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2023优秀扶贫调研报告(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4-06-13 21:50:02 查看人数:64

2023优秀扶贫调研报告

篇一 2023优秀扶贫调研报告1100字

党的十八提出,到2023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角。在做好对口帮扶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校科技人员广泛参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国家连片扶贫地区开发,与贵州务川县、道真县,四川巴中市、叙永县,云南昭通市,湖北竹山县等贫困地区开展科教合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助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相关会议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切实保证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全力营造关爱农村贫困学生的社会氛围,解除农村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关爱力度,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充分发挥我校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扶贫帮困工作计划。

二、目标任务

扶贫帮困活动要针对困难家庭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帮助困难学生安心入学,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目标。要求如下:

1、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扶贫济困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亲自挂帅,德育主任、教务主任、各班主任负责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积极响应学校千师进万家号召,各年级对贫困生进行摸底,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必须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再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其次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3、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我们将组织少先队员、党员同志在校园内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另外学校还将通过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为贫困生争取各种奖学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奖学金等途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

4、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德育处要对各部门开展扶贫帮困的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并报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扶贫帮困活动领导小组将定期对扶贫帮困活动进行检查考核、调度通报,对活动开展好的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

5、20__年___走退休教师1,在职教师13人。

总之,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教师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篇二 2023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900字

按照选派办、扶贫办部署,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到了17个生产队,对全村精准帮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赵桥村概况

赵桥村隶属肥西县丰乐镇,北临合安路,东靠花新路,南接四丰路,西濒赵小河。赵桥村总占地面积约3960亩,有刘大郢等17个生产队,总人口1682 人,总户数408户,总劳力896人,党员40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力478人,党员23人),20__年人均纯收入8189元,贫困户15户44人,五保 13户,低保11户31人。总耕地2615亩,退耕还林365亩,当家水塘35口,占地约800亩,沟渠41条,总长约12600米。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比较优势

当前赵桥村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设备落后,与发展现代农业有很大差距,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尚需提高。三是农民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风气习俗仍然存在。四是致富带头人缺失,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孕。五是村发展源动力不足,由于村集体经济积累几乎为零,对村里基础建设的投入能力不足,党员平均年龄55岁,无新鲜血液输入。

当前赵桥村存在优势:一是交通优势显著。往北距离省际公路10公里不到,紧挨着花岗镇通往新仓的县级公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二是村两委班子十分团结。众人拾柴火焰高,同舟共济开大船。班子团结是干事业的基础、干成事的前提,只要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就一定能为群众谋来福祉。

对推进精准扶贫的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 一村一品 建设,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赵大郢、任郢、潘郢、万郢、丰收、马郢、东西基塘,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着力打造优质粮生产基地,使其成为农产品龙头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原料基地;在临近花新公路的王岗、杨湾、下湾、王圩、一棵树、吴岗,突出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苗木花卉村、棚室蔬菜、现代养殖专业村,努力使其向肥西三岗花木市场看齐,促其成为合肥市民的下一个菜篮子;在紧邻花新公路的刘大郢、椿郢,依靠毗邻的7个当家塘及紧邻公路的优势,积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 农家乐 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农业专业村,带动整个赵桥村的经济发展。同时,注意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居环境。加快推进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整治 脏、乱、差 为主要内容的 三线三边 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引入村级卫生所,健全卫生服务体系。联系热心公益的企业共建,帮扶品学兼优的学子,扶持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农村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

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文明新风尚。以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培养 种养 能手、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为重点,多层面、多渠道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专门人才。建立政府帮扶、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以各级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和转岗转产的能力。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卫生进村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勇创家业。

加紧成立合作组织,培养现代新农民。坚持从群众愿望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保持合理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成立生产合作组织,实现整村推进。注意研究市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耕种农作物,做到不跟风,防止市场供大于求,给农民带来损失。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营造农村平安和谐环境。努力吸收年富力强、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造血能力。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机制,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责任感。鼓励、引导和支持发展各种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推进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村民规约,广泛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创建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篇三 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000字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是大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集高寒、边远、贫困、山区、民族五位一体,气候恶劣、山高坡陡、基础薄弱、产业滞后、群众贫困,全乡辖6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4495户18545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53%,全乡经济总收入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去年,上高桥乡在市、县的关心指导下,把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点面结合,建造血式扶贫新格局,在打堡村先行试点,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扶贫资金用活了,群众思想变活了,项目产生了叠加效应、扩大效应,项目实施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众多媒体关注,一年来全乡黄牛养殖存栏增加近2000头,真正破解了贫困山区产业发展难、群众增收难、资金筹措难的三难问题。

一、产业扶贫就是要走滚动发展之路

2023年初,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下达了,上级给这个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村下发100万元扶贫款,这却让乡村干部犯了难,怎么发、发给谁、干什么?

以前,财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都是以无偿方式发放给农户,导致群众享受扶贫资金和物资心安理得,产生了严重的等、靠、要思想,甚至出现攀比、盲求等现象,久而久之,群众自身脱贫致富积极性不高、惰性思想蔓延,扶贫工作陷入了越扶越被动、越扶越落后的怪圈。扶贫资金发到农户手里后,种什么不见什么,养什么也不见什么,最终的致富项目五花八门,成不了气候,甚至会有人把钱挪作他用。听闻10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落在打堡村并初步计划发展养牛后,便有群众三五成群在一起议论,每家能够分到多少钱,还商讨先买牛待资金兑现后将牛卖掉套取四五千块扶贫资金。一霎间,种种舆论四起。

到底是沿袭过去的做法,四平八稳的把资金发下去呢,还是设法破解这一窘境,让上高桥扶贫工作走出一条新路,真正让群众致富?围绕这个主题,乡党委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在乡村组三级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在市、县指导下,明确了思路、坚定了信心、统一了思想,扶贫要靠产业,产业必须滚动持续发展,方能走出一条扶真贫、真扶贫之路。

《上高桥乡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规划方案》,明确制定扶勤不扶懒、扶先进不扶后进,以勤带懒、以先进带后进的基本思路,以滚雪球模式发展,农户自愿申请,选出适合养母牛的农户作为精准扶贫的点,每头牛补助5000元,2年后繁殖的小牛归农户自己所有,5000元本金再传递到另一家农户手中,循环使用,变无偿扶贫资金为滚动发展基金资金,有序扩大覆盖面,力求发挥扶贫资金最大化效益。滚动资金回收后乡统管、村监督、村民小组群众集体议决,用于发展产业、投入公益项目建设。

二、组建龙头企业,有力发挥带动作用

要把这个项目按照滚动发展的模式运作好,缺不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市委办、市委统战部、县委挂钩帮扶上高桥乡以来,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研论证、分析研判,帮助上高桥乡理清了产业发展的思路,就是要在扶贫工作中紧扣精准扶贫,实行区域发展和点面结合滚动发展,以打造种草养畜示范区为目标,采取上游公司闯市场拉动、中游大户提干劲带动、下游小户夯基础撬动三线齐动,坚定不移的发展黄牛生态养殖,闯出一条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路来。

2023年,引导成立了第一家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23年获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称号,2023年该社发展注册成立了大关县琦鑫农产品生产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琦鑫牌黄牛干巴系列的条码、商标注册、qs认证,形成麻辣牛肉、黄牛干巴、卤牛肉、红烧牛肉等系列产品,年生产加工能力250吨,实现产值900余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黄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此后,相继成立了天军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寨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成养殖户与龙头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充分调动了农户养殖黄牛的积极性,营造了加快黄牛养殖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23年带动全乡发展社员1400余户,10头牛以上的大户40多户,养殖黄牛5000余头,流转土地种草6000余亩,出栏黄牛3000余头,实现产值330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元以上,占全县黄牛养殖的1/3以上。

三、想妙计求破解,依靠群众谋发展

方向定了,政策明确了,单有乡村干部了解知晓还不够,如果群众不支持、不参与,再好的政策落不了地,也就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见不到效益,解决不了问题。

乡里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组,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的方案、细则,组织乡村组三级干部40余人分为8个工作组进村入户逐户开展宣传动员、政策解释等工作,对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开始,工作组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畏难情绪,工作中群众不理解,唏嘘声、谩骂声、讥讽声、质疑声声声入耳。参加工作的村组干部们的感受是有时候口都说干了,还不得一个好。热情换来的是冷眼,热脸贴的是冷屁股。

打堡村总支书记说:既然定了方向和目标,工作再难也要干,哪怕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我们也要把工作做下来。此后,我们多次召开村三委、支部书记、群众代表、村民小组长会议,组织工作人员顶烈日、冒风雨,全体参与工作的党员干部牢牢将党的群众观点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少了一些空对空、多了一些实打实,以实际行动最终获得了群众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形成项目开展户户参与、人人支持的局面,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把项目实施好,资金能收回是关键

既然是滚动发展,项目实施得好是第一个关键,资金收得回来是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是乡村组三级的共识。在多次的办公会上,各级干部紧紧围绕要保证项目实施得好资金收得回来出谋划策,献言献计。

乡里明确了几条措施:

一是争取县畜牧局的支持,在母牛购置、疫病防控、养殖技术培训等方面由县乡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农户的牛养得好;

二是把养殖户纳入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确保牛能卖得出去,产生得了良好的效益;

三是领导组与打堡村签订目标责任状,提供项目实施的村规民约范文供村民讨论,细化明确村级组织职能、互助组(村民小组长)权利与义务、村民的权利与义务;四是基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项目实施互助组,村民委员会与互助组以及互助组成员签订《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协议书》,互助组与村民签订承包协议,村三委引导全体项目参与村民讨论通过《打堡村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村规民约》,互助组和农户签订《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发放确认书》,对村、互助组和互助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确保项目实施公平、公正、公开,资金回收循环正常运行。

五、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是重点

扶贫资金的兑现和落实是一件大事,为了保证项目运行和资金运作安全,乡政府将项目整体发包给打堡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物色精兵强将作为互助组组长,组长负责物色2名互助组成员搭班组成3人相互监督、相互支持的工作互助组,最后由互助组对村民小组成员进行资格审核,将村民委员会承包的项目分包村民,负责项目的发包、项目实施的动态监管以及项目资金的收取,这三个项目运行的关键环节都在上级和群众的全程监督下运行。

为避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有少部分群众存在套取资金的幻想,还对项目覆盖的牛实行打耳标、拍照、登记造册等,登记完毕之后在全村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才通过一折通将资金兑现到农户。乡政府还与村签订《上高桥乡2023年打堡村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廉政承诺书》,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群众满意。

篇四 2023人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650字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中央、省扶贫重点区域以外的县,在20__年编制新十年扶贫规划时,全县核定的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45507人,贫困率达到 16.3%。经过两年的扶贫开发,目前全县贫困人口降为33399人,减少了__108人,贫困率降为__.4%。贫困地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以茶叶、蔬菜、林竹为主导的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__年起建立和完善了贫困信息系统,贫困人口信息全部录入,实现了动态管理。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行业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全面规划落实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县各项扶贫项目的审核、落实、监督。

2、制定落实扶贫开发规划。按照中央新十年扶贫规划纲要的要求,县政府结合实际,分别编制了《夹江县扶贫开发规划(20__-2023年)》《夹江县市列重点贫困区域扶贫攻坚规划(20__-2023年)》,并经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上级扶贫开发部门备案。规划将我县的河西和河东片区作为市列重点连片扶贫区域,明确了每年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落实了扶贫开发经费,其中,每年市财政投入每个片区25万元,县财政投入每个片区100万元。

3、建立了扶贫工作机制。一是考核机制。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扶贫开发工作中重大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和各部门工作职责》,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年终目标考核,使扶贫开发工作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二是监督检查机制。制定完善了扶贫项目资金申报、扶贫项目综合验收、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账、群众监督员、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工程项目招投、大宗物质政府统一采购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扶贫项目置于社会监督之下,透明运行、阳光操作。三是扶贫投入机制。制定《夹江县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助农增收工作的意见》,成立支农资金整合办公室,集聚各部门、各行业支农资金,向贫困地区集中投入,捆绑使用,提升开发效果。20__年,县财政投入市列重点贫困区域扶贫攻坚资金200多万元。

4、大力实施扶贫开发项目。20__年以来,我县实施了扶贫项目3个,获得省上专项扶贫资金708万元、市上扶贫资金50万,县上配套215万元。先后建成新场镇黄林村、普益村、江山村4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新增大棚面积100多亩;建成三洞镇建新村、双路村、仁心村、永青乡永兴村 2779.4亩茶叶基地,并建成水井水塔10套、灌溉管网500多亩、蓄水池57口;建成歇马乡、麻柳乡2万亩石斛种植基地,带动歇马、麻柳、木城、龙沱等贫困山区修建村、社道路36.9公里。

5、扎实推进各项扶贫工作的开展。一是开展行业扶贫工作。加大行业资金整合力度,全县在涉农资金的安排上尽量向贫困地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部门在20__年的涉农资金中投入贫困地区2465万元,20__投入贫困地区的资金达到3452万元,呈现逐年递增之势。二是开展社会扶贫工作。通过“挂包帮”活动的开展, 全县落实了定点帮扶单位84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__56.3万元,帮助 625户3456人摆脱生产生活困难;每年争取市扶贫基金会和相关部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对特殊贫困群体进行看望慰问,两年来争取到市扶贫基金会近30 万元资金,整合县工会、妇联、残联等部门资金近240万元,直接资助贫困学生和看望困难群众;加大社会扶贫宣传,引导社会成功人士对口帮扶。三是认真落实金融扶贫。建立了马村乡碧山村和中心镇杨湾村两个互助合作社,互助资金总量达51.__万元,扶持农户总数 271户,其中扶持贫困户 62户,社员户均增收 725元,有力的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员的资金需求,促进了产业发展。出台各种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政策,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创业资金问题。四是加大智力扶贫力度。每年组织安排职业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6万人次。目前,全县农民已有五分之一接受过各种培训,计划通过5年时间,力争让每户农民掌握一至两项农村实用技术。同时,我县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于20__、20__年分别对金口河的林丰村、铜河村、新乐村、建设村各给予100万元,共400万元的对口扶贫资金,帮助彝区贫困村脱贫致富。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从20__-20__年,三年内仅有省级扶贫资金708万、市级扶贫资金50万,实施的扶贫项目只有3个。由于项目少、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扶贫规划实施推进缓慢。

(二)扶贫项目实施难度大。一是有的行业和部门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二是项目实施管理难。由于扶贫项目限制的条款太多,很多与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不相符,使方案和实际操作不能做到很好衔接,甚至出现无法按规划实施的情况;三是贫困对象多为老弱病残,有的扶贫项目到户后无法实施。

(三)社会扶贫资金参与力度不够。一是扶贫项目中,扶贫资金只能到扶贫户,不利于吸引和引导社会人士参与投资扶贫项目。二是扶贫项目只在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不能形成连片和规模效益;还有项目区有的贫困群众素质不高,不利于社会资金进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参与扶贫。

三、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求,认真落实国家十年扶贫规划纲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各扶贫联席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扎实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要继续争取省、市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增加县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加大扶贫投入力度;联合金融部门开展好政府主导的贴息或无息创业贷款,扩大互助合作社数量,政府要尽可能将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到贫困地区的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的良好格局。

(三)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县政府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对全县贫困人口进行仔细筛选,给每一户贫困户建卡立制,做好每一户人员情况、房屋情况、贫困原因、发展意愿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实好扶贫到户到人的基础材料。试点推进“精准”对口帮扶,通过小微项目的实施,切实帮助贫困户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扶贫开发目标考核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并结合下派“第一书记”等活动,加强贫困村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建设,选好致富“带路人”。要继续加强扶贫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扶贫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迈上新台阶。

篇五 2023年扶贫情况调研报告8100字

2001年6月,自治区党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收缩战线,突出重点,到村入户,整村推进,三年解决44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年使329万低收入贫困人口整体步入小康生活水平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和部署。随着三年解决特困户人口温饱问题目标的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将开始新的进程,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将主要围绕两大任务展开:一是巩固温饱成果,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二是进一步改善贫困乡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乡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如何解决巩固、提高的问题,是今后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此为前提,2023年7月20日至30日,在计委艾委员的带领下,由州扶贫办、和静县、尉犁县、轮台县、若羌县参加的扶贫开发工作调研组一行10人,前往北疆学习调研。调研组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等不利因素,合理计划安排,历时11天,对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阿勒泰四地州进行了调研。其中,重点对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移民搬迁工程、托里县扶贫项目管理、裕民县扶贫资金管理、吉木乃县喷灌项目、福海县扶贫开发档案建设和管理、布尔津县牧区扶贫项目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得到了自治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本委宋主任、沈书记也都亲自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调研组通过座谈讨论、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当地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取得了很大收获,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伊犁州、博州两地扶贫开发工作概况

伊犁州是新疆唯一的地区级副省级单位,州直下辖八

县二市,由国家、自治区确定的重点扶贫开发单位共207个,其中重点贫困县两个,重点乡19个,重点村186个(含州确定的重点村10个)。到2003年底州直尚有贫困人口27806户143549人,占州直农牧业人口的8.7%。伊犁州确定的扶贫开发的目标是:经过六年的努力奋斗,到2023年末,按现行贫困线标准,在自治区率先全面解决低收入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基本步骤是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分批整体解决。前四年为解决温饱攻坚阶段性,后两年为巩固阶段。2023年的任务是,力争30%的低收入人口人均增收200元,农村低收入人口降低到10万人左右。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哈萨

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85公里。自治州下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两县一市和阿拉山口口岸行政管理区。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其11个团场。全州有35个民族,总人口42.8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3%。有区级重点贫困村6个,州级重点贫困村16个。现有贫困人口545户2426人,占贫困村总人口的26.72%。博州扶贫开发工作以县(市)为主,采取点面结合,社会各方协同帮扶的办法,确保三年内使82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二)北疆四地州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

北疆四地州一个共同点,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都有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地、县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地、县、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当年扶贫开发任务、未能按目标责任制使贫困户摆脱贫困、解决温饱的单位和个人不予评选先进。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区负总责,地州统揽,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各级扶贫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形成纪检、监察、财政、审计、扶贫、计委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使扶贫资金挪用、流失、滞留、截留,保证了把救济钱真真用在救济贫困百姓上。

2、积极拓宽扶贫开发渠道,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如何帮助和引导贫困户开展生产,发挥自我动力,增产增收,摆脱贫困,是扶贫工作的难点所在。伊犁州以实施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为突破口,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增加人均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使贫困户在摆脱贫困的进程中迈出了第一步。一是对贫困户所住危房进行改造,整修院落,使其有围墙,有院门,修建牲畜棚圈和禽舍。二是每家养1头牛、10只羊、100只鸡(或50只鹅、50只鸭),有定单协议的养10头驴。三是每家房前屋后种5分地马铃薯、5分地蔬菜(胡萝卜、皮芽孜、卡马古、大蒜等),每家种6棵苹果树,每家挖菜窖1口、家庭水窖1口;每家的口粮田,60%种小麦,40%种玉米,小麦作口粮,玉米和桔杆喂养禽畜。四是帮助贫困户学手艺,制作花毡、地毯、花帽、刺绣等。五是帮助、引导贫困户建立合理的家庭成员结构,使每户都有一名会经营的明白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收人,一名上学有成的读书人,家庭成员都是家庭养殖、种植的勤快人。从而使贫困户在初级起步阶段,就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劳动,开展家庭种植业、家庭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业,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成为最现实、最直接的增收方式。

3、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重点县、乡、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围绕解决农村低收入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重点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为重点,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管理的力度,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自2001年至2003年,塔城地区已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17925万元,为重点贫困县、乡建立建设了一批以牲畜养殖、水利基础设施、饲草料基地和牧民定居为主的骨干工程和示范工程,加快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借助国定贫困县的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博州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收缩战线、突出重点的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物力向扶贫重点地区集中,他们把全州确定的60个村作为州直单位重点联系和帮扶的对象,签定三年责任状,不脱贫不脱钩。对其中16个最为贫穷的村,由州财政口径注入160万元扶贫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户打井、牲畜改良、暖圈建设等,解决了贫困户最为紧迫的生活问题。

4、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牧民增加收入。

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是北疆四地州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做法。塔城地区采取让贫困户在本地区境内给种养大户打长工和农忙季节打零工、短工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博州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火车换装、棉花和枸杞生产等相关服务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抓。伊犁州2023年组织10000名贫困户劳动力走出乡村务工,其中2000名纳入县、市劳务输出计划,走出伊犁到外地务工。通过劳务创收不仅缓解了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直接增加了现金收入,同时也带来了贫困户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成为贫困农牧民摆脱贫困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

伊犁州实施贫困户子女劳动技能职业培训教育工程,每年培训120人,由州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职业中专负责实施,工程实施6年,为贫困户家庭子女劳动就业,务工创业打下了基础。同时结合科技之冬活动和科技扶贫培训,灵活多样地开展一事一训、一技一训、一养一训、一种一训、现场培训、观摩培训等培训活动,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和群众的参与性。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坚持实施科技扶贫兴农战略,确立科技扶贫的主攻方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本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培训力度,提高贫困户的素质,为贫困乡村和贫困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认真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减轻贫困户负担。

塔城地区对人均口粮不足300公斤的的贫困户,实行五减免、一优先,即:减免乡村统筹、提留、粮食定购任务、水费、教育基金,优先给贫困户安排种植计划,购买母畜赊货给贫困户,增加牲畜饲养量。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农业税5年,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民政部门给予补助救济。在扶贫开发重点县全面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杂费和课本费合并收取,初中学生每学年最高不超过260元,小学学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160元,浮动范围不超过20%。通过实施扶贫优惠政策,2001-2003年共减免贫困户农牧业三税451万元,减免课本费、学杂费190万元,减免义务工93039天,减免集体提留124万元,免征异地搬迁定居贫困户农牧业税181。4万元,同时减免其他各种费用150万元。博州对特殊困难户,县(市)财政从教育费附加中划出部分资金,用于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对贫困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免征5年农牧业税,对移民搬迁和牧民定居从事种植业的,免征5年农业税。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口粮低于300公斤以下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补助。通过制定和落实扶贫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广大贫困户的生活负担,为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

7、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

伊犁州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要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要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经教育不改的,采取缓扶或不扶的措施。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二、主要收获和启示

1、方法灵活,形式多样,不断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

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针对特殊的环境和致贫根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增加农牧民生产资料占有量、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两增一加强为目标,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向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方向汇集,向以户为单位的贫困农牧民手中汇集,

托里县、吉木乃县作为国定贫困重点县,积极争取大单位、大企业开展扶贫帮困,收到积极成效。托里县由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电视台、自治区额河建管局三家单位帮扶,其中新疆石油管理局已向托里县帮扶各类物资达340万元。吉木乃县先后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自治区烟草专卖局等四家单位进行帮扶,帮扶资金及物资达204.6万元,建成喷灌农田1万亩,石油希望小学1所,蜂蜜加工厂1座。由于大单位、大企业的带动,社会各阶层扶贫帮困积极性得到提高,全县有46个县直单位130多大户参与到扶贫帮困队伍中来。

伊犁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把握政策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贫困户异地搬迁工程。他们对于环境恶劣、居住偏远、脱贫无望的贫困户坚决实施搬迁。采取一户一策、几户一策、插花安置、置换安置、建立移民新村安置等多种方式。察布查尔县则利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优势,成片集中开垦4万亩土地,成立扶贫农场,对异地搬迁户统一集中安置,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异地搬迁和生产生活问题。

2、用好政策,用足用活政策

通过调研,可以感觉到,北疆四地州在扶贫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方法,他们在正确把握扶贫政策的前提下,大胆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伊犁州从每年的扶贫贷款额度中切块10%-15%,作为全贴息小额信贷,专门用于贫困户发展生产。通过公司+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大户+贫困户、协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方式实现放贷、承贷和还贷,使贫困户在务工生产中学到技术,得到收入,获得生产资料方面(如牛犊、羊羔等)的实物回报,实现自我滚动、自我表现发展。阿勒泰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运用上与其他资金通过捆绑使用,使资金和项目发挥出最大效益。

吉木乃县为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业,推行了一套五户帮扶小额信贷模式。具体做法为:成立县扶贫总社、乡(镇)分社和村扶贫中心的三级小额信贷资金发放专门机构。同时把全县农牧民以五户为一个单位,按照一户党员户或干部户、一户富裕户、两户中间户、一户贫困户的形式组成了605个五户帮扶组。每一个五户帮扶组对信贷资金的返还实行五户联保,共同担负连带责任,对信贷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形成一种党员带,富户促,亲帮亲,户帮户,利益相连,风险共担的帮扶促进机制。从而使小额信贷成为全县五年来各项扶贫措施中成效最好、收效最快的办法。

3、多措并举,敢于创新

伊犁州通过建立扶贫资金项目工程建设贫困户受益制度,提高贫困户收入。在实施财政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项目时,都要最大限度地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县级扶贫办、计委在扶贫资金工程项目的发包、检查、验收时,必须把使用不低于50%的贫困户劳动力作为工程合同的一项指标。

察布查尔县积极鼓励贫困户外出打工挣钱,并帮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为此他们积极实施五个100工程,具体为:以乡为单位,在贫困户中选出500人,根据实际情况,培训100名泥瓦工、100名缝纫工、100名修理工、100名理发师、100名烹饪师,连续培训3年。在培训中,无偿提供学习工具和设备,学成后工具归个人。

阿勒泰地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式、搬迁式、集中式、股份合作制、五户帮扶、小额信贷等多种扶贫举措,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县域实际的扶贫措施,三年来,通过多种措施,全县累计有183户1160名特困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从原来的600元以下增加到1100元以上。

三、对我州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州扶贫开发的变化

随着我州三年解决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州扶贫开发已开始新的进程,由此也带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我州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全部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的阶段,但由于我州解决温饱的水平低,这部分低收入人口经不起自然灾害,经不起身患疾病、经不起市场波动,很容易出现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仍然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

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882元,到2003年底,我州农村牧区有低收入贫困人口约33757人,集中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呈集中连片的区域性分布。

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解决温饱问题任务单一,而实现小康目标多样综合,集中反映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幅度。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人口,今后增收面临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目前,我州贫困乡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低收入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和经营发展能力较弱。统筹发展就是扶贫开发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收入或经济增长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既要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着眼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顾贫困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到经济与社会、经济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也要以人为本,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为自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更加和谐的条件。

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提高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经济收入要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以村为扶贫单元,通过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促进解决一家一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州2023年将有18个重点村进行整村推进验收。

六是扶贫投资由规模投入到效益投入的变化。在扶贫资金总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州扶贫开发要立足现有资金规模,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克服片面追求脱贫数量、收入指标的倾向,将收入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地统一起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扶贫开发的效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际成效,得到实际的利益。

(二)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州扶贫开发工作

统筹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事关我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扶贫开发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解决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根本措施。我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城市,而是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关键在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从我州发展的现状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仍然在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重点区域,该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现实紧迫的问题,又不能盲目开发,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扶贫观,立足当前,把握全局,着眼长远,深化对扶贫开发的认识,自觉地把科学的扶贫观实践于扶贫开发中去,在扶贫规划上加以体现,在工作部署上加以贯彻,在扶贫工作中加以落实。

(三)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农牧民收入水平,既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结合我州实际,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坚持扶贫到村入户,巩固提高温饱成果。从2023年起,对全州3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情况开始进行分批验收,条件成熟一批验收一批。

二是集中力量,加强难点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工作。要把且末、和静、若羌县高寒偏远牧区及尉犁、轮台县荒漠干旱的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集中财力物力,采取综合性措施,给予大力扶持。对于分布在不具备生存条件,投入多又见效慢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移民搬迁扶贫,做到搬得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三是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快速增加收入。一要贯彻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导思想,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二要抓住自治州实施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发挥扶贫开发的政策优势,围绕农民增收,加快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贫困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三要在扶贫贷款投向和方式上,不管哪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或大户,只要能带动贫困户,与贫困户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给贫困户带来实惠,扶贫贴息贷款都给予支持。四要充分利用我州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发、季节性棉花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有利条件,把劳务输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组织农牧民外出务工,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关于劳务报酬管理的规定,就近组织农民工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土石方工程,拓宽贫困农牧民增收渠道。

四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能培训,推行培训合格享受扶贫项目制度,保证贫困户户均有l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劳动力。

五是改进资金项目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一要加强三项扶贫资金的捆绑力度。按照各有侧重,优化配置,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三项扶贫资金,发挥整体效益。二依据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简化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杜绝项目申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资金效益和项目的科学性。三要推广参与式扶贫模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意识和潜能。四要严格实行报帐制,全面推行公示制。五要做好监督工作,聘请自治州对口帮扶单位的干部作为自治州扶贫办的督察特派员,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重点村的资金落实、项目实施情况。六要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法人制。

六是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确保社会扶贫工作扎实有效。坚持联系到县,定点到乡,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的原则,一要加强社会扶贫力量的整合配置,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二要加强99个州直、驻州帮扶单位工作的督促检查,促进工作深入开展。

七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形成合力,整体推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在政策领导、制定规划、资金管理、社会扶贫、监督检查、综合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篇六 最新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750字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月日上午,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基层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组成调研组,就县人民政府2023年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昂拉乡措加村实地查看了文化旅游扶贫项目昂拉赛康寺维修和农家乐改造情况,并与部分项目实施户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县扶贫局负责人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年初县政府和州扶贫开发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共投入扶贫资金241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藏区扶贫产业发展、旅游扶贫产业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整村推进项目。该项目投资700万元。其中包括:1.投资301.6万元的4乡(镇)12村牛羊养殖及商铺购置项目。2.投资200万元的坎布拉镇尖藏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3.投资198.4万元的昂拉乡尖巴昂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

(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662万元,对7乡2镇浅脑山区生态及地质灾害区263户119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

(三)旅游扶贫项目。一是投资200万元,实施了坎布拉旅游景区3村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发展商铺购置项目。二是投资180万元,实施了昂拉乡措加村老景点改造项目,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正在准备验收。

(四)尖扎滩乡滩上四村产业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尖扎滩乡建设萨尕尼哈农贸市场一座。

(五)创业、资助项目。1.投资76万元,开展以烹饪技术、民族歌舞演艺、泥瓦工等专业的劳动技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2.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3.投资60万元,对贫困大中专毕业生给予贴息贷款,鼓励创业。

(六)工作措施得力。一是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市场行情,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科学编制方案。提高了项目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做到了项目建设的公开、公正、公平,使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较大。近些年,随着省、州、县农牧区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有脱贫条件的村庄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目前需要扶贫的对象所处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加之个人无一技之长或等、靠、要思想严重,实现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牧区扶贫工作涉及农牧、民政、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工作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差距甚大,这就导致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出现信息不畅和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尚需加强。由于精准扶贫的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势必难以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三、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要认真研究吃透中央和省上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精神。一是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在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做好我县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加强各部门联动,加大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乡村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等建设,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三是要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源,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扶贫工作现状,搭建信息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在精准扶贫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把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有机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把精准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起来,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推进连片困难乡、村的发展。

(三)要继续加大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为确定四个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做到六个精准,打下坚实的基础。

牧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篇七 第一书记集中调研周扶贫报告1300字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安南高速公路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对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的施工、道路的设计以及其它公路相关设施的设计与布置,有了一次全面的感性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__年年5月5日至10月10日

三、实习地点:安南高速公路油面二标一工区。

高速概况:安南高速公路是河南省规划的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起点位于安阳市东南大官庄,与安阳至林州的高速公路相接,和京珠高速公路相交,终点位于南乐县青石磙村北,与阿深高速公路濮阳段相接。安南高速公路全长64.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工程概算总投资17.9亿元。安南高速公路是连接山西、河南、山东的东西高速公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有效缓解豫北东西方向区域交通不足的状况,进一步完善豫北路网骨架,构建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提高豫北地区与周边邻省城市的竞争力。

四、实习内容:

1、实践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施工工艺流程

(1)拌合及运输

在工厂拌制混合料所用的固定式拌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前者系在每盘拌和时计量混合料各种材料的重量,而后者则在计量各种材料之后连续不断地送进拌和器中拌和。该拌和站采用的是德国安曼4000型间歇式拌和机。

在拌制沥青混合料之前,应根据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拌。试拌时对所用的各种矿料及沥青应严格计量。通过试拌和抽样检验确定每盘热拌的配合比及其总重量(间歇式拌和机)、或各种矿料进料口开启的大小及沥青和矿料进料的速度(连续式拌和机)、适宜的沥青用量、拌和时间、矿料和沥青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出厂的温度。对试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之后,即可选定施工的配合比。

运输车辆采用30t的大中型自卸汽车;

a、运输车辆装备棉被、苫布等保温防尘装置,防止成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扬尘污染;

b、运输车辆车槽四角密封坚固,防止在运输成品过程中呈热融状态的沥青由于滴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c、每层铺筑完成后,进行交通管制,如遇大风或沙尘污染,在下层施工前注意清扫干净;

d、在与一期工程交叉施工时,协调好道路交通,如确实需要通过,须经我方同意,对车辆进行清洗后方可通过,但严禁挖掘机等重型机械通过;

(2)铺筑

铺筑工序如下:

a基层准备和放样

面层铺筑前,应对基层和路基进行检查处理,确保道路的基层和面层有很好的黏结,减少水分浸入基层。为了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在准备好基层之后进行测量放样,沿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处设置样桩,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采用自动调平摊铺机摊铺时,还应放出引导摊铺机运行走向和标高的控制基准线(俗称走钢丝)。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宜为100~200m。试验段宜在直线段上铺筑,如在其它道路上铺筑时,路面结构等条件应相同,路面各结构层的试验可安排在不同的试验段上。

篇八 全县于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33700字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云南省领导干部“转作风下基层析民情奔小康”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要求,__县委于6 月26日召开了__届四十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为进一步摸清我县贫困状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思路,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由县挂钩处级领导、县挂钩扶贫单位、新农村指导员组织各挂钩联系的镇村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开展了全县扶贫摸底调查工作。现结合各乡镇调研组的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县贫困现状

根据本次摸底调查统计,我县贫困人口总数为24768户96118人(超出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分解下达给__县总数80135人的19.95%,超出净人数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的贫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占总数的58%;需移民搬迁安置的贫困人口有5311户 21063人,占总数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贫困人口有3850户15000人,占总数的15%;需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人口有1050户4000人,占总数的5%。目前,全县贫困状况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总量为24768户96118人,占全县30.82万农业人口的31%,8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深山石山区等重点贫困村,也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2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重点村。全县现有住房困难户18814户,其中破烂茅草房 2080户,丧失生存条件的有1725户5304人。

(二)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全县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缺生产资金、缺致富办法、缺技术、缺劳动力、缺水、交通不便、用电困难、通讯及社会事业落后等13类。其中,因病致贫1558户、因缺生产资金致贫8237户、因缺技术致贫6679户、因缺少劳动力致贫 1642户、因交通不便致贫5412户、因学致贫1101户、因灾致贫183户、因缺水致贫992户、因残致贫202户、因缺致富办法5307户。致贫原因比重较大的为因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办法、交通不便,占总人数的80.84%。

(三)贫困农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难。全县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全县现有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共1642户,这部分农户基本无任何收入来源。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素质低、文化落后、观念保守、自我谋生发展能力低,“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只能靠天吃饭,加之产业单一,更无力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贫困农户增收根本无从谈起,甚至会加深贫困程度,返贫率反而有增无减。此外,因劳动技能低,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务工多选择在建筑工地、矿厂等生产一线,不仅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工资相对较低、务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极为有限,增收脱贫十分困难。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数据显示,全县用电困难的贫困户有680户,农村中住危房的农户有20894户,占总量的25%;饮水不便的农户有 14812户,占总量的18%。全县还有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286个,通路不通车的村民小组930个,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组之间道路不畅通,严重影响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贫瘠。全县55个贫困村普遍地处边远山区,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也存在“小、散、乱”等特点,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想发展但苦于无门路,不知道该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发展了产业,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造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经营格局无法形成,使得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产业也就随之消失。出现“年年扶持产业,年年不见产业”的怪象,农民看不见增收前景,产业也壮大不起来,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基本为零。

(六)公共服务不足、社会保障有限。调查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缺技术的共有9540户,占总量的38.52%。由于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救助能力不足,致使贫困人口看病难、上学难、获得救助、减免和技能培训更是难上加难,如此恶性循环,只会造成贫困的代际相传和扩大蔓延,出现“原本贫困的人会越来越贫穷”的情形。

(七)重视不够、人员不整、经费缺乏。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要确保到2023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需要全县、全社会更加重视扶贫、关注扶贫、共同参与扶贫。目前,由于县、乡两级扶贫办工作人员较少,尤其乡镇扶贫办人员大多为事业人员且身兼多职,流动性较强,其工作业绩既不能参与评职称,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队伍难以稳定。同时,因乡镇财政困难,人员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贫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个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二、全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控制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我县的实际情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三是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多由村干部决定,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关系户”、“人情户”依然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运行机制也不够成熟,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为难情绪。二是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差,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过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 “油水”,现在实施精准扶贫一改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求项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乡村无利可图,工作热情减退。同时,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认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传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的不详不透、宣传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现有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信贷扶贫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而部门资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资金难度大。同时,在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项目时,一些部门认为扶贫只是扶贫办的事,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四是扶贫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地位不高。县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处于“小牛拉大车”现状,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扶贫开发不重视、不关注,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对业务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对本地方情况不明,扶贫人员不能专职专干,部分乡镇扶贫办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严重影响精准扶贫的实施开展。五是财政预算无法充分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经费。当前,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任务量成倍增加,乡镇是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体,而乡镇没有扶贫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致使工作难落实、难推进。

(三)精准到户难。一是“一户一策”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虽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但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呈现不稳定、阶梯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而半途而废,一直也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但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壳子、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四是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有些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也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观念不清,缺失资金,缺少引导,盲目发展,导致失败,最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四)精准帮扶难。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单位部门要挂钩帮扶9.6万贫困人口,平均每名干部就要帮扶2户贫困户以上,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也要帮扶多位贫困户。很多机构较小的单位和部门也相应安排挂钩联系1个村,由于机构小、单位干部职工也少,任务相对也更重。全县一个村就有贫困户几十户、甚至是上百户,县、乡干部按照县领导每人包联3户,县直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户,县直一般干部职工每人包联1户的帮扶要求进行帮扶,结对帮扶剩余的全由村干部帮扶,大部分村干部每人包联8户以上。由于精力有限,导致帮扶效果不明显,实施帮扶被动应付,甚至不少单位把扶贫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帮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

篇九 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调研报告4650字

__县是集“边、山、少、穷、战”为一体的全国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位于__省南部,与越南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5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096.86平方公里,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2个社区756个村民小组,世居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民族,总人口215833人,少数民族人口212778人,占总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__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78177万元,同比增长20.8%,财政收入8355万元,增长36.5%,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7499万元,增长35.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8元,增长15.1%。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一)历年扶贫开发情况

1986年,__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281.2万元,建成153个温饱示范村,15个重点村、113个整村推进村、2个小康示范村,安居温饱农户3668户16510人,组织输出劳务85000人次,解决了8万多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86元增加到1406元,农民人均口粮从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__年底,共经实施项目的村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涉及10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3931户17690人;牛孔乡31个,涉及10个村委会31个村民小组1624户7308人;大水沟乡26个,涉及7个村委会26个村民小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3101户13954人;半坡14个,涉及5个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685户3082人;戈奎32个,涉及8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2964户13337人;平河28个,涉及10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783户8025人;三猛46个,涉及8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2752户12386人;骑马坝28个,涉及7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解决温饱步伐加快。通过推广“两杂”,发展冬季农业,项目村群众粮食获得了丰收,通过推广科学养猪、种植蔬菜、改造低产茶园、发展经济林果,群众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今后稳定解决温饱打下了基础。通过建设卫生路、架电、通路、猪厩、沼气、厕所、人畜饮水、安居工程、新开农田、新修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养殖业、经济林、冬季农业等途径,各项目村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科学养猪、科学种田,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目标,为下一步稳定解决温饱和更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3、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改观,生态得到改善。通过文化活动室、卫生路、厕所、猪厩、沼气等项目建设,改变了昔日猪、鸡到处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村子的卫生面貌明显改观,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明显改善,通过村广电工程、学校、卫生室的建设,改善了教育文化设施,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各项目村建设前养猪大都采用放养,熟喂的老办法,出栏一头肥猪需一年半至两年,效益很低,户均仅有1-2头猪,通过扶持建盖猪厩,培训技术,更换品种,实行厩养和科学喂养等项目建设后,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显提高,出栏周期缩短,效益显著提高。

5、起到了示范样板作用。项目村建设不但本村群众受益,也对周边村寨产生了辐射作用,起到示范样板作用,周边村寨纷纷效仿,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三)经验和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一是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项目乡镇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扶贫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规划组织、落实资金管理、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二是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做到了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体两翼”战略,围绕整村推进、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易地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二是以扶贫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切实加强培训和转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在项目资金管理上,继续坚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责任人制度和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存储,封闭运行,树立扶贫资金是“高压线、救命钱”的思想。

4、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发扬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解决温饱、消除贫困。转变“要我干”的被动思维方式为“我要干”的积极、主动、向上的思维方式。

5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单位帮扶,社会参与,各方支持的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在大水沟乡开展“无偿投入,有偿使用,长期滚动,受益群众”试点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点。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__县扶贫开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建县晚(1958年建县),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低下,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一是自然条件差。全县3096.86平方公里总面积中,没有一块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局面没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灾年返贫的状况依然突出。二是贫困程度深。到__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67元以下还有8.09万人,其中758-1067元之间的3.27万人,758元以下的4.82万人。目前全县还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篱笆房或破房中,极少数特困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不蔽风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三是农民素质低。由于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生产方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先进思想、先进观念和推广实用技术的能力缓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县级扶持能力弱。因县域经济增收缓慢,县级可支配财力十分有限,谈不上拿出资金搞开发式扶贫。

三、贫困人口分布

(一)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分布

以1300元为贫困线标准,到__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142190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大兴镇总人口有48094人,其中贫困人口28352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瑶族,分布在牛洪、岔弄等11个村委会;戈奎乡总人口有20507人,其中贫困人口14664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加梅、哈鲁等8个村委会;牛孔乡总人口31414人,其中贫困人口20591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者俄、模东等12个村委会;大水沟乡总人口19174人,其中贫困人口12847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布在大水沟、龙普等9个村委会;大黑山乡总人口有19862人,其中贫困人口12717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拉龙、老白寨等8个村委会;半坡乡总人口9909人,其中贫困人口6005人,主要为哈尼族、拉祜族,分布在二甫、哈的等6个村委会;骑马坝乡总人口12711人,其中贫困人口8643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布在莫洛、杯倮等8个村委会;三猛乡总人口24949人,其中贫困人口17715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分布在桐株、塔甫等8个村委会;平河乡总人口29213人,其中贫困人口20656人,主要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瑶族,分布在大头、东哈等11个村委会。

(二)未纳入规划贫困村数及分布

未纳入“__”期间整村推进规划和未扶持过的的贫困村数有426个,其中,大兴镇47个,戈奎乡25个,牛孔乡81个,大水沟乡63个,大黑山乡41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34个,平河乡54个,三猛乡67个。

(三)已扶持过但未解决贫困的村及分布

截止__年底,已经扶持过的村寨有273个,其中,大兴镇36个,戈奎乡32个,牛孔乡31个,大水沟乡26个,大黑山乡32个,半坡乡14个,骑马坝乡28个,平河乡28个,三猛乡46个。但都未能脱贫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为每个财政才补助15万元,由于__县交通不便,建设成本高,而__财政薄弱,无法增加投入,内地可建设2个项目村的资金在__县只能建设一个项目,甚至1个也建设不了;二是自然灾害反贫,由于防灾能力弱等原因,脱贫后反贫现像严重。

四、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一领导,统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进一步加强路、电、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县级财源,增加群众收入;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开展卫生、文化、广电等设施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十年努力,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地,户均3亩经济林果,人畜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农户通电率达95%以上,巩固“普六”成果,实现“普九”目标,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二)目标任务

1、人均纯收入达到脱贫标准线以上,人均占有粮食360公斤以上;

2、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和困难问题;

3、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学难、贫困群众看病难、收听广播电视难等“八难”问题;

4、基本实现贫困村通简易公路和村内道路硬化;

5、户均发展1-2项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6、贫困乡(镇)、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达到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三)具体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县级扶贫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由县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县乡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省、州、县挂钩帮扶单位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

2、资金保障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确保中央、省、州下达到我县的各类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鼓励乡(镇)、村及贫困户加大自筹资金的额度(包括贫困户投工献料折算资金);四是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

3、政策保障措施。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法规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结合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于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特殊政策,吸引县内外各种经济组织和能人开发我县的各类资源,促进和带动县内经济发展。

4、技术保障措施。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根据规划实施的项目任务,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技术指标体系,从适宜技术的选择、应用和推广等方面搞好技术服务。

(四)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万村建设千村推进的力度和社会帮扶力度。因我县山高谷深,交通不畅,群众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建设成本高,向上级争取每年多增加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每个项目增加到50万元以上,以促进万村建设千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要彻底拔掉穷根,必须重视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走科技脱贫致富之路。但由于贫困,使大批少数民族儿童无法入学,或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者居多,现代耕作方式和实用科学技术难以推广,因此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在全县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补助一定的农业科技培训资金。

3、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我县尚有142190人分困线下,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向上级争取每年增加一定的产业扶贫资金,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__县人民群众缺乏经济来源,无法增加投入,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增加安居房建设资金,希望每户补助金额增加到6000元以上。

篇十 2023年度精准扶贫专题调研报告9200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提出建立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__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__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__、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648人。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__公顷。__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

__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户,其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

根据__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23年如期脱贫,到2023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__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__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通过14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一是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贫困户411户。二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370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57.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95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46%;因残贫困125户;灾害造成贫困120户;上学造成贫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贫困120户;缺水17户;缺技术100户;缺劳力贫困175户;缺资金贫困20户;缺可持续发展产业84户;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10户。三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分类:饮水困难172户;缺粮239户;通路不通畅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精准扶贫的五结合、五精准、三到位理解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标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

二是由于政策原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不能列入贫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行动计划有些是针对贫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实上,有些村虽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政策上的划分,使得有些贫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贫过程中,政策和项目上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三渡村,__年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354户贫困人口1945人,现有卫生室也属危房,迫切需要改建。

三是竹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受道路交通差、运输成本高、收购价格低等因素制约,竹产业未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队,群众种植8000余亩竹子,但2个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群众种竹积极性受影响,对通过竹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信心不足。

四是挂钩帮扶不到位,帮扶措施乏力,更多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挂钩对象的贫穷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

五是建档立卡的数据与此次抽查摸底的数据有出入,一方面,有贫困户未建档立卡,另一方面,人员或是致贫原因等栏目与实际不符。六是留守儿童现象,__镇现有留守儿童842人,占总人口的3.4%。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大批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以及前途问题,也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交通不便,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__镇和平村、黄坪村和三渡村3个行政村没有通硬化公路,镇内乡村公路193.5公里, 27个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

一是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__镇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

二是由于不通公路造成边远山区房屋改造成本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也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__镇四个村均存在这种情况;四是生活居住地与生产土地之间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区。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

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更有甚者,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明显,思想上依赖性重,土地闲置,自身能力有限发展不起来,但又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宁愿闲置。

(三)子女上学致贫。

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据抽样调查了解,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抽样贫困户的17%,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__0元。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

一是自然灾害。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

二是突遇重病。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三是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差,看病贵看病难,和平村、黄坪村无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疗费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五)缺钱缺项目缺劳力缺土地。

一是缺资金和缺项目,此类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帮扶措施主要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产业扶持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二是缺乏劳动力,此类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这类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迁人口到本地结婚组建家庭,由于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自己又没有土地,无法增收创收。在此次抽样摸底调查中,缺土地户数所占比例在18.8%。

(六) 现有项目实施难度大。

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加之有的项目需要农民自筹部分资金,在农村实施项目过程中就出现劳力紧缺和自有资金短缺问题,导致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就算勉强实施,后期项目管护人员和资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条件。比如,三渡村20户相对集中的农户饮水问题,上级项目资金配套到位,当地群众无法自筹剩余资金,导致有项目也实施不了。

(七)特殊群体贫困。

镇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

四、精准扶贫计划

围绕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通过交通水利等基础项目的实施以及劳动力的培训等措施,带动实现大面脱贫,努力做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初步测算,需要投入资金20808.5万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资金14360万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万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万元,通户间路4500万元);解决安全住房上级补助资金964万元,特殊贫困户60平方米,安全住房资金500万元;学校改扩建1020万元;卫生室建设60万元。

(一)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问题

全镇3个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个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贫困户硬化户间道情况不容乐观。

按照贫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的总体要求,2023年,全面完成3个贫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260万元;完成29个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设,共需投入资金8600万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户间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资金4500万元。解决道路交通共需资金14360万元。

(二)解决贫困户有安全住房问题

全镇29 个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户群众需要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其中有779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有24户居住在c级危房中。按照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的总体要求,到2023年,全镇计划改造d级危房779户、c级危房24户,共需补助资金964万元。同时,全镇约有100户特殊贫困户需整合各类建房补助3至5万元,合计500万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议采取灾后重建帮扶模式,县镇村组联合,一户一策解决住房问题。

(三)解决行政村学校建设和贫困户的上学问题

全镇现有学校8所,校舍面积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到2023年,在校学生1800人,校舍面积应达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扩建大河小学、莲花小学、大田小学、新桥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 34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可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解决贫困户有病能医治问题

黄坪村、和平村无村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__-2023年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个。每个卫生室建设资金不少于10万元,面积在120230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30万元,整合投入资金30万元。同时,加大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推广力度,实施中医入户、健康普查、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卫生自来水问题

全镇4个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学校未实现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农户20户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盖,11个自然村已通卫生自来水,18个自然村未通卫生自来水,但部分群众建有水窖。

(六)解决特困自然村产业建设问题

特困自然村中,有5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6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至5000元,有8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有10个村人均纯收入还处于3000元以下,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

到2023年,建成以特色畜牧业(猪、牛、羊、鸡、兔等)为特色的养殖示范村6个,建成以特色种植业(核桃、李子等)为特色的种植示范村8个。最终保障贫困行政村,村村有特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饭吃。

(七)解决特困自然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问题

全镇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19515亩。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户均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要求,还需要建设高稳产农田1631亩,需投入资金326万元。

(八)解决特困自然村农户致富技能培训问题

__年底,全镇特困自然村29个共计5015户197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4 人。共有农村劳动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5057人、初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务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务工37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确40%;年务工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年务工收入1.7万元。总体上看,特困自然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缺乏,务工比例不高,务工工资偏低。

到2023年在__镇 4个行政村29个特困自然村培训培养农村劳动力3000人,投资按500元/人计算,合计150万元,力争特困自然村实现户均1人掌握1门致富技能,不断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九)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场所问题。

文化活动场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目前黄坪村和__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特困自然村有5个文化场所。到2023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2个,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24个,共需投入资金405万元。

(十)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问题

已有4515户安装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和接收设备。目前,29个特困自然村500户未通广播电视。到2023年,采购、安装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设备500套,总投资17.5万元。拟向上级争取资金250元/户,县级财政补助100元/户。

(十一)解决行政村有小超市问题

已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小超市(农家店)的行政村有1个,其余3个行政村没有小超市。

按照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实惠小超市或小卖部,能基本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总体要求。到2023年,需建设行政村小超市3个,共需补助资金6万元。

(十二)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通讯的问题到2023年,到行政村通讯覆盖需提升改造建基站4个,到特困自然村通讯覆盖需建基站18个,实现全镇移动网络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和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80年代,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扶贫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贫项目属于粗放式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于是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二)规范识别机制,解决要扶谁的问题。

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要通过走村入户的举措,再次核实做细有关工作,特别是全面掌握贫困户人口、耕地、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以便下步提出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贫信息网络,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建立返贫防御机制,有些贫困户在脱贫后又会因灾等返贫,因此有必要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扶助机制,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子女就学援助机制,通过日常的防御和应急的防御手段及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控制脱贫农户返贫,以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

(三)实施分类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一方面是对贫困户分类化解,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依靠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灾致贫,但尚有劳动能力,可提供打工就业机会或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分步实施,从__年到2023年共计5年时间,建议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三轮实施完毕,两年为一轮,第一轮____年,帮扶5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232023年,帮扶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先前脱贫群众;第三轮20232023年,帮扶剩余10%的贫困户以及因灾因病等原因又返贫的群众。

一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比如,发展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调研中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竹的销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尽快改善交通降低运输成本。

二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特别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灾生活困难无法翻身的人,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三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要通过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任用。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解决先有钱才治病和治了病才报账的矛盾,对信用等级高,评估其经济偿还率高的大病家庭,试点推行先看病再给钱模式,逐步缓解看病难问题。

四是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比如,和平村三节田,黄坪村马马丘在__期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五是通过教育和科技培训减少一批。一方面,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特困学生关爱基金项目,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劳动力的科技培训,结合劳务输出、移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建立扶贫培训基地,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六是通过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挂钩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

(四)坚持规划先行,解决扶什么的问题。

建议在《云南省乌蒙片区绥江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__2023年)》中,就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工作措施,相关部门拟定行动计划。__镇根据县级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

一是目标精准。紧扣全镇2468户12463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镇情实际,注重与脱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

二是思路精准。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镇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着力三化兴三农,在产业链上创新扶贫模式。

三是措施精准。针对__镇的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产业发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时台账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四是保障精准。要求根据规划迅速分解责任,注重加大调度、督导力度,抓好任务落实。

(五)建立融资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的问题。

一是建议全县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由县政府协调,设立专户,乡镇组织实施,县直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

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

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要机结合起来,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地区去,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建议县级研究制定出台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四是强化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六)强化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

一要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好1017扶贫日,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意愿,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

三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组织实施。四要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基层组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农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

一是要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____村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政治坚定、民主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村工作。

二是要强化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八)细化管理考核,确保精准扶贫实效。

着力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四到位。

一是挂钩帮扶到位。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一户贫困户明确一名责任人,建议由挂钩单位对挂钩村派驻扶贫工作组,主抓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我县,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是措施管理到位。帮扶单位要根据扶贫专项规划以及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县级层面也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

三是成效管理到位。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责任管理到位。建立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级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干部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计划推进情况、扶贫效果、结对帮扶干部管理情况和群众满意度。

(九)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在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甚至两者都有的现象。

总之,构建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建立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度,引导广大干部把群众当成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当成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篇十一 2023最新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550字

阆中属重点扶贫县(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十一五”末,全市共有贫困村(居)454 个,贫困户49933 户,贫困人口达13.15 万人。2023-2023 年,阆中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达2.2 亿元,在115 村实施了扶贫开发,贫困户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全市共有5.4 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但全市仍有339 个贫困村、20828 贫困户、7.29 万人口没有脱贫。加快减贫脱困,实现在2023 年底前摘掉贫困县帽子,到2023 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精准扶贫重在“准”上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扶贫对象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存在,对扶贫工作的成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要在“准”字上下功夫。

(一)把贫困对象选准。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对象准确识别出来。按照“乡镇主体、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进村入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方面。采取“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的方式,做好“两公示一公告”。首先由村民填写申请表,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评选,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再报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审核,审核再次公示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发布公告,公告无异议后,将贫困户信息录入信息系统。识别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进一步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群众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公认,做到识别准确、群众满意。

(二)把贫困原因找准。找准致贫原因既是佐证贫困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帮扶措施的铺垫工作。在入户调查过程中,认真开展对审批确认的扶贫对象的信息收集工作,填写统一制定的《贫困农户登记表》和《行政村登记表》,对当地环境,包括自然、气候和资源条件、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逐一登记,同时还要逐户调查和收集其家庭人口结构、经济收入、接受教育与就业以及联系电话、银行账号等信息,对各村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做好入档存查工作。

(三)把扶贫类别定准。根据入户调查的情况,将扶贫对象进行分类。年老体弱、肢体智力精神残疾、家庭成员患大病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以及因灾因学返贫等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人群,要纳入人民政府救助范畴,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及提供其他社会救助。对具有一定发展能力,通 过扶持可以脱贫的贫困对象,根据情况,将其划分为“温饱巩固型”、“越温待哺型”和“成长发展型”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扶持。

精准扶贫贵在“精”上

实施精准扶贫,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深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农户信息管理,建立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对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和动态情况等实施动态管理。要努力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最需要扶持的地方。年终要根据扶贫对象发展实际,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动态管理。要加强扶贫事权管理,相关部门应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二)实施精确化配置。精心制定《阆中市扶贫攻坚规划(2023-2023 年)》,将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年、到季度,落实到乡镇、到部门、到个人。要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即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帮扶工作应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三)实施精深化扶持。坚持分类指导,做到精深扶持,针对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项目和帮扶资金。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对“温饱巩固型”,依托项目辐射和产业扶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对“越温待哺型”,抓好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增收产业,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对“成长发展型”,重点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着力巩固发展成果。特别要通过干部驻村帮扶,通过产业发展、能力培训等方式,对贫困农户实施有效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精准扶贫落在“效”上

激活内生动力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关键之举。如果凭空救济出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没有经济上的稳定来源,帮扶措施见不到明显效果,扶贫工作就成了“花拳绣腿”,脱贫致富也就成了一句空口号。

(一)让政策资金见效果。要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惠到贫困农户,做到“精确滴灌”。要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扶贫资金专账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带电“高压线”,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全过程公开,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要引入第三方监督,严格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准用足;要加强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的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充分尊重民意,接受群众监督。

(二)让贫困群众得效益。一是培育产业增效。以生姜、肉猪、蔬菜等“短、平、快”优势产业开发和引导贫困群众从事三产服务业解决贫困群众生活现状为主,在配设施、扩基地、提效益上下功夫。同时,大力发展干果、草畜、药材等相对见效慢的优势产业,达到“短、平、快”产业解决温饱,长效产业促增收的目的。二是连片开发增效。以整村推进示范村为支点,把优势产业向整村推进项目相邻村倾斜,扩大产业覆盖范围,通过连片开发,滚动持续发展,形成“一带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的产业扶贫新格局。三是内生动力增效。通过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贫困群众由被动救济向主动脱贫转变、无能脱贫向有能力脱贫转变。

篇十二 社会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10500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在云南召开的全国社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推动我市社会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办于10月13日至19日,由办公室分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县(市、区)扶贫办人员共9人,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到阆中、南部、西充、仪陇、营山和嘉陵等7个县(市、区)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辖顺庆、高坪、嘉陵三个区,南部、西充、仪陇、营山、蓬安五个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42.11万,其中农业人口591.05万,非农业人口151.06万。南充是典型的革命老区、丘陵旱区、贫困大区。9县(市、区)中有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1138个重点贫困村,2023年底全市重点贫困村中还有年收入78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5万多人,786-1067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近20万人。

南充的社会扶贫工作基本上与政府在农村开展开发式扶贫同步进行,随着扶贫开发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任务,社会扶贫又有着不同的工作方法、任务要求和参与主体,社会扶贫成为了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我市始终坚持把社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20多年间,先后有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部、商务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到我市农村开展定点扶贫,先后有近20个省径部门、120多个市级部门和9县(市、区)的近1000个党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有浙江省的17个省径部门及杭州、湖州、温州、金华4个市对我市6个县(市、区)开展的对口帮扶,先后有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慈善组织在我市开展的秦巴世行项目、cdd外资扶贫等多形式、全方位的社会扶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从1995年以来,先后接受社会扶贫捐赠的资金就达47181万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资金12854万元,省径部门定点扶贫资金12950万元,1997年以来接受浙江省对口帮扶资金21377万元;共实施帮扶项目1672个,其中,建人饮工程21595处,希望工程199所、24.8万平方米,建村卫生站76所、6.4万平方米,建乡村公路1487公里,建扶贫新村299个,实施产业扶贫发展种植业10.6万亩、发展养殖业项目83个,实施安身工程2624间、21940平方米、受益特困户2184户。社会扶贫成为了我市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做法及成效

(一)明确思路,把社会扶贫作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上个世纪90年代,我市仍有270万贫困人口处于温饱线以下,贫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人口密集的资源性贫困、十年九旱的灾害性贫困、人文素质差的观念性贫困、产业不优的结构性贫困、政策难配套的机制性贫困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南充当时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市,财政穷市,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贫困程度比较深,贫困问题比较多,脱贫难度比较大的革命老区、腹心旱区。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发展难与全市几百万贫困农民如影随形。为了加大扶贫攻坚力度,___、国务院在安排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持我市重点贫困县的基础上,于1996年又安排浙江省对口帮扶南充,对于南充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差,观念落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贫困地区来说,能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定点帮扶,特别是能与浙江联姻,能够得到浙江的扶持,那真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为我们的扶贫攻坚,决战贫困增添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动力。当时,、市政府响亮地提出要带领全市人民“承帮扶而奋起,树志气而图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力争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市27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变贫困面貌。为迅速对接浙江的对口帮扶工作,、市政府及各相关县(市、区)及时组建了常设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落实了工作经费,制定了工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和对口帮扶的配套政策。提出了“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为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与浙江共同协商确定了“领导重视、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对口帮扶原则。多年来双方一直遵从这一原则开展工作,并取得了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双赢效果。

1997年以来,随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扶贫越来越广泛,帮扶力度越来越大,帮扶双方及时调整和完善了对口帮扶工作思路。为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一体两翼”战略和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建设,根据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我市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我市提出了“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扶贫工作思路。浙江省提出了“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帮扶思路,社会扶贫工作围绕这一重点和思路逐步朝着多层次、宽领域发展,为我市构建和谐南充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突出重点,把解决群众“六难”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内容。1997年以来,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全市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由于我市地处干旱走廊,又是革命老区,农业比重大,特别是缺乏产业支撑,导致政府实力不强,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一些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23年初,全市9个县(市、区)中还有4个扶贫工作重点县、1138个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57万人,有168个场镇1586个旱山村135万人饮用水困难、近1500个贫困村不通公路。一些重点贫困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部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其困难,因灾、因病返贫率较高。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利用浙江捐赠的对口帮扶资金及其它社会扶贫资金与各类扶贫资金配套使用,实施了以下5大社会扶贫工程,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扶贫效益。

一是实施基础扶贫,解决群众饮水难和行路难。利用帮扶资金5368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先后修建卫生井、集中供水站、蓄水池、塘、堰等人畜饮水工程21595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6个县(市、区)的102万多人直接受益。

利用帮扶资金6203万元,修建乡村公路1487公里,受益村达629个,改善了这些贫困乡村的运输难和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解决群众增收难。利用帮扶资金3681多万元,在一些贫困乡村集中成片地实施了大棚蔬菜、银杏、薄荷、梨枣、冰糖柚、雷竹、水蜜桃、优质葡萄等种植业项目104个,10.6万亩,实施水产、良种兔、山羊、生猪养殖等养殖业项目83个。西充县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利用社会扶贫资金和帮扶项目先后建成了五村连片的产业基地,基地大量吸纳当地农民务工,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增收难,增强了发展后劲。

三是实施新村扶贫,解决贫困村发展难。利用帮扶资金4435万元建扶贫新村299个,实施“三建五改”受益农户达13.4万人。特别是新阶段以来,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战略,浙江加大了新村扶贫力度。在浙江帮助援建的扶贫新村中,我们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实施整村推进。利用帮扶资金在扶贫新村中完成“三建五改”(建家、

卡园、建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3.8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营山县清水乡顶子村地处幸福水库淹没区,贫困问题相当突出。过去老百姓上访现象非常严重,曾发生过村上几十人到县委静坐,要求解决吃饭问题。该村在浙江省东阳市和四川省委办公厅的多年帮扶下,集中各类扶贫资金实施整村推进,村里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重点发展了蚕桑、水产,人均收入从1997年的400多元增加到去年底的3700多元。全村1100多人,380多户,基本上实现了社社通石板路,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98%的农户新修了楼房,电话普及率达70%以上。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人居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宽裕了,社会扶贫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仪陇县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全面推进帮扶新村建设的基础上,与城乡一体化试点联动,进一步提升了帮扶工作内涵。新政镇龙神垭村在国家工商联的帮扶下,投资近700万元,打造成以中心城镇为轴心,按照集镇社区标准拓展集镇规模,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四是实施教育扶贫,解决群众上学难。利用帮扶资金6050万元, 为6个县(市、区)新建、改建希望小学199所、248120平方米,救助贫困学生115595人。特别是2023年6月,正当我市遭遇百年难遇的特大旱灾肆虐的时候,中国银行浙江分行的领导冒着酷暑炎热,不顾几千里的长途奔波,一下车就马不停蹄地带着纯净水、方便面翻山越岭到距公路10多公里外的营山县贫困山区凉风乡古佛村规划和捐资25万元建设村小学。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求实的工作作风感动得当地干部群众热泪盈眶。浙江省协作办主任姚少平与仪陇县马鞍镇特困学生邓友平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解决其学习期间一切学习费用。温州在南部挂职的干部陈进达、周晓东集资救助近50名辍学儿童。有的县还用帮扶资金设立了贫困学生助学、奖学基金,帮助了100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2023年,浙江省对口办、钱江晚报、农夫山泉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了浙江省朝阳“1+1”助学活动,有298名贫困学生得到了结对帮扶。

五是实施卫生扶贫,解决群众就医难。利用帮扶资金2370万元,新建、改建乡村卫生院共76所、总建筑面积达63610平方米,受益人口达584185人。浙江政府援建的西充多扶之江中心卫生院、仪陇马鞍之江卫生院和浙江省民宗委援建的阆中博树卫生院,金华市援建的营山县清源乡、清水乡、大庙乡、太蓬乡、盐井乡等卫生院,大大改善和提高了当地干部群众就医条件,基本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商务部帮助仪陇县改造县人民医院及4所乡镇、村卫生院,捐赠显微镜、心电监护仪、脑电图仪等先进医疗器械,使仪陇30万困难群众摆脱了就医难,为提高仪陇整体医疗水平,保护老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三)干部交流,把互派干部挂职锻炼作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有效措施。对口帮扶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把浙江人的先进理念和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引进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口帮扶的相识相知,党政干部的双向交流,通过互访、考察,浙江人那种城市建设大手笔、工业园区大规模、交通建设大网络、农村经济大繁荣、结构调整大市场、发展思路大手笔、软硬环境大优化,小商品大市场,以及思想冲破牢笼,不争论求发展;资金不论多少,人人争当老板;商品不在大小,务求做精做强;产权形式多样,重视管理创新等先进经验都在南充的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促进了南充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杭州、金华等市帮扶代表团数十次来访,温州、湖州等市也派出23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挂职指导产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全新的经济理念和执着的创业精神。还派出3名专业技术人才到仪陇县指导养殖业、派出教师2名到嘉陵区支教。为我市推进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智力支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浙江湖州市派出的干部吴建华在仪陇县任县长助理的两年期间,主抓产业发展,面对仪陇的现状,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他白天上山下乡,走村入户,扑下身子搞调研,晚上整理资料,梳理思路,埋头挑灯夜战。在吴建华的建议下,仪陇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长毛兔产业作为县域农业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并由他亲自负责主抓该项工作。吴建华利用自己掌握的

湖州市发展长毛兔产业的先进经营模式、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组建了仪陇县兔业发展协会,率先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将“产、供、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迅速把长毛兔产业带入了良性发展轨道。长毛兔产业已成为仪陇的支柱产业,为群众增收脱贫作出了突出贡献。南部县从2023年以来,我省定点扶贫的四川大学、省农行、省农办先后派出5名干部到该县任科技副县长。

我市也先后选派中青年干部267名到浙江挂职学习、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增长才干,不少同志学习归来后,在新的岗位挑起了重担,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对口帮扶为我市干部的培养、人才的造就、观念的转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劳务输出,把转移培训农民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年的对口帮扶实践,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由给钱给物向智力扶持转变。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浙江加大了对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扶持力度,我们先后利用300多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5期2713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11341人。特别是浙江省筐华市2023年6月帮助我市营山县一次性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达100人以上。营山县从贫困乡镇动员农村剩余劳动力送到浙江省筐华市,由金华市对口办联系培训学校进行了为期两个月培训,金华、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亲自参加培训班开学典礼,培训结束由培训学校及金华市对口办负责联系了用工企业。2023年杭州市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援建了培训用教室,为我市农民工到杭州企业务工做了许多牵线搭桥的工作。

为了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2023年以来,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市9县(市、区)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30期,培训人数近3万人次。

(五)搭建平台,促进双方经贸合作与交流。为改变南充产业支撑弱、工业发展缓慢、经济缺乏活力的现状,我们始终坚持帮扶与合作并举,以南充的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浙江企业家来南充投资兴业,谋求发展。为了支持浙江企业在南充发展,南充、市政府出台了土地、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书记刘宏建指出,“在支持企业发展上,要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精减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形成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的政务环境。”浙江省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坚持在帮扶中加强合作、在合作中深化帮扶,多次组织浙江企业代表到南充实地考察,为南充产业发展牵线搭桥;一些浙江企业把南充作为抢滩西部的“桥头堡”,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管理和品牌等优势,广泛开展经济合作,取得了“双赢”效果。十年来,已有150多家浙江企业落户南充,投资总额35亿多元,到位资金18.5亿元,纳税累计98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7300余个。德力西集团、人本集团和李子园牛奶有限公司、浙江华立集团、浙江中裕纺织、温州金泰纺织、浙江物产集团、义乌小商品城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在南充生根开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嘉陵区引进浙江德力西集团投资兴建光彩大市场,发挥了商业排头兵的作用。通过经贸合作,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活跃了城乡经济,解决了就业问题,推动了我市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给南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创新机制,实现帮扶资源的有效整合。把社会扶贫工作与整村推进结合起来,把帮扶项目、帮扶资金与各类扶贫和农业项目、资金做到整体规划、整合使用,提高了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了帮扶力度。一是整合项目资金。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扶贫部门的组织协调

作用,凡是在扶贫新村实施浙江对口帮扶项目,必须把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和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起来,统筹安排,集中资金办大事,力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项目实施上,一律采取“先办事、后给钱,验收合格再结算”的管理办法,确保帮扶项目规范管理,运行有序,见到实效。二是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众力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源,我们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帮扶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全过程中,发挥了群众在对口帮扶中的主体作用。

(七)强化管理,注重提高社会扶贫实效。一是加强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查,严把立项关。把一些切合实际,群众急需,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经扶贫部门筛选考察后,再推荐给浙江帮扶市和定点扶贫的单位选择立项,确保帮扶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行性。二是加强工程监督,严把质量关。各县(市、区)经常组织人员对实施的帮扶项目实行全方位协调和全过程跟踪,严禁随意缩小投资规模,严禁擅自修改项目计划,随时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工程建设质量、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遇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可靠、按期完成。三是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帮扶项目工程进行竣工验收,严格把关,确保建成优良工程、形象工程和效益工程。四是加强资金管理。明确了帮扶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必须严格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摊派资金,搭配物资。严格实行帮扶项目根据资金、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拨付制度。每次拨款都必须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扶贫办根据检查情况审定后拨付。同时,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确保匹配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每一个项目工程都实行工程预决算管理,要求每个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根据工程需要,及时筹足匹配资金,保证按时到位。

三、主要经验

(一)必须领导重视,思路明确,认识到位。浙江对口帮扶南充的工作之所以持续十年长盛不衰,其工作越来越实、帮扶领域越来越宽、帮扶效果越来越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重视,思路明确,认识到位。从1996年到现在,浙江的三任省委书记都亲临南充视察,并对帮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5月,浙江省委书记亲临南充视察,并就对口帮扶工作作出三点指示:“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党委、政府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两省都要组织相关市、县和部门,到对方衔接,具体商议和落实帮扶项目,要推动对口帮扶工作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总的方针要坚持‘党委重视、政府组织、企业运作、市场导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对口帮扶的思路要更宽,渠道要更多”。在对口帮扶工作搞了8年之后,习书记对南充的视察和讲话把这项工作又再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南充、市政府把浙江对口帮扶我市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每年把对口帮扶工作与扶贫工作、招商引资工作及、市政府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历届领导都把浙江的帮扶当成加快南充发展的历史机遇,当成___、国务院和浙江省人民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一种极大关怀和支持。南充领导对浙江省对口帮扶工作表示“我们将倍加珍惜浙江对口帮扶南充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辜负浙江省委、政府的关怀,以优异的成绩向真情帮助、热情支持南充发展的浙江各级领导和浙江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必须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常抓不懈。有机构、有人抓,是搞好对口帮扶工作的必要条件。浙江省景各对口帮扶市都成立了专门的对口帮扶办公室,他们是一届接着一届干,年复一年,坚持十年如一日,真正把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浙江人民的深情厚意送到了南充人民的手中,改变了贫穷的面貌。南充、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坚持常抓不懈,坚持有领导分管,有部门主抓。特别是营山县和仪陇县从1996年以来一直由扶贫办主抓,各部门配合,工作连贯不断线,工作人员对工作情况熟悉,业务熟悉,资料齐全,抓得实在。我市营山县政府2023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先进单位,成为我省唯一受到国务院表彰的对口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南部县扶贫办主任谭必武谈到,要搞好社会扶贫工作,必须做到“三勤”、“三有”、“三到位”,即要勤跑、勤联络、勤汇报,要有人做事、有经费办事、有物资条件配套,必须认识到位、感情到位、工作到位。

(三)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对口帮扶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因此贫困农民既是参与主体又是受益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实施帮扶项目,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仪陇县在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用帮扶资金或其它扶贫资金实施的项目,群众必须筹资投劳相配套。他们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成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坚持“一切发展为了群众、一切发展依靠群众、一切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改变过去由政府指定为群众主动竞争,由干部决定为群众民主决策,由干部管理为群众自已管理,让农民参与项目的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改变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必须突出产业承接转移,注重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南充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问题是产业培育滞后,产业培育是促进南充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经之道。通过产业发展来增强政府实力,来提供就业岗位,来增加百姓收入是最好的途径,也是能使对口帮扶长期坚持下去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坚持社会扶贫注重资金帮扶逐步向产业帮扶转移,加大经济技术项目合作力度,构筑经济洼地,承接浙江产业转移,收到了事半功倍速和双赢的效果。温州德力西集团与南部泵业集团公司结亲,凭借德力西集团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加上南充的广阔市场,双方都偿到了合作的甜头。西充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南充市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仪陇哈哥兔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浙江人到南充兴办的农业龙头企业,他们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带动了一方产业的快速发展。原南充印染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浙江企业家购买后,在南充、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现在是经营红红火火,订单源源不断。

(五)必须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把对口帮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浙江帮扶资金是有限的,如何才能够把这有限的资金变成脱贫致富的无穷动力,真正让贫困群众在帮中见情,在扶中受益,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搞好对口帮扶工作,实施好对口帮扶项目,必须创新机制,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共建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帮扶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们以扶贫新村为载体,将浙江对口帮扶资金、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国家对贫困地区投入的涉农资金和其它社会资金聚集起来,整合使用,充分发挥其“药引子”的作用。十年来,浙江共捐赠我市帮扶资金近1.6亿元,而我们组织发动群众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却干出了5亿多元的扶贫项目及工程,在南充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树起了浙江对口帮扶的不朽丰碑。对口帮扶工作既合党心,也合民意,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减少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消除农村贫困,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重要现实途径。

四、问题、建议及下步工作思路

(一)社会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多年来的社会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自身贫困多,发挥贫困农民主体作用不够。我市一些地方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因而向浙江省景上级定点扶贫单位争取帮助支持非常积极,中、省部门和浙江省参与帮扶的单位也非常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但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够。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一味地等待、依靠国家和社会的扶持,没有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地等待帮扶。

二是接受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多,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不够。一些县、乡、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帮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捐赠的资金,多数单位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选项、管理好发放的资金等,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没有充分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办大事,甚至有的捐赠资金被县、乡、村挪着它用。

三是社会扶贫成果多,加大宣传力度不够。几十年的社会扶贫成果在南充大地上树起了座座丰碑,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南充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变化。可是我们接受帮扶地区的一些同志在思想上对外界的帮扶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因而对许多鲜活的帮扶事迹没有得到及时的宣传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扶贫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注重了感情的联络沟通,忽视了长效机制的建立。社会扶贫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所以受扶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特别注重感情的联络和沟通,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特别是受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容易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二)对社会扶贫工作的建议及下步工作思路

党的__届三中全会通过的《___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扶贫协作,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科研院所、军队和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贫困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社会扶贫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是今后及很长一段时间内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必须充分发挥社会扶贫与政府扶贫的互补作用,对社会扶贫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大力弘扬。

一是要高度认识社会扶贫力量在扶贫开发事业中的作用,动员更多的社会群体加入到社会扶贫的伟大事业中去,把社会扶贫事业再向前推进一步。

二是建立健全社会扶贫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确立目标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用。

三是加强对社会扶贫的宣传,鼓励社会各界增强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参与扶贫、支持扶贫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是加强人才培训交流,促进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观念转变。对口帮扶不仅仅是捐钱捐物,更重要的是把外地先进理念和做法引进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东西部对口扶贫都应注重干部的相互交流,注重人才的培训,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转变工作作风,转变思想观念。

五是加强经济技术协作与交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特别注重产业帮扶和产业的承接转移,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对接发达地区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篇十三 街道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950字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__〕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__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四、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

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篇十四 认真贯彻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3250字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_____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__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 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扶贫整村推进后,我县贫困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条件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二是这部分贫困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国家实施低保政策后,尽管这部分人温饱已得到解决,但现金收入较少,生活质量不高。三是贫困群体弱势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实施全方位的扶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四是贫困对象综合素质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难度大,脱贫致富能力低。五是现阶段扶贫政策及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几乎所有的重点村修几条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几十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身都不够用,还要群众自筹几万元,才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自筹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资金就加大很多,自筹资金量和财政资金量投入几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贫困村自筹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工作极其难做。加之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主要面向全村群众,对于绝对贫困户没有扶持资金。

五、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篇十五 2023年扶贫工作调研报告7100字

一、县情概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_____县位于_____、_____西部,辖8镇1办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万人),总面积23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9万亩,林地面积306.2万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和_____山区贫困人口重要集聚地之一。_____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一是资源丰富。已探明有较高开采价值的矿产37种,其中菱铁矿储量居_____之首;可供开发的自然、人文景观80多处;_____溶洞、_____古镇、_____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享誉省内外;有羚牛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0余种;中药材约1000多种,入典药物近200味,被誉为天然药库。二是生态良好。_____属暖温带间北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5.9度,年日照时数1957小时,平均无霜期205天,降雨量760毫米,河流总径流量6.5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6.5%,植被覆盖率高达88%,被誉为天然氧吧。三是区位优越。_____铁路、_____高速公路穿越县境,关天经济区规划将_____作为三级城市定位,_____国际化都市圈和关中先进设备制造业基地规划将_____纳入其中,使_____成为_____及关中地区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_____县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_____第二生活区、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现代中药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坚持一个目标(推进跨越发展,建成_____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揽全局、两大工业(矿产、医药)立支柱、三大产业(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为主导、四大项目(林果、畜牧、特色农产品、劳务)促增收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方略,突出扩城兴园强龙头、打造经济核心区这一重点,集中力量抓产业、上项目,建园区、壮实力,强基础、促增收,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23年2023年,年均经济增速达15.5%,连续6年居全市第一。202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1亿元,增长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增长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9亿元,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增长27.3%,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均居全市前列。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23年全省第81位,上升到2023年全省第39位,先后获得了全国第六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西部两基攻坚先进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佳魅力旅游名县、______县、_____旅游强县、_____突破发展先进县等40余项荣誉。

今年上半年,_____县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主题,着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增长1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增长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亿元,增长18.5%;财政总收入1.6亿元,增长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亿元,增长25.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增长28.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00元,增长21.7%,实现了年度任务过半目标。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_____县下大力气推进省级旅游示范县、省级食品安全县创建活动,全县呈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_____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近年来,_____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把上级扶贫决策同县情实际紧密结合,创新扶贫理念,探索扶贫方式,确立了开发式、瞄准式、参与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与扶智、改善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扶持与社会扶持、整村推进与统筹城乡发展四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全县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19元增长到2023年的7350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7.1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3.68万人,按照国家原定2760元的扶贫标准,有3.5万人口实现了脱贫,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省级6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两联一包 工作,市级15个、县级100个部门(单位)在我县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2023年以来,共实施帮扶项目120多个,投入扶贫资金2400多万元,使包扶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社会扶贫已经成为_____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

但置身全国、全省和_____的大局中来审视,_____县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立地条件差,地貌复杂,沟壑纵横;耕地稀缺,人均耕地0.6亩;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弱,经济发展空间十分有限;置县时间短,开发起步迟,尽管后发优势明显,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较小,人均占有量偏低;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仍是基本县情;贫困面积较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不小,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劳动力转移较频繁,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按2950元新扶贫标准统计,仍有11552户31193人处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尽管以高于省市平均速度增长,但总量仍在全省低位徘徊;人口素质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痴呆傻哑等智障人群约占总人口的5.42%,总体还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

三、产业化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_____县自20__年以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狠抓贫困户产业发展促增收,狠抓特殊群体政策托底扶贫促保障两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作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成效。

_____县针对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是短板,农民增收缺乏稳定支撑的实际,按照战略产业规模化、区域产业特色化、传统产业精品化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扶贫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大项目带动增加农民收入,以大产业覆盖增加农民收入,以大培训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_____县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兜底,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

为了确保精准扶贫两项重点工作有效推进,_____县着重在精准上下功夫、求突破,采取人分四类、户分四型、策分四法的靶向瞄准办法。一是人分四类:按照标准将贫困村人口分成五保人、残障人、明白人、能人四个类型,分类建好四册,作为一人一措精准帮扶的依据。对能人大户,激励创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带领贫困户增收脱贫;对有一技之长的明白人,扶持发展个体经济、家庭农场,依靠产业稳定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严重残疾、五保户等特殊群体,采取保的办法,实行政策托底,保证他们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二是户分四型:按照农村家庭富裕程度将每户分为危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四个类型,建立四簿实名登记。靶向瞄准到前两型,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规划,选准恰当的致富项目,采取有效的帮扶举措,为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奠定基础。三是策分四法:按照干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示范、双业促动的发展方式,实现一户一策。一方面依靠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党员、能人大户担任带富小组组长,依托他们脑子活、点子多、信息广、有技术的优势,引导有想法、有决心的农户参与产业开发,形成支部引领、共同富裕的动车效应。另一方面按照依托企业兴产业,发展产业带农户的思路,鼓励贫困村组建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引领贫困村发展。同时,着力打造园区就业、景区创业、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四个平台,促进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依托园区、景区、社区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坚持把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旅游扶贫项目,依托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着力构建县有电子商务产业园、镇有电子商务服务站、企业和营销大户有网络销售窗口、县镇村有物流快递全覆盖的城乡电子商务平台,引领做大做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实现贫困群众转移就业。

目前,_____县贫困农户中有3800户发展特色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实现了稳定增收,有望年底实现脱贫;2524户3547人特殊人口得到民政等部门救助,448名农村家庭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达到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能就医的标准。

四、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当前,_____县依然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较小,扶贫开发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是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在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中,很大一部分生产、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后全县还有51个贫困村11552户、31193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精准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发展瓶颈仍未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薄弱,抗旱防汛能力较弱;集镇配套功能设施还有待完善,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是农业市场化竞争力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农业现代化程度低,现代农业技术缺乏,规模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化竞争的能力弱,仍需继续加大扶持力度。

五、今后工作思路

今后工作中,_____县将进一步抢抓机遇,用足用活各种优惠政策,在扶贫政策、体制、机制上大胆进行实践探索,着力做好文章(贫困地区的文章到发达地方去做、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的文章到工业去做、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村的文章到城镇去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以三化带三农(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工业化带动农业增效、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真正实现扶贫模式从输血式造血式参与式的转变,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继续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全力推进跨越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翻番和循环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三个上水平,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在_____、_____和关天经济区继续前移,跻身_____中上游水平,建成_____经济强县,把_____打造成为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县域板块和_____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县。一是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强做大矿产冶金和现代医药两大支柱工业,力争3年内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实现增加值46亿元,实现税收6.8亿元以上,建成关天经济区内钢铁工业及有色金属材料基地和现代中药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建设_____第二生活区,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全面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加快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6家,加快建设_____第二生活区、_____近郊旅游目的地和大秦岭山水终南山板块吸引力最大、美誉度最高的全国旅游强县。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6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三是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推进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加快汇生源等6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林果、畜牧、花卉、中药材和豆制品加工绿色农产品等特色产业为重点的高效生态农业,3年内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个、农业龙头企业5户,扶持产业扶贫示范村25个,发展产业示范户5000户,扶持扶贫龙头企业项目10个,努力打造关天经济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切实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推进城乡建设跨越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力度,创新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努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重点镇建设,升级改造省道、县道,提高镇、村公路标准,完善电力、通讯设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发展保障能力。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本,着力推进公共服务跨越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增加民生投入,重点抓好教育公平、医疗均等、就业充分、保障完善等民生工程,逐步建立保障待遇正常调节机制,力争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牢固树立开发式扶贫的理念,继续坚持以扶贫开发总揽全局,以集中连片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具体工作中抓好五个一,即: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培育,坚定不移地实施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和四大项目,大力引进和实施农业产业类项目,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到2023年,力争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2800元,年均增长27%以上。实施一个工程,全力以赴抓好_____移民搬迁工程。围绕十三.五,实现6714户25500人的搬迁目标,对居住在高寒边远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实施整体搬迁安置,在全县建设6个移民示范小区和20个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扎实抓好搬迁户家庭成员就业,力争每一个贫困户有一名成员实现就业转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改善一个条件,多措并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人饮解困、流域治理、移民搬迁、农业开发、通达工程等项目及各类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投入,加大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把贫困村建成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提升一个能力,群策群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充分依托县内外各职业院校及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技能培训平台,加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切实抓好基础教育,创建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抓好一个保障,多方联动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保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人群全覆盖,把保障措施落实到扶贫对象,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以省级单位两联一包为推手,扎实推进双包双促,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为贫困镇、村、户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六、保障措施和目标

_____县将毫不动摇的坚持123456精准脱贫思路,确保在2023年全县31193人贫困人口基本脱贫。

(一)实现一个目标:到2023年底,全县贫困户11552户、贫困人口31193人完成摘帽目标。

(二)打赢两个战役:打赢51个贫困村摘帽战役,打赢全县贫困户脱贫摘帽战役,为了实现这个摘帽目标,贫困村和贫困户要达到村十有、户八有:

1、贫困村达到十有。

(1)有主导产业;

(2)有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他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

(3)有卫生合疗室(小病不出村,合疗方便报销);

(4)有村民活动场所、敬老所(小型文化广场、敬老场所);

(5)有完善的网络通信设施(网上销售平台);

(6)有小学和幼儿园;

(7)有零售超市;

(8)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9)有金融服务代办点;

(10)良好的村容村貌(能通水、通电、通路、通网,村内环境整洁)。

2、贫困户达到八有:

(1)有安全稳定的住房(不出现危房、破房,要宽敞明亮);

(2)有干净卫生的厕所(逐步达到水冲式);

(3)有新能源(有太阳能或沼气或液化气有取暖设施);

(4)有稳定的收入项目(户有基本收入来源,包括打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商务等);

(5)有基本的网络通信设施(有手机或电话、电视、宽带、广播);

(6)有基本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或摩托车或三轮车等);

(7)有干净的自来水;

(8)有环境优雅的庭院。

(三)建立三个机制:

1、领导机制。县有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镇有脱贫攻坚工作组,村有脱贫攻坚工作队。

2、作战体系。县有作战指挥部、镇有作战指挥室,村有前线作战指挥所。

3、考评机制。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和脱贫攻坚研判评估办法。

(四)创立四个模式:

1、支部引领;2、企业带动;3、能人帮扶;4、双业促进(就业创业)。

(五)实施 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异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六)实施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七、建议

一是建议从产业化发展急需改善的环节入手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由三个环节组成:生产条件(基础设施保障)生产环节(技术保障)销售环节(营销队伍保障),产业化项的发展需要支持的环节不同,建议从急需改善的环节入手给予支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长远效益,避免盲目支持和浪费。

二是建议财政扶贫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_____县贫困面大,大部分深山区、石山区聚居区域交通、水利、教育、卫生、住房等基本生存问题还未解决,还不具备发展产业的条件,只有基础保障条件改善了,产业发展才能走上持续、稳定的道路。

三是建议把扶贫资金切块到县后,适时下达资金计划各镇办。首先是镇办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更能结合本地实际确立扶贫项目;其次是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防止扶贫项目资金下达时已错过实施季节的情况出现。

四是建议上级扶贫部门加大对扶贫资金项目的效益评估。首先是有利于保证扶贫项目效益最大化,避免浪费;其次可以使各类扶贫项目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

五是建议简化产业化扶贫信贷程序,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实施全额贴息。转变部分贴息为全额贴息,使真正需要发展产业的贫困农户能顺利获得贷款支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和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开发式精准扶贫的目标。

六是建议扩大圆梦行动的资助范围,提高资助额。

_____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脱贫致富就大有希望,建议将在册农村贫困家庭考取二本以上的学生一次性资助额度提高为20000元/人,一般农村家庭(含三本生)资助额度为12000元/人。

2023优秀扶贫调研报告(十五篇)

党的十八提出,到2023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吹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角。在做好对口帮扶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校科技人员广泛参与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等国家连片扶贫地区开发,与贵州务川县、道真县,四川巴中市、叙永县,云南昭通市,湖北竹山县等贫困地区开展科教合作,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助推当地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调研信息

  •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0篇
  •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0篇144人关注

    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财政职能、构建和谐财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富庶魅力和谐新徽县建设步伐,对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 ...[更多]

  • 干部培训调研报告3篇
  • 干部培训调研报告3篇101人关注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 ...[更多]

  • 干部管理的调研报告15篇
  • 干部管理的调研报告15篇100人关注

    根据市委常委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前不久,我组织带领市直机关工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政研室有关同志,通过开展万人问卷调查活动,召开市开 ...[更多]

  • 驻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
  • 驻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98人关注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 ...[更多]

  • 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三篇)
  • 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三篇)98人关注

    *镇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中,把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思想品质,强化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放在首要位置,确保作风建设与当前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一是突出“四个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