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家庭实践调研报告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2

家庭实践调研报告

第1篇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一、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13941个,其中种植业13922个,种养结合2个,畜牧养殖场16个,水产养殖场1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71541人,其中家庭成员41970人,常年雇工29571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20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98%。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13941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34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52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下的8773个,占了总数的63%,50—100亩的5042个,100亩—500亩的91个,500-1000亩的19个,1000亩以上的16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10至50年不等。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二、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13907个,10-50万元的有27个,50万元以上的仅有7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三是规范管理。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家庭农(林)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林)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林)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5、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家庭农(林)场作为新兴事物,必须加强扶持和引导。在财政扶持中,要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奖补。加强技术服务,定期下乡开展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设立信息服务机构,为家庭农(林)场提供市场销售等信息。

第2篇 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家庭状况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这些占劳动力(18岁-60岁)总数8%的已婚剩余劳动力也都纷纷向城市转移。这些转移的已婚劳动力中男性占98%,从而在农村就出现了一些留守妇女。这些留守妇女大多仍在农村从事农业,照顾老人和孩子。近期,___乡妇联通过召开村妇代会主任和部分留守妇女座谈会,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本地区留守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婚姻家庭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这些留守妇女家庭只有50%是稳定的,婚姻是幸福和谐的,而这些家庭的夫妻年龄基本都是45岁以上;有40%的家庭是有矛盾的,夫妻之间是不和谐的;另有10%的家庭因此已破裂或处于破裂边缘的。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全乡每年40个左右的离婚妇女中,留守妇女足足占了一半。

二、家庭不稳定不和谐的原因

(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对人们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尤其大城市的环境极具诱惑力。一些外出打工的男性赚到钱后禁不住诱惑,其行为似乎印证了'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这句古话,直接导致家庭破。一些男性尽管还维持着原有家庭,但他已看不上那个只顾在家干农活的'黄脸婆'.这种状况导致婚姻家庭不稳定不和谐的在整个留守妇女中占有33%.

(二)农村人受教育程度低,遇事缺乏理性思考,加上自身责任心不强,导致在外打工不是为家里赚得补贴,而是只顾自己享受或盲目搞投资,最终还欠下了外债,从而导致家庭不和谐乃至破裂。

(三)留守妇女自身思想守旧,生性多疑,对外出打工的丈夫缺乏信任。而外出打工的丈夫经过大城市的熏陶,视野开阔,思想开放,性格开朗大方,这些又是一些留守妇女眼里所不能容忍的。无辜的丈夫又不能包容这一切,从而导致家庭矛盾重重。

三、留守妇女对婚姻家庭的心理状态及期盼

(一)对于年龄偏大的留守妇女,她们比较关心的是丈夫在外所从事的工种、安全性、收入和生活状况,并不担心会发生影响家庭或破坏婚姻的问题。因为她们对自己多年来的婚姻家庭有信心,尤其她们确信年纪已渐成熟的孩子是维系她们婚姻生活的牢固纽带。她们当中多数所期待的是等孩子念高中或读大学后,自己把家中的土地出租或转让他人,随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少数年龄偏大的妇女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

第3篇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征变化调研报告

离异家庭子女是婚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与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群体。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双亲离异的家庭是向社会输送精神上和道德上畸形人的来源之一。夫妻离异不仅会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也会给子女的心理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变化和影响。

近年来,由于日趋复杂的社会原因,家庭——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细胞的不稳定性因素也逐渐增加,家庭破裂呈上升趋势。据从_____区民政局调查的数据显示,20__年到区民政局办理离婚的有224对,20__年341对,20__年462对,20__年426对,20__年464对,离婚人数居高不下,逐年上升。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队伍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怎样才能健康成长,成为当今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也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了解我区离异家庭子女的成长现状,笔者通过对部分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调查,在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形成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离异家庭子女的一般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期,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道德品质、个性特征、行为规范的可塑性都很大,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并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1、产生自卑、焦虑、怨恨等消极情绪

离异家庭子女一般都会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因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而在自我评价中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如不安、忧伤、胆怯等。而且离异家庭子女一般情绪上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男孩子大多明显具有情绪不稳定和倔强的特征,女孩子较多地表现出情感上的焦虑。在对待双亲的态度上,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数对父母或其中一方存在着怨恨情绪。

2、出现性格上的缺陷

离异的家庭,从父母情感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产生各种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因父母离异,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表现出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创伤或胆小怕事,容易屈从别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等;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有的则因为父母之间的不合而常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遭到殴打,使孩子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有的孩子由于对家庭、父母感到失望而逐渐产生厌恶、敌视以致形成双重人格。

3、缺乏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

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青少年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父母离异使他们情绪受到挫折,心灵蒙上一层阴影,最终导致他们丧失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在我们接触到的离异家庭青少年中,很多孩子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及离异后学习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从优等生一落成为差生。而且由于父母离异,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一般都很难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

4、发生问题行为的概率较高

由于父母离异对孩子情绪、性格、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会导致孩子在行为上发生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据调查,在我区基层关工委组建的“关爱小组”结对帮教的问题青少年中,家庭离异的占到60.5%。

二、原因分析

离异家庭子女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关系的不和谐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直接影响。一家人相互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是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的基本条件。家庭不和所带来的紧张状态,是引起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

趋于分崩离析状态下的家庭,已经破坏了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双方感情趋于破裂,或吵闹、打斗,或持续冷战、缺乏关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并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从而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

2、周围环境的刺激

离异家庭的子女往往会在学校里受到同学的议论,甚至歧视、讥笑,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因为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自己往往缺乏价值评价的标准,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以及社会包括媒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周围人的取笑、议论,媒体有意无意的评论,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上造成强烈的反差,他们会认为父母离婚是他们的奇耻大辱,从而产生自卑、抵触、恐惧、逃避等心理特征。

3、离异后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教养很容易走入误区,家庭教育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着偏差。

误区之一:溺 爱娇惯。一些父母在离婚后,觉得有愧于子女,于是就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在儿女身上。在教育上放松了要求,在行为上过分溺爱,对孩子的事包办代替,生活上有求必应,情感上加倍满足,犯错误时舍不得批评。久而久之,妨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使之无法成为一个明辨是非、敢于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误区之二:严厉粗暴。离异后,抚养子女的一方不能马上走出离婚阴影,而将苦恼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犯错误后,家长不是耐心教育,而是粗暴地打骂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逆反心理增强。在家里找不到和颜悦色,便在外寻找温暖,在此期间极有可能出现不当行为。

误区之三:放任自流。一些家庭解体后,父或母单独抚养子女,往往经济紧张或工作繁忙,常因忙于事务而无暇顾及管教子女,抱着“树大自然直”的心态,使孩子放任自流。由于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或交友不慎时,极易沾染不良习气。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讲,的确是一场灾难。而将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则是社会各方和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通过种种措施和方法来维护和保持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使其行为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三、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方面

要使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一样健康成长,最关键的是要弥补业已缺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举止言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思想品德及行为规范的养成。特别是离异家庭,对子女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

1、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离异父亲或母亲,应尽量忘却离婚带来的痛苦,努力控制消极情绪,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千方百计和子女共同去重建新的家庭生活,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并设法抚平家庭破裂对自己和子女带来的心理创伤。

2、应尽量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多为孩子留出相聚的时间,同时多带孩子走出去,多接触社会,多和同龄小伙伴相处,广泛交际,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学校方面

离异家庭子女要更好地成长,需要学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

1、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根据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进行强化教育;还要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取笑离异家庭子女,要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并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积极鼓励离异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帮助他们尽快走出父母离婚的阴影。

2、学校还可以建立离异家庭学生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加以记载。把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任务分配给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学校关工小组老教师,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行为矫正,并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及时引导,用爱心抚平创伤。

(三)社会方面

要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还需要社会各界对他们倍加关爱。

1、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要相互配合,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纠正家教误区;或深入到离异家庭,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2、街道和社区可以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家庭辅导站”,为离异家庭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建立离异家庭档案,选派优秀的志愿者定期走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走出离异的阴影。同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组织离异家庭子女与同龄人一起参与,让离异家庭子女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到生活充满阳光,重新拾起对生活及学习的信心。

3、关工委和团委等单位可以积极发挥“五老”和青年志愿者的优势与作用,组织有教育经验,富有爱心的老同志和青年志愿者与离异家庭子女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帮助离异家庭子女,加强对他们的关爱。

总之,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及行为的维护与保健必须同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同时调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互助网络,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

第4篇 儿童学前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儿童学前教育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并重的的阶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是孩子步入ji体生活的第一步,老师为他们开启德育双馨的天空。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将提高和改善幼儿园教育水平作为我市儿童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口__万人,3-6岁儿童__万人,公办幼儿园__家、民办幼儿园___家,入园率达到分别达到__%、__%,各类家长学校数达到__个,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为100%。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经济发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工作,形成了“市委重视,政府负责,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列入了学前教育工作计划中。由市政府副市长王静慧同志亲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体负责,由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协助负责,各街道、乡镇参与负责的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我市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注重教育引导,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市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个有效的平台,通过聘请儿童家庭教育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开展家长座谈会交流育儿经验和组织参观学习等方式,广大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有了可喜的变化,家庭教育更加民主开放。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社会教育方面以加强舆论引导为主,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好电视、好电影,接触到更多的积极向上的信息,从小塑造积极美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是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健康学习氛围。教育局每年定期进行教师过级考核制度,严把教师质量关;不定期的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将好的经验和做法被己所用,让生活在县级市的儿童能体验到地级市儿童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氛围;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架构起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促进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心,实现了家园共育和谐发展。

三、取得实效

我市儿童学前家庭教育指导方式分为个别指导与ji体指导两种方式。个别方式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家长间一对一地联系与进行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ji体方式是指对家长群体进行工作的方式,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专题讲座、家教经验交流、各种亲子活动、家教园地、组织面向家长的开放日等等。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将ji体方式与个别方式有机的结合交替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是丰富活动载体。幼儿园开辟的家教园地、学习天空、亲子阅读、校园预览、安全小贴士等栏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证每月更换相应的幼儿学习、生活、安全、卫生常识等内容以及本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及需家长配合的事宜。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班级的重大活动、教育内容和交流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通过展示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内容、精神,逐渐地渗透到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在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家长的热情和参与的比例在逐步的提高。

二是组织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礼让方面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对长辈对邻居等要主动礼让不争吵,主动关心帮助,带动孩子,从小以礼待人,乐于助人。

第5篇 学校家庭教育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爱好、才能等,对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也决定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本次对本地区的学生家庭教育情况的调研,将有助于家校的相互配合,提高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

二、地区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沟口办事处,距离城区较远,学校服务范围4平方公里,人口9千人,本地主要经营果园和农产品,经济产品比较单一,被规划为防护林带。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速,本地区人口逐渐减少,有75%居住的是老人,还有一些是租地种粮和租果园的,隔代教育、单亲家庭是这一地区家庭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主要为小学二至九年级学生的家长,发出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

四、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所得资料进行了定性分析,再结合访谈所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1.55%;父母亲是高中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5.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83.35%。

(二)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家庭收入不容乐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约占68.65%,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约占26.74%,家庭经济状况很差的约占4.61%。

(三)从家长的教育观念来看:几乎所有的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次是身体健康,再次是智力开发。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从“投资让孩子课余参加培训”来看,小学家长比较重视“唱歌、跳舞、美术”等,而初中学生家长比较重视“文化课补习”,从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满意看,小学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高,而初中学生家长满意程度较低。

(四)从家长的教育内容来看:还是重视书本知识,课外阅读书籍极少,但从“您孩子经常做的家务”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扫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饭”方面做得比较好。

(五)从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来看:大部分家庭民主氛围较浓,从“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采取的教育手段”来看,大多数家长都是“谈心”,“责骂、打罚”较少。从“您教育孩子最大的烦恼”来看,“孩子个性强,不听话”较多,其次是“没时间”。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改善。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责任观念仍然落后

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孩子就属于学校的事了,培养和教育好孩子是学校的应尽之责。近些年,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将孩子交到学校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特别是到了高年级,有些家长从来不到学校或向老师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连家长会也不来参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对孩子学习情况就更不清楚了。家长不关心在校子女的表现,,有些家长还习惯替子女说话,庇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部分家长与学校缺乏配合和协调,致使学校教育成效减弱。

第6篇 农村家庭教育调研报告

我处于农村基层教育这中,所面临的学生是来自经济落后知识匮乏的家庭,对于这种我们无力改变家庭现状的教育,我们该如何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呢,这是每一个山村基层教育者的难题。农村家庭现状可总结如下:

__镇地处海拔240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年降水量780.00毫米,主要以种植玉米、洋芋、烤烟等农作物,由于土地贫瘠产量效益差。收入极不平衡。从而迫使部分家庭不得不外出务工,于是就出现了下列情况:

就我班上而言,现一年级共有学生74名,其中有留守儿童近20名,单亲家庭近10人。留守儿童多部分是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有甚者是只有稍大点的哥哥姐姐带着。单亲家庭的原因是有的不幸离世,有的妈妈不堪生活的拮据丢下家庭孩子离家出走。跟着祖辈的孩子他们在知识上得不到益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是父还是母一天为了生计而奔波也无暇照顾孩子学习。这样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使孩子心理上出现偏差。给学习带来障碍。

有些家庭的父母报着这样一种观念,把学生交到学校学校就得包干,他们除了给学生吃住外,几乎不再过问什么。这些孩子虽然饿不着冻不着但精神安慰上或是跟家长沟通的机会上基本没有。导致在家家长基本不管、学习基本不动。

教育是三方面的即学校、家庭、社会。只有三方面合作共管才有教育的成效。就家庭而言我们能做的有:

(1)精确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要精确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家访,在进行家访进我们要先预设一些有针对性问话,以便了解家长的思想,并做好记录。回校后及时整理总结,达到些次家访的目的。跟学生拉拢关系,了解其动态。

(2)班主任老师要不定时召开家长会,而且尽量全员参与。

利用家长会这个时间就家访中所了解的情况对家长进行培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例如在孩子面前不讲粗话,不不酗酒。克制家庭吵架等等。让家长给孩子树典范做榜样,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总之,提高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一个难点,不是一两次的交流和培训就能解决的,可能有些错误观念已经在他们脑里根深蒂固,甚至用小学阶段都无法扭转,那么就需要我们另找路子。教师要做好这种心理准备,反正孩子是天性善良的,本质是质朴的。用我们的耐心和诚心就算把石头捂出一点温度也是一种成功吧!

第7篇 最新版关于失独家庭现状与帮扶的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_____、_____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_____县、_____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_____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_____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_____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

1。76‰。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独家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_____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相对而言,农村失独家庭的经济更拮据,面临的生存挑战更严峻,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_____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_____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_____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_____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_____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_____区从20_____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_____区从20_____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_____区_____乡在20_____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_____年起在失独家庭父母生日、春节时分别送上生育关怀慰问金600元,对再生育家庭给予一次性生育关怀金500元。_____区参照市级标准执行。_____市从20_____年起将农村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代缴范围,由市财政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从计划生育关怀资金中予以代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我市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依然不能解决因为失去唯一的孩子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活上的困难。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⑴政策关怀不够。一是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落实不到位。如2001年底颁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这里的必要的帮助只是原则性规定,对帮助的

形式、金额、负责部门及年龄等均未作明确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又如20_____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_____规划》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积极探索为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和失独老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这里的必要是哪种类型,补贴标准是什么,由哪个部门负责同样缺乏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失独家庭的救济帮扶政策存在漏洞。如现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限定年满49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才能获得特别扶助,但这样不少49周岁以下的失独父母距离获得特别扶助就有一段较长的真空期,在他们最感孤立无助时却享受不到政策的关怀。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大多数女性还不到45岁就已经无法实现再生育了。因此以年满49周岁为限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三是各级财政投入不够。虽然自20_____年1月起,我市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35元,可相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水平和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境而言,我市各级财政投入依然偏少,扶助标准依然偏低。

⑵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随着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

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第8篇 家庭用电状况调研报告

原因

冬天来临,家庭用电剧增,又到了用电高锋期,电力紧张就时不时会停停电,有什么办法可以缓减用电紧张呢?于是,我对家庭用电情况进行了调研,想了解家庭用电浪费情况。

调研

我在小区内走访了大部分家庭,调研了每月用电的度数和每家的人数、每月用电的费用,统计了每家节能灯、家电的总量,常用与不常用家电数量,夏天和冬天空调使用情况,并仔细询问了家人的生活习惯。

调研结果显示,小区内住户都有节约用电的意识,部分家庭也有些节约用电的好办法,但是很多家庭的节约用电却找不到具体办法。

在调研家庭内,以下家庭具有代表性:

高爷爷家每月用电约191度,4人,每月付电费115元,有18盏灯,都为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13台,人均用电约48度;

罗叔叔家每月用电约85度,4人,每月付电费51元,有9盏灯,都为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11台,人均用电约21度;

蒋爷爷家每月用电约105度,2人,每月付电费63元,有17盏灯,里面13盏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7台,人均用电约52度;

唐爷爷家每月用电约130度,5人,每月付电费78元,有20盏灯,都为节能灯,其他家电共计12台,人均用电约26度。

分析

爷爷奶奶辈源于生活节俭,能省就省,有节约用电的意识,但没有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仅仅是为了少花几个钱。

叔叔阿姨辈能理解节约用电的重要性,明白电是重要能源,但却找不到节约用电的好办法。

冬夏的用电明显高于春秋二季,主要是冬夏耗电电器如空调、取暖器、电热毯使用较多。

上述具有代表性的家庭中也突出了节约用电行为上的巨大差异:

1、高爷爷家安的照明灯全是节能灯,并且有些电灯不常用。浪费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家经常几台电视从早到晚一起开着,插头长期在插座上。家里有两台冰箱,都塞得满满当当。

2、罗叔叔家用电较少,家人喜欢集体活动,一起看电视;家电用后都把插头从插座上取下来。

结论

小区居民都认为应该节约用电,但没有真正意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很多家庭都有节约用电的一些好办法,但却没有被推广和广泛运用;现行电价执行分时段计价,不能真正促进大家节约用电;小区内家庭使用的家电耗电差别很大,低能耗家电使用率较低。

家庭用电浪费情况严重,主要原因有:

1、电灯未全部使用节能灯,人走灯未灭。

2、节能家电使用率不高,家电用后不取插头。

3、电视从早到晚不论有无人看都开着,而且声音很大。

4、夏天和冬天空调整晚开着。

5、高热食物直接进冰箱。

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和得出的结论,针对家庭用电浪费严重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通过报纸、杂志、公益广告等方式或途径,宣传节约用电,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

2、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在中小学开展人人争当节约用电宣传员和监督员。

3、针对家庭用电浪费的主要行为,制作节约用电小办法传单,组织义务宣传员进入各生活小区,教会大家节约用电的具体办法,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4、执行阶梯电价政策,使高浪费家庭支出电费更多,每月不超使用限额的家庭则次月奖励,如免费使用2度电。

5、家庭购买低能耗家电则给予补贴,高能耗家电则无补贴。

一、提出问题

每年夏季最炎热的时候,报纸和小区公告栏上经常会出现停电的公告,随着我们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停电也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近期停电次数也增多了,由此说明用电量呈直线上升。于是,我对我们家最近十年来的用电情况作了一次调研。

二、分析问题

1、调研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上网浏览。

(2)通过《宿舍用电抄表记录本》和《购买民用电费用记录卡》了解情况。

(3)调研访问家人、相关人员。

2、研究的方面。

(1)关于电的知识(电的定义、电的基本概念、电的产生)。

(2)2000—2023十年来家庭用电的情况。

(3)家中常用电器近十年来的变化情况,现在都新增加了哪些家用电器。

三、得出结论

1、电是与静电荷或动电荷相联系的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一种能量。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正电和负电。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吸引力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电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闪电、静电等等,像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等。利用物体之间摩擦(如静电,闪电)、导线切割磁力线(如发电机)、化学转换(如干电池)、光照射半导体(如光电池)、利用磁铁和线圈、太阳光等方法可产生电。

2、因为夏季需要使用电风扇和空调等电器乘凉,冬季需要使用电暖器等电器取暖,所以夏季和冬季的用电量比其他时间多。又由于夏季的电风扇、空调所用电量比冬季的电暖器用电量多,因此夏季用电量比冬季用电量多。2000—2023十年来,家中用电量呈现上升趋势,年总用电量、夏季用电量和冬季用电量均约为十年前的2、5倍。

3、近十年来,家中的常用电器越来越多。娱乐用电器有电视机、电脑等,饮食用电器有电冰箱、微波炉、电饭锅、电磁炉、抽油烟机、烤箱、榨汁机、豆浆机、电饼铛、消毒柜等,照明用电器有电灯、落地灯、吊灯等,生活用电器有电熨斗、电动按摩盆、电动按摩浴缸、电吹风、电风扇、空调、电话、电子壁挂画、电水壶、家庭影院、dvd、录音机、电热水器、加湿器、浴霸、电暖器等。

第9篇 家庭生活变化调研报告

对于家庭生活的变化,大家有多少的了解呢?相关的调研报告又是怎么进行编写的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家庭生活变化调研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一、问题提出

我们家,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家里有房有车,有电视,有电脑。我在学校幸福的学习,爸爸妈妈努力工作,爷爷奶奶在家安度晚年,我们家幸福和美。可以说,我们家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家庭。可爸爸总说:要努力学习,珍惜当下,不要忘本,我们家过去生活十分困难。我家过去真的很穷吗?我家生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很好奇,我决定做一次《关于家庭生活变化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采访调查法 (2)查阅资料法 (3)网络查阅法

三、调查内容与资料整理

我拟定好调查计划与项目,我决定从家庭的日常生活“吃、穿、住、行、家庭收入”和“家庭文化”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调查。

(1)我问奶奶:我们家过去吃什么?

奶奶说:80年代以前,我们家很穷,只能吃土豆,红薯、喝玉米粥,过年才能吃一次肉,买什么都要票,买粮食要粮票。有这些吃,那是比较好的,你爷爷那时在田里干活,一天只能吃3小节红薯。那日子吃啊。你爸爸,有时饿得哭。

(2)我问外婆:我们家过去穿什么?

外婆说:80年代以前,全国人民都穿粗布衣服,像麻袋一样,条件好点穿大蓝布衣服,衣服,都是妈妈自己缝的。有钱的穿件“的确良”,有句话叫中国人民一片蓝。那时候,最美最帅的,就是绿军装。家里人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小孩5、6岁,还穿开档裤。

(3)我问爷爷:我们家过去有什么交通工具?

爷爷说:有啊!我有“11号车”,就是两条腿走路。十里八村,要是谁家有辆“永久牌,凤凰牌,飞鸽”牌自行车,比现在人开“宝马”还牛1000倍。

只有大干部,能座“吉普车”。农村人都很少见。那时,农村没公路,山里人没见过汽车。我们跑30里路去看汽车。

(4)我问爷爷:我们家过去住什么?

爷爷说:那时一家8口人,就住两间用木头椽子和稻草搭起来的毛草屋。一到夏天暴雨,那天上地下,全漏雨,屋里成小河。

(5)我问爸爸:我们家过去有什么文化娱乐?怎么上学啊?

爸爸说:那时哪有什么文化活动。没电灯,没电话,更没现在的电视,电脑。那时最开心的就是看社戏和看露天电影。我们常从一个村赶另一个村去看露天电影,一年看1、2次。到90年代,家里就开始有录音机,黑白电视。要说上学:那时女孩子一般都不用上学,最多读小学毕业。男孩子读初中毕业。上学要走10几里山路。没有课本,3个人一本书。

(6)我问爷爷:那我们家现在为什么这么大变化?

爷爷说:一要感谢党,政策好。感谢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搞包产到户。二要感谢恢复高考,国家重视教育,搞科教兴国。三要感谢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努力工作,辛勤劳动。

采访了爷爷爸爸后,我还是不太明白,后来,我上网查资料。问老师。

四、调查结果与建议

通过调查,采访,我终于明白了:(1)我家今天的幸福生活,一靠党的改革开放;二靠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三靠爸爸妈妈爷爷辛勤劳动。(2)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努力学习,让我们家,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第10篇 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儿工委工作的一个主要“板块”,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为积极探索我县家庭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笔者针对县广大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家教观念较为落后

一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基础知识;二是相当部分家长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为了繁重的农活而把子女当作生产、生活上的帮工,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缺少劳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受到抑制;四是相当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天天轮流“夹攻”,时时语言“轰炸”,造成孩子心里负担过重而“物极必反”;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也急于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吓法、武断法、支配法、“棍棒”法、“变调”法、遥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轻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68.2%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语言环境有待净化。在农村,家长和孩子很随意就“出口成脏”,脏话流话就象“家常便话”;二是学习环境需要营造。在农村,很少看到家长捧上书本,孩子在一边写作业,而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打牌的现象非常普遍,学习氛围很淡薄;三是娱乐环境有待优化。当前,家长对网络教育很难把握正确的导向,孩子迷上“网络游戏”较为严重,一旦变成“网虫”,家庭、学校教育的成果一夜之间就被颠覆,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初高中学生中比较普遍。

目前,全县有家长学校49所。但由于没有经费投入,家长课多半是“考试分数通报会”,有的学校甚至很少召开或不开家长课,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较高层次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二传手”;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二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家庭教育情况

第11篇 救助贫困母亲家庭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贫困母亲的生存、生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抓好救助贫困母亲工作,把党对贫困母亲的温暖送到他们中去,4月23日,我们来到沅古坪镇对该镇的贫困母亲进行了调研,共调查8村10户。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调查反映的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表明,通过多年来的政策宣传和救助工作,农村贫困母亲脱贫步伐不断加快,部分贫困母亲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些贫困母亲也树立了自强自立,脱贫致富的信心;一些贫困母亲家庭通过科技致富,带动和影响了贫困母亲依靠科技致富。但是,调查中同时发现,贫困母亲的生存、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仍处在贫困阶段,居住条件差,生活困难等问题仍较突出。从总的家庭情况来看,都是年收入低于我区农村人均纯收入2826元,且生活水平明显低于所在村平均水平的贫困家庭,家境相对贫困,缺乏资金,借贷困难,因而想致富而缺少启动资金,抗风险能力差。许多贫困母亲家庭急需救助。

1、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调查的10个贫困母亲中,识字很少的2人,小学文化程度4人,初中3人,高中1人。小学文化程度占40%,初中文化程度占30%,高中占10%。 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 。大多数贫困母亲劳动技能单一,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因为身体和家庭的原因,都没有出去打工,她们不仅生活非常困难,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2、居住条件较差。从房屋材料上看,10户贫困母亲,楼房1户,砖混结构的平房4户,土木结构的平房5户。总的人均住房面积,10户31人,共有房屋25间,人均11.3平方。住房一般仅够个人生活居住,没有多余的房屋发展农副业、手工业等。生活徘徊在贫困线上。她们在经济和精神上都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家庭生活质量差,生病无钱医治,老人无力赡养,小孩无钱读书,她们情绪低落,存在着委屈、失落、困惑、恐惧、自卑等心理,对前途感到迷惘。

3、从家庭成员的情况看,子女基本上都在上学读书,没有收入上交家庭。有些家庭子女教育滞后,脱贫后劲不足。丈夫的文化素质和贫困母亲相仿,没有技术。部分家庭整体成员素质较差,救助难度较大,有的家庭成员长期患病,身体残疾,个别家庭遭遇车祸等自然灾害,个别的家庭成员智力低下或患有精神病,导致帮手不强,拖累较大,想致富而力量不足。

二、贫困的主要原因

1、思想守旧,小富即安是思想上的主要问题。一直以来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她们的思想和手脚,没有强烈地要求致富的主观愿望,即使有时有愿望又怕风险,放不开手脚,这是思想上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

2、文化程度较低,因而使她们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无一技之长,致富无门而家庭贫困。

3、 经济收入低,家庭贫困,因而缺乏致富的物质基础。由于经济基础差,借贷困难,想致富而难以启动和发展,这是客观上导致贫困的原因。

4、缺少劳动力。家庭成员患病或身体残疾,不能劳动和工作,还要治病吃药,导致贫困加剧。

三、当前救助贫困母亲应做的工作

1、 大力宣传贯彻优惠政策和扶助政策,使贫困母亲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策的好处。通过致富户等的带头示范和巡回演讲的典型引路等,使她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信心,自强自立,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2、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为贫困母亲创业服务,开展帮扶工作。将贫困母亲逐步纳入帮扶对象,给她们提供致富信息和资金扶持。把资金救助和技能帮扶结合起来。举办科技致富培训班,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勤劳致富,早日脱贫。通过妇女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级妇女学校,组织专门的培训班,为更多的贫困母亲提供劳动技能培训的机会,努力提高贫困母亲参与竞争的实力。为贫困母亲寻找更广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各级妇联组织要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争取社会各界为贫困母亲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给予有力的支持。加大服务指导力度,帮助妇女创业和再就业。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政府为失业妇女开展培训、推荐岗位,实现再就业。针对下岗贫困母亲,特别是大龄下岗特困母亲文化水平偏低、心理素质偏弱、技能单一、观念滞后等状况,我们积极教育引导她们转变思想观念、突破心理障碍。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班,加强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妇女的创业能力。对有创业意向,想自办实体又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下岗失业特困母亲,应从资金上予以扶助。

3、关注弱势群体,开展全区单亲贫困母亲、农村贫困母亲调查和救助工作,初步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单亲母亲和农村贫困母亲家庭脱贫致富,需要政府、社会方方面面乃至贫困母亲自身的努力。政府应建立“贫困母亲救助基金”,将贫困母亲帮扶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政府预算,从根本上帮助下岗失业的母亲自主创业,救助因重大疾病而贫困的母亲,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进行慰问资助,从母亲家庭救助基金中拿出少部分资金慰问那些已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母亲家庭。帮助贫困母亲家庭脱贫,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贡献。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救助活动。为解决全区贫困母亲存在的问题,要联合区人大、区政协、区劳动局、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总工会及各街道办事处等有关部门纷纷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就业、社会救助、技能培训、医疗救助等长效帮扶机制。通过捐款、捐物等活动,解决贫困母亲的一些实际困难,使她们轻装上阵,更好地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行列中去。在全区开展“爱心助困行动”,募集资金,无偿资助大龄特困女工办小商店、幼儿园等服务实体,为她们提供信息咨询、项目选择、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服务,为她们排忧解难。

第12篇 文明家庭调研报告

文明家庭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文明家庭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一、当前社区家庭文明建设现状

健全的活动机制是增强了文明家庭建设活动的有效障力。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以申报、公示、评选、表彰激励、跟踪管理为一体的活动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成立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配齐了日常工作机构,抽调了精干力量,明确了部门成员单位。文明家庭创建由部门工作变为全体任务,增加了工作的扎实程度。

2. 完善创评机制

评选时采取逐年递增的方式,分配和量化文明家庭年度表彰名额,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明家庭”上报参评市级文明家庭; 最后, 由市妇联按程序评定, 统一命名挂牌。

3 )强化督查手段

制定文明家庭创建检查评比办法和检查测评标准,建立了打分申报制度,同时随时随地对各区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案,限期整改。

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1. 家庭环境日益复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家庭、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渗透进一步加深,当代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正在继续变化,给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人员的快速流动迫切需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家庭情况日益复杂,家庭成员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创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 2.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有些人员对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主动性不高,对调动积极性还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手段。同时, 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多数只有妇联一家承担大部分任务, 社会整体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在后续管理方面,文明家庭一旦创建挂牌,很多地方都是永远上墙,缺乏经常性的监督和复评。

3. 活动开展不够平衡

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底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不同群体之间开展得不平衡。总体上存在着中老年人参与程度高于青年人,女性参与程度高于男性,知识层次较高家庭参与程度高于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情况。特别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相当一部分男同志认为家庭生活是女人的专项,造成活动的参与者以女性角色为主。

4. 内容形式不够创新

从总体上来看,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还没有完全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一些地方活动形式不够新颖,活动的感召力、凝聚力还不够强,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现在妇女作为农业和家庭的劳动主力,往往没有更多精力参与到活动当中,因此在普遍推广中积极性不高。面对不同条件群众的不同需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的还不够,抓点多, 分类指导少,实效性有待提高。

三、 基层群众对家庭文明建设的期待和需求

家庭美德建设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家庭作为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

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极大。一般来说,一个从小在家庭中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人,由于具备了较好的思想道德基础,长大成人以后,就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公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这个以亲情、血缘为纽带联结而成的社会细胞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更具有感染力。家庭美德建设搞好了,不但能陶冶情操,而且能鼓励向上,调动人们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家庭美德建设还是社会安定团结的保障。“家和万 事兴”,中国有一亿多个家庭,如果家家都有良好的家 风,不仅家庭能和睦幸福,而且能促进社会的文明安定。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里,闹得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亲子关系淡漠,不仅不会有个人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基层群众迫切期待家庭文明建设的成果,只有充分发挥好文明家庭的带头引领作用,才能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目标。

四、制定和完善文明家庭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导向作用

1)健全创评机制

建议对现行的创评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在具体的认定标准上,要坚持创建是根本、评选是手段,不能重“评”轻“创”,更不能以“评”代“创”。要对原有的评比条件进一步改进完善,把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列为文明家庭创建的具体要求,细化具体标准,融入时代特色。 2)健全考核机制

建议加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考核权重和力度,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占有一定的考核比重,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 3)健全激励机制

要科学分析新时期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新型文明家庭激励机制,促进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在坚持发文、发牌、荣誉证书、大会表彰、物质奖励等传统的文明家庭激励机制的同时, 可以尝试探索为文明家庭户免费订阅报刊送精神食粮、组织文明家庭户到先进地区学习参观交流等多渠道、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文明家庭评选与家庭信用贷款挂钩, 鼓励广大

5、文明家庭创业致富。

4)健全管理机制

建议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 采取家庭日评、群众互评、社区审评、张榜公示、街道审批等程序,进一步完善申报、公示、复评挂牌、通报反馈、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实现文明家庭动态管理,利用互联网推广电子台帐,开办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网站,提高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覆盖度和知晓率。

5)健全经费机制

建议将创建活动经费列入本社区下一年度财政预算, 解决创建活动的“ 后顾之忧”。同时,建议探索采取市场化方式,向社会筹措一定的活动资金,实行文明家庭创建的项目化运作。

6)健全协调机制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能单靠妇联单方面来完成。要构建党委领导、妇联牵头、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和社会化、开放式工作网络。同时,积极拓展家庭志愿者队伍,共同为创建活动服务。

五、对继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突出重点品牌

建议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 给予学习型家庭创建

6、工作以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支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推进家庭助廉活动;围绕促进社会稳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和“绿色家庭”等系列宣传活动,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2)与相关活动做好结合

建议把创建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文明育儿家风的形成;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使广大家庭从关心自我到关心社会, 努力形成一点多面的创建局面。

3)加大舆论引导, 提升活动的群众参与度

努力扩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覆盖率和群众参与度,着力提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

经营家庭、培养家庭感情的理念。经营家庭就是家庭成员共同为家庭努力, 提升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幸福度,努力营造和谐、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培养家庭感情就是培养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对家庭、家庭成员对社会的感情 形成亲情、友情、爱情相互融洽的和谐局面。

向干部宣传、向社会宣传、向妇女宣传这三个层

7、面的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这四个途径广泛宣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创评条件,提高群众参与创评的积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的文明进步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本社区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活动,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建章立制、分类指导, 以饱满的热情推进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第13篇 我的家庭关系调研报告

家庭是把情和理揉在一起的组合体,各位,看看下面的我的家庭关系调研报告。

我的家庭关系调研报告

__乡是_县唯一的少数民族山区农业乡,5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20__年末总户数2683户,总人口9453人,其中农业人口9177人,少数民族占96.5%。20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825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乡农村婚姻家庭发生了新的变化,妇女在家庭、社会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广大农村妇女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同时,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婚姻家庭、社会稳定面临着复杂的形势。

面对这一新形势,乡民政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基层民政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婚姻家庭和社会稳定工作。结合本乡实际,就近年来的婚姻家庭做法、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和现状进行了调查思考。

一、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家庭日趋小型化,多为4口之家或2口之家,子女结婚后多会采取与父母分家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非婚同居、未婚早孕早生逐年增多,离婚率和赡养老人纠纷呈现上升的趋势。农村离婚现象日益突出,对传统的农村家庭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23~20__年的5年间全乡结婚267对534人,离婚9对18人,如下表:

时间结婚离婚复婚

20__——660

20__——640

20__——393

20__——471

20__——515

合计2679

二、存在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现象

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困扰着我乡党政相关部门。改革开放后,婚俗和传统婚姻家庭发生了变化,由于受电视、电影、小说、录像等影响,年轻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以前由父母作主或媒妁之言的婚姻转变为年轻人自己决定自己婚姻,出现了事实婚姻。还有为数不少的父母和子女法制观念淡薄,明知《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为男22周岁,女20周岁,但随着青年人性生理早熟和贞操观、性观念、性道德的变化,婚前性行为变得越来越多,做父母的不严加管教,这成为早婚早孕早生的直接原因。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时有50%以上的女青年已怀孕,少数女青年仅18、19岁就生下了一孩,等达到法定年龄再到民政办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的怪现象。

三、农村家庭离婚案件和赡养纠纷增多的主要原因

1、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农村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频繁向外流动,走出闭塞的山区环境,到外面寻找增收致富新路子,导致经济独立,人与人交往增多,新的人际关系因素很容易渗透到原有婚姻关系中,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婚姻关系。

2、家庭暴力是引发家庭破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家庭暴力所致,离婚案件在农村有增无减。婚前缺乏了解,婚后感情不合,或因男方喜欢赌博、酗酒等恶习,女方责骂后便经常打架吵闹,或因家庭琐事争吵而导致离婚。农村男女一般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夫妻间产生隔阂后不能及时沟通,若双方或家庭其他成员因意见异议而产生分歧后,导致夫妻感情恶化,一气之下就协议离婚或上诉法院,根本不考虑子女的健康成长。

3、婚外情导致农村的离婚案件逐年增多。因男女双方或一方长年在外打工,价值观、人生观、婚姻观有了巨大改变,产生了婚外情。有的是原有婚姻感情基础就不牢固,外出务工后,导致农村的离婚案件逐年增多。少数农村妇女道德观念、家庭美德、家庭责任心和法制意识淡薄,一但受到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就违背传统美德,不顾丈夫与孩子,离家出走,长年或几年杳无音讯。

4、农村养老纠纷增多。很多60~70多岁的老年人还自立自强地过着自给自足、无人孝敬、独立门户的日子,有部分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子女供给,供给采取兄弟几个共同承担,约每个老年人年均得到赡养费300―600元。有些老人一生劳碌,积下了一身的疾病,由于没有钱,只好拖着疼着忍着等着生命结束。大部分老年人苦到丧失劳动力为止,只有少数人靠儿子赡养,而且赡养过程中有的家庭兄弟之间或老人与子女之间会发生矛盾纠纷。

四、对以上存在问题的思考建议

为减少农村离婚案件、家庭暴力、赡养纠纷和早婚早育及非婚生育现象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普法力度,加大《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山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传统道德教育,让人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人们转变婚育观念、善待婚姻、善待老人。让更多的家庭生活得美好、幸福、和谐,从而使每个家庭充满真情与真爱。

2、整合社会力量,及时进行调解与教育。乡党政有关部门和农村基层调解组织,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解决问题,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3、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加强女性的“四自”精神教育,使广大女性成为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实践者。加强婚姻登记和计划生育管理,制止弄虚作假、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加大对非婚生育的处罚力度。

第14篇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_____、_____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_____县、_____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高、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2、产生的原因

⑵社会关怀不够。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针对失独家庭的专门养老服务机构,也没有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和民间组织。随着失独家庭在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养老工作明显滞后。

⑶自我激励不够。主要体现在失独家庭无法走出丧子之痛的心灵创伤,丧失生活信心,无望开创新生活。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据调查,70—80%的失独父母存在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近半数患有抑郁症。丧子之后,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恐惧一切节日和聚会,极力躲避世俗人伦,常常处于压抑和自闭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城镇失独家庭。

三、关于解决我市失独家庭主要问题的建议

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践行者,对降低人口出生率、抑制人口过快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政策所迫、意外所致、生理所限。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一是完善生育政策法规。建议考虑放宽“单独生两胎”的政策,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失独家庭的发生机率。在生育政策法规的出台上,给予所有失独家庭相应的扶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失独家庭帮扶对象的年龄划分。建议政府出台关爱失独家庭的相关政策,明确享受对象、享受标准、负责部门、审批程序、资金筹集与发放管理等基本内容。二是建立健全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机制。根据大多数失独家庭养老的实际,建议政府加大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服务功能。根据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和上一年度的物价上涨指数,提高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养老保险,以保险形式为失独家庭养老提供最重要的保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建立相关社会资源向失独家庭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人社和卫生部门参照五保、低保、残疾人标准,给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独家庭成员免费享受医保和养老保险待遇。民政部门参照“三无”和“五保”老人待遇,将年满55周岁的失独女性和年满60周岁的失独男性优先纳入五保供养、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尤其是对患有疾病、无生活来源的失独对象,更要适当放宽年龄限制,通过采取分散与集中供养的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卫生部门出台看病就医的特别扶助政策,定期为失独老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亲情护理服务。三是定期发布失独家庭的权威数据。建议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包括所有失独者在内的失独家庭数据库,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权威统计数据,并及时更新,为政府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建议同时建立失独家庭健康档案。明确记录每个失独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与卫生医疗机构协调,根据每个人的病情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

2、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社会公益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失独家庭社会关爱救助”机制。建立网络心灵驿站,通过开辟失独家庭网站专栏、建立失独者qq群等形式,面向社会定期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心灵交流等活动,为失独家庭搭建一个及时、便捷的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失独家庭,营造人人尊重、关爱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同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失独家庭做义工,帮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二是建立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资金共同参与机制。建议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成立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养老院和专门的失独家庭老年公寓,形成政府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三是建立多部门帮扶的联动机制。帮扶失独家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扶助、医疗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个领域,绝非一个部门的事。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优势,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独家庭走出精神低谷、重拾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特色优势,针对失独母亲这个新弱势群体中特殊人群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关怀失独母亲公益活动。

3、积极引导失独家庭重拾生活信心。一是开展精神慰藉。建议设立心理咨询公益岗位,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基层工作者和民间公益组织志愿者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培训,指导他们定期与失独家庭成员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一对一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和痛苦。二是鼓励并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完整家庭。对于尚处于生育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失独家庭,开展“再生育”服务。除帮助他们办理相关生育证件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为其免费提供生理检查、优生监测等相关生育信息免费咨询和检查服务。遇到本级医疗部门解决不了的难题,应积极联系上级医疗部门,免费提供实验室检查、试管婴儿培育等系列生育信息咨询服务。对于失去生育能力,愿意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开展“重组家庭”服务。民政局、公安局和人口计生委积极协调,主动提供有关收养信息,优先安排收养福利机构儿童,对失独家庭在办理合法收养手续、婴儿入户手续时实行特事特办,繁事简办。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失独家庭参加社会活动。引导失独家庭、有特长的空巢老人组建各种文体队伍,开展文体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融入社会,用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来冲淡他们的记忆伤痛。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二)

在_____区的城乡低保家庭里面,存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年龄在49岁以上,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的空虚。他们都曾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家计生事业做出贡献,而今却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_____区民政局一直对这一群体深感同情和关注,今年6月上旬,该局深入社区、村组入户走访,对低保失独家庭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低保失独家庭生存现状

表面上看,没有孩子是失独家庭和普通家庭的唯一不同,但实际上,失独引发了一种连锁反应:失去独生子女后,孩子的母亲通常已经过了生育年龄,只能放弃再生育;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家庭瓦解;为了逃避有关孩子的一切邻里家常,一些失独父母切断与亲朋好友的联络,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苟活;无配偶的主要投靠亲友或独自居住,有的甚至连进养老院、上手术台,都找不到儿女为自己签字……经过调查摸底,我区城市低保家庭里共有19户失独家庭,其生活质量低下,其家庭现状可以归纳为四类:

第二类是因重病重残丧失劳动能力,养老堪忧的家庭。此类型家庭有2户,以_____街道_____社区的_____为代表,此人今年64岁,智力三级残,患有严重胃病,无生活自理能力,其丈夫陈群岩,70岁,患有严重的哮喘、心肺病,其独生女儿_____智力一级残,于2023年元月死亡,目前两老仅靠低保金艰难度日。他们的共同点是,因病因残等原因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独生子女的去世使他们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

第三类是中晚年丧子,因悲痛阴影相互埋怨、丧失生育能力而感情破裂离婚,晚年越发孤寂和贫困的家庭,此类家庭我区共有11户,占到了总数的58%,以_____街道_____社区的_____为代表,此人今年54岁,女,1984年5岁的儿子_____溺水而死,因为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而实行一胎结扎手术的她因不能再生育,其丈夫与其离婚,现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身体多病,丧失劳动力,仅靠低保度日。

第四类就是夫妻在独生子女去世后,相依为命艰难生活的低保家庭。此类家庭我区共有4户,以_____乡_____社区的_____为代表,两口子现在打点零工,力所能及地解决自己的生计和养老问题,不想过多地给政府增添麻烦。

二、低保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及期望

1、失去子女且不可能再拥有子女的精神打击,是失独家庭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也是令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内心极度空虚的根源。失独家庭的产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产生的结果,当初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带头执行计生政策,而今遭遇痛失子女后,不再年轻的她们再无机会弥补,甚至惨遭抛弃,孤独终老。可不可能再要一个孩子?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作为第一批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很多人在失去独生子女之时,已经错过了生育年龄。按照人口学的理论,女性在49岁以前,都还有生育的可能。但打击太大,身体垮了,无法生育。可以领养吗?对于领养一个孩子,失独者大多数人并不接受,有人觉得自己已经无力再将一个孩子养大成人,“我们都要老了,要人照顾了,谁来照顾他?”有人担心养子女将来对自己不好,也有人害怕厄运会再次降临到孩子身上,“我们已经伤痕累累了,再有一丁点的打击,我们就要倒下了。”失去了孩子,情感上何去何从?通过调查走访,他们内心都渴望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把失独家庭组织起来,定期组织座谈会,开展集体活动,营造精神家园。

2、日益衰老的身体、日益增多的疾病、日益丧失的劳动力让低保失独家庭缺乏由子女来作为保障的安全感。经调查,失独群中流传一句话:“不怕老,不怕死,就怕病。”“我生病了怎么办?”“我怎么养老?”这是摆在他们面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尽管很多家中都还有后辈,如侄子女、外甥子女、姨生子女等等,但他们毕竟不是法定义务上的监护人,也没有赡养的义务,愿不愿意照顾失独老人,情况都各不相同。就算将来有养老院肯收都不愿意去,去养老院的老人,很多都是有子有孙的,逢年过节不是被子女接回家,就是有儿孙来探望,他们只能孤零零地看着别人高兴,自己伤心掉眼泪;医疗问题,也在困扰着这群渐渐老去的失独者,没有了子女的经济支援,一旦大病来临,仅靠低保救济金,恐怕难以应付医保报销外的剩余部分。因此,他们渴望一家特殊的养老院,在这个养老院里,都是他们这种“同命人”,互相没有隔阂,有了三病两痛,也能相互关怀,相互照应。

三、关爱低保失独家庭的建议

失独家庭为国家基本国策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老年生活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关爱失独家庭。

1、打造平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人人尊重失独家庭的社会氛围。贫困失独者心理往往会变的脆弱和敏感,常常选择自我封闭,不愿再接触社会,这让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我们建议一是建立失独家庭老年人养老院,让有同样遭遇的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消除彼此的芥蒂。这样既能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又可以让他们彼此慰藉,减轻或者消除失独之后造成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二是建议政府、各种民间组织努力营造尊重失独者的社会氛围,引导他们参加各类社区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三是建议乡镇、街道、成立专为这一群体维权的维权机构,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

2、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关爱低保失独家庭。贫困失独家庭在生活中往往会面临诸多正常家庭无法想象的困难,也这是这一群体心灵脆弱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部门要联合社会公众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政府应预算部分经费保障志愿者的报酬。服务失独者家庭的志愿者中应有适量的心理辅导人员,志愿者除了为低保失独家庭做义工、献爱心外,在失独者主动要求或愿意接受的情况下,还应对失独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尽可能帮其缓解精神抑郁、疏导心理障碍、解开自闭心结,招募适量的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加入到志愿者活动中。

3、出台政策,加大低保失独家庭养老帮扶力度。对于低保失独家庭,低保金以及低保配套救助对日益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失独人员来说远不足以弥补、保障他们晚年无子女依靠赡养的生活无忧,建议政府要从征收超生家庭的社会抚养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为失独家庭购买足额养老保险、意外伤害和大病医疗保险等,让这一群体生存养老都有保障。同时社会保障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对这一群体的困难救助和惠民政策优先给予照顾。建议出台养老优惠政策。将年满60周岁、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失独老人,纳入政府养老援助对象。选择居家养老的,每月可获得政府定点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上门服务。选择机构养老的,每月可获得介助介护补贴。援助标准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相应调整和提高。

四、我局对城乡低保失独家庭的救助探索

根据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走访情况,我局细心研究,积极探索,以保障失独困难家庭对象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为目标,根据中国共产党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关爱行动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符合特别扶助对象的年龄界限要求,于今年6月25日出台了《关于印发〈_____区失独困难家庭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率先在全市推行了贫困失独家庭救助。

1、救助对象范围:

对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失独困难家庭实施社会救助:女方必须年满49周岁(离异、丧偶的男方年龄也必须年满49周岁),且为_____区常住户口的;其独生子女未婚因病或意外死亡或独生子女已婚未生育因病和意外死亡的;夫妻双方未再生育和未收养子女或夫妻离异后未再婚的;家庭经济状况符合_____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2、救助标准:

凡符合失独困难家庭条件的,可以享受下列相应的社会救助:城市失独困难家庭生活救助按照城市三无人员的生活救助标准给予救助;农村失独困难家庭生活救助按照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供养标准给予救助;失独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按照《_____区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享受与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同等标准的医疗救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失独困难家庭的相关社会救助: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明显好转,且高于_____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夫妻双方离异后,再婚的一方;户籍迁移出_____区的;因酗酒、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通过教育仍不改正的;劳教和服刑期人员;享受失独困难家庭生活救助的对象已死亡的;其他社会救助文件明确规定取消的。

低保失独家庭是在实行计划生育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家庭为“国策”作出了贡献,这些家庭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全社会的关心,通过我们社会救助部门的努力探索,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践行好这份特殊的关爱,希望能让他们不再孤独,生活得更踏实、更有尊严。

失独家庭调研报告(三)

湖南省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累计少出生3600多万人,节约孩子抚养费1.1万亿元。计划生育的初衷已得到实现,有计划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失独”老人们成为一个日益放大的群体,将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社会问题。

一、农村老年失独家庭现状

天元区乡镇农村户口的老年失独家庭有37户,50人。

1.年龄分布

49-6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7人,占总数的34%;61-70周岁的失独父母有15人,占总数的30%;71周岁以上的失独父母有18人,占总数的36%。

2.婚姻状况

3.独生子女死亡情况

4.生活保障

现50人均享受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2023年起每人每年由政府财政发放扶助金3600元。有退休工资的失独父母8人,占总数16%(其中退休工资1000元以上3人,1000元至500元4人,500元以下1人。);五保户9人,占总数18%;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人,占总数6%。无固定收入30人,占总数的60%。

5.孙子女情况

6.居住情况

7.身体健康状况

二、数据采集说明

(一)此次调研针对的失独父母为以下几种情况

1.女方年满49周岁失去生育能力的家庭,或丧偶、离异单身年满49周岁的父亲。生育情况未违反湖南省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要求。

2.符合情况1的父母,曾经生育子女或收养子女,同时存活子女数从未超过两个,现在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3.符合情况1的再婚家庭,夫妻再婚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子女死亡的一方任统计为失独的父亲或母亲。

4.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未纳入此次调研范围。

第15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探讨如何结合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及环境的实际情况,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及留守儿童本身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一、调研主题的背景

目前民生问题并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其中就存在这么一个需要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最直接有效的关爱。 其次,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再者,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励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源于家庭教育当中的励志教育成分的数量和质量将很大程度的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等方方面面,因此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是十分必要的。

二、调研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__年7月8日——__年7月21日

2、地点:永新希望学校及其留守儿童所分布在的马滩村、魏家庄、沙云村、庞家堡、寨子村、马棚村、东村、新城村、集贤镇等。

三、调研的主体和对象

主体: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

对象: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的留守儿童、教师及留守儿童监护人

第二部分:调研的方法和过程

一、调研的方法

1、文献法

2、访谈法:家访;采访学校领导

3、问卷调查法:设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家长

篇)》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孩子篇)》。

4、参与观察法

二、调研的过程

1、前期准备:__.06.18—__.07.07

通过各个渠道了解家庭教育、励志教育、留守儿童等核心概念,并在查阅心希望以往资料、了解当地具体状况以及永新学校老师同学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确立“梦想滋养心灵,励志照亮人生”的主题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调研方向,策划实践具体流程,拟定孩子篇和家长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提纲。以下是具体的编制维度图:

2、中期实践:__.07.08—__.07.21

在班主任组织下,对在校学生共发放130份孩子篇问卷,收回留守儿童问卷66份,有效份数为65份;共进行43 次家访,收回43份家长篇问卷,其中留守儿童的有35份,有效份数为33份;共进行一次老师访谈,收回访谈记录一份。

3、后期总结:__.07.22—__.08.29

第三部分:调研结果及对比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励志教育的基本情况

1、家庭是否对留守儿童进行励志教育

根据调查问卷孩子篇及父母篇(图1)反映的情况,从未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的情况为0,而孩子做家务时(图2),大部分家长都会表扬孩子,因此留守儿童家庭中是存在励志教育的。然而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图3),有27.27%的父母认为这不重要。同时,当孩子做错事时(图4),有25.9%的父母严厉批评打骂或者不理不顾。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家庭中尽管存在励志教育,但不明显,需要引起注意。

2、缺乏家庭励志教育的原因

在关于“双方交流多吗”一题(图5)中,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都没有“从来不交流”的情况出现,但经常交流的情况少于50%,说明家长和孩子交流频率较低;同时有50%左右的家长和孩子都表示交流当中存在着困难(表1),而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代沟的长期存在(没有共同语言、不敢和家长说以及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图6)。由此可见,目前孩子与家长的交流障碍问题是阻碍家庭励志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家庭励志教育的作用体现

图7

由图可得知(图7),留守儿童与全国各地同龄阶段的其他孩子相比,都表现出与老师交流频率低,与同学交流频率高的特点,都表现出乐观自信的性格特征。因此从调查问卷中我们无法得知励志教育对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和性格养成方面的直接联系。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这样的联系:

典型案例:

在对八年级孩子小豪进行家访的时候,我们很明显地发现这个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要更自信大方。除了男孩子特有的淘气之外,在询问到要考什么高中什么大学之类的问题时,和其他害羞或是叛逆的孩子不一样的是,他很自信地说要考镇上最好的高中,才能读最好的大学,问道他为何有如此的自信,他很出乎意料地说,“我有我爸爸这么聪明。”孩子的父亲常常和孩子一起做孩子喜欢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父亲常常鼓励孩子,尽管只是口头上的简单鼓励,但是却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家庭励志教育在孩子人际关系和性格养成方面起着正面积极的作用。在家中受到鼓励多的孩子更善于与人交流,表现得自信大方,对自己的梦想有坚定的追求;相反,在家中受到鼓励少的孩子则更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不爱与人交流,缺乏追寻梦想的内动力。

二、励志教育的来源

1、励志教育现实主要来源与孩子期望的对比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图8),我们得知留守儿童平时最常得到老师的鼓励,其次才是家长,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进行自我鼓励;而在家长和孩子的期望值当中(图9),大部分家长(70.27%)认为学校的鼓励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10.81%的家长认为家庭的鼓励最重要;然而从孩子的角度而言(图10),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却是家长的鼓励(45.59%),老师只占33.82%。由此可得,在农村留守儿童家中尽管家长会鼓励孩子,但与孩子的期望值还是有较大的偏差,他们对于家庭励志教育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认识仍旧存在欠缺。

2、励志教育的其他来源

图11

励志教育的来源除了家庭,还有孩子们周围的文化环境,包括学校和平日里接触到的文化媒介。根据统计(图11),我们发现书籍被孩子更多地用于摄取知识(51.02%),电视节目则因其搞笑有趣而被孩子更多地用来放松娱乐(41.20%),而真正给予孩子们鼓励,激励其成长的则是名人明星(56.00%),说明名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明星效应的积极成分在励志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成效。

三、家庭励志教育当中激励方式的比较

在家庭激励方式中,人们总结了7种激励方式,分别为语言激励、行为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目标激励、物质激励和兴趣激励。在此次调研中,我们通过对这7种家庭励志教育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在家长方面:

语言激励:超过90%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不错”、“有进步”等鼓励性的语言;

行为激励:高达68.75%的家长不会通过拥抱、亲吻、拍肩等行为方式去鼓励孩子,农村人保守内敛,不善于用亲密的肢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竞争激励:42.40%的家长要求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27.30%的家长鼓励孩子努力赶上他人,9.10%会骂孩子没出息,剩下的21.20%则不与其作比较;

榜样激励:51.72%的家长会选择自家优秀、成功的亲戚作为孩子的榜样,20.69%的家长会以自身为标榜,但还有27.59%的家长不为孩子设立榜样,同时没有家长愿意选择名人作为榜样;

目标激励:76.67%的家长会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为孩子设立目标,并保证达到目标后给予相应奖励,23.33%从来没这么做过;

物质激励(图12):98.30%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其中给孩子奖励零花钱、零食和衣服的居多,而书籍及文具只占13.60%;

兴趣激励: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的兴趣发展采取放任式态度,任其发展。

在孩子方面:

语言激励:超过90%的孩子反映家长会对其说“不错”、“有进步”等鼓励性的语言;

行为激励:68.25%的孩子说家长曾经通过拥抱、亲吻、拍肩等行为方式去鼓励自己,但其中只有16.28%的家长会经常这么做;

竞争激励:有44.62%的孩子表示父母会鼓励自己赶超其他优秀的孩子;

榜样激励:据孩子反映,43.75%的父母会以自家优秀成功的亲戚作为孩子的榜样,而以名人、父母自身及不设榜样则分布稍次且平均,分别为20.31%、18.75%、17.19%;

目标激励:孩子说父母经常或偶尔为自己设立目标的高达87.30%;

物质激励:孩子反映,在其受到的奖励中,以衣服、书籍、文具、零花钱、零食为主,且其所占比例相近;

兴趣激励:孩子认为父母对其兴趣不予支持的占18.04%。

对比表2的数据,我们发现,孩子偏向的激励方式与家长常用的激励方式存在偏差。孩子更偏向于兴趣激励(32.43%),这说明家长平时比较限制孩子兴趣的发展,取而代之用物质激励去补偿,但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物质激励和对行为激励、目标激励、语言激励、竞争激励的态度几乎一样,他们更需要的是自我兴趣的发展和被肯定。

而就家长常用的激励方式而言,他们最常用的是物质激励(高达40.68%)和语言激励(32.20%),其他激励方式则小于10%。综上发现,家庭励志教育存在三个误区:

1、功利导向。家长在进行励志教育时,以物质激励居首,无形中给孩子灌输了金钱为上的观念,这会导致孩子功利心过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2、榜样示范。在榜样激励中我们发现家长多以自家亲戚作为孩子榜样,自己以身作则做孩子榜样的只占20.69%。虽然以自家亲戚为榜样比以名人为榜样要现实,但孩子平日接触最多的还是家长,所以家长树立好榜样也是激励孩子成长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3、忽略兴趣的重要性。调查显示53.10%的家长不鼓励也不反对孩子的兴趣发展,有6.30%的家长甚至完全不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地方,若我们遏制了他的兴趣发展很有可能就扼杀了一位名家的诞生。

四、励志教育主题活动的初步实践

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是 “心·希望”团队支教的新增环节,旨在将励志教育主题贯穿到课余活动当中,探讨励志教育的作用。据此我们为孩子们举办了“世界2分钟”、“乒乓球比赛”和“英语可以这样学”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受到永新希望学校老师的支持和广大学生的喜爱,充分挖掘了孩子的潜能和内动力,使励志教育成效明显。

第四部分: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层面

1、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家庭励志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是父母长期不在家,而父母外出的原因则在于务农带来的收入较低,相比之下外出打工收入更多。若政府能积极引进外资,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升级,带动当地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农民收入得到可观的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则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更多的父母愿意陪在孩子身边,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励志教育

农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村民文化水平较低,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力不从心,时常走进严重的误区。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农民,提高当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加大教育基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等教育机构

孩子们正处于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是孩子性格形成以及今后行为的关键原因和关键因素。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加大教育力度,在农村学校推广励志教育,使留守儿童塑造完好人格。

4、建立完善的补贴制度和奖励机制

政府需建立完善的补贴制度,对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给予扶助及一系列的物资支持;同时政府还可以在农村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对于先进励志的学校及个人给予奖励,以此刺激农村励志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学校层面

1、重视励志教育,加强教师培训

农村学校教育大多仅限于知识层面,在精神教育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对于励志教育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学校应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励志教育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意志、激发学生成功志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的励志教育上来。

2、建立可行的励志教育模式

课堂是励志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时穿插有关励志教育的内容。此外,学校在学生的考试评比中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情况定下目标或者设定一个对手,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公示优秀学生名单或者告知家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学校还可以效仿“励志教育三大步”的育人模式。第一步,每天读一封励志信;第二步,让学生填写成长记录,原则上要求“只记进步不记忏悔,只记快乐不记烦恼”;第三步,行动与自我评价,让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自我监督和评价。

3、积极开展励志活动,加强励志氛围建设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讲座;还可采取记诵校风校训、聆听杰出青年事迹报告、唱励志歌曲、看励志电影系列活动、设兴趣班、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潜质。同时,学校应当重视并营造富有励志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熏陶学生,可充分利用教室、寝室、食堂等校园空间或者宣传栏宣传励志格言,建设校园励志文化。

三、家长层面

1、与孩子加强交流,改善沟通方式

要取得有效的沟通,则需不断改善沟通的方式。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在同一水平线上平等交流;其次,父母要学会倾听,避免误解,同时通过细节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再次,父母要努力创造沟通的机会,除普通的电话交流外,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前沿的方式来积极拓展情感交流的渠道。最后,父母应创造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很多留守儿童家庭当中仅有父亲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则很难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在教养孩子中容易走极端,要么过于放松,要么过于严厉,导致交流氛围缺失或失衡。因此,父亲应尽量多回家看孩子,母亲则应权衡角色的扮演。

2、走出教养误区,完善家庭励志教育

在调研中家庭励志教育存在不重视、功利导向、榜样示范和忽略兴趣等的误区。因此,家长需要认清这些误区并尽量规避它们。

同时,家长还应学会通过正确的方式鼓励孩子,完善家庭励志教育:第一,要保持对孩子的语言鼓励。第二,要增加对孩子的行为鼓励。第三,应适当运用竞争激励。第四,应正确选择榜样运用榜样激励。第五,需重视目标激励。第六,适当减少物质激励。第七,要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

3、临时监护人应积极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大都由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照料,较大的年龄差造成了巨大的代沟。因此,临时监护人应尽好应尽的义务,承担应有的责任,在保障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时,多关心孩子的想法。

四、孩子层面

1、体谅父母,自强不息

没有哪个留守儿童的父母是愿意离开孩子的,他们四处奔波,辛苦工作终究是为了把家建设得更好。因此,孩子应该更多地体谅和感恩父母,学会承担,自立自强。

2、敞开心扉,主动交流

一方面,每个孩子应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关心父母的同时自己也就得到了关怀。另一方面,在学校里,还应积极主动和老师、同学多多交流,做一个乐观、开朗且大方的人。

3、坚定梦想,不懈追求

首先,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其次,应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不局限与眼前,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再者,要勇敢面对困难,不怕失败;最后,要不断激励自己,坚持奋斗,为梦想不懈努力。

五、社会层面

1、加强对留守儿童励志教育的关注

广播、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工作者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励志教育给予关注和报道,定期举办与该主题相契合的讲座、报告等学术交流活动。

2、发挥名人效应,传播正能量

根据问卷反映,名人明星是最能激励孩子成长的群体,可见偶像的魅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明星名人都是台前发光发亮,台后默默努力付出的典范。因此,公众人物应维护好自身的打造的良好形象,做好榜样,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多投身公益,传播正能量。

3、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

志愿者应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服务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给留守儿童带去欢乐和知识,还应学会如何用自己优秀的品质在短时间内感染他们,从而激发他们发愤图强、追求梦想的内动力。另外,以短期支教为主要方式的志愿者还应做好回访工作,保证对留守儿童关爱的持续性。

第五部分:结束语

“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生陪你看日出……”这是当下流行的亲子节目主题曲中爸爸们对孩子的承诺,现实当中又何尝不是。家庭永远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父母则是为孩子抵挡烈日和风雨的大树,但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和庇护,去独自与烈日相持、与风雨对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但若父母一味的紧闭门窗,包揽一切,让孩子与困难隔绝,百般宠爱,又或是完全放养,连最基本的关爱和鼓励都不给予,那么孩子将来何来的自信、勇气和能力去独当一面,开阔自己的蓝天?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无法成为立于孩子身边的大树,但却可以扎根孩子的心里,无法手相牵,却能心相连。但愿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多和孩子联系,多鼓励孩子,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切实走近农村留守儿童,倾听他们内心的独白,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助他们发愤图强,实现梦想,收获励志人生。

家庭实践调研报告15篇

××镇地处××城区西南,神居山脚下,南与××市相连,西与××*市毗邻,交通便利。总人口2.01万,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700多户。近年来,××市××镇认真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家庭信息

  •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4篇)
  • 家庭暴力调研报告(4篇)103人关注

    家庭暴力现象调研报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县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关心妇女问题、支持妇女事业、为妇 ...[更多]

  • 婚姻家庭调研报告(4篇)
  • 婚姻家庭调研报告(4篇)93人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增加收入,这些占劳动力(18岁-60岁)总数8%的已婚剩 ...[更多]

  •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4篇
  • 家庭农场调研报告4篇93人关注

    全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情况的调研报告,你们都写好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全市家庭农场登记注册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一、全市家庭农场登记注 ...[更多]

  • 家庭消费调研报告
  • 家庭消费调研报告86人关注

    xx年,国家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再掀生育热潮。未来,中国新生儿数量有望上升到每年xx万。新生儿大军中,不仅是80后们普遍进入适龄生育期,更多的90后们也陆续 ...[更多]

  • 家庭建设调研报告(2篇)
  • 家庭建设调研报告(2篇)85人关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以下是“家庭建设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做好家庭建设工作,对于提升素质修养、弘扬文明新风、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 ...[更多]

  • 家庭关系调研报告
  • 家庭关系调研报告70人关注

    家庭是把情和理揉在一起的组合体,各位,看看下面的我的家庭关系调研报告。我的家庭关系调研报告**乡是*县唯一的少数民族山区农业乡,5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 ...[更多]

  • 家庭调研报告表(15篇)
  • 家庭调研报告表(15篇)64人关注

    未成年人是青少年时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教育培 ...[更多]

  • 文明家庭调研报告5篇
  • 文明家庭调研报告5篇61人关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创造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文明家庭创建调研报告,欢 ...[更多]

  • 家庭装饰调研报告
  • 家庭装饰调研报告59人关注

    家庭装饰业税收征管状况调研报告摘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_____市家庭装饰业的繁荣,家装业关系到千家万户,我市的家庭装饰业税收征管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本文以_____ ...[更多]

  • 学校家庭调研报告
  • 学校家庭调研报告58人关注

    一、调研的目的和意义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个人个性、品德、修养、 ...[更多]

相关专题

调研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