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16篇】

更新时间:2024-05-08 查看人数:16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旨在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它通过规范医疗操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风险,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公众信任。

包括哪些方面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感染防控策略:制定全面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规范、无菌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设备使用等。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有效的感染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感染事件。

3. 感染控制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4. 环境卫生管理:设定清洁消毒标准,确保医疗设施和环境的卫生安全。

5. 废物处理: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储存、运输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6.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对潜在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突发感染事件的预案。

重要性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方面,它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防止院内感染能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另一方面,良好的感染控制能保护医护人员免受职业暴露的风险,维护其健康权益。此外,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也是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公众信任度。

方案

1. 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高层领导、感染科专家、护理部、医政部门等多部门参与,负责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 定期评估与修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制度审查,根据实际情况和最新科研成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3. 强化培训与考核:将感染控制知识纳入新入职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全员复训,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4. 制定激励机制:对在感染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积极性。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控感染情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开展内外部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八一医院将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为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奠定坚实基础。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管理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全院医务人员务必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来规范行为,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全院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消毒管理办法》、《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隔离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规范,主动配合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督管理体系,把医院感染监控纳入医院目标管理。

3、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

4、医院实行医院感染发病监测和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5、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

6、建立预防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定期对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7、建立特殊区域(如:手术室、供应室、icu、产房、母婴同室、治疗室等)保洁、消毒或灭菌的监督、监测制度。

8、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9、对医院污水、废物的处理进行监督管理。

10、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采购、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严格监督监测管理。

11、对消毒药械购进时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审核制度。

12、对业务用房、特别是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血液净化室等)进行新建、改建、装修时,要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进行卫生学审核。

【第2篇】八一医院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康复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针灸针使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清洗、晾干、包裹高压灭菌。

2.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内使用。-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烧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3.火罐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清洗、晾干、备用。

4.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5.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6、经常采用湿式清扫,如湿式拖布、湿毛巾、湿扫帚套,以保持空气清洁。

7、诊室、治疗室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

8、诊室、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第3篇】八一医院隔离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隔离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工作区的要求

1.严格“三区”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设有效的隔离屏障。严格执行从清洁到污染的流程,人流物流不得逆流。

2.病区和医护办公室应通风良好,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3.空气消毒:①通风。②紫外线灯照射:每天3-4次,每次不少于1h。要注意皮肤、眼的防护。③化学(气溶胶)喷雾消毒:每日2次。3%过氧化氢,20-40ml/m3,封闭60分钟(可有人);或1500mg/l含氯消毒剂,20-30ml/m3,封闭60分钟(无人);或0.5%过氧乙酸,20-30ml/m3,封闭60分钟(无人、终末消毒)。④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

4.三区之间、病房门口及病区出入口,放置浸有0.5%过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的脚垫,并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以保持脚垫湿润。病区每日2次用用0.2-0.5%过氧乙酸或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擦拭桌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门把手、病床扶手等。

5.疑似或确诊sars病人要单间隔离,病人留观期间要求戴口罩,并不得随便离开留观室。禁止陪护探视。

二、工作人员要求

1.医务人员按要求进行隔离着装。在每次接触病人后、离开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都要进行手的消毒和清洗。手消毒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1-3分钟;或用75%酒精5-10ml擦拭手部。病区设非手触式洗手装置,采用流动水六步洗手法,用肥皂揉搓双手15s,流动水冲净,反复2-3遍。

2.离开污染区,要将隔离衣、外层帽子、口罩、目镜、手套等放入指定的装有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加盖容器中浸泡,或放入黄色垃圾袋内,不得将这些衣物带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半废染区的防护服、帽子、口罩、手套、隔离鞋要放在指定容器内或指定地点,不得带入清洁区。

3.医护人员脱下的布帽子、口罩、隔离衣,用0.2-0.5%过氧乙酸或用15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经高压灭菌备用。目镜可用0.3%过氧乙酸或1000-1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4.离开发热门诊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工作人员应消毒鼻腔、外耳道、手、漱口、洗澡更衣后离开。

三、疑似或确诊sars病人用后物品消毒

1.各种插管、导管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管道,用后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封闭包扎后焚烧。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在使用后立即用0.5%过氧乙酸或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灭菌。

2.病人所用体温计、尿便盆、脸盆、餐具要固定使用,每日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为终末消毒,试表前需用清水冲洗,擦干。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扣诊锤等物品,每次使用后立即用75%酒精或0.2%过氧乙酸纱布擦拭消毒,每日放熏箱消毒一次。各物品需有备用。

3.病人用过的病员服、床单、被套、枕套等放入0.5-1%过氧乙酸液中浸泡30分钟,密闭车辆送至洗衣房清洗、消毒灭菌。病人用过被褥、床垫、毛毯、枕芯等可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消毒。

4.病人分泌物消毒:每床旁需设加盖容器,装足量有效氯1500-2500mg/l含氯消毒液,用作分泌物随时消毒,消毒后的可倒入病人卫生间。每天消毒清洁容器一次,用同样浓度消毒液浸泡1小时。痰液最好吐入固定痰盒,焚烧处理。

5.病人排泄物、呕吐物消毒:成型粪便加2倍量20%漂白粉乳剂或有效氯为20000-50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稀薄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加入1/5量漂白粉干粉,搅匀后加盖作用2小时后弃入厕所,经污水处理站再次消毒。

6.病人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都视为传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双层封扎后经污染通道运往指定地点及时焚烧。

7.床旁*光机、心电图及监护仪要病区专用。用后及时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探头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8.空的氧气瓶运出病区之前,必须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进行表面擦拭。

9.运载病人救护车要及时消毒,病人离开后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物品进行喷洒消毒,0.5%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1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60分钟。

【第4篇】八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一)在分管院长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院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三)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各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四)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及时汇总、分析,针对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五)对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六)协助药剂科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七)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八)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导。

(九)为医务人员提供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防护指导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第5篇】八一医院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清洁制度

1.导管室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拖布和其他卫生用品分开应用并有明显标志,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消毒、洗净悬挂。

2.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湿式擦拭。保持手术间地面、物品、清洁、无尘、无血迹。

3.手术间每日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4.手术间每周大扫除1次。用清洁剂和消毒液刷洗地面、窗台、墙壁和暖气管道等,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5.每月进行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二)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必须更换手术室衣裤、拖鞋、帽子和口罩、内衣,头发不得外漏。外出必须穿外出衣和鞋。

2.手术间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家属不得入内。

3.工作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如必须进入手术间时应戴双层口罩,面部、颈部和手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间;私人物品不得放入手术间。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时防止跨越无菌区。

5.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产品说明书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导管应按去污、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特殊感染者应先进行消毒然后再按去污、清洁、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6.无菌物品必须经两人核对灭菌标记及有效期方能用于手术。

7.手术间的使用原则: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澳抗阳性者),如同时进行两台手术,台上的一切物品不得交叉使用。

8.手术间的一切物品不外借,防止交叉感染。

(三)物品消毒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应有灭菌标记及时间,手术包内放指示卡,指示卡变为黑色说明灭菌有效。每日检查有效期。

2.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有效时间为4小时,过时重新更换消毒。

3.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放黄色垃圾袋内焚烧处理。

4.医疗器械及引流瓶等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灭菌。澳抗阳性者用后的物品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5.澳抗阳性患者手术后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第6篇】八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

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图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院长

副主任委员:副院长、副书记

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设备科、药剂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麻醉手术室、内科、外科、门诊部、行政办公室负责人组成。

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院感科科长

简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设备科、药剂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麻醉手术室、内科、外科、门诊部、行政办公室负责人组成,分管副院长任常务副主任委员,并在其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配置

科长:一名

成员:三名

专(兼)职人员配备合理,医院床位张数>500床不少于3人。

(四)医院感染监测小组

组长:院感科科长

成员:院感科专职人员、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五)一次性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小组

组长:总务科科长

副组长:总务科副科长

组员:总务科专职工作人员、各科室(或病区)护士长

总务科专职工作人员职责:

1、医疗废物统一回收、存放、无害化处理;

2、医院污水处理。

3、污水处理设备保养与维修。

各科室(或病区)护士长职责:负责各科室一次性医疗废物回收、毁形、包装。

(六)感染管理组织及任务

(七)抗生素使用管理小组

组长:医务科科长

副组长:药剂科科长

成员:大内科、大外科、各科室主任,质控科、院感科科长,临床药学组

(八)消毒隔离管理小组

组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大科、各科室护士长,院感科、总务科科长。

(九)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本科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7篇】南平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布局流程管理

1.应设普通病室、隔离病室、沐浴间、配奶间、奶具清洗问(区)、治疗室及处置室等。各室分开设置,洁污分开,各类物品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2.新生儿病床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二、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凡有传染性疾病、流行性感冒、皮肤化脓性疾等暂停与新生儿接触。严格限制进入新生儿病房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须更换清洁、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诊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禁止未穿工作服随意进入新生儿病室。

2.探视人员管理:新生儿室不设陪护、谢绝探视。确因病情特殊需要家属进入探视者应严格按要求更衣、戴口罩、换专用鞋并洗手后方可进入。患流行性感冒或皮肤化脓性疾病者谢绝探视。

三、环境管理:

1.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足月新生儿22-26℃,早产儿24-28℃),湿度保持在55%-65%。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定时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检查消毒器的运行状况,定期对消毒器进行清洁、维护并记录。

3.桌面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每日擦拭,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洁水擦拭干净。

4.地面每天湿式清扫,保持清洁无尘。有血液等污染时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局部消毒,作用30-6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所有墙面、角落及天花板至少每月清扫1次,保持清洁无尘。

5.新生儿室应尽可能减少物品摆放,物品的摆放按照无菌、清洁、污染有序分开。

四、手卫生管理

1.新生儿病房入口处、病室、治疗室、配奶间、沐浴间、处置室等应配置专用的洗手设施或快速手消毒剂。

2.凡进入新生儿病房及进行各种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五、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管理

1.凡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消毒。

六、各项诊疗护理操作管理

1.医务人员在实施各项诊疗护理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2.每日医生查房应先查新生儿室患儿再查普通患儿。

3.每日各项操作应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诊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4.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应尽快转分院治疗院,特殊感染的新生儿应收住隔离室,与正常新生儿隔离,病室或床边应悬挂隔离标识,物品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七、配奶与沐浴管理

1.配奶间、奶具清洗间分开设置,保持环境清洁;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压灭菌;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定期清洁。

2.应保持沐浴间清洁。沐浴水温控制在38-41℃,防止烫伤。

3.沐浴用品,如沐浴液、洗发液和爽身粉等,取用时应采用非接触式。

4.新生儿使用的眼药水、药膏均一婴一用。

5.与早产儿和体重<1000g的新生儿和须保护性隔离的新生儿皮肤接触的毛衫、被套等布类应清洗、灭菌后方可使用,普通新生儿被服类高温清洗。

八、医院感染的监测

按要求对新生室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暴发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第8篇】八一医院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空气消毒

1、经常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包括玻璃、墙壁、吊灯及输液架。

2、病房采用湿式清扫,如湿式拖布、湿毛巾、湿扫帚套,以保持空气清洁。

3、普通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

4、特殊感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封闭病房,进行终末消毒,空气用臭氧消毒。

5、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二)一般物品消毒

1、病房、治疗室、厕所拖布专用,并有明显标记,清洗后分开放置,悬挂晾干。如擦拭血迹、呕吐物、排泄物等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悬挂晾干。

2、抹布一桌一布,扫床一床一套,用消毒液浸泡,洗涤后备用。

3、患者出院后,行终末消毒,床、床头柜、凳子用消毒液擦拭。被褥用臭氧(或消毒机)消毒,特殊感染被服放置黄色塑料袋内,集中处理,或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或按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4、脸盆、便器用后消毒,提倡一次性容器,固定使用。

5、餐具用后消毒。

6、病室暖瓶每周擦拭两次,以保持清洁光亮,瓶塞煮沸消毒。床边隔离患者暖瓶专用。

7、体温表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清洗擦干后备用。床边隔离患者体温表专用。

8、各种监护仪或血压计的袖带每周清洗一次,特殊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三)、非一次性管道的消毒

1、非一次性胃管、吸痰管、导尿管、肛管用后分别放在消毒液内浸泡,在刷洗、晾干,送供应室灭菌后备用。

2、雾化吸入器专人使用后,必须经消毒(螺旋管、面罩、雾化罐各关节拆开,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方能用于他人。

(四)、一次性物品的处理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输液器、弯盘、吸氧管、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内窥器等,用后医院统一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各种瓶类消毒

1、碘伏、酒精瓶每周灭菌2次。

2、氧气湿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正在应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吸氧管专用,24小时进行更换,一次性的用后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重复使用的用毕冲洗消毒。

3、药杯用消毒液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4、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用后随时倾倒,做到每日刷洗。用毕先用消毒液浸泡,再清洗干净备用。

5、密闭引流瓶用后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再刷洗干净、用双层包布包裹送供应室灭菌。

(六)器械敷料的消毒

1、换药盘(碗)、镊子、剪刀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高压灭菌。

2、经灭菌的各种敷料桶(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的有效时间为2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注明起始日期和时间。

(七)床边消毒隔离制度

1、床头要有隔离标记。

2、操作完毕,要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3、餐具、药杯等用后放消毒液中浸泡后再刷洗晾干。

4、患者接触过的器械,用消毒液浸泡后,再送供应室处理。

5、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要单独使用,用后消毒处理。

6、手术患者需通知手术室,以采取隔离措施。

7、废弃污染物放黄色塑料袋内,医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八)隔离病房制度(除床边隔离制度外)

1、病房门把手每日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

2、进入隔离室,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和一次性鞋套。

3、便器专用,排泄物按规定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混合浸泡,放置2小时后倒入下水道。

4、凡乙肝血液、分泌物污染的器械、拖布,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进行处理。

5、患者出院后,行终末密闭消毒。严重隔离患者用过的被服应焚烧处理。

6、废弃污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医院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焚烧等)。

(九)环境卫生学检测

监护室、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换药室等每月空气培养。定期检测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

【第9篇】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格式

第五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感染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齐全,由主管业务工作的副院长主持工作。

2、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4、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准时参会,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参会者,应提前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请假批准。

5、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并为医院的医院感染工作出谋划策。

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在医院管理委员会及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开展和完成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工作及全面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3、严格依照各级人员职责认真按时的完成本职工作。

4、每季写一期医院感染监控通讯并向全院反馈。

5、每半年对全院各科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综合考评。

6、每季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一次工作考核。

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危害,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组织(名单见相应文件)

1、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医疗专家指导小组(医疗救治系统)

3、感染控制督导小组(监测预警系统、医院感染控制督导系统)

4、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医院感染病原鉴定、环境卫生学监测)

(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全院控制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一旦发生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要迅速查明主要流行因素。

3、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4、积极及时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事实真相,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5、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6、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保证。

(三)感染控制督导小组职责

1、收集传染病、医院感染发病及病原体信息,统计、分析、报告预警并提出预案启动与控制措施建议。

2、明确监测预警流程及监测项目(如呼吸道类、虫媒传染病等),监测点(发热门诊、临床各科室及社会信息等),监测内容(感染病例数、传染病种类、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

3、配备细菌、真菌等特殊病原体的采样、鉴定、分析设备。

4、针对引起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病原体的生物特征及传播途径,制定不同感染控制措施。

5、对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督导评价。

6、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的第一知情权制度建设,真正做到迅速、准确、专业、科学地进行现场感染控制督导,以防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在院内进一步传播。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

1、依据院内感染发生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趋势、病原菌,将突发性医院感染预警分为三级:

一级预警:本院某病区同样性质院内感染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的2-3倍。

二级预警:本院某一病房短期内出现同样性质感染疾病大于等于3例或出现特殊病原菌(如mrsa、vrsa、vre、esbl)感染病例,并有暴发或流行趋势。

三级预警:本院短时间内出现一定数量(根据不同感染疾病确定数量)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

2、根据不同预警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一级预警发生后启动一级响应:

①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发出预警,并组织对病区增高的同样性质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全院检查,并督促改正。

②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防护等知识培训。

③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

②做好预案启动准备。

③立即派感染专职人员赶赴现场,督促指导消毒、隔离等必要的防治措施。

④疫情所在科室做好治疗并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及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

⑤开展流调及监测工作。

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全院各科室。

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家判断是否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③感染管理科于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诊断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④医院法人代表公布疫情。

⑤执行预案,监督检查预案落实,医院进入紧急预案实施。

⑥立即组织临床治疗。

⑦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找出传染源。

⑧对发生疫情现场进行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鼻咽拭子,家属手等卫生学监测。

⑨实行区域隔离,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⑩后勤物资保障运作,从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发生地足够的支持。

保护好易感人群。

结束应急响应:末例病人出院15天后无新发同类医院感染病例出现,本次应急响应可结束。做好有关总结工作,并上报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突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临床科室必须积极救治病人,实施正确的隔离措施。

3、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4、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评实: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罹患率,若罹患率显着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5、查找引起感染源:对感染病人、密切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6、查找引起感染的困素,对感染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7、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作适当的治疗,并进行正确的消毒隔离处理。

8、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9、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0、继续监测是否有续发病例出现,通过监测结果来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六)突发性医院感染隔离措施

1、隔离感染病人或保护易感人群,当感染的病原体毒力大,传染性强时,应将病人隔离,避免病原体扩散。如病原体为条件致病菌时,首选保护性隔离措施。

2、分组护理,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室集中安置。

3、加强洗手和无菌操作技术。

4、加强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5、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表和湿式拖扫地面。

6、控制某些特殊抗生素的应用,当医院感染为质粒暴发时,应根据细菌耐药性,严格控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

(七)定期对全院进行预案教育、培训和演练。

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1、临床各科医师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首诊医师即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2、各科室必须备有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报告登记本。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要立即、准确、完整、清晰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并送医务科签收。

3、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脊髓灰质炎和肺炭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感染管理科必须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对乙类

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感染管理科必须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5、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感染管理科应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6、各科室需设一名兼职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负责督促协助本科室医师及时报送传染病报告卡。

7、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传染病报告卡的签收、审核、登记及存档工作,并且严格按各种传染病的法定报告时限实行网络直报。

感染病例报告管理制度

1、临床各科医师应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发现确诊医院感染病例后立即准确、完整、清晰的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于24小时内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

2、对医院感染病例或疑似医院感染病例,临床医师应尽可能地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院同期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预防或者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3、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的签收、审核、登记及汇总工作,并且每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管理,制定相关制度,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执行情况并记录。对漏报、迟报、错报实行经济处罚,对因漏报、迟报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严重事件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领导负责制。

2、主管院长及感染管理科负责人为直报工作直接领导人,感染管理科专职医师为直报的责任报告人,必须参加疾病监控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培训。

3、医院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生在接诊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及传染病报告登记本,并且按医院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要求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4感染管理科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审核,发现有缺项或错误的地方,立即给予以核实、补充和更正。

5、任何人发现有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则应按规定上报。

6、感染管理科直报人员通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登录账号和密码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将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存档备查。

7、医院必须确保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畅通运行。

8、任何人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感染控制信息反馈制度

1、感染管理科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及管理。

2、感染管理科每季必须将所有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消毒隔离的监督检查结果及汇总分析等以《医院感染监控通讯》的形式,向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全院各科进行反馈。

3、感染管理科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或以电话、书面形式向科室反馈,下发整改意见书,一式二份,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签收,限期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在规定的期限内反馈到感染管理科。

4、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全院的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对监测不合格的,同时以超标反馈单的形式反馈。

5、各科每月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对本科重点部门进行空气监测,并及时取回监测结果报告单,对监测不合格的样品,感染管理科下发重测反馈单,各科必须在规定期限重测。

6、医院每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一次,将监测结果反馈到科。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的灯管,一律进行更换。更换后的科室护士长应将更换日期上报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复核,复核后及时反馈到科,并记录。

7、感染管理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必要时书面记录。

8、感染管理科必须依照江西省医院感染监控中心的要求定期上报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数据。

9、上述各种反馈单、化验单均需分类、分年、完好保存。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药械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2、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3、每次购置,药械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4、医院药械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间、生产产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5、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6、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7、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药剂科。

8、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9、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0、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

1、发热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建立分诊制度,对传染病人所到诊室应及时进行消毒。

2、发热门诊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3、严格执行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4、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用手消毒设施。

5、门诊治疗室的管理参照治疗室的管理执行。

6、急诊抢救室、平车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消毒处理,诊查床的床单位应定期更换,若被血液、体液污染或被传染病病人接触的,应立即更换,并进行消毒处理。

7、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8、每月定期对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二)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如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物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即刻进行消毒。

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6、病床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含有效氯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腋表)等用后应立即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病人出院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氧气面罩、吸引器、引流瓶、雾化管道等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清洗晾干,干燥保存。

9、接触皮肤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血压计袖带如有血液污染应用含有效氯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洗净晾干备用。压脉带一用一清洁,遇有污染及时消毒,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一次。

10、餐具、便器专人专用,保持清洁。

11、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2、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方可排入下水道。

13、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

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4、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规范的流动水洗手及干手设施。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病人前后、每项操作前后应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3、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等医疗废物应置入黄色防渗漏的医疗废物专用袋内,送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8、严格执行每日清洁、消毒制度,保持室内通风,紫外线灯每天照射两次,每次30-60分钟,地面及物体表面湿式清扫。

(四)icu医院感染管理

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和监护室。治疗室内应设规范的流动水洗手及干手设施。

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

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

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10、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床。

3、严格限制手术间内人员数量。

4、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尽量选择物理灭菌法进行灭菌,不能选择物理灭菌法的方考虑使用化学灭菌法。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

6、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7、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8、严格外科洗手及外科手术消毒程序,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10、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

11、每月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监测。

12、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有显示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2、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3、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4、进入供应室必须穿工作衣、换鞋、戴工作帽。

5、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施和条件。

6、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作好灭菌效果的监测。

7、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8、回收、发送车辆应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9、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10、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序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11、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进行监测。

(七)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内镜清洗消毒与诊疗工作分室进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终末处理。

3、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内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镜如消化道内镜、呼吸道内镜等必须消毒;所有活检钳必须灭菌。

5、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镜应排除水分后再进行消毒。

6、需消毒的内镜采用2%戊二醛消毒时,浸泡时间分别为:胃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支杆菌等感染患者使用后浸泡不少于45分钟;需灭菌的内镜采用2%戊二醛灭菌时必须浸泡10小时。

7、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如采用2%戊二醛消毒时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30分钟,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县挂保存于清洁柜内。

8、当日拟用的内镜,需再次消毒。如采用2%戊二醛消毒必须浸泡20分钟并冲洗后再用。

9、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和清洗内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时配戴护目镜及面罩。

10、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的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产品本身规定的最长使用时间。

11、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生物监测。

12、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装运,医疗废物置入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分类密闭专人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交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集中无害化处理。

(八)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行终末消毒处理。

3、严格实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4、器械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5、凡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6、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7、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8、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操作前必须消

毒。

9、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10、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1、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若使用2%戊二醛灭菌应浸泡10小时。

12、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进行消毒。

13、口腔诊疗工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消毒器械的管理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2、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器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委员会对消毒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

4、医院自配消毒药剂,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时间、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5、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严格依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2、各科医疗废物投放点应分类设置、标识明确。

3、医疗废物分类置于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袋内,密闭专人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在院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4、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兼)职人员管理,负责管理交接登记工作,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5、医疗废物统一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密闭车运,集中处理。

6、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化学试剂、消毒剂、批量含汞的体温计等的处置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交专门机构处理。

7、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就地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置。

8、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排泄物、检验废弃液等严格消毒后方可外排。

9、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必须按照本院规定的时间、路线密闭运送医疗废物至医疗废物暂存间,并登记。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混入其它废物。

10、禁止任何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11、当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启动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紧急处理预案。

12、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的相关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避免受到健康损害。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类别 特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

--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废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说明: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

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阴道窥镜、印模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臂垫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第10篇】八一医院高危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一医院高危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1、工作人员入室要衣帽整齐,更换拖鞋。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如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并用消毒液消毒双手。

(二)清洁处理与空气消毒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窗台、墙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婴儿出院后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枕套、用消毒液擦拭小床。

3、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并监测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双手。

(三)物品消毒与隔离

1、凡院外分娩新生儿,未消毒接生的不得进入母婴同室与高危新生儿室。

2、产妇为澳抗阳性,新生儿进入高危室应进行床旁隔离,洗澡护理使用单独操作台。

3、早产儿暖箱每周更换后用75%酒精擦拭、通风、空气消毒机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水。

4、婴儿粉、眼药水等单独使用,一婴一份。

5、婴儿盛奶器、小匙用后清洗干净,压力蒸气灭菌或煮沸消毒。

6、其他消毒隔离制度同病房和治疗室。

【第11篇】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应急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上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特殊病原体感染,高度传染性病原体感染(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多重耐药菌感染,无菌操作和介人性操作所致感染,怀疑因输血、输液感染等。

二、住院病人发生散发医院感染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通过医生工作站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发生以下情形时,科室或病区负责人必须在12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即: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侯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

四、发生以下情形时,主管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五、发生以下情形时,主管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六、患者在输液中出现热原反应、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时,负责医师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教部,同时应留取输注出现反应的液体及未启用的翰液管(同批号)送检验科进行热原检测,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

七、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还应按照相关规定的内容、要求时限与程序,进行报告和处理。

八、明确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必须填写在病历首页中。

【第12篇】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23

为保障工作人员及病人和其家属的身心安全,医院要做好防感染工作,以下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2016”,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制定目的及意义

一、制定全院感染控制规划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配合好上级业务部门对本院临床科室和各村卫生室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对不达标的科室和卫生室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措施。

三、组织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对有关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

四、负责医院人员的业务培训。

五、监督检查有关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六、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凡不合格者及时更换。

七、监督进入医院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药械每季度查验“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复印件”对进口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八、每季度检查卫生室一次,包括一次性卫生用品监测情况,毁形记录,各种无菌包内有无指示卡。

九、每月对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

十、定期检查全院污水处理及污物的焚烧情况。

各科室人员职责

一、负责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三、积极配合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宣传、学习医院感染和监控知识,有关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五、协助值班人员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规则。

六、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监控工作。

七、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开展工作,协调与病区医、护、患者之间关系。

八、督促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定,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九、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标本的收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十、实施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指导乡村医生工作。文秘114版权所有

十一、共同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现报告,降低漏报率,预防和控制感染。

十二、保管和整理好医院感染有关资料,并负责保密。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院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院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二、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制度

一、成立合理用药领导小组,原则上由全院人员参加。

二、随机抽查病历、处方,查有无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力争控制使用率在80以下。

三、组织医务人员学习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及配伍禁忌。

四、药剂科建立抗生素管理制度,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有关抗生素的信息。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经治医师必须及时报告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协助调查,执行控制措施,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二、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按照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二、发现感染病例,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有暴发流行趋势时应随时报告。

三、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垃圾应当及时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合理应用抗生素。力争控制在80%以下。

五、出现输液反应,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六、执行标准化预防,做好双向保护,有被锐器刺伤后要立即处理,并报防保科备案。

七、被hiv、sars污染后,严格执行卫生厅<医疗机构利采供血机构预防和控制h

【第13篇】第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应有感染控制组织及措施。做到有领导分管,有完善健全的三级网络组织,保证组织正常运转,根据工作需要经常开展活动。

二.各科室、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的无菌物品必须放置于无菌药品专柜内。标签、有效时间和消毒人员要明确。

四.凡进入病人伤口或体内的器械如注射器、输血针、口腔牙钻等要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五.病房及有关科室有环境监测制度及记录,紫外线消毒时间登记制度要健全。

六.洗衣房对污染敷料及被服有消毒隔离措施,脏物、净物应线路分明,分室放置。

七.病人饮食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餐具有严格消毒制度。

八.医院内有污物、污水处理及放射性物质处理设备及制度。

九.医生、护士应掌握各种消毒方法及消毒药液配制以及正确使用的方法。

十.医生、护士应熟练掌握无菌操作、隔离技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有关规定,并认真执行,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第14篇】市第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第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2.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并认真履行各级职责。

3.医院要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4.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6.医院须建立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治疗室)保洁、消毒或无菌的监控制度和措施,定期检查。

7.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第15篇】医院观察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观察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病人入院时应做好卫生处置(理发、洗澡、换衣、剪指甲),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卫生材料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九.餐具应每餐清洗消毒,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排泄物等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

【第16篇】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急诊科应与曾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入口

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和各项制度,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

3.急诊科主任为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成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各级各类人员明确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染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并切实履行职责。

4、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召开会议,进行医感相关知识学习一次。

5、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已被污染的区城及时消毒。

6、工作人员上班时着装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给病人检查及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7. 保持各诊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地面物表每日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消毒。

8、严格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

9.使用中的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10、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应分类放置。

11、不同区域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标识明显,实行颜色标记,定点放置,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1)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根据耐受情况选择合适消毒液,每日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2)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3)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 消毒液的抹布覆盖。4)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13,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等交接登记工作,实行双签名,交接登记保存三年以上。

门、急诊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三、接触每一例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严格手套使用指征,禁止戴手套使用手消毒液。

四、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每日诊疗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做好消毒记录。

五,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物体表面如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清洁,必要时用50gl含氯消毒剂擦拭。

六、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其他可疑污染时,对于含少量血体液(<10n1)等物质溅污,可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污渍已干涸,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去,然后使用含消毒液的抹布擦拭污染表面,作用30min。对于被血体液(>10m1)

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5000g/l消毒液的抹布覆盖污染物上吸附清除后用200mg/l含消毒液漫泡的抹布以污染表面为中心,由外向内擦拭物体表面,作用30min。消毒过程有记录。

七、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听诊器应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后用75%乙醇或500mg/l有效氯溶液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消毒一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立即清洁消毒晾干备用

八、所有急救器村必须在消毒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消毒用含氯消毒液现配现用,每日监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注射用小包装皮肤消毒液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九、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置双层黄色型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由专人密闭运送。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16篇】

八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旨在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它通过规范医疗操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风险,同时也有助于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感染信息

  • 感染管理制度试卷(15篇)
  • 感染管理制度试卷(15篇)97人关注

    感染管理制度试卷主要针对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旨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健康安全。试卷将涵盖以下几个核心领域:1.感染控制政策与程序2.个人防护设 ...[更多]

  • 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15篇
  • 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15篇92人关注

    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2.感染监测 ...[更多]

  •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4篇
  •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4篇89人关注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核心部分,旨在预防、控制和管理医疗机构内的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其主要内容包括:1.感染防控策略的制定与执行2.感 ...[更多]

  •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4篇】
  •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4篇】86人关注

    医院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核心管理环节之一,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设备及用品的清洁、消毒与灭菌质量,从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更多]

  •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5人关注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产房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确保母婴安全。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防控策略2.人员培训与管理3.环境卫生与设备消毒4.患 ...[更多]

  •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84人关注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核心管理的一部分,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其主要内容包括:1.监测体系的建立: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 ...[更多]

  •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篇
  •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7篇84人关注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卫生,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其内容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感染防控策略与政策2.感染 ...[更多]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83人关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一套旨在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感染发生的综合管理体系,它涵盖了医疗操作、环境卫生、个人防护、感染监测等多个环节。该制度旨在保障患者和医护 ...[更多]

  •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篇
  •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4篇82人关注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储存、发放等多个步骤,旨在维护医疗设备的无菌状态,保障患者及医 ...[更多]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书汇编【16篇】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书汇编【16篇】81人关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书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内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它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防止疾病传播 ...[更多]

相关专题

管理制度范文热门信息