题目: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一、开题活动简况:时间、地点、报告人、评议专家(姓名、单位、职称,不少于3人)、参与人员等二、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 ...[更多]

开题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