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范文网
当前位置:报告大全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政府工作检查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4-20 13:57:06 查看人数:59

政府工作检查报告

篇一 湖南两会召开时间2023年,两会湖南代表名单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

湖南两会召开时间2023年,两会湖南代表名单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解读

2023年两会召开时间揭晓,全国人大十二届三次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政协会议将于3月3日召开,由35个代表团组成的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商国是。

这35个代表团来自于35个选举单位,包括3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包括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些代表团是如何组成的呢?

一般来说,31个省、市、自治区代表团成员都包括党政领导干部、省级武警总队军政主官、企业家、大学校长、学者、中学校长和基层代表等职业身份。

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这些代表团的党政领导干部群体主要包括各省份的省级党委书记、省级行政首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副主任、省级党委常委、省会城市市长、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市长以及省级政府部门负责人等。

各省份“一、二把手”(省级党委书记、省级行政首长)是各代表团的必备成员,且绝大多数是各自代表团的团长和副团长。

按照惯例,每个代表团有一名团长,若干名副团长。

从往年的情况看,在31个省份的代表团中,26个省份的“一把手”担任团长,北京、工作总结天津、上海、重庆和广东5个代表团的团长则由各自省份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

这5个省份“一把手”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都作为普通成员参加各自省份的代表团,均不兼任各自省份人大常委会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担任人大代表团团长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是2023年新疆代表团的团长。

如果考虑24个省份的人大常委会主任由省级党委书记兼任这一现实,29个代表团团长均由各自省份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

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是不多的例外,他们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各自代表团的副团长,团长则由党委书记担任。

团长由省级党委书记或省级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副团长由哪些人担任呢?

以2023年副团长最多的河北省代表团为例,除省长张庆伟、省委副书记赵勇、省委常委杨崇勇外,副团长阵容还包括3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唐山市委书记姜德果,武警河北省总队司令员李志坚和省政协副主席葛会波。

事实上,省级行政首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各省的省委常委占到了各人大代表团副团长的大多数。

从2023年的情况看,除北京和上海,其他29个代表团的副团长均包含“二把手”。

另外,2023年共有59名省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在27个代表团中担任副团长。

在党政官员中,除了“一、二把手”这样的必备成员,各代表团还有一些常备成员,绝大多数代表团都有他们的身影。

第一种常备成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

例如,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在第十届全国人大是西藏代表团成员,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是江苏代表团的成员。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习****是上海代表团成员,李克强是山东代表团成员,张德江则是浙江代表团成员。

再比如,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湖北、内蒙古、北京和天津代表团的成员。

第二种常备成员是各省会城市市长。

2023年12月至2023年1月,全国各地陆续选举产生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名单。其时,除了4个直辖市,在其他27个省份代表团中,只有甘肃和西藏代表团名单上没有出现各自省会城市市长的名字。

第三种常备成员是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市长。

以陕西代表团为例,咸阳市委书记、渭南市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宝鸡市长、榆林市长和延安市长都是代表团成员。

根据新华社2023年2月报道,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占代表总数的34.88%。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浦兴祖认为,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偏多影响设立全国人大的本意,在一定程度上既不利于民意表达,也不利于监督政府。

省级武警总队军政主官、企业家、大学校长、学者、中学校长和基层代表等职业也在各代表团中占有不小的比例。

这篇内容涉及到代表团、团长、成员、省级、全国人大、担任、书记、省份等方面,希望对大家有用。

篇二 202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2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欢迎阅读参考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2023年至20xx年,全省人民辛勤劳动、开拓创新,奋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十二五”胜利收官。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3万亿元,年均增长9.4%。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从6千美元增加到1万美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对外收支总体良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9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5万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倍以上,达到5529亿元。“十二五”规划27项主要指标中,12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2项预期性指标超额完成,3项预期性指标接近目标值。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达到3xx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达到12930元,城乡收入比由2.70缩小到2.44。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5岁,达到78岁左右。婴儿死亡率由千分之7.69下降到千分之4.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人均受教育年限8.87年,提高0.11年。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约5平方米,分别达到36.4平方米和40.9平方米。城镇每百户拥有汽车由19.9辆提高到49.4辆,农村由5.4辆提高到23.6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基本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3.9个百分点,达到48.6%。

(二)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粮食产量由867.1亿斤增加到942.5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8.7个百分点,成为吸引投资、吸纳就业、创造税收的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72%提高到2.23%左右。“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差距不断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展开,17市实现铁路网全覆盖,96%的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全省发电装机达到9716万千瓦,比2023年增长48%。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胶东调水主体工程投入使用。

(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省95.7%的村(社区)完成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健康成长。供销社改革取得新成绩。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设立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政府定价项目削减67%。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各类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发展到618.2万户,比2023年翻了将近一番。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基本建立,转移支付调整和债务管理得到加强,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小贷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扎实推进,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稳健起步,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青岛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去行政化试点顺利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先后实现整合,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公务人员工资、养老、住房、交通和休假制度日益规范。

(四)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经济界的合作,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密切。新增友城38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40对,来鲁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3万人次。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鲁港、鲁台交流合作成果丰硕。20xx年,全省外贸进出口2417.5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27.8%;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增长77.8%;对外实际投资57.8亿美元,增长205.6%。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91亿美元。成功举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等一批重大国际活动。国际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和国家法官学院青岛海事分院落户青岛。中小企业到境外对标交流,乡村旅游带头人赴海外学习培训,都取得了持续明显的成效。全国工商联知名民企洽谈会签约项目落地率超过80%,到位资金7842.5亿元。

(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各方面制度和程序不断完善。政府系统严格执行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决策中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省政府及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对口联系逐步常态化、机制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决定46件,制定政府规章64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xx件、政协提案3362件。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公布实施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展开。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省市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依法解决。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法治观念普遍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肃政纪、纠治“四风”、严惩腐败取得显著成效。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累计70080件,党纪政纪处分69688人。

(六)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四德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由61%提高到99.2%。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各个领域的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在全国影视剧业内和广大观众中,赢得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达到2370亿元。成功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儒学大会、中国艺术节、孔子文化节和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重大活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七)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积极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社区居(村)委会联席会议、居(村)民代表会议、社区事务议事制度。广泛构筑起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联动机制。社会组织达到4.56万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534.2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331.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信访工作持续加强。省政府及各部门新闻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普法、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山东建设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得到加强。顺利完成23.14万名兵员征集任务。

(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空气质量第三方监测和财政补偿制度。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3.8%,二氧化硫下降47.7%,二氧化氮减少12.8%。新能源发电装机增加837万千瓦,占比提高7.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淮河、海河流域治污国家考核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8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面积新增300多万亩,植树造林xx61万亩。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敢于担当,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必须在法治框架内,有效统筹协调多方利益,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司法民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服从省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多党合作和政协民主协商,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

各位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特别是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我们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我省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年来我省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传统优势正在改变,实现新旧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居民收入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城镇中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部分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有较大差距。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超采地下水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劣五类水体基本消除,但一、二类水体没有明显增加。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道路车辆伤亡人数居高不下。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作风不严不实问题仍然存在,法治素养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安排年度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从今年起到202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我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擘画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服务业占比达到55%左右,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提高到2.6%。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持续缩小,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65%和55%以上。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平安山东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法治山东建设成效显著,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此,要紧紧抓住以下任务。

(一)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知识产权创造、使用和保护,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持续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鼓励企业主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创建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提升农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工业强基,加快食品、轻工、纺织、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其他各类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鼓励军民产品、技术、人才、信息广泛交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二)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健全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经济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合理划分省和市、县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完善财税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业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升金融普惠程度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去行政化。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战略,全面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争取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00公里和7600公里。新建改建穿城公路、瓶颈路段2840公里,整治完成国省道6100公里和县乡路2.95万公里。建成运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菏泽机场,争取建成济宁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枣庄机场。推进港航一体化,发展现代化港口群。建设海阳、荣成核电基地和海陆多处风电基地。加快外电入鲁,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2400万千瓦。完善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系统建设。抓好雨洪资源利用,提高引黄能力,完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00公里以上。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城镇和工矿区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完成180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完善城市微循环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青岛、济南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落实农村抗震设防标准,平房要普及钢筋圈梁和构造柱,新建改建房屋最低按7度抗震设防。按照节能环保要求新建改建农村供暖设施。2023年底完成647万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坚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提高综合竞争力。发挥好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海洋经济集聚区。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发展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省会辐射引领,支持济南建设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济莱协作区建设,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沂蒙等革命老区发展,加强与中原经济区交流合作,把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成邻边经济新高地。

(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序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全面实现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服务和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支持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为新生中小城市。积极稳妥推进撤县设区(市)、乡镇合并、镇改街、村改居。鼓励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和工矿区纳入城镇体系管理。推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农村金融、邮政物流等公用事业发展。

(六)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施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推进社科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文化展示和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努力营造激励齐鲁文化精品创作的社会环境,支持富有山东特色的文学、戏曲、美术、影视、出版、传媒事业加速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各级档案馆建设,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好客山东品牌影响。

(七)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坚持科学扶贫、注重实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前实现省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就业创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10万人。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提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健康山东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统筹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政策措施。不断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民主协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各领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抓好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人口质量,继续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对失独家庭关爱扶助力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八)建设美丽文明新山东。维护好我省的壮美山河、富饶湖海和广袤平原,多姿多彩地展现齐鲁风光的独特魅力。加大对自然人文遗迹、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老街区老村落老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尊重农村形态和农民生活习惯基础上,有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突出位置,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加强重点流域、近岸海域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下水超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土壤质量明显提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林木绿化率达到27%。开展地质环境恢复和塌陷地综合治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独立工矿区改造。增加对重点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健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三、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

刚刚过去的20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这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出口保持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9%和49%。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推进好品山东建设,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标准。引导企业在满足一般消费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和个性定制,多生产绿色、健康、智能的高附加值产品。健全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体育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支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鼓励建设创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客空间。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行业去产能,实施化工产业搬迁改造和结构调整攻坚战。对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妥善安置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引导企业多措并举消化库存,总结推广近些年各行业压缩支出的有效办法,支持企业全面降低成本,特别是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损失,压缩管理、销售和财务费用。鼓励企业多渠道筹资,增加资本金,减少银行贷款比重,降低债务率。积极化解企业间担保链、担保圈风险。

(二)贯彻好积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具备条件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利、电力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形成较大规模的实物工作量。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保障性住房49.3万套,基本建成22.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200万户,启动农村供暖改造工程。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今年要完成一半任务,改扩建xx00所学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扩大传统消费,促进信息、网络消费。总结交流临沂、潍坊等地的经验,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推广菏泽、滨州、日照等地的好做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鼓励发展农村淘宝项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高新市民购买和租赁住房的能力。落实好公积金使用、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提高公租房租赁补贴比重,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的通道。支持各地各部门收购或长期租用符合条件的商业房、写字楼,改造为中小学、幼儿园、养老院用房。鼓励房地产企业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电商用房、教师公寓、养老地产、旅游场所等专业设施。

(三)进一步健全企业微观运行机制。支持各类企业规范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实现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推行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将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监管。开展首批58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任职回避、公务回避、亲友回避,公开透明履行职责。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切断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鼓励民营企业规范成本核算,引导民营企业家参照市场正常水平领取薪酬,依法缴纳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关心、保护企业家,搞好企业家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集聚更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借鉴淄博、济宁、德州、聊城等地做法,健全引进人才制度,吸引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来鲁工作。

(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脱贫攻坚。继续抓好高产创建、渤海粮仓、精准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全面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顺应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安排轮作,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休耕方式。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优质牧草,以及大豆、花生、杂粮等经济作物。树立大食物理念,大力发展肉蛋奶、果蔬茶等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海上粮仓。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村“第六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第一仗,确保今年脱贫人口不少于120万。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验收和应用,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抓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

(五)落实3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今年为200万进城农民工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办理城镇户口,落实同等公共服务。对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普遍降低大中城市外来人员落户门槛,使其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拓展棚改范围,改造完成棚户区48万户。同时,将棚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提高货币化安置比重。完善连接镇村间的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把非农经济和就业超过70%的村庄和人口纳入城镇管理。推动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监督和服务向乡镇下沉。试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投资基金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政策。改进城乡规划,提升建筑质量,治理违法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提高城乡供水水质,大力发展集雨型绿地。加大低效闲置土地处理力度。实施示范镇提升行动。

(六)改善投融资环境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完成营改增任务。完善国地税联合办税机制,加强税务队伍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县及县级以上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依法依规公开预算决算。扩大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试点范围。继续清理财政专项资金,省级再压减10%,用于增加扶贫投入和产业引导基金。继续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根据国家部署,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到xx%。在保持政府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前提下,适当扩大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加强债务分类管理,重视债务结构调整和存量置换。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私募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审慎探索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发挥好齐鲁和蓝海两个股交中心平台作用。进一步优化城商行股权结构,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稳妥推进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试点。积极发展现代保险业。着力去杠杆,规范信托、理财等表外融资业务,降低金融资产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清理打击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七)推动对外经贸投资双向优化。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培育壮大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大先进技术、能源资源、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有机结合,深度推进产业、企业、项目、人才国际化。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和产业对接。推动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境外项目风险管控。抓住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实施机遇,在贸易、投资、金融、旅游、交通和产业合作等领域争取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和烟台中韩产业园建设。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申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加快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

(八)强力推行清洁燃烧等治霾措施。加强区域协作、联防联控,推进污染防治一体化。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时段限值,对不达标企业依法实施限产停产治理。推动工业绿动力计划,抓好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广煤炭高效利用技术,探索多种清洁燃煤实用办法,减少散烧煤总量。强化成品油全过程监管。抓好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扬尘综合整治。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创建绿色交通省份,城市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以上。积极推进地热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九)力争社会民生事业有新的较大进展。加快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2000所幼儿园。落实中小学教师编制“县管校聘”。抓好职业教育,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省直转制文化单位改制到位。持续建设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按期完成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年度建设计划,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启动所有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动分级诊疗,有序放开医疗服务价格。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高基层、中医药、妇幼、传染病、精神卫生等薄弱领域的服务能力。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服务综合体,新增养老床位6万张。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年内为1000名听障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倡导社会慈善捐助。

四、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高度重视和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流合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鼓励社会各界群众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政府工作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大力倡导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克服庸懒散现象,认真解决不愿为、不会为、不敢为问题。积极适应新常态、学习新知识,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境内外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干部、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主动作为、做有成效的予以表彰,对不作为的部门和干部严肃问责。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及时的纠错机制和正常的免责制度,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全面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能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梳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注重发挥律师、法律顾问和司法机关作用,通过协商调解和必要的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扎实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广大群众推动任务落实。

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沉痛教训,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消除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加快食安山东建设,加强消费品安全风险防控和检验检测。继续搞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动。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定期报告政府工作。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大力推进多层次协商民主。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开展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加强行政监察和行政执法监督。建立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际成效。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请教,为群众办实事。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和权力寻租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美好明天属于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民,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双手来创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三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乡(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_____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_____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与会代表和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3年全乡人民团结奋斗,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2003年是我乡经济和社会事

业发展经受各种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乡人民

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

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工业立乡,民营富民”战略,抢抓机遇求发展,攻坚克难图创新,保持

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乡经济快速增长。2003年,乡内生产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21%,工业增加值7600万元,同比增长 65%;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426%;外贸出口总额2100万元,同比增长35%;引进国外资金240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371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031元,同比增长6%;拥有固定资产50—1000万元的民营企业58家,同比增长19%;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900人,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66.2%;个体工商户累计发展836户。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度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村工作一等奖”、“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等奖”及“县级文明乡镇”称号。

民营经济势头迅猛。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着力抓好了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和外经外贸三大亮点,使全乡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实力、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工作 中,一是做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并举,培植民营经济大户与鼓励发展个体工商户并存;大力实施工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进步,膨胀壮大企业规模,重点培植铸造厂、裘皮工艺厂、山东微星建材有限公司、铸钢厂、鸿润纺织厂、恒信公司骨干企业,搞好骨干企业内部挖潜革新改造,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品位档次。全年共投入技改资金5620万元,实施技改项目20项,使科技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90%。二是下大 气力抓好招商引资。乡党委、政府根据去年繁重的招商引资任务和咄咄逼人的经济发展态势,将2003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力以赴搞招商,并实行严格的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将县委、县政府下达我乡的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到村、到人、到单位、到领导干部身上,实行严格的奖惩责任制,并同领导干部和基层各单位签订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逐步形成了大规模、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招商引资的路子,实行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感情招商、网上招商等,使去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03年,新上微星建材有限公司、微山玉林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等10个投资项目,引进县外资金7600万元,国外资金240万美元。三是全力推进外经外贸。以扶持壮大裘皮工艺龙头企业为总抓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成功申办了自营业出口权,成为全市第一家拥有自营业出口权的民营企业,与此同时,成功申请到广交会摊位,成为我县第一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拥有自己独立广交会摊位的民营企业。

农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一年来,我们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战略部署,把农业结构调整作

为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组织

领导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示范引导到位、政策优惠到位,

促进了全乡农业

结构的优化调整。一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我们按照'一年启动,两年成规模,三年建成产业乡'的双孢菇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了双孢菇富民工程。在2002年建设双孢菇大棚15个的基础上,2003年新建100多个。2003年四旁植树

7万株,更新造林800亩,完善农田林网3000亩,新育幼苗200亩,发展经济林260亩,新植速生林1600亩,2003年,全乡经济

作物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综合改造利用中低产田1000亩,粮经作物比例达到6:4。二是养鸭业。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了

“三大养鸭基地”,即:赵楼村养鸭基地、王庄塌方区养鸭基

地及800米大河养鸭基地。2003年,全乡已发展鸡、鸭、鹅养殖

超过20万只。三是养兔业,以裘皮工艺厂为依托,全乡养兔3万只,大牲畜2000头,畜牧业总

产值实现1530万元,同比增长17%。四是水产业,重点突

出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和“一区三带”建设,即:赵庙、王

庄塌方地改造后的农渔业综合开发区、800米大河、苏北堤

河、南挖工庄河三条养殖带。2003年,全乡养殖面积2000亩,其中,河蟹养殖500亩,乌鳢600亩,鳜鱼500亩,其它名优水产品

养殖面积400亩,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已占养殖总面积的

80%以上。五是劳务输出业。我乡共有劳动力7400人,现已转移劳动力4900人,占全乡劳动力总数的66%,非农产业总收入3120万元,人均增收2229元,民营经济收入占人均收入的72%。在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抓好了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小城镇建设

已实现“路灯亮化、门前硬化、道路净化”;“村村通油路”工程,侣楼、曹庄两村已率先完成。赵庙至孔庄矿公路建设已完成。全乡农田水利工程万米石渠硬

化,节水型农业成效显著。去年以来,全乡建设“u”形渠2500米,砌石方27.3 万立方,投工2.4万个工日,累计投入

资金240万元,加之维修排灌站,打机井等投入资金,全乡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投入资金320万元,全乡每年可节水157万立方,年节约水电费5.14万元。

正是由于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大、设备齐和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才将2003年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年来,广泛开展了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

动,深入开展了“文明村庄、文明

单位”和“文明一条街”群众性的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用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了人们的思

想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了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加强了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教学质量管理,全面实

施了素质教育,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适龄儿童入学

率、在校巩固率均达100%。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

运动,特别是在“非典”期间建立健全了初

级卫生保健网络,加强了对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土地管理、村庄规化和村容

村貌整治工作。认真开展了乡村

两级干部思想、作风和纪律整顿,积极推行了政务公开,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面貌和干部作风

有了新的变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有线电视入村率

100%,入户率80%。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全面实现

“三为主”为目标,积极推行“三结合”,大力开展“三

生”服务,重点加强了“六项工作”,落实了“七个到

位”,强化了村级基础工作和村民自治工作。2003年,全乡

出生婴儿119 人,计划生育率达97.4%,新婚晚婚率100%,四

项手术150例,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加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

。深入开展了“四五”普法教育,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

进,继续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对全乡70岁以

上老人和残疾人、特困户执行了减免税政策,农村养老保

险、扶贫解困、民政优抚等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强化了社会

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完善了“治保、调解、帮教、普法、巡

逻”五位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积极推行了社会治

安防范承包责任制,使治安防范工作实行了责权利的有效统

一。组织开展了“严打”和“缉枪治爆”专项斗争。加强了湖区管

理,严厉打击了湖区“三乱”、渔业“三害”和非法采砂行

为。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地条钢”。积极慎重地处理了湖区及周边地区的矛盾和纠纷。高度

重视了安全生产,狠抓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重视加强了民

事调解和信访工作,强化了工作措施 。

一年来,民兵、青年、妇女、科技、统计、供电、金融、粮食、供销、工商、邮政、电信等部门都取得了可喜成

绩,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持续三年的严重干旱、四十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全乡上下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快速

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成绩的取得,是全乡广大

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结果,是各位代表积极参政

议政的结果,是各群众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

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为赵庙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

地感谢!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

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素质、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增效不大,农民收入增势不快,农业基础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档次低,发展潜力还没有

充分发挥出来,竞争力不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利用外资和

外贸出口水平不高;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教育质量和

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渠道不畅,尤其是民

间投资增长不快;仍有少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没有解决好;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影响社会稳定的

因素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整治和优化。对

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全力实施“强乡富民”工程,实现我乡经济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

202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鼓舞斗志、增强信心,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乡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促进全乡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23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紧紧围绕“冲刺全市三十强”这一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乡、民营富民”两大战略,突出抓好“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外经外贸”三大亮点,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四大进程,着力拉长双孢菇、养鸭、养兔、水产、劳务输出五大产业链,重点建设完善铸造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基地、裘皮工艺品生产出口基地、规模养鸭基地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双孢菇种植示范基地等六大基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促进社会稳定,确保农民增收、财政增加,推动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2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总产值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7万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3243元,同比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70万元,同比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完成上述任务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根据市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战略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今年,继续对全乡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综合性调整,总的思路是: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培植壮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基础稳固、优势突出、结构优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和格局。?

第一产业内部:在搞好科技开发,培育精品农(林)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养鸭为重点的畜禽养殖业和以名优特水产品为重点的水产养殖业,逐步扩大高效益经济作物、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例,力争今年把粮经比例调整到5:5;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提高到60%。

?第二产业内部:围绕培植壮大铸造产品加工、裘皮工艺品生产、建筑建材、渔湖产品加工等产业和优势骨干企业,加快资产的优化重组、合理流动,形成一批支柱企业,壮大工业经济总体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对铸造、建材等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促进优化升级。重视高新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着力引进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抢占市场制高点。

第三产业内部:围绕“农村城镇化”这一目标,重点实施小城镇后续工程建设,以小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带动第三产业,拓宽经营范围,大力发展商贸业、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农副产品加工运销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战略转移。?

篇四 南通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2023年南通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

2023年南通市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南通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要点解读

过去的一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推进“提质、扩量、增效、惠民”,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地区生产总值6100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5.6亿元,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4376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亿元,增长10%;进出口总额315.8亿美元,其中出口228.3亿美元、增长1.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8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分别增长9.2%和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8%;城镇登记失业率1.9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55%;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一)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坚定不移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打好稳增长攻坚战。热门思想汇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齐头并进。颁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通纲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8万亿元,工业技改投入占比68.6%。主导产业智能化趋势明显,涌现出一批“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成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新兴产业产值4552亿元,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集聚。服务业应税销售增长20%,现代物流、科技、旅游等服务业和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省级旅游度假区达4个。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全市宽带ip城域网出口带宽达2130g,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开通,智慧生活、教育体验馆等智慧南通示范项目建成。海工船舶、装备制造服务化进程加快,航天航空、工业机器人、智慧建筑等种子产业培育取得进展。云计算、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知识流程外包、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加快成长,家纺等领域众创、众包、众筹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0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分别达750家、559家。以南通高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龙头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建成市级以上示范性众创空间9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达16家,“创新南通”、创业融资服务等平台上线运行。出台10多个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发行“通创币”,举办“通创荟”、“江海英才创业周”等系列活动,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达120名、省“双创”人才达211名,创投、股权投资机构达160家。酷猫写作范文网南通大学顾晓松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各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有序实施。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大整治行动”。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南通市及各县(市)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一枚印章管审批”初步实现。企业注册登记“单一窗口”、“一照一码”实施到位。财税金融及土地等要素改革加快。财政预算管理、专项资金整合使用有效加强。各项贷款余额6081亿元,债券融资333亿元,股权融资166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增至40家,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别达32家、39家。陆海统筹土地管理创新、开发性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国资国企、户籍制度、价格机制、农村产权、不动产登记等改革有序开展。社会和生态领域改革加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联合办学、中考改革深入实施。综合医改持续深化,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全面实施,分级诊疗体系加快构建。省级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启动。养老服务公建民营等试点取得进展。食品药品重点领域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生态补偿、环保准入、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资源环境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快建立。

(三)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开放开发成效明显。强化特色、融合发展,区域开放开发空间进一步拓展。对接国家战略取得突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增长42.5%,中奥、中意生态园建设初显成效。对接上海自贸区取得新进展,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等方面复制推广一批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面运行。与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合作持续深化。公铁水、江海河联运体系加快构建,沪通长江大桥快速建设,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试运营,海启高速开工。洋口港、启东港口岸开放和如皋港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兴东机场开通国际航班、年旅客吞吐量116万人次。港产城融合发展。南通港总体规划修编形成初步成果,通海港区启动建设,通州湾港区总体规划通过评审,洋口、吕四港区航道项目积极实施。沿海前沿区域高端装备、新材料、物流等特色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区镇合一”重点镇综合配套功能增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同意、省政府批准设立。陆海生态统筹保护。落实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获批。实施212个节能及循环经济项目、44个重点污染减排项目,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建成运行。新增造林面积全省第一。大气、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pm2.5平均浓度降幅和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全省领先,成为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优秀城市和省节水型城市。

(四)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发挥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城市“多规合一”初步成果。中心城市功能持续完善。381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78亿元,市区组团连接和重点片区交通进一步优化。新城区商业商务功能增强,工作总结观音山新城配套建设加快,市北新城重点功能板块特色显现,南部新城形象不断提升,一批连接通州区和主城区的骨干道路建成通车。“两河两岸”绿廊建设快速实施,星岛水岸区域功能性项目加快集聚。唐闸等历史文化保护项目有序推进,南通·1895园区获批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局良好。农业现代化水平保持苏中苏北第一。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设施农(渔)业达174万亩,高标准农田达377万亩。现代农(渔)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强。“全托管”经营主体达1145家,建成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家。南通农产品特色馆等电商平台上线交易。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城乡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和市区水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获批省优秀管理城市。启动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升级版建设,河道清障管护等工作取得突破,“美丽乡村”、“水美乡村”建设试点有力展开。

(五)社会建设和治理力度加大。个人简历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互动并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投入比重达75%。民生保障扎实有效。新增就业8.24万人,扶持创业1.3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分别实现市级、城乡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居民基础养老金稳步提高。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1.5张,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协调发展。市区安置动迁户1.2万户。公共服务和产品更加丰富。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持续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进程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医联体建设和卫生接轨上海成效显现。唐闸近代工业遗存“申遗”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评审,一批文体重大项目和设施加快布局,成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依法治市积极推进。获得地方立法权,启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订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基层民主建设持续加强,政社互动实现街道(镇)全覆盖,92%的城市社区、85%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建设标准。“一综多专”大调解、社会治安防控、综治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宗教和军民融合、国家安全等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自觉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政府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强化服务政府建设,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功能持续提升,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验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行政程序建设、行政复议等工作有效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市人大代表议案、市政协建议案,完****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任务。深化廉洁政府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加强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驰而不息整治“四风”问题,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各位代表,2023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十二五”发展画上了圆满句号。过去五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全力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量质并举、创新转型、统筹发展、富民惠民取得重大成就。

(一)城市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区域影响力同步并进,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5%,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5%,占gdp比重超过10%;范文内容地图进出口总额跃居全省第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5.8‥49.2‥4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12.6个、11.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0.6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技能人才总数突破100万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市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21.5%,林木覆盖率提高5.5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全省第一。

(二)沿江转型升级、沿海科学开发、陆海统筹发展取得历史**突破,生产力布局持续拓展。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新建过江大通道2个,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临海与沿江高等级公路实现环通,通江达海的铁路网加速形成,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通航,江海组合大港初具雏形,内河高等级航道达126公里。陆海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沿江资源整合稳步实施,沿海“区镇合一”、海域综合管理等体制创新取得重要成果,连续24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心得体会临港临海产业集群建设成效加快显现,五年实施370个市级以上重大项目,江苏lng、恒力新材料、招商局海工等26个5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沿海前沿区域生产总值和投资均突破千亿元。

(三)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资源要素集聚能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陆海统筹发展成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由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六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和100项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共同提升,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及注册资本居全省前列,引进来与走出去政策和体制先行先试成效明显,外资外贸结构优化,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50%以上,外经合作保持全省领先。载体和平台功能实现新提升,国家级开发园区达6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达5个,新增省级开发园区5个,各级开发园区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跨国跨江合作园区、沿江沿海特色园区协调发展,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通关等“八类平台”加快形成。

(四)五级城乡空间体系初步构建,城乡统筹建设持续加强。中心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区组团发展格局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五年增长64%,“102030”快速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显著提升。城镇综合开发水平持续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8%、五年提高6.8个百分点,5个县(市)中等城市框架加快构建,19个市级中心镇集聚能力明显增强,范文写作特色镇发展势头良好,规划布点村庄(新型社区)建设全面加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各县(市)均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均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省文明城市。

(五)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十大体系”加快构建,五年为民办实事215项(2023年45项实事完成情况见附件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9.2%、81.5%。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制度并轨,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城乡低保标准大幅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整体实现5000元脱贫目标。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5所高校升格更名,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有效覆盖面稳步提高,养老服务形成“9073”格局,引江区域供水实现乡镇全覆盖。

(六)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美誉度持续提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近400项,审批承诺期限压缩71%,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连续四年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建成国家生态市,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获得“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先行奖”,公众安全感全省第一。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发扬光大,江海特色文化魅力进一步彰显,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各位代表,在“十二五”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科学发展,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着不让稳增长,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始终坚持抢抓机遇、增创优势,用足用好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聚新人才、壮大新产业、拓展新空间、建设新城市、构建新体制,培育体现区位特点、功能特色的新优势,全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问题导向推进改革,旗帜鲜明鼓励创新,对标找差明目标、定举措,主动作为想在先、干在前,积极营造敢于突破、敢于争先的发展氛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协调,紧扣南通实际,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切实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创造彰显时代特征、顺应群众期盼的发展业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全市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通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部省驻通单位,向关心和支持南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向为南通发展付出心血的历任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十二五”的实践也使我们清醒看到发展中的问题。经济转型面临考验,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供给侧、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并存,创新驱动力不强,南通还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发展短板仍然突出,均量水平、产业层次和开放度还不够高,城乡二元结构仍较明显,资源环境约束更紧,居民增收渠道不宽。社会建设任重道远,一些领域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任务艰巨,新旧矛盾交织,基层基础相对薄弱,一些领域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政府自身建设仍待加强,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长效机制仍需完善。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

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南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通”的关键阶段。综观各方面形势,南通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创新转型的黄金发展期,有基础有条件在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中发展得好一些、快一点,在落实国家、省对南通发展定位中实现新的历史性跃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将持续,中等收入阶段考验更加集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奋力开拓各项工作新境界。根据《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已发给各位代表,提请大会审议。

今后五年总体发展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深入落实“五个迈上新台阶”重点任务和省委“八项工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南通,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南通篇章。

今后五年主要发展目标是:科教进步、经济强盛。经济总量、均量、质量同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0%左右,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初步建成,科教、产业、人才更加紧密结合。百姓富裕、人民幸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完成新一轮脱贫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5万元、2.65万元,民生投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空间集约、环境优美。港产城深度融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5%左右,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舒适的生活空间、天蓝水秀的生态空间基本形成。社会文明、风气良好。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文化强市基本建成,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成为江苏有影响力的思想文化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制度优化、活力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以经济领域为重点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全面贯彻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七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教强市、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绿色发展、国际化和全面开放、民生优先六大战略,力争提前实现两个“翻一番”,努力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水平更高、质量更优,在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迈向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构建富有特色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新格局。

(一)突出创新驱动,放大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构建提质、扩量、增效、升级相统一的平稳健康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制度、科技、文化等全方位创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和发挥先发优势引领发展,更好增强科技、人才在全面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整合资源链、实现价值链,推动发展在中高速增长中迈向中高端水平,努力打造创新型城市和经济强市,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与经济体系。

(二)突出优江拓海,放大战略区位优势,加快构建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集聚集约发展格局。抢抓国家推动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等机遇,发挥南通与上海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区位互补优势,突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以“多规合一”理念统筹全市域发展,以重大基础设施引领陆海空间调整,完善“五沿”生产力布局,努力打造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和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加快形成发展导向明确、主体功能清晰、要素充分集聚的空间体系。

(三)突出统筹协调,放大城市功能优势,加快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共同繁荣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化”同步发展、硬实力与软实力整体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沪)苏通经济圈建设,凸显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努力打造协调型的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加快形成五级城乡空间体系和八个城乡发展一体化体系。

(四)突出绿色低碳,放大生态环境优势,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子,坚持保护、建设、治理并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加快形成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导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体系。

(五)突出开放提升,放大载体平台优势,加快构建内外互动、深层融合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国家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大布局,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载体和平台作用,深入实施“六外”并举,全面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水平,努力打造新一轮国际先进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基地、“一带一路”海上战略合作支点、长江经济带北翼桥头堡和全面开放合作城市,加快形成东西双向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联动的资源要素配置体系。

(六)突出民生优先,放大共建共享优势,加快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格局。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紧紧围绕民生“七个更”,科学作出制度安排,深入推进社会建设,让广大群众对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努力打造让市民自豪、人人向往、近悦远来的幸福城市,加快形成与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进步体系。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持续付出、埋头苦干,“强富美高”新南通一定能展现出现实的模样,南通人民的梦想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三、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南通推进结构性改革、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我们将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更好适应、引领新常态,认真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突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6%;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工作中,按照“十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着重抓好十方面:

(一)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平衡。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产业新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稳定增长。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推动船舶及重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提升技术、质量、品牌和标准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打造绿色、智慧建筑骨干企业和产业化基地。运用技术、市场、经济等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3+4”重点领域,突破海洋工程、航天航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新兴产业产值超过5000亿元。围绕集成电路、医学组织工程等成长性领域,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为重点,推广定制化生产、柔性化制造、个性化服务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集聚区建设、项目推进、楼宇经济、企业培育,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省级以上物流企业和特色园区,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壮大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

推动传统增长点与新兴增长点相互促进。坚持“互联网+”与“+互联网”并举,大力变革生产方式、服务模式。推广智能制造。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制造装备升级计划,发展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创建“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30家以上。提高船舶、机械等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壮大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发展网络经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宽带ip城域网出口带宽达2500g。支持依托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建设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服务外包、动漫衍生等互联网产业园区,做大一批本土互联网企业。培育平台经济。建设互联网信息、交易、媒体、支付等服务平台,完善大宗商品交易、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专业化平台,打造平台经济集聚区。

推动需求与供给协同发力。保持有效投入强度。实施总投资5050亿元的160个市级重大项目,推动产业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等各类投资共同发力。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引导作用,带动各类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稳定和扩大出口。落实出口退税、进出口降费等措施,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成新的外贸增量。发展服务贸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壮大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发展快递业和消费金融,促进居民商业消费。提升旅游服务,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新兴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智慧南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教育、医疗、交通等29个智慧应用项目。培育健康、养老等消费热点,稳定房地产市场和消费。

(二)完善区域特色创新体系。聚焦实施《中国制造2025南通纲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力打造江苏特色创新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的产业化基地。

壮大创新创业主体。加快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五自”企业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0家、产业产值超过6800亿元。支持企业建立“一站两院三中心”,新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6家。落实加计抵扣、加速折旧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和减税降费等措施,建设创业基地,支持科技人员、大学生、农民工等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整合创新项目、技术、人才、载体、资本等要素,培育一批优秀“创客”。

促进创新集聚集群发展。推动创新载体提升。对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增强南通高新区、市北高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端载体引领创新的能力。推动省级高新区功能开发,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整合财政资金支持种子产业发展,打造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和一批开放式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支持“四众”空间发展。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众创空间全覆盖,打造市级示范性众创空间,建设众包、众筹、众扶等平台。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突出领军人才和团队,实施新一轮产业人才发展计划和“江海英才”计划,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0名、省“双创”人才30名。推动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人。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激励、分类评价等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

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创新研发、技术转移机构,推动更多重大科技成果和合作项目在通产业化。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继续发行“通创币”,大力引进创投和天使投资机构。深化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三)强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开发。突出提升资源利用整体效益,打造沿江产业技术创新带、沿海创新创业走廊。

优化发展布局。深化沿江沿海规划“一张图”研究,完善港口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沿江港区、岸线资源整合力度。以实施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为契机,加快通海港区、如皋港区建设。促进沿海洋口、通州湾、吕四三大港区错位发展,推进深水航道、码头泊位建设。有序实施海门港等8个作业区开发。以沿海前沿区域重点镇为依托,推进12个功能区建设,打造沿海特色产业带、城镇带和风光带。高标准建设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加大优质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加快培育科教城等特色园区和平台。

建设枢纽城市。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一批公铁水、江海河联运工程。实施铁路西站综合枢纽、沪通铁路平东货场等项目。支持沪通铁路(沪通长江大桥)、宁启铁路二期加快建设,争取盐通客专早日开工,做好通苏嘉城际、北沿江高铁前期工作。推进海启高速建设,开工建设锡通高速北连接线。开展长江口北支航道前期研究。实施兴东机场改扩建工程。

发展海洋经济。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进开发性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争创省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园区,海洋生产总值达1850亿元。做深做精沿海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综合能源特色产业链,培育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壮大滨海旅游业,打造集水产品加工、交易、物流、休闲等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科学围垦和利用滩涂,创建省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

(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把握关键环节,加快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着力抓好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为龙头的各级改革试点。创新陆海资源配置,编制实施陆海统筹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推进陆海空间置换和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等试点,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加强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陆海资源统一交易。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一窗受理”和多图、多评联审等制度。稳步推进部门内部、跨部门跨行业和区域性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放大市场采购贸易效应,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财税、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放大财政政策激励效应。推广中关村等政策,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加强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建设市级专业金融集聚区。力争上市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超100家,支持发展股权和债券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离岸金融、跨境结算、个人境外投资、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等试点,鼓励发展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政府性债务结构。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升商品市场功能,发展土地、产权、金融、人才等重点市场,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大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释放民营经济活力。鼓励民营资本依法进入基础设施、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资产证券化、股权多元化、投资市场化,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功能性重组、资产经营公司实体化改造,提高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采取改革、财税、金融、价格等手段,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

(五)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国际化,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加大走出去力度。突出东盟、中南亚、非洲、中东欧等区域,拓展境外投资贸易和综合开发空间。积极参与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优势行业加快走出去,打造一批示范性境外园区(基地)。增强中奥、中意等国际合作园区功能。提升引进来质量。加大基地、园区和产业链招商力度,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亿美元,新引进亿元以上市外民资项目120个。大力招引新产业、新业态和功能性机构,提高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利用外资比重。推进一体化发展。突出长江经济带沿线重点城市,深化港口、产业分工与协作。发挥开发园区、口岸平台作用,增强物流、中转、贸易功能,提升服务长江流域能力。

强化配套服务上海,增创开放新优势。以南通综保区为龙头,加快复制上海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经验,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完善投资贸易“单一窗口”,加快通关监管制度创新,推广金融和服务业改革开放新举措,推动与上海港口、机场开展实质性合作。增强苏通、锡通园区和市北高新等跨江合作园区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上海、苏南优质产业转移。

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加快功能开发提升。推动国家级开发园区创新发展,提升承接信息、服务贸易、总部经济等高端业态的能力。促进省级开发园区特色发展,创建一批省级以上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型园区、知识产权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园区提档升级。鼓励重点开发园区建设贸易创新、展示展销、金融服务等平台。加快电子口岸互联互通,拓展一类开放口岸功能。

(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方式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民合作社综合社建设试点,新增“全托管”经营主体50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家、龙头企业30家。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编制实施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做大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步伐。发展“一产接二连三”全产业链模式,建设一批现代农(渔)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景点。抓好“米袋子”和“菜篮子”,保障农产品供应。

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鼓励发展“互联网+”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及农产品众筹等生产营销模式,建设一批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七)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五大统筹”要求,优化城乡空间结构、人口布局和发展格局。

强化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完善发展体系。深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市区“十张网”规划研究,构建“一核四片区”发展布局。统筹新城区繁荣、老城区更新,实施“五山”资源整合,提升濠河景区形象,加快观音山新城、星岛水岸等片区开发,增强城市核心区功能。完善南通开发区、苏通园区等南部片区产业布局和配套设施。加强以市北新城为主体的北部片区功能开发。推进以通州城区、南通高新区为依托的中部片区南进西拓。推动以通州湾示范区为重点的东部片区加快发展。提升服务功能。推进507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96亿元。拓展提升快速路网,实施42个骨干路网项目,以片区化理念推进支路网建设。深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创建“海绵城市”,探索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健全水电气和信息等服务体系。优化居住环境。抓好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制定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中村、老小区综合改造和危房解危,强化小区物业管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建设一批道路绿化带和综合性公园、小游园,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加强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规划创新。以“多规合一”的理念统筹城乡规划调整,做好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按照五级城乡空间体系,指导各地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优化调整。提升城镇功能。支持5个县(市)强化片区发展、优化空间结构。推动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镇、市级以上中心镇以及一批特色镇加快产城融合步伐。

加强城镇和农村交通、水利、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拓展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强化综合治理。加快城市综合管理、环境综合整治向镇街延伸,深化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水平。

创新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成本分担、公共服务等机制,促进农业转移等人口落户城镇。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八)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南通。坚持陆海生态环境统一管理,制定实施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蓝天行动,落实扬尘管控、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措施,pm2.5平均浓度降幅完成省下达任务。实施清水行动,开展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重点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加强海域综合利用管理以及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应急水源建设。实施绿地行动,抓好土壤、农业面源、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加大“两沿三园”绿化造林力度。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构建“六廊五圈多点”生态空间格局,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有效利用水平,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促进循环低碳发展。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施一批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面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创建生态园区。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强度双控管理,实施50个重点减排项目和一批节能技改项目,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深化重点行业和化工园区专项整治。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生态红线和水环境区域补偿政策,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完善环境治理政策,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强化环保信用评级结果应用。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九)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为重点,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繁荣江海特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南通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进“诚信南通”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群。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定实施中心城区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推进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书香南通”建设。扶持文艺精品创作。支持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打造一批重点文化和体育产业园区(基地),鼓励发展文化交易平台和专业市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规范县(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服务平台运行。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社区减负长效机制,93%的城市社区、89%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积极培育社会组织,推动政社分开、政社合作、政社互评。强化基层民主建设,组织新一届村(居)委会选举。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依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保障公共安全。落实最严格的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国家安全和双拥、民族、宗教、档案、保密等工作。

(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认真贯彻就业优先和人口发展等战略,加大民生投入,办好十方面49项实事项目。

提高就业收入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新增就业8万人。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着力缓解相对贫困,强化精准扶贫,防止因病返贫问题。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提升大病统筹水平,深化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和城乡统筹,健全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市区动迁异地安置“先建后征”。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红十字、残疾人等事业。

扩大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推进教育现代化。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加快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办好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现代学徒制等国家改革试点。放大体教结合优势,抓好足球改革发展。打造健康南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现代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加快市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加强医联体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下沉,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全科医生培养,优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孩政策。推动养老服务格局向“9064”转变,促进医养融合对接,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33张。做好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刻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忠诚干净担当记在心中,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效能、规范行政行为,扎实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创新治理模式。着力构建适应供给侧改革的“放、管、服”体系。深化简政放权,全面落实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领域“五个再砍掉一批”的要求,最大限度下放便民利民、基层亟需且能够承接的事项。坚持宽进严管,完善“3+n”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健全“双随机”等监管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提升“12345”政府公共服务、基层便民服务平台功能,推广网上办理、代办代理、上门服务等方式,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等制度。

(二)增强执行能力。坚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突破、勤于落实,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既鲜明支持主动作为,又严肃查处为官不为。完善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和政府系统“创新奖”评选办法,加强绩效管理,营造鼓励首创、宽容失误的浓厚氛围。健全大督查格局和行政问责机制,加强专项督查,探索开展重大政策及工作落实第三方评估。

(三)深化依法行政。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目标任务,稳步推进地方立法,规范制订政府规章。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落实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和跟踪反馈、责任追究等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

(四)加强廉政建设。突出从严从实治政,认真贯彻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厉行勤俭节约,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严格“三资”监管,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健全政府系统惩防体系,严肃查处****案件。加强新常态下公务员教育管理,努力建设一支大局意识强、国际视野宽、工作作风实的队伍。

各位代表,新一轮发展的美好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篇五 2023政府社保工作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

20xx年以来,我县社保工作在省市业务部门及局机关的指导下,按照省厅“能力建设年”及局机关绩效考核的具体要求,规范各项业务办理程序,以清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完善资金的拨付手续,有力的促进了各项社保事业的有序开展,较好地落实了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认真完成各类月报、季报及基金决算工作

社会保障资金报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报送及时,很多数据都与有关单位存在口径对应关系,编制的难度较大。今年我县在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进行数据的采集与论证,按时完成了就业资金月报、医改投入季报、重点社保资金季报的报送。特别是年终决算工作,编报时要考虑到与相关部门数据口径的一致,与各类月报季报口径的一致,为做好这项工作,社保股的同志在做好账务处理的同时,积极与各相关单位对账,经过认真努力,顺利通过了决算汇总上报。

二、强化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管工作。

我县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管力度,坚持扩面与征缴并重,充分发挥了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和督促地税和劳动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征收体制,提升服务水平,抓好基数核定和扩面征缴。截止20xx年底,我县共入库企业养老金6623万元,失业金1004万元,医疗保险金6076万元,工伤保险148万元,生育保险金66元,其他保险490万。为各类人员保险金的发放和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我县的稳定和发展。

三、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各项社保工作落实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我县积极筹集社会保障资金,逐年加大本级预算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

(一)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再就业政策,将县级配套列入年初预算,积极争取省市补助资金弥补县本级财力的不足。就业资金专项用于再就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等支出,并制定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助标准,严格拨付程序,并实行资金的跟踪问效管理。深入到现场查看就业园区建设情况,按照规定拨付组织起来就业资金。认真推行下岗职工小额贷款,鼓励支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目前,已拨付各项再就业资金1268万元,再就业资金余额控制在合理范围。

(二)按时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今年共发放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9500余万元,并按规定做好测算、审核、监督工作。

(三)继续扩大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参合96.82万人,参合率达90.09%。全县共补偿40万多人次,累计补偿金额9864万元,保障了参保农民就医的需要。

(四)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20xx年实际完成参保任务97201人。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11月30日参保年度,征收基金1114万元,截至11月30日支出883万元,实际补偿5339人次,补偿比为53%。

(五)认真完成城乡低保资金的发放。按照提标扩面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公示、审核等基础工作。至目前,共筹集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476万元,农村低保资金3193万元,使0.68万名城市低保对象、4.41名农村低保对象按时领到了低保金。

(六)加大五保供养力度。我县现有五保户供养对象7285人,今年根据实际加大提标力度,集中供养的标准为年/人均1820元,分散供养的标准为年/人均1450元,筹集拨付资金1174万元。

(七)积极推行城乡医疗救助机制。针对医疗救助较窄,救助水平偏低的现象,积极探索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病种,加强救助力度。共拨付救助资金580万元,累计救助5.9万人次。

(八)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对艾滋病特困对象开展生活救助。艾滋病生活救助77人,已拨付全年资金8.7万元。救治结核病人76人,救治艾滋病病人44人,拨付治疗费69万元。

(九)落实公共卫生经费。今年县本级安排村卫生防疫经费16.5万元、社区服务配套经费87万元,村卫生室配套经费150万元,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助体系的建设,推动全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各类社保项目的实施为弱势群体筑起了一道生活保障线,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弱势群体的稳定。

四、做好社保工程类资金的拨付。

(一)敬老院建设。

今年,我县新增床位900个,年初结合我县实际,将床位建设任务分解到全县的16个乡镇,其中新建6所、改建一所、扩建9所。在工作中强化协调调度,强化资金保障,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强化督查考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已拨付资金756万元,新建、改扩建任务已全部完成,集中供养率已达到30%。

(二)城乡卫生体系建设。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今年我们改变去年以检查促工程进展的办法,从年初的选址、招标、工程的实施等方面全过程主动参与,使此项工作能按序时进度完成。目前,1所乡镇卫生院50个村卫生室

已全部完工,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网络建设任务,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任务也已完成,共拨付资金891万元。

(三)改水改厕项目。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日益加剧,环境脏乱差已经成为农村各种传染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其中农村旱厕问题尤为突出。我县在改厕工作中,确立许疃、范集、王集、篱笆4个乡镇14个村共3000座旱厕改建任务,改建主要通过“双瓮式”和“沼气式”两种方法,我县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的方法筹集项目资金,目前建设任务已经完成。

五、做好省市各类专项检查工作

(一)养老保险各市互审。今年11月份省组织养老保险基金互审,我们及时与劳动、地税等部门联系,做好各类材料和有关帐务的处理,完成了我县三年来我县养老保险的审计核实任务,为下一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打下了基础。

(二)再就业资金检查。11月份省检查组对再就业资金进行检查,我们及时与劳动部门联系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加快了资金的拨付进度,对不符合省检查要求的情况及时进行了整改。检查验收时,我们与有关部门配合,完成了检查任务。

六、加强业务、政治思想学习

社保业务覆盖面广、政策性强。社保股人员克服人手少,业务多的困难,抽出时间加强业务及政治思想学习。坚持树立以人民利益为己任,艰苦朴素,勤政廉政,耐住清贫的“务实、高效、廉洁”的财政干部形象。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政策,并用来指导工作的开展,通过学习,做到遵纪守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20xx年我们通过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2023年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以改进完善。明年,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篇六 临汾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3.6亿元,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61.8亿元,增长1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8.2亿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936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768元,增长12.6%。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全力扶持实体经济。认真落实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推出煤炭25条、强化经济运行20条、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组合拳。开展煤矿基本建设年活动,新增投产矿井20座,新增产能2340万吨,全市原煤产量达到7041万吨。先后组织全市煤炭、煤焦、煤电、银企和重点项目供需对接会,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促进了经济的平稳运行。

强化投资支撑。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94项,全年项目储备完成20888亿元,项目签约完成3019亿元,项目落地完成1705亿元,项目开工完成1407亿元,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完成1157亿元,项目投产完成1250亿元。在项目工作12项全省排名中,我市夺得2个第二、3个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完成1036.3亿元,增长26%。

居快市场卡设。社区便民商圈、蔬菜直销点、万村千乡、新网工程等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成效明显,锦悦城、华纳新天地、居然之家等投入运营,奥特莱斯、红星美凯龙、生龙国际、上东世纪等有序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5.5亿元,增长13.7%。

二是着力推进转型综改,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

综改区建设扎实推进。制定实施了转型综改区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和《20xx行动计划》,全面铺开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任务,扎实推进五规合一、户籍制度、用地制度、金融创新和医药卫生体制等五项重大改革,确定了10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省径试点侯马市、市级试点尧都区在村改居、金融、土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经济带建设取得实效。坚持规划指导、基础先行、产业入园、两区同建,加快建设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完成;滨河东路南北延路基工程基本完成,河道水利工程洪洞至襄汾段基本完工,生态绿化完成1700多万平方米;18个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占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63.9%,10个农业园区有8个形成规模,6个物流园区有4个开工建设,5个文化旅游园区全部实施开发,11个两区同建工程启动实施。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沿汾各县(市、区)的艰苦奋斗,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可以说已经初具雏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正在成为临汾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加快转型提升,焦化行业45户企业完成省定兼并重组任务,钢铁行业完成立恒整合中宇工作,淘汰落后炼铁产能75万吨、炼钢产能100万吨。实施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转型项目104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3家,省径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9家,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达到50.6%。农业获得稳步发展,大水网涉临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2.81亿元。全年完成灌溉面积214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1.6万亩,生态修复8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3.2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四个百万亩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发展设施蔬菜4.4万亩、水果14.2万亩、干果19.8万亩、中药材11万亩。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新确立一村一品专业村23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13个,家庭农场达到1348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62家。三产呈现蓬勃兴起,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山西国际陆港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正在积极申报临汾综合保税区。旅游业稳步发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43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195亿元,4a级景区达到6个。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迅猛发展。三产所占比重提高1.82个百分点。

三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

炕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025公里,同比新增209公里,全省排名第一。霍永高速东段和西段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吉河高速路基和桥涵完成60%,大运高速土门连接线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完成。霍侯一级路北段改造和桃临线霍州至汾西段竣工投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1公里,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36公里。临汾机场航站楼和高架桥主体完工。大西高铁、中南铁路、张台铁路加快建设。

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完成河西新城和空港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临汾高铁站地下空间利用等规划,市区控规覆盖率达到85%;建成市规划展览馆、市行政服务监察中心、中大街中段贯通等工程;启动实施了五一东路、二中路、北外环拓宽改造、秦蜀路南延、市民广场一期、集中供热九期、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市区天然气置换等工程;城市管理得到加强,多年困扰市区交通秩序的三轮车得到有效整治。县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城市功能进一步健全,控规覆盖率达到70%。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30个新农村连片示范区、3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五件实事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行政村街道亮化全面完成。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出台绿色生态工程、创建园林城市、pm2.5防控、市区大气污染防治等实施方案,狠抓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修复治理和农村生态保护,实施节能改造项目76个,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六项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省定任务。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167天,其中一级18天,空气质量指数全省排名第三,pm2.5达标率好于省定标准。汾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分别下降37.93%和20.93%。大力实施两山两网两林两区和双保林业五大工程,新造林62.6万亩,超省定任务19个百分点。涝洰河河道治理工程全面启动,完成投资1.87亿元。

四是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发展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警中教育整顿活动成效明显。认真开展夯实基础管理、落实工作责任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围绕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共查找整改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1.5万个,建立制度15452项,构建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开展安全生产稳定年活动,强化两个主体责任,推进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三项行动,不断加大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力度,实施abcd分级分类动态监管,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火、冶金、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地质灾害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关闭取缔非法企业439家。全年生产经营性事故同比下降132起,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全市信访工作连续两年实现四下降一好转。全面推广安泽县311基层服务管理、乡宁县三化一卡、侯马市345流动人口管理、铁路安全线格化管理等先进经验,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临汾创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应对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是尽心竭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图书馆、博物馆等工程加快实施。市直学校改造工程全部投用,5个县薄弱校改造全面完成,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169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30所、村级幼儿园65所。临汾新医院建筑工程竣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市精神病医院主体完工,市第三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甲,完成9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新农合参合率达99.12%。市区成功创建省径卫生城,16个县被评为省径以上卫生县城。人口自然增长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三项计划生育指标圆满完成,被省政府评为综合先进市。

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启动7个项目,总投资17.4亿元。与陕西省榆林市合作,实施吕梁山有机苹果产业开发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产业扶贫项目跨省协作。认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住村联户、片区开发、整村推进等工作,实现贫困人口脱贫6.1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4%;各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468.2万人;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6333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000套。双拥优抚、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开展,外事、侨务、人防、统计、气象、地震、地方志、档案、老龄、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妇女儿童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市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系统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依法行政和xx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纠风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幅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市本级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12项,缩减75%,平均审批时限由3周压缩为1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和约法三章,清理违规公务用车331辆,停止新建楼堂馆所23个,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15.8%。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驻临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县域经济总量偏小,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安全、环保压力依然较大;民生事业欠账较多;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创新的力度与形势任务的要求尚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效能提升和工作落实仍存在薄弱环节,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xx年主要任务

20xx年是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总体上看,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中部崛起、转型综改区建设等政策叠加效应更加凸显,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同时也要看到,全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交织阶段,我市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前进道路上还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对此,我们既要做好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又要坚定发展信心,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全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狂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xx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转型攻坚年、环境提升年、服务群众年活动,着力推动发展,着力深化改革,着力改善环境,着力保障民生,加快建设文明开放、富裕和谐的新临汾。

临汾政府

篇七 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自贸区解读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自贸区解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4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深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意味着自贸区建设将上一个新台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的改革试点正在稳步推进。

从202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到今天粤津闵自贸区方案通过,“自贸区”的概念伴随着铺天盖地的新闻,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作为老百姓可能要问,自贸区跟我到底有啥关系?其实对你的影响还真不小!海淘、出境游、看病、买车、就业……往下看就全明白了。

一、自贸区究竟是什么?

从区别来讲,自由贸易区有两种。第一种是free trade zone,英文简称ftz,指某一国或地区在己方境内划出一个特定区域,单方自主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沪、津、粤、闽自由贸易试验区属于这种类型。

第二种是free trade area,英文简称fta,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根据wto相关规则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所形成的区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还涉及服务贸易、工作总结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去年apec会议上讨论的亚太自贸区就是fta类型。

二、中国四大自贸区一览

广东自贸区:主打“港澳牌”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主要涵盖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以及珠海横琴新区片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将以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重点,进一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同时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对接。

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一体化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内,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涵盖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

作为第二批自贸区中面积最大、北方首个自贸区,战略定位将挂钩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发展融资租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福建自贸区:与台湾深度合作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三个园区分别位于福州、厦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计面积达到118.04平方公里。

作为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重点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以及建设海上丝绸之路。

上海自贸区:承载更多改革空间

此次上海自贸区扩容的陆家嘴、金桥、张江三个片区都在浦东新区,总面积从28.78平方公里大幅拓展到120.72平方公里。未来,自贸区将在更大的领域进行制度创新。

三、自贸区的十个“大实惠”

1.“海淘”大升级:亚马逊直邮到家

自贸区落地之后,“海淘”国际品牌商品不仅发货速度快还不限购。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已经宣布,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国际贸易总部,实现美国货物直邮中国。这意味着“海淘族”可以直接在美国或欧洲等境外亚马逊网站上购物,商品一律同款同价,并用人民币结算。

亚马逊拟在自贸区建设物流仓储平台,部分商品提前进口至上海保税仓储,消费者下单后直接从自贸区配送,大大缩减成本和配送时间。

2.进口商品“白菜价”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由于进口商品价格比市场便宜10%至30%,经常顾客“爆棚”。而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今后也有望涌现这样的销售企业。

3.买进口汽车价格低还有正规售后

自贸区允许进口商直接从汽车原产地进口。这样一来,从自贸区购买同款进口汽车,将比传统4s店便宜15%至30%不等,拿天津自贸区来说,临近韩日这两个汽车制造强国,本田、丰田、现代等品牌在中国口碑也不错,以后在天津自贸区买日系、韩系车将更便宜。同时,引入了行业竞争,有望使以往的“非中规进口汽车”在售后上的缺失得到规范。

4.不出国门享受高端医疗服务

随着自贸区的成立,外资医院的设立将进一步放宽,外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门槛大幅降低,心得体会不出国门就可以体验外资医院的医疗服务。

由于自贸区的税费优惠,医院引进设备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而且,外资医院引进到自贸区的基本都是国际领先的医疗设备,这样国内老百姓花相同的钱,就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5.出境旅游“说走就走”

且不说天津临近日韩,广州、福建临近东南亚,本身就具备地理优势。外资旅行社入驻自贸区,可享受自贸区的税收优惠,加上外资旅行社可以更便捷地获得出境游方面的资质,具有网络、管理、品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推出的产品价格会更有优势,可选择的旅游线路也更多。

6.创业门槛低优惠多

照目前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在区内创业主要可享受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办事流程简化;二是进出口税收政策优惠;三是未来多项金融政策的创新优势。

这样,既降低了注册门槛,又有后续的优惠扶持政策,许多大学生、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将自贸区视为创业的热土。

7.就业:有望拿到“国际工资”

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必然会对高层次的人才产生不小的需求,特别是在金融、物流和it等领域,许多大学毕业生以及专业人才将有机会不出国门,就拿到远超同行业水平的“国际工资”。

此外,随着自贸区里外资企业的增加,就职外企的机会越来越多,天津自贸区正逐步取消户籍限制,个人简历为就业人才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8.个人可投资港股、美股

在自贸区内,个人可以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区内境外个人也可以开设自由贸易账户。只要等相关配套细则出台,个人就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投资港股、美股等境外资本市场了。随着更多国外的银行进入自贸区与本地银行竞争,百姓还可以有更多的理财选择。

9.想看明星“大腕”?简单!

按照规定,自贸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这可是外资文化巨头眼中的“香饽饽”!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在去年美国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入驻自贸区后,中国台湾导演赖声川的经纪公司、韩国知名演出公司等外资演艺公司也纷至沓来。

以两岸经贸合作为核心的福建、与香港和东南亚有着地理之便的广东,自贸区政策一旦落地,来自台港澳甚至东南亚的一些文化企业和明星名人自然会常来常驻。

10.游戏机不用再玩水货

如果你是个游戏迷,恭喜你,通过正规渠道拥有“行货版”的微软xbox one、索尼ps4等游戏机再也不是梦。按照规定,自贸区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这两款游戏机也已成功在中国上市。这意味着,国内巨大的游戏娱乐市场正逐步开放,更多的海外游戏产品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拿到手中

篇八 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供给侧改革及货币政策

酷猫写作范文网最近发表了名为《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供给侧改革及货币政策》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货币政策将相对宽松,财政政策方面并无惊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2023年m2的增长目标从12%增加至13%,政府亦设下社会融资总量增长目标为13%,高于2023年的实际增速(12.4%)。我们相信,这些增长目标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会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方面,2023年政府计划的赤字率为3%,代表着政府赤字将较2023年增加5,600亿元人民币,符合市场预期及没有意外惊喜。铁路投资方面,投资金额为8,0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相同。中央政府的投资预算只由2023年的4,766亿元人民币增加至5,000亿元人民币。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此次财政刺激政策相对保守。

自上而下的思路。我们的a股团队预计,今年a股市场将持续震荡。由于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优于预期,因此美联储会否在6月加息仍有待观察,这可能会再次触发投资者对资金流出新兴市场的忧虑。同时,人民币汇率近期企稳,但中期而言贬值压力仍然存在,这将继续为市场添上不明朗因素。

供应侧心得体会改革:重点的短线交易主题。政府再次强调在工业行业(特别是煤炭和钢铁)推行供应侧改革以去产能的重要性。我们的a股团队认为,如果供应侧改革顺利推行,将有助支持商品价格和对存活下来的公司有利。然而,由于价格反弹是受到供应量下降所推动,而非经济周期的回升,所以反弹空间或相对有限。在短期内,我们仍然看到煤炭和钢铁业存在买入机会,因为库存水平相对较低。其他投资相关行业的龙头如信义玻璃[0868.hk]、中国联塑[2128.hk]和金隅股份[2023.hk]亦是潜在的受益者。

tmt相关基础设施。虽然传统基建投资并无带来十分吸引的投资机会,但我们认为tmt相关基建设施方面有不错的投资机遇。尤其是,宽带网络将覆盖50,000个小社区,这将使更多人享受到“数字生活”。中国政府也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神州数码[0861.hk]将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受益者,因为该公司主要提供物流服务和农村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另外,国家对宽带网络的持续投资将推动光纤组件和设备的需求,这对长飞光纤电缆[6869.hk]而言属正面。

当局仍计划在今年推出深港通。一些投资者或会重新关注深港通的相关投资机会,因为根据政府的时间表,深港通将维持于今年启动。一些知名的tmt股及受益于政府政策的恒生小型股指数成分股,将较吸引内地投资者目光,这些股份包括中国民航信息网络[0696.hk]、金蝶[0268.hk]、中国软件国际[0354.hk]、中国电子[0085.hk]、华能新能源[0958.hk]、京能清洁能源[0579.hk]、中国电力新能源[0735.hk]、天能动力[0819.hk]和中国外运[0598.hk]。

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货币政策相对稳健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财经特邀曹凤岐、高善文、赵锡军、宗良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实时解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分析指出,2023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决胜阶段,非常重要,稳增长应该是最重要的,从货币政策角度来看,广义货币量预计增长13%,社会融资总规模增长13%左右。这两个指标还是相对稳健,比较灵活,略微宽松,目的还是为了今年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创新创业等等,营造相对宽松环境。从政策工具来看,今年已有过一次全面降准,价格工具方面有降息,工作总结还有像公开市场操作等创新型工具等。尤其是,今年我国面临复杂的国际金融和货币环境,像美国今年货币政策的预期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我国来讲也将会有很大的考验。

赵锡军认为,今年不排除会有降息降准考虑,尽管有外界猜测美联储不一定升息,从目前情况来看,国际间跨境资本流动越来越没规律,投机性更强,很难有清晰判断。国内又要面临五个任务,从历年来讲,要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而利率是很重要的指标。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表示,从整体来看,从会议来看,人民币汇率呈现波动幅度比较大,有人会担心改革问题是不是受到影响,现在还是坚定推行,整个方向很确定,我国有很好的经济增长基本面,同时国际收支很良性的状态,还有一点,未来要从服务贸易大国向强国迈进。

此外,宗良还指出,从整体来看,未来人民币汇率稳定是比较现实的。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供给侧改革需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配合

1、过去20年来经济增长目标首设区间目标增速,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7%。与去年相比,这实际上降低了经济增长预期,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国内去产能的负面冲击。并且,今年外围形势较为复杂,出口增速难以预估,政府工作报告并未给出进出口增速目标,适度降低经济增速目标可能也为外部意外冲击预留空间,同时也表明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依靠国内总需求水平和供给侧改革来拉动。

2、经济下滑压力仍存,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今年财政预算规模为2.18万亿,较去年增加5600亿元,热门思想汇报赤字率提高至3%,较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收支差额计算的实际赤字率有望进一步向3.5%接近。另一方面,2023年将进一步减税降费,5月1日其营改增试点将推广至全部行业,确保所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分流安置。

3、政府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适度扩大总需求”的配合。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至5000亿元,铁路投资目标为8000亿元,与2023年持平。棚户区改造目标为600万套,较全年小幅增长20万套,而且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水利投资未提明确规模,但今年新设公路投资目标1.65万亿元。总而言之,“铁公基”仍是今年政府稳定经济的主要抓手。

4、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今年m2目标增速提升至13%,较去年增长1%。我们预计2023年货币政策宽松的重点领域为信贷宽松,而非货币宽松。这样既能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友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又有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系、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经济增速目标略有下滑,m2增速小幅提高的背景下范文内容地图,cpi增速目标仍定为3%,显示领导层对今年通胀并无太大担忧,近期物价水平的反弹可能并不具备持续性。

5、汇率制度改革步入平稳期。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但今年的表述较为平淡,一是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二是继续推进汇改,并且去掉了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表述。目前汇率风险是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外形势较为复杂的背景下,稳汇率有助于稳增长、防风险目标的达成。

6、总的来看,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设定大致符合预期。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货币政策以灵活适度为主,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依赖于供给侧改革的进程,这套政策组合是当前破解当前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环境最优组合。货币放松向财政放松转化,债券收益率可能将受到更大的上行压力,若稳增长政策能够有效扭转经济下滑预期,则周期板块的表现可能将相对较好。

这篇内容主要描述增长、改革、今年、目标、人民币、经济、投资、汇率,希望对大家有用。

篇九 福建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2023年福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

2023年福建省两会召开时间议程安排,福建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精神要点解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和“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和省委九届十四次、十五次全会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2.59万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增长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44亿元、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万亿元,增长17.5%;外贸出口6983亿元、增长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8亿美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60元,工作总结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增长9.5%;城镇登记失业率3.66%;人口自然增长率7.8‰;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促进工业创新转型稳定增长、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三比一看”,落实“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推进机制,巩固经济基本面。扩大有效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587亿元,在建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7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比年度计划增加700亿元以上。增强消费拉动,信息消费增长18%,旅游总收入增长16%,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40%,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培育。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1%,企业直接融资2920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二)加大力度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着力优化存量、心得体会创造增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2%,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注重技改提升,全省技改投资4550亿元、增长18%,“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有力推进,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试点。注重优选龙头项目,京东方面板、联芯国际集成电路、高世代面板等重大产业龙头项目落地建设,有效带动了产业集聚。注重搭建平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专利授权量增长62.8%,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第十三届“6·18”对接合同项目5742项、总投资1488亿元,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获批建设。

(三)惠农富农强基础,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7%,粮食总产量661万吨。“一区两园”建成现代农业项目300个,新建各类温室大棚11.5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30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184亿元,带动357万农户增收。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实施精准扶贫,深化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扶贫开发宁德模式持续实施,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造福工程”危房改造4.8万户,20万人实现脱贫。

(四)创新机制添活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三张清单”公布运行,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14项,省级核准的企业投资事项保留30项,全省8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预审或办理。省直部门数据、信息中心实现整合,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全省新登记企业数增长27.3%。放宽市场准入,民间投资增长17.2%,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3%。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试点,范文写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23个,引入社会资本239亿元。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开通运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扩大开放增优势,发展空间有效拓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186项重点试验任务已实施139项,126项创新举措中49项为全国首创,新业态加快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步伐加快,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5%,新增对外投资增长2.7倍,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在福州上线运营,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落户厦门。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闽台贸易额695亿元,实际利用台资13.1亿美元、增长10.3%。第七届海峡论坛取得新成效。向金门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台胞往来大陆实现免签注,大陆首张电子台胞证在福州签发,龙岩成为我省第5个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平潭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境营造等方面迈出新步伐。闽港闽澳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侨务和外事工作服务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完善外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政策,范文内容地图加强出口信保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关检合作“三个一”通关模式全覆盖,外贸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六)城乡统筹促协调,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福州、厦门、平潭建立积分落户制度,全面放开其他地区落户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进。开展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厦门等市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实施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总体规划,厦漳泉通信资费实现同城化。莆田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永安、邵武新增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1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取得新进展。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有效实施,城市景观整治、“五千”工程顺利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七)持之以恒抓环保,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启动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12条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为优,ⅰ-ⅲ类水质占比为94%。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化城市道路、施工等扬尘综合整治,九市一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厦门、福州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分别居第2位、第6位。漳州市区2023家胶合板污染企业全面整治到位。南平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年度考核。推进“四绿”工程,造林绿化166.8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60万亩。

(八)发展成果惠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投资244亿元的21件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17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85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80元,新农合的重大疾病保障病种达22类。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学位3万个,新增达标高中13所。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加快建设。新增4所应用技术类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8%。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工作全面启动,三明“三医”联动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施药品、耗材零差率改革,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410张。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首届海丝博览会、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成功举办。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持续发展,老龄、老体协、老年教育、残疾人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清剿火患”战役持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有效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效应对“苏迪罗”等强台风和暴雨袭击,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驻闽部队在平安建设、生态建设、重点建设、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龙岩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取得实效。援藏援疆援宁工作扎实推进。

(九)“三严三实”重行动,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酷猫写作范文网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反对“四风”、改进作风。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社会监督,全年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94件、省政协提案905件,办结率均为100%,省政协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建议案有效落实。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制定省政府规章20件。全省政府系统“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下降11.1%。强化“马上就办”,整治“庸懒散拖”,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深化。政府与法院、检察院、工会联系机制不断完善。权力运行网上公开持续推进,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加大,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加强。

2023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胜利实现。“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重要发展成就的五年,习****总书记多次就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提出了“四个切实”的重要要求,殷切希望我们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央作出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支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热门思想汇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福州新区,福建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过去的五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净增超万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10920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比2023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共达7.85万亿元,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过去的五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均突破万亿元。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从6个增加到15个,其中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从1个增加到9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2.5%提高到15.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7.4%提高到9.2%。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森林覆盖率从63.1%提高到65.95%。

过去的五年,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铁路营运里程新增1168公里、总里程超过33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营运里程新增1066公里、个人简历总里程超过15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35万公里、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2600公里、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港口货物年吞吐量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30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230万人次增加到3800万人次。电力装机总容量净增1450万千瓦,电网改造提升取得新成效。

过去的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都超过7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12.8%,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5万人。“双高普九”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全省人民奋力拼搏及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央企驻闽机构、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关心支持福建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不少困难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较大,稳增长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不够优、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偏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够强,山海、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节能减排面临新挑战,畜禽养殖污染尚未根本遏制,ⅰ、ⅱ类水质比重下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防灾减灾、防洪排涝、停车场所、地下管网等设施比较薄弱,城市交通拥堵突出,教育、科技、卫生等发展还较滞后,群众的一些迫切需求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公共安全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隐患;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办事难”给基层和群众带来烦恼,一些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少数人甚至违纪违法,造成恶劣影响。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克服弊端,加快补齐短板,立项挂牌办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实施“十三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到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过58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3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实现比2023年翻一番。

“十三五”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着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一)着力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优先战略和质量强省战略,“十三五”时期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以先进技术装备为支撑,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手段,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产业新体系,到2023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和海洋经济产值均超万亿元,旅游、物流、金融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培育新一批千亿产业集群,互联网经济规模实现倍增,7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均超千亿元。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着力协调发展,促进整体均衡。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优化新型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到2023年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48%和67%左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行全域规划,优化建设布局,不断提高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商贸、信息、海洋、气象、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统筹山海协调发展,继续念好“山海经”,推进沿海地区经济与山区生态、经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弘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精神,倾力支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库库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到2023年现行国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现行省定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

(三)着力绿色发展,实现循环低碳。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落实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严守生态红线,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使用,单位gdp能耗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倡导文明、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建成,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福建。

(四)着力开放发展,深化合作共赢。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培育新型业态和功能,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着眼建设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域、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大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更好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十三五”时期年均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外贸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推动闽台深度融合发展。发挥外事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汇聚侨心侨智侨力,提升闽港澳侨合作水平。

(五)着力共享发展,体现和谐公平。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长效机制,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整体公共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城乡、延伸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打造健康福建。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养老服务,到2023年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数超过35张。推进法治福建、平安福建、诚信福建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三、202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强动力、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十三五”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5%,力争更快更好些,保持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的增幅;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2.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落实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以上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优化存量、提升增量,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动主导产业强龙头促配套,重点产业提质量创优势,新兴产业加速度上规模,大力推进“互联网+”,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开展制造业升级行动。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配套,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突破技术含量高的上游环节,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高精特专”产品,推动机械装备产业扩大高端产能、提升低端产能。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4800亿元,抓好500项重点技改项目。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和“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材等行业实施“机器换工”,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高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完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培育新的产业接续和支撑力量。推动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第三方电商,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互联网教育、个性化诊疗等新业态。推进物联网应用,着力发展车联网和智能家居等。加强“数字福建”建设应用,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和云服务。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加快充电桩(站)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打造海洋产业示范园区。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推动实施民参军、军转民重点项目。

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抓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强大型物流园区、集散地和分拣中心建设,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融入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鼓励发展快递业。支持金融业发展,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总结推广泉州、沙县、屏南等各具特色的金融改革创新经验,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债券融资,促进资产证券化。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产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工程,策划推介精品线路,强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设立总规模60亿元的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多元市场主体举办养老服务机构,注重医养结合,全省养老机构超过1260家、养老床位达到16万张。推进家政服务业标准化、连锁化、职业化发展,打造家政服务示范企业。大力发展健康、体育、文化、教育培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服务业。

强化创新对提高供给质量的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激活创新主体。落实和完善鼓励创新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承担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项目,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拓展创新平台。建设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国字号研究机构,加快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新型众创空间。发展技术转移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支持申报国家科技示范市。三是完善创新机制。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机制。改革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推动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完善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

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效率。落实好稳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力度。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支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稳妥推进优胜劣汰,多一些兼并重组,少一些破产清算,支持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渡过难关、焕发生机。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创新营销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名特优新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对稳增长的拉动力

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把投资重点放在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上,加大项目策划、储备和对接力度,强化项目审批服务和要素保障。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300亿元,抓好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机场、港口、能源、水利、环保、信息通信等重大项目,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地下综合管廊、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引导扩大产业投资,完成工业投资8300亿元。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体制,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领域投资,有效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落实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促进旅游、信息、汽车、健康、养老、教育、文化等消费。着力稳定住房消费,把房地产去库存摆在突出位置,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合理布局建设消费网点设施,改造提升城乡流通网络,完善质量安全标准,提高消费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发挥出口的促进作用。坚持“优出优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完善促进外贸发展政策,发挥境内外重点展会、出口信保等作用,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发展跨境电商,鼓励自主品牌扩大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培育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示范园区,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增加重要能源资源储备。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加快“单一窗口”建设,创新口岸查验机制,实现通关提速降费。

(三)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保障粮食有效供给。严守耕地红线,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万吨以上。拓展粮食产销合作,加强粮库建设,确保粮食储备规模达到360万吨以上。

做大特色优势农业。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引导有机种植,集中力量打造7个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支持发展设施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拓展农村电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以上,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实施大水网规划,抓好长泰枋洋、罗源霍口等16座大中型水库和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等19个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库、海堤除险加固。继续实施渔业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推进20个二级渔港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年万名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机制,积极发挥农科院所作用,加快农业“五新”推广应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强化森林经营,发展林下经济。稳步推进国有林场、供销社等改革发展。扩大村镇银行和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创新支农金融产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四)切实加强城市工作,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以人为核心,科学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提高城市发展水平。一是强化规划。围绕“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推广“多规合一”,优化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加强城市设计。依法管理、依法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规范建设。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彰显文化和生态特色,增强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5000个,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实施新一批市政提升“五千”工程,新建改造城区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城市道路、供水管网各1000公里以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全省在建地下综合管廊超过50公里,加快解决城市内涝和“马路拉链”问题。大力发展综合交通,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抓好地铁、城市道路、公交场站、公共停车泊位、休闲慢道等建设,新建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实施精细化交通管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落实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发展。三是完善服务。坚持“为了人而管好城市”,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抓好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构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向“科学精细”转变,推动管理方式向社会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转变,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布局。推进福州、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加强区内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衔接,促进城市功能配套和资源共享。做大做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推进漳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和宁德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优化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品位,强化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县城扩容提升,抓好不同类型的新型城镇化试点,深化小城镇改革发展。

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守住历史风貌、乡土气息,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防止把农村建成城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村落保护,留住民俗风情,守住美丽乡村的精神文化地标。实施新一轮“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行动,创新村庄建设与治理模式,建设具有优美田园风光的新农村。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引导人口优先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宽住房保障渠道,把符合条件的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范围,鼓励开发区、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建设公共租赁住房,支持转移人口购房租房。

这篇内容讲的是关于发展、增长、建设、加快、产业、创新、推进、实施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篇十 山东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图解山东聊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月17日,市政协主席金维民受政协第十二届聊城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小编为工作总结大家整理了一张图方便大家理解聊城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内容讲的是关于大家、市政协、委员会、内容、报告、希望、会议、帮助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篇十一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信心”这两个字,恐怕是“两会”期间代表们乃众多网友最常说的的了。温总理的报告是一个充满信心的报告,很务实,很鼓舞。在有同感的同时,我认为,信心决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一闪而过的心动,她应当深深扎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心底。归根到底,信心来自于我们的底气。

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要有向更高目

标前进的信心,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更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信心的底气源于人民的力量,源于国家的强盛,源于钢铁般的坚强,源于精诚的团结,源于卓越领导人的智慧和引领。

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精神”就是信心、信念。我们的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说的好。困难和贫穷不是颓废的理由,危机和挑战不是颓废的理由,关键是要有骨气、有底气。有了骨气,有了底气,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多难的民族,正是这种伟大的不怕困难的民族精神,我们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地震等灾害,难道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

危机总是会过去的,困难总是会消除的,就象黑夜过后光明总会到来。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有了科学的路经,未来的中国一定风光无限,世界的前景会更加光明。

中华民族是个坚强而伟大的民主,古往今来历经磨难,每次都能转危为安。历史为证,每次国家民族为难之时都会有杰出的历史人物献身,令时局转危为安。如今中华民族有胡锦涛、温家宝两位伟人和他们所领导的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两会精神的指引,各级政府的贯彻落实,集才广议,聚中华民族智慧之精髓,解民生之危难,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之风云,感天动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前沿领域。

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国民经济和民生受到一定影响。但,困难是暂时的,只要稳民心、增信心、强斗志勇于面对,以遵从民心符合民意为号召力,以团结全国民众为凝聚力,措施得当,政通人和,百业复兴。洞察时代风云,未雨绸缪,纵观世界金融危机所暴露的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技术、管理和产业布局,查其弊端,去弊取利,趁虚而入,机遇与挑战共存,不但会扭转转危机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篇十二 溧水区政府工作报告

工作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局季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

教育局季度工作总结一

20**年上半年,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西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契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紧密结合“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及“转作风提效能”等活动,按下“快捷键”,跑出“加速度”,全力推进金湾教育均衡化、内涵化、优质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打造珠海西部教育高地,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一、学校工程建设有序开展

金湾一中主体建设完成形象进度约85%,外墙砌体抹灰基本完成,内墙抹灰完成95%,五栋单体完成外墙贴砖。现正进行地面铺砖,室内粉刷,室外安装铝扣板、窗花以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采购等工作。航空新城小学建设工程总形象进度完成99.5%,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建设正在推进中,预计7月31日前完成安装。在三灶镇、红旗镇分别新建的金湾区林伟民纪念小学、金湾区第二小学(暂定名)2所学校已完成立项、设计招标、现场放点等前期工作,准备进行造价咨询及建设单位招标,两镇已完成征地和现场维护工作。中兴小学、小林中学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矿山小学将迁至珠海大道金山花园附近建设新校,正进行土地划拨和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二、中考高考成绩提升较大

20**年中考进入全市前100名有4人,为历史最多。市一中正取上线19人,比去年增加7人,增长率36.8%;市二中正取上线48人,比去年增加12人,增长率33.3%;斗门一中正取上线61人,比去年增加25人,增长率69.4%。20**年高考总上线率达到98.81%,同比上年增长9.4%,本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13人,专科上线人数比上年增加17人。

三、推进教育内涵发展成果丰硕

成功召开金湾区第二届学校特色项目现场交流会。小林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分别带来葫芦丝、剪纸、武术、二胡、民乐、花样跳绳、大合唱、航模等表演,校长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展现了我区基础教育内涵特色发展的风采。成功举办首届金湾区幼儿教师音乐素养基本功大赛。参赛教师依次展示了声乐、舞蹈、器乐、弹唱等节目,展现了金湾幼儿教师的魅力与风采。教育信息化发展走在前列。完成区域网sdn网络改造和机房扩容,千兆光纤直通学校,真正实现“高速网络校校通”,为加快我区“三通两平台”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引导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率,组织6名学科教师参加了由珠海市“科大讯飞杯”学科教学信息化大赛,1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区教育装备信息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为海澄小学等6所学校建成ar/vr创新实验室,配备了3d视频教学及vr交互教学的相关设备及视频资源,进入沉浸式教学新阶段。组织20**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全区“晒课”率达116.9%。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诚信、孝道、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按照《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手册》有关要求和省监测中心的统一部署,在市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圆满完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四、落实教育公平取得实效

认真开展20**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根据市的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案。为方便家长,在两镇设立报名咨询点,接受家长报名咨询。全面开展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了《金湾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实施方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读高校提供支持。提高幼儿园发展水平,关心帮扶学前教育家庭困难幼儿群体。研究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办法》,鼓励扶持普惠性民办教育发展。对学前教育困难家庭幼儿给予1500元/人/年的资助。

五、抓班子带队伍成效明显

切实落实“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有关要求。召开“两学一做”专题学习会,组织学xxx系列重要讲话精神、xxxx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以及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等,提高党员干部提高党性修养,主动践行“两学一做”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2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党政一把手述职述德述廉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分别与学校一把手和纪检监督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校长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尤其重点抓好工程建设、设备采购、人事、招生、收费等热点问题,对违纪“零容忍”等。继续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联合验收工作,制定了《金湾区教育系统政府自主采购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学校采购行为,有效提高采购效率和实施项目的质量,降低了采购腐败风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做好教师交流和支教工作,结合实际制定《金湾区20**年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方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成效,组织了全国教育管理干部信息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班、提升金湾区中小学校政府采购及验收人员专业能力和素养等25项培训,1045人次参加,有效提升了校级领导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六、全力创建平安校园取得新成果

把“安全”作为教育教学第一质量来抓,认识再提高,措施再落实,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溺水、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以及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等工作,部门联动共建平安校园。上半年没有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七、全国文明城市复牌迎检工作效果突出

按照中央和省、市文明办的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落实好创文复牌迎检各项重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各项指标任务,全面提升区教育系统教职工、学生和家长文明素质和校园文化水平。各校创文氛围浓厚,师生熟记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和家长素质明显提高。

八、对口帮扶云南怒江州教育协作和阳东精准扶贫工作得到肯定

对口帮扶云南怒江州教育协作。开展名师送教。我区名优教师于今年3月赴贡山县开展送教活动,得到贡山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肯定。筹建支教“金湾班”。结对帮扶贡山一中“金湾班”试点。目前已完成首批“金湾班”教师选拔工作。6月下旬赴贡山县熟悉情况做好准备。开展教育信息化帮扶。与贡山县教育局拟定帮扶贡山一中教育教学信息装备方案,帮助贡山一中建立课程录播系统,引进权威数字教材和数字教辅资源,提高信息化水平。精准扶贫阳江市阳东区朋江村。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手段,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对68户贫困户惠农政策、社会救济、危房改造、教育、卫生、饮水安全、富民产业、劳动力培训等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并录入扶贫信息平台。确定由朋江村种养专业合作社与阳江逸缘农业发展公司合作发展生猪养殖扶贫项目,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达到产业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目标。按补助标准向所有学生发放教育补助金,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20**年医疗保险,完成危房改造15户,“三保障”政策有效落实。

教育局季度工作总结二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训15万人次以上,加强成人教育、科技培训的宣传力度,举行科技赶集40次;发行“科技小报”3万余份,发放科技“明白纸”4万余份,编发《成教信息》6期。

(一)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3月3日,区教育局召开了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创建工作专题会议,第一批示范县复检专家组成员雍阳中专副校长张学忠,就我区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了解读,教育局副局长刘洪生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后部分镇街成校校长对武清职专《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档案》进行了参观学习。3月17日,区教育局召开了镇街成校校长会议,总结回顾了20**年成人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了20**年重点工作;结合国家级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创建和市、区成人教育重点工作,各镇街成校校长就本年度工作思路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教育局对3个市级社区教育项目和4个终身学习活动周获奖单位及1名百姓学习之星进行了表彰。5月3日,区教育局成立了由副局长刘洪生为组长的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创建工作档案筹备小组,全力做好示范县创建档案的整理工作,迎接市教委对我区的检查验收。8月1日,召开了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会,副区长李伯怀、教育局局长李海及18个示范县创建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出席了会议。9月5日至10月20日,完成了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创建汇报片的制作,完成了《武清成人教育纪实》、《成教信息》、《武清区镇街成校科技小报汇编》、《武清区国家级农村职成教示范县典型经验与案例》等4本书籍的编印工作,全面展示了武清成人教育风采。

(二)大力开展农民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依托高自考和电大武清分校、武清职专华中师范大学远程教育,联合镇街成校做好农民大专学历教育,在学400余人,毕业200余人。同时,镇街成校积极开展农民中专学历教育,毕业学员260人,中专在校学员500余人。

(三)搞好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镇街成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采取讲座、现场指导和科技赶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培训8万人次以上。

全面贯彻落实《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意见》精神,依托镇街成校重点开展农村成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展了叉车、电工、电焊工、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有1650人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镇街成校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开展了民间花会巡演、乒乓球、象棋、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贯彻落实《中共武清区委武清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意见》,承担了新市民教育培训任务,建立了新市民教育培训月报制度。目前,按照《市教委关于开展第六届天津市市级社区教育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完成了各镇街成校市级社区教育项目成果的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天津市终身教育活动周,《社区教育文化综合服务》被评为天津市终身学习品牌、杨文闯被评为市级百姓学习之星。

(五)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1. 20**年3月9日,召开了20**年全区民办学校年检评估总结会,对20**年民办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同时就依法办学、学校安全、财务管理等方面对民办学校提出了要求。

2.继续做好无证民办幼儿园摸底统计工作,建立无证幼儿园报送制度,目前我区共有无证幼儿园109所。

3.20**年3月14日至4月28日,对全区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点进行了常规性的突击检查,重点检查服务点的办园条件、师资配备、安保器材、档案材料等。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武清区民办学前教育服务点检查情况通报》。同时,对服务点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武清区民办幼儿园检查情况反馈》,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教育局,对存在问题较多的服务点进行了复查。

4.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园长和幼儿教师素质。20**年4月开始组织全区3所民办学历学校4名副校长参加市教委组织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工作。

20**年6月15日,组织了全区民办一、二类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60余人在杨村第五幼儿园开展学习观摩活动。观摩活动包括各年龄班的器械操、户外游戏活动、区角活动和杨村五幼各类档案资料,中小班示范课二节,课后对这两节课进行了交流研讨。此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区幼儿园的均衡发展,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加强园所间的交流和沟通。

5.做好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的录入工作。

6.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安全提升项目,完成了20**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安全设施设备的摸底情况。

7.做好民办教育的咨询工作。

教育局季度工作总结三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围绕县委、县府工作部署,第一季度我局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学习党的xx大会议精神,广泛宣传、大力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福建省“xx”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规划我县教育布局调整,扎实落实“两免一补”等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各项惠民措施,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深化农村中小学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农村寄宿生食宿改善工程的落实工作,在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生食宿改善工程,县政府为全县3076名农村中小学校寄宿生每周提供5次免费早餐和5次肉食和豆腐。每人每周补给金额为17.5元,另外初中低保学生每天另补2元,小学低保学生每天另补1元。结合“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继续改造和完善农村学校食堂、澡房等有关寄宿生生活的配套设施。并着手解决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问题,做到农村乡镇每所学校有10亩的学生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开学初,县委、县政府拨出专款12万元,购买2224床优质军用被,免费发放给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生。

三、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我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中小学控辍工作,一是及时做好《将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工作意见的通知》(将政办[20**]4号)转发工作,促进各乡镇各司其责,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二是成立“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县教育局机关干部分片分组到各中小学,协助学校这项工作。三是抓住时机做好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乡镇广大教师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的时机,深入到他们家中进行家访。四是做好新生交接手续。各校将春季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及相关的交接工作。四是各校做好“留守学生”的关爱工作,各中学设立“留守学生”注册处,并建立起“留守学生”档案,及时了解和记录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以及诚信情况,把“诚信档案”作为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并对他们生活求助及时帮助,对他们心理困惑及时疏导。截止到3月底,全县初中入学率达98.82%,小学入学率达99.98%。各乡(镇)正对未入学的学生进行逐个家访,及时动员学生返校学习。

四、落实20**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工作。

1、完成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从20**年春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320元,小学生每年生均240元,惠及学生6868人,全年共计减免资金184.6万元。

2、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我县从20**年秋季学期开始,免费向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20**年春季学期开始,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标准为:中学生每年生均156元,小学生每年生均71元),惠及学生9098人,投入资金88.96万元。

3、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我县20**-20**年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计10个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1430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6074平方米,共需投入改造资金949万元。目前,已完成的项目有安仁中心校实验楼、大源中心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黄潭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其余的项目都在紧张的实施。

4、完成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建设方案工作。做好将乐一中校园规划及图书馆规划,新建4000平方米将一中图书馆。规划费用预算14万元,图书馆预算造价400万元,前期及附属工程约80万元,共需投入资金500万元。目前,已请三明境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所需资金正在筹措之中。

五、顺利通过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的检查验收。3月15日,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验收组到我县验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情况,验收组到高唐、黄潭、水南等乡镇学校实地查看了全县37个办学点的光盘播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及卫星接收室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安装使用情况,对我县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就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保护和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六、认真做好预防春季流行性传染病工作。针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小学发生流感疫情,我局与县疾病防控中心启动预案,深入学校和部分行政村调查疫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应工作,及时召开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紧急会议,组织大家学习了《将乐县教育局关于预防春季传染病的紧急通知》(将教综13号)和《将乐县卫生局关于在中小学开展预防流感活动的函》,要求全县各校高度重视春季预防流行性传染病工作,结合《将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将政办〔20**〕71号)文件精神,采取有利措施确保师生安全。我县安仁、大源两校流感疫情得到有效的遏止。

七、做好提前招收初中应届优秀毕业生前期准备工作。将乐一中今年将继续面向全县各初中校提前招收应届优秀毕业生108名。目前推荐报名、选拔考试等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之中。

八、2—3月,我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就我县城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不同阶层的意见,形成了《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九、认真做好教育工作自评和迎接市级复查工作。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局机关干部学习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15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年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闽政教督〔20**〕11号)文件,学习新修订的《福建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和计分方法》,准确把握评估标准内容。20**年全县教育自评报告和基础数据统计报表正在完成中。

篇十三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全文

202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大概要2023年3月公布,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保持较低水平。特别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

——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攻坚力度加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

科技领域一批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代核电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国产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是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国际贸易增速更低,大宗商品价格深度下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冲击和影响。这些成绩,是在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面对“三期叠加”的局面,经济工作遇到不少两难甚至多难问题,需要远近结合,趋利避害,有效应对。这些成绩,是在我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全国各族人民付出了极大辛劳,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这再次表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发展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加力增效,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3.2万亿元,降低利息负担约2000亿元,减轻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松紧适度,多次降息降准,改革存贷比管理,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扩大有效投资,设立专项基金,加强水利、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铁路和公路等薄弱环节建设。实施重点领域消费促进工程,城乡居民旅游、网购、信息消费等快速增长。去年还积极应对股市、汇市异常波动等金融领域的多种风险挑战,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维护了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二是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加。营改增稳步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价格改革力度加大,中央政府定价项目减少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一半以上。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努力稳定对外贸易,调整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出口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外商投资限制性条目减少一半,95%以上实行备案管理,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增长5.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14.7%。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新设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制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意见,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举措,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一大批创客走上创业创新之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针对工业增速下降、企业效益下滑,我们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各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公布自主减排行动目标,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取得积极成果。

四是着眼开拓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推动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保等方面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实施促进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居住证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效。

五是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在财力紧张情况下,保障民生力度继续加大。推出新的政策,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六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依法行政和治理方式创新。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1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8部。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建立重大政策落实督查问责机制,开展第三方评估。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事故总量和重特大事故、重点行业事故数量继续下降。推进食品安全创建示范行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维护了公共安全。

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锲而不舍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批腐败分子受到惩处。

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中宣示了我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彰显了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共护和平、共守正义的坚定信念!

一年来,全方位外交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气候变化大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世界经济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欧领导人会晤,启动中拉论坛。同主要大国关系取得新进展,同周边国家务实合作深入推进,同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不断拓展,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的关系全面加强,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受全球贸易萎缩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投资增长乏力,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还不完善,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隐患。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环境污染形势仍很严峻,严重雾霾天气在一些地区时有发生。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去年发生了“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和天津港特别重大火灾爆炸等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教训极其深刻,必须认真汲取。政府工作还存在不足,有些改革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容忽视。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下更大力气解决这些问题,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各位代表!

2023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过去五年,我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举措,“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二是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消费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2%以上。三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1.9万公里,占世界60%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2万公里。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四是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高温铁基超导等基础研究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4013万套,上亿群众喜迁新居。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成就显著。经过五年努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十二五”时期的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力前行!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

《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3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一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知识产权强国。到2023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3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我们既要让人民的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要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妥善应对风险挑战,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远航。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展望今后五年,我们充满必胜信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三、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政府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强民生保障,切实防控风险,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乏力,国际贸易增长低迷,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开放不断注入新动力,创新宏观调控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我们宏观调控还有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既要立足当前、有针对性地出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又要着眼长远、留有后手、谋势蓄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同时,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在税政管理权限方面给地方适当放权。进一步压缩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规模,今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12.2%。全面推开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依法实施税收征管。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财政实力强、债务风险较低的,按法定程序适当增加债务限额。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把每一笔钱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要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支持。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家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方保护。深化价格改革,加强价格监管。修改和废止有碍发展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加速折旧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二是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创新服务业,规范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三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采取综合措施,降低企业交易、物流、财务、用能等成本,坚决遏制涉企乱收费,对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二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赋予地方更多国有企业改革自主权。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

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三)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开拓发展更大空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促进线上线下协调互动、平等竞争,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完善物流配送网络,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活跃二手车市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增设免税店。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

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有许多短板,产业亟需改造升级,有效投资仍有很大空间。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00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以市场化方式筹集专项建设基金,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改制进行市场化融资,探索基础设施等资产证券化,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亿元引导基金,依法严格履行合同,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热情。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今年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二是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加快标准化建设,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打造智慧城市,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治理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支持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陆海统筹等方面率先突破。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建设海洋强国。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粮食连续增产,为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面临库存大幅增加、市场价格下跌等问题。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理收益。要多措并举消化粮食库存,大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畜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制定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方案,今年退耕还林还草1500万亩以上,这件事一举多得,务必抓好。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垦、集体林权、国有林场、农田水利、供销社等改革。

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

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和服务。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抓紧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两年内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和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五)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用好双边产能合作基金。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促进外贸创新发展。面对外需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要多措并举,遏制进出口下滑势头。一要加快落实和完善政策。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确保及时足额退税,严厉打击骗取退税。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实现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应保尽保。二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三要优化贸易结构。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发展文化对外贸易。进一步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四要推进贸易便利化。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降低出口商品查验率。五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紧缺能源原材料进口。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放宽投资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内陆和沿边开放模式,打造新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扩大自贸试验区试点。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我们将营造更加公平、更为透明、更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中国要始终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商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我们愿与各方一道,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共同构建均衡、共赢、包容的国际经贸体系。

(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散煤使用,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燃煤锅炉。增加天然气供应,完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发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鼓励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限制直接焚烧。全面推广车用燃油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80万辆。在重点区域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对排污企业全面实行在线监测。强化环境保护督察,做到奖惩分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必须严格执行,对超排偷排者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对姑息纵容者必须依法严肃追究。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扩大绿色环保标准覆盖面。完善扶持政策,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广泛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快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行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湿地等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继续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自觉行动起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

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做好企业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加快推进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健康是幸福之基。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完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配套政策。为了人民健康,要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企业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放心。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合理确定救助供养标准,完善工作机制。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用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依法规范发展社会组织,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的关爱服务。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改进信访工作,完善多元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平安祥和。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监测预警应急机制,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做好地震、测绘、地质等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大失职追责力度,严格监管执法,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重任千钧惟担当。面对异常艰巨复杂的改革发展任务,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命扛在肩上,把万家忧乐放在心头,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履职,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作用,利用好网络平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使群众了解政府做什么、怎么做。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廉洁履职,深入推进反腐倡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向基层延伸,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

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健全并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

上下同欲者胜。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在建设资金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财政沉淀资金统筹使用等方面,加大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干事创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落实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支持政策,加强对口帮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加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力度,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认真落实侨务政策,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向心力。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的一年,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落实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严密组织日常战备和边海空防管控。加强后勤保障和装备发展。稳步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部署展开军队规模结构和政策制度等改革。提高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推动重要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走出一条新时期鱼水情深的军政军民团结之路。

各位代表!

我们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促进港澳提升自身竞争力。我们相信,香港、澳门一定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继续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两岸文教、科技等领域交流,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年交流。我们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同台湾同胞共担民族大义,共享发展机遇,携手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各位代表!

我们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办好在我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推动世界经济创新增长,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加强与各主要大国协调合作,建设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地区国家持久和平相处、联动融合发展。深化南南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合法权益。建设性参与解决全球性和热点问题。加快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切实保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安全。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不懈努力!

各位代表!

奋斗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篇十四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工作述职报告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努力加强班子队伍建设,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规范管理,办公室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班子主要表现情况如下:

一、班子基本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由人组成,其中:政府办公室主任人,副主任人。班子成员中36-40岁人,41-45岁人,46-50岁人,平均年龄岁;研究生学历人,大学学历人。

二、主要特点

(一)注重理论学习,班子政治思想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建设“学习型团队”的目标,办公室班子成员在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了理想信念,理清了工作思路。二是加强领导素养和专业知识学习。认真学习经济管理、招商引资、产业政策、土地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实践,创新了工作思维和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省市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等内容,办公室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勤政廉政意识明显增强,思想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二)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规范个人行为。在办公室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办公室主要领导能够做到充分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有力地推动了办公室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全面落实廉政责任,狠抓班子廉政建设。一是带头强化廉洁自律。办公室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切实兑现廉政承诺,在住房、乘车、接待等方面严守标准、不搞特殊,从未干预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从严要求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规范八小时以外的交往圈和行为,有效避免了各种违纪行为发生。二是抓好分管科室教育监督管理。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对分管科室和工作人员进行廉政谈话,切实落实民主评廉制度,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三是切实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针对各自分管科室、工作,重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班子整体水平全面提高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办公室领导班子把参与政务、服务决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分管科室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提供高质量、系列化、全过程服务。在政务调研、综合文稿、政府督查、政务信息、政府法制、电子政务、外事侨务、史志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今年以来共承办市政府扩大会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发展现场会议等大型会议次,撰写各类工作报告、会议讲话、汇报材料、领导署名文章等多篇,修改、制定市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522余件,报送反映领导活动的新闻稿件余篇,编发《政报》期,刊发各类文章多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件,满意(基本满意)率100%,接听市长公开电话次,下发督察通知件。全年共查办行政复议案件件,行政应诉案件件。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办公室领导班子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努力为领导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市委、市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

20xx年1月5日

篇十五 xxx市文广新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办事。建立一整套办事程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间,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出发,在市政府办事大厅设立窗口,建立和完善从申办到审批的“******”服务。对于群众的投诉,能马上出动坚决查处予以落实,2023年以来,我局的政务公开从未被新闻单位曝光和未被监察部门查处,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管理通告》,在网络公布的同时,送达各经营场所,并当面交代整治工作安排、工作重点和总体要求,特别在学校周边环境社会影响较大,经教育履禁不止的电子游戏、网吧经营场所坚决予以取缔,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大办案的准确性。我们除星期一晚上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外,还每月第一周的安排一天时间专门组织执法人员的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经验,提高办案质量。保证不办错案,不办假案。不断加大对下属单位政务公开的监督,局领导会同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到下属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指导性意义和建议,并建立政务公开考核制度,全年按100分制度的要求分解到五大块,分二次对所属单位进行考核,凡连续二次不合格或二次低于60分的单位,今年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单位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个人,有效地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对本年度政府信息梳理及公开情况:我局组织专人对2023年以来的文件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了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和文件,并予以及时公开。

2、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及形式:2023年度我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共825条,主要为网站公开,网站专栏页面2023年度访问量达2530人次。其他公开形式还有政务公开专栏、简报等。

3、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类别:我局2023年度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涉及机构职能、政府决策、工作信息、行政执法(许可)、统计数据、其他等6个类别。其中,机构职能包括文广新局职责、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分工、局内设科室及职能;政府决策包括市规范性文件、市文广新局规范性文件、产业发展规划;工作信息包括年度工作总结等;行政执法(许可)工作包括工作指南(服务承诺、办事指南、工作流程)等等。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23年度,我局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条,已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

xxx市文广新局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xxx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和《xxx市2023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等通知要求,由xxx市文广新局编制2023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处理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复议、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支出和收费,其它相关工作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说明和指标统计附表。本年度报告的电子版可以在xxx市文广新局网站上下载。如对本年度报告有任何疑问,请联系:xxx市文广新局办公室,电话:85111377。

一、概述

2023年文广新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依据有效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工作指示精神,加快透明、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改正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廉洁形象”为根本要求,结合上海“世博会”文化市场集中整治等活动,积极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全局上下充分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解决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把一些要害部位,关键环节,突出问题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点内容抓紧抓好。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因局班子的调整,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总体要求,局党组及时调整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设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组织健全,联系渠道畅通。二是**订了详细的政府信息公开计划和具体措施。对以往存在的突出问题**订了整改措施,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局属单位和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认真学习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并加以贯彻落实,针对出现的问题,局班子今年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存在的问题,除局长亲自抓外,分管局长具体抓。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力度,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与有关部门协商,于今年年初聘请了温守征等十名同志为局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并颁发了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员****和召开了座谈会,发文有关部门和局属各单位,接受社会监督 答复。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实行免费服务。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我局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设立了监督电话12318和投诉信箱。截止2023年,我局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自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度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体现在标准还不够高,内容还不很全,信息更新还需要更及时;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将按照《条例》的规定和市法**办的要求,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更新政府信息;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可以公开的信息,以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第二,进一步创新公开方法,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确保操作简便明了,利于查找,让更多公众了解教育服务公开信息的查询方式和基本内容。

2、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为了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文广新局制订了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推行的范围、内容、方式。年初对原有的各项制度重视整理,制订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承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监督制度等,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各科室以及局属各单位。与此同时,局属各部门,结合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做到明确职责、措施到位。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电影公司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建立了“文化三下乡”节目及演出计划公示制;局还将今年送戏下乡面向社会进行招标,xxx市长城艺术团、东部艺术团、杜桥镇红花越剧团等9家单位中标,演出标的79场;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及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审批科建立文化经营审批公示制。同时在《x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上专门设立公示窗口,对关系到群众的所有事项都予以公示,全年向社会发布公告公示76份。市文广新局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着重建立健全了内外监督机制,有《首问责任制》、《工作问责制》等,并建立执法办案监督联动制度。建立了党组主抓、纪检监督、科室落实、群众参与、社会评价的政务公开工作运行机制,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重点加强了窗口服务建设,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绩,作为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3、突出重点,全面公开。在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机关各科室、局属各部门从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审批运行入手,将完成上级“两个社会”建设内容、两级市重点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社会公益活动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执法执纪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人事管理事项等,通过多种途径根据公示要求,或向机关干部或向社会公开,一是政策性、管理性文件、规章、规定等及时公示;二是对机关、局属各部门招标采购等行政行为的程序和结果公示;三是对群众报批的文化经营许可进行全程公示 ;四是对处罚违规经营的文化经营单位的处理进行公示。如办事大厅文化窗口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通过宣传橱窗公示、网站公示、报纸公示等,以不定期出版的形式,向市民公布政府近期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审批项目内容、处罚内容等。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政府公告栏,扩大政府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公开的覆盖面,利用市区宣传车宣传、广场设点宣传、村镇集市宣传等方式,及时公布各级政府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让公众掌握更多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信息,必要时,还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有关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的规范性文件。全年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6000册,出动人员180人次,宣传地点遍布全市19个镇(街道)。在今年的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过程中,我局根据上级要求,还积极推行阳光工资工程,把局机关、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未按规定发放的资金全部扣除,并公示所扣数量及现发金额。

4、形式多样,公开及时。在近年的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过程中,我局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方式,大力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和渠道,具体做到“五公开”:办事对象应履行的义务公开、办事机构自身应当履行的业务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纪律公开、监督投诉渠道及其它应当公开的内容公开。一是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栏。将本部门的职责、行政职能、内部处室的分工、办事程序、法律依据、以及投诉电话等通过政务公开栏予以公开。二是以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手册或便民卡片的形式将部门的政务向社会公开。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文化窗口发放便民服务卡,按照****中心提出的公开要求实施了政务公开。三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公开。主要采用通过设立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增大公开的容量和覆盖面,达到便捷、快速、面宽、有深度的公开目的,在政府网站《x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网站上设立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专门栏目,向社会公开政务、重大政策法规,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受理市民的建议、投诉,提高了政务公示工作的时效性。四是设立意见箱,以局办公场所显眼且离办公场所尚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立群众意见箱,给办事群众一个提意见的地方。同时我们今年还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了500多份作风建设意见函,征求广大群众对我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收回的意见函中,罗列了十项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为机关工作公示开辟新的途径,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5、依法行政,规范

政府工作检查报告15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工作信息

  • 2023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报告(12篇范文)
  • 2023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报告(12篇范文)102人关注

    同志们:本届党支部已经期满,经区教育局党委批准,今天进行换届改选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会.现在我代表学校党支部向大家汇报支部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请全体党员审议。(一) ...[更多]

  • 乡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12篇范文)
  • 乡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12篇范文)101人关注

    工作报告,范文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乡人 ...[更多]

  • 2023年农村党支部工作报告(12篇范文)
  • 2023年农村党支部工作报告(12篇范文)101人关注

    工作报告实际上是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部门在某一阶段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2023年农村党支部工作报告,欢迎阅读查看。2023年农村党支部工作报告 ...[更多]

  • 机关支部换届工作报告8篇
  • 机关支部换届工作报告8篇100人关注

    机关党支部换届工作报告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机关党支部换届工作报告最新范文,欢迎借鉴!各位领导、同志们:本届局机关党支部是 2023年6 月12日经全体党员大会选 ...[更多]

  • 基层党建年终工作报告3篇
  • 基层党建年终工作报告3篇99人关注

    xxxx年,县社会组织党工委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当成一种责任,按照基层组织党建活动目标要求,努力采取“四抓四促”,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 ...[更多]

  • 党支部书记工作述职报告(十五篇)
  • 党支部书记工作述职报告(十五篇)99人关注

    时间飞逝,20xx年又到来了。回顾过去的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在辖区单位、社区全体干部和社区居民、党员的大力支持下,尽努力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 ...[更多]

  • 2023企业党支部工作报告全文(十五篇)
  • 2023企业党支部工作报告全文(十五篇)99人关注

    一、20xx--2023年的工作回顾公司第一次党代会于20xx年2月召开,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四年多以来,我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顺利实现了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