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政府工作报告114800字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帮助下,带领和依靠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负重拼搏,开拓创新,基本完成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总体概括为:目标明确,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基础夯实,发展环境逐步优化;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一)目标明确,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围绕县委提出的“两个快于”的目标,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抓重点、办实事,抓突破、重实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83亿元,增长13.4%(其中一产增长4.1%,二产增长27.67%,三产增长15%),较全市平均水平快0.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比为46.5:35:1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增长4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300万元,增长1.93%。
第一产业持续发展,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完成农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4.15%。优质粮油、烤烟、畜牧、辣椒、药业、蔬菜六大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和“全国农业标准化贵州绥阳辣椒示范区合格县”。科技兴烟各项措施落实,烟叶质量不断提高,收购烟叶12.57万担,担均价522.48元。畜牧品改力度进一步加大,疫病防治体系进一步健全,畜牧产值达4.3亿元,同比增长30.3%,占农业总产值的38%,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启动“三证三管理”工作,完成畜牧税费360 万元,比去年翻一番。空心面基地全面投产,实现产值规模、数量质量双提升,首次实现外贸出口。积极开展涉农收费大检查,认真落实“三项政策”、良种直补等惠民政策,直接减轻农民负担452.6万元,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完成粮食总产量25.42万吨,同比增长1.49%。
第二产业巩固提升,发展基础得到增强。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投入技改资金4060万元,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910万元,增长28.7%。全面完成县境内煤炭资源的钻探普查工作,探明煤炭储量5.66亿吨,完成煤炭税费220万元。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全县共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1.4亿元,占市下任务8500万元的164.7%。
第三产业发展快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旅游业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普查资源,组合优势,成功申报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我县被列为全市旅游“一点一线一环”发展重点县,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凸现;通过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设计,委托北京大学专家完成了《绥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旅游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不断促优扶强,打造精品,水晶温泉等一批旅游景点应运而生,独具特色的诗乡旅游知名度得到提高。随着全县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交通运输、房地产等其他行业消费活跃,预计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88亿元,增长15%。
(二)基础夯实,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能源工业取得新进展。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加大“一水一火”项目的工作力度,火电厂项目完成项目初步可行性论证,“一水一火”的坝基和拟选厂址勘界测量、地质钻探、地质灾害评价、压覆矿产评价等均通过专家评审。
公路建设取得新成效。交通“两纵三环四联线”的构建步伐加快。完成303省道路基工程、蒲金公路、虾绥公路和127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启动温泉—双河溶洞、小峰坎—枧坝、兴隆—大路槽、蒲场—关口等公路改造测设工作,强化农村公路管护措施,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增强。
城镇开发实现新突破。完成“两路、两化、一桥、一场”等市政设施建设,法院大楼、老年公寓、商贸城、政府行政办公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河滨美食坊等一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严格按政策拆迁面积4.4万平方米。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前期准备工作有序开展。完成黄杨、青杠塘、温泉、宽阔集镇建设总规修编,对蒲场、旺草、温泉集镇规划建设实行垂直管理,温泉、青杠塘等集镇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完成脱毒厂、油脂化工厂、两个乡镇食品站和四个小水电站的改革改制,认真处理和完善改革改制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澄清未改企业的基本情况。公共财政体制、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城环卫改革初见成效,县城管理综合执法开始运行,环卫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安全稳定开创新局面。加大信访工作和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力度,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结案率100%,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探索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目标。高度重视维稳工作,建立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斗争,全县社会治安环境良好。
(三)统筹兼顾,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229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较年初增加1.5亿元,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住房、教育、通信、旅游休闲、保健等消费比重增加。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2379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73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内,农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发放低保金110.4万元。启动郑场供水工程和宽阔排洪工程建设,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投资757万元,完成坡改梯为主的农田建设任务6000亩,新建小水窖430个,新增灌溉面积600亩,解决农村人饮困难8758人,有4200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完成9.5万亩宜林荒山造林和2.8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和沼气应用步伐加快,完成沼气池2250口。“四在农家”活动深入开展,示范带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环境实现新改观。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国文化先进县”、“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教育“两基”和“普实”工作顺利通过复查验收。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完成县境勘界工作。认真落实学校收费“一费制”,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开工30个教育基建项目,启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大力开展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作,群众婚育观念明显转变,计划生育率达9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49‰内。着力资源整合,积极探索计卫整合工作,完成乡镇卫生院上划管理,完成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建设,积极开展季节性疾病的防治,预防重大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启动博雅苑绥阳陈列馆建设,完成县文工队充实组建、网络和电视分离改革以及“村村通”模改数工程21座,开通数字化电视和电视远程教育,网吧等娱乐场所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以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和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县城以及“五下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普查扎实推进。公安大练兵活动深入开展,公安队伍素质和形象进一步提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换证工作有序推进。人民武装、人民防空、交通战备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信息网建设取得新进展,国防教育深入广泛,干部群众国防意识普遍提高。救灾救济、民族宗教、质监、气象、方志档案、物价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提高。政府班子率先垂范,坚持“一周政务计划”和“今日政务公开”。坚持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县政协通报制度,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4件,政协委员提案118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5%。认真落实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各项措施,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财经纪律,认真治理“三乱”,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机关效能建设,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加强政务督查,强化目标管理,建立重点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开通市县视频系统、县政府公众信息网。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广大干部群众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启动第六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
在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全县各族人民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全县经济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兴县富县的希望逐渐显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力进取的结果;是驻绥单位和驻军部队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凝聚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全县50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50万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县建设,为我县的发展、繁荣和文明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增投入,扩总量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仍需加快,工业经济还相对薄弱,工业化水平仍然偏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增长乏力。四是经济外向度偏低,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财税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六是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管理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依法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重要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更是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发、攻坚破难、加快发展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既有挑战,更有机遇,既有不利条件,更有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正视形势、保持清醒,正视成绩、谦虚谨慎,正视困难、激流勇进,正视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县委确定的任务目标,努力开创绥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加快建设“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休闲旅游新区、遵义卫星城市”进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全县50万人民的热切期盼。
根据县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和我们的基础,建议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18.89亿元,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5892万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63007万元,同口径比较增长13.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亿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2432万元,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经济,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___、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23]1号),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完成农业总产值13.02亿元,增长4.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实施政策富农,落实农业农村各项政策。一是认真落实“两减免两补贴”等惠民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二是切实加大对涉农收费的清理和监管力度,确保“三乱”得到有效治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决策、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业投入;积极推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对农村“六小”公益性工程的建设步伐。四是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充分运用政府公众信息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农经网络和实施“阳光工程”、“百千万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是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规模经营性收入。六是认真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村帮扶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种养业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质量确保4500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实施基础兴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扎实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坡改梯和粮烟水配套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启动后水河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工程,争取启动水洋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人工增雨防雹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切实抓好“四在农家”为主的示范带建设,努力推进农村“三改”,全力推进宽阔排洪工程、郑场排洪工程、郑场集镇人饮工程、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及市级五项冬修定点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个村1.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有所改观。三是加强以沼气池为主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实施沼气池2000口以上,抓好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宜林荒山造林、20个生态示范村、芙蓉江等流域和207省道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加快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创建步伐,争取石漠化治理工程项目,扎实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
实施科技强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坚持以特色、规模、质量为先导,以实施“四种”工程为载体,强化产业带建设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以开发乡土人才、培训涉农干部和农民事员 出题、大办示范基地等形式,加大农业适用技术优化、组装和推广,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在进一步抓好粮油、蔬菜、辣椒、方竹、药业等基地的基础上,突出抓好烤烟和生态畜牧基地建设。一是按照“创新管理,确保面积,整合资源,提质增效,做强做优绥阳烤烟产业,打造绥阳名烟品牌”的思路,推进优质烤烟基地建设,确保干田好土种植烤烟8.05万亩,力争产量16.1万担,收购级内烟叶14.5万担,实现担均价550元,上中等烟比例95%以上,收购产值7000万元,创烟叶特产税1400万元。二是按照“力度不减、政策不变”的要求,推进生态畜牧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畜牧“15251”工程,依托市级种畜场,加大外二元母猪的引进力度,确保完成引进任务6250头;按照“重点突破、分类指导”的要求,引导坝区乡镇畜牧养殖业由家庭散养向规模养殖小区集中,建立100个外二元母猪养殖小区、200个外三元商品猪养殖小区;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继续实施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绥阳绿色生猪示范项目,打造绿色生猪品牌,构建畜牧物流平台,出栏生猪50万头,力争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40%,畜牧总产值5.3亿元;继续完善“三证三管理”制度,完成畜牧税费500万元以上。
实施市场带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发展一个产业、搭建一个班子、制定一个规划、培植一个龙头、建设一个基地、组建一批协会、创新一套机制、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培植龙头企业,带动结构调整。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积极扶持油脂厂、祥兴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扶持惠乐、三旺等养殖企业,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形成龙头,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搞活市场流通,有序组织农民进入市场。围绕区域性主导产业,扶持壮大烤烟、畜牧、辣椒、蔬菜等协会组织,大力培植农村经纪人队伍,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优势产业产地市场建设力度,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和推广体制创新。四是进一步完善和探索烤烟风险机制、畜牧“五包”有偿技术服务机制、农业发展投入机制、市场开发运作机制、涉农干部服务管理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做大全县经济总量。
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立足现有工业基础,优化工业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谋求经济总量的新扩张,确保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892万元,增长20%。一是抓好重大项目的争取,为加速新型工业化提供项目支撑。按照热电联产、矿井建设同步走的要求,积极争取遵义发电总厂搬迁项目和遵义碱厂热电联营项目在我县实施;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开工建设清溪河电站,力争煤炭开发利用规划尽快评审,确保新增1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的矿井全面动工。二是抓好产业建设,为加速新型工业化提供有效载体,采取“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利益驱动、资源吸纳”的方式,促进更多的存量和增量资本向优势产业、企业聚集,尤其是对接“三线企业”搬迁,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以广林水泥、成功陶瓷等为主的建材企业,以油脂厂、实心人、祥兴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宝光、双赢等为主的矿产开发企业,以北源、鑫源电力等为主的能源开发企业,以富煌、双龙等为主的包装企业,以义庭为主的机械制造企业。
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龙头作用,依托得天独厚的洞、林、山、水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经济。一是组织实施规划。抓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实施,启动景区景点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发展后劲。二是搭建开发平台。创新旅游产业开发模式,走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路子,以“中法文化年绥阳洞穴周”、绥阳旅游网站等为载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同时,加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和重点引进,培养一批旅游管理、营销、服务人才。三是构建产业雏形。积极挖掘开发旅游潜在资源,加强对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内九道门—宽阔水—双河洞“金三角”的整体包装,认真做好“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规划,帮助水晶温泉、农家乐景点做大规模、做上档次、做响品牌,建成“雅泉乡村旅游—博雅陈列馆—芙蓉江生态游—水晶温泉—双河溶洞—宽阔水”的“两日游”旅游线路,拉动旅游业发展。四是实现带动效应。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以扩大就业为目标,进一步壮大餐饮、娱乐、社区服务、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以增强社会消费能力为方向,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以繁荣经济为根本,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提高到20%以上。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按照“五个结合”的思路,消除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规定和不合时宜的做法,加大引导、扶持、服务力度,扩大非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替代,促进产品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结合起来。结合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引导其向外扩张。三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致力于种养业,启动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工作,发挥地理标志商标的广告作用,带动农业产业化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四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五是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大力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在公共事业领域各种限制,及时引导、鼓励其参与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的企业化经营。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原则,以构建承载10万人口县城和城镇化率达27%以上为目标,倾力打造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遵义卫星城市”。一是加快县城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按照“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加强监管、确保质量”的总体要求,推进新区开发“十二个重点工程”和旧城改造“六项重点改造任务”。二是按照“完善规划,突出特色,多元投入,吸引人口、产业集聚”思路,结合上级“以奖代补”有关政策,继续支持乡镇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新村建设。加大规划执法和土地执法力度,严格城镇规划建设秩序。实施好重点集镇建设,提高城镇建设档次,完成蒲场新民、风华金承两个新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三是结合农村沼气建设、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及养殖小区建设,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管理,重点解决村庄建设布局不合理、施工安全无法保证、建筑质量低劣和卫生状况差等问题。四是加强城镇管理,提升城镇品位。巩固环卫改革成果,结合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继续实施“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按照“两抓两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治理力度,切实解决好集镇垃圾处理、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问题,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提升诗乡形象。
(三)着力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搭建经济发展平台。
进一步加大投资拉动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和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带动作用,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亿元。
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公路“三年目标”。确保完成303省道(绥阳段),温泉—双河溶洞、小峰坎—枧坝、兴隆—大路槽、石浪关—青杠塘四条通乡油路及旅游公路工程,青杠塘—野茶、蒲场—关口两条经济路改造工程和18个村149.5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工程,旺草龙洞沟大桥的建设工程;分期启动郑场—小关、黄鱼江—茅垭、土凼—坪乐等通乡油路建设工程,确保通乡公路路基工程全面完成,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全面完成城网改造工程,认真实施县城自来水管网工程、蒲场镇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和乡镇站所建设工程,确保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增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强化全社会开放意识,牢固树立“县外就是外”的观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一是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重点突出能源、旅游、农产品加工、畜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求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新格局;认真研究招商新策略,采取政府招商与企业、民间招商相结合,直接与间接招商相结合,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等各种方式并用,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借助“中法文化年绥阳洞穴周”、博雅文化馆开馆之机,组织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不断提高诗乡绥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转变招商观念,规范招商行为。从侧重于税费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转向以服务、效率、诚信招商引资,积极完善推进“代办式”服务制度和绥阳县招商引资工作指南,继续推行“领导挂帮、一家牵头、共同推进”的重点引资项目工作协调机制,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诉必查,给招商引资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三要建立考核机制,推行奖惩并举。继续执行和完善争取项目和招商引资财源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跑项目、争资金、促招商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责任追究制,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四是加强跟踪服务,确保招商实效。认真抓好一批重点在谈项目、在建项目和扩建项目,做到有意向的项目广泛接触,在谈的项目紧盯不放,签约的项目狠抓落实,在建的项目加快进度,投产的项目强化服务,千方百计加快进度,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
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实现持续稳定投资拉动。积极主动对接国家投入政策,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认真抓好项目库建设,做好一批立足资源,突出优势的大项目、好项目的论证、评估和争取工作。按照“主动出击、用足政策、用活关系、跟踪到位”的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抓紧启动一批改善基础设施,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做到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保证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永续不断;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工程质量建设“四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改革领导职能交叉、利益分割突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防止和克服政府权利部门化、部门权利个人化工作倾向,认真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问题,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加快电子政务办公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实现县乡视频系统联网,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证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按照“反应迅速、指挥有力、衔接紧密、措施完善”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二是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原则,以实行聘用(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和职称评定制度,理顺县乡“七站八所”、学校和镇村管理体制,确保在2023年建立和完善以聘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的用人机制和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能力。一是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工作。按照“整体统筹运作”、“一企一策”的改革思路,采取融资性租赁经营、股份制、整体出售、兼并等各种改革形式,盘活企业资产,完成粮食系统粮油购销公司、粮库、劳动服务公司职工安置工作,经贸系统永盛陶瓷、纸箱厂、食品公司、乡镇食品站、县物资公司和林业系统木材加工厂的改制工作,确保在6月底前实现“两个100%”。同时,认真抓好国有集体资产的清理和产权界定工作,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深化财政改革。继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直接支付”力度,全面总结细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经验,强化财政监督,调整和完善镇乡财政体制,充分调动当家理财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乡财县管”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加强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定支出;强化预算约束,确保收支平衡。三是认真研究并准确把握稳健的财政政策,对接好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财政实力,稳定增加经济社会事业投入和干部职工收入。四是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五是牢固树立偿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健全政府偿债机制,全面加强负债监管,严格执行项目申报审批制度,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四是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经营、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尤其要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农资市场监管,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群众公共利益。
(五)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全力构建和谐绥阳。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一是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以加速科技推广应用和产业化为目标,以引导和促进地方特色产业为载体,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拓宽科技适用技术向基层转移渠道,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以公共技术服务、利益共享、网络式结构为特征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化、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制,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巩固省级科技进步先进县成果;实行企业技改贴息和名牌产品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应用新科技、新工艺,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应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资源的转化升级,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二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改善和优化人才环境,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急需人才的引进,大力开发乡土人才,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三是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两基”、“普实”工作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严格执行学校“一费制”收费,大力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治理;拓宽办学机制,鼓励社会办学,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控制人口,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优质服务为步伐,以夯实基层基础为着力点,以开展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完善“依法治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推进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六个转变”;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强化培训和队伍整建,着力提高计生队伍依法管理和搞好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兑现奖励扶助制度和各项优先优惠政策;按照“切块分割、分类指导、领导挂帮、强攻薄弱、全面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夯实“村为主”,全面提高村民自治质量;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努力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严格耕地保护,全面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拍卖招标出让,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改造;积极争取国家财政在西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着力解决农村因病致贫的问题;加强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加快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抓好药品、医疗市场秩序整治和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组织建设,依法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和清欠力度,搞好改制企业职工和下岗再就业的续保工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养老、医疗、事业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工伤保险。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全面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加强乡镇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条件。统筹城乡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加强就业服务和培训,广辟就业途径,广开就业门路,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容纳劳动力较多的服务业。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按照“进一出一”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统筹做好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提倡和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确保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强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工作,发展社会互助事业,切实关爱社会弱势群众的生产生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依法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障劳动者利益。继续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活动,扩大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大力开展“四在农家”、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巩固和发展好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确保博雅陈列馆5月份前开馆;抓好电视网络的升级改造,努力提高电视收视质量和数量,建设“村村通”工程30座,完成广电大楼建设;继续加大网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和音像文化市场的清理整顿。打造诗乡跆拳道体育品牌,着力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国防教育,强化人防、预备役工作,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扎实抓好“双拥”工作。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切实搞好经济普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继续关心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商、物价、气象、方志档案、质监、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发展社会。认真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包案制度,建立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机制,积极排查和消除各类社会不稳定因素,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深化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律宣传职能作用,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绥阳”。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全面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和整治力度,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巩固平安乡镇创建和基层交安员网络建设成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法律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服务为导向,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服务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
科学理政,明确执政方向。一是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建立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决策咨询机制、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制度,确保决策有依据、有论证、有效益回报。二是完善业绩考评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出发,设置政绩考核内容,强调经济增长的效率,增加提供劳动就业、市场秩序、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公共服务的权重。
民主施政,端正执政理念。坚持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和向县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务会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严格按照“四制”要求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以县政府公众信息网、县长热线为载体,扩大和规范政务公开,积极探索实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制度,拓宽民主参政议政渠道,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依法行政,规范执政行为。认真学习、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切实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强化监察、审计职能,继续搞好经济责任审计、重点项目审计,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规范政府行为。深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简化办事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与能力。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着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以诚兴政,提高政府信誉。扎实推进“诚信绥阳”建设,以政府信用为关键、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倡导信用行为,发展信用经济。讲责任、讲兑现,对决定的事情,承诺的事项,说了算、定了干,不说空话,多干实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出现的问题、发生的矛盾,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化解矛盾,做负责的政府、有为的政府、诚信的政府。
务实为政,改进执政作风。政府领导及其工作部门领导要带头倡导开拓创新之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带头倡导求实之风,少说多干,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带头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努力做到工作思路实,因地制宜,不盲目照搬上级要求和外地经验,工作措施实,增强针对性不做表面文章,工作业绩实,不弄虚作假,不虚报浮夸,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满腔热情,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解难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严治政,加强政风建设。强化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党纪国法和党员先进性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政府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要管好自己、带好队伍,又要管好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大力推行民主评议行风制度,加大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力度,着力营造勤政廉政和干大事、创大业的社会氛围。
各位代表,宏图凝众志,责任重在肩。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高昂的斗志锐意改革,以饱满的热情致力创新,以务实的作风促进发展,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实现年度各项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而努力奋斗!
《[推荐]2023年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政 府 工 作 报 告一文由www.1566.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二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20237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万寿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较好的完成了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今年完成23750万元,增长13.01%;招商引资:今年完成9415万元;工业总产值:今年完成52032万元,增长25.8%;服务业增加值:今年完成7334万元,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完成10914万元,增长12.2%;农业增加值:今年完成13855万元,增长4.0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今年达到22118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2%,达到11722元。税收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税收:142万元,非税收入:230万元。
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基础,农业产业化建设进一步夯实。
以土地流转为基础,大力改变种养业经营模式。一是以“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在建国、莲花等推广发展铁皮石斛人工种植,实施大棚种植铁皮石斛100亩,年产值达5100万元;二是投资150万元购进油茶苗,新增油茶种植面积500亩,部分已开花坐果。油茶花期长,品质好,精细化管理要求高,市场潜力大。为此,该项目解决部分农民工就业和发展青山岭特色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在青山岭已实施17个1500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目前已形成种蛋、孵化、育雏、养殖、销售一站式服务,禄玉养殖公司正在从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发展,全年可出栏300万只的商品鸭。四是高粱+再生高粱种植。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高粱+再生高粱种植,该产业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小、效益高。全年种植再生高粱8000亩,已获丰收,高粱产业已成为我镇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直接的渠道。五是鼓励群众进行中稻+再生稻种植15100亩。
继续巩固传统农业,确保粮食产量。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2023年大春生产种植水稻16150亩,玉米5215亩,高粱7500亩,黄豆925亩,洋芋1405亩,小麦3200亩,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二、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工业发展稳步提升。
万寿白酒业集中发展区稳步推进。万寿酒业发展集中区已成功引进泸州山村酒业和四川老醅酒业,实现浓香型白酒、小高粱酒、新型白酒一条龙生产,日产可达35吨。万寿酒业在目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具强劲的竞争力。自去年9月点火投产以来,生产经营较为正常,省著名商标正在申报中,2023年产值预计达到3.2亿元。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固工业发展态势。一是立足招大引强,围绕青山岭旅游、养老公寓建设、拓展培训中心建设、铁皮石斛、农产品加工等进行项目包装,包装项目4个。二是狠抓回引和回乡创业,引进四川古今食品、富又顺油茶等企业投资建厂。全年引进市外资金7500万元。
加大培养企业力度,积极搭建企业融资平台。积极支持自贡现代秋收农机公司科研成果申报、富民米业公司技改项目建设、四川联华科技公司铁皮石斛的深加工等微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为企业申报发展资金55万元,贴息贷款资金300万元,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以项目为抓手,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型城镇化效果初显。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一是投资700万元,在建国、鸿远、洞上三个村实施小农水项目,整治病险山坪塘23口、石河堰4道,新建蓄水池37口、提灌站1座、渠道12公里;二是投资600万元在踏水、桂林等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三是投资450万元建设安全饮水联通工程,现已施工完17公里安全饮用水管道,覆盖桂林、老坡、莲花、踏水、鸿远、建国、社区等村,使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得到保障,切实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四是投资350万元在鸿远、建国等村实施农网改造工程,改造电杆575根,低压线路40公里,新增变压器8台,改造配电变压器台区10个。安全隐患大,送电不畅,农户难用电的现状将得到改变;五是筹集资金265万元硬化村道9.27公里,泥碎公路4.2公里;六是赵化大桥建设顺利启动。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为群众的致富增收奠定了基础。
建设美丽新村,新型城镇化效果明显。一是青山、莲花、建国、踏水、鸿远5个村的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顺利推进,今年3月全面建成,村级阵地功能齐全,集中居住点环境舒适,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在青山村投资30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小峨山庙门改造;农民运动场功能齐全,宽敞舒适;道路扩改,路灯绿化配套;樱红李、油茶等产业同步跟进,为今后发展乡村旅游埋下坚实伏笔。三是万寿社区老街改造即将启动,农贸市场和商住楼建设用地已经落实,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改善场镇居民生活和农副产品交易环境,场镇品味将大幅提升。四是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已经落地,群众宅基地有偿退出复耕,到新村点集居或城镇落户,生活品质将得到较大改善。
规范农房建设,严厉打击违章建筑。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严格农房审批。2023年全年农房审批169户,面积22120平方米,完成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345宗,国有土地使用证17宗。继续对违章建筑进行逐户清理,一户一档,做到底细清楚,推进有序,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建房,完善了制度,对违章建筑进行了处理。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序。一是强化责任,领导到位;二是广泛发动,宣传到位;三是突出重点,措施到位;四是严格问责,督促到位。全年进行集中整治4次,新建垃圾池26个,清运垃圾312吨。
四、以惠及民生为基础,社会事业发展有序推进。
精准扶贫为抓手,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对辖区内的贫困户建档立册,并结合贫困户实际制定脱贫服务计划。选派2名扶贫第一支部书记到青山村、洞上村任职。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扶贫工程,圆满完成了2023年精准脱贫工作。一是洞上村结合自身林区优势在帮扶单位的协助下发展林下养鸡29户107人,结合500亩稻田养鱼的现有成效,组织25户稻田养鱼和水产养殖户进行集中淡水养鱼培训,顺利完成了洞上村2023年的100人脱贫工作。二是青山村结合青山岭的有利环境发展林下养鸡33户110人,樱红李种植39户120人,蘑菇产业43人。
民政优抚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有序推进,工作任务出色完成。我镇救灾款本着“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今年元月对全镇受灾困难群众进行全面摸底登记造册,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形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殡改工作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序开展,按时发放城镇居民、农村低保户、农村医疗救助、优抚对象等款项。
文教卫生健康发展。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师德师风明显提高,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中考省重上线以上56人。“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为贫困寄宿制学生627人次发放了生活补助12万余元。100%的新合参保率有效的防范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强化各行政村医疗点的管理,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积极组织文化汇演活动,镇辖区的村民组织、老年协会、学校等都积极参加。送科技文化下乡4次,放电影124场次。对网吧、游戏室、音像制品出租店进行了专项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3.47万元、粮食补贴156.3万元、良种补贴18.3万元,2023年全镇存款总额为16182万元,贷款总额为5992万元。
人口与计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镇共出生333人,出生率为10.98‰,符合政策生育24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4.77%,一孩生育212人、二孩105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37人)。死亡221人,自然增长率为3.69%。全面兑现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强力推进村民自治和踏水、桂林、莲花、鸿远村阳光计生工作,加大对“三查”工作和流动人口管理力度,“三结合”工作成绩显著,计生工作保持在全县的中等水平以上。
五、突出效能提升,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作风、树形象,服务意识不断加强。一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同比下降37.2%,其中公务接待费下降35.5%;二是狠抓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及纪律作风建设,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提高,镇党委政府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干部管理,保持政令畅通; 四是加强重点项目全程监督,规范资金管理和权力运行,扎实推进政务、村务公开;五是强化便民服务室管理,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应急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队。二是进一步完善《万寿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全镇应急处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民主法制稳步推进。一是认真组织落实政务村务公开,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积极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是继续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认真化解了各类矛盾,全年调解了各类纠纷60余件。
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一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责任制,着力强化安全监管和对各类隐患的排查整改,社会风险评估和公共应急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全镇安全态势平稳,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和各类刑事犯罪,善良、正义、和谐得到彰显,广大群众更有安全感;三是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真诚回复群众的合理诉求,实现了全年无群体性事件,全镇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对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领导,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征兵任务,民兵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审计、新闻、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统计、工商、物价等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增强,调查、气象、邮政、通讯等在镇域经济建设中作用日益明显。
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广泛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群策群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长期支持万寿发展的人大代表、退休老干部,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阶段性特征、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经济的路子还不够宽,思路还不够广,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够多;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特色不够明显;三是场镇建设相当滞后,设施功能不齐,城镇化水平低;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发展的压力巨大。五是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还不够到位,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这既是挑战也蕴含着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镇情,保持专注发展定力,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动向,抓住新机遇,促进新发展。
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方向,以做强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继续推进“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旅游活镇”四大战略,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认识新常态、把握新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万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农业增加值增长4.0%;工业总产值增长2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招商引资力争突破750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2023年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镇,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一是继续推进万寿酒业园区建设,力争引进1-2个酒业进驻园区,实现年产值突破5亿元;二是做好富民米业公司技改项目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三是抓好四川联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种植,做好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四是扶持古今食品、富又顺油茶等小微企业,从政策和项目上予以支持,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
二、继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水平
一是继续完善好建国、洞上村发展农户种植铁皮石斛100亩的后期建设;二是扩大青山村、洞上等村油茶种植;三是在杨寺村建辣椒种植基地100亩;四是继续在青山、鸿远、踏水发展川西麻鸭养殖,力争突破年出栏肉鸭600万只;五是继续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重点打造公路沿线水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建设5000亩;六是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三、抓好招商引资,促进旅游业发展。
立足万寿青山岭旅游资源优势,搞好规划设计,做好项目包装,以建设美丽新村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建设1个可容纳300—500人的养老公寓;建一个集餐饮、食宿、娱乐等为一体的星级农家乐;建一个多功能拓展培训中心。在乡村旅游上下功夫,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四、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升
万寿总体规划已获县政府批准,这将全面推动万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基础服务功能,加快万寿场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改善群众商贸交易条件,提升场镇品位,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好青山、建国、踏水村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小农水项目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配合县级部门做好赵化大桥的建设及相关工作。落实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村级公共维护体系建设。规划好2023年-202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好9个村的村级公共维护体系建设项目,为进一步夯实村级政权建设打好基础。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激发活力上见成效。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进城农民承包地、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全面深化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激活全镇发展动力。深化财税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不断强化税收征管。
七、认真落实帮扶责任制,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2023年,全镇扶贫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发展,坚持以增收减贫为核心,以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益为目标,直接瞄准贫困群体,抓好“三个”项目建设,做好“四项”重点工作,落实好“五项”保障措施,推动万寿经济快速发展。年内实现63户160人脱贫的目标。
八、以创建和谐社会为基础,狠抓社会治理和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实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重点地区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管理、社会组织自身管理”全覆盖。正确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深化信访源头防范和化解,加强不稳定因素的分析和研判,继续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制度,强化信访事项化解帮扶工作,加大重点信访案件办理推进的督查、通报和问责力度,严格信访工作考核逗硬;全面推行重大决策事项稳定风险评估,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着力加强重大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切实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深化平安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好“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机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积极配合人大主席团、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
九、以落实八项规定为核心,全面加强政府的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抓常、抓细、抓深。全镇党员干部都要作执行政治纪律和作风建设的示范者、带动者。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宗旨意识和自律意识,讲大局、讲政治、讲原则、守规矩,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我们将进一步的转作风提效能,树立服务型政府新形象。打铁还得自身硬,人民的期盼、发展的重任、竞争的态势,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政治新常态,形成工作新常态。依法行政,全力推动依法治镇,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坚持依法办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使领导干部依法行使权力成为新常态。科学施政,继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服务群众。高效服务,实现运行规范化,提高执行力,扎实解放思想,强化督查督办机制,确保政治清明、政令畅通、政策落实。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3年经济工作奋斗目标已经明确,我们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开放的胸怀、务实的作风,凝心聚力,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为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有序、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魅力万寿而努力奋斗!
篇三 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3950字
沈河区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年审自查报告
市教育督导室:
沈河区现有中小学校50所,其中,高中8所(完全中学3所、独立高中4所、民办公助高中1所);初中11所(公办初中9所、民办公助初中2所);小学2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61,758人,其中,小学31,580人,初中19,286人,高中10,652人,特殊教育学生240人。在职教职工5,579人,其中,小学2,557人,中学2,661人,直属单位277人,特殊教育84人。一线专任教师4,352人。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法定标准。
现有托幼园所117处,其中街办园所13处,驻区单位园所30处,教育办园3所,个体家托71处。省、市级幼儿园所15个,其中省级示范园所8所。在园幼儿9,800名,入园率94%。幼儿教师741名。教师专业达标率98%。
一年来,沈河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______义务教育法》、《______教育法》、《______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为重点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纳入了议事日程,对事关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亲自过问,定期召开区委书记、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素质教育工作的客观与具体指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听取教育部门的汇报,认真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全区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做好本次迎检工作,我区根据沈教督发[2023]13号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迎检工作。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区委、区人大汇报,并责成区教育局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计划,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一年来,我们以切实推进我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为重点,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树立了教育为本的观念,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努力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的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我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先、协调发展,为实现科教兴区战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执行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______义务教育法》、《___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
1、政府对教育拨款情况
2003年,政府财政收入46,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6.44%,政府对教育拨款18,7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68%。2023年政府财政收入55,420万元,比2003年增长19.98%,政府对教育拨款预算安排22,498万元,比2003年增长20%。
2、生均教育事业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233.58元,2023年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2,836.25元,2023年比2003年高27%;2003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2,113.93元,2023年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3,610.20元,2023年比2003年高71%。
3、生均公用经费执行情况
2003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332.84元,初中为236.30元。
2023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506.89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615.64元。
充足的资金保障使全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改善,为城区人口素质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情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高水平、高质量义务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双高普九”已经客观地成为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做好“双高普九”工作也就现实地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沈河区在抓“双高普九”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提出了“硬件要硬、软件要实、相互促进、均衡发展、首批挺进”的基本思路,富有成效地推动了“双高普九”工作的新局面。
1、推进“双高普九”的总体战略
本着“面向未来、优先考虑、适度超前、充分保障”的方针,我区主要采取了“系统规划全局,实施整体推进、建立“三导合一”工作体系,实施高效运行、立足“区情”、“校本”,实施“特色兴教”、加强开放交流,实施外脑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实施潜能激活”五个策略。以教育科学发展观,把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积极鼓励引导校长依法自主办学,追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富有特长的学校教师,创建富有特点的学校课程,造就富有个性的学生,最终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2、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的主要措施
区委、区政府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双高普九”工作从外延式规模发展向内涵式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建立领导及部门责任制度。成立了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每人包保一所学校,定期联系,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将“双高普九”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区内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分别从政策、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双高普九”提供支持。
二是加强督导,引导推进。重新修订《沈河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并将之作为新一轮督导评估的依据。运用具体指标,引导学校关注管理细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三是立足现状,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尽管我区已基本具备双高普九的达标要求,但我区仍然积极针对督导检查中掌握的基础资料,重点对目前存在的各项薄弱环节进行了充实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加大硬件投入,努力缩短差距。本着整体、优质、均衡的原则,结合全区中小学硬件建设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我区先后投入资金8,687,000元,紧急配备学生微机1,480台、教师微机1,289台;并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改善校校通网络等,极大的改善了我区现代化办学条件。
其次,提供政策倾斜,保证人员配备。针对我区四所薄弱初中的现状,我区制定了《对我区参与城区部分初中改革工作学校实行定点帮扶的意见》,建立了区内校际间定点帮扶制度。满族中学、九十四中学、九十中学、十八中学分别与八十二中学、育源中学、一六五中学、第七中学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并定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区教育局定期对学校间开展帮扶工作情况及工作档案资料进行监督检查,充分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继续加强骨干教师的选派和调入,不断提高学校骨干教师比例。截止到目前,我区已选派骨干教师28名。被选派教师除保持原关系及待遇不变外,还享受对口支援学校教职工福利待遇,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我区双高普九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并于今年11月18日在大连召开的“辽宁省推进普及义务教育‘双高片’工作暨评估验收现场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收到良好效果。
(三)组织落实课程改革工作及执行教学计划情况
推进课改深度,提升教育质量一直被列为我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2年我区全面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此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严格执行《沈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常规》,做好全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对中小学学科及课时的设定、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区主要通过课改工作会议、课改专题活动周及深入学校的专业引领等工作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重要变化,课改的深层问题如评价方式改革、校本课程开发等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
区里成立了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并下发了《沈河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坚持定期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以来,每年投资百万元实施新一轮课改培训,其中,2003年又增加投资50多万元,修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用教室。
2、形成区域性课改特色
以校本研修促进课改是我区课改工作的一个特色。通过下发《关于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辟“沈河校长话课改”论坛、组织“教育局局长与校长课改对话”、承办辽宁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经验交流现场会及东北三省九市区小学教研协作体第21届年会等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区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沈河教育信息网为依托,以国家级“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培训、研训一体管理机制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以信息化、交互式教师研训新模式的实践研究。创建了沈河教研网、沈河作文网、沈河科研网、沈河未来教育网等专题网站。
目前,区域性的校本研修正朝着自主性、实效性、个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3、充分发挥业务引领、服务作用
实施研训策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中广泛开展根基于课改实践的教师研训活动。抢先引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教师学校业务人员、中小学领导率先接受“头脑风暴”,目前已经培训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教师。
此外,我区还结合实施课题牵动策略、“课改联络员制”、“讲师团‘菜单’服务”、“教研员上课改研讨课”等新型工作方式,保证研训工作重心下移,充分满足基层学校需求,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
二、加强教育督导建设,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认真贯彻〈沈阳市教育督导条例〉,加强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今年3月,我区召开了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对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都做了具体规定。
(一)教育督导机构设置情况
1、沈河区早在2000年3月1日,就将原“沈河区教育督学室”更名为“沈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进一步明确了沈河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和职能定位。2000年6月12日正式挂牌。
2、沈河区符合《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和《通知》要求,教育督导职数和编制为:主任督学一名,正处级;办公室主任一名,正科级;督学4名,行政编;兼职督学14名,事业编(其中6名二线校级干部),共18名。
3、成立教育督导工作站。沈河区教育督导工作站是区教育督导室的派出机构,代表政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一年来的实践效果不错。全区两年可以完成一个督导周期。
篇四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自查报告3500字
今年以来,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国务院、省政府、_____市政府的指导下,以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为目标,扎实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_____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_____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_____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_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_____年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强化措施,统筹推进,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展深化公开领域,提高公开质量和实效,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加强研究部署,着力夯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础
(一)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部门。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20_____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考核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_____市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通知对今年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进行部署后,我市结合实际,下发了《_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_____年_____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梳理出十七条主要工作任务,为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整体推进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方向。
(二)规范信息发布,落实保密审查。重申严格执行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等保密审查规定,要求各单位把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与公文运转程序、信息发布程序有机结合,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由承办单位提出具体意见,经信息公开操作人员审查后,报信息公开负责领导审批,从源头上落实了保密审查。结合日常工作指导,对部分单位进行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落实情况检查,重点围绕保密审查制度建设、信息发布流程、公开平台管理等方面,既查台帐资料,又通过技术手段检查公开平台,杜绝失泄密事件发生。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人员素质。为促使行政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了解、掌握行政诉讼及政府信息公开领域必要的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水平和技能,推进全市依法行政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9月份举办的一次行政诉讼应诉及政府信息公开专题业务培训,使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掌握了相关政策,理清了工作思路,提升了业务水平。
二、加强公开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多渠道公开载体
坚持以政府网站为主平台,以政府公报、现场查阅点、新闻发布会以及政务微博等为辅助手段,着力搭建高效便捷、渠道多元的公开载体,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一)拓展提升平台功能。今年着重对公开平台页面进行了调整美化,将公众所关心的各类特色专栏如企业政策查询平台、阳光工程网、新闻发布会等链接集聚整合至首页,方便公众访问。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规范性公众平台,新增了公告栏以及整合了规范性文件意见征集栏目。
(三)借助政府公报发布信息。20_____年市政府公报《_____政务》共出版20期,均在_____市政府网站公布,每期印发近2000份,全部免费赠阅,发行范围包括:市级各部门、乡镇、街道、各行政村和社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产值3000万以上规模企业及档案馆、图书馆等主要公共场所。
(四)精心组织新闻发布会。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新闻发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发布工作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整合民生问题面对面网络访谈推出_____网络新闻发布会版块,为各镇(街道)、各单位定期进行网络新闻发布和网络访谈,开展网络新闻发布会6次,领导干部网络访谈6次,主动发布新闻,解读政策,回应公众,引导舆论。
(五)建立政务微博等新平台。建成了由_____发布引领,各镇(街道)、各部门等101家单位入驻的_____政务微博发布厅,合计收听人数超过30万,全年合计发布信息超过8万条次。_____发布发表博文3198条,网民评论4793条、转发_____988条,粉丝量19万。建设运行了民e通_____网络民生服务平台,实施了《_____市网络民生服务工作监督考核办法》,平台已有用户注册数463个,网民总发帖量_____63条,帖文总回复1095条,接受网友投诉、咨询、建议共355条,部门回复343条。
三、突出重点领域,着力深化公开内容
据初步统计,至今我市在信息公开平台上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694条,其中市本级主动公开3876条。在重点领域主动公开方面,突出抓了以下五方面:
(三)推进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一是深化征地拆迁信息,重点公开土地征收审批结果,方便公众查询征地批复、范围、补偿、安置等相关信息。进一步将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信息公开,在征收范围内公开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向被征收人公开征收房屋调查结果、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情况,实行阳光征收。二是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及时全面向社会公开住房保障年度目标任务、开竣工项目情况、房源分配情况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监督电话等,方便群众监督和查询。加强房源分配阳光操作,实行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强化后续跟踪监管,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及时予以清退。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和环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所有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均在_____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公布,充分保证所有愿意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潜在供应商都能及时的、机会均等的获取信息。切实保证所有程序、环节公开,使每个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供应商都清楚如何获取采购文件,明白文件编制要求、开标、评标的程序,所有中标结果也均都在网上公告,接受全社会监督。
(四)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公开。重点推进中小学校招生信息公开,涉及中小学、高中招生入学政策文件在7月底前全部出台并向社会公布,并做好政策解读,将有关政策文件和解读内容及时在网站、媒体上公布。针对中小学招生工作,市教育局组织了一期在线访谈,教育局领导与市民进行面对面交流,为进一步做好招生咨询服务工作,积极回应广大网友关心的招生入学热点问题,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及时准确地了解我市中小学招生政策。
四、进一步加强依申请公开工作
(二)规范依申请公开。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通过举办行政诉讼应诉及政府信息公开专题业务培训,提高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制定依申请公开答复格式标准文本。针对依申请公开答复不规范、不及时以及信息公开类复议诉讼案件败诉率高的情况,于今年初在_____大市范围内率先制定了依申请公开答复文本格式并下发执行,进一步规范了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程序,降低了败诉风险。三是重视协调会商制度。对依申请公开中存在的情况复杂或者可能涉及三安全一稳定、二秘密一隐私等疑难问题,建立由受理行政机关牵头,政府办公室、法制办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商制度,并邀请法院提前介入,对申请内容是否明确、信息是否应当公开和如何公开、公开后可能带来的影响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确保答复依法有据、严谨规范、慎重稳妥。
回顾过去一年,我市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单位领导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意识尚未真正确立,公开政府信息的紧迫感、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主动公开信息的质量还不够高。各单位公开信息主要还是集中在政务动态类信息,政策解读、办事服务类信息更新数量明显偏少;三是信息公开人员力量不足。各单位虽然指定了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但人员变动过于频繁,工作交接中欠缺沟通,严重削弱了政府信息公开队伍的稳定性,信息公开工作缺乏延续性。
2023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针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市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国务院、省、_____市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总要求,梳理依法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细化分类、规范表述,特别要做好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征地拆迁补偿、财政资金使用和三公经费、环境保护、城建规划等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使信息公开内容更加满足群众的需要。
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程序,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保密审查机制、监督和考核机制,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完善以政府机关门户网站为主阵地的信息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网站栏目,充实网站功能,强化动态更新,为群众能够第一时间,充分全面地了解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篇五 2023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2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3年,在___、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59万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4亿元、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万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6983亿元、增长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8亿美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0元,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3.66%;人口自然增长率7.8‰;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三比一看”,落实“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推进机制,巩固经济基本面。扩大有效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587亿元,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7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比年度计划增加700亿元以上。增强消费拉动,信息消费增长18%,旅游总收入增长16%,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培育。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1%,企业直接融资2920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二)加大力度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优化存量、创造增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注重技改提升,全省技改投资4550亿元、增长18%,“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有力推进,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注重优选龙头项目,京东方面板、联芯国际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重大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注重搭建平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专利授权量增长62.8%,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第十三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总投资1488亿元,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获批建设。
(三)惠农富农强基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7%,粮食总产量661万吨。“一区两园”建成现代农业项目300个,新建各类温室大棚11.5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30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84亿元,带动357万农户增收。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实施精准扶贫,深化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持续实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8万户,20万人实现脱贫。
(四)创新机制添活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三张清单”公布运行,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14项,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保留30项,全省8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省直部门数据、信息中心实现整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省新登记企业数增长27.3%。放宽市场准入,民间投资增长17.2%,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3%。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23个,引入社会资本239亿元。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运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扩大开放增优势,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39项,126项创新举措中49项为全国首创,新业态加快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5%,新增对外投资增长2.7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福州上线运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闽台贸易额695亿元,实际利用台资13.1亿美元、增长10.3%。第七届海峡论坛取得新成效。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台胞往来大陆实现免签注,大陆首张电子台胞证在福州签发,龙岩成为我省第5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平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境营造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闽港闽澳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侨务和外事工作服务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完善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加强出口信保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模式全覆盖,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城乡统筹促协调,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福州、厦门、平潭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开展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厦门等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厦漳泉通信资费实现同城化。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永安、邵武新增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新进展。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有效实施,城市景观整治、“五千”工程顺利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七)持之以恒抓环保,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为94%。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化城市道路、施工等扬尘综合整治,九市一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别居第2位、第6位。漳州市区2023家胶合板污染企业全面整治到位。南平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年度考核。推进“四绿”工程,造林绿化166.8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60万亩。
篇六 政府工作人员年终总结报告1700字
日子在悄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时间的匆匆。今年10月中旬,我来到镇人民政府工作。近3个月以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洗礼下,在单位领导以及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较快地适应了单位的生活,并积极投入到养老保险这份工作中。回顾这段时间,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汲取了不少工作经验,完善提高了自己。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将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生活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
时代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在随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要适应工作需要,的方式就是不断地加强学习。首先,我认真学习了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精神,深刻意识到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实践,指导自己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指导自己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大趋势,弄清自己工作的目标、方向和任务,紧跟时代潮流,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最后,努力学习并掌握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掉队、不落伍,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了能够更好的接受党的教育,紧紧跟随党的前进步伐,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参加工作后我已经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二、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这段时间以来,我逐渐形成了“为人民服务,办公室无小事”的思想,尽职尽责,努力工作。首先是熟悉本职工作,进入角色。由于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对政府的方方面面还缺乏应有的了解,尤其是对养老保险本职工作缺乏专业知识,而办公室工作又涉及到政府整个工作的各个方面,所以我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基本镇情的了解,强化了对养老保险基本常识的储备,并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了各类办公系统软件的准确操作,使自己能够早日胜任工作。其次是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办公室是政府各级机关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因此,做好办公室工作,接待好每一位来访人员,准确、细心、热心接好每一次电话并及时记录,对全镇工作的正常运转都起着重要作用。然后,态度决定一切。对领导交办的事情要认真对待,及时办理,不拖延、不误事、不敷衍;对同事需要自己办的事,只要都是为人民服务,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不做样子,尽力配合。最后是注意形象。办公室是政府机关的窗口,所以无论是接个电话还是迎来送往,我都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因自己的过失而影响到整个机关的形象。
三、端正作风,摆正位置
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有勤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工作。服从领导分工,不计得失、不挑轻重。对工作上的事,只注轻重缓急,不分厚此薄彼,任何工作都力求用最少的时间,尽自己的努力做到自己的。在生活中,坚持正直、谦虚、朴实的生活作风,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以诚待人,踏实做事,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相处的尺与度的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四、存在问题
通过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我清醒地看到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
1、对养老保险工作依然缺乏了解,对国家相应出台的规章政策缺乏系统性、有针对性的学习,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2、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对一些事情的处理还不太妥当,更不能及时提出一套可行性解决方案;
3、由于学习不够,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够,一些常用办公软件应用不够娴熟,技巧不够掌握,导致工作中有时会感觉力不从心;
4、以前在学校的一些办事方式需要及时改正,工作方法上还有待改进。
在参加工作的这段时间,领导对工作的责任心,对来访群众的热心,对下属的关心,作为一种正能量,深刻的影响着我、帮助着我,使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的挑战。所存在的这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努力加以改进提高,争取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篇七 陕西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46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全年的严峻形势,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全省经济继续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完成生产总值1.77万亿元,增长9.7%。地方财政收入1890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4366元和7932元,增长9%和11.8%。城镇登记失业率3.41%,物价上涨1.6%,明显低于控制目标。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3%,四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计划。
(一)紧扣稳增长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经济增长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一是两次出台稳产促销保市场十项综合举措,重点抓煤炭绿色外运通道、兰炭出省、增设油品销售网点、用电用气直接交易等,有效缓解了工业增长乏力状况,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3%,名列全国第五。二是狠抓项目建设考核,精简61%的省径投资核准事项,推出39个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改连续下滑态势,全年增长17.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1.1%,大西客专、西安地铁2号线南段、咸旬高速、汉中机场、李家河水库等项目建成投用,引汉济渭、东庄水库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三是紧紧围绕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强物价调控、培育消费新热点激活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四是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新增省径园区81个、高标准基本农田160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果肉菜蛋奶茶产销两旺,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二)围绕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优化结构,转型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我们在深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的同时,加快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支柱产业,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全球首套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和国内首个煤电铝镁合金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备受瞩目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如期量产,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兴1500万部手机项目开工,我省生产的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大飞机、新舟系列客机和无人机项目同步推进,全省非能源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3.4个百分点,12个行业中10个利润增长。我们以汉唐帝陵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等30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18.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我们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为契机,深入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启动建设20个省径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世界最大的自由锻造油压机、3d打印、智能输变电设备等项目的研制实现突破,2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合同成交额和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20%和9.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8%。
(三)抓住机遇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建设开局良好。一是对内对外交流全方位展开。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电影节、旅博会和第27届世佛联大会成功举办,第18届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合作周等活动更加务实,与中亚四国相关省州缔结友好关系。二是贸易便利化程度明显提升。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延安、渭南海关正式设立,通关合作机制拓展到内蒙古、广西,“长安号”实现常态运行,新开通4条国际航线,咸阳机场口岸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西安铁路口岸获批,西安成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三是“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推进。与中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地勘、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项目超过百个。全省引进内资4980亿元、外资41.8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13.5%。进出口总额增长36%,其中出口139.3亿美元,增长36.2%,外贸依存度继续提高。
(四)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可喜成绩。我们把进城农村居民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全面放开中小城市户籍,投资139.3亿元建设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3.4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1.59万套,其中棚改8.44万套,全省25.3万户群众乔迁新居,100.22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6.75万农民工子女免费就学。我们借力西咸新区获批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示范和出台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升城镇化质量,西咸新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西安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放,延安新区建设加快推进,28个县城过境公路改造和沿黄河公路建设全面实施,31个文化旅游名镇旅游收入达33.2亿元,榆林等地“多规合一”试点上升到国家层面,商洛入选全国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咸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我们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镇村改革、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陕南搬迁开工住房6万户、完工5.3万户,陕北开工4万户、完工3.2万户,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开工1.42万户、完工1.15万户,延安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卡成新型农村社区236个,114万人脱贫。
(五)针对突出问题实施铁腕治理,天蓝地绿水清逐步成为现实。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8.8万辆,率先实现国v油品供应覆盖全省,建成改造脱硫脱硝设施1317万千瓦,拆改燃煤锅炉2347台,关中地区煤炭消费出现负增长,工地扬尘得到控制,西安连续10个月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治污降霾初见成效。秦岭保护和“一河两江”治理力度明显加大,提前全面完成秦岭北麓西安段违法建筑整治任务,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氵河等支流污染排放达标,汉、丹江水质稳定在ⅱ、ⅲ类。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42个县的122个乡镇、872个行政村示范项目全面完成,受益群众超过130万人。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341.4万吨、3700万米,节约标准煤172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造林绿化497.6万亩,保护恢复湿地146万亩,退耕还林56万亩。
(六)按照兜底补短要求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就业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3.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6.05万人,大学生初次就业率达88.5%,转移农村劳动力696.3万人。二是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标准从最高80元提高到20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增加200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在全国率先减半缴费,统一提高了22个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高出国家标准30元。三是社会救助更加广泛。拨付救助资金近70亿元,实施医疗救助41.2万人次、临时救助16.6万户次,建设公益性公墓287个。四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公办幼儿园发展到2178所,毛入园率达96.9%。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162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大学区制改革全面铺开。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步伐加快,中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积极推进。营养改善计划在全国率先覆盖全省,惠及学生230.8万人。五是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延安医疗集团、宝鸡医疗联合体正式组建,172所县级公立医院与367所镇卫生院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定向为基层招聘的医学本科生已达3436名,市以上医疗单位全部实行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大病保障病种达到22种,省内异地就医和新疆、青海、海南跨省就医实现即时结算。六是计划生育、妇女儿童和老龄事业得到加强。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金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完善儿童福利机构25个,新建留守儿童成长家园21所。新增养老床位2.41万张,老年人床位拥有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千分点。七是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延安大剧院、省图书新馆等省径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一批市县文化体育场馆建成投用,电视剧《聂荣臻》等精品力作获得好评,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购买公共演出服务2100余场,新增广播电视户户通51万户。首次在省会之外举办省艺术节和省运会,7处遗迹和12个项目分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17届亚运会上创8金2铜最佳战绩。八是平安陕西建设不断加强。各类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6.9%,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明显加大,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
(七)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狠抓自身建设,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省政府班子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全面落实,各部门及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扩大到所有县区,压缩“三公”经费5.8亿元,因公出国出境人次下降16%,“文山会海”得到遏制,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875起、1235人,清理“吃空饷”944起。窗口单位普遍实行一站式审批和服务,县乡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全面建立,新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2500名,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我们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自觉接受省人大的监督,主动与省政协加强沟通,全面推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肃查处各种不当执法行为,全年向省人大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7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9件、政协提案798件。
(八)依靠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加快释放。我们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行政、经济、生态、农村、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在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强化社会治理方面迈出较大步伐。完成新一轮省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内设机构57个、编制632名,实行了省径事业单位分类。全面推进市县、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普遍设立“五办三站”和食品药品监管所,撤并乡镇195个、行政村9801个。取消下放省径审批事项556项、精简幅度达52.7%,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制度,清理规范涉企行政收费22项。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水、电、气价格改革步伐加快,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积极推进金融改革,秦农银行和西北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获准组建,省内贷款增速高出全国2.6个百分点。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了市场活力,全省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0.25万户,增长34.68%,组建了新华出版、航空产业等企业集团,新增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3户企业成功上市,20家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省属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名列全国第四。
过去一年,我省国防动员、人才、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地震、气象、测绘、档案等领域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和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驻陕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陕西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一些深层次矛盾。主要是:受资源环境约束,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仍显不足,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距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是长期任务。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新常态下我省发展的基本遵循和20__年主要指标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新常态的发展必然,也是今后工作的基本遵循。
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挑战与机遇同在。我们必须承受实际增长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的压力,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式粗放发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全省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与许多东部已解决问题集中显现的压力。但机遇更加难得,我们有信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信心来自,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和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将获得更多支持;信心来自,中央赋予陕西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例等重大使命,陕西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信心来自,我们及早按“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原则调整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带动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信心来自,在各省区共同遭遇“三期叠加”阵痛背景下,陕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特别是全国居中的区位优势极大拓展了经济版图,完全有条件实现后来居上。
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运用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创“三个陕西”建设新局面。要不断深化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优势骨干产业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并举,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开放,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增长动力;严守生态红线,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持续改善民生,兜住底线、完善制度、推进普惠,使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幸福安康。
20__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统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左右,cpi控制在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0.5%、1.5%、1.5%和6%。需要说明的是,新常态下的发展目标,是一个预期性、区间性、引领性目标。特别是经济增速按高于国家两到三个百分点安排,既是促就业、保民生的刚性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既是凝聚发展信心的需要,也符合多年来增速领先全国的实际,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切实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在新常态下创造更为辉煌的成就!
三、20__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摆在首位
稳定优势骨干行业产销与培育新支柱产业同步发力,加快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进一步落实煤炭和兰炭出省销售、重大装备首台风险补偿、建材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对接、企业用电用气直供等产销衔接政策。在稳步增加一次能源产能的同时,支持煤制芳烃、甲醇制烯烃和煤制油项目,促进高端化工加速成长。发挥闪存与智能终端、混合动力汽车与新能源电池、干支线飞机与无人机、生物疫苗等重大项目的牵引作用,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打造具有一流水准的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尽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新支柱为目标,继续抓好30个重大文化项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构建制造业、大宗商品、农产品和保税四大物流体系,促进文化、物流、会展、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现代服务业增长9%左右,其中文化产业增长25%以上。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整体质量保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紧盯国家政策取向,以我为主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降低准入门槛,推广ppp模式,落实项目质量评估和目标考核制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万亿元,增长20%左右。确保西合复线、沣河综合治理、铜黄高速二通道、西咸北环线等项目建成投用,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力促关中城际铁路、吴定高速、安康新机场、斗门水库、渭南热电联产、陕北至潍坊输电线路、四医大综合园区等一批项目按期开工。进一步加快西包客专、西安地铁、沿黄河公路、延安新机场、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陕北黄河引水、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电力外送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前期进度。要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当期增长,增添发展后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抓好粮食主产县、旱作高产县和整镇连片现代粮食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整县果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肉蛋奶生产重点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茶叶、干果和木本油料等产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600万亩,总产1150万吨。开展耕地质量测定和建档工作,推广精确施肥、节水灌溉、绿色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实行农机分类补贴,新增基本农田50万亩、节水灌溉80万亩、陕北治沟造地8万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让广大农民放手闯市场、放心去创业。
踞持把着力点放在增加群众收入和培育消费新业态上,千方百计激活消费需求。坚决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联动机制,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适时发布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健全兼顾各类人员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今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13%左右,我们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依靠市场力量创新消费业态。加快建设国家信息网络和大数据骨干项目,积极引进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大发展。结合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和保护古村落,支持民俗体验、观光农业和农家乐、自驾游等特色休闲消费加快发展。争取揩我省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产业试点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医疗、养老机构融合发展。实行公租房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限价商品房并轨,出台收购商品房补充保障房政策,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为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营造良好环境。
眶紧围绕结构调整方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一是发展多种形式创新平台。大力支持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建设,积极复制西安光机所科技创新机制,总结推广延长模式,完善六所工研院运行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二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建设20个中试基地,全力推进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的应用,尽快突破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脱节的瓶颈制约。三是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深入实施“千亿百项”技改和军民结合“双百”工程,提升有色、食品、纺织、钢铁、水泥等行业水平,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军工民企有机融合。四是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争取设立关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各市创办国家级高新区和科技园。做大科技风险投资基金规模,继续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业务,探索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更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积极借鉴中关村实行的股权激励、销售收入提成、成果处置收益等分配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激情。
(二)坚持不懈地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红利
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负面清单”方式明确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范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金融、石油、公用事业等领域。实施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和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文化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土地、电力、天然气、水等要素市场卡设,修订政府定价目录,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通过整合专项资金、实施“拨改投”等方式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组建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取得突破,加快省内银行“走出去”步伐。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以简政放权和强化市场距管为重点,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精简省径行政许可项目,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行保留审批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积极进行商事制度改革,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试行“三证合一”,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健全社会信用、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体系,建立谁许可、谁监管责任清单。深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对计划单列市的支持力度,完善省直管县管理体制,加快实施镇村综合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镇级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抓好不动产登记工作。
以提升综合治理水平为重点,切实搞好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加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搞好食品药品监管基层队伍建设,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改革,加强监管和第三方评估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做好第九次村委会换届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防控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陕西建设,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平安生活。
(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统筹推进招商引资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实行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进一步放宽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搞好陕韩产业合作园区、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中国-中亚经济合作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中国与新加坡政府合作项目落户,全面实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区域协作规划。加强与中亚国家和澳大利亚等国在资源勘探、开发领域的合作,加快页岩气开发步伐,鼓励装备制造、航空、汽车、电子信息领域骨干企业与外商共建产业园区,支持杨凌建立“一带一路”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和在国外实施节水农业、良种繁育、生物工程项目,引导建材、食品、纺织、水泥、光伏企业到中亚国家释放产能。用足用活出口退税政策,巩固果汁、重型货车、石油钻采设备等优势产品地位,扩大电子信息产品、飞机及零部件出口份额,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狠抓陕粤港澳等重大招商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引进内资5400亿元,进出口突破300亿美元,其中出口150亿美元。
咎续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积极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新模式。以西安海关获准复制上海自贸区制度为契机,加快构建公平、统一、高效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加工、物流、结算等领域与世界接轨,扎实做好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筹建申报工作。围绕大通关加强与口岸城市的合作,支持宝鸡申报高新综合保税区,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航空城和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组建中亚五国能源交易平台,增开国际航线和货运班机,提升“长安号”营运能力,促进陆空运输一体化和交通、物流、信息设施互联互通。争取国家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支持西安申报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
盔一步健全各种合作沟通机制,大力开展全方位的国际交流往来。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机制,推动各国在陕设立领事机构,争取与更多国家建立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举办首届上合组织成员国商品交易会,开展西安·泉州“一带一路”起点对话,办好西洽会暨丝博会、农高会、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孙思邈医药文化节等活动。支持西安交大、西北大学等校与中亚国家国立大学联合办学或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加快建设中亚教育培训基地,把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教育合作不断引向深入。深化国际文化旅游合作,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进一步提升陕西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努力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新范例
积极创新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逐步建立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住房保障体系,审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企业缴费责任,落实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民工参加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比例,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常住人口中的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教育发展规划,未能进入公办学校的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予以保障,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高考。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设立农民工培训基地,健全常态化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和督查机制。建立以常住人口为重要因素安排省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规范发展城投基金。
踞决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一是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和开发强度。指导各市县制定修编相关规划,全面启动建制镇规划编制工作,在榆林和富平、石泉等地进行“多规合一”试点,在西安、宝鸡、汉中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二是在继续完善“一市一策”基础上更加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省市共建大西安力度,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大胆探索,理顺体制机制,加快项目建设,高水平推进各项工作。支持宝鸡、榆林、汉中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继续抓好43个重点县城、35个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入住率为重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抓紧完善在建项目综合服务设施,新建项目更加注重选址宜居性,建成项目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全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6.3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87万户,出台棚户区改造规划,年内改造26.77万套。统筹建设其他市政设施,增强电力、给排水、供热、通信保障能力,加快县城过境公路改造进度,健全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积极发展立体停车场,合理布局公益性菜市场和便民超市。四是积极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使用等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和各项社会活动,尤其要解决好居民关切的交通拥堵、市容不整、公共空间少、服务盲点多等突出问题。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咎续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创新,努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美丽乡村、移民搬迁、精准扶贫、小村并大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就近享受城镇生活。全年完成避灾扶贫移民搬迁11万户、40万人,其中陕南6万户、20余万人,陕北4万户、16万人,秦岭北麓和渭北旱塬1万户、4万人,实现100万人脱贫。进一步推进42个县和21个镇的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编制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整治工作,抓紧实施新一轮电网改造工程,新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解决2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探索为农村规模社区选派专职工作人员,全面完成10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
(五)以更大的耐心、定力和步伐解决环境问题
俊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力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大力推广煤炭清洁利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全面推行超净排放、热电联产、脱硝除尘技术,实施“两个一百亿”天然气利用工程,以西安周边100公里无煤化为目标有序拆改城区燃煤锅炉。切实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年内全部淘汰关中地区20__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全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0万辆,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强化对工地、道路扬尘的日常监管,关中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以上,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建立省径及关中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体系,提早应对极端不利天气下的雾霾污染。
以秦岭保护和渭河整治为重点,深入推进大生态建设。切实落实秦岭保护条例,进一步健全保护管理机制,把整治乱批乱建、违法采石开矿工作向秦岭深处延伸,建设好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完善省内联动、跨省合作机制,坚持断面监测月考核、季评比和定期公布制度,启动新一轮渭河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渭河治理和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系统规划关中水系,统筹实施堤防、蓄滞洪区、湿地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汉江、丹江综合整治,建立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积极落实跨省对口协作项目,努力争取国家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的政策支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搞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建设“百万亩森林”和“百万亩湿地”,积极申报红碱淖国家自然保护区。加强煤炭采空区、塌陷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尾矿库综合整治,实施土壤治理修复示范工程,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
充分发挥结构调整的倒逼作用,进一步节约资源和降低消耗。严格落实环境准入、资源环境总量控制、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等制度,全面推进节地节水节能。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从数量质量两方面守住耕地红线。坚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控制”。扎实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坚决淘汰未达标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企业和10万千瓦以下燃煤小火电,全年淘汰落后产能64万吨,节约标准煤18.9万吨。支持安康和周至、志丹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支持商洛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制定支持政策,建立全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机制。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六)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大学生见习制度,积极增加公益性岗位,向困难群众提供免费职业教育,适度放宽创业促就业个人小额贷款额度和贴息年限。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0%,转移农村劳动力590万人。
咎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五保合一”试点,推进工伤保险全覆盖,继续做好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围绕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强化社会救助体系,改进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政策,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发展。统筹提高十余类社保对象待遇,包括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最低标准和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优抚对象、城乡低保、临时救助补助标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更多困难群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学前一年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生均每年1300元,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150所。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全面推行学区制改革和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中职教育规模化实用化发展步伐,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切实加强特殊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着力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改革,全力推进一市十县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继续实施“三万工程”,加快西北医科大学建设步伐,支持铜川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办学。鼓励妇幼保健和计生技术资源深度融合,启动孕产妇系统保健基本项目,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有序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在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级评审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要通过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居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第11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筹备工作,抓紧演出场馆建设,尽快落实一市一精品创作计划和演出单位任务,推动省图书新馆、省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加快建设市县文化体育场馆,全面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制定实施全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全面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狂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年,我们要结合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持续打好作风建设这场硬仗,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要严格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厘清权力边界,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及时公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事项,坚决杜绝法外设权。在继续简政放权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公共服务、市场距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切实解决好与群众直接相关的食品安全、市政管理、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要努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进一步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切实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机制,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加快完善政府规章制定程序,扩大法制机构和第三方起草法规、规章的数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政府立法途径,坚决杜绝部门利益法律化现象。
要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各级政府事权合理配置执法力量,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坚决查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行为。严格执行首问负责、按期办结、督查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行政效能进行评估,大力倡导敢于担当、埋头苦干、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要不断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自觉接受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报告工作和联系沟通制度,及时办理各项意见和建议。强化政府内部的制约与监督,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切实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加快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实行政务公开,重点做好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等方面的信息公开,高度重视对网络舆情的回应,广泛开展公民进政府和大学生见习活动。按照守纪律、讲规矩的要求,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规范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出境管理和“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以实际行动赢得全省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驻陕部队和武警官兵为陕西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和全省人民,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一如既往地支持部队建设,进一步搞好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工作,深入进行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满腔热忱地解决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各位代表!发展充满希望,未来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___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在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征程上,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篇八 2023年县政府换届工作报告133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全县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___”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过去的五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综合实力再上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XX年的26.6:52.5:20.9调整为17.3:65.1:17.6,一产比重下降9.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2.6个百分点,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2.8亿元,是XX年的2.3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6亿元,是XX年的3.6倍;完成财政总收入6.44亿元,是XX年的3.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均是XX年的3.3倍。先后获得“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先进县”等称号,XX年、XX年两次荣获“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
——过去的五年,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主导产业日渐壮大。五年来,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以纺织、新材料、竹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纺织产业异军突起,纺纱生产规模接近150万锭,纺织产业延伸的关键项目——印染集控区成功获批,园区污水处理厂正抓紧建设,被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竹加工产业逐步整合升级,龙头企业实力大为增强,被命名为“江西省竹加工产业基地”;以碳素、玻纤、硅晶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正蓄势待发。到XX年底,园区落户企业达到172家,主营业务收入140.2亿元,是XX年的4.5倍;实现税收2.41亿元,是XX年的7.2倍,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省重点工业园区”、“省级首批生态工业园区”、“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旅游开发稳步推进,完成了全县旅游业总体策划,投资1.5亿元的百丈寺即将开光,仰天峡漂流正式营运,成功举办了华林旅游文化节,天工开物森林公园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萝卜潭景区有望成功收回,九仙温泉正致力招商开发。农业产业化成果喜人,30万亩绿色大米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粮食产量连续七年实现增产,XX年突破6亿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先进县”;丰产毛竹林基地发展到12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初步形成了奉上公路“林苗一体化”百里长廊;猕猴桃产业与新西兰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全县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达4家,有31个品牌分别获得江西名牌、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过去的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完成农村税费、林权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涉农改革,稳步推进企业改制、财政税收、文化教育体制等各项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累计利用市外资金77.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被评为“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引进省外资金先进县”;XX年完成外贸出口3189万美元,是XX年的7.1倍。大力改善投资硬环境。工业园区新增面积3平方公里,产业承载平台进一步拓展;昌铜高速公路全线开工,__至南昌段可望年底通车;赤田22万伏变电站投入运行,港头11万伏变电站提前建成;3万吨自来水厂全面竣工,扩建工程正快速实施。全力提升发展软环境。累计报批用地7400多亩,盘活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3575亩;加大金融工作力度,为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融资3.43亿元,帮助企业融资46.5亿元;帮助企业招工2.8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用地、融资、用工等瓶颈制约。争取获得了3000万美元以下外资企业审批权,组建了国家外汇管理局__支局、海关__联络处,成功获批为商务部企业进出口经营备案权下放县,外向型经济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连续两届被评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
——过去的五年,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城镇化率达44.16%,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绿地率达42.1%。“一河两岸、五桥四区”的城市新格局初步形成,“五纵八横”的城市主干道系统日趋完善。华林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区天然气主管网、城北汽车新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竣工;天工大道、金沙湾开发、县委党校、老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省级“卫生城”,荣获“创建省级文明城先进单位”、“首批江西人居环境范例奖”。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现“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交通状况极大改善;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完成新农村建设点255个,累计投入资金达1.02亿元;解决了7.7万农民喝干净水问题,完成了89座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成功争取到一定三年的“全国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实施土地开发整理2.82万亩,新增耕地4070亩;建设标准粮田3.45万亩、高标准农田1.2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63万亩,农业抗灾夺丰收能力有效提高,屡获省市表彰。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多次成为全省参观示范点,荣获“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全省农村生态建设先进县”,柳溪乡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上富镇、澡溪乡、百丈山管委会获评省级生态乡镇。全面完成减排任务。城区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水质和城市地表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过去的五年,民生保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加大民生事业财政投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倍。着力加强城乡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75万人,1.9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或创业。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0%以上,共有28万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低保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连续5年逐步提高,1.67万名城乡困难群众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着力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新建保障性住房1700套,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从XX年开始,累计发放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近600万元。着力解决老有所养问题,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五年增加,新建、改建敬老院18所,“星级管理”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5元,比XX年增加了6169元,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44元,比XX年增加了2407元,年均增长10.2%。
——过去的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氛围日渐浓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资金5.67亿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建校舍23.6万平方米,新建了__二中,创办了__四小,城南小学即将投入使用。普通高考“二本”上线人数逐年增长,清华、复旦等名校的录取实现新的突破,冶城职校“三校生”对口高考成绩稳居全省前列,县二中被评为“全省首批素质教育示范学校”,XX年教育工作顺利通过省综合督导评估,进入全省教育工作优秀县行列。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点建设,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项目,新建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第二中医院,改扩建了县中医院,全县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累计争取科技经费1689万元。大力推进文体事业。扎实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工建设乡镇文化站13个,干洲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奇石街被评为“江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获江西省首届“十佳人文魅力县”称号。成功承办了全国摩托艇精英赛暨艺术滑水表演赛、第三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__赛段比赛等大型赛事,在全省第十二、十三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总数位居全市前茅。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文明、平安的社区氛围日益形成。人口计生服务奋力争先,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食品药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信访形势保持平稳。切实加强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被评为“XX—XX年全省森林防火先进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安保工作,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安全感测评位居全省前列,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民主法制进程加快,行政能力明显提升。推进依法行政。出台了《关于加强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政府决策、审批、执法、监督等系列行为。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许可,削减行政审批,推行“一站式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县政府门户网站荣获“全省县级十大优秀政务网站”称号。坚持民主决策。特别是对“三重一大”问题,始终坚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召开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坚持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59件,办结率达100%。提高行政效能。认真开展“创业服务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坚持廉洁从政。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
此外,审计、统计、广电、网络、工会、物价、工商、残联、档案、通讯、石油、烟草、邮政、质监、气象、史志、新华书店、老龄、扶贫、保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其他社会事业和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有新进步,呈现新面貌。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__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步伐更加坚实,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县人武部、驻奉消防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省市驻奉单位,向在__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向关心、支持__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有着最深的体会:
第一,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五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优势,完善发展思路,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作为强县之基,凝心聚力打造工业园区平台,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协调推进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五年来,我们把实现人民生活的安康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民心、察民情、顺民意,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人民群众。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谋大事,干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第三,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强化把握趋势、善于操作的能力。五年来,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全力化解金融危机冲击、宏观调控变化和雨雪冰冻、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致力培植财源、强化征管,壮大了现有财力;致力向上争资、扩大融资,缓解了资金压力;致力强化收储、争抢指标,破解了用地难题,为承接产业转移、培植产业支柱、推进项目落地、加快城镇建设提供了要素保障,赢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实践证明,越是在形势复杂和发展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察大势、善操作的本领,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在政策调整中争抢先机,将我们的事业一步步扎实推向前进。
第四,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弘扬雷厉风行、攻坚克难的作风。五年来,我们坚持在县委领导下开展政府工作,认真落实县委确立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雷厉风行,攻坚克难,一抓到底,全力推进了一大批工业、商贸、城建、旅游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将赶超发展的举措一件件落到实处。事实证明,只有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才能打开局面;只有环环相扣,步步主动,才能务实推进;只有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才能有效落实。
成绩值得肯定,头脑务必清醒。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清楚地知道,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仍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规模较小,工业支柱还不强、链条还不完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所占比重偏低,城市建设管理及旅游商贸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加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发展环境还不优,少数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行政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举措
今后五年,是__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__加速崛起、进位赶超的攻坚时期。能否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能否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能否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压力巨大、面对的考验严峻。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__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按照县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科技兴业、绿色崛起、进位赶超的理念,深入实施“工业大提速、城镇大变样、农业大发展、旅游大突破、社会大和谐”发展战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同舟共济,务实进取,积极作为,高效落实,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力争迈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
根据这一思路,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力争总量比XX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500美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财政总收入超过1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比XX年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达到16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9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上升,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态势更加强劲。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稳步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低生育水平更加稳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文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进步。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达到6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提升。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住条件持续改善。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壮大,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各位代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动摇,就一定能在“十二五”期间有新的更大作为;只要全县上下进一步凝神聚力,务实奋进,我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关键的步伐,一个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继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农村欣欣向荣,城市蓬勃发展的和谐__,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设更为稳固的工业支柱
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完成纺织、竹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金属加工及非金属加工等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科学规划指导产业发展布局。合理设置不同的产业功能区,引导不同产业、相同产业的不同生产环节相对独立、尽量集中,形成互为关联、互不干扰的产业分布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要求,提高入园“绿色门槛”,坚决禁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两高一低”企业入园。
加速延伸产业链条。以最强的紧迫感、最大的工作力度加快产业上下游项目的引进速度,确保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布满5—8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提升产业聚集效应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力争到2023年,形成较为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条,印染集控区全面建成,全县涤纶短纤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纺纱生产规模突破200万锭,年织布和印染10亿米,年产针织服装4亿件,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税收3.5亿元以上,成为县域经济的第一产业支柱;竹加工产业中的重竹产品、竹纤维制品、竹化工产品的比重大幅提高,基本完成竹产业的升级转型,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1.5亿元以上;玻纤、碳素、硅晶等新材料产业的精深加工链条得到延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税收2.5亿元,真正把__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纺织产业基地、中国新兴竹产业基地、成长最快的全省新型材料生产基地。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速推进“一园两区”建设,不断拓宽园区发展空间,完善水、电、路、气、通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加快园区商贸、宾招、娱乐和医疗、教育等设施建设,提供相对配套的生活条件。全力破解用地、融资和用工等难题,加速推进新签项目落地,促进投产企业达产达标。力争到 “十二五”期末,工业园“一园两区”建成面积达18平方公里,入园项目总数达到300个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实现税收超10亿元,吸纳就业5万人。
加快发展乡镇工业。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增强乡镇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大力引导扶持乡镇围绕工业园区发展工业经济,有选择地发展乡镇工业小区,大幅提高乡镇经济总量,增加税收收入。到2023年,力争全县所有乡镇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元,其中收入过亿元乡镇达4个,收入过5000万元乡镇达6个。
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以建设创新型__为抓手,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加快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成果应用。“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育1—2个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8—10个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力争到2023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
(二)建设环境优美的宜居城镇
强化规划编制与管理。继续强化城镇建设规划的龙头作用,加快规划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县城XX—2030年22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修编、报批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信等地下管网规划;完成城区商业网点、社区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4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3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控制性详规编制;抓好天工大道两侧、文体艺术中心周边等重点区域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各乡镇总规修编工作,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发展。充分发挥县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委员的作用,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加强建设审查把关,促进建筑风格的整体协调统一,提高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和建筑品位。加大规划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建设,杜绝不报而建、先建后报、先建后补、边规划边建设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镇扩容步伐。抢抓国家扶持小城镇建设和高速公路通车的机遇,加快推进县城和集镇建设,扩大城镇容量。按“东进北扩,完善西南”的思路,继续拉开县城框架,着力推进城东新区开发建设。抓好上富、干洲等重点集镇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集镇新区,尽快改变集镇面貌。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落户,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力争2023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7万。
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以“3579”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完成天工大道、崇贤大道、通化大道、龙山大道、滨河东路、华林大道、校前大道、济美路、九天阁路等城市路网建设,推进文体艺术中心、防汛指挥大楼、环境监测和监察执法大楼、档案馆和岐山公园、狮山公园、九天阁水上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完成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形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城市新格局。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城镇管理运行机制,打造文明、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区绿化工程,确保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广告招贴、市场秩序的监管,努力杜绝乱丢乱扔和违章经营、占道经营等现象的发生,维护好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基本完成老城区小街小巷的改造,加快完善各类市政设施。以适度超前的眼光,加强城市停车场所规划建设,打造良好的城区交通秩序。进一步加强歌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监管,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
(三)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
壮大农业产业基地。坚持用现代化技术提升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实施好优质米、毛竹、花卉苗木、猕猴桃、油茶等高产基地建设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观光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力争到2023年,全县规模以上涉农企业发展到6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
大力推进水利建设。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巨石垅、十里乡、洪山等4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力争启动控制性枢纽工程甘坊大型水库建设。实施主要圩堤治理,启动香干左堤、黄沙港堤和赤田港堤加固工程,继续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使县城达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标准。大力实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完善灌溉排涝系统,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步伐,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全县饮用水安全问题。
加快完善交通体系。着力提高农村公路等级,改造县乡道砂石路,加快推进乡际公路、乡村公路改造和连通工程,重点建设连接九仙至百丈的“九百公路”,形成山区乡镇交通环线。启动组级公路改造、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城乡公交一体化。力争到2023年全面实现县乡公路硬化、市养公路达到等级公路的目标,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以省养、市养公路为支架,覆盖县、乡、村、组四级的较高等级公路交通网络。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联村整片推进模式,按照 “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标准,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县60%以上村庄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努力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村,使全县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大力繁荣城乡服务业
狠抓旅游开发。加快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打造百丈禅修小镇、太极九仙温泉度假村、禅林竹海度假村、越王山云顶小镇、华林书院、天工开物村、仰山漂流、萝卜潭、潦河奇石街九大旅游项目,推进大型休闲度假设施、乡村旅游“天工开物”工程、山野汽车露营地、户外运动基地四大旅游工程建设,实现__旅游业的整体开发。开拓旅游市场,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推动__与周边县市旅游一体化。力争到2023年,全县4a级景区达到3家以上,旅游接待量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
发展商贸流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经销等现代商贸流通形式,抓好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城南农贸市场、再生资源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一批有较强集散能力和服务功能的专业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和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集聚,继续鼓励和支持异地金融机构入驻__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办金融业务。加强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小额信贷,加快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各银行机构以扩大信贷规模为重点,多层次、全方位推进银企对接,大力开展信贷营销活动,力争每年新增信贷资金8亿元以上。继续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银行授信范围和额度,提高融资效率。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三农” 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加快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5家以上上市企业。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城市公交、给排水、城市环卫等领域的现代运营体制机制改革。
致力选商引资。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竞争力的手段。坚持“择商选资”、“招大引强”,紧紧围绕产业支柱建设,瞄准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高科技项目和龙头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力争每年引进3—5个超10亿元的大型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2023年达到7800万美元以上。
扩大对外贸易。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品牌兴贸战略,积极鼓励出口企业创立品牌和到国外注册商标,巩固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外贸出口主体队伍,保持出口持续增长,力争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15%,2023年达到6400万美元。
(六)着力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
完善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加大千亩应星教育园建设力度,把城北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城南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第二示范幼儿园列入教育园区建设计划,立足现有职业教育基础,努力引进高校进行联合办学,将应星教育园区建成规划科学合理、设施基本齐全、资源互补共享的综合性教育基地;着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好一批乡镇示范中心学校;加强职工技能素质教育,建设县工人文化宫。加强重点文物的保护与利用。筹建__历史博物馆,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乡镇、村(社区)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的目标。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乡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步伐,新建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建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和改进县城社区建设,努力将社区建成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组织。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设县体育中心和健身广场。发展竞技体育,积极申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到2023年基本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全覆盖。
强化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新建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3488套,改造国有林场、农场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3708户,改造农村危房XX户,力争基本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和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依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和福利中心建设。完善大病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住院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险覆盖率,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化解各类矛盾。建立健全维稳长效机制,推动各级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常态化、干部下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常态化,认真解决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积极消除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严格落实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各类群体性信访事件,坚持第一时间掌握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协调沟通、第一时间接待面对、第一时间妥善处置。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推进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加大对恶意缠访、闹访行为的处置力度,规范信访行为,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维护社会安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狠抓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天网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强买强卖、阻工闹事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到2023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与“___”末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继续提升。
(七)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建设
规范矿产开发。强化矿产资源管理,规范开采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开采。严格控制设立新的采矿点,现有开采区逐步实行收缩和关停。加强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坚持“谁受益谁出资、谁破坏谁治理”,强力推进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全力降低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强生态保护。继续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巩固扩大奉上公路“林苗一体化”百里长廊成果,不断提升造林绿化水平。着力发展毛竹种植,大力实施诱导扩鞭和人工造林,继续推广毛竹低产林改造、竹腔竹蔸施肥等技术,提高竹林面积和亩平密度。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加强林政管理,依法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滥垦行为,提高森林蓄积量。力争到202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活立竹蓄积量达到1亿支以上。
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严格遵守国家和省高耗能企业准入政策,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行政事业单位能耗监管,大力推进节能降耗。优化能源结构,完成“西气东输”天然气管网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500个以上,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利用。
强化污染防治。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系统,加大对工业园区及重点沟渠的污染治理,逐步推进县城新区、重点镇、工业集中区供水、节水、污水及净化回用处理系统建设。严格控制全县废气排放总量,加强城镇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发展无公害畜禽、水产养殖。全面实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加大城乡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全面达标。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土地资源整理和复垦力度。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估办法,严把入园项目投资强度,严格控制项目预留用地,继续大力清理闲置用地,工业项目新建厂房容积率必须达到0.8以上,建筑密度不低于35%,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真正做到惜地如金。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进度,加大造地和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科学安排用地计划,全力保障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需要。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努力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与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按法律规定办事、按政策程序办事,特别是事关重大问题,都要履行程序,都要经过相应的会议讨论,实行集体研究决策。
优化政务环境。深化政府执行力建设,着力治庸治懒,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实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使政府每一项工作都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监督考核、有责任追究,做到直面矛盾不上交、快速落实不拖拉。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强化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大力反腐__。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__败体系,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强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阳光运行。进一步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加强机关行为规范教育,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行政事业机关的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坚持做人准则,保持平常心态,努力建设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树立和维护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激情过去,任何艰难险阻都改变不了__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愿望;展望美好未来,任何困难挑战都阻挡不了__人民昂首阔步的前行。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唯一的选择只有奋勇向前,永不懈怠。让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排难而进,再接再厉,为__更加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篇九 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4950字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由市区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和收费情况,其它相关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说明和指标统计附表。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本区政府网站 。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
一 、概 述
根据《规定》要求,年5月1日起,本区开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此,专门配备了13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了50个专门的信息申请受理点;开辟了区档案馆作为区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中心,并设立电子阅览室供查阅者查阅网上公开的政府信息。截至年底,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开展。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本区到年底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928条,全文电子化率达90.3%,其中,本年度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10条。整理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数736条,提供服务信息4177条。
在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政策法规类信息390条,占18.5%;规划计划类信息188条,占8.9%;业务类信息1102条,占52.2%;其它类信息430条,占20.4%。
(一)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1、加大财政性资金使用向社会公开的力度。按照《市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公开财政预、决算报告,如:《关于市区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及《关于本区各街道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财政预算报告》等政府信息。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公开政府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如:《市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区实施标准)》、《关于对年目录中部门集中采购的照相机、摄像机实施协议供货的通知》、区招标/中标信息等,提高了政府采购透明度。出台了《区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和《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开办法》,依法扩大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向社会公开审计项目计划、审计项目实施,分层面公开审计结果。
2、重点推动涉及民生、公众关注度高的信息公开。以“三公”部门为重点,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动拆迁、就业政策、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信息的公开,如《房地拆迁公告》、《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和养老补贴暂行办法》、《区“__”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认真做好对涉及公共安全和严重影响人身健康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的公开,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注销××等8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卫生许可证的函》、《区环保受处罚企业名单》、《区合格/不合格食品质量抽查信息》等。教育系统以规范教育收费、加强招生管理为重点,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依据、标准、招生计划、入学条件等信息,如:《区年小学、初中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年区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实施意见》、《区户籍低保家庭子女减免学费接受高中、高等教育的实施办法(试行)》;卫生系统以药品价格、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为重点,向社会公开了《区肺结核病主动发现与扩大诊疗减免方案》、《年区卫生监督工作计划》等医疗卫生服务信息。
(二)以方便群众为宗旨,多方面拓展政府信息公开渠道
1、互联网。通过“”门户网站以及部分政府部门二级网站(如教育局、规划局等)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不断优化“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建设,增设了“政府文件”、“区政府常务会议”等栏目,方便查询。
2、公共查阅点。区政府各部门每月向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档案馆)送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纸质文档和目录;区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中心做到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均对公众开放,开通电话咨询,并配备了8台电脑,设立电子阅览室供查阅者查阅网上公开的政府信息。年,区档案馆接收50个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10件,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目录196条;接待公众查阅政府公开信息14人次,借阅文件18件;接听咨询电话61个。
3、政府公报。区政府公报公开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区政府办公室文件,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以及人事任免、机构职能、表彰等信息。年,共编发12期区政府公报,通过区档案馆、区证照中心、区图书馆,各镇、街道,居(村)委会等免费向公众发放,每期发放量达1400份。
4、新闻发布会。成立区政府新闻办,制定了《区新闻发言人制度》,向社会披露和解读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涉及面广的重要决策等政府信息。年共举行8次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年区政府10件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统筹城乡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经济薄弱村帮扶结对工作措施、公共财政预算改革和“暖冬”行动计划相关政策措施等信息内容。
(三)加强基础性工作,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畅有序
1、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机制。区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区各镇、街道和政府各委办局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贯穿于公文办理全过程,坚持“及时、准确、便捷、通畅”的原则,加强工作衔接,进一步缩短文件信息等从审签形成到提供发布的时间,确保可公开的信息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指定了负责接待查询信息、受理申请的科室,按照《规定》要求,梳理信息、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进行更新;编制了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印制备全了各类依申请公开告知单,建立了规范的依申请办理登记册;准时上报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月报、年报,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面展开。
2、完善各项相关制度规范。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协调机制,就涉及多个行政机关的公开主体、公开属性、公开内容等问题建立审核协调流程,并出台相应的工作办法,保证发布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机制,印制使用增加了公开属性的新拟文单,公开政府信息须单位一把手签字确认,防止不当公开或以保密为由拒绝公开义务;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评估机制,将平时检查评议与年终考核评估相结合,督促各部门更好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3、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出台了《区关于加强政务公开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区政务公开监督检查评议制度(试行)》等制度。结合《市行政机关公文类信息目录备案管理办法》的实施,及时报备各类公文信息及其它变更的信息,开展公文类信息目录的登记备案,规范做好公文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方便公众查阅政府信息,积极向公众提供政府信息解读服务,区公共查阅中心印制了《查阅政府信息操作步骤》、《区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方法》、《流程图》等材料。
4、加大信息公开宣传与培训力度。全区在区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中心、各政府机关受理点及区证照中心、区图书馆等场所,发放《区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在区内处级、科级干部培训中,增加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定的内容。结合工作需要,以区房地局、区规划局等“三公”部门为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交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一些好做法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指导了政府信息公开操作业务,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规范地开展。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本区年度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329件,其中当面申请280件,传真申请2件,电子邮件申请0件,网上申请13件,信函申请31件,其它形式申请3件。
从申请的信息内容来看,约93.6%是涉及房屋土地拆迁类信息,5.5%是涉及房屋土地规划类信息,其余是涉及河道规划、审判陪审员组成等的信息。
在已经答复的329件申请中,“同意公开”的249件,占总数的75.7%,主要涉及“房地拆迁公告”、“房地拆迁许可证”、“房地拆迁补偿金”等信息。
“信息不存在”10件,占总数的3%,主要涉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耕地、非耕地、宅基地分布情况”等信息。
“非本机关职责权限范围”35件,占总数的10.6%,主要涉及“土地出让金缴付凭据”、“区政府授权的土地批文”、“邻近区县的土地征用情况”等信息。
“申请内容不明确”32件,占总数的9.8%,主要涉及“无指定文号”、“动迁地块描述不清”等信息。
“重复申请”3件,占总数的0.9%,主要涉及“房地拆迁许可证”。
四、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
本区年度共接受市民咨询7.8万人次,咨询电话接听4.8万人次,当面咨询接待2.4万人次,网上咨询0.6万人次。在各部门中,接受咨询量列前的是:区教育局、区劳动保障局、区房地局、区外经委等;咨询内容主要涉及入学升学、劳动福利待遇、房屋土地拆迁、招商引资政策等。本区年度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为291.7万次,其中按点击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政策法规”、“规划计划”、“业务”、“政府文件”、“政府公报”等栏目。
五、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
本区年度发生针对本区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1件,其主要事由涉及“对一政府信息认定免予公开的情形有异议”;未发生针对本区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支出与收费
工作人员情况:每个单位均明确了2-3名工作人员,全区共132名。
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财政预算与实际支出情况:区各政府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经费出自办公经费,如培训资料、公开指南、公开目录等材料的印制,增设电脑、触摸屏幕等设备;另有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关的政府公报印制,门户网站“区长网上办公”栏目建设费等。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项经费为31.5万元,实际支出为29.7万元。
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支出:未发生。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收费情况:未发生;复印费、检索费、邮寄费均免费。
七、其它相关工作情况
开展了“区长网上办公”等创新工作的探索,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
年,我区制定了《区区长网上办公工作制度》,利用“”政府网站的网络平台,区长与市民进行互动交流。自年7月起,每两个月举办一次“区长网上办公”,共举行了三次网上办公会,区政府7位领导和33个部门先后出席。办公主题分别是:结合夏季民生问题凸显的“倾听民声,关注民生”,结合年区政府实事项目征集工作的“如何更好地安排政府实事项目”,结合金融危机影响的“政府怎样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由于主题充分考虑了市民的需求与政府阶段性工作重点的结合,栏目一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市民和多家媒体的关注。活动举办期间的栏目访问数超过7000人次,累计收到网民提问688条,评论134条,其中提出了许多对改进政府工作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区长网上办公”,进一步拓展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更好地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解读政府的主要政策措施,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了《条例》、《规定》,按照《年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人员,业务工作能力还需加强;个别单位对此项工作认识上还不够重视,宣传不够深入;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核机制、协调发布机制及监督检查机制的落实还有待加强等。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区政府信息公开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宣传培训,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积极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优化公开服务,方便市民能及时、便利获取政府信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规范,推动“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好的作用。
九、 相关说明与指标统计附表
(一)本统计表所列数据为年区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数据,统计范围包括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各政府职能部门。有关“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的专项经费及实际支出”,除了《政府公报》印刷费用、业务培训宣传费外,还包括“区长网上办公”等建设项目的费用。
篇十 区长在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6700字
区长在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开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了富民强区的新篇章。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到20__年底,全区预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66.2亿元,比20__年(下同)增长118.3%,年均增长16.9%,比20__年增长17%;人均gdp由20__年的7256元增加到18338元,增长152.73%,年均增长16.8%,比20__年增长16.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185.68%,年均增长23.26%,比20__年增长3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亿元,增长463.4%,年均增长41.3%,五年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__年的24:48.1:27.9调整为20__年的12.7:60.7:26.6。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__年的55家发展到现在的13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增长251.4%,年均增长28.6%。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来共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00个,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其中20__年全区有51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当年完成投资25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重点项目40个,其中竣工投产29个。开发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入区项目96个,共完成投资87.36亿元,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区中园”建设速度加快,省级台湾工业园于今年4月9日获得省台办正式批准;20__年规划的峨山园区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起步区2.2平方公里,区内道路、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正在紧张建设。民营经济增势强劲,20__年全区民营经济单位发展到2.34万个,完成增加值47.9亿元,增长499%,年均增长43%;完成民营经济营业收入158亿元,增长483%,年均增长42.3%;实现利税17.3亿元,增长565%,年均增长4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增长559%,年均增长45.8%。旅游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制订了新一轮发展规划,打通了东西两线旅游道路,完成冠世榴园复线工程建设,新建改建一批精品景点,组建了冠世榴园旅游开发公司,初步实现了旅游开发和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冠世榴园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并被评为中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始终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增活力。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了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五年来全区累计投入支农资金1.35亿元,落实各种农业补贴4734万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粮食企业效益显现。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理顺了区与镇(街)的财政分配关系;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有效规范了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建立和规范产权交易体制,实现了国有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以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市场化运作。对外开放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区共引进外资项目464个,实际到位资金109.89亿元,其中境外资金8508万美元,20__年利用境外资金4117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94.1%,比20__年增长256.1%;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了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预计20__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5600万美元,增长265.3%,年均增长30%。
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用工业化理念、城市化策略、产业化手段,发展农业,谋划农村,致富农民。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抓住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型农民三个关键,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2家,农业标准化基地19处,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6家,带动农户3.5万余户。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石榴、大枣、桑蚕、畜牧为主导的四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五年来新增优质专用小麦基地20万亩,新建畜牧小区76个,新扩浅池藕1300亩,蔬菜总产117万吨,完成经济林、用材林、荒山造林面积11.49万亩,绿色通道造林287.3公里,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1.6%。农村各项社会 事业协调推进,“路、水、电、医、学、视、气、保、厕、能”全面展开,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自来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夺取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镇(街)卫生院全部进行新建、扩建和改造,30%的农村卫生室进行了新建,93.39%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新型能源推广力度,全区已建成沼气示范村21个、户用沼气池3560个;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步伐加快,155个行政村通上有线电视;老年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五年来全区敬老院建设累计投入2100多万元,农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人数不断增加;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到6.49万人;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先后向
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8.3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9.8%。全力推进“三百”工程建设,目前全区已有文明生态村30个、经济强村26个,25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2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五年来先后9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20__年,预计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亿元,增长124.9%,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8元,增长96%,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增长66.2%,年均增长10.7%。五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716万元,保障了3.5万人的基本生活;发放救灾救济资金410万元,解决了7850户群众的生活困难;发放城乡医疗救助款110万元,救助贫困患者1356人;发放助学金3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18人;成立了慈善总会,大力开展各类慈善救助活动;20__年预计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额达到8000万元,增长196.3%,年均增长24.3%。五年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86万人次,劳务输出4.6万人次。积极推进药品“两网”建设,全区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累计为302360余人报销医疗费用1640余万元。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成立了宏达城市经营投资公司,五年来累计投资4.22亿元,全面启动了城市道路铺设、集中供暖、供气、供水等工程,其中20__年,政府投资1.5亿元,实施了仙坛路改造、承水公园续建、仙坛苑广场建设、背街小巷整治、城市环境集中整治等城建工程,城区面貌明显改观。
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五年来累计投入2700余万元,新建学校7所、教学楼24座、校舍4万平方米,镇(街)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培训效果明显,城乡群众受教育水平有了新的提升。五年来实施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84项,推广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380项,扶持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残疾人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困难残疾户危房改造成效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交通事业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资1.7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69.4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走在全市前列。城市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人民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效果显著。信访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基本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资源和环境工作顺利开展,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平安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第七个安全生产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谐峄城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区各项任务,顺利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法治峄城建设成效显著。“三城”同创工作全面启动,文明峄城建设稳步开展。我区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理普法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省级科普示范区”、“省级实验教学普及示范区”、“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区”、“全省卫生工作先进区”、“全省执法模范县”等荣誉称号。文化体育、统计审计、质监药监、人事档案、广播电视、人防史志、气象地震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责任政府,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达到了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深入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了领导责任分层推进机制,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科学发展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改进政府系统的工作作风,实行周工作计划填报制度,精简会议、文件,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通了政府网站,进一步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认真贯彻执行《公务员法》,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依法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公开透明的执行程序、严格规范的办事程序和完善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780余件,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圆满完成了区政府承诺的为群众办好的各件实事。严格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反腐__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五年,我们牢牢抓住加快发展这一根本要务,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在科学发展中增强综合竞争力,在和谐发展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体会较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探索具有峄城特色的发展路子;二是始终坚持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始终坚持创新机制,以改革促开放、促调整、促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始终坚持团结协作,求真务实,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调动全区上下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的有力监督,得益于区政协的积极支持,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峄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基础不够牢固,节能减排任务十分繁重,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市特色不够鲜明,功能配套相对滞后,城镇的集聚力和承载力还不够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发展与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发展、崛起、腾飞的关键时期。五年的工作如何,决定着我区能否以新的形象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决定着我区能否实现在全省经济发展方阵中的位次前移,决定着我们能否以新的业绩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只要全区上下继续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保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保持敢于争先、勇创一流的雄心壮志,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就一定能够加快赶超步伐,全面开创富民强区、建设和谐峄城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按照“一五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努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20__年(下同)达到1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达到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达到8628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5%,达到23000元以上;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每年递减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9%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4%以上。
(一)坚持扩张总量,优化结构,在壮大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区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贯彻节能减排要求,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保达标的高科技产业和环保型产业,提高产业层级和产业关联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膨胀煤电化工、轮胎制造、水泥建材、玩具服装、陶瓷制品、机械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七大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支柱产业、名牌产品和大型企业集团,全面实现“培植百亿龙头、打造十亿板块、发展亿元群体”的工业企业发展目标。举全区之力、聚全民之智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突出项目兴区、环境立区、品牌强区,全力打造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一流平台和重要载体。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按照“二十字方针”要求,全面实施“双促五创”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切实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巩固扩大以蔬菜、林果、桑蚕、畜牧、水产、优质专用粮为主的六大特色产业基地。认真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一批无公害和绿色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快“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步伐。不断强化农业人才支持,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为目标,加大农民务工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着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产业引导和银企合作,用足用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融资贷款政策,努力营造宽松公平的发展环境。在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促进民营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税收和新增企业、新增注册资本金的更大突破,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优先发展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坚持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积极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培植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服务总量,增加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扩大服务业态,不断满足居民生活的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业,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景区、仙人洞休闲旅游景区、古运荷乡观光度假景区和阴平枣园-文峰山景区四大旅游板块,找准卖点,增加看点,打造亮点,积极构筑以城区为中心、东西榴园为两翼、四大景区八个景点的“一心两翼、四区八点两日游”的旅游网络,形成服务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格局。
篇十一 优秀心得体会:2023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信心蕴含着奋进的力量600字
____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时,用近500字的篇幅,从8个方面阐述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信心和力量的来源,受到代表委员们的高度赞同。
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全国上下首要的任务。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___、国务院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决策措施,目前部分地方和行业出现了一些向好的迹象。但是,总体来看,危机的影响仍在发展,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任务艰巨而又繁重,切不可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中央提出,思想汇报专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正是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因而受到代表委员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这种情况下,充分认清保增长的有利条件,对于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正如______总理分析的那样,我们保持经济增长的信心有着坚实的基础。从今年的工作来看,中央确定了稳定外需、扩大内需的决策部署,并提出一揽子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当前,关键是要通过各地各部门扎扎实实的工作,把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各项政策措施相互结合,转化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信心蕴含着奋进的力量。有了战胜挑战的坚定信心,我们就能够处变不惊、沉着冷静地拿出对策,就能够凝聚力量、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就能够战胜金融危机带来的暂时困难,范文写作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十二 2023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940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__”时期工作回顾
“__”是我省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全面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___、国务院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坚持发展为要、民生为本、企业为基、环境为重,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改革发展的势头持续向好、开放创新的态势持续向好、和谐稳定的局面持续向好、干事创业的氛围持续向好,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
过去五年,是我省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发展动力活力最足、生态建设成效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增速连续五年居全国前3位,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一番以上,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实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进入高铁时代,开启大数据时代,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达到1.05万亿元,年均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7万亿元,年均增长29.5%。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9万亿元和1.5万亿元,年均增长21.4%和21.2%。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达到2.59万亿元,年均增长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83亿元,年均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03.4亿元,年均增长2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580元和7387元,年均增长11.8%和14.4%。城镇化率提高到42%,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50%,森林覆盖率超过50%。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数提高到82%左右。
过去五年,我们迎难而上,克难奋进,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中央对我省支持力度空前加大。国家出台国发〔2023〕2号文件,批准设立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批准实施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把我省纳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将贵州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实现中直机关、东部城市对我省定点帮扶和对口帮扶全覆盖。累计安排我省转移支付9540多亿元。
(二)强力破解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铁路里程达到30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01公里;公路里程达到1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28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通航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563万人次。高等级航道达到690公里,乌江基本实现通航。开工建设夹岩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建成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和滋黔一期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10亿立方米,解决1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通信光缆60万公里,出省带宽3000gbps,100%的建制村通宽带。电力装机容量5065万千瓦,建成500千伏“日”字形环网及中缅、中贵天然气管道和贵渝成品油管道。
(三)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成效。聚焦“两有户、两因户、两无户、两缺户”,坚持“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四到县”,制定实施“33668”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出台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意见和“1+10”等政策文件,实施“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和精准扶贫“特惠贷”。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10个贫困县gdp考核。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5亿元。易地扶贫搬迁66万人。35个贫困县、744个贫困乡镇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
(四)狠抓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和结构优化,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5个100工程”完成投资1.4万亿元。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89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大数据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7.7%,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64%;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4.2%,建筑建材业年均增长21.6%;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为40∶60;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5.5%。特色轻工业年均增长15.6%。民营经济年均增长23.7%。
(五)统筹城乡区域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新增城镇人口306.5万人、建成区面积461平方公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100亿元,“三农”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经济带发展步伐加快。县域经济总量增长1.5倍。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3.7%和8.2%。
(六)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优势得到巩固加强。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绿色贵州建设,发挥生态环保“两把利剑”、“两个问责”作用,发出“多彩贵州拒绝污染”强音。完成营造林2161万亩,治理石漠化82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1.1万平方公里。淘汰落后产能3080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高于90%。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9.3%和82.7%。草海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获国家批复。八大河流实行“河长制”。赤水河、乌江、清水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七)全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后发赶超优势叠加释放。全面深化改革。完成改革任务385项,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175个。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321项,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到7项。全面推行矿业权招拍挂制度,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市场主体113.7万户。推进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和毕节试验区改革,毕节、铜仁撤地设市。财税金融、社会事业、司法行政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全方位扩大开放。“1+7”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强势推进。黔深欧国际海铁联运班列和黔渝新欧货运班列开通运营。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实现通关一体化。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数博会、茶博会、民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旅发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招引落地500强企业134家,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5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9.3%,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1.3%。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新建5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59个院士工作站,建成贵州科学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5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5%,人才总量超过360万人。
(八)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实事完成投资2897.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67万人,“3个15万元”政策带动就业45.2万人。完成教育“9+3”计划,启动基本普及15年教育,1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中职“百校大战”基本完成,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和贵州大学新校区一、二期工程基本建成,走出穷省办大教育的图强之路。新增三甲医院22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层群众就医条件不断改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海龙屯土司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建成省博物馆新馆和贵阳孔学堂,实现县城数字影院全覆盖。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恢复举办省运会。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关爱救助保障。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54万套(户),改造农村危房192万户。完成受地质灾害威胁的238所学校治理。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年均下降13.2%和14.7%,刑事案件年均下降3.3%,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九)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执行力公信力不断提高。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8件,制定省政府规章28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从2023年起压缩行政经费5%用于实施教育“9+3”计划。省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部集中在公共平台交易。办好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设立省政府开放日,政府透明度位居全国前列。全面推进民生监督工作,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勤政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3年,是我省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______亲临我省视察指导,要求我们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___总理在我省视察指导时,要求我们鼓起劲来在赶超中实现科学发展,弯下腰来坚决拔掉穷根,携起手来唱响民族团结的绚歌。按照___、总理的重要指示,全省上下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向好,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多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十二五”圆满收官。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进出口总额增长1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增长10%和10.9%。
过去一年,我们狠抓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启动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组建贵州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设立省政府“扶贫专线”,建成“扶贫云”。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20万人。“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投资96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2.7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和10.7%。我们强化运行调度和要素供给,出台稳工业23条、扩投资23条、促消费29条等具体政策措施,新增建设用地20.9万亩,减少企业用电成本11亿元,争取中央各项补助2346亿元,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2683.4亿元,发行政府债券2350亿元。我们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大力发展大数据和大健康、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3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1%,农业增加值增长6.5%。我们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完成95项改革任务,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900多户。25家500强企业新落户贵州,引进省外到位资金72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3%。我们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518个、建成263个,实施ppp项目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31亿元。实施信息、住房等消费工程,农村电商网点超过1000家,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2%,快递业务量增长50.7%。我们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完成营造林420万亩,治理石漠化108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3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集中整治赤水河、乌江、清水江等流域污染,建成30个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我们大力提高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水平,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启动实施健康贵州和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工程,加强“平安贵州”建设,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定不移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是完全正确、十分有效的。五年来的历史性变化告诉我们,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热土,贵州的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只要我们坚持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完全可以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后发赶超,创造美好未来。五年来的发展启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做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必须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既要“赶”又要“转”,在全力赶超中加快转型、在转型升级中跨越发展;必须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政风政纪,严查腐败案件,以务实举措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以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级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省区市,向关心贵州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人口多,城乡差距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任务艰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新兴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体制机制不够活,创新能力还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工业经济增速放缓,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稳增长、扩总量任务艰巨;社会治理能力还不强,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部分市县政府债务风险较高,社会矛盾日益复杂,防风险、促和谐任务艰巨;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政策措施不落实,转职能、提效能任务艰巨。我们要正视问题,直面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省人民的厚望。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可以大有作为、必须奋发有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最关键时期,是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决战决胜时期。我们既要看到,贫困落后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根本任务的基本省情没有变,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没有变;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对我省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转方式调结构重要窗口期、决战脱贫攻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定战略部署不动摇,坚定目标任务不懈怠,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五大发展理念贵州新篇章!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乡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5%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左右和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化率提高到50%,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0%、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5.8%、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60%;平均受教育年限、平均预期寿命达到全面小康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60%,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经过五年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新跨越、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新跨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新跨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跨越、社会建设和法治保障新跨越。
今后五年,重点实施两大战略行动,构建七大体系,实现七大突破。
——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住用好国家“补短板”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彻底解决现行标准下49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使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促进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大扶贫推动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提高贫困地区铁路、高速公路覆盖率,加快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以村为单位油路(水泥路)、110千伏以上线路和变电站、通信光纤和4g网络、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大扶贫推动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加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村村有特色主导产品、乡乡有产业扶贫基地、县县有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和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大扶贫推动城镇化水平跃上新台阶。重点依托城镇、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完成1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带动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通过大扶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跃上新台阶。贫困地区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度至25度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带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通过大扶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跃上新台阶。实现“两线合一、减量提标”。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农民群众不再因病致贫返贫。完成农村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免除(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高中、大学的学杂费,让寒门学子求学无忧。
——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全力打赢抢先机突围战。坚持把大数据作为我省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大力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统筹建好用好“云上贵州”及其应用平台,充分挖掘利用大数据商业价值、管理价值、社会价值,抢占大数据发展制高点。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型。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全力推动高端企业、先进技术与我省产业企业有机嫁接,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和服务业信息化改造,推进生产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形成一批满足大数据应用需求的产品和系统,培育一批大数据企业。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年均增长20%以上、超过5000亿元,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运用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快速提升。完善电子政务云,实施“数据铁笼”行动计划,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机制,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社会事业数据资源整合,推动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精准性和有效性。运用大数据推动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坚持民生导向,在公用事业、医疗卫生、减灾救灾、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交通旅游、消费维权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拓展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差距,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
——大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在转型升级上实现重大突破。推动“5个100工程”有机更新、完善功能,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发展的主阵地主平台。高端定位、优先突破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大健康医药养生基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一批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改造提升、做强做大特色产业。推动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促进航空航天、智能终端、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壮大,推进酒、烟、茶、药、食品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广泛培育、快速提升服务业。以大交通带动大旅游、以大生态提升大旅游、以大数据助推大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实施现代服务业“十百千”工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实施“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围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引进落地100户以上500强企业,对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改造升级,培育生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培育孵化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让“僵尸企业”和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到2023年,新增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5个千亿级产业,新增5万户以上企业市场主体,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0户以上。
——大力构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体系,在统筹城乡区域民族地区协调发展上实现重大突破。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全面提高城市工作水平。培育黔中城市群,支持贵阳市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支持贵安新区建设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先行示范区,加快把花溪大学城建成现代化新兴城市。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区域次中心城市功能,建设特色小城镇。加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建筑精品。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促进进城农民安居乐业。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强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经济带建设,支持3个自治州等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到2023年,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300万人以上,新增城镇人口500万人以上,黔中城市群城镇人口达到1000万人。
——大力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在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创建一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废水和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治理力度。实施循环发展引领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落实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到2023年,力争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度至25度重要水源地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河流水质优良率超过90%,县级以上城市pm10和pm2.5浓度稳定在二级以上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大力构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实现重大突破。以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计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3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超过6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0亿元。
——大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在增强发展支撑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建成贵阳至昆明、重庆、成都等高速铁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500公里。公路里程达到20万公里,其中普通国省道超过2.6万公里、高速公路突破7000公里,建成“六横七纵八联线”高速公路网络。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公路运输网络。加快形成“一枢纽十六支”机场布局和通江达海水运出省大通道。建成一批多式零距离换乘交通枢纽。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过150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00万亩,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构建“出省宽、省内联、覆盖广、资费低”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出省带宽突破1万gbps。建成“三横一中心”500千伏网架,力争220千伏电网县域全覆盖。建成西南地区成品油战略储备基地,县县通天然气管道,乡镇供气全覆盖。
——大力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在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上实现重大突破。优先发展教育。基本普及15年教育,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大众创业就业。深入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建设健康贵州。实施“百院大战”等五大建设工程,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行最严格的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成100个生态体育公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完善医疗救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加强文化遗产和档案文献保护利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大力构建动力支撑体系,在建设创新型省份上实现重大突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商事制度、国有企业、资源配置、财税金融等体制机制改革,完善落实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的政策措施。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推动水务一体化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扶贫开发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深化教科文体等社会事业和司法、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加快“两高”经济带建设。全面提升“1+7”开放创新平台,办好用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数博会、茶博会、民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旅发大会等重大活动平台。培育壮大开放经营主体,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加快推进与各省区市通关一体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好各类开发区,增加创新资源供给。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争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建设。建成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实施人才引领工程,推进创新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到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0%,人才总量达到530万人。
各位代表!五年美好蓝图,我们已共同绘就;同步全面小康,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梦想。我们要满怀激情、勇于担当,协力攻坚、善作善成,在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时刻,努力建成一个经济发展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就业收入更加稳定、民生保障更加牢靠、社会秩序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贵州!
三、2023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扩大投资消费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千方百计做强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全力以赴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农业增加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8个贫困县、120个贫困乡镇摘帽,2000个贫困村退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进出口总额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1.5%;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范围内;城镇化率提高到44%,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节能减排降碳指标控制在国家下达计划范围内。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坚决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一仗。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坚持贫困程度最深的村寨优先搬迁,投资180亿元,搬迁30万人,整体搬迁3200个贫困自然村寨。建好用好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支持银行成立扶贫营业部,制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收益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办法。统筹打好脱贫攻坚战。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为10万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1亩优质农田,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和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工程,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打好绿色贵州建设脱贫攻坚战,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县转移支付,让一批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在贫困乡村优先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项目,加快打通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打好教育医疗脱贫攻坚战,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建、改扩建200所贫困地区村级幼儿园、200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打好社会保障兜底攻坚战,加强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兜住民生网底。强化各类扶贫资源整合。争取国家扶贫资金支持,加大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出台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整合管理办法。整合培训资源,对贫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30万人以上。实施文化传承脱贫工程,培训多层次手工技艺传承人1万名。用好定点帮扶、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力量,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开展万名专家服务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强化脱贫攻坚考核问责,建好用好“扶贫云”和“扶贫专线”。
(二)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确保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壮大大数据产业。办好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北京)推介会和数博会、电子商务峰会,引进落地一批大数据优强企业。积极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推进“互联网+”专项行动,实施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培育50家“互联网+”示范企业,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260亿元,呼叫服务超过12万席,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400亿元,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2500亿元。加快打造大数据应用平台。逐步把分散在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平台整合接入电子政务云,推动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主动开放数据并迁入“云上贵州”。积极申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贵阳大数据交易市场建设。打造全省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宽带贵州”建设,实施光网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完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亿元以上,通信光缆达到77万公里,出省带宽超过4000gbps。争取建设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据中心承载服务器能力达到40万台。推动大数据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贯彻执行《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台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和信息数据采集应用办法。
(三)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从三次产业全面发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统一建立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库,制定“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确保引进500强企业20家以上,完成技改投资680亿元,新增1万户以上企业市场主体,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00亿元。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清理处置一批“僵尸企业”。出台进一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等政策,工业类财政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基金投入使用方式,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加大技改投入。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制定降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下大力气扩大经济作物种植和草地畜牧业养殖规模,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下大力气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600家,“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超过500万亩,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到400个。加快西南粮食城等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粮食流通体系,保障粮食供给,粮食产量1100万吨以上。推广“三变”改革经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村级集体经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机服务,加快农业现代担保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成一批农产品大型交易市场和冷链物流仓库。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和互联网,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强贵农网电商平台建设。农村电商交易额增长30%以上。大力发展以山地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加快山地公园省建设,制定实施山地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山地旅游业态,大力引进培育旅游文化龙头企业,加强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加强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营销,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和22%。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打造西南重要物流枢纽。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商贸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动漫、家政、养老、康体、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四)千方百计深挖内需潜力,确保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万亿元。强化基础设施投资,完成交通投资1800亿元、水利投资240亿元、城建投资1600亿元、电网投资94亿元。建成沪昆客专贵阳至昆明段,开工贵阳至南宁客专、贵阳至兴义等铁路;开工建设高速公路618公里,改造普通国省道828公里;新增高等级航道50公里以上;仁怀机场和兴义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开工黄家湾等50个骨干水源工程,中型水库建成投运的县达到63个,新增解决24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加快城乡配电网改造,30个县建成天然气支线管网。加大产业投资,加强“5个100工程”内容建设,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升级,设立一批政府性产业投资基金,完成工业投资3000亿元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2000亿元左右。扩大民生工程投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500亿元以上,农村危房改造投资66亿元。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争取中央新增各项补助150亿元左右;争取国家引导基金支持,实施一批ppp项目;鼓励银行设立县级分支机构,村镇银行覆盖76个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到1.77万亿元。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策并施促进居民消费。重点扩大旅游、住房、汽车、养老、用电等消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构建“快旅慢游”体系,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打通保障性住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住房之间的政策性通道,有序化解房地产库存。研究启动轻型货车下乡政策,落实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外商投资进入养老健康领域,推动医养结合,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刺激居民用电消费,带动煤炭电力行业发展。多方聚力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搞好服务,支持城区和经济强县率先发展,帮扶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县加快发展,带动发展潜力县竞相发展。
(五)加快山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确保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走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抓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制定实施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和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建立健全“人地钱”三挂钩机制。城镇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60万人以上,新增城镇人口70万人以上。加强城镇地上地下硬件建设。实施城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工程,改造城中村、城镇棚户区43万户。实施城镇便民设施专项提升行动。新增城镇绿地面积50平方公里。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新建城镇地下给排水管网900公里、供气管网200公里。加强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综合执法。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完善城市应急体系。
(六)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确保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坚持以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创客空间,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种子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加快中国贵阳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完善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激励政策,激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新潜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900亿元。坚持以改革激活内生源动力。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开展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等改革试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出台矿产资源市场化配置交易规则。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施方案,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实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度,争取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集体建设用地交易、土地增减挂钩改革,制定“多规融合”管理实施办法,把计划生育等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药物采购方式改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以开放引进先进生产力。争取国家批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强力推进“1+7”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建设,新增一批外贸基地和保税物流中心,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力争与泛珠三角各省区实现通关一体化。实施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方案,加快粤桂黔、黔湘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办好用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酒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开放活动,精准招引落地一批大企业、好项目,满腔热情为落地企业搞好服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8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七)加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实施绿色贵州建设行动计划,完成退耕还林130万亩、荒山造林398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大气、水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建成18个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加强重金属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工和建成一批生产生活垃圾、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项目。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和84%。实施草海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强化生态环保监管。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扩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用好“两把利剑”,强化“两个问责”,做到铁腕治污、不欠新账。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实施林业产业倍增计划。开展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实施一批节能环保、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创建赤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区。
(八)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不断过上好日子。把稳定就业作为经济发展优先目标。实施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退军人、妇女创业就业,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就业。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新建、改扩建30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新增13个县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26个县基本普及15年教育。加快推进高校建设。完善提升清镇职教城。狠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加快实施医疗卫生五大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积极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推动苗药进药典。筑牢社会保障网底。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降低工伤保险等缴费率。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救助保障政策,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急难有救。织牢公共安全网。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应对能力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实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事件发生,坚决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打造提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成一批生态体育公园。大力发展民族等各项事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建制村率先全面小康行动计划。重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军队、武警部队建设和法院、检察院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和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方志、参事等工作。
围绕实施“1+7”民生工程,办好“十件民生实事”。(1)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对16.65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免除(补助)学杂费。(2)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万人。(3)建设300个农村幼儿园、300个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100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4)对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配置校医。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补助标准。(5)农村、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18%和10%。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6)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48.65万套、建成22.21万套,改造农村危房30万户。(7)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其中通组路和串户路6500公里。新建公共停车位1.6万个。(8)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移动网络有效信号实现全覆盖,多彩贵州“广电云”实现村村通。(9)完成100个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10)建设5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建12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新建和改造32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各位代表!财政是政府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们将更加注重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严格执行预算法,硬化预算约束,集中力量办市场办不了的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和省对下转移支付正向激励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无效低效的支出调整下来,将重复错位的支出整合修正过来。既要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又要支持各地加快发展。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控制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提高税收收入、可用财力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将清理保留的竞争性领域财政专项资金转变为基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税源。更加注重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县域经济的作用。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深入实施“引金入黔”工程,优化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金融创新,加大对脱贫攻坚、新兴产业、“三农”等领域和企业技改、兼并重组的支持,保障重点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不断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
(一)坚持从严治政,清正廉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___同志为___的___保持高度一致,与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中央和省委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中央和省委权威。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拓展民生监督工作,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二)坚持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公职人员都要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建立政府决策执行纠偏机制,健全重大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及倒查机制。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省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政府所有工作都要全面接受人民监督,充分体现人民意愿。
(三)坚持简政放权,规范运行。以行政权力瘦身为市场主体强身,清理取消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力打造“数据铁笼”,建立扶贫资金使用、财政收支、国有资产经营、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大数据监管体系,实现对权力集中部门和重点岗位全流程规范管理,让权力运行处处留痕,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真正做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
(四)坚持优化服务,便民利民。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大厅,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网上办理等服务,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实现省市县乡政府行政事务“一张网”,构建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
(五)坚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把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使命扛在肩上,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最大责任,把群众冷暖忧乐放在心头,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办扶危济困的实事,多谋精准脱贫的良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高度重视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能力建设,加强对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运用,不断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决策执行能力,以“钉钉子”的精神和“马上就办”的作风狠抓各项部署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增加暗访暗查频次,强化正向激励,严肃行政问责,让“实干家”有为有位,让“太平官”无处可混。
各位代表!决战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决胜同步小康的大幕已经拉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苦干实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篇十三 2023年天津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850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23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启动之年。在___、国务院和市委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紧紧围绕美丽天津建设,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面对严峻挑战,全市人民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在攻坚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生产总值15722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54亿元,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增长4.2%。城镇登记失业率3.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以上,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经济增长虽然有所放缓,但质量效益有新的提高,天津发展在关键时期又迈出了关键的一大步。
我们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施策,多管齐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稳增长、促转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万家,累计达到6万家,新增小巨人企业630家,累计达到3000家,实施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开发出真空分子泵、纳米手机芯片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实施了万企转型升级计划,深入开展“促惠上”活动,通过改造提升、产业转型、关停重组、载体升级等途径,完成5800多家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就业增加、资源节约、环境改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范文内容地图推动民营经济向科技型、服务型、外向型、规模型、集约型发展,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民营企业5.5万户,增长80%。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金融、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不断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快速发展,恒隆广场、民园广场等一批商贸旅游设施投入使用,亿元楼宇达到150座,服务业占全市经济比重提高到49.3%;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超大型航天器、大众汽车变速器等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高水平农业产业园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壮大区县经济实力,高水平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一大批高端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提升中心城区服务功能,高端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加快发展;积极推动郊区县特色发展,示范小城镇、示范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培育了一批强区强街强镇。
我们着力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不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努力营造公平高效、热门思想汇报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82项减少到295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向全社会公布行政许可权力清单,实现“一份清单管边界”。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企业设立“四证一章”一天办结,实现“一颗印章管审批”。整合工商、食药、质监等市场监管职能,成立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率先建立大部门监管体制,实现“一个部门管市场”。实施街镇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力量,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开放运行,实现“一个平台管信用”。推进大通关体系建设,建立京津冀海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工作机制,实现“一份单卡管通关”。建立政府系统公务人员行政效能明查暗访监督机制、领导干部廉政勤政谈话提醒机制,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融资租赁机构达到267家,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全国首家民营金融租赁公司获准筹建,金城银行成为国内首批民营银行试点,意愿结汇、境外投资基金、期货保税交割、动产权属登记等创新业务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取得新成效,完成轨道交通集团等5个调整重组项目,放开搞活119家优势企业,清理退出184家低效企业,2家集团跻身世界500强。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快实施“三个500强”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实际利用外资189亿美元,增长12.1%,引进内资3600亿元,增长15.4%,口岸进出口总值超过2200亿美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国家批准建设。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与北京、河北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着力推进交通、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设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实施京津合作示范区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确定了滨海新区及有关区县产业承接平台,借重用好首都资源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等大型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国际影响力。
我们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深入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推进清新空气行动,按照“五四三”的思路,狠抓煤、尘、车、工业污染、新建项目“五控”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努力做到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加强煤质管理,改造关停燃煤锅炉,开展扬尘专项整治,实行机动车限行,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14.3万辆,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大力推进清水河道行动,个人简历综合治理河道16条170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实现中心城区水系循环流动,主要河道水体质量明显提升。加快推进清洁村庄行动,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体系,集中开展绿化和卫生清整,建设清洁村庄2000个、美丽村庄150个。扎实推进清洁社区行动,完成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成片旧楼区综合提升改造“三个全覆盖”,开展了绿荫泊车管理试点,建设美丽社区174个。积极推进绿化美化行动,植树造林38.5万亩,新增改造绿化面积2780万平方米,新建提升公园30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南水北调工程实现通水,于桥水库实行全封闭管理。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全市四分之一国土面积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构筑生态系统的“安全屏障”。大幅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用经济手段倒逼企业减排。
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海河两岸整体环境,集中整治机场、港口、车站和一些重点地区,实施机动三轮车专项治理,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我们加快建设“两港四路”,大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服务区域、紧密衔接、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天津港3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国际邮轮码头二期等一批工程完工,内陆无水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港口货物吞吐量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00万标准箱。滨海国际机场
篇十四 202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4700字
202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已经公布了,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山东会堂隆重开幕。省长郭树清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报告中使用的一些新名词,你注意到了吗?来为您详细盘点,速速学习一下吧。
1.“三去一降一补”
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农业“新六产”
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指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第二产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第三产业接二连一,向前延伸,形成产业链相加。同时,一产的一份收入,经过二产加工增值为两份收入,再通过三产的营销服务形成三倍收益,综合起来是六份收入,产生乘数效益。
3.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出口
是指加工贸易中委托设计产品与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之和。这一生产方式出口能产生更高的增值率,在加工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正逐年攀升。
4.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按照国家规定,小学的班额每个班不超过45人,中学的班额每个班不超过50人,超过66人就可称为超大班额。省委、省政府2023年提出,用三年时间,筹措建设资金1220亿元,规划建设中小学2963所,到2023年底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
5.“工业绿动力”计划
这是我省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清洁高效利用传统能源。支持使用高效环保煤粉锅炉,在煤粉制备、物流配送、锅炉改造等环节进行优化升级。二是深度开发利用绿色能源。拓展太阳能集热系统在纺织、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的应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三是优化能源节能投资方式。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重点围绕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改造等领域实施节能改造。
6.“两区同建”
是指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转变。这是一种就地就近城镇化模式。
7.城市“十个系统”
是指立体交通系统、停车服务系统、地下管网系统、雨污分流系统、智慧城市系统、住房保障系统、集中供热系统、大气治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
8.农村“七改”工程
这是我省为提升农村便利化程度和环境宜居水平,重点推进的系列举措。一是改路,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改造穿城公路和瓶颈路段,整治国省道和县乡公路。二是改电,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宽带提速降费。三是改校,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四是改房,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新建改建农村住房最低按7度抗震设防。五是改厕,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面改善农村居民入厕条件。六是改水,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农村上下水设施建设。七是改暖,按照节能环保要求新建改建农村供暖设施,重点加强散煤燃烧治理。
9.“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藏粮于地,就是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藏粮于技,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推广优良品种和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模式。国家这一战略的提出,凸显了我国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新路径。
10.“粮改饲”试点
是指以全株青贮玉米为重点,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推进草畜配套,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同时因地制宜,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2023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省在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先行开展了饲料作物种植与利用试点。
11.“地条钢”
是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工频炉和中频炉)熔化后,轧制成建筑用钢材。但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有效进行成分控制,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既扰乱钢铁行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此,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制售“地条钢”。
12.化工企业“进区入园”
是指引导分散的化工企业逐步集中到符合规划要求的化工园区(集中区),危化品企业必须进入专门的化工园区,城市主城区、居民集中区、自然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内的化工企业要尽快完成搬迁入园、转产或关闭。2023年12月,省政府提出,加快推进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到2023年底前原则上必须完成搬迁、转产或关闭。
13.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是指具有山东地方特色、可以转化成现实旅游产品的一些重点文化资源。具体包括: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泉城济南、齐国故都、鲁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等十个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14.实体经济杠杆率
杠杆率是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指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资本控制较大资产规模的比例。在微观经济部门(企业或家庭)可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比、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比、负债与资产之比等指标反映。宏观分析中,通常用负债与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杠杆率。在计算一个经济体的总杠杆率时,通常先计算非金融企业部门、家庭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债务,再用各部门债务除以生产总值得到各部门杠杆率,最后将三个部门杠杆率加总,得到经济体的总杠杆率水平。
15.“山东标准”建设
是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把我省创新的经验、技术、过程、方法,以标准的形式进行固化、推广、应用,并努力上升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某个领域的规则和典范。2023 年12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山东标准”的概念。2023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山东标准”建设的意见》,对“山东标准”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16.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
是指根据1891年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签订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或根据1989年在马德里通过的《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及其《共同实施细则》建立的马德里联盟缔约方间的商标注册体系。目前马德里联盟有98个成员,覆盖114个国家。我国于1989年10月成为《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的第28个缔约方,1995年12月成为《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的第4个缔约方。
17.“鲁产国际名牌产品”网上专厅
是指为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产品、工业产成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扩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省主动与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在这些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开设的“山东地方特色馆”“鲁产国际名牌产品”专厅。该专厅汇集我省农特产品和品牌产品,在网上宣传推广和交易我省名优产品,扩大行业和市场认知度,以获得质量和品牌溢价效应。
18.上行
“上”是指线上,上行就是通过网络对外销售商品。比如,农村电子商务中的产品上行,就是指把农产品放到线上销售,把线上运营和线下批发分销结合起来。
19.“外专双百计划”
2023年1月19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外专双百计划”,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引进100名国际知名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和100个高层次外国专家团队。
20.“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是指建立健全县管教职工编制、人员经费、岗位设置、交流轮岗,校管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奖惩的新机制。这一改革,将县域内公办中小学教师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教育系统的“系统人”,打破了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
21.“双师型”队伍建设
是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既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又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2.“双一流”建设
是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23年12月,省政府印发《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提出积极支持驻鲁部属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力争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世界前列;积极支持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力争一批学科进入国内领先或世界一流。
23.“订单式”培训
是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造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根据重点企业和新进大项目的企业用工需求、技能需求,以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为主导,以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为主要群体,鼓励培训机构因地制宜按需设定培训工种(专业),引导培训机构与企业建立以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为主要模式的培训制度。
24.“三支一扶”计划
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自2023年开始,我省每年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招募优秀高校毕业生,安排到乡镇(街道、社区)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工作,服务期限为2到3年。
25.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是指依据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调查,准确识别有康复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并依据康复需求评估结果,将其转介到相关康复机构或上门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同时,对残疾人康复服务及需求情况及时上报更新,进行实名制精细化管理。
26.“中央厨房”工程
“中央厨房”即融媒体中心,就是通过重构采编发网络,再造采编发流程,统筹采访、编辑和技术力量,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工作格局。这是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龙头工程。
27.“乡村记忆”工程
指因地制宜地保护传统文化乡镇、村落、街区和民居,建设乡村(社区)博物馆,实现对乡土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2023年5月,全省第一批300个“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正式挂牌,包括传统文化乡镇7个,传统文化村落、街区171个,传统民居66个,乡村(社区)博物馆56个。
28. 稷下学宫
始建于战国时期齐桓公田午时期,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存在一百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立大学、国家研究院和政府智库,学士百千,流派纷呈,开创了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学术先河。
29.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
2023年5月,我省启动实施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主要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基层交通安全管理网络建设、交通秩序整治、交通安全宣传、交通安全责任追究等工作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保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30.“绿满齐鲁·美丽山东”造林行动
是指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坚持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结合、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相协调、造林绿化与保护管理相统一,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扎实推进山区森林生态修复、退耕还果还林、高标准农田防护林、森林生态廊道、乡村绿化美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到2023年,全省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全部实现造林,林木绿化率达到27%,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生态产品更加丰富,生态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31.“双随机一公开”
指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这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要举措。
32.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篇十五 区政府领导班子保密工作自查报告1050字
近年来,_____区政府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______保守国家秘密法》、《___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及___、省、市委领导同志近年来对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保密部门的总体部署,围绕区政府中心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应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最近,在以往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对照市保密委关于保密工作检查有关要求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三、真抓实干,认真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
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职责,负起责任。在工作中坚持将保密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确保业务工作管到哪一级,保密工作就管到哪一级。在研究部署、检查、总结工作时,同步安排保密工作。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自觉学习、掌握保密制度,做到懂法、知法、执法,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起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违法必究、令行禁止的作风。并对涉密机关、单位及其涉密人员贯彻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执行保密纪律、履行保密义务和完成保密工作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保密措施的落实
四、开拓创新,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保密工作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自觉把保密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大局中谋划、安排。工作内容上,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上水平。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保密技术,提高保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新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广泛运用,使得信息的存储、处理、传递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在大大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泄密的机率和渠道,面对这种新形势,购置必要的保密技术检查和防范设施,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既保证办公系统正常运行,又不发生失泄密事件。在公文传阅、电话通信、电子邮件、接受采访、召开会议、出国访问等公务活动中,严格按照有关保密规定,每一个环节都严把保密关,保证不发生失泄密问题。工作方式上,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和保密工作实际的保密制度,依靠制度建设落实各项保密要求,自觉将自己置于保密监督之中,接受保密检查。
区政府领导班子不断加强保密教育、健全保密制度、强化保密管理、发展保密技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未发生失泄密事件,今后将继续努力,力争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